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篇1

1、音乐对特殊儿童的刺激

音乐刺激能影响大脑某些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功能。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能对入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如当人们的情绪出现一种障碍,医学上称紧张:{犬态或应激反应时,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律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量增加等变化。音乐能使人放松,消退紧张,通过音乐放松治疗,可以在生物反馈仪上看到:应激改善后人的血压下降、呼吸心律减缓、皮温增高、肌电下降、血容增加、脑电反应r波增多,人的内稳态恢复。而对另一种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疲劳嗜睡、食欲不振、身体活力降低的情绪低落状态,音乐也起到调节作用。轻松愉快的音乐能使人兴奋起来,因为音乐能作用于入的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接受了音乐刺激即促进大脑皮层觉醒,同时又可传给外周神经,从而提高肌张力,增进肌体活力,所以音乐能使人精神焕发,消退低落的情结。

2、适合特殊儿童欣赏的客家民歌

客家民歌,传统了古代诗歌的七言四律、谐体、双关的特点和历史悠久的文化渊源。民歌情感真挚,语义双关,多用比兴手法如祭祀歌、叙事歌、风俗歌、哭嫁歌、情歌、儿歌等,多以溪涧、河水、木竹、云岚的想象为旋律,风声、水声、鸟叫声的想象为节奏。把漫山的春茶和秋菊,以及地名,景物想象为歌词。客家人把那美丽的歌唱给它那金黄的稻田,高高的山峰,茂密的林子,你听,那歌声正在客家人生活劳动的地方回荡呢!

二、音乐欣赏对特殊(智障)儿童的影响

音乐有镇痛作用,大脑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同在大脑预叶,音乐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脑啡肽的浓度,脑啡肽能抑制疼痛,所以音乐有镇痛作用。

1、音乐促进儿童脑发育的生理作用

大脑的两个半球各有优势,右半球是表象存储系统,专门用来记录音乐、绘画、运动等形象信息;左半球是字词存储系统,专门用来记录概念、定义等语言信息。右脑的信息容量是左脑的数十万倍,右脑好似一座巨大的收藏录像带仓库。科学家们近年的研究表明,一般人只用了大脑潜能的10%,尚有90%在童年内没有得到开发,成年后这些脑资源就废弃了。对于脑瘫儿而言,本身已存在脑损伤,能运用的大脑潜能比正常人要少,如何恢复脑功能或开发大脑剩余的潜能显得极为重要。大多数脑瘫儿都是右利手,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言语刺激是充足的,故左脑发育较好,右脑功能开发得较少,所以对脑瘫儿的音乐刺激对全脑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

2、音乐促进儿童脑发育的物理作用

由于大脑皮层上的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的位置相邻,而音乐刺激造成大脑听觉中枢的兴奋可以有效地抑制相邻的痛觉中枢,提高大脑的兴奋程度,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促进人体分泌有利于健康的激素或神经介质,达到调节血液循环,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消除疲劳,对抗抑郁、焦虑及其他心理危机的发生,缓解、减轻心理疾病症状直至康复的效果。

三、发展之路

篇2

音乐教育是特殊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教育方法之一,已有各项研究成果证实通过有效的音乐教育,能使这些儿童做出音乐方面的反应与互动,获得深刻的音乐体验,长期参与这些音乐活动,可给他们带来运动、感官、认知、心理、社会行为、情绪等方面的改变和进步,进而把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到的技能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改善”。这也是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孜孜以求的终极目的,那么如何利用音乐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尽可能地消除残疾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带来的阻碍,取得预期的效果呢?

一、感知特殊儿童心灵中的音乐世界

每一位儿童都拥有自己的音乐世界,特殊儿童也不例外,作为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者要认可并理解他们的音乐世界,知道这些孩子通过什么方式感知声音,明白处于音乐教育环境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以及这些声音与音乐对会他的成长以及发育起到怎样的作用。

试探和了解特殊儿童对具体乐声、乐器、节奏、旋律、音乐活动的反应,分析其表达的情绪或意愿,是用音乐建立与特殊儿童沟通桥梁的基础。特殊儿童和声音接触后产生的特殊反应是他们有意识地倾听与感受的结果,如果在单纯的置身于声音刺激的环境中,而不予以引导和暗示,他们也不会和声音有过多的亲密接触。有些重度精神薄弱的儿童对声音的反应只是属于条件反射,他们没有真正意义上察觉到声音的存在。因此对这些孩子来说,帮助孩子察觉并感知声音,集中注意力去感受并尽可能理解每一个声音是打开特殊音乐教育之门的钥匙。

从出生起就患有身心残疾的儿童不可能像正常儿童那样在自然的状态下接受、理解并逐渐掌握外来各种声音的刺激作用,他们缺乏分辨声音的能力,感受不到或者不能正确理解声音所传达的意义。当他们处于陌生的充满各种声音的环境中时,会惶恐不安情绪激烈。这时便需要教师的帮助,首先即是调整学习环境,要营造一个声音刺激相对集中,而玩具、乐器以及颜色鲜艳的物品相对较少的环境,在特殊儿童适应这个环境后,灵活应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有针对性地进行单一的刺激与训练。

二、由“精彩的瞬间”至“对日常生活的改善”

1.使儿童获得深刻的音乐体验

特殊儿童与正常孩子相比,其听辨声音、使用乐器、记忆等享受音乐乐趣所必须的技能是受限制的,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声音所传达的意义,几乎体验不到音乐的乐趣。对许多特殊儿童来说,音乐是一种最好的交流、沟通与学习的手段,因此帮助他们参加音乐活动,借由参与音乐活动获得的充实体验丰富他们的成长过程是很重要的。

在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中,有些孩子难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特殊音乐教师应能帮助孩子察觉并感知声音,慢慢为特殊儿童与音乐交流,为其构建音乐世界并走进儿童的音乐世界,看到他们沉醉于音乐的精彩瞬间。如注意力困难的儿童意识到手中的鼓,开始用小锤持续地敲击。教师或演唱或用钢琴即兴演奏,用美妙的音乐支持儿童的音乐反应,这种融洽的音乐互动场面是特殊儿童开启心灵、交流互动、发展自身能力的起点。但遗憾的是,体验充实的精彩瞬间只存在于音乐课堂上,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儿童有感知音乐的短暂行为,因为缺乏专业音乐教育的催化,并不能让这种短暂的体验使特殊儿童更加充实与快乐的生活,

2.转化至对日常生活的改善

精彩的瞬间固然令人动容,但特殊音乐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将孩子在音乐课堂上习得的技能转化为社会行为,在没有音乐的环境中,也能与人愉快的沟通、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特殊儿童在音乐中体验到的音乐本身带来的快乐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乐趣,借由音乐学习的机会,学会集体的生活方式、声音语言的沟通行为以及眼神、肢体等非语言的沟通行为,并移植到具体的日常生活中,改善社会行为和掌握享受生活的技能。

在特殊音乐教育中,不同性格的儿童需要有不同的音乐节拍相配合。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微妙的调整、变化音乐的节拍,需要始终仔细观察儿童的状态、行为及表情的变化,随机应变地激化音乐互为行为。在音乐互动中,教师的表情、眼神、姿态,与儿童的距离,采用什么样的乐曲,用多大的音量这些要素都非常的重要,对诱发儿童的音乐行为及社会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模式

1.与音乐治疗相结合的特殊儿童学校音乐教育

专业化的学校教育将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相结合,是消除残疾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带来的阻碍,发展其情绪、运动、认知、心理、社会行为等,逐渐将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到的技能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改善”的关键因素。适合特殊儿童学习的歌曲应旋律简单、歌词浅显易懂,如以发展特殊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为目的的节日歌、游戏歌等;音乐游戏与舞蹈以促进肢体活动,提高其身体的活动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为主要目的,在游戏与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合理掌握学习时间与状态;音乐欣赏以安抚特殊儿童的情绪、增强他们辨别声音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耳朵为主要目的,因此日常生活中的音响如鸟叫、虫鸣、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都可以作为教材来源;乐器教学主要是各类鼓、沙锤、碰铃、三角铃等小巧、简单易学的乐器,以锻炼特殊儿童的注意力、自信心,发展其音乐创造力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特殊儿童的音乐教学主要以他们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为主,在轻松、愉悦、充满情感交流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发展其体能与智能。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要从加强音乐教师关于音乐治疗的理论与技术的学习、配备音乐治疗相关的硬件设置、制定具有治疗意义的教学方案与音乐曲目、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四个方面去努力,积极观察与研究音乐教学与治疗相结合的特殊儿童学校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行为缺陷的补偿效果。

2.作为学校音乐教育补充的特殊儿童家庭音乐教育

早期的家庭音乐教育处于特殊儿童身体发育的最佳时期,通过音乐欣赏、唱歌和音乐游戏,不仅能矫正儿童身体与动作的不协调,发展儿童的记忆与思维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还能潜在地培养特殊儿童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在与学校音乐教育的配合中,家庭教育能有针对性地根据孩子的需要重点训练和强化其某一方面的能力,而且极具亲和力的家庭氛围对于特殊儿童的性格、意志、情操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

