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皮影的艺术特点

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6: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皮影的艺术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皮影的艺术特点

篇1

1 皮影的起源

《汉书・外戚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因为汉武帝怀念亡妻李夫人,方士李少翁便在夜间设帏帐表演,请汉武帝在远处观看。这便是皮影艺术的原型。隋唐时期,皮影开始在民间广泛传播,至宋代皮影已逐渐发展成熟。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明清两代,随着民间艺人经验的积累、演技的提高,广泛的发展,各地逐渐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皮影。

皮影艺术发祥于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中国最有名的三大皮影分别为:陕西皮影、陇东皮影、山西皮影。

陕西,是中国皮影的发祥地,皮影出现较早,陕西皮影分为东、西、南三路,东、西、南三路皮影的形象和表演唱腔都不尽相同。陕西皮影在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中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雕刻技法,制作严谨,造型独特,形象生动。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线条优美,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陇东,今为甘肃省庆阳市。陇东皮影是秦陇文化与周边族群文化相融合,是古老的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陇东皮影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与观念,经过世代长期的艺术实践,又广泛地吸收了民间剪纸和传统的戏曲艺术的特点,日渐形成了趋于完美的造型风格和艺术语言。陇东皮影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图案运用灵活大胆,着色对比强烈,富有强烈的地方民间装饰特色。

山西皮影有着悠久的历史,分南路和北路二派。山西皮影戏主要分布在晋中,晋南地区。山西皮影雕刻工艺缜密而且精细,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线条优美生动,气韵十足。制作皮影使用的颜料极为讲究,多为皮影艺人自己制作而成,色彩鲜艳耐腐蚀,不变色。

2 皮影的制作

皮影的制作是极为复杂的,从材料的选择、加工,到具体操作,到最后做出完整的皮影形象,要经过了一套极为完整的制作程序,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皮影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本地区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作品形体小巧,形体造型方面大胆夸张,巧妙变形。人物造型基本按照我国传统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绘画工笔重彩方法设色,以镂线分色,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而成,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多以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色彩绚丽谐调,简洁明快。每个经过一系列的制作程序所制作出来的皮影作品都充分反映了民间艺术家高超的制作技巧和丰富的创造力。

3 皮影造型艺术特点

皮影来源于生活,皮影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感悟用皮影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无论是各种不同阶层、性格的人物形象还是各种动物、鬼魅形象或夸张或精简,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皮影造型中有着以下几个普遍的特征。

构图与造型上的平面化是皮影艺术最显著的一大特征。皮影艺术受到中国剪纸艺术的影响。所有的造型采用统一的平面构图设计,没有前后的空间区别。只有上下位置的区分。皮影人物头像基本为侧面或半侧面的形象,身体基本为侧身。

皮影造型艺术化是皮影艺术的另一特征。夸张和变形成为皮影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皮影的造型多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用色简练,对比强烈,平涂着色。在皮影的创作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夸张和归纳,把形象特征用简单的线条和镂空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典型的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性格和阶层身份,用极其简练的手法刻画出了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并用其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反映了人们爱憎分明的情感。民间皮影造型的夸张就是去繁求简的过程,对物象最特殊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

皮影造型戏曲化也是皮影艺术的特征之一。皮影艺术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不仅在表现形式上,由民间艺人一边操纵皮影人物,一边用当地曲调唱腔讲诉故事,在皮影影人的造型表现方面,大胆的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脸谱以及服装造型,人物形象按照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创造,人物性格特点鲜明。但由于皮影艺术自身表现形式的特点,皮影人物在其形象塑造上又与传统戏曲人物形象有些区别,并不完全按照戏曲人物形象进行简单描绘,正因为这样,才使得皮影艺术形象更加的鲜明,也更具特色。

4 皮影的艺术价值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皮影融汇了雕塑、美术、剪纸、戏曲、民俗等多种艺术形态,深得中国文化虚实意韵之美。其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在艺术长廊里,皮影艺术是一个独特的品种,也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参考文献

[1]许艺乙.身边的艺术[M].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193.

篇2

1.皮影艺术与三维动画技术的简略分析

皮影戏俗称“影戏”,是我国古老的集演、唱、灯光及美术雕刻为一体的一种戏曲表演样式。皮影艺术的形式具有概括、夸张、简洁,色彩单纯、强烈,皮件雕刻细腻、制作精美,动作表演流畅、独特,舞台灵活等特点,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运用到动画的设计中。

电脑三维动画软件目前有3D Studio Max、MAYA、Sumatra、Lightwave、Rhino等,都有着各自的独到之处。三维动画软件包括一般三维和视觉效果制作的功能,而且还能根据要求设定角色模型的运动轨迹,建立虚拟摄影机的运动、数字化布料模拟、毛发渲染和运动匹配捕捉技术,有利于制作复杂的影视镜头与画面。总括来讲,三维动画软件其特点是可进行立体的、真实的形象造型展示。

2.皮影艺术与三维动画的结合方法

当代的动画创作需要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艺术与技术的全面把握是创造完美动画的必备条件。

2.1皮影中美术类功能与三维角色模型的结合

角色塑造是三维皮影动画制作的关键环节。皮影电脑动画不仅能真实地再现皮影艺术的基本原理和风格特征,制作时还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进行随意的修改。同时我们可以打破皮影艺术作为传统艺术的沉重性,根据剧本内容借鉴现代艺术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融合时代流行文化元素,创造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

2.1.1皮影图形与角色模型的结合

对于动画的造型而言,夸张与变形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段,在这一点上,皮影艺术与动画造型在设计手法上是一致的。在皮影艺术中,人物的表现一般为侧面,在外形轮廓上,不太注意五官的体现。但是对于影人的眼睛却做了极度的夸张,双眼便成了传“神”的主要对象。整个人物在造型上大气质朴,而对于服装等部位细节的处理却又精细缜密,没有半点疏忽。在三维皮影动画中,人物不仅能表现侧面,还可以以不同的视角多方位表现,所以三维角色模型的设计要注意吸纳皮影的艺术特征,在体现皮影整体造型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的同时,使模型设计卡通化、夸张化、符号化,把握形体比例特征上半身长,下半身短,四肢比较细,关节灵活的特点。

2.1.2皮影雕刻与角色模型的结合

皮影雕刻融合了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以及年画的诸多特征,用刀十分讲究,雕刻工艺精巧细腻,同类角色身首互换性好。这就要求在建模过程中,在把握住人物整体的前提下,尽可能细腻精致。这些要求和特征在三维软件中可以使用贝赛尔样条曲线分段逼近的方法来构造影人的外形,这样做不仅可以真实再现其复杂的轮廓,也可以反复调整控制点位置和曲率,从而使曲线尽可能光滑并制作出细致精美的雕刻效果。角色在三维动画中表现运动和变化时,具有特殊的质感和立体感。这样就可以轻松解决传统皮影雕刻的难题,开拓皮影艺术表现方法的新空间。

2.1.3皮影色彩与角色材质、贴图的结合

传统皮影艺术的色彩由于使用规律主要受中国民间五行五色的主宰,较多地运用青、赤、黄、白、黑五种原色,其次从皮影艺术的染色来看,一般采用中国民间年画浓墨重彩的着色方法,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装饰性风格。在三维皮影电脑动画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定义模型的材料质感的特征,即色彩分析、纹理贴图式样分析、物体属性分析,依照这些原理从而为角色各部分创造千差万别的材料质感。定义皮影角色模型的材质属性中的色彩配置可以直接用加色法、减色法原理进行配置,或者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原色。运用纹理贴图可以为角色的染色制作出浑厚沉着,对比强烈,丽而不艳的色彩效果。贴图的绘制可以运用photoshop,软件中众多的特效功能和不同质感、款式的笔触来制作图片。

2.2皮影表演功能与角色表情、动作的结合

传统的表演方式,一个皮影人物通常只用三根耍杆来控制,因此人物的动作可以说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说影人的腿部),但三维技术就可以不受这样的限制,它使“皮影”人物形体动作更流畅,面部表情更丰富,细节性更强。如复旦大学艺术数字化研究基地设计制作的《梁祝》,从皮影建模出发,建立了一个数字化的“皮影世界”。在真实再现皮影的复杂轮廓的基础上,可根据个人审美观念的不同,用曲线拼接出新颖别致的图案,实现了使用者用电脑自编自导自演皮影戏的功能。为了表现皮影戏中的动感,他们将整个影人按传统皮影戏的十一个部分(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来构建,再通过设置在关节处的隐藏点来对齐整个模型,使皮影人物做出转身、行走及其它各种动作。在深圳环球数码公司制作的《桃花源记》中,骨骼设置上参考了大量民间皮影工艺品的真实关节设置及其结构特征。在电脑虚拟角色的骨骼设置上,尽量使其接近于传统皮影作品的设置样式,保证所完成的皮影动画作品在韵味上能够和传统的皮影戏相吻合。另外一种思路是利用面部运动和动作捕捉系统,将捕捉到的数据传送到三维软件中与模型匹配,实现仿真的角色表情与动作。

