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学生学习动机不对,他们认为学习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都是为别人而学的。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数和通过考试,也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技能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我告诉他们,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让他们明白一个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今后自身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当学生明白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他们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自觉养成“我要学”的学习习惯。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为主。在各种压力之下,老师总担心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每个知识点分析得非常透彻,以至于占据了整个课堂时间。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按照我们的指点,死记硬背每一个知识点,根本不用动脑筋,也不知道该如何复习归纳,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只有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我在教学中采用“导学案”教学,先学后教,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预习,完成相应练习并上交。我每次都认真批改,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上,前10分钟时间给学生汇报情况,提出疑问,然后小组间讨论,全班交流。学生能解决的问题由他们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再加以点拨、引导。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
三、用心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如果不
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愉悦的学习心境,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我经常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边走上讲台边与全班学生打招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从而放松心情。在实际化学课堂教学中,我适当地采用实验探究、游戏表演、知识竞赛等形式,创建有趣而又激烈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知识。课堂上,我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首先肯定学生的参与热情,然后给予他们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为学生自主探索营造良好的氛围。总之,教师只有积极地营造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中,情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学生缺乏强烈的情感,就缺乏一种投入学习活动中的“力”,学生的心理倾向就很难主动地向教学过程靠拢。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情感时,他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此,教师要把握好每节课的最佳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创设情境。
1.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提出或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答案。
2.成功情境
追求成功是一种十分强烈的动机,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需求。所以教学时如果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竞争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效率要比无竞赛时高很多。因此教学中应经常开展“比一比看谁做得快(好)”的比赛和“找错误”比赛等,创设竞赛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另外,创设讨论情境,在小组与小组、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讨论,活跃气氛,培养能力。再如实体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操作情境,组织学生参与操作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在这样的情境中培养学生争做学习主人的意识,在情境中调动自己的情感,从而努力探索知识,获得能力。
二、恰当选用教学方法,促进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能动过程,这就决定了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教学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研究任何一种教法都必须与学法紧密相连,同步展开,选择教法、设计教法、改革教法,都要以此为目的,这样才能体现以教法为主导、学法为主体的关系。
例如:八年级学生在几何的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就是定义、定理、性质等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考虑怎样教这些知识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怎样学好的问题,给学生介绍一些学习几何的方法。如学习定义时先要求学生会完整叙述,能举出例子,再要求其深入推敲,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然后进一步要求其比较相似概念或混淆的概念,弄清联系和区别。又如:学习定理,先要求学生分清条件和结论,知道定理的初步运用,然后要求其能自行证明、分析,证题思路,再进一步要求其联系有关定理,总结定理各方面的运用。因此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材,采用的教法、学法也不同,只有二者协调进行,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三、坚持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03-02
新修订版《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强调:英语教学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展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编制问卷调查表,发现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每一届带新生,本人都会编制《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自主预习复习等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薄弱,无法自主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因此,本人将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将好、中、差的学生合理搭配,组成英语学习小组,让学困生在学习中能得到他人的帮助。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能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实际,创设情境。例如,可通过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素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仁爱版英语Unit 4 Topic 1 Section D话题中,利用网络等多种途经搜集有关处于濒危中的野生动物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展示搜集来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谈谈看图的感受以及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在教学这一话题时学生搜集了很多资料,教师在课前布置了预习范围,为了取胜,成绩优秀的学生主动帮助各自成绩欠佳的学生认真预习本课内容、指出重点难点,在课堂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每天上完课后,第二天都要进行小组知识竞赛,复习竞赛包括单词、词组、情景对话、听力抢答、自由问答等。教师先在课前布置复习范围,优秀生要主动帮助学困生整理复习内容、指出重难点、探讨最佳复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互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学法指导与养成教育,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当代科学研究表明:学习效果=50%学习策略+40%努力程度+10%智商,由此可见,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尤为重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基于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和培养。
