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安全生产的基本准则

安全生产的基本准则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安全生产的基本准则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安全生产的基本准则

篇1

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制定措施、组织实施、购置设施、指挥协调、过程控制、总结评价等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主要通过制度的约束力强制职工“要我安全”。而安全文化则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企业共识的理念和精神支柱,是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安全行为规范,主要通过职工自我的执行力主动意识“我要安全”。在约束力和执行力“两力”的作用下,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达到有机的统一,安全管理提炼了安全文化,丰富了安全文化的内容和理念,而安全文化又促进了安全管理,推进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创新,营造了一种全新的“以人为本,关爱健康”的安全氛围。

进行现代化的安全管理,需要先进的安全理念为指导,只有对安全理念有着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的安全管理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现代安全管理离不开如下安全理念文化:

“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在思想认识上安全高于其他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安全权威大于其他部门;在资金安排上,安全重视程度重于其他工作所需的资金;在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先于其他知识培训和学习;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先亮安全之绿灯。这就如《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第39条所规定:“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工会有权组织职工撤离现场。”

重视生命的情感观。善待生命,珍惜健康是人之常情,是企业每一个职工必须建立的情感观。对于领导层而言,表现为激励职工的“热情”,服务职工的 “衷情”,温暖职工的“深情”,关爱职工的“柔情”,严管职工的“绝情”,铁面如山的“无情”。而广大职工的安全情感主要是通过“爱人(不伤害别人)”、“爱己(不伤害自己)”、“行为有德”、“操作无违”来实现。

篇2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0-0036-01

1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①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一般为达到要求的生产标准都会采用强制性原则,但是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就采用企业自愿准则。主要是因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立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一定的安全生产要求和规范制定出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以及生产中的安全操作规则,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排除,并实时管理和控制危险源,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杜绝具有危险系数的生产行为及活动,让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符合安全生产规则,让整个企业的生产活动都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并根据生产的需要不断改进生产方式及设备,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建设。

国家安监总局先后了有关企业生产的安全标准规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也已经经过人们的反复论证进行PDCA循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计划、行动、监察、改进”的活动,促进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巩固。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系统的实现了能够有效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等,有效挽回了企业的部经济损失。当然企业是否选择这样的标准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意愿。

②安全生产标准化中采用的是管理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又选择的是管理方法。安全生产标准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对不同的工作项目的规范,在这个标准中又包含着两个级别的要素,也就是A级和B级,在这一标准中直接对企业中的各个工作部门、生产岗位、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等都做出了系统的要求和规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项标准规范的实现并不是一个简单、短期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全面、长期的工作,将工作中的随意以及不规范的行为进行规范,利用制度去规范安全安全,真正将安全生产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则是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程序,从这样一种方法中描述出来的是一种规范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的思想,是以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为主,也就是建立出的一套安全机制来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能够将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出现机率降低到最小,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管理组成了企业三大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能够和组织活动以及企业管理的都是能够并存,显然这样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科学有效的。

③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存在对起点的严格要求,但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起点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要求,安全标准化是对工矿以及享福危险的单位进行分级别的考核方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没有对于任何行业或者单位的要求,能够适用于所有的行业,能够有效促进职业健康的安全度,但是对于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的评价准则却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

2 如何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都注重预防,以预防为主,并且持续改进和实行动态管理,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创建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尽早的发现潜在的危险,以及所要发生的危险,并且对危险做出正确的估量,指定应对策略,这样就使的对危险的处理系统化、规范化,彻底的改变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遇到危险可防御、可控制。通过这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就能提升一个档次。在这样的安全系统下,企业的各种设施与装备的安全也就得以保障了。对于职工作业时的违章所导致的危险,要做到及时的控制并尽快处理。这样就使的企业不会有更大的损失。所以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一家企业要想从传统的管理转型为现代的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统是一定要的。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通过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的科学方法和动态管理使得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避开或者说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危险,使企业更好,很快的发展为现在企业。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投入,全面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现质量达标。

②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目前来说,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生产法律体系已经建立起来,能够对基本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并能够将生产经营中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进行维护,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进行,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维持有一定的意义。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价,从最简单的管理要素到设备设施要求以及对现场条件的管理,都要求管理、操作、现场的标准化为基本准则,为不同的岗位、工种进行安全生产的规则制度的建设,能够形成一个有秩序的安全管理系统。

③建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安全生产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一个说明指导书,这样就可以分辨危险源、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同时它的产生使体系的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也对体系的有效运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 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整合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不能简单的重合,而是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整合,首先就是整合要素,两模式的要素基本上都与企业的总体的管理系统有关,并且整合两种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围绕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要素展开工作,也就是说,两种模式的整合要以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要素为基本基础,目的就是要总体上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要求。其次需要整合的就是文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需求,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规模大小以及文件化的熟练程度来选择进行整合时所需要的方法。但是在整合文件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将所有的要素包含进来,对于文件的数量也许有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要能够满足安全体系认证和验收的基本需求。在对两种文件进行整合时要满足以下三个原则:①时效性。在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协调起来进行整合,不能降低标准,不能缩减程序,不能删减内容。②通融性。两种模式之间要有基本的通融性,能够相互利用,相互补充。③可操作性,整合的结果必须要能够致力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并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投入,全面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现质量达标。

4 结 语

企业中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投入,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现质量达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能够对如何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做出分析,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经验,促进我国企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GB/T 28001-2011idt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篇3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安全文化

Key words:enterprise;safety in production;safety culture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87-01

0引言

安全生产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企业安全生产离不开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企业与职工在认识和改造生产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认同的安全思维定势、安全思想作风、安全价值观念、安全共同习惯和安全行为准则。构建安全文化,目标是从安全生产各要素出发,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有效协调和管理;其任务是通过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构建起员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安全理念、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其宗旨是支配、凝聚、激励和约束员工,实现自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下面从企业安全文化的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1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

