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

篇1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念,因此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一节新课时,一定是通过我们身边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工具,如劳动工具锄头、撬棍、钓鱼竿、扳手、火钳等这些工具,直观地认识什么是杠杆,以及通过对身边工具的演示,让学生理解杠杆的五个要素到底是什么以及通过实验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过程与方法的这一环节,作为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过程,将平时看似抽象的东西通过示意图简单地体现出来,同时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在实验中分析,同时也在实验中学会总结,通过自己的实际动手获得数据,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培养学生的初步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言道,学物理不如做物理,所以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一项技能来抓。

教育是培养人的情感、智慧,以及培养出来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观,这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留心身边的杠杆,让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同时也应用到了物理。真正地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不再仅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起到引领和示范

作用。

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抓重点、抓关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也要强调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白杠杆力臂的概念及其作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实验分析法、实例分析法,力求体现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涉及的简单机械数不胜数,每天我们吃饭用的筷子,我们骑的自行车,剪刀等日常生活工具,电工用的起子等等,同学们没有从物理的角度去学习、去认识,生活中大多都是为用而用,没有去动脑筋想它的工作原理,也没有把它的形状结构进行抽象理

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学生从对这些物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涉及一个教学技巧的问题。如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要理解这几个要素,我个人认为最好是联系教具,联系生活中那些实实在在的物体,最好是能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学生往往把杠杆施于别的物体的力作为动力或阻力。学生在数学课中也学过点到线的距离,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把支点到动力或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力臂。对上述学生易犯的错误,需要在后续的练习中多次强调和纠正,才能解决。

教学流程图:课题引入―图片展示认识杠杆―杠杆五要素―杠杆示意图(注意力臂画法)―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归纳结论―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为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按以下过程先导入新课,分两步进行,一观看动画和以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的豪言:“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引入)

那么什么是杠杆呢?进入新课就可以展示自己准备好的羊角锤,一根棍模拟撬动粉笔盒,直接引出杠杆的定义,再给学生演示这个实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粉笔相当于一根硬棒,当我们用力让这粉笔撬动粉笔盒时,一定要让学生回答是哪个力充当动力,那个力充当阻力,让大家在演示中明白动力以及阻力的概念。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物理知识通过做来体现,这样总比我们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解好得多。然后把长棍撬动粉笔盒的情境抽象成图形,逐渐引出杠杆的五要素。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验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杠杆平

衡,即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展示实验器材:带刻度杠杆支架钩码线,设计实验过程:(1)调节杠杆水平平衡;(2)杠杆两侧分别挂上钩码,使杠杆再次平衡;

(3)记录F1 L1 F2 L2在表格中。实验过程中,把简单的要点板书在黑板上。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参与,共同分析完成实验数据,一定要从先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搜集数据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小结时,让学生自己主动回顾并归纳分析,教师只是参与引导的角色,绝不包办代替学生的结论,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水平,逐步实现将教育真正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44-01

作为逻辑性和科学性特征十分显著的初中物理,总是给中学生留下生涩、枯燥、难学的印象,如何改变中学生对物理的这种错误认识,让他们能够学得快乐,用得轻松是很多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从实践中发现,创新教学形式,开发教学资源固然十分有效,但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对改变这一现状效果更为显著。语言在物理课堂中不可或缺,从新知导入到最后总结评价的全过程都是用语言进行“串联”。新时期的物理教育者应如何学会“加工”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它们在物理课堂充分发挥出“杠杆”作用?本文从实践出发,对该课题进行了探索研究。

1 让精彩的导入语成为吸引学生的“磁铁”

我们常说导学如导戏,学生是否能够“入戏”,开始很重要。如同一台戏如果在大幕拉开的一瞬间就能抓住观众的心,那么这台戏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学亦如此,当学生的心灵在接受上课伊始第一记“重锤”的敲击产生共鸣之后,他们思维的火花可能就会刹那间被点燃,物理不再深不可测,而是会像磁石一样深深的吸引着他们进入探索的空间。如在学习“惯性”时,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某辆公交车上站着一男一女两个陌生人,公交车行驶过程中遇到突发况状来了个急刹车,这时站在后面的男同志没有站稳撞到了站在他前面的女同志身上,女同志大声指责他:站好了!德性!这时这个男同志机智的回答:这不是德性,这可是惯性!”学生们听到这里哄堂大笑,课堂气氛立刻变得十分活跃,当教师问到“惯性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已经积极的去自己寻找答案了。著名的教育学家罗素曾指出,教学语言必须要有激人思维和撩人心智的功效。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的中学生来说,诸如“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惯性是什么?”这种平常无奇的“开场白”,根本无法让基础薄弱、自制力差的中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角色中,而设计精彩的导入语则无疑会为物理课开一个“好头”[1]。

