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房地产价格策略分析

房地产价格策略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房地产价格策略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房地产价格策略分析

篇1

一、引言

我国从2007年到2008年,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紧到从松的转变,货币政策对房地产的调节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货币政策的转变,整个市场的金融环境和金融预期都会发生变化。国内商业银行由于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可能再一度跨入信贷快速增长的时期。但是,当今美国经济衰退影响到了中国,中国整个经济增长放缓,加上国内房地产销售快速下降,国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有可能加大。可见,研究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无疑具

有一定的现实的意义。

二、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有关经济货币政策与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信贷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商业银行信贷与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2)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商业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时,学者们通常研究的是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Davis and Haibin Zhu(2004)和Gerlach and Peng(2005)都认为房地产价格是银行信贷增长的原因。国内学者皮舜( 2004)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在长期和短期都存在双向线性因果关系。

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方面,国外学者Eunkyung(1998)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很大。刘洪玉和张宇(2008)认为,在长期,从紧货币政策无法达到调控房地产价格的作用:在短期,数量型的货币政策最终将导致住房市场交易量和价格的“双升”,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将导致住房市场交易量和价格的“双降”。王来福、郭峰(2007)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房地产价格有长期的持续正向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利率变化对房地产价格有负向影响,但在长期其动态影响逐渐减弱,并最终回归到原点;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房地产价格变化的贡献率大于利率变化对房地产价格变化的贡献率,且前者呈加速上升趋势,而后者则逐渐减小。

国内对于商业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研究以及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的研究已经比较透彻,但是,在研究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方面文章还比较少。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把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用房地产价格的指标定量化,并进一步研究货币政策和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关系。最后从规避房地产信贷风险的角度给出若干政策和建议。

三、实证检验

(一)数据说明及处理

本文采用了两种类型的数据,年度数据和月度数据,分别检验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效应和短期影响。年度数据选取了1997年到2007年11年的数据,月度数据选取了2002年2月到2008年7月共88组数据(由于数据缺失,有的月份没有统计,但不影响整体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使用较频繁的工具是存款准备金和利率,而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是由于房价突然大幅下降引起的,房地产信贷风险与房地产价格密切相关,所以本文选取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我国房地产价格三个变量。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货币供应量和利率都进行了平减处理。由于没有现成的定基消费物价指数,本文以1997为基期来构造一序列消费物价指数来表示通货膨胀率,并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平减处理。用贷款利率减去当期的CPI上涨率从而求得真实利率。最后,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本文除了贷款利率外,其它数据均取了自然对数。将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实际值分别用P、M和R表示,而将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和货币供应量相应的对数值用LP和LM表示。其中,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商品房销售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和CPI指数来源于Wind资讯。

(二)对年度数据的实证检验

运用年度数据进行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以上的检验结果我们得出回归方程:

LP=0.455LM+0.098R+2.133

(15.909) (5.017) (6.127)

R2=0.971F=134.998

括号里面分别是LM、R和常数C的t值,各t值均大于2,可以认为各自变量的应变量的影响显著。R2=0.971,说明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每增长1%,房地产价格就上涨0.455%。而利率和房地产的价格呈正向相关的关系,利率的提高也助长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三)对月度数据的实证检验

1.单位根检验

本文运用ADF方法对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具体检验结果见下表:

在上表中,LP、LM和R分别表示原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c,t,n)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模型中的截距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从以上的单位根检验可以看出,所有原时间序列ADF统计量均高于1%和5%的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H0=0,因此,所有原序列都是不平稳的。所有变量在经历一阶差分后,ADF统计量均低于1%和5%的显著性水平,可以接受原假设H0=0,即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平稳。因此得出结论,LP、LM和R是一阶单整序列,即LP~I(1),LM~I(1),R~I(1)。

2.协整关系检验

对各序列的ADF检验表明,原始序列都为非平稳序列,但一阶差分之后的变量都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所以各变量都为I(1)序列,符合协整检验的条件。由于涉及多变量,本文运用Johanson检验。在进行Johanson协整检验之前要估计VAR自回归模型,根据AIC赤池信息原则,将VAR自回归模型中的滞后阶数取为3,另外,由于各个变量具有明显的确定性趋势,因此将协整方程设定为含有截距项。检验结果见下表:

