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6: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

篇1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089-02

1 “金砖四国”风云崛起

“金砖四国”(BRIC)即: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BRIC恰好是这四个国家首字母的缩写,因其发音类似于英文单词中的"brick"(砖块),故得名“金砖四国”。

美国高盛证券的高级分析师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11月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2003年10月,该公司又在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中指出,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将会形成新的六大经济体,即: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而届时,英、德、法、意将被淘汰出局。高盛公司的这份报告使得“金砖四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受到了世界更多的关注: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曾率上百名韩国重量级政商人士展开“金砖四国外交”;G7财长会议于2005年首度邀请了金砖四国列席;日本丰田汽车等跨国企业的全球策略因此重新部署;美国IBM公司在金砖四国的员工总数达到11.3万。

当然,在众多的呼吁声中,也不乏反对者认为金砖四国只是经济学界为促动投资而精心打磨的“人工钻石”。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震荡后,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原本乐观的发展前景也被蒙上了阴影。但回顾历史,1820年中国的产值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印度占16%,而欧洲四大国占17%,美国则不到2%。按照高盛的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夜。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出占世界的20%。到了上世纪70年代,印度的份额却下降到3%。既然一个多世纪前由于封闭导致了经济的滑坡,那么一个世纪后为什么不能由于开放而重新获得失去的历史地位呢?不管怎样,我们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金砖四国”在当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上虽然不能够说是可以呼风唤雨,但足以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

2 “展望五国”崭露头角

就在“金砖四国”热还在鼎盛之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08)》中又提出了“展望五国”正在成为继“亚洲四小龙”和“金砖四国”之后来自发展中世界新的成长之星和潜力之地。

“VISTA”五国是由日本“金砖四国”经济研究所学者门仓贵史于2007年8月撰文提出的。而所谓的VISTA五国就是把越南(Vietnam)、印尼(Indonesia)、南非(south Afri―ca)、土耳其(Turkey)和阿根廷(Argentina)五个新兴经济体放入同一个箩筐,采用国家英文首字母所构成的。VISTA在英文中有“展望”、“远眺”之意,故VISTA五国又称为“展望五国”或“远眺五国”。门仓贵史认为“展望五国”将继“金砖四国”之后成为下一批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国家。他推算,从2005年至2050年,西方七大工业国(G7)的GDP总值与现在相比最多扩大2.5倍,VISTA五国则有望成长28倍。可见,这五国的经济会有飞速发展,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也相当诱人。

按照门仓贵史的说法,新兴经济国家要具备五大经济条件;天然资源丰富;年轻劳动力有增加的趋势;对引进外资持积极态度;政治稳定;中产阶级正在崛起,个人消费增长。而在这五个条件中。最重要的是中产阶级的崛起。所谓的中产阶级是指那些从事脑力劳动,受过良好教育,靠薪金或工资谋生。追求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同时又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与修养的人。这些人的崛起不仅提升了一个国家综合环境的质量,为社会提供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也使这些国家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维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金砖四国已经具备了上述所有的五项条件,展望五国也大体具备了全部或其中四项条件。所不同的是,与率先发展的金砖四国相比,VISTA五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对落后,960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只不过占金砖四国总和的1/4。但从另一方面说,也就意味着VISTA五国今后发展的余地要比金砖四国更大一些。这也刚好解释了“金砖四国”研究所的推算结论。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展望五国的崛起对金砖四国乃至整个世界来说,与其说是一次较量,不如说是一个契机来的准确。

3 “展望五国”得天独厚,发展前景拭目以待

那么这五国究竟存在着怎样的潜力以吸引投资者呢,门仓贵史认为,展望五国的共同点中最重要的是中产阶级的崛起。但我们不难发现,金砖四国和东欧不乏符合这些条件的国家,而投资者们的眼光却没有落到他们身上。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眼下最匮乏的是自然资源和年轻人口。而上帝偏偏厚爱VISTA五国,这五国都是资源生产大国。对经济危机大规模爆发的今天来说,通胀的威胁越大,自然资源为代表的实物资产就越值钱。

再看消费市场,与“金砖四国”不同的是,VISTA五国拥有众多的年轻劳动力,也助长了拥有购买力的中产阶级抬头。阿根廷的民众消费水平稳定增长,个人消费增长率达8.92%,居“VISTA五国”之冠;越南人倾向于将收入的70%用于消费;土耳其全国62%人口在35岁以下,是人口老龄化的欧洲不可企及的;印尼作为世界第四的人口大国,消费潜力可见一斑。

与“金砖四国”尤其是中国不同的是,这几国也有其各自的特色。南非作为2010年世界杯的举办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进口问题上都下了大功夫,政府的公共投资至少增长10%;自加入WTO后,越南的经济发展也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被形容为“变化中的力量”;土耳其积极争取加入欧盟,如果美梦成真,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和经济改革也将有助于长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五国分布于亚、非、南美及中东不同地区,一方面不容易造成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另一方面也能受益于所属区域的经济发展。例如:越南和印尼可以借助东盟与中国在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阿根廷依托全美自由贸易区享受自由化的好处;南非借助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经贸关系获利。

我们也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很多的发展中国家依然在战乱与分化中勉强度日,他们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被边缘化。而在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无论是自身受到能否抵御住危机的质疑也好,是发达国家押宝于世界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避风港口也好,是经济学界为促动投资而精心打磨的“人工钻石”也好,是金砖四国的延续或是突破也好,这一切都将是展望五国在机遇与挑战中的抉择。只有立足于自身才能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发展模式。总而言之,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90 -02

一、当前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二、中国银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

从经济总量来看,当前经济增长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在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下滑,呈现微通缩形态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出现大幅下滑,貌似与政府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方向一致,实际却大相径庭。政府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由投资驱动型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消费驱动型的增长模式, 但这需要在投资增速放缓的同时,消费能够接过投资拉动增长的接力棒,在这种经济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市场竞争发生深刻变化

2014年股市上证指数由2122.13点上涨至3239.36点,涨幅高达52.87%,雄冠全球,民间借贷、影子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以余额宝为首的网络“宝宝”军团一度占据媒体焦点的头条,在金融市场中大肆抽离商业银行的资本,存款向其大量流入,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极大冲击。中国商业银行第一次面临着新兴行业的挑战,不进则退,很显然,在创新的社会中,银行业将面临着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转型挑战。

(二)客户行为发生深刻变化

客户群体从60后延伸到00后,银行客户的金融行为正在不断变迁。尤其是年轻客户希望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更在意用户体验,对服务的便捷性、易用性提出很高要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客户获得银行服务的方式也大大改变,越来越多的客户借助移动终端来享受金融服务,网点不再是最重要选择。同时,客户也逐步从注重价格转变为更加注重价值体验,产品竞争将升级为品牌和服务的竞争。

(三)盈利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在“新常态”经济形势的背景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在逐步实施。2013年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对媒体表态,将大力促进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并要在两年之内看到结果。央行随之分别在2014年第二季度两次实施定向降准,第四季度降息, 2015年第一季度又接连降准降息,以刺激大市场。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行进的大背景下,将面临利差缩小、利润降低的挑战。

(四)经营管理发生深刻变化

国内外经济下行大大加重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同时,随着资金成本的上升,银行为转移成本压力,可能主动选择将贷款投向收益较高的行业或企业,而偏好稳健的客户将可能被放弃。这种逆向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诱使银行资产质量继续下降,信用风险增加。

三、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型国有银行的利润增速下降到了1%左右。三是资产质量下降但可控。受实体经济持续下行的影响,上半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76万亿元,新增不良贷款3222亿元。

(二)运行新亮点

我国银行业总体保持平稳的经营态势,也呈现出不少亮点:一是资产结构调整。银行业调整生息资产结构,发展投资类和交易类资产,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二是收入结构优化。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显着提高,银行业盈利来源不断丰富,资产托管和收付委托等投资银行业务,以及各类理财等业务,正成为重要的收入增长点。三是发力“互联网+”。银行系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业务种类日益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支付、结算等基础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更是涉及小微信贷、供应链金融等各项业务。四是综合化经营提速。五大行基本形成以银行业务为主,基金、信托、保险等非银行业务为辅的综合化经营架构,各类银行也纷纷紧随,综合化经营盈利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

(三)转型新变化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格局的持续深刻变化,中国银行业积极推动战略转型,并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效,差异化经营特征日渐显着,同时也迎来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到增强。、二是加快互联网与银行的融合进程。作为助推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主要金融力量,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互联网与银行的融合进程,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创新力度,全面打造服务互联网生活、互联网制造和互联网贸易的数字化银行。三是“走出去”效益进一步提升。

(四)管理新重点

新常态下,银行的管理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一是探索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2015年6月交通银行成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家试点银行,推出了将探索引入民资、探索高管层和员工持股的混改方案,标志着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已经拉开序幕。二是积极推动提高银行专营化水平。深化事业部制改革,促进“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推进专营部门改革,实现业务合理集成,缩短经营链条,缩小管理半径;探索部分业务板块和条线子公司制改革。三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

(五)服务新机遇

我国银行业始终以服务国家建设作为基本职责和天然使命,按照“十三五”规划重点,主动将业务发展与国家战略实施相结合,在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国家战略顺利实施的同时,抓住蕴含的新机遇,