1 让艺术的过渡语“撬动”学生思维

我们经常称赞某些教师将教学过程演绎的似行云流水一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教学效果,重要的是这些教师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能够运用艺术的过渡语来“撬动”学生的思维,启迪他们的物理智慧。在物理教学中,过渡语看似不起眼,实际十分重要,它是串连各个教学环节和知识点的“线索”。具有一定启示作用的过渡语能够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通透”起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语言的指引下通顺流畅,一个个难点与重点都可以借助自己的力量不攻自破。如学习速度时,就可以通过巧妙的问题过渡对不同情况下的物体运动快慢进行描述,让学生在比较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速度”本质。①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一人步行和另一人骑自行车向着相同方向运动,谁会更快一些?为什么?(从这个场景描述中学生可以得出“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远的更快”的结论);②运动会上A同学与B同学进行百米竞赛,A跑完用了16秒,B跑完用了14秒,怎样判断谁更快些?(综合问题①中的结论,学生们经过思考可以得出“相同路程下,时间用得越少的越快”的结论);③A同学用14秒跑完了100米,B同学用28分钟跑完10000米,怎样判断谁更快?面对这个同距离、同时间等条件先后被排除掉的这个问题,学生们陷入沉思。这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带有启发性的言语点拨:“是不是可以先找一找他们相同时间内各自的运动距离?”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们马上通过计算得出了A、B两位同学在一秒钟的运动距离进行比较,得出准确判断。这种通过问题引导自然过渡到物理本质的方法,既彰显了教师的语言艺术,也让学生的思维在这极具“梯度”的语言指引下,逐渐激活,逐渐成熟。

2 让巧妙的评语使教学完美“落幕”

真正的教师语言的艺术也在于即使某个教学活动结束了,但学生们的思维仍旧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不断地向外拓展和延伸,因此,教师要注重评语的作用,要通过巧妙的评语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落幕”。例如在计算密度时,有的同学会在进行书写时出现“50ml=50g”的错误,这种错误在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如“1kg=9.8N”等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对或者是错,但效果并不太理想,而换一种方法则会事半功倍:你们花5元钱买了一块蛋糕,这块蛋糕与5元钱有没有区别?同学们立刻回答:当然有区别!5元钱不能直接吃,蛋糕却可以。教师:没错,一块蛋糕不等于5元钱,所以物理学中的不同物理量虽然可以换算,但却不代表两者之间就是相等的。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对教师的话进行了反思,找到了自己思维的“症结”所在。

篇3

一、树立正确的心态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之中同样如此.面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很多学生都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此外还有些学生对学习是失了信心,对物理的学习更是一个无所谓的态度.

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必然会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想有效地实施初中物理教学,获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就一定要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态的变化.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就会影响到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初中物理的正确心态.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教学阶段树立起物理学习的正确态度,进而在学习上努力争取最佳表现.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中第一个方法就是——树立正确的心态.

二、明确教学目标

树立正确的心态是为了让学生从心底里正视初中物理这门课程,而明确教学目标则是希望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找准学习的目标,从而将功力花在刀刃上,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明确教学目标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白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在中考中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明确教学目标是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正确地认识.例如,

在九年级第十一章的学习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该章节分为五个部分——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

对这个章节的内容有一个具体而清晰的认识之后,就是对细化的教学目标形成认识.例如,

“杠杆”这个部分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什么是杠杆,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分辨出杠杆;清楚理解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且学会画力臂;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解决基本的简单的相关问题.

这是杠杆这部分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一般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前就将这些目标传达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对“杠杆”部分的知识有所认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预习工作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地准备.

以上两个内容分别对从不同的角度来明确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前一个是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找到物理教学的意义,后一个则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帮助学生认识物理教学.两个结合起来就可以让学生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有关知识,为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善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设备基本上每个教室都有配备,其目的就是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

因此,笔者认为这样昂贵的教学器材不该束之高阁,而应该带入到教学中,时常运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深化对某些知识的认识和运用.毕竟多媒体设备是一个集合了文本、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设备.这就在客观为教学的立体化开展提供了基础的条件和发展的优势.

而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笔者认为主要可以进行一个形象化的教学.很多学生都抱怨物理的学习有时候很抽象,很多知识的消化都只是硬性的背诵,而没有感性的理解.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原理的实验验证过程,例如,重力的原理.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认识重力这个概念及其运用原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消化掉某些知识进而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重视学生的表现

重视学生的表现在有效性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是影响整个教学环节开展顺利与否的核心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改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参与到课堂互动交流之中,并且教师重视每个学生的表现无疑就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学生就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课堂教学过程.

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对有效性课堂建设贡献巨大,更为学生的交流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笔者认为在新课改提出的“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后,重视学生的表现无疑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进而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总之,

初中物理探究有效性教学方法不是一蹴而就,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教师去寻求

.