1.指导预习方法,让学生学而得法。预习没有死板的步骤,在开始,我尝试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预习步骤:即“读、划、查、思、问”五步预习法。具体地说:读,读熟单词,读懂句型、课文;划,划出生词、短语;查,正确查阅字典、书后词汇表或书后的课文注释;思,思考课本配套的问题设计;问,提出自己预习过程中的问题。
2.设计预习学案,使学生学有所依。预习过程中,如果对预习的要求不够具体,往往会使预习流于形式,效果也无法保证。为此,我设计了简单的预习学案,引导学生学会预习。预习学案主要是明确预习目标,安排预习内容,从语音、词汇、语法句型乃至课文理解等要达到的目标做出具体的安排,而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为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而自主学习的习惯。
(1)预习单词、词组。仁爱版英语词汇量大,预习时可先让学生查找并熟读文中生词,同时在课本中划出相应的短语。如:在预习八年级上Unit 2 Topic 1 SA时,本人设计了如下的预习学案。
A.朗读下列单词(包括词性):牙痛;牙医;咳嗽;背痛;发烧;发热;胃疼;头疼;沸腾;烧开;举起;抬起。
B.朗读课文,划出下列短语并写出英语:患重感冒;患流感;休息;在夜晚;大量,充足;开水;日日夜夜;想要做某事;躺下。
C.能流利地朗读本课单词和课文。
D.能背诵本课单词和课文。
(2)预习语法知识。仁爱英语的多数课文在每个话题呈现主要语法内容,因此在教学语法前,可指导学生先在课文中找出含有新语法知识的句子,观察结构,理解句意。如,在教学8A Unit3 Topic3 Grammar“Past Continuous”时先做到:①让学生从对话中找出含有“was/were doing”结构的句子,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初步搞清“Past Continuous Tense”的构成、用法及时间状语。②预读Grammar的内容,再参阅语法归纳、讲解部分。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是由于旧知识被遗忘了或存在知识缺陷造成的要及时补救。对经过努力还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等上课时集体讨论或听老师讲解。③试做书中练习题,检查预习效果。以上的预习有助于学生排除语法障碍,同时在语境中初步感知语法的功能和结构。
当然不同课时还有各种形式多样的预习,如:Reading的预习有时还需要学生预习相关背景知识等等。
3.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在预习时如果不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差异,布置所有学生完成同一个预习任务,学生就可能因为任务太难或太容易而失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投入的热情。因此,我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一层为学困生,二层为发展生,三层为快进生。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提出了不同的预习任务(如下表所示),让学生自主选择层次。
层次内容:一层学生完成A、B两项预习作业。二层学生完成A、B、C三项预习作业。三层学生完成A、B、C、D四项预习作业。为了激发一层学生向二层努力,二层学生向三层队伍靠拢,我结合多种多样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①展示法:一个话题后进行一次优秀作业展评,展评的同学可获得作业本奖励并将学生的进步告知家长;②累积法: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及每周测试进步情况累积,每个人每月4次优秀,作为平时成绩,算入期末成绩;③交流法:每周请进步明显的同学谈谈心得体会,让大家共同进步。以上三种评价机制的运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我要做”,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在喜悦中真正收获知识和本领。
三、改革评价机制,保持自主学习热情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学生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促使学生引发巨大的精神力量,主体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和学习反应等做出积极的评价。每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哪怕有一点点成绩,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尤其要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肯定、鼓励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自主学习热情。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与培养过程中逐步产生的。因此,作为老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认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培养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内因的最好刺激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因此,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形成发展的原因,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在学“地球”一章的时候,教师提问学生:“冬夏两季教室接受阳光的情况,为什么有大的差异呢?我们这儿的人们为什么就喜欢住在坐北朝南的房屋呢等问题?又如,在学“聚落”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傣族额外内要住竹楼?为什么北欧的房顶又尖又高?为什么因纽特人住冰屋?”等问题。所有这些现象的解释都能结合我们的地理教学来解决。这样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在现实生活中现象,就可以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符合了学生探索欲和好奇心,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
1.1兴趣来源之一:
教法新颖多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而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采用引趣、设疑、悬念讨论等手段,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2兴趣来源之二:
及时鼓励、多作表扬,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运用期望激励每一个学生,即使回答有误,也要对合理的成份加以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和引导,让每一个学生受到鼓舞,体验成功的愉悦。
1.3兴趣来源之三:
利用地理知识来对诗词、谚语或歇后语等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对诗词、谚语或歇后语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诗词、谚语或歇后语,比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深深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
2 学法指导策略养成科学学习方法
2.1学习习惯指导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为之常”,所谓地理学习的习惯,最主要的是认真阅读,细心分析,勤思善问,善于归纳梳理,勇于探究,攻克学习难点等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便是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使学习事半功倍。
2.2学习方法指导
2.2.1学会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的习惯是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预习的质量对课堂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其操作要点是:(1)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要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概念、重点、难点等,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带到课堂上,重点听讲、提问,以便在学习中能做到有的放矢;(2)写出知识的网络结构;(3)尽量做一些课后练习题,加深、检验自学的效果。
2.2.2学会小组交流、讨论参与辩论活动
教师可经常组织小组交流和讨论。可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先是组内讨论,使每个学生都发表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由组内派代表在全班进行发言。例如,在初一教学时,即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南宁市市长你将如何治理本市的环境问题?”、“家乡的聚落分布与地形、气候、河流的关系”等让学生展开讨论。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教材中,可设计辩论的主题有许多。例如:“人口增长越快越好还是越慢越好?”等。在地理阅读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营造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情趣氛围,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参加辩论活动之前学生会根据正方或反方辩题的要求,查阅有关资料,通过阅读、思考,确立论点、论据、和论证事例。在此活动中,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际参与者、活动的主体。
2.2.3学会课外学习和参与课外活动。