要做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安全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企业安全生产理念或价值体系,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原则。具体一点来说,就是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而形成的一系列理论。首先是表层文化,即物态的安全文化。包括生产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现场的本质安全化以及各种安全技术和科研成果。其次是中介文化,即制度文化。包括安全工作规程、安全规章制度、运行规程、“两票”标准化的建设,以营造一种强制力,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和危险动作给予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从而规范员工的行为。第三是深层次的文化,即观念文化。它包括了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安全理念及对员工行为的安全引导,培育“三不伤害”观念,强化“我要安全”意识。

它是企业文化家族中的一个分支,也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文化同祖同宗,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又渗透于企业文化之中。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宏大工程,常抓常新、不断深化、不断创新,才会发挥作用。

2为什么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安全科学发展之本,是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基础和灵魂。长期以来,安全生产在各行业中始终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的监督管理网络,先进的设备和逐年加大的安全投入,为确保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安全生产安全保障水平的硬件和软件都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事故隐患依然不能杜绝。"世界上最大的限制莫过于自我限制,而最大的自我限制莫过于思维限制。"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让文化融入安全,让安全成为文化,将安全渗透到一切方面、一切活动、一切时空的过程中,将一切行为自然地规范在这种安全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准则之中,才能推动企业各项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3如何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念文化打造安全文化,企业要努力提高全员安全观念,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不断强化安全第一的哲学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尊重人生命与健康的情感观、安全就是效益的经济观,并将“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的企业安全理念融入到企业各级管理实践中,建立起管理层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强化各级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意识,树立“生产服从安全,效益服从安全,一切依靠安全”的管理理念,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工作格局和“齐抓共管”的安全文化氛围。要将“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的安全理念融入到全体员工每一天的操作中,体现在作业现场的每一个环节中,培育员工的“认知感”与“归属感”。

3.2 培育“全员参与”的安全行为文化企业要通过行为文化的建设,不断提高员工行为的安全性,使每一位员工都要认真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和不被别人伤害,确保企业生产顺行,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氛围。要建立健全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各工种的作业标准,建立职工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教育职工养成良好的作业行为和习惯;企业必须用安全生产法和企业规章制度来强化、约束员工的作业行为,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标准化作业,严格执行上岗制度、岗前培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等。

3.3 构建“人人为安全负责”的安全管理文化要将安全生产的价值观融入到各项工作制度之中,建立起企业独具特色的安全制度文化体系,利用科学有效的管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工作行为,提高安全文化执行力度。企业要建立起安全生产问责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各种违章行为,使安全管理形成一种自我约束、持续改进、反映迅速的长效机制,对各项具体安全管理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创新、充实和完善,分解细化目标,不留制度和管理上的空档,实现预防为主、管理持续改进的良好状态。同时,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过熟知和强化演练,提高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和事故处置能力。

篇4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150-01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是煤矿生产的基本准则,安全永远是煤矿监管人员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只有在确保采矿人员安全的情况下,采矿工作才会正常进行,才能保证煤炭资源源源不断的供应。特别是在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社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所以利用安全科技来确保煤矿的生产安全,已经迫在眉睫。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全国各地依然矿难频发,据有关资料表明,去年全国一共发生了11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者造成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如洪洞“12.5”矿难造成108人死亡、唐山刘官屯矿瓦斯爆炸死亡181人等,这些重大煤矿是事故无疑为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敲起了警钟。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应该得到每一位管理人员的重视。通过建立有效的煤矿生产安全体制和积极研发先进安全生产技术来保证煤矿的生产安全,促进煤矿资源可持续发展。

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1.1 煤矿自然条件差

我国煤矿幅员辽阔,普遍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引发重大煤矿开采事故。其带来的威胁主要表现在煤矿瓦斯大、自然发火严重、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大、煤矿热害等方面。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给煤矿的开采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而且严重危及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我国所有煤矿几乎全为瓦斯矿井,每年由于瓦斯爆炸引发的矿难事故数量也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去年共发生较大瓦斯事故63起、死亡290人,重大瓦斯事故18起、死亡352人。这些自然条件,是制约着煤矿开采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煤矿生产所面临的基本现状。

1.2 矿井机械化程度低安全技术装备不足

目前为止,我国在煤矿机械化开采方面所做的工作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在重点煤矿地区的机械化程度为75%,在一些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仅15%,全国平均采矿机械化水平不足40%。这导致采矿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人力去完成。而且,在安全技术设备上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在许多重点煤矿区,就连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甲烷传感器等一些必备的安全设备配备的严重不足,而且有些矿主一味的追求暴利,没有对矿井区的防尘供水系统、电气防爆系统以及各种安全仪表进行适时的检查和积极的更换,有许多的电气设备仍然被超期服役。这违规违纪的现状都严重的威胁着下井人员的生命安全。

1.3 煤矿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管理落后

我国煤矿产业用人非常多,而且农民工使其主要的劳动力,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且其流动性较大,在专业知识培训方面严重不足,导致很多有很所违章操作的现象。除此之外,我国煤矿安全体系方面也不完善,许多安全管理工作都是有管理人员主观意愿和从事经验,去安排工作。管理技术缺乏,管理理念落后,这也是我国矿难频发的主要原因。

2 煤矿安全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2.1 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不够,创新能力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煤矿开采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但是,由于煤矿是一个涉及专业领域较广的产业,所以对其安全理论和生产体系的研究较难把握方向。这导致我国的煤矿生产行业一直缺乏一个完善的指导体系,这也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2.2 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由于煤矿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产业且我国的煤矿资源丰富,这导致从事煤矿生产行业的人员较多,而且复杂多样,这导致整个煤矿生产行业处于一个比较松散的局面,所以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一直缺乏研究,对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2.3 科研力量不足、专业人员缺乏

近几年,由于各个高校不断地实施教育改革,许多高校都没有开设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课程,这导致科研力度严重的缺乏。而且由于我国对矿难事故频发,导致人们都认为煤矿生产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工作,所以人们都不愿意煤矿产业方面发展,这就使的我国极度的缺乏专业人才,煤矿科技工作也陷入人才短缺的境地。

