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综合管理

会计综合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会计综合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会计综合管理

篇1

1.1财务管理会计方法应该综合各种管理要素

财务管理会计不仅要根据财务信息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还应该分析企业的销售情况,分析现在以及可预见的时间段内企业所要面临的市场环境,预测市场的动向,财务管理会计方法应该形成一套管理规范,应该从相关管理理论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不断的规范和完善财务管理会计方法。财务管理会计方法的改进主要是受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的影响。受管理理论的影响,财务管理会计方法从各种管理理论中总结管理的方法,使财务管理会计更加适用于企业的管理,提升其应用价值;受经济理论的影响,财务管理会计强调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的记录以及管理方法,从专业的角度对财务信息等进行周密的分析,提升决策信心的可靠性。

1.2财务管理会计应该形成独立的系统

我们知道财务会计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企业财务的核算,其目的较为单一,与财务会计方法不同,财务管理会计方法则是旨在对企业进行综合管理。如果财务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财务会计分离,那么财务管理会计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两者混淆不清将会从很多方面限制财务管理会计发挥作用。两者分离之后,财务管理会计将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诸如财务要素、管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更加适合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企业的各方面业绩进行更加全面的衡量,不断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使企业规避潜在的风险。

1.3过程和结果控制并重

财务管理会计方法在于对企业经营过程以及经营成效的控制,就目前情况而言,很多企业重视对于企业经营效果的控制,忽略了管理的过程,但是,过程对于结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重视每个环节的管理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财务管理会计方法应该着力推进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的并重,在保证可操作性的前提下使财务管理会计方法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目标性。

篇2

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外部金融会计风险和内部金融会计风险相互交织,对金融发展造成了重要的影响,而综合效益指标作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在管理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来看:综合效益指标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创新管理的主动性,在金融业务控制中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资金的核算与结算,缺乏对金融运行风险的评估与预测,影响了金融会计管理职能的体现;当前的综合效益指标对金融会计风险的评估缺乏时效性,影响了对金融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目前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构建的出发点在于内部资金运行的控制。通过对资金运行的实际效益与标准值之间的对比,判断资金运行效率,进而作出风险评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标准值的确定存在滞后性,且存在金融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导致实际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难以真实反映金融风险,造成金融会计管理工作之后,降低了风险防范能力;综合效益指标体系不健全,目前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更多的是对静态数据的反馈,缺乏对金融主体的动态分析,这导致综合效益指标难以在之前作出全面预测,无法对金融机构的综合效益给出全面评估。此外,指标内容过于单一,其主要集中在会计核算方面,忽视了对会计管理发展趋势的分析,难以结合风险评估内容作出金融管理决策。

2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基本路径

在当前金融市场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将创新元素融入到综合效益指标体系中来,已经成为金融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对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如财务信息失真风险、监督不力风险、财务成本风险、操作管理风险、支付结算风险、决策失误风险等,会计工作人员应针对隔离风险建立明确的指标体系,分析风险与综合效益之间关系,并不断优化管理模式,识别、评估风险,给出利于金融机构综合效益发展的指导方案,创造良好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氛围;其次,加强账目的核对与管理,在金融会计风险中支付结算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大,特别是大额提现过程中管理措施薄弱,相关支付结算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存在越权办理大额支付等问题,为风险发生创造了条件,而金融机构应通过创新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体系,对金融账目进行系统管理,完善支付结算制度,合理控制风险的发生;最后,加强金融会计风险评估,对综合效益指标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根据金融机构风险发生系数判断综合效益指标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深入分析综合效益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作出调整,将综合效益指标与金融会计风险控制相结合,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水平。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兼顾内外风险,体现综合效益指标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在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过程中,首先要从金融会计管理的战略性出发。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管理机制的构建,不仅是对短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的评估,更是对长期金融活动形成的风险情况的控制。在现代管理理念中人们对于“灰犀牛”现象的感知与体会愈来愈强烈,而在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管理中,管理层以及会计人员应从长远战略出发,防范日常潜在的金融风险,避免“灰犀牛”突然而至,对自身的战略发展造成冲击。其次要从金融会计管理的全面性出发,形成健全完善的综合效益指标体系,全面性的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在金融会计完成资金结算后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还能够将综合效益指标融入到金融会计工作的事前与事中,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做好防范,并对金融会计的动态效管理过程作出分析,衡量资金管理效果,对会计从业人员行为进行控制,提高会计监督效果,形成系统全面的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管理机制。最后要从金融会计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出发,例如在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应结合融资渠道,对资金规模、项目收益率、资金运行风险等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比不同的融资方案,选出最优方案,最大限度控制融资风险,提高项目运行综合效益;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对内外金融风险进行了解,根据综合效益指标管理体系,分析指标的适用性,确定投资风险系数,给出可行性的投资方案,以提升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的创新管理效果。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中会计核算是一个重要环节,利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构建能够反映金融活动综合效益,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是构建良好的金融环境的必要条件。在创新金融会计核算方式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健全转移服务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区域、不同主体逐渐的转移服务日趋频繁,业务内容日间复杂,资金规模要不断扩大,同时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转移服务类型要呈现多元化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应积极构建完善健全的综合效益指标,将传统金融服务与互联网金融服务相融合,完善转移服务保障措施,降低转移风险。其次要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将金融会计综合效益与内部激励机制相结合,对金融机构各个环节,尤其是会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衡量,健全金融会计风险追责制度,对于科学高效的金融风险防范管理给予充分的奖励,调动内部参与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的积极性。最后要建立健全财务报表制度,利用综合效益指标对金融会计信息进行全面收集与整合,识别、筛选各类信息,提出无效信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并加强对会计凭证与财务报表的分析,形成良好的财务报表管理制度,进而优化内部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环境。

3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策略

在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过程中,实现理念的转变与创新是完善综合效益指标体系,提高管理效果的前提。金融机构首先应从金融会计的风险管理入手,强化风险意识,奠定坚实的风险管理理念体系。综合效益指标对风险的反映能够全面体现金融风险的发生原因,并为风险防范提供充分依据,基于此,在金融会计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应相互配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进行评估,并作出预警机制,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效果。其次加强对会计管理理念的构建,会计核算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真实、可靠的金融会计信息能构保证会计核算过程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并准确识别金融风险,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将大数据融合到会计核算中来,能够建立直观可视的金融分析模型,提高金融会计分析的科学性,推动战略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最后,加强监督管理理念是实现金融会计综合效益实现的重要方式,会计工作需要系统严格监督与控制,这不仅能够规范会计从业人员行为,还能够对金融风险作出预先防范,提高风险控制效果,确保金融会计综合效益的实现。在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对会计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利用是适应当前信息化环境,推动金融会计工作创新的重要思路。金融会计在实现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会计核算,并对金融会计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收集,形成充实可靠的数据库,进而通过信息对比形成风险评估模型,并深入对模型的分析与研究,提高风险管理效果。在利用大数据实现金融会计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应注重对风险类型的细致研判,对不同风险形成的原因以及走向进行分析,挖掘数据中对风险管理具有影响意义的因素,对风险系数进行对比分析,并明确主次,针对性指定风险管理策略,体现大数据在风险控制中的优势。此外,在金融会计综合效益管理中,金融机构还应从长远战略发展出发,将效率与效益相结合,分析金融会计工作在风险防范中的有效性,加强对金融活动成本收益分析,并利用大数据建立关联分析,以形成良好的金融会计综合效益管理方案。资金管理是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资金管理需要完善会计结算体系能够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会计活动的有序进行。在加强资金管理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制度体系的构建,健全业务管理方案,以不断提升金融会计的综合效益,体现金融会计结算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提高金融机构的资金管理效果;其次,积极推进金融会计模式的创新,注重对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环境的构建,通过对比综合效益指标及时识别内部金融会计核算风险,同时不断完善指标内容,淘汰缺乏时效性的衡量指标,引入能够准确反映金融会计风险的指标内容,提高指标管理效果;再次,积极推进金融会计风险研究,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依靠会计管理很难实现对风险的全面控制,因此,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围绕财务会计活动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健全财务会计审核报告,对信息失真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作出系统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后,积极推动数据管理系统的构建,将资金管理纳入到数据管理平台中来,健全数据管理制度,实现对资金流动的跟踪与管理,利用数据建立动态化管理模型,及时识别、判断资金管理风险,为金融会计综合效益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金融会计管理中,由于综合效益指标管理不善,造成的金融风险问题层出不穷,而金融机构应秉承创新理念,积极推进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的优化与管理,探究不同的管理方式,以实现对各类金融风险的有效评估,进而给出风险防范与化解方案,提高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的管理水平。

