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

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57-02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异位妊娠依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种植部位不同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约占95%[1]。目前腹腔镜技术已经是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临床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外科的多种疾病[2]。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推广和临床医师腹腔镜经验的不断积累,腹腔镜手术已在国内许多医院成为治疗异位妊娠的首要选择[3]。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145例进行分析讨论,年龄在21-41岁之间,平均32.7±2.19岁。B超检查均诊断为异位妊娠,其中输卵管壶腹部妊娠135例,输卵管峡部妊娠1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阴道流血、腹部包块等临床症状,入院后对疾病评估后均选择腹腔镜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

2 结 果

此组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成功率为100%,术后发生腹腔内出血3例,下肢疼痛8例,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1例,肠梗阻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3.1 肠梗阻 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好宣教工作,让患者明白腹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够有效预防肠梗阻,术后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4]。护士主动关爱、督促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越早越好,减少卧床时间。待麻醉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静脉滴注完毕后床边坐数分钟,次日晨协助病人下床活动。选择富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以刺激肠蠕动,指导患者规律生活,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

3.2 腹腔内出血 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后,发生输卵管残端妊娠,应切除输卵管残端并严格电凝止血,防止瘘管形成[5]。腹腔内出血多因钛夹松动或脱落引起,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腹胀、腹痛以及腹膜刺激征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3 双下肢静脉血栓 患者术后卧床期间要定时翻身,做好护理评估和健康宣教。对于高危人群应采取预见性措施,及早按摩功能障碍肢体。术后早期肢体锻炼,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长期卧床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保持双下肢抬高,适时的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对有高危因素患者,必要时需加用抗凝药物治疗[6]。

3.4 腹部切口感染 术中加强无菌操作,术后换药环境要清洁,认真彻底执行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无菌器械被污染,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切口如有红、肿、热、压痛和硬结,认为有早期炎症征象,应积极采取措施。

3.5 尿潴留 保持尿管通畅、清洁、避免扭曲、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发生逆行感染。术后一般保留尿管24h,会阴擦洗2次/d,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及量,颜色变红时考虑术中膀胱损伤[7]。拔尿管前定时夹闭,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排尿功能。拔尿管后出现尿潴留,是因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和留置导尿对尿道的刺激,使尿道失去自主排尿功能。可在术前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习惯床上排尿。出现尿潴留时要充分诱导排尿,诱导失败行导尿术,最大限度的指导患者排尿,尽可能减少二次插管,以免造成尿路感染[8]。

3.6 肩颈部及下肢酸痛 一般术后常规吸氧6h可自行缓解,不需特殊处理。患者肩痛时可采取膝胸位让二氧化碳气体向盆腔聚集,减少对膈肌的刺激以减轻症状。也可让患者改变减轻疼痛感,予温水泡双足、擦澡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代谢产物的排泄。1-2d症状会慢慢缓解,指导患者按摩疼痛的肢体和部位,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0.1g[9]。

4 讨 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伤口小,外观美,恢复快,住院日短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术前做好各项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引流管、腹部切口等,才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正确饮食、活动,做到安全合理用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1.

[2] 谢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分析及预防[J].胆囊外科杂志,2010,19(1):782.

[3] 李光仪.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4):198.

[4] 刘雁.妇科腹腔镜手术102例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2(5):127.

[5] 罗莎娜,M.杰夫瑞.盆腔炎症性疾病在产科与目前的观点[J]necology,2009,18:503-510.

[6] 蒋玉梅.1例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血栓的护理[J].现代护理,2011,3(15):3.

篇2

1.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1严密观察与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下肢肿胀,皮肤颜色变为紫绀,皮肤温度升高,甚至出现胸闷,唇紫绀,呼吸因难,发现以上情况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继发肺栓塞。

1.2术后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同时将患肢抬高20425度。

1.3术后24h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治疗过程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或出血发生,观察鼻、牙龈、皮肤粘膜及穿刺后出血情况。

1.4术后麻醉清醒6h后可进食,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

1.5机械预防活动措施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主要减少血流淤滞。

1.5.1主动活动早期积极活动是预防静脉血栓的重要护理措施。护士术后第l天指导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可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背屈运动。但同时术后注意不盘腿不侧腿,早期不负重行走,原则上早活动,晚负重,功能锻炼每天坚持3、4次,每次肌肉收缩活动控制在5一l0min,关节活动要坚持10~15min。

1.5.2被动活动术后配合下肢功能锻炼器(CPM)使用进行患肢被动功能锻炼,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从小幅度30度开始日渐增加幅度,但不能超过90度,病人持续使用功能锻炼器(CPM)l~2周,以上方法能有效地加速下肢静脉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1.6健康教育长期卧床患者,要指导翻身,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避免用过紧的腰带,穿宽松的病人服,跟家属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取得他们的配合。吸烟者要劝导戒烟,以防烟中尼古丁刺激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嘱患者忌作患肢热敷止痛。

2.预防出血

早期脱位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处理脱位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术后为取得满意关节功能,应尽早康复训练。术后早期活动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活动的协调性等,但术后骨组织长人假体需要一定时间和稳定的界面环境,早期活动易导致髋关节脱位。因此术后不宜多翻身,翻身时要保持髋关节外展中立位;功能锻炼因人而宜,循序渐进。