四、“新常态”下银行业的发展的建议

(一)以互联网思维推动银行业创新

滴滴打车在两年内用户数猛增至2亿人,大众点评仅上半年业务增速达300%,从马云到马化腾,从支付宝到财付通,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未来,以互联网思维推动银行业的创新主要应从如下三方面入手:其一,加快研发时效,致力产品创新。余额宝的出现为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存款威胁,迫使商业银行也研发创新产品与之对抗。银行业在把握互联网思维方向的同时,要致力于加快延伸产品的研发推广时效,在产品组合创新、功能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利用传统银行业深厚根基,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拓展新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同时,通过平台互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客户优势,拓宽客户基数。其二,持续扩大移动终端消费群体。手机银行是网银产品的延伸与创新,就目前而言,虽然在内容上没有网银丰富多样,但其可携带的便捷性大大增强了用户体验,有助于客户忠诚度的培养。因此扩大使用银行移动终端产品的消费群体,不仅有助于业务拓展,还有便于银行业更及时得到用户信息回馈,是银行业的一条发展之道。其三,优化用户的个性化体验。不断创新以优化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是银行业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经之路。未来银行业为客户提供的是更丰富的价值以提升客户的生活品质,从产品、服务、客户端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二)智能化银行

银行业要改革不仅要在思维上转型,还需要技术和经营模式上的创新,即银行服务的智能化。目前,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商业银行要想抓住机遇拓展发展空间,就要顺应潮流,取长补短,开拓创新。高智能化的自助终端机可以解决很多柜面上非现业务,机器的效率要大大的高于普通人类,智能化系统解决了终端的业务,银行业柜面人员的数量会减少,银行人员将更多转化为承担客户沟通环节,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创造更多的服务收益。通过技术革新带来的经营模式创新全面提升银行业的核心金融服务能力。

(三)拓宽获利渠道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之下,存贷差将会越来越小,回首2015年的数次降息,存贷款利率同时下降,存款利率上浮限制放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使得利差收窄,银行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利润来源。首要提高中间收入的环节,提高中收对冲利差缩小带来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之下,金融市场会变得更加开放,投资市场的产品也必然会增多,这些产品尤其是新产品普遍知名度较低,而中国人的理财方式过于保守,并不会去关注,即便它的功能全面风险可控,却缺少一个让大家知晓的平台。而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占有优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这些新产品做代销渠道,向客户发售,银行则赚取佣金。未来银行在硬件上要拼技术和产品,软件上要拼思维和人才储备,因此未来的银行将会更加充满竞争性,不仅是在发展战略上还会是在人力资源上。

五、结语

新常态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将更多以价值为导向,从单一提供金融服务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价值服务,这种变化用两句较为通俗的话来总结,便是:银行不仅做客户的财富管家,也要做客户的生活管家;银行不仅做客户的财富帮手,更要做客户的生活帮手。一个新战略的成功,一定是基于市场、客户本身的需求的,它本身就存在于市场之中,银行要做的就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切入并执行这一套战略。不管是自建平台,搭建完整的互联网生态也好,还是与异业合作,在特定的市场领域中展开合作,只要出发点都是基于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力量给客户更好的服务、更有价值的产品,并随之慢慢赶紧固有的公司价格和产品体系,最终都一定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连平.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发展呈现五大趋势[J].中国银行业,2014,(09):32―35.

[2]李仁杰.新常态下银行的经营[J].中国金融,2014,(20):16-18.

[3]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Z].中国银行业,2015,(06).

[4]李志辉.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变迁[D].复旦大学,2008.

篇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25―01

一、引言

中国电子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教育、特别是国防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电子仪器也步入了高科技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发展,我国电子技术在若干重大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电子仪器走向世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难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促使电子技术和电子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

二、电子信息概况

电子信息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分析,电子信息业这一朝阳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业在近几年内将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因此其前景是相当可观的。众所周知,电子产品制造业、集成电路等产业是现在和将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从小的方面来看,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和手机短信等众多新兴通信业务正在迅速扩展,这些领域中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作为行业支持。根据近几年人事部的热门专业需求情况来看,电子信息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排在了第三位,将来必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就业前途一片光明。

三、电子信息发展现状以及前景

自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生产行业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迅崛起,我国的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都在逐年快速增加,电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大量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生产实际,大量高、新、精产品层出不穷,电子行业的发展也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电子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电子产品不断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产品无处不在,电子技术无所不用,我们生活在电子时代”。行业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必然形成人才短缺的局面,产业的大发展、技术的大进步必将带来人才的大需求,学校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输出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已成为大势所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缺口较大,企业大量需求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强、会产品设计开发、会检测维修、懂营销、会管理,能在各条战线生产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大力培养这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根据人才网调查,行业对人才比例分别为:博士5%,硕士17%,本科38%,专科40%。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人才的缺口很大,特别是单片机、信息采集与集散控制系统、PLC设备操作、使用和维修等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及自动化设备相关的人才缺口更大。据中国人才网的不完全统计,2008年,上述人才仅我国每年需求量就在20万左右。可见需求量之大。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和设计各种电子线路、处理各类电子信号,进行各种电子系统的分析、开发和设计等工作的应用性和科研性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通信原理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十分看好。由于近阶段国家大力发展电子产业以及通信公司的不断发展,决定了国家和社会以及电子公司急需电子方面的人才,尤其国内各大型电子企业(如:海尔、TCL、厦华等)急需大批的电子专业人才,根据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情况显示,电子方面的人才需求一直排在前列。《北京消息报》统计,今年北京需要电子专业人才量是十大行业中排第二位,而能提供的人才量却排在第十位。随着大西部的开发,中西部地区电子和通信产业也将发展起来,就业形势将越来越好。

四、电子信息面临的问题

随着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到来,电子信息产业有了一定下滑,为此两会做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主要涉及三大重点任务、六大重点工程及十大政策措施。核心目标是确保骨干产业的稳定增长,并突出了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和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同时,对2008年下降较快的产业给出特别指导。在目前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尽管专业前景不错,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出现了人才的相对过剩。因此,要想找到好工作,就要为自己找好发展方向,学好专业课,练好硬功夫,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己充满自信,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时刻关注专业动态,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21世纪的电子测量仪器随着芯片技术和DSP技术的发展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性能,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仪器的进一步融合,仪器的易操作性,易升级性,测量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软件无线电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仿真技术将为用户的设计和验证提供了更加强大和方便的工具。自动测试系统经历了从GPIB系统到VXI系统,从VXI系统到VXI与?GPIB混合系统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军工用户希望拥有一种长寿命且高性能的系统标准体系来承担日益复杂的测试压力和维护成本的压力,面对未来的挑战,LXI仪器将在继承现有测试技术的基础之上,为下一代测试技术和测试仪器,特别是ATS测试系统的革新带来新的希望。

五、结束语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将面临转型和升级,振兴规划的出台,将扶持相关行业和优势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更快和更大发展。我们认为,该振兴规划对产业发展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如果后续能出台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更加优惠的配套政策,则效果将更明显。目前多数电子信息企业已享受了一些税收优惠,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享受的财税优惠将可以得到延续。相对而言,软件服务业和信息设备领域较有操作性,如国家投资拉动、对国产设备支持,工业信息化融合等。

参考文献

篇4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会计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要求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近两年来,国际经济大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内的各项经济发展呈现的困难增多,要求会计人员更应该正确判断和把握时下的经济形势。要使我国经济形势扭转困境,从而尽快恢复平稳发展的态势,增强战胜、克服困难的信心,不断提高财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我们迫切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需要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讯息万变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一系列政治经济活动对会计工作处理和财务管理方式方法、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认识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会计人员需要转变传统的封闭性思维方式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也不断更新。这些加快信息告诉我们,传统的守旧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当下新形势经济的要求,需要我们用一种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快应变的新思维工作方式。要求我们会计人员改变从前只管算账、记账、报账的“账房先生”的形象,由从前的报账型转向预测型、管理型、决策型,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能动型,开拓出具有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对经济工作的财务管理能力,这是当下现实经济形势向每个会计人员提出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迫使会计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性知识结构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社会经济呈现出史无前例的知识融合性和行业融合性,要求企业必须有一大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需要更新恶补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结构,尤其提高专业素质,不仅要精通专业,还要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结构和现代的先进管理水平、法律知识、国家的方针政治各方面的社会科学知识等。

(三)在新形势下需要财会人员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

会计工作的职能已由服务监督型上升到管理型,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中心作用。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电算化操作技能,掌握相关行业的政策,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密切相联,面对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依据自身优势主动参与经营,调查研究,搞好经济活动分析,当好领导的参谋与助手。

二、当下经济形势会计人员应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会计行业作为炙手可热的职业,面对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更应该加快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本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适合经济发展的新型会计模式,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

(一)会计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前提

为了适应当前知识经济时展的需求,会计人员必须改变观念,抛弃一些陈旧的、墨守成规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运用全新、符合时展的思维,开拓出一系列经济时代需求的、全新的会计理念。通过着眼于新的经济实践和新的经济发展,着眼于实际经济问题的理论思考,从而实现对财务会计结构体系创新、方法创新和理论创新,勇于参与经济决策,做好财务管理决策。

(二)会计人员提高本身素质和专业能力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基石

会计人员的本身素质是做好财务会计管理的基石,正确的思想素质是正确做出处理业务决策的基石,业务能力素质的高低则验证着一名合格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会计人员应该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大大加快了会计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会计业务操作能力,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会计成本的预测、核算和决策,有效地、准确地实施成本控制,成本分析。会计人员应该及时提高业务技能,才能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胜任当前岗位的需求而不致于遭受淘汰。

2、会计电算化更要求会计人员提高思想素质

会计工作电算化处理后,电脑软件完成了大部分数据处理,大大地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危害了,而且不容易被人发现,因此电算化条件下必须加强内控制度,此外,更需要会计人员提高本身的思想素质。