篇3

一、引言

所谓会计管理,即是指企业围绕一定的经营目标,根据会计的特点,利用会计所提供的全面的信息资料,借助会计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经济的组织、指导、核算、分析、控制和调节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活动。其基本原理是:会计是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首先,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切量的显示和一切质的表现最终都可以在会计资料中体现出来,其次,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是由会计进行记录和反映,并始终接受会计的指导、监督和调节,第三,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是由会计通过核算,分析、计算出来的;第四,在企业的众多资料中能够长期有效,并能据以动态分析来实施管理和控制的是会计资料。简言之,企业管理离不开会计,会计即是管理。由此可见,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是企业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本文尝试分析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综合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综合方法

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收到明显效果。

(一)建立价值标准体系

会计管理首先要建立价值中心,如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等,通过制订一定的标准,如成本标准、消耗标准、国家规定和制度等,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中心,这样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以价值为尺度,以标准为依据的价值标准体系。

(二)及时反映和总结价值的变化情况,为管理提供数据资料

价值的变化过程实质上就是资金的运动过程,因此通过记账,算账和成本核算揭示这一运动过程,并通过计算、分析找出各中心、各项业务实际脱离目标的差异,为管理提供完整的资料。

(三)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协调企业各种关系

首先,会计管理必须依据拥有的会计资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各中心的工作情况,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其次协调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把企业内各环节、各中心和每个职工的工作统一到总体目标上来。

(四)建立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善理财的会计管理队伍

企业总会计师协助企业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企业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进行会计知识培训,经常进行实地指导,使企业有一支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善于用会计方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问题,懂经营,善理财的会计管理队伍,为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五)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因素的关系

会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借助会计的方法,通过价值分析和对比,更为合理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各要素,以达到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进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价值的消耗过程和价值的形成过程。因此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个因素、各项经济活动,都可以纳入价值的范畴加以考核和计划。通过制订标准(如成本标准、消耗定额等),分析,比较价值消耗(即成本)和价值获得(即收入)来判定某一经济活动或某一部门的经济效益,并从局部和全局加以考察,确定其是否在企业经营目标的轨迹上运行;是否对企业的整体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以确保总体自标的实现。

(六)自觉地遵循和维护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政策和制度

会计管理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会计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一方面企业生产诸因素是否得到了合理组合,要求从价值量上加以分析和判断。企业决策的优化原则,实质上就是使价值最大化,这一工作必须由会计管理来完成,如产品生产与否的决策问题,只有在进行了各项产品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多寡的分析以后,才能决定取含,另一方面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会计管理,只有始终为维护和完善在这一生产关系服务才会有意义,才具有生命力。如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负效应,即使对企业来说经济效益再好,也是行不通的。因此会计管理只有自觉地遵循和维护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政策和制度,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企业必须重视会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搞好国有经济,强化企业管理的需要。会计管理处于企业综合管理的地位,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会计管理将综合运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手段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所以,只有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综合措施,才能帮助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走上正轨,使其在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宏英.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4期

[2]吴秋霞.会计管理体制若干问题分析[J];广东科技;2007年10期

[3]王淑.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9期

[4]黄丽霞.赵玲霞;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N];黄河报;2005年

篇4

尽管都被称作租赁,但是两者在会计、税法和财务管理上的意义还是有差别的:

税法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目的是分别规定费用的抵税方式。税法规定:纳税人以融资租赁方式租赁固定资产,其租金不得扣除;纳税人以经营租赁方式从出租方取得租赁资产,其符合独立交易准则的租金可根据受益时间,均匀扣除。因此,在税法中,“经营租赁”可称为“租金可直接扣除租赁”;相应地,“融资租赁”可称为“租金不可直接扣除租赁”。税法上不承认融资租赁具有“租赁”性质,将其视为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处理,是避免承租人将实际的分期付款购买交易或抵押贷款业务做成租赁合同,从而增加支出抵税。

会计上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主要目的是分别规定计入损益的方式。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应将租赁资产、最低租赁付款额和两者差额分别以“固定资产”“长期应付款”和“未确认融资费用”列入资产负债表。同时,对租赁资产计提折旧,支付租金时减少“长期应付款”,并相应地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对于出租人而言,不能将租赁资产计入固定资产,相应地也不能对租赁资产计提折旧。出租人应当将“应收融资租赁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列入资产负债表。在每期确认“租赁收入”的同时,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而对于经营租赁,承租人不将租赁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也不对其计提折旧,经营租赁的租金作为费用分期列入利润表;出租人应将租赁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的相关项目中,同时计提折旧,租金分期确认为收入列入利润表。简单来说,在会计上,“经营租赁”可称为“费用化租赁”;而“融资租赁”可称为“资本化租赁”。

在会计和税法方面,除了两种租赁的意义有差异外,融资租赁的判定标准也有所不同(见表1):

租赁双方对租赁形式的判断,会影响财务报表的数字,但是不论是哪种租赁方式,只要租赁期限超过1年,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都视为负债,而不管其是如何影响报表的。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对于租赁的划分,首先是根据租赁时间的长短,而不是其租金是否可直接扣除或者说租金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因为在财务管理中,租赁业务如何被报告并不会影响企业价值,财务人员需要分析的仅仅是此项租赁业务是否可行。

二、从会计、税法、财务管理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来分析融资租赁

若企业要进行一项租赁业务时,首先要做的是财务分析,看看此项目是否可行?这个财务分析必须要考虑税收的影响。如果分析结果是此项租赁业务净现值大于零可行的话,接下来就是执行此项目和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问题了。

以下题为例:

甲公司拟添置一管理用设备,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作决策:企业自行购置还是租赁取得?