3.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3.1术前呼吸道的准备戒烟:对于有吸烟嗜好者,术前劝其戒烟,并教会有效咳嗽的方法。应用药物:人院后即行超声雾化吸人每日3次,每次20分钟,雾化液为蒸馏水50ml内加a一糜蛋白酶40000庆大霉素8万U对已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用抗生索静滴,直至感染完全控制。3.2病房的准备熏蒸消毒:用37%-40%的甲醛4orm+高锰酸钾6g/m3,混台后置房间的中间,迅速将门窗密封I2―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30分钟以上。喷洒+照射消毒:术前一天1:200的84液喷洒病房,擦拭地面、家俱及仪器,并以紫外线照射1小时。手术当日再以紫外线照射l小时,并限制人员流动。

4.褥疮的预防

手术后的患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协助患者在床上适当侧身,做握拳、伸腿等动作,按摩腰背部。术后第一天可鼓励患者床上自行活动,做好局部的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干净、平整、无碎屑,使患者舒适。褥疮护理重在预防,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根据病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褥疮的发生。每一位患者人院后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并说明发生褥疮后所带来的危害,加强基础护理,鼓励患者加强营养,做好床头交接班,使褥疮的发生率降至零。

5.泌尿系感染的防治

在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下留置三腔导尿管、保持尿道口和会相对无菌、保持密闭式引流、留置尿管期间不必频繁更换尿管,从而减少对尿道机械损伤,并消毒液间断冲洗,均会有效地防止细菌侵入及杀灭部分侵入细菌。保持集尿袋口相对无菌,切断细菌逆行侵入途径。另外,临床中还要注意尿的色泽、数量和沉淀物,如出现混浊,加大冲洗的数和量,必要时加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并据细菌培养情况全身用药,会有效地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这一并发症。

6.便秘的防治

6.1术前的特殊护理一般在木前2―3天开始训练病人习惯在床上排便,以提高病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手术前3天开始嘱病人禁食刺激性大、难消化吸收的食物,手术前晚及术前用l肥皂水500m1常规灌肠,以清洁肠道减少术后便秘的发生6.2术后护理6.2.1制定预防为主的护理计划术后6小时常规给予缓泻剂或用开塞露,若上述方法无效,木后5天尚未排便者,用手指挖出粪便。并尽量避免灌肠,以免刺激诱发出血患者拔管后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其活动量,指导病人腹部环行按摩,以刺激肠蠕动,促进其大便通畅。6.2.2饮食护理术后宜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多纤维素及高蛋白饮食。同时也要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ml.

篇3

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肢、面肌和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按其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二、 病因

偏瘫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都与血脂增高等疾病有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动脉粥样硬化

2、高血压

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

4、心脏病

5、糖尿病

三、 诱因

偏瘫的发病方式呈现急性、突发性,但病理过程则多是缓慢的,在这个病理变化过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促使这个变化过程突然升级,中风的诱因大致有: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或起床等改变。

4、气候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

5、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友病、心脏病、血粘度高、心动过缓、血管硬化。

6、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妥。

四、 偏瘫病人的特点:

1、偏瘫患者以中、老年者居多。

2、大多有语言障碍。

3多伴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

4、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

5、可有大小便失禁。

6、发生安全问题危险性高。

7、病人抵抗力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五、护理

1、心理护理

偏瘫病人由于恢复缓慢、活动受限而产生悲观失望、精神忧郁等各种心理。因此在护理此类病人时应有同情心和耐心,尊重和体贴关心他们,避免刺激和损伤病人自尊的言行;指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克服急躁心理和悲观情绪,避免过分依赖心理,增强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与信心,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自我锻炼。

2、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压疮是瘫痪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因此,从入院即主动宣传预防压疮的重要意义,制定措施,建立翻身卡,昼夜坚持2小时翻身一次,危重患者翻身时先理顺各种管道及导线;病人骨突出用海绵、棉圈加以保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肢体被动活动和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

3、做好病室环境的管理

瘫痪病人抵抗力低下,容易被各种病毒和细菌所感染。因此需做好病室的消毒清洁工作,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探视人员来往,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干净、整洁,这些措施能有力地防止交叉感染,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息环境。

4、保持病人身体清洁

对入院的患者在24h内进行卫生处理,包括头发、五官、全身皮肤、会阴、指甲等都彻底清洗干净,严重患者每日全身清洗,保持“三短九洁”,穿着宽松舒适患服,这些细致的工作对患者的治疗和健康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保持床单位的清洁

瘫痪病人伴有大小便失禁时,保持床单位的干净、舒适、整洁、尤为重要。被服定时更换,如有汗液、呕吐物、体液、粪便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避免潮湿和污物对患者形成负性损伤因素。

6、做好大小便护理

瘫痪病人因为卧床和进食少,肠胃蠕动慢,易发生便秘,大便干结等问题。解大便如用力过猛,易发生再出血情况,有时患者神志不清,有用手抓大便的情况发生,使护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为了使病人清洁舒适,可用开塞露五支,用中号肛管灌肠,效果很好,按计划大部分在白天处理患者大便问题,防止中夜班护理人员少而造成患者解大便痛苦,同时使患者得到充分的睡眠,有利于恢复健康。长期使用导尿管,应每日膀胱冲洗两次,每日更换引流袋。