3 煤矿安全科技发展方向

3.1 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技术

抽放瓦斯是防治瓦斯爆炸的基本措施。但是我国的地质结构发杂,地质覆盖层的透气性较差,这导致瓦斯很容易在井中聚集。所以应该积极研究煤矿打孔施工技术,并研发配套钻孔设备,提高对本煤层的瓦斯抽放效率,给开采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3.2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

我国目前使用的矿井防尘设备,体积较大,移动很不方便,这大大增加了开采人员的施工难度。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防尘系统排放浓度在5 mg/m3左右,而国外的先进设备排放浓度在1 mg/m3左右,所以我国必须加强对矿井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

3.3 矿井应急救援装备的研究

由于近年来我国矿难频发,所以积极研究矿井应急设备可以说是我国煤矿安全科技研究的首要任务,在快速抢险就灾方面,我国尚无成套的专业化技术和设备,所以我国应组织专门部门加大对紧急救灾设备的研究,为救灾决策指挥和事故状态方面提供完善的技术保障。

4 结语

煤矿安全科技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煤矿产业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加快煤矿安全科技的研发,使煤矿产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大管理监察力度,使我国的矿产安全“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景林,崔国章.安全系统工程[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2]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3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席爱民.模糊控制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篇5

一、关于“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的历史沿革

(一)第一次正式确立规范安全生产费用的核算

安全生产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安全保障的需求是人类最基本需求之一。会计作为管理经济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核算受其所处时期的社会关系制约,规范高危企业安全生产费的核算是安全生产形势的迫切需要。2004年5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了财建[2004]119号文《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要求相关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财政部同时下发关于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财会[2004]3号文,规定煤炭企业按照吨煤的某种标准计提安全生产费用,计入企业的生产成本,安全生产费用科目计提时计入“长期应付款”,使用时若为费用性支出,则直接冲减该科目金额;若为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则在形成资产时一次性计提折旧。

(二)2008年安全生产费用变革

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取的发展资金,是对企业盈余积金的积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负债应符合“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的条件,而安全生产费用不符合该特点,而证监会也要求对上市公司年报中安全生产费用列示进行调整。为规范实务操作并与国际接轨,财会函[2008]60号文件参照《国际会计准则》,要求计提的安全费用不再计入负债类,而应确认为所有者权益,计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企业在支出安全生产费用时,根据支出内容的不同,分别计入“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科目,若形成固定资产,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计入“固定资产”科目,后期根据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进行折旧摊销,计入“制造费用”。财会函[2008]60号文件虽然消除了实务与国际准则的差异,但计提时不计入当期损益,也造成相关企业收入和费用不配比的问题。

(三)现行对安全生产费用的规范文件

考虑我国高危行业的实际情况,2009年,财政部了财会[2009]8号文《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4301专项储备”科目。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该项规定要求单独列支“专项储备”,有利于相关监督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进行监督和评估。为提高高危行业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效率,并防止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更改安全费用使用范围和计提标准,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了财企[2012]16号文《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扩大了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范围,并提高了高危行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最低标准,其计提的期末余额不能在年末处置为零。

二、关于“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的分析

(一)关于“专项储备”的确认问题

在实务工作中,高危行业提取标准不一样,甚至对同一行业的标准都不同,比如煤炭行业最低计提标准就是5~50元不等,加之产量统计存在弹性,导致安全生产费用的增幅与实际产量增幅不匹配,对利润造成很大的影响,专项储备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之一(孔庆林、杨紫、高彦淳,2012)。

(二)关于“专项储备”的报表列示问题

2009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解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3)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股本)、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而专项储备只是企业提取的一项属于准备金性质的安全生产费用,其不具有利润分配、转增股本,弥补亏损等一系列所有者权益的功能,并且在专项储备存在贷方余额时,证明企业提取的这一项安全生产费用并没有实际使用完,最后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这样会虚增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企业的安全生产支出大于计提费用,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这样使得同样的费用形成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由此可见,不管是专项储备有结余或是超支使用,对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均有不良影响。

(三)专项储备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问题

在财会[2004]3号文“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和财会函2008年60号文“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以及财会[2009]8号文《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对于后续计量的问题规定基本一致,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处理减少了资产总额,实质上增加了权益性支,不符合安全生产费用本质,还导致生产企业成本失真。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此项规定,给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在账务处理上因专项储备形成的固定资产净值为零,资产负债报表中并不体现该项资产,因专项储备形成的所有固定资产均为账外资产,并且因安全方面支出形成资产的设备设施等通常金额较大,使用年限也较长,实物资产的使用价值远高于账面价值。在实物管理上,只能通过设置资产台帐清单,因安全生产设备设施较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及工作量。实务中,安全生产设备及一般生产经营用设备的存放位置等也不可能完全独立开,这对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盘点工作也会带来极大的难度。另外,提前处置该项资产或对其进行计提减值准备,都为企业操控利润提供了条件。由于用于安全生产设备的固定资产税会存在差异,增加了企业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的工作量。

三、对“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的思考

笔者基于上述分析,建议取消“专项储备”会计科目,安生生产费用据实列支,不再预提。国家基于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维护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下发关于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及会计核算的各种标准,其目的是为了督促企业保障安全生产,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费用”从设立以来,经过三次会计核算的反复修改,至今仍存在较多争议点并且得不到较好的解决。政府部门对于“安全生产费用”的监管可由其他途径实现。第一,对高危企业制度建设层面及安全设备设施的监管及检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安全费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费用使用的程序、职责及权限,按规定制定关于安全生产投入的预算,此项安全生产费用按实际列支登记台账进行记录备查。企业年度安全费用使用计划和上一年安全费用的使用情况按照管理权限报同级财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各级财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对企业安全费用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实地进行考察,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按照安全生产费用规定,购置安全生产设备设施,是否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安全支出,安全生产费用是否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进行使用,重点应偏向于结果性的考核。第二,关于“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核算的建议。首先,费用性支出。对于因安全生产投入而产生的费用性支出,根据费用归属原则,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不再先预提后列支,但应做好安全生产费用支出的台账登记。其次,资本性支出。对于因安全生产投入而产生的资本性支出,应按正常的固定资产建设核算,并按月计提折旧,按费用归属原则分配折旧费用。同时,做好相关安全性资产的台账登记以备查。企业将安全生产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一般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账实相符,解决一次性计提折旧导致的诸多问题。

四、结论

企业的安全生产支出是必不可少的支出,对于维系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维护广大职工安全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建议将安全生产费用作为企业一项正常费用支出或资本化支出业务做会计处理,简化会计核算,提高会计核算标准化程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应测重结果考评,辅以台账记录做过程监管,减轻企业管理负担。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财会[2004]3号)[S].2004.