相关资料如下:

(1)如果自行购置设备,预计购置成本1260万。该项固定资产的税法折旧年限为7年,法定残值率为购置成本的5%。预计该资产5年后变现价值为350万元。

(2)如果以租赁方式取得该设备,乙租赁公司要求每年租金275.0557万,租期5年,租金在每年末支付,租赁期内不得退租,租赁期满设备所有权转让。

(3)已知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项目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9%。

分析:

A:从甲公司(承租方)来看:

首先,计算融资租赁的“内含利息率”:

资产购置成本―每期租金×(P/A,i,n)―资产余值×(P/F,i,n)=0

1260-275.0557×(P/A,i,5)-350×(P/F,i,5)=0

得出:i=10%

租金支付与净现值的计算分别见表2、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净现值>0,对承租人而言,此租赁项目是可行的。

如果此项目执行,会计上作如下分录:

租赁开始日: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1260

未确认融资费用465.2785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付款额 1725.2785

第一年末: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付款额275.0557

贷:银行存款 275.0557

借:财务费用 12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26

借:管理费用 171(1260×95%÷7)

贷:累计折旧 171

第二年末: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付款额275.0557

贷:银行存款275.0557

借:财务费用111.094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11.0944

借:管理费用 171

贷:累计折旧 171

第三年末: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付款额275.0557

贷:银行存款275.0557

借:财务费用 94.6983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94.6983

借:管理费用 171

贷:累计折旧 171

第四年末: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付款额275.0557

贷:银行存款275.0557

借:财务费用 76.662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76.6626

借:管理费用 171

贷:累计折旧 171

第五年末: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付款额275.0557

贷:银行存款275.0557

借:财务费用 56.823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6.8232

借:管理费用 171

贷:累计折旧 171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付款额 350

贷:银行存款 350

借:固定资产――管理用固定资产1260

贷: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1260

B:从乙公司(出租方)来看:

具体租金收入与净现值的计算分别见表4、表5:

从表6可见:(1)如果租赁双方的税率不同,双方是都可以通过租赁获利的;(2)同时也说明了在财务分析决策中,是否考虑税收因素会使分析结果发生质的不同。

如果出租人决定执行此项目,其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

租赁开始日: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1725.2785 (350+275.0557×5)

贷:融资租赁资产1260

未实现融资收益465.2785

第一年末:

借:银行存款275.0557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275.0557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26

贷:租赁收入 126

第二年末:

借:银行存款275.0557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275.0557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111.0994

贷:租赁收入111.0944

第三年末:

借:银行存款275.0557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275.0557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94.6983

贷:租赁收入 94.6983

第四年末:

借:银行存款275.0557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275.0557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76.6626

贷:租赁收入 76.6626

第五年末:

借:银行存款275.0557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275.0557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56.8232

贷:租赁收入 56.8232

篇5

目前制造型企业经营过程对外部环境的影响程度正在逐步加深,为了达到绿色GDP的要求,循环经济的理念正被导入制造型企业的经营进程之中。环境会计学科在这种状况下应运而生,其中环境管理会计的理念发展得尤为迅速,制造型企业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制造型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历程是一个整体协调运作的系统性过程,是制造型经营主体与外部各类相关者对立统一的过程,环境管理会计也是制造型企业与外部环境在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方面综合统一的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借鉴环境管理会计的先进理念,设计出制造型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绩效综合评价指标,接着介绍了数据包络分析的量化分析思路,最后以衡阳市产业园区中15家制造型企业为样本,对环境管理会计理念下制造型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实例分析。

四、实例分析

我们在衡阳市产业园区中选择15家制造型企业进行实例分析,计算结果为:设n家企业第一阶段投入与产出为:[(xj2,xj2,xj3;zj1,zj2)];第二阶段投入与产出为:[(zj1,zj2;yj1,yj2)],j=1,2,……,n。测算第k家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关联网络DEA模型为:

[minw1xk1+w2xk2+w3xk3+β1+β2s.tμ1yj1+μ2yj2-v1zj1-v2zj2-β2≤0v1zj1+v2zj2-w1xj1-w2xj2-w3xj3-β1≤0μ1yk1+μ2yk2=1j=1,2,...,nμi,vi,wi≥0;]

然后根据这些评价指标权重值计算得出的样本企业绩效的综合水平如下表2所示。

篇6

1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综述

1.1 宏观经济层面的问题

从宏观经济层面上讲,我国的住房制度,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的住房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甚至涉及政治问题。我国的住房制度素来以户籍制度为界限,以二元化为特征,将人民大众区分为三六九等,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进行的,这就产生了人口迅速在城市落户和安家与国家住房制度的内在矛盾问题。另外,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住房问题的直接受责备者是政府。所以,从宏观方面来讲,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求从事会计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及时防范风险,提高管理绩效。

1.2 社会效应方面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关系到普通大众的生存和生活状况,所以受到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的发展处于关键的转折点上,是实现所谓的先富带动后富的阶段,那么,民众必然对先富是否带动后富比较关注,必然将其视为政府对自己的承诺,工作做不到位,必然引起民众较大的不满,影响国家整个战略的部署。所以,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工作具有社会方面的效应。

1.3 政府承担之角色的研究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政府应该稳定大局,做引导者和监督者。政府应该逐步实现对民众的承诺,应该在考虑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的发展给予特别的关注,通过政策调节,使“先富者”回馈社会,同时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的监督部门,对会计实施工作进行监督。

2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的重点

2.1 分析性质,重点加强

由于住房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存在着不同的级别,不一样的意义,所针对的问题有所不同,最终所要达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而区分先后顺序,区分重要程度,考虑对社会的不同影响,以及民众不同的承受能力,就有必要对会计管理的性质加以界定。界定主要是针对宏观面上的性质界定。以不同的社会意义为依托,以工程可以为民众带来的实际社会效果为度量,以民众的关注程度作为时间先后的度量,把工程分为不同的重要级别,然后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加以特别说明,以明确重要程度,进而可以配置不同的资源。

2.1 建立不同的管理制度进行统筹约束

在经济学中,GDP只是一个用来度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简陋的工具,但是,当前各地政府都比较注重GDP,许多好的政策和项目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很好的GDP效果,这就使得它们的级别被不断降低,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中应以社会效益替代GDP效益,这样才能从内部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的风险和防范

3.1 风险的来源

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①重视不足导致的延误风险;②认识不足导致的工作风险;③一般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前两种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中的特定风险,本文重点论述。所谓的重视不足是指因为城市用地是国家所有的,乡镇土地也可以通过权力征收上去,那么土地的财产怎么体现,怎么计价问题需要考虑,还有一点就是土地的用途问题。到底是以其达到的实际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呢,还是以其产生的政绩为出发点呢?不同的出发点必然导致不同的社会方面的压力,其间必然产生无人管理和具体核实及评估的问题,从而导致延误风险。其二,认识不足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工作的宏观经济社会影响的认识有所缺乏,不能从大局出发而导致的问题。

3.2 加强审计、增加信息透明度

加强审计要从增加信息透明度出发,在政府具有土地所有权的背景下,对于土地的各方面审核必须要求有较高的透明度,要求项目的资料(非保密前提下)尽可能公开,以便于核实和审查。而且,要建立相关的计量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会计活动的合规性。

4结论

我国改革开放的策略是先富带动后富,这一政策的本质就是先制造一些不平衡的发展,等到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足够先进之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金之后,才运用政策来调整这种不平衡,达到最终统一发展的目的。不过,纵观我国目前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家运用各种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住房问题依然是二元化的划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本质就是让那些到城市去打工的人群最终得以在城市落脚,变为城市人,住房问题的解决是这些人的大问题。所以,怎样实现国家大多数人的住房问题,怎样解决城乡建设的协调和统一,这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抓好会计管理工作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有比较重大的意义,应围绕会计管理的重点,降低风险,从大局出发,在细节上做好各项政策的具体落实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之枫.城乡二元住房制度——城镇化进程中村镇住宅规划建设的瓶颈[J].城市规划汇刊,2003(5).

[2]吕萍,甄辉.城乡统筹发展中统一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J].城市发展研究,2010(1).

