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音乐创作教学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音乐创作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音乐创作教学

篇1

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 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融合于其他音乐教学领域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

在口琴、竖笛等器乐教学中,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乏味,可以将即兴创作的手法引进来。如: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模仿吹奏这一旋律;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吹奏这一片断的逆行;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接龙的方式发展旋律;教师指定一个形象(小鸟、闹钟、汽车等),要求学生用器乐表现这一形象,等等。

三、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 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 节奏填空练习。3. 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 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 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 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 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篇2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名言。“音乐创作教学”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我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音乐创作教学”,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 “音乐创作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音乐创作教学对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1、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篇3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展的要求。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一旦提高,将学习视为一种享受和追求,自然而然也就变成了自觉的行动,由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则是学习认真了,音乐理论知识加深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本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也加强了,阻力变成了动力。他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枯燥也只能是枯而不燥了。

二、创设情境,感受创作乐趣

1.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在教学中我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的创作。在中职艺术学校中教学对象大多数来自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音乐创作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首先让新生从音阶学起,培养他们的音高概念,如我唱“do”学生唱“re”,我唱“mi”学生唱“fa”,这样把上行、下行音的音阶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并把五个手指当成五线谱的五条线,边示意边唱,然后又让学生用默唱的形式来弥补学生对音准的感受。根据学生对各音音高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接龙游戏:我给学生五个音,它们分别是:“56712”让一个同学根据第一音的音高度二度次序接着唱“67123”,其次“71234”再按下行音从最高的一位学生开始唱。让全班学生评价他们,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观察的过程中学到东西,在欢快的活动中参与了对各音的音高及音准的感知,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

2.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以节奏创作为例:

(1)在学生学习节奏创作时,我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节奏谱,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各组学生学习填充节奏。学生完成作品后,各组把各自的作品唱出来,大家比一比,学一学。然后把各组学生的作品连起来唱一到两遍,再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缺点,让学生学会怎样分析作品。

(2)模仿变化节奏。我给学生示范节奏谱,由学生在原谱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创作出模仿句。

(3)学生每次完成后,都要他们自己唱一唱、比一比,让学生有自己创作曲子的自豪感,并享受自己创作音乐的乐趣。

(4)节奏问答,这是一种让学生即兴创作的活动。就是我用节奏作问句,让一个接一个学生自由地用不同的节奏回答,回答的节奏记录下来,并把它连成一个曲子,然后大家唱出来,让学生表现句子的节奏感。

三、创作教学,注意三个问题

1.老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个性

学生由于生活的环境、素养、经历和艺术趣味的不同,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就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舒柏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具有同样的时代背景,但创作个性各异,作品的风格也大不一样。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看,他们都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尽管他们自编的小曲,有时显得稚气。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的创作,是他们真情的流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赏。

2.创作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作能力的培养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音乐教育中参与性的创造活动,还是即兴短小曲调的创作,老师都适当地给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训练。不要过多地向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在创作教学中尽量减少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力所能及。

篇4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 电脑 音乐创作教学 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1 周 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 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 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 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 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 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篇5

当前,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钢琴。然而,在数以百万的琴童中能走上专业道路的儿童还是极少数,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学琴都是为了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予以重视,促进个体音乐创作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儿童小学期间即学龄初期6~10岁左右的琴童,在他们具有一般智力、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上,激发和培养他们地音乐创作能力。

一、把握儿童心理因素激发音乐创作力

音乐创作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的具体方式是把内心的体验改造成音响的形式。音乐创作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内心音响”形成阶段,然后就是把“内心音响”通过音乐创作形成作品的阶段。其中心理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龄初期的儿童心理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对其心理因素的把握和引导,对培养音乐创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对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具有明显促进的作用,强烈的兴趣能使儿童在快乐中创作,更能激发创造性才能。

(二)引导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意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虽然在时间上也有间歇)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4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观察可以使儿童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在钢琴教学中也值得重视。

(三)激发想象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音乐创作的过程也是对积累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音乐形象的过程,想象在艺术创作领域内的作用是很大的。

