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语文教育活动

语文教育活动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6: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语文教育活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语文教育活动

篇1

语文”是一种交际能力,它是涉及听、说、读、写的一门应用科学。现代社会要求语文教学培养的人才能说会道,能读会写。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器,而应看作是知识的主人;不是人消弭于知识之中,而是知识内化到人的知识结构中。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使之达到自学、自悟、自得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自动”基础上的“互动”,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小组学习是实现学生互动的重要形式,是学生信息、经验相互交流的一个好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类,在班级中建立精神放松,形体自由的小组合作学习制度,为学生的学习讨论创设条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不同等级,分别用字母A、B、C表示,然后按ABAB、CCCC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水平相近的学生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不管优生也好、差生也好,他们知识水平相近,有共同的语言,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探讨共同的问题,学生能够轻松自如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未来的社会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的社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教给孩子终身受用的财富?如何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一项教学研究活动中表明:通过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只有10%—20%,可见,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来落实,为他们未来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自学的空间,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我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文。1、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2、沿途看到什么景物?3、作者怎样描写外洞、孔隙、内洞的?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重点,弄清文章脉络。在学生自学无法解决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点拨启发,“授人以渔”。在课堂活动中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学会主动、自主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江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如何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富于创造,成为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人才,而创新教育是从培养想象力开始的,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正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对儿童来说,想象力对他们知识的获取和智力发展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教师应注意挖掘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学生在自学了写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课文内容后,教师做简要点拨:你能从中悟出写火烧云形态变化的方法吗?经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悟出了表达方法。此时再辅以奇特的雪景或形态各异的山石的投影,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在这种训练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撷取最基本的内容,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点燃创新的火花,展示创新的才能。再如,教学《诚实的孩子》一课时,课文中说,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为什么不说话?他在想什么?教师利用这个“空白点”要求学生想象并把列宁会想些什么,充分发挥大脑联想、想象功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它写下来。还可以依据姑妈的回信,想想列宁在信中会说些什么。这样,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更多锻炼,同时也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发展。

篇2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论题,是一种以文学欣赏为核心,以情感培养为目的,全面凸显文学文化性、审美性与语言性的教育形式。文学教育活动应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突出文学经典教育,确立“文学语言”的主体地位。

一、文学教育的发展简史

自1904年“中国文学”独立设科,现今文学教育已走过了百年历史。清末新学制的颁行是中小学文学教育获得近代独立的标志,“文学”开始从传统的经史之学中分离出来。民国初,“涵养文学兴趣”成为“国文要旨”的重要内容。相对于古代的“泛文学教育”来说,处于独立时期的文学教育更加注重经典性、实用性与教化性,强调文学的诵读。

文学教育的现代转型分为“激进”、“沉思”和“深化””三个时期。20年代后改“国文”为“国语”之后,国语教材、国语教学都表现出对“文学”的高度重视,但国语教育更偏重“精神”而疏于“技术”;到了30年代的文学教育试图在“返本”与“开新”、“实质”与“形式”、“精读”与“略读”之间寻求平衡。40年代的文学教育被提升到“了解固有文化”的高度,重视文学经典教育,重视文学教育的科学探索,谋求“文学欣赏”和“语言训练”的有机融合。

文学教育的当展则分“汉语、文学分科与文学教育的短暂繁荣”、“工具论的产生与文学教育的长期低迷”、“人文论的兴起与文学教育的复兴”三个方面。50年代,文学教育作为独立的课程,拥有相应的文学大纲与文学教材。分科实验结束之后,“工具论”长期主导语文教学(现今仍旧如此),文学教育成为语言文章训练的附庸;“人文论”以矫正语文“工具训练”的姿态出现于90年代之后。在现代性反思中,被冷落多年的文学教育终于受到了应有的重视,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成为审美发现、情感体验与意义建构的过程。

二、文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回溯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观照现实。文学教育活动经过不断地发展和转换,面对当今发展的迅速和需求的日渐上升,存在了包括实用主义、现代性难以实现以及经典危机等的问题和困惑。

1.实用主义对文学教育的认知的影响

科学主义思想在整体上控制着文学教学,主知主义对文学感受力的消解,文学教材囿于“教化”与“训练”模式,文学阐释中存在着深深的“工具情结”,受体制制约的文学教师普遍表现出文学素养的缺失。我们认为,破解文学教育的问题,必须确立文学审美的核心理念,坚持以文学经典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根基,强化“文学语言”在文学教育中的本体地位,平衡精读与略读、阅读与活动、对话与建构、欣赏与创作等多重关系。

语文教育无论是在应试教育还是在素质教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这点毋庸置疑,然而在现实的教与学中,文学教育的缺失甚至成了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首先,在教师方面,语文是给学生“打精神的底子”的。然而如何在给学生打精神的底子和提高语文应试能力之间做好平衡,架好桥梁却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虽然有语文课程标准作依归,然而在真正的教学实施中却依然是一头雾水;每一个目标要求看似精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似是而非。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似乎与我们的认识误区有所关联。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教语文容易,但教好语文难。更有甚者,还有的老师认为语文成绩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认真教不认真教跟学生的语文成绩关系不大。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有的老师在教学上所费的心力自然会大打折扣。其次,在学生方面,一个很大的现实是大家普遍认为语文教育活动与文学无关,这也就将文学教育活动的平台进行了大范围的缩减。学生喜欢文学的不少,但真正喜欢语文的却少之又少,也就是说文学教育活动处在一个非常令人尴尬的境地。学生们对于文学教育活动的看法也就逐渐的演变成一个目的:为了应试。文学教育活动之本质也就毫无用处。

2.现代教育技术对文学教育活动效能的影响

近年来,文学教育活动也多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对传统文学教育活动进行方式和内容的更新和改编。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性、信息丰富性和环境开放性等优势,逐渐确立了它在现代文学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但多媒体的运用也存在着大量的弊端。一方面,多媒体的过多使用,降低了文本阅读材料的地位。多媒体其实就是把文本重新包装成新玩意,投学生感官愉悦所好,迎合了学生对当前文化的快餐式追求,市面上层出不穷地出现了许多文化“压缩饼干”,现在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几本书的已是凤毛麟角。这势必会导致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的退化。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演员演技再精湛,连续剧也无法和原著相媲美;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多媒体的不恰当介入,却使这一想象空间缩小。有的教师过分追求“真实再现”,让学生直观感受把有些课上成了“场景观摩课”,相反,学生一味接受直观刺激,养成不习惯思考的惰性,从何培养对文学的感悟能力?退而求其次,多媒体教学,阻碍了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用课件只能演示几幅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它的应用使板书相对减少,师生忙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间隙。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但许多思辨的火花还需要教师的成功引导,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的运用旨在将当今的文学教育活动推以现代化,但是一直以来在各个层面的运用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只是当今文学教育活动难以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很小的例子,如何实现现代化也成了当今的文学教育活动的一大思路尚不明确的困惑之一。