篇7

本次重点调研了以下情况:一是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落实情况,二是收回财政存量资金总预算会计核算情况,三是总预算会计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情况,四是预算会计职能划分与会计账套设置情况。主要考虑是:

1.选择对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调研,主要是因为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要求2016年1月1日起执行。年末调研落实情况,可以在一个相对完整的会计周期内,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掌握情况。此外,财政部2016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发现,个别地区尚未落实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存在需要进一步了解并解决的问题。

2.选择对收回财政存量资金总预算会计核算情况进行调研,主要是因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是国务院的决策部署。2016年执行中,地方反映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面临着一些制度,其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账务处理办法有些不易操作。此外,中央财政在对收回的财政存量资金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后,个别预算单位的个别预算科目也出现过负支出的情况,与地方所反映情况类似。

3.选择对总预算会计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情况进行调研,主要是因为2015年底财政部提出:“财政总预算会计按支付系统中记录的部门预算经济分类科目记账”。国库司于2016年初先行启动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的系列工作,发现了一些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2016年10月11日,《财政部关于印发〈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试行方案〉的通知》出台,要求2017年1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改革,调研相关情况恰逢其时。

4.选择对预算会计职能划分与会计账套设置情况进行调研,主要是因为2015年底《财政部关于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要求财政系统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切实提高财政部门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从各级财政国库部门的会计职能划分和会计账套设置情况,可以具体了解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管理的工作水平和财政资金运行管理的风险防控能力。本次调研的主要做法是:调研小组首先向两个省的财政厅国库处发出调研提纲,调研小组赴两省后,与省本级、五个地级市、两个县的财政厅、局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人员共同调研。一是座谈交流;二是现场查看;三是资料交换。通过调研,所梳理的情况、抛出的问题、释放的信息,得到了参与人员的一致认可。

二、调研了解到的主要情况和问题

(一)主要情况。从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总体而言,地方各级财政高度重视总预算会计工作,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注重夯实总预算会计基础工作,以不断适应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需要。

1.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落实情况。2015年新修订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核算预算收支的同时,首次采用“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对与预算收支变动密切相关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核算,增设了用于核算反映政府财政持有的股权、债权等资产的会计科目和不同类型政府财政负债的会计科目。落实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有利于奠定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的数据基础,有利于促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出台后,各地高度重视,深入领会新制度精髓,积极组织辖区内各级财政部门贯彻落实,综合运用集中面授、视频培训等方式,对于新制度出台的背景与意义、新制度的内容与变化、新旧制度衔接及执行新制度的要求等开展全方位的业务培训,有效提升了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人员对于新制度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同时,做好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记账规则、新旧科目转换、升级改造等技术准备工作,为新旧制度平稳对接和新制度执行提供技术保障。所调研两省的各级财政均执行了新制度,只是落实程度不一。

2.收回财政存量资金总预算会计核算情况。财政存量资金情况复杂,部门如何缴回、会计如何处理,对于总预算会计属于新的工作任务。为规范会计核算方法,财政部2015年出台了《财政部关于收回财政存量资金预算会计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预[2015]81号)。所调研省份之一根据国务院和财政部文件,结合本省实际,印发了《省财政厅关于收回财政存量资金预算会计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省直部门存量资金,收回时,按照财预[2015]81号文件,挂“暂存款”科目。支出时,按原用途使用的,直接冲减“暂存款”科目的挂账;调整用途的,先按原拨款支出科目冲减本级当年支出,再重新安排支出。该省反映,由于部门的结转结余资金一般年限长、项目杂,部门很难分辨具体的原拨款支出科目,因此,收回的存量资金一旦盘活他用,很难准确地按原科目冲减支出。所调研省份之二收回的存量资金先挂“暂存款”科目,重新安排支出时区分是否安排到原资金使用部门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对于仍安排到原部门使用的,冲减原支出科目;对于调整资金使用部门的,则难以按规定冲减原支出科目。实际执行中,对于收回的存量资金重新安排使用时,大多作了调整,因此难以严格按照财预[2015]81号文件进行会计处理。

3.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情况。《财政部关于印发〈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试行方案〉的通知》(财预[2016]135号)于2016年10月11日出台,由于此项改革试行方案刚刚出台,地方尚处于改革前的探索阶段。所调研省份之一的省本级对于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单位,已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其核算数据由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自动转入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进行记账。所调研省份之二的总预算会计尚未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目前只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通过试编2015年度支出经济分类决算,反映出各地不同程度存在项目支出经济分类的预算编制细化程度不高、经济分类支出预算约束性不强、预算单位对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4.预算会计职能划分与会计账套设置情况。一是从会计职能划分看,大部分省、市、县国库处(科、股)和支付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国库机构的职能设置能够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个别市、县受人员编制限制,国库和预算合署办公。两省国库处均专门设有“会计组”,对预算内、非税及其他专户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市级以下国库部门有的总预算会计参与资金核拨、会计核算及决算编制全过程,存在不相容岗位同一人兼任的现象。二是从会计账套设置看,各地能够根据制度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按照资金性质合理设置账套并组织会计核算。所调研省份之一的省本级把会计业务分配给会计一组和会计二组,区分组别分别进行账套设置和会计核算:一组主要负责总预算收支会计核算,定期报送省本级旬(月)报、编报省本级和全省财政总决算、部门决算和政府财务报告等;二组主要负责教育(非税)专户、统发工资等财政专户的拨款及会计核算。所调研省份之二的省本级共设置五个账套:一是总预算会计账套,主要进行金库收支、国库集中支付等的会计核算;二是非税专户会计账套,主要进行非税收入收缴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会计核算;三是社保基金专户会计账套;其余两个是其他财政专户会计账套。

(二)主要问题。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财务管理理念等因素影响,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各有不同。调研中主要发现了以下问题:1.对股权、债权、债务的会计核算问题。2016年是执行新制度的第一年,受财政部门内部职能分工多变、政府资产管理模式多样、需追溯信息的时间跨度较为久远等客观因素影响,实际工作中,为了启动并完成对股权、债权、债务等新增事项的会计核算,各级总预算会计是在困难中摸索前进。一是会计核算依据获取困难。总预算会计对股权、债权、债务等进行会计核算,需要相关单位提供原始数据及相关资料作为依据。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尤其是涉及的股权管理部门数量较多、各部门对股权的管理水平不一,总预算会计获取股权投资数据的准确完整性和真实可靠性难以保障,信息获取的渠道也难以确定。二是股权、债权核算内容需进一步明确。基层情况比较复杂,政府组织招商引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都会涉及大量的资金运作,所发生的业务是否形成股权、债权等,需要在管理环节予以明确。但目前,有些文件资料对于是否形成股权、债权等的管理规定并不明确,会计人员在具体进行会计处理时,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容易因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理解水平不同而造成会计处理方法各不相同。2.收回财政存量资金的会计核算问题。调研发现,对于收回财政存量资金的会计核算方式,地方财政存在打政策球现象。由于使用存量资金安排支出时,需要冲减相关预算单位、相关支出科目的当年支出,可能会影响相关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同时辨别存量资金曾经列支的科目也有难度,各地财政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有的不视具体情况只冲减“暂存款”科目的挂账;有的将收回的存量资金从“暂存款”转入“调入资金”科目,再重新安排使用,出现重复列收列支问题。

