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篇1

1994年,我国正式成为接人国际互联网的国家,从此开启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历程。深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关键在于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点,前提在于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在于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网络是指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便捷通讯和资源共享为目的,发展人的本质的虚拟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据此,本文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和制高点,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方面。深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关键在于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虚拟性强。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主体和环境都具有虚拟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是根据上级统一设置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某种固定方式来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主要是互联网,形式多种多样,具有灵活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但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鱼龙混杂、真伪莫辨的特性,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性显得更为突出。

(二)技术性强。互联网是一个传递信息的网络,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而且需要通过变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互动方式来不断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它必然会随着人类社会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三)隐蔽性强。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隐蔽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践性的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网络环境下教育主体的广泛性和不可控性以及网络环境复杂性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实现的目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为:

(一)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积极良好的育人环境。互联网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为宽阔的发展前景。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互联网高容量的信息环境、平等的交往环境和个性化的服务环境都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网络的应用和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网络给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较,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重要的载体即网络。近年来,关于网络思想教育的各类红色网站应运而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也建了不少,这些都为我们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三)信息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积极的文化和思想观念。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人们多元化观念和全球意识的养成;网络的超时空性,有助于人们收集和了解更为广泛和实用的价值形态;网络环境下的匿名性,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网络交往的自由性和平等性,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

与此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网络信息的混乱容易对网民产生误导作用。网络上既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信息,又包含宣扬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信息,还有一些“黑色”信息和“黄色”流毒充斥网络。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侵袭到网民的头脑中。

(二)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转变观念和更新知识的挑战,网络知识和信息的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和大众传播媒体的狂轰滥炸都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三)网络技术特征容易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造成负面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人际交往失去真实性,长期“人机交往”下来,使人产生一些孤独、恐慌等心理疾病;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导致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心理,弱化了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互联网的隐蔽性还容易导致人们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多。

(四)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提出了挑战。网络具有的开放性和超时空性特点使各国不同的文化、观念在网上交汇,网民能深切地体会到网络中的文化冲突。可以说,网络已成为各民族文化、各种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谁能让自己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进人网民的头脑,谁就会成为网络的霸主,赢得最后的胜利。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从内容上讲,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在法制教育中,可以培养人们的网络法制意识,特别是增强网络空间的权利和义务观念,使其认识到任何科技成果包括网络技术,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约束;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必须加强“网德网风”建设,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网络技术发展与人文精神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道德成为网络文明最坚实的依托。

(二)从形式上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搭起“美”的舞台。随着人们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必须追求内容上思想性和形式上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娱乐人的易为网民接受的信息,从而努力在育人上做到润物无声。

篇2

关键词:网络平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的内涵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重要作用日益突显。

(一)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即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传播技术等手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通过相关网络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制作、传播和控制,从而实现用正确、丰富、生动的网络信息熏陶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活动。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的内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实质上就是以电脑为介质,以网络为平台,以信息交流为主,通过人机交互或人―机―人交互方式,在网络虚拟空间教育主体实施、监控和调节网络行为,受教育对象即大学生网民自主选择、认同接受、自我整合、内化提高和实际践行,实现教育主体与受教育对象的认知协同,目标趋一,使大学生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知、情、意、信、行内在道德自律的网上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从而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2]

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交互性是关键,只有深入了解其内涵,把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网络互动平台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随着web技术的不断更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互动平台不断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互动方式也随之改变。

在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Web1.0时代,教育者主要通过建立校园网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方式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此时,网站内容成为了教育者关注的重点,教育者主要通过建立高质量、高信息量的教育网站向大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只能通过阅读和下载网站上的内容进行学习,尽管在当时教育者已经意识到在网上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性,但受到技术的限制,教育者只能通过建立bbs等方式给彼此提供网上交流的平台,而作为绝对从属地位的bbs却很难满足大学生进行网上交流的需要,对于个性张扬、渴望表现自我的80后、90后大学生来说,没有参与权、主动权和归属感的网站教育已经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注意。

而Web2.0时代的到来,无疑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新注入了活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在网上传播、分享信息的自由,信息传播的成本变得非常低廉且高效,博客、RSS、Wiki、Digg、Bookmark等成为了教育者和受教育青睐的网络互动平台,尤其是博客的运用。博客作为一种持续更新、开放互动的网络交互平台,在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时代,尽管网络互动方式已经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接受,但受到条件的限制,人们更渴望一种随时随地分享和接受信息的网上互动方式的出现。

正是基于这种需求,加上3G网络的不断发展成熟,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网络互动方式“微博”应运而生。微博可以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与博客的面对面交互不同,微博上是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微博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在没有电脑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微博作为新兴网络交互平台为大学生开启了新的网络生活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强大的网络交互平台,但是事物都有其两面行,不论在哪种技术背景下,高校网路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还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尤其是随着网络互动性的加强,挑战也愈来愈大。

三、利用网络平台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的策略

利用网络平台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其本质是教育者能正确及灵活地运用网络互动平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并有方法有技巧地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能理性地对待各种观点和言论,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因此,笔者认为,利用网络平台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完善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者的思想观念,让教育者清楚意识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重要性。教育者在做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把握机会提升自己的网络信息素质(即优秀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同时,高校也应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升网络信息素质创造条件,定期举办相关培训班,提供深造、外出交流等机会。

其次,要继续扩大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网络思政教育主体既应包括传统的专职辅导员,也应吸收党委办公室、宣传部、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的网络管理人员、校园网各栏目的负责人,还要明确任课教师在思政教育包括网络思政方面的职责、发展版主等学生骨干队伍。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行绩效考核,对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保证思政教育主体队伍不断优化,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多管齐下,灵活地运用网络互动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互动平台及方式也更为多样化,不论是交互性一般的教育网站还是具备强大交互功能的微博,它们都具备自己独特的教育功能,因此,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不能单纯仅依靠某一种网络平台,而应该多管齐下,根据各种网络互动平台的特性,充分挖掘它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灵活地运用多种网络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下面以时下流行的主题教育网站、BBS、博客、微博为例进行阐述:

1、主题教育网站

主题教育网站信息较为全面且权威性较强,高校应不断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积极开发系列特色主题教育网站,精心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首先,应树立品牌意识,创建知名网站。只有创出品牌,才能留住老朋友,迎来新朋友,高校应通过宣传提升网站的知名度,以“品牌”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与其他热门网站或高校知名网站的链接,建立内容共享的伙伴关系。第二,应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如请名家学者,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人物在网上和学生网民直接对话或组织网上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BBS

目前很多大学都有了BBS,几乎遍及全国上下,其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因此,重视校园BBS的建设,应派专人负责监控BBS上的舆论导向,如遇上热点问题出现情绪化意见,要及时作出反馈。要把校园德育的调研工作与BBS中权威人士的座谈工作结合起来,教育者可以根据BBS上同学们反馈出的思想动态,开展网上的调研工作和进行现实生活中的德育工作,做到德育的虚实结合。在大量的调研工作后,要有针对性地请权威人士到BBS上与同学们直接对话,解决近期同学们思想上存在的某些思想认识偏差。

