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6: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

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一些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本文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未来地理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高中时期学生的性格和智力水平都各不相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一些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那么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本身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会出现明显的挫折感,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动力。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都不同,对待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就会明显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厌恶学习。

2.教学理念落后

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理念使得教师完全依照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教师没有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只是盲目地完成教学任务,仅仅教授学生考点知识,导致很多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只知理论,不会运用,失去了教学的应用价值,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地理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是很严重的问题。

3.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

当前对高中生地理科目的考核主要是考试成绩,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使得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局限于传统的僵局之中,很难进行突破。因此,如果高中地理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就完全违背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典型问题的解决对策

1.因材施教,丰富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之一就是依据学生的需求采用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法。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分层教学,教师依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比如,在进行教学时,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让其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去总结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并搜集课外知识充实自己;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而基础知识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耐心讲解,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2.创新教学理念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明确教学的意义,提高自身的素质,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师在教学中不应盲目地追求分数,要将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励教师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丰富其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的意义是培养高素质的地理人才。科学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不应该仅仅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应该在教学中开展各种类型的地理竞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认知和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编制题目,让学生在趣味的比赛中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新对教师考核的标准也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地理人才。

4.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当前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设备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但是在一些学校依然没有应用先进教学设备,可能是由于经费的问题或者是教育观念的影响。这一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因此,国家应当对教育机构给予足够的支持,完善先进教学设备的应用,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与目前教育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提高教学质量,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学校对学生的教学和培养方式会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会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质量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降低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不同层次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不断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改善高中地理的教学现状,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213-01

在我们国家的传统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地理教育在很长时间里都是被置于副科的次要位置,在以往很多人都会认为地理是初中阶段让学生放松心情,开阔视野的学科。然而在新课标正式出台执行之后,地理这门学科逐渐成为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地理这门课程,其对于开展素质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也已经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地理教师怎样才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及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缺乏积极性。现今,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还没有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对于大部分的学校、老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而言,地理这门课程是不是值得花费过多的精力,重点在于它有没有被教育部纳入初中升学考试或高中升学考试的计分课程。如果地理并不是中考或高考的必考课程,那么和语文、数学、英语等必考科目比较而言,自然是没有办法比较的。对于刚步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来讲,在刚开始上地理课程的时候,很多都会比较积极,兴趣也比较高,然而从七年级下学期开始,在各门“主科”的压力之下,他们的兴趣就会渐渐被打压下去,有的学生还会觉得“地理又不是主要科目,只要求个及格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在这样的负面心理影响之下,学生不愿意学地理的风气也会慢慢地蔓延开来,这个是影响地理教学效果的最大因素。

2、地理教师的素质无法适应新形势之下的地理教学。提升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任往往都要压在地理教师的身上,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理教师都能承担好这个责任。因为没有充足的地理专任老师,尤其是接受过地理专业学习的专任老师更是少之又少,许多中学的地理教学都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来兼职。而本身地理教师在“副科老师”的头衔之下对于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与探究深度就远远不够,有些甚至只能照着课本一字一句地念给学生听,简单地应付教学,又或者是让学生自习阅读课本就算完事,最后到了考试的时候就给学生画画重点。这种将课本看成是仅有的教学资源,把学生的考试结果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的理念和心态,严重影响着地理课程教学的发展。

3、没有有效整合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根据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知识。这个要求,不仅会受到中学地理上课时间少、教学内容多的实际状况的影响,也受到教师教学水平落后、知识体系繁杂的约束。而且,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也仅仅是华而不实的理论,不仅不能得到吝啬时间的学校的响应,而且也不能得到对学生爱护有加的家长的支持。

二、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

篇3

由于初中地理成绩一般不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在应试思维的主导下,地理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地理教学逐渐边缘化,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也越来越低下。另外,部分教师虽然对地理教学还持有一定的热情,但由于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理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掌握地理知识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看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的运用及掌握地理知识的意义。本文结合实践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与大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科地位不突出,地理教育举步维艰

在十分重视升学率的今天,中学教学随着考试指挥棒转。由于地理不是中考的科目,仅在会考中占有一席之地,导致学校、老师、学生等对地理课不重视,有“副科”“豆芽科”“小儿科”等说法,学得好坏无所谓,临近会考时“突击”一下就行了。有的学校地理教学条件很差,连最起码的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等都缺乏,老师们上课穷于应对,就只有照本宣科了,场面非常尴尬。有时地理课成为学生的自习课,这就进一步削弱了地理学科的地位。在当前应试教育占主导思想的大环境下,这无疑是把地理学科推向了边缘。于是,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都对地理学科漠不关心,地理教育举步维艰,农村地区情况尤为严重。