3.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问题。调研发现,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预算单位与总预算会计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的结果不完全一致。在目前尚未正式实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的情况下,受预算单位对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使用不够规范、现金提取时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填写较为随意等现象的影响,预算单位的实际支出与总预算会计核算的支出,其经济分类科目数据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二是部分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数据难以获取。第一,由于尚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部门,其资金拨付仍采用实拨资金流程,部分经济分类支出数据总预算会计无法获取。第二,对于地方涉及到非本级预算单位的支出,是由财政代编支付计划时选择经济分类科目。这类拨款一般为大额的一次性拨款,在编报支付计划时无法具体列报经济分类科目支出计划。第三,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资金,由于尚未形成实际支出,则暂时无法确定经济分类科目数据。

4.不同会计账套重复核算的问题。调研发现,虽然各地账套设置较为合理,涵盖了全部财政业务,能够全面核算、准确反映本地区财政资金情况,但从具体核算情况看,不同账套间存在核算内容重复的问题。以其中一个省本级为例,总预算会计和财政专户会计对非税收入收缴业务重复进行会计核算,两个账套每天分别就单位名称、入库时间等收缴明细事项同时做大量的核对工作,两个账套核算的明细程度相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5.基层财政总预算会计人员配备问题。各地普遍反映国库部门人员编制不足,尤其是基层国库部门人员偏少,有的与预算部门合署办公,有的国库股只有1人;市、县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人员配备尤其不足,一人多岗现象较为普遍,未能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进行岗位设置,也难以建立规范的AB角替岗制度,致使会计核算管理业务难以细化,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存在潜在风险。

三、对总预算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新制度的落实1.进一步开展调研活动。结合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财政改革进展情况,有侧重地选择政府资产负债情况复杂、新增会计事项多的省份进一步扩大调研范围,广泛开展交流活动;在进一步了解各地情况的基础上,邀请与资产管理相关的部门召开研讨会,共同探讨解决有关股权、债权、债务等核算和反映方面的焦点、难点问题。2.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制度通常具有宏观性、一般性和指导性,为做好具体实施工作,往往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对于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尤其是 对于股权、债权、债务等新增事项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议研究制定实施细则,规范相关信息的统计口径和资料报送机制,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新制度的落实。

(二)严格收回财政存量资金相关制度的执行。为规范对收回财政存量资金的会计核算方法,《财政部关于收回财政存量资金预算会计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预[2015]81号)规定,总预算会计在收回资金时列“暂存款”科目;安排使用时,如按原科目支出则冲销“暂存款”,如调整用途则先冲销“暂存款”和原支出科目、再按实际支出科目列支。这种制度安排,一是符合《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二是可以避免年度之间的重复列收列支。因此,建议各地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对于冲减支出可能对当年预算执行情况产生的影响,建议通过区分数据统计口径予以解释,一是可以在原预算执行报表后,附注说明冲减支出情况;二是可以生成预算执行数(含冲减支出数)和资金实际支出数(不含冲减支出数)两张报表。对于执行中的困难,建议总预算会计加强与其他内部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通过完善系统功能、建立台账等方式尽可能掌握每笔资金的来龙去脉,规规矩矩组织会计核算,实实在在反映财政资金运行,充分发挥总预算会计的职能作用。

篇8

一、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意义

一是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我国企业目前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管理会计作为推动企业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在企业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目前对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目标等内容已有很多论述,在实务界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尚未有一套较为全面、实用的指引体系,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是企业管理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三是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有助于管理会计的推广运用。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可以给企业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工具方法,为企业推进管理会计的运用提供指导和借鉴,对我国企业推动管理会计深入广泛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二、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要义

一是要明确目标。企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应当是以支撑企业战略,实现可持续价值创造为核心目标。同时,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应围绕服务战略、管控风险、创造价值确定动态的管理会计目标。

二是要提供工具。企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要提供给大家一套相对科学、完整、适用的工具“菜单”,同时要指出各工具的应用环境、应用原则、应用方法、应用目的等,供企业在实践中选择最有效的管理会计工具服务管理,支撑决策。

三是要立足运用。管理会计没有定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内外部环境、发展阶段、组织结构、管理水平等选择合适的管理会计工具,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运用路径,先易后难,持续改进,逐步深入。

三、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关键

一是注重前瞻性,体系框架的构建要科学合理。在构建指引体系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国内国外经验,尤其是一些长期致力于管理会计研究和实践的专家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对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构建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篇9

1.引言

会计信息系统(AIS,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可以认为是通过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把会计数据进行科学的搜集、储存、分析和传输并且能够进行必要的管控、分析和辅助决策从而帮助人们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联系愈发紧密,数据共享也更多。但是会计信息系统因为有着专业性和封闭性的特点并未完全融入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因此,在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场景下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跟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进行融合,更好地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是十分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2.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造成的影响

2.1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对会计数据录入的影响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相对会计信息系统而言对财务数据的记录更加详细,会计信息系统通常指需要记录财务数据的时间、科目、金额,而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还需要记录财务的产生地点、使用人等业务信息涵盖了企业活动的几乎全部重要数据。因此,会计信息系统要能够在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里面提取有用的财务信息,忽略非必要信息。此外,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具有自然活动的连贯性和各个部门的区分性,而财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则是具有自然周期的连贯性和整个单位的整体性。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实时性更高、人为干预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财务信息系统通过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获取财务数据时,要对其真实性和时效性进行必要的评估和质量控制,从而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2.2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对会计数据处理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会计凭证都是通过各种纸质的票据体现的,而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下的财务数据和会计凭证都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的电子票据,而企业外部的财务数据和会计凭证则既有纸质票据又有电子票据。这样在财务数据的处理上为了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就要做好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的处理工作,在系统设计上和制度设计上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两种不同介质票据的处理,避免数据的遗漏和重复。

2.3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对会计数据输出的影响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对会计不仅仅要给会计信息系统提供财务数据,同时也要从会计信息系统获取数据来对企业的运营和决策进行支持。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出具有多个口径,而每个口径由于审计标准和实效性的不同,对财务输出数据的计算方法、时效性、准确性要求不同。这样就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对数据的输出要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并不是财务数据的捏造,而是根据不同的审计标准和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计算方法的处理。例如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应对不同的财务法规,会计信息系统要给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的财务数据。

3.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3.1 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融合

现实情况下,很多公司是一个部门用一套信息系统,一个流程用一个信息系统,会计财务也是有自己独立的信息系统,这样就人为地把很多数据割裂开了,造成了需要共享的数据没有共享,需要处理的数据重复处理,而且由于对数据的统计口径和处理方法不同,造成了不同部门上报的同一个项目的最终数据值不一致,从而影响了数据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也影响了企业的决策。因此,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势在必行,通过有效的融合可以简化流程提高整体的效率保证数据一致性,有效避免了数据在采集、处理和输出各个阶段的重复性工作,也保证了财务数据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3.2 使用开放结构,支持电子商务平台

比尔·盖茨曾断言: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可见电子商务对企业的潜在发展是何等重要。电子商务对企业对信息和数搜集、加工和分析的要求更高,对信息的时效性和正确性要求也更高,对企业财务的周转、稳健也很高。而企业的众多数据信息归根结底还要反映到财务会计信息上面。

3.3 满足国际化的挑战

会计信息系统不仅要立足国内满足本国财务审计的标准,还必须具备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国际化扩张,进行平滑升级,满足国际化会计审核标准的要求。会计信息化系统不能成为企业国际化的绊脚石,而是要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排头兵。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国际化,使得企业的各项财务会计业务更加规范、透明和高效。

4.总结

基于企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于一体,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及创造社会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将是未来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篇10

1. 2014年我在南宁国雄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原料核算、费用报销、成本核算、税收管理、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ERP系统管理工作。