综上所述,有了良好的兴趣,在快乐中积极创造,提升对生活和感性材料的观察力进行观察,积累表象,激发想象,将积累的表象加以改造,从而培养出儿童的音乐创作能力。

二、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儿童音乐创作能力

学龄初期的儿童不同于专业的作曲家,他们的心智和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龄初期的儿童已经开始具有一定的乐感,能掌握基本的和声走向,并能根据简单的乐思配弹出简单的乐段。教师在钢琴教学中,需要注意激发音乐创作能力,使他们的创造性天赋和才能得以保持和提升。

(一)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和想象

艺术来源于生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和有目的的收集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不仅仅只包括各种声音材料,更应该说是运用他们的感官收集生活中的所有点点滴滴。

在织体的介绍上多让学生理解和模仿,比如,《牧民歌唱》中的分解音型可以理解为马儿奔跑的声音,在柱式和弦的介绍上也要结合乐曲的情绪和其他具象要素让学生理解。在旋律上,可以多让儿童模唱自己熟悉的儿童和喜欢的歌曲,并要求他们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让儿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中积累和积极的去创作音乐片段,为完整音乐形象的创作做好准备。

(二)启发式教育培养儿童音乐创作能力

教师需要用启发式的提问,激发儿童的音乐创作兴趣,建立良好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意识。如,教师和学生上课时创设游泳池情景,教师问学生:“游泳池里有什么?”学生答:“水和小朋友。”教师再问:“那么水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答:“流动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流动的水和钢琴音乐之间的联系,如,流动与音阶。完成一个乐段后,教师进一步提示:“游泳池里的小朋友要怎么表现呢?”教师用音程来使儿童联想到身高和形象,让学生思考过后在琴上弹出短小的音程,并且使用跳奏表现。在织体上,结合单音织体联想到小朋友走路的样子,使用简单的主属单音配合节奏完成两个乐段,进行简单的即兴音乐创作。

启发式的引导,将儿童心中积累的音乐表象引出,在钢琴上成为音响。在儿童遇到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教师可以做一定的指导,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也会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选用开放性的教材进行引导

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在教材的选用上也值得注意和思考。近年来《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和《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在我国以及开始推广普及,是培养儿童综合素养的教材。《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在第三册之后引入完整的正三和弦,乐理中也有让学生为旋律写出Ⅰ、Ⅳ、Ⅴ和弦并弹奏,为学生打下和声基础,在第四册系统学习各种伴奏织体,为儿童即兴伴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乐曲的结构上教材中也开始涉及二段式、再现三段式等规模较小的曲式,帮助学生构建乐曲基本的结构。

三、结语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中国儿童钢琴教育需要在技巧训练的基础之上,重视培养儿童的综合音乐素养,把握儿童个性心理发展,在快乐中培养儿童的音乐创作能力,为国家创新教育注入一道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阿・阿・斯米尔诺夫.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篇6

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是在培养和加强学生创造能力上的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

1、创作教学符合当前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

2、创作实践扩充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印象深,效果好。

3、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他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乐理、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都会因创作的需要而得到锻炼、巩固和提高。

二、音乐创作教学在实践中的探索

1、明确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像“体态律动”,即兴唱一句歌,敲击一个节奏,作一个舞蹈动作,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等等都在此例。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满意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发展手法以及曲式启、承、转、合的结构等等,让学生练习创作歌(乐)曲的片断和短小的歌(乐)曲。

应当指出,从目前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和中职学生实际情况来看,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歌(乐)曲创作的基础。培养能力不能靠突击一蹴而就而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在创作教学中几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1)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把所感受到的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力岛即兴地、无拘无束地用各种幅度、力度的动作表现出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敏捷的反应能力。

