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生德育原则

中学生德育原则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6: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学生德育原则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学生德育原则

篇1

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还是要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一般基础知识,懂得生命生存发展的一般原理、原则、规律。因此必需贯彻寓教育于教学之中的原则,或者称为渗透性原则。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各点:

(1)首先要追求科学性,有了科学性,才能有思想性。什么是科学性?按生命自然界的本来面目来介绍生命自然界,就是科学性。在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性强,思想性就在其中。

(2)要点拨,要自然地升华。思想教育归根结底是意识形态范畴的东西。单有科学事实,不一定能形成某种正确的观点。物理学家牛顿,无疑掌握了许多力学的基本事实,概括了许多正确的原理,但却到上帝那儿求助于第一推动力。生物家达尔文,无疑掌握了许多生物变异的事实,生物进化的证据,但在形成其进化理论时,曾经求助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我们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形成某种观点时,需要教师的点拨,才能引发思维的火花,自然地、而不是勉强地升华为某些观点。

(3)力戒标语、口号式。在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突出政治”、“穿靴戴帽”、不恰当地把政治口号,术语贴到教学内容上的可悲做法。这个教训要吸取。生物课不可变成政治课或政治报告。思想教育的内容要结合具体的生物科学知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就是有的放矢。思想教育要有效益,不能不看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状况,不能不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以确定突出些什么,侧重点在哪里,何种方式方法为好。一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不同的年龄区段有不同的认识特点和要求。中学生物课程开设在七、八、九年级到高中,这是一个生理、心理都迅速变迁的年龄。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七、八年级要求直觉、形象、生动的事例和语言,而九年级到高中,则要求深刻,简明和富有哲理性。

(2)不同时期的青少年有不同的侧重点。众所周知,当代青少年在认识特点和心态上和八、九十年代有着显著的不同,除了营养条件的普遍改善,体质发育的提前趋向,对心理产生的影响外,主要是信息时代来临,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状态有着强烈的影响。现代青少年富于朝气,积极进取,较少框框,勇于独立思考,富于求实精神,是社会进步的反映,非常可贵。但是,如同任何事物都是发展不平衡的一样,现代青少年思想教育中需要加以引导的方面,也颇为突出。例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实事求是地和别的国家、别的民族多作比较,因为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开放社会。又例如,进行生态、资源等问题的讲授就要力戒片面性,绝不可以只讲那些好的方面,不讲那些不好的方面,要如实道来,揭示危机的存在,加强责任感。再例如,鼓励学生向著名的科学家学习,就不能仅强调他们个人的艰辛奋斗或才智过人,而应特别注意他们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他们如何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如何认真学习,汲取了前人的经验。以防止夸大个人的作用,鼓吹或迎合了脱离社会实践的自我发展,自我成才的时髦口号。此外,如培植良好的学风,要突出勤奋好学、重视实践、严谨治学的教育,以克服确实存在的志大才疏、贪图轻松安逸等毛病。

(3)民族主义教育。近年来,国外的一些相对先进的东西陆续进入我国,一些青年人别是学生产生了“崇洋心理”。对此,我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加强了民族主义的教育。例如:根据教材,给学生介绍了我国作物栽培、动物饲养及医学、医术、医药方面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我国是研究、利用、驯化动物最早的国家之一,稽含的《南方草木状》记载了广东种柑人利用蚂蚁扑灭柑橘害虫的范例,它比美国人从澳洲引进瓢虫防治柑桔介壳虫早1000多年。医药方面,1000多年前的名医华佗已经用“麻沸散”为病人进行全身麻醉,施行外科手术等。通过这些资料,使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3.实践性原则

如果说要靠灌输,是针对的基本立场、观点不能自发地形成而言是正确的话,那么任意推广就不正确,甚至是有害的了。因为它直接违反了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的认识论。生物学科中的思想教育,也要重视实践性原则的贯彻。例如,不进行乡土资源的调查、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从而对乡土没有直接的感性认识,热爱乡土,从而热爱祖国的教育就会逊色。又例如,不进行对自己居住、生活的地区的生态学调查,形成生态学观点就缺乏深厚的基础。再例如,学生没有必要的实验动手的机会,辩证地看待生命活动,就有许多困难。此外,如正确的学习目的、态度、方法的形成,一定不是靠老师的空洞的说教养成的,而是在老师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实践中养成的。因此,生物学科中的社会调查、生产实践、实验实习、参观等等,不仅在知识教育上是必需的,而且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应该适当增加实践的环节。

4.情感小原则

思想教育的坚定性,深刻性和感化性,都和思想教育进行中情感的诱发,创造适当的情景有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情感性原则的贯彻,似应注意以下各点:

篇2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授――接受”教学模式经过几代人的总结、提高,已日臻完善化、系统化。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获取知识确有简捷、快速的优势,但它的明显缺陷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减少,逐渐产生了依赖教师的习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低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基础的,与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有极大的区别。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地思考,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

首先,学生自主学习更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就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更高。然而,“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被动地听课,会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不愿主动地学习,教学质量就不会提高。其实,语文课本中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就能够解决,教师讲反而耽误时间。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就会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模式