3.解构经典对文学教育活动生态的影响

20世纪末以来,对文学经典的戏拟、改写乃至颠覆的做法已经屡见不鲜甚至令人触目惊心。作家李碧华通过改编《水浒传》与《金瓶梅》写成了《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网络林长治在《Q版语文》中以语文课本中原有的经典作品为“原型”和素材对其进行了无厘头式的篡改和戏说;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对《西游记》的解构更是惨不忍睹。当前,戏谑经典最常见的手法是将其置于新的语境中进行调侃式的阐释,如《水煮三国》和《麻辣水浒》等。由于这类书中的一些作品常常以企业老总或员工为预期读者,因此:其又被有些人称之为“职场宝典”。此外,商业大潮中将“红色经典”改编成“桃色经典”的做法也在无情地消解着文学经典的神圣性和崇高感。在这些改编中,以爱情取代革命往往是最为普遍的解构策略。如在《红色娘子军》改编中,改编者着力渲染吴琼花和洪常青的爱情;在《林海雪原》改编中,改编者大肆渲染剑波与白茹的爱情。如果说对部分作品崇高感的消解还属于对文学经典局部恶搞的话,那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的思潮,特别是“重写文学史”所导致的经典作家英雄座次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就是专业文学理论家对某些作家作品经典地位的公开挑战,是对文学经典大厦根基的动摇。如“重写文学史”中对茅盾“大师地位”的挑战,对赵树理的非议,对《创业史》、《红旗谱》等的强烈质疑。其实,文学经典问题的核心是文学经典神圣性与崇高感消退所带来的整个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价值功用危机,文学对社会和人生的严肃性、深刻性思考的价值及其意义,遭到严重的颠覆和解构。

随着消费社会文化逻辑的展开,视觉文化与媒介文化不断扩张,文学经典在精神生活与文化建构中的重要性明显衰落。当今文学教育活动也因此面对了重重的障碍和危机,师者难以抉择,广泛学生更是受相关的影响,读“伪”经典,并渐渐难以恢复到真正的认知。

当今文学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维的不断开阔,在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好的提升机遇的同时,也仍然面对着实用主义、现代化问题和经典危机的重要困惑,仍处于尴尬的境地。但是毋庸置疑,文学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是不可亵渎的,这也就给予了我们面对困惑并不断解决困惑的信心。

参考文献:

篇3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借助综合性较强的实践学习,将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的相关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学习中,进而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加以培养,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的活动。在高职教育阶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和支持,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够在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高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对策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加以培养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重点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生源相对复杂,并且受到不同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经历的影响,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偏差。因此,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在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有效的分析,并结合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基本语文素养设定多层次的实践活动。在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时空限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实践内容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借助多层次的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完成对相关语文知识的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分析教材,提炼升华

高职语文教育教材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辅工具,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有效分析,把握教W重点内容,探索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够促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培养。同时,为了保证教材应用效果,教师在分析教材、把握教材重点的基础上还应该重视提炼升华工作,结合教材体系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科学的语文综合实践教育系统,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成长,切实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语文综合人才。

(三)重点关心学生的专业学习

在积极开展语文教学、设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语文教学与学生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做好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协调工作。具体来说,教师在应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渗透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专业教学的联系,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身专业素质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唯有如此,高职院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才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综合人才。

(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立足就业

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毕业后获得良好的发展,在入学之初就应该重点关注职业规划问题,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进而在后期学习中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活做准备。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立足就业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在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就业问题形成更为准确的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为学生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设想

通过对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进行充分分析,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活动内容加以丰富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前期受教育阶段一般已经接触到较为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保持着高涨的热情。而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作为语文学科教育活动的发展,一些活动还保持着对上一个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延伸。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上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加以丰富,在保证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基础上适当探索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面试模拟等,有效增强高职院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专业性,促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多元化的活动方式

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活动效果,高职院校应该针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需求,设置多元化的活动方式,如让学生结合所学创办相应的报纸、让学生尝试应用文写作竞赛、适当开展演讲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编写专业实践报告等。这样学生在参与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身语文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全面的激发,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重活动安排的系统性

高职院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其能够借助多个较小的教育活动完成对学生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影响,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为高职院校学生语文专业素质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受到时展的影响,高职院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无法形成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构建相对完善的系统,让每一个教师在教学系统中都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合理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篇4

然而,并不是任何活动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价值和意义,我们所提倡的活动教学是指能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让他们在活泼主动和谐中发展个性的活动。因此,活动教学应具有以下特征:①学生是有意识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具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不是教师的传声筒或教师意旨的执行者。②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和探索。③教师在活动教学中是一个平等的指导者的角色。

活动教学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生存状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以及丰富知识、健康情感、独特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

二、语文活动教学的形式和实操步骤

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天地,不应人为地把它囿于区区的四十分钟之内。我们在向课堂要效率的同时,也要把眼光投向语文学习的外延。我们应该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活动。

活动教学以人为本,语文活动教学应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性的丰富形式,如“新教材写作单元部分安排的即席发言、演讲、讨论、辩论、采访及诗歌、小小说的创作等:配合新教材重视人文教育的要求,可开展朗诵、配音、自读课实验教学、创办班级文学杂志、影视欣赏、编演课本剧等研究型、体验型、创造型的活动。

新教材语文课本第四册全部是文学作品。文学是人学,表现人性、人道、人权、人生,表现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和情感。文学给中学生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因此语文课不能变成肢解真善美的工具,而要成为培养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的沃土。文学鉴赏是一个需要融入个人阅历情感的内化过程,因人而异,千人千面。语文活动教学正是文学鉴赏的有效途径。

下面以我校高中二年级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例,谈谈语文活动教学的实操步骤。

激趣教师介绍前人编演课本剧的成功经验和收获的喜悦,让学生产生过一把瘾的强烈的渴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铺下思想和情感基础。

分组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给合成若干小组,推举出负责人,人人动手改编课文。由于是自由组合,大家都不想落后,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选择选择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的过程,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参与。选择过程实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了解戏剧的特质,选择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课文,而这正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阅读我们要求学生把课文改编为剧本,如果课文是剧本,就要有自己创作的成分。要改编、创作课本剧,阅读时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如了解幕、场、人物说明、舞台说明等,体会“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动作化的戏剧语言。阅读的时候要了解背景,熟悉内容,理解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等。

改编学生在编写课本剧时,往往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沿句,冗长luō@①唆。应让学生明确:改编时可适当增删。因为演出时间限制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内,所以枝节应该大刀阔斧地砍掉,保留和创作一些能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动作的内容。当然,无论是人物对话、舞台说明还是矛盾冲突的设计,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排练我们在班内众多改编的剧本中选择一个最优秀的作为本班的演出剧目,安排三周排练时间。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尽量正规化,不要成为胡乱凑合的乌合之众。为了贯彻编剧的改编、创作意图,编剧顺理成章地当上导演、副导演。导演、副导演根据剧情和人物气质特点在班上选择合适的演员。为了排练能顺利、落实,还安排了:灯光师,负责灯光效果;音响师,负责剪接背景音乐配合剧情;化妆师,负责为演员化妆,使其形似;道具组,负责服装、布景、人物道具等的制作或租借;剧务组,负责前前后后打点一切;场记,负责记录每一次排练及导演对演出的所有要求。各人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为的是最后把自己班的心血结晶搬上舞台。

汇演到了激动人心的一天,经过抽签决定演出次序后,各班倾注了全部的热情,把最精彩的演出带给了观众,使汇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评价应该把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其成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实际过程的认识及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对课本剧编演的评价包括三部分:一是评委评价。我们对学生在“剧本改编”“表演语言”“形体动作”“服装布景”等方面分别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最佳表演奖、最佳舞台效果奖。二是学生评价。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三是学生评课文。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将从外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思维,实现语文素质水平的新的飞跃。

三、语文活动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教师在课本剧的编演过程中,充当的是指导者、参与者和配合者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锻炼了才干。具体表现在:

促学习热情。学生由于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充分的自由,在课本剧编演过程中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热情,不需要往常的“威迫”“利诱”,不需要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充分表现了“我要学”的积极心态。

促竞争意识。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这次编演课本剧,首先是班内各小组最佳剧本改编之争,随后就是各班剧目之间的比拼,充分体现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健康精神。

