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与智能化

建筑工程与智能化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建筑工程与智能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建筑工程与智能化

篇1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房地产开发的规模急剧扩大,住宅建设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一个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局面已在中国大地上初步建成。新建住宅的功能已不再仅仅是提供吃住的场所,而是向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社交联系等更高层次发展: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正在兴起一个住宅智能化的浪潮。近年来,中国发达地区的小康住宅建筑也已初步接近智能化住宅的概念。而随着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使人们对住宅的要求,由传统的面积、结构需要,开始转变为对使用功能的越来越重视。各种公用设施安装的合理程度及功能的有效配置,在新住宅区的建设中成为各方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

1、合理设计安装避免引发电气火灾

从近年来所发生的火灾看,由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居各类火灾原因首位。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各式各样的,有电弧接地短路故障造成的火灾事故,有电气设备年久失修仍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短路、断路而引发的火灾事故,其中大多数原因是在建筑物内部装修施工时,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造成的。大量敷设不符合消防要求的电气线路和配电装置,有的将电气线路直接敷设在可燃、易燃材料内不进行穿管保护、有的采用易燃塑料或穿管保护不到位而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还有的则是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电气火灾,这些都是引发电气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综观这些电气火灾事故起因,大量的是由于施工不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但有些也可能是由于设计安装不完善或有缺陷造成的,这就要求在探讨这些起火原因的同时,在安装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2、住宅建筑的智能化构成

住宅建筑的智能化系统主要由通信网络系统、家居智能化系统、小区安防系统、小区物业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组成,下面将分别进行分析和讨论。

2.1、通信网络系统

智能化小区内的通信网络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小区综合布线系统小区综合布线系统是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支撑平台。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实现智能小区各智能子系统的互联,为语音、视频、数据、监控信号的传输提供统一的通道。

2)小区电话系统通过用户程控交换机,向小区提供各种电话业务和基于电话线的接人服务(Modem、N-ISDN、ADSL等)。

3)小区电视系统利用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CATV系统,向小区提供电视节目服务。

4)小区计算机网络在物业管理公司内部,以及物业管理公司与住户之间,实现计算机联网,便于各种信息的沟通。

5)小区接入网住宅小区接入网是小区信息网络与社会公众通信网网、因特网等)联系的纽带。小区网络的接人方式可以选择LAN、ADSL、HFC、FTTC、FTTB及DDN等。

2.2、家居与小区智能化系统

2.2.1、家居布线系统

在每个家庭中使用预埋的双绞线和同轴电缆统一布线,利用分布在家庭内各房间中的信息插座,可方便地实现电话、电视、数据、监控信号的传输和使用。

2.2.2、家庭控制器

(1)家庭控制器的功能:家庭控制器既是家居智能化系统的中心,又是小区综合管理系统中的智能节点。家庭控制器应具有如下功能:①自动抄表功能(水表、电表、煤气表);②安全防范功能(燃气泄漏、防盗报警);③联动控制功能;④电话通信功能;⑤CATV电视;⑥计算机网络接人。

(2)家庭控制器的组成:家庭控制器由一系列功能模块组成,大致可分成如下几个部分:①由中央处理器CPU、通信模块组成的家庭控制器主机;②由电话通信模块、计算机互联网模块、CATV模块组成的家庭通信网络单元;③由照明监控模块、空调监控模块、电器设备监控模块等组成的家庭设备自动化单元;④可实现水、电、气用量的自动测量,避免人户验表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实现住宅能耗的自动检测、计算、收费等的三表远传功能模块;⑤由火灾报警模块、燃气泄漏报警模块、防盗报警模块和安全对讲及紧急呼救模块等组成的家庭安全防范单元。

2.3、小区安防系统

(1)出人口监控系统(小区和楼宇出入控制):在建筑物人口处,安装配有电控门锁的安全防盗门和访客对讲主机,各户住宅内设置访客对讲用户分机,在住宅小区管理中心(或住宅小区保安值班室)配置楼宇访客对讲管理分机。根据需要,也可在住宅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可视对讲门口机。

(2)周界防范系统:在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周边设置主动红外线报警探测器等报警探测装置,与小区管理中心的主机相连,可以及时发现非法越界者。小区管理中心能实时显示报警路段和报警时间,能自动记录与保存报警信息。

(3)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住宅小区出人口、小区主要通道、停车场、电梯轿厢等重点部位设置摄像机。住宅小区管理中心对上述现场情况进行24h监视,并将监视的图像和信息进行记录和存储。

(4)巡更系统:在住宅小区相应位置设置巡更信息点,巡逻人员装备电子巡更器,管理中心设置巡更管理机,巡更人员的巡逻时间、位置能通过管理机实时记录与显示。

(5)住宅报警系统:住户室内设置燃气泄露报警、火灾自动报警、紧急求助按钮报警等功能。紧急求助按钮应分别安装在客厅、卧室和卫生间。报警时住户室内除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外,还可将报警信息传送至住宅小区管理中心,以便进行实时记录、处理与存储。设置门及阳台门窗磁控开关、室内红外线防盗探测器以及电话报警自动拨出装置。当家庭报警信息反映到管理中心的同时,该系统能够自动拨通事先设置的电话,通知有关部门与住户本人。小区安防管理系统通过联网,实现了对上述各安防子系统的统一监控和管理。此外,小区中的高层住宅及停车库应配置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2.4、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1)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对小区内的公共设施、建筑设备(如停车库、电梯、供配电、给水排水、空调、公共照明、安防、消防等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并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2)停车场/库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停车场/库管理系统,对出入住宅小区的机动车辆或小区停车场/库内的机动车辆进行管理,确保车辆安全。

(3)自动抄表系统:自动抄表系统采用具有信号输出功能的水表、电表、燃气表、热能表,实现远程抄表、自动计算、汇总、打单等收费管理功能,并能实现远程开关控制功能。

(4)小区一卡通系统:用汇卡取代小区管埋和生活中的各种证件及现金支付,方便住户和小区的管理。

(5)办公自动化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对各种物业管理办公信息(人、财、物等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处理。

3.电力供应及家用电器件选择

电力供应是多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都很重视这个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提高用电标准,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住宅电气设计用电标准,近几年由2.0kW/户提高到了5.0kW/户,此标准大大改善了家庭用电状况。一般家电、空调及电采暖等负荷目前已基本得到了满足,保证了电源供给,拉闸限电已成历史。住宅小区的建筑,用电标准以4.0kW/户进行设计。由于用电标准的提高,小区供电设施的基础建设也随之配套,随着人们生活当中使用的低压电器的增多,用户对低压电器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每套住宅要配置5个双小型断路器与2个漏电开关。漏电保护器安装在浴室热水器;各种民用建筑物内的插座回路。照明系统中的每一单相回路,不宜超过16A,灯具为单独回路时数量不易超过25个,为了有效预防电气线路火灾的发生,应广泛使用新型的能阻止火焰蔓延,而且能离火自熄的阻燃、耐火电线电缆,尤其是装饰装修工程内的线路部分,应采用ZR阻燃电线和NH耐火电缆。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观念不断更新,对于住宅建筑的智能化需求也会与日俱增。而各种公用设施电器安装的合理程度及功能的有效配置,在新住宅区的建设中已成为各方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因而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建筑工程低压电器与住宅智能化问题的探究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涛,智能建筑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7.

篇2

城市楼宇不断涌现,建筑管线、控制点以及信息点在增加,造成建筑施工日益复杂。建筑主体能够与装饰施工相互配合,并有效解决交叉矛盾,对提高施工质量有重要作用。装饰施工当中,楼宇智能化与设备安装存在交叉、干扰是不可避免的,为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返工,提高施工质量,就要做好智能化工程协调与安装。

一、建筑工程与智能化安装施工的配合协调方法

通常,建筑主体初期装饰图纸与设备安装图纸是一致的,能够同时协调完成,由此,在完成工程二次施工并设计出了二次装饰图以后,装饰图或者是室内设计图将会与原有设计信息点出现并行交叉情况,控制点、管线等的布置将出现操作上的拥堵,只有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才能使施工协调进行[1]。

(一)复核荷载

一般来说,在智能化工程开展以及设备安装工程当中,将产生非常大的荷载,很多构件承载的压力非常大,由此,构件在安装以前,要先将荷载重量计算出来,这样才能对建筑结构最大承载力有一个准确判断。通常,在建筑梁、墙体、楼板等位置处存在的荷载较大,而建筑内的空调风管、风机盘管、管道阀门以及消防管道等也会带有一定重量的荷载,楼板位置挂吊的装置、设备也有一定重量。在安装施工时必须要有监理工程师或者工程核算师的指导、确认。

(二)预埋的管线将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

在对建筑主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都会在混凝土内预埋楼宇的智能化设备或者进行管线的安装预设,这会额外增加工程负荷,对工程质量有着不利影响,施工人员必须提高对其的重视度。尤其是直接式顶棚结构管线通常被预设在每一层楼面混凝土中,而非直接式顶棚中也有很多管线被预设在混凝土底板中。对于现浇板内的各种套管,必须要使用钢材型,不能使用塑钢或者纯塑料型,布设位置在两层现浇板中间,这一部位受力小且均匀,能防止造成楼板开裂。钢管也可以预埋在混凝土柱或主梁中间,但不能任意预埋,要有监理工程师或者是设计人员的指导[2]。结构较为密集的部位,比如,梁、板、柱集中部位,在取得了设计师认可以后,实施加强措施,减少局部应力。

(三)对建筑墙体质量的影响

立体结构,管线预埋也要遵循特定要求,强行将管线预埋在墙体内部将对空心砖墙、空斗砖墙以及实体砌墙等造成不同程度的负荷与损伤。如果预设管线粗、重量大、数量多,其穿越墙体势必会为墙体埋下安全隐患,造成墙面脱皮、翘曲甚至是坍塌。由此,如果管线断面较大,超过穿墙标准或者墙体横、竖开槽切断部位深,则要先进行审核或者验算合格以后才能进行。如果验算不符合标准,要实施补墙处理,比如,使用水泥浆抹墙、使用膨胀剂水泥抹墙、布设钢筋网片、碳纤维布等方式对墙体加厚处理。

中空隔墙,是指双层纸面石膏板墙面或者是FC墙板、胶合板等,将管线暗穿于这些墙体,要先使用螺栓将管线固定住,也可以将立体管线卡牢,也可以在龙骨腔中填充岩棉等具有绝缘效果的材料,管道出墙端口部位要使用密封膏体填充,增强墙体结构稳定性。对于已经预埋的墙体,要做好管线走向、布设面积以及具置的标记,这样,在对墙体钉钉、或者预设膨胀螺栓时能够顺利将管线位置避开,有效保护管线。

