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重症医学科小讲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效不高效,请看课堂笑。自从实行高效课堂以来,我们班的同学在课堂上可谓笑声不断,课堂气氛异常活泼,热烈得很。不信,你看。
镜头一:积极的上课气氛
“我来!”“我来!”教室里叫喊声此起彼伏。
“谁可以帮我翻译翻译《岳阳楼记》呢?”原来是娇小可爱的语文老师正在提问。同学们似乎都被老师求助的样子给萌化了,都拼了命地举手。彭伟甚至站在了凳子上为求关注,不曾想摔了一跤,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机会给别人抢了去。但他不气馁,站起来接着抢下一题,积极得不能再积极了。这一切都归功于“高效课堂”的开展。
自从开展了高效课堂以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一改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在“高效课堂”中,不光老师可以讲,学生也可以讲,学生和老师可以在“高效课堂”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镜头二:愉快的下课时间
“喂,你的英语笔记借我看看嘛!”求助的语气。
“好的。”痛快的语气。
“喂,我有一道题不会,你能跟我讲解一下吗?”求助的语气。
“我没有时间的时候是不给你讲的。”冰冷的语气。
“奸险 我什么时候才有时间啊?”失望的语气。
“现在就有时间啊!把题目递过来给我看看”“阴谋”得逞的语气。
这是班长正在向学习委员提问呢!看那调皮的学习委员,在学习之余还不忘制造点乐趣,博大家一笑,这么愉快的下课时间只有在“高效课堂”才能看见。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竟争,让大家真正觉得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共进退。
镜头三:激动的成效时刻
“康彭成,总分490分,第四名。”“陈晶,总分497.5分,第八名。”“彭艺,总分480分,第七名。”“严婷,第九名,474分。”……
“什么?你竟然比我多0.5分,真是气死我的节奏啊!”
“哈哈,这叫实力,懂不?”某人乙笑得全无形象,说完还不忘拍拍对方的肩头,“乖,慢慢奋斗吧!”
某人额头上顿时黑线。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5-0101-03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双语教学成为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英语在当今国际学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全世界有关医学、生命科学的文献和专著中使用英文的占86%[1]。由此可见,以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医学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在开设双语教学课堂教程的同时,对临床实习也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尝试,为学生创造实际运用英语交流的更多机会。我科于2012年8月~2013年7月对重症医学临床实习试行双语教学,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8月~2013年7月在我科进行重症医学临床实习的2008和2009级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共85名。其中男45名,女40名,年龄21~24岁,平均(22.7±1.72)岁。
1.2方法
1.2.1制订教学计划 ①明确教学目的 临床实习是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在重视专业知识掌握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决定英语教学比例,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②拟定教学目标通过临床实习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临床环境中逐步掌握重症医学的常用英语词汇和句型,基本具备与患者简单交流的英语能力,能够阅读专业英文文献。③教学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双语小讲课、情景式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查房三种方式。其中既有中英文交替讲解,也有全英文教学。
1.2.2教师的组成 医学专业外教2名;医学专业的留学归国学者2名;日常教学的带教老师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在临床工作多年,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
1.2.3教学方法 参照实纲选取典型病例,就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安排。①双语小讲课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对典型疾病都有了理论认识,进入实习阶段,针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双语小讲课。先确定教学的难点重点,如难点较多,则英语教学的比例相对减少,主要在巩固和加深学习的同时,熟悉专业英语词汇。如病例容易掌握,则增加英语教学比例,教师先准备好有关的英文资料,选取难易适中的部分让学生提前准备,然后进行全英文讲授。②情景式双语教学 针对接诊患者、技能操作等临床实践内容,采用情景式教学。选取可行性教学案例,布置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扮演医生和患者,多方面情景模拟,其间穿插常用英语句型表达,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③双语教学查房 在学生熟悉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进行双语教学查房。如床旁病情分析、相关知识拓展等,多采用中英文交替讲解,部分内容为全英文讨论。
1.2.4教学评价 ①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测试 临床实习双语教学前后,对所有85名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测试,对测试成绩进行比较。②问卷调查 在实习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意见。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测试成绩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和描述性分析, P
2结果
2.1临床实习双语教学前后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测试成绩比较
结果显示,包括基础知识、仪器使用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专业成绩,实习后明显优于实习前(P
