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学科素养

小学音乐学科素养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6: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音乐学科素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音乐学科素养

篇1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1、音乐教师首先应具备深厚的音乐知识素质。音乐知识实际就是音乐理论的掌握,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音乐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个精通语文、数学教学的教师不一定精通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教学中把自己掌握的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否则,长此下去,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2、音乐教师还要具备过硬的音乐技能素质。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声乐、演奏和指挥。声乐就是要求音乐教师要懂得怎样唱歌,不要求教师有多甜美的嗓音,最起码要能利用方法来唱歌,而且句句在调,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唱歌像说话,张嘴就跑调。演奏技能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本领,音乐课上能利用乐器如钢琴、手风琴等为学生伴奏,虽比不上演奏家但能让学生调动起学习兴趣。

3、音乐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这种能力对音乐教师来说比其他课程更加重要。相对来讲,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兴趣要大。因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往往不好控制。出现这种状况,教师不能简单地迁怒于学生,而是要因势利导,变“废”为“宝”,充分体现音乐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巨大的动力,兴趣使学生去思考研究他所喜爱的学科。在教学中,运用直接兴趣,把枯燥的乐理知识用有趣的方法形象地传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了解学生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激发大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1、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如在《数鸭子》一课中,我根据情境教学的原理,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色彩的自然画面:大屏幕上是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边上有各种各样同学们熟知和未知的花朵,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许多小草和小树,当学生走进教室,漂亮曼妙的自然景象首先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同学们的无限遐想和极大兴趣。借助这种被点燃的兴趣,让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数鸭子》这首歌歌谣,配上我美妙的钢琴伴奏,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2、注重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愉悦学生的身心。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直接决定着兴趣的高低。所以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灵活运用教材,让教学内容充满童趣。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灵动,对新鲜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是情景剧,也可以是打击乐伴奏等等。

4、教学方式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在教学《大树妈妈》时,我先给学生欣赏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熟悉这首歌,学生兴趣盎然,还摇头晃脑地跟唱,然后我根据歌词表达的意思,把学生分成几组,以游戏的方式展示歌曲内容。又如在教学《郊游》这首歌时,我首先问学生:喜欢旅游吗?你喜欢去哪儿旅游?喜不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玩?然后让学生准备到野外旅游的道具,我用钢琴弹奏着《郊游》,学生模拟野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音乐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1、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实现的保障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审美的过程,学生只有学会了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才能分辨出这首音乐作品里所蕴含的情感和审美因素,才能得到美的享受。要实现音乐对学生的教化作用,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和审美效果,只能经过音乐欣赏来实现。因此,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爱好、扩大学生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导,采用动静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的音乐认知途径和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第一,要引导学生“乐”听“会”听;第二,发挥视觉效应,视听结合欣赏;最后,我们可以采取结合表演欣赏音乐的方式来锻炼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2、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的锻炼

音乐审美的锻炼是新课标的本质要求在所有的音乐教育中,首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才能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然而,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非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最终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具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习的基础阶段更加如此。对他们而言提高音乐的学习爱好及音乐素养是首要任务。因此,音乐课的教学应是以审美教育为主、德育为辅的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来锻炼学生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丰富多彩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他们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品行修养各方面不断得到教化和提升,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态度。

3、对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基石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所有表现力的基石、灵魂、生命。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学生节奏感能力的培养,为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在培养和加强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从生活中探寻节奏,并通过模仿和感知,去体会其中的节奏美,并能初步区别不同节奏之间的差别,来培养和锻炼他们感知节奏的水平。在模仿中学习,学生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技能或出色的音质,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让学生在模仿学习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篇2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将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些问题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音乐新课程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师传统的教学能力如唱歌、弹琴、舞蹈、视谱、创作、指挥等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音乐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下,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传统要求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新时期要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音乐教师还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较强的心理素质

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任务、手段等十分复杂,新时期赋予教师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重任,这就对教师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高尚的情感,丰富的创造力,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力,健全的人格,等等。

二、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能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音乐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小学音乐教师,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本功、必备的音乐素养,还应广泛地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如绘画、书法、舞蹈、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学习,多读书、多思考,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较强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1.驾驭教学的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能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应有的规律,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清晰,具有科学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启发性。

3.较强的创新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被动地等待运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生硬地照搬照学,而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认真分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同时要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并把它创新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名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有力保证,它包含组织教学能力、课外活动组织能力、教研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学术研究能力。

四、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长期以来,音乐教师所形成的人才观过分强调共性,往往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要求所有学生,采取“划一主义”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人才观的存在不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难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为此,在新课改下,音乐教师要打破这种观念,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标准。一方面,在音乐课上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可靠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在音乐课堂上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把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作为衡量、培养人才的一项核心内容,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大胆创新。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完善。

篇3

1.敏锐的听觉体验能力

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所以,敏锐的听觉能力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基础。因此,敏锐的听觉体验能力是音乐教师最基本的能力。