(四)设备终端位置与二次装饰图协调

建筑室内的各种装置、构件信息点、控制点位置要与二次装饰图的位置协调一致。比如,烟感器、自动喷淋器、指示牌、消防箱、开关插座等;室内各种家具布设位置、构件使用标准、门窗敞开方向、墙体等使用的装饰面材料都需要协调布设。

1、智能终端控制点、信息点位置要与家具位置保持一致。室内家具以及家用电器数量较多,这种内容的布设只有按照一定规律才能将功能真正发挥出来。比如,宽带接口、局域网接口以及电话接口、电源接口等布设都以协调电脑位置为原则,与办公桌位置相一致。还有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室设备都要与办公桌保持近距离;有线电视、卫星天线接口布设要以协调室内电视机位置为原则,同时配备电源接口。终端、接口、控制点不适合设置在地面上;背后墙上也不宜设置任何控制点或者信息点。

2、完成二次装饰图设计以后,要在二次装饰图基础上,参照弱电图、原有安装图等修改信息点、控制点,进而将其与二次装饰图达到协调与统一,防止造成对装饰结构的破坏。如果已经出现损坏,比如,针对风口位置龙骨截断现象,可以采取补强措施[3]。

(五)协调特殊装饰材料墙面

使用软包、文化石、玻璃等类型的墙面时,对控制点或者端口接点设计时,要采取移位、躲避、加固等协调方法。比如,装饰玻璃墙面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整个玻璃固定在其他材料的墙面上;另一种是将玻璃作为隔断。前者可以预留出安装控制点或信息点,打孔时要参照墙面上的接线盒位置,如果玻璃是钢化的则要按照设计孔位安装,对孔位精确度有着较高要求。玻璃上的孔位要与墙上预留孔位对应才能安装;但后者则不能在玻璃上预留信息点或控制点,要错开二次装饰图控制点与信息点,可以将其移动至非玻璃墙面上,由控制室集中监控。

图一 玻璃装饰面与插座衔接,玻璃板内留空预设(a为平面图,b为剖面图)

二、配合协调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各工程交叉施工质量控制特征

1、在工程衔接或者交叉过程中,因为对工艺了解较少,衔接不良情况常见,预设出多大作业面积也不清楚,延长了作用时间,经常造成返工或者材料浪费现象。比如,在对门框或者门窗制作时,施工方仅对控制开关有所了解,不了解安装以后质量隐患。再比如,吊顶杆与钢龙骨的间距一般控制在0.9~1.5之间,如果有风管穿过,则要将吊杆延长至3.0m,使龙骨吊顶质量受到影响,穿越管线时,将对混凝土厚度与受力性能减弱,以上问题只有采取协调施工才能解决。

2、衔接、交叉施工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机具选择、温湿度、工艺、衔接次序、操作方法、工作面面积、技术、投资、管理制度等。由此,在衔接、交叉施工中要做好对环境控制与管理,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二)各工程交叉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准备阶段包括主体、装饰工程、楼宇智能化以及设备安装、设计图纸审核;不同工程之间存在衔接以及交叉;要重点编制交叉与衔接协同施工设计方案;做好工程材料、半成品、设备的审核与检验等。衔接交叉施工质量验收工作尤为重要,要加强施工技术交底;施工要以预防为主,做好事前预防与事中检查,确保各个流程阶段都能使质量得到保证。

三、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与智能化安装施工协调配合非常重要,是减少施工矛盾、减少出现建筑质量问题的关键,必须提高对其的重视度。

篇3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8-016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8.079

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设的关键,只有将其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才会得到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的质量水平才会得到提升。同时,也只有用优异的施工质量来武装自己,工程建设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生存发展之地。但值得担忧的是,在当前阶段的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管理上的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认识,不断拓展管理方法创新渠道,要勇于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多加应用智能化技术,在不断的建设实践中推动工程建设发展。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现状分析

1.1 智能化水平低

在一些建筑企业中,从整体上来说其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是比较低的,虽然在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和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都运用了一些智能软件,但是各业务单元之间大多是分散的、孤立的,系数间的数据信息得不到有效的沟通与分享,而且系统的扩展性也比较差,这些造成智能化技术很难为建筑企业的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必要的综合、全面的信息数据。

1.2 管理信息缺乏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项目多、资金分散、地域分布不集中等特征突出,这使得项目管理的条理性比较差,在收集与处理项目施工信息、财务信息等工作时缺少时效性。此外,相关项目管理工作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大多都是表面工作,这造成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详细性不高,影响了项目决策工作的进行,比如: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重编制、轻执行,这造成在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不能得到预算信息很好的指导。

1.3 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手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项目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智能化的工具软件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这些管理手段的短板不利于项目信息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在信息的收集、记录、整理、保存以及传递等方面,满足不了项目管理对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这使得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对各部门间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分享,阻碍了业务处理流程化的发展。

2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建筑质量管理达不到要求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工程建设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水准,同时也不能顺利与国际水平接轨,因为质量的问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普遍不高。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在工程建设施工期间,相关管理负责人没有将监督管理工作落实,质量监管不严格,相关质量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工作职责也没有进行明确的分配。所以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不能进行有效的合乎标准的质量管理,这就降低了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过于看重工程的施工进度,而将工程的质量问题忽略了。在施工中随意变更施工方案计划,严重忽视了建设中工程自身规律,只是单方面地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造价,过分追求工程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建筑施工材料选购时,选购工作的流程不符合要求,则会出现建筑材料不合格的情况,这就从整体上使建筑工程的质量降低了,减少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2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不到位

安全问题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它在施工中受到非常高的重视。但是,安全事故仍然频频出现,给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同时也给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完备的管理机制进行施工管理指导,工程建设现场安全操作的行为标准得不到严格实施,这给工程施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工程建设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防护意识,相关管理人员也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宣传工作,从而降低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

2.3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成本管理跟不上实际需求发展

在工程建设中,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建筑企业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具体施工环节中,浪费情况常常出现,这直接就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损失。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没有很好的成本思想意识,材料浪费现象严重,施工计划变更频繁,也会增加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成本管理方式跟不上时展,普遍缺乏成本管理创新性思维,不能进行有效的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另外,一些建筑企业单方面为了减少建设费用的支出,在进行招投标时不依据现实情况,任意压低工程报价,在建设中偷工减料。这样做降低了建设成本,但是这会严重降低工程的建设质量,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整体利益的提升。

3 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具体分析

3.1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加强技术的培训与监督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作业时会涉及到许多专业的建筑技术,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能够在规范化的施工技术和技术准则基础上进行是工程管理中的一大重要任务。第一,加强对工程建设相关人员进行施工技术的教育培训,积极借鉴吸收最新技术成果,并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地推动工程建设工作的发展;第二,在进行施工技术的操作中,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相关要求规范,一旦发现有不符合规范的操作,则要进行警告,并对其进行现场教育,使其树立起严格的施工思想意识;第三,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对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技术、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制定、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规范以及建筑工程验收阶段的验收测评技

术等。

3.2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增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的教育培训活动,并采取相关措施鼓励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积极参与,加大安全操作流程的学习,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操作水平。对于施工中安全系数要求比较高且难度相对较大的工作,需要有丰富经验且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进行。对于一般性质的工作,则要做好安全施工防范工作,熟悉工程现场的施工环境,保障人身的安全。在施工中还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使其符合施工标准要求,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现。

3.3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做好材料设备的控制管理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为了能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就要把好材料选购关。在进行材料选购时,一定要提前选派专职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尽可能选择那些口碑好、质量高的厂家。另外,还要对生产商的相关产品生产证明进行严格检查,对基础安全性设施,则要进行取样复试检测,保障质量的合格。在装配设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对于因材料设备不合格而产生的建筑工程事故问题,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 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4.1 建筑工程中全方位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应用

为了保障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那么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基础设备设施做好监管工作,大力推广使用建筑工程全方位智能化监控系统,从而提升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该系统监控内容范围比较广,包括建筑工程照明系统、建筑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以及热交换系统等,可以对公共照明、给排水、冷冻以及热交换等设备设施进行集中监管,这样就提高了监管的效率,推动了工程建设监管工作的开展。

4.2 建筑工程中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在工程建设中,信息管理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信息处理的精准性和及时性,有利于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针对性、科学性、统一性分析管理。建筑工程信息系统管理的智能化,可以采集工程施工中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并进行汇总整理,按照内容建成智能化独立信息档案,最终建立起系统性的建筑工程信息资料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相关的资料参考。

4.3 建筑工程中智能化消防安全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消防设施将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在建筑工程智能化消防安全自动报警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需求,把相关消防设备实施统一连接起来,并进行系统性控制管理。这个系统主要由智能化自动报警、安全疏导、智能化灭火以及建筑工程消防n案智能化采集等部分组成。这个系统可以对火灾以及可燃气体进行准确的探测,从而加大保证了工程施工场地的安全,促进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那么就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加大智能化技术的运用。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也要跟上新时期的发展步伐,要善于打破传统管理方法的束缚,从而开启崭新的管理方法应用时代,并借助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结合现实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工程管理工作的智能化、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坤.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J].建筑工

程技术与设计,2015,(7).

[2] 任学奇.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3).

[3] 梁子建.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J].科技

与企业,2015,(23).

[4] 史晓静.有关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运用

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10).

