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6: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影响
(1)新媒体的使用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方式及内容的改进
新媒体的“交互性”、“及时性”、“开放性”、“交融性”等特性,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授课方式方法的灵活多变及授课内容的拓宽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利用新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灵活改变授课方式并应用多种新媒体载体,不再局限于一方黑板或者多媒体屏幕。如新媒体的多种载体如QQ群、微信群、微博等,均可以实现群发功能,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群发功能实现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首先,在课前教师可以把每次课的重点或需要一起讨论的案例群发给每位学生,让大家提前思考,做好准备;其次,在课后教师可把当天的作业或需要拓展的知识点群发到班级群或微信微博等公共平台,学生可以针对自身所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探讨,其他同学也可以第一时间看到问题及老师的解答,实现知识的传递与共享;等等。这些方式方法都有效的改进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统授课方式仅限于课堂仅限于教材的局限性。
(2)新媒体的普及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管理及授课的质量
正是由于网络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等新媒体的普及并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而作为90、95后的大学生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对他们来说,手机、电脑与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等是融为一体的,而这也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堂管理、授课质量等方面带来冲击。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网络信息的普及,再加上大班授课(授课班级人数一般在60-120人之间),很多学生会在课堂上偷偷用手机、iPad等具浏览网络信息,甚至打手游、玩QQ、发微信、观看视频等无效的课堂行为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知识点学生没有听清或者根本就没听见,学生的听课质量直线下降,知识掌握不牢靠,学习效果不理想,不良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养成。其次,在课后,教师布置了课外作业或者任务,原意是想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利用新媒体学会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但是,可能课外作业或者任务并未引起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并不把作业当回事,只做了些机械式的复制粘贴,老师布置作业的真正目的和让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很难实现,更有甚者继续沉迷电子产品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等,有事没事都要上网几个小时。因此,如何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需要反思的课题。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进的策略
第一,重视手机的应用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原本只是一种移动的通讯工具,近年来,随着4G、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无线应用(WiFi)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机构利用手机进行信息的传播,手机媒体也就应运而生,手机逐渐成为网络应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既要学会、重视手机等网络平台的应用,又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手机等网络工具。首先教育者要建立官方的或者自己的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其次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中,挖掘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潜能,用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思想影响学生。再次,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校的教育中,认真教书,提高学生的文化、技能素质、仅仅是教育目的之一;真心育人,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小学心理健康课就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成为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师应深入探讨与研究的课题。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自身要心理健康
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推动者,教师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价值超越了教师的知识本身。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榜样。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切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备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因此,要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二、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个别化教学是在班级教学条件下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最佳的结合点。个别化教学通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发挥智力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自主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智力、情绪、意志、人格、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全面把握,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化教育。比如,对于性格外向、热情活泼但做事缺乏耐心的学生,可给他提供一些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其耐心,磨炼其意志;对于性格内向、总喜欢一个人行动,极力避免与他人交往的学生,可以多给他提供一些当众发言的机会,多鼓励他、肯定他,以锻炼他的胆量,增强他的自信心。这种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原则上应运用于每个学生,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由于时间、精力、能力等多种原因,至少应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三、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我们的心理健康课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光靠几节心理课靠心理教师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曾有一位同学和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考试前,她因有道题不会,在课堂上问老师,没想到当时老师把眼一瞪冲她嚷道:“平时不好好听讲,这会儿拿不会吓唬谁啊?”……当时这个孩子感到很尴尬,非常难受,已经好长时间了,她见到这个老师都不敢说话,心里发毛。所以呼吁我们的老师请大家都来关心学生的心理成长。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个性形成的过度时期,做为老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有时无意的话就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老师们,当您心情不佳时,当您想向学生发火时请注意学生的心理感受,请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四、课堂上多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
常言到:“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在课堂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鼓励他们提问或回答问题,从而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产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良好心理效应。要知道有时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和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激励性评语是学生进步的法宝,所以,我们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好的、充满老师关爱、激励性强的评语来拉近师生的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课堂上是教育阵地的根本,应该实行激励性教育,以学生的内心感受和需要为根本,对学生的言行赏识和激励。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的火花,语言的灵动,展现的优势,对他们施以适当的表扬和激励,长此以往,师生情感接近,学生的心理就能得到健康地成长。
五、多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教育课有机结合
