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生动有趣的导入在新课标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作用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趣味引进导入新课程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讲述一个与本课有关系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也可以用与本课有关的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讨论带出本节将要教授的内容,这样,既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好的开头已经是成功了一半。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教学。新教材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为学生发展个性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最直观可行的措施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政治,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上好一堂政治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的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也可以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景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这个教学要求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和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或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既讲授了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既讲授了必修内容,又扣住了时代脉搏,体现政治课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三、以彩色、动感的语言带学生进入学识胜地
许多学生不重视、不想学政治,主要是他们认为政治不是老生常谈,就是高谈阔论,与己无关。高中政治的哲学部分和经济学部分还略微好些,而政治学部分很多学生就用“假、大、空”来形容。可见我们的政治教学在过去是多么失败的一个结果。政治课的教学,不管是对老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成了一份苦差事。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生硬、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语言,要用彩色的语言、动感的语言融合积极愉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动机。
教师在上政治课时,充分运用体态语言来传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点的强调,同时也运用肢体语言和情态语言来表达教师自身对知识、对学生、对课堂的情感。在语气上,通过轻重、缓急、抑扬、快慢等变化进行教学,在语态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体现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在其乐融融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激发出来,主动性自然就发挥出来,也就不再有政治课毫无生趣的结果了。
四、利用学科整合优势多方面培养复合型人才
发展的社会需要发展式的人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关注对一个知识点的解析和诠释,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学识修养,同时要把学生视为接受完整教育的个体,而不是只偏颇于任何一个单独学科的“专人”。新教材政治课,本身就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这是一大优势。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增强学生对相关的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教材观点。使学生从不喜欢政治课到很喜欢政治课,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素养的提高,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当然,利用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对教师自身也就提出了更高个要求,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多汲取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才能真正发挥优势,达到好的教学目的。
2、教师要坚持“开放性”的教学理念。所谓开放性,就是不拘泥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闭的模式,而是要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行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传统的课堂教学,程式化的东西过多,“千人一面,千课一面”成了一种常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选择应是开放的:可以对教学的策略进行多样化的选择,而不再是固定不变的那几种模式;可以对教学的资源进行选择,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
3、教师角色观念要转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大胆转变自己的角色,要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方式,要善于扮演导演角色把学生推上“舞台”,由他们自己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想,同时老师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活而不乱。一堂课只有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中秩序井然地得以完成,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促使学生对自己在教学关系中的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往学生总是处在被动的位置上,认为教学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行为,并没有看到自己在教学关系上其实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生既是接受知识的一方,同时也是主动吸收知识的一方,而在当代社会中,更应该体现为是主动学习的一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不过是引导者。
二、在新课标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建设性思考
1、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严肃而且抽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将知识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包括讨论、辩论、演讲、表演、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等,设计丰富的参与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里得到启发。教师选择多样化的课堂形式和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提高他们相互协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差异性这一实际出发,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发展学生的优势差异。教师不能一味只看分数的高低,而且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个性,捕捉其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利用多种渠道为其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毫无疑问,只有在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特长受到充分尊重的条件下,在宽松而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学生才会心情舒畅、积极开发智力,使个性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培养。
一、高中政治课程教育模式创新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往往忽略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教师要转化教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抛弃教师“一口满吞”、学生“囫囵吞枣”的教学法,以启发讲解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讨论法、提问法、学生自教自讲法等。同时,积极运用教学道具和多媒体,增强教学趣味性。多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提出将五个新的教学理念与创新模式相结合
