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三语文重难点

高三语文重难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三语文重难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三语文重难点

篇1

1. 省略过程,回归传统

老师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习惯性回到传统课堂,一张导学案六个步骤一人滔滔不绝连唱带演、全程包办。有的按照“三案”内容和“六步”流程念导学案,有的干脆直接给学生对答案,起不到参与探究,启发思维,提升效率的作用。

2. 流于形式,只走过场

部分老师为操作方便,严格按照高效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但是每一步仅仅是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方向和目标并不明确,不能突出课堂的重点难点,最终只能算是走了过程,而实际师生一起玩了场“猴子捞月”、“竹篮打水”的游戏。

3. 倚重模式,生搬硬套

高三语文复习课有自己的特点,老师不顾知识章节的需要和班级情况按部就班套用“三案六步”模式,将该忽略的或减省的内容步骤劳神费力地一一铺开,将该重点落实的内容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达不到高效的目标。

4. 轻质轻量,效果打折

有的老师用的导学案设计一个课时,而在课堂上不足半节课已经被学生“啃光”,内容的设计上难度偏小或者探究的问题太少,训练的数量不够,都会导致时间的浪费和效率的打折。

5. 过度开放,激励不够

学生能够围绕某一问题展开探究,各抒己见,打开思维的门扉,调动参与的积极性,本是高效的表现,可是老师在对问题和答案的把握上没有原则地应和甚至肯定,容易误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同样老师如果不及r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也会导致学生自我价值丧失。

二、“三案六步”在高三语文对课堂中的创新运用

1. 老师的观念要创新

“三案六步”不适合高三语文课堂实际是一种错误观念,因为无论课程本身具备何种特点,对于优秀的教学模式而言只要用得好一样可以发挥最大效力。所以老师只有认识到高效课堂模式绝不是师生集体的表演和作秀,而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练兵,不是只能老师讲学生练,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知识盛宴,才能彻底改变语文课堂的陈旧气息。高三语文复习对性强,高考考点覆盖对归纳运用知识、训练提升能力的考查,而高效教学模式正是对这种考查要求的最大满足。所以语文老师应该与时俱进,从观念上进行创新,将“三案六步”的核心理念理解透彻,利用其高效优势为高三学生的复习备考保驾护航。

2. 导学案内容编制要创新

“三案六步”作为一种模式,其包含的导学案覆盖的知识点系统全面,行进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清晰可操控,这一点基础课和复习课并无明显区别,可不同在于到了高三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差异较大,语文基础也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制中可以适当增删内容,亦即二次备课时定要考虑班级特色。

3. 教学的形式要创新

篇2

高三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以学生的语文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把教科书这本“小书”和生活这本“大书”用好,密切课堂与生活的关系,拓宽学习空间,将语文学习的生活意义和育人功能有机地融为一体。

一、语文教学“三有”释要

(一)有魂。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三语文教学不能背离这一点,离开了这一点,语文就不姓“语”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重指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揭示学生“为什么而学”及“将会怎样去学”,这四个问题共同构成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高三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生与文本的互动。

(二)有根。

语文教学要植根社会生活。高三语文教学要与发展的现实世界同呼吸。语文教学所选取的材料记录了人类劳动智慧和思想智慧,是社会生活的万花筒;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又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要探讨发现不断丰富的语言世界所反映社会的变革,如新行业、新思维、新发明、新生活所带来的新词汇、新概念。语文教学还要适应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吸收借鉴文字材料中、生活中多元立体的思维智慧。

(三)有人。

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高三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丰富多样的生活世界,以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要特别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独特、多元的反应,于潜移默化中,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变成学生内在的个人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实现“三有”的途径

(一)登高望远,建立立体的全方位语文教学视角。

高三语文教学要给自己装上多棱镜,全方位地观察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层面。要使语文焕发出强有力的生命活力,就必须把自己的眼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以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决定语文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文化积淀,实现质量全面提高。

2.教学过程层面。高三语文教学不能考什么就教什么,停留在对语言材料的零星分析上面,而应深入到具有真正实践意义的操作上去。这样的语文才是一个大写的“语文”。教室里的学习固然重要,而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知识的消化、巩固,能力的提高,同样非常重要。

