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学课堂常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而要上好体育课,就要重视建立健全课堂常规这项工作。体育教学中虽然没有完成“课堂常规”这项任务,但实践证明:常规建立得比较完善的学校,且执行得认真严格的教师,课堂组织就显得有条不紊,为精讲多练奠定了基础,课堂气氛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教育效果明显提高。
一、上、下课的形式
(一)上课集合的地点
采取相对固定的办法。如有变化,则在上一堂体育课结束时集体通知或在课前由体育委员把教师的意图转告学生。
(二)集合要求
1.上课铃一响.应迅速跑到指定地点,按体育委员的口令手势整好队。2.队列、队形及方向。以横队为基本队形,背对阳光和风沙而列,若阳光与风沙来的方向不一致时则以有利于学生一方灵活变化。例如:夏天原则上不要面对太阳;冬天则应首先考虑避开风沙等。根据现在学生人数(每班45人左右)排成四列横队;男右、女左;高个排右、矮个排左。个别班级男、女比例相差悬殊的则采取其它形式的队列.以有利于课堂教学而定。
(三)体育委员
1.课前与体育教师取得联系,并把教师的意图转告其他学生。2.协助体育教师做好搬运器材、布置场地等课前准备工作。3.上课铃声一结束,自己成立正姿势并发出“面向我成×列横队集合的口令,同时屈左肘于胸前,举左拳于眼高(示意排头站立的一侧);右手侧平举(示意队伍排列的方向)。4.开始整队下达立正、看齐、报数等口令。看齐时要求前后相距一臂,左右间隔一拳。(空出体育委员和缺席生的位置,根据队形排列表即可查出缺席人数及姓名);报数时要求响亮、短促并用普通话。整队完毕向教师清晰、简明地报告后、跑步返回队伍。
(四)师生见面
由体育委员返回队伍后即发出立正口令,师生互相行注目礼后开始上课。
一课堂的开头象建筑的基础一样,必须抓好,接下来高楼别墅任你雕塑,得心应手。反之则不然。我们曾经有过一位年轻教师,同堂课的其它班级已进入“准备部分”了,他的班级队伍还没有整好,这样的课能上好吗?始乱至怕,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抓好课堂常规,纪律明显改观,他对上好课的自信心也就强了。
二、教学中的衣着规定
多年来,我们重视了体育课的衣着常规教育,一改以往懒散的坏习气。使学生逐步养成了爱清洁、爱整齐、讲文明的好习惯。
(一)提倡穿运动衣裤。冬天不穿过长、过厚的衣服;夏天不穿背心、裙子及过短的裤子;不穿西装、不穿紧裹的无弹性的衣裤。衣服要整洁合身。不准敞开。
(二)不带手套、帽子、围巾、口罩及其它装饰物。
(三)要穿运动鞋或轻便鞋,不穿拖鞋、皮鞋及有跟的鞋子,鞋带要系好。
(四)集队时不准将衣物拿在手里或放在肩上。
三、注意安全卫生
(1)教学中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严肃认真刻苦练习。不准打闹嘻笑。(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按教学要求和动作要领练习,不做违背和超越自己能力的动作。(3)进行器械体操、投掷项目练习时,一定要有安全保护措施。(4)不带小刀、针等尖硬物品上课。(5)体育课上不准吃东西。上课前后不要暴饮暴食。(6)学生应主动让教师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特别是患慢性病者。以防发生不良后果。
这些常规教育。抓与不抓大不一样。如我们有一位老师在三十多年的课堂教学中,从未发生过一起伤害事故。这与充分重视安全常规教育不无关系。但在个别教师的身上。沉痛的教训也时有发生。近三十年来,我校先后有六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生了七次较大的伤害事故。其中包括二次骨折、三次骨裂、二次标枪飞到头上(一次在前额,一次在太阳穴旁。都很危险)。通过吸取教训,我们现在已做到连续三年无事故。
四、体育器材的有关规定
(一)学生应按教师的规定使用器材,对已布置好的场地、器材、不得随便移动或使用。
(二)使用、归还器材的人员采用每班相对固定的办法。
(三)培养、树立爱护公物的美德。学生不准坐在单、双杠及各种球上休息;不用脚踢篮、排球;不用拖、抛、滚的方法搬运体操、投掷等器械。对故意损坏者、不及时归还造成遗失者。除批评教育外还要酌情赔偿。
我们把这些规定延伸至课外体育活动中,严格执行,损坏、遗失器材现象逐年减少。为集体节约了不少开支。
五、请假与考勤
(一)因病、因事未到校的学生,由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
(二)已来校因故需请假的学生必须直接向体育教师提出,同意后方可不上课或接受安排见习等。
(三)女同学的特殊情况。则委托班委中的一名女同学协助掌握,必要时课前向教师汇报。
课堂常规规范了学生上下课整队、变换队形、脱换衣服、学生练习、课堂讨论、收拾器材等,克服学生纪律松散、行为散漫等浪费宝贵教学时间的不良习惯。
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1、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教学的宗旨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方法,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体育教学都必须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秩序以达到最终目的。而维系这个正常的教学秩序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常规,通常又以课堂常规为主。课前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目的、要求及练习的注意点,从而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师生的教学行为趋于稳定化,教学形式即可以寻求创新,组织形式也可以相应灵活,体育课堂也能在一种稳定的条件下得到新的突破。课堂常规保证了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使体育课上得张弛有度,宽紧适量,轻松活泼达到和谐状态。
2、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技术、技能,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常规的实施,对师生同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师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处于顺利状态下,能够节省大量时间用于教学,使学生快而准确地学会并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处理这样那样不合体育课堂要求的问题,比如说教师课前没有布置场地、器材,到学生练习时才去准备;学生在集中讲解时吵闹、互相推操、随意插嘴等,课堂教学就不得不中断。这样不仅耗费大量宝贵时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积极性也将受到严重挫伤,教学目标也就很难实现。所以,只有严格的一丝不苟地执行课堂常规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严格的课堂常规是防止发生伤害事故的重要前提。体育课堂主要特点是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在运动场上借助于一定的器材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区别对待原则,也或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又如果学生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纪律性差等等,都可能造成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堂常规认识不足有关,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为了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应向学生经常灌输安全教育,把体育课堂常规教育深深植入学生脑海中,并严格要求学生遵照执行。
4、严格的课堂常规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等优良品质。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一个主要场所。良好的教学秩序有赖于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识。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征,决定了对学生在组织纪律方面应提出更高的要求:集体活动时能统一调度,行动一致:分散练习时做到“活而不乱”。学生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观念强,课堂常规能遵守,自然能够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修养人格情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二、体育教学课堂常规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过程.具体包括:
1、集合整队要求。在上课铃正式打响前,体育委员应在指定地点集合好队伍,检查人数,报告出勤。集合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做到快、静,队伍要齐。如有学生迟到,先要报告,经允许后站到排尾而不能插到队伍中间。教师集中讲解时,学生不能插嘴打闹,有不同意见要等教师暂停讲解时举手提问。这样做能尽量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服装穿戴要求。这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一样,必须穿适于运动的服装上课,冬夭不准穿大衣、戴帽子、围围巾,夏夭女生不准穿裙子。禁止穿凉鞋、拖鞋、皮鞋,不得携带徽章、小刀等尖硬锐利物品上课,做到服装整洁,仪表端正大方。