2.中学地理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学校对地理教学不重视,教学时间被压缩,不少优秀地理教师脱离地理教学岗位。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为了应付会考,临时找一些根本不熟悉地理知识又没有受过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师担任地理教学任务,其结果只能是照本宣科,根本调动不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再加上会考的要求低,只要会考临近时把会考复习资料背一下,几乎都能过关,这一规律已被学校、老师、学生掌握,自然谈不上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出现学生不好好学、老师懒得管的情形,大大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手段传统、陈旧,有待创新

在我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教学设备较落后,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尚未实现全国范围的普及,很多地区地理课堂上教师仍然在使用较简略的道具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章节时,涉及的概念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若使用简单的道具进行演示,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一般都是在中学时期开始系统地接触地理学科,并且中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好奇心较强,在向学生讲授地理知识时若能采用形象的、动态的教学媒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二、应对策略

1.全面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招聘专业地理教师,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的地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这会给地理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强地理教师的专业性,改变非专业教师任教的现状。其次,为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素质。多数初中地理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提供一个专业与非专业教师交流的平台,事先确定讨论解决的地理教学问题,确定时间和地点,使教学经验得到交流,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还应请有关专家、先进地理教师进行讲座,去先进学校进行参观,使新的思想得到传递、地理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2.加强宣传,让人们了解地理,彰显地理学科应有的价值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许多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乱砍滥伐,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剧,都与公民地理科学素养不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中学地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3.利用现代媒体,给学生视觉盛宴

篇4

关键词 :导学案;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91-02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

国内已有许多学者给出了导学案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这种观点认为导学案是一种学习方案;也有的学者认为“导学案”是在学案导学模式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等,由教师设计的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材料,这种观点认为导学案是一种学习材料。概括地说,“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情,由教师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预案。“导学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迅速走红,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对高中地理教学有以下积极意义:

1.“导学案”的运用与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贴近。“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高中地理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一副图景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学习地理已经成为了众多地理教师的共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导学案”的运用可以改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更加凸显学生“学”的自主地位。导学案的突出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学案“导读”、“导问”、“导思”、“导练”。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就在于课堂由“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空间留给学生。“导学案”中“导”的精髓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情将教学主题中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或合作完成学案的学习。导学案的问题化设计赋予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的可能,传统课堂中教师的“灌”转变成了如今课堂中的“导”,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与“学”在课堂中趋于和谐。

二、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观察了大量课堂并收集了诸多地理导学案后,发现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在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地理导学案编制的问题。

(1)地理导学案的呈现模式习题化。“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自我巩固”是组成地理导学案的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的编制有不同的要求。在编制地理导学案时,教师出于对学生地理考试成绩的考量,“地理导学案”往往变成了“习题集”,学生在学习这样的导学案过程中,基本为课前做习题预习,课中与教师交流课前习题,课后做习题巩固,再预习下一个学习内容的预习习题,基本等同于循环做题,这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2)地理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填空化。教师在编制导地理学案时,应当在充分解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再结合学情,对教学课题的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将地理课本中陈述性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孕育于情境中的地理问题。地理导学案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问题设计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笔者在收集诸多地理导学案后,发现许多地理导学案并未体现出对地理知识的加工,而只是简单地将地理课本中陈述的地理知识关键字省略。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个课题,某地理导学案在学生课前预习模块设计问题如下:

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

①气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旋是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___,高空____的环流系统。气旋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____方向偏转。

②反气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气旋是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___,高空____的环流系统。

这样的课前预习问题设计并不能调动学生自主的思考,只是让他们成为了“搬运工”,将书本中陈述的知识搬运到了导学案中。

(3)地理导学案过于突出地理知识的学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精华,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体现,笔者在分析大量的地理导学案后发现,这些导学案基本上是以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为主,“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案中基本得不到体现。知识是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因此,在地理导学案的编制中,教师应当以地理知识为承载,将地理知识中可以蕴含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加以外显。