家庭音乐教育的重点在与培养特殊儿童的音乐兴趣,在巩固其音乐行为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其社会行为的转化。特殊儿童往往戒备心理较强,家庭是其感觉最为宽松、自然与安全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儿童更加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到家长与儿童共同参与的一对一的音乐活动中,这也是家庭音乐教育的最大优势。家庭音乐教育对于持续地激发与保持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体验音乐来带来的快乐,并用音乐充实儿童的闲暇生活,锻炼其享受生活的技能是学校音乐教育所达不到的。这也要求家长能持续地跟踪学校音乐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与艺术素养,学会启发、引导,能抓住诱导孩子的每一个时机,并且要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只有足够地尊重和关爱孩子,才能影响和感染孩子。

3.连接特殊儿童与社会的社会音乐教育

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获得正确的社会能力方面的困难,再加上特殊儿童本能的孤独自闭与家长的自卑心理,使得这些儿童极少与社会接触,锻炼其社会行为也异常的困难。社会音乐教育就为特殊儿童提供了这个途径,同时社会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终身性的教育也特殊儿童不间断的学习提供了场所。社会音乐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特殊儿童音乐学习班,可以是社区组织的音乐活动,还可以是社会性的音乐会。社会音乐教育要教给特殊儿童的不是系统而复杂的音乐知识,而是促进他们掌握通过音乐丰富生活和享受生活的技能,以达到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变化的目的。

四、结语:回归特殊音乐教育的功能本位

篇3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可见,音乐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要真正地贯彻落实党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音乐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提高人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培养人的智能素质和才能素质,同时也是德能素质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实践已经证明,单一化的、片面性的应试教育已经违背了合理开发人才资源这一客观规律,迫使学生向一个方面发展,事实上,已经扭曲了学生心理素质和智商的正常发展,将学生千差万别的性格、心态、爱好进行整齐划一,这种单调而统一化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扼杀了一大批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的命运,如果这样下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从何而谈起?因此,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就是在于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面向全面的基础素质教育。我们决不能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音乐教育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化,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音乐教育进行素质培养,其特殊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升华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音乐具有教化功能,自古而然。《乐记》记载:“乐也者,施也”,“先王之为乐,法治人,善则形象德矣”,这说明“乐”有对人施行教化的作用,用得适当就能使人们的行为符合德行的要求。在当前音乐教育中,我们应采取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用音乐触动人的精神世界,在音乐中感受崇高美。崇高是音乐美的一个重要范畴,和赞美、歌颂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和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对象相联系,如贝多芬的《欢乐颂》等作品表现出人类对和平幸福的祈求,对苦难和忧患的同情,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渗透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崇高的巨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向往纯真,高临于平庸与卑鄙渺小之上。良好的音乐教育以美妙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乃至灵魂的陶醉,从而使人的修养提高,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音乐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智能素质全面发展

音乐促进智能的发展已为全社会之共识。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买乐器,请家教进行各种音乐智能投资,目的是以乐器为手段开发孩子的智力。音乐是通过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因素有目的地选择和组织,从而构成一定音乐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的声音形象作用于人的听觉,使感受者产生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定富有情感的意象,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同时还能促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许多世界名人都与音乐有密切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精通音乐,他们的论述中有许多涉及音乐的精辟论述。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撰写过《音乐辞典》中的音乐条目;作家泰戈尔也是位作曲家,是印度国歌的曲作家;爱因斯坦同时也是小提琴家,他曾说:“我从音乐中获得的东西要比物理老师给的多得多。”可见音乐对于开启人们的智慧有巨大的作用。

三、音乐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美育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给人以美德教育,从而达到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发展审美感情,影响人的道德情操的目的。

四、音乐教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良好个性培养

音乐教育具有怡情健身之功。难怪元代名医朱震亨发出感慨:“乐者,亦为药也。”一方面,音乐教育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愉悦性情,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音乐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使人的身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如激素、酶等产生抗疲劳、助消化、降血压、调整神经等作用。真可谓“一生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有可保养心性,提升精神境界,有益于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音乐也能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音乐文化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将在这片领域继续合理、科学地实践,培养张扬学生的素养个性,积极探索音乐教育的新途径,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我们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发展,为素质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曼君,吴跃跃.中等学校音乐教学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

2.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9月北京第1版.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254-02

一、音乐的特殊性和音乐听觉感知

音乐的特殊性是指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仅诉诸听觉的声音,故而造成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学习必须以听觉感知的存在为首要前提。音乐听觉感知即主体通过听觉感受到不同的声音及其变化进而在内心产生情感体验,并在感觉和知觉的共同作用下认识音乐作品的本质的过程。

音乐是三度创作的过程。一度创作是作曲家运用作曲技巧将心中已经构筑起来的音乐听觉表象以乐谱的形式呈现出来;二度创作是表演者运用专业技巧将乐谱转化为可以直接诉诸听觉的实际音响;三度创作是听众的欣赏过程。在三度创作过程中,听觉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听觉分外部听觉和内心听觉。作曲家在创作时主要依靠内心听觉,又离不开运用外部听觉对作品的实际音响效果进行检验;表演者于实际音响发出之前在内心“听”到即将产生的效果,并通过大脑发出指令指挥参与表演的身体部位做出相应反应,然后再将耳朵接收到的实际音响效果与内心的听觉表象进行比较,以检验实际音响是否符合审美需要,从而进一步调整表演行为;主体的欣赏过程主要依靠外部听觉,但又不可能完全脱离内心听觉。相信大家有过这样的体会:欣赏一首熟悉的作品时,会在实际音响发出之前先于心中“听”到,或将实际听到的音响与内心已存在的同一作品的音响效果(如演奏录音)进行比较从而对现有音响做出评价。上述现象就是在音乐的三度创作过程中内、外听觉相互作用的表现。

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及发展构成情感变化不同的音乐。每一要素都会通过听觉引起主体一定的情绪反应。一般而言,这些反应是纯生理性的、粗浅模糊的,只有当这些要素有序组合并按一定逻辑发展时,才会调动人的各种潜意识,使主体单一的纯生理反应变为系列的心理反应,才能把模糊的感觉转变为有内涵的情感变化即知觉,从而完成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这种单纯用听觉器官感受并获得由音乐艺术造就的完整的情感体验过程,就是对音乐进行听觉感知的过程。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是一门特殊而抽象的艺术,其存在的意义完全取决于音乐听觉感知的存在,重视培养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对于学习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二、音乐听觉感知在钢琴演奏中的特殊意义

安东・鲁宾斯坦说:“钢琴是一件乐器但又是一百件乐器。”这句话不仅道出钢琴具有变化丰富的音色、宏大有力的音量等特点,更揭示出钢琴具有表现复杂乐思的能力。能够在乐器家族中处于如此地位是由于钢琴本身的诸多特性所决定的:其一,是音域最广的乐器;其二,音量洪大,且在极强与极弱之间还包含多种力度层次和不同音色的可能性;其三,乐器构造决定其演奏方式是双手同时触键,可以方便构成不同的和弦、复调、和声、织体;其四,完备的乐器性能使演奏技巧难度大且种类繁多。交响乐作曲家创作时所使用的乐器是钢琴,交响乐或协奏曲的乐队部分往往被缩编为钢琴谱也说明了钢琴在音乐表现力方面的全面性优势。正是由于钢琴本身具备上述特点,决定了钢琴音乐的复杂性,从而对通过听觉感知认知钢琴音乐的能力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辨别出鲜明或细微的音色差别、横向的旋律线条、纵向的复调层次、复杂的织体转换、不同音乐形象之间的对比等。

(一)技巧与听觉感知

技巧是表现音乐内容的手段之一,其本身也是音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技巧运用是否准确要靠听觉来感知和判断。赵晓生在其著作《钢琴演奏之道》中,将钢琴演奏技巧分为五大难点:机能难点、速度难点、织体难点、音色难点与结构难点。从表面看,似乎只有音色与听觉感知有关,然而是否果真如此呢?以下笔者将一一探讨。

机能难点包括音阶、琶音、八度、和弦、双音、复调等。音阶、琶音是否均匀、流畅,八度、和弦、双音是否整齐,复调各个声部横向线条和纵向层次是否清晰有序……所有这些都必须靠外部听觉去感知,再通过已建立的内心听觉表象进行对比纠正。

速度难点主要依靠慢速、变速和变节奏练习几种途径克服,不论哪种训练方法,克服速度障碍的唯一前提是在现有速度下每个音符都具有良好的音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练习。因此,克服速度难点也与听觉感知有密切关系。

织体难点主要指音乐的组织方式比较复杂,层次繁多,位置拗手,不易弹顺。解决织体难点的方法是将音乐分解成若干单一的层次,首先清晰地听到每个层次,熟练掌握之后再将零散的细部组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做到主次分明,结构清晰。可见,织体难点的解决也离不开听觉感知。

由于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在钢琴演奏技巧中占据十分特殊的地位,故将在后文“钢琴音色与听觉感知”中单独论述。

结构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的框架,是音乐的内在伟力所在。构成音乐形式的各个要素或和谐、或对比、或统一……这一切只有处在一定的音乐结构当中才有存在的意义。可以说,没有构成音乐形式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进行有序的排列组合,具有高度形式美的结构也就无法存在,因此克服结构难点关键在于对作品宏观上的把握,而对结构宏观上的把握在于对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旋律、和声、复调、曲式、调式调性等的清晰认知和准确把握,归根结底都无法离开听觉感知的存在。