[2]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Z].2008.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S].2009.

[4]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S].2012.

[5]孔庆林,杨紫,高彦淳.专项储备核算相关问题思考[J].财会月刊,2012,(10).

篇6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人的安全意识强弱,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可以说“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因为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职工群众生命的安全和根本利益,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因此,必须将“以人为本”贯穿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中,切实把握住发展方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顺应发展的时代要求,构建和谐的企业大家庭。只有这样,一个企业所创建的安全文化才是最代表企业员工利益的,也是符合时展需要的企业安全文化。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一是要以坚持强化现场管理为基础。建筑施工企业是否安全,首先表现在生产现场,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管理,搞好环境建设,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机容机况保养维修及时性。规范岗位作业标准化,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使员工干标准活、放心活、实在活。二是要坚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化。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年度考核,使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共同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构建起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模式。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安全预防体系,从而堵塞安全漏洞,防止事故的发生。三是要坚持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学习氛围为首要条件。四是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成都四建的生产部门每年都会重点牵头抓好“安全生产月”活动,集中力量、集中声势,掀起安全教育活动的热潮;设备租赁站党支部还重点开展了以“保安全、保服务、创绩效”竞赛活动、“党员维修服务队”、“党员先锋岗”活动,坚持厂队长、专职安全员安全巡视活动,以竞赛促安全,以巡视查安全,形成人人抓安全的环境;共青团要重点抓好“青年安全示范岗”活动和评比“青年服务能手”活动,发挥团员在安全生产中的生力军作用。通过党政工团的齐抓共管与实际相结合,其活动最根本的落脚点都要放在后勤保障车间和一线作业班组,只有基层认真地按照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的开展才会收到实效,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完善。

三、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和关键点

一是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个员工,为此成都四建编辑印制了职工《安全文化手册》分发至每个员工(含外用工)手中,并造册登记,由本人亲自签收。该手册收集了与我们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部分安全文化知识、法规制度、操作规程,面向生产一线,面向现场员工,对于宣传普及安全文化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操作作业班组人员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各单位及项目部管理人员要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操作。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证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篇7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设

Key words: hydraul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unit;safety management;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084-02

0 引言

四川省长葫灌区管理局是直属于四川省水利厅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长沙坝、葫芦口两座中型水库及团结干渠(一期)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工程管理及维护,兴利和防洪调度,承担着自贡市、内江市威远县67万城镇人口,32.45万亩农田灌溉和500余家工业企业的供水任务,对灌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灌区人民的生命工程。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作为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是水利事业的细胞,水管单位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 构建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水管单位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

水管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涉及水利工程及其附属设施安全、防洪和供水安全、机械电气安全、车辆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等诸多内容。水管单位所辖的水库、渠道等水利工程一般都远离城市,大多数处在交通、经济等都欠发达的偏远农村,因此,其安全生产工作还具有范围宽、距离远、情况复杂等特点。

1.1 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原则和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各项工作开展的灵魂,水管单位的安全生产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把这些方针、原则、指导思想贯彻到安全管理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去。

1.2 建立机构,落实人员,做到安全生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要建立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的组成应当包括水管单位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员,形成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3 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做到安全生产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落实到具体的岗位、落实到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制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随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修订完善制度。

1.4 抓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教育与培训是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目的是要确保每一个职工都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要通过教育与培训达到以下目的: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与素质,实现全员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教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安全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安全技能的培训和安全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教育。在水利管理工作中,要重点抓好电气设备、高空作业、用电安全、工程施工、交通安全、水工建筑安全、防洪和供水安全的安全知识。

1.5 查隐患,常抓不懈,让每一个隐患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作为事故防范,就是要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水利工程及工作场地,检查水利工程及其附属设施。查隐患还要在检查硬件的不安全因素的同时,查思想、查管理和查制度。

1.6 事故查处,举一反三。要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和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建立健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记录和归档的制度,使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查处做到原因清楚,处理责任者教育一片,整改和防范落实,举一反三,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2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水管单位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安全管理有句话:“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约束人,文化管人、管住魂”。从狭义上讲,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给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单位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狭义的安全文化更多是构建一种以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基础的安全文化。

从广义上讲,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安全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为保证人类安全、健康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水管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应当从广义的层面,即在水管单位现有的工程环境、工作环境、人员素质等条件下进行建设。

2.1 建设安全文化的物质层,夯实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物质层建设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份,安全文化的物质层建设针对的是工作设施和工作环境,其要求是要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讲素养。工作场所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安全,但管理者要提供使职工安全工作的环境。

2.2 不断完善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循。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是保障职工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财产安全的最基础的规定,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延伸。水管单位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确保规章制度能得到贯彻执行和有效的遵守。

2.3 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建设要常抓不懈。精神层是指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准则、信念、安全价值观和标准,它是单位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一个单位安全文化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石。

3 以安全管理促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

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安全文化建设的侧重点在安全生产的文化建设方面,安全管理针对的是具体的安全生产问题,安全文化建设则带有长期性和根本性,安全管理中有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安全文化建设包含了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两者各有侧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为水管单位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高度,牢牢记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管理促进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推进科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致谢:感谢参考文献中作者对本文成文过程中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和好的思路,使我们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对加强笔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029-02

发电厂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运行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发电厂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更好的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在日常的电力生产中,发电厂的运行涉及众多的设备和人员,发生异常和故障以及安全事故的几率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会给发电厂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同时也妨碍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所以,针对发电厂容易发生的一些事故,应该积极找原因,不断去克服,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和故障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促进发电厂安全稳定的运行和发电的效率。