(二)开放多元,建设流动生成的语文课堂。

高三语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学中老师一叶障目,过分机械训练,课堂静止无生机的现象仍然存在。其实,豁达一点,登高望远,便可以从有限的时空中发掘到无限广袤的人类思想智慧。教师主动引入源头活水,语文课堂自然会流动生成。

1.教学目标多元。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目标从三个维度具体展开,改变了单纯从知识技能一个维度制定目标的倾向;二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三是重视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精神哺育功能。高三语文教学要紧扣这三点要求,把目光放远,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未来。尊重每个个体的主体性,倡导协商式的共同心理建构,使每一个人都无一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并挖掘出创造性潜力。全体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

2.校本教材开发多元。一切有语言交际的场合都能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都可以转化为教学的活材料,实现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接。在阅读与写作两个重点板块上进行校本化教学的空间很多。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增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写作能力培养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调查、实践,积累鲜活的素材;可以引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世界周刊等电视栏目,培养学生胸怀天下,悲天惜民的情怀。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学生自然会增强运用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写出内容充实、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文章。

(三)民主平等,开展师生间积极的对话交流。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党在新时期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文化认同,而且要让其成为民主社会的一员,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负责任、积极主动的民主社会的成员。因而,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1.赋予学生平等说话的权利,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条件和机会。说话的权利包括发言权、评价权、批判权。发言权是指学生未经教师示意而要求发言的权利。评价权是指学生可以当堂并当面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等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发表看法。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45-01

语文是高考中一门举足轻重的基础学科。由于语文知识博大精深,主要靠学生平时积累,而高考中试题灵活性、弹性较大,需要复习的内容又很多,学生应试能力短期内不容易提高,因此如何上好高三语文复习课一直是一道难解的题。想要提高学生的最终高考的成绩,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显得十分必要。

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给教育的现代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革新,积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一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到语文教学中。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这种多媒体信息技术不是附加的,而是与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有机要素。在高三语文的复习课上引入多媒体技术,将大大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容量大、立体感强等诸多优点,它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信息,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它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三的复习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长,常常会感觉疲惫不堪,面对所学的知识也容易感觉枯燥乏味。从激发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上好每一节课,尤其是相对比较枯燥的复习课的重要前提。在复习课上,教师如能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发深入的思考,必能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比如,在上"辨析和修改病句"这一专题的时候,刚开始我发现复习用书上的分析非常详细、非常到位,就觉得没必要制作多媒体课件,按照书上的分析,稍作讲解就可以。结果在课堂上我一个人不停地讲解,学生却不停地打瞌睡,一节课下来师生都很疲惫。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接下来的复习课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因为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景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所以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快捷、方便、清晰、闪动的特点,在课件中通过声、色、形的有机结合,先提供了大量典型的高考病句例题,提示学生思考,然后直观、清晰地指出语病的所在,最后再把病句专题的相关知识要点作出系统归纳。这样,由以前静态的口头总结改为现在的动态画面演示,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建立清晰的表象,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2扩充容量,精炼复习内容,拓宽语文教学空间

高三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但高三复习的时间却非常紧迫,所以一堂课的时间非常宝贵,如何提升课堂的容量,精炼复习的内容,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有效性的保证。

例如,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我都集中安排一些基础知识的复习。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复习的内容和考查的题目,能迅速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大大缩短了操作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复习"文言实词和虚词"专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120个实词,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打算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句,帮助学生记忆。因为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这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自定义动画,先给出例句让学生思考,再显示答案,最后总结归纳知识体系。这样也很好地帮学生高效复习了相关的文言知识。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归纳知识点后,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典型的高考题来及时演练,让学生尽快熟悉这类题目的考法,并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用传统教学模式需要两节甚至三节的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节就可以完成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大大提升了课堂的容量,压缩了教学的时间。

同时,多媒体为复习课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空间,充实了教学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可以把大量有效的信息简便快捷地呈现给学生,归纳补充复习内容。如复习字形时,我可以把报刊上常见的错别字资料演示给学生。在作文训练课上,我可将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优美片段用大屏幕显示,让学生欣赏、体会、模仿。复习古诗,鉴赏诗中的形象时,可展示有同一形象的不同的诗歌。例如关于"柳树"这一形象,展示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让学生对这些诗句进行比较,较易把握这一形象在古诗不同意境中或表留恋不舍,或表思乡、思亲、思友之情。既形象易懂,又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诗歌的鉴赏能力。在复习课上从优化教学结构出发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加练习形式及密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也为教师提供反馈、调整教学机制的时机,进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3借助形象,强化突破重难点,训练思维