(二)音响记忆与听觉感知

由于钢琴音乐自身的特点――不断变换的和声,复杂的织体等使记忆钢琴谱具有很大难度,音响记忆是重要的背谱方法之一。

音响记忆是将声音效果作为记忆的主要依据的背谱方式。只要与声音有关的因素都属于音响记忆的范畴:包括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织体等。旋律的走向、力度、表情,和声的准备、经历与解决,调式、调性、织体的变化和关系等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综合音响都要通过听觉来感知并形成对整首作品的听觉表象,从而帮助理解作品并最终形成音响记忆。

演奏者对一首新作品从陌生到熟练掌握需经过四个阶段:有谱无琴、有谱有琴、无谱有琴、无谱无琴。有谱无琴指的是在实际音响不存在的情况下,仅靠读谱就在内心形成对整首作品的听觉表象的练习方法;有谱有琴指日常看谱练琴的过程;无谱有琴指背谱演奏;无谱无琴是练琴的最高境界,指在非实际演奏状态下将已经熟练掌握的作品在心中“演奏”出来。之所以说无谱无琴是练琴的最高境界是因为其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它综合运用了五种记忆方式――谱形记忆、音响记忆、动作记忆、位置记忆、分析记忆所形成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和知觉表象,从而在非实际演奏状态下于内心“听到”、“看到”、“做到”整个演奏过程。由此可见,在钢琴练习和记忆的过程中,听觉感知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钢琴音色与听觉感知

不同的乐器有着千差万别的音色。如:小提琴的音色柔和甜美,长笛的音色明亮高亢,管子的音色暗淡沙哑等。这个音色是物理学意义上的音色,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乐器本身的物理性质,是客观存在和不可改变的。然而在音乐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某人弹出来的音色很好听或很有特点,这里的音色要明亮一些、那里的音色要柔和一些等。这里所说的音色是与物理学中的音色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往往针对同一件乐器而言,其变化是由于演奏手法的不同而造成该乐器在物理音色不变的前提下音质上的细微差别。

钢琴是最富于音色变化的乐器之一,如何获得优美而丰富的音色是所有学习和演奏者追求的重大而困难的目标。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钢琴以其宽阔的音域、宏伟的音量、复杂的织体、多变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可与交响乐队相媲美;另一方面,由于钢琴乐器本身的发声原理――以锤击弦的方式发声决定了钢琴音色在本质上是单一的。所谓的音色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于演奏家极其细腻而丰富的指触差别造成的。 触键的方向、高度、力量、速度、深度是决定钢琴音色的基本要素。这五个要素相互组合,从而使钢琴音色在一个统一体内千变万化、声韵无穷。如:以垂直方向触键易获得颗粒感强的声音、以弧线方向触键易获得柔美的声音,那么在此基础上,分别组合以不同的触键高度、力量、速度和深度,则会产生丰富的音色。正是这些不计其数的细微差别,极大丰富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对钢琴音乐的听觉感知能力提出了相当苛刻的要求――感知主体要同时具备极度敏感的外部听觉感知能力以捕捉音色的变换和丰富的内心听觉感知能力以对实际接收的声音做出正确的审美判断。

三、钢琴教学中音乐听觉感知的培养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决定了技巧的运用、音色的感知、内容的想象等有时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唯一最好的老师就是耳朵。只有通过听觉去判断、检验、指导演奏实践才能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经验。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是所有钢琴教师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难题之一。

(一)在教学中尽量多的引导学生做各种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用心倾听其演奏效果;对于较难用语言表达的要多做示范,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对于由于演奏方法的区别而导致的不同音响效果,要鼓励学生多作不同尝试,然后让学生通过倾听辨别其中的差别和由此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钢琴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钢琴作品。因此教师要鼓励和激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把莫扎特的奏鸣曲想象成歌剧作品,把高中低音区的旋律分别想象成歌剧中不同角色的唱段,把非旋律性的连接段、间插段、引子、尾声等想象成乐队的伴奏;也可将其想象成交响乐作品,将其中不同音区的声音想象为乐队中不同乐器的演奏等。

(三)要求学生尽量多地聆听现场音乐会或优秀的演奏录音

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观摩现场音乐会,多听优秀的演奏录音,而且最好以集体方式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不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观摩,从而使学生在各种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音响资料,为自己日后的学习树立参照的典范,同时提高音乐听觉审美能力。

篇5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150-03

1953年国际音乐教育协会在布鲁塞尔成立,它将音乐教育划分为七种类型:音乐研究会,职业音乐家教育,对教师及在学校中进行的音乐训练,音乐治疗与特殊音乐教育,公共音乐活动,文化、教育和政治方面的大众传播媒介中的音乐教育和启蒙音乐教育。

从划分结构上看,国际很早就对普通高等音乐教育与特殊音乐教育进行了区分,但我国一直以来,教育界和音乐理论界对特殊教育及其分支学科――特殊音乐教育普遍重视不够,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尚不成熟,相关历史文献和理论著作非常匮乏。截止目前,我国尚没有一所高校设立特殊音乐教育专业,大都是在应用型院校的特殊教育学院中设立特殊音乐表演专业(或方向)。

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国音乐家和教育家东渡日本,走向西方,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27年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后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49年以后,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得到了更快发展。

比较普通高等音乐教育与特殊音乐教育的差异。正确界定特殊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准确区分特殊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特殊音乐教育的学科定位,提高特殊音乐教育质量。

一、发展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意义

普通音乐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较完备的教育形式存在着,而特殊音乐教育仅作为特殊教育的附属手段而存在,应该说,发展特殊音乐教育空间广阔。

1 发展高等特殊音乐教育,对完善音乐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国际音乐教育协会对音乐教育分类的原则,我国的音乐教育除第四项中的音乐治疗和特殊音乐教育中的特殊音乐教育外,其他音乐教育形式的发展历史都比较长,如音乐治疗在我国已有2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只有特殊音乐教育特别是高等特殊音乐教育,仍处于发展的低级水平和“零”状态。所以,发展高等特殊音乐教育,对健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和完善特殊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 发展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特殊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高等特殊教育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建立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是当前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我国残疾人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相比,与社会平均受教育水平相比,与全国残疾人平均受教育水平相比,与残疾人日益强烈的受音乐教育的愿望相比,发展还相对缓慢。因此,加快发展高等特殊音乐教育,增加高等特殊音乐教育专业设置,建立健全高等特殊音乐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例如,开设盲人钢琴调律等,既可以满足残疾学生的学习愿望,也可以解决部分残疾学生的就业问题,使残疾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愿望得到满足。

3 发展高等特殊音乐教育,可提升残疾学生文化水平和音乐素质

学校教育以一个系统的社会组织形式与其他方面发生联系,并促进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以保证对青年教育的科学性、连续性和有效性。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应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

根据“十一五”期间的数据统计,我国残疾男性文盲率为23.7%,女性文盲率为41.4%,具有初中以下学历的残疾人(含文盲)高达90.2%。只有不到10%的残疾人接受了高中等教育或职业教育,而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残疾人仅为残疾人总数的1.1%。由数字可知,我国残疾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人数极少,这主要因为我国高等特殊教育起步较晚。从1985年的滨州医学院首开特殊高等教育先河至今也不过27年的历史,而且到目前为止,全国招收残疾人的高校不超过15所,能招收特殊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学校更是寥寥无几。

所以,发展高等特殊音乐教育,有利于保持学校教育结构的完善,有利于特殊教育持续和稳定发展,也有利于青年一代特别是残疾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和全面发展音乐能力。

二、特殊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的差异

1 教学对象与教学目的存在差异

尽管特殊音乐教育是特殊教育与音乐教育交叉的一门综合学科,是特殊教育学与音乐学相互交叉的一门科学,使特殊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普通高等音乐教育的某些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适用,但高等特殊音乐教育也有它相对独立的性质和体系。

目前,我国高等特殊音乐教育既不是一种职业化教育,也不是一种过程式教育。学校对特殊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还未做出明确规定:既没对未来的施教生的音乐能力做出规定,也没有对受教特殊学生的培养任务做出规定。

普通高等音乐教育的培养对象一般确定为具有初级音乐基本知识、对音乐有兴趣、想成为具有音乐职业素质的学生。普通高等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为音乐表演方向,即具有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和表演、教学基本技能及艺术实践知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音乐教育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具有音乐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能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及文化部门的工作者。

而特殊教育的培养对象应分为两种:一种是即将成为施教的学生(即将成为特殊学校的特教教师),另一种是一般的受教学生(本身为特殊学生)。在授课对象不同的情况下,授课目的和方法等一系列教学行为将会呈现出很大差异,所以目前特殊音乐教育混淆培养对象的做法是有待商榷的。

对于高等特殊音乐教育学生的培养目标,大多数人认为对特殊学生而言,是让其通过音乐的启迪和开发,弥补自身条件的不足,并突出自身的特长。例如,对视障学生而言,要着重开发他们的听觉能力,等等。