1发电厂常发生事故的原因

发电厂在正常运行时一般不会发生什么大的故障和事故,而在那些故障和事故中,大多数是认为造成的,如误操作、误指挥、误许可或是管理不得当,这些错误的操作轻则损坏设备,妨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重则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给发电厂带来巨大的损失。而另一方面造成发电厂事故的原因就是设备自身缺陷、设备防护不得当以及设备经过长期的运行产生的重大安全隐患等,这些问题的发生也会给发电厂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但是从长期的电力运行和管理经验来看,在发电过程中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些人为的习惯性违章的操作引起的,如违反纪律、违章作业、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所以在发电管理过程中应加大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降低事故的风险,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发电站的安全管理

2.1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发电工作内容繁多,设备多种多样,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可估量,所以对发电工作既要认真对待,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因为只有在具备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工作人员才能满足发电工作的运行和管理的需要,符合发电系统的要求,才能在实际的发电生产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流程的原理有所了解,进而在一些突发事故面前做出正确冷静的判断,最后解决问题。所以,在日常的发电生产过程中,要针对发电厂不断频发的故障不断去了解,不断去用专业知识去解决,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日常生产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注意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不断应用于实际操作,针对发生的事故作出正确的专业的判断,并予以专业的处理,这样才能在不断的生产中降低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2.2 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发电部门要经常对电力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普及,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安全知识掌握于心,业务技能熟练于手,不断利用各种有效的形式或是考核方法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如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调考、技能比拼等,同时部门领导也可以与员工一同参与安全知识的普及,通过安全问题的分析,安全生产的总结,安全实习,现场问题解决等形式,让员工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和安全执行能力,以保证安全的电力生产。

2.3 加强发电技术和设备的管理能力

在发电生产过程中,管理技术能力的加强和设备更新和维护能力的提高,也是保证发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如加强发电设备绝缘性能检查能力,通过超声检测、色谱分析的手段,来及时有效的发现发电设备绝缘性能存在的问题,以避免设备因绝缘性而产生的运行故障等问题。在采用先进技术来提高发电安全管理的同时,发电厂还应做好设备日常巡视、运行维护和检修试验的工作,严格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发电的安全稳定进行。

2.4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在发电生产的过程中,安全管理部门要利用生产管理的章程和规则来不断完善生产管理制度,通过用安全规则制约生产人员的工作行为,促使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同时还要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的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解除。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奖优罚略的形式,来调动工作人员的安全积极性,提高他们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警惕性,从而保证发电厂的安全生产。为了逐步提高发电厂的生产效率,发电厂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明确分工的监管能力,只有让员工明白自己职责所在,发电的生产才能有条不紊的安全进行,与此同时,员工在清楚的明白自己责任的同时,自身的安全意识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保证发电的安全进行。

3发电厂安全故障的防范与处理

3.1认真对待并执行安全管理条例

安全管理条例是发电厂安全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准则,是防范电力生产工作中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认真遵守条例中的每一项规定,加强执行力度,不能把准则的存在流于形式。同时,安全管理条例的内容也要全面的明确到每一项任务上,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员工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岗位,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理念,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好。

3.2提高安全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

安全管理条例在落实到生产工作中以后,还应时刻监督和管理其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的效力和效果。定时的考核员工在安全生产上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时刻监督员工的安全生产,以防安全管理条例被忽视而造成大大小小的事故。完整的监督和考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范事故发生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安全生产的效率。

3.3建立应对紧急事故的安全系统

发电工作是一项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在相应安全管理制度下认真谨慎的完成。但不论怎么进行提前预防,各种偶然的因素还是会造成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故,所以,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还应建立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紧急事故发生的安全系统,在应对突发事故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最大化的降低事故的带来的损失,甚至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同时,在平时的生产过程中,电厂还可以组织进行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事故的能力。

4结论

发电工作关乎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电网系统的核心。在平时的生产过程中只有严格加强管理,认真抓住生产,才能很好的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真正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提高发电生产的效率。所以发电部门应该重视安全生产,从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上制定严格的规则,在生产中认真监督和执行,从而把事故降到最低,提高生产效率。

篇9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发电厂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运行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发电厂的安全管理水平, 才能更好的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 在日常的电力生产中, 发电厂的运行涉及众多的设备和人员, 发生异常和故障以及安全事故的几率较大, 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会给发电厂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同时也妨碍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所以, 针对发电厂容易发生的一些事故, 应该积极找原因, 不断去克服, 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和故障预防措施, 从而提高促进发电厂安全稳定的运行和发电的效率。

1 发电厂常发生事故的原因

发电厂在正常运行时一般不会发生什么大的故障和事故,而在那些故障和事故中, 大多数是认为造成的, 如误操作、误指挥、误许可或是管理不得当, 这些错误的操作轻则损坏设备,妨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重则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给发电厂带来巨大的损失。而另一方面造成发电厂事故的原因就是设备自身缺陷、设备防护不得当以及设备经过长期的运行产生的重大安全隐患等, 这些问题的发生也会给发电厂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但是从长期的电力运行和管理经验来看, 在发电过程中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些人为的习惯性违章的操作引起的, 如违反纪律、违章作业、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所以在发电管理过程中应加大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 降低事故的风险, 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发电站的安全管理

2.1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发电工作内容繁多, 设备多种多样, 一旦发生事故, 后果将不可估量, 所以对发电工作既要认真对待, 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因为只有在具备专业素质的基础上, 工作人员才能满足发电工作的运行和管理的需要,符合发电系统的要求, 才能在实际的发电生产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流程的原理有所了解, 进而在一些突发事故面前做出正确冷静的判断, 最后解决问题。所以, 在日常的发电生产过程中,要针对发电厂不断频发的故障不断去了解, 不断去用专业知识去解决,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日常生产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注意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相结合, 将专业知识不断应用于实际操作, 针对发生的事故作出正确的专业的判断, 并予以专业的处理, 这样才能在不断的生产中降低事故的发生, 提高生产效率。