3、每次课目的任务要明确,教学重点突出,讲解时要贯彻“精讲多练”原则,给学生做出比较正确的示范动作。要根据不同项目提出不同的安全要求及保护措施。
4、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原则,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尽量避免单一,防止因局部负担量过大引起损伤,应加强全面训练。学生练习也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的强度,重复练习的次数等,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16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105
课堂常规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复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更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因此,每一节课堂常规都应该花时间下工夫设计,也是非常值得的。
一、灵活设计课堂常规练习的内容
笔者所提及的课堂常规位于每节新授课的开始,时间一般五至八分钟 ,内容大部分为上节课所学知识点,也有少量为本节课的引导题型。题型多样,选择、判断、计算证明等等。形式更是不拘一格,四色卡、口答、举手、板书、纸介、小组讨论等灵活运用。订正方法可选用课上订正及课下批改,并且可以放心大胆交给学科组长处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并且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学“整式乘法”一节时,里面有大量的法则公式应用于计算题,所以熟练掌握法则公式,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重中之重,在上课前,我就会让科代表把我提前出好的计算题抄在黑板上,学生们看到黑板有题自然会提前准备纸张,这也是平时养成的学习习惯。题型的选取一般是选择易错题典型题,大多三至五道,保证学生书写时间,以免影响新授课的教学时间。在学生完成课堂常规练习之后,交到小组长手里,课下由各组组长交换批改,对于一些难度稍大的题,可以课堂由教师订正讲解。并且组长判完,正确的交由课代表适当加分,错误的发下去改正之后必须要教师讲解,这样既鼓励了做对的学生,又能指导成绩稍差的学生。
再如学习“概率”一章,对于区分概率的分类,可采用判断的形势,用手势即可,右手拿笔,左手手势,“一”是正确,“二”是错误,一旦出现易错题型,及时动笔做笔记,方便又实用。而在“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一节,大多数题型都是简单的小计算,计算方便但易错,这时我使用课件出一些选择题,让学生使用四色卡答题,检查起来非常方便,有错也能及时纠正。所以说灵活地设计课堂常规练习,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不但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几何内容证明题是许多学生最头疼的题型,考察的方面有许多,逻辑性处理能力、书写格式、证明方法等等,往往一道证明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选择题型很关键。例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一章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是最为典型的证明题,让学生理解判定方法并利用其证明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课本有一道非常典型的例题,在测量池塘宽度时,采用是的“边角边(SAS)”的判定依据,理解并不难,但在做练习册习题时,让学生叙述辅助线的作图却有难度,大多数学生不会使用数学语言,描述不清,所以加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也很重要。在此出示的常规练习一般只是一道证明,交上来由教师批阅,观察学生的辅助线作法、证明方法是否正确,书写格式是否标准。批改起来可能费时间,但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处理。
二、重视常规练习的实践性和多样性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必须加强对习题教学的功能认识以及对习题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能再偏重知识传授与技能的形成,而忽略了数学实质――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前的我们出现了反复训练、反复灌输,习题结果追求完美、单一化,忽略了多样性;追求习题动脑的思维化,而忽略了实践性。我们真的有必要凸显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赋予习题新的生命,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所以,在出示课堂常规之前,我已经精挑细选了所有习题,数学习题浩瀚如海,如何挑选只在一个“精“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材料必须是现实的、有挑战性的。所以,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习题具有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于思考、探究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根据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我对初中习题简单分析,将其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为基础、综合、发展习题三类。基础习题顾名思义,是以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在基本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的应用和稍有变化的习题。综合习题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某一类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各种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发展习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而设计的,是习题中的最高层次,主要是一些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较高的题目。主要是探索某些事物中的规律,探讨一些特殊数学问题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启迪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这个学科有它的特殊性,借用《数学简史》的话来说,它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由此可见, 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把我们知道的学到的全盘教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而教给学生的他们是否能真正的学会并利用,这就依靠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能力了,所以一堂课也承载着我们大量的心血,我们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这不仅仅是成绩,还有学生学到的学习方法。课堂常规练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是检验学习效果最有效途径,短小却精悍,包含大大的智慧,希望所有的教师能真正利用它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1.心理学与教育学强调:好的学习习惯能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能避免注意力的分散,使其专注于学习,因而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与此相反,坏习惯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身心负担,有损其身心健康,而且也会降低学习效率。多年实践发现,凡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而并非全部都是智商最高的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必然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总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英语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好外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兴趣的激发,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达到掌握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所以英语教学首先应把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当成教学中的第一位工作来抓,切实关心和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要让他们感到力不胜学;把课堂教学安排得生动活泼;从一开始就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获,用成就感激发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千万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3.