(2)根据歌(乐)曲需要,选择配置适当节奏。组织学生即兴自由地演奏打击乐器。也可以按照学生自己设计的节奏读歌词。

(3)让学生根据指定的节奏,写出多种不同的旋律,启发学生把旋律片断发展成乐句、乐段。

(4)修改学生自己创作的歌词或曲调中不理想的部分。可以由学生讨论、争论,提出几种方案,不必强求一律,但教师对确实不合适的要予以纠正。

篇7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

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编曲软件和Encore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ina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篇8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217-01

音乐创作是一种艺术实践。我们在这里谈的主要是音乐教育中的广义的音乐创作教育,因此对于作曲方面的教育内容不做深入介绍。但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育对于作曲技术理论中的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知识技能要有深入浅出的介绍与运用,因此作为施教者的音乐教师应对这些知识技能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

一、音乐创作教育的内容

(一)狭义意义上的音乐创作教育

和声指多声部音乐进行时所构成的一系列音的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和声使音乐音响更加浑厚、丰满,音响色彩变化更为丰富,为音乐艺术在表现上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还是使各个声部彼此结合成有机的统一体的纽带和基础,并且对曲式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音乐作品中各种和声现象,从理论上阐发和声的内部结构、连接方式及其音响价值与应用法则的专门学问叫和声学。和声学是作曲技术的基础。

复调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同时表现同一音乐形象的不同侧面,或同时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作为学习和研究复调音乐写作的一门课程,“复调音乐”课在作曲专业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曲式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乐曲的组织结构主要是通过旋律(曲调)以及节奏、和声等基本因素相互结合及其贯穿发展、对比境一之中体现出来的。分析、归纳前人音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曲式结构上的规律与法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音乐表现手段上理解这些音乐作品,而且可以作为我们新的音乐创作的借鉴。曲式学专门阐述各种曲式结构的方式、类型、特点及其规律,并介绍分析研究音乐作品的方法,是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二)广义的音乐创作教育

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育,其内容包括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即兴演奏(唱)、创作短小曲调等。

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现在音乐学习的各个领域。在歌唱、音乐欣赏、器乐等音乐活动中,都应注意使受教者体验、积累用声音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想象到的东西。唱歌、演奏不应单纯地再现乐谱上的东西,而要进行创造性的再创作。总之,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就是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尽可能地使学生自由地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

用即兴演奏(唱)的方法进行简短的节奏、曲调的创作,并把它直接演奏(唱)出来,可以避开记谱的中间过程,这更接近于音乐的本原形式。在这方面,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创作短小曲调也是高专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育的一种常见形式,它包括施教者提供音高,受教者选择节奏、节拍来构成曲调、为原曲作变奏、乐句填空、为歌词配曲等多种方式。

广义地讲,对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也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音乐的二度创作。因此,对于音乐的二度创作――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中的创造性因素的培养,也应是音乐创作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在音乐创作的教育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学,它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受教者创作出多么像样的音乐作品,而要着眼于培养和发展受教者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进行音乐创作不仅需要音乐创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记谱方面的、表现音乐方面的技能,而普通国民音乐教育的受教者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音乐创作的教学一定要十分注意受教者的实际水平与接受能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施教者还要想办法尽量减低音乐创作教学的技术难度,探寻出一条“既要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又要使受教者比较容易做到”的路子。外国音乐教学法“图形乐谱”、“即兴演奏”就是这种思路的产物,我们可以借鉴学习。

篇9

1、始点:感受音乐的旋律,创编歌曲速度、情绪

音乐学科的特点在于它具有情感性与形象性。音乐教育是依据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这种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而这种情景的设置与质量是培养孩子音乐创作的基点。作为音乐教师应鲜明的意识到这是培养孩子音乐创作的前提。