促戏剧教学。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戏剧教学,取得了单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巨大成效。在整个编演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了戏剧常识,理解了戏剧特点,掌握了戏剧规律,在戏剧方面的基础知识丰富而扎实。

练创造能力。“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鉴赏是一种创造,改编课本剧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如果本剧《大堰河——我的保姆》改编自艾青的同名抒情长诗,把抽象性强、跳跃性大,缺少曲折的情节、缺少激烈的冲突的抒情诗改编为人物形象鲜明、戏剧冲突明显、通俗晓畅的话剧,需要很强的戏剧意识和创造能力。两位编剧在深刻理解诗歌主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大堰河和她那爱财嗜赌冷酷无情的丈夫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加了“我”与代表自己那地主家庭的管家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样,戏剧冲突明显激烈了,大堰河饱受苦难善良慈爱的人物性格突出了,“我”作为背叛地主家庭、同情劳动人民的叛逆者的形象加强了。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创造成果在会聚、交流、深化。活动教学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育创造种子的佳壤。

篇5

一、开放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活起来

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的单一课堂给学生提供的是狭隘的环境和条件,由于受教材限制,所以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将“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中,使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必要的基础知识外,还能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科活动。活动课在内容上不受教材的限制,有较大的开放性,这主要体现在:

1.活用教材。叶圣陶先生在十几年前就指出:“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教师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动”点,设计“动”法,精心组织活动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学。例如,学完《五彩池》一课后,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可开展“江山如此多娇”的欣赏活动课,让学生欣赏包括五彩池在内的九寨沟景色以开阔视野;或开展“让我来当小导游”的活动课,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帮助学生实现“书面语言思维口头语言”的过程。

2.因人而异。如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可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活动,然后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如学生的古诗或成语积累能力差,可开展“诗海漫游”“成语王国”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积累。另外,就是指生活实际。所谓“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社会活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可以开展“时事论坛”等活动课,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灵活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动起来

活动形式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活动形式较灵活,不受限制,只要是适应内容的需要,有助于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就什么形式都可以采用。

1.口头表达类。大纲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环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所以,在语文活动课中开展各式各样说的训练是很有必要性的:(1)评议型活动课。这类型的活动课可让学生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后,进行评议和心得交流。(2)演讲型活动课。这类型的活动课可让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演讲或故事表演,让其充分发挥其独到的见解。(3)朗读型活动课。郭沫若先生的诗句“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翕张”告诉我们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大纲也规定:“在小学阶段中,能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开展各种朗诵比赛可帮助学生进行积累,这种活动简便易行,生动活泼,富有较强的感染力。

2.编写类。(1)剪贴资料型。教师在平时应鼓励学生开展“读报、剪报、评报”的活动,让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保存下来并编辑成册。(2)手抄报比赛。这要求学生从排版、选资料到画画全由自己完成,以提高学生的编写能力。

3.表演类。(1)演。这是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而设计的分角色表演,在学习了童话、寓言等文章后可进行片段表演、课本剧表演,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来。(2)唱。这主要针对古诗教学而言,我们每位老师都配备了一套《古诗新唱》,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学生既理解诗歌含义,又熟唱成诵。

灵活的语文活动课形式,使学生通过新颖多变的情境,把枯燥的语文知识趣味化,让学生在“动”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真实的活动过程让思维活起来

语文活动课是自主学习,学生享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和行为自由,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正所谓“海阔任鱼游,天高任鸟飞”。语文活动课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决定了活动过程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应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作出与众不同、富有创建的设想,让活动课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允许学生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开放式探究,充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学习了《灰尘的旅行》后,开展“假如我是一位城市规划师”的演讲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规划城市建设,才能减少灰尘对人类的污染,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没有限制的空间中想象,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构见了理想中的城市。从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芽,孕育了创新意识的花。

篇6

活动教学以人为本,语文活动教学应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性的丰富形式,如“新教材写作单元部分安排的即席发言、演讲、讨论、辩论、采访及诗歌、小小说的创作等:配合新教材重视人文教育的要求,可开展朗诵、配音、自读课实验教学、创办班级文学杂志、影视欣赏、编演课本剧等研究型、体验型、创造型的活动。

新教材语文课本第四册全部是文学作品。文学是人学,表现人性、人道、人权、人生,表现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和情感。文学给中学生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因此语文课不能变成肢解真善美的工具,而要成为培养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的沃土。文学鉴赏是一个需要融入个人阅历情感的内化过程,因人而异,千人千面。语文活动教学正是文学鉴赏的有效途径。

下面以我校高中二年级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例,谈谈语文活动教学的实操步骤。

激趣教师介绍前人编演课本剧的成功经验和收获的喜悦,让学生产生过一把瘾的强烈的渴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铺下思想和情感基础。

分组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给合成若干小组,推举出负责人,人人动手改编课文。由于是自由组合,大家都不想落后,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选择选择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的过程,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参与。选择过程实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了解戏剧的特质,选择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课文,而这正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阅读我们要求学生把课文改编为剧本,如果课文是剧本,就要有自己创作的成分。要改编、创作课本剧,阅读时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如了解幕、场、人物说明、舞台说明等,体会“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动作化的戏剧语言。阅读的时候要了解背景,熟悉内容,理解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等。

改编学生在编写课本剧时,往往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沿句,冗长luō@①唆。应让学生明确:改编时可适当增删。因为演出时间限制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内,所以枝节应该大刀阔斧地砍掉,保留和创作一些能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动作的内容。当然,无论是人物对话、舞台说明还是矛盾冲突的设计,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排练我们在班内众多改编的剧本中选择一个最优秀的作为本班的演出剧目,安排三周排练时间。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尽量正规化,不要成为胡乱凑合的乌合之众。为了贯彻编剧的改编、创作意图,编剧顺理成章地当上导演、副导演。导演、副导演根据剧情和人物气质特点在班上选择合适的演员。为了排练能顺利、落实,还安排了:灯光师,负责灯光效果;音响师,负责剪接背景音乐配合剧情;化妆师,负责为演员化妆,使其形似;道具组,负责服装、布景、人物道具等的制作或租借;剧务组,负责前前后后打点一切;场记,负责记录每一次排练及导演对演出的所有要求。各人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为的是最后把自己班的心血结晶搬上舞台。

汇演到了激动人心的一天,经过抽签决定演出次序后,各班倾注了全部的热情,把最精彩的演出带给了观众,使汇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评价应该把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其成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实际过程的认识及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对课本剧编演的评价包括三部分:一是评委评价。我们对学生在“剧本改编”“表演语言”“形体动作”“服装布景”等方面分别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最佳表演奖、最佳舞台效果奖。二是学生评价。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三是学生评课文。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将从外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思维,实现语文素质水平的新的飞跃。

2、语文活动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教师在课本剧的编演过程中,充当的是指导者、参与者和配合者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锻炼了才干。具体表现在:

促学习热情。学生由于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充分的自由,在课本剧编演过程中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热情,不需要往常的“威迫”“利诱”,不需要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充分表现了“我要学”的积极心态。

促竞争意识。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这次编演课本剧,首先是班内各小组最佳剧本改编之争,随后就是各班剧目之间的比拼,充分体现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健康精神。

促戏剧教学。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戏剧教学,取得了单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巨大成效。在整个编演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了戏剧常识,理解了戏剧特点,掌握了戏剧规律,在戏剧方面的基础知识丰富而扎实。