2.3舞台光影效果与三维场景、灯光的结合

皮影是利用光和影来表现的造型艺术,“光影结合”的传统表现手法在其他剧目中也经常使用,如《埃及王子》里面的“戏中戏”独立段落表现埃及王子在梦境中的处理手法。计算机通过光学原理的运用,能够自由确定灯光的类型、颜色、强度、位置以及它们随时间的运动变化,表现角色各部分的关系、阴影、渲染质量,建立一种能表现皮影戏背投影效果的光照模型,模拟出皮影人物晶莹剔透的影像效果。通过顶点追踪算法作为基础模型,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改和优化,这些特点都在算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能将瑰丽古朴的色彩,光洁透明的皮影质感和戏台上光影的空间感在阴影中表现出来。此外,还可以开发皮影动画制作系统,该系统的设想就是在三维模型上绘制皮影图案与纹理,然后将三维模型绑定骨骼运用动力学驱动模型形成动画,最后渲染成二维或三维剪纸效果。完善该系统后动画的制作功能将更加完善,届时将内含各种题材的皮影造型的参数模型,以及一些皮影风格特效,这将是我国皮影动画制作上的一次尝试,使皮影表演的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3.三维皮影动画艺术的美学分析

篇3

一、要抓住皮影与舞蹈艺术的共同内核

对于皮影舞蹈艺术的研究,自其兴起之后便已勃然兴起,有研究“从皮影戏的诞生之初,皮影戏的题材及特点出发,结合当下舞蹈艺术发展的新课题及潮流趋势,通过皮影戏对舞蹈艺术中舞蹈动作元素,舞蹈音乐旋律,舞台美术及服装道具的影响,简要扼要的从宏观角度阐述皮影戏对舞蹈艺术的影响;运用舞蹈实例,解剖分析新型舞蹈——皮影舞蹈的艺术特点及艺术魅力,并结合皮影舞蹈的现状,展望其发展前景。”[1]系统性、理论性得对皮影舞蹈艺术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探究。在皮影舞蹈教学方法上,首先要注重的是要抓住舞蹈艺术与皮影艺术的共同艺术内核。皮影舞蹈是皮影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完美融合,两者能够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两者共同的艺术内核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与皮影艺术在对民俗民风的展现,肢体语言,表演艺术等方面有着众多的共通之处,从而形成了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的契机。在皮影舞蹈的教学上,既要突出皮影艺术的内在特质,又要强调舞蹈艺术的核心内容,从而使皮影舞蹈的艺术兼容性能够被更好地展现,在皮影舞蹈的教学上把握住二者的共同内核,就把握住了皮影舞蹈艺术的教育规律,从而使得皮影舞蹈艺术的教学起到良好的艺术教学效果。具体而言,要设置与皮影艺术相关的鉴赏类内容,从皮影艺术动作分析、艺术张力分析等角度,去设置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皮影艺术基础,更好地受皮影艺术熏陶。其次要不断提高对于舞蹈艺术基本功的教学,只有掌握舞蹈艺术的表演规律,才能在此基础上融入皮影艺术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掌握皮影舞蹈艺术的表演方式。

二、博采众长各类舞蹈的艺术精髓

前文提到,在皮影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对于舞蹈基本功的掌握程度,从而不断提高皮影艺术对于舞蹈的融入程度和水平,在扎实的舞蹈艺术基础上完成皮影舞蹈表演,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当不断博采众长各类舞蹈艺术的艺术精髓,通过不同种类舞蹈艺术的了解与教学,提高皮影舞蹈的教育质量。博采众长各类舞蹈的艺术精髓,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对于舞蹈专业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应侧重,对于皮影舞蹈而言,无论对于皮影艺术的了解还是对于舞蹈艺术的了解,都是至关重要的,舞蹈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相对于皮影艺术而言要更加丰富、复杂、多样,因此在皮影舞蹈的教学中,要兼顾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夯实学生的舞蹈专业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平。博采众长并非不分主次,皮影舞蹈的教学仍然要以该舞种的艺术规律和艺术特征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博采众长中不断丰满羽翼、向前发展。

三、要不断开拓创新,发挥教育的力量

皮影艺术是我国著名的民俗艺术,且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有研究指出,甘肃省庆阳市地域皮影戏,相传始于宋代,把皮影艺术的表演借鉴运用到现代舞蹈的编排中,使我们对皮影艺术的价值、产生背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将古代皮影造型与现代舞蹈巧妙结合,完美设计、整体编排,使皮影表演空间范围更加开阔随意,把皮影的舞姿动作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可以说,皮影舞蹈艺术的产生本身就是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因此,在皮影舞蹈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不断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皮影舞蹈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当下的先进手段,运用更新更好的教育模式与教育体系,利用更新更好的教育载体,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内容上,可以运用新媒体等手段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形成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教育的共同运行。在皮影舞蹈的教育过程中,创新精神能够不断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且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创新是一个不断传递的精神,通过教育教学享受创新的成果,同时传递创新的精神,才是创新型教育的应有之义。要不断开拓创新,发挥教育的力量,推动皮影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批优秀的皮影舞蹈人才。

篇4

一、皮影戏的渊源

“皮影戏”又叫“牛皮影戏”、”灯影戏“,它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戏,它是用灯光照射用牛皮、驴皮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以各地的地方戏为主。

相传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最疼爱的妃子李妇人因病故去,武帝因思念爱人整日闷闷不乐,君臣为了解除武帝的思念召集各方人士商议,这时有位方士想出了个主意,他用木头雕刻出李妃的形象,在晚上,借用灯光把木人投影在汉武帝的惟账上,朦胧中汉武帝见轻盈袅袅的爱妃重现眼前,喜出望外,后来这种形式就在民间流传。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用“皮影”代替了“木影”以兽皮或纸版做成人物剪影,加以彩绘,用线牵动头部,双手运动,用灯光将其投射到白幕上以供观看,演出时常以历史戏剧、神话、寓言等为内容,配上音乐和唱词,元初皮影戏曾作为军队的娱乐活动,常在军营中流动演出,明清两代,皮影已遍全国,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出皮影戏,后来随军传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从十八世纪开始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的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二、皮影的制作

皮影脸谱的制作要经过十几个步骤,分别是杀宰牛皮或驴皮,药水卤制去水分杂物,晒烘干燥压平,刮成透明薄片,描绘制片,雕刻修形,调绘色彩,刷酮油,整压定型,手条,肢节及配具的拼合,有人物的生、旦、净、末、丑、动物、刀枪、桌、椅、亭、台、楼、阁、宫殿、车、马等道具。

影窗:也叫亮子,也就是照影子的幕布,是用方木做成长宽比例为二比一的长方木框,用白布包上绷紧,绷好的影窗固定在距地面高80公分的台板上或办公桌上。

影灯:过去用的是豆油灯,煤油灯做光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用日光灯做光源,吊在影窗的后上方,影人是在影灯的前面,影窗上表现,观众坐在影窗外面的观众席上观看皮影戏。

三、皮影戏的演出方法和内容

皮影戏演唱时在观众前面立一块屏幕,在屏幕后面点亮影灯,灯光照在紧贴屏幕的影人和场景上,再配上锣鼓弦乐和台词唱腔,达到唱影效果,弄影者藏匿于灯影之外,往往以一身兼任编、导及配乐等工作,还要连唱带说,一个人兼几个职能,脚打锣、手打鼓,口唱曲,一个人不但挑几个影子,还要身兼生、旦、净、末、丑各行当。

脸谱是皮影戏的核心部分,有王帽纱帽谱,文武花脸谱,神头妖精谱,文武花旦谱和帅盔扎巾谱六大谱系组成。

一般演出都以各地不同的地方戏曲剧种为主,在西北主要有秦腔、眉户、碗碗腔、道情等为主。不管那种剧种都以表现历史戏、现代戏、神话戏、寓言戏为主要内容。

演员在半透明的白布后,贴近幕布熟练操作皮影人的动作,并又说又唱,乐队伴奏,有声有色地表演剧情故事,尤其是表演民间神话故事,武打片,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上天入地的高难度动作,这是其它剧种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儿童百看不厌。

四、皮影戏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承传

由于皮影的制作是一个综合加工,雕刻彩绘的创作过程,具有较强的概括、夸张、写实和变形等艺术创作,是具有极美的艺术价值的工艺品,皮影外形轮廓的“整体美”中包涵了内部装饰的古典美,所谓整体美是指每一个人物造型的结构,曲线轮廓,身长高度,头身手臂和总身高的比例,在设计制作时由创作者赋予的艺术表现魅力,体型小巧,约在33厘米上下,造型夸张大胆,变形巧妙,除个别书童、丑旦以半侧面的双目出现外,其余大部分以侧面单目表现。面部有空面阳刻和实阴刻之分,正生正旦人物鼻尖口小,朱红点唇,若有若无,秀婉妩媚,皮影戏的造型,吸收了中国剪纸的表现手法,单从造型来看皮影戏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它和剪纸窗花是一样的表现方法,不同的是用牛皮或其它动物皮。它是用剪纸的手法表现戏剧人物形象和个性的。