(一)明确目标

在这个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教师在制订目标时,要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知识和技能水平,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出与学生的实际要求和谐一致的教学目标,并且要具体明确,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

(二)自学讨论

出示教学目标后,要围绕目标,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或设置一些自学思考题,创设出自学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自学。学生通过自学,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个人所得。自学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启发诱导

在自学讨论后或自学讨论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自学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艺术启发和诱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四)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1.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必要性

当学习某一知识点时,不应该仅仅单纯地学习这一知识点,教师要告诉学生这一知识点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它在整个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2.通过有效的预习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预习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预热”,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教师要在预习题上下功夫,预习题可以搞得多一些,但题目不要大,并且不涉及深层次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所提问题是学生能够解决或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以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五)转变观念,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且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2.教师也要教育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六)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际中,我们可以利用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名人故事、成语、俗语、古典诗词等诸多形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需要摒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题海战术、一味灌输等教学方式,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反而禁锢了语文学科本身的趣味性、生动性,使它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关怀遭到了破坏。

(七)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可以创办文学社和文学期刊杂志,让学生宣传、组稿、排版……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进行课前演讲、朗诵、讲故事等,在准备的过程中就无形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在表演的过程中就无形地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勇气。

(八)开拓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语文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教师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要重视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勤于探索与研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留出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九)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时经常是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询问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自学方法越来越多,有的学生喜欢在教材中查找信息;有的学生能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还有的学生更愿意通过上机进行尝试性的操作后,自己归纳总结新的知识……学生们由最初的听老师或同学讲解后只会直接照着做,变为听他人的讲解后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个人的一些观点。

总之,语文自主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目的与方法,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悟,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自我教育、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我们教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向校园外延伸,我们的学生也定会受益终生。

篇3

一、角色平等原则

网络游戏作为游戏者的第二空间,其中的人物实际上是游戏者的化身,平等性是网络游戏的一个特点。在网上人们往往以一定的符号形式出现(网名),而真实的身份、出身、性别、经历都可以不写或按自己的愿望虚拟填写。网游中的人物虽然身份有高低、装备有优劣,但对游戏者来说却没有心理上的不平等,游戏者也不用因为自己级别低、装备粗劣而自惭形秽,以致放弃游戏。在游戏中没有呵斥也没有体罚,有的只是游戏者都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所以游戏中的人是平等的,可以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许多教师常责备学生这样做不好,那些做不对,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学生,说话的口气往往不容置疑,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想的是什么,他们打算怎么做。作为学生,被动的角色往往给他们一种压抑感,教师通常是出力不讨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呢?

1.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要尊重学生应该具有的正当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尊重学生对生活和学习活动的选择和自由活动权利,尊重学生在人群中应有的地位,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身份平等的人,并尽最大可能为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这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

2.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师要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的自主活动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这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尽管教师比学生懂得多了一些,担负着培育学生成长的任务,但是在人格方面,师生是平等的。在教学实践中能否做到平等对话的关键是教师的心态,要看教师的内心是否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观点、能否接纳学生的不同观点,以及能否就不同观点和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的责任是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价值,产生归属感。

二、主体教育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心理体验过程,学习最终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行动。因为学习的过程是个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进步的内部动力。

游戏者在游戏中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总是凝神聚力,有目的地选择所需器具,设计缜密的行动路线和作战方案,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游戏方案不断改进,大大缩短实现目标的进程。游戏的趣味性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精彩的场景、玄妙的机制当中,所以学生在玩游戏时能较长时间地集中高度的注意力,且乐此不疲,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网瘾”。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学习体验代替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许多结论,这在学生解决一些问题时的确非常快捷,但这些结论并没有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在学生心中得不到积极的心理体验。如果学生不能主动使用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就相当于没有这些结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教师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评价多元原则

篇4

遵循以学生的实际为起点的原则,就要摸清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实际,并由此制定教学目标。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也都十分强调原有知识在新的学习中的关键作用。如维特洛克认为:“人们倾向于生成与以前的学习相一致的知觉与意义。”梅耶和加涅都认为,在教新知识之前,必须先激活学生长时间记忆中相关的原有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由于对学生实际情况不了解,造成备课和教学中针对性不强。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掌握,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得当,就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在试验教学中,我们可以一方面预测性考查、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另一方面花大力气处理教材,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的方法。

1.以教材中原有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教材中有不少内容的引入是相当科学和容易被接受的,这些内容的引入可以完全按教材的组织进行。如遗传知识的引入就可以以课本上的例子和知识引入,“龙生龙,凤生凤”,“一猪生九仔,九仔各不同”,这使我们在教学中顺利的进入遗传和变异概念的教学。

2.以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学生有所了解的知识做起点。如叶的形态和光合作用,就可以根据学生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引入,学生也会感到很自然。

3.以类比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做起点进行教学。如变异和遗传病的教学,生物变异的来源就可以根据以往所学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作对比,从而引入生物性状的差异的来源即生物变异的来源,从DNA和基因的复习中引入遗传病等,使学生易接受而且容易记,兴趣也较浓,很有成功感。