篇4

随着进步的日新月异,信息资讯已大量充斥到各个领域,智能建筑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诞生,且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建筑物的电气发展经过了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和当今的智能化阶段。

一、TN-S系统

TN-S系统是把中性线N和保护接地线PE严格分开的低压配电系统,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除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外,两线不再有任何的电气连接。系统正常运行时,中性线N带电,而PE线不带电。该接地系统具备安全可靠的基准电位,PE线不允许断线,对地没有电压,故设备金属外壳接在PE线上安全、可靠。因此,TN-S系统可作为智能建筑的电气接线系统。在智能建筑里,单相用电设备较多,单相负荷比重较大,三相负荷通常是不平衡的,因此在中性线N中带有随机电流。另外,由于大量采用荧光灯照明,其所产生的三次谐波叠加在N线上,加大了N线上的电流量,如果将N线接到设备外壳上,会造成电击或火灾事故;如果在TN-S系统中将N线与PE线连在一起再接到设备外壳上,那么危险更大,凡是接到PE线上的设备,外壳均带电;会增加电击事故的范围;如果将N线、PE线、直流接地线均接在一起除会发生上述的危险外,电子设备将会受到干扰而无法工作。因此智能建筑应设置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及普通建筑也应具备的防雷保护接地。此外,由于智能建筑内多设有具有防静电要求的程控交换机房、计算机房、消防及火灾报警监控室以及大量易受电磁波干扰的精密电子仪器设备,所以在智能楼宇的设计和施工中,还应考虑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的要求。

二、TN-C-S系统

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该系统一般用在建筑物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之前采用TN-C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TN-S接地系统明显提高了人及物的安全性。同时只要我们采取接地引线,各自都从接地体一点引出,及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使电子设备共同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等措施,因此TN-C-S系统可以作为智能型建筑物的一种接地系统。

三、交流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

四、安全保护接地

性点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这对于低压系统很有意义,可以方便使用单相电源。

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

在现代建筑内,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一些非带电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当没有做安全保护接地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时,其外壳有可能带电。如果人体触及此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可能被电击伤或造成生命危险。我们知道:在一个并联电路中,通过每条支路的电流值与电阻的大小成反比,即,接地电阻越小,流经人体的电流越小,通常人体电阻要比接地电阻大数百倍,经过人体的电流也比流过接地体的电流小数百倍。当接地电阻极小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实际上,由于接地电阻很小,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时所产生的压降很小,所以设备外壳对大地的电压是不高的。人站在大地上去碰触设备的外壳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很低,不会有危险。加装保护接地装置并且降低它的接地电阻,不仅是保障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非智能建筑内设备及人身安全的必要手段。

五、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在现代建筑中,屏蔽及其正确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佳保护方法。可将设备外壳与PE线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要求屏蔽管路两端与PE线可靠连接;室内屏蔽也应多点与PE线可靠连接。防静电干扰也很重要。在洁净、干燥的房间内,人的走步、移动设备,各自磨擦均会产生大量静电。例如在相对湿度10~20%的环境中人的走步可以积聚3.5万伏的静电电压,如果没有良好的接地,不仅仅会产生对电子设备的干扰,甚至会将设备芯片击坏。将带静电物体或有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非绝缘体)通过导静电体与大地构成电气回路的接地叫防静电接地。防静电接地要求在洁静干燥环境中,所有设备外壳及室内(包括地坪)设施必须均与PE线多点可靠连接。智能建筑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越小越好,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10Ω;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4Ω;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4Ω;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4Ω;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100Ω。

六、直流接地

在一幢智能化楼宇内,包含有大量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带有电脑的大楼自动化设备。在这些电子设备在进行输入信息、传输信息、转换能量、放大信号、逻辑动作及输出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是通过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进行,且设备之间常要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工作。因此为了使其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除了需有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可采用较大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该引线不宜与PE线连接,严禁与N线连接。

七、防雷接地

智能化楼宇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如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以及他们相应的布线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均属于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不管是直击、串击、反击都会使电子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严重干扰。因此,智能化楼宇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

篇5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化楼宇的基本要求

1、舒适性:让人们在智能化楼宇中生活和工作,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能够有舒适感,所以空调、噪音、绿化、照明、自然光及其他环境条件都应实现较佳状态或者最佳状态。

2、高效性:使办公业务、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节省大量的人力、时间、资源、能耗、费用,并且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的效率。

3、方便性:不仅仅要实现集中管理,易于维护的效果,还需要具备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4、适应性:对办公组织机构、办公方法和程序的变更及其设备有较强的更新适应性,如果网络功能出现变化或更新的时候,对原有系统的使用不造成影响。

5、安全性:不仅要确保生命、财产、建筑物的安全,还要对信息的安全性进行考虑,以免信息网中出现信息泄露或者扰,尤其是避免信息数据遭受破坏、被篡改,避免黑客入侵。

6、可靠性:所使用的设备硬件和软件技术要足够成熟,运行良好,方便维护,如果出现故障可以及时修复。

二、智能化楼宇的功能

从楼宇智能化的功能角度看,楼宇智能化提供的功能应包括:具有信息处理功能,而且信息范围不只局限于建筑物内,应该能在城市、地区或国家间进行。 能对建筑物内照明、电力、暖通、空调、给排水、防灾、防盗、运输设备进行综合自动控制。 能实现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监视和统计记录的设备管理自动化,并实现以安全状态监视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 建筑物内应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它的所有功能应能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

三、智能化楼宇的优越性

和普通建筑相比,智能化楼宇的优越性体系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具有良好的信息接收和反应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性。 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有效控制,不但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还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一般节能达15~20%)。

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一方面系统能正常运行,发挥其作用可降低机电系统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系统的高度集成,操作和管理也高度集中,人员安排更合理,从而使人工成本降到最底。 满足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需求。 高新技术的运用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四、楼宇智能化系统应用

1、综合布线系统(PDS)

楼宇采用超5类双绞线(现在有些工程已经开始运用六类双绞线)和光纤系统(MOLEX),其中(通常情况下)数据信息点、语音信息点各占一半。垂直主干采用大对数5类线和光纤。另外,有特殊需要的地点要放光纤点到桌面,以满足今后信息、图象高速传输的要求。

2、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现代建筑内部有大量的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多而分散,为了合理利用设备,节约能源,节省人力,保证设备能够安全运行,自然地提出了怎样加强设备管理。当前已是二十一世纪,伴随高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的最优化组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控制的方式从之前的中央集中监控转为了从高处理能力的现场控制器所取代的集-散控制系统,中央计算机以提供报表和应变处理为主,现场控制器以相关参数自动控制相关设备,来实现控制目的。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管理软件的特点主要有:第一,控制网络WEB化,可把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信息转变为统一的格式,供具有统一界面的客户机浏览器浏览,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使用需求;第二,建立了SQL SERVER7.0相关数据库管理系统,使信息的管理功能有效提高;第三,采用开放式设计的网络结构,便于与其他系统(如安保系统、消防系统)进行集成。

楼宇自动化系统对大楼的中央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进行监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冷源系统:实现对冷水主机,包括配套冷却泵、冷冻泵、冷却塔的群控。

2)空调通风系统:实现对楼层新风机、空气处理机、排风机的监测及控制。

3)给排水系统:实现对生活水池、消防水池、污水井的高、低位监测,及潜水排污泵的控制。

4)照明系统:实现对楼层公共照明回路的开关控制与状态监测,及大楼外轮廓照明的控制与状态监测。

5)变配电系统:实现对低压进线回路、备用柴油发电机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频率的检测,以及变压器的超温报警监测。

6)电梯系统: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的监测,及上行、 下行状态监测。

3、安全防范系统(SAS)

为了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人员和大楼的财产安全,以及维护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了如下系统:

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系统由多支不同类型的摄像机对公共过道、机房和重点地段等地进行监控,在中控室设多台监视器,采用计算机控制,并在重要的房间设分控键盘,可以看到现场图像和听到现场声音。系统对重要区域实行24小时不间断录象,其他则具有报警联动录象功能。

2)出入口控制系统

设置联网式门禁,使用先进的非接触式感应IC卡,需持有效卡方可通行,该卡可设不同级别的开门权限。该卡还提供人员考勤、进入停车场、饭堂消费等功能。另外,个别地方还根据实际需要设独立式门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或密码键盘式门禁。

3)巡更系统

在大楼内设置无线巡更系统,确保夜间安全。

4)防盗报警系统

在关键部位设置报警按钮、门磁开关、红外微波探测器、红外对射探测器等探测器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进行报警,通知监控中心。

4、大屏幕投影系统

在大楼内根据需要设置投影系统,可以接驳任何的视频信号、计算机信号,并可连接实物展示台。上述设备提供了现代化的辅助手段,组成先进的证据显示系统。其中大楼指挥中心更是配备了当前最先进的高亮度投影系统和演示系统。

5、背景音响/紧急广播系统

背景音响系统与消防广播系统合二为一。系统平时可以播放音乐,或者通过话筒公共消息,可以满足对全部楼层同时进行广播的需要。在遇火警信号时,则可以自动转为消防广播。

6、停车场管理系统

通过使用非接触式IC卡,对进入本大楼的进出车辆进行自动管理,按一入口一出口进行配置。

7、有线电视系统

大楼设置了有线电视点,可自办节目,可播放录象、DVD节目、还可由电脑编辑各类信息在电视中播放,将对自办新闻、培训教育和丰富文娱节目发挥积极作用,并可在本大楼召开电视会议。

五、楼宇智能化施工技术

1、综合布线施工

因为楼宇智能化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十分庞大的,整个系统要想稳定可靠的运行,布线系统的优劣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通常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内容主要有:①敷设桥架管线:桥架管线的敷设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是结构化综合布线施工的基础。必须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桥架管线的敷设时严格进行安装。②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楼宇智能化信息管理集成系统线缆的型号、种类繁多,用线量大,在布线操作的时候,应按先水平后垂直的原则进行分层布线。③对于已布线缆在布线完后要校对,校对过程要做好详细的记录。校对正确后,固定绑扎对线缆,并明确在线缆两端作出标志。

2、机房设备的安装

在各自的机房内安装各子系统的控制机柜,并排安装多个机柜时应整齐排列,应牢靠平稳的安装机柜。所有系统的线缆最后都汇集到机房内,应分类整理,按不同支路绑扎成束,并做好标记,不然会杂乱无章。应按规定对所有线缆接头进行标记和编号,并相应的做好记录;根据设计要求引出、引入机柜的线缆应有一定的冗余度。《楼宇智能化信息管理集成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备大多数采用UPS 不间断电源或稳压电源集中供电。在其输出端应配有多路输出配电箱,在前端应配有电源供电的交流电源互投柜。这些配电柜(箱)的所用线缆及内部配置应满足设备取用功率的要求,应符合电气设备规范。

机房内的机柜、金属线槽及其他设备均接地线。接地导线截面应高于4 平方毫米,并可靠与接地网连接,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安装完成机房设备后,及时组织向工程监理报验,等到监理检查合格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下一项施工。

开箱单、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机房设备的有关资料,在安装完毕后要收集好,并应做好安装记录,以备检查或复核。

六、智能化楼宇的发展方向

1、完成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完美过渡

未来的智能化楼宇将全面采用数字化的技术,而摒弃传统的模拟技术。

2、完成传统系统专有网络向IP局域网的转变

IP局域网比传统网络更加灵活、扩容性更好,响应的速率更加快捷。

3、系统集成更高效

第一代的楼宇智能化产品采用模拟原件,功能比较单一,集成度低,线缆多而杂,速度与可靠性都不高。未来的集成化程度将只需要一条光缆进行传输,更大地节约成本与材料,增强可靠性。

4、建筑外形将更加美观

未来的智能建筑将会更加精致美观,更容易与装修效果融为一体,满足现代人的审美。

5、操作更加便捷

结语: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看,一个完整的建筑电气安装施工建筑电气照明安装,室外线缆施工,接地、防雷装置施工以及电气施工过程的检验与试验等多个部分。室内配线工程施工只是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的一部分。但就其对整个工程作用而论,楼宇智能化工程是关键,也可以说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安装施工过程中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赖建忠. 浅谈楼宇智能化系统的监督控制[J]. 机电信息,2011,33:187-188.

