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篇1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1.质量第一的观点:坚持质量第一观点就是要求施工质量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的规定,符合承包施工合同的要求。

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为了控制好每一工序的施工质量,要求上道工序把下道工序是为用户,按质量标准作好上道工序,再交下道工序继续施工,工序之间要衔接好,防止弄虚作假。

3.预防为主的观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坚持预防发生质量事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对生产以前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注意施工方法和工艺是否符合施工技术规程,权衡建筑材料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关键工程技术工人的操作水平是否达到要求的标准等等。

4.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从量变到质变,任何质量都反映一定的数量,评价一个工程或工序的质量应依靠反映实际的必要的数据,来评价它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而不是凭表面现象或主观论证。因次,在质量控制工作中,要充分注意取样,化验或材料检验等工作,以足够的数据证明工程的质量是合格的。

二.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质量管理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e),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简称为PDCA循环,它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首先提出的,故又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体现了全国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PDCA循环特点是:1.大循环要按照四个阶段不停地转动。2.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相互促进。3.每转动一次要提高一次,关键在于处理。

为了保证PDCA循环有效地转动,有必要把循环的工作的进一步具体化,

一般细分为八个步骤.

阶段 工作步骤

计划(P)

1.检查质量现状,找出存在问题

2.找出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4.研究和制定出明确的措施计划

实施(D) 5.认真实施和执行预定的措施计划

检查(C) 6.检查执行措施计划后的效果

处理(A) 7.通过总结,巩固成果,将成功的经验形成标准,失败的原因作为教训

8.把遗留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在上述八个步骤中,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工作,以便作出科学的判断。

三.七中工具

常用的工具有七种,即直方图、排列图、因果分析图、控制图、统计分析表、分层法等。

1.直方图

直方图又称频数(或频率)分布直方图,它是把从生产工序收集来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再分成若干组,画出以组距为底边、以频数为高度的一系列矩形图。直方图可以对某质量特征来观察其分布状态,分析其分布位置、偏差大小。直方图法的优点是:计算和绘图比较方便,既能明确表示质量的分布情况,也能较准确地得出质量特征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其主要缺点是:不能反映随时间变化数据的群内和群间的波动,要求收集的数据较多,一般至少在50个以上,否则难以反映其质量的规律。

2、排列图

排列图又称主项因素分析图、帕累托图,它是按照出现各种质量问题的频数,按大小次序排列,寻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主次因素,以便抓住关键,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控制图

控制图又称管理图,它是按照数理统计的原理,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质量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这种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的原因分析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管理方法,称为控制图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4、因果分析图

根据排列图找出主要因素,用因果分析图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通常不外乎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五个方面。在一个大原因中,还有中原因、小原因,应一一列出,如鱼刺状,并框出主要原因。根据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措施实施后,再通过排列图等,检查其效果。

5、散布图

散布图采用分析影响质量原因之间的相关关系。纵坐标代表某项质量指标,横坐标代表影响质量的某种原因。由于质量指标和原因之间不一定存在确定的关系,故散布图中的点子可能比较分散,但可以通过相关分析,确定指标和原因之间的相关关系。

6、统计调查表

篇2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03

一、前言

目前中国国内航空机载软件的自主研发起步比较晚,而大部分参与的公司/人员,由于之前质量管理的经验,形成一些固定的质量管理思维。随着国内民用航空产品市场的增加和国家对民用航空产品的重视,以及机载软件的技术日益发展成熟,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航空机载软件质量管理的研究和分析,确保航空机载软件满足客户和适航的要求。航空机载软件质量管理相关的基础和标准,不管是国际航空标准AS9100,还是一些工业标准(包括DO-178B),以及一些已经的适航标准(包括Order8110.49)等等,更加关注产品在计划、设计、生产直至交付的所有节点中的每个过程,注重质量管理过程体系和程序的建立;按照建立的体系和程序执行相关过程,强调所有过程进行记录并保证可追溯性。笔者通过对航空机载软件生命周期研发过程质量管理的研究,包括AS9100、适航法规、先进的工业标准等进行研究,对实际质量管理状态进行总结,提炼出质量管理的三个基本特性――完整性、符合性、可追溯性,就航空机载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如何贯彻和应用这三个基本特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确保航空机载软件的交付满足客户及适航要求。以下内容是个人就质量管理的三个基本特性的概念及应用进行浅显的论述。

二、质量管理三个基本特性的概念

要想在机载软件的生命周期内贯彻质量管理的三个基本特性,首先需要了解三个特性的基本概念,只有对其概念和意义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在生命周期过程中应用和贯彻这三个基本特性。

1.完整性,指应确保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覆盖。完整性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如果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完全覆盖所有操作过程,也就谈不上质量管理。完整性也可以总结为“写我所做”;

2.符合性,指在设计和制造以及交付过程的所有操作应符合相应的文件/程序、符合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以及产品符合经批准的设计和工艺。符合性是质量管理的主体,也是质量管理的执行过程。符合性可以总结为“做我所写”;

3.可追溯性,即应将所有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记录,确保在发生不符合时,能获得相应的数据分析的支持。可追溯性是质量管理的反馈,也是质量管理过程中持续改进的必备。可追溯性可以总结为“记我所做”。

三、理解和应用

可以将质量管理的三个基本特性总结为质量管理中的三句话: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也通过这三句话,可以清晰的发现这个三个基本特性涵盖了航空机载软件质量管理的全部过程和要点。以下内容就笔者在现有质量管理状态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就这三个特性如何应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1.完整性

完整性,作为质量管理的基础,首要任务是是建立完整覆盖顾客要求、法律法规的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建立?民航产业有自己行业的质量标准――AS9100,按AS9100的条款,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对于航空机载软件来说,仅仅满足AS9100的要求是不够的。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必须同时要考虑适航规章的相关要求,包括DO-178B、Order8110.49。笔者认为以下图形象地形容AS9100和适航标准之于质量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图1 质量管理体系和AS9100及适航要求三者间的关系图

根据实际参与项目预投产质量管理体系的适航审定经验以及实际参与项目的开发经验,可以使用符合性矩阵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程序和AS/9100及适航标准三者之间的符合性矩阵,一方面明确AS9100和相关适航标准的各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在矩阵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当前质量管理体系完整性状态。下表为方法中采用的简易的矩阵表:

注1:由于篇幅有限,只能简单列出表头,其中横行中可以列出AS9100条款号;左侧纵列可以列出相关适航条款要求,在表的右侧某一栏中可以列出体系程序的名称。表格可以根据条款的详细程度进行调整;表格因人而异,可调整以适合本企业的相关要求。

注2:对应矩阵中,可以采用标志方式,如完全满足,用表示;如果AS9100条例满足,但是不满足适航要求,用表示;如AS9100条例不满足,但是适航要求满足,用表示;

随着适航标准不断更新以及产品研发经验的积累,公司同样需要不断改善和持续改进体系文件以切实满足质量管理的完整性要求,如DO-178B升级为DO-178C,则公司应针对升级前后版本识别,确保质量管理的动态完整性。完整性,是质量管理过程的基础,也是前提,只有确保质量管理中体系文件/程序的完整覆盖,才能有效保证质量管理的实施,才能确保企业有效率、有组织的进行。

2.符合性

符合性,之于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来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确保符合性,首要任务是建立满足符合性的方法。日本质量大师石川馨认为:“当引进某种做事的方法时,很自然要考虑这种方法是否合适。通常我们根据过去的结果与经验或传统的方法做出决策。适当的评估将使这种决策变得更加有效,同时工作过程中的数据对于评估工作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应质量行业中老话“不是最先进的方法就是最佳的方法,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才是最佳的方法”。对于一个企业的质量人来说,应该清晰自身企业所处的规模、阶段,并选择相应的方法以确保符合性。符合性,是PDCA过程方法最重要的环节。笔者个人觉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简要的操作流程可以按照如下流程进行:

图2 符合性实施流程图

注:对于任何产品来说,数据的积累是产品优化,行业的发展的基础。

结合上述流程图,以机载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研发过程为例,具体操作可以参考如下:

针对机载软件研发过程,利用电子检查单(peer review)方式进行过程把关。

对各个层次的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方面培训,要言明使用检查单的意义和作用。

建立每个过程作业指导书,找出每个过程的关键要素,将关键要素导入到电子数据库中。

依据检查单内容,对实际项目研发过程进行评审和检查,将每个关键要素的检查结果导入数据库。

以数据库为基础,针对检查结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进行相关管理过程和/或相关产品设计构型进行改正和/或预防。

注:实现数据库与检查单相连接,通过在数据库中输入关键字,使其自动生成检查单;一方面减少不同素质的人员造成检查单内容的差异,另一方面有利于人员更专注于产品检查和改进的本身,提高执行效率。

符合性,是一个持续改进螺旋过程,是建立在公司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逐步的改善,根据机载软件的不同阶段选择相应方法以确保符合性。

3.可追溯性

对于机载软件来说,可追溯性的意义在于验证完整性和符合性,另外也在于后续过程的软件维护和升级,以及航线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排查出问题所在,找到根本原因。机载软件的配置管理过程是确保可追溯性的前提。在DO-178B和AS9100中可以查询有关配置管理的规定,根据AS9100要求和适航要求以及DO-178B建立配置管理程序。在机载软件的配置管理过程中,

首先需要针对机载软件相关阶段建立配置基线,包括需求基线,设计基线;

针对所有需求、源代码、目标代码建立追溯矩阵;

如果机载软件已经建立配置基线,其中的任何更改,都需要按照配置管理程序(计划)的更改控制流程实施更改;

按要求定期进行配置审核,并编制配置管理报告;

按照加载规程实施机载软件加载前环境确认,并填写加载记录。

现如今各个企业更加重视信息化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引进新的工具软件,如对于机载软件需求的管理,一般会采用DOORs软件进行管理。未来的信息化系统应该更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简单输入自动实现,容易检索等等,给员工工作带来很大的便捷性,降低了人为错误,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所谓高度化集成的信息平台,个人觉得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的模块,然后在模块后台实现数据库支持。以航空机载软件的几大过程为例,包括计划过程,,需求过程,设计过程,编码过程过程,供应商管理过程,建立相应的模块,在各个模块之间共享同一个数据库;对于每个模块之间再细分子过程,为每个子过程建立窗口。高度集成化信息平台能够将一个机载软件完整生命周期所有信息记录在同一平台上实施分类保存,可以通过菜单拉取机载软件配置项,了解其当前状态,链接到供应商管理,进一步了解供应商的需求和编码状态。

可追溯性,是质量管理过程的体现,只有实际工作中进行了相应的记录和标识,才能确保机载软件的可追溯性。也才能真正确保机载软件产品满足初始适航和持续适航能力。可追溯性确保了质量管理真正的实现。

四、三个基本特性之间的关联

三性,用综合性的话语来描述:针对航空机载软件的每个过程,按照AS9100/适航要求建立完善的机载软件质量管理体系程序和方法以及计划;每个过程的操作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做好相关记录。完整性、符合性、可追溯性,用三句话概括他们的关系: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实际质量管理过程中,却不能将这三个特性割裂开来对待。在实际操作中,完整性是质量管理的必备因素,充分条件,只有满足了完整性,才能确保符合性和可追溯性的实现;符合性是质量管理过程的主体,满足了符合性,才能体现了质量管理完整性的同时能确保质量管理的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是质量管理的必要条件,可追溯性的实现才能体现完整性和符合性的实现。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环环相扣。当三性中有一点不满足要求,其他两性也就不能满足要求,进一步说明质量管理失控。

在实际机载软件的需求和设计编码中,只有确保各项活动满足质量管理的三个基本特性――完整性、符合性、可追溯性,才能实现质量的过程方法管理,才能充分说明质量管理的完善有效,才能真正确保航空机载软件满足系统功能和适航要求,最终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五、结语

对于机载软件来说,实现其功能和运行已非难事,难点是如何使航空机载软件在满足安全的情况,实现成本降低,技术性能提高,以持续满足客户和适航要求,最终获得更高市场份额。相信通过满足质量管理的三性:从小处来看,可以培训企业所有员工的质量意识,在航空机载软件研发生命周期中更注重过程的输入和输出以及过程活动,降低了研发的成本;从大处来看,也使得缩小与国际先进航空研发企业的思想和流程上的差距,使企业有更多精力投入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过程,以进一步缩小与其之间的技术差距。

笔者清楚,就单单质量管理本身来说,要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过程管理方法,并实际应用于企业,为企业带来益处,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笔者更清楚,质量管理,受制于产品研发技术,单单发展好质量管理流程,并不能带来根本性地变化。要想真正实现中国自主研发的民航产品进入市场,甚至走出国门,需要从技术、管理、人才等各个方面着手进行循序渐进的改善。套用屈原前辈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沃尔特-休哈特(Water A.Shewhart),统计过程控制[J].决胜未来-质量管理的理念与方法,2009-9,2-8.

篇3

现代质量管理中需要以全面质量管理作为其思想体系、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从而使其在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得以渗透,从而使其成本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1.2以国际标准为准绳

自国际标准质量规范颁布以后,使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得到统一。而且各国的标准可以利用参照、等效和等同的方式来进行进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这一标准。我国利用这一标准所采用的标准为GB/T19000一IS()9000系列标准,并号召企业积极“贯标”。自我国的质量管理标准统一后,对一些概念进行了更新,如产品质量。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环、质量职能、质量体系及质量手册等,而且这些新概念已开始被逐渐应用。同时在企业进行质量体系建立时,则城朵严重按照标准体系中的要素进行,从而以质量手册的形式来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规范。

1.3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致力于开展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工作

目前企业更注重于全过程、全企业和全员的质量管理,而对于“全”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通过对系列标准的实施更好有效的将“全”的思想得以有一个度量的标准。企业通过实施IS()9000系列标准,可以使企业建立起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而且形成一系列的质量体系文件,从而使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作为指导。另外企业在建立质量体系时,首先需要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进行质量环的设计,再根据标准来进行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由于质量体系要素对于产品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根据每个要素的特点来进行相应管理规范的制定,使其在质量体系中处到受控状态,减少或是尽量避免质量缺陷的产生,从而使顾客的需求得以满足。由此可见,建立和健全质量体系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质量管理得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可以有效的增加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基础,从而使外部质量有所保障。

1.4企业在外部质量保证上致力于争取得到权威机构对其质量体系的认证,以取得用户信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对外质量保证内容由于质量管理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在初期阶段,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要求较为简单,只要用户提供相关的产品质量标志及合格证即可。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的保证作用逐渐起不到作用,这样就出现了由第三方来证实产品质量的现代质量认证制度。而为了使产品的质量得妈长期稳定的保证,则还需要对产品生产保障能力的保障,所以由第三方来证实产品质量保障能力认证制度应运而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少数国家就开始实施质量体系认证制度,而到了八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在世界各国得到普及。企业为了增强自身在市场上竞争能力,需要在权威机构进行申请认证,拿到合格证书和标志,从而赢得顾客的信任。我国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申请需要向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提交,符合相关要求后即可颁布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二、现代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的地位