练创造能力。“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鉴赏是一种创造,改编课本剧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如果本剧《大堰河——我的保姆》改编自艾青的同名抒情长诗,把抽象性强、跳跃性大,缺少曲折的情节、缺少激烈的冲突的抒情诗改编为人物形象鲜明、戏剧冲突明显、通俗晓畅的话剧,需要很强的戏剧意识和创造能力。两位编剧在深刻理解诗歌主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大堰河和她那爱财嗜赌冷酷无情的丈夫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加了“我”与代表自己那地主家庭的管家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样,戏剧冲突明显激烈了,大堰河饱受苦难善良慈爱的人物性格突出了,“我”作为背叛地主家庭、同情劳动人民的叛逆者的形象加强了。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创造成果在会聚、交流、深化。活动教学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育创造种子的佳壤。

练协作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包括学会合作,与人协作是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课本剧编演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过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演出都不会成功。

篇7

教师的 得到了检阅和提升。各科教师在培养学生习惯中都有了突破,课堂上均能按“四环”组织教学,年轻教师的各项能力进步很大,低段的老师语言符合儿童心理,组织得法。教法灵活;中段老师在阅读教学中, 的自读自悟,小组自学讨论活跃;高段教师放得开,学生自学氛围浓厚,检测灵活,到位。无论是哪个段,课堂训练目标明确,知识点正确,环节紧凑,连贯,效果明显。

2、听课译课跟得上,效果好。

各位教师均能按时听课,有记录,有点评,本次共组织两次评课活动。评课中各位教者能读设计,读反思,其他教师畅所欲言,读靓点,点失误,大家本着互相学习,互相较量的态度,开诚布公。有一定的教研氛围,达到了评课的目的。

3、资料齐全,上交及时。

各授课教师均能书写教学设计及反思,并能及时上交,资料 实,实用性强。

4、不足的地方。

(1)个别课中“四步”时间分布不当,学生自学环节用时过少,效果不明显。

篇8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教师授课效果的同时,更要求要重视学生自身潜力的开发挖掘。为达成贯彻素质教育这一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论述如下:

一、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致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实践证明,个体单独性的行为对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只有积极的情感感受和交流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整体协作和团队合作,十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等素质的培养,而且合作也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重视。2.合作学习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爱好。合作学习由于设立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不仅要求小组个体成员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更加要求组员之间、小组之间也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能真正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努力。由于目标一致,学生之间在发生冲突时也能跳出自我,设身处地用别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听取他人意见,从而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中,培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情操。

二、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在合作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老师把教学任务分解给各小组成员时,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小组活动的情况,或者即使参与小组活动,但在进行问题讨论时表现的不积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认真、缺乏主动性,亦或者是只关注个人任务而忽视小组的整体任务,缺乏必要的合作精神。2.对合作学习中任务型问题了解不够深入。合作学习的任务一般会分为小组任务和个人任务。针对不同的任务问题,小组成员必须对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保证合作学习任务的有效实现,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在合作学习结束后,小组对任务问题的分析、探究不够深入,始终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三、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方法

1.合作学习应有合理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开展的好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课堂设计时遵循的一般程序是:第一步教师引导,教师通过所学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学习模式;第二步学生自学,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的自学阶段;第三步小组讨论,学生自学后开始小组内部交流和讨论,以解决个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第四步组间交流,组间交流在于解决多数学生无法解答、难度大的问题;第五步练习检测和评定,通过习题练习,实现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定。2.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要紧凑衔接。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各环节必须紧凑、相互衔接合理有序。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能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授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生学习新课程提供感性且丰富的材料。同时教师对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学习。开展小组讨论时,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组员间学习互相性。小组合作学习要以小组自学、讨论为主,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进行适时指导。小组之间的交流是合作学习中关键的一环,基本能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问题。练习评定则是通过学生的练习检测,检查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篇9

现行口语交际教学分布在课文教学、单元教学和课外的实践活动中,三个方面的口语交际教学任务应该各有侧重、互相配合。下面我们分别说明:

一、课堂专项活动中的口语交际教学

课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是随课文进行的,是课文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的配合,其任务受制于课文内容。单元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专项活动,虽与单元的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互相配合,但应该有其专项的任务。

(一)系统规划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系统地规划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应该是课堂专项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是能够而且需要分解的。课堂专项活动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控制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可以侧重于理性指导。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工作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理性地认识:口语交际的目标问题、内容问题和方法问题。

在课堂专项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系统地规划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对于初中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应该联系实际,具体地分解和整合。分解出各学年、各学期、各单元及至每节课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整合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统一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可以把这些分解和整合过的目标,分布到各自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和口语交际训练中,制订出各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计划和每节课(每次活动)的教案。在每次的课堂专项口语交际活动教学和课外口语交际训练中,一步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

例如初中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是: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和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这些目标中包含着常识(如“耐心专注地倾听”)、规律(如“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方法技巧(如“自信、负责地表达”),还包含着其他多方面的知识,例如礼仪、态势语、语境、音高、音强、语调、语速、修辞格等。这些常识、规律、方法技巧及其它多方面的知识,能够继续分解,例如“耐心专注地倾听”可以分解为不左顾右盼,不随意插话等,修辞格可以分解为比喻、拟人等。

理性地认识和分析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口语交际教学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实践活动也需要常识、规律、方法技巧及其它多方面的知识支撑和理性指导。如果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分析,教师和学生就会对口语交际的常识、规律、方法技巧及其他多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就会导致目标的认识模糊,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就会失于笼统,学就会坠入朦胧,教学就会显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必然影响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做好口语交际教学话题指导

做好口语交际教学的话题指导,是课堂专项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课堂专项活动中的口语交际教学需要有一定的话题。这些话题可以由教师根据训练计划拟定,也可以指导学生讨论自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的各版本语文教科书,凡单元设置的专项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均围绕一定的话题。例如:

“自我介绍与提问” “ 采访任课老师”“说家乡”“说特征”“猜同学”“讲故事,评故事”“交谈学习体会”“古诗文朗诵”“推选奥运会吉祥物”“自荐担当志愿者”“童话故事接龙”“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交流科技信息”“给编创人员出点子”“模拟旅游咨询 ,当一回小记者 ” “交流格言 ”“开一次头脑风暴会”“‘小院士’”科普讲座”“古诗漫谈”“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我有一个梦想”“话说我家”“我看‘闻鸡起舞’”“交流对联”“青春畅谈”“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漫谈电视剧”“从‘愚公移山’谈起”“谈名人效应”“漫谈音乐的魅力”“开一次小型现代诗歌研讨会” “ 你相信商业广告吗?”“趣谈中学生活”“谈二十年后的家乡”“时事聚集”“要不要注意生活细节 ” “模拟争辩 ,开一次辩论会”。

从总体上看,上面的话题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强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走进学生生活实际。例如,采访任课老师,说家乡,猜同学,交谈学习体会,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话说我家,趣谈中学生活,要不要注意生活细节等,选题贴近学生生活,容易选取材料,学生有话可说。

其二,重在搭建平台,创设情景。例如,模拟旅游咨询,当一回小记者,“小院士”科普讲座,模拟争辩,开一次辩论会,谈谈名人效应,开一次小型现代诗歌研讨会,谈二十年后的家乡,等等,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景,搭建了口语交际的平台。

其三,体现了综合性。例如,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漫谈音乐的魅力,你相信商业广告吗,等等,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其四,对于口语交际的常识、规律、方法技巧及其他多方面的知识的指导不够重视。当然,口语交际教学不能进行纯知识的讲解和训练,真正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应当通过各种活动来实施。但是,具有了口语交际的常识、规律、方法技巧及其他多方面的知识,才能理性地认识口语交际教学,保障口语交际教学的优质高效。