人物性格则以平眉和立眉分别,平眉表现文人雅士的清秀文静,武生将帅则以立眉实现其英武强勇,头型前额突出,俗称“岩额”

更显神飞眉宇,气概非凡,生动有趣的艺术境界,男性的正面人物以大耳、宽肩、圆腰高大的形象表现阳刚之美,旦角的共同追求柳眉、纤腰、莲足式的阴柔美。

皮影戏在我国丰富的艺术宝库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受人民的喜爱,流传之广泛,流派之多,堪称戏曲之最,有人把湖北、湖南、广东、浙江等南方省的皮影称南方皮影。华北、东北、西北,内蒙的皮影称北方皮影,北方皮影分布地域广阔,造型各异,又有人把北方皮影分为东路和西路皮影。

过去皮影戏在农村极为盛行,现在随着电影、电视,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皮影戏越来越少了,但它作为一个独特的戏曲表现形式,还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高超的艺术价值,由于它的可操作性,三五个人就能拉起一个戏班子,唱大戏,在农村仍有广阔的市场,一到农闲的时候,人们集聚到一起支起影窗,敲起锣鼓就唱起来,或者老人祝寿,新宅乔迁,出殡都用皮影这种方式进行演出。皮影戏到了灭绝的地步,除了现代影视的飞速发展、各种娱乐的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由于皮影戏所表现的都是古老的历史剧、神话剧和其它老的民间剧目,缺乏现代戏的内容,很多年轻人看不懂,这样看皮影的人就少了,看的人少了,演皮影戏的市场自然就少了,一场戏演下来挣不了多少钱没有利润的皮影戏也自然就少了。另外,现代影视是一门先进的综合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皮影戏相对比较简单,所以,缺乏吸引力。

现在电视的普及多频道、多功能、一般人们很少出门,广场放电影,免费都没有人去看,麻将、舞厅各种娱乐方式都代替了皮影的演出市场,人们都普遍忙于是生活。

五、皮影戏的创新

篇5

(一)皮影艺术的发展

皮影是我国民间流传较广的傀儡戏之一。俗称“灯影”,它以皮革雕刻人和物,借助灯光在屏幕上成影。中国皮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魅力。千百年来,一直是民间戏曲的艺术奇葩之一,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皮影是起源于宋代,形成于古代中原地区。据史料记载,由于战争和迁都,很多皮影艺人向南北迁移,并在各地扎根,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大区域流派,即中南部皮影、北方皮影、西部皮影。

(二)皮影艺术的风格特点

皮影艺术是借助灯光透过镂空的影人和道具在影布上的景象来完成表演的。其造型在皮影艺术表演中显得尤为重要。人物造型整体性强,采取抽象和写实的艺术设计手法,其造型比例上身偏长。人物的程式化造型来源于舞台剧。男性和女性形象迥然各异。为了破除皮影艺术在表演上的局限性,皮影艺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有数十种流派和唱腔。签手是皮影艺术的灵魂,主要采用挑、抵、推、揉、拖、反转等技法来表现细腻的感情,给皮影以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皮影艺术的意蕴、形态、色彩、光影与表演都有着独到的艺术魅力,对我国现在艺术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如何将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加工,得其精蕴,如何将其推演到现代设计之中去,是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数字化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一)媒体的变革

数字革命展开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基础之上。在整体变革中,网络空间的覆盖面无限广大。过去是单向式的发送和的接收。现在因特网、电子邮件、电子信息、博客、腾讯等多种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单向式媒体。双向交互式媒体模式应运而生。基于新的公共空间建构的数字化艺术正走向大众文化和网络化。虚拟的东西让无法在现实环境中实践的思想得以实现。

(二)数字化艺术

上世纪八十年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直接促成了数字化艺术的形成。数字化艺术泛指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制作的各种形式的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技术数字化对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在文化领域,这种影响表现为不同的文化传承、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被逐步解构和重组。传统的艺术概念受到冲击。审美观念发生改变。

数字化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且技术成分比重加大;图像演变成信息;有互动性;虚拟真实与艺术真实相互融合。数字化艺术将成为世界的主流艺术。作为未来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数字艺术形态必然在其交互性和媒体的网培性的共同作用下变得更加复杂。数字化艺术的新鲜之处在于它能够与观众互动,还具有转换性,能轻松地把不同运作方式的事物结合为一体。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的完备,使得越来越多未经太多基础训练的人也可以涉及艺术创作领域。而这些正是数字化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数字化艺术真正的意义所在。

三、皮影艺术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的应用

数字化媒体艺术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并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文化传播和表现形式。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数字化时代为科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的彼此交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数字化设计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也是文化传承的一个过程,民族性将会使其独具魅力。如果把皮影艺术运用到数字化媒体艺术中,将获得双赢效果。

(一)皮影艺术为数字化的媒体艺术提供了传统的艺术借鉴形式。

1.皮影艺术造型平面化、卡通化、抽象个性化。皮影艺术造型质朴单纯却富于表现性。整体上线条优美、有力生动,韵味十足。面部特点为,额头高、鼻梁直、小红口、长眉、细眼,手指长。人物古朴典雅,有民族气息。这种平面性可运用到数字化媒体艺术的设计中并为之确立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复杂的三维人体结构、建筑结构,可以简化处理为点线面结构,这种概括的数字化平面造型质朴率真,既承续了民族传统造型特点,也具有现代数字化媒体艺术的设计特色。

2. 皮影艺术中的色彩和图案符号,为数字化媒体艺术提供更多的创意空间。数字化媒体艺术要与众不同,可以从传统皮影艺术色彩和图案的符号化特征入手。

怎样更好地运用传统的皮影造型符号,必须经过再三的推敲和研究,从传统文化内涵出发,对所要设计的角色结构、部位等加以夸张和取舍,直到完全符合数字化媒体艺术的设计的主题与风格。皮影艺术装饰性强,不追求固有色和光源色等理性用色思维,更多的在于具有装饰意味的色彩情感表达,数字化媒体艺术可借鉴这种装饰风格强烈的色彩处理手法,技能突出其独特的主题风格,又能独辟蹊径。国外的三维油画,就采用了皮影艺术中的传统五色观的色彩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二)皮影艺术为数字化媒体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养分,并为自身的传播和转型,奠定了基础。数字化媒体艺术已行至多元化路口。创意是艺术的源泉。创意不足和人文内涵的缺失,造成现代数字化媒体艺术无内涵、无特色。皮影艺术历经千年的传承,具有深厚的民众根基和文化内涵,能应对新媒体艺术发展所带来的强势文化,还原艺术的人文精神,为为雷同的艺术形式提供一种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发扬了中国民间文化,数字化媒体艺术的发展推开一扇尘封已久的民间传统之门。

四、结论

篇6

我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一种综合性民俗艺术,被称为“艺术的先驱”或“卡通艺术的鼻祖”。

关于皮影戏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传说,源自于汉武帝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汉武帝的爱妃王夫人年轻美貌,不幸早亡。武帝非常伤感,甚是思念,宫中有个叫少翁的人,用素纸剪成王氏人形,将纸人放在灯前投影到帷幕上,并设置了一个“弄影还魂术”,武帝看后,似在帷幕中影影绰绰看到了爱妃,病就好了,这就是皮影的雏形,后来发展成为皮制皮影再配上音乐,唱腔,慢慢就形成了皮影戏。

一、民间皮影的造型特点

中国皮影造型的主要特点是影像造型。宋代皮影中的纸影与历史悠久的民间剪纸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在表现形式上受到了剪纸的影响,于是就有一种说法是纸影戏就是活的剪纸。皮影与剪纸的艺术手法实际上是所谓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剪纸艺术的影像造型的特性渗透于皮影艺术中并使它更为丰富多彩。皮影假借剪纸两度空间的造型特点并夸张其影像造型轮廓,成为我国独特文化特征的典范。皮影的造型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完善,到清代时民间皮影造型已具有很强的装饰特点和很高的戏剧化程度。因此,综上所述,民间皮影的造型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造型平面化(因它假借剪纸的两度空间的造型特点,所以不能塑造三维空间的皮影造型,因此只能平面化)

(二)造型艺术化(由于它是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皮影人物的装束造型与面部神韵形象生动,夸张幽默,浪漫诙谐,用线条镂空法进行造型刻画,用色简单及简洁,主要采用平涂着色法而颜色则主要采用红,黄,青,绿,黑五中颜色)

(三)造型卡通化(我国皮影本身体现能动性,被公认为是“卡通艺术的鼻祖”和“电影的先驱”。它的造型里人物身体的比例通常是上身与双臂偏长,以利于舞台演示)