1.1原料核算,费用报销

我在2013年12月来到南宁公司,开始是从事原料核算方面的工作。首先,从原料的订,购做起。对采购订单的审核,然后是原料入库,结算,付款一系列工作。从财务人员的角度对进场的原材料的质量,价格,数量进行审核,确保我们的原料是最优质的。

费用报销工作过程中对照公司的各种报销制度和发票管理办法进行审核,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对不真实、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敢于指出,果断不予报销;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重开。通过认真的审核和监督,保证了会计凭证手续齐备、规范合法,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准确、完整,切实发挥了财务核算和监督的作用。

1.2成本核算,报表编制

2014年5月开始进行成本的核算。刚开始对月末成本核算不熟悉,很茫然。感到自己肩上的工作压力,不能辜负领导,同事对我的信任,自己一定要做好南宁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在蒋经理和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下,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情况,经过半年的实践和学习,对成本核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成本核算工作要求很精细,从原料,药品,编织袋的耗用,到运费,动力成本的计提和分配,对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都必须精确。确保在月末成本核算的准确,进而使公司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每月成本核算后,会进行当月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会计报表,管理报表,经营分析表等等。在报表编制中,严格按照总部报表规范进行编制,同时完善金蝶报表取数设计,认真检查。力争在2015年的会计报表的准确性以及数据的勾稽审核上比2014年的报表工作大幅提高。

1.3税务管理、会计档案管理、ERP系统管理工作

每月月初完成上月税款的纳税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税法的要求计提税款,并登录国税,地税网站,按时申报上交。平时工作中,对国家税务法律法规,加强学习。以适应日常的工作需要。

每月月中进行上月的凭证装订工作。做到会计凭证的规范,统一,整洁。按编码要求对凭证编码。日常工作中,对会计档案进行日常归类和整理,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公司其他部门人员需借阅会计档案时,应做到有相应的记录,包括日期,时间,借阅人,借阅事由,归还时间等。

在ERP系统管理工作中,我在总部信息处和系统管理员的帮助下,在日常工作中对南宁公司的ERP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针对公司的老旧电脑比较多,系统老化,运行缓慢的情况,对部份电脑进行了系统重装,提高电脑的性能。

2.工作中的不足

2.1在成本核算和平时五日测算工作中,应加强学习,认真领悟成本核算过程及原理,接受批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2 在原料核算和物资管理的工作中,下车间和到各岗位沟通不够,造成公司内部的物资管理有不到位的情况。在今后工作中,认真检查原始凭证,多和原料部、生产、品管同事相互沟通,多了解市场价格情况,多了解生产一线情况。

2.3在ERP系统管理工作中,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应加强学习,认真学习ERP系统管理的操作性文件,多向总部信息处和片区系统员沟通学习,提高ERP系统管理的水平。

二.2015年工作计划

1.积极学习和规范ERP系统管理流程,保证工作质量,提作工作效率。

2.在物资管理,原料核算,费用报销这方面,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以及总部要求的会计核算要求处理。

3.加强细节意识,提高报表编制数据的准确性。

篇11

笔者经过对《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总预算会计制度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参照有关法规和其他行业会计的原则,在对此类会计业务做了充分调研后,提出以下商榷意见,以供业内人员参考。

一、乡镇与街道办事处,的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应有所不同

根据《预算法》第二条:“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的规定,乡镇作为一级政府应设立一级预算。并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等各级财政部门的总预算会计”的规定,乡镇政府财政部门应设立总预算会计,对本级财政预算收支进行独立核算。

根据上述《预算法》第二条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根据本级政府授权进行预算管理活动,但不作为一级预算”的规定,街道办事处属区政府派出机构,非一级政府,它代表区政府执行政府各项行政职能。因此,街道办事处不能作为一级预算,而须将其财政收支纳入区本级预算,接受区人大的管理、监督。

按以上所述,街道办事处即相当于区政府的本级部门。并且,依据《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二条的规定,街道办事处未包含在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因此,似乎应将街道办事处视为区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来处理相关预算缴拨款和预算收支会计业务。但是,由于街道办事处本身具有他有别于一般政府行政部门的独特性质,其行政管理模式特点上更近似于乡镇政府,在实际操作中也难于将其归入《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适用范畴。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践工作中,为调动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动性。各区政府在制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时,通常也将街道办事处视同乡镇政府,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划定其一定的财政收支管理权限。

根据以上所述,笔者认为,由于街道办事处在与区级财政办理上下级财政决算和乡镇政、府财政的近似性,其总预算会计还是应参照《总预算会计制度》来执行。但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街道办事处又不得作为一级预算。因此,区、街两级总预算会计在核算相关会计业务时,应采取与乡镇政府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既相近、又有区别的核算方法。

二、有关乡镇财政(未设立国库)的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

《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提倡已具备条件的乡镇一级财政设立国库。但我国目前情况,大多数乡镇均尚未具备条件设立国库。因而采取的办法是,各地区根据当地财政管理体制,将应属乡镇的财政收入通过税务所或财政所收缴后尽数纳入区国库,待年终上下级结算时再予区分、确认。因此,对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而言,其年度中日常会计核算所体现的收入是所属全辖区的财政收入,而支出则是区本级的财政支出,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账中体现却只有财政支出,而没有财政收入。因此,尚需对上下级之间有关往来办理年终决算。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在处理业务时,未将根据当地财政管理体制应属乡镇的各项财政收入进行一一冲转,而是采取在年终结转预算结余时,直接冲转预算结余的方式,或通过补助支出科目来体现乡镇的预算收入,导致账上数字脱离客观真实。根据《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补助支出是本级财政按财政体制规定或因专项需要补助给下级财政的款项及其他转移支付的支出”的规定,笔者认为,补助支出科目应用来核算各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结算,将其同时用于核算乡镇一般预算收入的结算易造成会计事项的交错、混淆。此外,这种核算方法也不利于县区级总预算会计参预并监控县区与乡镇的上下级结算过程。

三、街道办事处的相关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

街道办事处的总预算会计与乡镇政府的总预算会计,在核算方法有些近似,但也有明显区别。

1、预算收人的确认:街道办事处年度中将各项预算收入收缴纳入区级国库,因这些预算收入应届区本级财政收入,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按常规直接确认为本级预算收入即可,不需另行会计处理。这一点与乡镇财政的相关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2、财政支出资金的调度和预算支出的确认:①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平时根据街道办事处年度预算列支财政拨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一般预算支出――x x x x(支出科目)――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

该笔业务,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则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以上作法,会导致年度平时县区级财政与街道办事处的往来款不相符,需等年终结算后方能一致。但此作法有利于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账真实体观本级预算支出执行的序时进度情况。

有另一种核算方式值得推敲,它采取与处理乡镇的日常支出需要类似办法,年度平时通过往来款来调度资金,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

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亦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待年终区与街道办事处办理决算后,区级财政再根据决算情况将街道办事处的预算支出决算数字予以列支,作以下会计分录:

借:一般预算支出――x x x x(支出科目)――x x街道办

贷: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这种核算方法可使上下级之间的往来款保持相符,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违背了《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及《总预算会计制度》第十一条:“总预算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和结果。”、第十二条:“总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预算法的要求,……”的规定。因为街道办事处不作为一级预算,其预算纳入区本级的预算,因此在区财政根据街道办事处年度预算拨款时就应该确认为预算支出,才符合会计客观性的一般原则。

②街道办事处平时根据年度预算列支财政拨款时,则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一般预算支出――x x x X(支出科目)