2.导学案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导学案课前使用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地理学习课题是导学案的重要作用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本,自主思考,通过思考产生疑问,为课堂的师生、生生互动奠定基础。笔者在访谈了一些中学地理教师和中学生后,发现部分学生不会使用导学案,即使会使用,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学案编制主要由教师完成,学生对使用导学案是陌生的,如果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不加引导,学生的感觉是学习又多了一张“试卷”,做完这张“试卷”就是完成了学习。大部分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前预学的过程几乎等同于看书完成填空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缺乏自主思考,缺乏对知识的质疑,没有提出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如果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没有产生疑问,这样的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此外,教师在导学案的课前使用中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完成课前的预学缺乏指导。在笔者收集的地理导学案中,几乎没有导学案针对课前预学有详细的指导。

(2)导学案在课堂中使用的问题。导学案是地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沟通、互动的桥梁,只有师生共同参与并互相作用才能达成预设的导学目标。从地理教师的角度来讲,一些地理教师在课堂中对导学案的使用心存疑惑与排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未能较好地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地理,导学案在课堂中的桥梁作用也就形同虚设。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喜欢保持自己过往的学习习惯,认为导学案上的很多知识都在地理课本上,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导学案,因而也比较排斥。

此外,过分地依赖导学案也是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突出的问题。导学案几乎包含了学生学习某个地理课题的整个过程,有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教师的教学也几乎完全围绕着导学案的编制来展开,教师课前备课的重点变成了制作导学案,课堂教学变成了讲导学案。此时,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地理教材,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完成了导学案就完成了地理的学习任务,教师也误以为学生完成了导学案就等于达成了教学目标。

(3)课后使用导学案的问题。温故而知新,学习的成长往往离不开课后的反思,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课堂中师生互相作用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并不等同于完成了教和学的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课后应当依据导学案的内容及时总结、巩固;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课后应当反思导学案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完善,此外,还有必要及时回收导学案,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一个了解学情的好方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在课后及时完善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而是投入到下一个学案的编制中,这是教师课后使用导学案常见的问题之一。问题之二,没有及时回收学生的导学案,发现学生的问题,观察学情。同时,多数学生在课后就将课堂的学案“雪藏”,并没有及时总结、巩固。事实上,课堂结束后,部分学生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还是有疑惑或未完成的,缺失了课后温故导学案的这个过程,导学案的作用也相应地打了折扣。

三、对完善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认识

导学案是对改善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关系的尝试,虽然在应用中存在问题,但教师不能因为存在问题而否定或放弃这种尝试。如何避免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认清以下两个问题:

1.充分认识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地理教师在编制和应用导学案前首先要明确导学案的价值,“导学案”不能等同于“教案”,也不能等同于“习题集”,那么,导学案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导学案”的主要作用是“导学”,这是其最主要的存在价值。“导学案”的应运而生是为了解决应试教育下学生被动学、教师“满堂灌”的问题,因此,导学案要凸显“导学”的功能,而“导学”要基于“学情”,也就是说,“导学案”要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相结合,教师只有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的“导学”才是真正地引导。

当前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这让不少地理教师尝到了“甜头”,许多地理教师纷纷效仿导学案。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导学案”不是“万能胶”,并不是所有地理知识的学习都必须用导学案,导学案应该因地理教学课题和学情适时采用,即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2.地理导学案应当包含哪些模块。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因此,地理教师在编制地理导学案时,要依据“地理课标”和“学情”确定好每个地理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地理导学案中不可或缺的模块,而有明确的方向则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根据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导学案的“导”可以分为“课前导”、“课中导”、“课后导”,因此,地理导学案中应当包含课前的“自主学习”模块、课中的“合作探究”模块、课后的“总结巩固”模块。导学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在具体的编制中应当尽量简练,地理导学案则应该有机地将地理课本、习题册等学习资源组合起来,并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只是对学习资源的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瑞祥.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6-10.

篇5

1.1家长及社会方面

梅州是处于贫困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农村的青壮人群都喜欢到大城市去工作,所以农村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就导致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不够重视和监管不到,往往只关注所谓的主课成绩,根本不会去过问他的地理成绩如何,存在轻视地理教育的思想,学生也存在这种意识,在行动上出现,不积极、没兴趣。很大程度上使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出现了种种不应有的思想障碍和工作阻力,从而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社会方面,相关领导对农村教学不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不关心,也是让地理教学的实施遇到严重的阻力。

1.2学校方面

既然家长、社会评价学校就看升学率,那么学校领导重视“指挥棒”下的“主科”轻视“副科”的现象,肯定是比较严重和普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地理师资配备不强。地理学科在许多农村中学(尤其是初中)已沦为“识字就能教地理”的地步。有的学校由“主科”教师兼任,而专职的地理教师因为有一定的学历和能力却被“重用”安排上“主科”了;很多初中学校地理成了后勤人员的“评职课”,病、老教师的“关照课”。地理教师人员变动频繁,素质偏低,有的老师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连学生都不如,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