检验质量管理阶段,是在生产过程设置专职检验员,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逐一检验,事后把关,质量检验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这个时期是质量管理的初始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实行防检结合,预防为主。但是,这一时期,质量管理的范围还很狭小,只局限于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它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强调企业各方面的活动应以质量为中心,质量管理的范围扩展到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主导地位、核心地位是这一时期质量管理在企业中地位的总体现,质量第一的观念是所有经营观念(效益、时间、人才等)的主导观念;现代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以国际标准为准绳,成为世界性的管理活动,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除了仍具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特点外,还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总的讲,这一时期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较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更为重要,目前它已提到了战略地位的高度,并逐渐成为企业走向市场的唯一有效途径。

三、现代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和方法

我国的质量管理在发展中逾越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多数企业都是从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甚至还不够完善),直接进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但就目前企业的质量管理状况看,不仅以往“逾越”的统计质量控制的“课程”没能补上,而且对近年来新发展的方法在使用上同样也落后了以统计技术为主的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质量管理先进性和系统性,并反映在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上,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内外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应当被利用,而这些信息是庞杂的,需要通过应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整理分析后才能使用。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培训,以及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考试中,都已列人了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技术及方法的内容,作为企业职工的知识补充与更新这些手段在当前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但从长远来看,需要在大中专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包含并强化这部分内容,以确保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就具备基本技术素质。企业除了要积极安排人员参加上述学习之外,还应将统计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招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并将一些基本知识列人作业人员岗位晋升和考核的内容中。

篇4

在最新的G》/T19000标准中对质量管理的、这一名词的解释是这样说的:“通过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关于质量的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关系。”质量管理是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内容,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涉及到整个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学通过建立相关的质量体系来开展相关的质量策划和监管,有效的对质量方针进行合理的布置,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品。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值得是在建筑工程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设计进行使用,它包括两个基本含义,狭义方面看置的是产品的质量,广义上面除了质量外,还包括了生产的工序和工作的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从经济和效率方面达到更好的统一,各个环节都能得到统筹的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值得是企业在进行实际运行过程中,应以质量为中心,动员全体员工参与的其中,以让顾客满意作为基本的目的,达到长期盈利的基本目标。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在建筑上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一般来说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计划阶段,主要任务是调查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相关的计划方针;第二个阶段为实施阶段,主要是根据之前制定的相关方针进行合理的实施和检验;第三个阶段为检査阶段,主要是通过对上一阶段过程中的基本状况,检查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相关经验,并将结果进行评测;第四位处理阶段,将前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后,将正确的内容保留下,错误的给予及时纠正,并存入相关的共组档案中,以此为鉴,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次出现类似的工作错误。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基本内容分析

2.1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计划

根据建筑行业的基本组织结构和生产过程以及相关产品的最终特点,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一个服务都有相对应的项目管理计划和组织设计,为此工程项目管理质量计划主要是向业主提供相对应的承诺,工程项目管理可以将整个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将所有影响到整个工作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处理,采取必要的手段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明确其职责,并对其质量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指标进行分析和总结。

2.2 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

建筑施工单位要想更好的首先质量保证,必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必须共同努力,开发设计生产出更多优良的产品,并更好的推进售后服务,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满意度。这样的质量管理可以获取更多的经营思想,提高企业的素质,扩大经营,从而获取更高的服务质量。

3.目标管理法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1 工序质量控制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往往是由很多相互联系的工序所工程的,这些工序不仅仅包括人、材料等内容,还包括类似于机械设备、施工方及环境等因素,因此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过程中,必须按照工序智联监控的方式进行监管,将各项工序落实在质量控制中心上,设置具体的控制点,并对其进行提前控制,从而更好的保证质量及成品的保护力度。

目标管理的方法注重客户满意度,主张建立完整的起因管理体系,所以必须在施工上作出最大限度的施工力度,从而达到优质工程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正确的设置相关的控制点,从而获取一定的检测数据管理,加强对关键工序的控制与把握,更好的将人、机、料、法、环等内容更好的控制在其中,将工序处于一个更稳定的状态之中,促进施工单位的基本质量。

3.2 控制点的控制

质量控制点又被成为质量控制点,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它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环节,对整个工序的活动和开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也是其内部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实现对其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并根据相关内容制定出相对应的措施,从而更好的进行控制。

3.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控制主要是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的控制,在进行日常管理和监控过程中,我们往往采用分部质量工程管理的方式来对单位工程进行质量管理,而分部工程质量检测则是根据分项工程质量管理来决定的,为此分享管理的工程智联必须进行合理的监督和检测,并以《建筑工程智联检验评定标准》作为基本标准对分项和分部处理的鉴定结果进行合理的检测,并以此作为基本的依据。

篇5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16-01

会计档案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观上,它是制定一个单位财务计划的数据源,又是进行科学经济决策的信息源;宏观上,它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文献源,是有利于历史研究的记忆库,又是储备会计工作经验、智慧和技术的知识库。会计档案如此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会计档案的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收集不完整,归档不及时、整理不规范、利用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作用的发挥。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分析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研究基于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会计档案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是当前加强会计档案建设,提高会计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最值得尝试的一种途径,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会计档案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

(一)理论依据

档案管理学的管理对象包括文书档案、专门档案和科技档案。会计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个重要门类,档案学的基本原理应当是会计档案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会计档案管理必须始终坚持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会计档案质量管理必须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要求,强调会计档案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与全方位质量管理。会计档案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应当建立在对会计档案管理流程分析,质量要素分析及岗位职责分析的基础之上。

(二)法规标准依据

遵循法规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是保证会计档案质量的根本途径。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关法规标准主要包括1996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于1999年1月1日颁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1978年颁布的《会计人员职权条例》。

(三)实践依据

在充分依据档案学基础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加强会计档案质量管理还必须具体分析会计业务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把握会计档案的形成发展规律,紧密结合会计档案管理实践,制定行之有效、具备较强实践操作性的质量控制方案。

二、基于过程的会计档案质量控制方法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要求和过程方法的基本理念,应从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对会计档案管理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一)会计档案收集阶段的质量控制

第一,严格依据归档范围,确保档案齐全完整。各立档单位应结合本单位会计档案形成的特点和规律,明确本单位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第二,严格归档时间,确保档案按时归档。会计档案收集工作应严格遵照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应移交归档的规定,保证会计文件材料按时归档。第三,严格执行归档要求,确保档案归档质量。各立档单位根据会计档案归档的宏观规定以及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明确而严格的具体要求,保会计档案的归档质量。

(二)会计档案鉴定阶段的质量控制

第一,严格遵循标准规范,准确判定保管期限。各立档单位鉴定人员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对档案的保管期限进行准确判定。第二,全面掌握利用信息,合理处置到期档案。继续保存仍然具有利用价值的会计档案,集中销毁不再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第三,确保档案安全保密,严格遵守销毁流程。各立档单位应指定专人销毁档案,档案的销毁应当严格遵守销毁工作流程。

(三)会计档案整理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会计档案整理阶段,第一,严格遵循分类方案,准确定位档案属性,各立档单位要根据会计档案整理阶段的质量要求,合理确定分类方案;第二,准确揭示文件内容,完整填写卷内文件目录;第三,准确拟制案卷题名,规范案卷编号。依据分类方案,排列案卷,全面反映案卷内容,完整填写案卷目录。

(四)会计档案利用阶段的质量控制

第一,制度上,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借阅制度、严格会计档案借阅手续。各立档单位应对档案的利用范围、利用方式、批准手续以及归还案卷的检查作出明确规定;第二,手段上,编制多种检索工具、提高利用需求的反应速度。第三,功能上,拓展会计档案的服务利用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利用需求。要探索会计档案服务利用的多种途径,根据利用者的不同需求,既可以提供会计档案副本或复制品,也可以提供会计档案原件,还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平台或者提供会计档案信息加工品,满足利用者的不同利用需求。

作者单位:61786部队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R埃文斯,威廉.M.林赛.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敖景.ISO9000:2000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策划[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孙磊.质量管理实战全书[M].北京:人民有点出版社,2011.