7、重视安全,防止坠床

对烦躁不安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适当加以约束和防护,及时巡视病房,防止坠床和摔伤。对神智恍惚或神智不清的病人加床档防护,认真交接班。

8、保证患者水分营养摄入

营养摄入是病人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基础,促进患者食欲,不能进食的患者,用鼻饲法保证营养。

9、保持病室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波动 尽量减少患者亲友探视,按时作息。

10、病情观察要及时

篇4

脑卒中病人常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病人的独立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wwW.133229.COM上肢瘫痪是脑卒中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直接影响到脑卒中病人生活自理程度[12]。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者在疾病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008年10月采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瘫痪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功能训练,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09年9月,选择我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21例,将其随机分成运动想像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全部病例经颅脑ct或mr检查证实,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病例入选标准:首发脑卒中,偏侧上肢瘫痪,经运动觉及视觉想像问卷(修订版) (kviq) [4]测试正常,能配合完成整个治疗周期的评价和治疗,并经“想像”练习合格。排除标准:病变部位在小脑、脑干,多发病灶;失语;认知功能障碍(mmse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接受康复科护理常规护理,执行良肢位摆放,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日接受30 min常规的作业治疗,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诱发上肢分离运动训练、adl训练等。治疗组同时采用运动想像训练。运动想像训练在睡前和早晨醒来未起床时进行,房间应安静,随指导语进行训练。设计的指令要求为:假定一个舒适的坐位;以第一人称来想像运动,仿佛实际做这些运动;避免全身各部位运动或肌肉收缩,保持放松状态;想像跟实际运动一样看到及感觉到运动,强调病人要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利用全部的感觉进行训练,直到将正常运动模式储存在记忆中为止;在进行一组训练时要一直闭上眼睛;如果在每一组训练过程中精力分散,应睁开眼睛,放松片刻,然后从头开始;记住尽可能快而且准确地做动作;要求病人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主动使用这种训练方法进行自我运动学习。想像指导语:首先设想一个温暖、放松的环境(如沙滩),用2~3 min 进行全身放松;想像坐位,上肢上举过头并保持伸直;想像坐在桌前,桌上有一水杯,用手握住水杯,用力向前将水杯推离自己,直至上肢向前伸直;想像坐在桌前,手握一支铅笔,在纸上快速点点,然后做手腕旋转环形运动;想像五指用力伸开,然后用力握拳;想像坐位下上肢自然下垂,屈肘90 ℃,手心向下,再翻向上,反复5次,最后将上肢恢复自然下垂;想像手拿木梳,慢慢梳理头后部的头发;想像拇指与每一个手指对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用力对捏;想像伸手拿杯子喝水的动作,手臂前伸同时,松开五指,握住杯子,然后缓慢送入口中,最后将杯子放回原位;想像躺在温暖舒适的沙滩上,腹部放置一只乒乓球,想像用手将它拿到自己的身体旁边。每一个动作重复想像4次。最后,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和周围环境,睁开眼睛,全身放松,共30 min。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治疗,共60 min。

1.3 疗效评价

adl功能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bi)[5],选用与上肢功能有关的项目:修饰、进食、穿衣、洗澡等评价患侧上肢adl功能,修饰及洗澡的评分为0和5分,进食和穿衣评分为0、5和1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上肢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6]坐位时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共33项,每项分3个等级记分(0~2分),累计最高分为66分。得分越高说明上肢的分离活动运动越好。上述评定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5及ppms 1.5[7]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治疗组病人fma评分在治疗2~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4.394~5.445,p

治疗组bi评分在治疗4~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03~3.977,p0.05);两组治疗4~8周后b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11~2.174,p

3 讨 论

运动想像疗法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进行的反复运动想像, 没有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 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8]。由于脑损伤后运动想像功能也可能受损,因此在进行运动想像疗法前应该进行运动想像功能的评定。我们采用运动觉及视觉想像问卷,对病人的运动想像功能进行评估。运动想像与实际运动一样可以使皮质代表区发生变化。由于两者在激活皮质区域及神经生理的相似性,因此运动想像可以影响实际运动[9]。运动想像和身体训练相结合,可以促进运动的学习和改善活动功能,它可以改善肌力、耐力和活动的精确性[6]。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根据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结果,运动想像疗法开始应用于脑卒中病人,近几年已经成为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的研究热点。liu等[10]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了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病人的疗效,结果显示,接受运动想像训练的病人获得的训练和未训练的作业项目的功能均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病人,而且在训练疗程结束后仍然保持这种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开始出现疗效,fma评分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运动想像训练可以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增强自信心,从心里层面认为患手可以做许多动作。我们认为进行运动想像疗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在治疗间隙不停地想像,以免导致焦虑发生;②运动想像前进行的放松训练,有利于预防或减轻患肢痉挛;③运动想像时利用全部的感觉将注意力集中于患肢。以往及我们的研究表明,运动想像疗法对瘫痪病人的康复是有益的,但需要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运动想像疗法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6]。运动想像疗法因为不需要特殊设备、特殊场地, 入选标准低,所以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研究运动想像训练内容既包含上肢的所有关节活动,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病人比较容易掌握,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因样本数量有限,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stephen j p, peter l, sueann s, et al. a randomized 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imagery in acute stroke.[j]. clin rehabili, 2001,15:233240.