(三)会计行业应该建立适合经济发展的新型会计模式

1、建立强化会计治理的会计模式

我国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企业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势必要建立强化会计治理的模式,这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2、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协调的会计模式

为了应对政府部门运用经济法规、经济政策等对企业进行调节和规范,而不是直接干涉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要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协调的会计模式,这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

3、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知识治理型的会计模式

企业要融合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和技术交往,要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知识治理型的企业会计模式,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迫使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国际经济大环境,正确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经济形势变化的原因和走势,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使我们会计人员肩负着公正处理各阶层经济利益关系的艰巨任务,面对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会计人员将应是兼容科技与管理知识,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飞速变革的时代真正发挥会计职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1、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尽管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石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速度却不尽人意。其主要表现为研发能力及核心技术基础薄弱,人才培养和利用都不充分。这也是当前很多技术依赖国外、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重要原因。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几乎100%的光纤制造装备、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的85%、石油化工制造装备的80%、数控机床的70%、发电设备的90%、医疗装备的95%都依赖进口,此外绿色低碳环保关键技术的75%也都靠进口。另外,科技成果与产业直接连接较差,研发与应用严重脱钩,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我国高科技成果商品转化率为25%,产业转化率为7%,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日本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国家“863”计划已经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中,得到应用的仅占38.2%,真正形成产品的只有10%,有较大经济效益的只有2.5%,近90%的科研项目都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如何培育可持续创新的研发实力和能力,尽快取得关键产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难题。

2、市场培育困难。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市场培育困难主要是因为:一是产品成本高。如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常规火电的3—4倍,且主要靠外需和国家政策补助维持。二是服务设施不配套。比如电动汽车的推广,因其缺少完善的配套设施(如充电场所),既使生产了车也卖不出去,跑不起来。据报道,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可达几十万辆,去年销量仅万辆。三是市场信任瓶颈。国产的新产品出来后,消费者不信任,尽管我国的高铁、通信、大飞机、汽车及许多高技术产品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舆论、广告、诚信问题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使得群众更相信国外品牌。四是市场发育不健全。近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等新技术应用示范和培育市场的措施,对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但市场培育力度还远不够,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滞后,有关价格和税收政策不配套,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规范。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有待加强。五是产能过剩。当前,各地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缺乏协调机制,各自为政一哄而起的重复建设更容易造成产能过剩,给新兴产业的市场推广带来更大困难。

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的深层原因

体制机制不完善是形成瓶颈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为:一是科技体制急需深层改革。当前改革面临的难题是:科技储备不足,创新研发能力亟待提升。科技创新活动目标导向不明(高校科研过于强调论文学术水平、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忽视经济效益,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应用)、投入产出低效等问题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不畅,新技术产业化存在很多体制机制障碍。产学研结合协调机制很不完善,科研既与市场脱节又与企业脱节。企业参与研发的成果只能作为科研样品难以商品化市场化,无法构建起持续研发的动力机制。科技体制深层改革方向之一是学习发达国家,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政府管理缺乏宏观协调机制。政府管理经验不足,对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的功能定位和协同互动关系把握不准,往往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同时,由于体制上部门分割严重,决策协调难度较大,画地为牢、政出多门、措施不配套等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技术成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商业上和国际竞争中贻误战机,最终落后于人。例如, “三网融合”喊了十几年,至今仍困难重重,其中电信/广电存在的利益冲突,体制分立是根源,使许多领先技术无法及时推广而丧失产业化良机。铁路与民航,煤炭与电力,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国有与民营之间的冲突也有类似原因。此外,节能环保产业的价格形成机制、创新药物的市场准入机制、卫星应用的军民结合和协调机制等也不够健全,都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瓶颈制约。

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都与当前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密切相关。在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和政绩竞争环境仍未发生实质性转变的情况下,将会驱使各地方政府本能地选择要素投入式短平快总量增长模式而非科技进步后劲增强式渐进质量增长模式。因而经济工作重心明显地倾向于前者,表现为抓要素投入,规模扩张总量增长不遗余力,实实在在;抓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有气无力,虚张声势。规模扩张增长模式的偏好和大手笔投入带动的中间需求,又给资源和房地产产业等低技术产业带来了短期的繁荣,而简单低技术产业的过度繁荣发出错误的利益导向,本身就会抑制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如果简单低技术(如房地产)就能轻松获取暴利,谁还愿意去做那费力却获利缓慢的自主创新?房地产暴利的示范效应,吸引企业和资金趋之若鹜,一度使中国进入狂热的全民炒房时代。当普通百姓都把炒房赚钱视为真理的时候,比百姓更有经济头脑的企业大量进入房地产业及近年来央企争相当地王而非当创新尖兵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政绩竞争对经济总量扩张有短期的积极效果,但对科技进步和推动自主创新作用却是消极的,是产生发展思路误区,导致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和新兴产业市场化推广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的基本思路

1、创新动力和能力是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因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创新的研发能力是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这种能力主要来自研发主体的创新动力。用体制机制设计激活研发主体创新动力是政府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工作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当前最大的制约因素恰恰是很多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尽管国家为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出台了大量扶植政策,并提供相应财政支持,却难以有效激活其创新积极性。多数企业的投资取向更热衷于扩大生产规模,对创新研发投入却非常吝啬。有资料表明,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平均只占营业额的0.5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5%。多数企业的赢利模式主要不是靠技术创新、科学管理,而是靠政府政策扶植、银行货款、贿赂关系、广告效应和其他短期行为。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的内在原因,除了自身创新基础较差外,更重要的是缺乏有利于激发其创新动力的利益导向环境。当前我国政府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正是造成环境因素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对本地落后企业实施政策保护,使其免除了被淘汰的生存压力,也就难以激发其为求生存的创新动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能够得到政府保护获取廉价生产要素的企业大多是大中型国企,这些本该是创新主力且实力雄厚的企业却表现出创新动力最差,而那些没有受到政策扶植,随时都面临着生存竞争威胁的中小民营企业,却恰恰是创新动力最强的群体。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这说明,政策保护的效果实际上起到保护落后的作用。

创新能力提升和核心技术突破需要激活创新动力,这需要相应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或设计,解决企业和产学研联盟的创新动力和能力问题。当前须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为自主创新选择正确的技术发展方向,从源头上尽量做到少走弯路,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产业高端,有重点、有步骤地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从而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二是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其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环节,充分发挥其市场嗅觉灵、技术捕捉准、创新动力足、反应速度快的特点,是确保创新活力的有效手段。三是着力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价值为检验的科研机制。当前最紧要的是加快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完整结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建立科研立项市场评价标准体系、需求导向试点制度、科研成果经济效益长期跟踪制度。四是积极探索以激活研发主体创新动力为重点的体制机制设计。通过能确保创新利益大于投机利益的体制机制设计,有效激活全民创新的积极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催生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2、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新兴产业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外因条件。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及市场培育,产业合理布局、协调和产业链延伸等,这些涉及发展环境的问题都是政府推进新兴产业进程中须要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从本质上讲,调控策略仍是用利益导向机制去影响并改善外部环境,进而间接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进程。而调控效果则取决于相关政策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且这又与能否充分协调各方利益密切相关。

篇6

一、前言

在建筑领域绿色建筑的概念形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过程中,绿色建筑从自身的理念再到实践知识与技能上都具备了越来越完善的设计准则和评估系统,它的发展也日益引起建筑行业的瞩目,从长远角度来看,它必将成为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的,它的发展过程中也呈现着各种不容忽视的问题,而经济的外部性所带来的问题便是难以忽视的重点问题之一。

绿色建筑常以不损害生态环境为前提,旨在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居民乃至子孙后代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在环境保护里绿色的本质是指环境中不存在任何的污染以及废物,各种事物能以开放式的状态存在着,而且可以进行良性循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不会给环境资源造成不利的影响,空间上表现在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跟附近的生态环境和谐相处,而且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到全球的生态环境;而时间上则指在整个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即原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以及回收等对各环节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绿色建筑的经济外部性概念

传统的外部性通常指一种经济力量会给另一种经济力量带来的“非市场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附加的。如果我们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出发来看外部性,则可把它视作决策者未考虑到的而实际上又会出现的一种效率比较低的现象。通常会把经济外部性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时外部经济性,一种则是外部不经济性。后者常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某种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无法获取任何的补偿的现象。

绿色建筑的整个生产过程也是一种经济活动行为,它的外部性常体现在其特有的环境保护功效。众所周知,建筑行业被归于高能耗产业的范畴,根据相关数据可知,在人类生存的大气里面近乎一半以上的某些温室效应气体是由建筑物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材料生产、加工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所形成的的,也就是说这些生产施工环节所造成的能耗是其它任何生产过程都难以比拟的。当然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其它各种各样的环境危害问题,比如大气环境中酸雨的增加、臭氧层的破坏等等。从欧洲的一项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在欧洲能源消耗量最大的便是建筑物的施工建设过程,几乎占了总能耗的的1/2还要多,而剩下的25%则被用在交通运输上面。这些消耗的能源大部分来自地球上日渐减少的而且属于不可再生的原油,并且这种能源消耗模式的持续时间有限,不过不合理利用,迟早会有枯竭的那一天。能源以及环境问题已经是21世纪环境保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从这可以看到非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是否具有外部经济性已经非常明显。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绿色建筑生产厂家的内部收益肯定会比社会收益小,这个时候市场就会失灵,当然这也就成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受阻的最根本原因。

