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班主任实习体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综合素质趋于成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具有了自己一定的判断能力,也有了自己一定的看法。在初一(3)班班主任的帮助带领下,我在班中教好自己音乐课的同时,无论是在穿着打扮方面,还是在言行方面,无论是在教学能力方面,还是在个人修养方面都非常注重自己在班中的表现,时时以一名正式班主任的身份要求自己,在班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支持。只有尊重自己、为人师表的老师,才能从学生那里得到爱戴与尊重,在班中建立起学生对自己的威信,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2.尊重学生,以诚相待
在担任初一(3)班实习班主任期间,我利用青年教师这一年龄优势,在自己在同学中建立威信的基础上,与他们平等相处,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彼此无高低、尊卑之分。在出现问题时,我从为采用强制手段,高压政策来解决问题,而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当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时,我虚心地接受,没有因为“我是老师,我接受学生的批评,这多丢面子”而拒绝接受。作为班主任更要有一种大度的气量,宽阔的胸怀,不要斤斤计较,要允许学生出现这样的差错,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赢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的信任。
“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是此次惠州三下乡的心得体会之一.作为教师的教学工作,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好坏.因而,查找资料,做好教案等便是不可缺少的.一份资料翔实,条理清晰的教案既有利于上课老师讲课的顺利开展,不会“言此忘彼”,也有利于听课学生的循序接受,不会让学生不知所云.然而,在此次下乡中,由于准备时间的仓促,只是收集了大量资料,而没有注意处理材料的重点与非重点,没有切合主题进行一定的筛选整理,导致在上课的时候授课内容重点不突出,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因此导致了学生感觉授课内容零散,不利于学生记忆把握.在我看来,授课之前的准备工作是一堂成功的课的重要部分.
其二,随机应变,真才实学.作为没有教学经验的我,难以准确地把握课堂,会出现或者已经下课,但授课内容还没有讲完或者准备的内容已经讲完,而还剩余部分时间的情况.面对种种课堂出现的突况,或者是学生出其不意的古怪提问,这个时候,就要求老师能够随机应变.随机应变除了需要机智灵敏的处事能力,也需要老师的真才实学,渊博的知识.学生有很强的想象能力,往往提出各种老师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疑惑.而一个问题抛过来,老师如何恰到好处地处理,如何使自己的解释让学生信服,这将影响到一个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因而,作为语文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渊博广泛的知识是一个关键.而在这次下乡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此外,知识储备不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图书馆,而是将所学融会贯通,了然于胸,这样上课时才能信手拈来,滔滔不绝.
其三,诲人不倦,呵护梦想.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他的一大乐事,但是,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学生接受能力不一,资质千差万别.我们要做的便是爱心,耐心和细心.课余时间,学生向我感叹说,将我们下乡队伍的老师与他们学校正常授课教师相比,我们更加热情,更加关心学生和负责.在对同学的理解赞赏感到欣慰快乐的同时,我想到了一句话:“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往往是一辈子做好事.”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九天的热情我们固然可以维持,但是若是九年呢?我们又怎能保证面对日复一日烦闷枯燥的教学任务而不感到厌倦?“知之不如乐之,乐之不如好之.”如何诲人不倦,这该是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此次下乡我有幸担任2班的联络员,实际上也就是班主任的职能.经过下乡九天的相处,我深感一个班主任工作的不易,他要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还必须时时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日常心理问题等等,要维持好一个班级的团结和秩序,做到不偏不倚.我们此次下乡面对的是一群单纯,可爱的农村的孩子,我们以后面对的大多数的学生也都有着同样纯洁而高尚的梦想,或许比他们多几年的阅历会让我们更加现实,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断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强加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要做到是呵护他们的梦想,给他们鼓励,勇气,希望和方向.
