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8: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篇1

据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有心理异常表现。另有一项心理测试的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仅只有17%,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不完全合格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心理缺陷的困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指导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有着现实的重要性、紧迫性。下面就从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实施挫折教育等方面谈谈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1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造成学生心理负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直接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老师和家长要求过高,导致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其二是教不得法,课内损失课外补,使学生疲于应付,产生了厌学情绪;其三是评价手段不当,学生往往对学习,特别是学习成绩好坏产生紧张心理。因此,要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学校、教师多和家长联系,减轻家庭对学生的压力

大凡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希望子女考上高一级重点学校,将来能有一份好的工作。而重点学校的招生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得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尽管教育部曾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各种宣传媒体也竞相报道了全国各地教育部门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但忧心忡忡的家长却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表现出极大的宽容、理解和支持。学校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老师要帮助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家庭关系,走出重才轻德,“按分付爱”的家教误区。

1.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减轻学校教育给学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一些教师观念陈旧,业务素质偏低,对教材挖得不透,只能是课上“满堂灌”、“满堂问”;课下搞“题海战”,致使学生厌学情绪有增无减。由此可见,教师只靠旧有的知识很难雄踞讲台,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在教学方面,要研究教材、教法,不能把学生当成“加工”的对象或“复印机”。更重要的是要潜心研究学生,赋予学生活的思想和思维空间,力求创造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气氛。要经常地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情绪、性格、兴趣、能力、意志等各方面的心理特征。只有了解得清,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从而达到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精神境界。

1.3 改革评价标准,减轻不良社会成才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升学竞争异常激烈,升学率几乎成为社会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将升学人数下达到学校,学校又与教师的奖金和职称挂钩,于是升学率、平均分就成了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些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是围着考试的指挥棒疲于奔命,考什么就教什么,怎样考就怎样教。只有学生考了高分才说明自己有能力,学校才承认有成绩,考试排名愈演愈烈,导致学生视分数为宝贝,视考场为战场。这样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却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认识测试的目的,克服惊慌、紧张、焦虑、厌烦等情绪;另一方面要注意检测的方式。测试只应成为老师掌握信息进行反馈的一种手段,而不应把测试或公开学生的分数作为对学生施加压力的工具。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时要富有激励和亲切感,让学生有一种愉快和谐的情感体验,以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2 实施挫折教育

在我国,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大部分中学生属独生子女,他们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生活一般也一帆风顺,无忧无虑。因而经受挫折,尤其是严重挫折的能力比较差,稍有挫折和不顺,便会一蹶不起,甚至滋生轻生念头。因此对中学生实施挫折教育,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进行承受挫折的心理教育

在挫折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事例引导,让学生懂得,人的一生是短暂但又是漫长的,每个人的生活历程都是不平坦的,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有连遭挫折的境遇。虽然人人希冀时时幸运、事事顺利,可是难免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社会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在曲折中前进。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

2.2 不畏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就人们的愿望来说,自己的努力与事情的结果最好能“同步”。可是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却往往事与愿违。我们要做成一件事情,不仅需要付出努力,而且还会遇到困难,经受挫折。所以,要注意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不畏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增强承受挫折的韧劲。让他们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迎接困难的勇气,遇到了困难挫折便会退缩,甚至一蹶不振,那么成功和胜利怎会跟他有缘呢?如果没有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不能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顽强地学习,即使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外部条件再好,也不能保证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历经坎坷、战胜挫折方面,小平同志堪称青少年学生的楷模。他一生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且每次复出后肩负的担子更重,做出的贡献更大。除了雄才大略外,更重要的是他那种坚定的生活态度和不畏挫折的非凡勇气,才使其成为了“打不倒的一代伟人”。

2.3 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

一个人受到挫折,有时往往是自己的过失所造成的,于是容易产生过多的自卑情绪,加重心理负担。所以要教育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既要善于疏导自己,又要勇敢地面对现实,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补救方法。请求帮助,是遭受挫折者解开心理疙瘩、克服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吃一堑,长一智”这也是战胜挫折、变失败为成功所不可缺少的。所以,每经受一次挫折,都要冷静地思考,分析挫折的原因。通过冷静分析,弄清造成挫折的原因,从而端正动机,修订目标,改变方法,改善环境,事情就一定能向积极方向发展。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特点,能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生活目标。上大学并不是每个人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此,面对挫折,要引导中学生仔细审视自身的优劣,扬长避短,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从另一方面谋求发展。