4.以现象鲜明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作为起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如观察植物运输水的是导管还是筛管,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做实验,把采好的幼嫩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子里,放在光下一段时间,然后观察其横切面,让学生观察现象后思考,枝条内哪些部位变成了红色,哪些部位没变色,为什么,使学生产生疑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适时引入新课,使学生的身心自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5.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片段为起点。通过讲解、谈话和提问,引起学生回忆,自然引入新课,鼓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施肥和浇水,这些学生熟悉的现象和体验就可以作为这些教学内容的起点,让学生讨论和解答,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从能力上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6.选择讲解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特别是科学史上的典型事例作为起点,能增加课堂气氛。如细菌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等,学生不仅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也能得到学习方法上的启示。

二、遵循教学设计小步子的原则,让学生步步得到成功的体验

遵循“让学生获得知识,养成良好人格为目标”的原则,教学中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的步子减小,尽量考虑能使学生成功,从而使学生每步都有进展,每时每刻都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设计小步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己取得知识,要防止步子太小了教师讲得更多了,而影响学生自己的思维倾向。二是在实际教学中,随着时间的增加,步子也要适当增大。三是要舍得在最基本的知识环节上下功夫,由于教学的步子小了,效果也就好了,教学进度也就相对加快了。

在试验教学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运用小步子的方法:

1.从植物和动物的进化过程由低级到高级分类讲解时,可以层层加大,设计小步子。

2.从一节课内容的组成部分设计步子。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从引课到正课,从易到难再到易的过程,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层次,设计好步子,使学生稳步向前走,然后越走越快。

3.从涉及到的知识点的难度设计步子。一般来说,对于容易的知识,设计的步子相对大一些,而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设计的步子较小一些,最终使学生达到掌握为目的。通过如此设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动脑思考,加上回答,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要学习的知识。

4.从教学过程中内容或例题的异同点设计步子。相关的内容或例题相同点多,设计的步子大一些,相同点少就步子小一些。

5.从学生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的分析设计步子,这种方法大都在检查、考试分析课或习题讲评课上进行。通过这些问题,放缓了思考的坡度,使题目化难为易,同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既开拓思维,又能从中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成功教育的策略在于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付出努力后所能得到的直接结果,即把要学的知识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稍加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自信,不可急于求成、跨步太大,设置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目标,应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小步提高,循序渐进。

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多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

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相当短。因此,单调的教学模式极容易降低这些学生的学习注意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维持积极的思维,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注意师生活动的形式多样,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大量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实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强化学生获取知识的体验,如此设计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观察总结及推理的能力。

四、通过学生对教学的反馈,适时调节教学进度,使学生课课有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又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在检查过程中,对于正确掌握了本层次教学目标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发现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如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可及时提出相应思考题,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该知识的理解程度,每节课的达标学习,给学生思考时间后,通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程度的问题,检查他们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快速反馈,不仅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受到的鼓励,从而不断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篇5

师生沟通主要是指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并共享信息的活动。师生间相互沟通在中学教育管理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足以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重视。

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师生间关系如何,怎样沟通,直接决定着教育交往和教育活动效果的优劣。我认为: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应该确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首先,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出自《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做别人学习的榜样。在教育管理中,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同学们下意识地模仿、学习,所以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行动做学生的榜样,从而影响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言谈举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素养,既要重视“言传”,又要注重“身教”。

其次,师生间要做到平等交流。教师学生交流,教师往往作为主角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老师一边说,学生只能作为教师的配角在一边默默聆听,久而久之,学生便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其自主性、探究性在不经意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既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又不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使老师们经常感到自己已经说了该说的话,讲了该讲的道理,但学生还是听不进去的原因,也就是所谓的低效沟通。因此,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意见的时间,不断创造平等交流的机会,只有在平等的课堂教学中师生才能和谐地交流沟通。

再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教师讲述内容、书本知识和课外阅读接触的知识提出疑问,并表达看法。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看法千万不要急于否定,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个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学生在被尊重的同时会有被重视感,久而久之,便能大方、自主地与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实现课堂有效沟通。反之,如果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棍子打死,就很有可能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在摇篮中,师生间在课堂上很难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

如上所述,沟通内容被准确可靠地理解和接受,便实现了有效沟通。相反,若沟通过程中出现某些干扰因素使信息或思想发生扭曲、变异或丢失,便出现了沟通障碍。现代教育中,有几个比较关键的因素严重阻碍师生正常沟通。

(一)教师越严厉,学生越叛逆。据调查,近年来学生逃课、旷课的现象越来越多,学生和教师之间发生冲突的概率也在不断增加,教师越严厉,学生反而越讨厌老师,连带着不想上课,久而久之,便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导致逃课和旷课。

(二)师生之间缺乏信任感。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通常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用审视的目光看学生,用怀疑的语气发问学生,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加大了沟通的难度,拉远了师生距离,自然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便失去了话题,最后师生的沟通交流只能无疾而终。

(三)教师的职业压力大,敬业精神减弱。近年来,国家对教师的学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教师的工作量在不断增加,这样就使得一些教师开始讨厌自己的职业,不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甚至有个别教师把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面对阻碍师生沟通交流的因素,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学生间更好地交流沟通。