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注重以下:①按发音规则拼读的能力和习惯。②按要求预习:发现、分析、解决疑难的能力和习惯。③根据需要查阅工具书的能力习惯。④勇于提问,大胆答问,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和做好课堂笔记的能力习惯。⑤建立并整理错误记录的能力习惯。⑥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意识扩大外语接触面的能力和习惯,这样逐渐使学生把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英语教学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英语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学习方法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怎样学习”。英语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中都要以促进学生会学,发展学生智力为最终目标。英语教学中教师只能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故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学生多实践。英语是一门语言,更是一门技能,这跟游泳和打乒乓球一样,关键是靠“练” 。如:①把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会话搬上课堂,为学生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养成用简短的英语句子回答问题的习惯。③开展课外英语活动,创造更多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就能更好地巩固、加深,拓宽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举办一些英语口语比赛、演讲比赛或者举办英语角、英文歌曲比赛等。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地方。
2.英语教学要注重优化课堂教学
国家教育总部督学柳斌认为素质教育应“以面向21世纪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按照学习者自身发展的规律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则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可见,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起始阶段的英语课堂活动中,应用多种教育形式,应在唱中学,在学中练,在情景中说,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教师应多用英语组织教学,配以图片、动作、实物、电化教学等手段,加强趣味性和灵活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基础这后,教师应积极带动学生通过高密度,大容量的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的课堂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兴趣盎然的临战状态。在交际活动中获得的自然习得必然诱发学生的成功感。优化课堂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喜欢英语,简言之教学内容目标化,课堂教学交际化、结构教学情景化,语法教学语感化、难点教学小步子化、组织教学多样化,语言实践多量化。
3. 英语教学要注重师生的双边教学
开展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是和谐性教学的关键。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教师灌、学生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终身“享用不尽”,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要达到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授人以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坚实的基础,它能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和谐性的英语双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83-01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解决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初中学生养成基本的思辨的科学素养。但是,眼下中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仍未甩掉应试教育的包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仍以应试教育为基本导向,仍以学生能否得高分作为衡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尺,根本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在这样一种落后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必然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极大地泯灭了初中学生进行探究创新的热情,不利于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最终造就的仍然是高分低能、低创造性的学生,这有悖于国家的创新人才战略。
(二)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案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初中化学实验,在传统的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初中化学老师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高锰酸钾的用量、试管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高锰酸钾置于试管中的位置、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等,学生在整个实验中根本不具有主动权,作为一个旁观者完全是被动地接受。这样一种缺乏学生自主设计和参与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化学实验老师应该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什么样的实验操作流程是最优的、多少量的高锰酸钾是合适的、试管到底该如何摆放、用酒精灯内焰和外焰进行加热的区别、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的差别等,让学生探索式自主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化学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结合甚为紧密,初中化学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日常生产生活中相关化学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动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很多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试得高分,至于化学的应用和作用,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进行关切,兴趣的缺失,导致学生丧失了探索创造的动力和热情,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质量,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创造潜能的发挥,也与国家的创新人才培养背道而驰。因此,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亟需改进。
(二)以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案