1.坚持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基本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求高中学生坚持的基本理念,紧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充实教学内容,体现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补充这些基本点的时候,教师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这些枯燥的知识点结合图画和具体实例,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特点相结合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奠基石。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生活习惯,适当答疑解惑、循循诱导。高中生心智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加强思想学习十分必要。高中生生活在信息时代,各种复杂的思想都会对学生不成熟的心智产生巨大冲击,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只有紧紧结合学生成长的特点寻找适合方向,才能促进高中生的思想发展。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创新教育模式的框架。新课改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教师在加强政治方向的时候不能只用传统教条式的模式,而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教育过程本质是“师生共鸣―发现问题―共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教师要将抽象的思想性问题变成现象性问题,带动学生去探索,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教学要以建立情境为前提,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感知认识到理性认识。创立情境的中心思想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收集、寻找、整理有课程内容所涵盖的背景材料,选取学生喜爱的形式,如小品、戏剧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背景材料应该以学生实际生活为立足点,选取容易理解的、直观的事物材料,从小处着眼,深入浅出。
4.教学课程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教学内容充满实践趣味性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关键。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个教学理念在于,课堂教学要采用互助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里,要与学生积极互动、互相协助。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从表现样式上看,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助,学生之间互动,单独个体与小组之间互助,小组与小组之间互助,教师与小组之间互助。“师生互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这样才能迸发出思维灵感,才能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5.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是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试金石。这个理念要求构建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不是为了课程形成比较,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加进步。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忽略其选拔性,但选拔性从核心上讲就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提高其竞争意识,同时也提升教师讲课质量,优化课程教学结构。新的评价机制要从传统的纸质考试评价到多种评价方式变化。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这些评价方式有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下面具体介绍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除了用考试的形式测评学生外,还可以用专题性研究、情景测试、实验式测试、实践操作测试等形式考查学生。考试要减少选择性试题、背诵式试题的比例,增加开放性题题目,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对知识的综合性分析能力的考核,要尽量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多方面运用知识解答问题。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尽量体现出学生的健康价值观和情感观,促使学生思想方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思想政治 转变观念
新课标,这是一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此次高中政治课改的幅度较大,因而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广大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认为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在教育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教师要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教学的目标放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上。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法
新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归纳法、辩论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还可以广泛地运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银行、保险公司、股票交易场所等各种社会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商品、银行等知识点时,可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这样既能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具体易懂,又能体现政治课实效性强的特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三、加强教师自我知识和业务水平
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师必须是个“小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充电”,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业务水平。
一个合格的政治老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基础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计算机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这就要求当今的教师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必须由“听、说、读、写”延伸到科学技术、通信技术。政治老师应逐步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政治课更加直观、生动、有趣。
2.边缘知识
政治课具有综合性、社会性、时效性等特点,涉及边缘学科知识非常广泛,因此政治老师在通晓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博学多闻,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
四、教育评价体系要全面
当前的思想政治课评价简单划一,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新课程理念提出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采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手段,建立宽松开放的评价氛围,使学生能正视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扬长避短,努力学习。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尝试。
1.增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提高学生运用和分析所学知识的能力,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答题,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扩大评价范围。除关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3.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可采用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改变评价尺度。不要用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学生,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给每个学生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探索的自信。
五、开发、利用广泛课程资源的作用
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有以下作用。
1.弥补教材的不足