2.2 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发电部门要经常对电力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普及, 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安全知识掌握于心, 业务技能熟练于手, 不断利用各种有效的形式或是考核方法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如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调考、技能比拼等, 同时部门领导也可以与员工一同参与安全知识的普及, 通过安全问题的分析, 安全生产的总结, 安全实习, 现场问题解决等形式, 让员工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和安全执行能力,以保证安全的电力生产。

2.3 加强发电技术和设备的管理能力

在发电生产过程中, 管理技术能力的加强和设备更新和维护能力的提高, 也是保证发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如加强发电设备绝缘性能检查能力, 通过超声检测、色谱分析的手段,来及时有效的发现发电设备绝缘性能存在的问题, 以避免设备因绝缘性而产生的运行故障等问题。在采用先进技术来提高发电安全管理的同时, 发电厂还应做好设备日常巡视、运行维护和检修试验的工作, 严格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 保证发电的安全稳定进行。

2.4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明确管理职责

在发电生产的过程中, 安全管理部门要利用生产管理的章程和规则来不断完善生产管理制度, 通过用安全规则制约生产人员的工作行为, 促使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同时还要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的监督,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解除。在生产管理过程中, 还可以通过奖优罚略的形式, 来调动工作人员的安全积极性, 提高他们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警惕性, 从而保证发电厂的安全生产。为了逐步提高发电厂的生产效率, 发电厂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明确分工的监管能力, 只有让员工明白自己职责所在, 发电的生产才能有条不紊的安全进行, 与此同时, 员工在清楚的明白自己责任的同时,自身的安全意识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保证发电的安全进行。

3 发电厂安全故障的防范与处理

3.1 认真对待并执行安全管理条例

安全管理条例是发电厂安全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是防范电力生产工作中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认真遵守条例中的每一项规定, 加强执行力度, 不能把准则的存在流于形式。同时, 安全管理条例的内容也要全面的明确到每一项任务上, 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 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促使员工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岗位, 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理念, 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好。

3.2 提高安全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

安全管理条例在落实到生产工作中以后, 还应时刻监督和管理其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的效力和效果。定时的考核员工在安全生产上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时刻监督员工的安全生产, 以防安全管理条例被忽视而造成大大小小的事故。完整的监督和考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 起到了防范事故发生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安全生产的效率。

3.3 建立应对紧急事故的安全系统

发电工作是一项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 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在相应安全管理制度下认真谨慎的完成。但不论怎么进行提前预防, 各种偶然的因素还是会造成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故,所以, 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还应建立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紧急事故发生的安全系统, 在应对突发事故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最大化的降低事故的带来的损失, 甚至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同时, 在平时的生产过程中, 电厂还可以组织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提高员工应对事故的能力。

4 结论

发电厂作为电网的核心邵分, 只有保证好发电厂的妥全管理和运行, 整个电网才能很好的稳健的运行。在平时的生产过程中只有严格加强管理, 认真抓住生产, 才能很好的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真正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提高发电生产的效率。所以发电部门应该重视安全生产,从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上制定严格的规则, 在生产中认真监督和执行, 从而把事故降到最低, 提高生产效率。

篇10

如果将企业比喻成为一个有机体的话,那么职工则是这个有机体的组织细胞,如果职工的安全意识缺失或薄弱,那就会降低整个有机体的免疫力,就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所以,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对于企业的生产发展来说意义非凡。那么如何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有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企业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职工的生产过程当中应如何做好自身的工作,如果发生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将会受到何种处罚,如果对消除安全隐患做出贡献会得到何种奖励。这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制度保障,也是企业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通过规章制度可以有效的约束职工的行为,可以明确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可以为事故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规章制度也是企业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措施底线,属于强制实施的范畴。

其次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由于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两类危险源分别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以,安全教育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教育职工如何避免自身的不安全行为以及阻止他人的不安全行为,另一方面是如何不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归纳总结为观看式、讨论式、竞赛式和演讲式。

1、观看式。影像教育直观,视听效果好,职工一般都较乐于接受。 要经常组织职工收看一些安全教育音像片, 通过影片素材内容使职工意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如果再对个人的行为放任自流,那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

2、讨论式。真理越辩越明朗,是非越辩越清楚,思路越辩越清晰。通过专题讨论,使大家在相互启发中思想得到统一, 认识得到提高,缺点得到纠正,安全知识得到充实。通过讨论,可以让自己安全意识的盲区得到给养,使不正确或薄弱的环节得到加强。

3、竞赛式。在每年的“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等活动中开展有奖论文征集活动,评选出各类奖项,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这样既可以增强教育培训的趣味性,又调动职工的学习进取心。还可以辅以答题考试等其他与竞赛类相关的、易操作的其他方式。

4、演讲式。企业组织有关安全演讲活动,要求每个部门都必须有提出自己对现阶段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的一个具体观点,并附以资料和解决方式。演讲人员写演讲稿的过程本身就是自我演讲式教育过程,同时听身边的同事演讲,使大家感到亲切自然,能够产生共鸣,有利于学习与共同进步。

篇11

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后的估量,因其危害性、严重性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通关注。为此,各级政府、建设主管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强制条文,把安全管理作为项目工程的头等大事、首要任务,并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作为建设中的项目工程即是安全管理责任者,又是最终落实者,如何确保“安全生产、员工生命不受侵害、财产不受损失”。

一、意识提高和观念转变是安全管理的先决条件

纵观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屡禁不止的安全违规违法的现象,其中最重要一条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在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麻痹和轻视、侥幸、冒险违规及违章指挥,究其根源是意识作祟和观念的偏差,认为不会出事,或是出事是天灾人祸,是“不幸”和“意外”,走“霉运”的结果,甚至产生一些封建迷信的说法,众说纷芸,岂不知,发生事故的根源是由于人的意识与观念引诱人的不安全行为,最终酿成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是因为有隐患的存在,而人的思想观念中的侥幸、轻视、冒险才是最大的心理隐患,是发生事故的思想根源,所以安全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安全,敬畏安全。头脑中必须建立遵章守纪的观念和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处处留心,才能实现项目工程中的安全生产。如同古人的一句话“小心使得万年船”。