三、分析绿色建筑经济的外部性特点

建筑生产厂家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方案不仅可以将初始成本的投资增加,如果开发商仅仅根据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展建筑施工必然会将工程的施工成本增加。根据推算可知,通常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大概会多增100元,针对这部分的增量成本开发商只能利用提高建筑物本身的销售价格来弥补,而这最终还是由购买者自行承担。提高房价必然会增加开发商投资的风险,而随着我国各大城市房价不断上涨的趋势可知,建筑物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很多的开发商始终处于观望的态度,很少会真的增加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即便消费者有购买住宅房屋的欲望,但是他们很少会有节能观念,加上他们对节能住宅的需求不大,因而很少会购买比一般建筑的价格要高10%以上的节能型住宅,这就使得节能型住宅很难变成开发商本身很自觉地行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绿色建筑可以给生产厂家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样不仅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还有利于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整个建筑节能领域存在着用户改造以及投入建筑节能方面的投资收益要比预期的节能增加的投入要小,此外节能增加的投入定然会比社会获取的综合效益要小,比如在节约建筑能耗方面,由于投资回收期以及资金的时间价值都比较长,属于很久后才会才会表现出来的能源消耗费用,人们不会太重视。因为市场属于自由运转,所以生产者可以攫取到巨大的经济利润,这样就可以把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与此同时针对个人来说,非绿色建筑在生产上面的优势很大,而且相较整个社会而言绿色建筑的数量并不占据独特的优势。

四、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性问题的处理措施

从上面论述的绿色建筑外部的经济性可知,外部经济性属于绿色建筑的典型特点,而非绿色建筑则不具备外部经济性,而绿色建筑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际上是为了怎样更好的发挥出绿色建筑特有的外部经济性,以便改善非绿色建筑的外部不经济性。而非绿色建筑具备的外部不经济性一般表现在个人成本呈社会化的趋向。如果想要彻底的把绿色建筑长期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解决好,就必须彻底消除非绿色建筑所具备的外部不经济性,这样才能促进整个绿色建筑的发展。通常消除非绿色建筑经济的外部不经济性具有两种方法,一是采取财政补贴,这个主要针对绿色建筑而言的,主要是为了将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充分发挥出来;二是税收政策,针对的是非绿色建筑,其目的则是为了将它的外部不经济性进行消除。

1.采取财政补贴措施

一般绿色建筑产品都具有外部经济性,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采取一些必要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快绿色建筑的迅速发展。也就是政府部门可以向一些经营绿色建筑的企业或者单位个人、或者消费人员给予适当的补贴,这就不仅可以吸引并引导广大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促进绿色建筑的消费,还能平衡绿色建筑物的价格,保持绿色建筑市场的稳定性。比如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密度以及容积率上存在着“铺张”的现象,因而政府部门可以着重对其建筑密度以及高度进行适当的补贴。

2.采取必要的税收政策

政府部门还可以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通过对一些非绿色建筑企业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征税,将征来的这部分收入来跟外部不具备经济性的那部分进行抵销,并对这方面的损失作出相应的补偿。在处理建筑企业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时,政府部门在制定征税额时应该充分考虑建筑企业给其他成员以及社会造成的损失,最好能将企业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所消耗的社会成本进行抵销。例如政府部门向非绿色建筑单位征收的能源税应该尽量把税额和绿色建筑五种消耗的能源费用一样。

五、结语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跟?绿色建筑经济的外部性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外部性问题促进了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也被广泛的应用到环境保护以及能源的节约等多种实践活动中。而非绿色建筑物的外部通常不具备经济型,这就使得一些建筑物的高耗能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改善,不仅促使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还浪费了大量的能源,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因而只有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尽可能地把绿色建筑的外部不经济性进行内部化,以便社会成本往内部化发展,此外政府部门还需加大关于绿色建筑生产企业的补贴力度,使得生产者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提高,这样便能确保我国绿色建筑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魏后: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12(34) .

[2] 赵后粦: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D].北京交通大学 2012.

[3] 金占勇 孙金颖 刘长滨 张雅琳:基于外部性分析的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设计[J]. 建筑科学.2012(06).

篇7

新型肥料是有别于传统的,常规的肥料,是指加入新材料,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变原有品种或剂型而创制的提高肥料利用率,适合多种土质和作物的化肥产品。新型肥料有别于常规肥料,首先在于肥料功能拓展或功效提高,除了提供养分作用以外,还具有保水、抗寒、抗旱、杀虫,防病,除草等其他功能。其次是形态更新,是指肥料的形态出现了新的变化,除了固体肥料外,根据不同使用目的而生产的液体肥料、气体肥料、膏状肥料等。此外是新型材料的应用,其中包括肥料原料、添加剂、助剂等,使肥料品种呈现多样化、复合化、功能化、易用化和高效化。

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市场需求乏力,化肥行业处于尿素持续低迷,磷复肥大面积亏损的困境中,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产业调整刻不容缓。专家指出。从本质上说,目前的化肥产能过剩其实就是基础肥料的过剩,而随着我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更需要走一条复合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肥料发展道路,基础肥料总量应该控制,在新型肥料上加大开发力度才是根本出路。各种新型肥料正在迅速发展,正曰益得到市场认可。从肥料品种到产业格局的角度,发展新型肥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化肥产业调整大力发展新型肥料的机遇之下,新型肥料有望突破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产业必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以下介绍国内近期生物酶活化磷肥、硝基腐植酸生态肥、多肽尿素、双酶尿素,水溶性肥料等一些最新研制品种的开发及应用情况。

1 生物酶活化磷肥

生物酶活化剂是在生物酶解磷菌的基础上,加入了促进磷分解的活性有机物而制取的高效活化剂,生物酶活化剂与磷矿粉均勻混合后,即可生产生物酶活化磷肥,成为一种新型的低碳环保肥料产品。用生物酶活化剂能代替硫酸生产磷肥,可节酸降耗,与普通磷肥生产相比,其生产工艺无磷矿粉与硫酸的混合、化成过程,无需专用设备,只需普通的混合设备,整个生产过程可在一个密闭的搅拌混合设备中完成,没有任何固、液、气态的污染物产生,且磷矿粉和活化剂对设备没有腐蚀。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过程,而且还能充分开发我国难以利用的中低品位磷矿,大大扩充我国的有效磷资源库。这种生物酶活化剂还可以用于现有磷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各种磷肥的生产。使其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一般可节肥20%,高者达30%,而肥效不减。与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传统磷肥相比,活化磷肥肥效高而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磷活化技术具有突出的减碳效果,不仅可以降低磷肥生产中的能耗物耗,还可以大幅度提高磷的利用率。

生物酶活化技术的研制成功顺应了全球性的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突破了国内外的经典技术框架,在常温常压的温度条件下即可生产活化磷肥,这与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强酸、高温煅烧等激烈反应条件有很大区别。活化磷肥的生产过程既可免除强酸、高温煅烧的高能(碳)耗物耗,又可获得适度、均衡的水溶性,不用对过高的水溶性进行缓释处理,因而可以减少对环境污染而提高肥料利用率。与钙镁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磷铵相比,生物酶活化磷肥水溶性磷动态释放特性非常明显,靠需求拉动释放,从而大大提高磷的利用率。是一种长效缓释的肥料。这种活化态肥料不仅在生产环节具有节碳低能效果,而且在使用环节也有节碳环保效果。

用生物酶活化剂生产的生物酶活化磷肥与普通磷肥相比,其优势非常明显,通过添加生物酶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有效减缓或逆转磷与土壤中的钙,铝、铁等发生沉淀反应,避免土壤中磷浓度大起大落的波动,在植物生长期内维持磷的供求平衡,从而提高其利用率,也避免普通磷肥施用过多的游离酸而造成农田板结。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展的肥效对比试验表明,施用生物酶活化磷肥的地块,作物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施用过磷酸钙,可使小麦增产9.4%、大豆增产15.4%~32.2%,水稻增产10%,甘蔗增产30.9%,辣椒增产4.6%~8.8%、菠萝增产2.9%~8.1%,西瓜增产22.7%。尤其是在甘蔗,西瓜等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糖类的作物上,生物酶活化磷肥的施用效果更为明显。

为进一步研究发展和推广应用生物酶活化剂及低碳环保肥料生物酶活化磷肥生产技术,北京中农瑞利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华南农业大学新肥料资源研究中心、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四家单位近期共同成立了中国首家肥料低碳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北京中农瑞利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新肥料资源研究中心已经联合开发成功生物酶高科技产品生物酶活化剂,并推出了采用生物酶活化剂技术生产的新型活化磷肥产品,生产成本比普通磷铵每吨低280元左右,市场竞争力强,是传统磷铵的升级换代的理想产品。目前该肥料已获得中国专利和美国、俄罗斯等国际专利,并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以生物酶活化剂为载体生产的生物酶活化磷肥,现已分别在湖北吉顺磷化有限公司、钟祥福林化工厂、湖北农乐化肥有限公司相继投产,年总产能达到30万吨。同时此项技术也与湖北龙祥磷化工有限公司,湖北金明珠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届时将形成年产50万吨的生产规模。

2 硝基腐植酸生态肥

21世纪是绿色革命时代,开发及生产绿色生态肥料至关重要,近年来,经过众多的科研机构和腐植酸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利用腐植酸类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化肥肥效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腐植酸在农业上的科学合理应用及腐植酸产品开发与生产,是我国发展有机一无机复混肥料切实可行的途径。实践表明,腐植酸生产的复合肥在提高化肥利用率,改良土壤,增加作物的抗逆性能和改善农产品质方面的作用逐步 受到人们重视,腐植酸绿色生态肥以实现农作物目标产量的同时追求肥料投入的最经济为目的,彻底改变传统肥料配伍观念、施肥应用模式,被称为是第三代化肥。