总之,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实施挫折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既是素质教育向每个教育者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

篇2

1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代表着未来的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家强”,所以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是中国未来持续发展和复兴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因而发展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发展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中的这部分内容说明了学生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关键影响,也表明了我国基础教育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注。但一些调查表明,当前的中学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根据新华社的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较大的上升趋势,调查显示大约35%的中学生表现出了心理异常,其中的53%的中学生普遍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问题。这些数据表明,在当前的环境中,中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这也说明了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分析

个体心理特征的形成主要来自其青少年时期,而其心理素质的形成和与发展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学生是否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与他所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和分析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要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应对这些问题。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2.1社会环境的影响

弗洛姆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情况是由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也可以扭曲个体的发展。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这种快速而深入的社会变化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转型所产生的独特的中学生价值观。社会学认为个体价值观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在社会变迁中,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重要的调整,这一点对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而言更加明显。目前很多关于新生代、80后、90后群体的探讨,恰恰反映了中学生群体在社会变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特点上的特殊性。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当前中学生心理特征形成的社会基础,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能更多地包容和理解中学生。第二,社会风气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尚未成形,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容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而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外来文化的引入使社会中存在着很多备受争议的观念,它们对原有的社会价值与道德意识形成了挑战。很多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大都处于叛逆期,加上部分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存在的夸大与失实,常常会对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第三,社会生活方式的网络化转变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往方式日益呈现出电子化和虚拟化,中学生在这一方面具有更快的技术接受能力,所以他们的沟通方式和社会联系也变得更加网络化。这种社会交流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这一变化改变了青少年接触信息的方式、类型和深度,其所接触到的信息对其价值观念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2.2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是中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心理素质教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需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干,以日常教学活动为载体,所以学校的整体教育环境与教育水平是影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学校在注重传统的德智体等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与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德智体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一个个体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是无法进行长期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校在对学生学习的正常监督之外,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使之能够在离开中学和进入社会之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从心理特点上讲,中学生常常处于逆反期,在过于强调分数和服从的教育环境中容易出现厌学、焦虑、对抗等消极心理,这会使很多具有良好潜力的学生没有有效发掘学习能力,反而影响其长远发展。

2.3家庭氛围的影响

家庭的环境与氛围一直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氛围会在不同方面影响着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第一,家庭的完整性与内部关系的决定性影响。家庭的完整性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情况,单亲家庭、婚变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等情况会使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中形成孤僻、自卑、冷漠、自私等负面的心理特点。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家庭类型的数量要多于过去,这实际上也是社会转型和社会环境变迁所产生的一个派生现象。其次,家长行为不端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家长的言行、理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并在其心理素质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在家庭中会更加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庭中的其他个体,尤其是负面言传身教的影响。所以家长的行为方式也具有重要作用。

2.4中学生自身因素

中学生的自身特点也是其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学生一般在12到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是其心理素质形成的核心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常常缺乏良好的自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常常在心理情绪上变化很大,并且难以独立面对压力。因此,需要包容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该时期情绪上的敏感性。

3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建议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社会环境的整体性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通过对家庭的作用来产生间接影响。这些情况使当前的中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复杂性与变化性,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点首先应该具有清晰的认识,并且也需要认识到中学生素质教育并不是依靠学校和教师就能够完成的,还需要家庭的配合,而后根据这些情况来采用更加具有包容性的教育态度,采用更加丰富多样和全面有效的教育方式。具体建议如下:

3.1将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心理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是相互促进和内在统一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与主要目标。所以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对知识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进行整合的重要意义,提高其对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来促进中学生的知识教育质量的提升。

3.2积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水平

教师自身的修养与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劣,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具有包容性的教育心态,这一点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尤为重要。一般而言,教师需要具有两方面的素养:第一,对学生教育的敏感性。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时,需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耐心,既能够及时察觉学生心理倾向的细致变化,也能够为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给予细致有效的指导。第二,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宜人性。在进行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时,教师需要的关键素质不是威严和使学生服从,而是开朗合群的性格特征和谆谆诱导的教学方式。具有这类特征的教师能够使学生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从而更好地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变化,便于教育的有效深入。

3.3与家庭教育结合,促进家长的配合

现代家庭教育应该将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放在中心地位。对青少年成长而言,家庭教育有着比其它教育形式,甚至是学校教育更为深远的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应理解和重视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也应是作为主要教育者之一的家长所需要具备的观念。在心理素质教育中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和学校,更需要充分家庭教育的作用: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需要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所以家长应注意主动构筑良好的家庭气氛,并根据子女们的身心特点,恰当选择教育方式,为孩子心理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第二,家长应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家长自身素养的水平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在开展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时,需要家长能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并注意平时的言谈举止,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反复引导来推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苗殿卿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市霍尔奇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磊.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李丽.西北地区农村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3]郑琰.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报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

[4]宋志一.父母亲职业类型对子女心理素质发展影响的测验研究[J].学术探索,2002(4).