《地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树立“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培养与提高并重”的理念,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学习。教师每学期可列出选择推荐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书、电视节目、网站等让学生广泛涉猎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
3 主体性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在他们主动、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解、人识、探索和创造,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1倡导民主平等的氛围: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会受“师道尊严”的影响,认为对学生只有“传道”的责任和“管教”的权利,学生自然成了教师的支配物,成了知识的容器和教案的奴隶。而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只是一位顾问,一位学习的参与者,师生之间双向交流,学生能大胆质疑、提问,教师尽量多些赞扬和鼓励。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认识和情意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2留出分析探究的时空: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要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只有在拥有充分的时间之后,才可能充分阅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不能要求学生跟教师走,不要为了赶进度而打断学生的讨论和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反思和质疑的时间;在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处,教师要多停顿,让学生思考;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探索,并动手操作,让教室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
总之,我们只有把地理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才能使地理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多年来,不论是学生上课听课还是课下写作业,教师们都明显感到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需要教师进行培养。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主要从生物课堂教学方面对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做了较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一、课题导入阶段
学生在学习之初往往是不自觉的学习或学习自觉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题导入阶段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情境
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节课为例,关于“运动系统组成”、“骨骼肌在牵拉骨做运动时的协同作用”等知识点,仅凭课本上的文字描述和插图,学生会感觉知识离自己很遥远,学得很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备课时我想到了实验室尘封已久的人体骨骼模型、家兔骨骼模型、曲肘伸肘活动模具,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让学习成为一个见识新鲜事物的过程。果然如我所料,将这些东西一摆到教桌上,学生的注意力立马被吸引了过来,在让学生摆弄这些教具时,好奇心驱使他们听得很认真,理解得很透彻,从作业上可以看得出来。
2.设计问题
在学习“人的性别遗传”时,教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的性别是父亲决定的还是母亲决定的?吃中药可以改变一个未出生的胎儿的性别吗?”学生面临这个问题很难有所对答,尤其对于后一个问题很迷惑,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听说过。“是真的吗?”平时学生想不到,这时候老师抛给学生这个问题后,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
二、自主学习阶段
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要简洁、有的放矢,不能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一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初衷而全盘讲解。另外还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上的指导和安排。通常课堂上主要有这样两种学习方式:
1.独立学习
在学习“循环系统”知识时,“两条血液循环路线”是学习的重难点。要突破它们,我是这样做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课本、画出心脏结构图、连接血管与心脏的四个腔,思考这些结构的功能和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一系列的学习过程都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慢慢体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为呼吸、消化、排泄等知识的综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协商解决问题,降低了学生独立面对问题时的心理紧张,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困难的策略。在合作学习情境中,同伴的帮助对学习者的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支持,学习同伴更可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学习方面的支持,在学习过程中与仅仅接受教师的讲解相比,同学之间的互教和讨论会加深、拓展学习者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三、评价拓展阶段
1.学生的自主评价包括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
显性的评价可以是教师的评价,可以是小组成员间的评价,也可以是作为团体的小组间评价。而隐性评价则是学生个体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在自己内心给自己的一个评价。如小组捆绑式评价就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方式,小组内落后学生会在优秀学生的帮扶下张口回答问题,努力不给自己的小组拖后腿。相比教师的评价来说,来自同伴的鼓励和表扬等评价更能给予学习者支持;对那些学习“偷懒”的学生来说,来自同伴的监督和批评更为有效。在小组评价中将每一个成员的表现与小组成绩挂钩,很好地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感。实践证明:这种隐性评价才是决定学习者是否能坚持自主学习的重要部分。
2.自我拓展具有开放性
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改变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模式,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益,是一种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的典型特点是"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定向",由于这些特点,以及教学实践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效果,使之获得了世界教育界的关注和青睐,我国教育界也已经关注并研究自主学习模式多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唤醒主体意识,提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否浓厚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知,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才是教学的根本所在。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习,然后让他们去独立思考和完成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一个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学生学起来才会有更大的动力。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一针见血,特别生动和形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在新课导入中,要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从而不知不觉地学语文。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诸如此类的导入方法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如上《醉翁亭记》时,我用多媒体展示醉翁亭四季美景的图片,图文并茂的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二、建构游戏化合作学习模式
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合作学习倡导互启、互学的状态,注重个体与集体智慧的结合,通过合作模式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的优势互补效应,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模式中加入合适的游戏,是初中生实现精神成长的重要形式,也是其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