氧气的性质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各种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众所周知,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实验现象,这对于刚接触化学实验不久的初中学生而言是非常有趣的。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和白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发出明亮的光,产生黑色小颗粒。不同的化学实验现象会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而且,这些实验相对比较安全,可交由学生自己进行完成,观察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所出现的不同现象,并且,学生可以尝试用更多的物质来进行实验,以期得到更多的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初中学生承载着一代人创新兴国的重担,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以应试教育为向导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变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理念。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以老师教懂、学生学会、考试得高分为主线,学生在机械化的课堂教学中,只懂接受,不懂反思、探究和创造,这样一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环境难以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难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旦这些初中生走向社会,他们就难以达到国家创新战略的相关要求。
(二)以掌握酸碱盐的性质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案
酸碱盐的性质,是初中化学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完全透过讲解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的目的,盐酸硫酸等遇碳酸钠会产生气泡、酸的ph值会在7以下、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会生产水、氧化铜与盐酸反应液体呈蓝色等,学生既没有进行亲身探究的机会,也没有进行创新的舞台,学生变成了一台被动接受的机器,无法探寻酸碱盐的性质的本源,更遑论进行创新性、发散性思考和应用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一改这种抹杀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将讲解酸碱盐的性质变成创新性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该用何种试剂去分别测定酸碱盐的性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到酸碱盐各自性质的方面,酸碱盐的性质是如何指导日常生产生活的,酸碱盐的性质还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应用、如何应用,让学生不断进行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形体课对于低年级的年龄段学生来说一直是抽象和模糊的,差不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老师教,所以想要在形体课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常规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在形体课中,教学常规大致有:课前、课中、课后。各个常规又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
1、课前常规:在正式课的教学开始实施前,教学常规的培养和形成对于学生是首要的。教师要注意备好课,教师提前到达教室,等上课铃响了,就组织学生排队在舞蹈房门口;学生要注意准备好服装,穿舞蹈鞋,舞蹈衣,一些锋利的物品不能带,如铅笔、小刀等,钥匙不要挂在脖子上,女生头上不要戴卡子。
2、课中常规:教师要准时上课,注意上课礼节,安排好病弱学生见习,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和自我保护,鼓励学生刻苦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得无故离开,及时表扬和批评,注意按时下课。作为形体课的宗旨是让学生认识到什么姿势是美的,身体处于何种状态是健康向上的,而规范标准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它能带给孩子明确的学习行为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行为举止,是形体教学的基础,更何况好的习惯养成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实施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这已经在我的课上得到较好的收获。我认为在常规方面吝啬时间,要坚持到底,中间不能有丝毫懈怠,如果这样,会前功尽弃。良好的纪律是课堂实践的最基本保障,在形体课上我始终坚持着。
只要让学生从小就喜欢形体训练,不去害怕或讨厌它,愿意跟老师一起参与练习就可以算是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因为我认为在低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终目的。
3、课后常规:下课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下课,打扫卫生。教师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由于课与课之间相差一周的时间,我们教师可以布置些适合学生的家作,让家长帮助完成,这些作业可以作为下堂课的复习,并及时地对完成好的学生提出表扬,便于使复习落到实处,而且也给家长提供一个了解形体课的平台。
教学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是要经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建立起来的。而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养成,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注意形体课代表的培养
形体课代表是教师的左右手,是整个班级的骨干。它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当班里有几位能干的课代表,那班上的纪律就会明显地好,课堂教学也能更顺利地进行。形体课代表的培养并不是容易的事。先要教会他们课堂常规,管理纪律,组织活动,同时要向他们说明形体课代表的作用,让他们自觉地做好榜样。并且,要时时地观察,帮助他们改掉毛病,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三、注意教师的讲解示范
教师的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在讲解方法中又有很多种,如直接陈述法、对比法、提问法、鼓励法等。在示范中也有多种方法,如正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等。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就要注意:简明扼要、清晰准确,例如在教广播操时,教师要先进行完整动作的示范讲解,再分解动作示范讲解,要讲清楚左右方向。
四、要注意教学用语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低年级学生,所以,应使用儿童语言进行教学,做到亲切自然、通俗易懂,讲解动作要领时,不宜用太多术语,可采用儿歌、口诀、顺口溜的形式进行。
一、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言的艺术不在于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信口开河,滔滔不绝。教师的语言艺术在于其教育性,启发性,向导性,趣味性。提问题,避免繁琐,嗦,随意,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才能有启发性。设计问题,要少而精,并把要求讲清楚。当然,教科书上的内容是枯燥的,如何把枯燥的载体变成趣味的,通俗的,学生易懂的,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这需要教师的语言艺术。
二、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
让学生在一种迫切要求的心态之下开展学习是导入新课的艺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它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因素,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的独特新颖使学生感到好奇、惊叹,能诱发出积极学习兴趣和创造灵感,并能减少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教学的启发艺术
“启发式教育法”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大法”。同样的事,不同的人能否做到不一定。为此力求自己做到“四新”。