[5]陈带有.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2008.

[6]郝秀香.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

[7]邱莲.广东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2006(6).

[8]杨海珍.东莞市初中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2).

篇3

经常会听到有的人会说到心理素质差这种类似的话,怎样才算是好的心理素质,简单的说就是良好的乐观向上的态度,现在中学生们在这个叛逆的时间里,很容易脾气暴躁,脑子一根筋的时候,学生在学校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重要的也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心理素质的教育也必然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一、在中学生语文教育中心理素质教学出现的问题

1、中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出现的反叛心理

现在的中学生们因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广泛了,那么在中学生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避免一些心理的碰撞,再加上这个心理敏感的年纪,很容易出现心理扭曲的状况。他们这个年龄段中,不仅仅只是在学习上会有恨得烦躁,在其它的情感等因素中也会有很多的烦恼情绪,然而中学语文,本身学习诗词和文言文类的课程比较多,很多文章也都需要背诵,那么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非常反叛的心理,上课就不想听讲,老师一开始念文章,就觉得非常想睡觉,老师如果开始责怪,可能还会引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争吵,现在的学生们品行都比较不容易拿捏,因为他们很多时候都会心事更多的放在自己的内心,会在某一个时间中爆发出来,作为老师其实都是很明白这一点的,所以有的时候可能会更多选择一些放任,想到过的责怪可能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反叛心理。在中学生的语文教课中,因为大部分的文章背诵,让学生们感到头疼,外界的一些美好的事情会另学生无法完全静心的进入学习的环境中。再者,男孩子在语文教学中的反叛一般都是比女孩子要多出很多的,通常男孩子对文科的兴趣都会比较浅淡,而男孩子在这个青春时期的叛逆也是比女孩子要重的,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男孩子的反叛心理也会更重的,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学校及老师都要用更理解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教学。

2、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不自信心理因素

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不自信的心理,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怎么会有不自信,但其实针对现在的中学生们确实存在的,这种不自信心理的表现其实也是非常显著的,就比如说,因为上课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后就不会再想要回答问题的想法,这就不自信的表现,还有背诵文章,看到多数人都已背诵完毕,自己内心其实还是会着急的,就算他是不想学习的那种态度,但内心的潜意识中还是会有想要背诵的想法,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放弃的心态,其实这些都是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不自信的心理,再加上,班级人数众多,点名的时候总会迎来同学的围观,这样的情况,在学生的内心上隐约也形成了一种压力。

二、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1、培养中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中学生这个阶段他们处于反叛的年龄,所以在语文教育上,我们就更应该针对这样的情况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教育方向。语文对于中学生来讲是相对比较轻松的,因为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路,相比数学和英语而言没有太高难度的理解,所以课堂氛围相对比较轻松,就算是偶尔的周走神瞌睡影响也不大,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氛围,让中学生在叛逆阶段对于语文没有太多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太大的求知欲望,只要记住课本基础知识就好了,这是大多数中学生的通常心理想法。所以对于语文教育中,想要让语文教育让中学生得到重视,就应该加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正是利用教学课堂氛围轻松这一条件,让学生通过教学时的对话更加和语文亲近,让他们在其他难度较大的科目上受到的挫败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找到安慰,让他们更加亲近语文,在语文课堂上放松的同时对语文也有享受的心理素质存在。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养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中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中学生来讲是极为重要的,通常就有这样的一个情况出现,很多在小学时候就是班级上的佼佼者,但是上了中学就会面临更多比自己学习优异的同学,所以自信心就会相对减弱甚至怀疑自己的实力。而往往出现差异的就是英语以及数学甚至是物理生物等学科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语文的差异却不大,这让中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对于自己的语文就没有了太过于关注的概念,但是往往这样的忽略让自己在学习上更加的困难,因为学习成绩的差异人让中学生没有以前自信,对于叛逆时期的中学生来讲,也许会因此变得更加的‘破罐子破摔’,所以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建设是已将非常重要的事情。往往在语文教育中,很多文言文古诗词或者是阅读理解都会有教育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鼓励是很重要的。比如说一个差生,虽然他的成绩不好,但是他的字却写的非常的漂亮,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说这位同学的作文字写的很漂亮所以得了高分但是不完美的是内容有些过于牵强,如果内容在好一点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分数,还可以让这位学生参与到每次的学生办黑板报的班级活动中,让他对自己的字感到自信,从而喜欢写字,在某一方面有一个自信的点,在学习方面才能有更加自信的表现,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优点,来进行对学生的不同程度的赞美让他们在学习语文感到轻松的同时也知道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在语文课堂上有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总结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中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让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受到关注,让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在中学生教育中的价值。在中学生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呈现出自然放松的学习状态,通过语文的亲和力让中学生青春期的反叛心理得到缓解,并且让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不吝啬的赞美,促进中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课程中更加具有积极性。中学生语文教育和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注重语文教育,加强心理素质对于中学生来讲是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作者:刘作玖 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孙慧玲.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篇4