在上表中。r表示协整关系的个数。由以上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三个变量只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该协整关系可以表示为:

LP = -6.0899 + 0.0099LM - 32.5681R

(0.5394) (28.8425)

以上三个变量的协整关系式表明了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之间的均衡关系。括号内的数字为协整方程系数的标准差。从以上关系式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弹性是0.0099,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每增长1%,房地产价格就上涨0.0099%,而房地产价格对利率反应敏感,利率每上调一个单位,房地产价格的自然对数就要下跌32.5681个单位。可见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影响不显著,而利率对房地产价格影响显著。

3.脉冲响应分析

在建立VAR自回归模型之后,可以进一步运用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给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一个冲击,检验房地产价格对这个冲击的响应。在下图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单位:月度),纵轴表示房地产价格。

从图3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货币供应量M一个正的冲击后,房地产价格反应灵敏,在第二期达到最高点,第三期后开始趋于平稳。这表明房地产价格受到货币供应量的正冲击后,这一信息传递给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价格对这一冲击具有显著的和较长的增长效应。当在本期给利率R一个正的冲击后,房地产价格最初呈现出来的是正效应,在第二期达到正的最高点,大约到第三期开始,利率对房地产的调控作用才逐渐体现出来。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价格对这一冲击具有比较显著的和较长的负效应。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从以上的实证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长期均衡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货币政策本身是一种综合调控手段,很难控制对供给和需求两个不同市场力量的调控程度,因此,长期来看,货币政策无法达到调控房地产价格的作用。(2)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效果显著。从月度数据的短期分析来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知,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且其影响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与货币供应量相反,利率的上调会在长期内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3)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信贷风险关系密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会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策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规模变大了。当这种政策发生转向的时候,房地产价格上行的压力会逐渐增大。一旦房地产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发展商和建筑商的财务状况恶化,甚至破产,房地产贷款违约的可能性增大,银行贷款质量因此而恶化,从而引发房地产信贷风险。

实证研究表明,中央银行的宏观货币经济政策对房地产调控的作用已经逐渐显现。从实证结果的分析可知,货币政策制约着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策略,与房地产信贷风险紧密相关。在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下,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紧到从松的转变,针对房地产市场,商业银行一方面要适度扩张信贷,以促进投资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发展;一方面又要防范信贷风险,防患未然。既要引导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健康稳健发展,又要切实把握国家宏观政策意图以提前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 Glenn D Rudebusch.monetory Policy and Price Bubbles[J].FRBSF Economic Letter. 2005,( 18):40~44

[2] Gerlach, Stefan and Wensheng Peng.Bank lending and property prices in Hong Kong[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5 ( 29) : 461~481

[3] 肖本华.偏低定价、贷款放宽与房地产价格-基于PW模型的中美比较及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8(5):52~58

篇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建设和扩展,房地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具有实物资产和虚拟资产的双重特征,房地产价格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安居,也关系到地方城市发展的潜力,更关系到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近年来,各地加大了房地产市场投资力度,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投资的热点,商品房价格持续高升。而针对房地产局部过热迹象,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出台多项经济货币政策来稳定房地产市场,包括调整银行贷款利率、提高房地产抵押贷款首付比例、限制购房套数、征收房产税等,但是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总体上处于一直持续快速上涨的水平。从世界范围内看,特别是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之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形成、伴随着资产价格的破灭,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因此,对房地产价格与银行信贷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房地产价格的波动通过影响银行信贷需求和银行信贷供给,从而影响到银行信贷扩张总量。利率通过房地产市场的传导,影响房地产的价格。从房地产价格影响银行信贷需求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会对居民和企业的信贷需求产生影响。房地产的开发建设工程量大,前期要投入大量资金,才有可能进行资本的增值以及获得投资收益。而在房地产流通以及消费环节,商品住房价值高,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负债消费,即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购买住房。房地产市场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发展需要金融市场的支持,即无论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者还是供给者,都离不开银行的信贷支持。金融市场对房地产市场提供房屋抵押贷款的同时,金融资本就会获得保值增值的机会。