[4]冯家春.企业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J].档案与建设,2005,06.

[5]闫汉东.谈会计档案收集工作[J].档案天地,2006,04.

[6]魏黎.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档案,2009,04.

篇6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TQM);“处突”经费物资保障;武警审计

一、“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在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应用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核心理念”,即消费者或社会成员满意、全员参与、质量的持续改善和依据事实进行管理的理念。“四种观点”,即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一切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过程控制一次成功,用最为经济的方法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观点。“三大意识”,即全体人员要有质量意识,部门之间要有配合意识,领导要有以身作则的意识。

武警审计是基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而产生的,所以武警审计部门所提品和服务,即审计报告的质量是指不仅要确保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相吻合,还要不断满足审计客户,即党委首长和广大官兵的需求。根据以上理论,本文把“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理解为武警审计部门以保证“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审计工作全过程为对象,运用多种管理方法,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条件

当前,在“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工作中已经具备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武警部队各级审计部门的负责人,一方面希望能够做好“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工作,多为武警部队做贡献,另一方面又十分担心审计过程中日益增长的审计风险。所有的审计人员同样也急于寻求一种既能提高审计业务能力,又能降低审计风险的好办法。在这样的需求心理下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无疑就有了一个最佳的思想基础。

2.2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定的业务基础

审计实践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奠定了业务基础。一是武警部队一些审计规定陆续出台,为执行和控制“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创造了条件。二是审计工作底稿基本规范,为执行和控制“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质量提供了载体。目前武警部队审计部门都使用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审计工作底稿,可以真实完整地记录“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工作从计划、到实施、到报告三个阶段的审计质量轨迹。三是武警部队审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已基本形成,为执行和控制“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质量提供了保证。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策略

针对武警部队“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工作自身的特点及特殊性,结合武警部队“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工作质量管理的实际,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推行已经日臻成熟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方法,不失为不断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良策。但全面质量管理最初是产生和应用于工业企业中的,所以在“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工作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时不能生搬硬套工业、企业的作法,要结合武警部队的特点进行,按照武警部队审计业务的有关规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3.1 进行质量教育

质量教育就是对参加“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的全体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质量管理知识的普及、宣传和培训。通过质量教育,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以保证“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报告质量的提高。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防范风险”的观念,为加强“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学习“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审计质量执行标准和控制标准的基本内容;三是根据审计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进行岗位培训,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本岗位的知识和技能。

3.2 建立程序系统质量管理网络

按照“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工作的程序,其质量管理网络应该是审计计划阶段的质量保证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保证审计报告阶段的质量。“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各个阶段的每一步工作都是对审计报告质量的保证,一旦审计工作结束,全部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初稿都应交由审计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以确保“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其网络可图示如下:

四、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

“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而―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决不是一两个人或部门能建立的,单靠几个人或审计部门领导也难以保证“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质量的提高,它需要各个部门、广大官兵的通力合作。建立武警部队“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主要是要形成“三个体系”和“两种机制”。在现代科学管理的5大职能中,指挥是管理工作的中枢,是各项工作的核心,因此建立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实行“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全面质量管理虽然要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但必须有特定的组织或个人专门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承担相应职责。在执行“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武警部队各级审计部门应安排专人负责“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质量管理,武警部队依托各级审计部门建立“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质量管理小组,合理划分审计质量管理的职能,保证“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工作质量的 顺利进行。“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的质量信息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条件,是决策层进行质量调控的重要依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以事实为依据,只有对“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的质量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才能发现“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质量的变化规律,发现审计质量管理上的不足和缺陷,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发挥“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的最大效能。真正实现质量信息在审计部门负责人、审计小组组长、审计人员之间及时有效的交流,达到持续改进“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工作质量的目的。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武警部队各级审计部门、各级审计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即要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和职责,又要赋予每个人相应的权力,做到责权匹配,各司各职,各负其责。把物质利益和政治前途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全体官兵的责任感,有利于建全武警部队“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

对于武警部队“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工作而言,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际上是将TQM蕴涵的管理思想、基本概念、工作原则、运筹模式应用于武警部队“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工作之中。与传统的审计管理方式相比,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它一切以审计质量为中心,更关注党委首长和广大官兵的需求,更能调动全体审计全员的积极性。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应用到武警部队“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中,可达到不断保持、恢复和改进“处突”经费物资保障审计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跃堂,黄蓉冰.我国政府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11).23-6.

[2] 王孝贵,徐华,张志宏.军队审计质量控制之探究.军队审计.2009(6)

[3] 胡德海,姚明贵.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审计业务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4)

[4] 曾波.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全面质量管理探讨.企业技术开发.2008(2)

篇7

一、沈冶机械基本情况介绍

沈冶机械是我国冶金装备的大型骨干企业。现为世界第三制铝设备供应商,亚洲最大的回转窑和混合机的供应商。2006年进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认定为首批辽宁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09年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整合”管理体系监督审核,2010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企业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并被辽宁省经信委列入《辽宁省新兴高技术领军企业培育计划》。

二、沈冶机械重视产品质量的主因

沈冶机械定位于一家“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企业”,多年实践表明创造“一流的质量”就是要将质量贯穿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真正的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

(一)产品质量是沈冶机械内生性增长的必然要求

沈冶机械努力打造“中色重装基地”,作为辽宁省首批技术创新企业、新兴高技术领军企业,不仅要生产“世界一流专精设备”,更要为实现中国制造迈进世界的步伐需要,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产品质量是成为内生性增长的必然要求。

(二)产品质量是沈冶机械做优、做强的前提和保证

沈冶机械的制铝设备、回转窑和混合机均在国内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基于先进技术的产品质量是沈冶机械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主动的关键因素,产品质量已成为市场开拓的通行证,遍布有色、钢铁、冶金、矿山等诸多领域,销往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三)产品质量有利于沈冶机械整体素质的提升

产品质量是检验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成果,是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等方面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实践表明,要重视产品质量,更要重视工作质量,综合起来就是通过改进企业各个部门、车间、班组和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效率来保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数量,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三、沈冶机械质量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一个企业整体素质的展示,要想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围绕质量这个核心开展生产,积极探索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各级管理者对质量管理认识有待加强

将质量管理当某个职能部门的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不高;对质量管理基本的工具与方法不想用、不常用、不会用;内审员专业素养、审核经验有限、人情关系等因素影响,内审中只针对容易整改的问题开出几项不合格来应对各级领导和外审,而实际存在的问题很多。

(二)缺乏对质量管理的系统性认识

沈冶机械停留在对QC老七种工具的感性认识之中,谈不上质量管理方法的正确应用,对质量管理工具的理解、应用知之甚少,满足于绘制一个因果图、排列图,没有实现应用QC工具控制质量,企业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缺失也是制约其治理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三)缺乏真正意义上质量管理人才

