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互联网的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互联网的发展

篇1

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之下,我国互联网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物联网,也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从数字医疗的构建,到智能交通的实现,都是物联网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体现出物联网的应用价值。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物联网发展,是物联网应用及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从国家、社会等层面,搭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1互联网视域下物联网的应用

1.1物联网在数字医疗领域的应用

在医疗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当前,构建信息一体化“数字医疗”体系,已成为医疗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托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体化手术室、智能就诊服务,进而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切实提高医护工作的效率。因此,物联网在数字医疗领域的应用,是新时期智能医疗发展的有力支撑。如图1所示,基于物联网下数字智能医疗体系图。从中可以知道,在物联网的应用之下,构建更加完善的智能医疗模式,“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智能化医疗服务。

1.2物联网在数字物流领域的应用

在电子商务时代,构建更加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是物流领域发展的重点。当前,物联网已应用于物流领域,并未数字物流的构建,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技术支撑。如图2所示,是物联网在数字物流领域应用的拓扑图。从中可以知道,互联网视域之下,物联网在数字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字物流与车队管理”方面,进而为新一代物流信息细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跟踪。企业企业不再需要为找物流、找货源、找车辆等琐事烦恼,数字物流系统可提供“Stop-here”的一站式服务。

1.3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

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需要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构建智能交通,成为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实际来看,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交通诱导系统平台,强化交通运行的疏导及管理;二是视频监控系统平台,构建一体化交通视频监控,提高监控效率;三是智能终端设备,构建更加便捷的交通设备工具,这是新时期智能交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2互联网视域下物联网的发展

2.1互联网为物联网行业提供了载体保障

当前,物联网已应用于医疗、物流及交通建筑等应用,充分体现出物联网的应用价值。在笔者看来,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互联网提供载体保障,进而推动物联网的层次化发展。首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涉及制造业、物流、交通及医疗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互联网发展,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互联网+”的战略推进,为物联网的应用及发展创设了条件,也实现了物联网发展的战略化规划,是物联网迈向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保障;再次,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能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基于载体发展下物联网创新发展的集中体现。

2.2新时期物联网行业标准发展

物联网的发展困境,在于行业标准不统一,进而导致网络与终端配置存在问题。一方面,行业标准尚未统一,重复开发等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维护开发成本高,服务质量难以保障,进而制约了物联网的应用发展。为此,推进物联网行业标准发展,是新时期物联网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应推进物联网行业标准建设,消除行业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发展壁垒;其次,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建设,是物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构建良好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篇2

从IP地址申请上来看我们还是比较少了,虽然有3.8亿用户,但是IP地址只有2亿。增长还是比较快的,但是还是不够的。当然,我们的国际带宽已经达到了700多G。这里面增长最快是在奥运会开幕前,2008年6月之前增长非常快,从2008年6月以后,尽管人数在增长,但是带宽在下降。基本上和几个运营商的沟通来看,用户人均流量带宽增长非常快,比人数增长还要快。这是最近几年互联网发展的情况。

实际上,现在的互联网尽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互联网面临的技术、问题和挑战还是非常大的。从如何实践应用发展来看还有很大挑战,主要有五个技术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一是可扩展性,这是现在互联网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把连接计算机和人的互联网扩展到连接物体,把世界上所有能连接的物体都连接起来。这不是简单的把IP地址扩展就可以做到的。这么大的空间怎么能够快速找到,这是非常大的技术问题。

第二,就是互联网的安全性问题,这是一个老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根本性的进展,互联网的安全事件在世界上不断发生,而且对于人类的损害越来越大,所以,互联网安全问题变成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最大问题。

第三,就是高性能,特别是端到端的高性能。互联网的最大用户就是为用户的各方面应用提供了开发的平台。应该说,互联网提供的基本服务是端到端的服务,如果不能够实现高速的端到端服务的话,运用就得到了限制。

第四,就是实时控制。这个挑战也限制了互联网的很多应用,对于未来来说有些重大应用,如果在实时性问题上不能突破很多应用就不能实现。

第五,就是移动性。现在需要把所有移动设备连接起来,不仅仅是把3G,甚至以后的无线通信设备都需要通过这个系统连接在一起,要把互联网所有设备连接在这些。这些挑战对于互联网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互联网技术人员多年来都致力于解决这些互联网的重大技术问题。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互联网除了一些技术挑战之外,对于中国来说还有一些新的挑战。互联网对于中国最大的挑战就是现在目前互联网的普及率只达到了25.5%,如果跟发达国家70%水平相比的话,在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将来要有7亿网民。这样的话,我们还得再建2-3个当前的规模,这对中国是非常大的挑战,这样的问题在世界其它国家是不能碰到的。

第一,就是我们的IP地址空间,如果要建这样大的互联网的话我们只有IPv6,怎么能够在这样环境下实现这样大的容量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二,就是在连接这么大规模的网络里,设计、管理和运行问题,在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情况。

第三,在整个互联网的过程当中,我们还是要有创新的能力,如果没有创新的能力,在这么大的互联网中做技术工作的话,恐怕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到目前为止,互联网所有的贡献都是由美国发明创造的。我们在互联网的技术方面,还很少有发言权。

在未来面临这么大规模,全世界最大的网络下,还保持这样技术实力是不能满足我们要求的。所以说,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开放的创新能力对我们是最大的挑战之一。

当然,要有足够的钱,现在互联网的上网人数很多都是比较有钱的人,还有7亿多的人们,目前可能没有计算机,他们怎么上网,怎么找到更便宜的方式来上网,也是一个重大技术挑战。所以,中国面临着世界上其它国家所没有的很多难题。

综观一下互联网发展历史。早期的发展历史,在这当中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发明发现不是一朝一夕,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把1969年第一个网络的诞生作为网络诞生的话,那真正运行IPv4的第一个是1986年。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网络技术发展以外,应用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比如说,90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们发明了WWW浏览器,使得互联网应用一下子得到了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的应用,这包括了多种多样的传输手段。另外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互联网给用户提供了开发应用的平台,在早期的网络不可能有用户的参与。互联网最大的好处就是为用户开辟了一个平台,在这样一个大平台下,全世界许多技术人员参与新技术、新应用的开发,使得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像最有名WWW的发明,以及最后Google公司诞生的新技术,以及后面QQ、MSN、博客等。

这些应用都是革命性的创新。所以,我们看到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上,网络从小到大,通过创新不断发展,应用也是从最基础的应用到现在的应用。所以,创新贯穿了互联网整个历史,没有创新就没有互联网。

在这样的创新背景下,我们怎么去发展新一代的互联网?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些年来全世界很多技术力量都集中在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上,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大课题。

在这里面有许多叫法,有叫下一代互联网,有的叫未来互联网,总的想法就是把现在的互联网满足未来人们的需求,解决互联网的技术问题。现在大概几方面的进展比较明显,一方面的就是学术方面的,一些学术网在全球逐步连成一体,而且支持IPv4,同时支持IPv6,试图为先进的互联网和未来互联网搭建一个平台。

另外,就是互联网的标准化。在IPv6提出来以后,使得它逐步能够在互联网能够运行。这和解决互联网的重大技术挑战是完全一致的目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业界是做了非常大的储备,这些年来全世界大的互联网设备公司都提供了IPv6的设备,以前找这样的设备还非常困难,今天所有的设备供应商都提供这样的设备。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另外,还有一个突出的进步就是主机。主机的软件现在已经全面的支持了IPv6的协议。像微软早期的XP,新的VISTA等提供了IPv6,而且后面的操作系统都把IPv6作为基本构架。现在很多终端的终端还不能够提供IPv6,计算机已经可以提供了,我相信手持各种终端能够提供IPv6很快就会出现。

总结一下。有两种技术路线:第一种技术路线号称是革命性的,就是要彻底重新设计。经过几年的研究,人们发现找到一个新的更好的互联网不是容易的事情,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没有找到就不可能再建一个新的平台。

第二个路线就是渐进性的路线。互联网本身就是在创新和演进当中不断的发展,IPv4地址不能够满足互联网的扩展,这是没有争议的事实,使用新的IP地址空间来满足未来的互联网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实践证明,转换不仅大大提高了互联网的效率,而且也跟很多端到端互联网基本拓展带来致命弱点,另外,在安全上也是有弱点的。因为,在转移这个地方很容易出问题。如果不能很好保持安全性的话互联网的犯罪将会更多。虽然说,这段有很多研究人员试图尝试做这个工作,但是不是主流。