、贷:其他财政存款 ,

③如街道办事处需要调入区级资金时,区级财政应列:

借: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

街道办事处应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④如果有市级专项补助或其他转移支付时,区财政应列:

借:补助支出――x x x x(专项补助)――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应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3、年终决算: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在办理年终财政决算时,应依据实际决算情况分别作出会计处理。

①将划人本街道办事处管辖权限的预算收入从往来款中冲转:

借:与上级往来

贷:一般预算收入――X x X x(收入科目)

②其他结算事项:

借:与上级往来

贷:补助收入――X x x x(专项补助)

借:上解支出

贷:与上级往来

③而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则只需对街道办事处上解收人作以下分录:

借: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篇12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185-01

一 、会计差错转变为前期差错的性质

(一)会计差错的转变过程分析

根据会计的差错进行分配,保证合理的综合性会计的差错认识,建立良好的综合性的会计差错和前期会计的处理,逐步调整综合性的相关项目,制定合理的重要差错问题分析,从而保证合理的损耗调整过程,防止出现一系列的相关会计报表问题,如果不受到影响收益,可以逐步调整综合性的会计初期指数,对新的重大会计差错进行合理的问题分析,保证合理的差错前期控制,与前期的差错更正会计进行合理的快速追溯分析。确定前期的插锁数据,保证合理的综合性定义过程,对前期的重要差错更正的相关会计进行系统的重要追溯分析。从而确保综合性的累计计数,防止出现一系列的相关影响问题,将因为单独差错造成的强烈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过程控制,实现合理的综合性追溯过程分析。

(二)对会计纰漏问题的有效化分析

合理的估算会计的政策,制定合理的综合性会计估计变更和相关差错更正问题,保证合理的具体纰漏效果。例如,针对会计的相关政策变更进行系统化、原则性的会计政策处理,实现合理的综合性内容分析,会计政策的综合性影响数和累计影响数不能确定相关的问题,对于重大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相关变更需要合理的充分过程分析,确保合理的综合性纰漏过程认识。可以采用合理的简化处理过程完成相关的资产收益过程认识。会计政策的相关数据、会计的估计变更问题、前期的差错问题进行合理的更正,从而实现股东的综合性财务的控制管理,确保股东可以合理的认识相关的股净资产,保证合理的综合性的前期差错认识,制定合理的综合性追述控制管理,对于非重要的相关会计差错进行系统的相关科目认识。一旦发生严重性的前期差错需要合理的控制完成综合性的更正控制管理,实现有效化的综合性差错控制,完成会计的相关问题的控制和管理。如果出现一定的损失和收益,需要合理的完善综合性的 准则认识,制定合理的综合性的差错定期控制,实现有效化的清晰化的分析。对于会计差错的更正问题以新的准则进行合理的过程规定控制,制定新型的可增加的规定,建立良好的综合性数据管理过程,实现最大化的有效资金连周转过程。

二、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之间的有效化衔接

新会计准则采用对会计的相关政策进行合理的 方法处理,制定良好的生效日期管理,保证合理的综合性衔接管理,制定新准则主体的时候需要分清主责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保证法律规定和行政法规的有效性,实行法规、规章制度的 合理化要求政策控制,完善国家规定下的相关有效化执行过程。如果没有合理的会计处理过程规定,采用追溯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过程处理,同时机身会计政策的综合性处理分析,调整综合性的收益数量的质量调整过程控制,采用合理的会计报表完成全面化的 期初数调整,但是不需要相关的会计编年调度。一旦出现影响数据的相关问题,合理的确定相关数据,指定合理的会计政策调整模式,保证合理的采购过程,完成有效化的综合性累积控制,从而适应会计政策的相关问题。因此,采用新的会计准则对于综合性的会计政策的有效化实施过程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计的估计变更和前期的差错更正具有不同的意义,其整体的 会计处理方式和相关的会计准则具有不同的 管理制度偏差。

调整整体会计估计的相关变更,实现合理的偏差认识,制定合理的新型的会计准则模式,完善综合性的有效化规划和管理,保证合理的综合性数据调整,防止出现影响累积变化问题的因素,制定合理的综合性收入管理控制,实现有效化的综合性编年体会计报表的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合理的不确定因素控制,建立良好的综合性会计政策制度的变更和管理,保证合理的综合性运用过程,防止出现一系列的会计政策的影响,对于新准则实施之前的相关会计政策,需要合理的采用相关的会计规划完成变更前期和变更后期之间的差错问题,逐步实现合理的综合性会计处理过程,防止出现一系列的相关用法的不同控制,从而完成相关会计的追溯过程认识。如果累积的相关影响数量不能达到综合性规划,应当给予一定的调整,从而保证综合性的累积数量控制。因此,采用合理的累积影响数的调整过程控制,可以有效化的实现综合性的方法处理,实现有效化的会计报表问题的分析,完善综合性的纰漏过程的控制管理。

三、采用新的会计准则加强综合性的企业差异权益控制

(一)会计政策的整体变更

采用新型的发展准则加深综合性的特殊性问题处理过程认识,制定合理的会计政策追溯管理制度,保证合理的综合性会计数据分析。变更性的相关影响是需要数据进行合理的调整的,按照合理的会计报表过程数据完成相关项目的分析,保证合理的数据期数控制管理,实现良好的综合性调整过程控制。所以加强综合性的政策变更调整,保证合理的有效化影响期数的分析,保证相关受益过程认识,实现合理的权益变动,完善综合性的会计政策变更过程控制,保证资产、负债问题的平衡过程过度,防止出现一系列的相关资产结构的变化过程。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相关问题

会计估计的变更是不需要计算的变更过程积累,不需要相关的重新编程控制过程完成相关的会计报表,但是应对变更的现有情况和未来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认识相关交易过程,完成新型的会计估计过程控制。会计估计变更不会受到相关的权益影响。会计估计的变更数据受到相关的影响数据完成对于变更期予的控制过程。例如,企业的原始应收款的5%余额作为相应的坏账准备,从而防止出现不能回收账款的综合比例,当企业按应收的款10%为坏账准备,会影响变更的档期期间管理,其影响的数硬是当期的变更估计。应计提的折旧账户的固定资产是在有效的年限内制定的估计发生的变更过程,常常会影响综合性的变更资产控制,制定出相关各个期间的折旧过程变更。不容易区别的是相关的会计政策变更过程控制,造成会计估计的变更,从而逐步实现会计的变更,从而完成会计估计的变更中的相关核算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的相关的政策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加深综合性的技术运用,完成相关的会计过程认识,提高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办法,完成相关的政策决策分析,提高整体运用会计的相关规划和管理。在没有合理的准则标准控制,无法实现综合性的相关公告的情况下逐步完善相关管理层上的会计决策选择过程,采用新的准则改善企业原有的固定或相同的交易过程,加强综合性的采集过程控制,实现合理的会计政策分析。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合理的建立,提高综合性的新规划管理,制定合理的有效使用或不适用的固定资产的应缴分析折旧过程,从而逐步加深整体采集过程的数据分析,提高综合性企业税收采集核算过程中的相关责任报表的核算过程,保证各类固定资产的准确化清理过程的成本税务控制,防止出现一系列的相关折扣管理。另外,采用合理的综合性固定资产账面数据分析,加强综合性的产品质量制定控制,建立良好的综合性的企业抵扣核算过程差异分析,保证合理的10%左右的盈余过程。

参考文献:

篇13

一、会计经济的发展状态

(一)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计目标主要研究决策标准派、知识流派之间的关系。我国的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是区别会计目标标准完成的。通过区分向前性、可靠性标准,对未来的重要标准性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最大局限性问题,确定知识性经济是否满足现有知识水平。根据企业经济信息使用标准,对企业的资本知识进行创新研究,分析企业财务报告标准内容,分析满足企业的资本物资资源增长标准,提高复合企业综合经济资源发展的信息要求,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经济发展建设。

(二)影响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

可靠性、谨慎性的会计特点,适合企业综合经济的发展,可理解、及时性、实质性是应用会计技术的主体标准。通过分析企业可持续性经营发展标准,确定货币的基本计量,对提前虚拟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改变传统知识经济发展变化可能产生的信息质量模式冲击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一是加强货币标准时间和经济价值体系的研究,通过分析历史会计信息标准价值,分析会计成本可能产生的缺陷,对比价值差异,分析企业经济现有的价值水平。二是对企业的知识经济资产进行产业发展分析,按照企业信息量进行计量,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竞争问题,目前,主要采用的计量货币标准较为单一,影响会计信息对知识经济的分析。

(三)与传统财务数据报表的冲突

传统财务数据是以会计基础理论为前提,通过对实际的经济事项的判断,对重要的经济资本货币、固定产值进行分析,确定会计信息服务的可用量标准,分析人力资源、商务名誉等多种无形资产的信息内容,确定货币时间价值标准,是否具有价值风险问题,是否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性。为了有效更新知识,采用信息决策的方法,提高财务报告数据的研发性,对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分析可用时间价值标准,确定风险价值水平,确定财务报告内容,降低与传统财务数据之间的冲突问题。

(四)对资本的影响

企业的资本是一种可计量可控制的数据,是可以为企业的经济带来利益的。企业经营通过工业、农业物资资源分析企业的综合经济资本。通过分析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确定企业知识经济类型,确定企业最优价值的资源。知识资本是发展企业经济的主体资本,企业的无形资本一般占据企业综合知识经济的一半以上,知识经济利益远高于物资经济。将人力资源、知识经济的发展列入到企业资本资产范围内,对企业的会计概念进行调整,拓展企业的资产范围,实现会计核心资产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创新的知识经济构思

(一)会计信息的创新研究

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会计基础,会计的发展需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环境,逐步提高企业变化架设标准。利用全面的概念标准,将传统的会计成本进行原则化分析,确定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企业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依附会计实际发生的基本交易事项,对会计记录、会计内容进行综合总结分析,确定可评价、决策的标准范围。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企业未来的发展现实意义。树立良好的会计动态标准观念,不断完善企业的变化时间,充分利用企业事件标准,对企业的经济风险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的会计风险、机会标准,从客观动态的角度对企业的环境要素进行评判,建立会计信息理论体系,实施合理的动态会计管理体系。采用网络系统的发展标准,对企业网络会计管理方式进行沟通。网络是企业知识经济发展的标准,利用会计系统设计、会计方法搭建合理的网络系统,完善会计企业的网络结构化标准,改善会计信息的基本内容,提高会计假设标准。利用会计主体思想,加强可持续经营分期管理,假设会计的动态实体标准,分析会计的风险问题,对新派报酬进行假设,完成新会计概念的突破。

1.科学技术与生产能力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企业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企业从劳动型生产产业发展为技术型科技企业,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会计核算问题越来越重要。通过采用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对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合理的确定,完成企业整体管理模式的不断合理化,促使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使用效果更佳的准确。

2.国家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宏观调控

通过国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上的宏观调控,保证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方法,提高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形式下的合理运行,最大限度的实现我国企业综合经济能力的合理化发展。例如:国家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消耗的要求,分析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标准,对会计成本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宏观标准,致力于加强人力资源的福利控制管理,保证人力资源各项福利的控制,提升人力资源对企业会计的管理水平,企业员工可以享受到合理的社会福利,企业的综合发展可以受到更好的宏观调整影响。

3.会计经济下企业效益的快速发展

随着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需求不断增加,快速的发展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的实力,提高企业人才的培训和管理,是保证企业内部人才素质和企业整体实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化管理的合力分析,判断出企业在整体发展经营上的合理管理方向,确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成本规划,加速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提升会计经济企业的稳定发展水平,保证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问题上的有效发展。

(二)会计模式发展的创新研究

1.对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

依照知识经济发展标准,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综合经济发展标准范围。知识经济是无形的,又是具有主导意义的。企业的经济创新主要依赖无形知识资产。针对会计模式下,企业的无形资产,分析高收益经济发展特点,确定企业的实际经济价值,对企业的投资、负债水平进行分析,从全面的无形资产范围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合理的资产识别。无形资产需要进行合理的披露,分析企业知识无形标准,确定企业无形资产价值水平,确定可获利能力,突出无形资产的重要地位。在信息披露中,要尽量减少企业会计信息的投资风险,根据企业综合经营特点,对企业的不等距制度进行报告分析,及时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更新范围,确定企业可开发的新无形资产范围。

2.建立良好的会计管理环境

企业在信息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下,企业内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成本的管理。每一个人员都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部分,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成本会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会计的维护管理环境,逐步建立适合企业会计管理发展的基本标准,提升企业会计保护水平,加深企业综合成本控制管理,保证成本管理规定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中员工的管理和培训,加强员工对于工作技能和工作素养的培养,保证员工的整体素质符合企业的成本管理,这样可以建立良好的企业会计技术人才储备能量,提高企业会计管理的功能性标准,制定合理的人才分配管理过程,加深企业会计管理的执行力度和管理力度,加深企业会计管理的准确性,确保企业会计管理环境的合理性,实现企业会计内部人才的有效发展,建立良好的会计管理环境,加深企业综合经济发展。

3.加强会计核算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会计核算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方法加强企业目标化管理,保证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企业在每一个会计核算和解锁流程中完成对于企业整个资产折算的评估。企业通过对固定资产的不同折旧处理,对成本和利润进行所得税额分析,保证企业的成本化费用得有结余,保证固定资产的基本价值份额得以保证,降低企业的基础利润,保证企业的应收税额,企业可以较好的利用资金的时间分配比例进行资金成本分析,从而使企业在成本会计管理中得到结余。例如:工业中企业的管理方法以作业成本为基础,加大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果,使得传统的成本化会计不单单局限为寄存的方法,而是扩大为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具有加强固定化资产的递进型折线型方法。灵活多变的会计核算管理,对企业的会计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核算标准,分析会计核算的准确多变意义,从会计核算运用下实现对会计核算的合理管理。

4.对会计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

企业对成本会计的管理有很多环节,成本会计中的信息量巨大。成本会计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保证企业工作的基本要求,企业通过对成本会计的信息化管理,保证成本会计工作可以更好的完成,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合理开展。企业通过设立合理的成本会计管理部门,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定合理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息科技水平的更新,及时将新科技、新信息融入到企业会计管理职责范围内,确保企业的各项会计信息系统核算管理的发展,建立合理的企业会计信息人才管理部,及时搜集、整理、储存优质的会计管理人才,定期进行信息系统检查和维护,分析信息保证企业成本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的发展是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角度范围进行综合分析的。通过会计领域的综合分析,确定会计创新发展标准,确定企业无形资产的计量标准,分析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问题,从企业的收益中获取企业的综合探索标准。利用知识经济发展条件,对企业的会计创新进行发展变革,改善企业的会计理论体系,更好的实现企业投资债务、债权的管理。

作者:韩炬 单位: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