1.观念新。在教学中或日常交往中,总是坚持合乎潮流的新观念,新思想,于学生侃足球、评NBA、论影星、谈军事、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走在时代的前头,而学生也喜欢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易于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2.教态新。从服装到音调,面部表情、身姿、手势、都根据所教内容性质特点,因时因地而进行创新设计,每天给学生一种不同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其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新。对于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从头到尾都精心打造。令学生感到新奇独特。课前,今天来一段诙谐幽默的英语;明天来一首蜚声中外的经典;后天呢,来一则旷世奇闻。课尾,今天,以值日报告训练口语来结束;明天,以情景对话训练听说结束;后天,就是接单词训练读写来结束。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4.板书新。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法的不同,设计使用不同的板书表现形式,有要点式板书、图书式板书、连环式板书,同时借助色彩笔,使板书新颖独特,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不仅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了所讲内容,而且获得了一种美感。一种启发和诱导。
要让木桶多装水,一要让长木条再长,二要让短木条跟着往上长。同理,要让英语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尤显重要。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至于让学生“三分钟热血”。要让优等生有“英雄用武之地”,也要让希望生体验一下“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功喜悦。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本人认为“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最实效。”在施教过程中进行以下方面的尝试;
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认知特点等分成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人数因班情而定。
教学目标分层。即根据教材、大纲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分层施教。就是让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充分、有效地学习,各有所得,各有所获。在实践中,动静结合(自探与共研)、分总结合(展示与评点结合)、自学与指导结合。同时在课后辅导阶段内,继续贯彻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小学美术课堂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与研究就是要明确把握本课涉及到的美术学科的独特语言。只有自己先进入美术的语境,了解视觉传达的规则,把握语言,把握本课知识要点才能合理确定课时训练目标。然后分解目标,确立常规性训练指标。传统美术教学内容以画为主,其内容无非是经典临摹,改画.以技巧的提升替代人性的张扬,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艺术热情。而新课标却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肯定技能训练作用的基础上赋予美术教育实用性的培养要求。这也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思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和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任何教材内容所不能包容、代替的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把美术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深入生活、感悟生活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地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新课标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研究价值:通过课堂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与研究使得教师更善于根据学习类型进行训练目标的分类,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技能练习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归纳规则,演绎规则,应用规则的能力。
通过小学美术教学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寻求美术语境转化为视觉传达的规则。研究内容是常规性训练的操作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把课堂教学目标细化后,如何巧妙设置训练内容。将学习活动抛锚在知识生成和应用的情景中。让学生主动实践,构建形成对技能的新认识。由此可明显看出常规性训练具有预设性、启发性、生成性,挑战性。其创新之处在于:①规模很小,在短时间内能有效解决本课作业中的技法问题;②启示性强,能反映问题情境,又隐含浅显规则概念;③交互性强,训练过程具有动态生成性。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态确定训练的进度。
1.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分别对教师、家长对儿童美术教育目标、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与少儿美术教育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3.在具体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
4.选择审美情趣层次不同的少儿进行跟踪分析,辅以必要的指导,使各个层次的少儿都能在美术教学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与研究中得到发展,并把相应的研究成果存入档案袋。明确研究目的,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收集有关信息数据,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研究结果、以验证假设。
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控。经常对研究做系统全面的总结,邀请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专家对实验的成果做出科学的鉴定。以学生素质提升,作品发表得奖,教师相关论文获奖、发表,课题报告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是永恒的世界之一,它美好、快乐,我们不仅能够而且应该尽最大努力,为了与我们同在的和在我们之后所将生活的其中的人,把它改造的更加美好更加快乐”(列夫・托尔斯泰)。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及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它的核心内容是大脑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的心理过程,它与传统哲学不同,但也有一定联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它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理解学习、教学以及预见教学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因素和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课堂差错是教学中师生、生生合作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对知识的错误理解或是错误表述,这些差错有些是教师预设的,有些是课堂随机生成的。认知心理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重视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学生由于处在身心发育阶段,心智与成人有所不同,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在所难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握认知心理,善待课堂差错,想法找到差错出现的原因,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找到应对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下面我就根据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经验中课堂上常出现的差错来谈谈认知心理学在课堂差错中的应用。