1.2.2地理教学资源严重缺乏。教材配套的挂图不全、陈旧不堪,多媒体设备更是空白,有的学校竟连个象样的地球仪都没有,很多老师上课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给教学带来很多不便。

1.3教材编排方面

初三不学地理,学生本已浅薄的地理知识到了高中已忘得差不多了,高中一入学就要接触地球的运动、天气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难度较大,不易接受。高一新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因为必需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还没有具备,不少学生都有受挫的感觉,普遍认为地理难学,其难度超过了数学、化学等学科,仅次于物理。难怪学生会感慨:“地理和物理,想说爱你不容易。”

1.4教师方面

由于前几年本省高考不考地理,加上地理学科在一些老师眼中属于“副科”、“杂科”,报读地理专业的学生很少,毕业后当地理教师更少。梅州五华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县城教师待遇一般,农村教师待遇差,导致很多优秀教师外流,地理、历史这些紧缺的外流更加严重。就像五华田家炳中学的地理教师,从2005年到现在先后有4名地理教师调动到惠州市任教。地理列为高考必考科目后,中学地理教师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甚至很多地理老师不是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教师,而是其他学科的“剩余”教师。

2对策研究

如何走出当前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困境呢?本人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2.1加强宣传,让人们了解地理,彰显地理学科应有的价值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许多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乱砍滥伐,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剧,都与公民地理科学素养不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中学的地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2.2完善考试制度,协调好考试与教学的关系

学科的兴衰与考试制度密切相关,地理教学的今天与地理学科曾不被列入中考或高考的范围,有直接的关系。教育主管部门在出台中考、高考方案时,应全面协调好“中考、高考、学业水平测试”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地理学科的健康发展。

2.3学校管理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地理教育教学,把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教师安排到地理教学岗位,并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逐步建立和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职地理教师队伍,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4教材编排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篇6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触:

1、自己精心备写的教案有时候很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而展示出来的又总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

2、地理课件只是呈现了大量素材,但教学过程死板生硬,只是课件内容的陈述,并且素材内部缺少有机的联系,只是机械地一张张幻灯片的展示,从而表现出“局部生动,整体松散”的现象,多媒体课件仅仅是东拼西凑的素材积累。

3、有的老师在备课前先制作课件,再根据课件来备课,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教学由以前的教师满堂灌,变成计算机多媒体的满堂灌,课堂显得机械而凌乱。

对策:

1、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备课前,首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理清思路,对教材整体的研究,准确体现课程目标,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出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再围绕教学设计,合理添加素材。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与使用,必须为教学体系服务,科学合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素材的搜集上,要尽量采用能反映学生生活环境的乡土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坚持做到先备课再做课件。

2、学校也应该培养教师们的多媒体操作技术,使老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将自己精心的教学设计融会到地理课件中,从而能真正的驾驭课件。不能让课件束缚住了自己手脚,影响了课堂的发挥。

二、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

1、课堂容量大,反而使许多学生接受不了。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的内容毕竟很多是自己没有接触过的,许多学生需要一个思考和接纳的过程,但课件中的许多内容总是一闪而过,在学生们头脑中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

2、速度过快,使许多善于思考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也只能是疲于奔命地去接受,而不是通过理解来记忆。即使课件具有很强的完整性,但很多图像与总结性提纲只是一闪而过,留给学生总结与整理思路的时间非常有限。

3、生动直观固然很好,但有时候往往流于形式,一节课上完后,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有兴趣,也充满了新鲜感,一张张美丽的图片确实让许多学生大饱眼福,但是课后却什么也记不得了,把课件中老师讲解的精髓抛弃了。同时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反复练习时,因时间、方式、器材等因素限制,不能实施,缺少灵活性。所以教学往往成了有趣的教学或是精彩的教学,而不是有效的教学,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对策:

1、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在多媒体课堂,可以辅以小黑板、模型等工具,配合教学,起到加深、总结的效果和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

2、地理教师仍然要重视传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一些需要举一反三、反复讲解和练习的内容上及情境教学的生成中,教师采用传统的画图等方法,仍然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3、注意课件的修剪,没必要的图片和语言尽量去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课件也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不要嗦嗦。