还有一个主流就是双栈体,就是把现在互联网变成一个同时提供IPv4和IPv6的。我们分析这些年的发展,在双栈上,基本上是不用IPv6,还在用IPv4。如果把IPv4关掉的话,IPv6不能运行。所以,根本没有在IPv6上下功夫做独立运行的实验以及各种技术验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是不是还有第三种技术路线?就是我们是不是一步可以达到,建设一个纯IPv6的网络,为互联网的演进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如果是这样了话,可能IPv6会有新的发展机会,这是三种不同的技术路线。

这三种技术路线也和历史的发展有关系,也不是突然能够想出来的,是从早期逐步出来的。总的来说以不同的技术路线来做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尽管IPv4还在不断发展,但是IPv6规模已经达到相当规模,这里面很多是放在一块,这里面指的是真正能够访问的已经有相当的规模了。

在中国来说,我们在互联网引入方面,我们经过了三个阶段。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到今年已经整整15年的时间了。在这15年当中,早几年是学习互联网的技术,来建设、应用和推广互联网,经过了几年的时间。经过这样的发展以后,技术人员不满足于只是来使用,我们也试图是不是我们也开发这个互联网技术。在90年代末期在国家支持下,有很多科研项目来了解互联网技术本身。经过了四、五年的时间,我们也研制了核心的路由器,把互联网真正的解剖了。

在此基础上互联网的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新的应用是层出不穷,除了在纳斯达克上市中国许多新互联网公司以外,中国也创新了很多新的应用。像QQ,据说现在是中国互联网应用产值现在以后是超过了其它所有的产值,这个软件是中国的科技人员自己开发出来的。这也是中国科技人员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发的新应用,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初步的研发工作和一些创新的工作。

但是,随着时间的成熟,我们对互联网技术已经有相当了解以后,我们就要想,是不是可以参与解决互联网面临重大的技术问题这样的科技活动。刚才说了很多难题,我们在想能不能解决这样的难题?我们可不可以在技术方面我们自己也能够参与到互联网当中,我们现在是互联网大国,我们也想成为互联网的强国。

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对于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投入了很多力量。像自然基金的项目,科技不有“973”,另外还有“863”,还有科技支撑平台等,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以及最近启动的CNGI的项目,国家更是动用了更大的投入,来支持面向未来互联网的研究。在这些研究当中我们确实有一些经验和体会,也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像CNGI这个项目我们多次做过介绍,这个项目在去年年底做了阶段小结。

应该说,我们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这个项目实际上有8个部门参与,总投资已经达到了20多个亿人民币,其中有一半是国家的投入,国内几百个单位投入了另外十几个亿参加这个项目。这个项目主要分成几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建一个大的网络,所有的运营商都参与到其中的建设,在全国建设的59个网络核心节点,这样大的网络在全世界很少见,这些网络都提供IPv6的应用,并且这个网络和国内外都是互联的。

第二部分工作,在这个上面开发面向IPv6的网络技术和应用。另外,国家也号召和鼓励把这些技术应用推广到产业界,进行产业化转移,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项目,从2003年开始,到去年第一阶段结束了。

最后建成的网络在全国有相当大范围的覆盖,在北京和上海有两个交换节点,分别接到全世界IPv6的网络中。这个网络的规模应该说是世界上非常大的一个网络。其中,有CNGI―CERNET2,第一代的还在继续运行,第二代网覆盖全国20个城市25个节点,同时有一百个高校接入这个互联网,还有一百个高校自己参与其中的,所以一共是有200多个高校。

在建设过程当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主要是在建设过程当中,我们不想走第一代互联网的路子,想有自己的创新。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建一个纯IPv6的互联网是中国向未来互联网过渡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这其中,现在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纯IPv6的主干网,这个网络从2003年开通以后,到现在已经发展到差不多200万个独立的IP地址,这在全世界是非常大的规模,在这当中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难题。

第二、第三阶段主要是解决互联网面临技术挑战的问题。我们找到了关于互联网安全性的问题,在以前我们也说过,目前互联网安全性最重要的根源是互联网现在所有的分组不管目的地址,所以很多信息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这个漏洞对于互联网来说带来很大难题。

我们想这个技术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解决它?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国家很多项目的支持。最后,在大网络上做最后的规模试验,在这个试验上提出了为未来互联网安全性奠定很好的基础。我们和国外著名厂商合作,花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在IPv6上成立了一个工作组。

一开始的时候有争论,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事实,但是中国为什么这么积极要做这个事情,好象有什么政治因素。当时我们讲清了道理,我们想解决世界互联网没有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技术问题。经过两、三年的沟通大家都达到了共识,所以在2008年成立了一个专门工作组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CERNET2下实现了地址验证的技术,经过两年多了努力,也变成了一个正式标准,这方面的工作还在继续进行。

第二点,想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过渡。怎么把现在的IPv4上所有应用平移到IPv6上面去。这一点大家没有分歧,我们在2006年就发起成立了工作组,在这个工作组中现在已经有两项标准,这两项技术标准都是以大陆科技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把很多技术在CERNET2上进行验证以后才变成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一般作为标准协议一定要有三个实现才能够让它成为标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经验,就是对于国内多厂家设备怎么能够连到互联网上。早期的时候,很多大的运营商都是赞成一个厂家的设备。因为,一个厂家的设备对于大互联网的运行和管理比较容易。在未来互联网里面怎么实现多厂家设备连接是一个重大问题,在这其中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这是一些主要的经验,还有一些经验就不一一介绍了。总的来说,经过我们的研究,我们确实感觉到互联网的创新是无止境的,而且人人都有机会。我们的科技人员有了条件,也有了基础,有可能在互联网创新各个当中发挥我们的作用。

这是一个主干网,对各种各样的厂商,像思科、华为等这样的设备都在一块运行,这样很多设备操作性、管理性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这对于所有厂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对于推动IPv6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经验。

在现在的互联网上,IPv6的过渡方面我们走的比较快。最近国家又进一步投入CNGI的第二期。首先,在一百所高校全面升级到IPv6,这个投资也很大。我们初步感觉到经过前五年的工作,对于现在高校过渡到IPv6都没有问题。一般情况下,所有用户可以随意访问IPv4和IPv6的资源。

另外,我们也对一些个别情况,比如说有些校园网只有IPv4,或者只有IPv6,不是双栈的,我们也开发了过渡的技术来满足这样的要求,这些技术也基本成熟了。从过渡上来说,很多问题都在迎刃而解。所以,对于中国过渡到IPv6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

在整个应用方面,除了基本的技术进步以外,大规模的应用也在上面开发。比如说,这是在IPv6环境下跨境的表演、在线协同工作等。另外,像Sensor,像煤矿的矿井,交通的控制,还有医疗很多都是有Sensor的背景。另外,还有基于IPv6的远程通信系统,它不是3G,而是除了3G以外的设备怎么得到连接以及家庭网络。现在很多家电未来都支持IPv6的功能,所以它们怎么能够让IPv6访问都是非常重要的。像海尔这样的家电厂商在其中都做了大量的试验验证。还有交通的控制,有一部分用的就是IPv6的监视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们首先开放了,不光是有一批IPv6的应用,而且也开发了IPv6的官方网站,就是跟搜狐的合作,向全球的IPv6展示奥运的精彩,这也得到了国际上很多专家和用户的肯定。总之,我想用几句话结束我的演讲。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仍在迅速的扩展,扩展的速度非常快,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并且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所谓,三网融合,现在看来都以IPv6为核心来融合。

实际上,互联网的历史就是一个创新和演进的历史。所以,创新应该是互联网的灵魂。在互联网能够创新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不光应用可以创新,搞网络技术的科技人员也可以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无论是下一代的互联网演进计划,现在名称有很多,是不是还有NGI,还有NGB,这些名词都是适合于自己各自的特点提出来的。总体来说,这些项目和技术都是为了解决目前互联网所出现的技术挑战,这些技术路线是不同的。但是,效果也会不同,我们应该在这其中认真做甄别,找到合适的,好的技术路线快速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

最后一个结论,就是中国将面临着除了一般国家互联网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外,我们还有新问题,我们应该在互联网发展过程当中坚持创新,而且要为互联网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这就是我的结论。

吴建平简介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专家委员会、网络中心主任,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划项目“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和协议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

先后主持研制成功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IPv6核心路由器和全球最大规模的纯IPv6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一项;还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篇3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将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大数据结合,依托上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信息中介等职能的创新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便利。

一、互联网金融崛起的原因

(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近30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逐渐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受众广泛,普通创业者、消费者、中小微企业等都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形成了新型的金融生态圈,改变了传统交易主体的行为观念,打破了传统金融对市场的垄断,不断的发展壮大。