Davis、Haibin Zhu(2004)利用17个国家的跨国数据对银行贷款和商用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导致了银行信贷的扩张,而不是过度的银行信贷扩张导致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Gerlach、Peng(2005)利用香港1982年1季度至2001年4季度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银行贷款、房地产价格、GDP等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关系,结论是,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影响银行的信贷扩张,而银行的贷款却不影响房地产价格。Chen、Wang(2006)使用台湾1991~2001年之间的台湾交易数据,研究表明可抵押资产的价值对地产抵押贷款的规模存在正向和显著的影响,同时,抵押物的杠杆效应对资产价格波动是顺周期的。武康平、皮舜等(2004)建立了房地产市场与信贷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对均衡解的比较静态分析,其研究结论认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导致了银行信贷的增加,银行信贷供给增加导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二者之间存在正反馈的作用机制。李健飞、史晨昱(2005)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利用1998年1月至2004年9月之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和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银行的过度放贷并不是目前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根源,而房地产价格上涨对银行信贷扩张的作用却不能忽视。张涛、龚六堂、卜永祥(2006)对中国房地产价格与房地产贷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房地产价格水平与银行房地产贷款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段忠东,曾令华,黄泽先(2007)运用多变量协整分析技术对房地产价格与银行信贷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长期均衡水平上,房地产价格和银行贷款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短期内,房地产价格波动不是短期银行信贷增长的直接Granger原因,而是通过协整关系成为短期银行信贷增长的Granger原因。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变量协整分析技术对房地产价格与银行信贷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检验。本文实证研究最新的时间序列区域样本,利用并且在计量模型中加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贷款利率变量,从而使检验结论更有针对性。

三、VAR实证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本文利用2000年至2011年的江苏省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银行贷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与银行贷款利率的年度数据,来对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其中,银行贷款数据是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来表示,银行贷款利率用5年期以上的银行贷款利率表示。将除银行贷款利率以外的其他数据实际值取自然对数,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以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将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银行贷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银行贷款利率分别用变量HP、L、SD和LI表示,而将前三个变量相应的对数值分别用LHP、LL、LSD表示。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各期的《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江苏省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年鉴》。

(二)单位根检验

为对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协整检验,首先要对各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运用ADF方法对各个变量的平整性进行单位根检验。对LHP、LL、LSD、LI等变量单位根的检验结果见表1。

注:(ctn)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中的截距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滞后项阶数的选取是根据AIC原则,所选择的滞后阶数是使AIC统计量为最小。以上所有数据分析是根据Eviews6.0软件进行。 由以上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原时间序列变量ADF统计量的绝对值均高于5%临界值,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接受零假设H0=0,因此,原时间序列都是不平稳的。4个变量在经过一阶差分后,所有变量的ADF统计量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这四个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是平稳的,由此可以判定LHP、LL、LSD、LI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I(1),满足协整检验前提。

(三)协整关系检验

本文运用多变量协整关系的检验—扩展的E-G检验来对多变量系统进行检验。用变量LL对LHP、LSD、LI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并对该模型估计残差序列E做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见表2。

由于检验统计量为-4.287794,小于显著性水平0.01时的临界值-2.816740,可认为估计残差序列E为平稳序列,进而得出序列LL和LHP、LSD、LI具有协整关系。该协整关系可以表示为:

LL=-1.554+0.151*LHP+2.473*LSD+0.0112*LI

(0.277) (0.489) (0.037)