在课堂中,运用游戏化的合作模式,能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通过一定的角色扮演(编演课本剧)等游戏化形式,更容易使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与沟通,理解作品人物心理,将自我角色对象化,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理。
三、放手自主实践,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自主学习过程以"先学后做""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有些内容,我们可以做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去实践,并通过各种方式去自主探究。另外,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相互协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在学习诗歌单元时,可以尝试着放手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选出代表组织课堂教学,充分突出"自主"二字。同学们走上讲台当起小老师,提出疑难,听取台下同学们的观点和见解,他们就会逐渐意识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应该主动地进行预习,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推敲,主动查阅各种资料,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四、组织有效评价,培养自主反思的能力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仅知道了"学什么""怎样学"还不够,还必须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学到了什么水平,这就有赖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充分、有效的评价活动。评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总结升华的过程,所以,由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则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评价中,应尽量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应以学生的自评互评为主;注意适度地激励;要重视学生学习品质的评价。一般说来,对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评价,可围绕其外显行为特征展开。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是否能独立思考?是否能自由表达?是否善于探究等。在评价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强化正确的思考过程,纠正错误的思维习惯,逐渐改变自己的学习策略。
五、老师需要重点调控的几点
(1)对课堂问题要有精心的预设,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对课堂生成的问题甄别筛选,避免在无价值的问题上浪费时间。
(2)一个问题出现后(不管是老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讨论,避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机械地赶时间,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走马观花",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基础,离开了自主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
(3)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失去教师的积极调控。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的自学过程。新课程形势下,语文教学重心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转移,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的淡化。
(4)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中的讨论、发言,要尽量面向全体。在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自主学习方式能极大的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一起质疑解疑,一起去思考和感悟,一起品尝语文学习的快乐,孩子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伍亚男.小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2) .
[2]赵爱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版),2009,(08).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而传统的教育研究倾向于“教”,忽视了“学”,这种研究取向给教学实践带来了一个难题,就是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没有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为克服这一弊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研究蓬勃而起。口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是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口语学习策略训练,帮助学生探索到适合自己的口语交际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不断地学习体验中反思、整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这也是口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策略?通过笔者多年来的实践与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语音拼读,单词强记,语法练习
训练学生的拼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支点。由于不少农村初中生记不住单词的发音并为拼写而烦恼,这样就必须抓好拼读基础关,指导学生在口语学习中对英汉、英英的音素进行比较,关注字母与音标、字母与音素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对比、归纳的认知学习的能力。例如:英汉相似的音的比较:w与[w]、b与[b]等;英英互混的音的比较:[u:]与[u]、[s]与[θ]等;字母与音标之间的联系:k与[k]、f与[f]等,并掌握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则,把符合相同读音规则的单词组合在一起,以自主拼读为主,老师纠音为辅,培养学生以拼读为基础的语言自学能力。强记单词。单词是学习外语的基石,要引导学生根据单词的读音、构词法、类别、搭配等内在规律,学会拼读记忆、归类记忆、构词记忆、视觉表象记忆、比较记忆、五官并用记忆、搭配记忆、情景记忆、循环记忆法等,促进学生高效记忆单词。语法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理解语法项目的意义,再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在自然的语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引导他们在比较、自主探究、归纳隐含在语言现象中的语法规则。例如“现在进行时”学习中,通过肢体语言等创设动态的语境,让学生感知以下句子:A:What are you doing? B: I’m reading./I’m dancing.接着让学生模仿演练,然后进行变换人称问答,结对互答。学生在听、说、读、演、玩中掌握、操练语法规则,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内容加以梳理、精讲。这样的语法教学变成了一种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求同辨异、概括、归纳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整合习语、俚语和习惯表达方式
准备日常所用的小本子,用来专门收集课文、报刊文摘上的俚语、习语及英美生活中常用的固定表达,随时抄写、摘录,随时拿出查阅,日积月累,自己的语言会越来越丰富,这样自身的口语表达会运用的越来越自如。
三、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开发自主学习的思维潜能,强化思维训练。教师要善于在英语听、说、读、写教学中,训练学生学会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创新思维、直觉思维等。不仅创设民主的语境氛围,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而且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搜集资料,培养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如进行以“Is the zoo good or bad?为题两方辩论,正方观点是“动物园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为旅游业增加可观收入”等;反方观点是“园内动物缺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会导致生态失衡”等。在激烈的辩论演讲中,双方各自提出各式各样的自圆其说的缘由,在思维的碰撞、争辩中,开拓出创新的火花。
四、及时回应
口语的交际性要求双方应不时地针对彼此说话的内容,快速运用传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做出应答。这也是表明倾听者对对方的态度诚恳,认真响应对方问答。这也是交际中礼貌性的表现,进而促进双方沟通、交流。在回应时常用的情感词有:
肯定应答语:OK,Good,Yeah,How exciting!
