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

篇1

妊娠期糖尿病包括妊娠期间出现糖尿病或是糖耐量异常的现象,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类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在临床中的重视度越来越高[1]。该类产妇在分娩时的麻醉方式对围术期的血糖浓度变化有密切关系,良好控制血糖是保证母婴安全的必要条件[2]。该次研究选取2015年1―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不同麻醉方法在围手术期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5年1―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常有饥饿感,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均经临床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3];入选患者及其家属对该次研究和麻醉方式知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患者根据分娩时的麻醉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28例患者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28.1±4.5)岁,孕周在34~42周,平均孕周(39.5±1.5)周;观察组28例患者年龄在22~36岁,平均年龄(28.8±4.8)岁,孕周在35~42周,平均孕周(39.0±1.6)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对产妇应用静脉诱导进行气管插管,按照1~2 mg/kg的剂量注射琥珀酸碱(国药准字H31020599),按照1~2.5 ng/kg的剂量注射丙泊酚(H20100645),按照1~2 mg/kg的剂量注射氯胺酮(国药准字H14020754)。在胎儿出生后,按照0.4~0.5 μg/kg的剂量注射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03688),应用七氟醚以吸入方式进行持续性麻醉。观察组:给予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在患者的左侧卧位L1~2间隙作为穿刺点,于头侧1~2 cm处进行置管,置管成功后注入3 mL浓度为1.5%的利多卡因,观察有无出现脊麻现象,根据产妇的情况酌情增加利多卡因的加入量至4~5 mL,使麻醉平面达到T 7~8。手术过程中若出现心率过快,则应用适量西地兰,若出现血压过低,应用适量去氧肾上腺素。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产妇在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浓度:麻醉前(T0)、切皮时刻(T1)、胎儿出生时(T2)胎盘分娩出时(T3)、胎儿分娩后2 h(T4)、胎儿分娩后6 h(T5)。对两组新生儿进行Apger评分,主要包括呼吸、心率、肌张力、肤色以及对外界的刺激程度等5项进行评分,评分量表总分为10分,其中7~10分判断为正常,4~6分判断为轻度窒息,

1.4 统计方法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y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在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浓度比较

两组产妇在T1、T2、T4、T5 4个时间点的血糖浓度均明显高于T0;T3时刻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T0,在T0时刻两组产妇的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T1、T4、T5 3个时间点的血糖浓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新生儿的Apger评分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Apger评分为9分所占的比例(42.86%)和10分的比例(46.43%)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9分(7.14%)、10分(2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2

1.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1严密观察与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下肢肿胀,皮肤颜色变为紫绀,皮肤温度升高,甚至出现胸闷,唇紫绀,呼吸因难,发现以上情况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继发肺栓塞。

1.2术后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同时将患肢抬高20425度。

1.3术后24h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治疗过程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或出血发生,观察鼻、牙龈、皮肤粘膜及穿刺后出血情况。

1.4术后麻醉清醒6h后可进食,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

1.5机械预防活动措施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主要减少血流淤滞。

1.5.1主动活动早期积极活动是预防静脉血栓的重要护理措施。护士术后第l天指导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可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背屈运动。但同时术后注意不盘腿不侧腿,早期不负重行走,原则上早活动,晚负重,功能锻炼每天坚持3、4次,每次肌肉收缩活动控制在5一l0min,关节活动要坚持10~15min。

1.5.2被动活动术后配合下肢功能锻炼器(CPM)使用进行患肢被动功能锻炼,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从小幅度30度开始日渐增加幅度,但不能超过90度,病人持续使用功能锻炼器(CPM)l~2周,以上方法能有效地加速下肢静脉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1.6健康教育长期卧床患者,要指导翻身,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避免用过紧的腰带,穿宽松的病人服,跟家属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取得他们的配合。吸烟者要劝导戒烟,以防烟中尼古丁刺激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嘱患者忌作患肢热敷止痛。

2.预防出血

早期脱位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处理脱位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术后为取得满意关节功能,应尽早康复训练。术后早期活动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活动的协调性等,但术后骨组织长人假体需要一定时间和稳定的界面环境,早期活动易导致髋关节脱位。因此术后不宜多翻身,翻身时要保持髋关节外展中立位;功能锻炼因人而宜,循序渐进。

3.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3.1术前呼吸道的准备戒烟:对于有吸烟嗜好者,术前劝其戒烟,并教会有效咳嗽的方法。应用药物:人院后即行超声雾化吸人每日3次,每次20分钟,雾化液为蒸馏水50ml内加a一糜蛋白酶40000庆大霉素8万U对已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用抗生索静滴,直至感染完全控制。3.2病房的准备熏蒸消毒:用37%-40%的甲醛4orm+高锰酸钾6g/m3,混台后置房间的中间,迅速将门窗密封I2―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30分钟以上。喷洒+照射消毒:术前一天1:200的84液喷洒病房,擦拭地面、家俱及仪器,并以紫外线照射1小时。手术当日再以紫外线照射l小时,并限制人员流动。