(二)我国的市场改革

我国的改革开放对市场进行了利率化改革,社会资源配置由市场的资金价格决定,金融交易主体的服务效率和行为得以显著改善,市场的自由化得到解放。

(三)市场的需求

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优异,但是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较少,传统理财方式不便,对于资金的额度要求较大,且理财时间较长,限制了普通民众的理财行为;对于中小微型企业来说,难以在银行完成贷款、融资等,不利于其发展。普通民众和中小微型企业等对于金融有较大的需求。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互联网金融的作用

(一)简化资金交流流程

互联网的核心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具有特殊的信息技术,使用人群非常广泛,因此互联网金融能将传统金融业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等显著减小,使其具有匹配速度快、信息对称、成本低的优势。资金的供需双方不需要通过银行、券商、交易所等中介机构就能够完成交易,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明显弱化,金融脱媒化速度加快,成为创新的第三种金融模式,使得人人参与金融成为可能,且资金的流动高度透明化、自由化,产生的交易费用非常低。

(二)促进传统金融业改革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产生极大的竞争,促使中国银行业加快进行改革,相继推出金融互联网产品等举措,主动加入到金融互联网的浪潮中,消除了传统金融业的惰性,打破了垄断,削减了传统金融业的暴力,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和活力。

三、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

(一)风险管控能力较弱

金融风险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国家政策、经营能力、信用度等多方面的影响。互联网技术虽然发展快速,技术日臻成熟,但是仍有非常明显的技术风险,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欠缺、电脑病毒层出不穷、黑客恶意攻击、磁盘的损坏、个人信息的外泄等都会导致金融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异常,造成资金的损失。一旦安全问题频发,会产生不良的社会效应,引起信誉风险,使民众失去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的信心。

(二)缺乏系统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

我国互联网金融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尚未完善,对于互联网金融资金的管理监督不到位,大量的资产未及时审核登记,出现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的可能性较高,为不法人员实施不法活动提供了新的渠道。

四、互联网金融应对风险的措施

(一)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实行实时动态的风险监测和管理,随时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动向、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调整等方面的信息,不断升级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增强其抗风险能力。要尤其重视网络安全,提高互联网安全技术,开发防护性能强的后台管理系统,维护互联网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研究防毒杀毒能力强的软件,减少电脑病毒的侵袭、黑客恶意攻击、磁盘损坏等造成的损失;对网络用户的信息加密,并不断增加破译的难度,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采用多种有效措施来维护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良好声誉。

(二)建立健全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篇4

在互联网对生活和生意影响力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乃至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不是技术思维,不是营销思维,也不是电商思维,而是一种系统的商业思维,而且不只适用于互联网企业,而是适用于所有企业。

互联网思维不仅涉及到企业的营销和服务,也影响到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创新,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互联网思维就是能够更好地贴近客户,根据客户需求来生产产品,并且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和传播中来,为实现这一点,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也要变得扁平,企业文化也要变得更加民主,让每个员工都能参与进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受着强烈的冲击,为了把握住技术发展的趋势,必须有很强烈的危机感,将技术融入到产品和经营之中,方能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保持自己的商业地位。

二、传统企业如何拥有互联网思维

相比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更加注重对客户的用户体验。它不仅注重产品的性能,而且更加强调产品给带来消费者身与心的愉悦。相比传统企业的面对面服务,互联网企业是人与计算机的互动,用户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因此用户是否觉得购买方便、是否认为服务满意都直接影响到商品的销售。互联网思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得到强化,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思维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互联网的发展冲击之下,传统企业只有与时俱进,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进行重新审视,并以新的思维应对信息技术的冲击,才能在互联网大潮中保持住自己的地位。

传统企业拥有互联网思维大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播层面,即社会化营销,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和app来展示公司的产品和品牌;第二阶段是渠道层面,也就是电子商务,把渠道从线下搬到线上,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

第三阶段是供应链层面,包括消费者定制,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研发环节;

第四阶段是价值链层面,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架构企业,从传播、营销、供应链到运营管理方面全面由互联网来驱动,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也会面临相应的调整。

三、企业如何才能实现面向互联网

产品和市场转型。作为创造互联网经济价值的关键领域,当一种产品或服务被重新构思和定义,形式从功能中分离出来的时候,电子经济的机会就会出现。

业务流程转型。企业需要把业务流程设计的基础设施进行解析并看到它在业务流程中面临的新机会。当一种产品或服务被拆分或外包,当一个组织采取了五种互联网经济角色之一,当它压缩了价格/业绩比的时候,互联网经济的机会就会显露出来。产业转型。重新定义企业在其中活动者的整个行业,或者开创一个新的行业。这就需要重新定义竞争的基础,成为渠道实现者,重新划分产业世界,打破牢不可破的规则。

在互联网企业中,新的闯入者通过引进新的产品、服务和技术而重新规定竞争,提供一种新的基础设施甚至连竞争对手也开始跟随它的脚步的时候,它便打破了某一传统企业牢不可破的规划,创造了整个产业。

四、实体店和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同于传统商务,主要平台是网络,最能体现的方式是网络购物。网络购物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单发送购物请求,然后填写个人信息,厂商通过物流的方式发货。

电子商务与实体店的特性:

电子商务的显著优点便是快捷性,时间和金钱的节省。

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确定或取消订单,相比实体店而言,大大缩短了购物时间。客户可以在购物平台参考商品的价格、性能、评价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足不出户便可以购买到需要的商品。

此外,得利于在线购物的销售门槛低、店面费用得到节省,在线购物可以购买相比实体店更加便宜的商品。同时,网上交易系统的逐渐完善,使得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了更安全的保障,在线支付和退货更加方便。

实体店能确保购物的保障、支付风险、物流配送及售后。

相对于网上购物仅仅通过电商的介绍来比对商品,无法确保实物和图片的真实性是否一致,实体店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商品,也能对所需商品进行试用,选择最适合的商品和服务。同时,实体店免去了在线购物的支付风险,消费者能在实体店看到实体商品,质量也有保证。同时,实体店不需要邮寄,节省邮费的同时,也能即时快捷地保障售后服务。

实体店和电子商务相互制约和影响,为了更好地平衡二者的市场,就需要首先完善电子商城的制度。加强电商的税收和价格的调控力度,避免电商任意调价,扰乱市场秩序。其次,电子商务和实体店的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两者合作才是市场的必然要求。

篇5

(一)电子商务的流程

电子商务更加注重买卖双方的业务流程,在买卖双方中合成为交易前的准备、贸易的磋商、合同的签订及资金的支付等环节。

1、交易前的准备

在电子商务模式中,交易的供需信息都是通过交易双方的网址和网络主页完成的双方信息的沟通具有快速和高校的特点。

2、贸易的磋商

电子商务中的贸易磋商过程将纸面单证在网络和系统的支持下变成了电子化的记录、文件和报文在网络上的传递过程,并且由专门的数据交换协议保证了网络信息传递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3、合同的签订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协议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保证了交易双方所有的贸易磋商文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在第三方授权的情况下,这些文件具有法律的效力,可以作为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纠纷的仲裁依据。

4、资金的支付

电子商务中交易的资金支付采用信用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和电子钱包等新式以网上支付的方式进行。

(二)电子商务的影响

1、与传统的商务相比,电子商务给买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为买主可以考虑更多卖主的产品和服务。买主可以每天二十四小时和卖主联系,有些买主需要得到大量的信息,有些买主需要少量的信息,电子商务可以使顾客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获得信息的多少。有些产品(软件、声音等)甚至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来销售,这样就减少了买主的等待的时间。

2、电子商务的好处将惠及整个社会,互联网可以安全、迅速、低成本的实现税收、退休金、和社会福利的电子结算。另外电子商务比支票结算更容易审计和监督,这可以有效的防止欺诈和盗窃。由于电子商务可以让人们在家里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缓解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带给社会的压力。

二、对网络营销的认识

网络营销是指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通讯技术等带来的便利,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利润的过程。

(一)制定网络营销的步骤

制定一个网络营销至少需要七步,如果公司已经制定了营销计划,网络营销活动应该与公司目前的计划不相冲突。特别是当网络营销战略涵盖了当前各个过程的时候更要注意这一点。

1、进行情境分析

首先,审查现有的营销的计划以及其他任何有关于公司及其产品品牌的信息;其次,审核环境因素;最后进行市场机会分析。

2、确定最终利益相关者

3、确立目标有些目标是全球性的,而有些则适用于具体的目标。

4、设立营销组合战略以实现目标

5、设计行动计划(完成战略的战术)