政治课带有很强的实效性,现实课本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滞后性强,证明力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不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甲,弥补教材不足。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使教师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材料和策略的挑战,有利于教师专业上的进步,丰富其学科知识。
3.促进学生的学习结果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使学生跳出课本,拓宽视野,将自己置于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注重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怎样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堂上,只要抓住“活”字、“新”字就能事半功倍。所谓“活”,就是说课堂气氛要生动活泼,避免枯燥乏味,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始终处于良好的吸收知识状态,从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新”字,就是说在当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科学瞬息万变的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保证教学内容要新、知识要新、观点要新、教学手段要新。
七、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实践和创新能力,不仅是教学的一项任务,更是教学中应达到的重要目标。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在提高学习效率中的功能。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措施,我认为主要有五点:一是兴趣引导,激发自学愿望;二是布置作业,培养自学习惯;三是课前测试,强化自学意识;四是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五是转变观念,提高自学能力。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新理念应该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方式的变革、提倡以人为本思想、新课程观念、全新的教材观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学生为本,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参与氛围
创设问题情境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开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起学习的动力,养成爱思、多思、会思的习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不断启发生疑,鼓励质疑;提倡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假设法、因果法、探源法等有意识的去解决问题。对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唯书,不畏权威。教师要善于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培养独立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
此外,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利于学生肯于思考,乐于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二、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尝试着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纠正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做法,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教学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三、老师应成为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倡导者”
首先,要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的成熟,在探索中出现一些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对于学生这正是一种创新态度。作为老师对发展中的学生个体要以发展的眼光,多元化、多层次地评价。其次,要保护、发扬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更是学生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努力去揭开未知事物的神秘面纱,因而有了创新的愿望。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学生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会呈递减趋势,但高中段的学生由于思想、心理、生理的发育好奇心反而增强。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
个世界,每一个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心态。老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和激发。
四、发挥媒体优势,提高思维效果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通过运用录音、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将教学中抽象的政治概念、观点具体化;枯燥的政治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展示学习过程,使单一的“教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为:“教师、学生电教媒体”和“教师电教媒体学生”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多媒体教学可以激活思想政治教学。利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因材施教,分层提问,让不同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自己进行模拟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不知不觉的显露出来,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五、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使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文化修养决定了他能否及时挖掘学生潜能,成为一名聪明的“合作者”。
长期以来,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一整堂课均是教师一张口在动——标准的注入式。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入睡,迷迷糊糊带着许多疑问走出了教室。曾一时,政治课还成为了“假大空”的代名词,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如何激发学习政治的兴趣,研究适应学生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
当前,国际上课程改革有五种潮流,即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我国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顺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加快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新课程标准在实践过程中引发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从“脱离生活”走向“回归生活”;(2)由“单一角色”走向“角色互动”;(3)由“灌输知识”走向“体验学习”;(4)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
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笔者提出了“六段式”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分成6个时间片段:一段,焦点漫谈;二段,温故知新;三段,自学成才;四段,教师引导;五段,合作探究;六段,释疑解惑。下面结合笔者个人的教学实践,就“六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焦点漫谈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趋势,新课标地区高考命题也呈现出越来越生活化和时政化的特点。除了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北方抗旱和金融危机,其他诸如集体舞、京剧、F1、股票等校园与社会的热点,今年都不约而同地编入了高考试题。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能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事事关心”的品质不可能短期成就。笔者的政治课堂就设计了一个“焦点漫谈”的环节,来培养学生“事事关心”的习惯,时量为五分钟,内容为今日国际国内关注的时政材料,或是与学生联系密切的校园和社会焦点。形式为漫谈,操作步骤:由学生课前制作1至3个幻灯片,在一到两分钟之内介绍清楚焦点内容;然后发表自己的漫谈,一般时量为两到三分钟;最后教师参与简练总结或点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探讨得出正确结论。