(一)教师要学会耐心倾听。在师生交流中,教师往往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这种关系就决定了这种沟通交流是低效的。教师在和学生的沟通中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辅助的位置,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然后给学生一些建议,让学生感觉到自身的主导地位,这样学生会更好地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沟通的效果随之会得到大幅度强化。

(二)把学生当朋友,主动和学生谈心。课余时间,教师要主动躬下身来像平常朋友之间聊天拉家常一样,亲切、随和地学生攀谈,话题要生活化。除学习之外,老师可以问一些生活方面的话题,学校的饮食起居,等等,努力为谈话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通过这种谈心的方式,老师应该察言观色,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积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三)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好的沟通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彼此链接的一个桥梁,想要有良好的沟通,师生双方必须相互尊重。在现实教育中,每个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尊重老师并把其作为衡量学生道德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强调学生尊师并不否定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相反,学生越尊师,教师更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因为尊师本身就是一种双方的情感交流活动。只有确立这种师生平等的关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尊重老师,更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总之,沟通是教育管理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尤其重要。良好的沟通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我们要共同建立师生良好的沟通渠道,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师生间流畅、有效地沟通,向理想教育迈进一步。

参考文献:

篇6

“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在活动中,鼓励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并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新目标英语》为实施“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教学可行性

《新目标英语》使广大学生和英语教师耳目一新,它采用新颖的编写体系: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教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题材广泛,话题注意到知识和趣味的结合、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记忆和思维的结合。在任务型教学方面有独特的设计,与学生的知识面形成了明显的“信息沟(Information Gap)",有利于激活语言与情景的关系,使学生在用英语做事中感受英语,体现交际教学的理念与要求。这套教材的推广为教师根据学生与教学实际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三、实施原则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不应仅仅是帮助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且要遵循现代学生认识的发展顺序,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的飞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应该是学生能够接受,愿意接受,主动探求的形式,应始终贯穿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在新课程标准中分级制定了情感目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主动求知。

2.实践性原则。主体的实践性活动、直接经验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应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用手、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完成具有挑战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体验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原则。

使全体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是衡最活动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要求教师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活动的独立性与差异性,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创造性地活动和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4.生活性原则。在活动的设计中,要注重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与生活来学习,要在经验的范围内发现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材料,注重选择有可能引起新经验的知识点;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来展开教学,使他们有更多的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与现实、大自然的直接接触,让他们从现实和生活经验中发现课题,在多样的、具体的生活经验中培养“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5.序列原则。即按最佳顺序呈现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动机状态、知识背景都可能产生影响教学序列的作用。因而,根据教学的需要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篇7

1.“先学后教”

相比于其他认识过程而言,教学过程是相当特殊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曲解了“教学”,认为教学“以教为主、先教后学”.我们的学生被教师的教牵着鼻子走,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不教学生就不学,课堂上教支配和控制着学,学生的学则是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师的教.

在树立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后,我们教学必须翻转,让学生先学,学生学习了,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我们教师的教才有了指向性.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学会的,我们教师不用教,将有限的时间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存在困难和有疑虑的问题.

2.“以学定教”

有了先学后教,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怎么教了.

(1)据学生的资质(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因材施教.这个观点在我国春秋时代孔子就已经提出来了.“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道出了因材施教的真谛.

(2)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

3.“以学促学”

学生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课堂上学生与学生构成了一个学习的生态化系统,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促学.

只要我们教师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很自然地暴露出来,而且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就浮出水面了,此时教师只要给学生搭建好平台,学生通过探讨、合作最终不仅仅可以发现并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以生为本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1.分析学生、教师和教材

学生、教师和教材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

传统教学观是以教材为中心的,而新的教学观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做到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学生所具备的起点知识和能力,性格,学习方式等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也参与到教材“二次开发”中去.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论教”思想的很好体现.

要进行教材“二次开发”就要对学生进行深入地了解,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缺乏什么?课前、课中、课后的需求是什么?这就是教材“二次开发”中的学生需求分析.布林德利把学习者的需求划分为“初始需求”和“发展需求”.“初始需求”分析在课程开始前进行,可以认为是课前需求分析;而“发展需求”分析是课程实施中和实施后进行,可视为课中需求分析和课后需求分析.它们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两个不同阶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也是教材的开发者,在教材开发中是核心人物,是教材的使用者、改编者、创新者.教师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由教师的角色所决定.教材“二次开发”和课堂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师这个主体的存在,教师本身的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学的发生过程和整个教学的效果.如专业技能、课程开发、教育科研能力、教学经验、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教学设计观念、教学设计内容及方法等.

强调分析教材,这是为了保证高中数学教学的本色.分析教材不能等同于简单的阅读教材,必须客观地对教学所用教材进行分析,分析我们所用的数学教材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分析教材在每章节中包含哪些知识点、哪些活动任务,分析教材中内容的价值所在,是否需要补充新的内容,分析有没有比教材中内容更好、更科学的资源等等.

2.科学分层,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和接受知识点能力不同,坚持因材施教理念,应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工作.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包括: 要求变迁不同,备课内容不同,分工合作角色不同等.在要求变迁不同方面: 由于个异性差异的存在,对不同学生实行分组教学,并对每组学生提出不同教学要求,例如:对优秀学生即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知识系统结构的学生,要求其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点,并每月列出当月学习心得和知识点学习体会,做知识报告.