现有质量管理的人员,缺少实战能力,停留在事后、汇总阶段,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过程不能起到预防作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对产品、技术等方面缺少深入的了解,缺少强有力支持,并且检验人员的执行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四、沈冶机械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质量管理观念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沈冶机械坚持定期召开质量例会,定期开展配套件、机加件、外协件产品外在及内在质量评价工作,定期抽查入库、出库产品,研究质量改进建议和意见,严格纠正措施,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分析、检查、通报,加强每道工序的约束力度,能动性地开展改进质量进步工作。

(二)培养自主质量意识

在质量管理方面不断深化、不断总结,形成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并且提炼成简明的口号进行宣传,促使全体员工确定新质量观。如“的产品我负责、的产品全合格”、“下道工序是客户”、“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第一时间满族客户需求”等,确保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包装发货、现场安装的全过程质量保证。随着质量意识的深入,促进公司质量管理的全面提升,取得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三)引入、掌握现代质量管理方法

将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考试中列入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技术及方法的内容,作为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补充与更新。人资部、企发部安排人员参加上述理论及实践学习,在招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过程中将统计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并将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纳入作业人员岗位调整、绩效考核、人员调配的应知、应会内容。

沈冶机械要打造国际一流装备制造企业,就必须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它需要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全力合作,只有坚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坚持全员参与,强化基础管理,准确定位,才能实进一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功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有色重装集团。

参考文献:

篇8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要事之一,而基建工程作为电力建设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并进一步对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故电力建设企业应将质量管理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质量管理活动普及到企业及基建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确保电力基建工程安全稳定发展。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基建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步伐越来越快。然而,与此同时,电力基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日益加大。如何在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的新时期下,做好基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电力基建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成为了每一个电力建设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一、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内涵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而所谓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就是指指挥和控制电力基建工程组织的协调活动。质量管理是电力建设企业管理和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及基建工程项目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必须由最高管理者主持推进,才能将质量管理活动普及到企业及施工项目中的各个环节,最终确保基建工程建设质量。

二、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的基本环节

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无论是从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或是从施工要素出发,都必须按照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中一系列的基本环节来实现。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包含许多方面,其中主要有三检制、技术复核、技术核定、级配管理、设计变更、分部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成品的保护等环节。做好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就必须对工程现场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进行深入了解,根据具体工程实际情况,分析和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环节,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出现的质量问题。

三、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电力基建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多,如设计、机械、材料、气象、地质、技术措施、施工工艺、管理制度等,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它们主要分为五大类,即人、机械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4M1E.

1.人的控制

人作为工程生产过程中主体,既是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又是工程项目的操作者,其能力大小和素质高低决定着一切质量活动的成果。企业通过对人的控制,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及知识结构,这对于工程质量管理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2.机械设备的控制

机械设备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和工程项目设备。对施工机械实施质量控制就是使施工机械设备的类型、性能参数等现场施工条件、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因素相协调;而工程项目设备的质量控制主要从设备的检查验收、设备的安装质量、调试运转这三方面着手工作,以满足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设计生产要求。

3.材料的控制

材料质量是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所以,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材料控制主要包含对工程所需的半成品、成品、原材料、构配件等的控制,重点应放在对材料的采购、试验及检验、储存和使用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4.施工方法的控制

施工方法是根据施工项目指定的实施方案,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工程的进展而细化和深化的。在制定施工方法的时候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应对处理办法,施工方法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控制。

5.环境的控制

施工环境的控制并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环境的控制,它还包括管理环境的控制和劳动环境的控制,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四、做好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的控制是一个经由对投入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进而施工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实施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项目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工程。所以,在实施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工程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综合考虑影响工程质量的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这五大因素,保证工程质量。

1.坚持全面质量管理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首先必须有企业最高管理者主持推进,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将质量管理活动普及到企业及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形成全体员工参与并承担质量管理的义务和责任的良好氛围。

2.强化质量责任制,实行责任管理

为切实做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落实质量工作责任,防止和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企业应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和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建立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从而形成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工程生产过程中对工程质量层层负责的制度。

3.根据工程特点,确定重点控制对象

进行质量管理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和技术要求,结合建设过程中各环节和部位的复杂性、重要性,准确合理地选择质量控制点,做到有的放矢。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对象主要包含关键的分部分项及隐蔽工程、关键的工作部位、关键作业中的关键质量特性、施工中的薄弱部位、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部位或环节。

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各专业负责人、技术员就必须向参加施工的各类人员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使其明白工程施工的要求和特点,这是贯彻质量管理措施的关键。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要结合各自专业、各自负责的工作范围,按照技术交底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工种技术交底,使全体作业人员懂得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方法,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

5.做好质量检查工作

实施质量管理,必须切实做好质量检查工作。质量检查应坚持“三检制”,即操作人员的自检、互检和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检验制度。实行三检制,要合理确定好自检、互检和专检的范围,通常,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检验应以专职检验人员为主,建设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序则以现场操作人员的自检、互检为主,专职人员检查为辅,此外,成品的质量必须进行终检认证。

6.合理选择质量管理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管理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排列图法、因果分析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相关图法、分层法和统计调查表法这七种方法,它们也称为实施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质量管理者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特点和生产要求,选择最适合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例如排列图法主要用于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因果分析图则是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所以,管理人员应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合理选择适合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统计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孟祥泽,现代电力建设施工与技术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篇9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增长建筑施工项目的数量也再不断增加,人们对工建筑工程的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据统计,建筑工程质量是人们关注的最重要的因素。质量管理的效率直接影响了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高低,所以我应详细分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管理效率。

质量管理的内涵

质量管理就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合同的规定、国家的标准。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不是一个单一的手段或者管理方法,他是由一系列的管理方法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计划实施的、有针对性的方案。针对不同的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的方法或应用都会存在差异,同时对于同一个项目的不同工程实施阶段,选择的质量管理方法也会不同。同时,工程的质量管理方法不仅仅是一种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一种手段,更是在发现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之后的一种解决方法。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分析

2.1人员配置

人员配置在建筑工程的实施中是一个非常负责的概念,不同的人员配置情况会对工程的实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即使是相同的人员配置经过不同的人事安排和决策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工程实施中,人员的岗位安排、专业技术掌握情况、工作状态、工作时间、合作关系等情况的不同都会对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产生影响。不仅如此,不同的施工方、监理人员,其所做的不同决策也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管理结果。所以说,人员的配置情况是影响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进行合理的、高效的质量管理,就要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

2.2材料质量

工程材料相当于整个建筑施工的基础,也就是建筑施工中最基本的部分。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不能保证,后续的质量管理根本无法进行或者会完全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管理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对其使用的材料进行质量审核,只有做好这一步骤的工作,质量管理才能顺利的进行。这里的材料质量不仅仅指的是工程所用的基本原材料,例如钢筋、水泥、石灰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程施工的半成品材料,即需要二次加工的材料的质量;而是对各种材料的供应商或者供应厂进行基本资格审查。

2.3设备质量

这里所指的制备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的设备,包括建筑工程中需要进行配套安装完成的电梯、排风等设备。另一种是建筑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例如挖掘机、吊车、测量仪等设备。这两种设备的质量在建筑项目的工程管理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进行安装的设备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验收情况,如果其发生质量问题,会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直接导致工程质量的不合格。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使用设备的质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则是较为间接的。如果使用设备的质量不合格会使得其施工的使用对象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两种设备的影响相对而言后者较为严重,后者有可能导致工程的某个或整个部分出现问题。