三、多媒体制作效果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应该产生生动直观、刺激思维的作用,不在多而在精,但有的教师的课堂多采用静态的图片文字,成为图片资料的挪移,有的甚至就是课本的原文原图,出现教师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埋头看书的怪想象,对学生思维刺激不够,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多媒体声音、视频、符号、色彩等元素不能有效地掌握和使用,缺乏对教学素材的活化。未经活化的地图、景观、及图象,只不过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的板书效应,与传统的黑板、挂图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多媒体的突出主体、动态性均不能得以很好的显示,效果当然打了折扣。

对策:

加强教师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技术培训、业务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多媒体工具的掌握水平。要针对教学内容,对资料进行活化处理,按照突出性原则、重复性原则、局部放大性原则、新颖性原则等,使地理素材突出地、动态地、重复地呈现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定向感观刺激,使地理要素与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四、多媒体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篇7

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和特点的边缘性学科,学科的内容更是非常的广泛。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学生大都缺乏对问题多角度、深层次和客观的思考,对地理学科中所遇到的问题缺乏逻辑分析。同时,在平时布置给学生们的课后作业中,学生也反映出对地理问题的思考不但不够全面、同时还缺乏深度。多个方面都展现出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差,不利于未来的地理学科的学习。

4、过度依赖老师。在高中地理学习当中,因为所学的知识内容繁多同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许多的学生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走来追赶课程的进度。这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知识内容的独立思考和相关性的联系,学生只能听老师讲一个知识点,学生就学一个知识点,最后只剩下满篇的笔记和一片空白的大脑。学生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缺乏积极学习的动力,没有自主独立思考问题的精神,同时过度依赖老师导致学生的地理逻辑性不强、学科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解决教学中问题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对地理的热爱才是努力学习地理知识的持续动力,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首先要的到科任老师对其的认同。所以,地理老师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用心去教授学生知识内容并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传统式的灌输教学让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枯燥烦闷,没有兴趣去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给予学生新鲜感,刺激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欲望。

2、培养学科思维。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积极运用巧妙地提问鼓动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地理教学课堂的效率。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和地理所学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高中的地理学科不仅具有理科性质,同时也具有文科的特点,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是同等重要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思考一个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为其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学习效益。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科中存在许多的让学生无法直观就能够理解的图表、各种地理运动过程等难点。很多学生由于长期无法理解这些知识内容,逐渐积累起一种对学习地理的厌烦情绪,甚至放弃地理学科的学习。而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各种软件很直观的向学生阐述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就能够理解到复杂的地理知识。老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就能够理解并记忆知识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诉,高中地理作为一门既文又理的综合学科,其本身的知识内容广泛且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并且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有趣。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审视自身教学活动中的不足,通过符合学生自身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地理W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8

一、对地理学科的认知与对待的态度问题

因初中地理属非中考科目,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教师和学校都认为这门学科是副科,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缺乏热情,不积极主动,更不用说课下复习,即使是课上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也大有人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好,学校和其他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态度也有待改善。大多数学校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往往依附于文综或理综学科,教研活动时跟着别的学科跑,相当于没有一样,再者有很多,学校在月考或期中考试时不把其计入总分,即使计入总分试后分析时多数班主任教师对此课要么轻描淡写,要么干脆不理不睬。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地理的大环境,地理老师只能孤军奋战,难免丧失热情而不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于是形成了学校、家长、老师及学生不重视地理的恶性循环。

寻根究源,我们心知肚明――因为地理不是中考项目。在谆谆教育学生学习此学科时,我总是要晓之以理――高考时,地理是文科必不缺少的学科,初中没有打好基础,高中地理学习就会是空中楼阁。同时也呼吁地方学校的教育者,重视并加大地理学科的教育关注力度,营造有利于地理学科学习的浓厚氛围。

二、正确理解课堂教学评价问题

为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迎合教学模式考察,现在的地理学科教师,不论是科班出身、还是特岗招聘的非师范类毕业生,都接受新课改理念,而且每年都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与考试等多种类型方式的培训,因此现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出现填鸭式教学,但课堂上却出现了满堂问和花架子问题。及表现为上课一问到底或者为探究而探究,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假大空现象。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探究教师的心中没数,这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更重要的是学校课堂评价,如果一节课没有合作探究,没有小组活动,没有成果展示,评判小组就认为你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一棍子将其打死,有些地理教师也只好不管本节课讲的是什么,将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一并用上,以免认定为不合格课而导致“花架子”。