(四)造型戏剧化(体现出传统皮影与戏剧皮影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民间皮影的结构

(一)头茬

头茬又称“梢子”。分为生,旦,净,丑,相貂,翎子,鬼怪,神头等很多类别,而各类又包含种种,如旦角类有正旦,小旦,刀马旦,老旦等。头茬越多,影人角色越齐全,演出曲目就越丰富。影人头部造型分脸谱与头饰两个部分,脸谱中的花脸脸谱纹饰华丽,色彩丰富,形象夸张,富有装饰性和观赏性,是皮影艺术的精华。一些民间老艺人将脸谱中的眉眼表现总结为:“眼眉平,属忠诚。圆眼睛,性必凶。线线眼,性情柔。豹子眼,性情暴。”而影人头饰分为发饰和帽饰。发饰有披发,抓髻,辫子旦,花旦等,而帽饰分为冠,帽,盔,巾等这些是区别不同人物官阶和身份的重要标志。

(二)身段

身段又称戳子,分为龙袍,蟒袍,官衣,监衣和帅袍等,皮影戏的服装款式纹样受戏曲服饰的影响,身段造型与头部造型的角度是完全不相同的。头部是正侧面即五分头而身段则采用的是半侧面即七分身子,做到了服饰外轮廓的丰富自然,有利于服装的完整表现。

(三)衬景,道具

衬景就相当于舞台背景,起着深化剧情,点缀环境的作用。皮影的衬景广泛而不受限制,有天上,地下,水里均可表现,并且极尽夸张又富有表现力。然而它却受影戏屏幕的限制,必须是平面的二维空间的。而道具则更为丰富,有庞杂,车马船轿,飞禽走兽,室内陈设,仪仗,兵器等。

三、民间皮影制作工艺

(一)制皮

我国民间皮影的制作是皮影艺术的重要程序,从古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地制作工艺。且皮影的原料加工主要以夏季六七月份新宰杀的不满三岁的黄牛牛皮为最佳,其次也可用羊皮或驴皮来代替。先刮皮把多余的脂肪和毛发刮掉,经加工后只留真皮,然后磨制平整光滑,以达到如玻璃般的透明。

(二)落样

在已经制作好的透明皮革的下面放好准备雕刻的白描图谱及脸谱,服饰,道具等图谱,然后描摹,用钢针尖刺图,描绘出纹样,为雕刻提供依据。

(三)雕刻

皮影雕刻是采用平面二维空间的装饰表现方法,主要用线条处理,其线条又分为实线,虚实线,暗线和绘刻线。实线是用来表现形体轮廓的线,即表现生,旦,丑角等被称为空脸的脸谱,同时也表现部分的装饰图案。虚实线是表现层次,块面以及结构中的装饰纹样,沿形体实线旁边饰以虚实线,净角的脸谱也多为虚实线。暗线为实用线,即用刀划线而不透皮多在皮影人物的活动关节处。如腰端,手腕,膝盖等关节处,绘刻线是以笔代刀,用来表现更为细致的物体,如腰带,胡须等同时也起到了装饰点缀的作用。

(四)敷色

用雕刻好的皮影人偶经平整打光后敷色,颜色多用纯色,主要用红,黄,蓝,绿,

黑等五种颜色,着色主要用平涂法,此外还有晕染手法和勾线相结合运用,上色要用透明色,这样不影响光照。戏曲人物脸谱和服饰的敷色要按程式进行,颜色以黑色和深色为主,这样通过光照,才能达到色彩浓郁,形体清晰可见的效果。

(五)定型

把上色后的皮影人偶熨烫平展,使其定型。熨烫又叫“出火”,是制作并整理皮影的辅助工序,具体做法就是用特别制作的土坯熨烙皮影,就是将皮影夹在两土坯间,带冷却后取出,重要的是掌握好火候,火候不到皮影熨烫的不挺展,火候过了皮影会被烧焦,最后上清漆以防色彩脱落,还可防潮并定型。

(六)装订

装订是皮影制作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将各个部件组装并固定,影偶头部和身体的联结是活动的,根据演出曲目的需要可以进行调换,并且各个部位的连接点要找准,才不至于组装的皮影前倾后仰,影人领是用一根主签连成的(又称“命根”),两手腕处各加一根活动签,民间艺人称为“三点一线选中选,栩栩神采从中显,疏忽若差半分豪,有肉无骨影人残。”

四、民间皮影所体现的艺术价值

(一)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皮影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古老的民g艺术,它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又分为民间皮影戏剧的文化价值,皮影唱腔的文化价值以及皮影人设计与制作的文化价值等三点。

1、皮影戏剧的文化价值

皮影戏剧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影戏中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是源自于民间百姓生活的平常故事,以常见简单的故事情节来刻画一些深刻的道理。因此它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提供一些伦理的模式,所以剧目中蕴含的故事道理以及反映的民风是调查采集民间艺术素材的有效方法。

2、皮影唱腔的文化价值

皮影戏的音乐在不同地域的长期发展演变中,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融合了当地民族乐器,例如小调等音乐体系的精髓,因此形成了一定的地方流派。所以影戏的唱腔艺术是从不同地区的音乐上发展而来,[2]它没有统一的腔调。腔调越丰富,版式也就越丰富。

3、皮影人的设计与制作的文化价值

皮影人的设计与制作为美术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也提供了难得的宝贵素材。民间艺术与专业创作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关系。现代艺术是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的,无论是表现形式,创作手法,还是作品中渗透的民族精神,都将成为新的物种产品并提供有用的启示和积极精进的经验。那它所体现的经济价值是皮影所蕴含的丰富的民间手工艺品,因此成为了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制作精美的皮影人偶可供人欣赏,点缀生活空间,也可作为装饰品从而产生商业价值,也为在都市的人们带去一些乡土气息。

(二)承载了民间皮影的传承艺术价值

1、民间皮影是民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2、皮影艺术与原始巫术,乐舞,民间艺术及图腾,说唱等相互渗透融合并相互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心理特征。

3、寓教于乐(有着重要的教育和审美意义)

4、皮影本身也是一种极具价值的研究对象,换言之,它对中国民间习俗,民间文学和历史,美术,戏剧的研究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三)民间皮影的美术研究价值

民间皮影的美术研究价值体现在以下几点;

1、表现在造型的夸张体现。

2、体现在丰富的线条语言。

3、体现在纯粹的色彩运用。

4、体现在细腻的动态语言。

篇7

1中国皮影艺术与数字动画结合发展的必然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综合了戏剧、戏曲、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人物雕刻精细、神态栩栩如生、形象俏丽多姿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美术的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瑰宝,但是现如今,它的生存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境。而我国的动画在多方面压力的夹击下,再加上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致使其发展之路崎岖坎坷,令人担忧。在这严峻的形式下,为这二者寻求适合它们立足和发展的最优路径就迫在眉睫。“传统的皮影艺术与动画都是一门视听艺术,无论是皮影造型还是现代动画中的造型都是构成视觉的基础,二者有着共同的特点。总体上来说,现代动画的题材和皮影的题材都一样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且皮影戏在表现手段、制作流程、社会功能和故事来源等方面,均和动画有极大的相通之处。同时,皮影戏与动画在创作理念和表演方式都具有娱乐性都能够传承文化,都是一种平面艺术、屏幕艺术。因此,皮影与动画的结合对二者来说都是一项崭新的突破。”

2中国皮影艺术与数字动画的耦合性

数字动画设计与皮影文化传承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耦合。将数字动画设计应用于皮影文化中,可促进皮影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历史性传承。由于当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娱乐形式的增加,传统皮影艺术由于其自身制作工艺与操作程序存在局限性,正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局面。将数字动画设计技术应用与皮影戏的制作中,不仅可以真实再现皮影戏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性,展现其文化精髓,还可以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下,受众的不同审美需求和偏好对皮影造型进行随意的修改和完善,而且用数字动画技术模拟传统皮影人物的造型,不仅解决了只有传统受过训练的老艺人才能制作和操纵皮影的狭隘面,也为数字皮影动画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例如,《铁扇公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封神榜》等美术片,都是汲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形成浓郁的民族气息。

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造型手法具有艺术夸张和艺术典型化的特色,皮影造型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在这一点上与我国的绘画艺术有着共通的妙处。人物的装束与容貌、情态夸张幽默、浪漫诙谐,却又不失生动形象、逼真写实。

从皮影戏的表演剧目上讲,长久流传下来的皮影戏,经历了千锤百炼,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和推敲,可以说个个都是精品,包括每部戏的布局、道具、一招一式、唱腔念白都是专业而考究的。将皮影戏引入动画,必将提升我国动画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价值。