2 核心能力培养存在差异

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核心能力根据其教育的特殊性,按照高等特殊音乐教育培养对象分为两类。一类为即将成为施教的学生(即将成为特殊学校的特教教师)。这类学生不仅要像普通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那样学习声乐、器乐、舞蹈等诸多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特殊教育的理论与知识,如对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等。另一类为一般特殊学生(本身为残疾学生),其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应围绕弥补缺陷和发展优势进行。例如,教视障学生学习乐器和声乐,对听障学生进行听力和舞蹈肢体的训练,对智障学生进行感知觉和动作能力的音乐教育训练,等等。要格外强调的是,这类学生应更重视早期教育,因为儿童年龄愈小,可塑性愈大,也可以及早保护残疾儿童的残余视力和听力,开发其智力和语言能力,错过了最佳期,往往事倍功半。如对聋童没有进行早期语训,就会给今后语言的发展带来很大困难。

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音乐教育来说,应更重视个别教育,更强调在教育中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特殊音乐教育多是为特殊教育学校输送师资服务的,但由于高等特殊音乐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多数教师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

高等普通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核心能力应是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基本的音乐技术理论知识和初步的运用技能以及对音乐的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中外音乐史知识和了解一定数量优秀中外作曲家与作品和风格,并能利用这些知识技能解决好音乐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具有良好的声乐演唱能力、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初步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方法,并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组织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熟悉教育法则;了解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科间的渗透,具有广泛的艺术修养。由于多年的高等普通音乐教育的积累,很多高等普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后,多从事中小学以及大中专艺术院校教师,专业文艺团体演奏员、唱员、创作员,社会儿童艺术培训机构、青少年宫、儿童之家的音乐教师和辅导员,各地市县行政、企事业单位文化局、文化站、基层厂矿企业工会及相关部门和机构的管理者、辅导员以及文艺演出、比赛等活动的组织者;等等。而从事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人数有限,即使有一些人学习了特殊音乐教育,但在就业等方面因相关能力不足仍存在很多问题。

3 教育内容存在差异

因入学前的教育基础存在差异,所以应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普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就有一定音乐专业基础,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是对其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扩展,不断增强其专业水平。从课堂教学内容上看,他们以音乐专业知识向纵深发展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横向扩展音乐基本知识为辅。而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则要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是即将成为施教者的学生。面对其入学前音乐知识基本处于个人爱好的零基础状态的学生,教师主要应从音乐基础和特教特点进行教学,筛选出适合今后从事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一般的特殊学生。应根据学生的不足和先天对某一音乐技能方面的优势进行因地制宜的教学。

普通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分两类:一类为基础课程,如乐理、视唱练耳、声乐、乐器(含中外器乐)、和声基础、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合唱指挥、歌曲写作、曲式分析、艺术概论、舞台表演、舞蹈、音乐教育导论、音乐教育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音乐治疗学等。主要实践环节有毕业实习、音乐调研与采风、艺术实践(展演)、就业指导、毕业设计(论文、音乐会)等。在特殊音乐教育中,音乐科目学习仅仅是特殊教育教学中的一门辅助部分,只是特殊教育中的一种培养认知的技能环节。对于即将成为施教者的特殊教育学生来说,学习仅限于基本的音乐理论、视唱练耳、声乐和乐器;而对于一般特殊受教的学生,从某种程度上只能算是一门音乐教育专业技能的进修和强化。

此外,教学方法和策略运用的差异。对于普通音乐教育的学生可以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更加灵活,如启发式、讨论式、讲授式等等。但是,目前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尚在摸索之中,在一般教学中主要还是套用普通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其实,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应该体现其专业的特殊性,不应单纯照搬普通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三、改革思路

1 明确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地位,健全特殊音乐教育机构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黑龙江省共有特殊教育学校73所,其中盲校l所、聋校40所,弱智学校5所,其他特殊教育学校27所。统计数字表明,黑龙江省的高等特殊音乐教育处于空白状态。

面对我国高等特殊音乐教育仅作为特殊教育的一个名词的现象,我们应加大发展力度,分析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特殊音乐教育能够独立快速地发展起来,而不是仅依附于特殊教育之上作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辅助部分。

2 加强高等特殊音乐教育师资管理和培养,提高其教育程度及专业化水平

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师资水平直接决定了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准。目前,在我国,除六所高等学校音乐治疗专业的教师具有专业的教师资质外,一般高等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皆为普通高等音乐教育专业,他们主要从事的还是普通高等音乐教育的教学,从根本上并未形成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解决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师资问题,需要对到高等特殊音乐专业的教师进行特殊音乐教育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特殊音乐教育的认知程度,以提高教育质量。

3 进行课程改革,使课程设置更有针对性

从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管理模式、培养方法和培养目标人手,改变一切照搬普通高等音乐教育的做法,加快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

针对授课对象不同,特殊教育专业的教育者,应拟订适合各类生源的教学大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以及授课方式,对即将成为施教者的正常生,应多进行心理疏导与培训,并针对入学前音乐基础较差和对音乐知识理解能力不够的学生,设置相关课程,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改变学生认为音乐课不重要、仅仅是门辅助课程的认识。针对当前一些学校,此类学生被分配在教育学院的现状,要调整课程比例,合理优化课程设置,加强音乐学科知识的教育。

4 探究高等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原则,使其更适合教育的对象

篇6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的现在,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许多,特殊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盲生作为特殊学生的组成部分,是特殊学生的庞大群体。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发展,音乐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盲生他们拥有灵敏的听觉,音乐教学能够为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打开一扇窗,给予他们自信,使他们能够发现美、感受美并且拥有美。通过创新音乐教学,不仅能对盲生的缺陷给予补偿,对其今后的个人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的材料。

1.特殊音乐教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特殊音乐教学的理念。

特殊音乐教学是指在音乐教学中,根据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程,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不同的音乐教学目标。对盲生,他们的视力之窗关闭,但在音乐教学中将所需用眼的线谱等通过言语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他们用耳朵或者触觉就能够感受音乐之美,感受音乐的魅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做了良好的铺垫。

1.2特殊音乐教学的研究背景。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有大量音乐与身心健康的报告。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就是特殊人群中的一员,但通过特殊教育使她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光发热,充分证明了特殊教育的意义。随特殊音乐教学在国际教育大会中地位逐步上升,世界各国也开始重视特殊人群的音乐教学。放眼中国,盲人人数大约为800万,在中国知网以“特殊音乐教学”为关键词检索,就有1268条检索结果,可见在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应用已经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

1.3特殊音乐教学对盲生的意义。

首先,特殊音乐教学使得盲生体魄更加健壮。音乐无疑是锻炼的健康伴侣,在听音乐的同时能够舒缓锻炼的疲惫感,刺激盲生的运动兴奋度,使他们能够坚持锻炼,增强体魄。其次,特殊音乐教学使得盲生心理更加健康。盲生看不见大千世界的美好,在他们的内心中可能会有孤独的情愫,通过音乐教学,可以让他们心灵产生一个伴侣,借音乐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听觉与触觉。避开他们的劣势,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对盲生今后的生活有着深远的意义。

2.特殊音乐教学的现状

2.1学校特殊音乐设备的缺失。

特殊音乐教学需要有宽敞的音乐场地,丰富的乐器以及多媒体音乐教室。但多数学校常常没有足够的资金给音乐教学提供专门的音乐教室以及购买充足的乐器,仅仅把普通的教室用以充当音乐教室以及仅有的两三件廉价乐器。同时学校也没有宽敞的音乐场地,类似礼堂,能够给予学生表演、实践的机会。

2.2教师的师资力量不够。

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都仅仅是中专或者大专的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很少,其中受过专业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所以教师在特殊音乐教学中缺乏专业性,缺乏创新性,同时教师对特殊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也不够了解,不能够充分的利用特殊音乐教学的优势,通过音乐教学培养特殊学生。

2.2特殊音乐教育体制未完善。

我国对特殊教育学校缺乏完善的特殊音乐教育体制,对教师的特殊音乐教育也缺少评估体制,导致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倾向出现偏差。完善自主学习教育体制,标准评估体制,能够使得教师及学生更加注重特殊音乐教学,教师能够尽快改变教学方法,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特殊音乐的教学培养盲生能够挖掘到各自的潜能。

3.特殊教育学校盲生音乐教学的创新

3.1学校充分重视特殊音乐教育。

学校充分重视特殊音乐教育,加大财力、物力及人力。为特殊音乐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增设不同种类的音乐器材,提供学生表演实践的场所,使得特殊音乐教学能够很好的进行。对音乐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加强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在特殊音乐课堂中得以提高。

3.2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在盲生的音乐教学课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塑造感丰富的音乐,使得盲生在听的过程中脑海能够呈现出画面。可以试图让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比如动物的叫声等,让他们亲自参与音乐的创造中,感悟音乐的美。教师也可以利用不同乐器声音的组合,创造画面,让他们在脑海中进行想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得音乐美丽的画面长留在他们的脑海中。

3.3完善特殊音乐教育体制。

完善的特殊音乐教育体制,完善的音乐教学评价标准,能够协助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学校出台相应的音乐评估,能够调动教师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样也能提高家长及教师对于特殊音乐教学重视,了解特殊音乐教学的意义,使得特殊学生也同样能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结论

本文围绕特殊教育的相关背景,对特殊教育学校盲生特殊音乐教学进行研讨以及对特殊音乐教学的实施进行了创新。特殊音乐教学是教师、学生不可小视的部分,它能够帮助盲生培养发散的思维,体会美的力量,培育健康的身心,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对盲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望各个学校、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充分重视特殊音乐教学,将特殊的学生培养成全方面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猛,苏慧.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嫁接与再生成: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分析[J].教育学报,2012(01).