3、博客

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可按时间、主题等形式进行分类且可以进行链接的网络个人信息方式,它给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和环境,同时给青年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展现个性自我提供了便捷方式,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利他德性的养成。因此,利用博客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引导学生博客,关注同辈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习惯通过网络来宣泄情感、表达自我。因此,可以建立起学生博客,形成一个良好的同辈群体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好的博客并做好链接,让更多人共享。第二,建立教师博客,发挥示范作用。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通过记录自身的教育行为,可以保留和展现自己的工作轨迹,并隐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学生通过访问教师博客可以在无形中受到感染,一个好的教师博客不仅可以达到教育目的,还可以让学生真正认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师的人格魅力,树立教师权威。第三,建立师生互动博客,加强沟通了解。教育者可以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建立班级博客、主题教育博客,提供一个真正民主平等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己见,交流经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通过博客加以延伸和扩展。

4、微博

每当一种新媒介产生时,都会首先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一股热潮,并很快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进而引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微博的产生和流行同样如此。灵活运用微博,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抢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非常重要。首先,可以将微博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教育者可以利用微博方便快捷、形式多样的优势,既可以即时一些关于热点新闻、政策及理论学习的文字、图片、视频或网络地址链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可以针对热门话题发起讨论,是教育对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在讨论学习中获得思想认识的提高。其次,可以将微博与学生的思想管理相结合。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即时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然后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的引导,帮助受教育者矫正偏离的思想方向,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并在微博上建立一定的管理组织,通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相互“关注”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在运用微博进行思政教育时,要注意教育目的的隐蔽性,不能简单采取刻板的方式转载或发表言论,而应该有创新性地将晦涩难懂的政治理论或敏感的时政新闻用一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微博上进行传播,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三)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营造高雅网络环境。

要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全面评价信息网络的社会功能,培养对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恰当地利用网络,而不受制于网络。为此,可在课程中增加或渗透“依法使用网络,创建网络文明”等教育内容;以广播、报刊、报栏、橱窗特别是校园网为载体,运用标语、漫画、专题讨论、FLAH、VOD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提高网络素养等教育内容,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主题班会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各种网络言论,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理性地自由地无障碍通行。

总之,教育者要充分发挥网络交流模式之长,补传统交流方式之短,扬网络交流模式之优,避网络交流方式之缺,实现高校师生课后交流的优化与立体化,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互动的内涵,构建具有信息化社会特征的师生交流体系,重塑一个既有传统文化精髓,又具有现代文化内涵的师生互动关系。

篇3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Internet Communication

Wang Gang Ou Yang lin

【Abstract】 In modern society, the very fast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working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brings new challeng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meantime, it also explores much broad spa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change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society informationiz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many new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but at the same time some new problems arise.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internet communication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cientific system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subject, but also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on the innovation and substantial resul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ternet Communication; Necessity;Analyses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001-05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是一种基于网络传播技术、过程和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活动。其研究的基本面是如何借助现代网络传播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工作,以实现网络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融合。

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显然是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的,因此必须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社会中,现代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这一新的强势传播媒体的广泛应用,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适时调整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充分认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研究和实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现代网络传播理论和技术的应用作为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管理思想、运行机制和有效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身现代化发展的新的理论视角和重要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研究已势在必行。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传播学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4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奠定了传播学在众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基础地位以来,传播学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吸纳力和影响力是不容轻视的,网络传播学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自然也不例外。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明。

1.1自然科学领域内的全面突破引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及系统化、整合化的趋势,使得网络传播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交叉融合成为必然。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突破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望尘莫及的,由此引发的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及系统化、整合化的趋势,不仅带动了自然科学各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综合化,而且也必然对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方方面面产生冲击和影响,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领域和新思维。在这种影响下,自然科学技术的突破给网络传播学带来的发展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条件。从传播手段的革新到网络新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已经进入到数码时代,使得传统的广播和报纸传播也必须在电脑交互网络上寻求新的传播形式。新技术革命作用于信息传播对整个社会的令人吃惊的种种表现,使人们达成共识,即整个新技术革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传播技术的革命。也正是这种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量。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从创立之初就不是孤立存在发展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与各个相关学科间的进一步融合与综合,而网络传播学就是当前最有代表性的学科。它的发展对于当前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学复杂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网络传播对于知识经济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影响力。自从1997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知识经济”这个概念以来,知识经济社会已经到来,与以前的工业经济社会相比,知识经济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知识成了独特的生产要素和主要资本,知识具有无限性和快捷性,并且通过信息表现出来。可以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们所面对的世界由鲜活的事物变成了流通的信息符号,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也必然受这一变革的影响,成为了流通的信息符号。而网络传播正是基于数字信息符号的技术应用开展的,可以说,网络传播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信息传播具有天然的联系。这种紧密联系使得网络传播也必然对于知识经济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另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视域中的人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分子,每天都要传播和接收大量的信息,从而为信息所环绕。从信息人这个角度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也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1.3网络传播研究开始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网络传播学有着密切联系。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思想、观念和情感等多方面的传播,正是通过传播来完成教与授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与网络传播过程的构成也近乎一致的相同,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传播在构成要素、过程、结构、功能、效果等问题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将网络传播学中的这些问题研究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相交叉,必然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和境界。这一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的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方面,从现代化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内容与方法、手段上也确实存在一些亟需解决和改进的问题。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多是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极少能通过学科的交叉研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新方式和新方法,因而出现“短边效应”,受到牵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需要观念的革新,需要注重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学科,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也绝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研究是适应社会和学科的发展要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2网络传播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社会进入了高度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是其重要的标志。在这种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都必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传播内容上,网络传播信息量的增加相应地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影响力;在传播手段上,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获取信息的不可控渠道;在传播效果上,受众对社会信息的识别、吸收和抵制力不强等因素,导致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领域或方面受到影响。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 研究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1从传播内容的角度来讲,网络传播信息量的增加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减弱。因特网的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时效性、综合性以及传播成本低等特点,使得信息共享得以实现。在现代社会的网络传播体系中,形形的信息时时刻刻通过各种形式向人们涌现。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还没有真正通过研究,借鉴网络传播学的先进成果,提高传播信息和传播手段吸引公众注意的新鲜度和对比度,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常常会被淹没在其他信息的大海之中,随之出现的就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被轻视或被忽略的尴尬局面。

2.2从传播手段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的现展、特别是网络传播等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不再单纯依附行政系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信息具有十分惊人的可塑性,并且会发生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异。信息的动态性与网络传播系统的开放性结合在一起,就使得信息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增加,可控制性削弱。特别是当信息借助网络进行传播时,比起传统的传播系统,就显得难以控制。在网络传播中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变异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产生重大影响,加之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传播和简单灌输,使得教育对象习惯于接受单一的思想,而不善于在复杂问题面前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表现出片面的盲从和走极端。这种简单的正向传播与网络传播交互性所发生的矛盾,反映在人们面对复杂问题时就会表现出思想信念方面的摇摆和混乱。反思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出现的信息编制粗糙和传输手段落后,以及由此出现的人们对思想道德主流观点的逆反和不信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注意的问题。

