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9: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1

一提起后进生,很多教师就会感到头疼。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正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说:“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随他而生,随他而灭。”孩子的心理世界是丰富的,情感是敏感细腻的,后进生更是如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待后进生要从疏导入手,掌握他们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症下药,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和人生观。

一、后进生的气质类型

后进生的气质不同, 所呈现的心理状态也不同。一般来讲, 后进生的个性心理差异主要有下面四种类型:

1.胆汁质。优点:积极进取,刚强果敢,有魄力。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一落千丈。缺点:脾气急躁,行事鲁莽,易感情用事,缺乏耐心。这类后进生一般表现为感情变化迅速,情绪化严重, 性格急躁, 容易冲动, 自制力差, 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2.多血质。优点:反应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感情外露,遇事敏感,可塑性大,善于结交朋友,有很强的活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缺点:情绪不稳,“注意点”变换快,喜怒无常,虑事不周,盲目性大,缺乏耐力和毅力。这类后进生一般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是非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弱,逃学、打仗、闹事等多为这一类型学生所为。

3.粘液质。优点:情绪不易变化,善于克制忍让,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总能三思而后行,对自己的行为有较大的自制力。缺点:可塑性差,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踏实却有些死板,沉着但生气不足。这类后进生表现为对事物缺乏热情, 惰性心理明显, 一般不愿与同学交往, 不愿与师生交流自己的内心情感, 心理上常常表现为自我封闭, 行为上常常表现为自我独立, 总是脱离集体, 不愿受纪律的约束。

4.抑郁质。优点:易相处,人缘好,较为敏感,能感觉出一般人所觉察不出的事。缺点:多愁善感,遇事犹豫不决,易受挫折,怯懦孤僻,不图进取,面临危险和紧张情况时,常表现出恐惧和畏缩。这类后进生常表现为多虑,缺乏自信,性格内向、孤僻,常常由于学习差、缺点多, 自感前途渺茫而得过且过, 甚至自暴自弃。

二、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1.自卑感重。这类学生多属抑郁质类型。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或同学的嘲笑,自信心极其脆弱,认为自己比不上别的同学,即使有时想努力振作,但由于成绩提高不了或是得不到教师的表扬又陷于自卑。他们把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封锁起来,对外界事物保持戒备甚至敌视心理。他们会将精力转移到关注和谈论歌星、球星、发型、服饰以及与同学的交往方面,以此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2.叛逆心理强。这类学生多属胆汁质类型。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他们便会以反抗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对别人的关心、热心视而不见,强烈的叛逆心理使之产生过激的行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保持戒备心理。当他们因过失行为受到批评指责时, 常常好顶撞、抵赖, 甚至产生对抗情绪或索性“破罐子破摔”。

3.自控能力差。这类学生多属多血质类型。即使有时产生“回归主流”的念头,并且会付诸行动去努力,但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旧态复萌。这是后进生自制力差、意志比较薄弱的表现。后进生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成绩有了进步,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会感到教师不关心自己,不管自己怎样努力和上进也是枉然。所以逐渐与教师之间形成一道看不见的鸿沟。由于自身毛病多、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差,常常受到家长、教师的责难,同学的挖苦和旁人的冷眼,因此他们的思想包袱沉重,情绪底落,意志消沉。在这种情况下, 有些后进生易撒谎, 不讲实话,产生一种焦虑、紧张的“恐学”“恐考”“恐校”心理。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尊重个性,用爱心去感化后进生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就像一根红线,贯穿教育的始终。后进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关爱。教师对后进生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多鼓励,少训斥,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公正、宽容之心,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充分尊重后进生的个性,多与他们交流、沟通,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给予他们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要想让孩子由衷地认可教师,教师就得先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说教者。苍白的语言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看到他们心灵的“疤痕”,进而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例如,学生刘某因成绩差,经常受到大家的嘲笑,每当他答错问题时,有一些同学就会哄笑起来。他是个敏感、自卑心理很重的孩子,每次总是把头埋得低低的。我在教育那些爱嘲笑别人的学生的同时,课下单独找他聊天,鼓励他,向他推荐励志的课外书,帮他补习功课,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关心他、帮助他。当他的成绩有一点点提高时,我就及时在班上表扬他、奖励他,帮助他扬起自信的风帆。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耐心教育和真诚帮助,他终于爱笑了,爱举手发言了,学习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真正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2.发现孩子的美,赢得孩子的心

教师如果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以诚相待,就会赢得孩子的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闪光点,借以激发他们的潜能,把他们某一方面的专长、爱好、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他们就会被转化过来,成为优秀的孩子。例如,学生姚某以前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专心,经常溜号,而且有爱说谎、偷东西等不良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他特别爱劳动,而且总是干脏活、累活,却从不说苦,默默地完成。抓住他这一优点,我在班里表扬了他,让大家学习他的不怕脏、不怕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每次他犯了错,针对他自尊心强、爱面子的特点,我就把他单独留下,与他真诚交流,帮他寻找原因,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风细雨的尊重与关怀,让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渐渐地他变了,逐渐改正了不爱完成作业、爱说谎、偷拿东西的毛病。