[2]牟晓宇,昝飞.美国特殊儿童学业困难反应模式——RTI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11(04).

篇7

(二)教育师资的欠缺师资是教育的根本,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然而,在我国特殊音乐教育领域,师资问题却显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有三:其一体现在师资数量的不足上,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残障儿童的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直到结束后,音乐教师的培养才逐步走向正轨;其二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上,教师在教学中只将学生当成教育的“对象”,缺乏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尤其缺乏对特殊儿童生理缺陷上的认识,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音乐知识简单、机械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当中,使音乐课堂丧失了应有的人文关怀,音乐课程缺少了应有的人文属性;其三体现在师资的培养与管理上,在我国特殊音乐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一方面职前教育专业性不强,导致年轻教师的教学与实践技能较差,另一方面职后教育形式化,影响了在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从而使得我国特殊音乐教育在师资问题上陷入严重的困境。

(三)教材内容的迷失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来源,对于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来说,编制合适的音乐课程,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对培养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升特殊儿童的音乐素养、加快残障儿童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对音乐课程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一定的深度,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缺少专门的音乐教材作为支撑。据了解,我国大多数特殊学校所选用的音乐教材与普通中小学相同,而且在课程内容上出现繁、难、偏、旧的现象,没能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性以及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性进行编排,满足不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另外,虽然有些特殊教育的学校已经有了校本课程,在内容上体现出一定的新颖性,但由于受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在课程体系、课程目标等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我国特殊音乐教育发展的“出路”

(一)健全教育制度———良好外部环境的拓展特殊教育的法规性文件是用来指导特殊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南。特殊教育与特殊音乐教育要想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性文件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指导。首先,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使之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能确保特殊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其次,在经济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特殊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宏观调控,使各地市的特殊学校都能够得到较为均衡的发展,并在管理上逐步走上科学化与规范化。

(二)实施个别化教育———教育者理念的提升个别化教育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与设计,它是针对特殊儿童之间以及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在发育程度、学习程度、身心状况的差异程度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班级授课与个别指导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每一位特殊儿童在音乐课堂上都能得到合适的音乐教育,因此,开展个别化教育计划对发展特殊音乐教育十分必要,这一计划要求对儿童的基本资料以及对儿童的音乐能力进行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音乐教学目标、确定音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设计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等,从而调动特殊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三)健全培养与培训机制———教育者专业能力的加强师资是教育的根本,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成败。特殊音乐教育师资作为总体师资的一部分,同样担负着未来教育的发展,决定着特殊儿童今后的成长。要加强特殊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特殊音乐教师整体水平,首先要鼓励各高校开设特殊音乐教育课程和专业,并建立配套的培训中心,为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专业的人才基础。其次,要为在职特殊音乐教师搭建一个继续深造和培训的平台,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更要给予其更多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从而提升其个人素养、转变其教学观念、丰富其专业知识,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差距。

(四)整合教材内容———课程资源的改进特殊音乐教材是特殊音乐课程最为基本的课程资源,是特殊音乐教育理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反映,它的建设与完善对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快我国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尽快完善特殊音乐教育的课程标准,编写出适合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音乐教材,将思想的新颖性与艺术的高雅性融合于教材之中,并以此为基础改变过去教材在形式上过于单一、死板,在内容上偏难的常态,使音乐课程更具系统性与连贯性;另一方面要呼吁各地市共同研发更加适用于本地区、本校的特殊音乐教材与课程标准,以满足特殊儿童的不同学习需求。

三、结语

篇8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特殊教育学校及儿童康复等机构需要具有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治疗能力的综合性实用型专门人才――音乐治疗教师,而且这种人才的能力愈来愈突出地表现在岗位或技术领域中的操作性和适应性上。笔者立足特殊教育学校及用人单位所需,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治疗教师,使其在未来工作中具有音乐教育教学能力,并对特殊需要儿童实施干预及研究的能力,构建一种能够突出高教性、师范性、职业性、技术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的依据

音乐治疗人才是在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治疗方向中培养起来的,此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娴熟的音乐技能,还要有运用音乐进行表达和创作音乐的能力,以及将音乐和音乐技术运用于“临床”的经验。因此,加强音乐治疗实践教学,使之成为贯穿学生学习整个过程的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实践教学是实现音乐治疗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特殊教育事业的现状和需求,要求每个音乐人才具备多元化能力,亦是当今用人单位要求的趋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治疗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相应的音乐专业技能、音乐治疗技术、文化素养及音乐治疗“临床”操作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提高、实现理论和技术的对接、整合与转换,因此,当强化实践教学时才能使学生达到培养的目标要求。

其二,实践教学是音乐治疗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音乐理论和音乐治疗基础理论的教学,只是实现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设置和课程培养预期目标的一个部分。而实践教学的贯彻和落实,将直接影响此专业和课程设置目标的实现,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其三,实践教学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实际能力、学校的声誉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与教学质量分不开。当学生具备较高的音乐及音乐治疗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后,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于有特殊需要的人群。这就要求在音乐治疗师资培养过程中充分、正确地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顺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职业技术和能力培养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音乐治疗师资培养的教学质量,形成一个科学培养音乐治疗师资实践教学的体系。

二、实践教学的原则

音乐治疗本身就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加之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和工作初期的难适应或难胜任,实践教学就成为提高音乐治疗学生培养质量的首选方法。现今的音乐治疗师资培养,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素质、技能和运用能力的掌握。而在今后的特殊音乐教育治疗性音乐活动中,则是以音乐为媒,有创造性地使用音乐,最大限度地帮助残障学生增强心理能力和生活技能。这就要求音乐治疗师资的培养,将学生的学习目的与操作、思想与需求有机地结合,消除学生心中和实际“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疑虑,促进其自我觉察、自我进步、自我探索、自我发展和自我体现,学会学习、合作、解决及自我成长。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目的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音乐治疗实践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治疗活动创编、音乐治疗方法及实际运用能力等目的为目标设置实践教学的进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在结合学生现状及所学专业实际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把学生需要的、想学的技能教给他们。

由于音乐治疗学生将面对的是精神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感知觉障碍等多种问题,即便是一样的问题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也会存在不同的内在成因和外部表症,这些特殊性和差异性更凸显出干预过程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在实践教学要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成为教学关注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面对不同病症采用不同的“新技术”,尽量消解和释放学生开展工作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切实提高学生治疗手段的指向性和适配性,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干预技术的拓展能力。

实践教学必须抓住音乐治疗干预技术发展的脉搏,提高学生对音乐治疗干预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新的课题,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学生在校的学习又是阶段性的,要培养学生终身化的学习,因此,实践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治疗技术的关注能力、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是培养的学生在今后的特殊音乐教育工作中,兼具音乐教师和治疗师双重身份。我们必须根据实践教学的不同课题的设置,为学生选配合适的指导教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密切联系实际原则

密切联系实际是在“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上的拓展,主要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音乐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的实际、学校现有和发展的实际。从特殊教育学校及其他用人单位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密切关注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想什么、需要怎样的特殊音乐教育及治疗性音乐技术的支持,在特殊教育学校及其他用人单位实施音乐治疗干预工作中存在什么样的技术难题,从中选择出特殊教育学校及其他用人单位急需做的或学生能做的实践课题,既为特殊教育学校及其他用人单位解决技术难题,又为音乐治疗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

而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是指在课程学习中的自我觉察实践、特殊教育学校和社会中对特殊需要者的观察实习、音乐治疗专业技术的实习、毕业前综合能力锻炼实践等环节,要安排充裕的实践教学时间。特别是毕业生将主要面对特殊需要人群,开展音乐治疗实践教学仅仅依靠院校内部练习是不够的,更需要尽早走上社会和走进特殊教育学校,以培养符合各用人单位应用型的合格人才。这需要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主动与社会各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机会,以及组建实践基地等形式,促进实践教学稳定的发展,从而保质保量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

因此,必须树立音乐治疗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观念,积极开展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环节,建立起以学生自我觉察教学体验为基础,专业教师督导实验为取向,学生毕业前全面实践为重点的音乐治疗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整体系。通过此体系的培养,有助于兼具双重教师之职的学生对所需知识的掌握与他们在某特殊需要具体领域种专业个性的形成。

三、实践教学的建构

大学之前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单向的教与学的形式,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方式,某些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权利,认为只要将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完成就可以,至于将来干什么、能干什么都不会关心。大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则完全不同,特别是高等特殊教育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学生,对各类特殊需要者的接触、了解甚少,甚至完全没有。要完成学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仅有毕业之前的综合实践是不够的,因此,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将实践教学贯穿始终势在必行。