2.音乐表演能力

小学音乐课程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和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歌曲演唱方面,既要能范唱,又要能对学生歌唱进行指导;乐器演奏方面,钢琴是主要乐器,音乐教师应能够演奏一般的中外乐曲,此外,还应掌握手风琴、电子琴、口风琴、竖笛、口琴等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或了解其性能,以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

3.音乐创造能力

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激励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这个领域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了解音乐材料组织与发展的形式,熟悉声乐作品的词曲组合关系,能够通过对原作品各种形式的加工处理,改编音乐作品,形成该作品新的艺术风格,或利用各种乐器进行某一主题的创编等。

4.指挥、即兴伴奏、舞蹈能力

指挥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音乐教师应了解常见的伴奏形式,懂得乐队中各种乐器的性能和运用,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体裁、表演形式等知识,熟悉舞蹈语汇,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及组合,能够表演和创编一般的舞蹈动作。

二、教学能力

1.音乐教学设计能力

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实施的前期准备,是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衡量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包括了解、分析学生音乐基础和学习现状,选择、分析和安排音乐教学内容,确定课型和目标。

2.音乐教学实施能力

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音乐教学实施能力是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一堂经过精心设计的音乐课堂上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果断、机智地沉着应对,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过程的轨道中去,如何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音乐教学实施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音乐教学研究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成为学习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学研究者和设计者、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经常会听同事说道:“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的确,现在教学我们不应再墨守成规就教材而教教材,应经常去研究教材的编写理念、了解知识的结构框架;熟悉教材内容特点;清楚知识呈现的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凌驾于教材之上,使教材为我所用。教学能力是任何一个学科老师都应具备的能力,只有将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是一名合格的专任教师。

三、综合实践能力

1.文艺节目编排能力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经常要担任一些文艺晚会的节目编排与指导,一台成功的文艺晚会或一个精品的文艺节目都是音乐老师综合能力的表现,是教师艺术水准的体现。例如,节目串词的编写、音乐的剪辑制作、舞蹈动作的设计等,我们不能一味地靠“百度”,既要有模仿,又要有创新,才能使人耳目一新。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全面普及到农村各中小学的课堂,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因此,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是每位老师必备的教学能力。音乐教师应熟悉各种音乐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能够合理运用音乐教学媒体,了解网络音乐教学资源,能够合理地应用网络教学资源。

篇4

以往的音乐课外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学校及上级的各项工作,比如组建音乐团队等进行活动,参与面也非常窄,只培养了一部分的尖子生,内容也只是局限在合唱、舞蹈与器乐等方面。因此,从学生成长的需要考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大胆地设计了一份音乐课外活动方案。先让教师与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音乐活动,然后根据教师的特长确定各个项目的指导老师、活动场地、活动时间,再根据学生的选择确定参加人员。这样,内容丰富了,知识延展了,参与面扩大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

二、挖掘与利用各种音乐人力与物力资源,做到细水长流,潜移默化

1.充分挖掘与利用社会音乐人力资源

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仅仅靠学校的一两个音乐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调动与挖掘社会音乐人,成为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教师。为此,我们一方面因地制宜、因师制宜,引导学生对音乐有良好的接触和愉快的体验,同时也鼓励学生到社会优秀的音乐教师那里,进行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的课外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了,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1)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组织进行音乐知识普及讲座,让学生了解音乐的一些基础知识。

(2)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同时,着力介绍和提供一些优秀、经典作品的录音录像带,CD、VCD唱片等,供学生欣赏与借鉴。

(3)利用校园广播有计划地播放优秀歌(乐)曲,让学生时时感悟到音乐的魅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会用音乐来审美的能力。

3.充分利用宣传阵地

学校的宣传阵地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窗口。我们通过校园橱窗、黑板报、图书馆、阅览室等向学生介绍音乐知识,给学生创造成果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也从音乐家的身上汲取到许多优良的品质,陶冶情操。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教育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三、实效开展,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1.拓展微型的音乐活动

这里所指的拓展微型的音乐活动是从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发展而来的。学习完新的歌曲之后,可以建议学生把新学到的歌曲唱给自己的父母听,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表演,带上丰富的表情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这种微型的活动,不仅愉悦了学生自己,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

2.专题集体的音乐活动

此类活动以集体组织形式进行,基本上以班级为单位,具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内容的多向性、活动形式的时代性等特点。由于面向全体学生,又具有很强的德育功效。这类活动主要包括:一方面是与节庆相结合的音乐活动,另一方面是与学校的专题教育相结合的音乐活动。这类活动需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开展。

3.张扬个性竞赛性的音乐活动

竞赛张扬个性的音乐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选拔音乐特长生的最佳载体,可分为两类。(1)个体性竞赛。具体做法是:在班级选拔的基础上举行校园比赛。这样的活动,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提供最佳的表现舞台,同时也进一步激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磨炼意志和毅力,增强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2)集体性竞赛。为了遵循面向全体的活动原则,我们经常开展一些班级音乐活动竞赛,要求全班参与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98%,如“校园歌曲演唱”班级大比拼、校园集体舞等。