以上四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式表明了银行贷款、房地产价格、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和贷款利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括号内的数字为协整方程系数的标准差。可见,各系数的t统计量十分显著。其中,银行贷款对房地产价格的长期均衡弹性为0.151,即长期看来,房地产价格每上涨1%,银行贷款相应增加0.151%,银行贷款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的长期均衡弹性最大,对利率的长期均衡弹性不是很明显。可见,房地产价格在长期内对银行贷款的正面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四)长期因果关系检验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常用于多变量时间序列系统的预测和描述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本文选取自回归滞后阶数分别为1和2,对各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从上面的长期因果性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在江苏省内,存在从银行贷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到房地产价格的Granger单向因果关系,可以解释为银行贷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是房地产价格的变化的原因;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房地产价格的变化不是银行贷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变动的原因。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银行贷款利率不是房地产价格的Granger原因,房地产价格是银行利率的Granger单向因果关系,在滞后2期的基础上。因此可以判断,在长期均衡水平上,房地产价格与银行贷款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的提高会推动房地产价格。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从以上的实证检验可以得出关于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银行信贷增长的主要结论有:房地产价格与银行信贷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稳定关系。房地产价格在长期内对银行贷款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从长期看来,房地产价格每上涨1%,银行贷款相应增加0.151%。而银行贷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构成房地产价格的Granger单向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方面,合理控制房地产消费的信贷规模,加强信贷审核,提高信贷质量,尤其要严格控制对房地产投机的信贷,引导房地产投资合理化发展。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通过价格的波动影响信贷市场。信贷的扩张反过来又增加房价。为了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和尽量减少房地产价格下跌对银行业绩的不利影响,银行需要更严格的贷款管理。更确切地说,作为银行要强制执行风险管理策略,控制投资组合限定在房价方面的直接或间接的风险暴露。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商和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评估,以及充足的资本储备是必要的,有助于积极防范信贷风险。

另一方面,政府当局制定更加合理的利率政策,使得名义利率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需状况,实行对购房者差别化的信贷政策,积极引导居民的房地产消费需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同时调整房地产供给结构,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房的建设,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使之回归到合理水平。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有助于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满足居民自住和改善性需求。

参考文献

[1]Gerlach,Stefan and Wensheng Peng,2005.Bank lending and property prices in Hong Kong[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9):461-481.

[2]Davis,Philip and Haibin Zhu·Bank lending and commercial property cycles:some cross-country evidence [Z]·BIS Working Papers,No 150,2004.

[3]Chen and Wang,2006.The Procyclical Leverage Effect of Collateral Value on Bank Loans - Evidence from the Transaction Data of Taiwan[J/OL].

[4]武康平,皮舜,鲁桂华.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共生性的一般均衡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0):24-32.

[5]李健飞,史晨昱,我国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4):26-32.

篇3

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的问题受到了教育界、金融界和政府官员的高度关注,但是从研究的角度看,对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各种因素争议很大。当前需要从房地产市场的实际出发,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经验,同时需要对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房地产价格进行有效的调控,从而保证房地产价格处于一个合理的状态,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我国房地产行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国住房建设步伐、有效启动各类住房消费、改善社会环境和居民居住条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增长。从另一方面看,房价的过快上涨已经引起民众、企业、专家学者、媒体舆论和政府的高度关注[1]。从当前的情况看,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通过研究分析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关键性因素,找到更好的应对策略。房地产行业为什么会出现价格过快上涨的局面、影响其价格上涨过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各类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有多大,此类问题一直是业界的研究重点,如何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房地产价格进行分析和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因此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此基础上,找到房地产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房地产市场价格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自身也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从总体情况看,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可以归纳如下:

( 一) 从宏观环境角度分析。

银行利率对房地产价格影响明显,加息已经被房地产业界公认为是调控房地产需求和价格的重要的市场化手段。银行利率会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其也是影响房地产成本的重要因素[2]。通常情况下,上调银行利率必然提高房地产业的开发成本,同时对投资过热的现象也可以进行有效抑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对房地产投机行为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投机的减少可以有效降低房地产价格,促使房地产价格涨幅回落,否则大量的投机资本流入房地产市场会导致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涨,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 二) 从金融存款角度分析。

房地产行业对资金需求量较大,因此房地产价格受到资金供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金融机构的各类存款增加,那么整个资金的成本会降低,开发商在此环境下会增加投资,因此资金供给会对房地产的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消费者的行为也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金融机构的存款变化可以反映出消费者的消费结构的相应变化。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人均收入不高,住房消费一直是老百姓的主要消费,从大部分消费者的心态看,其“存款买房”的观念一直很强烈,金融机构存款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住房需求的增加,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