参考文献:

[1] 庄思雨.浅谈提高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才智,2011(34).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4601

初中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而物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经验常识成为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教师应立足现实生活,让学生顺利学习物理知识。下面以简单机械和功的学习为例,简单谈一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一、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导入新课学习

生活中很多器械工具都是遵照一些物理学上的原理发明制造出来的。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对于常见的器械工具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习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时,教师可根据初中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熟悉的实物作为教具导入新课学习。

例如,在学习简单机械和功一章中的“杠杆”时,考虑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常用的工具都是变形的杠杆。初中生对这些工具并不陌生,因此,教师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羊角锤、钓鱼竿、镊子、剪刀、起子等物品,让学生观察,说出物品的名称,然后思考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这些物品,以及用了这些工具之后是费力了,还是省力了?学生对这些东西都非常熟悉,也顺利引发学生的联想,学生思维立刻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第一个东西叫羊角锤,这是一种特殊的锤子,像羊角的一部分主要用来起钉子,用这个工具可以更省力。”一个学生介绍了羊角锤。另一个学生则对钓鱼竿非常熟悉,“第二个物品是钓鱼竿,是用来钓鱼的,也是一个简易杠杆,但是,钓鱼竿不省力。”教师肯定了这两个学生的回答。为了启发学生探寻杠杆原理,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羊角锤起钉子时省力,而钓鱼竿钓鱼时费力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寻答案,顺利进入了新课学习。

直观的实物器械是创设物理学习情境的有效武器。教师通过灵活恰当地应用这些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好上课准备。

二、结合生活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新知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可避免地接触了形形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中有不少与简单机械和功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为基础,开展物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杠杆”知识时,教师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羊角锤导入新课,之后,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看到学生基本上理解了杠杆原理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重要原理的理解,再列举“用杆秤称量物体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实例,让学生思考这两种情况应用的是什么物理原理,学生立刻就想到了杠杆原理。教师接着学生的回答给出了具体的数字:“杆秤的提线到秤钩的距离为1个小格,秤钩上挂着被称量的物体,秤砣的重量是100克,提线到秤砣的距离为10个小格,那么,这个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学生们立刻用杠杆平衡条件列出算式,计算出物体的重量是1000克。这种通过生活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与“机械和功”有联系的生活现象,可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支持,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物理原理,透彻理解物理知识。

三、借助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知识应用

篇5

学生具有实验技能,才能参与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巧妙地利用实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各项实验技能进行培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实验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以及具体原理,具有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可以正确地观察、测量与读数。其次,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了解实验的具体原理以及普遍性的实验方法。更要让学生学会记录真实的实验,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运算与分析,从而促进正确结论的出现。另外,教师要引导初中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误差意识,意识到物理学习中误差存在的合理性。更要让初中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掌握实验报告的总结形式与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进行实验的设计,利用有效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思考与大胆提问,促进其物理实验技能的快速提高。比如,在讲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个实验主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实验可能要用到的诸多相关仪器,通过分析仪器的结构与原理,让学生具有设计与实施实验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实验,为学生展示测量与读数的正确方法,之后给学生时间进行自主实验,为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学生在实验中了解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方法以及正确的表达方法,会比从教师口中得知最终物理结果生动得多,初中物理教学实效也会因此而得到提升。

二、巧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不仅要让初中学生了解物理教学发展的过程,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物理知识的精神。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应当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模式的束缚,不要因为物理知识的严密性而一味地向学生传递,不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向学生展示更加形象与丰富的物理现象发展过程,从而让学生通过关注物理现象而具有物理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教师要通过实验教学,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变化性与发展性。加强实验教学的份量,做好课堂中的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与创造的机会,做好课内外的结合与延伸,才能让初中学生在思维上有所收获。比如,在讲解《杠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证实杠杆原理的存在。之后,结合一种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意识到杠杆原理与相关机械结构的神奇之处。当学生掌握了物理实验的规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杠杆的利用为中心自主设计实验,积极探究,在实验中发现更多与物理相关的知识,明确丰富的物理学习任务,提出与解决更多的问题。利用实验活动去充实物理学科教学,有利于教学效率的快速提高。

三、巧用实验教学,提升物理教学实效

篇6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化,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越加强烈,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学习和引进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革初中物理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推动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实现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物理知识体系比较复杂繁琐,要求学生大量地记忆相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同时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具备一定的读题和解题能力,能够透过题目的表达分析出其中的物理现象展示了哪些相关的物理知识,并且对于物理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过程等进行分析和解答。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原理概念的拓展知识,并且将教材知识与现实中的物理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物理知识的应用性,学会运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下面笔者将从三个角度全面解析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势和应用意义。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新的时代,初中物理教育更加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教学指导,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具体的实施方针,调整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注重让学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并且能够在物理解题过程中训练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培养物理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那么,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体现在:

1.运用多媒体软件增强物理课知识教学的生动性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说,教师固守传统的黑板教学,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而且由于自身关于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使得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而学生也很难享受到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学。面对这种情况,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和重要性,自觉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善于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物理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和知识点。比如说,教师在教到杠杆原理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应用教学软件,如利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者是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杠杆并且明确杠杆的五要素,教师可以在图片上勾画各个要素,使得他们能够正确画出杠杆的力臂等要素,再深入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且一步步地拓展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利用平衡条件,计算出杠杆的力臂。

2.通过计算机仿真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通过实验环节验证了物理原理的正确性,并且向学生演示了一个物理原理的由来、推导和应用过程,能够使得学生在参与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实验操作能力并形成相应的物理逻辑思维,提升初中学生的物理整体素质。但是很多学校由于设备不足、教学目标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因此不太关注物理实验教学,甚至是跳过实验,直接将物理原理和推导过程以文字的形式作为考点进行总结,这样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实验知识。物理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来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和学习资源非常丰富,甚至包括一些物理实验视频教学软件,可以以信息化模式模拟物理实验,这也是一种应用性较强的实验教学方式,能够在教学和复习时间比较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比如说,当教师教到光的色散时:计算机仿真模拟软件可以让学生先设置参数,然后只需要按键调整对焦对光方向,便可以看到一束白光射到模拟出来的三棱镜上,然后三棱镜偏射后,虚拟白屏上便会出现一条不同颜色依次排列的彩色亮带,这条亮带就是物理教科书上提及到的“光谱”。而这些软件还可以模拟更多、更复杂的物理实验,并且精确到每一个单独的物理环节,并且附有相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点解释,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或者让学生课余时间自己操作,增强物理模拟实验教学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联合互联网优化物理习题训练

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采取题海战术来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但这是一种比较低效率而且重复性很强的战术,假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就会使得学生的题海战术陷入重复性的僵局,不但消耗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会消耗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耐力,最后收到的习题训练效果比较差。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网络信息资源,搜集并筛选一些优秀的习题训练计划,也可以经常浏览一些著名中学的教学网站,注册官方游戏与教学网站,搜集网上公开的优秀学习资料,如各个著名中学的考卷和模拟卷,从中选择出一些经典题型、创新题型等,借鉴它们的出题思路和优点,对比它们与本学校的习题设置有哪些不同,反思它们的优劣以及区别,然后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或者融入平时的习题训练中,精心研究和制订符合学生实际解题能力的习题训练,不要盲目使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是要为学生做好最优规划,使得他们能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遵循教师的引导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培养正确的物理逻辑思维,增强他们的物理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研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霍秀敏.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现状与对策[D].广州大学,2012.

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058―01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育和教学中对物理模型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建立物理模型就要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客观对象。合理简化客观对象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根据简化过程和角度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模型分为以下五类:物理对象模型、物理条件模型、物理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和数学模型。下面,笔者就对这五种模型作详细阐述。

一、 物理对象模型

这种模型是直接将具体研究对象的某些次要因素忽略掉而建立的,它的应用最为广泛。例如,质点就是忽略运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看成一个有质量的几何点,其条件是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实际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本问题研究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以来,很多类型的运动描述就得到化简。比如所有做直线运动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因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每一个部分每时每刻都做同样的运动,所以就可以忽略其大小和形状,只需要找这个物体上的一个点进行概括,当然这个点的质量等于物体本身的质量。这样,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就是一条直线,很容易想象、理解和刻画。

二、 物理条件模型

这种模型是忽略研究对象所处条件的某些次要因素而形成的,以轻质杆为例加以分析。比如杠杆,在初中阶段,问题往往归结到力矩的平衡上来,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和阻力都包括杠杆以外的物体对杠杆的作用力,还包括杠杆本身的重力。而杠杆重力的力臂在杠杆上的每一点都不同,这样除了杠杆的形状是几何规则的少数例子以外的绝大部分杠杆问题在初中阶段就没法解决。而轻质杆的引入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轻质杆是忽略了自身重力的弹性杆,当外界物体对杠杆的力矩远远大于杠杆自身重力的力矩或者与杠杆自身重力的力矩相互抵消时,就可以把杠杆当成轻质杆,杠杆受到的力矩只有外力矩,这样所有杠杆平衡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三、 物理过程模型

这种模型是忽略物理过程中的某些次要因素建立的。在初中物理中有:匀速直线运动、稳恒电流等。这些物理模型都是把物理过程中的某个物理量的微小变化忽略掉,把这个物理量看成是恒定的。因为这些量的变化量与物理量本身相比太小了,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不用考虑过程中物理量的复杂变化情况,而只考虑恒定过程,分析问题就容易多了。

四、 理想化实验

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特征,得到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就是理想实验。理想化方法是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学习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初中物理中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想化实验:伽利略斜面实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许多,现在列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同样的小球从同种材料同样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来,在摩擦力依次减小的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的路程依次增大。伽利略由此推知:小球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牛顿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无需多论,也足以见得理想实验应用的广泛和其重要性。