例1判断下列各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1) l:4x+3y=0,C:x2+y2=36;

(2) l:y=-x+1,C:x2+y2=25;

(3) l:4x-3y-8=0,C:x2+y2+2y=0;

(4) l:4x-y-5=0,C:x2+y2-2x+4y+4=0.

这个例题设置了4个小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2个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学有余力会自主去完成其他的问题的.

3.注重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学生感觉到数学难,其根本原因在于问题的设置跨度大,一时无法将问题的解法与知识储备相联系.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设置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函数概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编排上,映射的概念在后,函数的概念在前,所以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遇到函数的概念都遇到理解上的困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串帮助学生理解:

问题一:在函数概念中,对A,B这两个集合有什么前提要求?

问题二:在对应法则下,对集合A中的元素提出了怎样的严格要求?

问题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这三种对应关系中,哪些是函数能满足的对应关系,为什么?

问题四:B集合是不是函数的值域?B集合和函数的值域有什么关系?

函数的概念是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需要深刻理解的概念,在笔者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遇到这个概念,往往理解不清楚,针对此,笔者设计了上述四个问题,通过这四个问题,学生能从不同层面理解函数这个抽象的概念,建立起对它立体的理解,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篇8

过程性原则就是在日常教学中反馈与矫正学生的错误时,让学生自己去反思、体验学习上出现错误的实际过程。新课标强调三维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反馈、矫正学生的错误更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过程性原则要求我们要重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具体过程和原因是什么,然后把这个过程呈现给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最后达到矫正错误的目的。如在课堂提问时,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要急于进行分析,最好是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去体验自己出错的具体过程和原因。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上出现错误时,我们也要重视运用此原则。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我常把作业或试卷中几种典型错误的学生代表叫到办公室问清楚他们出错的原因,主要是问他们在作业或考试的时候是如何想的。然后我们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与改正的措施。经过这个过程,我在作业评讲和试卷评讲时就非常有针对性,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要求我们要准确无误地掌握学生出错的原因和过程。因为反馈的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所以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不可能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采用模块教学结构形式,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中学生的通史知识特别缺乏,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非常多。所以在日常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关怀,尝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得到学习进步的甜头。教师在获取信息后,应认真对学生历史学习上的错误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找出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矫正方案。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就题论题、就事论事,否则矫正就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三、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就是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反馈与矫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及时发现并捕捉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课堂上一般我们应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地结合为一体,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久,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一日内为好。对于历史考试试卷和平时各类测验试卷,教师更要及时批改和评讲,只有做到及时反馈与矫正,测验和考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为了落实及时性原则,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日常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杜绝学习上有拖沓等不良习惯,当然,教师要率先垂范,如果只强调学生的主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则结果肯定不如人意。

四、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就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学生错误形式。反馈与矫正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因地制宜。有的可随时反馈,随时矫正;有的可提前设计矫正方案,也可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方案。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可以在班级里集体矫正;对于在个别学生身上出现的错误,可以单独矫正;有的错误可以找学生谈一次心即可,不一定要有书面的订正;有的错误的矫正就必须要求学生写出书面文字,比如对于学生因文字表达能力差而导致的错误,就一定要学生写出书面的订正文字。关于灵活性原则运用的情况有许多种,教师必须依据具体情况去灵活把握运用,依据的标准关键是要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矫正错误、促进学生发展。

篇9

关键词:语用学交际原则 职业语言 运用

key words: The pragmatics human relations principle professional language utilizes

作者简介:宋皓,男,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职业语言相关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受宿州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008YSK02

一.导言

在职业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职业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是衡量职业化程度高低的标志。格式严谨,精确易懂的职业语言可以有效的帮助此行业的从业人员规范日常言语行为避免各种交际过程中的误解和纠纷。医疗行业是关乎生命的高风险行业,医患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医患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尤其是医生的话语表达迫切的需要一定的理论进行规范和约束;交际原则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语用学中的交际原则尤其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提出为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之中如何恰如其分的使用语言提供了指南;如果医生无视或是违背交际原则和职业语言应有的规范性,其言语行为往往会受到患者的误解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进而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因此依据语用学交际原则分析医生工作期间的言语行对于规范其职业语言的建立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 语用学交际原则的分类及其在医生职业语言中的运用

2.1合作原则及其运用

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总是在遵守着一套相互合作的基本原则, 旨在有效地使用语言以达到交际目的。人们在进行交谈时只所以不会说出一连串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会话者互相合作,共同遵守着一个目的或一组目的。1967年他在哈佛大学的William James讲座上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包含四个准则,即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格赖斯认为交际的双方必须遵从这些准则才能配合默契,交际才能顺利地、和谐地进行。如果违反了这些准则,可能产生误解。