硝基腐植酸(NHA)外观为黑褐色粉状,微溶于水,呈酸性,含有羟基,羧基,酚羟基等活性基团,是任何煤种经硝酸氧化后生成的一种高活性腐植酸的产物。在所有的煤种中,褐煤的氧化活性最高,硝酸氧化后,褐煤的腐植酸收率都明显提高。利用泥炭、褐煤,风化煤等含有腐植酸的低级别煤在硝酸作用下,其中的腐植酸被硝化和氧化,生成具有较高化学活性和生物活性的多环硝基芳香羧酸的混合物硝基腐植酸。硝基腐植酸中腐植酸含量≥45%、水分≤15%,盐基交换容量(以干基计)≥205mol/mg,可增强作物体内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刺激生理代谢,具有改变化肥特性、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抗逆特性、改善果实质量等特性。

硝基腐植酸的生产工艺为将原料煤粉碎后与硝酸,水在反应器中混合、加热,在90℃下反应1小时左右,离心分离后过滤,将固体干燥,得NHA产品,每吨产品成本约900元。硝酸废液含有黄腐酸和各种无机盐,可用于提取黄腐酸或制造液体肥料,由于硝酸来源较少和价格高,只有在充足硝酸资源条件的地方才适于用该方法加工。此外,为节省硝酸且不排放废液,最好采用干法工艺,即固/液比不超过0.5。美国和日本采用生产硝酸过程中产生的含有HNO3蒸汽、NO2、NO,N2O4气处理低级别煤来生产硝基腐植酸、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可减少环境污染。此外,硝酸反应尾气(主要是NO和NO2)有毒性,尾气处理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除采用碱液吸收,分子筛吸附及催化还原法除掉大部分NOx后,可用泥炭+碱(氨或石灰)吸附残余尾气,获得较好的;争化效果,吸附饱和的泥炭还可用于制作肥料。

作为制备高效有机一无机复混肥的原料,硝基腐植酸对肥料有明显增效作用,如将尿素100℃下熔融后加入硝基腐植酸,混合后得到具有较好缓释性能、质量稳定的硝基腐植酸尿素。又如用硝基腐植酸生产的硝基腐植酸铵复合肥,是一种有机和无机混合的多功能复合肥料,既有有机肥料的长效性,又兼有无机化肥的速效性,还有改良土壤的特效性,是一种理想的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产品的新型肥料。这种肥料中含有腐植酸(以干基计,下同)≥10%、N≥7.2%、P2O5≥6.4%、K2O≥6.4%、水分≤15%,除富含腐殖酸铵、黄腐酸、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有机物外,还按作物生长需要配进氮、磷、钾、微量元素,能提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氮、磷、钾和钙,镁、硫以及锌、锰、钼,铁等微量元素和生长刺激素,既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获得增产,又有改善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增产节肥、增收节支上,一般增产率达15%~20%,最高可达30%以上。

除可用作化肥增效剂,生产多功能高效复合肥料外,硝基腐植酸还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用于土壤改良剂、水稻育秧调酸剂、石油钻井液处理剂、陶瓷泥料添加剂、混凝土减水剂、重金属吸附剂等方面。低级别煤生产硝基腐植酸及绿色生态复合肥。是变废为宝的高效利用途径,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矿肥结合的方针和产业政策,对于我国现行化肥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深化有机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特別适合环境治理、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绿色环保产品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多肽尿素

肽是一种有机两性化合物,由氨基酸脱水而成,含有羧基和氨基,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氨基酸分子脱水而成的肽为多肽。多肽的相对分子量在1000—3000之间,是涉及生物体内各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肽键是氨基酸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主要连接方式,肽键金属离子化合而成的金属蛋白酶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酶是生物发育成长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因为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下完成的。金属蛋白酶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因此可节省植物在转化微量元素中所需要的体能,大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酶鲜明地体现了生物的识别、催化,调节等功能,可激化化肥,促进化肥分子活跃。

多肽尿素是一种淡黄色,无嗅,粒状结晶体。其制取是在尿素形成过程中,在尿液中加入金属蛋白酶、聚天冬氨酸或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经蒸发器浓缩造粒而成。也可以将多肽增效剂直接与熔融的尿素混合,然后在尿素造粒塔造粒。其中多肽的重量含量为0.01%~1.5%,尿素的重量含量为,98.5%~99.99%,多肽尿素的产业化生产工艺,与普通尿素生产工艺比较,无新增废水、废气、废渣排放,符合环境保护标准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作为无毒、无害、无残留属环境友好型产品,多肽尿素真正实现了施肥成本降低,尿素含量不变。施肥方法不变,节约肥料、能源、水资源,提高化肥利用率、农作物产量,农作物品质和增加农民收入,在为农民提供高性能尿素的同时,也为节约国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2002年10月,河北石家庄中农兴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介入此领域研究,经科研人员多年努力,开发出超过美国的同类产品仿生多肽,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商标,并在全国29个省作了大量田间试验。2003年,山东禹城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与北京中农瑞利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联合研发了多肽尿素,专家鉴定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被誉为普通尿素的换代产品。

目前国内生产多肽尿素的厂家有山东鲁西化工,中盐安徽红四方、江苏华昌化工,河南心连心化肥,济南山东明水大化集团明泉化工等。在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公司52万吨/年尿素生产装置,中国石油宁夏化肥厂52万吨/年尿素进口装置、中国海洋石油海南富岛天然气化肥厂52万吨/年尿素上均进行过多肽尿素工业试验,已取得成功,产品推向了市场,目前国内已有山东华鲁恒升、山东中化平原、湖北三宁化工、山东瑞星,山西晋丰,山东齐鲁一化、河北正元等多家尿素企业计划新增多肽尿素生产装置。

多肽尿素主要功能特点是智能缓释,根据作物生长需要供给养分,防脱肥防早衰,平均提高肥料利用率30%以上,并且能改善作物品质,促进蛋白质合成。果实饱满,作物增产增收20%以上。多肽尿素能与任何肥料掺混水溶性、无残渣、pH中性,解决了肥料工业与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难题。经试验,施用多肽尿素,由于节省了微量元素的氧化物和盐类在植物体内的转化时间和植物体能消耗,植物一般可提前5~15天成熟,如玉米提前5天左右,棉花提前7~10天,西红柿提前10~15

天,且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农作物品质等。具有同量增产(与施用同量尿素相比,作物增产15%~20%),同价增效(施用80千克的多肽增效尿素与施用100千克普通尿素效果基本相同,作物产量且有所提高),提高肥效20%左右,改良上壤、改善作物品质、绿色环保、使用广泛等特点。

4 双酶尿素

双酶尿素是通过对原有尿素生产装置工艺和设备的改造,在普通尿素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多肽金属蛋白酶、生物辅酶、双歧因子等营养成分加工而成的一种高科技含量的草绿色颗粒状尿素新产品。主酶即多肽金属蛋白酶,辅酶即非金属生物酶。在作物生长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在酶的催化参与下,主酶和辅酶二元协同互补,相辅相成,同时存在时才能起更好的作用,如果二者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作用。作物可以自我合成内源双酶,当外源双酶的王酶和辅酶同时补充或替代时,作物便可以更有效加快新陈代谢,而多肽尿素只补充外源主酶仍靠植物的内源辅酶起作用。当作为外源的尿素中同时加入了具有催化和调控功能的双酶主酶和辅酶后,作物便会节省自我合成双酶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这样不仅能加快作物的生长和成熟过程,而且还大量节省为提供作物自我合成双酶所消耗的化肥量,提高了肥料中各种养分的利用率,并能够激活土壤中被固化的氮、磷、钾等多种养分被作物重新吸收利用,真正实现了节肥增效的效果。

除了能提高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肥效外,双酶尿素还具有自主生物调控功能,能根据作物生长各个过程中的不同需肥特性,自主调控各种养分的释放速度,使作物前期不疯长,后期不脱肥。并且能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逆性和抵抗恶劣天气的能力,大大减少了各种灾害对作物的影响,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种新型尿素产品。

双酶尿素适用广泛,可应用于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豆类,油菜,瓜果,茶叶、药材、土豆,大蒜、葱、姜,花生、花卉,水产,畜牧等,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方面作用明显。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在禹城市安仁镇赵集村“郑单958”夏玉米上进行肥效试验,同时与附近农田设置大田进行对比示范,实验结果显示,与普通尿素相比,在等量施肥的情况下,玉米能增产6.60%。减量50%施用,仍能增产0.89%。施用双酶尿素作物品质也有了较大改善,表现为小麦面筋增加,水果蔬菜中果糖、氨基酸等含量提高,口感好,色泽美,耐贮存。此外,双酶尿素施用方便,可穴施、抛施、冲施、滴施,使肥料中的营养成分更好地作用于作物的根部并被吸收利用,而且还可对作物进行叶面喷施,促进光合作用。双酶尿素可提高化肥利用率20%以上,减少能源浪费和氮磷钾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过度用肥造成的土壤板结、水系污染的弊端。

国内山东禹城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与北京中农瑞利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采用低碳技术对多肽尿素产品进行技术升级, 目前已研制成功并推出双酶尿素。在产品问世之初,生产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山东禹城市土肥站合作做了大量的田间试验,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土壤与不同作物上进行多点试验,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仅就中农润田生产双酶尿素28万吨/年计算,农民可减少普通尿素用量28万吨,可节省标准煤14.76万吨/年。如果全国推广双酶尿素,对于节约煤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减轻环境污染将起到明显的作用。