音乐作为情感艺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如音符的高低、节奏的变化、速度、力度的对比和丰富的音色等使人心灵产生共鸣,再通过联想,想象间接地表现客观世界。所以说音乐是以审美为主要特征的。如我在进行小学二年级上册《大家齐动手》的唱歌教学时,为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速度与情绪的变化,便采用教师作歌表演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学生随着我的动作歌唱。在唱第一段“一个人一双手,搬块石头两边扭,两个人两双手,抬根木头慢慢走……”时我根据歌词的意思模仿很困难地、慢吞吞地搬石头,抬木头的动作,学生随着我的动作很自然地放慢速度,用很沉重、费力的声音和表情演唱。当唱到第二段“三个人三双手,搭好大门装窗口,大家来齐动手,平地盖起一座楼……”时,我的动作逐渐加快,很轻松的模仿搭建门窗和盖房子的动作。同学们的歌声也随着我的动作把演唱速度逐渐加快,情绪也变得轻松、欢快起来。使歌曲两段快慢对比很鲜明。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动作的感受和理解,创造性地把歌曲“人少力量小”、“人多力量大”用不同的速度、情绪表现出来并体会到合作劳动的快乐。这就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法丰富且多变,由于音乐的情感性、形象性决定的。这是音乐学科与其它各学科最大的也是根本的区别,也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比较,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音乐分析、比较认识到音乐的丰富、变化、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音乐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这种情景的设置与有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音乐创作意识和热情在兴趣中渐渐显现出来。

2、感受音乐形象,尝试创编形体动作

想象是人脑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创造的重要条件。事实上,小学音乐“创作教学”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领域,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创作精神和创作能力的一种音乐教育过程。它的首要任务乃是激发学生创作音乐情感,启发、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绝非同一般音乐实践中的音乐创作,但这却是未来走上真正音乐创作之路的基础,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更是有益于培养多方面广义的创新意识。

如:我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小拜年》歌表演的创编时,我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过年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的?我们能不能把过年的各种场面伴着音乐用动作告诉老师?”这时放《小拜年》的录音让学生边想象边编动作。同学们有的模仿放鞭炮、打灯笼;有的两手合在一起做拜年的动作;还有的模仿欢庆时敲锣打鼓的动作等。虽然他们的动作很简单,甚至有些动作还不很优美,但他们能够伴着旋律的节拍把想象中的场景,通过自身加工用身体动作展现出来,这已是很成功的创编了。敢做就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同时我在这时总是启发他们任何伟大的作品,任何有创作意义的事情(如科技,建设,发明)都是始于这样一个开端,这样一个始点,使学生们受到很大的启发。

二、消除创作的神秘感,大胆参与音乐创作活动。

虽然音乐学科在进行创作教学方面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但还是常常会有人这样问:让缺乏技能的孩子去进行音乐方面的创作,能行吗?我认为,产生这种疑问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对音乐教育中的“创作教学”具有神秘感,对这一特定概念的内涵及其意义缺乏认识:二是人们(甚至包括一些音乐教师)对学生音乐创作潜能估计不足。其实,开展音乐创作可以从基础的简单的地方入手。而且进行音乐创作的途径很多,如:歌表演的创编(根据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打击乐器伴奏的创编,节奏创编,短小乐句创编等等。所以,我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注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音乐知识积累。

音乐是创造的产物,无论是创造者、表演者还是欣赏者都蕴涵着创造的诸多因素,累积着丰富的知识要素。音乐本身的特殊性,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教学生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如:拍号、节奏、音符、等。之后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不断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如:我在给学生进行听音练习时,就加入了创作教学。在给出标准音后,学生听出了教师弹奏的单音是1(do)、3(mi)、5(sol),然后让学生给这三个音加上日常礼貌用语编成一句歌词唱出来:

2/41 3 53/4 5 312/4351

早上好。对不起。 再见

等等。我认为这就是简单的音乐创作,不仅有乐句的创作、歌词的创作,还有节拍、节奏的创作,虽然稚气十足,类乎于绘画的涂鸦,但毕竟是他们创造真情的体现。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学生都会对音乐创作产生兴趣,打破它的神秘感,并使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启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我常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大量在中外音乐史上,那些在儿童时代就能谱写美妙乐章的音乐家的故事,尤其是他们创作第一个作品时候的细节。如肖邦七岁就创作了《波兰舞曲》,理查・施特劳斯五岁时开始作曲,十岁前就创作了《节日进行曲》等。特别是告诉学生任何过程都起于一个始点,这些对孩子们参与音乐创作不仅有很大的启发,也增强了参与创作的信心。