篇4

高三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关系着学生高考的成败,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通过对我县几所农村高中教学情况的调研,我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在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上陷入了误区。

误区一:高三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坐享其成”更高效。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关注讲授内容任务的完成,而较少关注教学对象的表现和反映。体现在:一是缺少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二是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严重不足。三是对生成性资源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利用意识淡薄。

误区二:高三重在复习旧知识,应在做题上下工夫。笔者听课时段正值我县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本应足以本为本抓纲务本的关键时期,然而学生桌面上仅有参考资料,没有课本,教学中教师也很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有的只是知识的罗列堆砌和练习题的宣讲解读,语文的生命活力和情趣性被淡化。

误区三: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大容量、快节奏”。部分教师误认为只有“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才能“高效率、高质量”,课堂上一味贪多、求全、求难,致使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过多堆砌,内容杂乱无序。甚至出现诸如课堂教学无明确目标、无内容设定等现象。

笔者认为,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只有走出误区,采用恰当的对策,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策一:重视基础,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基础应包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语文素养。因此,夯实基础应是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基础矢¨识、基本技能、基本语文素养的应用掌握上。只有“三基”真正落实,扎实过关,才能算得上夯实基础。因此,无论是在第一轮的“过教材”即系统整理知识、转化知识结构阶段,还是在第二轮的专题深化提高阶段,以及第三轮的套题模拟训练阶段,教师都要始终坚持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对策二:挖掘和利用好生成性资源。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有思想的,课堂和学生都会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宝贵信息,这些信息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巨大资源,要充分利用好。首先,教师要有捕捉意识,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复杂多变的学习思维、欲说还休的神态表情、突发而止的解题灵感等。其次,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还学生说话的权利,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展现思维过程甚至暴露错误创造条件。再次,要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作出应对,要让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都能处于“愤”“悱”状态。

对策三:积极倡导反思性教学。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反思习惯,课后及时撰写教学笔记,总结得失,以求改进教法。重点要反思自己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语文知识体系,是否安排了科学的考试与练习时间,是否重视了学生的作文训练,是否给学生给了足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其次,要引导学牛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对语义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效果进行反思;对语文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反思;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或错误作出反思等

篇5

在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改变:

一、盲目施行题海战术,会适得其反

进入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规模高难度的试题训练,以考促学,以考代练,既能检查学生的学习和复习状况,又能让教师明确复习方向。无疑,教师的出发点不错,但这做法是给师生加重负担,既无科学性,又难以操作,因此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

频繁的检测和考试,师生只能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学生没有及时的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就又开始新一轮的考试,最后势必造成还没站稳就要起跑的结果,得不偿失。

笔者以为合理的高三语文教学:一是适当降低考试难度和频率;二是不断激励,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二、紧扣课堂40分钟,力求高效落实

高三学生时间紧迫,课业负担重,课后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的学习和英语的练习上,基本没有时间学习语文,做语文题,更难有时间去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品味欣赏文学语言,这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

鉴于此种情况,对于高三语文复习课,笔者认为关键要抓住课堂教学的40分钟。教师要争取把复习课的重点难点放在课堂40分钟,少讲精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复习,做练习,务必使每节语文课都能保质保量,高效落实。

三、适当降低训练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虽说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但毋庸置疑,适量的考试和检测是必要的。

但据笔者观察,考试中,削弱学生自信的,多是些高难度的题,得不上分数,还白白浪费时间。如果这样的考试频率一高,学生自然“望题生畏”,裹足不前。所以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让学生在做题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他们的信心,胜过没有质量的高频率高难度的训练。

四、抓大放小,让教学工作赢在管理

教学的穴道在于“管理”二字。只有把学生管理好,让学生把自己管理好,教学才能取得成效。

教师要切实改变一节课一讲到底的授课模式,不给学生任何自学体悟的机会,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激励上。年少飞扬的学生,只要从内心获得力量,就能在行动上更主动更积极更配合。

为此,高三教师该做的,不是整天跟在学生后面,严肃督导,不是把一天的时候无限往两头延伸,而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精神上持续鼓励,从心理上及时疏导扶持,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自觉学习,从而提高复习课效率。