[2]郭钢花. 脑卒中后肩合并症常见原因与康复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4(10):1728.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 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379381.

[4]isaac a, marks d f, russell d g. an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imagery of movement:the vividness of movement imagery questionnaire (vmiq)[j]. ment imagery, 1986,10:2330.

[5]南登崑. 康复医学[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273.

[6]王茂斌, bryan j o’y, christopher d w. 神经康复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24444.

[7]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32.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8―64岁,其中脑出血9例,重型颅脑损伤7例,一侧肢体瘫痪者13例,完全性瘫痪者3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11例。卧床时间15-42 d,平均28.5 d。3 d未大便发热者1例,4 d未大便发热者5例,5 d以上10例。

1.2 发热特点 ①不规则热:多数瘫痪患者便秘致发热为不规则热,患者体温可突然升高或逐渐升高,一般不超过38.5℃,当予以彻底通便后,体温数小时可恢复正常。②似波浪热:少数瘫痪患者便秘所致发热似波浪热,体温逐渐升高,多在38℃左右,排便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不彻底治疗便秘,以后每隔4―5 d重复发热1次,如此反复形成波浪热。③年龄与便秘的关系:年龄大者易产生便秘和发热,便秘时间越长,体温越高。

2 护理

2.1 观察发热与便秘的关系 瘫痪患者出现发热时,首先观察发热与便秘是否有关,并注意其热型特点。我们观察的16例中,12例为不规则热,4例为波浪热。感染发热,病人常有精神不振,不思饮食。便秘引起发热的病人,常有烦躁,胸部不适感,但食欲无明显改变。

2.2 心理干预 经常巡视病人与其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既往的排便习惯,近日排便情况,生活所需等,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瘫痪患者所致便秘首先选用灌肠通便和用栓剂。优点是见效快,体温恢复正常快。本组1例脑出血致偏瘫失语患者6 d未大便,体温突然升高至38.7度,伴有腹胀、腹部硬块。我们用0.1%肥皂水1000ml灌肠,35min后排出较多干硬粪便,约2h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以后每晚给予果导0.2g,保证每日排便1次,未再发热。其次是用自制方剂,大黄2g,番泻叶4g,加沸水300ml浸泡30min,去渣饮用,隔日1次。优点:作用缓和,排便彻底,服药后最短5h,最长24h排便。用此法治疗10例均能保证每日排便1次,每次排便彻底,但不能做应急用。灌肠是行之有效的治疗便秘的方法,向大肠内灌入液体以协助病人排便、排气的方法。常用的溶液有清水、生理盐水、肥皂水、1.2.3灌肠液等。一般水温约在38~43℃。灌入量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灌肠方法而异,大量不保留灌肠灌入量500~1000ml;小量不保留灌肠灌入量300―500ml,小量保留灌肠灌入量200ML左右。在灌肠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在操作过程中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剧烈腹痛、心慌、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寒战等,要暂停操作,及时通知医生妥善处理。用栓剂是一种圆锥形或椭圆形的制剂以便于插人体腔使之在体腔温度下融化,用以帮助刺激肠蠕动和排便。常用的有甘油栓、开塞露等。为了使栓剂达到良好的效果,放人位置应在括约肌以上,放入栓剂后最好压紧病人部以防病人迅速将栓剂排出而影响效果。

2.4 手法按摩 手法按摩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由护士操作或指导病人家属进行操作。按摩时可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重叠,在腹部以结肠走形方向,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环形按摩,每天晚上进行,每次30分钟,可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根据病情主动或被动活动四肢,绝对卧床时应被动活动患者四肢,不能活动过度和用力,改善胃肠供血,促进胃肠蠕动,有效改善便秘症状。

2.5 针刺疗法 针刺可有效促进胃肠平滑肌兴奋,促进排气排便,缓解腹胀。常用的穴位有大肠俞、天枢、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篇6

首先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抑郁、焦虑、狂躁行为、外表淡漠等,以便对症处理,对言语障碍的患者要注意体态语言、手势、眼神的理解,满足其需要,注意饮食护理,以及药物的副作用。注意观察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思维、注意力、理解力、复杂操作能力,以便制定正确的训练计划,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功能评定,并注意其有无癫痫的发作及时作好防范。

2 一般护理

2.1心理护理 对有情绪、行为障碍的患者,应多与患者交谈,并应用行为矫正疗法对患者进行系统脱敏治疗,使患者学会放松自己,逐步的消除焦虑、恐惧与抑郁,应鼓励患者多与病友接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树立对生活的兴趣和增强其战胜残疾的信心。

2.2皮肤护理 对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2h翻身一次;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垫一软枕或海绵垫等;应经常保持病人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经常用温水擦洗皮肤,经常给病人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大小便浸湿后随时更换,供给病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食物,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以维持正氮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如果出现局部瘀血、红肿等早期褥疮的症状,首先寻找受压因素,解除压迫,防止进一步恶化。

3 功能恢复

3.1肢体瘫痪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注意保持各关节的功能位置,维持合理,以利于颅内静脉血回流,预防关节挛缩和足下垂。对于肢体瘫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耐心和自立自强的信心,让病人了解锻炼会使肢体肌肉不萎缩,关节韧带不强直有希望恢复生理功能,坚持运动,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范围由近到远,由被动到自主运动,直到完全恢复。只有依靠自身长期不懈的锻炼,循序渐进最终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1]。