4.褥疮的预防

手术后的患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协助患者在床上适当侧身,做握拳、伸腿等动作,按摩腰背部。术后第一天可鼓励患者床上自行活动,做好局部的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干净、平整、无碎屑,使患者舒适。褥疮护理重在预防,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根据病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褥疮的发生。每一位患者人院后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并说明发生褥疮后所带来的危害,加强基础护理,鼓励患者加强营养,做好床头交接班,使褥疮的发生率降至零。

5.泌尿系感染的防治

在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下留置三腔导尿管、保持尿道口和会相对无菌、保持密闭式引流、留置尿管期间不必频繁更换尿管,从而减少对尿道机械损伤,并消毒液间断冲洗,均会有效地防止细菌侵入及杀灭部分侵入细菌。保持集尿袋口相对无菌,切断细菌逆行侵入途径。另外,临床中还要注意尿的色泽、数量和沉淀物,如出现混浊,加大冲洗的数和量,必要时加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并据细菌培养情况全身用药,会有效地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这一并发症。

6.便秘的防治

6.1术前的特殊护理一般在木前2―3天开始训练病人习惯在床上排便,以提高病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手术前3天开始嘱病人禁食刺激性大、难消化吸收的食物,手术前晚及术前用l肥皂水500m1常规灌肠,以清洁肠道减少术后便秘的发生6.2术后护理6.2.1制定预防为主的护理计划术后6小时常规给予缓泻剂或用开塞露,若上述方法无效,木后5天尚未排便者,用手指挖出粪便。并尽量避免灌肠,以免刺激诱发出血患者拔管后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其活动量,指导病人腹部环行按摩,以刺激肠蠕动,促进其大便通畅。6.2.2饮食护理术后宜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多纤维素及高蛋白饮食。同时也要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ml.

篇3

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肢、面肌和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按其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二、 病因

偏瘫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都与血脂增高等疾病有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动脉粥样硬化

2、高血压

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

4、心脏病

5、糖尿病

三、 诱因

偏瘫的发病方式呈现急性、突发性,但病理过程则多是缓慢的,在这个病理变化过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促使这个变化过程突然升级,中风的诱因大致有: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或起床等改变。

4、气候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

5、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友病、心脏病、血粘度高、心动过缓、血管硬化。

6、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妥。

四、 偏瘫病人的特点:

1、偏瘫患者以中、老年者居多。

2、大多有语言障碍。

3多伴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

4、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

5、可有大小便失禁。

6、发生安全问题危险性高。

7、病人抵抗力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五、护理

1、心理护理

偏瘫病人由于恢复缓慢、活动受限而产生悲观失望、精神忧郁等各种心理。因此在护理此类病人时应有同情心和耐心,尊重和体贴关心他们,避免刺激和损伤病人自尊的言行;指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克服急躁心理和悲观情绪,避免过分依赖心理,增强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与信心,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自我锻炼。

2、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压疮是瘫痪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因此,从入院即主动宣传预防压疮的重要意义,制定措施,建立翻身卡,昼夜坚持2小时翻身一次,危重患者翻身时先理顺各种管道及导线;病人骨突出用海绵、棉圈加以保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肢体被动活动和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

3、做好病室环境的管理

瘫痪病人抵抗力低下,容易被各种病毒和细菌所感染。因此需做好病室的消毒清洁工作,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探视人员来往,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干净、整洁,这些措施能有力地防止交叉感染,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息环境。

4、保持病人身体清洁

对入院的患者在24h内进行卫生处理,包括头发、五官、全身皮肤、会阴、指甲等都彻底清洗干净,严重患者每日全身清洗,保持“三短九洁”,穿着宽松舒适患服,这些细致的工作对患者的治疗和健康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保持床单位的清洁

瘫痪病人伴有大小便失禁时,保持床单位的干净、舒适、整洁、尤为重要。被服定时更换,如有汗液、呕吐物、体液、粪便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避免潮湿和污物对患者形成负性损伤因素。

6、做好大小便护理

瘫痪病人因为卧床和进食少,肠胃蠕动慢,易发生便秘,大便干结等问题。解大便如用力过猛,易发生再出血情况,有时患者神志不清,有用手抓大便的情况发生,使护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为了使病人清洁舒适,可用开塞露五支,用中号肛管灌肠,效果很好,按计划大部分在白天处理患者大便问题,防止中夜班护理人员少而造成患者解大便痛苦,同时使患者得到充分的睡眠,有利于恢复健康。长期使用导尿管,应每日膀胱冲洗两次,每日更换引流袋。