[2]高志权. 楼宇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及施工重点[J]. 技术与市场,2012,08:130

[3]杜明芳.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6.

篇6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质量;问题;措施

前言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建筑的服务功能不断的强化。在建筑服务强化的同时,为了实现各项服务的有序进行,需要智能化的操作和掌控。因此,建筑智能化便成为了现代化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要实现现代化建筑的智能化,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提高,在综合质量方面的提升也非常重要,在是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会有一些问题影响到施工质量,所以深入的分析影响智能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应对措施的探讨意义重大。

1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建筑智能化工程通常涉及十几个子系统, 包含的专业系统也相对较多,例如土建、装修、电气、暖通、给排水、电梯等专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化设备的新产品不断出现, 同一系统不同品牌的产品设备的布线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系统之间各有特征,给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 工程管线材料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一般情况下, 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的各个子系统用材规格类型较多,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最大化利润,往往不按照实际中标线缆规格或施工蓝图进行施工,通常会将原线缆芯数减少或线径缩小。同时,在预埋管子时,也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蓝图上的管子规格类型施工, 例如管壁厚度变薄、非国标代替国标等情况,给建筑智能化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2 设备接线不规范,标识不统一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 设备接线不按照相关规范实施、标识不统一等现象较为常见,特别是中心机房或各个各弱电井道的机柜,接线操作杂乱无章,大多数线缆接线仅为接通状态, 而线缆接头却没有经过锡焊处理或绝缘处理。同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屏蔽线的屏蔽层未合理接地,焊接工艺较为粗糙,极容易导致线缆漏焊、虚焊问题的发生,进而对系统信号传输的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使得系统的稳定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除此之外,线缆标识不统一也会大大增加后期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弱电井道设备箱布局不合理、定制箱体及杆件质量存在缺陷

通常情况下,建筑智能化工程往往涉及诸多子系统,在井道内的设备箱也相对角度,例如DDC 控制箱、安防设备箱、门禁控制箱、分支分配器箱、运营商的设备箱体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常常需要对子系统所需要的设备箱的尺寸与布置情况进行深化, 但施工单位大多没有对井道的布局规划进行统一的设计,各施工单位为了方便按照,往往不考虑整体效果的美观,使得箱体的尺寸与安装规范要求之间存在加大的差距,进而导致箱体布置缺乏统一规划、接线混乱等质量问题的出现。一般情况下,当前的大多数电子设备产品还未实现直接安装,往往需在充分考虑项目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定制各种类型的支架与设备的箱体, 从而引发工程施工定制材料未真正落实到位的问题。例如防腐要求、尺寸要求等。此外,在工程实际施工中,外壳未进行良好的接地处理的现象也是较为常见的,尤其是室外安装的各类支架、箱体等铁制构件质量问题。

2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应对措施

2.1 规范化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

一般情况下,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包含的内容较多,并且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在项目施工中,必须严格依据管理与技术相关标准要求,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控制、管理、监理、协调的综合化管理方式是当前较先进的一种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模式, 可促进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的规范化。其中,控制即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及进度控制; 管理即为工程合同与信息的管理;监理即为工程施工中事前、事中与事后的监理;协调即为在遵循工程标准、规范及合同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真正落实施工各方的协调工作。

2.2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施工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尤其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必须接受严格的、专业的考核,通过考核之后,即为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上岗操作。对于项目施工各岗位管理人员,应首先确定自己的职责与相关要求,并且还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其中,项目经理必须具有现场管理与协调的作用,并且还要实时掌握项目建设质量与进度等状况; 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熟知项目验收标准与要求,并且还要对工程施工进行全方面的、严格的检测,以保证施工质量能够达到工程要求。除此之外,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当为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全面的、全方位的服务与指导,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2.3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妥善解决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问题,应当做好材料进场、施工技术交底、规范施工管理、现场巡查等多方面管理工作。同时,施工现场材料人员应当严格依据项目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材料进场与领用管理工作,并且还要严格办理材料进场交接手续。在系统调试过程中,应当全员积极配合,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商议解决,深入分析问题本质,妥善解决。

此外,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当严格依据设备调试运行时间要求落实试运行工作, 并且做好详细的记录, 对于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应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之后还应对解决效果进行跟踪管理。竣工验收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与验收的工作人员不能完全是领导,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以确保项目施工质量。

2.4 注重施工的协调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的领域往往较为广泛, 主要包括装饰装修、结构、给排水、建筑电气等。所以,在进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时,必须做好施工、验收、涉及等阶段的协调管理工作,协调好各部门与各行业的关系,并且还要及时做好相关的交流、反馈等工作,以提升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效率,节约项目成本,提升工程整体经济效益。

2.5 优化整体施工流程

(1)优化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流程的管理工作, 不断增强对施工人员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与强度。(2)制定适宜的工程施工计划,为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任务的顺利、有序开展提供保障。(3)重视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例如施工质量问题等, 对于不合格的施工材料, 严禁进入项目施工现场,以保证建筑施工材料满足相关标准与要求。(4)落实施工机械的维护,保证其始终处于高质量状态,建立质量第一的施工理念,充分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智能化工程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建筑物使用性能的充分发挥与安全性。但就当前情况来看,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质量问题, 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与影响。所以,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应不断增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并且还要重视施工的协调管理,以确保项目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前言:

随着时代的l展变化,建筑工程数量得以不断增加。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相对陈旧的工程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应的管理方法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提高竞争力的必要途径,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而且它的发展关乎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使之实现智能化的应用,就成为了业内人士重点探索的方向。

1.存在问题

1.1 在合同规范方面

工程项目的承包和实施,都要有相应的合同进行支持,它是进行合理社工和保证双方最大利益的重要依据。但是,合同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相应的有成本合同和总价合同等,要想一个工程项目被具体的实施,建设企业要分别同施工,设计和监理企业进行合同的签署,在这样的交易过程中,建设企业与施工企业之间常常产生合同的纠纷,缺少相应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施工企业为了接下订单通常是盲目的签署合同,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无法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全部义务的履行,从而扰乱了建设企业的相应制度规范,造成建筑工程市场的混乱,更为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施工的进程,导致经济利益的损失。这就是建设企业在合同方面的意识过于淡薄,没有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1.2 在监管工作方面

监管企业的工作就是根据建设企业的需求对整个工程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从相应的施工流程到质量保证,从工期,工序和材料文件等方面都要进行具体的管理。但是,在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却常常因为监管不善而导致问题的发生,例如,工程质量低下,无法按时完工等。这些问题的发生是由于监管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专业技能和对应的工作态度等的缺乏而引起的,为工程的顺利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

1.3 在安全意识方面

一切施工任务的执行,都应该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这是工程建设中的首要问题,也是最不可忽视的问题。在相应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设计企业的设计存在一定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危险无法进行及时的避免,从而很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或者是监管部门在进行工程监管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的疏忽,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危险因素的存在,从而会造成安全问题的发生。也就是说,工程在施工中的安全问题遍布于整个施工环节中,只有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进行有效的防控,从而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安全的进行实施。

2.智能化管理方法的应用

2.1 明确工作目标

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针对上文提到的诸多问题,要想促进企业发展,就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应用。首先,应该先明确智能化管理应用的目标,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为社会提供较为舒适,快捷和安全的服务,与此同时,建立较为完善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从而可以进最大可能的降低相应的人工成本。这也是建筑智能化的建设目标。这样的发展方向是借助了时代的优势,着力发展相应的建筑信息管理,这也是符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经济较好较快增长的重要渠道。因此,要先建筑管理智能化,就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对智能化管理实施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2.2 建立管理制度

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管理存在着彼此依存的关系,也就是说,将工程的智能化进行加强,就能够保证相应的工程质量进行提升,促进其他工作的正常实施。但是,相应的工程智能化管理中包含了较多的内容,例如在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要进行施工设计,这样的过程在相应的智能化管理中,就需要着重保证设计质量,要在智能化的管理中进行具体施工,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工程竣工之后,还要对相应的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保证售后处理,便于提供相应的依据和数据证明。

2.3 实施现场管理

在智能化管理中实施智能化的管理制度,能够对施工中的人员行为进行具体的规范和明确,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因此,要想实现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管理,首先应该从施工场地进行着手,促进各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加强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意识,将管理工作切实执行,从而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员,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坚强各部门的监管工作,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与此同时,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和思想意识,增进管理的具体实施。并且要注意施工的顺序,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实施,以保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收工之后的质量问题。推进智能化管理工作的实施,还要对施工中的进程进行控制,发挥计算机的监管水平和计算能力,从而促进管理的实施,加强工程的质量,保证过程的安全。

2.4 统一管理信息

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相对于企业的,相对于工程的等等,它们的存在对于施工的进行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智能化的建筑管理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要对不同阶段产生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管理,使其形成独立的体系,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帮助信息进行完善。从而促进施工的正常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结语: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管理的实施,提高工程的质量,就应该在实际的践行中应用智能化的管理方法,明确相应的目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进行切实的管理,对档案信息等进行规划。从而有效的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358-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多,建筑施工技术也不断进步。在建筑工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施工项目是电气工程,建筑电气工程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工程中与电气有关的设备、装置等的施工工程。建筑电气工程影响着建筑的投放使用,目前,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开始应用。智能化技术是综合了精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GPS定位技术的一种新兴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工操作量,提高操作速度以及操作精准度,提高工程的可靠程度,并且能够降低成本,方便工程完成后的检修维护工作。

1.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项口中的有效应用确实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效果,这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全天候实时监控