表1 实习前后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测试成绩比较(x±s,分)
2.2问卷调查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85名学生中,88.24%知晓双语教学;65.88%了解双语教学的目的;62.35%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见表2。
表2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n=85,n(%)]
2.3问卷调查学生对临床实习双语教学的评价
实习结束后,全部85名学生接受了问卷调查,67.06%的学生认为对医学英语的兴趣有提高,77.6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50.59%的学生认为教学安排合理,72.94%的学生认为教学气氛良好,96.47%的学生认为教学达到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而没有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加重学习任务。见表3。
表3 学生对临床实习双语教学的评价[n=85,n(%)]
3讨论
3.1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为促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习多以学生为主体[2,3],实际参与病例的临床诊治,当其所掌握的知识不足以解决已产生的认识任务时,就会引起智力困窘状况,有利于促使其积极思考问题,启发思维[4],充分调动求知欲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引导学生利用英语这一工具来获取前沿信息,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本组调查资料显示,67.06%的学生认为对医学英语的兴趣有提高,77.6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2有利于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既涉及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的知识,又与临床实践紧密相连。在临床实习中,以实际病例为导向,将学科基础与临床知识重新整合,根据病例特征和教学要求,采用双语小讲课,使学生深入学习重症医学专业知识,利于把握对应的医学英语[5];应用情景式双语教学,在模拟情境下使临床操作具有可行性,增强学生实践积极性和技能操作的能力[6,7];通过双语教学查房,使学生懂得如何将理论运用于临床,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对于英语教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词汇开始,逐步扩展到句型、片段资料、全篇英文文献,逐渐提高英语读、写、听、说能力[8]。本组资料显示,实习结束后,学生的基础知识、仪器使用、操作技能和专业英语测试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由此可见,通过多方式的系统教学,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较全面的提高。
3.3临床实习双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3.1认识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act subjects)是指“在学校里对所授学科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教学”[1],医学双语教学首先是传递医学知识,继而以双语交流为手段,提高医学生的英语能力[9]。本组调查显示,只有88.24%的学生知晓双语教学,而对其目的34.12%的学生不太了解或不了解。不了解学习目的,甚至不知晓双语教学,必然影响学习兴趣。同时,11.7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很大原因也与不了解双语教学有关。因此,双语教学的前提之一是要认识双语教学,这样才能保证其有效开展。
3.3.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改进,不论何种教学方式均有其优势和不足,需要灵活应用。临床实习中,既要保证理论的可实践性,又要确保患者安全,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学方式。本组问卷调查提示,按需采用双语小讲课、情景式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查房三种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技能实践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达到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充分调动学习热情,而不会感觉加重学习任务。但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英文教学的比例,还需要广泛收集建议,不断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重症医学临床实习阶段开展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但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尚无成熟模式,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逐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罗红,张钢,郑善军,等.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 基础医学教育,2011, 13(5):474-476.
[2] 王培吉,张勇,赵家举. PBL教学模式在手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13,42(24):2943-2944.
[3] Schmidt HG,Cohen-Schotanus J,Arends LR. Impact of problem-based,active learning on graduation rates for 10 generations of Dutch medical students[J]. Medical Education,2009,43(3):211-218.
[4] 薛芳. 情景教学在ICU监护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1,20:146-148.
[5] 孙婕. 浅析医学英语的语言特点[J]. 重庆医学,2011,40(8):827-828.
[6] 黄春玉,冯力民,王歆莉,等. 提高医学生妇产科临床实习质量方法的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191-193.