有了明确的话题,学生的口语交际才能确定主题,明确目标;才能根据目标安排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口语交际的活动过程。这样,口语交际才不会失去交际主旨,变成漫无边际的神侃闲聊,才能学有所得。

二、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口语交际

课堂专项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侧重于理性指导,教师系统规划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做好口语交际教学话题指导,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口语交际的目标问题、内容问题、方法问题。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则应该将理性认识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其主要任务侧重于在实践中把握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和口语交际的方法。

(一)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先看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有:学校口语交际训练,家庭口语交际训练,社会口语交际训练,网络口语交际训练。

其一,学校口语交际训练。

1.经验交流。组织口语交际高手,安排适当的时间,让他们到各班作巡回演讲和示范,交流口语交际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2.口语竞赛。根据具体情况先确定竞赛形式、竞赛主题、竞赛成员,活动结束后进行评比,保持活动的活力和可持续性。

3.故事接续。一般由语文教师编拟一个故事的开头,也可从最近故事报刊中选取一个开头,或者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故事开端。故事开篇拟出后,还要集体讨论故事接续的顺序,明确要求。各小组编出后续故事,即派代表进行讲述。接着全班讨论,根据故事的可信度、合理性、与故事开篇的吻合程度,特别是故事讲述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评出可以往下接续的最佳故事。各班编制的故事可汇编成册,印发给学生,也可在校广播站播放。

4.文史对照。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进程的课文,学生把两种学科的文本对照起来学习和讲述,提高文本解读的质量,提升口语交际的水平。

5.课堂表演。课本剧表演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不少学生都会在故事性较强的散文中选取底本,进行创新性改编。剧本语言的艺术性、表演的效果等项要全面评价,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情境下口语交际的本领。

其二,家庭口语交际训练。

1.培训家长。学校需要培训家长,提高家长参与孩子口语交际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家长的口语交际水平与口语交际教学的配合能力。

2.选择话题。家长应根据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孩子喜欢的、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利的内容,作为每天口语交际的话题。营造氛围。营造独特的、适合口语交际的氛围。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3.口语交际。在恰当的口语交际氛围中,围绕预设的话题展开口语交际。要防止跑题、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4.相互评价。既有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也有孩子对家长的评价。需要始终保持平等的态度,虚心听取意见,体会成功的乐趣。

5.制作录音。可以准备录音工具,例如录音机、录音笔等,录音作为以后反思提高之用。

6.课堂展示。经过同意,家庭口语交际活动录音可以交给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经过选择剪辑,可将录音在课堂上展示。

7.举办大赛。学校在各班级家庭录音的基础上,选出一些优胜家庭,邀家长到校,参加学校举办的家庭口语大赛。

其三,社会口语交际训练。

1.邀请示范表演。学校或班级,可邀请当地文化艺术界名流来校进行表演,特别是相声、双簧、小品、说书、戏剧等对学生口语影响很大。演员的言语表达能力,以及眉目神态、举手投足,对学生的口语交际都是一种成功的示范。

2.参与各种座谈。参与各种座谈会,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常有语言修养较高者出席座谈会,他们幽默机智的语言表达技巧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参与活动策划。社会各界的每项活动大多需要经过精心策划,而策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口语交际的过程。策划者的思维特点、想象能力和说服艺术,在策划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参与策划,是学习和实践口语交际的大好机会。

4.参加演出活动。学生参与文艺演出,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大有益处。学校可以邀请文艺界名人来校指导学生自编自演,使更多人得到锻炼。目前各校开展的课本剧表演,就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其四,网络口语交际训练。

搜索口语交际的相关知识。互联网是知识海洋,学生可以在互联网找到他们需要的口语交际相关信息。例如,“中国播音网”上的《语言表达艺术与技巧》《动听声音的一些技巧》《60分钟练声方案》等。此外,网络还有很强的搜索功能,学生在口语交际上遇到的问题,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搜索。

将文艺作品视频引进教学。将相声、双簧、小品、说书、戏剧、电影、电视剧视频引进教学,不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同样,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声、双簧、小品、说书、戏剧、电影、电视剧视频的引入,学生口语模仿水平的提高就能落到实处。

充分利用常见的聊天工具。互联网的发展,使人际交往的距离大大缩短,文字聊天,音频聊天,直至各种视频聊天工具的出现,互联网不断更新着人际交往的手段,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面对面”的口语交际。目前,网上视频聊天已成为人们口语交际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为课堂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

我们再看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有:模仿法,改错法,表演法,对话法,演讲法,接龙法,点拨法,等。

其一,模仿法。

口语交际教学应该重视模仿。模仿就是指人们根据他人(榜样)的口语交际方式进行仿效的过程。口语交际作为实践性课程,实施模仿法训练是十分有效的。毋庸置疑,最初阶段的口语交际学习是“哑哑学语”。从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模仿可分为机械模仿、半机械模仿(也叫再造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应当顺应规律,实现由机械模仿,到再造性模仿,直到进入创造性模仿。具体操作过程为:选定文本选择“榜样”(教师,学生,电子产品等)看听体会行为模仿自我表达录音对比反思改进。

其二,改错法。

口语交际教学中故意显示错误,指导学生发现口语交际中的错误,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认识错误产生的背景,获得纠正错误的方法,探寻口语交际的规律等。错误包括知识错误、语言错误、行为错误、思维错误等,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探寻对策。具体操作过程为:发现错误认识背景分析原因纠正错误归纳方法。

其三,表演法。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一定的话题要求,教师或师生共同选择某一生活场景、表演内容、表演形式(如小品、小话剧、相声、双簧、快板、戏曲等);学生在课余时间编剧,扮演角色排练;课堂内小组轮流表演,在角色表演中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学生自评互评,发表颁奖词与得奖感言。具体操作过程为:明确口语交际训练目标要求师生选择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在课余时间编剧和排练在表演中提高口语交际水平自评互评发表颁奖得奖感言。

其四,对话法。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对话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和电脑的对话。讨论法是对话法的一种。对话法与讨论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为: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话题确定合适的对话小组小组成员对话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同学质疑小组集体解答主持人或教师点评就对话过程、内容、观点自由发表看法。

其五,演讲法。

演讲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观点交锋,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质,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口语交际水平。辩论是演讲的一种。演讲与辩论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为:布置演讲或辩论的场地,营造竞赛的氛围教师或师生共同拟定或学生自主选择演讲题目或论辩题目演讲且评出演讲优胜者小组成员之间辩论且评出最佳辩手或最佳辩论小组反思总结。

其六,接龙法。

接龙法有成语接龙、故事接龙、诗词接龙等。接龙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为:教师或师生共同选择接龙的方向、方式,小组接龙应确定龙首,擂台接龙应先确定擂主,按要求接龙或攻擂,教师总结并为胜利者颁奖。

篇10

首先,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有效互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尽管初中语文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科目,但是其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有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语文课堂可有可无,对语文学习也是采取了一个较为消极的态度。而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仍旧是知识的单向式传输,并没有对学生的行为加以关注,也没有对学生加以引导,所以学生很难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去。互动式教学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活动,教学氛围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和活泼,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教学质量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其次,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实现有效互动能够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大胆革新,为了满足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改变。在这一改变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就会逐渐发生变化,而为了探索出更好的、更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师便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而这本身也是一个教学水平得到提升的过程。最后,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实现有效互动,能够更好地兼顾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比较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时,这些优等生便成为了教师的首选,而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就没有表达的机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就越来越低下,如此一来,两级分化现象就更为严重。而有效互动的前提就是要保证人人参与,学生通过不同的参与方式投入到学习当中,而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征,使后来的学习能够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二、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有效互动的措施