一、数学概念理解不准而出错
高中数学概念较多,而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出现差错。比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概念时,学生容易对定义中的限制条件掌握不全而出错。等差数列的概念是:在数列{an}中,从第二项起,任何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则称数列{an}为等差数列。在学习完概念后给出这样一个判断题:在数列{an}中,从第二项起,任何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常数,则称数列{an}为等差数列。很多学生认为是正确的,其实这个命题比定义少了三个字“同一个”,这样的数列其实就不是等差数列了。
出现这样的差错,是学生注意的程度不够,当然,学生注意程度不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作为教师要做好概念教学,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慢慢引出概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强调易错点、易忘点,这样才能使学生记准概念,理解到位,不出差错。
在认知心理学上,注意指心理努力的集中程度。在教学上,我们要运用注意策略,使学生学好概念,当然也能学好其他知识。所谓注意策略,就是对进入大脑的信息进行选择,从而保证大脑能够有效地分析加工信息。多项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附加一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因为问题能帮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要求,强化注意焦点,从而促使头脑保持高度警觉和知觉集中,从而能快速准确地选择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教师在概念教学前设计一些启发性和指导性的问题,努力去影响学生的知觉选择,强化注意焦点,这样有利于选择、接收有用信息,在长期教学中要逐步教会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独立的学习提高效率,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教学目标。
二、公式定理记忆不准而出现差错
数学中有很多公式定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有学生记忆不准而在解题时出现差错,有时刚学习结束时还能记住,但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因而在考试中失分。
出现差错的原因主要是大脑记忆不够准确,因此,我们要运用增强记忆的策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准确度,从而丰富学生大脑中知识的储备量。
那么,怎么才能增强记忆呢?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策略是指记住所学习的材料或保持新信息的有效方法,这包括识记、保持和提取。研究表明,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保持较短时间,但是如果要在长时记忆中保持较长时间就要进行多次复述以及信息加工。复述的形式可以是听、说、看、读、写、同学提问等,复述的策略也不少,例如,强制回忆、过度学习、反复复习等。要想增强记忆,必须对信息进行编码,那么用什么方式编码呢?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是最基本的方式,而效果较好的要算是语义编码,所以,强化学生的语义编码训练是促进他们对知识掌握的一条重要途径。相信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就能够加强学生对公式定理的记忆和理解,也能促进他们的记忆力,提高他们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思维不开阔导致出现差错
数学中很多问题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很多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思维不开阔,不能找到准确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得到错误的方法和结论。这种差错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思维能力不够,做题的应变能力不强,从而不能顺利解题,这也是制约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认知心理学认为,我们应该这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采用分析法、综合法、抽象与概括、演绎推理等思维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规律,弄清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进而使静态的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思维中去分析和思考。另外,还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性思维,经常反复体验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会评价不同的解题思路,经常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优思路进行集中思维,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慢过程,不是短期就能见效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不忘提高学生思维的策略,一个善于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教师,所教的学生会在不长的时间里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思维不开阔导致的课堂差错也会逐渐变少。
四、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足而出现不该出现的差错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本来对所知识也已基本掌握,但学习积极性不高,无精打采,表现出无兴趣,本来能做对的题目也无法做对,导致差错。这种差错在认知心理学上认为是学生认知动机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大脑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出现不该出现的差错。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出现这样的差错,我们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使学生都能处于良好的认知状态中,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所谓认知动机,就是指由学生的学习活动所引起的学习动机。认知心理学中的不协调论认为,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些认知因素之间出现了不一致时会产生心理上的紧张,也就是不舒适状态,当有关的认知因素发生矛盾的时候,为了保持它们之间的平衡及协调,学生会改变自己原来的行为和态度,当学生发现不能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释新学习的内容时,会产生紧张情绪,从而产生好奇心及求知欲,并能积极地探索,如果解决了问题,原有的紧张感就会消失,从而会产生轻松感,进而增强了自信心。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学生在遇到紧张感的时候,怎么也学不懂新的知识,就会非常紧张,不平衡感就会得不到消除,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学科教研组建设一直是中学的重点工作,学科组是学校的重要组成单位,其内涵发展既是朝阳教委基教一科的重点推进项目,同时也是学校发展的重大驱动力。按照既定计划,中学部在本学期的学科教研组推进过程中,重点完成了以下工作:
1.明确教研组长职责、规范教研组活动
本学期伊始,中学部教学处就带领五个教研组长重新学习了学校已有的教研组长工作职责,使教研组长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明确的责任意识,并在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中监督执行。整个学期的所有教学活动,教学处都形成了“教学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教学处”的闭循环,使得教学工作流程清晰、职责分明,每项教学处计划或方案、有教研组活动具体实施呈现、最后有教研组活动记录或结果档案,使得教研组活动联系着学校的每一项教学活动。
2.树立教研组长威信、培养管理队伍