3二者结合发展的历史梳理

篇8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冀东皮影人物造型及装饰手法

对比中国画的白描艺术的人物,皮影人物的装饰造型主要是通过线的处理,如衣纹变化、变换装饰花纹等方式,在皮影人物的装饰上采用雕刻、镂空等技法来装饰,材质的颜色选择上主要有黑、黄、红、白几种颜色来表现。冀东皮影人物造型方面一直是纯侧面的,有一只极度夸张的眼睛,睫毛、瞳孔、双眼皮都做的十分清楚,鼻子是一只拐角,脸蛋只是一道弧线,单这简单的几笔却又有着各自的鲜明特点,尤其能表现出自己内在的性格。

冀东皮影人物造型主要分阴刻与阳刻,其中主要有三种类型:(一)、“小”、“生”、“”为主的直脸造型特点为通天鼻、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口、瓜子脸是一般正面人物和小生旦角老生面部造型的基本模式,从额头与鼻梁一条直线贯穿下来,造型俊俏,眉眼处展现出一种外方内圆的曲线构成,造型简洁、舒张,其中巧妙地利用长短曲直不同来区分男女。(二)、以“”“大”为主的花脸造型特点是饱满,额头处似一根很有弹性的钢丝,眉眼处的舒皱、曲直来表现人物性格。(三)、各式丑角及妖魔鬼怪的造型特点大多是缩小前额,鼻子滑稽的上翘呈现蒜头的形状,上翘的鼻翼与下垂的眼睛成反比,给人一种滑稽、圆滑、俏皮、狡诈之感。

根据以上对人物造型分析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的把握冀东皮影人物造型的基本特征,其脸的线形决定行当,头饰决定角色和身份,每个人物造型都有其自己的性格特征夸张的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对比,谦和儒雅与不拘小节的性格对比。

就其“砌末(场景、道具)”装饰上分析,冀东皮影影片场景属于外方内圆形,仔细观察也不难看出其外简内繁的造型理念。冀东皮影的道具分为内部器物和外部道具,它们造型特点迥然有异又相铺相成,皮影装饰道具多采用平列式构图,这样可以同内部影人左右移动的步调相匹配。这种成角透视构图可以达到具备透视的视觉,但又不遵循近大远小的视觉法则,所有道具底线则必须是平行的,以便于安放整理。场景布置可以用多个视觉来组成,它硬朗的直线贯穿其间疏密、繁简可以变化自如,受剪纸艺术的影响,冀东皮影其丰富的色彩,又比剪纸更添加了几分华丽和秀气,给人以精巧俊俏之感。就外部轮廓而言,简洁大方,这样可以更好地衬托内部表演活动,使影窗更整体,内外景动静和虚实相得益彰。

二、冀东皮影人物造型装饰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翻看整理出的以往案例不难看出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中,从冀东皮影艺术的装饰图案中吸取营养的笔笔皆是,例如2004年获得铜奖的设计《皮影字体―挂历》成功的运用了中国民间美术及皮影的图形,提取皮影中传统头茬形状,将其内部的细节部分省略,形成的视觉艺术效果。因此冀东影人造型对现代装饰图案的平面化艺术影响。

在装饰中雕刻镂空造型艺术是最具特色的表现方式之一,它与民间剪纸艺术不一样,冀东皮影的镂空既可以是留白也可以是镂空单纯上的表现,从而给观众的心里表现出一种视觉效果和审美情趣的心理感受。冀东皮影的镂空感可以在现代设计中充分运用并且巧妙的结合,在取舍之间做一个巧妙细微地判断,既保留原有的独特味道又要做到创新,例如在2008年的中国世界博览会中,皮影镂空的造型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其中荷兰馆整体采用镂空的设计,整体颜色为白色,远看虚实结合相得益彰,增加人们对于空间的感受,它的巧妙在于整个设计与人们的行为结合在一起,当人们走进展馆,远远看去好像皮影人物在舞台上走动。

冀东皮影传统色彩与现代装饰色彩韵味的戏剧化,传统的五原色:红、黄、白、蓝、黑,冀东皮影造型的色彩运用就如同一种装饰符号,与平面设计色彩有好多相似之处,色彩纯正,采用互补色,对比鲜明,在着色上,依照中国传统的晕染方式,使造型更加明快,层次分明。这对平面设计中的招贴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借鉴皮影中的晕染方式,可以表达出各式不一的设计。

对于冀东皮影造型装饰中舞台道具的艺术化影响也是深远。形与影是相互的,是形与影的集中与概括,冀东皮影就是其中一种,舍去了繁复的细节,留下了生动的表现形式,其抽象概括的影响常常给人更多的联想,给我们带来记忆犹新的整体视觉与听觉的艺术感受,冀东皮影在光的照射下使整个影形更加突出的表达出来。由于光的照射使得皮影色彩更加鲜艳明亮栩栩如生,这是一种巧妙地表达,通过人类用心的操纵与编排,使没有生命的影人有了活灵活现的神韵。使静态的皮影有了喜怒哀乐的动态表达。赋予其故事性、神话性的的表达,让我们观看之后难以忘怀,塑造的经典形象经久不衰。冀东皮影的简约含蓄之美使人有更加丰富的联想。现代设计的舞台上有许多这样的借鉴案例,例如现代舞台可以将灯笼的投影散发的光来做出精美绝伦的设计,巧妙地使影子反射到墙上形成特殊的艺术效果。舞台上的各种颜色的灯光相互穿插使气氛活跃。利用各种投影表演出效果绝佳的节目,这些独特的设计与思维方式,给予我们的现代设计带来灵感。

冀东皮影作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文化价值。将冀东皮影的雕刻、色彩等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根植于地方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设计出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才能独占世界艺术之窗。

结语:

冀东皮影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它的独特魅力还涉及到绘画、剪纸、雕刻、戏剧等多方面的艺术领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瑰宝。现在许多设计的语言都是通过在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化来吸收营养进行创作的。

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人们的喜爱,作为优秀地方艺术文化的一枝奇葩,冀东皮影艺术越来越成为我们当代传承与保护的使命,重新认识自己的地方文化,深入研究自己地方的艺术,使地方文化在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43-01

一、辽西皮影艺术文化及现状

据调查,辽西皮影戏由河北流入,到辽西形成地方特色,它与河北皮影戏以“俏”为特点不同,以辽西的粗犷地域特征而著称。由于辽西地区距离冀东北较近,其皮影艺术受乐亭、滦州的皮影艺术文化的影响较大,可是辽西皮影艺术没有失去自己的特色,具有造型简洁洗练、明快大方特点。辽西皮影流传最广的是七寸截子。辽西皮影戏讲究原汁原味,唱腔传统,只有上年纪的人喜欢,年轻人一般看不懂。辽西皮影戏其戏曲内容及完整的艺术效果的表达是通过灯光、影幕、音乐、唱腔和表演者来表达。政府将其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在皮影戏班经常深入社区、学校、部队进行义务演出,扩大了观众群基础,与此同时,他们编排新剧目,增添音响设备,不断创新,吸收青年皮影爱好者加入皮影队,为吸收更多的皮影爱好者参与传承皮影艺术创造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辽西影戏艺术受到巨大冲击,正面临着皮影入箱,鼓乐入库,人员缺乏的濒危局面。与过去庞大皮影戏团相比,辽西皮影艺术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失传危机。表演的时候,如果不是免费的,很少有群众愿意看皮影艺术。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例如地方特色“二人转”,很容易抢占了皮影的市场。辽西皮影戏缺少新生演员来继承,剧目传统、演出形式单一、如果没有发展中的创新,辽西皮影戏流传和发展将失去动力。

皮影戏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如不及时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即将面临失传境地。近些年来政府制订了相应的保护政策,多方面的促进了辽西皮影戏的发展。

二、辽西皮影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调查者,我们首先对辽西皮影艺术文化的价值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辽西皮影艺术文化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如何传承与保护,使其重新焕发活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使辽西皮影艺术文化得以传承,使辽西皮影艺术文化得以保存,使其不失去地域性的特色。其次,民俗文化的意蕴也在人们心中日趋淡漠,我们对于辽西皮影艺术文化的调查与研究,有助于社会各界对辽西皮影艺术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提高人民群对辽西皮影艺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第一,走访民间艺人,用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辽西皮影艺术文化进行真实全面系统记录,并对调查资料及相关资料妥善保存,并建立完整档案,为后人提供演唱、表演的范本,收集曲谱,编辑成册。将散乱的、无序的曲谱汇总,方便后人查找和使用。

第二,录制辽西皮影艺术宣传片,在声讯传媒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借助媒体的宣传机制,宣传辽西皮影艺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辽西皮影艺术文化。

第三,借助互联网力量,帮助传承人发起众筹,将手工艺品在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展示,同时也可以带来相关产品的销售。能够力所能及的帮助到传承人。

第四,与皮影团体建立联系,邀请艺术进校园,利用学校这个高密度人群地方,宣传辽西皮影艺术,加强人民去辽西皮影的了解与认识。也可以通过举办群众娱乐性活动,开展辽西皮影艺术交流活动、辽西皮影艺术文化音乐会、在群众中开展辽西皮影艺术演出,寻找推动辽西皮影艺术文化发展的新动力,在人民群众中创造良好的文化传承环境。

总之,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和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辽辽西皮影艺术文化,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艺术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2] 达妮莎.辽宁皮影戏源流[J].美术大观,2009.