1.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

师生之间沟通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应当以语言沟通为主,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沟通能够使师生之间的亲密度增加,并且,科学合理的沟通能够营造出一种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这个氛围中随意地表达自己关于某一知识点的观点。另外,教师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使其能够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言,这样一来,学生语言逻辑的严谨程度也能够得到训练,进而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2.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课本中的知识其实是很有限的,而语文又是一门知识延伸性极强的学科,如果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教材之中,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有效互动的。比如,教师在对鲁迅的《社戏》一文进行教学时,如果仅仅就是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对文章背后所要表达的意思的理解就可能不会很深刻。而初中的学生已经普遍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初中教材中关于鲁迅的文章其实还有很多,教师便可利用这一点,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就是搜集鲁迅的其他文学作品,并分析其主旨,看齐是否有和《社戏》一文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识。

3.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

单向式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当中,要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就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不能再完全依靠灌输和注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情境创设、固定小组学习、游戏型学习等都是极为不错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对《孔乙己》一文进行教学时,便可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在课前,让学生自由分组,根据教材内容,编排一部5—10分钟的《孔乙己》话剧,还要在话剧中融入小组成员自己的思考。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是只需选择3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余的可适当穿插在其他比较枯燥的课堂学习当中,用于活跃课堂气氛),表演完成后,教师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对本组话剧表演进行解说,教师再对其解说做出点评。

4.体现互动的实用性及针对性

语文知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话题扩展性,而这些话题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所有的话题都不是随便选择和设计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所喜爱的,所关注的话题进行互动课题设计,让课堂互动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得更好地应用于生活。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课堂互动的参与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语文教学产生了实际性的效果。

篇11

培智语文课标要求智力残疾学生的语文教学活动尽量生活化,这就强调了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要“以生活为核心”。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这对于以中重度智力障碍为主的培智教育来说,是合乎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现实思想,是多年来理论与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培智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让生活走进培智语文,让语文改变智力残疾学生的生活。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适应生活为核心布置教学内容及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 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导向生活适应呢?在几年来的培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导向生活适应的几点做法:

1 以跨越障碍和品德养成为教学目标导向良好个性品质形成

培智生的障碍就是智力问题及因智力因素而形成的相关品德行为问题,要让他们跨越障碍,就是要使他们在较低智力情况下逐步形成较高较好的认知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智力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理解运用能力、辨别是非适应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诸多方面。所以,在对智力落后学生教学目标定位上,要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并且积极发挥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去教育学生,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使教学过程成为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让智力落后学生真正跨越障碍形成良好品德融入社会生活作为最终目标。

通过对培智生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我觉得智力落后儿童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是能够学会一定的文化知识、辨别是非美丑、养成良好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经过教育训练,他们也能成为会劳动、爱集体、有道德、守纪律的公民,也能较好的融入社会生活中去。例如教学《打扫教室》一课,我先让学生对生活学习环境干净与肮脏进行对比判断、同学之间勤劳与懒惰进行对比判断,然后对不同地方的打扫方法进行讲解,接着让同学们分工合作进行现场打扫后,不仅使大部分同学掌握了打扫卫生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的情趣,而且使他们认识到了干净是美肮脏是丑、勤劳光荣懒惰可耻,还培养了他们分工合作和团结互助精神。这种长期性的生活化教学以后,不仅使他们跨越障碍习得了一定的生活技能,还进行了很好的品德教育。

2 以缺陷补偿和康复训练为教学重点导向基本生活能力形成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生活语文是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生活打下基础。也就是说,学习语文是为了让智力落后孩子的缺陷得以补偿,所以,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我努力将语文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康复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不断通过启发式教育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从而为学生更加幸福地成长奠定一生的基础。

根据不同残疾学生不同的缺陷因素,我们学校添置了几个不同功能的康复教室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让他们在里面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进行康复训练。例如教学《尝一尝 闻一闻》一课,我借助学校的魔方多感官训练功能室来进行教学。首先,我通过气味散发器把苹果、草莓、柠檬等水果香味散发出来让学生闻一闻并区分,同时水果的香味也吸引了学生接下来学习的兴趣;接着在大屏幕上出示相关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水果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同时在卡片上给不同水果上色;然后拿出实物水果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感受真实水果的形状、颜色和香味;最后用刀把水果分切给每位学生,配合柔美的音乐让学生尝一尝,品尝后让学生说出每种水果的味道。这样,借助魔方多感官训练功能室的教学,把语文、康复训练、生活常识、美术音乐多学科教学形式融合到一起,不仅提高了智力落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对生活常识的认知提升、听视、触觉、视觉、嗅觉的补偿和康复提高也起到了很好作用。

3 以因材施教和合作交流为教学方法导向社会交往能力形成

特殊教育的实施,必须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殊需要,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时候就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等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避免在课堂上智力低的学生“吃不消”,智力高的学生“吃不饱”。所以,每次开学初我会根据每个班学生的智力情感、行为习惯、兴趣爱好、言语表达等情况的不同,采用个别化教学、班级分层教学及层次内和层次间的合作交流,融和各种教学途径和方法,使得全班同学能接受到适合自身特点所需要的有效教育。在备课时,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出符合教材和学生的目标,并在课堂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与合作交流有效结合的课堂组织形式比较复杂,应在全班学生共同学习教材的基础内容之后,再进行分组或个别教学,并给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课题与问题,最后通过合作交流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难度更高的知识,能力较低的学生解决容易的知识,在检查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个别学习的结果时又在全班进行。如我在教学《睡前准备》一课时,我先通过放电影式的课件让学生领悟睡觉前应做哪几样事情,当全班学生基本知道本课应学内容的基础上,再把全班分成好、中、差三组,并定好每组的教学目标,每组同学根据目标到宿舍进行合作练习,练习时互相指出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实施个别化教学,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自理能力情况指导他们完成相应的目标任务,最后教师进行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利用恰当的时机表扬小组学习过程中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让学生愿意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4 以直观教学和生活情景为教学手段导向感性生活能力形成

直观教学是指教学中尽量使用感性知识、直接经验和生动的表象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智力落后学生表象贫乏,直接经验缺乏,所以直观教学对智力落后学生的语文教学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每一个智障学生毕业以后都要走向社会,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就是社会生活能力的指导,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智障儿童由于其自身的智力发展特点,导致他们在语言、思维、动作上表现较为迟缓,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语文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要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景搬进课堂,采用直观教学并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4.1 采用直观手段,激发学习欲望

智力落后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知识点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较快领悟课文意思。例如教学《禽类》一课,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图片、幻灯、录象等直观景象导入,让他们认识鸡鸭鹅鸽等禽类的外观,然后播放这些禽类的叫声让他们区别并学叫,再播放这些禽类走路的录像,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去,最后通过实物辨认使学生掌握本科知识点。

4.2 创设生活情景,开展生活体验

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就是要我们有意识地模拟生活场景,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场景形象生动地展示在智障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把书本知识还原生活情景,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十字路口》和《红灯绿灯》的时候,我把课堂搬到了模拟情景教室上,和学生在情景教室上认识各种交通标志、标识以及信号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交通标志的名称以及它们的作用,同时创设情景让他们过斑马线及在没有斑马线的马路上穿过。通过反反复复地体验,学生学会交通安全知识的同时树立了交通安全的意识,有效地提高了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

5 以启发引导和充分练习为教学措施导向理性生活能力形成

篇12

一、“活动”式作文的设计原则

现在中学生真正对写作感兴趣的较少,普遍害怕作文,觉得无内容可写。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家和学校,并以学校为主;他们的其生活内容是上课、作业和考试;他们的课程、舞台和生活都单一,造成生活单调,舞台狭窄,感悟甚少。所以在他们笔下,胡编乱造、无病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作文现状就不足为奇了。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生活是第一性的,创作是第二性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而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综合活动式作文教学过程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提供了寻找作文之源的途径。但是活动作文的设计也应该符合自身规律,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1、教育性