4.充满趣味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就会调动起学生参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艺术实践中,学生的听、唱、奏、跳等兴趣得到满足,才智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我们曾开展过一个“音乐大闯关”活动,形式类似于游园:先在每个教室里设置关卡,然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爱好选择闯相应的关,顺利通过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学生积极性很高,活动效果不错。

5.营造全员性音乐活动

全员性音乐活动在我校具有代表性的是“校园集体舞”活动。该活动是全校性的活动,全校师生人人都可以参与。学校利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先集体学习一套规定动作,再由教师带领各班的学生,根据本班的特点编排一套具有本班特色、与众不同的舞蹈。各班在队形、动作上都有变化,在区级比赛上获得好成绩。

6.坚持服务性音乐活动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33-01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完全置身于音乐的氛围中。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教师以教唱歌曲为主,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欣赏教学进行得极少,课堂外的教学活动较少……课堂教学还是老一套:组织教学发声练习导入新课节奏练习模仿唱歌练结等。针对这种残缺的教学现状并结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综合性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是音乐学科走向综合化的必要途径。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综合,教学方法的综合,以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这几方面来组织并实施学科综合性学习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知识之间有着丰富的联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整合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

把音乐教学内部的各方面内容组织起来进行教学。音乐的学习领域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与相关文化,把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综合起来教学,这是音乐内部内容的互相融合,它可以是音乐知识的学习与音乐活动的结合,也可以是音乐不同方式的结合。我们引导学生欣赏弦乐《二泉映月》,可以让学生唱一唱旋律,也可以用笛子,二胡等乐器来演奏一下它的旋律片断,还可以引导学生“鱼咬尾”的方式,尝试着创作简单的旋律。很明显,通过歌唱,演奏,创作等环节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乐曲的鉴赏能力。

把音乐和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从艺术的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如:对情绪,情感的表现都是各类艺术共同的特点。那么,我们必须抓住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利用共性来促进相互沟通,相互结合。

把音乐与音乐有关的其他学科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也是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音乐与文学关系密切,教学中可与诗歌,戏剧段落沟通,体育可运用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进行韵律操训练。社会课可了解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歌曲或乐曲,以及相关的风土人情。那么,把音乐与语文、数学、体育、社会、英语等结合起来并不困难。

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相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课外活动是加深与扩展课堂教学有关内容,扩大视野,传播最新信息,以发展学生对有关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完善和补充。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如果把音乐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那学习可能成为一件令人轻松,愉快,自觉自愿的事情。让学生走出教室,换一个新的环境,变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大脑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正由于这种状态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发散状态,有利于进行创造。

把学校音乐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图书等让学生了解音乐家的故事及其优秀作品,听儿童名曲。教师录制艺术节目供学生观赏。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广告,电影等与现代音乐的关系。让学生从生日,节日,比赛,运动,婚嫁,丧葬等生活内容中体会音乐的要素。鼓励学生参加社区艺术活动。推荐学生看中央三台的《音画时尚》、《舞蹈世界》、《中国音乐电视》p《国际艺苑》等,中央少儿台的《音乐q故事》、《音乐快递》等节目。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而组织的学习活动,针对大部分小学生的音乐素质较低,在音乐教学中开展这种方式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进行这种教学活动是教师在实际过程中,根据当时的需要而组织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实现师生的交往与互动,教师用综合化的教学手段重新安排和处理教学内容,以便学生整合多元化的智力。

教学方式的更新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音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认为: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新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在音乐学科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全新的作用。

实践证明,加强音乐学科教学的综合性,改革过去学科教学间的彼此隔离,与社会生活相互隔离的现象。把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有着丰富联系的过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再加上综合型的教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提高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

篇6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今日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就是明日基础教育战线上的艺术教育主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音乐基础教育的质量。而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其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大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具有较为完善的人格的与时俱进的音乐人才。

一、要着力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

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旨在通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人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格、气质修养、处世哲学。因此,在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一是注重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三是注重培养学生道德素质。音乐本身就是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艺术门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造。因此,我们在大学音乐专业教学中,应该突出师范性特点,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减少专业必修课,增开专业选修课,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观,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合格

的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

二、要着力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

音乐专业的学生从上高中起就远离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素质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而现代音乐人才不能不具备一

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与技能,音乐教师更不能是科盲,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科学技术教育课,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现学校开设了音乐声学、计算机音乐、电脑动画与音乐课件制作、电脑音乐创作与制作、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等课程,对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要着力培养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具备了艺术创新能力,就能够在艺术实践、艺术活动中,将创新意识贯穿到理解、分析、处理艺术作品和表现艺术作品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未知到已知的艺术探索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巧,并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产生新的艺术观点和见解。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列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音乐教育学科的特点,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以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考试与检测检查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