[3]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篇10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90-01

一、结合带来的耳目一新

(一)造型语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人物造型上,不仅保留了二维动画外轮廓清晰线条的制作方式,而且加入了皮影戏艺术中常用的镂空技术,使得人物在外形表现力上更加清晰,也方便对人物进行上色。加入皮影艺术的镂空技术,可以将内部约线条镂空,综合使用阴刻法和阳刻发,例如《钟馗嫁妹》中的钟馗妹妹的角色,便采用了中国戏曲中旦角的发饰着装造型,使得角色更加体现出传统文化。

(二)动作表演――机械性与灵活性的结合。皮影人物在制作的时候就是拆分成一个个零部件,如:头、上身、下身、两腿、两手等,这些部件的组合主要靠关节点,所以皮影艺术家通过控制关节点控制角色的运动。采用皮影人物的接合方式,将二维动画的人物制成元件,并建立元件库,这样就可以随意拼贴各种形态。根据运动规律以及动作的技巧和趣味性,先设计动作原画草图,将绘制的原画草图扫描到电脑里,将元件按照草图进行拼贴,从而组成一套序列帧。

(三)音效对白――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结合。当代二维动画的配乐已经十分成熟,既有各种情绪渲染的背景音乐,又有包罗万象的音效。中国二维动画应该将我们传统的民族乐器运用到二维动画中,使动画背景音乐更具民族性、地方性特征。这样才能让观众在看动画片的同时,耳目一新,同时让“中国特色化”更为深刻。例如《钟馗嫁妹》主要采用鼓和擦。

皮影戏在演唱时可采用“假声”和“捏嗓”,这也是戏曲的主要特点之一。将戏曲语言的方式运用到二维动画中可以拓展出配音的一种新模式,同时让观众熟悉中国的各种戏剧。

皮影戏在表演的时候通常使用方言来演唱。在动画片中也经常看到方言的使用,例如《钟馗嫁妹》也是采用的河北方言来演唱。由此可见,方言在艺术表现上可以增强影片的趣味性,使艺术更加贴近生活,使动画更具地方特色,让世界知道中国多彩的语言文化。

(四)故事来源――古老与现代的结合民风民俗。从古至今,在各类庆典或节日中我们都能看到皮影戏的踪影,可以说皮影戏的产生与人们的风俗文化活动脱不了关系。二维动画也可以做一些有关节日题材的动画,不仅能增添传统节日气氛、保护非物质文化,同时还能拓展二维动画的发展空间。皮影戏中许多剧目都来自于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是一种口头传播的故事,汇聚了人民群众丰富的想象力,情节夸张充满幻想。这些多样化的故事为二维动画的剧本创作提供丰富的题材。

二、皮影元素在当代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造型轮廓。在动画作品的设计中,角色形象一向简单明快,并且带有活力。简单的线条勾勒出鲜活的形象。皮影的重要特点就是外形简洁,线条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其外形特征与动画有着相同之处。皮影是用灯光打在幕布上体现外形轮廓的,显得非常有表现力,这种夸张的特点非常适合用在动画中,以很少的造型表现出更多的形态情感等。与皮影艺术相结合的动画比以往的动画更具有特点,也更具感染力。

(二)面部表情。情感的表达,一般依靠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动画人物的面部表情更为重要。西府皮影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极为夸张。将这种表情元素融入动画作品中,对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等方面的表达会更加生动。

(三)动画色彩。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感受,动画设计中,人物的色彩总是从侧面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等问题。以往的动画颜色相对比较单调,而西府皮影虽然只有五种颜色,但是颜色的叠加创造除了更多的色彩。动画设计中,也可以利用皮影的这个特点,在主色上用不同的颜色叠加,以达到丰富人物色彩的目的。同时也能展现出民族艺术的特色。而二维动画制作,主要运用到的软件有Animo,Adobe Flash Professional,Adobe Photoshop,TBS(Toon Boom Studio)等。

三、传统皮影戏的文化意义给动画的启示

皮影戏是文化和道德等精神文明的传播媒介之一。皮影戏的故事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及忠孝等精神,在观看皮影戏的同时,也将这种精神传达到了每个观众,潜移默化在人们的思想中产生了一定的好影响。动画也同样具有这种传达理念和精神的作用,它传承的是前人的思想和艺术,表达着某种感情与主题。在内容表现上,一把皮影可以唱尽千年兴衰,然而动画的创作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内容上也应具有时代性。

篇11

1国内动漫现状

近些年来,中国的动漫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各式各样的动漫展、动漫节、动画频道如雨后春笋般争相而出。一方面,国内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大力发展中国动漫产业。例如:前些年制作的“中国式动画大片”《宝莲灯》;一亿人民币投资三维动画巨片《魔比斯环》等等却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日本及欧美的各式动画影片,却如同洪流般涌入我们的动画市场,从早期的《聪明一休》、《米老鼠》、《猫和老鼠》、《白雪公主》等等,到现在的《千与千寻》、《勇闯黄金城》、《埃及王子》、《小鸡快跑》、《花木兰》、《怪物史莱克》。这些优秀的国外动画影片让我们的国产动画意识到我们的尴尬处境。曾经,中国也有着许多经典的动画影片,曾享誉世界的经典动画《大闹天宫》吸取了各式各样的传统艺术造型的营养,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汉画像石、画像砖、瓦当的动物纹样;民间陶瓷中的植物纹样;京剧的脸谱;民间的门神、灶画等等。有着中国风格特色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渔童》、《金色的海螺》吸取的是陕西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传统动画片,借鉴的是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南郭先生》、《火童》融合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刚健风格;《三个和尚》中,人物的举手投足、清新的背景音乐设计均采用中国戏曲。这些优秀的国产动画片以及这些影片中独特的极富个性的形象,无一不是立足于自己的本土文化,以传统的艺术造型为基础诞生出来。

2皮影动画的历史

皮影之源,据考证始于1500余年前的陕西长安。陕西皮影作为中国皮影艺术的一个代表,是一种融合了绘画、雕刻、影像、表演及唱白为一体的特殊艺术形式,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动画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如何从皮影艺术中吸取养分,为我们的动画创作服务?在国内,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实践。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为动画片完全吸收皮影外观造型和动作技巧,如1955年的中国第一部借用皮影造型艺特点的动画片《东郭先生和狼》和2008年的皮影动画《梁祝》,它们在动画人物造型上完全照搬了皮影人物造型,缺少改进创新之处;而获得2006年日本东京TSB唯一金奖的皮影动画《桃花源记》,则在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与创新,将传统的人物造型变得更加简练与概括,删除一些过于繁琐的装饰,强化一些面部表情及身体特征的表现。如故事中的主人公――渔民由于苛捐杂税的重负使得面部皱纹横生、身体佝偻、肋骨根根尽显,这样的造型在以往的传统皮影造型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在此片中,这样的造型使得人物形象极具特色,辨识度更加突出,为影片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代动画角色造型中吸收传统皮影的造型元素,这种吸收并非照抄照搬,只有在选择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才能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

3现代动画对传统皮影造型的借鉴

对现代动画从传统皮影人物造型中吸取设计元素,可以尝试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借鉴创新。

(1)面部造型。面部是整个皮影人物造型的关键和重点,在人物造型中有这样一句口诀“眼眉平,属忠诚。圆眼睛,性必凶。线线眼,性情柔。豹子眼,性情暴。”在现代动画造型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典型造型特点。

(2)头饰。在皮影戏中,头饰主要有发型、帽、冠、盔、巾等。不同的人物,其头饰不尽相同,主要用于区别不同人物官阶和身份。在我们的动画造型设计中,对头饰这样的细节设计有些单调雷同,通常整部片子下来,人物的头饰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在这一方面,现代动画人物造型有所欠缺。

(3)服饰。任何一位人物形象的塑造,都需要搭配与之相符的最能突显人物气质的服装,而这一点在皮影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现代动画造型对服装也很重视,但缺乏能够突显人物性格的服装造型,往往很多一部动画片里很多角色的服装有些类似,并没有能突出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身份。

(4)人物造型比例。皮影的人物比例一般为头长的四倍或五倍,与正常的人物比例1:8相比,其造型夸张头部、面部重要部分,使其人物性格突出。依照皮影的比例变形法则,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发掘出更多的造型比例,1:3、1:2甚至是2:1、3:1。在不脱离现实的基础之上,对我们需要重点突出的部分,进行适当的艺术夸张。

(5)人物造型形制。皮影的人物造型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这有助于表现人物特征,但是略显呆板,缺乏生动活泼的画面效果。在现代动画中,对同一个人物可以设计出多维造型,除了侧面可以有正面的,背面的等等。在人物造型形制方面,现代动画人物造型可以大胆的改进传统的皮影人物侧身形象。

皮影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动画,将现代数字动画与皮影结合起来现代动漫与传统皮影艺术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中国动漫的文化底蕴,还可以起到弘扬传统艺术的作用,更将传统艺术中无形的东西通过动漫让更多的人去理解。现代动漫从传统皮影艺术借鉴造型元素,不是简单的直接嫁接传统皮影造型,而是提取皮影中的造型精华元素,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再创造。以求达到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动漫艺术的较好结合。

参考文献:

[1] 丁薇.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对现代动画设计的影响[J].2007(9).