总而言之,当一个合格的老师着实不易,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基本的保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该只是一句口号,而应内化为一个教师的行为准则.授业之路漫漫而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主管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在主题班会筹备的开始阶段,我们实施的是跟踪指导的方式,具体跟着学生进行排练,发现有问题及时纠正。但我们逐渐地发觉这样做不妥。因为,我们的学生是初一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本来就很难坐稳,站好来听讲学教,而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好动性,好问性,易受干扰性。所以,当我们在一旁进行监督指导时,他们就吵吵闹闹,乱成一窝蜂。我们只能丢下排练,来整理纪律,这样子搞了一个晚上,结果,进度缓慢,效果不高,而且我们也很累。
在现代教育中,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导者,同时还是学生的主要关怀者,班主任应当成为具有专门的职业理论、职业道德,职业技艺的专业工作者。这是本书对班主任的注释与诠释,让我从班主任的定义中知道了班主任的职责,以及具体定位。我想这个定位是准确的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班级。学生、班级、教师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班主任的专业性与重要性相辅相成,重要性突显出班主任在教师中的地位,这种地位是别的教师所不能比拟的,因班集体的组织与管理离不开班主任,班级上学校最基层的教育组织,从一个班级的好坏能体现出班主任的管理才能,也能体现出优良的班风,班貌,班荣。出于班级的基本特点目的性极限定性。我感觉班级的管理应符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水平。而后采取有计划有方案的措施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让一定数量的学生在一定的修业年限内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小学班级是孩子的学习组织,学生们不仅在班级学到的是知识更多学到的授业与解惑,班主任在其教育教学中不仅是教更重要的是育,是培育造就智育与德育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并举的复合性学生。学生的成长需要班主任的培育和教育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一些不良文化深入孩子心中由于他们年龄小,不明是非,所以就需要班主任为他们指点迷津,培养孩子明辩善恶,通过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在道德观念,思想意识有新的认识,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修养为班级为学生服务好。
二、用高度责任心对待学生的成长
在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工作中有一章是小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我认为基础文明的养成是班主任在学生小学成长过程中所应负责的重要内容,他关系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不是天天对学生说空话而是要有方式方法去实施,作一名实践者而不是理论者。记得本章中引用了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话,那就是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这话很好懂,就让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几个习惯当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是广泛的,它包括团结友爱,热爱班级等等。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特别娇惯,针对这一特点,我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例如,开主题班会,开展亲手为妈妈洗一次脚,以及与小同学进行各种活动比赛等等,从具体活动中去培养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让他们有爱心去面对生活,让他们由以前的小皇帝小公主转变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受益终身,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养成教育开展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班主任要用爱心与高度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成长道路上争取不流失任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可塑之才,有用之才!
在这次由省教育厅主办,科技师范大学承办的省级班主任培训学习中,聆听了8位教师的精彩讲座,他们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这些来自一线的全省各地的班主任收益非浅,让我们深深地明白:班主任作为教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的任务更艰巨,因为他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只有把本身的工作作好才无愧这个神圣使命。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实践比理论更丰富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它不仅需要知识,需要热情,更需要理解。作为班主任,不能光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缺乏对学生的深刻理解;作为班主任,只有和学生亲密接触与交流,才能把握学生那一颗颗跳动的火热的心,才能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同时也能感到工作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欢乐。
班主任应具有一双洞察秋毫的双眼,做永远的欣赏者。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欣赏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一言一行,乃至奇思妙想,要毫不吝啬地向学生表达你的由衷喜爱,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播撒春风,送去缕缕春风,催发颗颗希望的种子,从而促使学生走向成功。其实,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学生的可爱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因为你一直高高在上,无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那就不可能有种种新的发现;如果因为你的吝啬,那就不可能有出自内心的赞美。我们应该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可贵的,他们都有一颗纯洁、积极向上的心。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他是需要鼓励的,需要我们不断地激励、赞美。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走向美好未来。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象魏书生老师学习,让学生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象张富老师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象路海萍老师讲的那样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象胡重庆老师讲的那样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与工作艺术。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他们身上的“敬业精神”的真正内涵,才能创造出令自己骄傲的成就,创造出令人注目的价值,完成一个教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