惊讶应答语:Wow! How beautiful!My god!Really!Oh!
不理解应答语:Can you say it again?Pardon?You mean...
五、合作讨论,自主评价
针对学生心理和学习上的差异,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合作讨论,自主学习,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优、良、中、差搭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每个人发挥其长处,你一言、我一语,你猜一点、我拓展一点地相互启发,遇到难点,可向对方寻求帮助,取长补短,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补充、发展,实现了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合理评价,促进自主学习。可采用自评、小组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手段,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给学生建立个人自主学习档案袋,让学生自主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最后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自主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自愿自觉的主动学习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是行为、环境、个体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所处的特殊阶段、原有小学阶段形成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以及现在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等因素对其英语自主学习影响明显且巨大。其中,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上“眼高手低”,他们虽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但学习自控性较差,计划性不强,仍然维持原有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顺应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趋势,克服其原有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方式的惯性影响,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极培育初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生主体策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定位
初中学生受小学阶段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易产生依赖性,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向教师求助,教师也不遗余力地帮助。这样无意中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本身也不自觉地保持了学生的依赖性。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要从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培训者。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不再单纯地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而应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参与其中,积极引导,让他们自己在思考、发言、讨论等亲身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就将新学的知识掌握了,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提升。
二、激励机制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式的背景知识,有趣的课堂游戏,适当的激励机制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寓乐于学,变“厌学”为“乐学”,增强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而且要发现“亮点”,及时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多肯定、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极大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不致让他们觉得英语学习过难而望而却步。
三、习惯养成策略――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学习也才能“事半功倍”。针对初中学生“眼高手低”的实际,以及原有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方式的惯性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一要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是有效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习策略的运用则可以达成学习目标;二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三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各环节,诸如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计划制定、时间规划等等学习方法的指导;四要牢记“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创设情境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情感
只有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才能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英语。在英语教学中,一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二要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三要创设问题情境。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表达的“心理的安全”“心理的自由”的环境,并以此克服性格内向的特点,培养善于表达、开朗的性格,促其养成积极的合作学习。
五、器物运用策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为“教”与“学”服务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逐步建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通过多媒体教学、微信、QQ、E-mail等形式,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以适应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效果的需要。例如,多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三个一”(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一张嘴巴)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它可以使学生在脱离语言环境和背景的非真实性教学情景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图片、影音资料和语言素材等的展示,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达到自主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程既承载着小学数学知识的延伸,又影响着未来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必须要得到教师的强烈重视。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下笔者就来简单谈一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对初中生的整体学习成绩以及中考成绩都有着深远影响的课程,同时它又是一门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想象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等都要求较高的课程,因此数学的学习对初中生而言较其他学科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的灌输,更要依靠自己的思考、想象和分析,也即是自主学习。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
热情,让学生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并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学内容通常都是围绕着教师所展开的,也即是以教师为主体,而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如今早已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掌握与灵活运用,其教学效率也往往非常低下。当今时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要求教师要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教学模式,并采用各种各样的创新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具有能动性。以下笔者就来简单列举几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1.确定好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若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确定好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备课工作是一节高效课堂的开始,也是一节课中主要教学内容的缩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再如以往那般只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强化,而是又扩展增加了对学生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开拓思维与实践应用的学科,学生只有拥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以及拥有了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每堂课开始前先确定好一个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内容之一的教学目标,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以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步步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中心对称》这堂课内容的教学开始之前先确定好这样一系列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特点以及性质等;(2)通过创设中心对称的相关生活情景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总结;(3)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中心对称现象进行思考与分析。