[7] 张英谦,吴石白,刘静,等. 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检体诊断学教学实践与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5-96.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急诊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急诊医学的教学必须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常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急诊临床思维方式和掌握临床技能的目的,这一方面由于原有急诊医学教学培养计划的局限性,使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从而无法适应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招生人数的增多,医学发展观不一,使得其经过原有教学后仍有在临床思维局限、实践操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作为教学医院,我院已开展急诊医学教学18年,从开始把急诊医学作为选修课到现在列入必修课,由面向医学本科生教育到现在普及到七年制教育和急诊医学硕士生的培养,这些变化,对我们的急诊医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急诊医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急诊医学及相关人文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够适应急诊医学飞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对急诊医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以满足和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2充实急诊教学内容,紧扣医学发展
急诊医学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知识,目前我国急诊医学教育仍没有统一的教材,虽然卫生部先后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急诊医学》及《急危重症现代救治方略》两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但急诊教学时间较短,要全面学习急诊急救知识仍较困难,要使学生达到从整体上认识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熟练进行急诊的基本操作的教学要求,必须要紧扣医学发展培养急救意识和能力,充实急诊教学内容。笔者先后多次在学生中进行急诊教学内容调查问卷,开展带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定了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重点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真正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急诊急救最新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此起彼伏,如早期的SARS、禽流感爆发、当前的甲流肆虐,地震、矿难等天灾人祸,使我们要及时修改急诊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既符合现代急诊医学特点,又言语通俗、准确,深入浅出,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先进性、适应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及时了解和接受新理论、新进展,让他们牢固树立求新、探索及创造的思想,有利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授课质量,为医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医学生临床急救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体模型和常见急救术作为教学小课补充引入教学内容。这样以来,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人体模型操作训练,能充分利用模型训练感性、直观、易于记忆等特点,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具体操作方法,还能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相互联系和拓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急救技术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改进急诊医学教学方法,提高急诊临床实习质量
我们从几年前开始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进行急诊医学教学。充分发挥我院急诊科急危重症多的资源优势,带教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急诊医学教学数据库,在平时临床工作中,通过用数码相机拍摄实物标本、典型病例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对一些成功病例急救过程进行录制,收集大量医学图片素材。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通过表格、图片、照片、动画及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多媒体模拟现场或者模拟人进行情景式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急诊氛围,增加学习兴趣,又能向学生灌输急救理念,让学生学到更多急救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带教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自己作出诊断并拟出诊疗计划,带教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通过提问、引导和分析,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临床逻辑思维,加深理解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习教学要求,制定完善临床实习计划和要求,明确急诊实习中必须掌握的内容,重点强调急诊中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此我们编制了常见危重病急诊救治技术的规范操作流程图,对于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呼吸机使用等等由带教教师除结合病例进行分析讲解外,还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查资料进行解答,对急救技术进行规范操作示范,让学生反复进行训练,使其掌握要领。学生实习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出科。与此同时,为在有限的实习期间内见到更多的急诊病例,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达到急诊实习效果,我们灵活调整实习时间。如根据下午急诊患者较少,住院观察患者事情不多而晚上急诊及抢救患者较多的情况,让学生下午看书,晚上来科里参加急诊及抢救工作,这样以来,学生见到了更多的急诊抢救病例及急诊抢救技术,急诊实习兴趣也随之更浓了。
4加强急诊教学管理,提高带教教师素质
科室领导要重视和支持教学工作。在急诊临床实习过程中,设专门教学辅助人员进行临床实习管理,加强与实习生交流,了解实习生在急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实习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各带教小组的带教教师,从而不断改进临床带教工作,尽可能地满足实习学生的急诊实习要求,增加急诊实习兴趣,在有限的急诊实习期间内,见到学到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操作技能,更好地完成急诊实习任务。要求临床带教教师正确协调处理医疗、教学、科研三重任务的关系,纠正重医疗轻教学不正确观念,把完成教学任务情况纳入到年终考评中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新动向和相关文件,使教师真正认识到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通过观摩教学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试讲课及小讲课、参加教学竞赛等来积极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要求教师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关爱学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以教师的榜样、风采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对急诊医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对急诊医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消化系统脏器多,疾病变化快,临床急需一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良好,训练有素的专科护士为患者服务。但是护士在学校时接受的专科知识比较有限,护理人员成长具有实践性、晚熟性、和群体性的特点[1],上岗后护士的继续教育非常重要。近几年来,笔者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支持帮助下,通过不同途径加强了对护士继续教育,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业务素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笔者所在科室在开展护理专业继续教育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床位50张,护士22人,助理护士8人;年龄20~30岁27人,40~50岁3人;本科17人,大专11人,中专2人,本科在读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4人,护士23人。