对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而言,其能够在监控功能的优化方面体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效果,这种监控功能的实现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表现出了更为理想的作用效果,能够实现较为突出的全天候实时监控效果,进而也就能够较好保障相应的建筑电气工程系统能够有效运行,对于各类缺陷问题的出现能够形成理想的监督控制效果,有效维系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运行高效性。

1.2 控制的及时性明显

对于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的有效应用来看,其积极优势还表现在相应的控制及时性方面,这种控制的及时性表现也就能够有效促使其整个系统得到较好管理,各项指令的发出均较为及时可靠,进而也就实现了可靠的控制效果,对于整个建筑电气工程发挥较强的作用性能较为有效。

1.3 动效果明显

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合理运用智能化技术手段还能够从联动效果方面得到较好的体现,这种联动效果的表现随着当前建筑电气工程项口复杂性的提升也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技术在整个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也就能够实现对于各个系统的综合控制,尤其是在比较核心的消防系统、安防系统以及暖通系统等运行过程中,这种联动管理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1.4 安全效果突出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项口中的有效应用还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安全性效果,这种安全效果的体现主要就是其能够较好针对整个建筑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且对于安全威胁进行及时处理,进而也就能够降低,甚至避免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各类安全事故问题的产生,对于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相关使用人员也能够提供安全保障效果。

2.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目前智能化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很多领域的技术上,比如GPS定位、计算机和精密传感等。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智能化的技术产品一直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智能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让设备的稳定性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智能化在某些故障的诊断之中获得了实践应用,让某些危险场合的项目或者重点施工的项目可以顺利的展开生产实践,在很大的程度上较大的提升了工作质量和工作的效率,也在一定的程度之上降低了工作的强度和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①智能化技术在铣刨机上的应用。提高铣刨机的整机性能和可靠性,有效地解决铣刨额定功率下进行速度与工作阻力的保护控制问题,有效地实现了各种工况下铣刨深度,平整度和坡度的自适应控制,保证了铣刨路面的质量,发动机的自动控制等。②智能化技术在摊铺机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行走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电子平衡系统等方面。③数字化技术在摊铺机铣刨机上的应用。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成本的降低,数字式控制系统在现代工程机械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于微处理器或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现代工程机械中正在逐渐普及,并成为施工质量的保证。国外有些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如布鲁诺克斯的摊铺机、中联的铣刨机等已研制出基于微处理器的数字式自动调平系统控制器,并已成功应用到产品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数字化自动调平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而且也提高了系统的综合技术性能。

2.1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对于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的有效应用来看,随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其相应的控制水平也越来越理想,而在这种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智能化技术同样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能够体现出较为理想的智能分析效果,尤其是对于控制决策而言,其能够结合相应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进而也就能够较好确定选择何种手段和方式进行调整,最终维系整个建筑电气工程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这种智能化技术的具体落实应用在很多系统中都得到了有效应用,尤其是结合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有效运用,其更是能够体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效果,落实到相应的运行操作中来看,智能化技术对于各类数据采集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仅要求相应数据信息的采集应该具备全面性,还需要保障其能够较为可靠,这样才能够有效为智能化控制提供参考。

2.2 建筑电气工程故障诊断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建筑电气中运用智能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更加便捷地检测出工程中的设备故障问题。在以前的建筑电气中,一般检测故障都是由工作人员进行检查,这样会花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并且经过工作人员的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由于工作人员的经验不足,在对故障进行检测时,会容易出现失误,进而加大了故障的安全隐患。如果在建筑电气工程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就可以解决之前的人为因素导致的缺点。智能化技术,就是计算机系统会按照电气设备正常的运行情况执行相关的程序编辑,如果在计算机系统正常程序之外出现了情况,设备报警等相关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提示,这样工作人员就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监控,并且进行重点的管理。随着当前建筑电气工程项目复杂性的提升,相应的故障问题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进而也就需要针对这些内容进行较好分析,最为及时的明确相应缺陷,如此也就能够有效采取最佳处理手段进行解决。在这一方面的具体应用中,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都能够表现出理想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引入应用。

2.3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基A建筑是工程的主体,电气工程是辅助,但是在整个工程中,基础建设和电气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建筑工程中,电气工程的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对电气的设备进行优化时,如果能融合智能化技术,将会对电气设备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在工程中,可以运用智能化技术,将遗传算法运用到电气设备优化过程中去,同时也可以使用专家系统的方法,来提高电气设备的优化。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模糊逻辑,使用神经网络的办法对设备进行优化和升级,加强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运用。

3.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现代建筑行业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和水平越高,其为建筑行业带去的产业技术价值和社会效益就越高,为人们带去的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质量就越高,同时能够快速、及时有效应对各种威胁人们生命则产和健康事故,如火灾、抢劫等等,这有效提高了我国建筑市场安全管理能力,并直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虽然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还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但是相信凭借建筑工程师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一定会加快实现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肖凯文.探讨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科技风,2015,(07):168.

篇9

近年来,随着我过电力事业迅速发展,和电力行业相关的一系列行业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中以电气工程尤为突出。在早期应用中,由于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或多或少的存在很多缺陷,在智能化技术应用后,不仅弥补了大量的技术缺陷,同时对推动电气工程发展也有很大作用。智能化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理论不断融入计算机网络的高科技技术,在当代建筑行业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智能化技术应用中,必须根据建筑电气设计要求、应用特点以及实际环境,不断增强应用效益。

一、建筑电气设计原则以及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技术特点

智能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仅涵盖了语言学、控制学,同时还涵盖了医学、生物学、心信息学等相关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机器拥有人工智能的同时,能够独立完成高难度、高危险工作。为了确保智能化技术运行的可操作性,必须结合计算机实验对其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处理、电气电子技术等。在电气工程应用中,它不仅能有效提高电气工程运行效率,对降低工程成本投资,减小控制压力,保障人力科学配置也有很大作用。

(一)建筑电气设计原则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设计原则主要包括:经济、节约、效益原则,根据相关规范以及要求,从建筑工程实际配电方式、用电负荷以及变压器容量等用电情况出发,在不断整合整个建筑工程成本、效益、经济的同时,根据建筑工程给排水、动力、暖通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规划。在这个过程中,电气工程设计主要包括:电力负荷情况、建筑电压等级、供电电源、配电系统、设备配置、接地防雷保护、电气照明以及变电站选定等。在建筑电气工程规划、设计合理时,质量工程才能得到保障。其中,建筑电力负荷情况作为整个电气工程的重要载体,对整个建筑工程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配电系统以及电气设备选择作为整个电气工程的核心,它是供电系统和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供电电源以及变电站位置确定则是整个电气工程的关键部分,接地防雷保护是整个建筑电气工程顺利运行的保障。另外,电气照明系统在建筑电气功能保护中,由于非常贴近居民生活,因此,电气照明合理设计逐渐成为建筑电气工程经济节能的重要目标。

(二)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技术特点

在智能化和建筑电气联合应用中,实现了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和传统建筑电气系统比较,具有明显的技术、工艺创新,它能在有限的能源利用中,达到安全监管、集中控制的目标。从技术领域来看,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电气智能化体系,它将传统建筑逐渐分离成控制信息、电气设备以及各类子系统,再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逐渐形成统一协调、相互联系的整体性网络,从而实现控制信息和当代建筑电气管理、任务、资源共享重组。由于能源消耗较大,占整个当代建筑总能耗的45%左右,它在满足居民对工作环境、生活空间要求时,大量应用当代智能化技术方法、手段,从而在技术方法上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它可以根据建筑电气工程不同的环境以及实际要求,设定不同形式的运行方案,通过不同形式的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方式,实现节能降耗的要求。

在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中,由于电气系统管理、维护、运行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以及两则实现节能运行的目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强技术管理方案,让建筑物内部技术管理措施和各种电气设备维修保养、运行管理更加接近自动化。

二、农村住宅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实例

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化和建筑电气应用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温湿度、光、声、空气层以及工作环境,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所需的信息传播途径,为生活带来是便利,保障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从而不断增强系统以及建筑物设备可靠性。在我国新农村智能化电气系统应用中,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主要包括电气智能化施工以及设计两个部分。由于新农村建筑电气设计建筑材料以及结构形式不同,在电气设计中不尽相同。因此,在农村住宅电气工程设计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本文结合我过国新农村小康住宅结构形式,在不断满足家用电器、电流电压以及用电功率的同时,进行建筑电气防雷保护,通过选用符合线路的电网材料,保障居民电气使用安全以及建筑电气工程质量。

在建筑物弱电智能化基本功能设置中,很多地方已经实现电视网络、安全保护系统以及消防防护智能化。住宅建筑电气设计智能化作为必然的趋势,是增强农村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在防护性门禁设置中,门铃呼叫通过外来访问者的输入信息,实现信息传输;对于住宅主人则通过信息接受的方式,从而有效监控住宅门开启。为了缓解住宅建筑物电器设备用电负荷高于电网线路以及电气设备的负担,在生活用电中,通常将空调、电气照明以及其他用电设施设置成电源回路的形式,形成基本回路;通过将卫生间、厨房、电热器归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专用的回路,由电表开关向室内进行配电。随着建筑电气不断发展,这种情况时需要很多线路连接,在检修用电情况时,由于排水管道设计,不仅会出现管网密集,甚至还会出现过多的现象,从而给后期维护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在建筑电气工程敷设施工中,必须避免不合理管网造成的影响,对于数量比较多的弱电线管网以及强电管网中,必须顺着柱、梁、墙体、地面进行敷设;根据建筑物各个系统要求,将弱电和强电管路分开,在尽量敷设在一个方向的同时,根据混凝土和建筑墙体设计要求,进行科学设计。

接地保护作为整个建筑电气工程的重要载体,对保障居民财产、人身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建筑物电气设计应用中,必须注重接地保护设计安置工作,让总电源接地保护逐渐形成良好的室内以及总电源电路连接保护体系,从而避免一个部分出现故障,对其他用电视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结束语:

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作为当今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电力系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根据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原则、意义以及各种技术要求,在不断整合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促进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唐麒.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

[2]董震.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设计浅论[J].中国科技财富,2010,(14):100.