2.消除安全意识和观念中的误区和落后思想。安全管理是一门系统而复杂的管理科学,是人们长期从各种事故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最终作用是保护人的安全和财产的不受侵害。有些事故故然存在一些突发和偶然成份,这是由于科学发展和人们认识局限还没有找出准确的规律。但绝大部分事故绝不是所谓的“命不好“ 或 ”天灾”。只有通过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才能真正的认识事故发生的根源和客观的规律,才能提高意识,树立正确的观念,才会主动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原则。

3.树产正确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观念,是项目安全管理的必要组成。在项目施工中,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我懂安全,我要安全”的思想观念,施工中牢固树立安全的防线,把事故预防和自己的工作内容、职业道德、团队合作以及生活习惯紧密地组成一体融入项目安全管理中,使项目的施工按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轨迹发展。

二、宣传与教育培训是项目安全管理的强力武器,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重要方法,是构筑项目安全“防火墙”的坚实基础

要想安全教育和培训行之有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项目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机构。设立专用机构,确定专职人员,明确责任,使安全教育与培训成为项目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成为项目施工必不可少的内容,惯穿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到竣工交付的各个阶段,成为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

2.确立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对象与内容。根据工程特点进度及现场存在的各类隐患、不安全因素,使教育的对向和培训内容有针对性、专业性和实际效果。

3.设立项目安全教育阵地。项目施工人员复杂、露天作业、各种机械林立、工序交错复杂、分项工程不断纵伸延续,各种危险隐患、因素层出不穷,必须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配备完整的安全资料,定期开展各项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结合项目进展情况,不失事宜地进行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不断为安全管理输送新鲜血液和战斗力。

4.制定各类事故救援预案。针对工程中的大型机械、临时用电、基坑、外架、高空作业及季节性施工、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编制出各类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在发生事故时能做到统一指挥,及时有效的整合人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实施有组织的救治,避免现场的慌乱无序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预案作为应对安全事故的行动方案和依据,在处置事故时发挥重要作用。

三、充分认识、把握重点、不断强化是实现项目工程安全管理、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强劲措施

正确地认识安全管理,抓住重点,不断强化,应从以下几点做到:

1.人,“以人为本”体现两方面,一方面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人”,主要依靠人的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管理目标,靠人的认识经验技能去发现问题,分析隐患,评价后果,然后采取一系列的预控措施;另一方面,安全管理的对象和主要目标也是“人”,首先要确保人的安危,人是管理过程中最大的目标,也是最宝贵的财富。安全管理最终的目标是,杜绝伤害事故,避免员工在危险的环境中避免身体的精神受到伤害,保障员工的健康,从而保障项目工程的利益。因此,人即是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实施者,又是安全管理中的被管理者,整个过程都是要人的参与和实施。而且管理中最主要的也是在不断管理和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

2.财,即开展管理的投入和费用,从资金和设施、装备、物资方面是保障安全管理正常进行的重要组成 ,《安全生产法》第18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具备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I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3.物,即安全管理的建筑设施、机械设备、物资材料及部位分项。项目安全管理的物即是严格控制的管理对象,也是预防、把控所调整和需要规范的对象。

4.信息,即开展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资料、标准流程、依据,它们是安全规范依据和指导,其中法律法规是带有强制性的条文,必需人人遵守,不得违反,适用于项目安全管理所有部门、人员及过程。

5.时间,即安全管理活动工作顺序、程序、时限及效率。

6.事物,安全管理活动的工作任务,职责指标。安全管理应明确各级责任、范围、工作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协作配合。

四、坚持原则、遵纪守法、共同参与、求真务实是项目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准则

项目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严谨、务实且容不得丝毫松懈的工作,它要求立场坚定,责任明确,科学规范,同时依靠还要现场所有人员的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所以必须做到:

1.依法管理,照章办事。安全法律法规不仅具有引导教育、评价、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而且具有制裁惩罚犯罪行为的强制作用。因此,不论是项目领导还是安全主管部门或其他人员,首先依照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颁发法律法规和规章。其次,依据相关标准上级和部门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对项目进行安全管理,是依据法规办事加强项目员工遵纪守法,对违反安全管理的行为和事故责任者严肃追究,认真处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谁主管那项工作,谁就对那项工作的安全管理负责。安全管理不是安全主管人或部门及其他人份内的事,谁负责那个部位的施工谁就负责该部位的安全,谁主管那个范围谁就对该范围安全工作负责,从项目负责人到班组,直至个人,必须各负其责。

篇12

因为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法律法规与准则作为引导,进行监督的同时也构成了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部门,各个部门分别针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进行落实。因为组织分离、技术屏蔽以及流程分离的诸多原因也间接导致了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二者在工作上的分离,进而构成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双轨制的现象[1]。将二者进行集成管理,即将二者共同拥有的属性要素进行集合,并且将各单元中元素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建设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监督二者务必要具备其中一种公共性质,否则该元素则不会被集成体容纳,这样也阻碍了集成体的形成。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基层管理进行分析,事先要对二者是否存在共通属性进行了解,也就是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容性,同时这也是集成管理的基本要求。文章中针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的集成管理,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1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制度存在相容性

1.1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发展目标相同

所谓发展目标一般是形成制度的必要前提,发展目标部件决定了制度本身的既有属性,同时也限制了制度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同时这也是制度的灵魂。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主要是针对工程日后使用的安全性而言,以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导致安全事故。安全监督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安全性,其根本目的是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以免出现生产事故。尽管二者在工作时关注内容有所不同,然而其服务对象却是相同的,为此,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的发展目标,均是为了对社会公共利益与安全提供保证。

1.2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基本准则相同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在处理问题时,方法体现了一致性,一般情况下,我国在工程责任主体处罚时,分别设置了行政处罚与行政措施两种不同的形式,其中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了罚款、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财物以及吊销相关证书等一些形式[2];而行政措施则主要是责令改正,也就是通过下达相关命令使当事人终止违法行为,限期将其改正的行政教育的具体行为。一般情况下,行政执法部门会针对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情节严重程度,决定处以行政措施或是行政处罚。