2.1.1 量的准则及其在医生职业语言中的运用

医患之间就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战胜疾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就必须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团结合作;在沟通的各个阶段医患双方都要努力使自己的话语达到量的准则,只有充分的沟通数量才能使双方获取有利于疾病治疗的大量信息。医生应该全面的询问疾病相关的信息,中医自古讲究“望、闻、切、问”。问诊对于医生了解病情及其起因并作出相关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病情检查之后医生应该告知病人诊断结果,开药方之后必须告诉病人如何服用及其禁忌,术后告之病人如何恢复和保养。建议医院依据各科室及疾病分类制定出医生必须告知和选择告知的事项,医生只有进行了充分的告知义务才能避免相关的法律责任和纠纷。

2.1.2 质的准则及其在医生职业语言中的运用

医患沟通交际过程中质的准则也必须充分重视,医生对病人行使告知义务时除了充分之外还要做到内容真实,不能隐瞒或者谎报病人的真实病情。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也应该实事求是,现在“看病贵”的原因之一就是某些医生夸大病情或夸大特定药物的疗效。如果医生在沟通中没能做到质的原则轻则延误病情重则累及生命,所以医生在沟通中要谨慎、认真、负责,对自己话语多加思量避免误解和歧义的产生。

2.1.3 关系准则及其在医生职业语言中的运用

遵守关系准则意味着在医患交际中医生要说与特定语境中话题有关的内容。医患的谈话要围绕着病情及其诊断治疗等方面展开,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相对紧张医患比例也相对较低,医生应该充分利用就诊时间为更多的患者服务,避免在沟通中涉及无关的话题。

2.1.4 方式准则及其在医生职业语言中的运用

医生的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针对不同疾病类型和病人的特点,医生应该不断提高自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中力求简洁明确避免言外之意和模棱两可;比如医生在告知病情和药物名称时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用肯定而坚定的语气与患者沟通,避免使用“可能、或许、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词语,如果对于病情或诊断不能确定则应该明确告诉患者需要进一步的检查研究等待确定的消息。

2.2 礼貌原则及其运用

礼貌原则(Po1iteness Principle)是由英国著名的学者利奇(G.N.Leech)于1983年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互为补充的又一语用原则,其中包括六项准则,即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从利奇的礼貌原则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说话人总是尽量多地给听话人一点好处、尽量让自己吃亏,使对方感到受尊重,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有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在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过程中,礼貌原则的作用同样不可轻视。

2.2.1 得体准则(Tact Maxim):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医生在沟通时越热情礼貌,为了战胜疾病患者则越愿意配合与参与沟通和治疗的过程,越能取得更好效果。

2.2.2 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讲应该如何对待他人,适用于请求,而后者则讲如何对待自己。比如医生在医患沟通的开始应该承诺自己为尽己所能的为患者服务,树立一个高尚敬业而又技艺精湛为患者真诚服务的崇高形象,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也会随之增长,利于进一步的治疗活动。

2.2.3 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大对他人的赞扬。笔者认为赞誉准则尤其适用患者的治疗阶段,对患者配合治疗取得的进展进行赞赏,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情、早日康复的信心。大量的实例早已证明赞誉产生的心理疗效会对药物疗效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2.2.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赞扬,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赞誉准则和谦逊准则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规定如何看待他人,后者规定如何看待自己。中华文化一直视自谦为一种美德,受到病人赞誉时大部分的医生都能够正确的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成果,更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着更多的领域和难关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征服。

2.2.5 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一致准则提出不应直接表示不同意对方的看法,否则就是不礼貌的行为。因此人们在表达不同意见时总先要说上一些表示歉意或遗憾的话。即使对方的看法或意见是错误的,为了礼貌,也应笼统地肯定一下对方,或者象征性地表示赞同,然后再将不同意的真实看法说出来。有时在医患交际过程中,某些顽固的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有着不同甚至错误的看法和观点,医生则应该婉转的指出其错误的所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2.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遵守同情准则的关键是要注意表达自己与对方共同的心情,要喜他人之喜,忧他人之忧。患者中不乏悲观失望甚至丧失生存信心的人,医护人员应遵守同情准则,表现出对患者的同情和担忧,同时应该亲人般的鼓励他们重新树立战胜病魔的希望。

三、结语

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规范医生职业语言的过程中,有效的贯彻和遵守语用学交际原则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非常重要。当然,在实际沟通中有时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无法兼顾;有时为了顺利交际,医生应该在执行规范化职业语言的前提下进行取舍作出违反合作原则或者礼貌原则的行为。总之,笔者认为只要医生能够胸怀患者利益,在医患沟通过程中自觉以语用学交际原则规范自己的语言就一定能够促进沟通,与患者通力合作战胜病魔避免误解和冲突,进而实现和谐美好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 1983

[2] 何兆熊等. 新编语用学概要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篇10

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合作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而又在遇到困惑而得不到解决时寻求老师的协助,这样获得的知识不仅印象深刻,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得以提升,同时学生的独立性也将得到极大的培养,减轻学生对老师的过度依赖。从学习的过程上来说,学生的合作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模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获得知识,对于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合作学习应当遵循的指导原则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上和行动上存在许多不成熟的表现,因此,合作学习首先就应当遵循加强教师引导的原则。教师以及相关人员一定要特别关注那些自律性较差和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不断增强自身的自律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遵循注重环境效应原则,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适合的学习氛围。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针对其中不足之处,适当地举办一些团队知识竞赛等合作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合作精神的养成。最后,针对学生的培养则要做到遵循合作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适当删减一些枯燥、缺乏实际教学意义的教学内容,改由学生自己通过合作去获得发现,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效的合作学习模式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此,各学校应当在坚持指导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同时对于初中语文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发展,要不断地丰富合作形式完善合作内容,为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63-01