6、制定预算

7、制定评估计划

(二)网络营销的优势

网络营销是销售方式的改革,与传统的销售方式比较,其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

1、营销活动的高效率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传播的信息量大,信息的互动与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及时,信心的更新花费时间短。企业能在第一时间内,依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诸如产品内容、销售价格、售后服务以及优惠信息等相关信息的、变更、调整。如通过传统的营销方式进行营销将消耗很长的时间,导致信息传递的落后。

2、营销成本上的优势

一是,网络营销通过剔除原有的连接生产商与消费者的中间商这一环节而降低营销成本的。在传统营销模式中,中间商一直起着连接生产与消费者桥梁的作用。甚至在一些营销渠道中存在着多层中间商。二是,网络营销相比电视广告营销、报刊杂志、收音机等方式,花费大量的时间不说,人力、物力成本花费极大。而网络营销则极大的降低了人力花费、印刷等物力成本。三是,网上营销实现了“无店面化”销售,这在降低营销成本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总之,网络营销的费用相比传统营销费用较低。

3、由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

网络营销可以覆盖到任何一处有网络的地方,可一全天24小时,具有全球性和全天候特点。网络营销这一特点使得,企业进入国际不再是跨国公司和一些大公司的专利,一些小企业也有机会进入全球市场。

4、有利于市场拓展,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网络营销突破了传统营销的地域限制,将信息到网络所能触及到的所有地方,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使企业突破了年龄、种族、性别、、风俗习惯等,为企业开拓了更大的消费空间。因此,网络营销,一方面,扩大了企业的影响领域和营销宣传覆盖面;另一方面,扩大了客户消费者市场。网络宣传有利于市场开拓,扩大了影响力,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企业软实力。而且网络营销互动性强的特点,使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了解企业自身在产品、服务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产品设计的优化,调整企业的营销战略,改进在营销服务方面的不足,以获得到客户最大的满足,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发展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意识问题

部分企业的领导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营销在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网络营销的认识程度还不够,片面的把网络营销和网上销售划“等号”,而且看见部分企业在网上销售的亏损现象,就是去对网络赢下的信心。实际上网上销售是网络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网上销售来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加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对外企业的信息等都是网络营销。

(二)安全问题

一个安全、可信的通信网络是企业进行网络营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易安全、快速的进行,保证数据安全、正确的传递,防止黑客“有机可乘”。但是,对于我国绝大部分企业来说,网络产品全部是“进口货”,其本身就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再加上网络技术不是很先进,这样在网上交易中不安全因素凸显。

(三)信息化问题

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实现网络营销的重要条件。企业要想做好网络营销,必须投入大量的技术,全方位的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再加上,受我国上网技术,如:上网费用高,网速“不给力”,网络宽带不足等等的限制。如果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企业要想实现网络营销那简直是“那蛤蟆吃天鹅肉”。所以,企业要想没有“阻碍”的发展网络营销,就必须加大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全面实现网络化,构建好网络营销的技术平台。

(四)网络支付问题

目前,我国的网络支付没有统一,这对实现网络营销造成严重的影响。而网络营销的核心是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最后实现交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支付手段要不断向电子支付靠拢,例如:电子货币、电子信用卡等。但是,很现实的问题是我国正处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各种网上支付手段还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网络营销。

(五)创新问题

现今网络营销存在网络结构雷同,产品信息雷同,区分度不高,很少进行数据的更新和维护等问题。究其原因,都是缺少创新。因为直接借用已有经验信息,省事、省钱、方便,但从长久发展考虑,努力创新,提高区分度,吸引客户,形成品牌才是王道。

四、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的对策

由于我国还处在网络营销的初级阶段,企业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的营销优势。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网络营销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应该根据网络营销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网络营销模式。

(一)企业产品决定营销策略

由于网络营销的优势明显,许多企业利用网络技术在网络营销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使得很多企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网络营销策略一定是新时期适应于每个企业的万能模式。事实上,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理论告诉我们,没有万能的良药,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网络营销不是万能的良药,众多企业中也不乏失败的例子。企业决定是否运用网络营销策略,应该看清楚自身所处的行业和产品,以及现阶段所处的规模,来决定其是否适合网络营销。

(二)转变营销观念,加强对网络营销的宣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消费对商品或者服务可选择的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大。所以,企业就应该适时转变企业的营销策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制定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营销策略,全方位的满足消费者的心里需求。俗话说:“顾客是上帝”,所以我们应该加强网络营销的宣传力度,建立“顾客占有率”的销售模式,通过对企业的产品、服务不断改进来培养“回头客”。

(三)建立适合自己的网络促销手段

在线促销的巨大效益之一就是为企业的电子数据库搜集客户的信息,企业在连续不断的促销活动中使用这个数据库,就可以与潜在的和现有的顾客建立长久的“关系”。首先、运用电子优惠卷形式促销。优惠卷是一笔兴隆火爆的在线生意,新优惠卷到货时企业根据数据库搜集的信息以邮件的方式发出通知,从而建立品牌的忠诚度。其次,可以使用试用品形式促销。企业可以通过网站允许用户在购买前试用其产品,并适时在网站上公布试用结果,使潜在的客户参考甚至使用,从而可以发展更多的客户和数据需求。

(四)积极构建顾客网络建设

企业通过构建顾客网络,将自己的目标市场连接成一个巩固的顾客网络,从而进行网络营销。首先,通过对网络市场进行细分,从而确定目标顾客。目标市场是需要细分的,细分的目的是把握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从而按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为顾客广泛接受。其次,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理念,利用情感来抓住客户。网络营销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网络营销的关键在干人本主义的核心理念,这不仅仅是销售部门的问题,而且是贯穿在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

(五)十分注重网络营销中网络广告的设计

网络营销一个非常关键的职责就是网络广告的,商品的介绍。要抓住客户上网心理,十分注重这个环节。

1、标题必须简单明了,引人入胜

尽量用一句话说明白您的产品和商机,避免写的太长,短小而够吸引力的标题能够吸引客户点击,客户会点击仔细看详细描述的。

2、把握好产品的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是因为脱离了事物,顾客要对所选商品有足够的了解就必须依靠详细描述了。这里的详细描述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详细描述不是胡乱将产品信息堆砌,而是经过分类,有条理展现在客户面前,否则过多的杂乱信息或是重复信息的,会造成客户的不信任感,也会严重影响客户继续了解的心情;二是,注意采取高质量的图片,如果有必要可以结合视频展示。客户在网上无法看到实物,图片或是视频能提升客户的信任感。

3、及时更新

网络营销对于产品信息的调整与更新还是极为便捷的,但很多企业还是忽视了这一点,产品信息没能及时与时更新。试想如果一个客户给通过电话才知道网站上的产品已经不生产了,他会是什么感觉。

4、关键词的重要性

篇6

一、众筹1.0时代――野蛮生长

在众筹刚刚兴起的时候,国内涌现了许多垂直类众筹平台,其中主要以两类为主:一类集中在出售产品、门票等方面,其模式为预售+团购,代表平台诸如点名时间、创意鼓、追梦网、众筹网等;另一类则是针对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融资服务的股权众筹平台,代表平台诸如天使汇、资本汇、人人投等。由于众筹的诸多优越性,这两类平台很快就掀起了国内众筹时代的浪潮。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对于众筹的一方来说,他们能够通过众筹的方式为产品和创业项目快速找到足够的资金,实现自己的筹款大计,可以安心地创业。

从创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众筹也很好地帮助创业团队拉到了一帮长期支持者,他们都是产品以及项目的铁杆粉丝,并且日后有可能会成为团队的成员之一,这个对于初创公司的发展同样有着极大的帮助。

从产品以及项目本身的角度来看,通过这种众筹的方式,能够极大地吸引广大用户对产品和项目的关注度,通过借助众筹平台的入口以及流量,轻松实现项目的宣传。

在整个众筹1.0时代,国内的众筹市场经历了一个野蛮的生长过程,但这却为国内的众筹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让众多的创业者和巨头也看到了众筹的价值所在。

二、众筹2.0时代――理性时代

2015年9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这将大力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随着总理对众筹行业的发声支持和政策的利好,众筹行业的人气进一步攀升。京东、阿里、苏宁等巨头纷纷涌入到众筹领域,国内的众筹市场格局也迎来了新时代。京东、阿里是在产品和股权两条线上发展迅猛,其他很多垂直类众筹网站以产品众筹为主,受到电商巨头的冲击开始纷纷转型另谋发展。