通过“焦点漫谈”,学生对政治课有了兴趣,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还训练了思维,锻炼了口才,扩大了视野。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对本学科的学习有益,而且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储备丰富的时政知识库。
二、温故知新
孔子曾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对已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温故而知新”既是一种巩固加强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巩固以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通过躬行实践,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新的体会,能够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与技能真正成为自我生命力的一部分,并对此加以创新运用。
笔者的“温故知新”环节时间安排为五分钟。内容为上一节课堂教学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以2个客观题、1个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闭卷,独立完成,10分制计分。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操作步骤:(1)课前,教师精心准备好学案,题目不能太难,体现层次性;(2)设计在一张小纸上,第一环节结束时发放;(3)满时量后,学生将纸条放在桌面上,由教师收取,以此代替作业。
“温故”不尽达到巩固原来的基础知识,还能“知新”及获得新的体会,也就是举一反三、开拓创新。通过“温故知新”,学生开始了自主学习,并且很在意教师给他的10分制评价。由于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的习题体现基础性和层次性,题量适中,所以,全体学生基本能得到满意的分数,使之有一定的成功感,更能激起学生求知的热情。
三、自学成才
新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实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完全有一定的独立学习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安排“自学成才”环节,是基于这一学情和新课程改革地要求,时间为五分钟,内容是看课本知识。形式为看书和与同伴合作来解决问题。
操作步骤:教师课前把学生自学中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好,用多媒体显示在屏幕上,当然是书本中最基本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找到并有一定的理解即可,同时为后面教师的引导学习环节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
新世纪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因为自学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最基本的能力,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自学成才”的实践,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教师引导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无论是把人类累积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还是把知识财富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都要通过学生的行为去完成。反之,如果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也不会有主体作用的发挥。所以,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完成他们的使命。
笔者在“教师引导”环节安排时量为十五分钟。内容是对本节课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突破问题。形式是师生互动,以教师引导为主。操作步骤中应注意如下几个事项:(1)要研究学生,建立一种“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2)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学习目的,使之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学习动力;(3)要改革教法,授之以渔,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要学以致用,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知识的价值。
教师的主导,是指教育教学管理上的主导,而由于学生是教育的目的地、过程发生地和动力之库,天性、天能和天权所归,所以在教育教学发生之处的微观境界中,真正的主导仍然是学生自己。因为教育完成的核心地方,是学生真正的悟。在悟开始的时候,学生是自己的主宰,它开始了自己的主导,而且是兼有生命的主体意义的主导,故笔者把这一环节定义为“教师引导”。
五、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不管是“旧”课程,还是“新”课程,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更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
笔者设计的“合作探究”环节,时间为十分钟。内容为本节课或与之相关的知识,包括3~5个客观题和1~2个主观题。形式为开卷和学习小组成员内部(4人一组)合作探究,要求当成完成。操作步骤:首先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好学案,题目难度适中,体现层次性,并将之设计在一张小纸上;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去及时指导;结束时,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一份答案上交教师批阅。这样教师既能有代表性地了解学情,批阅的工作量又不是很大,但一定要详批详解。
通过“合作探究”,教师将讨论研究的工作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只做好课堂组织安排和秩序控制工作。这样,学生解放了头脑,能想了;解放了双手,能干了;解放了眼睛,能看了;解放了嘴巴,能说了,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政治课堂。
六、释疑解惑
韩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对掌握的知识能够发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传道受业解惑”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仅仅能够“传道”、“授业”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解惑”。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认识的容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及应试教育中的机械记忆的共同点就是单向的信息传送,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所疑并没有得到交流,心中的疑团并没有得到解开,思想并没有得到升华。
笔者设计的“释疑解惑”环节,时量为五分钟,内容应该说是包罗万象,可以是本堂课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是以前政治学科的知识,还可以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等等。形式采用答记者问。操作步骤:学生在课堂直接发问,或以小纸条的方式事先告知教师;教师当场回答,对学生的疑惑,教师要适度解答,不要把话说绝、说完,有时要再留出一些空间供学生课后思考;课堂内没有完全回答的问题采取课后交流的方式来完成。
笔者相信鲁迅的 “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的人,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通过长期的试验,学生问问题的水平越来越专业化,知识拓展延伸越来越宽,心灵的天空也越来越变得灿烂多彩。当然也“逼”得笔者增长了许多见识,自然而然也成了学生最受欢迎的教师和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中的个体”。因此,改革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一个多年的话题,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何一种课堂的模式有利也有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只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重视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就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构建起全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合作学习。“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理念,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立足教学改革的前沿,更新教学观念,坚持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由、价值与尊严,重视学生的关注与需求、交流与合作,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幸福与快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人文政治课堂,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改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即应积极倡导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这一主体,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培育主体,努力实践让主体“动”起来的现代教学理念。