2.4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指的是实际的工程实施中,实施的方法、设计和使用的技术。施工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相当于房子的框架,如果框架的设计或者设计的方法存在问题,房子一定会倒塌。这里施工技术涉及的东西非常多,包括设计的图纸、不同的施工顺序、不同的工艺流程等。选用何种施工技术也是较为矛盾的,先进的技术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施工的效率,缩短工期,但是由于技术先进,施工人员的掌握未必非常的熟练,存在一定的风险。何种施工的技术或者施工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要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项目需求、不同的工期、不同的施工人员配置去合理判断,不能盲目的去照搬。

2.5外部环境

这里的外部环境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概念。宏观上讲,外部环境指的是国家政策、政府的调控、税收情况等大的因素。落实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如果国家的政策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较为严格,那么质量管理的目标就要制定的与国家的政策要求相似,不然无法达到国家的标准。而微观上的环境指的就是工程所进行实施的条件,如工程的人员配置情况、人员对专业技术的掌握情况、施工条件、施工的设备情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的目标和实际应用的方法。在实际的施工中,对施工条件的改善也要作为质量管理的目标之一,通过提升施工的相关条件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提高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用人的准入条件

人员的配置是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建筑工程的数量急剧增加,而其需要的人员培养却并未能跟上项目数量增长的脚步。工程项目的专业人才缺失、在项目施工中人员配置短缺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大、工作繁重。所以,要加快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开设专业课程、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可以建立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通过项目实习来增加其工作经验,从而能更好的适应工程项目。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专业人才的准入条件,通过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执业资格考试等多种方法规范用人条件,从而提高人才的专业技术,最终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管理的效率。

3.2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

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质量管理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作用。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标准去规范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如果建筑施工项目不同、其所对应的质量就应该有一定的差异,而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要参照同一个质量标准。在满足国家的基本标准之上,质量管理的目标还要符合合同规定的内容,满足施工方的各种要求,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做出最合理的质量管理目标。同时,质量管理的目标还要随着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工程项目的最新情况,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3.3完善质量管理程序

要使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作用,就要完善质量管理中的每一个程序。要将质量管理的事前准备、规划、过程监督、监控、调整到最后的结果验收等各个过程合理化。使其每一个程序都发挥作用,做到环环相扣,紧密结合,不为质量问题留下任何安全隐患。以材料的质量验收为例,要在材料部分的质量管理进行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核对材料的清单,审核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在验收之前还要对材料供应商的资格和资质进行合理的审查,发现有不合格或者非法的企业一律上报或将其从供应商的清单里面除名,然后再对材料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有半成品的材料还要检验其加工的工序或者工艺是否符合要求,不能忽视。

3.4提高工程的施工条件

工程的施工条件是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其对应的质量管理。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施工条件越好,质量管理的效率就越高;相反,质量管理的效率就会被降低甚至不会发挥任何效果。例如,如果施工的照明条件存在问题,整个工程的施工都会受到影响,更何况是质量管理。所以,要尽可能的提高施工的条件,为质量管理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晓敏,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河南建材,2013(01):54-55

篇10

在市场经济下,医院需要严格规范医疗人员的医疗行为,落实医疗标准和法律法规制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强化医疗质量的过程管理,更加有效地将传统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中、事前管理,使医疗全过程处于可控状态[1]。本文就是根据持续质量改进思想,建立医疗质量标准细则,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和网络,将现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理念与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结合起来,强化医疗质量的过程管理。为医院决策者、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提供医疗质量管理进行保障。

1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模式遵循医疗质量形成的基本规律, 根据持续质量管理理念,把医疗过程作为质量控制系统,按照、分析、提出和实施这四个关键步骤,分析医疗过程,针对当前社会文明对医疗质量的需求,选择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和基本要素,结合医疗质量管理的规范标准,以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技术为基础手段,引进最新的计算机实用技术,设计建立医疗质量实时控制软件,构建实时控制计算机管理模式,对传统的事后回顾性评价管理进行扩展,建设和强化事前、事中的控制干预,达到实现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的目的[2]。其应用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1 要素管理

针对当前社会文明对医疗质量的需求,以精细化方式,根据医疗质量的规范标准,对医疗质量最基本要素和影响因素的进行逐一分折、细化和明晰,选择确定医疗质量的最基本控制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医疗质量控制标准细则。

1.2 过程与环节管理

按照就诊流程的进展,我们将医疗过程分化为具体的环节,强调环节质量标准要求,明确规定医疗服务的及时、正确、合理和规范,重点开展对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和手术病人的诊治、用药,有创治疗症以及医患沟通的管理[3]。例如“绿色通道管理”,要严格按照绿色通道工作的流程与要求,会诊人员必须在5 分钟内到达现场。对医疗质量过程各环节的管理,主要采用教育-实施-评价-申诉和核实-纠偏-处理责任人模式,持续地改进医疗质量。

1.3 监测与控制

开展实时监测与控制,将质量信息和细化标准即时呈现于网路终端,运用信息技术干预医疗过程各环节质量,指导相关质控人员开展质量控制实践。主要有三种方式:前馈控制,即在医疗实践活动开始之前,通过研究分析,运用多种防范性措施,为医疗质量水平提供预先保证;现场控制,即对医疗过程中监测到的质量偏差进行干预,及时予以修正;反馈控制,开展双线反馈和多线反馈,为医院各级各类人员提供医疗质量信息共享,实现申诉、核实、处理等控制手段[4]。

2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2.1 标准化管理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行医院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探索,目前,标准化管理在医院质量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大量的质量标准随之产生。按对象内容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质量评价标准三大类,它们是医院质量标准化管理研究的重点[5]。技术标准是医疗技术活动准则,它包括有技术原则标准、技术操作标准,以及医药制剂标准、 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等,是必须遵照执行的规范。管理标准是医院质量管理体制活动中,为行使其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指挥、控制等职能而制定的标准。这类标准内容广泛,既包含医疗的,也包含优质服务的,既有基础标准、工作标准,也有考评奖惩标准。它充分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6]。如各级各岗人员职责、医院工作制度、设备管理标准、信息管理标准等。质量评价标准是用以检查评价工作质量和医疗质量的标准,体现为数据质量指标。所有这些标准又可按标准约束的范围和审批的级别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军队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等多个等级和层次。其中,国际标准主要为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S09000族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军队标准则包括各种卫生标准、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等;单位标准则更为细化、针对性强,如:病种管理标准等。目前的标准化应用仍是不全面、不系统的,有待进一步细化各种质量标准,建立统一、系统的质量标准化体系。

2.2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在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体制中广泛应用,它把目标管理、质量管理、分级管理、标准化管理乃至将医院政治、行政、医疗、后勤等系统的各项工作融为一体,对医院的整体管理效能进行有效评价,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或全员全面目标管理的产生,促进了全面质量管理实现,这种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2.3 信息管理

医院信息管理是信息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紧结合,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对医院信息进行数字控制、知识提取、提供虚拟现实和强大的医院管理与决策功能。 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对医院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保存和维护。能够对大量的医院业务层工作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完成日常基本的医疗信息、经济信息和物资信息的统计和分析, 并能够提供迅速变化的信息,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及时的医院信息[7]。因此医院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计算机软件, 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医院管理的系统工程,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管理方法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包括质量管理工具、PDCA 循环、医疗质量评价、缺陷控制法、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他们都为加强医院质量管理的内涵建设,为增强质量管理科学性, 促进质量管理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当前持续质量改进仅在国内少数医院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医疗质量全过程的控制研究刚刚起步,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春荣,吴均林,詹才云.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18(1):58-60.

[2] 张宏雁,董军.临床途径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2O11,18(3):98-1O1.

[3] 董军,张宏雁.医院质量 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2(29):44-46.