1.重建适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架构

课程架构,是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对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架构的设置,要与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相协调、相一致,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当代人文艺术、音乐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应该包括教育专业学生所应有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水平以及教师职业素质。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思路来设置。一是设置哲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大学语文、体育等公共必修课;二在保证学科体系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规划、发展和建设四个系列的课程群,即音乐理论与技能基础课程群、作曲技术与指挥课系列课程群、声乐表演与教学课系列课程群、钢琴演奏与器乐课系列课程群;三是将教育科学课程,如音乐教学法、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学科教育论作为必修课;四是设置比较宽泛的选修课程,如美术、写作、教师语言艺术、电化教育、意大利语、德语、音乐美学、童声合唱训练、东西方音乐文化史、音乐学概论、MIDI技术与制作、现代录音与录音技术、舞台艺术、教师口语、中学音乐课程设计、音乐教育管理等。

2.改革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是因材施教。我们采取讨论式、诱导式、问题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二是科学施教。我们改变那种一讲到底的单一课堂结构,采用心灵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启发讨论式、反复讨论式等方法,使课堂教学出现和声立体美的效果,使学生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注重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我们重构教育教学见习、实习计划,在第一学年就安排一周见习,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安排二到四周时间到各学段实习,使之了解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教育教学的实际运作情况,让学生尽早明确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器乐、声乐考级活动,把考级作为原动力,以提高专业技能。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要充分运用音乐现代化教学设备、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师多媒体制作能力和教学能力,编制适合专业特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视听教材、计算机辅助软件,运用现代化音响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加快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姚思源.新世纪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发展新动向研究.中国音乐教育2004.6

篇7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数字化校园”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信息技术为音乐学习创造了新的境界,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和已势在必行。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改变以往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方单调、教学评价不全面、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等的弊端,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感受到信息技术创设的真实情境,针对问题,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浏览音乐欣赏专题网站,搜集相关的音响、文字、图片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处理,获得全面、立体的审美体验,了解相关文化,提升审美素养,同时也会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下,借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条件日臻成熟。

二是探究合作学习策略,所谓探究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确定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实验、搜集和处理信息,与小组同伴合作交流信息,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课题实验研究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合作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自学了解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作者生平等,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聆听和感受音乐,使他们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的运动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体验心灵的感动。同时,让学生依托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技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公德,从而真正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

3、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掌握运用 软件制作音乐欣赏专题网站的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4、探索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学科整合是新课改中一个全新的理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我们试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为推进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促使音乐新课改向纵深发展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摸式,建立音乐欣赏专题网站,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上自学、小组协作探究、会话讨论等一系列学生参与活动,建构起学生自己的音乐欣赏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以五年级三班为对比班。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比较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上网。

五、结论

篇8

1音乐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育不完全的阶段,其思想价值观念尚需教师以自己为模范,对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而音乐是可以传达情感的学科,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健康快乐的教育环境。而在这一教育环境下实施德育,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1.1可树立学生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

音乐课堂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也是贯彻德育的重要阵地。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根据音乐的学科特点来展开教学,在开展美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渗透德育,利用音乐来传递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受到感染,改变自己的心情,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和快乐的状态中,有利于学生树立起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1]。比如《小红花》这一课就渗透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只要自己愿意去努力,并且真正去努力,那么一定可得到小红花。又比如《看龙船》一课可以让学生将诗人屈原的故事与祖国美好的今天相联系,比如“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这一歌词幽默又欢快地表达了一股骄傲之情,让学生在为祖国的美好生活而欢乐、自豪的同时,也学会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

1.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塑造阶段,对其开展融合了美育和德育的音乐教育,无疑可以发挥两者融合的教育功能,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又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正确地看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学会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懂得为了美好的生活而不懈追求、努力奋斗。比如《我们多么幸福》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懂得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其学会为追求美好的生活继续努力,并感恩于为自己缔造幸福生活的人们。又比如《颂祖国》一课能够让学生在歌颂祖国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起为集体和祖国奉献的人生价值观。

1.3可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德育渗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2]。音乐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德育思想,启示着学生要懂得日省吾身,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并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其树立起共同拼搏的意识。又比如《好孩子要诚实》一课可以渗透诚实教育,可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

2音乐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有效路径

小学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是当前比较重要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一个高效的音乐课堂,既达到音乐教育目标,又完成音乐学科中的德育任务。因此,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以期可以切实渗透德育,并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2.1在音乐教学中开展主题式的德育教育

主题式教育法主要是一种围绕着某一主题来展开教育的有效方法,将其运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来接受德育熏陶,并在同一个主题一下增强自己对德育内涵的感悟[3]。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积极地在课堂上开展主题式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友谊”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友谊德育色彩的音乐作品,如《手拉手》《友谊花开万里香》《友谊的回声》等等。通过同一主题的音乐作品鉴赏活动,学生可从中获得对友谊的感悟。这些关于友谊的歌曲通过不同的音乐内容展现了同一个主题,教师可鼓励小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歌曲,对其进行鉴赏与分析,然后在课堂上采用个人的方式来呈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例如,有的小学生选择了《手拉手》,可做一个手拉着手的圆圈游戏,表达自己在游戏过程中增强友谊的情感。有的学生选择《友谊花开万里香》这首歌曲,可以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不同肤色的同学,借助掌声和鲜花来表达自己的友谊之情。有的学生选择《友谊的回声》,则可通过模仿表演来形象地传达友谊的回声,如将手放在嘴边做喇叭状呐喊一声,然后侧耳倾听回声。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友谊”这个主题的德育内涵,有利于提高音乐学科的德育教育效果。