每一件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教研组的有效活动。为了保证教研组活动的正常、有效进行,让教研组组长真正起到管理和带头作用,是最有效的办法。为此,在本学期的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学处不断树立教研组长在本组老师中的威信,为教研组长搭建各种发言的平台,使得老师信服、真心实意为区参与教研组活动,其实也是实实在在的参加教学活动。如在行政督导课安排上,采取教学处建议、教研组长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去完成;在行政督导课的反馈上,采取先反馈给教研组长,再和教研组长在全组老师会上反馈重点问题和主要成绩,最后是教研组长或教学处给任课教师反馈个性问题;在周测上,采取教研组长定计划、备课组完成、教学处和教研组长共同监控的办法去完成;在月测和期中这些常规考试中,采取教学处给教研组长分配任务,教研组长与备课组长共同完成命题、判卷、总结等工作,这种教学处与教研组长结合的管理和推进方式,既能有效推进常规工作,又能防止教学常规出现较大漏洞。
3.搭建多种平台,提升教研组教研水平
学科教研组的发展水平体现出学校的真实教学水平,教研组的发展,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促进中学部各个教研组的发展,我们为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1)聘请专家指导,提升教师素质。
至本学期末,中学部的语文组有林文俊老师、数学组有袁芝馨老师、化学学科有谢虹老师做常年的、定期指导,几个组的老师深受专家的积极、正面影响。下学期开始,英语组将常年聘请刘英老师,为英语组的年轻老师进行辅导,促进他们的进步。
(2)开展丰富教研活动,锻炼教师队伍
从开学以来,本学期组织了丰富的教学教研活动,为老师的发展创造了多个机会。其中常规教研活动有每周一次的行政督导课、语文组、数学组、化学学科定期的专家指导活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等。特色活动有评优课活动、老师参加各级基本功竞赛活动(全体教师参与的基本功考试、五位老师参加区级微课比赛、两位年轻老师参与的北京市微课比赛等)、2014年8月2日举办的中考教研活动、2014年11月4、5日为迎接示范校验收举行的各科教研活动、2015年1月8日与体育场路中学联合举办的“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效率”的校际教研活动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锻炼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3)借助外部力量,提升教研组综合水平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是教研组发展的动力。本学期,学校积极组织各教研组外出培训、学习,让本教研组教师积极走出去,感受教研活动水平较高的学校的成功教研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我校先后外派语文组教师集体赴山东德州平原二中教研学习、数学组老师集体去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学习参观、部分骨干教师赴上海、宁波等地学习教研,这些老师在教研过程中丰富了教学感悟,提升了教学水平。
4.立足教研组常规活动,争创特色教研组
目前,各个教研组在完成教研组的常规工作的同时,正在积极发展学科组的学科特点确定的特色工作,力争在下学期取得优秀的成果。目前较为成型的有英语组的特色教学模式、语文组的随笔化写作和诵读、数学组的“科研兴组”策略、理综组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文综组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教研组的特色化,势必引起诸多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教学工作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二、和谐课堂的构建
和谐课堂的构建是润丰学校全体教师的教学追求,本学期,中学部和谐课堂构建的基本策略是“课程目标与教学资源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日常工作中,教学处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以促进和谐课堂的构建:
1.课堂教学管理:
(1)对学生,有明确要求,认真落实《北京市润丰学校课堂常规规定》、《北京市润丰学校体育课堂常规规定》;保证课堂秩序正常,教学能在较好的环境中进行。
(2)对教师,严格执行《北京市润丰学校课堂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风范,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3)在日常工作中,教学干部通过随班听课,检查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通过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了解课堂的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的落实情况。在开学初,通过校本培训,在期中前后,通过家长问卷,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在学期末,通过学生评教,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履职水平。
1.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各个环节,是实施课堂常规的首要保证
教师只有不断的深入钻研和理解教材,才能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备课时,尽可能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周围环境、备教师自己,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课的顺利进行,这是实施优育课堂常规教学的首要保证。
2.制定合理的课堂常规管理制度,是实施课堂常规教学的必要保证
2.1要从各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的课堂常规管理制度,教师在制定课堂常规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的课堂常规,才能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2.2正确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制度,其本身就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作为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常规管理措施,都应当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常规管理的成败,都应当以课程标准是否实现为依据,有些教师由于忽视课程标准和目标对课堂常规教学的制约作用,在课堂常规上往往无所适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导致课堂常规教学流于形式,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散漫,不服从管理。
2.3在课堂常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常规的管理中来,只有通过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才会使课堂常规的教学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使 学生健康向上发展。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师生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和学生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只有大多数学生喜欢这位教师,才会注意听他的课,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才会活跃,学起来才有劲头,在执行课堂常规管理中,才能自觉服从管理。例如:我校部分顽劣学生,不搞学习,不是违规闹事就是进网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打篮球,看NBA,基于此点,我就开始班级篮球赛,给他们一个舞台,让其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深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然后成立年级篮球队,招其入队,严格管理训练,使其改掉恶习,步入学习和训练的轨道上来,大部分学生都 能顺利通过三小科考试升入相应高中,还有两人考入一中。教师在实施课堂常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宽严有度,应当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充分认识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让步学生真正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欣赏,只有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常规管理的实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中学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如何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笔者认为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保证。那么,怎样组织好中学体育课课堂教学呢?