1.舞台实际唱奏实践

即舞台上的演唱、演奏的表演。在音乐治疗中治疗师不仅要长时间地奏唱,还要密切关注治疗对象的反应,随时对音乐的奏唱进行再创作。舞台上的唱奏表演通常要求表演者不视谱而背奏唱,背奏唱的目的是要求表演者将注意力从视觉信号中解放出来,全神贯注于音乐展开的听觉之中。这一训练有助于音乐治疗教师通过听觉器官的感受随时再创作音乐,观察被治疗者在音乐刺激中的变化和反应。舞台表演还可促使学生奏唱技术的熟练和过硬,有助于音乐治疗教师在治疗中为特殊需要者提供美好的音乐奏唱技术,提高被治疗者的兴趣和参与度。舞台表演亦可促使学生积累音乐合作的经验。

2.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及了解特殊需要者

音乐治疗是一门融合多重学科于一身,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感受甚远,就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的成效,也会降低适应工作的能力。音乐治疗基础理论涉及心理学、医学、行为学等与学生个体经验较远,让学生学习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太大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好。专业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理论教学与学生参与体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感性体验,例如音乐对生理的影响:让学生选择放松、舒适的姿势,在一定的时间内测量自己的脉搏数并记下来,再将听过音乐之后的脉搏数记下来进行比对,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脉搏数发生了变化。这一简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明显地测量到音乐的刺激对生理的影响。教学中的实践体验使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更好。与此同时,组织学生每周定时定点地联系单位,了解、熟悉特殊需要者,从形式上接触和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关心、关爱和接纳,为巩固专业思想、服务特殊需要者及开展音乐治疗评估、实施干预奠定基础。

3.开展多元实践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职业能力,锻炼其实际工作能力,如体验式实践教学、角色和演示扮演实践教学、临床实际操作实习及综合实践(毕业前实习)。由于音乐治疗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应用性学科,在培养音乐治疗师资时必须使其不断地在课堂或特定场所锻炼他们实际治疗的操作能力,解决自身的心理、情绪或人格方面的问题,在督导过程中获得自身音乐治疗的体验,成为音乐治疗老师。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此实践中个人得以成长。即使学生有较深刻和系统的内心体验,了解音乐治疗自己内心发生变化的过程,在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前提下,再解决他人的问题。演示和角色扮演的实践教学,即学生通过扮演治疗对象、治疗师演示音乐治疗的步骤和方法与技术,让学生熟悉音乐治疗过程和熟练音乐治疗技术方法,此教学实践中的体验或治疗可随时被叫停。演示和角色扮演的实践目的在于为教学服务。临床实际操作实习及综合实践,是去特殊教育学校和有特殊需要者的场所,以治疗为目的,实践过程为系统的、不可随时中断的治疗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环境中学习和锻炼操作能力、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

因此,把音乐治疗专业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优点在于:(1)有利于培养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职业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或毕业设计阶段就具有上岗能力;(2)有利于特殊音乐教育学生个性的发展;(3)快速适应各用人单位的需求和音乐治疗技术的发展步伐,同时符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规律,是一个相对规范、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总之,音乐治疗师资培养的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也是为兼具音乐教师和音乐治疗教师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1).

[2]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2):135-136.

[3]曹翎.简论对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6).

篇9

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发展正确的社会行为。从而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以及遵守秩序。音乐治疗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教育体系,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对智障者损害状态得以恢复。在特殊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变成一种强化刺激来增强智障者正确的社会行为。

1、20世纪初对于音乐治疗在医疗临床价值的系统研究广泛地进人到特殊儿童音乐治疗领域,有经验的音乐治疗师会巧妙地通过各种愉快的音乐活动来促进智障儿童的语言、运动技能和社会能力。西方的一些医院通过刺激和训练智障者进行运动,并且发展残疾儿童的教育计划也纷纷建立。音乐可以帮助稳定情绪和恢复肌体生理功能,即使对那些病情严重的患者也是如此。并取得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神奇效果,促进了在治疗中使用音乐的趋势。推出的“创造性音乐治疗”的方法,发展智障者的表达性语言、接受语言和接受指导的能力。

2、作为一门新兴的治疗方式,只有少数家庭可以承受这种特殊训练的经济负担。我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缺乏包括音乐治疗师在内的相关专业人员。为适应国内患者特定的文化背景需要开展心理音乐疗法,是刺激和训练智障者进行运动的一个理想的疗法。尝试把音乐与中医传统的经络针灸疗法结合起来,帮助智障者发展精细肌肉群和大肌肉群的运动。探索音乐治疗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运动技能。广泛地进人到特殊儿童音乐治疗领域,帮助智障者增强听觉系统的功能。

3、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成立为标志,治疗智障儿童的机构人满为患。初步形成由音乐家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的音乐治疗队伍,对智障的治疗得到重大发展。有了全国性专业的音像出版社和设备研制中心,促使智障者更积极地参与运动。音乐治疗对儿童学习困难和各种身心障碍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智障者学习走、跑、跳等动作。十分重视吸收国际上先进的音乐治疗经验,促进残障儿童的自我身体意识、方向感以及其他基本的学习能力。

二、运用音乐治疗改善提高残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智商低于70的儿童,语言交流沟通能力的局限性是其最重要的问题。在音乐治疗过程中,发展交流能力。为患儿提供学习社会行为的环境刺激,使用简单句子并给智障者足够的时间来反应。对患儿的参与和配合产生有力的强化作用,帮助智障者发展这些学龄前的各种能力。增强患儿的正确的礼貌行为等体验,

1、治疗师利用音乐的旋律音高、力度和歌词,运用听觉、视觉、触觉和其他感觉信号的提示。发展患儿表达语言和接受指导的能力,帮助智障者加强注意力。从最简单的简单节奏摇摆、点头或踏脚活动,提高智障者听从命令的能力。通过音乐游戏来学习或增强对身体各部分的认识和方位概念,重度智障者必须学习诸如手语或利用网片等非语言的交流方法。帮助患者发展精细和粗大肌肉运动的技能,为患儿提供学习社会行为的环境刺激。吸收国际上先进的音乐治疗经验,帮助智障者记忆重要的知识内容。尤其是音乐的节奏因素,帮助智障者发展和提高语音的范围。通过歌词来学习语言的交流,过加大强度来改善音高的辨别。在小组的音乐治疗活动中。对声音的定位、跟踪对智障儿童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2、学习正确的社会行为和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辨别出低音和中低音乐器的音响。提供安全的训练环境,在触觉或视觉的帮助下欣赏音乐。较容易自然表达自我,辨别构成人类说话的高频音响。例如在乐声的伴奏下,有强烈节奏感的音乐比强调旋律与和声的音乐更容易察觉和欣赏。单一的发声练习也可以成为悦耳的音乐声,例如通过感觉鼓的振动来保持平稳的敲击。亦较容易令儿童产生成功感,神经性耳聋的患者通常对低频的音响更敏感。一些特别为患儿编制的歌曲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趣的音乐活动可以帮助治疗师保持与智障者之间的目光接触。

3、音乐治疗可以培养患儿与人交往的能力,一些特别为患儿编制的歌曲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乐声的伴奏下,有利于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社会交往障碍,进行学习空间关系与辨认时间关系等。患儿大脑某个部位的发育受到影响,通常在短时记忆方面有困难。对叫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反应,在信息呈现后不久回忆的能力十分有限。音乐作为一种非言语交流的工具用于治疗儿童,亦较容易令儿童产生成功感。通过各种音乐活动的练习治疗这些患者,对患儿的参与和配合产生有力的强化作用。加之音乐刺激对患儿来说是一种无威胁性的人际信息,轻度和中度的智障者是有可能发展基本的语言能力的。治疗方法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而设计,每一次音乐治疗的过程都应该包含许多语言体验。

4、患儿可以在为他设计的音乐中获得安全和自由,节奏鼓点或用相当大强度演奏。听觉刺激或触觉刺激可以使患儿产生对声音或对其他人的意识,以便那些有残留听力的患者能够察觉到一些音响信息。患儿在这些活动中就可以学会音乐的一对一的交流形式,对于较低的音会辨别得更准确一些。当患儿的活动开始能够随着音乐的改变而改变的时候,音乐治疗师可为其充分加入到主流音乐教育环境中提供专业支持。患儿与治疗师之间的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实现身心健康方面的调适、改变。同时歌唱、乐器演奏和音乐游戏可以帮助患儿学习正确识别,实现治疗对象精细动作控制和呼吸功能的锻炼。

三、提高残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

音乐治疗学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影响力很有限,特殊学生由于自身障碍的局限在接受音乐教育时会遇到相关困难。因此还需要更多的音乐医学与教育方面的专家长期不懈的努力,加深音乐治疗师以其音乐技术及关于各种残障的专业知识。特殊教育领域对音乐治疗的认同会与日俱增,使用音乐的活动作为手段进行音乐教育中残障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我国的残疾人事业,为音乐教育提供支持。

篇10

音乐是一门能够想象人们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它能够调动人们的感情,充实人们的想象。在音乐中人们仿佛可以身临其境,能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或欢快或忧伤,人们的情感也会通过音乐而得到升华。笔者本文将谈一谈音乐多媒体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应用的问题。据专家调查,我国现有的学龄智障儿童有五百万之多。而作为艺术之一的音乐,则可以治疗智障儿童,对智障儿童的大脑进行一定的治疗。适当的让这些儿童听一些音乐还可以锻炼其反应能力,甚至有时还可以约束其不合理的行为。智障的儿童在听歌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感来提高自我的反应能力。此外,在倾听音乐或者唱歌的过程中还能够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笔者认为,若在智障儿童早期便对其进行音乐的熏陶,那么其表达能力和行为能力便可以很早的得到锻炼,久而久之,智障儿童后期康复的可能性便得到了提高。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的让这些儿童感知音乐,增加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一、特殊教育的学生的特点