另外,学校对高三学生,应该采用更温和的管理方式,这包括不要在醒目的地方,刺目地挂上高考倒计时牌。有的学校认为,这样有助于学生清楚地知道时间,从而有紧迫感,更加努力地学习,这个出发点毋庸置疑。但同时,悬挂倒计时牌,对学生也是一个刺激,尤其是高三学生本就身心疲惫,犹如惊弓之鸟,每看一次,都会增加紧张感,造成内心的慌乱和不安,反而不利于学习了。因为高三的学生,根本不用谁提醒,对时间本来就很敏感,也记得很清楚。这种做法,反而画蛇添足。

五、劳逸结合,切勿把学生逼得太紧

有的中学,一进入高三,就没了白天黑夜,没了周末,没了假期节日,一天到晚,用来休息的时间平均只有四五个小时,再加上固定的两点一线,让学生身体吃不消。但这一切都只为了学习,为了复课,为了高考。

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学生疲劳过度,精神崩溃。有的学生在高三经常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神情恍惚,目光呆滞的现象,这都和高强度的学习有关系。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19-001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而要想高三语文试题评讲有效,有实效,我想应该把握好这几关。

首先,要把好“选题关”

高三教学时间很紧,任务又重,试题多如牛毛,每天除了上课,还要批改试卷,批改默写。基于这种情况,有时就会出现有的老师拿着集体备课的“资源”直接上课;有的拿着教辅资料直接上课;有的抄好(只是抄好)答案,拿着试卷直接上课;有的拿着答案和试卷(答案是答案,试卷是试卷)直接上课的现象。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它强调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适当筛选“试题”。

对于即使是教师讲了很多遍,学生都不能听懂的试题,坚决划掉;对于任课教师也不能自圆其说的试题,坚决划掉;对于学生不做也“会”的题,坚决划掉。所以说,高三语文试题评讲要想有效,教师还必须“下水”做题。只有自己下水了,才能知道“水”的深浅,也只有下水了,教师才会对试题“心中有数、了如指掌”,才能确定哪些试题是“有效”的,哪些试题是必须“舍弃”的;也才会在评讲时“游刃有余”。

其次,充分备课的重要性

无论是从“六认真”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提高课堂效率来说,备课都是最最重要的一环。

2015年苏州范围内期末统测中,我班的选择题第四题失分较多,这道题是:

阅读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

甲:江阔天高 乙:鸢飞鱼跃

丙:识此心之分量 丁:见斯道之流行

A:甲、乙,丙、丁 B:甲、丙,甲、丙

C:甲、丙,甲、丙 D:丙、甲,乙、丁

可以说这道题考查了语句衔接的连贯,同时又考察了“对联”这一知识点。按照语句衔接的思路,很快就排除了“A、D”项,可对于选“B”项还是“C”项,学生又动了一番脑子,觉得先说“鸢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然后再“江阔天高,识此心之分量”,很流畅。理由是“鱼、流、江”都是在说“水”,然后讲“天”、“人心”。之后,我给学生们补充了如下内容:

首先,形式上,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对应词语词性相同。对联又叫对子,它是一种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的传统的文学形式,字数相等是它最基本的特点,所以“A”项自然排除。其次,音节上,对联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上联平仄为“平平仄仄”,下联就是“仄仄平平”。一般来说,上联尾字大多为“仄声字”,下联尾字大多为“平声字”。通常情况下,一、二声的汉字为平声字,三、四声的汉字为仄声字,“行”是二声字,为“平声字”;“量”是四声字,为“仄声字”。故可判定“B、D”两项的正误。D项文意也不合对子的要求,所以答案选“C”。

所以说,作为教师,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师,备课不可不用心,不可不到位。

再次,当堂及时训练的重要性

当堂及时训练,也就是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

课上讲了什么,及时巩固训练;今天学习了什么,当天训练强化,不至使学生产生遗忘,这是艾滨浩斯总结的一条认知规律。

当堂及时训练是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点以后,针对所讲的要点进行练习。同时,课堂及时训练,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练习题,而且我会让2~3名同学将所做的答案写到黑板上,学生除了要把握好做题时间外,更有一种紧迫感,做起题来会更加认真;其次,课堂上趁热打铁,学生头脑处于兴奋状态,做题效果会更好;最后,有问题能及时暴露出来,教师可以及时指点,学生可以很快解决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这里我想说,不要认为时间来不及,就拼命地往前赶。课堂上,应该充分给足学生练习的时间,应用当堂所讲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当堂及时进行训练,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是否听懂教师所讲的要点,另一方面便于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间歇测试的必要性