一.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

1.忽视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心理素质也纳入到课程改革的理念当中,说明国家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视。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是他们生理上不断拔节成长的时期,更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构的重要阶段,因此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完善决定了他们人生前途的走向。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身体的锻炼,没有认识到心理素质对一个学生的重要作用。虽然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许多学校仍然没有意识到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心理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有些体育教育工作者自己都不重视,忽视课程标准中对心理素质的目标的充分落实。有些教育工作者也仅仅是注意一些基本的心理通识的教学,不能够完整全面的认识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

2.缺乏必要的教学环境,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我国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之所以长期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阶段,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缺乏必要的教学环境,教师的在专业素质上也有待提高。由于许多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意识,致使学校长期都缺乏一个常规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的不到位,使得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根本无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锻炼;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者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意识,试想,连教师都在这方面知识匮乏,连教师都没有受到过系统专业的训练,教师都没有最基本的心理常识,更何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因此,合理的配置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施,给教师以专业的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

3.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教育投入亟待增加。要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除了要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给教师以专业的培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以便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锻炼之外,那么充分的教育投入则是这一切的保障,这就需要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专项资金进行财政上的支持。如果没有国家财政上的支持,无法给教师配套的专业培训机制,这一切就都是空谈。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往对学生在心理素质上的锻炼手段都过于单一,往往都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缺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锻炼,使学生在这方面缺乏锻炼。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和策略

1.开展多种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质就是将初中生作为对象的改造和实践活动,这种改造和实践除了对学生在生理、身体上的改造之外,还包括对其思想和心理素质上的改造。因此,适当适度的体育竞赛活动不仅能够使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开心、快乐、自信和荣誉感,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失意、颓败、难过,因此,这样的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教学工作者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勇气,找出成功的方法,总结失败的经验。因此,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篇5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局限在“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这个病通常只是指身体上的疾病。但我们关心学生的健康,不仅仅指在生理上无疾病,还包括在心理上健全、心态正常无异。很多人都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存在片面认识――只重视学生的品行教育,却忽视其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出现了像马加爵这样的心理畸形的学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因此,对中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缺乏自信心。中职学校的学生经历了中考落榜的强烈心理震撼,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抱着“失败者”的心态,再加上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较强的自卑感。在自卑心理的驱使下,他们整天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受到老师的讥讽,担心会遭受到批评和指责;当向别人说起自己在中职学校读书时,就觉得很丢脸。

(2)逆反心理强烈。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逆反心理都很强烈,表现在很难听得进家长、老师的意见,不服从管理。中职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往往成年人向他们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如上网聊天玩游戏、交异性朋友、喝酒抽烟等。

(3)厌学心理严重。中职学生由于文化课基础差,因而将近一半的人对学习“感到无趣”或“厌烦学习”,厌学情绪特别明显,表现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反应迟钝、违纪现象较多。大部分学生缺乏长远的学习目标,功利行为占上风。

(4)自控能力较低。中职学生自我约束力偏低,随手乱画、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上网无节制的现象严重。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打架斗殴,违反校纪校规。

(5)自私心重。做什么事都把个人得失放在首位,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只求得到,不求付出。近年来,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很多中职学生在心理方面饱受抑郁、自卑、迷惘等情绪问题的折磨。

这些问题影响了中职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更阻碍了他们自身的成才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解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1)提高教师素质,给学生以健康的楷模。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和保障。性格铸造性格,人格影响人格。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不可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学校应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不仅能使教师们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有利于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避免或减少教育中的失误,而且能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言传身教地给学生树立榜样。