篇10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三大系统之一,给排水设备是一种很重要的建筑设备,智能化建筑对给排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要求很高,近年来“智能大厦”一词风行全国各大城市,究竟给排水工程与“智能大厦”有何关连?设计中又将如何配合?这是许多设计人员想要探究的问题。文章试图从“提出问题的角度对此做了初步论述,以便进一步展开、深化。

1.与之有关联的给排水工程

1.1 以下给排水工程应接入“智能大厦”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①生活水系统 ②水泵的编号、状态(工作、备用、故障);系统的压力;水池及水箱的水位; 变频调速泵的频率、工作压力;③系统的简图及主阀状态;④各用户水表的读数。

1.2 热水系统

热水系统中水源的利用可采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太阳能技术。在采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时,不得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和浪费。如利用地下地温地源自动供暖制冷系统,就是以表层地下水为载体,将这些地温热源传输到水源热泵中进行相关的能量转换。太阳能热水器的循环可以采用强迫式、自然式和直流式太阳能热水器这三种。太阳能热水器应设有温控装置,并且应该合理设定热水的温度。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能再利用与节水技术二者应该相互结合,达到最好效果。

1.3 循环冷却水系统

水泵将冷却水打进设备,带走空调主机冷凝器内冷媒散发的热量,这部分较热的水流入冷却水塔,通过和空气直接接触,并蒸发掉一部分水,使得剩下的水温大大下降,一般可以达到当时空气的湿球温度,然后这些冷却过的水重新流回水泵,循环使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对该过程的①循环水系统 ②水泵的编号、状态(工作、备用、故障);系统的压力;水量及水温; ③系统的简图及主阀状态;④各设备的运行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统一调配。

1.4 消防水系统

将消防泵的编号、状态,所有报警讯号以及联动控制全部接入FA系统。《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生活饮用水箱应专门设置,与其它用水的水箱分开。因此,应单独设置消防用水水箱,并且要配备专用的补水泵,补水泵应从消防水池中取水。为了避免消防水箱中的水因长期没用而造成水质恶化,可以在消防水箱上另设一个出水管供道路用水或住宅绿化使用。

1.5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的布置应全面规划,尽量做到:①排水沟道要处于控制面积的最低处,以求尽量自流排水。②根据地形应将排水地区划分为高、中、低等片,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抽排为辅。③排水干沟的出口应选择在容泄区水位较低和河床比较稳定的地方。④下级排水沟道的布置要为上级沟道排水创造良好的条件,干沟要尽可能布置成直线。此外,排水沟布置要避开土质差的地带,以节省工程费用并使排水安全及时。

2.设计的程序与配合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通常讲的民用建筑工程在设计的程序与和阶段上都有较大的不同。一般应按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深化设计等3个环节,依次展开。

2.1 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分析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同样是智能化系统,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功能、投入建筑的资金、业主的不同表现等,最后反映在耗资规模上的差别也很大。一般来说,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如酒店、写字楼等,要综合考虑各个用户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招商自身的需要,应该要具备较齐全的功能。而比较单一的建筑,如邮政、银行、出版等,则多有所侧重。此阶段的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使用功能与实际需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切忌脱离实际提高标准。

2.2 系统设计

这要由相应专业设计人员来完成,给排水设计人员只是按常规的设计工序管理进行专业间配合。若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上述设计是同步进行的,系统设计则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去完成。目前智能化建筑工程比主体工程滞后较为多见,导致一些工程的局部不尽如人意,这虽然是难免的,但这样的事例当然少一些为好。

2.3 深化设计

与主体工程的设计不同,施工深化设计是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的。智能化建筑工程涉及通讯、广电、公安、环保等领域,直抵发展最迅猛的高科技领域前沿。一些工作的主导专业已是一种相当模糊的概念。在这些地方,许多相关的专业公司比之寻常按传统模式组建的设计院,与科技市场的联系更密切,因而在人员、最新技术和信息的拥有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属于主体工程,须与主体工程的形象、性能协调一致,所以系统集成商应在该工程的原设计单位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该设计单位对整个工程负责。

上述三个环节中,给排水工程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在第一和第二个环节。给排水设计人员应对给排水工程中的信息采集点、联动控制点的设置及其硬件的选用和安装负责。

智能化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是结构化布线,它承载着语音、数据、视频传输的重要任务。这可以说是智能大厦的唯一共同之处。但结构化布线并不受给排水工程所制约,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人员不用考虑过多。

3.建筑智能化对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与给排水工程有关的地方并不是很多,但对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而言,我们有没有可能利用建筑智能化系统本身已具备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来推进一些新的工程目标、亦或用一些新的技术方法来实现传统的工程目标?举例如下:

3.1 通过程序控制管理蓄水的进水和出水

①进水

传统的方式是用浮球阀来控制,当池内水满时会自动关闭进水。但这类方式有阻力大、动作频繁、易磨损、漏水量也大等弊病,造成频繁的维修,使用户不堪其苦。

在大厦内已有BA系统的条件下,利用电动阀门和池内的液位装置来取代传统的浮球阀,实现程序控制是合理而简单易行的。

②水池出水

同理,也可通过程序控制来管理水池出水。生活和消防水池通常合并设置,为了保证消防水量在平时不被动用,常采用抬高生活泵吸水管的方法,但此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死水区域水质易变坏;低水位时吸水喇叭口附近形成漩涡从而带入空气,导致水泵工作不稳定;此外,在泵房的竖向布置上也会产生一些麻烦。若通过程序控制来管理,使池内水位降到某一定值时生活泵自动停止,以上弊端即可根除。

3.2 给排水工程的目标

①优化变频调速供水装置的工作

作为一项节能技术产品,恒压变频调速供水装置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水泵的压水管处,导致装置实际取得的节能数量远远低于节能的理论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种方式是开发、研制新一代变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使水泵的工况点贴近该给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运行;另一种较简单的方式便是将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挪至该给水系统的最不利点,这样做系统虽则是恒压运行,实际上已扣减在非额定流量条件厂虚拟的水头损失,对水泵而言己实际变压变量供水,从而使节能效果向理论值大大靠近了一步。

②自动收费管理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有好多自动收费管理的软件,我们没有理由使水费的管理置于自动收费管理之外。目前,我国如宁波水表厂已经研制出一种名为LXWJ-16流量的集中检测仪,可以完成远程计量。但由于微机在线动态测量和对物理过程进行监控以及图像、语音处理等,都只能识别和处理数字量。因此,上述模拟量必须经过A-D转换才能实现被控对象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此外,在我们所讨论的特定环境,还必须能通过信息插座,结构化布线系统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因此,这方面还有些工作要做。

4.结束语

加快“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特别是“给排水系统”的智能化还十分滞后。然而不管是在耗资巨大的高档建筑,还是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中(地铁,隧道工矿等),一方面是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建筑层次,品味的一种标志。智能建筑工程正方兴未艾,“给排水系统”的智能程控化建设已迫在眉睫。求实创新,有机配合,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有关部门、也是给排水专业的首要职责和任务。

篇11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工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智能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人员、设备、材料、资金等的管理,做好智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对于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对工程管理技术的实施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思路综述

随着我国房地产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类大型的现代化建筑和居民建筑物不断地拔地而起,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因此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国家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对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环保以及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智能化建筑电气行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就要做好电气产品质量和安全工作。电气设备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质量、安全以及环保水平的高低,对电气建筑装饰工程的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电气设备行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实现电气设备的智能化。建筑电气产品中的智能水平和安全水平都要不断地提高,调整其产业结构。就目前而言,建筑电气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传统的制造模式和销售模式没有得到改善,其经营方式还是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存在能源浪费的现象。随着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相关标准也要不断地提高。随着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建筑安全性、建筑舒适性以及建筑便利性和节能型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电气技术要向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过程与实际脱节

对于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一般都是委托专业的设计院进行。但是,目前许多设计院对于智能化建筑的设计理解不深,重视不足,往往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弱电系统层面上,没有对智能系统进行全面细致地规划设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整体设计理念不强,片面强调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及相关功能的应用,只是对自动化、电子、通信技术产品的简单堆砌,多数智能化工程设计滞后于建筑设计,使得建筑设计图纸中难以兼顾智能系统,造成设计中存在相应的质量隐患,难以满足实际施工的要求。以笔者施工的下项目为例,某设计院在设计数字系统的监控系统时还是以传统的模拟摄像机思维,未注意到超五类网线100米距离的限制,实际设计方案和清单中缺少接入点的设计,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方案不一致。

2、施工方面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单位是系统集成商,一般是由投标产生的,设计单位在设计完图纸以后还要参与材料和设备表的制定,以供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审核,但是由于报表的内容和评分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不良现象,给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多问题。

建筑施工设备报价表中,很多设备项目不齐全,导致智能系统工程项目的清单出现很多问题,智能化系统工程商务报价的评分非常高,使得系统集成商在投标的过程中虚报项目和价格,从而引起很多机器设备不符合施工要求,严重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另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中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给工程施工的质量带来重大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现场中存在很多不良现象,例如,真正现场施工的不是中标的建筑单位;现场的负责人只是一般的管理人员而不是建筑项目经理;在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中,有的系统技术含量高,系统集成商没有要求设备供应厂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安装等。

3、设备安装问题

设备安装环节作为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中关键一环,在施工过程中不允许有过多不规范,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问题出现,然而在很多施工现场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装前运输、现场搬运环节将设备随意丢、没有做到轻拿轻放,存储仓库湿度、粉尘高。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都属于精密设备,在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防止内部部件脱落,螺丝松动等造成的设备不正常工作;(2)设备安装过程中时有粗暴现象,如某些接口不易连接,就用蛮力、外力,有些设备装不进去就用各种办法强行安装等等。这些情况都会使设备受到不应有的外力,导致设备本身受力不平衡等,内部产生变形,产生应力疲劳损坏;(3)设备安装完成后不注意成品保护,尤其是室外设备安装后在没有防雨、防风措施时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一直以来,我国在工程管理人员准入制度的建设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很多工程管理人员都是凭借关系参与到工程管理中,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盲目指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仅如此,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选拔、任免和奖惩等,一般都是由施工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的,在管理方面相对比较随意。

5、监理方面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工程的质量需要专业的监理公司进行审核、监督和管理,以保证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但是监理公司中缺乏专业的智能化系统监理人员,不能在智能化系统施工的技术上给以正确、有效的指导,只能在安装方面给出监理意见,从而无法对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进行监理,导致整个工程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实施要点

1、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建筑工程中,物资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健全,做好物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对物资材料进行确定,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能力,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提供设备的全部型号规格和数量,保证工程中使用的设备材料的一致性。其次,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物资的检验工作,通过抽样检验和试验等方式,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性能。然后,在对材料进行验收后,要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明确合同单号、材料单号、数量、外观等,并由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2、与系统整体的配合