2.2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多媒体是可以刺激学生感官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在音乐学科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融入到情境之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有利于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也使其感悟到歌曲中渗透的积极情感,可很好地熏陶学生的情操[4]。尤其是在音乐学科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来创设形象又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画面刺激之下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提高德育效果。比如在《苗岭的早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生动的春*晨景,将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美丽恬静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并且让学生聆听画面中山林里布谷鸟的欢叫,还有领会百鸟在呼应的动人画面。这一首口笛独奏曲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同音大小三度交替的音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具有苗族特点的晨景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悠久流传的自豪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3在小学音乐的器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器乐教学已经渐渐走进了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既丰富了音乐课堂内容,也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而教师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发挥器乐教学的独特教学优势,将德育内涵渗透其中,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其中的德育精神,进而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比如在《小雨沙沙》一课的器乐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共同合作,制作这节课所需的器乐,如串铃、碰铃和双响筒等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自制的器乐来模拟“小雨的音响”,共同参与到即兴演奏活动中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在器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有一些小学生的嗓音不好,唱歌时五音不全,这部分学生一般不愿意开口唱,害怕被嘲笑,也不自信自己可以唱好。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教师可让小学生借助器乐来吹谱子,暂时代替开口唱歌,让小学生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转化过程。小学生在慢慢掌握旋律的过程中,自身的感知能力有所提升,也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采用了因材施教的策略,善于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也及时发现小学生的实际问题,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克服学习障碍,并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最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既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又能够达到德育的目的。

2.4在小学音乐的综合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9

小学音乐1+X教学,希望基于国家《音乐》教材,通过对葫芦丝、非洲鼓及歌唱等有效教学,用整体的、系统的观念分析处理散落在各个年级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教学内容。从而改善音乐课程的碎片化教学现状,让音乐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更具系统性,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更具层次性。(下图)

一、 课程,促进文化生成

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精神产物,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追求。对于音乐课程来说,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音乐的同时,要注重课程的文化建设,以文化影响自身,塑造学生,对于课程来说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1+X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自身的课程文化。

(一)具体化,好操作

目前来看,全国小学音乐教材以人音版、苏教版、湘教版、冀教版、花城版、人教版等为主,纵观这些教材,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歌唱和欣赏。对于集体教学来说,歌唱和欣赏相对容易操作,它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我国公民对艺术的追求高度改变,在基础教育中,学生仅仅以教材为依托,很难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作为音乐老师,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孩子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上了9年的音乐课,形成的音乐素养,并没有达到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可以说相差甚远。即使有些音乐素养不错的孩子,大都是在校外的艺术培训机构或校内的社团中习得。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师生们努力9年而收效甚微呢?

笔者和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得出:音乐素养只有建立在音乐技能习得的基础上才更为扎实、有效。所以,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某一项音乐技能,是非常有效的途径。1+X教学依据音乐学习的规律、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音乐项目的特点,经过论证与实践后,选择了3个音乐项目作为学生系统学习音乐的内容。其中,1~2年级为葫芦丝,3~4年级为葫芦丝、歌唱,5~6为葫芦丝、歌唱、非洲鼓。这些项目的学习在每节音乐课中约10~15分钟,每个年级每个项目有具体的目标和内容(如下图葫芦丝项目)。这些项目,结合音乐教材共同实施,相互促进,让音乐教学内容更为具体化,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为得心应手。

(二)层次化,更系统

一位稍有经验的数学老师,很清楚某个年级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内容。但,如果问一位音乐教师3/4拍在哪个年级教,可能绝大部分音乐老师并不清楚。歌曲《顽皮的杜鹃》在人音版中是三年级内容,在花城版中却是一年级内容,这说明,一首歌曲的习得往往不受年龄的限制,跟知识体系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正是因为音乐学科的这种特性,让音乐老师们忽略了教学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我们时常看到三年级的基础知识,被五六年级甚至中学的音乐老师讲得津津有味,这是导致音乐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音乐1+X教学,葫芦丝、歌唱、非洲鼓不但有具体的内容,而且是依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乐器本身的特点,由易到难编辑而成,使音乐学习更具层次性。音乐1+X教学,希望基于国家《音乐》教材,通过对葫芦丝、非洲鼓及歌唱等有效教学,用整体的、系統的观念分析处理散落在各个年级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教学内容。从而改善音乐课程的碎片化教学现状。

(三)生态化,可持续

不论是低矮的灌木、高大的乔木,还是覆地的植被,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在群落中各有其独特的机能作用、地位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课程也是如此,歌唱、欣赏、乐器,体验、探究、合作,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作为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都各有长短,让内容与方法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学生博学有术,教师得心应手。如此,音乐教学势必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二、教师,提升设计能力