(2)发挥班主任的突出作用。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最多,联系最为密切,影响也最直接。在工作实践中,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育工作能力,做好心育工作,发挥自己的突出作用。

(3)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传播心理知识,给学生以健康的钥匙。学校可通过开设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操作性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知识自觉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控;另一方面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4)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心理档案。心理咨询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学生避免和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增进心理健康。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优良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它对于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他们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都起着一种导向的作用。学校通过组织各类比赛,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调动同学们的激情,开发他们的潜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健康爱好,增强审美情趣,提高心理素质。

(6)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发挥家庭作用,给学生以健康的推力。家庭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学校可以通过与家长电话联系、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这样,学校教育同家庭、社会有效地结合,形成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7)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除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社会各界应营造一个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也要采取相关措施,尽量减少甚至消除不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对学生的腐蚀和渗透。只有为中职学生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才能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总之,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任务。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渐地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袁飞跃.浅谈学校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育,2009(2)

篇6

在大部分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今天,许多孩子都变得敏感、脆弱、心理素质欠佳,。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潜能的发挥是受心理状况决定的,要做合格的人才,必须注意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保持。

二、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几种状态表现

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意识到,当前中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主要有下列几种:1.压抑心理;2.自卑心理;3.失落心理;4.单恋心理;5.嫉妒心理;6.孤独心理;7.从众心理;8.逆反心理;9.脆弱心理。

三.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

中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家庭教育不当、宽严失度所致;2.基于生理特点;3.受社会环境影响;4.学校教育重智轻德,没有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与调适,需要从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从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中去获得,不能偏废。结合一些教育科研成果和亲身体验,我认为以下思想与实践方法可供参考:

1.必须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处在各种不健康心态下的中学生会产生烦躁、苦闷、伤心、愤恨等心理反应,情绪波动大,或悲观失望,或嫉妒,对自己健康成长形成威胁,并对学校以至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作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作为“望生成才”的教育工作者,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上,肩挑重担,任重而道远。

2.建立新型的“母子”、“父子”关系。

父母不能把子女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采取“高压政策”,致使子女不堪重负,产生怨恨或反抗心理。而应该建立新型的“母子”、“父子”关系,尊重自己的子女,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子女。有人提出:新型的“母子”、“父子”关系就是“朋友式”的关系,像朋友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敞开心扉,作心灵的沟通。

3.少一些物质满足,多一点精神关怀。

目前中国家庭结构大多数是“四二一”,即四位老人、二位父母亲、一个孩子,孩子自然成为家庭中的核心。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家庭教育已被电视、电脑、卡拉OK所代替,父母不是忙于应酬、赚钱,就是各追各的电视剧、各唱各的卡拉OK,很难再见到父母和孩子在一起谈家事、国事、天下事,父母亲给予孩子的主要是金钱、物质上的满足,而很少给予精神上的关怀,互不沟通,往往容易滋生疑虑心理和对抗情绪。因此父母不妨带孩子去参观一些科技成果展览或到大自然去开拓孩子的视野;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乡下参加劳动,让其体味到辛勤劳作的艰辛;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去欣赏一部好的电视或一场音乐会,使其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感染。

4.不妨体验一点痛苦、承受一点挫折。

就是在精神上给孩子注射一些“痛苦”疫苗,让他从小就有一些痛苦的体验,从而增强抵抗痛苦的能力。如不要满足孩子的一切物欲,不该买的东西坚决不买,让他懂得有些东西不属于他;孩子碰了桌子时,不要埋怨桌子,要让他知道这是他自己不小心的缘故。

5.开展青春期教育。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生理发育成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和对爱情的探求。他们生活经验不足,感情易冲动,自制力缺乏,极易陷入早恋的泥潭。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性,顺利渡过青春期,学校可定期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其中包括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观看青春期知识录像带,设计、发放、分析调查问卷等。