2.3从传播效果来看,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渠道较为正规单一,容易形成对人们进行说服教育的正面引导和强化作用。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传播的信息作用于人的时候,常常表现为一种复合的状态,而我们如果只习惯于单一的形式,便难以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有所作为。我们时常感觉到,一方面,我们总是抱怨老师教育了一天,不如社会上的一分钟,另一方面,我们又往往对社会环境表现出束手无策,这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苦恼。仔细想一想,现在为什么有人提出诸如“环境育人”、“管理育人”“行为育人”的思想,其实从学理上说,都是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渠道,通过网络复合式信息传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影响力。因此,面对网络大行其道的发展态势,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这一新的强势传播媒体,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2.4从传播规律的研究可见,网络传播表征出的新的现代教育科学规律有时会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适从,这就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方法、手段和内容如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与现代社会公众教育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的问题。因为通过网络传播进行教育,会使教育和信息世界都发生深刻的变革,表现出某些新的教育规律。规律就是科学,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出问题。因此,作为教育分支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如何在新的网络环境下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如何根据现代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要求编制和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内容,如何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特点选择传播媒介和载体,如何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策划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挑战显示,作为立足于信息化社会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未来发展中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网络传播的交叉研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方法手段乃至管理理念的现代化,是时代对我们战胜挑战,实现突破,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3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因特网具有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时效性、综合性等特点,而且传播的成本低,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3.1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超时空性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都有专人负责这一工作,但由于受信息传播的局限,更多的基层受教育者很难更快更全面接受到相关信息,甚至很多信息根本收不到。因此,传统的方式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范围和时效性,使教育功能大大减弱。因特网是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人类信息传播交互空间,它使得“地球村”的理想成为现实。而通过网络,信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瞬间传播,人们之间失去了时间和空间隔阂。信息高速传播技术跨越国界,使空间距离缩短了,空间概念消失了,网络社会中的每个主体仿佛生活在一起,它消除了主体间的国家、民族、性别、年龄等界限,也拉近了主体间的心理距离。这种超时空性与互动性,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各地的情况和主体的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教育的效果,便于他们及时调整信息内容,改进教育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最大的成效,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覆盖面。因此,网络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更广更深,社会效果更突出。

3.2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增进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良性双向互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双向互动,随时沟通。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有时是比较困难的。一是受各自传播环境的影响,交流地点受限。二是受传播方式的影响,交流渠道受限,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的效果。网络传播为网络社会主体间的双向交流沟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过程中能够比其他方式更容易沟通和交流。首先,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必受场所的限制,避免了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双方通过网络自由交流,彼此关注的是精神的沟通,思想的共鸣,不会因双方的外貌性格而产生心理压力,大大减少了交流者双方的心理冲突,使沟通更及时、更轻松。同时,由于网络传播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行政系统完成,缺少反馈和平等交流的方式与平台这一问题,主体间在网络通道内可以平等、自主、自由、及时地把白己的感受、想法、体验和看法向其他主体倾诉,也能及时地得到其他主体的及时回应。这种交流使主体的不良情绪由于有了倾诉的对象而得到了排遣,主体的快乐情绪由于有了分享而得到了强化,主体间的互动,使感情得到了交流,心灵得到了沟通,知识得到了传播。网络传播这种平等的及时的互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环境,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3.3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语言的多样性、生动性,增强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融合性。网络传播集文字、图画、色彩、声音、动画及操作等多种媒体于一身,它充分调动了主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和思维的积极性,对主体能产生不可拒绝的吸引力,使主体于娱乐享受中,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教育。网络传播的生动性、参与性和吸引性,既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又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提高主体自我控制力,增强现实社会责任感的要求。同时,网络社会中每一个主体在浏览网页、了解信息、获取知识中都是受影响者、受教育者,而且由于每个主体都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及了解到的信息、知识及时传播出去,这时他们也就变成了教育者。这种主体的双重性既对主体的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为主体间的有效交流沟通提供了心理基础,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性、平等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奠定了基础。

网络已经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正如著名的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言:“正式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研究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传播的交叉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与社会进步功能耦合的自然要求,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最终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和境界。

参考文献:

[1] 欧阳林.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 靳诺,郑永廷,张澍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篇4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根据网络自身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聚集性,在学生中容易产生群体性效应

传统的媒体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覆盖面小,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并且通过管理容易实现宣传尺度上的一致性。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加快,大学生上网已成为非常普通而正常的事。由于网上信息已实现链接,任何敏感性信息和舆论都会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网络信息的多元性和虚拟性冲击着高校思想教育的价值标准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各类信息良莠并存,且反映着多元化的价值形态。由于网络上没有明确的价值参照物,使人在这样的虚拟世界里无法准确判断真假、善恶,容易在这样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没有榜样的意义世界和效信准则的信息海洋里,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而导致价值观混乱则成为必然。

(三)网络信息的互动性和平等性对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地位提出挑战

教育者不再神秘,权威在逐渐削弱。同时,网络的互动性和平等性激发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很多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学生更愿意在平等互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寻找各自所认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这使传统的单向传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开展有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网络工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项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确保其实施。其次是加强网站建设,利用好现有的网站,在网页上设置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栏目,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要有美感和高雅情趣,不能总是说教式的。

(二)坚持“三贴近”的网络建设原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多数学生对于网站思想政治教育是持接受态度的,但同时希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具有生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就必须以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的、受欢迎的方式去建设,内容不能就“思想”论“思想”,而是依托学生们所关心的心理健康咨询、就业指导、成才服务、法律咨询、学术科研等活动开展,进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唱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

1、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适应信息时展的需求;2、构建校园文化网络环境,健全校园信息体系。通过校园bbs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交流思想的场所,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思想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3、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4、关注学生网络行为,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和引导。

(四)加强校园网管理,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面对网络上各种思想、各种文化的传播和碰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行校园网登陆“实名制”,对形形的信息进行严格的“过滤”和“把关”,切实优化网络环境,防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同时,要在建立和完善网络使用和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采取“扬弃”的态度对待网络信息,教育和引导其提高网络信息的辨别力,树立网络空间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另外,要积极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通过形式多样的有形文化把学生吸引到有形集体生活中来,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池有忠,余顺兴.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念与举措[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6,(9).

篇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42-02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处于核心地位,教育创新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创新同样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不仅涉及教育教学物质层面(硬件)的创新,更应该触及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管理,特别是教育实施者――教师的创新程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进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以党的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带来了许多新特点,同时也给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突出,世界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企图用西方的人权政治、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影响我们。这种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是长期的、艰巨的和复杂的。新形势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出了新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深层次的改革必然会带来多方利益的调整和多种矛盾的冲突,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一元化之间的严重冲突;社会观念的加速更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滞后之间的明显矛盾,这些必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有效性造成较大的冲击。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后,国家指定工作计划名额、包办大学生职业未来已经不复存在,大学生在市场环境中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和能力双向选择,大大增加了学生自由自主性,但市场的竞争激烈与残酷无情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特征之一,于是大学生就业再就业问题必然凸显,许多大学生因就业压力过大而无法保持正常的心态,出现思想焦虑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这些心理障碍而引发的各种显性和隐性问题,已经对高校学生工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增加了学校学生工作新的难度,高校学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的前提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体制的根本变化必然要求教育做出相应的变革,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没有出路的。教育改革必须以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要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模式,首先必须从解决教育队伍存在的问题入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一线实践者,他们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现实状况。只有当他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了,才能在自己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按照创新的要求,采用创新的手段,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需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转变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觉悟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网络对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更新要通过教育者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革要通过教育者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要通过教育者来艰苦探索。要提高教育效果,改革教育内容是前提,改进教育方法是保证。只有科学的教育内容,没有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同样难以提高。

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改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现状的需要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时期、新任务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改革开放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干部缺乏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软任务,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是经济工作的附属品,行政工作的配角。其次,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造成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职责不明。一些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等管理职能部门不能充分履行管理学生事务职责,辅导员成为学生工作的“代职者”,这易使辅导员工作职责不同程度存在模糊和越位,客观上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上去辅导员整天忙忙碌碌,但实际上无法深入开展属于自己本职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状况不利于辅导员自身知识素养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的规划发展,专业化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最后,理论业务素质不适应。近年来,一些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认识不到自己的工作是一门专业、一门科学、一项系统工程,缺乏刻苦学习和勤奋敬业的精神。他们不学习也不了解当代世界政治和现代科学知识,不掌握科学理论,业务能力不强,对新形势下人们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难以作出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回答。有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知识老化,文化底蕴不厚,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学历和知识层次过低,必然导致工作呆板单调,内容陈旧,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和新挑战。他们中还有一部分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缺少研究和创新,缺少与现代传播手段相联系的生动活泼的工作方法。这些都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总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的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创新又是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创新,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秀容,韦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2]李炳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阎占定,张瑞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方世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倪福全,李昌文.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6]张耀灿,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古人伏.德育实效性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8]葛坤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效性[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3).