关键词 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 实施 思考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频频出现问题,因此各高校都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并配备了一些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引以及帮助。而体育教学因其本身所独有的特点,体育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心理学的理念为指导,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训练,从而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并切合实际的解决学生中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从根本上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在体育教学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改进教学方式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就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并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各高校紧紧围绕这一基本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明确指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就是提高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耐力和抗压性,激发学生的体育潜力,稳定学生的心理情绪,并提高学生的自控和心理适应能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教学方式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快速且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使用的一些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针对相同的体育项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那么对学生所造成的心理健康影响也是不同的。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都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教学方式也非常单一和枯燥,通常用到的教学方式也无非是讲解法、示范法和反复练习法等。自新课改以来,体育教学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并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和实施,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开展体育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心,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念教学法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加强自我控制力,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意志等。
二、以激励的方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从行为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学习效率是由学生的能力和教师的激励所构成的函数。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激励与效率是成正比的。通常激励的方式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语言激励:其中物质激励就是通过物质奖励来激励学生,如奖学金、助学金和奖品等;语言激励就是通过语言的方式激励学生,如表扬。在教学中,教师最为常用的就是语言激励,而这也是充分满足学生尊重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一些差生,取得的学习成果哪怕看起来非常微不足道,但是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表扬时,也要选取恰当的场合,如具有相当数量学生的场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了学生的斗志,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在场的所有学生,使得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而不断努力。教师在运用语言激励时,有三个事项需要注意并把握:第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前提必须是学生付出了努力之后才完成或达到的,并且教师设置的条件必须是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之后可以做到的;第二,对学生进行表扬时,语言要适当并准确,切勿使被表扬的学生因此而产生过于自满的情绪;第三,在对个别学生进行表扬时不可贬低其他学生;对所有学生表扬时也不可贬低个别学生。这样才能推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渗透。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水平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引导、组织、激励和帮助的作用非同寻常。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想要实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选取。体育教师只有通过深入的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才能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因此,学校应加强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短期的进修工作,根据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课程要求,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在丰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抵制不良因素对学生的侵害,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全面型人才。由于体育教学本身所特有的实践性、竞争性、公开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学生心理易于变化且复杂,对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观察分析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为前提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锻炼学生意志,提高自信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发展。
一、体育选项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选项课涉及范围小,学生选课受限制
目前,高中体育选项课开设数量少,课程知识涉及范围小,学生选择余地有限。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一方面,是近年来各个高中学校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但教学队伍没有随之壮大,师资力量比较紧张,选项课的师生比例不协调,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挤破门槛,有些传统项目却无人问津。另一方面,选项课设项少,许多教师长期从事公共体育课教学,专业化程度逐步降低,又缺乏学习和引进新兴项目与专业,导致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不多,使学生选课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和质量。
2.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学生选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由于选课前学校与体育教师给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导致学生选择课程往往取决于项目的名称、项目的难易程度或自身对运动项目的了解,有的学生仅凭一时兴趣盲从选课后方知选课的课程与自己的具体情况不符,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因而产生消极怠课情绪;有些学生凭着自己对某一位任课教师的好感与爱戴而放弃自身的兴趣而追随。同时,对有些作用较大又实用的传统运动项目,学生缺乏兴趣又没有正确的引导,都不愿选,最后虽说设为选课项目,却因学生人数不足而停开。学生盲目和随意选课不仅给体育选项课的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也使自身运动技能得以限制。
3.体育选项课的教学和考核过程缺乏监控
影响体育选项课教学质量,除了学生方面的问题以外,还有学校的教学及管理方面的问题。相当部分的高中对体育选项课教学管理不够严格。对体育选项课的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的制订、教材的选用等要求没能严格审查;有的体育选项课没有选用适合教学的教材,没能以选项课的课时与学生的知识性,趣味性,适用性和时代性加以选择,导致教材太专业化而不适合教学实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有些选项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没能做到融合、更新学科的知识,传授更多更新的技能,而学生选课有很大的目的性,期望值也很高,但选课收效却不理想;还有选项课课程考核不够严格规范,对于学生选课考勤的情况,对于学生选课的效果,对于教学的评价等等,都没进行有效的、有力的监督管理。这种没有严格的监督措施的作法导致学校设置体育选项课的目的、意义不能很好地完成和体现。
二、加强体育选项课教学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1.规范体育选项课程开设,扩大选项课教师群体
要真正发挥体育选项课的作用,学校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现状,加强调研与引导,统一制定选项课的课程内容,建立适合学生发展,运动项目较为齐全的选项课科目,把好体育选项课的审批关,规范课程开设。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确保开设体育选项课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应鼓励体育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使选项课内容丰富,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多开设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及时调整选项课教学班规模,即保证教学的效果,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充分挖掘学校体育教学资源潜力的同时,还可以聘请校外的专家和行业的优秀人才开设有特色的体育选项课程,积极扩大体育选项课教师群体,补充和完善赋有时代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完善体育选项课内容。
2.加强对学生体育选项课的指导
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选项课的正确引导,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运动项目。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负责组织体育专业教师制定体育选项课的有关信息,帮助学生全面、细致地了解体育选项课的课程内容、课程类别、课程特点等,并对开设的运动项目加以介绍,对体育选项课任课教师向学生进行推介,帮助学生在选课前对体育专项学习就有一个大致地了解,结合自己的身体条件与兴趣需求选择项目,这样有的放矢,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提高学生选课的成功率。
3.采取有效措施,改进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