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按照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步步施行教学计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更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设计好教学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若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大有效措施就是要设计好教学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数学是一门非常具有逻辑性与想象性的科学学科,学习数学不仅仅在于对数学理论、定律以及概念的记忆,更在于对这些内容的实际应用,也即是利用这些理论、定律以及概念等来解决种种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多多设计一些比较符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解答。例如,教师可以在某节有关三角形知识的教学课堂上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求证题目:在三角形ABC中,D、E在BC上,AB=AC,AD=AE,求证BD=CE。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以及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题目的求证,并且在这期间内也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形式的讨论,这样学生就可能会通过合作讨论与分析来获得多种多样的解答方法,如,利用“等腰三角形三边上的三线合一”这一性质来证明或者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这一性质来证明等。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解答思路,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重点内容,教师必须要勇于突破常规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居于重要地位,它对于学生主体性、自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创新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条件下,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也就是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创造、去感悟,从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习兴趣。教学是一种师生、生生多向交流的过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形成新知”阶段,教师要对主要错误或独特见解进行评讲,对学生探索出的成果进行归纳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伴随着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而逐步构建起来的,其中在初中这个阶段教师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这是逐步增强自学能力培养力度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对学生已有学习能力的巩固,又是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创造基础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的特点
1. 独立自主性。
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关键,独立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相对于被动学习,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要求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端正自己的位置,将学习的主人作为自己,逐渐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深入的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摆脱传统观念下的学习中对老师的依赖性,科学合理的调节自己对学习进行合理有计划地布置,并学会控制和支配自己独立地进行课程的学习.在对教师的要求中,要求教师转变已往的旧观念,逐渐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独立性,并且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且全面的去认识学生,以一个引导者的姿去辅助学生的学习,并通过采用合适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习。
2. 自我反思性。
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着反思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以及监控,在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全面的对自己的学习给予科学全面的评价,并且对以后和现在的学习都起着实时监控的作用.学生将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对象的活动叫做反思,反思起到了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的行为以及课程学习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的作用,经过反思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的不足和进步,对不足进行总结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学习中,改进学习方法,对学习目标的制定以及学习方法的选取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策略
1.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开始,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探究性实践,在“考察”、“做”、“思考”中体验、经历、感受,会形成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水平,克服了众多的实际困难,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方案,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在教学中师生角色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让位,转变学生在学习中被动的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需要老师积极进行角色的转变.给学生造就一个自主的氛围,促进学生正确有效的转变自己的地位,教师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与学生讨论去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所知所感,从侧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助和指引,通过与学生平等的谈话拉近师生关系,并且促进学主动积极地学习.
3. 加强学生的自主性训练。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受,在数学教学中多多的进行动手能力和讨论能力,在动脑的同时发挥其他感官去理解和接触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授课时,结合教材和具体情况,多多思考,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新颖而有趣的改革,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对抽象难懂的问题以学生可以理解的例子去解释和分析,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数学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并非“朝夕之功”、“立竿见影”,教师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主动创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注重课前准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尊重史实,还原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对历史这项课程最根本的要求。后人对古人的生活和社会事件的了解,大部分都是从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里获得的。这正是让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的好机会。所谓的史实或者相关的历史资料,不应该只是依靠上课的45分钟,从教材里获得。我们应该倡导和带领学生们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获取史实,如电视上的相关历史科普的节目、因特网、权威报纸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学生们以不同的研究方向分成若干个研究小队,由队内的学生一起来搜集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这样一种方法,学生们开始变得有活力起来,不再被动地学习。而且增进了彼此的了解,维护了班级的团结,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这种“备课”似的教学,作用十分明显。因为在课堂上,不同的组别要对自己所搜集的知识进行讲解,甚至要口述相关的历史典故,组与组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每位同学都不希望自己丢脸,不希望给团队抹黑。在大家把所搜集的资料全部讲完后,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目了然。而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帮助学生总结。
想让学生们更有效、更主动地自学,一定要有不错的求知环境和气氛。也只有拥有了这样的前提条件,学生们才会在老师的学科教育过程中,更主动地求知,带动整个班级授课和学习的激情,让大家对于相关历史问题在允许的范围内畅所欲言,达到预期的授课目的。
二、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学生们在课堂上为什么会主动回答,甚至抢着回答问题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想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不仅能得到老师的赞扬,更会或得其他的同学的拥护。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时机,给予学生们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就需要老师们思考一番。如果老师一味的念课本,要求学生机械似的朗读背诵,那学生们肯定会认为历史这门课程实在太枯燥了,除了背就是背,根本没有任何想学的冲动,毫无新鲜感!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在一线的授业者们,要想法设法地让学生们有兴趣,想学习!所以说,依靠高科技的方式进行授课,就成为了我们有力的武器。
一段影片可以让学生们从视觉上直接地认识历史,一部电影可以让学生们不仅熟悉历史,更能用很多感情和品格感染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学习的热情就被释放出来。在授课过程中,一旦能直观地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那么取得的教学效果会非常令人满意!