[9]杨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

[10]左春明.一代大学生在成长――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良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教育报,2001,(3).

篇6

网络作为新的技术平台,在为高校生提供大量信息和便利条件的同时,由于其隐秘性的特点,对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仍然紧抱固有的模式不放,不加思考、不加证实、不求突破的话,必然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一、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同志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于网络具有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直接面向对象、没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等优点,好奇心强的大学生乐于接受,因此网络教育必将成为未来德育教育的新天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起主导作用,他们将含有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的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灌输给教育对象,而受教育者在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信息,进而变为自身的个人意识,之后再转化为实际行动。教育者所灌输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加工的,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正面的思想。然而,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对思想领域的入侵,单向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其有效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大学生在深入网络生活并渐渐习惯于网络这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方式后,必定要求教育工作,包括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够采取更为民主、更为自由、更为生动的方式进行。这将改变教育者的关系和位置,信息传播的内容和途径也不为教育者所掌控。

大学生的思想都很单纯,很容易受到网络上的一些不健康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和干扰,所以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主要问题。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规范网络道德。

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和对大学生的网德教育,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渗透和传播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加大网络监控力量,清除网上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活动空间。在高校,一般的学生组织或学生个人未经学校批准不得私设网络服务器,对于因工作需要而设立的网络服务器,要实行专人管理、维护。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网民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达到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网络教育的预期效果。我们在不断完善网络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更要求大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履行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2、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

我们不能回避网络文化的客观规律,必须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社会文化、网络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应该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利用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有说服力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沟通,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大学生头脑中去,培养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

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网上内容与大家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其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更加激发师生爱国爱校热情,达到主动受到教化的目的。所谓网络的引导功能,就是因为网络具有大家平等参与、共同决定内容发展方向的特点,关键在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引导。所谓管理功能,就是我们应一改过去那种传统的说教式管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易参与性来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3、广泛开展网络活动。

电脑和网络日渐普及,特别是从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寝室里购置了电脑,有些学生还在宿舍楼里将不同寝室的电脑联网。如何因势利导,利用好学生自发建立的这些局域网,广泛开展各种网络科技活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网下联动,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挖掘网络正面引导的教育和教化功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成立各种“工作室”,定期邀请有关教师和专家学者通过教育网站的聊天室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举办网络文学作品大赛、网络征文、软件编程大赛、网页制作及电脑绘画大赛等,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同时,还可建立虚拟的“网上社区”,在网上组织网友“虚拟联欢会”,进行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开展民主评议、交流谈心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在网下可组织“网友联谊会”,以及各种学习交流和科技竞赛活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局面。

4、加强网络管理,促使大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

篇7

[作者简介]张晓兵(1969-),男,河南方城人,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郑州45000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52-03

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有课堂教育、导师培养和研究生工作部门的管理等,网络优势尚未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挥,研究生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没有被充分利用。然而,实际情况显示,受招生规模扩大、学程短、个体独立意识强、生活、学习、科研及实践活动相对分散等多方因素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有规模地展开,实效性也难以增强。从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的实际出发,寻找适应研究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问题。

发挥网络优势,加强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研究生思想和行为实际的要求,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一方面,由于网络的信息传播时效性、内容海涵性、资源共享性、交互性、平等性、开放性等优势,很好地适应了研究生学习、科研、社交、娱乐等需求,研究生群体的学习科研电子化和社交娱乐网络化趋势已经愈加明显。另一方面,研究生班级作为研究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对研究生进行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结合点,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掘和利用,对落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网络优势为依托,发挥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积极探索适合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特点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建设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保证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将研究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分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方面,其中认知是先导,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证,行为是结果。丰富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了解,建设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增强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了解,通过正面灌输培养情感、形成意志、引导行为,从而保证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1.建设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可行性。网络信息内容的海涵性和多媒体兼容性,以及近年来网站建设技术操作的简易化,为充分发挥班级成员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来建设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提供了技术支持。如今,网页编辑可以采用“所见即所得”模式,无须复杂难学的计算机代码知识,也可以建设自己的专题网页、论坛、博客、空间,实现文本信息、图片上传、音频视频插入等多种功能,还可以选择多种风格各异的网页模板风格,实现内容与形式双优化,增强了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吸引力。通过建设和完善班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用又新又好、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丰富班级文化生活,提高班级成员的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使研究生在各自由不同导师负责培养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确保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达,保证了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2.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坚持弘扬主旋律。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言论立场上要与党和国家宣传弘扬的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内容的选取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能起到导向作用。例如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宣讲、各大主流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等)精华摘要、学校官方公告通知、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名家名作赏析等。此外,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内容还要具有针对性,体现班级特色,考虑班级成员的兴趣倾向。找到思想教育与专业研究的结合点,如对专业领域内的伦理、价值追求问题的思考,或者对高尚科学精神和学术品德的提倡,都是值得尝试的结合方式。这些既体现主流教育思想又具有研究生班级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接受度和有效性是可以预期的。

3.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增强吸引力。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形式要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首先,在网站各版块的设计上,要体现班级成员的多元化需求。不仅要有“理论前沿”“经典品读”等理论性、思想性较强的版面,还要有“时事热点”“实践园地”等社会性、实践性、互动性较强的版面,与班级成员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访问量。其次,在网站编辑中要注意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图片、声音、视频、Flash等,充分发挥网络的兼容性优势,用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网站形式,吸引班级成员兴趣。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开放性优势,征集班级成员建议,完善网站建设。

二、开辟班级网络情感交流渠道,体现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1.开辟研究生班级情感交流渠道的必要性。研究生群体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处于人生中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面临各方面的复杂抉择。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并存,心理负担较大,可以说基本上每个研究生都会遇到一些思想问题。但是由于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化和研究生管理方式的相对宽松,使得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覆盖程度和集中深入程度都难以达到,变得“高高在上”。因此,充分发挥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导功能是研究生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通过在网络上开辟班级情感交流渠道,充分发挥网络交流的开放性、平等性优势,畅通言路,疏导结合,使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班集体中得到表达和体现,研究生的矛盾和思想问题有了反馈渠道,这有利于研究生工作部门在充分了解研究生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这也是充分尊重研究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方式,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增强时效性。