3.2语言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可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口语的训练是从提高听理解力开始,如准备一些图片,说出单词名称,让病人指出相应的图片。随着病人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可适当增加图片量,这样通过反复刺激可激发大脑语言功能代偿,使病人做出反应,然后从单音字训练开始,逐步向简单句子过渡,可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恢复,经常收听广播、音乐对训练听力、语言发音有一定帮助,逐渐恢复日常用语的表达能力。

4 其他康复治疗方法

作为整体康复的综合考虑,病情稳定后,可对脑部及瘫痪肢体进行物理治疗。对脑部病灶的理疗,有利于脑部病灶的吸收,消散及侧支循环形成,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常采用碘离子直流电导人法和超声波疗法,对瘫痪肢体的理疗可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降低肌张力,促进功能恢复延缓和防止肌肉萎缩,常用超短波治疗痉挛肌,电刺激疗法中频电疗法、水疗等均有一定作用。针灸对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有一定疗效。除体针外还可应用头针、电疗等,按摩、气功等对瘫痪肢体也有一定效果[2]。

目前,对肢体瘫痪的治疗还未找到更理想的方法,颅脑损伤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是非常重要的,病人的康复是一个缓慢而艰巨的过程,康复护理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肢体瘫痪病人的康复护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对康复护理的正确认识问题。同时还需要人为资源、经济资源、设备条件和家庭、社会的广泛支持以及病人、家庭、医师、护士的相互配合,才能使病人在身体状况、个体活动水平和社会参与水平上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

篇7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血管源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症,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是当前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代康复治疗的介入改变了传统护理方式,以整体护理观念,设计护理程序,改变单纯对“疾病”护理为对“病与人”、“心与身”的整体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恢复其肢体功能、降低残疾程度,我院对216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一 临床资料

选择2001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病人216例,其中男85例,女131例,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45岁,左侧肢体偏瘫71例,右侧肢体偏瘫145例,上肢肌力小于3级69例,大于3级147例,均无意识障碍。

二 康复期护理

1 心理护理。这是所有护理措施中重要环节,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出现精神抑郁、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根据Hubvtr-ross分为五个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其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积极主动地关心体贴及鼓励病人。要耐心说服、鼓励病人增强生活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体疗和自我锻炼。主动对病人及家属作不同病残部位功能恢复方法的指导,增强自护能力,提高主观能动性。

2 皮肤护理。瘫痪病人最易发生褥疮,而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是关系到病人恢复健康及延续生命的重要一环,要隔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按摩受压部位一次,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无渣屑;擦洗浸渍部位,水的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不宜用热水袋,以免烫伤,倘若便用时,水温不可超过50度。

3 肢体功能锻炼。及时进行功能训练,保持一定的肌肉运动,对促进身体康复是一个重要措施。锻炼方法可分为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两类。一般肌力0到2级可给病人被动按摩,目的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防止肌肉韧带挛缩,待肌力恢复到3级时练习坐起,沿床边坐立及站立,辅助行走等。肌力5级后可做体育锻炼,原则上上肢多锻炼伸肌,下肢多锻炼屈肌,活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制订适宜个体化训练方案,如体疗、推拿、散步、行走等训练方法7,训练次数与时间视病人全身状况而定。患者进行行走、站立训练时,护理人员应在病人患侧,协助病人站立,将瘫痪的手臂用三角巾吊于胸前,指导病人行走。也可在监护下扶床或用拐杖练习行走。同时指导病人抬高患肢,不要在地面划圈。步行康复是独立生活的重要步骤,是患者自理的关键,也是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飞跃。随病情的好转,应适时进行站立、行走锻炼。先是在护理人员帮助下扶支撑物站立。步行时先原地踏步,未时宜缓慢,量力而行,须时时有护理人员陪伴。

篇8

1 病情介绍

1.1 病例一、患者孙某,男,35岁,汉族。因患先天性癫痫经常发作个人问题无法解决,失去生活信心高处坠落伤致全身多发性骨折伴内脏挫伤。经上级医院行骨折牵引治疗,患者骶尾部出现大面积的褥疮深可见骨,因家庭经济原因不能长期住院而转入本院。查:患者左上臂可见外伤疤痕,左大腿下段有牵引针穿过的痕迹,骶尾部见15×12厘米的褥疮面,深可见骨,有恶臭有淡黄色液体渗出。不能下床活动,长期卧床。

1.2 病例二 患者赵某,男,28岁,汉族,因车祸伤致下身瘫痪三年,长期卧床,致骶尾部褥疮,需经多方治疗但不见好转。查:见骶尾部6×8厘米疮面,有恶臭,有少许淡黄色分泌溢出,深可见骶骨。

篇9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61-01

我科自2008年6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4~82岁。均为2型糖尿病病人,病程3~20年。所有病人均作空腹及餐后血糖检查,有些病例作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检查,所有病例均作头颅CT或MRI检查,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29例,颞叶梗死4例,顶叶梗死7例,额叶梗死3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1例,大面积脑梗死5例。50例病人中9例出现意识障碍,29例出现完全性肢体偏瘫,12例不完全性肢体偏瘫。