众筹经历了前两年的爆发式增长,由于电商巨头强势进入,国内的众筹市场经历连番洗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在权益类众筹方面,去年7月份上线的京东众筹已获得31.6%的市场份额,位居市场第一;淘宝众筹占比8.9%,位列第三。分析人士表示,到2015年上半年,京东、淘宝与其他几家众筹平台的差距还在继续拉大,电商巨头入局,其大流量优势对其他众筹平台产生了极大冲击。

不论是产品的众筹还是其他类型项目的众筹,首先必须要保证平台上拥有足够的人气,只有这样众筹的产品或者项目才能够真正火起来。不管对于创业团队还是对于参与的投资人来说,他们做众筹首先看中的是可信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创业项目和产品都更愿意跑到这些大平台上来。

众筹2.0时代,众筹的发展在很多人看来仅仅只是项目融资或者产品营销方面的需求入口。很明显,这并不是众筹的最终发展方向所在,除了帮助项目、产品进行集资之外,众筹未来真正的方向应该更多是考虑如何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满足创业团队的需求,这样才能迎合消费升级的大潮流,将众筹的价值发挥至最大。

三、众筹3.0时代――场景时代

在移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人们的消费场景将日益丰富,而这种场景几乎可以说是无穷尽的。天生具备民主基因的众筹如果用场景的思维去发展众筹,也许能孵化出更多更好的潮流新场景。很有可能,未来的众筹将没有品类之分,而只有场景之分。

在京东众筹看来,未来的众筹不会再有产品之分,而只有场景之分。也就是说京东金融要重新定义众筹为场景解决方案,终结过去的流量模式众筹时代,带领我们走进场景模式3.0时代。京东众筹既服务场景,又发现场景、创造场景,一切都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为出发点,追求美好既是京东众筹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11月26日京东众筹bigger大会上,京东众筹重新定义众筹为“新场景解决方案”,提出了“三新”理念(新消费形态、新文化主张、新生活态度)。传播其秉持的态度:做不一样的众筹,做真正懂消费者心理的众筹平台。

四、众筹未来发展趋势

篇7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极大的改变会计环境的同时,也使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中,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概念,未来的互联网也会像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电一样,作为一种生产工具,给每个行业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从审计的角度分析,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审计方法的革新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这也为“互联网+”下的审计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所谓“互联网+”下的审计方法是将现代化高新的网络信息技术与审计方法相结合,创造出网络环境下的审计创新。它将会对企业传统审计方法的理念、思维、方法和组织结构产生颠覆性影响。

二、“互联网+”环境下审计方法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目前,大数据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对全球的经济生活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高新技术为现代的审计方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因此作为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了促进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牢固而熟悉的掌握了有关大数据、云计算的内容及有关方法论。

(一)持续审计方式的实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了解决审计结果与经济活动的时差问题,“持续审计方式”这种审计方法将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审计组织实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通过与其他信息技术较好的交叉融合,使非结构化数据数据化的同时会帮助审计人员获得更多的明细数据,从而使他们对问题的判断能够进一步具体与深入。持续审计方式的实现方法有多种,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方式就是式技术(AT)与大数据、云计算相结合。AT技术通过网络与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系统链接,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传送各类数据包含非结构化数据,然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以风险为导向,充分依赖数据,转变为先分析、后立项,让审计项目立项更加的科学。

具体实现方式为:审计组织利用AT技术通过网络与被审计单位建立业务和数据系统的接口,在开发的持续审计系统中固化非结构化数据和数据分析模块,该模块是利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分析出有价值的数据,以及企业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实现在线的风险预警。对于发现的风险数据及超过预警值指标登记为疑点,并建立实时审计工作底稿,然后按照重要性程度归类、核实,甚至有些时候需要派遣现场审计人员进行现场核实,以较好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的利用和数据的实时分析利用问题。

持续审计方式,若站在企业内审的角度,则是推行日常经营监控审计,其是ERP环境下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在线审计方法。内部审计通过日常经营监控审计将原来进行集中审计的工作转变为日常动态跟踪监控审计,在监控的过程中规避和预防企业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ERP系统和ERP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为日常经营监控审计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使内审在该平台上充分发挥其职能。ERP系统的应用,使企业的内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为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提供支持,为企业提高效益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服务,同时内审人员可以结合先进的审计方法及信息化所带来的数据支持,将大量的数据瞬间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审计结论,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内审人员还可以结合ERP审计信息系统中的AIS功能(审计信息/数据分析系统),从系统审计和业务审计两方面对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计。这里的系统审计指的就是内控审计主要是对系统开发、系统配置、用户权限设置等进行监控和检查;业务审计主要是对财务报表、业务报表等内容的监控和审核。

(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开展联网审计提供机遇

联网审计在技术实现上一般需要四个模块: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处理。然而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导致联网审计模式实施和运行的成本比较高,如一次性成本中的软硬件成本、人员培训费用;经常性成本中的人员成本、软硬件维护成本、风险控制费用等。因而成本、技术等问题制约了联网审计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云计算的出现打破了审计信息化的瓶颈,其相关的理念和技术恰好可以解决当前我国审计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云平台会提供服务于审计工作的相关硬件和程序,当企业用户能够访问任何从云端获取的计算机和IT服务,在IT基础设施和应用软件的资本投资可能会大量减少,因此云计算不需要用户频繁地投资构建新的基础设施、培训新员工及频繁地升级软件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联网审计的实施和运行成本。同时在联网审计环境下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而云计算最主要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即对TB甚至PB级规模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在云计算环境下把海量数据分布到多个结点上,将计算并行化,利用多机的计算资源,加快数据处理的速度。因此云计算的出现正好符合了联网审计的需求。

云计算环境下联网审计的实现途径主要有:(1)被审计单位使用云平台。被审计单位在云平台上运行自己的应用系统,存储自己的电子数据。如果审计单位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联网审计,则是被动的在云计算环境下实施。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审计单位最好是借助被审计单位的云平台,运行云平台上的审计数据分析软件,利用云平台强大的计算能力完成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的分析,获取审计证据,并将其返回给审计端,完成联网审计的审计工作。(2)审计单位使用云平台。审计单位利用云平台提供的服务和设施服务,在云平台上运行自己的应用系统。即把从被审计单位采集来的电子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中,借助云平台强大的计算分析能力对采集来的数据分析取证。至于审计单位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来决定。

三、结语

“互联网+”的提出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此时的“互联网+”就是一个“风口”。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正如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所言:“互联网+”就像一股苍劲有力的飓风,重构着经济版图,让顺势而为者“扶摇直上”,也让漠然无视者抱憾出局。在云计算、大数据正如火如荼的今天,要想紧紧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实现审计领域的提质增效发展,必须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部署。(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谭青.鲍树琛.云计算影响下的会计与审计[J].财会研究,2015,(02),pp.27-28+32

[2] 朱琳.浅议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J].网友世界,2014,(02),pp.16

[3] 魏祥健.云计算环境下的云审计系统设计与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2015,(01),pp.101-105

[4] 郑子法.ERP系统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创新[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3,(03),pp.3-6

篇8

二、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

2016年,我国共有117家保险机构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比2015年增加了7家,全国保险行业已经有76%的保险公司通过自建网站、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等不同经营模式开展了互联网保险业务。在保费上,去年我国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347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5%。电子商务热潮的来袭,使得互联网保险开始进一步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商业模式,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近几年来,电子商务颠覆传统的理念,与此同时网购规模呈几何式增长,更加激发了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快速兴起,互联网保险成为拉动保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联网保费收入整体呈现迅速增长的形势。

互联网保险发展迅速,品种繁多,主要涉及寿险、财险、短期意外伤害保险和创新性险种,互联网所具有的信息化、交互化、虚拟化等特征与保险行业产品特征、营销需求吻合,互联网保险降低了保单在销售过程中的空间制约,使保险公司突破了上门营销的地理限制,对于投保人来说也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交通成本,可以随时在网站上挑选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互联网保险的线上交易模式使客户可以直接将自己的需求传递给销售人员,保险企业可以与客户保持持续密集的交流。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保险公司可以确切的分析客户真实需求,真正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保险需求。

三、我国互联网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系统是支撑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技术基础,目前支撑互联网保险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还不成熟,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计算机系统的漏洞会带来很多技术应用上的风险,易造成线上客户信息的泄露,使得客户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也会对公司的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作为完全无纸化办公的互联网保险信息系统,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公司业务的开展。程序漏洞、网络故障、操作失误等都可以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可靠性,导致系统的崩溃,用户的数据一旦被破坏,则难以恢复。这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来说是灾难性的。