这里的“动”是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手脑并用,让学生积极思维,展现自我,明辨是非,提高智慧。在“动”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1.确立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沟通接纳、交流合作、互动分享,形成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关系,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应成为活动教学中的主要学习方式,尤其是讨论、辩论、自由发言等应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常规活动,组织形式。课堂讨论是师生围绕一定的问题,经过认真而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以求得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和觉悟的教学方式。课堂讨论中,师生竞相登场发言,可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讨论交流,又可以实现多维交流,思想的相互撞击,产生许多新的思想,观点看法。更重要的是,在讨论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当然,要组织好课堂讨论、辩论等,必须把握好几个环节。
2.1 认真准备。讨论的准备主要包括:①选好题目。②要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储备,相关资料的准备。
2.2 热烈的讨论。在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要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对学生的正确观点应充分肯定,对错误观点切忌冷言相讽,要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态势、规律,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使学生形成兴奋的心理态势,积极主动地投入讨论。除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至关重要。教师的“主导”体现在:①“诱导”,即在学生讨论不起来或不愿再讨论的时候,怎样诱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诱发学生认知冲突和讨论的效度;②“疏导”,如在讨论中学生出现知识或理解上的障碍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疏导;③“引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④“指导”,当学生缺乏讨论的能力和方法时,教师要细心指点,当学生讨论或辩论跑题时,给予及时的提醒,必要的校正。
2.3 总结、评判与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堂讨论结束时,要进行总结和评判,但切忌以“权威自居”,更不能用评判压制学生的有价值的创新观点、看法。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要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说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强调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这无疑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必然趋势。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做到师生双向互动,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了解和尊重而生的情感和行为方式,还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我才华、表达自我思想情感的机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主阵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 知识评述。在学生预习过课本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发表对本节课内容的观点,并列于黑板作为副板书。然后通过课堂讲授,分析新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小结之后,请学生点评副板书的观点,然后教师予以总结。这样做增加了学习基本理念的目的性和趣味性,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归纳、口头表达、比较和评价能力。
(2) 时事播报。政治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知识,还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可设置学生时事播报栏目。时间一般是每次课前五分钟,内容可以是国际、国内(生、市、校内或班内)的新闻。播报时要求联系书本知识,学以致用。每月评选出反映书本知识点、社会热点的最佳新闻和典型报道,对报道事件及时准确、报道效果反映较好的学生予以奖励。时事播报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养成了关心时事的好习惯。
(3) 自由论坛。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自由论坛栏目。在这里,学生可就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或辩论或演说,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论题的确立、会场的组织都是由学生来充当主角,教师只是配角。讨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评价他人的观点,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教师也可以发表意见,但发言不宜过多,重引不重论,否则易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变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依赖于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1) 鼓励学生大胆地向教师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权威,向权威挑战,要求学生产生疑问时马上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师也应迅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处理。若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就在全班讨论;若是个别性问题,就与学生个别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坚持鼓励宽容的原则,虚心友好地倾听。当学生有好的见解时教师要充分肯定他,夸奖他,使其感受到和教师一起讨论问题的乐趣,从而激发其思维热情,使其开阔思路,明辨是非,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课后收集与教材、高考有关的资料。要求学生用专门的本子,采用各种方式收集资料,并定期将收集本在同学间相互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交流,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选择有用的信息,提高了他们处理信息,归纳、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自出试题,修正答案。给学生布置练习让学生认真学习高考说明,体会“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和样题,认真研读前几年的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并试着按高考要求自己命题及修正答案。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提高创新能力。
三、 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仍存在着“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识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的现象。而新一轮课改则强调要求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自我领悟,在反思学习中重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与此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自我探索及学习能力。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思想政治科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相脱节的现象。诸如此类现象,归根到底都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所致。这就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主自己的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
2.开发时政资源
2.1激发学生开发时政课程资源的热情,提供给他们展示的舞台。高中生已经具备很强的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师该做的便是提供给学生舞台。我们可以在每节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个“一分钟时事播报”环节,由学生来搜集与所学模块知识相关的新闻信息。如果信息很好,教师就在课堂上讲解时加以充分利用。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是主人,有效激发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