2治疗方法

视病情除应用脱水、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溶栓、抗凝等治疗外,还有饮食控制、调节血糖、控制血压、降血脂、预防和控制感染等。

3 结果

通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除2例死亡(1例大面积脑梗死,另1例脑干梗死)。其余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出院时血糖均降至正常,其中20例病人肢体肌力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褥疮、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4 护理

4.1 入院时的护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中相当一部分无糖尿病临床症状。如入院时原发病未找出,机械用一些含有葡萄糖的药物,会加重病情。及时诊断关系到病人的治疗及预后,对脑梗死病人入院后及时排除有否糖尿病的可能甚为重要。

4.2 病情观察:由于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可先后或同时侵害全身多个器官,因此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的病情观察要有整体观念。着重观察脑梗死的病情变化,观察神志、瞳孔、肢体运动等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还应注意有无高血糖或低血糖,加强病房巡视,一旦发现病人有头晕、心悸、乏力、出汗、面色苍白、脉搏快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本组病例有4例出现低血糖症状及时报告医生,服用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我们常用快速血糖仪测血糖,及时了解血糖情况或留取标本检测血糖、尿糖变化,为医生准确用药提供依据。同时我们亦注意其它系统器官的功能变化,如有无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尤其值得注意这种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而脑梗死所应用的如甘露醇、β- 七叶皂甙钠等药,对肾功能都有一定的损害,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肾功能衰竭,所以要注意肾功能的监控,如尿量、尿比重、血肌酐和尿素氮等的监测。尽可能减少脱水剂的应用,多采用小剂量甘露醇或用速尿交替,或用肾功能影响小的甘油果糖注射液等。对已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要严密观察尿液变化,主要对尿量、性质和尿色的观察,严格控制水的摄入,每日进液量应等于前一天排出量+500ml。在应用如尿激酶等溶栓剂或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时,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用药前后注意监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有关纤溶指标。

4.3 饮食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一般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形成,血液呈高凝状态,其特点是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糖、血液流变学异常。因此,治疗高凝状态,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指导病人进低热量、低脂肪饮食,根据病人体重和工作性质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占饮食总热量50%~60%,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脂肪约占总热量30%,三餐的热量分配为1/5、2/5、2/5[1]。同时病人多有吞咽困难而需鼻饲,用餐要注意准时、定量,保证供给所需热量,避免引起餐后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脑梗死病人应少食动物脂肪,应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从而减轻病情的复发。脑梗死病人多数长期卧床,容易造成排便困难及便秘,主食应采用高纤维素饮食,如新鲜蔬菜等食物。高纤维素饮食不但能使血糖缓慢下降,而且具有软化大便的作用,并可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现代营养学的研究表明,多吃粗纤维食物有4大好处:一是改善胃肠道功能,能够防治便秘、预防肠癌;二是改善血糖生成反应,降低餐后血糖含量,帮助治疗糖尿病;三是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防治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四是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病的发生。

4.4 高血压的护理: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除动脉粥样化外,糖尿病动脉尚可发生纤维硬化,它与粥样化改变均可使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血管弹性降低,顺应性减低,导致高血压发生。管理血压在护理中是很重要的,因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为了维持脑灌注压已适应了较高的血压水平,如果快速降低血压会造成脑灌流量的减少,影响脑梗死的康复,甚至有的降压药还使糖尿病病情加重。我们采取的方法是: 低盐饮食,心痛定10mg或卡托普利12.5mg每日3次口服,血压大于160/105mmHg时舌下含服,可以把血压调整在正常偏高水平。每日测3次血压,必要时6小时测1次血压。

4.5 预防感染,加强皮肤黏膜的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由于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障碍,使体质变弱,对细菌的抵抗力差,因而还容易发生各种细菌感染,特别是皮肤容易发生疖、痈,其他如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肾盂肾炎、牙周炎等的发病率也比健康人高,另外此类病人多为瘫痪卧床,反应迟钝,易发生褥疮或糖尿病足。我们给予病人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消毒病室,防止褥疮和口腔感染。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头偏向一侧,喉头有痰及时吸出,每天早、晚各做1次口腔护理,可自理病人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避免口腔溃疡发生。瘫痪病人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经常翻身,每2小时1次,每次给病人翻身及黏膜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及时注意有无异常变化;因脑血管病病人常使用溶栓、抗凝及扩血管药物,应观察有无出血点、瘀斑与皮肤黏膜改变,有无牙龈出血及鼻衄等;经常观察注射胰岛素局部皮肤有无硬节及皮肤的弹性降低,如出现注射局部皮肤组织瘢痕太多可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应及时更换注射部位; 感觉障碍的肢体洗浴和热疗时,水温不可太热,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温度觉减退,常因水热发生烫伤而继发感染; 女性偏瘫、昏迷病人加强尿道口、阴道口及黏膜的护理,定期冲洗,注意观察黏膜及分泌物的颜色及气味,必要时做细菌培养防止发生泌尿系统的感染。本组病例护理结果:无一例发生感染。

4.6 心理护理: 由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多为老年病人,病程较长,可能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瘫痪病人恢复慢,又要长期控制饮食及使用降糖药物会造成不适,病人多有表现悲观、抑郁、失去信心的情绪,因而加重病情。本组病例心情平静,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因此,我们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我们要耐心细致与病人沟通,向病人介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程特点,使其对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生存质量。