三、以合作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互动互助的过程
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授课氛围的轻松愉快,这些条件都可以让同学们更快更好的学到历史知识。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从内心深处顾忌到、考虑到学生的尊严,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或者问题,当某位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或者有自己其他的正确的理解时,都不应该吝惜自己的赞美,让鼓励伴随学生们的成长。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其实有相当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记得有一位男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找到我,他问我,咱们的国家在当年的国际环境下是那么的贫穷,那么的悲哀,我们中国人的话语在国际上根本没有用。可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兴旺发达的呢?可见,这位同学有着非常高涨的求知欲。
因此,我以此为契机,让这位同学通过互联网来大致查找到我们国家发展的轨迹,在第二天的课堂中,我让他在全班面前以饱满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小的演讲,获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我接着他的演讲,进行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收获非常明显。这样既让学生们得到充分的自我展示,又可以让我自己有了继续钻研的动力。但是,我们都知道,凡事都是矛盾的,不管一个方法有多好,它的另一面一定会显出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比如,有的学生天生内向,甚至孤僻。他不愿意合作,不顾及队伍的团结。只知道自学,从不把知识分享给别人。有的学生争强好胜,就想着领导别人,只希望别人听从他,因此没能达到分组学习的教学目的。所有暴露出的不利方面,作为教学者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干预。
四、改进教学评价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授课的第一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所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作为老师,因该注意这个角度,不是说我讲什么,学生就要听什么,而是我要讲的正是学生想听的,学生希望听的也是我能讲出来的。
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性格,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思维。这样才成就了我们这个世界。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种不同,更要尊重这样的不同。有的学生不敢在班级同学面前讲话,怕丢脸,那就要给他信任,让他自信,让他多说,让全体同学给他鼓励,然他体会到这个喜悦!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突然有一次分数不理想,那就要让他知道,谁也不是不败将军,分数只能代表过去,振作起来才是强者应该做的!这些都是激励学生的好方法,不管什么样的方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有兴趣,不让他们有厌烦感,希望知道更多的历史知识,以史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长期以来,中学化学教学一直受凯洛夫“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束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果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就会失去自主学习的条件,遏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本文拟对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借以抛砖引玉。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结合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个具体方法:
1.巧设悬念,诱发兴趣。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教育家卢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教学中要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以新奇巧妙的内容导入新课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九年级化学绪言课,课堂教学这样设计:课一开始,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看课文,而是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家看过魔术表演吗?现在,我来表演几个小魔术,请大家欣赏。”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中,将四个事先已沾有不同液体(都是无色的)的小烧杯摆在桌上,然后将一瓶无色液体分别注入四个小烧杯中,奇迹出现了,四个无色杯子中分别出现了红、蓝、白、黄四种不同颜色的“饮料”。接着演示“魔棒点灯”、“喷泉实验”、“烧不坏的手帕”、“清水变牛奶”等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期待的目光望着我,希望立即得到答案。但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这魔术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通过实验,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奥苏伯尔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形成认知需求和激发学习动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对一门课程兴趣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学好这门课程。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对学习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过程,使学生在一定教学内容安排下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尤其在一开始上课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课的导入很关键,需要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
如《二氧化碳》一节,以往直接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让学生去记忆,去理解,学生反应平平,效果一般。这次我由一个叫《死狗洞》的故事入手: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们叫他“死狗洞”。有一天大侦探牵着他的爱犬追坏蛋来到人们传说的“死狗洞”,进入不久,他的爱犬突然倒下死了。大侦探很惊讶,但他很快恢复镇静,忙掏出打火机准备点火,但是他怎么也点不着火,后来他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巧妙创设“趣”、“疑”的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大家急不可待地想知道“爱犬死亡之谜”,强烈的求知欲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从而变原来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3.诱导探究,提高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认知需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直接面临问题。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到问题的答案。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视听并举、思探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如在讲《钢铁的锈蚀与防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先启发学生结合实际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干燥的铁制品也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几种假设:(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中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实践证明,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及诱导探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科技、生产都有密切关系,这就有利于化学教学的开展。如可以用演示实验、焦点事件、化学小故事、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或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二、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调动学习自觉性。
化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氛围可以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张扬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验、去练习,然后重点讲解,体现现代教学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信任,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自主行为。教师先作简要提示,让学生带着提示读书、查找资料,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思考、交流。例如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我不是直接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讲给学生听,而是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3)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学生通过实验比较,有的认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度快,用这种方法合适;有的认为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用这种方法较好。基本上没有学生认为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因为这种方法反应速度太慢而且很快反应就会停止。学生各抒己见,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更强烈。这时教师再进行引导: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出的二氧化碳还要收集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哪种方法更适合实验室使用呢?很明显应该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