任何课程要想实现其价值,都必须依靠课堂教学来落实,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能力,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教师的设计能力往往依赖于教师本人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的认识。音乐1+X教学,课程组常年利用每周二第一、二节课的时间,通过同课异构、一课一谈、专题讲座、技能研修、教法研讨等常规活动,对教师在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作了明确的指引,切实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设计能力。

(一)目标放眼学科核心素养,忌空、大、偏

教學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然而,我们时常看到老师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有所偏颇。比如,学习了一首简单民歌,目标就定位为培养热爱民族音乐之情,这种远大的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二)内容建立素材库,逐年丰富

音乐1+X教学,在课程组的统一规划下,通过多年针对性地积累,建立了丰富的素材库,并且逐年完善,从广度、深入上双重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更为开放,更易操作。(下图:为音乐1+X教学资源库部分文件夹)

(三)方式注重过程,贵在体验

要教会学生唱熟几首歌曲,对音乐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在如何通过歌曲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音乐1+X教学是这样做的。

老师在教《猫虎歌》的时候想让学生把歌曲重复唱一遍,这样诱导:同学的歌声真好听,如果你们的歌声能像这首歌歌词一样幽默的话,肯定更有趣。请你们再唱一遍,并思考一下:怎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里面包含了几层意思,首先,一句歌声真好听肯定学生的努力,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其次,歌声能像这首歌歌词一样幽默的话,肯定更有趣给了明确的指向,让学生的歌声再富有童趣;最后,请你们再唱一遍,并思考一下:怎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思考的余地。这样的诱导会让体验式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高效。

老师们在1+X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类似于这样的注重过程的体验已形成了常态,在1+X教学中,歌曲、欣赏、乐器、编创等等都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而不是终极目标。

(四)评价关注成长,少点功利

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生成,合理的评价不但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学习树立导向,对当下和后继的学习产生指导作用。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师用鼓励的眼神和语气对学生作出一些评价好的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种直截了当,随时随处可用的评价虽然也能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但却没有针对性,听多了不具任何效果。从某程度上说教师没有细致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漠视了学生心理感受,是对学生的不尊重。音乐1+X教学倡导教师的点评要是客观的、合理的,是发自内心的,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最真诚的语言,更重要的是点评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导向性。比如:你的歌唱得很有感情,如果速度再稳定一点就更好了;谢谢你跟我们分享你的观点,老师还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的评价不但能博得学生对教师及课堂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自身学习行为的方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样除了拉近师生的距离让课堂更加生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课堂更有效。

对于生生评价,如果教师长期引导得法,一样可以催化教学,提升教学效度。

三、 学生,改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非是学到的具体东西,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运算能力、听视知觉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学生的学习会更为有效,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欲望更为强烈,可以明显提升教学效果。音乐1+X教学,提倡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一)增强学科学习品质

音乐学习要遵循音乐的特性,音乐1+X教学注重下列学习品质的培养:聆听;体验;控制(速度、力度、音色等);合作;分享;应用。如上图。

(二)拓宽学科学习时空

音乐1+X教学,1~4年级采用自然班的形式进行教学,5~6年级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分别以葫芦丝、非洲鼓、歌唱为1的班,打散自然班,以走班的形式进行教学。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线上学习,利用下发资源课后学习。这些方式,充分考虑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等方式中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篇10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研团队;研训模式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保障者,是教育改革的深入者,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音乐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素养——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广博的文化知识、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音乐学科研训模式,是我区全面推进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多年的音乐学科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工作中,我结合本地区音乐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对小学音乐学科研训一体化模式进行一系列探究与实践。

一、以点带面——学科教研团队的建立

(一)成立小学音乐学科中心组

为了更好地开展全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实施审美教育,促进音乐学科全面发展,决定成立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音乐学科中心组。中心组由教研员领衔,现有成员九名,成员包括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校级音乐教研组长、校级骨干教师。学科中心组的成立旨在于发挥教研团队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服务带动全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建立小学音乐学科片区教研队伍

我区地域较广,包含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以及新建城区三大区域,各区域的学情、师资、教学硬件配备等等都有巨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开展研训工作,我们根据全区的地理地貌、交通线路、学校布局、音乐师资配备等客观因素,将全区划分为三大音乐教研片区,第一片区以中心城区为主,第二片区以新建城区为主,第三片区以城乡结合区为主。每个片区由片区教研组长负责,教研组长由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担任,并配备教研组长助理协助开展本片区教研活动。每个片区由若干教育集团或学区构成,片区教研组即由片区教研组长、教育集团龙头学校音乐教研组长和学区中心小学音乐教研组长组成,片区教研活动由教研组组织开展。这样,既适应了不同区域对研训工作的差异性要求,又实现了全区研训工作的有组织、有实效的开展。

(三)组织小片区音乐教研小组

教育集团由若干区直独立校组成,并把其中一所综合实力强的作为龙头学校;学区由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和若干完小组成。教育集团或学区为相对独立的小片区,小片区内音乐教研小组由各校专任音乐教师组成,日常教研活动由龙头学校或中心小学组织开展。从音乐学科中心组,到片区音乐教研组,再到小片区音乐教研小组,形成阶梯式的音乐教研团队,各级音乐教研团队即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它的建设是音乐学科研训活动的重要保障。