7、重视安全,防止坠床

对烦躁不安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适当加以约束和防护,及时巡视病房,防止坠床和摔伤。对神智恍惚或神智不清的病人加床档防护,认真交接班。

8、保证患者水分营养摄入

营养摄入是病人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基础,促进患者食欲,不能进食的患者,用鼻饲法保证营养。

9、保持病室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波动 尽量减少患者亲友探视,按时作息。

10、病情观察要及时

篇4

脑卒中病人常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病人的独立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wwW.133229.COM上肢瘫痪是脑卒中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直接影响到脑卒中病人生活自理程度[12]。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者在疾病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008年10月采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瘫痪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功能训练,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09年9月,选择我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21例,将其随机分成运动想像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全部病例经颅脑ct或mr检查证实,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病例入选标准:首发脑卒中,偏侧上肢瘫痪,经运动觉及视觉想像问卷(修订版) (kviq) [4]测试正常,能配合完成整个治疗周期的评价和治疗,并经“想像”练习合格。排除标准:病变部位在小脑、脑干,多发病灶;失语;认知功能障碍(mmse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接受康复科护理常规护理,执行良肢位摆放,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日接受30 min常规的作业治疗,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诱发上肢分离运动训练、adl训练等。治疗组同时采用运动想像训练。运动想像训练在睡前和早晨醒来未起床时进行,房间应安静,随指导语进行训练。设计的指令要求为:假定一个舒适的坐位;以第一人称来想像运动,仿佛实际做这些运动;避免全身各部位运动或肌肉收缩,保持放松状态;想像跟实际运动一样看到及感觉到运动,强调病人要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利用全部的感觉进行训练,直到将正常运动模式储存在记忆中为止;在进行一组训练时要一直闭上眼睛;如果在每一组训练过程中精力分散,应睁开眼睛,放松片刻,然后从头开始;记住尽可能快而且准确地做动作;要求病人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主动使用这种训练方法进行自我运动学习。想像指导语:首先设想一个温暖、放松的环境(如沙滩),用2~3 min 进行全身放松;想像坐位,上肢上举过头并保持伸直;想像坐在桌前,桌上有一水杯,用手握住水杯,用力向前将水杯推离自己,直至上肢向前伸直;想像坐在桌前,手握一支铅笔,在纸上快速点点,然后做手腕旋转环形运动;想像五指用力伸开,然后用力握拳;想像坐位下上肢自然下垂,屈肘90 ℃,手心向下,再翻向上,反复5次,最后将上肢恢复自然下垂;想像手拿木梳,慢慢梳理头后部的头发;想像拇指与每一个手指对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用力对捏;想像伸手拿杯子喝水的动作,手臂前伸同时,松开五指,握住杯子,然后缓慢送入口中,最后将杯子放回原位;想像躺在温暖舒适的沙滩上,腹部放置一只乒乓球,想像用手将它拿到自己的身体旁边。每一个动作重复想像4次。最后,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和周围环境,睁开眼睛,全身放松,共30 min。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治疗,共60 min。

1.3 疗效评价

adl功能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bi)[5],选用与上肢功能有关的项目:修饰、进食、穿衣、洗澡等评价患侧上肢adl功能,修饰及洗澡的评分为0和5分,进食和穿衣评分为0、5和1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上肢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6]坐位时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共33项,每项分3个等级记分(0~2分),累计最高分为66分。得分越高说明上肢的分离活动运动越好。上述评定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5及ppms 1.5[7]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治疗组病人fma评分在治疗2~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4.394~5.445,p

治疗组bi评分在治疗4~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03~3.977,p0.05);两组治疗4~8周后b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11~2.174,p