3.宽严适度,掌握分寸

后进生初步建立自信后,有时由于自制力较差,容易犯一些小错误。教师要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对一再犯错的后进生要调动其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例如,学生李某经常打架,我找他谈话,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保证下次不再打架了。可没过几天,他又打同学。我当时并没有狠狠地批评他,而是先肯定他最近的进步,使他内心感觉到教师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看不起他。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启发他,让他换位思考,反思被人打的感受,并c他一起浏览网页看打架的案例及后果。我又任命他为班里的“安全部长”,负责班级的安全工作,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他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他很胜任这个职位,从此再也没有看到他有打架的行为,还把班里的安全工作做得很好,同学们都开始喜欢和信任这个“安全部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担负的是“心”的工作,对后进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恒心,要用春风细雨般的爱融化掉他们心头的冰山,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让他们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4-008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加上现在班级中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我们不少老师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作为班主任,班级越来越难管理。特别是对于班级中的一些后进生,不少老师更是感觉束手无策。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感觉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方法。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仅供参考。

1.用“肯定性训练法”消除学生孤僻心理。“肯定性训练法”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促进后进生转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带过这样一届小学毕业班:刚接手时的第一周,我就发现班级纪律涣散,有很多同学无心学习,不做作业,甚至是课堂作业。其中有一名学生(戚××)因为在五年级犯错误,家长没有弄清原因就来学校找老师闹,造成该同学具有逆反心理,上课不注意听讲,和老师对着干,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面对班级的这些情况,我认为首先该做的是要分析、研究学生心理,勾通师生关系,从而对症下药。我通过课余时间经常和他们谈心,一起活动,对他们的成绩和优点给予肯定。在具体落实方面,我经常组织班级活动,如拔河比赛、班级联欢会等,通过这些方法使孩子们孤僻心理得到发展,愿意和老师沟通,接受老师对他们的批评,并认真改正自己的不足。

2.用“奖励法”帮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掌握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鼓励。这样才能使他们有自信,觉得自己是有希望的。

朱××同学是我班典型的“后进生”,有不少的坏习惯和坏毛病,由于在一至五年级就经常受到批评,他对批评似乎已经不在乎了,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对这样的学生,我的工作方法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努力去挖掘他闪光的地方,让他树立起进步的信心。有一个星期是我们班第一次轮到给包干区除草。在劳动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朱××不仅干得快,而且锄得很干净。抓住这一点,我在班上表扬了朱××同学,肯定了他的劳动积极性。他受到表扬,心里甜滋滋的,觉得老师没有把他看扁。从此开始,他的表现更积极了,主动要求为班级做事情。学习上也努力多了。

3.用“厌恶法”及“代币法”帮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年龄小,犯错误是难免的。教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教育也是经常的事,但是,批评运用得不好,就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对有逆反心理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应该怎样教育呢?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厌恶法”和“代币法”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我认为,对活泼好动,性格开朗的学生,则可用“厌恶法”直接了当的批评;对性格倔强,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宜用“代币法”慢慢促其转变;对初犯或无意中犯错误的同学,可采取两种方法结合运用的方式。

4.用“模仿法”激励学生的上进心理。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奋斗的方向,工作、学习有动力,我在班上设置了比赛栏和表彰栏。如学习之星,值日竞赛(分个人和小组)。同时设有:学习进步奖,德育进步奖,劳动积极奖、守纪奖等。在班上树立了好的典型和学习的榜样,使学生有了模仿的对象,使先进的学生有了保持先进的压力、后进学生有了赶超先进的动力。

总之,带好一个班的关键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然而,后进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我们只有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等,因材施教,用爱去叩击学生的心灵,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让他们享受胜利的喜悦,重振自信心,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将来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4―0028―01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班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和信任,久而久之,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容易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自我评价降低,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其身心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极不成熟阶段,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对他们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还能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能。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转变思想,逆转负面心理

1.转变教育观念。新课程目标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因而,每位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有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后进生心理偏差理论的认识与矫正能力,使教师能针对学生实际发挥多渠道教育机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后进生克服消极心理,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使后进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转变后进生的思想。其实,后进生只不过是学习暂时落后而已,并不能说明他们其他方面就不如别人。我们传统教育的失误恰恰在于认识不到这点,而否定了后进生的其他优势,使后进生长期处于压抑、受挫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如果长期处于受挫状态时,会对挫折产生种种适应方法,其中有不少消极的方法。后进生常常有这样的心理,当这种心理日趋严重时,他们便会自暴自弃。这种心理达到极点时,便会影响他的正常学习活动,妨碍其智力的发展与发挥,长此以往,他们就果真是一无是处了,最终只能通过冷漠待人,打闹取宠等消极方式来表现自己。作为教师,一定要帮助后进生转变认识,卸下他心头沉重的思想包袱,认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大胆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身的价值。