篇8

物理从初中阶段开始切入学习,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就会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我们一定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照本宣科”式理论灌输,还有令人望而生畏的题海战术,代之以符合初中生认知和发展的教学新理念,有针对性地吸引学生进行探索进取和深入学习,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带领大家尽快深入物理学习迁移知识,生成能力。鉴于此,笔者联系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广大一线教师经验精华中撷取三点物理课堂中的重要环节进行探索和讨论。

一、借助实验演示,激活学生趣味

初中生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青春期,他们好奇心强,但是对理论课会厌烦,所以物理课堂不能上成理论说教课。物理作为一门传统的自然学科,实验是我们探索的有力武器,也是我们激活学生兴趣的不二法门。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演示实验完全可以在课堂伊始俘获学生的好奇心,激活深入探索和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比如,学习电路知识时,笔者就抓住课堂之初设置一个小实验,给大家演示电路的神奇,充分激活学生深入探索电路的兴趣:设置一个关控制的旧式楼道的灯,并让大家亲自演示上楼时打开,到楼梯顶时关上。这与大家所想到的用一个开关的最简单的线路不同,学生的好奇心开始膨胀。然后再趁热打铁、因势利导,让学生产生兴趣和疑问,这样就可以驱使他们很快进入探索和学习中。

二、筹备合作学习,谋求共同发展

人类社会的进步得益于合作,物理学习的发展也亟需合作,

合作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交流,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遵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搭配4~5人的合作小组,以期保障组间公平竞争和组内各个层次均匀

分布,如此方能利于大家相互指导、相互启发,最终实现共同进步,达成教学目标。组内每个成员都要根据实际认知能力分配学习任务,开始先负责自己擅长的部分,然后交换任务,相互指导,交叉体验,如此才能共同进步。

以“杠杆平衡”教学为例。学生对简答的杠杆平衡条件有一定理解和认识后,笔者就让学生分任务搜集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材料和方式,以此来培养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进行知识迁移生成能力。大家在讨论时,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来搜集材料。在自由氛围中,李××同学竟突发奇想从人体骨骼进行杠杆原理分析,最终启发大家认识到胳膊和咬骨都是杠杆原理,杠杆原理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如此合作学习,学生融为一体,有的学生总结,有的学生登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些杠杆的支点及其平衡条件等,这样就深化了杠杆的认

识,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生成运用能力。

三、借助媒体辅助,完善实验不足

实验是学习和探索实验学科的基础手段。但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每个实验我们都有条件进行,或者有些实验我们即便能做但是也不利于观察,这就要求我们要巧妙借助多媒体集影、声于一体的优势通过动画和视频来进行实验模拟,以此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灵活认知,迁移知识能力。

1.补充传统实验

物理课堂上,有的实验我们无法手动完成或是没有条件完

成,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来给大家模拟演示,帮学生将抽象的规律和概念描述转变成形象的认知。比如,给大家分析浮力受力,通过视频示意就比较形象。笔者为了吸引学生兴趣,产生震撼效果,通过多媒体给大家演示军舰和潜水艇在水中的受力情况,并进行详细的原理剖析和示意,这样既能让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又能指导学生认知原理。

2.完善实验不足

多媒体视频可以提供规范的实验操作来引导学生反思,从而为我们提供弥补遗憾的空间,还可以借助视频慢放来让学生掌握实验细节。例如,在探索“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时,里面就有好多细节需要注意,其操作步骤和过程也比较多,所以笔者就让学生在体验一次操作后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控制变量法规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及读数,学习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来对实验规律进行分析归纳。

总之,物理教学一定要拒绝理论灌输和题海鏖战,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设置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法,然后再趁热打铁参照教学内容的特点来优化符合学生认识和发展的教学流程。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将原本抽象的物理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对物理学科的重点与难点逐一突破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正视的问题。作为物理教师,要通过开展趣味性教学方法,搭建学习的桥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升学习效果。

一、在教学中进行趣味性故事导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当的引入富有趣味性的物理故事,可以快速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设计、编辑一些与物理学知识相关的故事,在故事之中溶入物理规律等内容,通过精彩的故事讲述,引导学生跟随故事的发展步伐一步一步的进行物理知识探究。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学习效率显著,这些引人入胜的趣味故事,激发了学生的疑问、在情节发展中寻求答案,为主体作用发挥创造了条件。

二、结合学生兴趣点,提出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新概念、新问题的引入常使学生感觉理解困难。针对这一现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兴趣以及认知能力,在课堂中引入一些有趣的新鲜事物,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例如在杠杆一课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可以用阿基米德的名言进行课堂导入“只要有个固定的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在名言导入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阿基米德说这出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大家一起在本课教学内容中一探究竟。随后,教师可以引入杠杆原理的教学,通过实验设计,对杠杆省力的原理进行印象。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杠杆公式运算,并与相似三角形知识计算进行推算得出,即使阿基米德寻找到固定的支点,也无法撬动地球。在这一课知识教学中,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天性好奇的个性,学生兴趣高昂,对于杠杆知识有了深刻的记忆。