面对地理课堂满堂问和花架子的问题,我们的解决之道为:一是要执教者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成立地理教研组,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打铁还需自身硬”满堂问和花架子就是自身不硬造成的。广大地理教师必须内练素质外练功夫,使自己早日成为地理教学的行家里手。二是广大地理教师要有充分的自信,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上课时该自主学习的自主学习,该合作探究的合作探究,依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定而不受外界影响。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使用效率问题

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睬。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方面,地理空间分布动态变化演示方面,构建空间思维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现在许多无关的花哨信息大量充斥课堂,分散了学生注意力,真正重点的东西反而印象不深了。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时出现“拉洋片”问题。即教者自己不做课件,网上下载现成的,不敢不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一字不改,一概用之。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课标、研究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三维目标,不图花筐热闹,用知识本身吸引学生不用无关的花哨干扰学生,切记喧宾夺主。数学课没有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色彩,既没有行云流水,不也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吗?

四、教材编排解说文字过多问题

篇9

1.过于追求形式,违背“目的性”教学原则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管课堂内容是否需要,更不顾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一味追求形式、单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结果事与愿违,教学效果很差。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求多,而求精,强调适用。

2.课堂信息超量,抑制学生思维

有的教师一堂课教学容量相当于传统教学两三节课的容量,频率如此之快,使学生眼花缭乱、头晕目眩,怎能不抑制思维?这与当前的教学改革是背道而驰的。

3.思维异步,忽略“教”与“学”的互动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明显特点是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这就使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而多媒体课程不可能把这些也纳入流程。

二、提高多媒体教学辅助地理课教学实效的建议

1.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要恰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设计者,要切合教材内容的需要,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设计教案。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组织者,特别要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是学习结果的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要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乐趣。

2.取其精华,使地理的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能够完美地结合

传统教学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尤其是一些诸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达到了教学互动的良好效果,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同样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篇10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作为高中教育的具体课程形态,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是由地理学的固有属性、社会发展对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要求、高中相应学段的学生特点三方面综合形成的。为区别通常将学科特点理解为地理学特点的状况,这里将它称之为课程特点。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地理课程特点以及实施要求的具体体现。实施“有用的地理教学”,从现行国家高考科目设置和课程教学地位分析,地理不是高考重点科目,课程目标旨在公民必备地理素养的培养,因此,地理课是生活课、常识课、综合课,要实施“有用的地理教学”。与传统地理课程希望培养地理专业人才的课程目标比较,新课程地理教学以高中整体素质教育目标为准绳,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努力促使学生通过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适应时展的需求。高中地理课程关注学生地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地理情感的培育。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1.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在思维方式上差异较大

高中的地理学习跨越了知识与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即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而且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这就更需加强能力培养。高一学生在短时期内无法转变思维,难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教材结构由简到繁,知识跨度较大

由课程改革教材到非课程改革教材的变化,高中知识则强调系统性、逻辑性、研究性,越来越接近科学体系,难度增大,内容拓宽、加深,因此,高中学习强调理解学习、自主学习与应用,学习的目的性、理解性比初中更为明确。其中,如何做好“学习”衔接这一步,尤为重要。

3.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差异性较大

各初高中校地理教师对学生素养的要求大不相同,有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有的学校地理课甚至是由非专业教师教授,教学方法不免简单机械,也更注重基础的记忆和掌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难以适应新环境。另外,学生熟悉以前的教师、以前的学习方法、以前的学习要求,进入新校园后,书本要求变了,教师也不同了,新的学习内容有新的学习要求。对于这些变化,要使学生尽快适应,就必须做好衔接工作。

三、完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

1.有效沟通高中各课程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运用高中所学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解释和理解大气、水、地震和火山、宇宙环境等自然地理现象,有效地将人口、交通、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整合。地理课程教学需要高中有关学科密切合作、合理分工,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横向知识、交叉知识、综合性知识,有利于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解释地理事物,说明地理问题,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沟通横向学科领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地理和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求。

2.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

综合地理、生活地理的教学实施,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将地理刻意分解成自然和人文两个孤立的系统,而应该根据自然与社会本身的综合特点,依据人地关系主线作出相应的教学处理。如:在以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为主的章节,删除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的自然地理内容,有意识地加强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组合与人类的交互作用;在以人文地理知识为主的章节,要删除与“人地关系”联系不紧密的人类活动内容,真正体现地理综合的味道、综合的特点,努力呈现地理课程综合的本质,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实施“科学的地理教学”地理是一门科学,高中地理课程要体现地理独特的教育价值及不可替代性,体现地理科学综合性、