[4] 朱士俊.我国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现状及展望[J].医院院长论坛,2008,5(3):8.

篇11

以IE专业开设的“质量管理工程”为例,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包括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及标准、统计过程控制、试验设计、质量检验、可靠性等,囊括了质量管理专业几乎所有的专业课内容。加之课程本身技术性强,需要数理统计的基础,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很大。据调查,目前国内IE专业的《质量管理工程》课程教学大都为48学时左右,在有限的48学时内将整个质量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介绍清楚,并兼顾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与教学内容的深度具有很大难度。同时质量管理实践性很强,有限的学时限制了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和讲授的深入,其结果:或者什么内容都涉及,而什么内容又都无法深入;或者是有的内容干脆就不做介绍。其结果是,学生要么会因为知识点多,失去对课程的兴趣;要么因为缺乏系统学习,根本不知在实际中如何运用。教学的重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内容的取舍标准是什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些均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于IE专业的其他专业课中。我们曾对江西省内4所高校的IE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20%的学生反映部分专业课教学内容过多,尤其是“质量管理工程”、“物流工程”和“生产运作管理”;与此相反,另有近20%的学生却认为一些重要内容没讲或没仔细讲授;将近30%的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什么场合用,如何用,根本不清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职业需求与教学内容的矛盾

目前的“质量管理”教学层次不分,表现在:无论是短期培训还是学历教育,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也不问是什么专业,都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学时数,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法,导致教学内容的雷同和无针对性。IE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会有很大不同,由于学生就业的多样性,势必造成对不同知识需求程度的不同。仍以专业课“质量管理工程”为例,由于企业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性,决定了无论什么岗位、什么工作、什么职业、什么职位,都毫无例外牵涉到质量管理的问题,但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不同职业,对质量技能的要求有很大差别。另外,由于我国高校基本上不设真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专业,本科以上质量管理学历教育的数量很少,而目前我国质量管理人才需求日趋旺盛,供需存在极大的缺口,因此,IE专业某种程度上也担负着为企业培养质量管理专门人才的任务。对专门从事质量管理、质量检验、质量审核与认证工作与从事物流管理、生产管理、工作研究以及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工作所需的质量知识与技能有很大差别,从而导致对专业知识的关注点会因为岗位的差异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各专业课在考虑这些差异的前提下,应针对不同职能和岗位分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需求。

二、基于职业导向的差异化教学思路的提出

“差异化教学”就是根据总体教学目标,将教学对象,按其需求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评测方法,最终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目前国内工业工程专业差异化教学,还主要体现在教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基本上反映的是学校和教师的需求,还没有从岗位职业需求、学生需求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人为地造成了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教学难度,降低了教学效果。国外高校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佐治亚理工学院的IE专业在美国大学学科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它的课程涉及范围很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并且可在制造系统、作业研究、质量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方向中选择一个修读。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培养计划和预修课程会有所区别。再如,密歇根大学IE专业的“质量管理”方向,除基础课程中有“质量控制及可靠性”,必修专业课程有“最优化”,选修课中还有“统计质量控制”。而国内IE专业只有“质量管理工程”一门课程,却包含了“质量控制及可靠性”“、最优化”和“统计质量控制”等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与他们对知识的“作用和价值”的主观判断呈正相关关系,而他们判断知识“作用和价值”的最重要标准是“与未来职业的相关性”。因此,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学生最关心的未来就业结合起来是改变目前IE人才培养面临问题的一个最佳选择。引入职业导向的差异化教学与培养模式不仅可以缓解目前有限的学时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而且还可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一般来说,符合企业要求的IE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大致可以分为:基本职业素养(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外语等)、专业技术能力(机械设计技术与方法、机械制造技术与工艺、材料成型技术与工艺、计算机应用等)以及专业管理能力三个层次。其中基本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而专业管理能力包括:QDC(Quality、Delivery、Cost)价值条件管理以及资源要素(设施设备、物料、人力资源、工作方法、环境)管理的能力。这也是形成差异化教学的关键。以“质量管理工程”为例,采购管理对质量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及审核更为倚重;而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则更需要试验设计与可靠性的知识;而对生产管理则需要过程控制和质量改进的知识。

三、基于差异化教学的课程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在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和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开发出不同的教学模块。IE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培养的学生就业具有广泛性,这种广泛性不仅体现在就业行业广,还体现在就业职业、就业岗位广。因此,专业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不同从业岗位的需要。根据就业方向职业能力要求,将整个课程体系分成若干个层次模块,并做好课程各内容之间的衔接。仍以“质量管理工程”为例,在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质量管理体系等基础部分之上,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质量检验、试验设计、可靠性等内容相对来说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具备实现模块化教学的可行性。

(一)基础模块

由于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工作、什么岗位,都牵涉到质量管理的问题,所以,基础模块强调的是共性和全局,是本专业所有学生都必须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的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原理和知识,大约需要32个学时。适用于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研究、采购、物流管理等岗位。包括质量管理基本理论与概念、企业质量文化、质量管理基本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及标准、质量检验基础。基础模块面向整个专业所有学生,学习结束后,部分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进入特色模块部分的学习。

(二)特色模块

特色模块强调的是个性化和局部侧重点,即深入学习部分,包括过程质量控制和设计质量保证。其中“过程质量控制”模块适用于生产管理、现场管理等岗位,主要培养学生分析、控制、解决生产现场出现的质量问题的能力。包括质量数据的统计处理、过程能力与SPC。“设计质量保证”模块适用于工艺设计、产品设计、技术服务与管理岗位,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试验设计和可靠性技术等手段保证设计质量,进行工艺设计和改进产品质量的能力。包括试验设计和可靠性。但选择“设计质量保证”模块必须在学习了“过程质量控制”模块的基础上。两个模块各需要大约24个学时。

篇12

关键词:路桥施工;质量管理;企业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the author can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i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nagement analysis, make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arry ou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opinions, only for reference to fellow.

Keywords: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没有质量的工程是零的工程。”这已是广大路桥施工人员的共识。但路桥施工环境复杂,影响质量的因素千头万绪。如何最经济、最有效地控制质量,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并采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有效地应用它于路桥施工企业,值得认真探讨。

1路桥施工的特点

(1)工程条件复杂,施工困难大。需要在各种地形、地质条件下进行,条件复杂多变,较其他各项工程

施工,虽然技术不是很复杂,但是具有较大的难度;

(2)工作量大,投资金额大,一般项目投资都上千万以上,多者达到几亿几十亿,工期时间较长。一个项目的建设一般需要一年或几年的时间;

(3)管理复杂难度大,作业面大,需要的人员、设备多,设备种类型号也多种多样,决定着管理非常复杂;

(4)施工变数大,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多,受气候影响大,质量进度较难控制;

(5)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力和责任心对施工效果影响最大,所以最需要加强管理,选择优秀的队伍;

(6)管理水平差异大,水平的差异造成质量的差异。施工的难度、复杂性,决定它最能体现施工单位的能力、经验和管理水平,同时施工质量差异也很大。

2路桥质量的特点

(1)顾客代表(监理工程师) 对整个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认证;

(2)质量缺陷修复难、修复时间长,因而损失严重,不良影响大;

(3)质量最难以保证,施工的特点决定它的质量,比较而言最难以保证,在施工中应作为管理的重

点;

(4)投资(中标价格) 的固定性和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价格偏低,决定施工企业在质量上无法进行更

多的投入;

(5) 规则的不完善和市场竞争的不规范,使企业信誉与获得市场份额没有完全的直接关系,使得企

业被动地抓质量;