2.班级网络情感交流的实现方式。班级网络情感交流可以通过交互式聊天软件或者班级论坛、博客圈、公共邮箱等方式来实现,每种方式各有优势,可以结合情感交流的不同情境灵活运用,是表达研究生个人情感、体现研究生班级友爱、疏通研究生思想和心理矛盾的渠道。例如,当某些班级成员遇到思想挫折又不好意思在现实中表达,或者想表达而身边没有倾听者时,就可以通过班级QQ群或语音房间,向同学朋友倾诉,寻求心理帮助,如果班集体能在此时适当介入,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帮助该同学战胜挫折,则更能以情感人,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以情感人”的力量。

另外,班级网络情感交流渠道还是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培养融洽集体气氛的地方。班级成员对于某个学术问题或者当下某件社会热点的讨论,集中见面开会不好实现时,通过班级QQ群等进行网络会议,大家各抒己见,同样可以实现实时交流,并且一些在当面讨论中寡言少语的班级成员更有可能会在网络会议中表达许多想法,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开放性优势,会使班级会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传统的交流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三、培养健康向上班级网络文化,优化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培养健康向上的班级网络文化,促进良好班风形成,从观念意识层面指导班级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班级成员自觉把班风中蕴涵的高尚的情操作为自己的追求,从而形成稳定的意志,这种稳定的意志反作用于班级文化,促进了良好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形成。

1.培养健康向上班级网络文化的必要性。研究生班级中通常存在主动分子与被动分子、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的情况,这种参差不齐的情况是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和积极有效的班级成员沟通,密切班级成员联系,以先进带后进,以主动带被动,以积极带消极,实现班级成员团结共进,形成整体效应,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以及独立思考、开放创新的良好学风,是优化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点。由于研究生个体独立意识强,且生活、学习、科研及实践活动相对分散,集体组织活动时通常参与率不高或积极性不强。但是,在网上却通常能“聚到一起”,同学们在网上碰见时也会打个招呼,聊上两句。在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这种方式,用大家喜欢的、常用的方式来教育大家,“投其所好”,其良好效果是可以预期的。此外,健康向上的班级网络文化也是防止网络沉迷、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倡导文明的重要途径。

2.培养班级网络文化的途径。培养班级网络文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班级博客圈、班级聊天群等开放式互动途径,个人博客、私人聊天室、电子信箱等单线性互动途径。开放式互动途径适合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培养班级团结融洽的气氛以及共同学习进步的班风。例如,通过建立班级博客圈,实现班级成员博客互访,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共享资源,提升班级成员学习状态,形成有竞争、有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班风和学风。单线性互动适合班级个别成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虽然交流广度不如开放式互动途径,却具有深入细致、影响持久的优势,有利于增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例如,很多研究生都有在网络上写个人日志,表达思想、观点或情绪的习惯,班级成员通过个人博客互访,彼此了解,相互交流,可以使积极向上的氛围得到传播,消极低落的思想得到化解,正确的观点得到传播,错误的观点得到纠正,从而实现以先进带后进、以积极带消极、以主动带被动的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机制。

四、利用“网络班级”进行自我教育,增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体现在实际行为中,是思想政治教育外化成功的标志之一。利用“网络班级”进行自我教育,则是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外化,增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

1.利用“网络班级”进行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可行性。“网络班级”其实就是班级形式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化,通过在某些校友交互网站创建网络虚拟班级,班级成员注册登录,用班级公告栏、班级留言板、班级日志、班级相册、班内信件群发等网络功能,来开展班级工作。需要说明的是,“网络班级”并不会也不能代替实体班级,只是由于研究生班级成员的个体独立意识强、生活、学习、科研及实践活动相对分散,造成研究生班级组织难以集中管理,所以要借助“网络班级”来实现班级日常管理,这是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需要。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只是提高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因,自我教育才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因。”“自我教育是衡量教育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志,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落实的归宿。”研究生班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建立在研究生班级成员的人格社会化基础上。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知识人才,社会化程度较高,已具有稳定成型的世界观和一定的知识基础,人格特点有明显的独立性、自我约束性和社会合作性,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基础。

利用“网络班级”这一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贯穿其中,充分利用研究生网络使用率高、使用时间长、对网络媒体形式兴趣浓等特点,更好地引导他们通过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自觉的参与以及集体的交流、互利的合作、竞争式的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以达到科学、有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2.通过“网络班级”进行自我教育的实现方式。“网络班级”适合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且便捷好用,具有趣味性和时尚性,富于吸引力。班级工作中的许多事务,如班级通知、班级提议、班级成员讨论投票、班级资源共享、班级联谊等,通过“网络班级”都很容易实现。

“网络班级”自我教育和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班级公告通知。通过“网络班级”进行班级公告通知,是一种稳定、持续的信息传达方式。班级负责人在“网络班级”上班级公告后,班级各成员登录查看,省去了短信或电话逐一通知的麻烦,并且可以传递更多信息,清楚明白地将班级事务传达到人,班级成员的意见也可以通过留言系统及时反馈。

第二,召开网上班会。“网络班级”兼具了BBS的开放式讨论功能,班级成员可以就某一主题进行留言讨论,实现实时交流,网络系统会自动按信息的时间先后顺序对留言进行排序,不会出现场面混乱失控的情况。网络发言内容一经就自动保存在网页服务器中,不必专设会议记录员。由于发言可记录、可复查、可保留,班级成员在发言前会进行更多理性思考,防止了实地会议中发言的随意性,有益于提高议事效率。

第三,共享班级资源。“网络班级”的资源共享功能可以用在研究生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论学习、学术文章讨论、课题研究资料、应用电子软件分享、集体活动照片展示等。这些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的文件存储功能实现永久保存。

第四,进行班级交流和校友交流。学生可以通过该“网络班级”载体网站实现校友搜寻和互动,设定搜索条件找到符合交流需要的对象,通过互访、留言,实现各个学校的各个班级及其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际生活中的交流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此外,还可以根据班级自我教育和管理的需要,发挥网络优势,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教育、高校资讯版块是广大师生了解教育综合信息的窗口。目前,主要开设教育资讯、校园采风、热点专题等栏目。及时准确地采编国内新近的教育热点,报道高校新闻及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

网上学习版块是广大师生加强理论学习的窗口。目前,该版块设置了理论武装、理论征文、网上党校等栏目。便于大学生随时通过网络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及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

展示风采、活动竞技版块是广大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目前,主要设置了青青校园、学子风采、学生社团、活动竞技等栏目。便于广大学生广泛了解校园学习和生活,展示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参与和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师生交流版块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窗口。目前,主要设置了名师风采、名师导航等栏目。便于广大师生走近名师,对话名师,励志成才。

篇9

[作者简介]李晓艳(1971- ),女,重庆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贵州贵阳 550008)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054-02

一、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网络”最早用于电学,后泛指互联网,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个人们可以交流、学习和工作的虚拟世界,是当代人们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中实践的,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它是利用网络载体在网络虚拟环境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职院校教育者和社会网络工作者结合高职院校的特征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政治观点,对高职院校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当代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网络教育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既要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又要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划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包括网络思想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政治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等几方面。

二、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校园网络设施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硬件设施不齐全,亟待完善。在我国尤其是西部许多高职院校,学校机房的电脑陈旧落后;而对于大学生来讲,手机网络环境又不尽如人意,绝大部分学生不会也不愿意利用手机来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在学生群体中普及,主要原因如下:

1.高职院校的财政、师资和生源导致高职院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由于在财政、师资、生源方面与本科院校有很大的差距,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