在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后,2010年春季,中农润田公司才正式推出这一新产品,深受各地经销商欢迎。在2010年4月12日召开的“山东禹城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双酶尿素产品推介暨全国订货会”上,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双酶尿素的研发成功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推动普通尿素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尿素相比,双酶尿素利用率高,营养全面、速效长效、绿色环保,节能低碳,从真正意义上破解了氮肥利用率低的难题,是多肽尿素的更新换代产品,符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 水溶性肥料

水溶性肥料(Water Soluble Fertilizer,WSF)是一种可以完全迅速地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水溶性肥料可以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钙、镁、硫以及微量元素(添加的微量元素主要有硼,铁,锌,铜,钼,其中以添加螯合态微量元素最优)等全部营养元素,由于根据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需求特点科学的配方,不会造成肥料的浪费,使得其肥料利用率差不多是常规复合化学肥料的2~3倍。水溶性肥料不但配方多样而且使用方法十分灵活,一般有滴灌、喷灌和无土栽培,土壤浇灌,叶面施肥三种。更为关键的是水溶性肥料还可以应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水溶性肥料具有使用方法简单、使用方便,营养全面等特点。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外,被广泛用于温室中的蔬菜和花卉、各种果树以及大田作物的灌溉施肥,园林景观绿化植物的养护。高尔夫球场,以及家庭绿化植物的养护。在国内,由于其高价位影响了农民的接受和使用。但近年来由于我国花卉业和观赏园艺的飞速发展。也已经被广大专业种植者用于盆花、草花,鲜切花种植及一些高尔夫球场等。在一些大型的种植业农场,安装喷滴灌设施等现代化灌溉设备后,要达到水肥一体化,则必须施用水溶性肥料。

国内直到2007年开始,相关企业才开始关心国际上已经普遍使用的全水溶性肥料,并且开始有了初步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我国农业部也已经开始水溶性肥料的登记批准。水溶性肥料的种类主要有通用型、高氮型、高磷型,硫磷酸铵型,硝基磷酸铵型等。国内生产厂家有陕西巨川富万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永通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粮源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武汉格林凯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萌帮水溶肥料有限公司,南京加农和信植物保护有限公司等。

篇8

中图分类号:TF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对环保的重视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提出,对高炉冶炼生铁中的副产品——粒化高炉矿渣的高效利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高层建筑的出现,对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日益增加。高强、早强、轻质、高流态性能混凝土材料的低成本开发愈显迫切。

粒化高炉矿渣(简称矿渣)是高炉冶炼生铁时排出的工业废渣。每生产一吨生铁,大约要排出300~1000kg的矿渣。矿渣出炉时经水淬疾冷,保留了微晶态高活性玻璃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物理化学活性和潜在的水硬性。由于矿渣的易磨性较差,与水泥熟料等混在一起细磨无法磨得很细,其性能不能充分得到发挥,水泥中矿渣粉的掺量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粒化高炉矿渣经过细磨后的矿渣粉用作水泥混合料,在我国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矿渣粉掺加到水泥中,掺量一般为25~50%。矿渣粉不仅能提高水泥强度,还能增加其水化密实度。为保证合成矿渣水泥的早期强度,应尽量降低矿渣粉细度,提高其比表面积,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应≥380 m2/kg。

同时,矿渣粉单独使用或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可等量取代水泥25~50%,采用很低的水泥用量即可配制出C50以上混凝土。混凝土中掺入矿渣粉,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及有害成分的含量,抑制混凝土绝热升温,减少热应力裂缝,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大量研究证明,根据不同混凝土标号,用25%~50%矿渣粉取代等量水泥后,混凝土具有水化热低、耐热、防微缩、密实性好、抗侵蚀、与钢筋粘结力好、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混凝土泵送性能好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大坝工程、水下工程、道路工程、防腐工程、大型基础工程、高层建筑工程等。此外,混凝土中由于矿渣粉的掺入还可有效地降低碱骨料的反应,防止混凝土的微裂缝,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掺有矿渣粉的混凝土以独有的性能深得建筑业的欢迎。

矿渣细磨工艺与系统

传统矿渣的应用工艺

传统矿渣的应用工艺是把矿渣和水泥熟料、石膏及其它一些添加材料共同细磨制得水泥,这种工艺的缺点是:

(1)很难有足够的极性分子和氢氧根离子新形成水化产物难以形成过饱和溶液,使得矿渣胶凝性得不到发挥;

(2)矿渣易磨性较差,共同细磨使得矿渣平均粒径较大,水化时与极性分子和氢氧根离子接触机会减少,使得其水化性能受到影响。

新式矿渣细磨工艺与系统

直至立式辊磨等细磨节能设备的开发成功,才实现了将粒化高炉矿渣单独细磨至400m2/kg比表面积以上,这极大地提高了矿渣活性,既可掺入水泥生产高强度等级、大掺量的矿渣水泥,而并不过多地增加电耗,又可在制备混凝土时等量或超量替代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用立式辊磨将粒化高炉矿渣细磨为矿渣粉已被视为节能、改善环境和提高水泥及混凝土性能的最有效途径。

新式矿渣细磨工艺与系统是将矿渣单独细磨至比表面积≥400m2/kg,充分地将矿渣粉的活性激发出来。新式矿渣粉细磨工艺与系统的优点是:

(1)克服矿渣和水泥熟料混合细磨存在的矿渣难磨磨不细、熟料好磨过细磨的问题,有利于优化生产操作参数,降低生产成本;

(2)矿渣单独细磨,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直接作为产品供混凝土生产掺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细度及掺量配制成水泥出售。

(3)单独细磨矿渣粉有利于矿渣活性系数的提高,不仅实现了一吨熟料生产三吨水泥的目标,而且解决了熟料供给紧张的问题;同时在保证水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水泥生产成本。

立式辊磨技术优势

立式辊磨的工作原理

立式辊磨属于外加力型辊盘式磨机。电动机通过主减速机驱动磨盘旋转,磨盘的转动带动磨辊自转。高炉矿渣经喂料装置进入磨机喂料槽落到磨盘中心,在磨盘回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矿渣向磨盘边缘运动并通过磨辊下部及磨盘衬板上部之间的碾磨区被碾磨,碾过的物料越过磨盘边缘的挡料环,被从喷口环喷出的热风吹起,进入磨机上方的选粉机,选粉机将合格的细粉选出,粗粉沿返料斗再次回落到磨盘上碾磨。选粉机效率高,分离清晰。其特点是细度、比表面积靠调节转子转速实现。高比表面积要求高的转子转速。

立式辊磨的技术优势

在矿渣粉质量达到GB/T 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要求的前提下,与球磨系统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节电50%以上;

(2)极大地降低耐磨材料的消耗;

(3)立磨工艺采用边烘干边细磨的技术,减少了烘干机的设备和土建投资,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燃料消耗。

立式辊磨技术生产矿渣粉的特点

(1)工艺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简单方便;

(2)具有明显的高效节能效应,符合环保政策;

(3)能生产不同比表面积的矿渣粉产品,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

立式辊磨技术生产矿渣粉应重视的问题

(1)控制比表面积是矿渣粉生产中最直观的手段,并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2)应充分研究控制矿渣粉的颗粒组成,并以此作为质量控制目标,确保矿渣粉活性的充分发挥;

(3)选择合适的颗粒测定仪,减少测试误差,以免误导生产;

(4)重视基准水泥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对矿渣微粉活性的影响,在标准制定中应考虑基准水泥成分的控制要求。

立式辊磨的性能与结构

立式辊磨集烘干、细磨、选粉为一体。细磨效率高,单位电耗低,烘干能力强。因而

非常适合矿渣水分高、难磨的要求,在国内立磨系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70年代末,德国莱歇公司(Loesche)进行了立式辊磨机粉磨细度的试验,得出结论如下:

(1)立磨可以细磨出不同细度的水泥,其强度随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率随比表面积增高而降低,超过450m2/kg以后,强度增加很小。(2)改变辊压、料床厚度、风速、选粉条件等参数可以获得稳定的操作和理想的指标。

(3)立磨系统的投资较球磨系统的略高,但单位电耗和磨耗远小于球磨系统。

日本川崎(KHI)公司上世纪80年代初开发了针对水泥和矿渣的立磨。从立磨形状、挡料圈设置和选粉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以寻求可自由调节产品粒度、操作平稳和提高粉磨效率。得出的结论是立磨可以获得与球磨系统同样质量的产品,甚至更好;操作稳定、振动小、效率高,较球磨机节电35%-40%。

德国莱歇公司(Loesche)LM立式辊磨的技术性能与结构

(1)莱歇公司开创了独特的对辊联合粉磨工艺,随粉磨能力的大小,磨辊可用“1+1”、“2+2”、“3+3”不同配置。以“2+2”配置为例,将原来4个规格相同的磨辊改成两大两小,交错排列。一个为辅辊(S辊)起准备料床作用,即使物料脱气、凝集;另一个为主辊(M辊)起细磨作用。M辊位于S辊之后。辅辊为宽辊小直径,按纯滚动作用设计,即在磨辊全宽范围内与磨盘无速度差、无剪切力。对于硬质脆性物料粉磨时,仅需要压应力,故M辊设计成窄辊大直径,施以高压,较小的速度差、剪切力,以防止粉磨后的物料被压成块。