2.2教师对课上所用时政资源要进行精心筛选、加工。思想政治课堂上所选取的时政资源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盘”“、指南针”,也是起始和归宿。在信息化的今天,时政资源是大量的,教师要在众多的资源中围绕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筛选,精选一到两个,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多角度开发。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时政资源教学情境,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继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在这里要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创设的声、像情境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应将多媒体引入课堂。
2.3重视教学反思。时政资源在课堂中的价值,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表现已经有所察觉,为了更有效地增强课堂效果,经课堂实践后,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并记入教学设计中,为以后的教学实践积累有用的资料。
3.利用好学生资源
3.1教师要充分研究与了解学生,开发利用学生的“原始资源”。教师首先要走进学生的世界,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才能真切地感知学生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当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应当仅仅是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手段,更应当是目的。教师与学生交流应当是心灵的沟通,是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只有以一颗真诚的心,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高中生已经学会掩饰自己,如果教师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停留在浅层的交往,那么所获得的学生资源往往是不全面甚至是不真实的。例如了解到几个调皮男生不爱学习却酷爱篮球运动,我就让这几个男生结合篮球比赛谈谈市场规则的重要性;针对学生的“追星”心理和行为表现,请他们结合消费心理谈谈自己的看法,等等。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课堂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还应从班主任、其他科目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处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教育是连续的,完整的,我们不能孤立、静止、片面地把握学生资源。如我从历史教师处了解到某一学生历史水平较高,尤其熟悉中国的现代史时,就让这位学生整理我国的分配制度发展简史,执教相关内容时,让他向大家介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2备课时要根据学生资源进行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因此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及合理的教学方法手段来设计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资源预设教学环节,比如让学生演讲、辩论、讨论等,甚至可以完全由学生担当老师的角色。比如在学习“分配方式”时,我就在教学设计时设置“你我共分享”之类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进行课堂分析。学生的劲头很足,课堂效果很好。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教学方法就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和途径的总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就教学方法指出,“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年龄及思想状况的差异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下面结合本人长期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再思考。
一、质疑探究的方法
创造性教学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没有对问题的质疑探究,就不可能有独立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因此,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维,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完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笔记和作业,形成探索性的兴趣、创造性的思考、研究性的学习。如“企业和经营者”这一课,在讲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三者的关系时,可采用简笔画,画一座桥梁,桥梁表示经营者,桥的两边分别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的兴趣,学生从自己的实际认识入手,不迷信于教材,不依赖于教师,自己分析,归纳探索,“经历”书上概念、原理的发现、发明过程,并加以论证,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新颖化。
二、启发点拨的方法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就应更多地选择启发点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一般来说,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步骤是: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其次,学生发现问题,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最后,教师提供新材料、新情境,启发点拨。例如“价值规律”这一课,要让学生理解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道理不容易。可以用漫画“王老五养鸡――跟不上趟”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王老五为什么跟不上趟”?反思“怎样才能跟上趟”?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运用价值,提高了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讨论的方法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对于课本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采用讨论的方法,组织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学生思维。如讲“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这一课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1.什么是偶然的物质交换?2.物质交换为什么会扩大?3.一般等价物是怎样出现的?通过分组或集中讨论,学生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再介绍有关货币的基本知识,多媒体展示中国历代货币,播放电影《欧也妮・葛朗台》的片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一步加深对货币本质的认识,这比我们一味机械“注入”,强调死记硬背,效果要强得多。
四、媒体演示的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与普及,如何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课堂效率成为摆在诸多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笔者执教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多年,自诩积累了部分教学经验,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试就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这一焦点话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归纳。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高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不但可以将短暂的学习欲望转化成长久而持续的学习动力,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有利于自己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互动当中。”
相对于中小学的思想品德内容来讲,高中思想政治部分知识点稍显枯燥、无味,为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当充分做到寓教于乐,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这部分哲学知识时,我首先利用“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有个人同时卖矛和盾,夸自己的矛锋利无比,任何东西都能穿透;又说自己的盾坚固厚重,任何东西都无法刺破。旁边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卖矛、盾的人顿时哑口无言,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是‘矛盾’这一哲学概念的最早出处,关于矛盾你们还了解哪些呢?”