1.2 方法
1.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素质 思想素质高,服务意识强是一名护士具备的基本要素。为此首先进行1个月的基本素质培训,由高年资、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士,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年轻护士。如在专科危重症抢救时,对患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呵护、耐心等形象感染年轻护士,对损害患者和集体利益的言行及时给以批评帮助,同时对她们进行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强化其职业道德责任感,使护士思想上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1.2.2 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制订训练计划
1.2.2.1 成立专科继续教育培训小组 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具有管理水平、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责任心强的护理骨干队伍,旨在通过护理继续教育使广大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得到补充、更新。
1.2.2.2 分层次训练 (1)对助理护士培训 加强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消化内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及生活护理等知识。(2)对中等护理专业毕业的护士要加强消化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重危症急救的护理措施;学习人文社会、心理、护理伦理、社会保健及健康教育知识。(3)对大专学历以上的护士除了加强上述知识外,还应该把心理学、营养学、卫生法学、人际交往、礼仪服务、外语、计算机、等相关科学为继续教育的内容[1]。
1.2.2.3 多种途径开展继续教育 坚持在职自学、参加成人自考、函授学习等,利用业余时间针对某一知识点,某一学术疑点或某一专科的护理特点分阶段、有计划地吸取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护理体系。对护士定期考核,建立考核档案,对成绩优秀者给与奖励。
1.2.2.4 网上教育训练 为了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笔者建立了网上QQ群,建立网上值班制度,由理论知识较丰富的护士每天上网,与患者进行网上交流,大大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
1.2.2.5 科内讲课学习 制定每年、每月、每周的学习计划,由护士长及高年资护理骨干分别准备题目,在科内进行小讲座,另外请本科医生和主任进行讲课,内容包括专科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病情观察、各种检验指标、及消化内科前沿知识等。
1.2.2.6 订阅各种护理杂志 护士长有备课笔记,将杂志的新动向、新技术与临床工作结合,再以授课形式让全体护士了解,让护士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本专科的护理前沿知识。
1.2.3 加强护士的培训、培养带教多型护士
1.2.3.1 管理型人才培养 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管理方面、在学术和技术岗位上让护士担任一定职务,锻炼其组织才能。
1.2.3.2 急救型护理人才培养 选派熟练掌握消化内科理论和技能,学科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护士,到急诊科短期培训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急性中毒的抢救与护理、急腹症的急救与护理等。
1.2.3.3 重症护理人才培养 内容包括重症监护护理工作的范围、特点、及发展趋势,重症医学基础及专业技术,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重症患者的心理需求、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等培训,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2]。
1.2.4 加强临床技能水平,定期护理查房
1.2.4.1 按职称进行查房 (1)主管护师查房。选择常见病、普通病情的病例,利用某一午休时间全体护士、助理护士及实习同学参加,预习病史及相关资料,从病因到发病机理,从生理到生化以及临床症状、体征,从治疗到并发症的护理。查房时护士及实习护士做好发言,讨论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有效的护理计划。(2)副主任护师查房。选择较为典型、诊断明确、病情复杂的危重患者,结合临床病历,组织护理查房,新技术、新进展在临床中的应用,通过查房提高护士调查、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大家互相之间交流,即可以巩固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熟练急救技术。
1.2.4.2 巧妙安排学习时间 每天早晨提前10 min上班,利用10 min时间,按照制定的训练计划内容讲课,利用早会后5~10 min[3],开展新药物及专科药物知识讲座,每次讲解1种药物,或由责任护士对自己负责的患者进行提问,全体护士共同学习讨论以拓宽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这种时间安排合理,不影响日常工作,护士尤其是夜班护士容易接受,易于坚持,参加人员交流沟通时间多,知识面得到拓宽,护士长也能及时给予督促指导。
1.2.5 参观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 选派骨干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鼓励护士多参加短期培训班,以弥补知识不足。针对问题采取送出一人带动一片的方法达到目的,并针对消化内科患者特点,选派护士参加营养师学习班、心理咨询培训班、学习胃镜下开展各种介入手术的配合、干细胞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护理学习等,外出学习人员回科室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讲授,鼓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扩大知识面,通过学习,科室呈现爱好学习的风气,促进了大家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体会
对护士进行培训,是21世纪的护理教育发展需要,继续教育是对各阶段护士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的不断补充提高、更新、拓宽的一种追加教育,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增加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护士的带教、管理、急救、重症护理的能力,几年来,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地开展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危重患者护理、疑难病例、胃肠镜配合等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护理质控指标平均提高10%~12%,使科室护士整体水平有了较高层次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原来的95.4%上升到98.6%,尤其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继续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 谢景枚.实施护士继续教育培训方法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4,9(3):5.
2临床指导注意形式和内容
规范化培训以培养临床能力为主。规培医师按轮转计划在各科室开展临床工作。对于神经内科的规培医师来说,应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的要求。要求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独立抢救急危重症,能解决部分疑难病例,并对实习生或进修生进行指导。带教时不仅要理论结合实践,更要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关注本学科热点前沿问题。在临床工作中鼓励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其解决问题。临床带教形式可以多样化,提高规培医师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让规培医师就某个热点专题进行小讲课;对某个疑难病例进行独立分析和讲解;带教教师跟随其医疗查房,之后指出其不足;鼓励他们和研究生、进修生开展学术辩论等。对在本学科轮转的其他专业的规培医师,除加强学习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识别和诊治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各学科间联系。譬如一个在本科轮转的心内科规培医师,讲授如何及时准确识别伴有房颤、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是否并发脑栓塞,心梗支架术后并发脑梗的治疗要点等。对于内分泌科的规培医师,则注重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的关联,这是规培医师以后的专科执业生涯中更为实用和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