如此,通过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对学习目标充满热忱、充满信心,真正“喜爱学习”,更信心百倍地投入学习中,促使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亲历实验探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是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和创新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中五彩缤纷的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可以使学生摆脱僵化的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并在探究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转变观念,摒弃原有的“教师管的辛苦,学生做的痛苦”的实验方法,鼓励学生探究、自主、合作、创新的精神。有些安全而简单的演示实验大可不必由教师亲自操作,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亲自动手。比如说,在讲氯离子的检验时涉及一组演示实验,这个实验的现象很平淡,就是看看有没有沉淀的问题,教师演示实验时,学生不是很感兴趣,甚至有人连看都不看。于是我改变方式,试着请一个学生来做这个实验,结果全班每个学生都观察得很仔细,效果很好。于是只要遇到一些学生可以动手做的演示实验,就把这个机会留给他们,让他们与化学亲密接触,从中体验实践的快乐。又如,铁生锈条件的探究,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铁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然后分组搜集证据进行验证,记录好实验现象,再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个实验探究中,学生学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协调统一,学生是主动参与的,各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各角色为达成统一目标而贡献各自的智慧,使得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这是自主学习所要求的,也是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而必须达到的目标。
四、鼓励课堂质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是独立性,实际表现为思维的独立性,没有独立性,积极性无法落实,创造性更无法实现。“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作为新一代的学生,要有一个多维的思考头脑,以及敢于向教师或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的勇气。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同时,对学生的异议要给予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追求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如在教学《分子》这节内容时,演示酒精与水混合总体积缩小的实验,并分析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时候,就有一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都缩小呢?有没有增大的呢?这个问题一提出,老师就感觉到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科学探究意识,于是高度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虽然他提出这个问题不利于分子有空隙的解释,但不能制止学生提出看起来不相关的问题,因为这样就遏制了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
如此,只要我们每节课都能坚持让学生针对性地提出自己发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强自主意识,让学生感到是“我要学习”而不是“要我学习”,从而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五、改革评价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学生的自主性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给予一定的评价,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合理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因此,我认为教师的客观评价、鼓励评价等评价艺术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密切的关系。
本着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入了解、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和方法,便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师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1.评价目标的全面化。围绕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应建立多元评价的目标体系,关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整合。在重视对知识技能目标评价的同时,更要加强对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评价,不应将其视作其他目标的“副产品”。教学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更要有利于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
2.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学生应对照预设达到的目标进行评价,不搞一刀切,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从而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提供依据,保证学生均衡、可持续地发展。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的评价尤其不能只关注分数。更应将目光放到学生一堂课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3.评价方法多样化。要建立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方法的改革是关键。因此,我改变传统的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作业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课堂表现评价等。考试的形式方法多样,有书面考试和开放性考试,如开卷考试、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上是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一些尝试与体会,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这一研究的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和认识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激励、体验和感召。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只有多方位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一、充分利用物理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开始上物理启蒙课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并结合教学提出具体要求。例如:①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一节(段)讲了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③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④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此外,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地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主动性,加强指导他们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独立地感知、理解教材。通过经常性训练,学生逐步地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2.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实验“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例如: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作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把公式做些处理,尽可能帮助学生去弄清含义,如将欧姆定律I=U/R公式“译”写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等等。然后,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另外,课本中还常有一些晦涩的物理术语比较难懂,学生刚开始接触时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必须用心地加以引导,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逐步地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激发学生积极化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积极化思维,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真理解概念和规律,通过可以获得的具体“动作”进一步把概念变成自己的东西,以便再见到该概念和规律时能够形成反应,例如,理解惯性概念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寻找物理模型,如摩托车撞墙时,司机为什么会飞出去?人跑步时为什么不能马上止步?通过多种模型构造,便可以较完整地理解概念,这就是积极化思维。一般来说,学生总是把所学的概念、规律和应用脱节,所学的概念和规律不能够应用到实验和解题中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等没有真正掌握。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所学概念和规律进行积极化思维,对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构建一些模型进行推敲,在反复的探声中培养积极化思维能力,也提高了自学能力。
三、提供自主学习机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
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越位,学生在课堂上才会真正地自主学习。而防止教师“越位”的有效措施,就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让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空白时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六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归纳规律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知识结构放手,让学生自主构建。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经历一个渐进的、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广大物理老师不断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