6.培养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精神,促进学生自我肯定。

篇7

体育老师要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任务中不断努力,要牢记“教书育人”的宗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功底,并针对体育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利用学校资源,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我的课堂风格就是让学生在乐中学习,在乐中体验生活,在乐中培养心理素质等。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我首先利用自己多年教授体育知识的经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体育可以改变我的一生,我之所以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发展,正因为我对体育的爱好和个人心理素质比较好,再加上一点天赋,所以我才有机会从一个农村学校进入人人梦寐以求的湛江一中就读,才考上大学,才有幸在湛江机电学校教书,才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然后展开教学,为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我在教学中坚持爱心、细心和耐心,并结合一些生活的事例进行说教,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比较,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由于学生不良习惯形成已久,要从根本上改掉非一日之功,错误总有反复性,所以我要求自己有耐心,正确对待学生重犯的错误,注意采取正确态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师生步调一致,使体育成为学生向往的课程,教育学生为锻炼身体而努力,鼓励学生主动、大胆、有效地参加校、班组织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爱学、会学、求学的精神,带领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夺标愿望,有足够的拼搏和奉献精神,有不计个人得失、谦让、宽容的高尚风格。

心理素质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它直接影响个人发展,直接影响成绩,如在体育跳远比赛中,助跑是跳远技术中一个较复杂又容易变化的环节,运动员试图凭借快速、稳定、准确的助跑获取起跳时的最佳水平速度,以创造优异成绩。但是,比赛时,由于运动员助跑技术的不稳定,速度控制能力差,时间、空间节奏感不强,再加上外界条件及运动员情绪、身体状况、心理活动的影响,致使助跑节奏和步长较易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助跑的准确性。有关数据测定世界上高水平男子跳远比赛中的助跑成功率为75%左右,而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国内和国际一些重大比赛中,助跑成功率不到70%。有些优秀运动员正因为此影响技术的正常发挥,失去创造纪录、夺取冠军的机会。最典型的是前国家队跳远运动员刘玉煌在一次比赛当中仅因犯规1cm而痛失破亚洲纪录的机会。根据上述现象。可知,正因为心理素质不过关,所以才发挥不出最佳状态。

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但要教同学们锻炼身体,更要培养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这句话用在学生心理教育方面同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做好学生心理教育要从细节抓起,从小处抓起,让学生在细微处做得更好,更明确自己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心态,下面是我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和建议。

篇8

一、初中生当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

1.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

由于刚刚才结束小学的学习,初中生刚踏进中学的校门时多少会感觉到不适。这个时期,初中生受到父母和学校的双重压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甚至要求孩子达到不可能的目标,无形中为孩子增加了很多压力。而学校课业繁重,再加上此时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水平远赶不上生理的发展速度,使他们面临更复杂的考验以及更大的压力。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暴风雨时期。

2.当代中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随着改革发展,时代的进步也导致了新一代继承人出现不能吃苦的毛病。当他们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尤其遇到困难时,不能积极应对,适应能力差,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考试失败或者学习上遇到难题,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时,常常会失去信心,破罐破摔。

3.初中生存在着逆反心理

初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学生要经历从小学闭锁期到开放期的一个巨大转变,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还不稳定。而此刻随着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的意识也在逐渐改变,逐渐脱离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能够对身边事物做出自己的评价,成人意识与独立意识都在迅速强化。自尊心在此时会变得尤其敏感。很多初中生在此时会变得烦躁不安,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出现不合群、意志消沉、理想泯灭以及学习被动的现象。

二、利用体育课提升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几种解决方案

1.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帮助初中生减轻压力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为缓解初中生压力,体育课程可以合理增添体育课程,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调整教学模式。对于压力大的初中生来说,应参加一些运动量小,缓和沉稳的运动项目,比如慢跑、打太极拳等,能使心情平静下来。同样也可以引领学生参加一些以集体配合为主的运动,比如篮球、排球、毽球等,通过这些运动在集体协作、默契配合中享受愉悦快乐的心情,使心情得到排解。

2.体育课能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部分体育教学目前都是在室外,学生上体育课要经历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教师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体育竞赛,如足球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等,呈现出竞争的态势,吸引学生参与。在进行运动技能的练习时,他们要经过反复地练习才能掌握并应用自如,同时他们也要承受肌肉酸痛以及身心疲惫的不适,无疑这也能使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吃苦精神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体育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比赛的过程中,努力的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并从中获取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体育竞赛从来都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它可以锻炼学生承受失败与挫折的能力,强化学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3.教师需要注意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

首先,教师需要运用多种形式来丰富课堂内容,不能仅仅只是枯燥的练习,可以通过适当的游戏来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将学生从“不练”转化为“多练、爱练”。其次,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被当众批评,所以教师的言语不能太过打击学生。最后,教师要学会给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期望目标。对于不同的学生,在体质身体素质知识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制订目标。

三、关于体育教学的结论

篇9

第二个故事讲了一位名叫李佳的中学生,父母离异,性格变得自卑,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每想到自己家境就泪流满面。悲观的生活态度,最后促使李佳走向跳楼死亡。