加强体育选项课教学过程管理,改进教学模式,是提高选项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选课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按班级、性别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了按不同班级、不同性别的学生重新组合上课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造成进入高中后学生的体育基础迥异,根据“最新发展区”理论和“因材施教原则”,可采用分阶段进行教学。即在高中3年的时间里,对学生在不同的时段提供不同的项目选择。在高一阶段强制性的开设提高身体素质的体适能课程,如田径运动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高二阶段引导性地开设“限定选项课”和以体育文化、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欣赏、终身体育等为主的技术、理论课程,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感性认识;在高三阶段则开设时下较时髦、流行的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品位与乐趣,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基础。
4.加强体育选项课的管理,科学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鼓励体育教师不断开发体育选项课的数量,并不意味着忽视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对选项课的教学质量要求也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健全考试机制。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体育选项课应加强对平时教学环节的考察,强调过程学习的重要性,改革考试考查方式,加强学生对选课项目基本理论的认识和对基本技术的运用,增强学生对自身运动能力的培养,以便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提高其综合素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还应该对体育选项课的考试进行抽查审核,一是可以考察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效果,二是可以抑制任课老师随意和印象打分现象,促使师生对体育选项课教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甘亦农.常州市高中体育新课程实验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反思[J].体育教学,2010,(5).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提高教与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且要以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从而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那么,在日常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呢?
一、了解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十字路口,面临诸多的人生疑虑与思考,难免会有心理上的起伏与挫折,这就需要让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这样的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这些问题而存在的,它可以培养学生健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对自身与他人的自我调控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教师的指导与带领下,将团体活动与个人的行为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去感受人生,思考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感悟人与周围世界的一切是属于什么样的联系,这样才能达到将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步一步地引向正确的人生轨迹上,从而塑造具有个人特性的人生道路。对心理教育课的评估重点不在于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的心理是否相对以前有一个质的提高与改变,自我控制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目前,新课程中尚没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具体评价标准,实践中也一直处于研讨状态,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造成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一直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例如,大多数学校仍然将其他学科的教育评价模式照搬到心理健康教育课这一学科,这样就造成将此学科真正的教学意义掩盖了,所以我们要思考如何正确地评价这一学科在大学课程中的教学成果。
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一)教育目标
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依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目标能不能够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所学所感能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发展、心理品质的提升以及能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一般而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评价往往会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学目标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不是一致;二是该教学目标是不是有现实可行性;三是该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水平是否相符合,是不是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四是该教学目标是否将知识界定为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五是该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否准确。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够过多、过大,而是要使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心理实际水平相结合,使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将抽象的概念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促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地发展。
(二)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体现以人为本,以教会学生全面理解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标准,即让学生对人生意义及价值有一个正确和较全面的认识。在这种教学目的下能够使得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更加客观化、全面化、真实化、实际化。社会环境需要一个人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社会认知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应有的社会生存能力,让其心里所想的与实际做出来的行为都要符合社会现行的道德标准与法律规范,这样才能让其一生有个正确的轨迹。因此,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的教学评价,第一要能看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第二要注意到区域性不同所造成的个人心理状况的不同;第三要根据不同年龄所能接受的能力因材施教。只有结合实际的情况才能对此学科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才能让此学科有真正的意义。
(三)课堂效果
1.质性评价。质性评价不是单纯的一个分数,而是记录学生提倡的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内容。质性评价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描述和记录,且能够真实、深刻地将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展现出来。质性评价可以按照以下四点进行实施: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接受课堂上的基本观点,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学会并掌握自我调控以及自我消解的方式和技巧;第二,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教师留出的时间思考自己的思想、行为,然后将自己的感受和心理体会记录下来;第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活动中,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确保课堂组织活动的目标顺利完成;第四,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时间训练项目,且要随时关注项目的进行程度,及时接受学生反馈,调整措施。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将质性评价方法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2.情境评价。实践证明,单纯依靠书面的成绩考核并不能够全面客观地给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出评价,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注重情境评价的应用。情境评价就是指创设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情景模式,使学生能够毫无防备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施教的成果就是要“找到这种行为表现需要的情境,且实际上能够鼓励或者唤起这种行为的情境”,学习效果在情境中的评估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评价要求相符合。可见,该种评价方式不仅易于操作,还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通过亲身感悟,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成长。
三、结束语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总结、反思,最终构建一个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实际相符合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专业素养,确保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顺利开展,且取得理想的成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