二、从线到面——三级网络研训模式的构建

(一)师徒结对,共教共研

师徒结对是学校采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师培训方式,是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直接性、简便性、有效性等特点。小学音乐教师徒弟结对在全区各校全面开展,我们根据各校师资情况,为刚入职的音乐新任教师安排一位本校或外校的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直接在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引领。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则遵循自愿的双向选择原则,由年轻教师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师徒结对后双方以指导教学设计、相互听课、评课等日常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研讨。同时,根据年轻教师教学成长情况,由指导教师指导其准备一节较高质量的校内观摩课或小片区教学研讨课,统筹小片区内音乐师资,共同备课、磨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小片区教研中产生的好课、优课,则进一步向片区或区里推广,以更高的平台锻炼教师,展示教师的风彩。

(二)片区联动,协作研讨

在学期音乐教研计划中,各片区每学期至少开展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初召开教研工作会议以统筹安排各片区教研计划。

(1)注重研讨前的准备工作

开课教师选定开课课题,做好备课工作,并准备好教学资料和教具。音乐教研员、片区教研组长、片区骨干教师与开课教师进行集备,以试上、评课议课等方式调整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磨课。

(2)重视有效课堂的生成

日常的教学研讨课中,我们注重课堂的实效性、注意引导儿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儿童的学科兴趣的培养及音乐能力的发展。

(3)关注课后的评课议课

课后开展的说课、评课、议课活动是教师专业进步的重要途径。开课教师简单概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观课教师进行本节课的评课议课。通过对课堂教学中优缺点的深入分析研究,借助研训一体化这一平台共同解决教学问题。

(4)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即是对教学业务的反思,也是对教师自身的反思。课后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教学策略是否适当,教学效果如何,以及结合观课教师的评课议课内容,对本课部分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都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不竭动力。

(三)骨干引领,示范教学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突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师德修养高尚、专业理论与技能扎实、课堂教学能力强、教学科研能力强。小学音乐学科也应当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骨干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研讨课、学科讲座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专业成长体会与感受,从而带动其他音乐教师的成长和提升。

(1)教学研讨课

教学研讨课是骨干教师展示教育教学能力的方式之一,具有直接性、有效性等特点。一节好的优质课,是骨干教师智慧的结晶,从课题的选定到教学的设计,从教法的运用到策略的灵动,从课堂的生成到教学的升化,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是骨干教师精心的设计,这样的一节课展示在观课教师面前,仿佛它不是一节课,倒像是一件“艺术品”。听完这样的一节课,澎湃之情油然而生,心中充满赞扬、充满期许——期许开课教师以后把课开得更好,期许自己也能把音乐课上得更精彩。由此可见,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课具有很好的模范榜样作用。

(2)学科讲座

开展学科讲座,讲究时效性,应反映当前广大教师在教学上急需充实的内容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学科讲座要注重专题性,就教育教学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点进行展开,即要有宽度也要有深度。音乐教育教学含概音乐教学论、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策略、音乐教学评价、音乐教学研究等方面。每位音乐骨干教师都有自身的优点,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学科讲座就可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擅长的一面。以新课标专题讲座为例,2011年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2012年区教师进修学校即组织专题讲座——新课标学习与解读,主讲者为区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精彩的授课赢得了阵阵掌声,朴实的语言不乏精练的词藻,可见主讲教师深厚的理论素养。通过这次讲座,大家清晰了新旧课标的异同,明确了教学方向。通过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课和学科讲座,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其他教师增强专业发展意识,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大胆实践,敢于前进,为祖国的艺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三级网络研训是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引领下,根据本区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而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音乐学科研训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教研团队建设,分级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教研中强化了师资培训;通过教学引领,示范教学,提升教学研讨有效性,让教师在研训中获得了成长。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审美教育,以点带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辐射圈,在研训一体化进程中,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曾霖声 单位: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篇11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特点合理安排课程教授。让学生可以在相对宽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对音乐产生新的认知与理解。

一、采用器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本,争取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出自己潜藏的学习能力和吸收水平,培养起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思维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热情。小学课堂中可以适当的加入乐器教学,这是现代化音乐教学的进步举措。器乐教学可以让音乐课程更加具有艺术气息和文艺气息,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将音乐作品带来更多的情感诠释。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加入器乐进行教学可以勾起学生对乐器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程的兴趣爱好。当学生在利用器乐进行音乐作品的展示时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自信并且被这种优雅的音乐氛围而感染,给情感上带来巨大的冲击体验。在通过器乐对音乐作品的演奏中学生将充满无限的正能量,对学生的大脑思维也是一种活跃作用让学生的身心健康都能得到发展这也是器乐教学走进音乐课堂教学的有利之处。

器乐是展示音乐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器乐演奏中音乐的内在美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对于音乐课程教学而言也是一种质的改变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发生巨大的转变。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由于声带发育的限制无法很好地展示音乐作品,所以只能通过器乐演奏来发挥出音乐细胞,在器乐演奏中让学生找到自信也找到学习音乐的天赋。