三、进行富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设计

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开展过程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效率。物理实验具有真实性、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识点。爱因期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物理实验本身特性,以及初中学生好奇、乐于探索的个性,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要通过多种有趣的物理实验设计,快速抓住学生实验兴趣,并通过实验步骤的逐一进行,帮助学生消化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物理实验操作中,通常分为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两种,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实验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改变演示实验枯燥、抽象的演示方法,通过具体的演示实验过程,展示物理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物理兴趣。此外,在演示实验中,通过生动的实验步骤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牢固的物理规律。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实验能力,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引导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

四、关注提问的趣味性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其应用性较强,基于物理学科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可以在初中物理教W中,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在进行浮力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万吨的巨轮可以在海上航行,水的浮力为什么托不起一个小小的铁片?又如在进行并联电路的应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医院输液室病人呼叫系统录象,向学生提出问题:护士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病人的需求?类似于此类问题设计,可以较好的结合初中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激励的讨论,并以强烈的探究兴趣,融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此外,还可以通过反问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如“当没有摩擦力时,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学生们集思广益,回答走不了路,汽车无法行驶等。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提高。

五、借助多媒体,提升课堂趣味性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生动、活泼、形象的课堂氛围,快速吸引学生融入课堂之中,获得最好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并联电路的应用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运用多媒体设备拍摄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并联电路录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这些录像的播放与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并联电路知识。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得到调动,长时间处于是求知的兴奋态度,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保持长久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关注趣味性的物理课堂打造对于物理教学效率提高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在提升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其思维也将更加活跃,是理解与吸收知识的前提,也是从整体层面提升物理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篇10

引言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是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些物理实验的教学手段,其需要学生在充分掌握物理规律的情况之下才能够实现高质量教学。电子白板是一种融合黑板、计算机以及粉笔书写等多功能的教学方式,其能够为当前的初中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途径,促使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因为物理教学内容大多数都是以抽象性内容为主,通过电子白板的教学,能够通过电子白板将各种教学公式以及教学实验展现出来,从而使教学课堂更加丰富有趣。

1.电子白板促使初中物理教学更加互动、多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来实现更为高质量的教学,从而提升物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多变性以及互动性[1]。互动性主要展现在师生通过电子白板的显示,实现双方的互动。电子白板融合了多媒体教学当中的计算机以及投影技术,能够将更为丰富的内容通过电子白板展现给学生,通过有趣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素材,展现物理教学当中的实验或公式,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2]。例如,在初中物理“杠杆”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先通过一个关于杠杆运动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其中既需要包含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通过杠杆原理进行工作的设备,也需要播放一个关于杠杆工作的原理简介图。通过电子白板,在播放这些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暂停或继续播放,并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掌握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该视频的内容。于此之后,再讲解杠杆原理的相关知识,必然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且提高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学习趣味性。

2.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突破教学难点与重点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许多学生因为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状况不相同,在初中物理学习阶段会存在不同的基础,一些成绩较差的初中生在物理学习时较为困难和吃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相同。对此,对于学生无法掌握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方式进行教学,促使学生更加容易突破教学的那年与重点。例如,在初中物理“电流”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仅仅是通过单一的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讲解来进行学习,其最终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对此,教师便可以借助电子白板进行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流程图,借助一个动画的方式显示电流在整个线路当中的走向。与此同时,交互式的电子白板还具备区域放大、拉幕以及照相等功能,借助这些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动画当中不理解的内容[3]。由此可见,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学难点与重点,促使初中物理教学更加简单、优质。

3.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篇11

作者简介:张秀娟,女,安徽省庐江县,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问题一、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解读】实验目的就是该实验所解决的问题,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课题就是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或者是探究杠杆原理.

问题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解读】一般情况下需要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有时将杠杆与直尺组合成杠杆平衡仪,且杠杆平衡仪上有专门挂钩码的铁丝环或塑料滑环,这时可不用细线,如图1所示的杠杆.如果杠杆上没有铁丝环或塑料滑环,则要用细线制作滑环,如图2所示的杠杆.

问题三、使用杠杆平衡仪,为什么还用刻度尺呢?

【解读】杠杆平衡仪上每大格并不都是1cm,有的是2cm或3cm或4cm或5cm,如果杠杆上标有5、10、15、20的字样,表示每大格为5cm,可能每大格还分成5至10个小格,实验时可不用刻度尺,如果杠杆上只标注分格线,没有数字,在直接读取力臂时,每格是多少厘米不能确定,操作时要求先用刻度尺测出每格是多少厘米,最后计算力臂.如果按格数来读取力臂,实际上是读取力臂是多少格,虽然不影响探究的结论,但实际上忽略了力臂的单位,如果在实验中,表格中给出力臂的单位,这时就不能格数来表示.