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主题的确定与设计,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决不能搞活动形式,走过场。例如,针对学生学习目的模糊或错误,可以组织《为什么而学习》、《以优异成绩向祖国汇报》等主题班会,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可以组织《人生路怎样走》、《生命的意义》、《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美好》等主题班会。 在确立和策划主题班会时,必须思想明确,知道主要是解决什么思想问题,应该怎样贯穿教育性,达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认识。只有这样,主题班会才有实效,才不会流于形式。

2、针对性

活动要做到有针对性,班主任必须善于搞好调查研究。作为语文教师对于本班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风气、作文状况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摸清学生状况,抓住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效提高。

3、计划性

活动作文必须有计划性,有严密的序列步骤,不能随意而发。要与教育性、计划性三者有机统一。首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出一个总体方案。其次,对所在学期的活动作文有个总计划。第三,对组织每一次活动要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如选择什么样的主题,采用哪些内容和形式,达到什么作文教学目的等等。有了计划,活动作文就会目标明确,进行顺利,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二、“活动”式作文教学实践

活动式作文是一种过程性的作文实践,而不是结论式的知识掌握。活动式作文教学通过一个个主题项目活动来展开,侧重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而不是通过获取最后的结论来掌握作文知识。因此在评价学生时,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

一看主题项目确立和内容设计是否具有学习作文的价值和可探索性。

二看其资源利用是否具有最优性。

三看学习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即看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策略是否科学。

四看学生作文实践是否具有全员参与性和全程体验性,即看是否人人参与到作文学习中,个个都经历了实践、领悟、探索和创新的全过程。

五看作文结果是否具有深刻性和广阔性,也就是说,学生所表达的见解有没有一定的深度,看问题是否全面,是否有独到之处,所形成的学习成果怎样。

六看学生表达的见解是否符合人类的基本道义和规范,如果所说的内容有违人类的基本道义,思想不健康,应予以正确引导。

七看学习效率是否高,可从综合活动式作文教学的时间,所花的精力去分析。

总之,在评价时要坚持宜粗不宜细、宜多鼓励少批评,宜启发少代替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此外,综合活动式作文教学是以一个又一个项目,一个又一个专题来进行的,各项目或专题之间尽管有许多联系,但并没有线性的逻辑关系。一个个综合活动式作文学习实践的推进,就好像将那一块块“积木”搭成各式各样的建筑或物品,其搭建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切不可按直线式的逻辑序列机械地安排综合活动式作文学习活动,而应按多样性的发展历程,设计学习内容,让学生在不同的综合活动式作文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变形记”让学生有“情感”写

由湖南电视台创办的栏目――“变形记”,所讲述的故事是将两个生活背景完全相反的两地学生,交换“家庭”和“学校”进行为期七天的全程生活体验记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态,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变形记”的主人公。所选的故事尽可能做到故事感染力强,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思想共鸣等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自己先观看一遍,要预计多数学生会因主人公的动人故事而感动流泪,要安排到一个特别安静的多媒体教室里,并且灯光也要稍微暗些。

[案例一]:“变形记”内容简介:魏 程,一位湖南长沙的网瘾少年,富足的生活环境,却厌倦习惯这样的生活,沉迷于网络游戏。性格冷漠偏激,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爱沟通。他将会远去青海省民合县,一个叫朵卜村的贫穷小村子,他要在那里扎扎实实地生活七天,给一个盲人爸爸当儿子,吃粗面制的馍馍,下地干农活,在家里操持家务。

高占喜:青海民合县朵卜村的贫穷小村子的一位贫困少年。父亲是盲人,家中的唯一经济来源就是只有靠一个哥哥打工赚钱,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年收入2000块钱。没坐过汽车,没吃过巧克力,没看到过高楼大厦。很懂事,帮家里干农活,却面临失学危机。

[学生习作1]这个故事折射出什么?

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候了,占喜的爸爸、妈妈和弟弟一起给魏程送行,乡亲们也热情地赶来送行。看着来送行的村民们,魏程感受到了这浓浓的纯朴的情谊,他有了太多的不舍和感动。占喜的爸爸摔伤了脚,也执意要送一送魏程,魏程、占喜的妈妈和弟弟只好一起搀扶着他走出村口。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别的时候,占喜的妈妈拿出了昨夜赶着缝制出的漂亮的布鞋,弟弟拿出了自己别出心裁画成的树叶画,上面写着朴实而温暖的文字“亲爱的魏程哥哥,当你看到这片树叶时,你就看到了我……”,魏程接过这些礼物,手里感到沉甸甸的,他的手颤抖起来,鼻子酸酸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了,便“扑通”一声,对着高占喜的爸妈跪了下来,这一跪让所有的人都感动地哭了。当占喜的妈妈把他拉起来时,魏程和占喜的父母、占喜的弟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一刻,爱已超越了血缘,超越了世上的一切!

真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如此苦的地方和悲惨的家庭。相比之下,我真是生活在天堂,我知足了。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用我的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魏程临别一跪以后,彻底改过自新,开始努力学习,孝顺父母,后来考上了长沙市的一所重点中学。这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我要理解父母对我的良苦用心,不能再沉湎于网络游戏,整日无所事事,来伤透父母的心。我要像魏程一样洗心革面,真心地去爱我的父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时刻保持一颗善良和进取的心。

(二)观察日记让学生有乐趣写

语文课堂组织学生外出观察动物、植物或自然景观可能有点困难。但双休日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写一遍观察日记还是可行的。要求学生按照原先分好的“合作学习小组”,事先确定好观察对象,带好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和记录器材(照相机、录像机等)。条件许可时,教师也参与其中一两个小组活动,了解并促进提高活动实际情况。

[案例二]: 观察日记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浮力》课后,回家看见爸爸沏了一杯绿茶。开始,爸爸接满滚烫的热水,再把茶叶投入被子中,茶叶们柔柔舒展着,芽儿挨着芽儿,一片推动着另一片,茶叶吸足了水分,轻盈润泽地在水中漂来漂去。望着杯中淡淡的茶水,我忽然觉得这透亮的玻璃杯,好像一座小小的海底城堡,杯中的茶叶仿佛一个个活泼美丽的小公主,拿着自己的小魔棒,正在嬉戏、玩耍。杯中的水平静了,茶叶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上。看,那片茶叶漂在水杯的中间,好像在跳舞;再看那片,一会儿向下沉,一会儿又向上浮,它可能在使用魔法吧。看,又来了一片,落叶似的沉了下去……

慢慢地,茶水的色彩越来越浓。我把鼻子轻凑近杯口,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喝一口,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让人难以忘怀。这时,我突发奇想:为什么茶叶刚放入开水时,是浮在水面上的,过一会儿怎么茶叶又都沉底了呢?不急,我得赶快找老师去。……

点评:

层次清楚,语句通顺。想象力丰富,描写的也恰到好处,写出了茶杯里茶叶的多姿多彩,让看着朴素的茶叶一下子吸引人了,并能与科学课相联系。写的既生动又写实,观察很细腻,值得赞赏。

(三)调查活动让学生有观点写

学生一天到晚忙于学习,疲于作业,很少顾及新闻大事和自己身边小事。如“你每天早晨都能按时排便吗?”“近视率为什么越来越高?”“搓麻将的市民为什么这么多?”“汽车多的后果是什么?”“下课铃响后,学生能否有权主动离开教室?”“跳马、单杠这些技巧性体育项目为什么不见了?”等等。如果能组织学生对其中比较感兴趣的“小事”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是否给学生产生一个“大吃一惊”的效果呢?使他们学会关注身边的事和人,更学习关心自己。