学过的知识不可能都记着,肯定会遗忘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发现,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因此,学过的知识点,有必要进行间歇性测试。一般情况下,我会在隔天进行提问或者默写相关要点,再隔3天左右进行测试。

篇7

观察目前的高三语文讲评实际,暴露出“老师讲得辛苦、学生记得辛苦”、“老师天天讲,学生次次错”的现状。如何避免学生下次考试犯同样的错?如何提高语文讲评课的效果?结合近几年的高三语文教学实际,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高效的语文讲评有“三忌”

(一)讲评忌“延时”

每次考试完,许多学生喜欢相互询问答题情况,也期待早点看到评分标准,这些现象都表明,每个学生都希望尽快知道自己的测试结果。如果试卷能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学生会以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听老师的评讲,并积极思维,反馈效果较好。相反,假若讲评拖拉延时,学生对未知解答已失去了兴趣,甚至有的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已找不到试卷,可想而知,这样的讲评只能让学生心生倦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可见,评讲及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知识的获取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否则,收效甚微。

(二)讲评忌“包办”

许多老师误认为讲评课就是教师纠错解疑课,学生只需认真听记。也有老师认为语文试卷本身容量较大,若让学生参与讲评,就难以调控课堂节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都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新课改也要求“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若能给予学生在课堂上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或者让学生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小组讨论,代表讲解,学生就容易暴露解题思维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纠正、总结,学生对所考知识更加深印象。但是,若课堂只是“一言堂”或“注入式”,缺少学生的思考与参与,最终学生也只是课堂的“记录员”而已,课堂枯燥,评讲效果大打折扣。

(三)讲评忌“平均”

语文试卷本身容量较大,若教师逐一细致讲解,平均用时,估计一张试卷需讲三课时甚至更多。部分老师误认为讲得多、讲得全,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就多。但实际表明,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讲评课只会使优等生听得昏昏欲睡,而学困生则心不在焉。这样的讲评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讲评课切忌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应该是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教师应在讲评前认真统计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答案,讲评时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症下药。主次分明的语文讲评课建立在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上,集中了学生易错处和典型错例的分析,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讲评效果。

二、高效的语文讲评有“三重”

(一)讲评重“拓展”

高三的语文试卷命题特点一般都是高考考点知识的再现,但由于受卷面、时间等限制,一套试题不可能对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告知答案,而应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做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讲评,使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上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模拟卷的现代文阅读中,经常会考查“某一节”或“某一段”的艺术特色。例赏析“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宗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这段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答题示例是从“修辞”和“五官”的角度去鉴赏的,若老师只是依据参考答案的角度去评讲的话,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全面。若讲评时教师能注意拓展延伸,综合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帮学生总结出鉴赏的角度还可从语言的风格、选材的典型性、表现手法(例07江苏卷《麦天》)、表达方式(09江苏卷《上善若水》)、观察视角的变化(2010江苏卷《溜索》)等角度考虑,那么学生就能归纳总结出一类题型的规律。重“拓展”的语文讲评能加强高三总复习的系统化,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二)讲评重“回归”

很多老师认为“教材无非是例子”,高考语文不会直接考察语文书上的内容,所以讲评时不善于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中提取信息。其实,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基础知识和文言文知识点的考查都依据现行课本。例如,08年江苏卷考查的文言实词“听”“度”分别源自苏教版必修五《陈情表》中的“听臣微志”、史记选读《刺客列传》中的“尽失其度”,09江苏卷考查的文言实词“属”“率”分别源自江苏高考必备篇目《岳阳楼记》中的“属予作文以记之”、必修三《六国论》中的“率赂秦也”。教师每次讲评试卷时,若能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学生对新学知识才能理解深透,也更容易加深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例如,在评讲2010江苏卷文言实词“归”“庶几”时,教师就可联系必修五《项脊轩志》中的“后五年,吾妻来归”、《陈情表》中的“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回归课本,找到“原型”的讲评课,会让学生意识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也就不会将课本“束之高阁”。