2.学校对网络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一是高职院校财政紧张,对校园网建设经费投入有限。二是我国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在硬件设施、软件开发、阵地建设等方面刚刚起步,由于高职院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使得有些高职院校特别是在西部省市的某些学校,尚未建立最基本的网络主干。三是高职学校没有无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覆盖面积小,学生不愿意使用手机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二)教育队伍中复合型人才不足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这涉及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领域。网络领域包含了网络技术、网站建设、网页制作和网络安全维护等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和管理中,所需的人才既要精通网络相关技术,还要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质,但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擅网络,很难掌控和监督学生的思想,其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1.经费不足。高职院校财政较为紧张,难以维持教师培训,更不能满足教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经费的需求。

2.学校重视不足。现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是大势所趋,然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究其原因,还是源于学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够重视,保持传统的填鸭式、讲座、谈话等枯燥乏味的方式进行教学。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原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观念,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观念僵化。

(三)网站及平台建设滞后

在网站建设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枯燥乏味,它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理论知识,而对学生感兴趣的休闲娱乐内容涉及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学校网站的新闻、时事和教育等信息更新滞后,信息收集渠道狭窄,学生只能求助外部网站获取信息;三是网站对信息敏锐度不够,没有及时指导学生分析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在平台建设方面:第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管理问题频发,很多网上舆情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不能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学生困难,长此以往,学生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失去信任。第二,最知名的交流平台的BBS为学生提供公共电子白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但也有情绪宣泄,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下原因:

1.网站建设内容理想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切实际,过于理想化和形式化,不符合学生的需求。此外,在当代信息大爆炸的网络环境中,众多信息无孔不入,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出现内容混杂、信息价值低、新闻敏感性不足。

2.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不完善。一是校园网络平台过于开放,多元化的网络信息具有不可控性,在信息选择方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难。二是学校BBS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应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不足,甚至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三是高职院校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自我约束力较差,会在有意或无意识中浏览一些不良网站。

3.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缺乏复合型人才。网站不仅需要有先进硬件设备,还需要有复合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现在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或网络人才都是单一专业,复合型人才较少,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人才缺口。

(四)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人们认为网络是“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自由平等的世界”②。网络制度建设包括了法律法规建设、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和网络监督管理制度建设等。在缺乏完善的网络行为准则和法律规范的情况下,网络不文明现象与网络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如下:首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方面,尚未建设起一个完善的规范法规条例。其次,很多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只注重技术的管理层面,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层面。最后,网络的自由性和隐蔽性使得一般的道德难以调控人们在网络环境中的行为。

三、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高职院校校园网设施建设

1.增加高职院校对校园网络硬件建设维护的资金投入。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网络硬件设施落后,学生不想也不能便利地使用校园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增加校园网硬件设施建设和后期维护资金投入,将网络硬件设施建设提上日程。

2.扩大手机网络教育平台。手机具有携带方便、功能多样等特点。手机的教育功能需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而网络环境的实现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手机网络设施建设一是提高手机本身的性能,二是加大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

(二)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1.增加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数量。当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具备网络应用能力,又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高职院校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教育效果成绩显著的教师予以表彰;加强对教育队伍的重视程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经费支持;鼓励广大教师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

2.提高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政治素质和网络技术水平。二是学校应大力培养既有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又有网络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办计算机培训班或者专业能力学习班等形式,进行网络知识培训和专业能力培训。

(三)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首先制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要明确指导思想、突出工作重点、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其次在内容上可设置“思政园地”“党建之窗”“理论建设”等频道和栏目,富有针对性和吸引力。新闻动态类频道包括新闻、时事和教育信息等实时资讯,主要体现网站的教育性和导向性;教育特色类频道包括思政园地、组织建设、党建之窗、团建工作等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特色;校园文化类频道包括校园文化等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内容;服务类频道包括创建平安校园、心理健康、在线留言等,更好地为实践育人工作搭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最后,加强网站工作者的敏锐度,及时关注社会热点,并结合思想政治内容进行分析。

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学生工作信息平台。包括学校活动安排、学生工作奖惩政策、学生工作活动、社会热门话题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尝试将网络学习平台分为思想政治知识板块和考核平台。最后,构建网络服务平台,心理咨询老师通过和学生平等交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四)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

1.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正确上网。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判断能力,即提高学生辨明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二是制订并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准则,规范学生行为。三是分清网络与现实。很多学生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便沉迷网络中寻找安慰,与现实社会脱离。

2.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规范学生网上行为。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对网络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学习,通过开展培训、召开讲座和课外活动的方式,把网络的法律法规知识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网络监督和管理,净化高职院校网络环境。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信息管理部门,通过对网上的信息收集、分析和筛选,加大信息更新力度,及时发现并辅导学生的心理动向。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信息监控机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加强信息监控和审查,并将信息监控与管理措施有力地结合起来,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管理措施来确保网站内容健康积极,净化校园网络。

[注释]

①陈万柏,万美容,李东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②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33.

[参考文献]

[1]安英红.净化网络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J].科协论坛,2009(3).

篇10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也随之不断地升温和发展,但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中却存在着许多弊端。

一是一哄而上、流于形式,即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探索和实践,情绪化的感叹多于理性化的分析;二是概念混乱,论域模糊,即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许多重要概念、判断和推理随意性的表达、使用,多于严格科学的界定和审视;三是底气不足,缺乏综合,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感性的、零散的经验总结角度思考的多,而从系统理性化、哲学化的综合研究论著少,显得目光短浅,视角狭窄而缺乏底气。例如,在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中,目前国内还没有具体的专著论述和系统的论文分析,与此相关的绝大多数论述也仅仅只是针对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然后从教育的观念、原则、内容、形式、方法、途径、手段、队伍、机制和创新等方面提出一些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和建议等。这样的探索对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还远远不够。如此,目前高校利用互联网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各高校的工作还很不平衡,迫切需要继续给予重视和加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制约因素

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是指影响和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环节或条件,包括教育传播主体、教育传播客体、教育传播内容、教育传播媒介等。由于各教育传播因素的作用规律不同,因而它们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影响和制约的效果反映也就各不相同。

1.教育传播主体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是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调控者,它既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传播内容的"把关人",其人员构成包括高校中从事或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和组织机构。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教育传播主体不但掌握着传播资源,处于信息传播的第一个环节,既是教育传播活动的发起者,也是教育传播内容--信息的发出者,同时还是教育传播客体(受众)发出信息反馈的接收者。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的存在不仅决定着教育传播活动的开启,而且还决定着所传信息的内容和数量;不仅掌控着教育传播的过程,而且对教育传播客体(受众)起着根本的导向作用,甚至能影响和制约受众的思想与行为,所以,它是影响和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导因素。

2.教育传播客体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客体,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对象,它是信息内容的主要接受者,在网络传播学中又称之为受众或网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对象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狭义的教育对象就是指受教育者,包括集体对象和个体对象。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大学生网民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要对象,成为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3.教育传播内容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传播给教育对象的有效信息,它是连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内容是传播的核心,没有内容,传播活动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角度来看,向教育传播对象提供准确、权威、新颖、独特的信息内容是教育传播者的目标期望,而教育传播对象(受众)也希望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选择想得到自己有用的信息内容,只有传受双方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整个教育传播话动才算成功完成,教育传播的效果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传播内容是构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是影响和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核心出素。