综合配线首先要了解建筑的整体布局、功能和智能系统其他分部设计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实现计算机网络机房、电话交换机房及配线间等的合理布置,综合满足各类设备的需求。其次综合布线还应当满足传输距离的要求,考量进出线是否方便、上下是否对应,配线间以建筑物的中心为最佳位置选择,除此之外,还要满足独立的电源及接地系统。

3、安全保护接地的思路构建

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器设备中不带电的金属设备和接地体之间进行良好的金属相接,用中性线把建筑物内的用电设备以及电器设备周围的金属构件连接起来。在连接的过程中,严禁把中性线和保护接地线相连。在现代的智能建筑物中,要求保护用电设备的设备有很多,对于强电设备和弱电设备都要做好保护措施,如果没有做好保护措施的话,当设备的绝缘体损坏时,就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阻是呈反比关系的,当接地的电阻越小时,流经人体的电流也就会越小,人去触碰设备的时候,也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4、强化智能建筑设计

在对智能建筑进行设计时,必须以实际需求为主要依据,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切实满足建筑的要求。设计工作必须坚持多元化和个性化,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以及不同规模的建筑,应该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对于建筑设计人员而言,应该加强与建筑工程师的交流和配合,将土建工程的设计与智能化系统设计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建筑作品的合理性。

5、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性

在配线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信息的安全性问题。网路由于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线缆电磁泄漏等容易造成信息泄漏,因此,在线路工程中要从防干扰、电磁泄漏方面进行安全保护:(1)将内网和外网分开,并和其他非网络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2)对系统设备进行屏蔽隔离。这种方法对于网络中心机房及设备集中使用、处理绝密信息的系统非常适用。(3)网络传输过程增加屏蔽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屏蔽系统应当确保接地质量。一旦出现接地问题,屏蔽系统的功能就会完全丧失,更坏的情况是,屏蔽自己就会变成一个辐射源,生成电流接地环路,对周围的数据电缆造成干扰。

6、改善人员管理方式

管理人员对于智能化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重视细节管理,对决策方式进行改善,逐步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同时,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对于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减少误操作和违规操作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给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及施工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必须重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完善设计规范标准,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给整个工程竣工提供有效的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篇12

随着科技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系统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其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近年来智能化行业的行为有所规范,质量有所提高, 但是在本人多年的质量监管工作中, 发现仍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影响智能建筑的质量, 使得工程总体建设水平不高, 工程质量不能令人满意, 智能系统的开通率、无故障运行率、节能增效的情况与预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这不仅不能带给用户现代科技的生活便利, 还给用户造成投资建设的巨大浪费, 损坏行业的声誉, 从而制约和阻碍智能建筑的健康发展。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智能化系统的认识不深, 重视程度不够

在许多人看来, 智能建筑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对其实质性的内容、作用并不十分清楚, 认为可有可无。另外, 少数工程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认为建筑智能化系统一般不会造成群死群伤, 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 故对其施工质量不予重视, 认为好点差点无关紧要, 可以大着胆子在验收记录中签字, 质量控制也就形同虚设。存在着重视结构安全、轻视使用功能实现的现象。

1.2 智能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严重

目前建设单位智能专业人员缺乏, 在项目立项报批时, 建设目的仍不明确, 提不出具体的功能需求及标准, 定位不清, 对功能的合理配置等方面缺乏规划设想。设计、图审机构缺乏建筑与智能化设计的复合型人才, 部分图纸质量低劣, 设计不到位, 设计深度不够, 图审走过场, 设计图纸无法指导施工。施工单位缺乏建筑与智能化施工的复合型人才, 尤其是总承包单位, 绝大部分工程没有配备智能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目前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中分建筑专业和安装专业, 智能监理工作基本由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承担, 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队伍中大多为给排水、暖通专业或强电专业, 智能弱电专业人员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 且愈来愈专业化, 现有的专业配置已无法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因此,培养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智能专业监理队伍迫在眉睫。政府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由于未配备这一专业的监管人员, 对建设、施工、监理、检测机构有失监管, 尤其对检测机构, 几乎处于空白。

1.3 功能需求不明确, 立项审批把关不严

除消防报警系统以外, 其他智能化系统未能与建筑、结构、水、电、暖通同步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未经规划、建设等部门的评审; 施工图未经图审机构审查。图纸滞后现象普遍存在, 有的工程主体结构已验收合格, 智能化设计尚未完成,或者边设计边施工,更严重的是无图施工。 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 施工依据的合法性得不到保证, 更谈不上施工质量的控制。

由于智能化施工图的严重滞后, 涉及监测与控制节能的相关要求也就不能及时明确, 使得节能设计专篇中这部分内容缺失, 直接影响节能工程的实施与验收。

1.4 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行为不够规范

目前建筑市场上仍有少数无资质的企业扰乱市场秩序, 造成恶性竞争, 既影响正规企业获得合理利润, 又直接影响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技术进步。不进行招投标的情况较为突出, 如电话、电视系统, 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存在不经过招投标承揽业务的现象。

智能建筑工程即使进行了招标, 由于系统繁多,专业分包单位多, 肢解发包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一个系统主干部分由一家单位施工, 分支及末端由另一家单位施工, 其中的衔接配合脱节, 缺乏系统的完整性, 并给协调、管理增加了难度。市场的无序竞争, 行为的不规范, 造成的最终结果是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低劣, 某些功能无法实现,智能建筑不“智能”, 成为一个昂贵的摆设。

1.5 总承包、监理对施工质量把关不严

由于目前智能建筑分包工程大多数未纳入总承包管理, 加上总包单位无智能方面的管理力量, 不愿介入管理, 对智能建筑分包工程的质量几乎不闻不问, 各专业工种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统一部署, 各自为政, 甚至相互阻碍、推诿扯皮;由于无智能专业监理, 智能工程的质量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完全靠专业分包单位的自律, 从监管制度上即存在严重漏洞, 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本人在历次优质工程的检查中发现, 有的工程土建、水、电、暖通都精心施工, 但由于智能化工程未实施统一管理, 观感质量明显差, 存在桥架、管路安装不平直、无支架、不接地,线缆敷设混乱, 接线不规范等严重缺陷, 甚至某些功能无法正常运行。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 影响企业的信誉。

1.6 规范滞后不完善, 可操作性较差, 验收流于形式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标准相继出台, 对规范行业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规范、标准的更新速度与技术发展速度未能保持一致,标准滞后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某些条款可操作性较差, 使得规范的贯彻落实程度大打折扣, 第三方检测大多数工程未能执行。又由于智能建筑的设备较精密昂贵, 一般在土建、水、电、暖各专业基本完成后才安装, 调试工作相对滞后, 加上较长时间的试运行, 才进行系统检测。这势必延长建设周期, 而建设单位往往急于投入使用, 将智能建筑部分子系统甩项, 致使部分工程智能系统未完工、未调试检测即举行了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另外, 验收组成员中往往缺乏智能专业人才, 无法发现、提出问题。电视、电话、网络等系统涉及不同的运营商, 他们相对独立, 各自为政, 其设计、施工、验收基本游离于整个工程管理体系之外。

1.7 维护管理跟不上, 影响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

据统计, 在已建成的智能建筑中, 建筑智能化系统没有发挥正常作用的约有三分之一,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系统交付使用后, 维护管理跟不上。在一些智能建筑工程中, 智能化系统竣工投入正常运行后移交物业公司, 由于物业公司技术力量薄弱, 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加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复杂与高新, 系统运行维护困难, 有故障不会排除, 不懂得调整优化运行模式以实现节能等控制功能。还有个别项目干脆将智能化自动控制改为手动控制,使智能化系统发挥不了作用, 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上述问题的存在, 导致了建筑智能化产品、技术飞速发展, 工程管理却跟不上的尴尬局面。因此, 解决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2 解决对策

2.1 提高认识, 加强行业引导和监管

智能建筑的定义为: 以建筑物为平台, 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 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 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1] 。通俗地讲, 就是通过IT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 设法让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智商”, 能像人一样“感知”建筑物内外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2] 。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智能建设规模、投资在不断增长, 比重增加, 一些具有高水准的智能建筑如奥运场馆、世博工程不断涌现, 展现给人们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 更是现代化的生活体验。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信息交互性、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1996年发展至今, 建筑智能化已融入我们的生活, 与我们息息相关。人们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以前看似高端的需求将变为常态需求, 智能化技术将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事物, 人们会像对普通的水、电安装工程一样来审视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 若仍停留在目前的水平, 则相关的质量投诉会不断增加。行业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发展变化, 未雨绸缪, 重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建筑节能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正逐步得到贯彻落实。要使建筑设备节能运行, 除选用节能高效的设备外, 还需通过对建筑设备的调节控制, 使其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来实现, 并通过对其用能情况的精确记录、分析, 制定科学的能效管理策略。上述这些, 需要运用BA 和系统集成技术, 而BA 与系统集成属智能建筑的两个子分部, 故建筑智能化技术是建筑节能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技术, 建筑智能化的正常运行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需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予以关注, 以战略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建筑智能化系统所起的作用, 让建设、设计、总包、监理都来重视这块工作, 重视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 使其真正运行起来, 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在促进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引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上有所作为。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让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了解熟悉建筑智能化产品的种类、功能、作用及安装调试技术, 普及智能的相关知识, 提高人们的认知程度。

2.2 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智能建筑是高科技的产物, 智能建筑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有几十个子系统, 涉及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建筑设备及建筑结构等多门学科, 科技含量高, 必须要由专业人才来实施才能确保其质量。目前部分高校已开设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并培养了部分毕业生, 加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智能建筑技术培训班, 人才缺乏的情况将逐步得到改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等各有关单位应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岗位, 提高相应的薪资待遇, 吸引高素质人才到这一行业中来。目前已设立机电工程专业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 但专业划分还应细化; 另外应设立智能专业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让具备智能建筑专业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来从事智能监理工作。或让目前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接受系统的建筑智能化理论和工程管理的培训, 考核合格, 方可承担智能化工程的监理工作。若这一设想能得以实施, 将在很大程度上扭转目前智能工程管理不到位的局面。

2.3 严格执行报批制度, 强化图审报批程序

由于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各专业、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 需要统筹兼顾, 协调配合。因此, 建筑设计必须与智能化设计总体规划协调同步。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报批建设项目的把关, 在建设项目立项申报时, 建设单位应在立项报告中明确拟建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内容, 立项报告获批准后,方可委托设计; 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的评审中, 应将建筑智能化的内容纳入评审范围, 不应忽视;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经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审查, 合格后方可实施。力求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结构、水、电、暖同步设计, 同步审批。使智能化设计质量通过制度、程序上得到控制。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设计变更, 则应由原设计单位重新出图并由建设单位重新报审, 同意后方可实施。