篇8

高考备考不仅对学生重要,对教师也是如此。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效率,优化课堂至关重要。我这两年带高三,对于高三的语文复习也有了一定的体会,现在就和大家共同探讨。我认为高三的复习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

高考语文重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像文字、词汇、句子、修辞及文言文知识等都是中学课文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有文学常识,虽然《考试说明》中不考,但是如果缺少一定文学常识的积淀,在理解诗歌及文言文时就一定会有困难。语文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无法一蹴而就,夯实基础是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所以复习中该记住的要记住,该背诵默写的要背诵默写,一点不能放松。对于易混难记的知识点,如字音、字形、熟语、名句背诵部分则应在复习之后随时回顾,间时巩固,对于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和现代文阅读这三大难点则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适量的间时练习,在多次间时练习中,逐步提高评鉴、翻译能力和答题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间时复习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越是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间时复习好。因此,化整为零、日积月累的间时复习策略应当成为化解疑难、夯实基础的复习智慧和方法。

二、知识系统化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打比方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塌了的建筑物,而是为了加固原来的结构,并且添建一层新的楼房。”这话很精辟,它告诉我们,应有效地指导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系统。教师要传授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之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充分利用教材

形成知识体系最好的办法是整理教材。在语文复习中,很多教师认为高考语文中教材几乎不考,就忽视教材。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教材是知识归纳整理最好的依据,可以使知识形象化。对教材的回归,对文本的关注,首先应在“夯实”二字上大做文章。比如字音、字形的识记,词语(成语)的掌握,名句名篇和文学、文化常识的温习都与高考考点及其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尤其是课本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相关语言知识,翻译技能的演练,更是高考古诗文阅读所需知识的源泉,所备能力的直接生发点。那种脱离教材和文本,好高骛远式的文言文复习之举是舍本逐木、缘木求鱼的低效劳动甚至无效劳动。其次,深入“挖掘”文本固有信息是我们应当树立的又一教材使用策略。文章不厌百回读,常读常新收获多。比如,我们可以再次挖掘文中人物、事件的全新内涵,丰富作文素材,以此来诠释、支撑相应的作文话题或主题;也可挖掘、借鉴文本中适用于高考作文的构思、立意及表达的技法,还可从课后练习中挖掘、归纳出一些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总之,偏重课外复习用书,而又始终不废教材,课内课外双管齐下,彼此兼顾,应当成为我们复习时恪守的基本原则。

四、注重课堂的语文素养培养

高三复习课一般都和高考挂钩,注重实用性,注重利用方法解决问题。这无可厚非,但难免过于功利。这使得学生过多地注意文章或诗歌会出什么样的题,标准答案是什么。这样只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会简单记忆知识,而不能陶冶性情。所以,即使是高三的语文课堂,也一样应该注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近几年的语文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检测,强化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完成有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这与新教材的改革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对于高考迎考训练,我们往往把它局限于字词句的语文知识的分解,局限于纯知识的讲解,认为加强素养的考查就是强化知识点的考查。这样已不适合高考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是丰富的,既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有文化素质人文素养的养成。

五、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应注重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精选典型例题,在学生“悟”的基础上讲清知识规律和解题思路并以做出示范。高三的复习课典型例题既可以是高考经典题,也可是教材中典型的例子。我选择的典型例题有2006年和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还有第三册教材中的典型例子。这样既让学生明确高考的考查倾向,又对教材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还要精选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也是复习课的一个中心环节。学生通过实践,搞好知识迁移,形成能力。

六、增添一些趣味性

由于高三的复习课注重方法规律的整理归纳和针对性的练习,所以复习课难免程式化,难免枯燥机械。结果是老师教得索然,学生学得无味。所以,在复习中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诗歌鉴赏专题。中国古典诗歌,内涵丰富深刻,聚集、积淀了人类智慧和文化精髓。但现如今的中学生读起来,总有几分隔膜。因此,教师应注重提供感悟背景,铺设欣赏情境,渲染欣赏氛围,诱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古诗鉴赏”世界。

七、关心时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写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恰恰形成对比。其实,当代青年学生更应该有这样的胸怀。我们培养的下一代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和壮志,这也是新课改语文高考的方向。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读报时间结合新闻选修教材内容精选一些时评文章让学生去看去读,这样,学生既能了解国际国内时事,又学会了新闻的写作方法,还能积累新鲜的写作素材,是非常有用的。