(6)不合格产品多,最终影响产品质量的较少,因为大部分不合格品都可以在工序交接和分项工程

检验过程中得到纠正。

3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所谓质量管理,就是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的一种管理制度和经营方法,它要求并保证用最经济的方法研究、设计、制造、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综合运用的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的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由低级到高级,历经第一阶段质量检验,第二阶段质量控制而发展到现在的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各职能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的成果,控制影响质量的全过程和各个因素,经济地研究、制造、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所以说全面质量管理包含着一条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概括地说,它是以适应用户需要为目的,以科学的理论技术、管理方法为手段,以改进生产技术为基础,以使用效果、经济效益为最终评价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它的主要职能是以质量保证作为特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它的基本任务就是以经济的方法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它的核心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和管理质量的方法,确立明确而又可行的质量目标,形成一个有利于对质量实施系统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运用一切能够促进提高质量的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使一切与质量形成有关的人员都能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

4全面质量管理在路桥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建议

4.1 企业全员质量管理教育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

做好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开展QC小组活动,明确QC 小组活动的内容、作用、方法和手段是推行TQC 的前提,使全员正确认识QC小组活动的意义、同时把开展QC小组活动作为加强施工班组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利于企业的决策及企业目标的落实同时开展QC小组活动的目的不仅局限于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而是要着眼于提高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意识,以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素质。但搞好企业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开展质量管理教育必须掌握原则性、计划性。第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计划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有明确的方针、目标和措施,要结合企业或工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要搞形式主义,根据开展教育的形式、对象和实际情况不同,灵活运用。第三,明确企业管理体制、质量管理教育、职工教育的三者关系。三者关系是互为制约的,深化企业改革和搞好质量管理教育、职工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完善企业管理体制。

4.2 搞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是领导的重视

首先,开展好TQC的关键在于领导,QC工作应该作为各级领导的主要工作,领导是否重视主要表现在企业是否设立专职的组织管理机构,是否领导亲自组织管理,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开展TQC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同时企业各级领导要切实掌握TQC的基本知识,否则无法抓好此项工作。因为TQC不是哪个领导的主观意识,而是本身的特点和科学性及质量管理实践的经验所决定的。

其次,企业领导必须树立系统管理的思想,因为推行QC一个基本要求,是全员、全过程、全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用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必要的。质量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局部治理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因此被动挨扛,不能主动控制。一个质量事故,除其直接原因外,还会与技术措施、机具管理、工艺方法、管理机制、人员素质、劳动纪律及至经济责任制等因素有关连。因此,要做到主动控制事故,就必须树立系统管理的思想,研究分析与质量有关

的各个方面的各种联系,进行综合治理,使质量管理系统整体优化,从各个方面控制人的工作质量、工序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4.3 开展TQC必须与班组建设相结合,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切实搞好小组活动

TQC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强调人的积极性,人的素质和工作质量是推行TQC的中心环节,特别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TQC 把过去以监督为主的管理变为群众性的民主管理,提倡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的管理,Qc小组活动同样离不开对人的素质的控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科学管理,是促进班组建设的重要条件。而QC小组活动目标必须通过班组建设来实现,企业方针、目标和升级创奖的考核指标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组,班组在企业内部升级就必须通过QC小组活动这种形式来强化质量意识、不断发现在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对课题的立项、研究等活动来寻求规律,总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企业范围内普遍推广。这就有利于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民主意识,有利于提高班组素质和职工素质、可见QC小组活动是实行科学管理的具体体现。过去班组建设在一些企业中一直是薄弱环节,导致QC小组很难开展,班组建设得以加强后,就为QC小组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4.4 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将标准化工作注入TQC之中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预防为主,变“管结果”为“管因素”。搞好质量管理工作就应找一找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手段,在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环”(4MIE)五大要

素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必须控制其工作质量,实行严格的工序管理,这样推行TQC就必须建立起质量控制,质量预控的概念。同时,由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在TQC 中效率高、运行快,能够及时反馈信息,使质量问题及时得到处理。实践证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将质量管理纳入标准化的轨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5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保证体系,树立法制观念,从严治理质量工作,是推行TQC的重要手段

明确各部门每个职工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责任、权限和分工,并与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各级都应建立健全TQC的专职机构,充实精干的人员加强检验、化验机构的建设,搞好TQC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保证措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正确地运用激励手段是调动职工参加Qc小组活动积极性的有效方式。QC小组活动是一种通过人的极大热情和积极性来改变现状,创造成果,

篇1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72-01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项目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创立与发展,目前,项目管理已经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各种项目类型。“一切皆项目”。事无巨细,几乎所有人类活动都可以看做是项目来运作。在项目管理中,项目质量管理包含一些程序,它要求保证项目能够兑现其满足各种需求的承诺。在质量体系中,与决定质量工作的策略、目标和责任的全部管理功能有关的各种活动,并通过诸如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审核等手段来完成这些活动。项目的质量管理师围绕项目质量所进行的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项目按规定的要求满意地实现,它包括项目所有的功能活动能够按照原有的质量及目标要求得以实施。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质量管理作用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学校教学管理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管理,在内容上包括人与活动两个方面,这种管理活动的基本结构应是以人的管理为主的组织结构,而活动过程应该是遵循教学活动规律的学校教学工作管理过程。因此必须挑战长期以来教学质量管理所基于的一些理念,并且重构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学校是传播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教师,更是文化的一个活载体。因此,学校就是一个重要的项目,学校管理就是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的管理。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实行全方位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要通过不断改善学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规章制度,教师,学生及其他因素),通过科学的监控和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重视文件系统完善,建立质量管理文件系统要求将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都纳入文件,形成质量管理文件体系,从而形成科学的规章制度,使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工作有章可依,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其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要全员参与。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人人都是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被监控和评价的对象。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必须使学校的相关部门、教师、学生都参与进来,必须把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变成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干部的积极行动,从根本上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质量反馈系统是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开展教学检查和考核,以及开展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教师评学、领导听课等活动,形成多条教学信息交流反馈途径。要注意反馈系统不仅包括学生、督导人员等向校(院)级领导和管理者的反馈汇报,更要包括上级对下级提出的改进意见及注意事项的反馈,这样才能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质量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工作各要素管理、教学进程各环节管理和现代教学技术管理,其中教学工作各要素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工作各要素管理这是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横向结构,其内容是对教学质量要素各个方面进行基础建设、深化改革及发展提高的过程。这是教学工作的总体内容和学校办学工作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依据和载体。我们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抓好教学质量要素的建设改革、发展与提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管理。这是教学工作中具有关键性、主导性的重要方面,是教学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和关键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建设工作:

(1)制定并执行教研室工作条例,认真开展教研室的组织制度建设,推动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

(2)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有关规定文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师资队伍的优化。

(3)制订学科课程规划,抓好学科课程建设,促进课程的优化。

2.学生学业质量管理

(1)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开设能集中体现学科先进水平的精粹的必修课及大量的适应社会要求和反映科学最新成就的选修课供学生修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特点科学合理地组织自己的知识结构。

(2)制定并严格执行教学的各种规章制度,抓好教学各个环节,尤其是抓好文科的社会调查和理科的实验教学和专业见习实习,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自学钻研的良好治学品格。

3.教务工作质量管理。教务管理工作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协调并优化教与学关系的良性循环,优质高效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促进教学目标全面实现的必不可少的保证。当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条件、手段与方法)三要素基本具备之后,如何将这些要求继续完善和优化,并使教学各要素及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够协调组织,并顺利开展,就要靠教务管理的水平和效能了。

总之对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改革研究成果,并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点以及教改需要的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