( 三) 从消费价格指数角度分析。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期,因此人均收入还处于较低的状态,住房是人们最基本的消费和需求品之一。从消费品的特点看,消费品主要可以分为长期消费品和短期消费品。一段时期内,如果消费者短期消费倾向重,必然会影响其长期消费; 相反,如果消费者长期消费倾向比较重,必然会影响其短期消费行为[3]。消费价格指数主要是对短期消费情况进行集中反映。从实际情况看,消费价格指数与房地产价格指数呈反比关系,因此在房地产价格调控过程中需要对此进行重点研究,从而促使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 四) 从房地产开发成本角度分析。

房地产的开发成本对其价格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房地产开发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工作主要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土地是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前期工作主要包括确定用地规模性质、项目地址的选择、获取土地使用权、对项目进行总体规划等。我国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在运行过程中可以依法转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通过行政划拨手段获取土地使用权的情况呈现减少的态势。土地使用者需要支付反映市场情况的土地使用权价格,也就是通常说的出让金,开发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同样需要支付土地费用,因此土地费用会对房地产的价格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前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权费用征收制度,不断优化土地管理制度,促使房地产行业科学发展。

二、我国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对策建议。

( 一) 不断加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

土地对房地产市场价格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土地价格自身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对规范土地市场,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政府需要鼓励进一步开发利用存量城市用地,规范其流转程序,严格控制土地市场的发展,优先考虑普通住宅建设用地和经济适用房用地,保证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供给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4]。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土地转让、出让、招投标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交易市场,对土地使用制定供应计划,努力提升土地整体管理水平。

( 二) 通过金融手段调控资金流向结构。

通过积极有效的金融手段调整完善信贷程序,可以有效地控制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的结构和具体数量,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从国外房地产业发展经验看,金融业的参与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房价上涨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现状已经产生,只有解决这种不匹配的问题,才能有效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促使房地产价格回归理性状态。我国房地产信贷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向结构,通过金融手段进行调控,促使房地产价格处于合理状态。

( 三) 通过财税手段调节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

积极有效的财税手段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状况,有效利用调整财政预算支出、调整税率、废立税种等手段,从而达到合理利用财税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根本目标。房地产市场调控过程中需要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以有效满足中低收入消费者的购房需求。国家通过积极有效的财税手段,可以控制开发商的投资盈利规模,也能对消费者的支出水平进行有效的分析,为低收入群体买房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为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 四) 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

房地产市场的各种经营活动,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进行,市场经济从一定程度上看就是法制经济,法制建设对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可以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房地产业宏观调控需要政府通过有效的司法和立法途径,运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各个利益主体的行为[5]。利益主体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中介机构、政府、消费者等。各个利益主体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各种行为,这样各个利益主体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房地产行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健康稳定发展。

( 五) 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干预房地产市场运作。

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核心问题进行规范,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可以保证产权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合理转移和让渡。当前我国房地产产权比较混乱,这对政府的宏观调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断完善房地产的产权制度,对保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建立房地产价格评估机制,可以保证房地产业的市场运作更加科学、合理,促使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更加规范。

( 六) 积极引导和发展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积极有效的引导,帮助其科学发展。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社会舆论、宣传教育、信息引导等手段,对房地产业消费、投资主体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引导教育,把其引上规范化的发展轨道。针对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现象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完善制度等手段不断规范市场秩序,这样才能保证房地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忠华,吴次芳,杜雪君。 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全国及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J]。 财贸经济,2008( 08) .

[2] 李倩,张飞涟。 房地产开发商与地产中介的博弈分析[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02) .

篇4

1.房地产定价概述

对于一个刚刚开发完成的房地产项目,是否能恰当地制定其价格方案,不仅直接关系着楼盘销售及投资回报等,还对以后的销售调整具有重要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的改革,包括对房屋商品化、推行城市综合开发、住房体制改革和土地的有偿使用等,这些都使房地产行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在平衡促进房地产经济快速发展和调节房地产经营二者方面,房地产定价策略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从宏观角度来看,如果把房价定得过高,由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有限,就会产生空置房的后果,从而对安全回收开发商投资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价格定得太低,则利润又会太少,其结果必然造成开发动力的丧失。在新形势下,尤其是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如何正确制定出定价方法与策略,增加开发商的竞争力度,并且使我国房地产行业能够健康顺利地发展,这些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2.房地产定价依据及因素