[2] 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文物出版社,2007.

篇12

皮影艺术的表演方式只能在布幔一侧横向运动而不能前后移动,因此只能采用平面化设计。这种平面化的知觉方式的发展源于艺术发展的原始性和无意识性,但是随着艺术的发展,便上升成为自觉地装饰,并体现出皮影人物造型的写意特征。皮影的这种造型是建立在超越自然基本特征之上的,以意象观念为基准的造型方式,更便于人物形象重点部分的刻画,使人物形象看起来更为生动和富于艺术表现力。

(二)人物造型的图案化

图案化是皮影艺术的鲜明特征、也是其艺术魅力的突出展现。首先,影人的头部具有明显戏剧脸谱特征的图案,头饰以其形状变化而组成不同的图案。其次影人的身段呈喇叭形,服饰图案依据人物身份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身份标示性。身段设计同样是正侧面,但是这种设计并不影响其中的纹样,并形成完整的,富有衣饰特有质感特质的图案。

(三)人物造型的夸张性

皮影是一种十分强调装饰的艺术形式,其造型特点不仅要符合剧种需要,同时还要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首先,皮影要以平面特征去展现和适应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特征,因此人物造型必须要由夸张和变形的特点。例如小生、小旦的写意性镂空脸和由通天鼻梁进行概括的侧视脸线,眉与脸连成环状,嘴被简化成一条小红线,所有这些脸部造型特征无不体现了夸张概括性和夸张下的真实性;再比如影人的衣着采用上窄下宽的设计,再配以放大的头部,也是为了突出最能代表人物性格的头部。总之,民间艺人在皮影人物形象塑造上采用了一种看似不合理的错综复杂的艺术透视方式,但是从求全表现的传统人物造型观念下来看,则有利于形成既丰富多彩又和谐优美的艺术效果。发式和帽子大都为阴刻,其线条疏密有致,简而不空。尤其是阴刻的发式和帽子与配以阳刻的镂空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显得和谐统一。

二、皮影人物造型设计的角色特征

(一)旦角造型特征

旦角是戏剧艺术中妇女形象的统称,还可以细分为小旦、正旦、武旦、老旦等,不同旦角在性格、形象、装束和做排上有明显差异。在皮影人物形象的旦角造型中,小旦造型,辫尾稍作修饰,无刘海造型,因此面庞更显得富态和大方。身态窈窕,举止纤柔,并著以彩衣短裙,衣袖宽大、可动春风,展示出东方女性的善感多思和端庄秀丽。旦角中的武旦造型头饰非钗非帕、若盔若帽,展现出阴柔之中的英武,给人一种红妆中的别异之感。周身的服饰花色显示出青春气息,短裙露脚显现出一种利索,从而烘托出一个巾帼英豪的形象。在皮影人物的面部造型中,旦角的面部造型最为细腻,以弯眉眼线描绘出秀丽文静的女性神韵,在雕刻手法上,以阳刻空脸为主,这与头饰部分的大面积阴刻产生强烈对比,再配合表演时的灯光,将女性温柔恬静、妩媚动人的神态展示的淋漓尽致。

(二)生角造型特征

生角是除去净、丑角之外的所有男性角色的总称,可以大致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和娃娃生。皮影人物的生角男性多是浓眉大眼。平眉,以表现文人雅士的清秀和儒雅。其面部与发式和帽子相连,面部大多是五分侧脸,而发式和帽子一般为七分或更多。并有正面、背面和俯视角度等不同区分,这种构图方法可以将生角的男性之美尽量展现出来。

(三)净角造型特征

“净”行俗称花脸行当,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和武花脸。脸谱的勾画,服装的扎扮,几乎各个人物形象互不相同。在服装颜色设置中,以“十靠”的十种颜色代表了服饰中的全部颜色,被进一步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这些服装颜色搭配下的裙子和箭衣都与花脸行当有密切联系。皮影中净角的头茬大多以大面积的阴刻为主,却单独在眼部以阳刻的方式进行眼球的刻画,这种对比凸显出目光的传神,并衬托出整体形象的浑厚和饱满。此外,花脸人物多以实脸皱眉的形象表现其威武强悍,因此多做张口处理,这种狮鼻豹眼下的夸张变形的阔口,加以赤眉虬髯的衬托,以彰显出人物的万夫不当之勇。皮影净角造型出于揭示人物性格的需要,在服饰上往往采用镂线分色的方式,在形象上施以强烈的性格装饰色彩,以强化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红脸象征忠勇、黑脸象征骁勇、黄脸象征狡猾、白脸象征奸诈等,每种色调都有自身的处理手法和象征意义,在色彩运用上看似杂乱,实则经过了仔细的斟酌与选择。

(四)丑角造型特征

皮影中的丑角造型最为奇特,多用圆眼、吊眉、冲天鼻,并辅以半张口,塑造出人物形象的滑稽诙谐的神态。这种神态塑造是赋美态内涵与丑态的表象之中,给人的感觉是面貌虽丑但是并无丝毫厌恶之感。为强化个性特征,丑角的造型特征侧重于强烈的对比之中产生呼应、俗中见雅,使人物形象生动有趣同时又耐人寻味,从而产生一种刚柔与雅俗交融的和谐美感。在色彩运用方面,丑角以红花绿叶相互杂托,利用冷色与暖色互衬,以产生一种不安定的色调,给人以浮躁感,再利用浓墨镂线进行调和统一,使浮躁的色调重新稳定下来,以获得燥而不浮,妖而不炫的色彩基调,使色彩对于人物性格表达起到准确的衬托作用。

(五)神仙、妖魔造型特征

神仙、妖魔形象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变幻莫测的,这些形象一般都与久远的传说故事有关,在历代相传的过程中,这种玄幻色彩变得愈加浓厚。因此,皮影中此类形象的塑造原则是介于似与不似之间,以线条的丰富变化,体现出形象的具体特征。皮影中的神仙与妖魔形象,皆赋予其人形,其异与人类的特征一般通过“寓意”手段来实现,以显示出他们的神气和鬼技,皮影的这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使皮影中的神仙妖魔形象,善恶分明,变得更可爱了。

三、皮影人物造型设计的地域特征

(一)秦晋影系

陕西皮影作为秦晋影系的代表,在人物造型上具有自身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人物造型上,受到汉唐碑刻和陶俑风格形态的影响较大,人物造型的轮廓清晰概括性强,线条较为生动又不缺乏力度,使整个形象中体现出韵味下的气势。人物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能够做到虚实结合、繁简得宜,人物象形设计一般较为饱满,并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人物面部线条的处理比较洗练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二)滦州影系

以唐山皮影为代表的滦州皮影体现出我国东北部传统皮影的特点,在人物造型上体现出淳朴、粗犷的特色,但是淳朴、粗犷之中又不失典雅。人物的身条浑厚,手指若伸若握,整体形象抽象而简洁生动。人物阳刻空脸为六字形通大鼻,嘴唇呈红并向上尖翘,环眉凤眼,面部的轮廓线色,给人一种清晰透亮的额感觉。

(三)湖北影系

湖北皮影以江汉平原的门神谱代表当地的皮影主流。江汉皮影的人物身高一般在72厘米左右,面部造型与四川皮影有相似之处,上额下颌比较浑圆饱满。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江汉皮影的下颌略往前翘,而四川皮影人物的下颌一般稍往后缩。相对于北方皮影来说,湖北皮影的写实性更强一些。粉脸、女旦、须生等头像一般比较讲究整体上的清秀、干净,没有细枝末节的干扰。其余的花脸和丑角形象则相对比较夸张,尤其是奸白脸一般代表的是反面人物,经常用夸张的形象来塑造其心术不正和虚伪阴险的形象。

篇13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一颗璀璨明珠。但是。在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这种古老艺术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狭窄。然而,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动画已经悄然兴起。并且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文化形式。文章希望通过借鉴现代计算机动画技术手段对皮影戏进行提升、改进和创新,来推动这种古老艺术的跨越式发展,使皮影艺术之花枯木逢春,重新焕发青春和活力。

一、皮影戏与计算机动画

(一)皮影戏

所谓皮影,是用牛皮、羊皮、驼皮等皮质。通过洗、熨、刻、漆、装等数十道工序制作的,在光的作用下,一种能模拟人和动物活动的民间艺术。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因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广大民众,所以流传甚广。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皮影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和戏曲化的综合处理。皮影艺术分布广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的民俗相融合,形成了自己地域化的特点。皮影艺术继承了中国优良的传统民间文化,更被艺术家赋予了艺术的形式,是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奇葩。