这样就将学生置身于了自主讨论的课堂活动当中,激发了他们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探究兴趣以及学习欲望,为改善当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提供了种种便利条件。
二、借助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对于知识点的更好理解与感悟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学生的学生实际展开具体知识点的讲解活动,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悟高中思想政治知识,与此同时还能着重发展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对于新课标的这一指示,我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量变与质变”这部分知识时,我首先向他们列举了防微杜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表明“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成语,随后鼓励学生向小组其他成员讲解自己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有的学生说“自己学习不好,随着日积月累的努力,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慢慢的提升”……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纷纷发表自己对于“量变与质变”的看法,如此,不但使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实现了对其的更好理解与掌握。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借助生活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如此,方能切实推动新课标的更好实施与普及,从而为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以及学生自身道德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进步做好充分的准备。
由于知识经济的不断创新,当前我国高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以及指导者,要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观念,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此外,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作为学生研究学习思路以及方法的指导者,要适当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面对新课改的新形势,如何进行教师的角色定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教师要成为学习的参与者,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新课改同行
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首先要摆脱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内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教学的关键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的认识主体以及信息交流的主体,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摆正自身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多元化发展,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新课标的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技能,实现传统“填鸭式”教学结构向自主学习教学结构的转变,包括三个部分,即探索性学习、反馈性质疑以及自主性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独立性,积极形成符合思想政治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观。例如,在学习量变与质变的知识点时,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滴水穿石的现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讲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时,教师不能单纯地进行问答式的交流,“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的的权利有那些”,教师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积极诱发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成为学习的引导者,积极转变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主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成长规律作为教育的出发点,通过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从而扩散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全面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内涵,不断转变教学评价机制,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例如,在学习我国的经济制度时,为了让学生区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外资经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实际生活,通过组织学生到相关公司进行实地观察,从而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相关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认识。同时,还可以积极倡导学生通过计算机技术查询相关的思想政治知识。例如,在学习通货膨胀的现象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观察经济的发展状况,从而总结该现象发生的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教师要成为学习的合作者,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探索学习,即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手、眼、嘴、脑并用,从而倡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演示教学法,通过构建一个模拟的苹果市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体的模拟教学中,把全班分成三组,第一组扮演生产苹果的瓜农,第二组扮演销售苹果的卖家,第三组扮演购买苹果的消费者,再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让学生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总结。在这个模拟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例如,在讲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容时,教师首先提出当前生活中存在的几种价值观,然后组成研讨小组进行分析与论证,让班长作为主持人,同时各组的组长作为代表,陈述各自的观点。在这个辩论的活动中,学生们之间的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这个辩论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挖掘新课标的思想内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从而推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琚亮.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角色定位[J].新课程,2010(9).
[2]陈利昌.探究性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重构的思考[J].文
教资料,2010(28).
[3]柏鹏基.反思新课改八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的转变[J].
新课程(中学版),2012(12).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67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这就要求必须实现两者的科学有效衔接。但在现实中学政治教学实践中,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初高中政治教师,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并侧重分析从高中政治教师进行教学与备考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中存在的几个实际问题
1. 政治教师对初高中政治新课标研读的力度不够、课程目标把握不准而形成的衔接问题;2. 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容量、知识深度、教学节奏的变化而形成的衔接问题;3. 初高中学生身心变化、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不同等因素而形成的衔接问题;4.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在中考和高考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二、解决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思考
1. 研读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掌握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重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新课程目标是引领课堂教学的航标,如果目标不清,则必然会使课堂教学迷失方向,因而课程与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也是衡量教学效率(有效性)的核心标准。初高中新课标准虽然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但课程与教学目标相对独立,同样,与课程和教学目标对应的知识内容也相对独立。以政治学科为例,初高中教学衔接过程中教材内容的衔接方面没有严密的连续性,基本上是独立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务必向学生讲清学习的目标、内容p要求和学习的方法。
2. 处理好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知识深度、广度与教学节奏的关系
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能力的形成便如空中楼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由于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初高中教材在内容上又是相对独立的,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空白,且高中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学生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高中教师务必处理好高中学科知识深度、广度与教学节奏的关系。以高一政治新课程教学为例,在教学初期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忙于赶进度。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要把握好。例如高一《经济常识》第一单元既是经济生活的入门和基础,又是全书的重点,学好这一单元对今后的学习影响重大,在教学中必须围绕“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三个核心概念讲清“商品与货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价值与价格”“价格与供求”等重要关系,并以核心概念和诸多关系为基础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要讲好本单元,建议把主要概念、原理讲清楚就行,不要作过多的拓展与深挖,切实做到“内联讲深讲清(深度)”“外联讲活讲开(广度)”和“总体放缓(教学节奏)”,教学的起始只有扎实地抓好基础,才能构建起能力的“殿堂”。因而从第二单元开始,相对而言知识深度、广度小一些,加上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扎实学习已“登堂”,教学节奏可以适当加快。
3. 引领学生身心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教师要做到充分引领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并最终影响教学实效。政治教师应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优势,依照新课标的要求,继续引导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和理想教育等,以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人才观”。要引导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预习、课堂笔记、问题探讨、构建知识体系、纠错、查漏补缺、规范答题等方面增加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索、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重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4.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高考,教学要适应高考的变化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