4.7 加强功能锻炼: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运动也是增加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运动可增加肌肉等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病人在病情稳定、心功能良好、无出血倾向时应及早锻炼,每日将病人瘫痪肢体进行被动伸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营养及肌张力,能下床活动的病人,鼓励多下床活动,通过功能锻炼,有效地预防病人患肢废用性萎缩的发生。

4.8 出院指导: (1)让病人做好自我监护,自测尿糖,如有条件,学会正确使用便携血糖仪监测血糖,严格控制饮食。(2)继续坚持康复期治疗,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而且要持之以恒,活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失语者每日上下午用一定时间进行语言训练,听广播、读报、对话。(3)坚持用药: 降糖药、防止血小板凝集药、降压药、降脂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告知用药注意事项,教会病人胰岛素注射技术,定期到医院测血压、血糖、血脂,使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4)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篇10

1 临床资料

患者21例,年龄在50至70岁之间,男性病人12例;女性病人9例。晚期肝癌2例、瘫痪病人8例、糖尿病2例、脑中风6例、老年性痴呆3例。14例为褥疮炎润期,7例为溃疡期,面积最大达9×12cm,均发生在骶尾部。

2 潜在问题的观察

褥疮主要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因此,应经常对危重病员和长期卧床病员认真细致地护理,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交接班时严格仔细地交接护理措施,防止继发褥疮感染。

3 褥疮发生后的护理

3.1 增加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并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入,以努力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如病人不能进食,可采取鼻饲法,必要时输入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以补充体内的能量消耗,增加营养,使病人的营养状况在短期内得以改善。

3.2 防止局部受压:尽量减少疮面和周围的压迫,可使用褥疮护理气垫床,或在褥疮周围放置气垫,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就移动一次,减少疮面的直接压迫。气垫套应每周高压消毒2次,保持清洁。检查受压部位皮肤状况,并用50%酒精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3 保持干燥,避免局部皮肤受刺激: 对有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时擦洗,保持床铺和被服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无渣屑,不可使用掉瓷或有裂损的便器,使用便盆时应协助病人抬高臀部,并可在便盆上垫软纸或绵垫,以防擦伤皮肤。

3.4 疮面的处理:

首先应清除疮面的坏死组织,对疮面周围组织用酒精棉球或盐水棉球消毒,并用2%双氧水清洗至疮面不起泡沫为止,用3-5%碘酒涂擦患处,呋喃唑酮25片、甲硝唑20片、复方磺胺甲恶唑30片捻碎混合浸泡的无菌纱布覆盖在疮面上,每日换1次,并用60W鹅颈灯距疮面30cm处照射15分钟,每日1次,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篇11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20-0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系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不断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减少DVT发病率,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2007年神经外科700例病人中出现深静脉血栓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0~75岁。其中7例脑外伤,4例脑出血,2例右侧额颞部脑损伤硬膜下血肿,2例重型颅脑损伤。

1.2 临床表现

病人临床症状主要有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皮肤温度升高,广泛性浅静脉怒张曲张,活动后肢体胀痛,皮肤色素沉着、淤血性溃疡等,B超显示股静脉和(或)静脉内径增宽,血流信号显示不明显。

1.3 临床护理

1.3.1 心理护理 ①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安慰病人,鼓励其说出心中的感受,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②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稳、准、轻、快,以增加病人的信赖,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③教给病人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积极配合治疗。

1.3.2 生活护理用樟脑酒精或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每天2~3次,做好晨、晚间护理,使病人肌肤清爽、舒适。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影响的下肢静脉血回流。

1.3.3 预防性护理 对肢体瘫痪及手术后绝对卧床病人,应积极预防其发病率,具体措施如下:①卧床期间定时变换,鼓励病人深呼吸并咳嗽;②定时做下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③尽早下床活动;④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保护足背静脉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1.3.4 确诊后的处理 ①急性期嘱病人卧床休息,并使上半身抬高15°,下肢抬高25°,膝关节屈曲15°。这种能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缓解肿胀疼痛[2]。②尽可能采用患肢远端浅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达到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③严禁按摩患肢,防止栓子脱落。④预防并发症如肺、心、脑等重要脏器栓塞。

2结果

15例病人中1例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病人治疗8~15 d后肢体肿胀明显减轻。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颅脑损伤病人虽是不常见的并发症,但颅脑损伤病人存在DVT发生的多种危险因素,目前它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其根本原因与目前认识不足,护理针对性及预见性不强有关。笔者总结了神经外科病人发生DVT的三大因素主要包括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和静脉内膜损伤,且好发于下肢。首先,手术可引起血小板反应性的改变,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减少,造成血液的高凝状态,加上神经外科病人大剂量脱水药及激素的使用,也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液浓度增加,使血液更容易在血管内凝聚形成血栓。其次,深静脉血栓最易发生在各种疾病的卧床病人,尤其是瘫痪病人的肢体,这与肢体肌肉泵血功能下降有关。第三,深静脉置管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加上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也易造成内膜损伤,从而激活凝血过程,诱发血栓形成[3]。手术病人术中、术后输血及术后脱水治疗可导致血细胞地容一过性增高,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合并心肺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龄等因素,也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主动关心病人的生活和心理需要,严密观察病情[4],提前预防,减少发病,积极治疗,提高再通率,避免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在我科治疗和护理后的病人大部分能够再通,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不会有太大影响,关键是需要病人及家属的大力配合,及医护人员的精心、耐心、专心,这样就会大大减少临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石国燕,赵红梅,李小敏.5例妊娠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6):106.