篇10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它学科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一)从人脑结构看,人脑的左半脑是语言脑,右半脑是艺术脑。人的形象思维、创意思维是靠右半脑实现的。音乐开发右脑,并促进左脑的发展。

(二)有很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音乐的熏陶与影响,从音乐中吸取欢乐和力量,从音乐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与体验,从音乐中受到启发或灵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中国的“地质之父”李四光不但放射着“科学之光”,而且闪耀着“艺术之光”,创作了中国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追溯历史,孔子既是思想家又是音乐家;曹操、李白、李世民、李隆基,乃至、鲁迅、,都十分喜爱音乐。放眼世界,印度的泰戈尔亦精通音乐、擅长作曲,创作了无数优美的诗章,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三)从音乐的本质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人的创造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情动力是整个系统中起着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四)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要启发想象,唤起创新。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力。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更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听赏音乐,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2、提醒学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感觉音乐。3、提倡独立性思维品质,鼓励他们在听赏过程中独立地感觉音乐带来的震撼,让他们拥有创造的灵感。音乐结束后,让同学们讲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二)要打破盲从,促进创新。在课上,我故意安排错误的讲解和示范,在课前告诉学生:“老师在讲解音乐作品,音乐知识时,在示范演唱和演奏时都故意安排了一些错误,看谁发现的错误多。” 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只要建立起这样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由“被动接受”型转为“主动探究”型,长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

(三)要树立自信,肯定创新。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才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但在创作时,他们又都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这就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的滋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描述,可能会出现扩大,缩小,重组,甚至变形的现象。对此,教师要有求新求异的观念,支持学生的奇异思维,赞成他们的“不标准”答案。可设定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同学们进行论证和反驳。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我们就投他一票,支持他。这样,在有知不觉中,学生的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得以展,对音乐的理解了进一步加深了。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14-01

在我国音乐的教学中,很多职业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这严重抑制了音乐教育的开展,面对这一现状,职业院校非常有必要引入新的理念,推进新的变革。尤其要注重创作教学的引入,充分发挥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我国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

音乐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具体表现在:

(一)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些学校,音乐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师仍旧以自我为中心进行音乐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反应,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这样必将会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位置,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另外,在音乐教学中尽管有些学校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正,但仍是以单一的唱歌为主,无法起到音乐教学的根本作用。

(二)音乐教育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脱离社会的需要。我国职业院校当前的音乐教育多侧重于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希望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知识,而忽视音乐的创作。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未必能产生好的影响。在社会的需求中,各单位更加需要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独立创作的人才,在职业音乐教育中这些却无从表现,背离了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

(三)教师的素质水平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大多数人看来,音乐的教育更多地被看成辅修类课程,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中优秀教师的流出,职业院校中音乐教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对音乐课程的研究改进也就无从开展,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更是难以实行。

二、音乐创作教学的具体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创作教学,是对日常音乐的升华,通过计算机设备等手段使学生综合利用音乐知识,细心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发散思维进行独立自主地创作。在创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恰当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所在

纵观当前职业院校中音乐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创作教学引进的重要性,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探讨,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意义。

(一)音乐的创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所谓创作教学,学生要想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必须进行思维的发散,加强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的音乐制作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在熟练操作制作软件的情况下会提高创作的效率,长此以往,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快速地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这样学生创新的胆识也会提升,有益于优秀作品的呈现。

(二)音乐创作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音乐创作的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可以说是一种不多见的方式,它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紧跟教师的思路,否则将会大大影响创作的完成。这样,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必将改变过去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转而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得到极大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所以说音乐教育的创作教学具有多重的意义与价值。

(三)音乐的创作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全面发展。创作教学在课堂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然后进行适当引导,教师的悉心引导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得到认可也可以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其次,创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清晰地认知创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合理地进行改正,增强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四、小结