二、创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当将教学理念进一步创新改良,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为基础。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给学生灌输素质教育的新型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得到提高。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专业知识还应当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具备学习音乐的潜能。教师在教授歌曲过程中首先需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的会唱歌曲,课堂的目的就是让每位学生掌握所学歌曲,与此同时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音乐学科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是核心观念。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实践环节,让每位学生都能踊跃参加音乐活动创新大脑思维,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增强。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音乐学科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更为贴近,如此一来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生对音乐学科充满热情的同时培养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音乐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加入技术性的指导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其中的魅力所在。

三、运用图画、表演及多媒体创设情境

音乐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中可以挑选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例如最为经典的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这是家喻户晓的音乐作品,作品全程使用二胡独奏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氛围可以在作品欣赏之前给学生呈现当时的背景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在理解上才能更加简单。这种以图片为导入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锻炼,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

音乐课本中大多数音乐作品的背后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表演以表演的途径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音乐作品有初步了解。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引导方法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法之一。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也带来更为生动的视觉效果,不仅表演的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台下学生也会被吸引,在这种情境氛围下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可以得到大幅度增加。教师在音乐作品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音乐专业知识,对于音乐作品中反映的精神文化等内涵也应当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得到同步提高。

四、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

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给音乐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多媒体逐渐被广大音乐教师认可并运用到课堂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声音等等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立体的深入全面的感受音乐知识。并且在多媒体媒介下教师还可以对音乐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学习。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学生的人格培养素质教育有促进作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从小抓起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够接触到音乐文化。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活跃。不仅是音乐课堂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求。

小学音乐课本中涉及到种类繁多的乐器,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有限的教材资源内学生根本无法对每种乐器都进行深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可以对音乐器乐更加了解认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媒介,在课堂中展示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与学习。在多媒体展示中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器乐,同时可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知得到视觉上的冲击并增长阅历。

五、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应当努力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改革进行落实与强化。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丰富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以及器乐来丰富音乐课堂。在提高学生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音乐教师更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音乐专业知识更能得到全身心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由于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影响,虽然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开设了音乐课堂,但是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教学手段单一等,大多数教师将音乐课变成单一的唱歌课,教学内容的缺乏,不能让学生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同时一部分原因是教材与现状严重不匹配,教师缺乏技能去改变教学手段,使课堂呈现单一性,制约农村音乐教学的多样化。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政府重视音乐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对于目前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转变,必须从加大音乐教育投资方面着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政府在音乐师资力量上实现公平教育,促进教学的发展,增加对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小学的教学环境,加大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音乐教育的素质教育作用,充分认识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制定相关的措施,设立专项的音乐教育资金,定期的对于农村的音乐教育进行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教育机构的管理职责,从而促进改革的有效执行。

(二)重视音乐学科的建设管理

小学音乐教育是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有利于陶冶情操,为学生今后的素质发展打下基础,音乐教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应当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进行设置,不能进行主次之分,杜绝占用音乐课堂的现象,学校应当加强学科建设以及管理,对于校本教材进行合理化的配置,开阔音乐教育的发展,为音乐学科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提高音乐学科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在农村小学的期末以及期中进行测验,建立有效地评价体系,促进对于音乐学科的重视,继而能够深化音乐教育的改革。

篇13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6801

音乐,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其追求的首要目标。但是,在一些实际音乐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不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缺乏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甚微。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有效,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情境教学因其独有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之中,而音乐本身就是与一定的情境分不开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这浓厚的情境气氛中,深刻感受到音乐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提高音乐学习的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下雪啦》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歌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主要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雪花飞舞》的录像,把学生很快带入冰天雪地的情境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乐曲是怎样把纷纷扬扬的大雪花表现出来的?”最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学习歌曲《江雪》。由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适宜的浓厚的学习情境,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并在欣赏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乐曲所表现的下雪时的淡淡的忧愁等等,由此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对于助推学生的音乐学习是功不可没的。

二、注重体验,引导学生亲身参与

新课标特别重视学生对各学科的体验感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材的特点,为W生创造切身体验的机会,让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深深打动学生,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果的目的。

如在教学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欢乐的鼓声》这部分内容中的《龙腾虎跃》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的喜爱之情,并通过鼓乐《龙腾虎跃》的欣赏,让学生真正领悟到鼓乐所流露出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在课堂教学时,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主要采取了引导学生体验参与的教学方法。课前准备好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等乐器,然后让学生在亲自敲打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鼓的乐声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尽兴敲打真正感受到不同鼓声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欣赏《龙腾虎跃》。这样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浓厚,很容易被鼓声所表现出的氛围与情感所打动,比起教师费劲地讲解鼓的作用,可谓是费时少,效果好。而且这种亲自体验的学习方式也会使学生觉得音乐学习有趣、好玩,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多元融合,拓宽学生认知广度

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具有融会贯通意识,注重音乐与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融贯通,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达到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