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读报时间看书报,了解社会,写新闻评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总之,高三的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这需要我们探索如何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面对高考。

参考文献:

篇9

身正为范”从业准则,本人奉守“德高为师。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以思想者姿态施教”工作准则,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个性化处理,总是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

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11月。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欢迎。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分”由“管”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篇10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0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市教育学院评为“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篇11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xxxx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xxxx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篇12

经过高三第一学期的学习,高考语文学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目前正进入高考第二轮复习阶段和最后冲刺阶段。但是语文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在后期复习教学中注意。首先,个别教师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语文复习不复习差不多”的意识,于是思想麻痹大意,教学内容上随意性大,缺乏对考纲考点的整体把握,对相关题型、解题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也没有在备课中认真研究学生和学情。其次,高三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有时为了进度,可能会有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无暇动脑与动手的情况,也有重练轻讲评的现象。再次,在语文复习中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主观表达题费力大,收益小,见效慢,练习起来往往事倍功半。于是,他们的阅读题往往是空白,只等着老师的答案。还有就是资料满天飞,学生陷于题海,消化不良。

如何改变目前存在的状况,更好地提高二轮复习的质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课堂教学,做到“优讲”

“优”,就是耗用的时间较少,学习量较多,学习负担较轻,学习效果较好。

要做到“优讲”,首先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加以分析;其次,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课本教给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然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讲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老师精于讲述,即对知识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对一些内容甚至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对已有的知识精心筛选,忍痛割爱,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指导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首要条件。

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解决存在问题的条件,进行知识的积累,为有效训练作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正确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可能性。如果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专制者,也因有了学习主动权而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与成就感,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有解决的可能,高三语文教学因此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重视考题训练,做到“巧练”

在高三,进行一定剂量的训练是必须的,以考促学,以学带考,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检查能力,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练习最好在课堂上完成,这样练习的质量才有保证。另外,课堂练习一定要定时完成,决不能允许学生拖沓,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在高考紧张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完成语文答卷。一般来说,试题是多少分,就规定学生多少分钟完成,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时间意识,避免学生答不完试卷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失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精选试题,决不能随便拿一套试题给学生做,不考虑有没有效。练是学生的行为,也是老师的行为。“巧”表现为训练题选择的“巧”和训练中点拨的“巧”。

现代文阅读考试是能力考试,要想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练习。练习题要精选,切勿求多。根据高考说明要求精心设计练习题进行训练,最简单的方法是精选近几年高考题中的精品题。虽然说,高三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经过几年的训练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解答开放性题型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应作为训练的重点。仅抓训练不行,还得对练习做分析。分析练习绝不是对答案,而应该让学生知道所以然,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回答问题时常用的套路,即使用正确的套话,再添加一些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正确答案就出来了。点拨的“巧”在于把握时机,点到关键之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开窍,思路开通,促进思维延伸。点拨需要方法上的灵活,既要随机应变,也要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有的只要略加指点,就能茅塞顿开;有的只有高透明度的剖析,才能排除障碍,开通思路。

3.重视试卷评讲,做到“深评”

讲评训练题或试卷是高三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认真批阅,抓准反馈信息的前提下,针对复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弱点,精心设计讲评教案,在评中帮助学生剖析错误实质,明确思路,总结方法规律。

篇13

2.督查笔记和改错本,适时巩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纠错本是对课堂出错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其中的错误可按基础知识、文言知识、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将自己的错误一一梳理,出错集中点就一目了然,然后可以有目的地精选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读书笔记是课外阅读和自由写作的载体。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进步;懈怠放弃,再好的基础也有可能在高考中“马失前蹄”“大意失荆州”而抱憾终生。

3.查漏补缺,狠抓薄弱环节。著名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了这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如果我们不将最短的木板挑选出来并增加它的长度,那么这只木桶盛水的量就不可能增加。所以语文复习时如果不将薄弱环节挑选出来,其复习效果只会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复习效益,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收获,首先要找准薄弱环节,而面面俱到的复习费时费力,往往使师生疲惫不堪。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师生共同筛选后会发现,有的知识是多数学生已掌握的,一些带着普遍性的问题,如成语的运用,标点的正确使用,古诗词的赏析,文段的阅读,写作等就是复习中的薄弱环节。如果复习中能有针对性地对知识体系中的这些薄弱环节各个击破,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