2.1 我国的现时政策

由于房地产事业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支柱产业,所以每一个现时阶段,国家都会针对房地产事业出台许多政策及调控措施。这些政策及调控措施大都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制定具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所以,这一个因素对于价格的制定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为遏制房价过快增长, 我国曾出台的健全廉租住房制和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等调控措施。可以看出,国家制定的这些政策大都行业特点比较清晰,并且对时机的把握也非常准确。当然,这些政策的制定,也是为了保证利益的公平分配和购房者的利益等。所以在对房地产价格的制定必须在我国现时阶段的房地产政策下进行。

2.2 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对房地产的定价影响不容忽视。其中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金融等三方面。首先是政治环境,对于作为不动产的房地产行业,其价格要依据国家政局的稳定性。其次是经济环境的影响,要充分考虑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如果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就会刺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壮大,房价就会看好。反之,如果经济萧条,也会对其价格的定制带来负面影响。最后是金融环境的因素, 它包括货币储蓄利率、价值状况、汇率变化、资金市场及财政收支等状况。这些都是影响房价波动的金融因素。

3.房地产定价策略的制定

3.1对定价目标的确立

定价目标是定价方法与策略的制定依据,是整个定价策划的核心成分。房地产定价目标一般有利润最大化、树立企业形象、市场占有率等几种表现形式。

3.1.1利润最大化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许多企业的定价目标。但是它却不是短期的定价目标,而是需要进行长期奋斗的一个方向。由上面已经分析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定价的难度受到很多复杂的标量影响。所以不能为了单纯最求项目利润而忽视与市场相关的因素,甚至公司的经营战略。所以,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前要综合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3.1.2 树立企业形象目标

要保持企业在同行内部的竞争优势,就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房地产行业中,具有稳定的价格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和其他行业不同,房地产需求价格弹性不大,但是其需求量却波动很大。价格稳定会给消费者良好的产品信誉感。当然,在某些特定时期内,临时的定价目标也是必要的,但是一旦这个时期有所转变,就要立马把临时目标转变成长远的目标。

3.1.3 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是一种长期的定价目标。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该房地产企业的销售量占当地细分市场销售总量的份额。如果市场占有率高则意味着该企业具有较强劲的竞争势头,同时也说明该企业对房地产的各种环境因素把握准确。当然,企业的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的高低也具有正相关关系。所以,在制定定价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市场占有率的问题。

3.2 房地产定价方法的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下面主要探讨房地产定价方法的选取。所谓房地产定价方法,就是根据房地产定价目标来确定房地产基本价格范围的一种技术思路。常用的房地产定价方法有三种:成本导向、竞争导向和需求导向。

3.2.1 成本导向定价

成本导向定价是指按开发成本和人为订立的利润比率来确定销售价格。固定成本定价主要是从静态方面出发,销售价格是房地产销售前与销售中的一切成本费用和预期盈利的加和。而变动成本定价法的售价却是单位变动成本与单位产品贡献额之和。这两种定价都是以销售量的预测为参数,但价格的函数又是销售量,所以很难把握这两种互动的变量,顾客也很难适应以此所指定的价格。

3.2.2竞争导向定价

竞争导向定价法是以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定位而制定价格的一种方法。其有三种具体的做法:(1)若该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区域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可借助其品牌形象和市场动员能力的优势, 制定出超出该市场同行的价格水平。(2)对于缺乏品牌认知度的企业但却具有挑战高于自己的企业的实力,其适宜制定出更好让利于买方的价格。这样不但能促进销售, 还有利于扩大市场占有率, 树立企业在该市场中的品牌形象。(3)推出物业时适合选择当前市场同类物业的平均价格。一般情况下,平均市价就是供求均衡形成的结果。这样做,不但会带来合理的平均利润, 又不至于破坏行业的秩序, 当然,此法也为众多企业所采用。