问题四、杠杆在什么状态才平衡?

【解读】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是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此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物体处于平衡态.物体受力而平衡,这些力的作用线是交于一点的,杠杆在几个力的作用下,这几个力的作用线并不相交于一点;在杠杆受两个力作用时,当使杠杆向相反方向转动的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这时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指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

问题五、为什么在实验前与实验过程中都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解读】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作用是:使杠杆的重心落在支点上(重力的作用线经过支点),这样杠杆自重的力臂等于0,如图3所示,这时杠杆重力对杠杆的转动不产生影响,这样就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而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使动力与阻力的力臂正好落在杠杆上,如图4所示,这样便于测量力臂.

问题六、实验前与实验过程中分别是怎样使杠杆平衡的呢?具体上有何技巧?

【解读】实验前是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实现的;技巧是杠杆的哪侧高,可将任一侧的螺母向该侧调.如图5所示,应该将左侧或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实验过程中是通过增减钩a个数(或改变拉力)或移动钩码的位置来实现的;技巧是哪侧高,可向该侧增加钩码(或在另一侧减少钩码),也可将钩码向高的一侧移动.如图6所示,可以在杠杆左侧增加钩码,也可在杠杆的右侧减少钩码个数,也可以将左侧钩码向左移动,也可将右侧钩码向左移动.

问题七、只测一组数据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一结论为什么是错误的呢?如果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一结论算正确吗?

【解读】前者是错误的,因为不同的物理量不能加减;后者结论是正确的,但这样就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是不妥的.因为一次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往往不具有普遍性.

问题八、为什么要多次测量而且是在改变动力或阻力、改变力臂的不同情况下来进行呢?

【解读】物理学上在测量某个固定物理量时,多次测量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在找规律的实验中,一次测量具有偶然性,结论不可靠,只有进行多次实验与测量,才能对数据归纳与总结,这样结论才具有普遍性.同样,如果只改变动力或阻力,也能得出结论,但它应该加上“力臂不变时”这个条件;其实,力臂变化时,杠杆的平衡条件也是成立的,不多次改变力或力臂,虽然能得出结论,但它不代表任何情况下都能成立,实验不符合普遍情况下总结物理规律的要求.

问题九、“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呢?

【解读】这个结论是在动力与阻力都在竖直情况下成立,而在动力或阻力不竖直时则不成立.因为只在在两个力都竖直时,力臂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间距离成正比,如果力不竖直,则这一比例关系不存在.

问题十、实验中动力与阻力都是竖直的,这算不算实验结论还具有特殊性呢?

【解读】算,按道理应该探究动力、阻力在各种方向时的结论,考虑到不竖直的动力或阻力,它有力臂不落在杠杆上,给测量力臂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难度,在初中探究中不作“必须”的要求.

问题十一、如果要进一步探究动力与阻力在任意方向杠杆平衡条件都成立,应该怎么做?

【解读】这就要利用弹簧测力计提供拉力,并测出力的大小,同时利用三角板与直尺来测量力臂.往往要两人合作或在增加一块竖直的纸板,用铅笔描出力的方向,用三角板在纸板上画出力臂再测量.

问题十二、为什么在杠杆两边不同的位置挂适当的钩码,杠杆也能平衡呢?为什么实验时不这样探究呢?

【解读】实际上应该按照如图7所示的方式来探究.要知道,力与力臂的乘积是有方向的,这个方向就是杠杆转动的方向.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同的“力与力臂的乘积”就像物体在某点受到相同方向的力一样,可以进行相加.广义上杠杆的平衡条件应该是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的“力与力臂乘积的代数和相等”,而初中不作要求,如果这样探究,就很难归纳总结结论.

问题十三、实验表格上“力×力臂”的单位用N・m,也有的表格上“力×力臂”的单位用N・cm,为什么都可以?

【解读】前者单位为国际单位,后者单位为常用单位,其实,杠杆平衡条件两边的单位是相同的,可以削除,两种单位都不影响结论的得出,但两边单位要一致.

问题十四、用测力计代替钩码,对实验来说,有何优点与缺点?

【解读】用测力计代替钩码有两种方式,如图8与如图9所示,优点是钩码位置一旦确实,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也确定,很容易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且容易读出拉力的大小.缺点是很难保持测力计呈竖直状态,这样力臂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间的距离不重合,拉力的力臂总是偏小,从而拉力总是偏大.