21世纪,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学校出现学生就业难、择业难的种种现状,这对高校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难题,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重要的是需要高职院校从学生教育管理入手,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一方面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另一方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本文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梳理,对其内涵进行解读,为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原则的内涵解读

21世纪初,我国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育改革理念,从此确立了中国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从人本主义视角来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认知教育,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感情、理智、情绪和行为进行相应的影响教育,也就是做到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意志教育等。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首先重视学生的健康。身心的健康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很重要。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从人的健康发展的三个方面着手,尊重人的发展的自然属性和规律,注重生命的需求。第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参与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发展的社会属性。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弘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主体意识,调动其学习生活的参与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根据高职学生“半社会”的性质,开拓他们的群体社会性。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联系,把握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通过学校开展活动或班级组织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加强人际交往,为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提供更好的途径。

二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

1.坚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首先要坚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已经深入到很多教育管理者的大脑,面对个性差异的学生,很多教育者又会重蹈以自我为中心的覆辙,命令式、灌输式地教育学生;另外一部分人并没有理解什么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于其本质和内容在实践中往往容易犯错,完全放任学生的做法,这都偏离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们在具体的学生管理中,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理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什么,然后再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坚持理念不动摇,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进行有序管理和创新性教学,实现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的目的。

2.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目前中国高职院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高职学校学生的复杂性。但是他们也存在一定的共同点,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学习积极性差、注重自我和个性、就业压力大。对于这些学生的特点,我们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出发,教育管理上宽严并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完善的职业规划指导。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社会性

在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时,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社会性。学生作为整个教育的核心,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要围绕他们来进行设计和组织。而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见性上,教育要做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从教育的目标设置开始,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开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锁定的目标明确,然后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设置培养课程和培养内容,将发展的主动权把握在学生手中。

4.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在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要尊重个别学生的差异性。正确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在班级管理时要做到凡事因人而异,把握学生的特点开展工作。这就需要班主任或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需求,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找出其身上存在的弱点,对症下药,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顺利地步入社会。

5.关注学生情感,积极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情感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主张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理智、情绪和行为。我们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也需要从这几方面着手,设置班级管理目标、建立班级管理档案,一方面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点,将情感的升华转变为行动的动力,使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得以提高。我们在关注学生情感教育的同时,需要积极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高职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成年,他们面临学习、情感、就业等多重压力,我们应为其排忧解难,做好他们步入社会的引路人。

三 结束语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52-01

1 遵循初中学生物理问题意识的原则,切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精心设计有层次问题的原则

每一节物理课教师对学生的提问的设计应有层次性。问题设计的深度取决于学生的已有物理知识所决定的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的水平的不同。心理学理论表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各有不同,不可能在同一层级水平上。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在已有物理知识,学习能力方面的个体特点,力争每个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有收获,能力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去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物理问题,使学生每一节课都能从教师的提问中习得新知,学到质疑的学习方法。比如:在教学完牛顿第一定律之后,教师可设计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记忆问题属于低层次水平,

它的解决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没有一点意义的。但是,如果教师围绕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论,不失时机的提出这样的问题:“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得出的呢”?那么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更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来源起到的良好的导引作用,这个问题就属于高级层次水平。也就是说,教师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时,要遵循先问“是什么”而后是“怎么办”最后是“为什么”。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性。

1.2学生习得的循序渐进原则

在物理课堂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物理课堂上学生的提问能力是由不会提问到能提问,由不善于提出问题到很会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循序渐进中的“序”是客观的规律,它反映学习者在每一具体学习的之前大脑皮层中已有的意识或无意识的应激反应。例如,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必须是学生先学习探究直线运动的概念,特点等,然后学生再去学习曲线运动的有关知识。一定是分析过简单的过程,才能循序渐进学习分析复杂的物理现象。所以说: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都普遍是从主动提问到主动并善于提问的这样的发展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能问到点子上就是善问、会问、问得好。从学生敢问敢质疑到会问、善问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在能力上的进步提高的过程。

1.3学生提问益于教学相长原则

物理课堂上学生问题的提出,特别是好的高水平高质量的问题的提出,往往是基于学生的熟练掌握已学物理知识并会学以致用这些知识。当然学生能做到这样必须是学生对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已进行了多次复习,提前预习后面的还未学习的物理知识,然后再对教材进行了深入钻研,通过实践而达到学以致用,更好地掌握相关物理知识。使原本呆板的枯燥的静态的物理知识转变成具有动态性的活生生的富有多彩生命力的有趣知识。那么教师也可透过学生提出的各种物理问题,随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的物理知识的接受程度,及时得到来源学生的反馈信息。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目标鲜明,更加有针对性。并且,每当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些高质量的有价值的物理问题时,毫无疑问这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机智科学的解答学生所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正是教师本人重新思考、学习,重新更新固有知识,提高认识的知识重构的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物理问题意识的策略