4.教育传播媒介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教育传播媒介--互联网是构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的必要环节,媒介不同,传受双方的决策和方式也就不同,教育传播的效果也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教育传播媒介--互联网是彤响和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因素。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增强教育传播的实效性是进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根据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约因素分析及其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过程的影响分析,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提高教育传播主体的综合素质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调控者,是教育思想观念的传播者和主导者。其职责是通过网络传播正确、健康、科学的教育信息,帮助大学生网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网民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审美等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传播主体是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导因素。在网络传播条件下,必须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实效性。

2.加强对教育客体传播的针对性

教育客体,即教育传播对象,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受众,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接收者,处于信息传播的终端。在网络传播中,谁拥有了网络受众,谁就拥有了网络经营的资本;同样,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谁拥有了教育传播对象,谁就拥有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教育客体是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内在因素。这种内在因素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的内在心理需求密团相关,因此,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队真研究教育对象(网民)的心理特征利网络心理需求,才能加强教育传播的针对性,这是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关键任务。

3.精心设计教育内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化,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结合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而制定的,它要回答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传播中要做什么和用什么理论、思想和知识来培育人的问题。教育内容是影响和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核心因素,要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件,就必须精心设计教育内容、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这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任务。

4.综合运用各种教育传播手段

传播媒体是进行信息传播所依赖的手段、工具或媒介。人类社会的传播媒体从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到网络媒介,已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并诞生了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四大主要传播媒体,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播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所依赖的手段和工具,是连接教育传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依赖的传播媒体主要是计算机互联网,但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发挥各类传播媒体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篇11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青年大学生是网络世界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网上获取更多的信息,网络在改变他们学习、生活模式的同时,也深深地改变着他们的思想意识,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观念。因此,适应时代要求,探讨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网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传媒技术等手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范围更广,效率更高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位的,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的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了冲击。在网络时代,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优势被逐步淡化,甚至有可能处于劣势地位。特别是当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载体时,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被弱化。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观点独立地认识世界的领域,因此,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提出了挑战。

2.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挑战。在网络时代,大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对感到困惑的问题能够很方便地通过网络加强了解和认知。网络的特点强烈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相整合,才能有效跟上网络时代的步伐。进入网络时代,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们容易是非判断能力不清,产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挑战。在传统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牢牢地把握媒体内容,使学生接受尽可能真实正确的信息,而不受到影响。而在网络时代,网络突破了传统媒体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接受信息的范围和空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保持在信息传播方式和接收中的权威地位。目前,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但是教育对象被动化的教育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很难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4.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如何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手段都增加了难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信息把握和处理方面,要求他们要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有效地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原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道德、心理素质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才能有效地发挥网络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与时俱进,树立新观念。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要树立现代网络信息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超前的意识,积极迎接挑战,适应网络传播的新方式,顺应网络特点,改变传统媒体时代的观念,及时了解和把握网络时代的信息。第二,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念。网络的特点之一平等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改变传统的居高临下的管理者形象,要以平等的、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利用网络的特点与学生加强联系,展开讨论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三,要树立全球化的观念。信息的全球化客观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观念上跟上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努力扩大知识面,跳出地域和思维局限,以培养有全球化视野、有创造性、能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篇12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加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宣传力度。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以及了解社会时代潮流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目前,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新兴通信工具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动态的新途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例如,2015年全国两会的召开进一步强调了改革重要性与民生问题的紧迫性,借助于网络,实现了大学生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借助网络平台了解两会精神内涵,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习到社会主义最先进、最科学的大众文化。

2.搭建大学生爱国主义学习平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文化教育、爱国教育,并不断将爱国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网络平台,为大学生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与平台。除此之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书画、视频、音乐等多种教育形式融入到爱国教学内容中去,通过生动形象的学习方式,增强教育的多样性与思想性,逐步树立道德教化的媒体典范,采用恰当形式进行爱国精神主要内容的传递,增强爱国主义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的影响力。

3.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互联网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变化中,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舆论与信息通信工具,在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借助网络,大学生可就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发表看法,并在社会主导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自身道德素养与思政修养产生影响。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学生接触知识面广、接受信息速度快、敢于发表看法等特点,进一步扩大社会正能量的覆盖范围,批判消极、腐败的负面信息,将符合社会发展特点、先进文化的积极信息传播给大学生,进而传递到社会各个角落,形成先进、科学的社会精神文明。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空间的虚拟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空间的虚拟性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以依附的活动空间是一种不同于现实的物理空间的电子空间。它并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一种特殊而真实的社会活动方式。新媒体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不真实的环境,这就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性。现在的大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忽略现实生活,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愈发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新媒体网络资源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网民也能够利用各种新媒体网络途径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这使得网络环境是一个完全透明、公开的世界。如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原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性,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让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大量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全面、完整,能够让我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凸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性。

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促进网络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媒体网络的基础特点就是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网络资源的共享性能够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使我们更加方便地去了解信息、获取资源。它的这一特点,使得网络信息能够无限地进行复制、传播,凡是进行网络使用的用户均可以分享交流网络上的所有信息资源。

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由选择性。

21世纪,作为网络技术与交流的时代,其逐渐成为沟通交流的载体与平台,并结合时代特点创造出符合网络发展要求的创新性思想沟通方式。网络环境具有自由选择性和不可控制性等特点。因此,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素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由选择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当今的新媒体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变得更有吸引力。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代的社会形势下,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众的主体,受网络的影响极大,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简单重复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的网络世界逐渐丰富多彩,与之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显得空洞无趣,内容单一。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页面单调、文字过多,首页仅仅只有新闻和简单链接,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必备的资源库。而对于一些刚刚发展起来的网络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方式又很少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导致教育形式也单一。要想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使其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脚步,让网络思政教育处于不断变化、不断更新、内容充实的状态。

(二)探索方法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

面对缤纷复杂的网络现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较为全面地把握本质内容,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理论体系的尚待建构、规范的分析模式尚未成型、理论支撑的有待完善等因素,要对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提升是较为困难的。同时,探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也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对于社会中出现的热点现象,其分析结果易脱离社会发展现状,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较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缺少

大学生是网络技术使用的主体,自然也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数与网络使用主体人数有一定差距,而且,当前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力量短缺,与当今社会发展、时代形势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更强大,所要完成的任务更繁重。因此,加强网络思政教育者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四)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不明确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进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它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在调查研究中,大多数人不明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是什么,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它的定位也模糊不清,这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后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正是因为对它的定位不明确,使得其总体水平和质量得不到提高。面对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我们更需要深入研究、把握关键,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机遇与挑战在网络教育上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展产生差距,与此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新时代下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高速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互联网环境已经形成,网络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腾讯、新浪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更是凸显了当代网络技术的特点,同时要求我们不断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探索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多措并举打造网络新媒体

1.沟通方式的利用。

随着信息行业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信息接收的主要来源。高校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各种通信媒体,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在互联网时代,人人、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使用频率极高,高校教育者应当立足学校新媒体,建立各种思政教育的公共主页,向大学生提供正能量的生活应用资源、学习交流资源及娱乐休闲资源,加强平台的思政化建设,吸引学生关注网络思政教育发展,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忠实参与者。作为普遍性的沟通方式,网上交流基地不断引入高校辅导员、学生干部队伍,成立网络关系门户,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精神、技术及内容上的支持,让网络思政教育内容逐渐与社会发展“同拍”,形成贴近实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背景,进而让网络新媒体凝聚优势,发挥作用。