1.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我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我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
2.根据体育课的自身特点组织课堂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体育课堂教学大都是在室外进行,时间和空间都无限放大,学生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增加。当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教学时,由于学生的人口密度大,同一时间上课的班级多,各个班级活动的内容不一样,学生很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和吸引。例如,哪个班搞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学生很积极,经常发出笑声,其他班的学生很自然的就被吸引过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空间扩大,教师在发出命令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学生不能第一时间能够接收到教师发出的信号,不能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有序的进行下去。所以说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必须认真组织,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师的课堂组织。
(1)规范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严格的要求对中学学生来说是不可少的,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的规范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重视上课开始、过程、结束部分的集合整队、服装、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回收等常规,让学生在课堂上制度化、常态化,要训练有素,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2)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各阶段的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前,让课堂组织科学、合理、高效,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内容。在课的开始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检查学生上课的常规等,为上课作好准备,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各种注意力分散的目标上转移到体育课堂上来;在课的准备部分,教师通过游戏等情景设计,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让学生快速的活动身体,从思想上和身体上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在基本部分,教师通过队伍的调动、队形的变幻以及学生的组合,让学生处在最佳的组织状态,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结束部分,学生思想松懈,身体也有一定的疲劳,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
3.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体育课堂教学
(1)中学生心理特点
一方面,中学生正处在调皮活泼好动的年龄,情绪不稳定,注意力经常不集中,自制力差,做事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而且学生的逆反心理强,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教师的纪律要求经常采用消极抵抗或积极抵抗的态度,尤其是当老师态度强硬的批评、学生认为不正确或没面子时,经常采用积极对抗的态度让教师不好处理,体育课堂组织不利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失控,体育课堂形成放羊的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中学生的模仿性强,自尊心强,爱面子,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很快,这段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得当,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
(2)从生理来说中学学生特点
一方面,学生的身体处在快速发育的时期,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快速发育,学生也想证明自己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优势,学生很容易我行我素,做自己喜欢的运动,不听教师的安排。另一方面,学生身体发育差距比较大,有的早发育,有的发育相对较晚,发育晚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没有优势,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
(3)抓住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组织体育课堂教学
随着进一步听课、与教师研讨交流、跟踪备课与亲自上实践课,对杜郎口中学所展现的高效课堂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在生动有效的形式下,背后的工作起到决定作用。
第一,团结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和得力的执行部门,使学校各项工作有规划有落实。该校在崔其升校长的领导下,建立了由一把校长、主管副校长、年级主任、学科主任构成的学校领导集体。它的日常管理是以校长室为中心,分常规和教学两条线,在常规上,形成了“校长室年级组班主任学科教师”四级管理模式;在教学上,形成“校长室验评组学科组学科教师”四级管理模式,而且学校坚持“权力下放,责任上移”的原则,层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崔其升校长说:学校全体成员(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要么是学校工作的促进者,要么是阻碍者。只有全体教职工都调动积极性,主动为学校发展服务,学校发展才有希望。杜郎口中学特别注重“学科组”的建设,校长室将学科教研和学科教师的聘任权放手给学科主任。学科主任是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如教师知识的拓展、延伸,技能的转化、提高,师德素养的形成等全部有学科主任负责。学科主任严把备课关,没有学科主任签字的教案不能上课,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出现失误,学科主任要承担连带责任。这样规定的结果就是教研组是权利和责任的共同体,各项活动也就能够扎实生动地开展。以政史地组为例,在每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活动安排等进行交流和研讨,畅所欲言,对于需要在课堂上教师进行表演的歌曲、诗歌朗诵等,教师们会即兴表演。而且在每天的反馈会后,各个教研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内再反思。
第二,实用的课堂评价和检查模式,对教学工作督促到位。学校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都围绕学生、服务学生。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如此。除了备课环节外,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在学校校长、验评组、年级主任、学科主任、班主任日常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每天设值日校长、值日年级主任、值日班主任协助检查和评价学校的各项工作。按照学校课堂检查评价标准,不定时的进行转听(一个班级听两三分钟)和集中听课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这样每天负责监督、检查的人员占了学校教师总数的一半,可见检查力度之大;同时配合在加上每天上午和中午的两次反馈会,对与当天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解决,对表现优秀的教师指出优点及时表扬,对出现问题的教师要提出不足,而且点名批评,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实效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杜郎口中学来说,每节都是公开课,因为课堂是开放的,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听课者。而作为本校的常规公开课,一般有五种,分别是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老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学校通过公开课的平台,为教师学习、展示、提高创造条件;比较常见的是学科组集体备课和组内公开课;通常在每周六,学校还要开展教师“讲坛活动”,所有任课教师都要根据计划,可以就当前的教育现象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一个主题进行演讲,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发展创造条件,学校有很多教师就受益于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实用的校本培训,一些教师由普通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已经可以为其他教师作培训,甚至可以在学校组织下,应外校的邀请做示范课和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