2.4 规范市场行为

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 凡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需招标的项目, 均应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进行招投标, 在引进竞争机制, 打破垄断方面做一些工作, 努力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设计、施工的发包必须考虑系统的完整性, 不得肢解发包, 对违规行为应严肃处理。只有先规范市场行为, 质量行为才能得到有效规范。建设、监理应加强对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

2.5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应加强协调, 明确总分包关系。智能等专业分包工程应纳入总包管理, 签署总分包管理协议, 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总包单位应对整个单位工程质量负责, 分包单位对分包合同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负责, 总包对分包应实施有效的管理。总包、分包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配备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 配备具有智能专业建造师上岗资格的项目管理人员, 并到岗履行检查、验收等职责。监理应加强对智能工程质量的监管, 督促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 监督检查验收程序的落实, 即分包自查、总包核查、监理验收, 合格并在相关验收记录中签字盖章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实现层层把关。

2.6 完善规范和标准体系, 加强监督, 使验收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第5.0.4条规定, 智能建筑作为单位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 纳入了工程质量验收体系, 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是单位工程判定合格的前提条件[3] 。因此, 只有智能建筑工程完成安装、调试试运行和系统检测, 智能建筑和其他各分部工程验收合格, 才能组织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对竣工验收条件是否具备把关, 不具备条件不应申报验收。智能专业设计人员应参加竣工验收的检查, 建设单位还可邀请业内专家作为验收组成员, 以充实检查力量。

检测机构应客观公正, 提高检测能力、检测水平, 树立自己的权威性, 合理收费, 提高服务质量。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智能系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 施工图的报批审查情况, 变更认可情况,施工、监理人员的到岗履责情况, 工程实体质量及资料, 竣工验收等内容进行监督;加强对检测机构的行为监督;加大处罚力度, 对违规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 并责令改正。标准、规范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修订和补充, 地方政府也可以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订地方标准, 完善规范体系, 提高可操作性。改进评优办法, 建议将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检测结果作为评优的前置条件之一。加强优质工程评审中智能化内容的检查, 智能化工程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评优。

2.7 加强物业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物业公司的人才引进, 培养一支熟悉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系统运行维护队伍;制定系统操作规程、操作员责任界面、交接班制度等;推行持证上岗制度; 做好系统的故障维修和预防性维护, 使系统设备的运行保持正常水平。

3 结语

总之,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需要在提高认识、人才培养、优化设计、规范市场、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提高运行维护水平等方面下功夫, 需要行业内外共同努力, 多管齐下, 促进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使之在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3

前言

在我国建筑系统迅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电气成了人们最为关注和重视的话题,电气工程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工程,其强 电系统主要设备有:干式变压 器、柴油发电机、高压配电装置、低压配 电盘、电线电缆 及动力照明等。进线系统一般为二路 10kV 独立电源进线,分列运行, 自动切换;配电系统大部分采用双回路自动切换方式,应急电源除了箱内设置 自动切换及整流装置外,还可能设置多套UPS电源。弱电系统主要有:楼宇自控、火灾报警、综合布线、 电磁屏蔽、安保监控、电视电话等。各系统本身设备精密,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智能建筑工程建设中的投资、质量、工期目标明确,指标要求高,总体要创优质工程 。所以整个工程建设中 的投资、质量、工期 目标明确,指标要求高,总体要创优 的责任心严格要求,争创一流。在智能化综合大楼 的电 气施工中,着重抓住以下L个关键环节的监控,使大楼的电气系统安装达到了分项的优质工程标准 。

1.协调环节

1.1适时办理交接手续

专业队伍入场,总包单位就要求限时扫管,办理交接手续,否则不允许穿线。而专业队伍从自身效益出发,匆忙办理交接手续怕漏项,总是边穿线边扫管,拖延时问。针对这个问题, 管理人员一方面要要求专业队伍增加人力, 集中扫管, 抓紧办理交接手续:另一方面要做总包方工作,办交接手续后对漏做的管盒,只要是图纸上有的,定要补做,并要求双方顾全大局,互相体谅。

1.2 现场督促补管

在穿线过程中,经常遇到管路不通和漏做管盒的问题;开始总包方的对漏做的管盒处理比较容易接受,时间一长,就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拖着不补。为此,尽量要求弱电专业施工方将漏做的管盒一次查清、搞准确,并耐心与总包方说明: 大面积的管盒, 要求一次性查清,确实不易。甲方和监理要不怕麻烦,多找双方人员交流,深入现场,找部位、指地点,随时补管。并及 时组成一个 由双方参加 的临时小组,专门处理补管事宜,防止出现 互相指责,推诿的局面。

1.3 分清专业施工界面

强电和弱电的施工设计图纸界面往往分不开,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知设计单位进行修改,让强电方施工有依据,避免扯皮现象。

1.4 耐心摩合,交错施工 .

专业的建设,调试,需要精心布置,早做分析,进行协调。如:电磁屏蔽工程建设的每一步前进,随着各专业的协调要求。电磁屏蔽挂网涉及民事风,水,电和其他专业的协调和专业一般只是为了自己的进步,自己的利益,施工方便,没有深厚的技术测试,导致互相埋怨,嘈杂的情绪。甲方,监理人员应深入到现场,掌握专业的施工进度,耐心,细致的工作,与风,水,电及其他专业人士必须监督土建施工,专业的施工建设前,应组织的电磁屏蔽团队汇签订,施工进度与发展的本地程序,检查落实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微不足道。做专业的建设,逐步适应计划,以达到一个更好的运行中,高品质的保证。

2.设备环节

由于电气工程专业性强,在工程投资少、时间紧、作业面宽、工程繁杂、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若不分轻重环 节,“ 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在监控过程中,应认真学习、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分析工程 实际、抓住工程 中的关键环节、 坚持报难制度、处理解决关键性质量问题、 避免施工中的偷工减料和系统混乱状 态的发生。

2.1 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是 电气工程的核心,它如 同人的心脏,一旦出了问题,人员和设备就无法正常工作, 造成供电可 靠性下降, 整个工程失去安全感。 为此,对配电装置从设 备进 货到安装调试,都要毫不放松,严格 按图施工和规范验收。大楼 内变压器、 高压开关柜、 低压开关柜等设备都比较先进, 其生产厂家一般出较具规模,按常理是还会出现技术性 问题的。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经过认真检查,常常会发现低压开关柜内回路开关的动作整定 电流 与设计不符、 供货的开关大小满足不了要求等现象。因为整定 电流是保护下级设备和 电缆的动作值,整定电流小了, 开关容易跳闸、停电:整定电流大了,系统出现过 载和非金属性短路时开关不跳闸,造成人员和设备的安 全事故,施工 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在监控过程中应仔细检查,核对图纸,消除事故隐患 。

2.2 电力电缆

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若质量不高,就会造成火灾等事故的频繁发生。工程中使用的电缆绝大多数是沿竖井、桥架和沟道铺设,电缆集中、数量多,规格从 4~85mm 的三芯至五芯电力电缆不等,如不分门别类,严格审查, 就会出现施工混乱、以次充好,造成运行中电缆过热、发生危险的现象。如工程 中电缆型号有 GNHYJE22、GNHYJE、 GNHYJV22、 GNHYJV、 GZRYJV22、 GZRUJVZRYJV 等 , 施工单位在布放强 电竖井的电缆时,将 50mm~ 的 GNHYJE 型电缆换成了 GZRYJV 型 电缆,将10mmz的 GNHYJE 型换 成 了 GNHYJV 型电缆, 降低了防火标准和使用性能。我们及时通知了路工单位并更换 电缆, 追查责任,避免了类似现象的发生。

2.3 配电箱

配电箱是接受 电能和分配 电能的表量也是电力负荷 的现场在直接控制器 。要使工程中的动力、照明以及弱电负荷能正常工作,能配 电箱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工程中配 电箱 型号复杂、数量多,大建部分配 电箱还受 楼宇、 消防等弱电专业的控制,箱内原理复杂、 上下级设制合严格。电气系统路工队但多各号业又有自己的使受 用特点,在设计 中受各方干扰的情况较多, 会造成 设计 修改通知集单增加, 配 电箱 内的设备和回路修改多。若 施工单位在订货时只专考虑按蓝图订货而忽视修改, 在 安装时只顾对号入座而不仔细地刊进行技术审核, 就满足不了有关专业功能的要求。甲方、监理方应对现场的 配电箱按设计修改通知单逐一核对,纠正开关容量偏大 或偏小,回路数不够的错误 。电气设备的上下级容量配 合是相当严格的, 若不符合技术要求,势必造成系统运行不合理、供电可靠性差, 埋下事故的隐患。

2.4 弱电设备功能

大楼 内弱 电设备多, 专业性强,每个弱电子系统均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安装调试, 监控管理人员一般对诸多智能系统不可能都精通, 应在抓好线管、 线槽施工质量的同时, 着重对系统设备的功能进行监控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 专业队伍为了竞争夺标, 往往提出实现系统的许 多功能, 许多测控点, 而报价又不高,以增加竞争优势。在施工时,为了省钱,往往去掉某些功能,忽略一些测控点。管理人员若不按合同监控,就会使工程少测控点、缺功能。

3.严格质量监控

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 自身的素 质和专业能力,才能做好质量的监控。

3.1认真阅图是做好质量监控的前提

图纸是施工阶段的前提和依据,只有详细消化图纸, 对工程每一系统做到心 中有数, 才能在现场发现 问题和纠正错误,做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繁锁。在电气施工前的每一阶段,都要仔细地审图和校图,特别是对每一份设计修改通知单,都要认真地进行管理,逐一描绘到蓝图上。只有利用这样的修改蓝图,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 才能纠正错误, 保证 系统的安全性、 正确性和质量的安全可靠性。

3.2 熟悉规范, 把好质量关

电气施工质量规范条框较多,监控人员要结合工程实际,边干边学,不断积累,牢记规范条例。在监控工作中,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仔细认真,不怕麻烦;深入现场 , 严格质量管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J关键, 要始终把材料设备质量 的监控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只有严禁伪劣产品用于工程, 才能保证电气施工工程的安全可靠。

3.3 实现质量目标的预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