特殊教育的学生大多为智障学生。而智障学生一般是指脑部受损或者因后天刺激,而造成智力发展障碍的学生。与同龄人相比,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显得十分欠缺,所作出的行为也很难让正常人所接受。作为智障学生其行为举止有时比较怪异,他们共有如下几点特征:1.理解能力差,智力低下。2.记忆力欠缺,不能记住事情。3.言行举止怪异。

作为智障学生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往往比正常人较慢,在音乐多媒体教学当中,音乐教师需要把握住这些学生的特点,为其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通过音乐来鼓舞学生,通过音乐来熏陶学生。先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再通过音乐多媒体教学来锻炼智障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其在音乐多媒体作用下得到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育智障学生中的运用得到了科学的论证,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音乐多媒体教学也一定会给智障学生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音乐多媒体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与即兴教学法

这种方法源自于美国的音乐治疗中心,是他们开始使用这个方法并成功治愈患者的。这种方法运用在智障学生教学当中,也一定会产生有效的结果。为了活跃智障学生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即兴教学的方法让智障学生自己即兴创作为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展示,通过即兴音乐表演的形式,来带动全班的人对音乐的学习,让其陶醉在音乐欢乐的氛围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录制学生即兴音乐表演的现场。记录学生展示的精彩瞬间。同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即兴表演的素材,让学生得以学习。

(二)多媒体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主要特点为,将唱、动、奏三种音乐表现融为一体。随着我国奥尔夫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在教学方面得到应用。这种方法在教学的互动性和表现性上都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在对学生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的节奏当中,能够给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以启发性。多媒体可以起到伴奏或者卡拉OK的作用。把学生们的上课情景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回放让学生增加对知识的喜欢。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领域的运用能够使课堂的表现更加多元化,更加形象丰富的表现音乐知识。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信息表达能力很强。例如在投影大屏幕结合音响的表达形式能一下子让学生的情绪就带动起来。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技术能够让智障学生中更好的学习音乐。

(三)多媒体与钢琴音乐

钢琴是一门高雅的艺术。研究证明钢琴学习可以明显促使自主神经和手脚运动肌肉的相互配合。对于智障学生具有重要的康复意义。我结合智障学生实际情况,在脑瘫学生中开展钢琴与多媒体学习的个训,取得了一点成绩。钢琴协调智障学生双手的灵活度,开发了智障学生的潜能。多媒体直观生动,具有极强的表现能力。通过多媒体进行钢琴教育令到一些不容易表达的音乐知识具备了声像化。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记忆。我结合教学目标,寻找下载一些钢琴练习软件,让学生在电脑前完成一些钢琴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不少学生也从中得到了进步。让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对于一些智障的学生,他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钢琴。这让我看到了钢琴结合多媒体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中意义和发展前景。

三、结语

音乐属于全人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越来越广泛运用到各科学的教学当中,从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w技术运用在音乐教育当中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是一个音乐教师的必备素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努力把音乐与多媒体教学作为治疗智障学生的方法。推广使多媒体教学技术来熏陶更多的学生。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努力培养和提高智障学生的音乐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智障学生能够与音乐产生共鸣,能够自觉融入到音乐当中。通过对音乐的学习,锻炼自我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让这些智障儿童重新振作起来寻找到自我。

参考文献:

[1]王恒.浅析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J].大众文艺,2012,(08).

篇11

关键词:

音乐教学;多媒体;特殊教育;智障学生

音乐是一门能够想象人们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它能够调动人们的感情,充实人们的想象。在音乐中人们仿佛可以身临其境,能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或欢快或忧伤,人们的情感也会通过音乐而得到升华。笔者本文将谈一谈音乐多媒体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应用的问题。据专家调查,我国现有的学龄智障儿童有五百万之多。而作为艺术之一的音乐,则可以治疗智障儿童,对智障儿童的大脑进行一定的治疗。适当的让这些儿童听一些音乐还可以锻炼其反应能力,甚至有时还可以约束其不合理的行为。智障的儿童在听歌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感来提高自我的反应能力。此外,在倾听音乐或者唱歌的过程中还能够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笔者认为,若在智障儿童早期便对其进行音乐的熏陶,那么其表达能力和行为能力便可以很早的得到锻炼,久而久之,智障儿童后期康复的可能性便得到了提高。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的让这些儿童感知音乐,增加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一、特殊教育的学生的特点

特殊教育的学生大多为智障学生。而智障学生一般是指脑部受损或者因后天刺激,而造成智力发展障碍的学生。与同龄人相比,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显得十分欠缺,所作出的行为也很难让正常人所接受。作为智障学生其行为举止有时比较怪异,他们共有如下几点特征:

1.理解能力差,智力低下。

2.记忆力欠缺,不能记住事情。

3.言行举止怪异。作为智障学生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往往比正常人较慢,在音乐多媒体教学当中,音乐教师需要把握住这些学生的特点,为其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通过音乐来鼓舞学生,通过音乐来熏陶学生。先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再通过音乐多媒体教学来锻炼智障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其在音乐多媒体作用下得到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育智障学生中的运用得到了科学的论证,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音乐多媒体教学也一定会给智障学生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音乐多媒体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与即兴教学法

这种方法源自于美国的音乐治疗中心,是他们开始使用这个方法并成功治愈患者的。这种方法运用在智障学生教学当中,也一定会产生有效的结果。为了活跃智障学生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即兴教学的方法让智障学生自己即兴创作为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展示,通过即兴音乐表演的形式,来带动全班的人对音乐的学习,让其陶醉在音乐欢乐的氛围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录制学生即兴音乐表演的现场。记录学生展示的精彩瞬间。同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即兴表演的素材,让学生得以学习。

(二)多媒体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主要特点为,将唱、动、奏三种音乐表现融为一体。随着我国奥尔夫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在教学方面得到应用。这种方法在教学的互动性和表现性上都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在对学生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的节奏当中,能够给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以启发性。多媒体可以起到伴奏或者卡拉OK的作用。把学生们的上课情景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回放让学生增加对知识的喜欢。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领域的运用能够使课堂的表现更加多元化,更加形象丰富的表现音乐知识。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信息表达能力很强。例如在投影大屏幕结合音响的表达形式能一下子让学生的情绪就带动起来。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技术能够让智障学生中更好的学习音乐。

(三)多媒体与钢琴音乐

钢琴是一门高雅的艺术。研究证明钢琴学习可以明显促使自主神经和手脚运动肌肉的相互配合。对于智障学生具有重要的康复意义。我结合智障学生实际情况,在脑瘫学生中开展钢琴与多媒体学习的个训,取得了一点成绩。钢琴协调智障学生双手的灵活度,开发了智障学生的潜能。多媒体直观生动,具有极强的表现能力。通过多媒体进行钢琴教育令到一些不容易表达的音乐知识具备了声像化。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记忆。我结合教学目标,寻找下载一些钢琴练习软件,让学生在电脑前完成一些钢琴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不少学生也从中得到了进步。让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对于一些智障的学生,他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钢琴。这让我看到了钢琴结合多媒体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中意义和发展前景。

三、结语

音乐属于全人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越来越广泛运用到各科学的教学当中,从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在音乐教育当中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是一个音乐教师的必备素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努力把音乐与多媒体教学作为治疗智障学生的方法。推广使多媒体教学技术来熏陶更多的学生。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努力培养和提高智障学生的音乐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智障学生能够与音乐产生共鸣,能够自觉融入到音乐当中。通过对音乐的学习,锻炼自我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让这些智障儿童重新振作起来寻找到自我。

作者:洪曼莉 单位:内蒙古乌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87-01

在现有的关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研究文件中指出,需要将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的意义,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治疗的形式,并认定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即为康复补偿[1]。当前阶段的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教学内容与普通的音乐教学课程存在诸多的区别,其直属于音乐治疗的领域。因为音乐教育自身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并不只是单纯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是可以通过音乐方面的治疗,来进一步的恢复自我的正常健康的心理,有效的补偿自身智力以及适应能力方面的缺失,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可以更加高效的适应正常生活。为此,笔者认为,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并不是单纯在于音乐治疗,而是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以及音乐能力。简单的说,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具有着双重的教学意义。

一、视觉障碍儿童

当前阶段视觉障碍儿童作为特殊儿童中的主要群体之一。视觉障碍,又称之为视力残疾、视觉损伤等,主要包括盲和视力过度低下这两种类型[2]。视觉障碍儿童,主要是由于各种不定性因素而进一步的诱发了双眼视力障碍,并无法和正常人一样进行生活和工作等活动。依据我国2014年对国内残疾人的抽样调查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得知,我国的视觉障碍儿童的发生几率已经上升至万分之九。眼睛作为儿童最为重要的视觉感官,在接受外界信息时80%以上全部都是由视觉进行信息传输的。由于视障儿童在比较小的时候就可以失去了视觉这一功能,为此,听觉成为了他们进行交际和感触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