总而言之,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开展对于学生来讲具有诸多的益处,不仅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胆识,还可以促进全面发展;另外对教师而言,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一举多得,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当然要想推进这一教学,还需要职业院校教师的积极探索,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正确看待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发挥其意义与价值。

篇12

关键词:创造性人才 中学音乐课 创作性教学 主动求知

在当今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人才已普遍受到社会的重视。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靠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来开拓进取,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而就人才的培养和塑造而言,很关键的一个时期就是青少年身心成长旺盛期的中小学阶段;这样作为中学老师的我们就肩负着更加神圣、伟大、光荣的历史使命。

中学音乐教学是以欣赏、唱歌、乐理为主的系统化教学,学生处在被动性的学习之中,因此笔者认为应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创作性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把学生的被动性学习转化成主动性的求知。创作性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全面地巩固音乐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丰富音乐生活、陶冶情操,还可以从中发现和培养音乐人才,为高等音乐院校输送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音乐教师有必要在遵循大纲的基础上,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创作性教学,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教学质量,为21世纪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做出努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笔者在教学中对创造性教学的一点体会。

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重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参与意识,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才能逐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执教这些年来笔者不单只是把音乐课本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其基础上、在一些环节中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创造性教学。

一、歌词的创作性教学

在音乐歌曲的创作中,填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方式。在中学音乐课本中有很多歌曲都是填词或改词的作品。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欣赏能力的中学生指导他们写几句简单的歌词也并不太难。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加入了一些填词和改词的创作性教学。例如笔者从最简单的

在这首《音阶歌》中大部分的歌词是直接唱唱名,而笔者在让学生熟练演唱这首视唱练习后,渗透了歌曲创作的一些知识,引导启发学生在《音阶歌》中把唱名歌词部分填上自己的歌词。之后,笔者选几首较好的填词作品范口目给学生听,从中引导那些相对较差的学生重新填好歌词。学生们听着自己填写的歌词,唱着自己的作品,情绪异常兴奋,把课堂的教学气氛推向,下面例举几段学生填词的作品见例2。

一首首稚嫩纯朴的歌词激励笔者的创作性教学,这堂课的最后,笔者留下的作业就是大胆地地引导鼓励学生们回家把这首《音阶歌》重新改词、改歌名,并在歌曲右上角注上自己的姓名。这样通过自己的创作,学生们就有了自己的歌,成了一名小音乐家了。学生们听了这番鼓励,跃跃欲试,创作热情特别高。

通过这样的练习,虽然有的学生歌词对得还不是很工整词多音少、音多词少、没加连音线等,甚至自己写的歌词自己不会唱,但笔者却看到学生们听到自己的歌的那种满足感。无形中学生们在自己的音乐生活中迈开了一步,音乐创作萌芽悄悄地露了出来。几次的练习之后,学生们对歌曲创作这座神圣的殿堂也渐渐地看清了它的面目。学生所填写的歌词内容,有的不再是按照笔者的提示思路来写了,而是充分展开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词曲的对仗也较以前工整了,下面是笔者在让学生们欣赏完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领略了《欢乐颂》优美而热情的旋律后,布置他们创作歌词的几首例作:

好的填词作品还很多,这里不便枚举。笔者觉得在这种实践中,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当,中学生完全可以开展这种练习。

二、节奏的创作性教学

节奏训练在中学音乐课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在最初的节奏教学中,不急于让学生们直接接触节奏谱例,而是从简单的节奏模仿开始,笔者拍出二到四小节简洁明朗的节奏型当即让学生们一起模仿,拍出整齐有力的音响振奋着同学们的心,待到一定的,笔者先指定几名同学自己设计一小段节奏来让同学模仿,而笔者对同学们设计的节奏型给予评价或指正。这样学生们在学习中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创作,课堂的参与意识气氛非常热烈。尔后再让学生们接触节奏谱例,这样的节奏教学,不会让学生们感到没有生机,在学习中也多了一份创作意识,增强了节奏感,事半功倍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这样逐渐地导入一些难度较大的多声部节奏练习也就不会太难了。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完全可以把一些枯燥无味的训练变得生动有趣。