2.网络基地的建设。

创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网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基地,充分发挥网页内容的公开性及共享性,将会成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网络基地即将所要探索的内容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实践,进而达到目的。思想政治网络基地的建设,主要利用文字、视频两种方式进行相关教育。在文字方面,基地负责人可以上传各种思想政治的学习内容以及当下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及现象,设立交流专栏进行教育感悟的分享。在视频方面,考虑到时间利用的限制性,上传于网络基地的教育视频应当内容精简、重点突出、富有代表性。

(二)互动交融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时期,其世界观与价值观易受外界环境及网络开放性与虚拟性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产生网络不良行为。为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发挥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双教育”作用。在网络教育方面,高校应当掌握学生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建立有特色、有思想的网络学习活动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宣传社会先进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针对性。同时,设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网络自制能力、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及网络使用能力。高校以学校内部网络中心为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凸显人文色彩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途径。为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功效,高校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课堂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普遍性及深入性,在传授专业知识、剖析社会特点的同时,也需关注学生内心发展,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意识体现思想政治能力。

(三)深入探索弘扬网络文化主旋律

优秀思想信息传递出先进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信息发展离不开网络文化的进步。因此,形成优秀网络文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要从受教育者出发以受教育为目的,将充实网络文化内容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目标。各高校应从本校特色出发,在网络上开设文化宣传板块,从世界先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先进文化等各方面营造出和谐、科学的文化氛围;从切近学生实际的文化内容入手,着重强调文化实践的重要性及学生的关注点,逐步深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需通过网络文化管理,开展优秀稿件评选、摄影、微电影、话剧创作等相关活动,拓宽优秀文化传播范围,将先进文化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旋律,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齐抓共管加强网络队伍建设

大学生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者,优质高效的网络队伍能够很好地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

1.网络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高校网络工作人员是指工作于校园网络建设、监督、更新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工作队伍,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提供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优秀的网络工作人员队伍应当定期检查网络安全设施,针对不良信息的侵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上传内容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海量资源形成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舆论强势,完善教育环境。

2.教育者队伍建设。

高校教育者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力量,应当将网络教育正能量传递到受教育者队伍中。各高校应从网络监督、网络评论、网络文化三方面进行教育者队伍的建设。第一,形成教育者监督队伍,要求定期上网查看网络内容及学生留言,针对不健康内容要及时反映,发现问题学生及时进行疏导与交流。第二,形成教育者评论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跟随时展而产生相应变化,教育者需浏览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推荐大学生应当关注的内容,避免学习盲区。第三,形成教育者文化建设队伍,着重强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入,不断利用网络新媒体提供有效的思想信息,在信息提供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利用创新灵活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传。

篇13

网络传播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传播主体的能力、传播内容的吸引力、传播方式的整合力、传播技术的更新力以及传播对象的主体动力。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必须克服当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重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主体的传播素养、构建“三贴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内容、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多向互动传播方式、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舆情引导机制及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受众的“主体化”地位。

一、传播主体能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主体的传播素养

要选择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控制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进程、引领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话语、运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技术,进而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1.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使命与责任。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更新传播观念,提高传播主体的传播素养。这里的传播主体,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组织和实施的人,既包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也包括其他的任课教师等。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就需要教育者不断地进行教育思路的创新,需要他们根据实际及时地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需要他们掌握更多的网络传播知识,还需要他们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从而提高自身素养,充分发挥传播主体的主导作用。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主体应当具备的媒介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在网络传播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把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进程的设置和掌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话语的创新和运用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是多样的、进程是曲折的、话语是复杂的、技术也是有难度的,受教育者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只有把握好他们的需求,选择好内容、设置好进程、运用好话语、掌握好技术,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网络传播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能够在课堂与受教育者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平台,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与学生互动,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学生。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主体不断提升自身网络传播素养,不断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中提升熟练驾驭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过程的能力,即内容选择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话语引领能力等。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实现与其之间的互动。

二、传播内容的吸引力:构建“三贴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开展,要更多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现教育内容从枯燥到丰富的转变,使得教育内容更具吸引力。1.传播内容要“贴近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内容要立足于鲜活的实际和时展的现实需要与当前时代相结合,反映客观实在,使传播内容更多地体现时代性,与实际生活相接近。对此,传播主体必须要结合我国社会中发生的热点问题,把社会中的各种真实的事例通过网络载体平台与受教育者进行讨论,引导大学生们对社会、制度、法律以及各种问题进行思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对道德问题的判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不应只是简单的灌输和说教,而它更应是把实际生活和当代特征融入进去;教育者在选择网络传播的内容时不仅要准确,关键是要贴近受教育者的实际。只有如此,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增加吸引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2.传播内容要“贴近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内容要与高校师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融入通俗化、生活化、大众化的内容。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要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网络传播不断发展,受教育者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程度越来越多,这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资源,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影响了受教育者自身的价值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要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接近,只有与现实生活相贴近,才能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明辨是非,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网络传播环境本身是复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只有最大程度地接地气、生活化,才能在众多的信息中独具吸引力,吸引大学生的兴趣,被大学生所接受。3.传播内容要“贴近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要充分把握高校师生脉搏,了解高校师生愿望,说高校师生想说的话、想听的话,构建师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传播体系,使其话语可亲可信、深入人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必须要能够反映高校师生的本身状况,被他们所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要改变“假、大、空”的问题,必须要是真实存在的,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群众基础上的教育内容,才能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受教育者是网络传播的关键,效果的好坏就取决于能否与群众相接近,能否被群众所接受。网络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已经“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1](P336)。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必须是贴近高校师生实际生活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内容。只有如此,才能够吸引更多受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才能得以提升,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传播方式的整合力: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多向互动传播方式

教育者必须要利用好网络传播的优势,不断地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建立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多向互动传播方式。1.多向互动传播方式是时代之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即学生)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只有建立起多向互动的传播方式,才能改变传统的灌输说教传播方式,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普遍使用,使得高校教育者的权威地位消失,打破了过去教育者的一言堂,使其和学生之间的地位趋于平等,消除了学生们的排斥和被动心理,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要,获得了他们的认可,更是使二者间的思想交流更为真实和顺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互动性,传播主体失去了以往获取知识的优先权和垄断权。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者必须要改变过去的做法,注重对于受教育者的话语引导,实现主客体之间平等的交流互动,而不是采用硬灌的方式去教育。同时,教育者要经常与学生讨论交流,从而了解学生需求,也了解最新的网络社交技术,以及时地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传播方式,让学生更便利、更有效地接受教育信息。2.多向互动传播方式是现实之要。在当前,网络传播盛行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只有“把单向灌输的认识活动转变为全面开展认识活动、交往活动和各种实践活动;把只注意教育者的单方面活动,转变为受教育者积极参与的共同活动”[2],才能改变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灌输工作方式,实现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从而把过去的单向灌输变为多向互动模式。这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教育者由信息传播的主体转变为受教育者主动接受信息的指导者、促进者,由单一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多个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使得受教育者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能够自由的选择信息,二者之间实现了多向交流的新方式,从而使得学生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被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应用,使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媒体,实现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他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沟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好即时通信工具,在各种网络平台上与老师、同学互相讨论,沟通交流,使师生之间形成多向交流的关系。

四、传播技术的更新力: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舆情引导机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