2.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物理的方式主要是被动的学习方式,俗称“填鸭式”。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当然无从谈起了,因此,物理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力提倡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物理学习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那么要改变学生的物理学习方式,关键是在教师,物理教师要树立科学正确的物理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做好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角色,只有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念,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不会去独霸讲台,一味填鸭而会设计采用科学恰当的物理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好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2.2教学中注重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物理问题意识的基础。要让学生不断产生物理问题意识,逐步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这都是培养学生物理问题意识的基本条件。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一门科学,而认真观察和缜密的实验是学生提出物理问题的基本源泉。对于已掌握了物理理论知识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必须留意观察任一物理现象,有意识分析,这也是培养学生物理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学习,让学生发现许多和原有的物理知识经验不同或者是互相矛盾的物理现象,学生们头脑中经常带有“为什么”?激发探究欲望,同时,通过观察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3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科学地设置物理问题情境,题量恰当,提问适时,难度适中,严谨机智处理好每一个问题材料,使学生们进入良好地和谐的师生双边教学活动状态,才能更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中产生质疑提出问题和设想,并开发学生的大脑,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从而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新的物理知识,探究未知的物理世界。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在学生对一些问题解决并思考后,在追问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你为什么这样想问题”?“这样解决问题是否合适?”“你还有其他解决方案?”等。通过步步追逐,引导,启发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152-01

在外语教学中,师生的言语互动对外语学习十分重要。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共同构建以及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双向交流活动。师生之间是否能积极、有效地互动影响着教学内容的贯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施,乃至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事外语课堂言语互动方面的研究,研究的焦点大都集中在教师话语、学生参与程度、参与方式、话轮转换、话题发展等。除了这些影响外语课堂教学的显性因素,还有一些隐性因素。学生的面子就是其中之一。在现实的英语课堂中,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互动效果不显著,导致互动成一种形式,造成课堂教学缺乏时效性。虽然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教师能适当而巧妙地运用礼貌原则,就能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从而起到课堂里“畅所欲言”的互动效果。

“礼貌”在语言使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某些条件下对于交际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礼貌”领域的语用学研究一般以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策略”最有代表性。Leech 的礼貌原则包括六大准则: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收益;慷慨准则:尽量少使自己收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赞誉准则: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在实际交际中,语言的礼貌级别是一个连续体, 而礼貌原则中某些层次的准则在同一话语中可能发生冲突,因此运用礼貌原则时要依据语境选用礼貌级别,依据不同的交际内容、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选用恰当的礼貌方式,使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相互补益,有效传递信息,才能使说出的话语合乎礼貌,从而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课堂上师生关系的融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密切与学生间的关系。传统外语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是以教师的独白(monologue) 形式进行的,教师在外语课堂中享有特殊的权利,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问题大多数是展示性问题( display questions) ,而缺少参考性问题( referential questions) 。传统的IRF 模式 (即initiation - response - feedback) 仍然是课堂最普遍的交互方式( Paul Seed house ,2004 :71) 。而学生往往有自卑、被动、从众的心理,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关系。而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达到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着学习效果。

为了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保持课堂气氛和谐,促进课堂互动,教师就必须运用礼貌原则认真考虑与学生的交谈方式和策略。课时面带微笑,尽量增加在学生中的走动,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学生走神了,可以摸摸或拍拍他,他们会立刻欣然改正。课下多和学生交流,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情况,较弱的地方及时得以补充。此外,教师用语是否得体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师的语言起着主导作用。教师不可避免一些指令性的语言的使用。如果在使用这些指令性的语言的过程中尽能少用生硬的祈使句,因命令式的句子容易让学生觉得该教师冷漠,不够友好和不够礼貌。教师可以说“Would/Could you please explain the first paragraph for us?”,有时可以说:“Let’s do the translation now.” 使用第一人称代词we,us,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既感到亲切温暖,又觉得难以拒绝,这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互动作用。

为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向长者一样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人类的共性是爱面子,有着敏感的自尊心,喜欢被表扬,不愿当众受指责。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还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各种心理需求保全面子。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完成某个任务后,教师应礼貌地使用赞赏性的语言对他的表现加以肯定,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他们的即使荒诞有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也要包容,给以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做题或回答问题时难免出错。如何达到既纠错又保全犯错学生的面子需要教师采用礼貌艺术。如果教师用“I think you are wrong.” 或 “You are not correct.”等类似的语言直截了当的加以评论,这可能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他感到当众出丑丢面子了,也许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再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了。此时教师运用礼貌原则,说 ”Perhaps what you said is reasonable in your case, but I don’t think so.” 或 “We don’t usually express that in the way you said just now. Our expression is … ”。这种否定自己的表达法可以达到委婉否定对方的目的,并让其保全面子。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教师的课堂语言礼貌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考虑恰当、适度地运用礼貌原则,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言语互动,减少交际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Malamah-Thomas,A.Classroom Interactio[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2]Michael McCarthy.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3]Yael Bejarano. The skillful use of interaction strategies[J]. System ,Vol25 ,No. 2 ,19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