(二)互联网保险的监管体系不完善

互联网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其发展速度远超于现有的法律制度,当前没有专门的互联网保险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网络保险业务。同时,我国现行的保险监管机制也不能满足互联网保险的监管要求,互联网保险不仅需要有保险行业的监管,还要有对于互联?W的监管,只有将互联网和传统保险有机结合起来的监管才是符合市场发展的监管。互联网本身巨大的创新的速度,使得法律的制定往往不能满足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要求。

(三)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的险种主要集中在意外险、车险、理财险等标准化产品上,产品种类不多,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习惯等个性化产品方面,尤为缺少。互联网保险产品不是简单的将传统的保险产品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并结合客户的需求将原有产品进行改造或重新开发新的产品。目前,我国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并无大的差别,大多数公司是将简单的意外险和财险产品放到互联网上进行销售,网络客户在购买时也易于理解产品类型,而对于较为复杂和高端的保险产品还无法通过互联网销售,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四、对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网络安全建设,提供风险防控水平

保险监管部门要适时推出互联网保险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范,从制度上对网络信息安全做出统一的部署和明确规定。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风险防控系统,加强技术研究,完善安全措施,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检测体系,动态检测网络安全状况。要进一步加强对支付系统的完善,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加强对保险从业人员的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保障客户及公司的信息安全。

(二)尽快构建互联网保险相关法律体系

篇9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在利用网络设备和资源的情况下,进行传统金融操作的混合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传统金融机构,包括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等。二是非金融机构,只依赖于网络技术进行工作地企业, P2P网络借贷、第三方交易平台等等。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方便快捷的特性满足了现代人对于效率的强烈需求。

2.互联网金融发展SWOT分析的内容

2.1 优势因素分析(Strenths)

2.1.1 加速金融脱离媒介

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交易中所带来的成本,提高了投资金融的效率,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知道,提供资金的甲方和需要资金的乙方可以直接的在金融平台上进行交易,因此摆脱了对一些金融中介的依赖,投融资双方达到了双赢,实现了资金的直接对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议的成本,也从根本上提高了投融资的效率。

2.1.2 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

互联网因为有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存在,可以十分全面,系统的了解各企业和每个客户的资信情况,有很好的透明度,非常有效地保证了资金安全,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安全快捷的为企业提供资金,从而加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方便了企业的发展。

2.1.3 从根本上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利率的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已经撼动了以银行为首在融资中的霸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以银行为首的融资模式渐渐变成了以市场为首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借出方自己给出价格,贷款方根据对风险、流动性等因素选择对象,两方商讨价格,选择性的进行交易。交易完全市场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2.1.4 加深融资程度

互联网金融让用户有关金融的行为变得更加有逻辑性,并且更加易于辨别,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处理的能力。用户可以认为储蓄成为了投资,在一定方面加深了融资程度。互联网金融具有天然垄断性,它可以获得用户数据的可持续资源,为用户搭建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平台,也因此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2.2劣势因素分析(Weaknesses)

2.2.1管理不完善

在管理这个方面依旧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可以说处于弱势,它的风险控制体系也处于弱势。如今,互联网金融还尚未接入到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中,也就是不存在一个信用共享的体制,也不具有传统金融机构那样的风控、合规与清收机制,在操作规范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制度应该及早的完善。

2.2.2专业知识欠缺

互联网金融专业知识尚未达到顶峰,缺乏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而传统金融机构在历史长河中,早已颠簸数年,经受了几次金融危机的洗礼,其知识已经十分成熟,各种技术的能力都已十分完善,达到了其巅峰状态。在这个方面,互联网金融行业还远远不能跟传统金融相抗衡。

2.2.3技术较落后

互联网金融业务受技术的影响很大,落后的技术会使信息的传输和处理能力降低,也会使用户流失,直到产品失败。此外,互联网还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如:用户不好的使用方法、数据的加密技术不够完善。

2.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2.3.1 政策的支持

互联网金融在2014年3月5日第一次被写进了我国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中,这或许说明了它已经进入到了高层的视线中,然而这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将正式踏入了中国金融发展行列当中。

2.3.2 潜在的客户群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们可以得知,直到2014年6月,我国的互联网的覆盖率已经都高达46.9%,比起2013年年底已经上升了1.1个百分点,网名规模也已经达到了6.32亿,在那个半年里,一共增加了31442万人,通过以上数据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庞大的网民规模奠定了互联网金融的资源基础。

2.4 威胁分析(Threats)

2.4.1 竞争的过度

随着竞争的加剧、利润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场逐渐饱和的压力日益增强,很有可能会导致对风控和内部审验考核的松懈,从而导致产品及服务质量逐渐的劣势化,对整体行业造成了巨大危害。

2.4.2 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还没有真正的成立,而信用评价等级的发展还未经过时间的洗礼,其指标体系也不完备,有关的服务和政策跟不上,这些都会使互联网金融的秩序不稳定。

2.4.3 具有法律风险

我国宪法中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立法还相对模糊,极大地提高了交易双方的责任、权利以及自己应尽的义务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地增强了双方交易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它的良性发展。

2.4.4 存在安全问题

互联网金融完美的与金融业务以及互联网技术完成了对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业务的便利性,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比较严重的信息与资金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有很大的威胁。

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建议

第一,针对中小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各种业务,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把握住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会,并对互联网金融业务以及他们的产品创新有适当的补贴,还要建立成熟的信用体系以及稳定的服务平台,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

第二,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在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机构或者企业中建立分层监管.这样不仅可以明确知道每个监管部门的职责以及他们各自的范围,还可以通过社会上各个行业创新的规避风险手段进行一些专项的调研控制,可以使他们各个分层监管相互交流宝贵经验,也可以积极协助配合其他监管部门更好地完成监管任务。

第三,通过互联网现金技术合理控制项目风险,做好预警机制。高速有效地确立互联网金融法,以方便从法律方面来操作互联网金融,使互联网金融行业从此有法可依。

篇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技术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满足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加快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随着数据时代的发展,移动3G 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为了确保移动行业的发展,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融合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已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1 云计算的相关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以及交付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对于云计算的定义,众说纷纭,目前较为人们接受的定义就是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可以快速的被提供。

1.2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1.2.1规模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在计算机网络中已经随处可见了,利用云计算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在计算机搜索网页上只要用户输入关键词,就会出现大量的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相关内容。

1.2.2虚拟化

云计算有效的计算网络的资源连接起来,有云端服务器进行自动管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登陆云端,通过虚拟的平台使用资源,用户只需将自己需要的东西提高给云端,云端服务器就会根据用户需求提供资源服务。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不高,大大的降低了使用的成本。

2 云计算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优势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年来,随着3G、4G移动通信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已成为时展的重要标志。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人们对移动性以及信息的需求日益剧增,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利用云计算方式既是时展的需要,同样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重要体现。

2.1 实现资源共享

云计算有着非常大的规模,而且容量大,在移动互联网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用户只要在通过自己的设备,不需要依靠其他的终端来进行访问,就可以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并将这些东西下载下来存放到云端,实现随时随地的资源共享。

2.2 实现数据的安全管理

云计算自身有着很高的可靠性,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的数据存放环境。移动互联网运用云计算模式,用户在下载文件、存放文件都不用自己去维护自己的应用程序,秩序将文件存在云端,云端服务器要自动的为用户进行文件管理,并且保障文件的安全。

2.3 节省费用

云计算模式中空间存储大,移动互联网用户不需要再购买本地存储设备了,云端为用户提供无容量限制的存储服务,为用户节省了许多费用,降低了终端设备总体的成本。

3 云计算对移动互联网的助推作用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机的发展,移动通信事业突飞猛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智能终端机的入伍范围,以互联网相结合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了。在科技不断创新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已成为为当今IT互联网领域中两大主流。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了智能终端机的发展,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上相对不足,而云计算却恰恰弥补了这一点,云计算拥有强大的资源池,高计算能力,无容量限制的存储空间。云计算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一个浏览器直接进行多个应用程序的访问,使得互联网有着很好的移动性能。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而言,云计算的好处不言而喻譬如只要连入互联网,便无需依赖特定的终端,自由访问和处理数据,不用再顾忌时间和地点。而且,移动云还让他们告别了自己维护的麻烦。用户的所有数据存储和程序运行都在云端运行,再也不用对软件维护等问题困扰了了。此外,用户无需购买大量的硬件设施用以海量存储。云端将提供无限的存储空间,哪些繁重复杂的工作均通过网络处理,大大降低了IT成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云计算可以产生很好的扩展性和规模效应,将业务的成本大大的降低,从而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已成为当今IT互联网领域发展两大主流,在移动通信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与互联网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利用云计算模式,不断的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有效的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军,任帅.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契机――浅析移动云计算技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

[2]房秉毅,张云勇,徐雷.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安全浅析[J].移动通信,2011,10(09):101-102.