地域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地理课是科学课、人文课、信息课,注重反映地理本质,体现课程的文化价值;科学是发展的,因此,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3.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科学的本质

地理科学的本质在于“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地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是地理科学的基本特点,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都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最独特和有效的学科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科学、技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地理测量、资源探测、灾害检测和预防预报等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开展地理探究。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地理新课程实施应当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提供基本的地理数据,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综合,并以地理的图表方式表达探究的结果;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展地理调查活动,获得第一手地理数据等。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

地理教材并没有实行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仍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进行运转。从课程改革到非课程改革,学生适应新的教法、学法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衔接。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在这种形势下,认识地理教学,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128

地理是一门需要将理性思维与记忆理解结合的学科,对于初中层次的学生,学习地理是富有挑战和具有难度的,这便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教学模式日新月异,初中地理教学也从传统PPT课件授课模式进入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新环境。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引入,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地理知识的机会,但同时,这项引入不久的新教学媒体,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新技术领悟不透彻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将传统PPT授课模式升级的新教学媒体。它有别于以往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这也是现今交互式电子白板普及的原因。然而教师不会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白板就形同虚设。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好的领悟新教学媒体的不同,不能完全发挥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导致新课堂与旧课堂并没有什么两样,地理课堂改革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革,依旧延续着旧时机械放着视频,听着音频,看着图片的地理课堂。

例如,在解读某一地区的等高线地图时,许多老师直接在白板上显示一张密密麻麻的曲线地图,指着哪条曲线展示了什么样的地貌,该曲线体现了该地貌有何特点,由于曲线的多而杂,给学生的教学就会是混乱的,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利用白板的交互性,一步步画出学生需要理解的每一条曲线,这样既能提高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加深理解。

(二)课堂教学信息量过大,思考浅尝辄止

地理是一门注重动手画图,根据图形理解地理本质,记忆地理知识的学科。但交互式白板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通过直接的图片展示,增加学生与教师表面形式的互动,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学生看的起劲,真正掌握到地理知识的同学却少之又少,快速便捷的课件,鼠标一点一闪而过,相关的地理图像无非走马观花,是无效的教学。在新教学媒体渗入课堂后,不同于以往黑板板书的低效,使用电子白板时,电子白板可以承载更多内容更多种形式的教学信息,能够快捷的导入导出丰富多彩的信息,许多老师利用这一优势,本着给学生传授更多知识的好意,做出的课件涵盖了形形的动画,图片,表格等,希望图文并茂的帮助学生们理解地理知识,但恰恰相反,学生们给出的反映是,知识没理解多少,花样倒是看了百出。许多地理教师每每开启一堂课时,由于不能结合新模式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导致一堂课教授内容过多,信息量传输过大,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来不及思考消化,教师一堂课课件放完就结束,但却大大增加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压力和难度,令学生苦不堪言。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对策

(一)展开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技术培训普及

对于这项新技术在初中校园里的普及,不仅仅是地理教学,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应同样引起重视。毕竟是一项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媒体,学校在实施安装之后的有关教学技术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校方应邀请交互式电子白板领域的技术人才对新模式教育进行宣传,并讲解新技术使用下的各个学科教学案例,帮助各教师领悟到这项技术的不同之处而加以利用,这有助于教师对新教学方式的理解和创新,创造高效的趣味课堂。例如,在介绍四川成都的板块地形时,教师在掌握交互式白板后,可以灵活自如的模拟板块的运动,在学习火山有关章节时,也可以根据侧重点调用火山场景图,这些创新都能打造出有趣高效的地理课堂。

(二)合理安排教学,注重课堂思维互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的逐渐投入使用,一方面给教师授课带来便捷,一方面给学生增加了趣味性,在地理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消化,形形的教学信息能够让课堂显得生动丰富,但教师不能凭此依赖交互式白板给出学生学习轻松愉快的假象,评判学生消化知识的多少。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了,享受了一场视觉的盛宴,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却加大了,这会打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引导学生思维的互动,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课堂进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把地理课堂打造成有趣丰富却又能高效学习地理知识的场所。所谓交互是电子白板,它尤其注重交互两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其优势让课堂活跃起来,增加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又能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自发的去学习。

总而言之,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能否为地理教学助上一臂之力,与教师熟练掌握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技巧,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打造高效互动的趣味课堂密切相关。如何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如何使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交互式教育和学习,帮助双方在愉快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仍旧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之处,不断创新,发现新技术下适应学生的地理教学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07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46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地理实验教学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广大教师也在积极的探索和应用。但受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地理实验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在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甘南尤为突出。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的地理实验技能和素养有待提高