[案例三]:关于学生近视率随着年级升迁而升高的原因调查

1.调查表格

被调查者是否近视眼 ________;男生________ 女生________

调查项目评价指标坐姿端正基本端正不端正相当不端正看书时间很长时间较长时间较短时间很短作业很多较多正常较少看电视每天4小

时以上每天3小

时以上每天2小

时以上每天1小

时以上玩电脑每天1小

时以上每天0.5小

时以上基本

不玩双休日4小

时以上运动每天1小

时以上每天2小

时以上每天3小

时以上除体育课

其它无成绩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注:请在符合的相应1项下打“√”

2.统计分析

调查样本是初一52人,初二48人。初三50人(自己编,也可以整个年级人数,这样调查结果更具科学性)

影响

因素坐姿

不正看书

多作业

多看电

视多玩电

脑多运动

少成绩

差%8.448.588.712.921.686.82.6从上述统计结果可看出这两个特点:一是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近视眼越多;二是作业多和运动少是形成近视眼的两个主要原因。通过这次调查活动,让学生大吃一惊:难道成绩和少运动也是近视眼的一个重要原因吗?于是又组织学生对此问进行探究活动。该探究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进电脑教室进行搜寻查找。综合学生所搜寻到的种种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

一是遗传性近视:家长有近视者很有可以会遗传给孩子。二是发育性近视:眼球前后轴长得过长,形成轴性近视。三是近距离作业时间过长,如长期读书,写字,看电脑时间过长,使调节长期处于紧张甚至持续痉挛,不能放松,睫状肌肥厚,晶体变厚失去弹性,形成屈光性近视。

……这样一来,学生自然有了自己的观点,讨论的话题一下就多起来了,写作自然有“料”了。

[学生习作3]:从老师拖堂看我们的休息权

“拖堂”是一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增加学生负担的行为,是对学生极不尊重的表现。“拖堂”现象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精力。下课铃声响后,教室外面有其他班级学生下课后走动声和喧哗声,教室内部有本班学生整理学习用品准备下课的声音。此时,如果教师继续再讲课,那么想听的同学听不清楚或分散了学习精力,不想听的同学心早已飞出窗外,根本没有心思再听下去。教师不辞辛苦地拖堂讲课,就是认为要解决的问题很重要,其实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有时学生会把拖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带到下一节课上,直接影响了下一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和效率。

2、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学生对教师的拖堂行为非常反感,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所学的这门学科和任课教师产生厌恶情绪。拖堂现象牺牲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占用了学生准备下节课的时间,使学生在上下节课时总有一种不快之感。拖堂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也是对下节课上课教师的不尊重,使学生感到无可奈何,也会感到教师的无能。

3、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经常上课,因而每节课多长时间已经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和生理上的条件反射。下课铃声一响,学生自然会有一种放松感,听课的注意力就很难再集中,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有一种厌恶之感;如果教师再继续讲下去,学生反感的情绪会越来越强烈。教师占用了学生课间休息的时间,学生上厕所和准备下节课的时间就会受到影响。长期这样下去,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4、影响了和谐的教学关系。课间十分钟,师生们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上节课教师如果拖了堂,就会影响值日生擦黑板的时间,影响学生外出或准备下节课学习用品的时间,打乱了正常的教学作息时间。也会直接影响到下节课教师上课的情绪,如果遇到性格粗暴的教师,会把气撒在学生身上。教师可以拖堂,学生就可以拖作业,教师的时间观念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另外,教师拖堂,学生本来要在课间做的事情,就会心急如焚,匆匆忙忙跑着去做,容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教师在放学时间拖堂,会直接影响学生放学回家的情绪,引起家长的反对和不满。

教师“拖堂”,就是时间观念不强的一种表现。不要为拖堂寻找任何理由,最好的教师就是下课铃声一响,本节课教学任务立即完成,马上让学生下课,自觉养成不拖堂的习惯。

(四)主题活动有事写

学校每学期都有一定数量的主题活动,如感恩节、体育节、艺术节等等。班级还有主题班会。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需要,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教育性、启发性比较强的活动。如对人生的讨论――“在人生的字典上”;对英雄人物事迹的颂扬――“心中的火炬”;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一把璀璨的金钥匙”;科技月活动――“地球寻医”;“鸟类是人类的朋友”;“让美充满校园”等等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真、善、美,发现身边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案例四]:感恩我生命中的人。我通过对班上所有学生有关感恩文章的阅读和整理,我归纳出如下一段诗:

感激生育我的人,因为他们使我体验生命,

感激抚养我的人,因为他们使我不断成长。

感激帮助我的人,因为他们使我度过难关。

感激关怀我的人,因为他们给我以温暖。

感激鼓励我的人,因为他们给我以力量。

感激教育我的人,因为他们给我开化了的蒙昧。

感激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心志;

感激绊到我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的双腿。

感激欺骗我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的智慧;

感激藐视我的人,因为他觉醒了我的自尊。

[学生习作4]:父母之爱如四季常青之树,是我心中一道抹不去的风景线。

五年前,我的爸爸、妈妈踏上南去的火车去广东打工,把我留在家里由奶奶照顾。当时我认为他们不爱我了,不要我了,我怨他们,恨他们。多少次奶奶让我接电话,我跑得远远的不予理睬。两年后的一个春节,爸爸、妈妈终于回来了,妈妈一进家门见到我,就一把拉住我抱在怀里呜呜地哭起来,是那样的激动,是那样的酸楚;我也哇哇地哭了起来――因为我感到委屈,整整两年我过着没有爹娘照顾的日子啊!可是我何曾想过父母为谁呢?何曾体验过舐犊情深呢?

正月初六,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欢庆之中,爸爸、妈妈却对我说他们还要去广东打工,当天就得走。我央求妈妈说:“妈妈,我每天不要零花钱,你们不出去打工好吗?”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家没啥钱,你将来上高中和大学还要花许多许多钱,我们不出去挣钱怎么行?”看着妈妈的脸,我发现她比原来黑了许多,瘦了很多,也似乎老了许多。我不知再如何劝阻,只是心里一百个不同意。妈妈松开了拉着我的手,两眼泪汪汪地跟着爸爸走出家门。

爸爸、妈妈走后,一连几天我吃不下饭,写作业静不下心。奶奶见此情景开导我说:“晓锋,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要知道爸爸、妈妈打工很辛苦,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有时整夜加班不能睡觉。你应该好好吃饭,好好学习,为他们争光”。听了奶奶的话,我懂得了父母在外打工非常不容易,可是我不理解他们,我是多么的不应该啊!我后悔得潸然泪下。一天晚上,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听到了妈妈的声音:“晓锋,你没生病吧?……学习怎么样?……听奶奶话……”,以后每个星期六,总能从电话中听到千里之外传来的妈妈和爸爸的问候和叮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生养之恩我们怎能报答得了呢?我时常告诉自己要自律自强,不让父母为我的学习和做人烦恼、担忧。我学习很勤奋,成绩也出色。

父爱如山,母爱深似海。让我们永远铭记父母的生养之恩,学会感激、学会感恩,让父母多一丝微笑,少一份忧愁;让父母越活越幸福,越活越开心。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社会实际,接触社会生活,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家乡变化,既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又能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最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发挥条件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有选择地课内外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发引导学生的天资和禀赋,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使学生形成能力,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

篇13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区别。

一、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二、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