篇11

【中图分类号】 F490;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3-0099-04

一、互联网金融征信的相关理论

(一)关于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虽然产生于国外,但国外学术界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的提法,主要基于实践对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基础、范围、特征等方面予以归纳、形成共识,强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以计算机金融、电子金融为前提的,更强调金融服务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重组和创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3A服务;同时指出了互联网金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缺乏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国内学者之前一般将其称为“网络金融”,大致分为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络结算、网络理财和网络信息等[1];谢平和邹传伟[2]首次提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概念,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其他研究则重点讨论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细分行业以及独立的案例和实践,总的来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不成体系。

(二)关于征信以及互联网金融征信

国外关于征信的研究始于美国,19世纪中期美国民间以信用服务机构的实践操作为基础自发研究信用体系建设问题;20世纪60年代,信用交易的扩大和征信机构的不断发展促使美国学术界开始将目光集中到法律的建设。之后,研究的焦点又从法律建设转移到征信模式,重点研究公共征信模式与私人模式的异同,分析一个国家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征信体系建设模式。

国内关于互联网金融征信的研究分两个阶段:即互联网金融概念诞生之前和诞生之后。在互联网金融概念诞生之前,大部分的研究是在论述其他相关问题的同时间接性涉及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著名学者阮德信[3]最具前瞻性地总结了网络信用体系建设受阻的原因,提出了网络信用的体系架构,对如何构建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之后的研究只是在研究互联网或电子商务征信体系问题的同时间接性地涉及到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问题,都是基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平台的视角进行研究和提出对策建议。

在互联网金融概念明晰之后,国内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征信的研究也更具针对性。针对目前征信系统存在的诸如信用信息滞后、缺少前瞻性综合预测信息等问题[4],一些宏观领域的对策被提出,其中吴晶妹[5]提出以金融征信为核心的互相补充和各有侧重的三大征信体系的设想,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系统等[6-7]。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日益影响,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愈发显现。但是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结论多停留在理论层次、宏观层面,对于如何建设,建设的模式、架构并无较为系统和具体的成果。

二、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与征信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由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强调“金融权即人权”的理念,即所有人都有权利以能够承担的成本获得公平、合理的金融服务,力求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大小企业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权利的公平和“普惠”。这与传统金融以效率为先导的逐利性显然是有分歧的。

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出现,使普惠金融获得了爆发式增长,究其原因在于使普惠金融找到了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根据长尾理论,互联网平台能有效实现“聚沙成塔”,能有效整合过去被认为是边缘化的市场或客户,这与普惠金融的性质及其发展诉求都是十分契合的。因此,创新性的互联网普惠金融降低了交易成本、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使更多的人获得金融服务,更多的借贷交易得以发生,使过去的“边缘市场”――即使不能从传统正规金融渠道获得借贷资金的低收入群体获得了信贷机会。

(二)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与征信

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紧密契合无疑改变了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对征信提出了更紧迫的需求。一方面,开展普惠金融意味着客户端的下移――小微企业和个人,使信用风险相应加大;另一方面,以P2P和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呈现较为典型的“自金融”特点,其关键环节就是投资方能在信息充分披露基础上作出自主决策[8],这就要依赖信用评估、征信服务作为其发展的基础设施,即征信是普惠金融的生命线。

与此同时,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亦将推动征信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首先,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客户拓宽了征信对象的范围;其次,互联网金融交易中依托的电商平台、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产生的交易行为、关联关系、支付信息,通过云计算、搜索和数据挖掘等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加以搜集、处理,扩大了征信数据的征集范围和渠道,使征信趋于全面和完善。

(三)互联网金融征信与传统金融征信

互联网金融征信是对传统金融征信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共同构成完整的金融征信体系。较之传统金融征信,互联网金融征信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征信对象不同,传统金融征信的对象是有着丰富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对象则主要是信用记录匮乏、原本没有被传统征信体系覆盖的企业和个人;二是依赖的数据源不同,互联网金融征信中采用的传统信用数据所占比重仅占40%,其余为诸如网络数据、社交数据等非传统信用数据;三是信用评估的主要方法不同,传统金融征信采用的变量较少,主要进行回归逻辑分析,互联网金融征信则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采用机器学习模型数千个变量,显著提高决策效率的同时降低了风险违约率。

总之,互联网金融征信使普惠金融成为现实。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原本在传统金融征信体系下被忽略、忽视、抑或是“歧视”的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人亦有权利获得公允的征信评判,进而以适度的成本获得金融服务的“金融权”。

三、美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经验借鉴

在此选择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发源地――美国、均创立于2009年的两家开展互联网金融征信业务的企业作为案例展开分析,以期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征信机构的运作以及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一)开展个人征信的ZestFinance

ZestFinance创立的宗旨是为缺乏银行服务的低收入人群创造有利的贷款和信用环境。它首先将客户群定位为FICO信用分值低于500分,即在传统征信中被评判为信用能力最低一档的个人消费者,认为这类人群对信贷的需求极为迫切,通常取得发薪日贷款,但是信贷成本太高。

ZestFinance模型的核心是谷歌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一方面对海量、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处理,另一方面对社交媒体进行深入挖掘,竭尽所能地拓展借款人变量。ZestFinance网站宣称,其通过模型对每个借贷申请人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一般能得出超过7万个的行为变量指标,整个过程不超过5秒。即ZestFinance能更高效、更精准全面地评估个人消费者的信用风险,并期待随着模型的日臻完善,这一基于大数据的评估方法将取代传统征信成为唯一的评估标准。

(二)开展小微企业征信的Kabbage

Kabbage以预付款形式向其数万个需要获取资金的小企业提供500―40 000美元不等的资金,然后向其收取相应额度的报酬。对这些企业,尤其是网商的征信,Kabbage是第一家将社交网络分析纳入信用评价的金融服务机构,构建了一个以非传统信用维度为基础的大数据信用评估体系,包括商业规模、从业时间、交易量、社交媒体活跃程度以及卖方信用评分等多元化数据。Kabbage不仅重视社交网络数据,而且不断进行征信创新,既鼓励网商将Facebook或Twitter的数据链入Kabbage,促进了网商与客户之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还根据网店的综合信息生成信用评分报告,鼓励网店为增加贷款额度而积极改善信用评级。Kabbage的坏账率约为1%,大幅低于美国银行业5%~8%的平均水平。

(三)经验借鉴

上述两家互联网金融征信机构创立至今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概况如下:

(1)客户定位清晰。上述两家互联网金融征信机构自创立都将客户定位为在传统征信方式下信用状况较低、甚至最低的消费者个人和小微企业,明确了其与传统金融征信在市场定位方面主要呈现互补关系。

(2)发展路径明确。第一步,以单一业务作为切入点,比如ZestFinance的发薪日贷款业务和Kabbage的预付款业务;第二步,随着主营业务的开展,强调依靠非传统信用维度变量、利用大数据技术逐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信用评估体系;第三步,待发展初创期(一般为5年)后,信用评估体系日渐稳定、成熟,逐步拓宽业务品种,扩大经营规模,使盈利模式更加清晰。

(3)不断进行征信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前所述,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对象往往处于“长尾”末端,其信用信息越来越表现为其参与的网络交易、社交网络等,更为零散、多变,这就对互联网金融征信机构在信息收集、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时效性、广泛性、关联性的要求,唯有以技术为支撑的征信创新方能实现。

四、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模式选择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的历史机遇

征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①。征信是互联网金融业务流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健康、繁荣的互联网金融征信是互联网金融负债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独立第三方征信平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控股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的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属明显的央行主导型征信机构;第二类是北京安融汇众征信有限公司的小额信贷行业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MSP),属行业内会员制征信机构;第三类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类互联网金融机构旗下的芝麻信用为代表,属典型的市场化、商业化征信机构。总的来说,随着互联网金融从无到有、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业迎来了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中观行业层面都利好不断的发展契机。

1.宏观政策层面

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将“互联网应用信用建设”列入“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网络诚信建设,培育依法办网、诚信用网理念,逐步落实网络实名制,完善网络信用建设的法律保障,大力推进网络信用监管机制建设。建立网络信用评价体系,对互联网企业的服务经营行为、上网人员的网上行为进行信用评估,记录信用等级。建立涵盖互联网企业、上网个人的网络信用档案,积极推进建立网络信用信息与社会其他领域相关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机制,大力推动网络信用信息在社会各领域推广应用。”《纲要》无疑从宏观层面为网络信用、互联网金融征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指明了发展方向。