问题十五、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实验时为什么得不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读】如图10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自身的重力对实验产生影响,相当于杠杆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而实验时往往没有把杠杆重力产生的效果加入实验数据的分析之列,这时测出的拉力偏大,最后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37-01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很多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受到质疑,并发展出众多新的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其中生活化教学是应用较为广泛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新的方法。生活化教学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联系,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分析具体的知识和定律。初中物理教学要有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准确掌握书本内容,并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广泛和深入的了解,进而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拉近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来感悟具体的物理知识。

1.当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

虽然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在很多老师中得到普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不少老师对生活化教学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和认可,因此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以课堂内容为主,没有将生活与物理知识进行紧密结合。此外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取得高分,物理老师会为学生安排大量的习题和练习,这就进一步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课堂比较沉闷,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思维转变不到位,很多物理老师在教学时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课堂上是教学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就导致物理课堂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使得物理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不够,师生沟通较差,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还要一点就是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致不高,这一方面是因为物理学习需要良好的思维能力,一方面是因为物理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加上老师未能充分连接物理内容和生活实际,使得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难以达到较深的层次。

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践分析

2.1初中物理老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将生活化教学内化为自己的理念。初中物理教学需要由老师进行组织和掌控,因此物理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为了有效实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需要物理老师积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对专业内容的学习完全掌握生活化教学对教学行为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物理老师还要准确掌握班上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并在充分掌握班上学生具体学习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生活化教学,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对知识的解答太难或者太简单,避免引用事例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物理老师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内容,注意将学生容易接触的事物与物理知识进行结合,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对具体事例的陌生感,减少对具体知识内容理解的难度,实现有效教学。

2.2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缺点就是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因此老师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物理课堂教学氛围进行积极改变,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和语言把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识演绎出来,促使学生改变对物理学习的观感,在此基础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讲,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课外实践,把学生引入到具体的生活环境中观察思考客观现象,并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验证,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具体的科学实验,将枯燥单一的物理知识用实验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个直观的角度来理解吸收物理学内容和知识。

2.3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选用科学的生活化教学方法。要把课堂效率大幅提高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用科学的生活化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老师需要全面掌握初中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对学生的这种思维进行科学引导,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把生活化的内容引入。比如在学习杠杆问题时,为了避免单纯的课堂授课无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杠杆工作原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进而将杠杆的整个工作过程呈现出来,促使学生深刻体悟杠杆的工作原理,并进行深入思考,老师再为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杠杆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2.4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内容,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理思维方式,掌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能力。因此要在课堂上注意营造一种轻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见解进行科学点评,肯定其中具有科学思维的地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促使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理性思维和物理知识体系。同时老师要避免把自己高居于学生之上,避免在师生之间形成较大的距离,要降低自己姿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上的伙伴,这样就可以大幅提高物理课堂学生的活跃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

篇1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诸多初中物理教师的关注。本文围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这一论点,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讨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实验积极性不足

笔者在多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受之前“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操作类的课堂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只要会做习题,在试卷考试中能写出答案即可。以至学生在初中物理实验中主动参与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不高,物理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不仔细观察、不用心思考。

2.教师对实验教学落实不足

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物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物理定律的推导,遇到需要进行物理实验的课程时,用投影仪视频演示物理实验操作的方法,或者让学生读背实验操作步骤的方法代替实验操作,没有给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缺乏实验操作学习,物理实验教学落实不足。

3.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时间不足

物理实验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在实验中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帮助指导解决,不能顾及每一位学生。并且大多数初中生在完成物理实验后,虽然填写完成了实验操作手册,但是学生在完成填写作业后,似乎是完成了一个任务一样,将物理学习抛之脑后不再搭理,导致学生物理实验学习和思考中断。

二、解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的对策

1.激发学生实验积极性

初中物理教师想要保证物理实验教学的成效,就需要改变学生注重试卷考试的观念,采取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操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物理实验入手,让学生从实验中明白,通过实验操作才能慢慢积累真实的实践知识。

例如,在学习浮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折一个小纸船,然后让学生把小纸船放在水面上,观察小船的漂浮情况,接着让学生在小纸船上放置诸如小块橡皮之类的物体,观察小船此时的漂浮情况。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和观察发现,小船上放置物体后会出现下沉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船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呢?放置物体后,为什么会出现下沉的现象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动手实验,学生便轻松地从中明白了“浮力”的知识,通过这类小实验,也能逐渐提高学生物理实验操作的积极性。

2.落实物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师要选取合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习。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前,教师要做好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详情。在实验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从实验中挖掘物理知识的能力和主动思考探索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首先要讲解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等,实验的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并演示实验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开始动手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受得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会物理实验的方法,还能启发他们的思维灵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3.拓展物理教学空间

处处留心皆学问,对于初中物理来讲亦是如此。很多教师让学生课前预习、布置课后作业练习,却忽略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拓展物理实验教学空间,注重实践教学,将物理实验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热胀冷缩”的知识时,会特意提到水的特殊之处:水遇冷变成固体后,体积没有变小,反而会增大。学生φ飧鱿窒罂赡懿惶明白,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的冰箱冷冻室中放置半杯水,并在水面高度的位置标记,几个小时后再去观察水杯水面高度的变化。这种简单有趣的家庭物理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进行物理实验,亲自体会物理的魅力。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从简单的物理实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落实物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同时,拓展物理实验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多种举措,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