二、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意义

1.有利于全面提高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作用

文中的视觉障碍儿童,主要以盲童为实例进行分析。依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音乐教学课程在特殊教育院校受到诸多教师与学生的欢迎与喜爱。大部分特殊儿童都比较喜欢音乐,喜欢在聆听音乐中进行探索。视觉障碍儿童在进行学习音乐过程中,其学习能力与常人无异,甚至会超过正常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例如,视觉障碍儿童对于节奏的模仿与音乐旋律的哼唱,都优于等正常的儿童,他们对于节奏非常敏感,并在音乐领域中取得了诸多的优异成果。

2.音乐教育有利于视觉障碍儿童康复补偿意义

由于视觉障碍儿童在一出生或者成长过程中的经历,造成了自我视觉的丧失。在生存和成长的过程中,出于对自我的保护,特殊儿童在进行走路、倾听、防卫等行为中,经常性的出现耸肩、低头、碎步等一系列的不正常的身体姿势,甚至有一部分特殊儿童音乐会出现挤眼、摆动身体、注视灯光等行为。这一系列的身体行为,被我们称之为盲人正常的形态,即为“盲态”[3]。

视觉障碍儿童在进行实际学习过程中,通过将音乐旋律与自我的 身体进行相应的融合,有效的进行纠正了视障儿童“盲态”问题。例如,视觉障碍儿童在进行认真的倾听舒缓轻快的音乐时,会随着音乐的旋律不自主的放松,并在音乐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完成一系列的学习动作。儿童在进行踏步这一动作时,通过切实的感受音乐的旋律,进而有效的增加了自我的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和身体的协调能力。音乐教师需要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对班级中的视觉障碍儿童进行表扬鼓励,进而有效的矫正学生的“盲态”问题。并充分的运用辅助教学工具,如乐器、声音等,使幼儿可以更加明确学习的内容,进而做出相应的学习行为。

3.不断提高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前阶段,视觉障碍儿童在进行成长发展过程中,由于自我的学习行为需要依靠听觉而不是视觉,为此,视觉障碍儿童在进行学习语言时,仅仅是凭借自我的听觉能力,看不到说话者的具体口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发音不准确或口吃的问题。由于视觉障碍儿童自身缺乏坚实的语言基础,进而严重的诱发了自我语言表达的内容与实际物质相分离等问题。

为此,音乐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让视觉障碍儿童进行自主的朗读歌词,并对学生的具体发音,逐字逐句的进行指导。对于一部分班级中学生无法发音准确的内容,运用夸张的口型慢慢进行教学,也可以在学生歌唱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纠正。部分学习歌曲与学生的内心情感情出现重合时,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对于此歌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通过音乐教师科学有效的教学,使得视觉障碍儿童的学习问题逐渐全部被解决,对于视觉障碍儿童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对于视觉障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具有双重意义的,即为音乐治疗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视觉障碍儿童在进行实际音乐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进一步的增强了自我的音乐修养。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232-01

特殊教育专业现已是我们国家的重点专业。已经有多所高校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它不仅对于提高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还有助于国家及社会的发展。有诸多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开展了音乐课程。目前,音乐教学已经成为特殊教育专业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特殊教育特有的音乐教育体系,使特殊教育独具特色,更行之有效。在本文中我主要谈论的是特殊儿童学习歌唱的意义,它主要的教授对象是特殊儿童。

1 智力残疾儿童的身心特征

1.1 生理特征

由于绝大多数智力残疾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都有障碍和损害,一般都体现在身高、体重、外貌等方面,因此多数智力残疾儿童在动作协调性、走路以及一些运动技能等方面有不寻常的问题,如过于肥胖、瘦小,身体明显单薄,脑袋小,五官不端正,走路往两侧晃,有的还伴有肢残。可以这么说,智力残疾的程度越严重,生理上的缺陷也越明显,从而影响到了身体的健康,有很多智力残疾儿童患有心脏病、肺炎、血液病等一些身体疾病。

1.2 记忆特征

一般智力残疾儿童的记忆特征有两个:第一,记的速度较慢、记得不扎实、回忆起来困难、不准确。例如,教他们学知识时,总是需要不断的重复,才能教会。但是忘得特别快,有的上半堂课教的内容,下半堂课就记不住了;有的儿童整整学了一个学期的内容,一个假期下来基本就忘光了。第二,由于没有良好的记忆方式,智力残疾儿童不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所以总是记不住。

1.3 语言发展的特征

据统计,智力残疾儿童中语言发育不良的在70%左右。一般来说,智力残疾的儿童说话都不连贯,总是嗑磕巴巴的,有的上学以后,连自己父母的名字都说不清。与正常儿童相比差距很大,而且他们掌握的词汇量也很少。正常儿童入学时,一般都已经掌握3000左右的词汇量,而同龄的轻度障碍儿童最多只能掌握几百个词,对稍长的复杂的句子听不明白,也不会说,一般只能说较为简单的陈述句,说起话来多数都口吃。

1.4 性格的特征

智力残疾儿童由于活动范围比较狭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少,认识事物的能力比较弱,影响了性格的健康发展。

2 学习歌唱对特殊儿童所起的作用

歌唱是人类的天性,当然特殊儿童也不例外。在所有的艺术活动中,歌唱最简便、最易普及,它不仅能培养智力残疾儿童的乐感,还能给智力残疾儿童带来欢乐。

2.1 歌唱有益于智力残疾儿童的健康

歌唱不仅能让智力残疾儿童心情愉悦,还可以促进深呼吸,锻炼肺活量,歌唱中的兴奋情绪有助于加快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加强身体免疫力。

2.2 歌唱有助于增强智力残疾儿童的记忆力

歌唱通常都要求歌唱者记住歌词和旋律,悦耳的旋律唱起来比较顺口,有便于智力残疾儿童记忆,因此智力残疾儿童学习歌唱无疑是加强记忆力的好方法。

2.3 歌唱有益于智力残疾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

歌唱讲究韵律,讲究表达的连贯,流畅,它要求吐字吐词准确,语言有层次感。可是智力残疾儿童的语言中枢发育不完善,大脑与口舌以及声带之间的联系也不够协调。所以多唱歌能加强大脑与口舌、声带之间的联系,有助于辅助矫正智力残疾儿童说话口吃。

2.4 歌唱有助于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发育健康

智力残疾儿童由于认识活动有缺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限制,因此认识事物的范围狭窄,影响了他的心理成长,儿歌的内容丰富、精彩,不仅包含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而且还涉及古今中外的很多知识,它能让智力残疾儿童的视野广阔,能够了解生活,熟悉生活、热爱生活,有助于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

2.5 歌唱可以扩大特殊儿童的视野,增强交往能力和自信心

儿歌世界丰富、精彩,包含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养分,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还涉及歌曲之外的很多知识,能让特殊儿童视野更广阔,更加了解生活、熟悉生活、热爱生活。歌唱不仅仅是自娱自乐,更多的是一种大众交流方式。歌唱让特殊儿童走进人群,结交朋友,尤其能使自闭症儿童变得热情大方,乐于交流,乐观向上,充满自信。

2.6 歌唱有利于挖掘智力障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在表现人的感情变化、心理活动、思维走向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让智力障碍儿童欣赏音乐、演唱歌曲、参加音乐活动等,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可以产生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刺激,使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激发表现得更为直接和强烈。而这种情感的冲动,正是对智力障碍儿童智力的启迪和促进,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潜能。

3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怎样进行歌唱教学

由于智力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生理、心理、智由力等方面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为了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

3.1 希望得到尊重,享受民主平等的教育

教师要平等地接受智力残疾儿童,不要排斥他们,在教他们唱歌时,要把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对待,一定要把观念上的、情感上的、物质上的不利于智力残疾儿童学习歌唱的障碍消除掉。

3.2 教学内容要认真设置

智力残疾儿童由于智力上的原因,他们所学的内容,进度要想同正常儿童一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教学上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法上采用适合智力残疾儿童接受的做法,可以教一些简单歌曲,教师要有耐心,一句句教,多教几遍,直到唱会为止,也可以伴随一些动作,使用一些道具。比如《再见歌》此歌曲可以假如动作一起学习,大家围成一个半圆形,由一人演唱。演唱的人站于中间随意与外圈的人挥手,做“再见”动作,外圈的人慢慢转身,背对圈内向外走,表示已经离开。强调离开时不能发出声音。可以运用图片交流,出示需要“再见”的各种真实情景的图片,引导小朋友理解在什么场景中需要有礼貌地说“再见”。老师按照真实情景,设计场景结合此歌曲表演唱《再见歌》。当小朋友掌握了此歌曲以后,此歌曲可以插入每节课结束环节,用唱歌的形式互相挥手再见,不仅让小朋友们学会了唱《再见歌》,而且还能养成待人有礼貌的好习惯。

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气质,陶冶情操,而对智力残疾儿童来说,音乐可以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上的缺陷,良好而系统的音乐教育不但可以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还可以促进特殊儿童良好的审美观的形成,开发他们的智力,以便达到帮助特殊儿童更好生活的目的。同时,通过音乐教育增强了他们对外界的自信,给予了特殊儿童一个崭新的世界,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音乐教育的一种使命。愿我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们能抽出一些时间专研一下特殊教育的音乐教学,让特殊儿童能够早日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