3.2.3需求导向定价法

需求导向定价方法是以真正按照有效需求来策划房地产价格的一种策略。它以消费者的认知价值、需求强度及对价格的承受能力为依据。其目标为房地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品牌形象和最终利润。但是在实际定价中又有以下两种形式:认知价值定价和差异需求定价。前者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根据购买者对房地产的认知价值定价;但是后者是以不同目标客源的需求强度、总体资金承受能力为参考对象, 分别求得各消费层次的有效需求来确定房地产价格。

4.总结

房地产价格的制定是企业市场营销决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审慎地确立自己的定价目标和策略等,以获取稳定的利润,提高企业品牌形象。房地产价格的制定不仅要考虑企业当前的情况,还要遵从国家的现行法律和政策。

【参考文献】

[1] 覃姣玲.房地产定价策略探讨[J].大众科技,2010,(8):92-93

篇5

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包括土地获取、定位决策、产品设计、项目报建、施工建设、推广下手、物业管理等阶段。房地产基金由于其灵活性,受金融监管机构监管较少,只要投资具有市场价值,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进入项目。

对于一个房地产项目来说,其成功与否,70%依赖于市场环境,包括土地市场和销售市场,这主要取决于土地的获取和定位决策。产品设计、建设开发、销售推广的重要程度各占10%。

对于房地产基金来说,产品设计、建设开发、销售推广等是其弱项。房地产基金的主要优势在于资金的快速筹集能力,以资金优势快速切入市场,以对市场环境的把握实现盈利。在房地产市场上,土地价格和商品房价格的两难冲突,为房地产基金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使得房地产基金能够很好的把控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土地获取和定位决策。

2、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性

从我国历年来房地产销售情况来看,房地产的价格总体上是上升的,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1988至2011历年商品房的平均价格总体上是上升的。但是,房地产价格的增速则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

房地产具有投资品的属性,其价格也取决于未来的预期。当房地产价格增速高时,市场会普遍预期房地产价格会更高的向上走,这时,土地的价格也会较高。即出现如2008年、2009年的地王频出现象,“面粉贵于面包”。但房地产价格过高时,政府必然会出手调控,平抑价格。房地产市场会由热转冷,导致2010年、2011年房地产价格增速放缓。2011年在售的项目,其土地多数是2009年购入的,土地成本较高,而商品房市场价格却相对偏低,形成了土地价格和商品房价格的两难冲突。

在土地价格和商品房价格两难冲突发生时,一方面,开发商由于销售滞缓,资金回流较慢,无法拿出充裕资金在土地市场购地,土地市场冷清;另一方面,由于商品房价格增速放缓,市场对商品房价格的预期也不再看好,导致土地价格下降。即出现2011年全国多次土地流拍现象。

在商品房价格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一方面政府会放松调控,另一方面,市场会适应政府曾经出台的调控政策,政策效果释放殆尽,导致房地产市场热度回升。价格再次上扬,如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初,房价的上涨。而在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初上市的项目,多数是在2011年市场低点购入土地,因此,土地价格低而商品房市场价格高,从而获取较多利润。

3、房地产基金股权投资的优势

对于开发商来说,应对房地市场的波动,最好的发展策略是预测市场行情,踩在房地产市场的周期上,跟准市场节奏,市场低点拿地,市场高点销售。但是市场往往难以预测,尤其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受政府政策调控影响非常大,更增加了预测的难度。即便像绿城这种全国领先的开发商,也因市场行情判断失误,而陷入破产危机。

土地价格和商品房价格的两难冲突,源于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但却为房地产基金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开发商对土地价格较低的时点难以准确预测,而当土地价格低的时点来临时,因为房地产市场销售缓慢,又难以拿出资金来购地。房地产基金却可以在这时快速募集资金,进入土地市场,从而获取土地溢价的超额收益。

房地产基金针对土地价格与房地产价格相冲突的特点,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投资并实现退出:

1)低价拿地入市,通过项目开发、运作等,实现市场的清盘退出。所需要的资源是资金的快速募集能力以及对项目开发、运作的能力。采用该种策略的主要是房地产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如金地集团旗下的稳盛投资,在土地市场价格低点是募集资金进入市场,然后通过金地集团自身优秀的房地产项目运用能力,在房地产价格较高时实现清盘退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