但在现代文明发展的今天,皮影戏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狭窄,皮影戏市场日益萎缩。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今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电影、电视、影碟机和计算机的普及,年轻人对皮影戏不感兴趣,皮影戏的观众群只限于中老年人;二是皮影戏多年来缺乏创新,目前演出的节目主要围绕农村的结婚、生子、祝寿、丧葬以及搞封建迷信的许愿、还愿、请神、祈雨等方面。

(二)计算机动画

动画是运用“视觉暂留”原理,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像。计算机动画是借助计算机软件制作的平面动画。计算机动画的制作,可以先将画在动画纸上的动画线稿和画好的背景色稿,通过逐幅扫描计算,再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分别对所扫描的动画线稿着色和对背景色稿加工处理并进行叠加合成;也可以直接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动画的表现手法越来越丰富。制作越来越容易,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

(三)皮影戏是动画的古老形式

皮影艺术与动画艺术代表不同时代的流行文化,从创作的理念和表演方式上看,皮影可以说是动画的古老形式。皮影戏与动画在创作理念和表演方式方面有很多相同点,都具有娱乐性。都能够传承文化,都是一种平面艺术。都是一种屏幕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皮影与动画又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色。

二、计算机动画的优势

计算机动画作为现代流行文化,有着它的时尚元素与优势,而皮影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有它的民族性与局限性。与皮影戏比较起来,计算机动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传播范围

皮影戏的传播时空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由皮影自身特点决定的。由于受到演出场地的限制,演出时容纳的观众是有限的:皮影产生是光照投影原理,这就决定它只能在黑暗的环境下演出,皮影在演出时虽然是用玩具的影人代替表演,但现场需要真人操纵。需要演员在幕后现场操纵与配音才能使皮影戏正常进行。

计算机动画的传播借用现代传媒技术。以电影、电视、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进行传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候向全世界范围进行传播,这是皮影所不能的。

(二)表演方式

皮影戏表演是演员通过竹签棒来操纵皮影玩具,使它们完成机械的动作,即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幕后演员的现场操作。

计算机动画的表演是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电脑软件的应用与现代传播媒体。它的表演方式呈现出简单化与自动化,人物动作的完成都是借助计算机和现代媒体自动完成的。

(三)制作过程

皮影的制作精细繁琐。皮影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设计、制皮、描样、雕镂、着色、熨平、上调和订缀等八个环节。这些过程非常复杂。持续时间长,制作时还需要精湛的技术做保障。如果某些过程或工序出现了差错。错误很难及时弥补,损失也很难挽回。

计算机动画制作就非常简单、方便。制作时主要借助计算机和其他媒体工具。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原画的产生、动作的自动完成、着色和成品的完成四个环节。完成的动画可以在电脑上不断预演。发现有不合适的地方,能够及时修改,出现了错误也基本没有损失。

(四)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又包括角色设计、色彩设计以及声音运用三个方面。

1、角色设计

皮影的人物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息浓厚,具有造型平面化、卡通化、地域化和戏曲化的特点。

计算机动画的角色设计除了平面化、卡通画的特点外,它还强调形式化和创新。动画中的人物不仅能表现侧面,还可以以不同视角多方位表现。人物造型可以简化成线条。造型的形态和表情十分夸张和简练。动画的角色注重符号化、形象化,个性鲜明。

2、色彩设计

皮影的色彩更趋于守旧和传统。皮影的色彩使用规律主要受中国民间五行五色的主宰。即阴阳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的五种原色。

计算机动画的色彩则大胆、夸张,不拘于传统。色彩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直接用加色、减色法原理进行配置。二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原色。在色彩设计上,可以使用无色及灰色来表现画面,也可以使用鲜明的多色彩来展现,色彩种类可以高达1670余万种。

3、声音运用

声音主要取决于语言、音乐、音响三个因素。

(1)语言运用

皮影中的语言有两个特色,就是唱腔和行话,在表演时人物对话一般是用说唱的形式表现,带有很浓的地方特色。计算机动画中的语言没有局限于戏曲的风格,它追求一种展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其对白诙谐、幽默。同时语言的主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无论是客观世界存在的还是主观创造的物体,都可以具有语言的功能。

(2)音乐运用

皮影艺术中的音乐独特,其主奏一般是用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而且唱腔不同所用的乐器也不同,因此它的音乐更具民族性和地方性 特色。计算机动画中的音乐一般具有夸张性和喜剧性,音乐的主奏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民族乐器,还可以是多种音乐的叠加与合成效果。

(3)音响运用

皮影中的音响效果不多,它一般通过乐器或者表演者的口技来制作。计算机动画中的音响则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或由特殊软件制作。效果非常丰富。

三、运用计算机动画推进皮影戏跨越式发展

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譬如,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皮影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湿度的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培养皮影表演人才。或成立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正因为这样,我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

传统皮影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方式显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需要,也很难让我国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艺术皮影艺术在现代信息社会发扬光大。相比之下,计算机动画可以帮助皮影打破这些局限,为皮影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一)将动画穿插于皮影表演中,提高其表现力

动画与皮影的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艺术,两者的结合可以产生全新的艺术效果和视听效果。这种结合是现代艺术文化与传统艺术文化的交流。动画的设计艺术是将世界上各种流行文化相互融合,在它的艺术风格中主要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皮影戏是古老的民间文化。不管其内容和造型上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将动画与皮影的同时表演,使人在同一时间欣赏到两种不同的文化。丰富了皮影艺术文化的内涵。这种结合还拓展了皮影的表演空间。在皮影戏表演中,它的屏幕是有限的,而且是静止不动的,这是现代艺术格局的最大障碍。使用动画作为表演背景,赋予背景以动感,使皮影表演的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比如在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与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共同创编的《来自中国的三个传说》,该剧将动画作为表演背景,不断改变,使故事跨越了三个时代。表现了一千年的时空转换和穿梭。动画中的夸张的想象,闪回的形象给皮影戏赋予了新的魅力。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扩大了皮影戏表演领域。

(二)开发皮影动画

皮影动画可以说是皮影艺术的现代版,它是将皮影直接用动画来表现,吸收了皮影的外部形式,调用了动画元素。与传统皮影相比。皮影动画有以下优势:

1 皮影动画简化了传统皮影的制作与表演过程。

皮影戏是通过手工制作与工作人员的现场表演来完成的,但皮影动画中它不再仅仅是皮影戏,也是一种动画。目前制作计算机动画的软件以Flash为代表,它们的运用简化了背景与造型的制作过程。在皮影动画背景与人物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直接选择合适的图片用照相机、扫描仪直接导入电脑中。不需要手工的精雕细琢。如果不合适可以用手工绘制再导入或者在计算机中直接绘制,动画软件提供了各种绘图工具和修改工具,这样就可以随时存储、检索、修改任意画面。皮影动画中人物的动作完成完全依靠电脑软件的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员的现场操作。比如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皮影动作的过程,我们是将影人的各部分以符号的形式打散,通过改变它们的位置和相对关系在时间轴上造成的动势。而这位置与相对关系只需调动各符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不需要花费精力去考虑中间过程的制作。同时循环动画的使用可以使重复的动作简化。动画中不仅可以表现人物位移的变化而且还可以是形状、颜色的改变。在动画制作中,调色板提供了很多色彩。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出合适的颜色。而且描色准确、不需要晒干,绘制好直接可以用,若不合适可以直接修改和替换。在表演之前。可以利用动画预演功能,检查动画中的错误,便于修改。还可以将成品存在电脑上或刻录成光盘长久保存。

2 皮影动画打破了皮影戏作为传统艺术的陈旧,赋予大量流行元素。

皮影戏的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的改编,这些故事往往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再加上地方戏的唱腔,使它的观众只局限于老年人。而对现代的年轻人没有吸引力,但皮影动画的故事不只来源民间故事,而且是在民间故事上的大胆创新,适合现代的流行文化,它的语言更加幽默,动作滑稽可笑。故事的人物个性更加夸张,符合现代的审美情趣。

3 皮影动画创造了影视艺术时空。

皮影动画应用影视艺术中的创作手法、创作风格、运动镜头以及蒙太奇组接艺术,演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动作更加完美,画面过渡更加自然。比如皮影戏在表演人物从远及近时有两种方法,一种直接将皮影人物从影窗左侧慢慢移动到影窗右侧;第二种方法是配音演员直接用语言来告诉观众。这种表现形式机械,不流畅自然。而皮影动画中用拉镜头就可以使人物从远到近,而不需要人物的移动。表现得非常自然。现代故事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很大,皮影戏局限的空间和表演方式不能适应。皮影动画中利用蒙太奇组接艺术,使现代故事更容易表达。

4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展皮影的传播时空。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