看了这两个故事后,我深有感触。虽然颜竹、李佳两人都遭遇相同父母离异的挫折,但她们采取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颜竹坚强、勇敢面对挫折,活出一片蓝天;而李佳脆弱、不能面对困难,最终失去生命。我们应该学习颜竹的直面挫折、珍惜生命、任何困难都压不跨的精神。

我们应该都有听过张海迪的故事,她先天就重残,高位截瘫,可是她从来就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自学成才,翻译了许多外文名着,并获取硕士学位。美国也有一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她在一岁半时就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可她却没有向命运屈服,24岁,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

篇10

关键词 初中体育 体育教学 心理素质锻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关注。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渐的加快,教育体制也有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型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初中生正处于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认知体系构建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体格影响着人的健康,而人的性格影响着人的前途,因此将体育教学与心理素质锻炼相结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

初中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初中阶段进行体育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精神品质进行很好的培养。经过教师正确的引导与耐心的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通过对我国初中体育现阶段的了解,我国的体育教学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抑制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心理素质与行为意识的构建过程中没有树立明确的目标,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教学有效性。因此相关部门以及校领导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及实践探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以及知识的学习更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投身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勇于面对挫折与失败,从而培养学生坚韧的精神与意志。近年来随着教学上任务及教学标准的提高,学生所面对的挑战与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影响到初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够获得良好写心理素质锻炼与辅导,对学生而言在提升其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其抵抗压力的能力,全面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其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正的各种挑战。因此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的锻炼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欠缺,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额心理承受能力,在进行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心理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心理素质锻炼的措施

(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初中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优点及长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尽量营造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以积极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互信任,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学习与训练,将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在体育学习及锻炼中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一方面达到了增强体魄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及成就感,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到集体学习中。此外,初中阶段学生正值心理发育的特殊使其,这阶段的学生,情绪极其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及表扬。多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使其能够正视自己,从而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最终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创设情境磨练学生的意志

体育比赛是以胜负来分高下的,这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相当大的考验,往往在比赛过程中心理素质过硬的运动员取得胜算的几率大。因此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锻炼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竞赛的情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实行这样的方式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解,从而设置合理的训练强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将学生置身于挫折的环境中,例如,在天气比较恶劣的条件下进行训练。体育活动大部分都在室外,一般情况下教师一旦发现天气异常就会改变教学计划将教学转回室内,但这种恶劣的天气恰恰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力,这种恶劣天气的训练,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训练时间的掌握,达到锻炼的目的即可。

(三)应用胜利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由于学生的特点体质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可能比较擅长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文化课学习中名列前茅但在体育锻炼中略显吃力,而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的而学生,面对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会产生极大的压力,从而导致闻体育而色变。另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自信,总怕自己表现的不好惹同学笑话。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总是感觉自己不别人差从而不愿主动的展现自己。这种错误的心理态度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如果一直存在下去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胜利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尝到胜利的滋味,从而使其得到成就感,为体育学习建立信心。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水平为其安排他们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教师既定的学习目标,这回在很大程度上鼓舞其学习的信心,并认可自身的体育能力。例如:在跳远训练中教师可以将男女生的标准分开制定,男生高一点女生低一点,长跑训练男生一千五百米,女生一千米。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多进行语言上的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心,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单纯的对体育学习产生影响,对其它学科乃至学生未来的事业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多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其建立积极的而进取心,提升抗挫折能力与竞争能力,从而为孩子今后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1

初中学生心理以及生理都处于发展的阶段,心理逐渐的走向成熟,这让学生们的自信心也发生了变动,所以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表扬以及鼓励,让所有学生都可以自信满满的向前走去。其实初中生在心理刚开始发展时,非常重视外界与老师对自己做出的每一句评价,经常会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或关心的话语就给他们带来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时候,对于正确的答案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错误的回答不能快速做出否定,而是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给予鼓励。例如:在讲解《背影》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一张父亲的相片展现给学生,观看过图片之后,让学生应用一些语言对其进行相应的描述,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扩展。当学生描述完之后,教师要对那些表现非常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告诉他们有发展潜力、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以后继续努力等,学生就会从这些话语中听出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肯定,进而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也增加了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积极的投入到学习语文知识当中,同时其余学科的学习也会被带动起来,这样就促进初中生构建和培养了自己的自信心,也为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做了一个很好铺垫。