篇12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指依靠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移动互联网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影响,是一种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型。

1 河南省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现状及特点

目前企业界和国内外学者纷纷在互联网金融热这个浪潮中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目前国内外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要模式,即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有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六大主要金融模式。其呈现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1.1 即时性。转让、证券交易、支付等金融功能的实现更加及时、高效,只需在移动终端按下按钮。同时,对现有的移动网络有推送功能,可以让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你想要的信息。

1.2 移动化。互联网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移动互联网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金融的发展趋势在移动互联网中体现的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选择用手机和电脑在网络上炒股或者购买金融产品。

1.3 互动与透明化。最常见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手机微信、腾讯QQ、支付宝等,不仅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查看消费信息,同时方便双方在互联网上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移动互联网将对用户获取财务信息的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使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和公开。

2 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信用风险较大。债务会影响信用风险,主要是对债券发行人、投资者和各类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有重要影响。由于发行人信用风险的成本直接关系到发行人信用风险影响的大小。计划发行债券的公司,由于各种风险因素无法预期,因此大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对一些证券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者,会降低债券的信用评级,增加相应的风险溢价,这意味着降低了债券的价值。如果借款人涉及违约,那么商业银行就会承担此次交易的信用风险。银行将有两个相对较高的信用风险,首先,银行贷款通常针对于各地区或各个行业,这就限制了通过分散贷款和降低信用风险方法的使用。其次,贷款最主要的风险还是来自于信用风险。由于目前的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和征信公开度不高,小额信贷贷款人可以使用网上银行业务之间信息不清楚的情况,同时向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借贷,远远超出了其原有的偿还能力,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信用风险越来越大。同时,信用评价信息只能通过国家信用信息中心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这样就大大提升了成本,造成信用评估费用太高。互联网作为信息传输与收集的主要方式,并不能有效地降低信用评价的成本。此外,我国公共安全和刑事审判系统的记录信息还没有达到全国联网的要求,整合这些系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

2.2 违法违规风险大。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是交易对象不清楚。随着互联网的扩张,金融交易对象虚拟,交易品种范围广,交易对象跨区域,跨国界,交易对象难以确认,风险难以掌控。其次,是各种网贷公司鱼龙混杂。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放贷金额不得超过1.5倍以上的注册资本数额,而P2P网络借贷平台没有明确的政策限制。一些小的网络信贷公司不要求注册资本数额,只要在互联网上购买了网站模版,然后稍做修改就可以完成在线操作,投资成本低,并且只由数人组成的团队谈不上风险控制。

2.3 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网络安全风险是不确定的,互联网金融具有方便的特点,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互联网交易时间短,速度快和交易频率高,传统方式的风险防范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目前仍处在风险预警阶段。同时监管主体的不明确也是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型的金融模式,对其设立的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并不全面,在监管力度上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也因此存在一定的监管缺位。

2.4 技术应用不够深入。目前,在中国仍存在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力并不够强大和完善,只在互联网营销渠道方面还稍有成就,目前而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对策

3.1 加快征信中心建设

我们需要降低互联网金融虚拟性带来的信贷风险,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大力发展信用中介机构。此外,我们还将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数据收集和模型比对,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累积平台和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准确地评估出企业的还款能力。

3.2 明确监管主体,加强行业管理

由于互联网金融涉及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必须建立良好的金融协调机制。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我们可以汲取美国的经验。他在既不限制产业创新的同时,又能提高金融产品的透明度。在监管系统中,网络理财产品证券化,证券交易商具体的证券,通过信息披露要求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反欺诈条款。在未来,监管金融产品和金融消费,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从宏观经济稳定、信息披露、行为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进行机构的设置,这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3.3 加强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体系化建设

针对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多自身特有的独特之处,我国虽然已经具备了初步金融法律体系,但是应该对我国初步具备的金融法律体系做到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另外,与互联网金融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体系尚存不足,需要加强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3.4 加大技术投入,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

毕竟,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投入,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沟通和与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向消费者宣传金融风险知识,告知消费者在享受新技术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风险,应该对互联网金融提供商进行全方位的多角度的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

总之,互联网金融带来挑战的同时,促进了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渠道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为了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应把技术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全面的融入互联网金融元素,兼顾发展与安全,全产业链协同构建,法律和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建立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和公众参与更多的监管框架,规范金融市场、互联网,打造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环境。

参考文献:

[1]井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模式影响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

[2]高杨,罗亚南,邹新月.互联网金融模式比较分析与未来发展研究[J].海南金融,2013(07):25-30.

[3]来继泽.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67-68.

[4]陶娅娜.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11):112-115.

篇13

随着百度、腾讯、阿里三大集团强势介入我国的传统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正逐渐改变着大众的传统思维,各种金融机构纷纷选择将互联网思维与金融行业进行充分结合,并利用互联网技术代替传统的金融模式。同时,互联网具有低成本性、开放性和草根性等独特优势,符合普惠金融的理念,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以提高普惠金融的发展效率。

一、互联网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

(一)有助于普惠金融的普及

互联网的开放性有助于普惠金融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而不受居民身份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这既体现了互联网的核心精神,也是普惠金融的服务宗旨。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是保障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因素,将广大社会成员作为服务对象,有效解决了传统金融的差异化服务问题。互联网以强大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其开放属性满足广大居民的利益诉求,这与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因此,互联网有助于普惠金融的普及,互联网视阈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将更具开放性。

(二)有助于普惠金融拓展有效客户

其次,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使互联网金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也使普惠金融的服务更加便利。相较于传统金融服务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批过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能有效平衡金融供给。例如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加了互联网金融的接入端口,这也使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得到了普及,互联网金融的覆盖范围在传统金融物理网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实现了拓展有效客户群体的目的。

(三)有助于普惠金融实现共享性

互联网的低成本性和草根性提高了互联网金融共享服务的可行性,这与普惠金融的共享性理念达成共识,普惠金融可以借助互联网推进和达成共享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金融交易的成本逐渐减小,而金融服务的范围则逐渐扩大。互联网以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为依托,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金融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普惠金融通过运用互联网及其大数据,有效控制了交易成本,为更多的客户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同时,这种技术也降低了客户的准入门槛,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草根性。例如余额宝的推出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具有草根性,100元也可以享受理财服务。由此可见,以互联网的草根性和低成本性为依托,为所有群体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在互联网金融形态下的重要服务模式。

二、“互联网+”视阈下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路径

现如今,国家正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服务主体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拓展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降低交易成本,“互联网+”逐渐成为金融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不断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并制定了相对完善的从业规范和行业准入制度,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在互联网金融的视角下,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路径主要概括为政府的扶持、互联网产业的投入以及征信体系的建设三个方面。

(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国家应根据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促进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普惠金融实现其价值理念和目标,就目前来说,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分别受到政府的支持和肯定,但还没有针对二者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也推动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深化和改革,将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同时进行金融领域的深化,有助于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增加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除了相关政策的扶持,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还需要增加在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并对互联网产品进行不断创新。互联网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功能可以有效激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潜力,云计算能够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技术支持,而大数据则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大量客户信息,对数据中的隐藏价值进行挖掘,有助于提高互联网金融控制风险的能力和金融产品的营销精确度。增加互联网产业的投入,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得到强大的技术支持,不仅有助于互联网金融持久的技术保障生命力,还能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基础设施亟待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的物理支撑条件无法满足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导致普惠金融在互联网金融上的优势难以体现。

(三)加强征信体系的建设

征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助于普惠金融的有效发展。普惠金融旨在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由于受众群体广泛,因此,更加重视对客户的信用审核。但目前我国还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征信体系,而现行的征信体系对客户的信用状况了解不足,无法为普惠金融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客户的信用状况对于普惠金融的长远发展具有Q定性作用,因此,加强征信体系的建设是促进普惠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国家应提高对建设征信体系的重视程度,将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向普惠金融机构进行合理开放,同时,借助互联网金融企业大数据功能,深入挖掘客户的潜在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评定,以确认客户的具体信用情况,补充征信体系中的漏洞,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征信审核系统才能促进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和核心价值是一项长期工程,若要在政策规划和价值理念等方面真正贯彻落实普惠万民的方针,除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独特优势,还应具备全面的、综合性的构造体系。对于普惠金融的长远发展来说,互联网技术只是其发展进程中的路径之一,普惠金融仍然需要以传统金融为依托,只有构建一套完整的体系,充分融合各种优势,才能进一步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