2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相容性

2.1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时间相同

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过程即工程实体生产的流程,所谓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主要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生产的安全性,其主要关注的内容是在质量实体构成阶段中如何运用有效措施提升建设工程质量,以免出现安全事故。为此,只要发生于施工现场中的安全问题,均可被视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问题贯穿施工的全过程,所以建设工程实体质量与安全生产二者均开始于工程开工,结束于工程竣工。

2.2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空间相同

为了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扰民现象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同时为美化环境、文明施工发挥积极作用,可以在施工现场全面落实封闭式管理。在施工现场封闭管理的期间内,也可以将现场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施工区与办公区。施工区和办公区之间要有极为明确的隔离带,同时在该隔离带上设置防护措施,使其能够保持安全距离。结合住建部之前所统计的数据,建设施工过程中,多数施工人员均是因为安全事故的原因导致死亡,施工人员极易在施工现场由于高处物体坠落、触电等原因造成人身伤害,而这一现象均发生于施工区域内。在施工区实体质量的构成与安全生产在空间上体现了相同的特点,尤其是生人员操作的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不仅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机械本身造成极大的伤害,在这一方面,二者也存在一致性。相关人员可以在洞口以及边缘地带设置防护,以此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使其可以在施工的同时保证人身安全,进而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保证,这也体现了二者在操作方面的相同性。在施工现场四周设置防护网等一系列防护措施,对于操作人员而言,是保护其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以免因为高出物体坠落造成人身伤害,同时这也是二者在空间方面的相同性。

2.3质量实体构成流程与安全生产措施呈现相对性

建设工程质量实体的形成,一般是在施工现场的操作与安装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安全操作与安全管理者其主要是针对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施工过程安全而言。其一,在实际操作与施工的过程中,工程质量与安全性,二者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用到基本的机械设备,对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进行保障。从人机环系统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导致出现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自身不安全行为以及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合理运用相应的机械设备等一些生产工具进行工程施工,准确地使用机械设备,或是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均会造成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对于机械设备的准确操作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转,也是保证实体质量的重要前提。在该形式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与施工过程均具有一致性,且造成的事故也极有可能造成质量安全隐患。为此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二者在过程上具有一致性。其二,安全施工人员也为建设工程施工的现场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便是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环节,这一环节中的基本内容包含了建筑施工的现场围挡、工程的封闭式管理、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住宿情况以及生活中所需的基本设备等。

3结语

文章中针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局尝试管理的可行性,分别从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制度存在相容性、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相容性两方面都起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通过文章中的分析,全面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以此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灿,李国臣.论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集成管理的可行性[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Z1):48-51.

篇13

2电力安全监察的创新发展策略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要改变当下的电力安全监察的状况,就要找到电力安全监察的工作重心,只有找到重心所在并加以改正与创新,才能使电力安全监察工作更加系统与完善。所以我总结出来如下几点来加以分析:

2.1对于安全监察工作体系建设的完善。对于电力安全监察的自身而言,其队伍的建设也是重中之重,不仅要操持整体系统能有效持续的运转,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电力安全监察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样不但能提高整体的效率而且还能发挥出电力安全监察人员的作用来达到协调安全生产的目的。例如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监察工作就做出了很多关于安全监察的研究,在实践当中不断完善。我们还要加强安全性评估的工作,要清楚的知道安全隐患以及安全系数,并做出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案,完善其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促进电力安全监察的工作可以长期有效的维持改进下去。

2.2大力运用现代话管理的方法。对于电力安全监察的工作而言,监察人员一定要深入到基层的工作当中去,对于所有缓解都要进行细微全面的监察,但是由于安全监察人员的人力以及物力的约束,那些对技术性、专业性要求较高的企业来说,光靠人员的监察还不足以做到完善,所以电力企业就要有一套自己独立的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使监察人员能够很清晰的了解到企业的工作计划,不但做好了监察与管理系统的推广,而且还要完善电力企业安全监察的工作现状,达到了员工学习全面化、深入化。

2.3研究方法。对于安全电力监察的创新发展策略来说,其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3.1研究法。所谓研究不单一是指对文献的研究,我们要从其电力安全监察的历史作为深入点,得到有关的的历史文献,深入全面的进行分析,最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专题会议中提出来,让有实力的专家来评定,这样可以给专家很多的灵感的来源,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全体员工都进入到策划当中来,也会使创新发展的策略变的更加的具有意义。

2.3.2调查法。调查法首先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来进行调查的对象的目前发展状况,通过调查来找到其研究的话题潜在的问题。运用调查法可以对电力安全监察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问卷调查。

2.4电力安全监察的创新发展策略的重要性

2.4.1电力安全监察的创新发展策略可以确定电力安全监察的日后目标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对电力安全风险进行更加有效的防护,达到电力安全风险在认为可控的能力范围中,要做到所有电力安全风险都在预防的控制之中,对电力安全风险的事故得到有效的控制。

2.4.2明确电力安全监察的管理方法,就目前而言电力安全风险管理与责任管理固定化是主要的管理方法。电力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电力企业当中每一个电力管理的细节都要进行风险管理,促进员工对待电力风险的气氛。责任管理是指每一个员工要与自己的责任为重心来进一步完善电力安全生产的责任,可以通过这一指标来检验工作人员是否履行了员工自己应当的责任。

2.4.3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可以更加完善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管理的水准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便于电力安全监察的工作更加能发挥出其完善、整体、有效的功能。

2.5增大电力安全监察的力度与完善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增大电力安全监察的力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工作绩效系统,加强安全生产的绩效考核,要服从并严格的执行其报告规则制度,使安全生产的理念可以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达到电力安全的整体保障,确保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电力安全以及责任明确的目的,同时在监察的方面也要做到细致入微的工作理念,对于任何环节都要有细微全面的监察。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是要与员工的思想意识以及员工的执行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规范与循循渐进的引导,一步一步的促成员工对电力安全监察的基本准则以及对电力安全监察的态度的确立等等。打好了以上的基础,制定出来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才能进一步的走进员工们日常生产的工作中来。从而员工对于电力安全监察的态度、工作心态以及安全生产的思想等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