二、初中生具备―个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要从多方面注意学生的举止,并对其加以教育以及培养,使学生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不单单只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还应该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构建以及培养,对此,笔者认为通过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也能够构建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岳阳楼记》这节课,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作者当时处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当中,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精神品质如何?进而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在逆境当中依旧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应对逆境的心态,并养成坚强的意志力。

此外,促进初中生掌握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初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在思想上较为叛逆,所以想要学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培养,这样学生在养成良好自尊心的基础上,上进心也会随之提高,同时还会勇敢的去面对挫折。

三、师生・同学习,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完善与提高

篇12

2. 利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心理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要面对很多的挫折。大多数同学都有很强的好胜心,希望各方面都能超过别人。对于竞争,他们都抱着“只许胜,不许败的心理”。一旦受挫就很容易灰心丧气。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要告诉学生失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学会接受失败,正确对待失败。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和方法,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形象。使他们恢复自信心,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理想目标。也许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有了这样的信心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挫折,最后成为一个成功者。在教学中还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失败体验较多的学生来说,容易形成自卑感,产生退缩心理,这会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都抱着一种观望态度,很少做主动的尝试。因此,要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专长。

3. 合理地运用鼓励性评价,增强他们的成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要客观。 评价要做到全面与客观,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人才观。看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态度;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态度,而且要看他的学习方法;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方法,而且要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其次是收集信息要全面客观,要全面了解 情况,要防止“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认知偏差的干扰。不要仅凭一两次测验分数就做出最后的结论,甚至形成对人的偏见和成见。

(2)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人的做法,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采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只要有进步,就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一次在英语考试后我表扬了一位只考了40分的同学,因为他在以前的考试中只得了18分。这次表扬成了他增强自信,继续努力的新起点,使他以后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3)评价要有发展性。 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标准来评价学生,要看到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现在的丑小鸭都可能变成以后的白天鹅。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切忌用僵化、固定的目光来看待他们,要看到他们的努力,看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和变化,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在评价标准的掌握上,要有一定的相对性。

篇13

现代社会中,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实行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利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心理健康。营造地理课堂的良好心理环境最切合实际的做法,就是依靠课堂教学,融入心理教育。

1.地理教师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营造良好的地理课堂心理环境

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心理、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影响着课堂。我时常鼓励学生“只要你们有认真的态度、进取的心,老师就是高兴的”,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搞一些如“环保知识竞赛”“你对西部大开发的构想”“我来播报天气” “我来当导游”等活动,让学生各展所长,积极乐观地学习。

2.地理教师要善于以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过程是一个心理训练的过程,地理教学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讲解一些具体问题训练学生心理。问题设置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和判断的能力。例如“亚马逊热带雨林开发的利弊问题” 辩论赛,活动中学生们主动参与,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此外,我时常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时事,使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积极对待生活,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学到知识。例如,通过分析日本的地震,不仅了解到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同时让学生建立起灾难意识和勇敢的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意识。

3.地理教师要发挥语言的魅力有效改进地理课堂氛围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创设课堂氛围,构建良好学习心理的工具。如果教师的言语不当,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需巧妙运用语言,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

二、利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意义

利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提高地理教师本身的能力和素质。

1.通过地理教学中心理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地理教学效果

教学中注重心理环境的营造,更有利于学生主导性的体现,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更轻松、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增强地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地理教师教学技巧,有利于改善地理教师的心理。

3.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良好的心理素质,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又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勇于探索,追求自我价值。

(1)可以让学生认识自我

老师在教学中,只要学生作出了努力,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给予积极的评价。例如,在学生的作业本中,给出“你如果写得再工整些就更好了”等类似的评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发现学生的亮点就及时给予肯定,“你答得很准确”“你思考的方向不错”等话语,让学生充满信心,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客观看待自己。

(2)可以让学生学着自我约束

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使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逆反心理很强。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结构,让积极的情感支配他们,在学习中无论取得成绩还是遇到挫折,教师都应引导为主。

(3)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

21世纪的人才要想面对未来的挑战,一项必备技能就是会合作。教学中,学生们的合作机会是需要老师来创造的,例如,合作讨论、分组研究等活动,这些形式的合作都会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合作意识,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4)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如何去学”。例如,学习亚洲自然环境,就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填充一个地形图,就要掌握填充地形图的基本技巧等等。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在教学中以此为原则,学生在课堂中也就慢慢建立起不断学习的意识。

地理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阵地,只要发挥学科特点,通过有效而科学的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就可以使学生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地理教师为培养全面的人才做的必要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