(2)设有导风叶片的LSKS高效笼式选粉机。

日本川崎(KHI)公司CK立式辊磨的技术性能与结构

(1)采用单辊自备料床的方法,采用不对称球型磨辊。辊宽方向的内侧R01大于外侧的R02,内侧的辊盘间隙较大,而且愈向内愈大,有利于形成料楔。此处为压缩粉磨区,速度差很小。外侧的辊盘间隙较小,而且是恒间隙,设计成较大的速度差,形成磨擦粉磨区,有利于细颗粒的产生。物料在盘上移动的过程中,在压缩区形成稳定的料床,在摩擦区料层恒定,运行平稳。

(2)挡料环上部设有向磨内凸出的部分,突出的距离可调。目的是缩小与辊子的间隙,增加料流流动阻力,以强制形成稳定的粉磨层。

结论

立式辊磨技术的开发成功,实现了将粒化高炉矿渣单独细磨至400m2/kg比表面积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矿渣活性,既可掺入水泥生产高强度等级、大掺量的矿渣水泥,而并不过多地增加电耗,又可在制备混凝土时等量或超量替代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而且顺应了国家环保、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立式辊磨技术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煤矿业是我国国民生产的一部分,而煤矿经济的发展状况更是对我国的经济有直接影响。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煤矿经济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改变,这与我国的新型经济直接相关。因此,为了促进煤矿经济更好的发展,就要在新型经济下不断加强对煤矿的管理。

一、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意义所在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企业经济,提高企业效益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以下几点出发,阐述提高煤矿经济的意义所在。

1.有利于发展国民经济

通过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增加国家的收入,从而促使国家将更多地资金投入到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上去。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这就决定了我国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目标,从而最大程度的表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2.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是发展经济的一个专门组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使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保证企业稳定的发展下去。并且,根据企业利润可以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下,煤矿企业想要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从降低成本入手,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1.满足人类需求

我国人口众多,但是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才能获得更多的产品或劳务,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生产活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煤矿企业只有紧跟人类的需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促使煤矿企业长期生存发展下去。

二、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措施

通过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促使社会的发展,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下面就如何提高煤矿产业的经济效益提出以下措施:

1.加强对成本的预算和管理

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加强对成本的预算和管理。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也相应的增加。煤炭的价格也逐渐上升,这就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当然,由于煤碳的总量是有限的,企业就要加强对煤矿成本的管理。打造坚实的基础和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是煤矿企业扩大自身规模的关键所在。因为,生产成本的高低与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当前我国煤矿企业在生产成本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并且,在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对成本管理的力度不足,甚至忽略。因此,必须加强对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

所以,煤矿企业就要采用全新的管理方式,摒弃传统管理制度。将企业成本预算和管理在遵守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下运用到各个部门中去。从根本上对成本进行控制,为煤矿与基层单位提供有偿服务。另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考核和激励,使员工能够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最大限度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当然,将员工的薪酬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也是一种提高员工成本意识的重要手段。

当然,企业还要对企业核算体系进行完善,从而对企业原材料和生产成本进行预算,达到监督和控制的目的。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勘探和生产技术的更新和提升,从而更好的避免损失,降低成本,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2.聘用优秀专业管理人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煤矿企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聘用优秀的管理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首先,煤矿企业要牢记人才就是效益的理念。因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可以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生产计划和改善措施,将企业利润最大化。其次,根据能力选用人才。人才是企业的一项隐形资产,也是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因此,煤矿企业要加强对相应人才的培养和任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设定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企业要根据应聘者的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这两方面来选用人才。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机构,才能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另外,在选拔人才期间,要严格按照人才选拔流程进行,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走后门现象的发生。

3.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管理

煤矿企业是生产型企业,因此,生产设备的好坏与企业的利润直接相关。因此,在日常生产活动中,企业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证企业生产能够大致按照生产计划进行。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的浪费,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4.有效管理资金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也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原始动力。因此,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资金管理。只有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才能做好对企业生产成本等各方面进行核算,从而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避免浪费资金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强对资金的控制以及物资供应的管理,充分利用资金资源,发挥资金的作用。

三、结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使煤矿企业稳定的发展下去,就要对企业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改善。本文首先阐述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进而对如何发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通过阐述这些观点,希望为我国煤矿企业提供借鉴,从而促使煤矿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自然,徐亮.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风险的厚尾性质及其经济含义分析[J].煤炭工程,2012(9):107-109.

[2]王慎,祁文俊,臧继冬等.对任楼煤矿发展低碳经济路径选择的思考[J].北方环境,2011(9):40-41.

篇10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以通信行业为分析重点,经营战略的合理调整至关重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各个通信行业都在对调整战略积极部署,为的是将稳定发展的局面充分实现。通信行业在我国的建立以来,拥有着较大的发挥作用,可是由于竞争的不断加大,在对经营效益保持其稳定以外,还需要对经营战略优质探索。所以,通信行业的竞争发展及其战略调整具有着现实性意义。

一、技术竞争和战略调整

1.分析通信行业的技术竞争发展趋势

通信行业在技术竞争方面拥有着较大的竞争趋势,起初普遍受到人民群众关注的是TACS技术,接着逐渐应用到了GSM技术,一直到2001年,在通信行业中不断的开展了2G和2.5G的GPRS技术。在现阶段,我国的各个通信行业普遍都应用了3G业务,并且以3G业务为主导进行了激烈的技术竞争。所以,在我国通信行业所进行的技术竞争方面,一直在激烈的发展,技术的拓展不断蔓延。

2.通信行业中技术竞争的战略调整

对于当前我国激烈的通信行业技术竞争,所突出发挥的则是自身的独特优势,并以自身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独占鳌头。其中在我国通信行业中的移动和联通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中国联通所进行的3G技术模式,主要是先推行GSM,再推行CDMA,最后广泛开展3G技术。然而,中国移动的3G技术发展模式为:先推行GSM,再推行GPRS,最后推行3G技术,纵然拥有着相应优势的归CDMA莫属,可是在一定程度上却存在着庞大的投资额,同时在GSM要想对3G业务进行使用的时候,对于GSM的号码是需要更换的,通过细致的比较可以分析出,GPRS技术拥有着较少的投资额,同时还能够对GSM充分兼容,在对其使用的过程中较为便利[1]。

所以,中国移动通信业务对自身的技术优势相对看重,对新产品的推出是较为积极的,相对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具备的竞争力较为强大。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在技术竞争方面实施了有效的战略调整,在社会需求不断转变的情况下,确保了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二、价格竞争和战略调整

1.分析通信行业的价格竞争发展趋势

价格竞争在通信行业中是较为重要的竞争方式之一。例如:通信行业对全业务有效落实之后,中国电信由于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开展,使得中国移动运用价格竞争的战略与其比拼,将神州行、动感地带等业务中的返还金额不断提升。在此时,中国联通也加入了价格战略,主要将预存话费中的返还金额有所提升,对网通接手后,还将固网宽带服务型费用大幅度降低。所以,通信行业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运用价格战略模式成为了首选。

2.通信行业中价格竞争的战略调整

针对通信行业而言,需要将竞争战略展现其科学性,也就要将竞争的重点和难点认清,对于价格竞争的过分依赖性需要逐渐降低。因为利用价格战略可能会暂时的获得较为显著的利润,可是对于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存在不利影响的,在新产品研发方面也会受到阻碍。例如:在现阶段,我国的人民群众逐渐提升的经济水平,对于一部分的产品价格很少去关注,虽然国产的手机价格较为低廉,可是人们还是会选择LG、三星、苹果等品牌手机,价格方面虽然较为昂贵,可是对于质量和功能方面提升了关注度[2]。

所以,通信行业需要将竞争的中心有所转化,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对于新产品的开发上要积极主动,抓住人们的需求点,将和人们需求相符的产品开发出来。运用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受到人们的肯定,抢占先机,对通信行业的相对核心竞争力也会增强。在将服务质量有效提升的状态下,才适合使用价格战略,也就是将“物美”先保证,再确保“价廉”的关键,使用这样的方法才可以将稳定的通信行业发展模式得到保障。在战略调整的过程中,虽然对于服务质量严格关注,可是也不能够对产品的价格有所忽视,也就是对竞争重点的转移,不说明一定要将价格竞争放弃,纵然我国的人民群众经济水平上涨,可还是会显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还是会有小部分的人存在较差的经济条件[3]。

并且,人和人之间所具备的消费观念也不同,一部分人虽对产品质量相对看重,可是对于产品价格也不会忽视。那么,通信行业有必要进行产品的合理分层,将高档、中档、低档价格产品推出,从而对不同类型群众有所适应,同时要让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通信行业想要在严峻的竞争意识中稳固运营,就一定要将科学合理的竞争战略充分制定,并要对竞争的重点提升认知度,将服务质量增强,对新产品的研发积极开展,同时还需要进行产品的分层,让不同类型人的需求都能够适应,实现价格低廉、质量优质的原则,力求将技术优势有效发挥,从而将通信行业的竞争力增强。

参考文献:

篇11

一、引 言

热泵行业是2000年前后在我国兴起的新兴产业。根据暖通行业内媒体《暖通空调咨询》分析,1999年到2002年,是热泵市场的示范期;2003年到2005年,热泵技术市场份额逐年递增,许多家电厂商适时跟进,热泵生产商和销售商逐步增多,整个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2006年以后,由于“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20%的目标,提高了全社会对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关注度,热泵技术的大众认知度和市场推广有了一次飞跃。

中投顾问《2008-2010年中国热泵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统计表明:2008年上半年国内地(水)源热泵市场销售额为1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为30%。其中小型机组6.7亿元,大型机组(主要是北方市场)3.3亿元。热泵行业近10年的发展只做出10亿元的市场,其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