3 讨 论

运动想像疗法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进行的反复运动想像, 没有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 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8]。由于脑损伤后运动想像功能也可能受损,因此在进行运动想像疗法前应该进行运动想像功能的评定。我们采用运动觉及视觉想像问卷,对病人的运动想像功能进行评估。运动想像与实际运动一样可以使皮质代表区发生变化。由于两者在激活皮质区域及神经生理的相似性,因此运动想像可以影响实际运动[9]。运动想像和身体训练相结合,可以促进运动的学习和改善活动功能,它可以改善肌力、耐力和活动的精确性[6]。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根据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结果,运动想像疗法开始应用于脑卒中病人,近几年已经成为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的研究热点。liu等[10]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了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病人的疗效,结果显示,接受运动想像训练的病人获得的训练和未训练的作业项目的功能均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病人,而且在训练疗程结束后仍然保持这种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开始出现疗效,fma评分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运动想像训练可以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增强自信心,从心里层面认为患手可以做许多动作。我们认为进行运动想像疗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在治疗间隙不停地想像,以免导致焦虑发生;②运动想像前进行的放松训练,有利于预防或减轻患肢痉挛;③运动想像时利用全部的感觉将注意力集中于患肢。以往及我们的研究表明,运动想像疗法对瘫痪病人的康复是有益的,但需要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运动想像疗法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6]。运动想像疗法因为不需要特殊设备、特殊场地, 入选标准低,所以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研究运动想像训练内容既包含上肢的所有关节活动,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病人比较容易掌握,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因样本数量有限,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stephen j p, peter l, sueann s, et al. a randomized 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imagery in acute stroke.[j]. clin rehabili, 2001,15:233240.

[2]郭钢花. 脑卒中后肩合并症常见原因与康复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4(10):1728.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 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379381.

[4]isaac a, marks d f, russell d g. an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imagery of movement:the vividness of movement imagery questionnaire (vmiq)[j]. ment imagery, 1986,10:2330.

[5]南登崑. 康复医学[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273.

[6]王茂斌, bryan j o’y, christopher d w. 神经康复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24444.

[7]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32.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8―64岁,其中脑出血9例,重型颅脑损伤7例,一侧肢体瘫痪者13例,完全性瘫痪者3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11例。卧床时间15-42 d,平均28.5 d。3 d未大便发热者1例,4 d未大便发热者5例,5 d以上10例。

1.2 发热特点 ①不规则热:多数瘫痪患者便秘致发热为不规则热,患者体温可突然升高或逐渐升高,一般不超过38.5℃,当予以彻底通便后,体温数小时可恢复正常。②似波浪热:少数瘫痪患者便秘所致发热似波浪热,体温逐渐升高,多在38℃左右,排便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不彻底治疗便秘,以后每隔4―5 d重复发热1次,如此反复形成波浪热。③年龄与便秘的关系:年龄大者易产生便秘和发热,便秘时间越长,体温越高。

2 护理

2.1 观察发热与便秘的关系 瘫痪患者出现发热时,首先观察发热与便秘是否有关,并注意其热型特点。我们观察的16例中,12例为不规则热,4例为波浪热。感染发热,病人常有精神不振,不思饮食。便秘引起发热的病人,常有烦躁,胸部不适感,但食欲无明显改变。

2.2 心理干预 经常巡视病人与其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既往的排便习惯,近日排便情况,生活所需等,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瘫痪患者所致便秘首先选用灌肠通便和用栓剂。优点是见效快,体温恢复正常快。本组1例脑出血致偏瘫失语患者6 d未大便,体温突然升高至38.7度,伴有腹胀、腹部硬块。我们用0.1%肥皂水1000ml灌肠,35min后排出较多干硬粪便,约2h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以后每晚给予果导0.2g,保证每日排便1次,未再发热。其次是用自制方剂,大黄2g,番泻叶4g,加沸水300ml浸泡30min,去渣饮用,隔日1次。优点:作用缓和,排便彻底,服药后最短5h,最长24h排便。用此法治疗10例均能保证每日排便1次,每次排便彻底,但不能做应急用。灌肠是行之有效的治疗便秘的方法,向大肠内灌入液体以协助病人排便、排气的方法。常用的溶液有清水、生理盐水、肥皂水、1.2.3灌肠液等。一般水温约在38~43℃。灌入量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灌肠方法而异,大量不保留灌肠灌入量500~1000ml;小量不保留灌肠灌入量300―500ml,小量保留灌肠灌入量200ML左右。在灌肠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在操作过程中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剧烈腹痛、心慌、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寒战等,要暂停操作,及时通知医生妥善处理。用栓剂是一种圆锥形或椭圆形的制剂以便于插人体腔使之在体腔温度下融化,用以帮助刺激肠蠕动和排便。常用的有甘油栓、开塞露等。为了使栓剂达到良好的效果,放人位置应在括约肌以上,放入栓剂后最好压紧病人部以防病人迅速将栓剂排出而影响效果。

2.4 手法按摩 手法按摩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由护士操作或指导病人家属进行操作。按摩时可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重叠,在腹部以结肠走形方向,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环形按摩,每天晚上进行,每次30分钟,可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根据病情主动或被动活动四肢,绝对卧床时应被动活动患者四肢,不能活动过度和用力,改善胃肠供血,促进胃肠蠕动,有效改善便秘症状。

2.5 针刺疗法 针刺可有效促进胃肠平滑肌兴奋,促进排气排便,缓解腹胀。常用的穴位有大肠俞、天枢、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