篇12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脑溢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是一种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疾病。该病常常连带发生多种并发症,而且这些并发症加重病情的变化,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对临床上的治疗和护理增加了挑战。本文就针对脑溢血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并发症的表现,探讨护理的有效方法。只要采取了正确的护理,就可有效地减少脑溢血的死亡率,减轻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选择于我院内科2010年2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脑溢血120例,该组患者均经过CT检查确诊。其中,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35例,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74岁,集中发病年龄在50左右。基底节出血42例,脑叶出血33例,脑桥出血20例,小脑出血20例,原发性脑室出血5例。并发症主要包括高热、脑疝、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性癫痫等。中枢性高热58例,占48.33%,肺部感染33例,占27.5%,脑疝15例,占12.5%,上消化道出血10例,占8.33%,继发性癫痫2例,占1.67%。

1.2 症状表现与并发症

(1)头痛头晕:头痛头晕是脑溢血的最主要症状表现,经常是一侧痛。(2)呕吐:大约有一半的脑溢血患者发生过呕吐,这主要与颅内压增高有着密切关系,颅内压增高,造成头晕,脑膜受到血液刺激后产生呕吐感。(3)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昏迷和嗜睡。当发病部位较深时,短时间内可发生大量出血,严重会出现意识障碍。(4)运动和语言障碍:运动障碍以偏瘫较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5)脑溢血还可伴有颈项强直、癫痫发作、大小便失禁等。如果患者表现深度昏迷、高热、瞳孔改变以及合并消化道出血等,则表明病情危重,预后较差。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脑溢血患者经常会表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如忧郁、烦躁、沮丧、悲观等反应。为了保证患者心情舒畅,不要产生过多的心理压力和过激的情绪变化,条理患者的心理十分重要。家属要积极配合患者的治疗,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他们鼓励和信心,耐心地讲解病情的发展,以及治疗措施,使他们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的信心和决心。

2.2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2.1 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2.2.2 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2.2.3 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2.2.4 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2.2.5 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3 结果

结过本组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并发症的判断,分别采有针对性的实施了科学性的护理,本组120例脑溢血患者经过我院的科学治疗与针对性的护理措施,74例患者基本治愈,40例患者好转,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

护理后的效果分析

4 讨论

脑溢血多发生于50岁以上伴有高血压的病人,尤其是60~70岁的人更多见。但是,近年来50岁以下的病人有增多的趋势,性别差异不大,在一年四季中皆可发病,而以寒冷或气温骤变时节,血压易于升高及波动的时候发生较多;通常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活动、用力过度、咳嗽、排便等诱因下,使血压升高而发病。因此,要想减少脑溢血危害就需要做好脑出血预防和护理 。

参考文献

[1] 王秋生,马修尧,李永奇,刘明,解岗;微创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75例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年03期

[2] 段志敏;重症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3] 吴广源;小切口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篇13

        自从南丁格尔创立现代护理事业以来,护理工作就一直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一定数量的男护士走上了护理岗位,并在许多国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近年来,男护士在我国也逐渐增多,此群体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1  外科男护士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男护士的身体素质明显强于女护士

        护士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职业,由于女性担任的社会角色过多,精力和时间受到限制,而男性则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尤其是在外科病人护理方面,是集体力、脑力劳动为一体,突发事件多,需要护士有极强的身体素质、应变能力和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2]。男护士在身体素质方面明显优于女护士,比如抬危重病人、搬移瘫痪病人、为骨折病人进行牵引等。

        1.2 男护士遇突发事件控制能力强、决策能力强、理性思维强

        在医院的外科等很需要男护士,因为男护士遇突发事件比女护士有主见,能及时、果断处理紧急事件。研究表明,男护士比女护士更愿意面对挑战性强的工作,有更强的压力承受能力、优越的体力和精力[3]。比如在外科术后麻醉未清醒病人大多有兴奋、躁动行为,特别是肿瘤外科的病人自伤、伤人和毁物行为较多见,女护士很难对他们实施保护性约束,而男护士则能很好地处理并控制混乱局面。

        1.3 某些特殊操作更适合男护士

        比如给男病人导尿、备皮及对男病人身体进行护理评估等需要男护士。在护理男性患者时,就有患者表示,即使在生活不能自理时也不愿接受女护士的护理。在涉及男私部位的治疗和护理操作,很多男性病人希望由男护士来完成,原因是他们觉得女护士操作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尴尬。因此,男护士在某些方面满足了男病人的自尊需求,在医院很受男病人的欢迎。

        1.4 男护士晋升机会更多

        一般而言,女护士因为婚嫁、生育等耽误发展时机,且要花很多精力照顾孩子和家庭,而男护士在这些方面所受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4]。工作有热情、有献身精神的男护士提升较同资历、同经验的女护士快。

      1.5 有利于护理团队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