地理验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指导能力。较好的地理实验技能和素养是顺利进行地理实验教学的前提。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高校学习的时候,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地理实验方面的相当内容,主要表现为实验教学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实验教学以教师操作演示或视频演示为主,学生参与度低、实验操作被动,学生缺乏自主性、评价方式传统,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地理实验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科学性是自然地理学实验的首要原则,缺乏科学性的地理实验会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理论的提高。自然地理的原理性强,因此,教师在进行有关的自然地理实验教学设计时,更应注意其科学性。虽然,地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理解地理原理、掌握地理学的部分研究方法,使用价值较高,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以内容都能用实验教学法。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地理实验教学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个问题,导致实验教学的效果不佳。比如在“热力环流”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教材提供的实验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个实验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关注热力环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该实验教学就是为“实验教学”而“实验”,削弱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且由于教师对实验的选择缺乏合理性,导致实验所达到的目标和课标要求有所出入。所以,有的教学内容,没必要采用实验教学法。

(二)地理实验教学以视频动画演示、教师操作实验为主,学生参与度低

教育心理学指出:“只有和多种感官的刺激,会强化大脑的记忆功能,生动的、形象的、有意义的实践操作比抽象无意义的材料容易记忆并保持持久。”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在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在两个教学班级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差异较大。在A班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视频演示完成教学,在课后的调查中发现50%左右的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理解不够透彻。在B班,我首先通过视频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然后让学生分组用课本搭建空间模型,并在空间模型上用箭头表示气流方向。在此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通过实践操作将抽象地理现象具体化,加深了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学生都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甘南地区大部分地理实验教学还是以视频动画演示、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学生被动参与,对于过程的学习不足,也失去了实验操作和技能学习的机会。

(三)实验教学以被动实验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因此,在地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实验的原理,并鼓励学生动脑自主开发设计实验,而不只是简单实验步骤的操作。如教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时,我首先通过视频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然后让学生分组用课本搭建空间模型,并用箭头表示气流方向。在此过程中,我提供实验步骤,而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实验操作者。这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新课程要求之一,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在此过程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四)教学和学习评价方式传统落后

篇13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313-02

情境教学法不失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好途径。但是我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没有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只顾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导致情境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地理教学将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

1 情境多集中在“开场白”部分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被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情境的创设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即教师在讲述某部分知识之前,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问题是达到了通过预设情境,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教师便往往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继续按照原来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不再注重创设新的情境了。教师应当看到,这种单纯以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引入,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起到了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作用,达不到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2 情境的创设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使用,那么怎样体现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呢?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其所用教学方法的实质目的,更多的是看重形式上的“到位”。因此在教学(特别是公开展示课)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结果使情境的引入是只得其皮毛而失其神韵,表面看是热热闹闹,其实是华而不实,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同时,这样过于重视形式,也很容易造成忽视地理学科特点,使地理课变成了手工课、电脑课或拼盘课等现象。

3 情境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在平时“家常课”的教学中,可能很少或根本就不使用情境教学法或某种情境,可是在开公开课时会努力的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师生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在公开课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注意恰当使用,因为情境的创设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一种就是整堂课设计精妙,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恰当,整节课可谓是无懈可击,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会出现一堂失败的公开课,原因并不是老师表现不好,而是学生表现的不好,因为学生对于一些像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简单的情境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一下子根本不能适应,不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目的和注意内容,不能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任务,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4 多媒体情境的使用易走入误区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地理学科中运用更为有用,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都比较广阔,不是每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能够进行实地观察,而且很多知识仅靠书本上的静态图片和文字说明想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是比较难的,但通过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特殊效果,如:动态模拟、录像剪辑、背景拟音、图文并用、问题显示、超级联接等方式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展示、切换、组合、停顿、重复、叠加等方式得以突破,可以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地理教学还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精美画面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

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是今后教学手段发展的总趋势。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人用“人机共灌”、“画蛇添足”等词语来表示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境况。可以将目前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七点。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多的注重画面的精美,而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

(2)整个教学过程过多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成了“操作员”和“讲解员”,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3)多媒体课件成了公开课、观摩课的不可缺少的“点缀”,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4)多媒体课件过多的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5)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忽视了对地理学习内容的关注。

(6)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往往画面的移动速度过快,忽视了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