三、旋律创作性教学

篇13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中小学的日常教学都进行了逐步深化的改革,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培养个人良好思想情操的基础课程,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21世纪是人类可以获得更多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世纪,只有培养出尽可能多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才能满足时代对教育的期望。在新课程标准下,音乐创作教学不再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音乐创作也不仅仅是作曲家的事,“创作”对于中学生来说不再是“瞎胡闹”,而是成为一种现实,音乐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融入了创作的实践。而在课改的大潮中,音乐鉴赏课越来越需要以学生自我创造活动为目的和方法的音乐课程方案,因此,必须发现并解决原有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高中《音乐鉴赏》创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不足。根据国家规定,1996年高中音乐课为36学时,2000年调整为48学时,在原本课时就偏少的情况下,更是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音乐鉴赏》的教育。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学校以各种理由少开音乐课甚至不开音乐课的情况下,《音乐鉴赏》的进行更是步履维艰了。

2.思维定格。音乐的非语义性、不确定性决定了没有标准答案,音乐创作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要把音乐标准答案化,对音乐常常进行不恰当的解说,违反了音乐的非语义和不确定性的基本特征。一位音乐教师在黑板上抄了一个公式:审美逻辑=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另一位老师给中学生听各种管弦乐器演奏的音乐后让他们描述音色感受,结果如其文章所写:“由于听觉上的差别,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主观评定’。”审美感受是纯主观的,欣赏音乐本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说“爱你不容易”。随着科技的发展,从CD到MP3,学生的耳机总不离身,常见音乐课上教师在前面放着音乐,学生在下面堵着耳朵。为什么学生那么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呢?事实上学生听耳机表示喜爱音乐,但多数因层次较低、音乐基础较差,使得学生难以融入课堂。

二、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创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音乐鉴赏》中的创作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变换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完美地欣赏作品,这是许多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在保护学生本能的创作兴趣基础上,可以做如下尝试:

2.欣赏课堂中的实施方法。

(1)素描情感法。同学们都有表现欲,我们可以用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他们听音乐,如欣赏《荒山之夜》时,可以让学生用线条与简单图画表现:诙谐的舞曲般的音调和铜管乐魔鬼似的喧嚣;也可以引导学生边听边猜用的是什么乐器,让学生模仿从简单的声音来开发训练。用嗓音表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和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叫声及各种音响的节奏、音高、音色、强弱等,这种方法可以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进行,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学会欣赏音乐的目的。

(2)节奏即兴伴奏。奥尔夫认为:“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才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即兴———是对一个人的一切禁锢的放纵。”在欣赏中,可即兴创作节奏进行伴奏,可用拍手、拍腿、踏脚等活动,也可选用相适应的打击乐器,让学生创作节奏来为歌曲进行即兴的节奏伴奏。

(3)用节奏垒积木。节奏是旋律的骨骼,教给学生基本节奏,高中生对节奏的形象认识是很快的,比如讲符点时,学生向发现新大陆一样,原来前面的音把后面的音的时值节奏占了一半。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拍子,让学生自己组合,从1小节一直到更多的,然后让全体同学视奏,这便成了基本创作。

(4)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学习任何一种新知识之前,学生的头脑中并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自己特有的认知基础、感性经历和社会阅历,教师要给与学生创作思考的空间,培养其发散思维。如课例《自然之韵》:在欣赏了《自然之韵》这首乐曲后,学生可以意识到,用乐器可以演奏出大自然的奇妙之音,各种乐器混合搭配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5)赋予节奏灵魂的旋律。如鱼咬尾是我国作曲的基本形式,在学习民歌《西北放歌》时,笔者就简单的与学生一起分析谱例,于是他们自己发现,每小节第一个音,就是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依次类推,笔者就以一个八度音阶与简单两小节节奏为基础,让学生根据“鱼咬尾”形式,玩旋律接龙游戏。

音乐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读懂了一首音乐,便是读懂了作者,读懂了社会,读懂了一个时代。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