二、政府补贴体现层次性和导向性

近几年来,我国针对热泵行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明显。从2006年起,建设部、财政部连续3年补贴了3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去年《第三批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项目》共有26个省(区、市)的130个项目上榜,其中有90个项目涉及到地勘单位擅长的土壤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淡水源热泵、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技术项目。辽宁省上榜的12个项目全部涉及热泵技术,山东、北京、河北也成为开发利用热泵项目比较多的省份。

我国针对热泵行业的财政补贴早些年主要面向研发机构,这两年多补给项目方(如建筑开发商),现在开始转向终端消费者。通过补贴生产企业的销售价格,刺激用户选用节能产品。这种转变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层次性和导向性,在热泵行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上都有政策的激励,对于热泵行业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三、跨部门行政许可手续复杂

热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对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和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科学的考察和严密的论证,这个过程离不开工程实施所涉及的具体政府机关的支持和协助,比如跨部门的行政审批和许可、提供工程实施地的地质和水文资料等等。

由于热泵是一个新兴行业,还没有相应的、较为完善的行政服务体系,它所涉及的跨部门的行政许可手续比较复杂。以X市2006年出台的《关于发展热泵系统的指导意见》为例,里边提到热泵系统施工前期,项目单位须取得“市国土局对项目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评估意见,市水务局的水资源评估意见,市规划委对井孔布局、管线布置的初审意见和市环保局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意见,市发展改革委对热泵项目进行统一审批”。复杂的程序既反映出地方政府在保护生态环境、监督工程质量方面负责任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了热泵产品市场推广的难度和复杂性。随着热泵市场的逐步发展,各地方政府部门已经在积极按照市场和热泵产业发展需求,调整相关政策,积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四、前景展望

热泵技术在可靠性方面已成熟,主要的技术突破和局限集中在应用方面。大众节能意识有待提高。热泵的技术原理是物理学中的经典循环――逆卡诺循环,它的道理――“反着提取能量”不难被理解,但是如何控制这个能量提取过程,使它能够为人类所用,却是几代科学家经过100多年的研究才开发出来的。因此,控制技术是热泵的核心技术,它必须稳定可靠,同时适应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用户需求,才可能被应用。

五、应用范围待拓宽

热泵产品在既需要供冷又需要供热的地方最能够发挥其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任何一种单独的供冷或供热需求提供起来都不够经济,因而它在长江以南、尤其是两广一带的应用并不多。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热泵产品的应用地域正在逐步扩展,从前的热泵产品多为民用和商用(建筑使用),现在已逐步扩大到工业应用领域。比如某公司在煤矿等煤矿作业区的示范项目,通过利用采矿过程中伴生的矿井涌水中的能量,为矿井口送暖风和提供洗浴热水,而像污水源热泵和海水源热泵这样的热泵系统,由于污水和海水的成分比较复杂,直接利用有可能腐蚀机组,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目前比较成熟的做法是直接引用已处理到二级排放标准的污水,由热泵机组对其进行能量提取。

六、功能及性能扩展需求

以热泵热水器为例,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从前热泵热水器的出水温度只能达到45℃左右,这样的温度只能用来洗澡,用来采暖温度稍低。现在,经过技术改良,有些热泵热水器的出水温度可以达到55℃-65℃,基本能够满足采暖需求。

篇12

希望工程机械行业全体同仁要主动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铸就中国工程机械强国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程机械产品发展(北京)论坛”和“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活动,已持续举办多年,记录了工程机械产品发展足迹的同时,也在为产业和产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特别是在当今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特别是在工程机械产品与更多新技术进行结合创新的关键时期,大家观点的碰撞、思维的创新必将为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进。

新常态下推动工程机械产品升级换代

目前,受“三期叠加”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工程机械行业仍处于暂时性“阵痛期”。在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旺的背景下,工程机械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投入和研发,产品升级针对性更强,环保节能已成为工程机械产品升级的基本特征,超大型工程机械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保有量大,应用面广的工程机械主力机类型升级换代,已成为众多企业在新常态下进行工程机械产品布局新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和市场效应。

当前困难是暂时的,我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论坛,通过今天年度产品的榜单一定能够看到行业上下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篇13

中图分类号:TP309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系统运转正常,不受到攻击、破坏,数据不被窃取、泄漏,网络服务正常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的信息化,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网络和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它关系到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用网和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人们个人信息泄露严重,这都给人们的经济和精神带来了重大危害,人们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所以,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完善十分重要。

1 网络信息安全的涵义

网络信息既有存储于网络节点上的信息资源,即静态信息,又有传播于网络节点间的信息,即动态信息。而这些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中有些是开放的,如广告、公共信息等;有些是保密的,如:私人间的通信、政府及军事部门、商业机密等。网络信息安全的涵义经过学术界的研究,已日益丰富起来并逐渐取得共识,通常大家认为主要应该包含如下四个方面:

1.1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不丢失。就是说网络中的信息安全、精确且有效,不因人为的因素而改变信息原有的内容和流向。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而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则是对信息安全发动攻击的目的之一。

1.2 真实性。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信息的可信度,主要是指对信息所有者或发送者的身份的确认。

1.3 可用性。可用性指网络资源在需要时即可使用,不因系统故障或误操作使资源丢失或妨碍对资源的使用。网络可用性还包括在某些不正常条件下继续运行的能力。影响网络可用性的因素包括人为与非人为两种。前者如非法占用网络资源、切断或阻塞网络通讯,通过电脑病毒或蠕虫降低网络性能、甚至是网络瘫痪等。后者如灾害事故(火、水、雷击等)和系统死锁、系统故障等。

1.4 机密性。网络信息的机密性是指网络信息的内容不会被未授权的第三方所知,即防止非法用户闯入系统、修改和窃取信息。从技术上说,任何传输线路,包括电缆(双绞线)、光缆、微波和卫星,都是可能被窃听的。电缆的窃听,通过电磁感应或利用电磁辐射来实施,其方式可以是接触式的,也可以是非接触式的。

2 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共享逐渐在全球得到了实现,与此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也受到了更多的威胁。网络与信息安全所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2.1 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通过计算机的联接实现信息共享,这种开放性的本性使得互联网在构设之初就忽略了信息的安全性因素。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信息共享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电子化商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隐私信息的安全性在互联网上需要得到保障,这与互联网的本性相悖。

2.2 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病毒也逐渐成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威胁。计算机病毒常常具有隐蔽性、潜伏性,而且还会随着信息共享而传染给其他的计算机,破坏性十分强大,会造成信息泄露、损坏,甚至导致网络堵塞等社会性危害。

2.3 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存在漏洞。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在程序编制上都存在漏洞,这些漏洞是黑客攻击计算机的入手点。黑客攻击计算机,窃取、泄露用户信息或造成其他破坏,给用户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

2.4 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就我国来说,在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网络处罚条例也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3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3.1 互联网技术在经济领域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网民人数早已成为世界第一,而且人们对于网络的应用,越来越集中于商业性应用。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迅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创造了巨大的其经济产值,并且电子商务还会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建设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十分重要。

3.2 网络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关系密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应用到了我国各个领域,国家安全事物和人们生活与之息息相关。所以,网络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引起了国家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3.3 用户安全意识提升。由于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而且具有传染性,很多用户的电脑都遭受过病毒的攻击,遭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损失。此外,一些公司不注重客户信息的保护,出现了信息泄露事故,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这些问题,都促使用户对个人信息的安全越来越重视。

3.4 网络发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未来会走向多样化,但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信息共享程度增加的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所受到的威胁也会加大,所以网络信息的安全技术会一直被互联网需要。

4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和互联网发展的需要,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会是一片光明,但是其发展过程也会存在一些曲折。

4.1 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安全类软件的市场发展迅速,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逐渐增长,已经成为软件市场的重要卖点之一,并且市场上安全软件的需求还在稳步上升。例如在用户的移动设备方面,大量的垃圾信息和隐藏在应用软件里的病毒等都让用户们逐渐意识到安全软件的重要性。近年来,移动客户对于安全软件的需求骤增,移动运营商们也加大了对于移动设备安全软件的开发。

4.2 用户范围广。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网络信息的安全保护不止普通网络用户需要,企业和国家的各个部门也都需要。所以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使用者很广泛,并且还有大量的潜在用户。现在,中小企业对于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需求很受重视,各软件开发商都在努力争取。

4.3 安全软件的开发向多元化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有很多种,例如防火墙技术、虚拟加密网络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软件开发商所开发的软件除了上述技术对应的软件外,还有杀毒软件、系统安全性检测软件等。不同的软件投资力度、收益率、市场需求均不同,导致软件市场存在多样性的竞争。因此,软件开发商们应该综合考虑自身资金、对口技术等实际因素,选择适合的软件开发方向,做好发展规划。

4.4 软件市场逐渐形成垄断性竞争。在软件市场上,虽然软件开发商越来越多,但是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越来越强。一方面,由于大企业资金雄厚,对软件的开发投资力度大,并且软件技术具有垄断性,所以在软件开发水平上大企业越来越领先。另一方面,小企业的运行策略不成熟,影响力不足。安全软件市场上大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现阶段可以促进我国安全软件的投资力度和开发水平,但也要防止大企业形成较强的市场垄断。

4.5 我国安全技术水平仍较落后。虽然我国在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研发方面发展很快,进步也很大,但总体水平仍落后与发达国家。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和软件的用户满意度都有待提高,所以,我国的软件开发商们要多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增加合作机会,互帮互助,提高国产软件在本土的市场占有率。

5 结束语

互联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使得网络与信息安全受到了多方面的威胁,所以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十分重要。而且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也要注重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光明又不乏曲折的发展前景,促进各安全软件开发商认清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软件开发方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安全软件的开发水平。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