二、调查摸底分类,因材施教

后进生之所以差,有很多种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调查、研究摸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有的后进生由于脑子不灵活,常因成绩差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责骂、同学的耻笑,进而造成严重的思想负担,产生厌学思想,破罐子破摔。这时候,教师要树立他们的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的一些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教育本班学生,不许取笑他们,而是想办法帮助他们, 共同进步,让优等生和后进生结成“一帮一对子”,激发后进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篇4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正在逐渐加大,自然而然分化出许多小群体。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是心理疾患的高发群体,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伊始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完善,及其敏感,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一特殊群体,使小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心谈,既要讲究方法,又要讲究策略。

一、后进生的概念释义

后进生的提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主要是指在学校里思想、学习、纪律等方面表现较差,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相对存在的学生群体。在他们的身上存在着一些心理缺陷、学习缺陷和品德缺陷。

二、后进生产生心理疾患的成因

(一)社会原因。

优胜劣汰、择优录取、择优录用等新的竞争机制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还感受不到学习的压力,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没有规划,大都来自于父母的意愿,对于成绩的好坏认为无所谓。

(二)家庭原因。

许多后进生的家长认为,孩子能吃能喝能跑能跳的,学习成绩上不去就是学习不用功。这些家长往住只注重智力投资和加强营养等方面下功夫,忽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有的家长搞物质刺激,有的家长奖优罚劣,考的不好轻则辱骂重则体罚;有的家长对孩于漠不关心,听之任之,这些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教师的原因。

教师对这些学生“恨铁不成钢”,要求过多、过高,造成这些学生学习困难、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复杂且时间较长,而教师却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他们立刻有较大改善,操之过急,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在改变过程中又容易出现反复,导致教师失去耐心。

(四)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

小学时期的后进生正处于身心生长发育的时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论是由于学习不好还是由于纪律不好而成为后进生,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强大压力都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出现心理障碍。由于同学的漠视,这些学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比较自卑,缺少交际的手段和能力,不会合作,缺乏自信,自我感觉极差;道德认知水平低,对自己评价不确定,把江湖义气理解为团结友谊,出现了一些行为偏差。

三、后进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策

(一)给予尊重,唤起自尊。

新《课程标准》课程管理建议中提到:“课程要与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各科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德育主导渠道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一些文章,一些伟人的故事,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是心灵高尚、有文化教养、文明礼貌的集中表现。尽量多鼓励后进生,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他们,使其建立自信心。

(二)学会共情。

共情是指教师能体验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体验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它要求教师能够进入后进生的精神世界,就如同那是你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那个需要你帮助的学生。要做到共情所要求的去做,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对后进生有足够的了解。

(三)积极关注。

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后进生,肯定他们的优点,即有选择的突出后进生言语及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我们有些教师不懂得怎样去发现后进生的积极方面,总是看到后进生的消极方面。而且,即使他们看到了后进生的某些积极的方面也不明确指出来,这对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不利的。积极关注要求教师持续地寻找后进生身上的长处和积极方面,与此同时,直接明确地针对后进生的问题进行教育。

(四)创造良好的集体舆论。

健康的舆论能为集体起“扶正驱邪”的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红领巾画廊等舆论宣传场地,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对后进生的突出成绩,及时宣扬。如:把一些后进生评选为小岗位之星,把后进生组成的爱心小队抱残疾同学上厕所的镜头拍下来,在画廊中出一期专刊,报道表扬这一件好事,以强化他们的成就需要。

(五)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篇5

心理健康教育对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在教育后进生方面,更显得尤为重要。在职业高中的英语课堂中,可谓大多都是后进生。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与信任。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容易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些都严重的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身心的发展。而他们心里的可塑性很强,对他们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还能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能,同时会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他们的一生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 通过课程的形式或咨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职高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不轻视英语差生。部分教师对英语成绩差的学生的轻视往往溢于言表,并对他们经常批评贬低,甚至对其成功和进步也持有怀疑与否定的态度;或者有意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低期望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的自我评价也随之降低,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逃避学习 ,或以异常方式表现自己,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这种情况的出现都是由于教育者的失误造成的。英语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他是受到重视的,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二、以赏识教育为载体,催化积极表现。教师要为后进生在班集体中营造赏识的氛围。同学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在内心深处对他们真正的了解和尊重。教师要理解并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处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爱和乐观,才能敢于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适度为后进生提供一个理解的学习氛围,宽容学生的一些“错误”,创造轻松和谐的时空,能引导他们不断地进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另外,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后进生的心里障碍,为他们搭建被赏识的舞台,帮助他们走出障碍圈,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第三、让真情感化学生。教贵情深。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育,只有从心底里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也就是说只有取得了心理认同,才能接受并改正。依据心理学原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遵循“真诚”的信条。因此,老师要用真诚换得与学生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产生心理认同,从而自觉迷途知返、改过自新。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觉得学生的后进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受到环境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总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好三天,坏两天,今天做到了,过几天就做不到了。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事,这是进步中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因此,在教育后进生时我们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后进学生帮助,而且要给时间,而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这些打击后进生积极性,刺伤其自尊心的话。

情感具有强化和动力功能。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积极的情感能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英语学习收到明显的效果。无论对于哪一层次水平的学生,教师都不要放弃期望的目光,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能歧视他们,而要以耐心、爱心和关心去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上进激情,以学生兴趣为突破口帮助他们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找回自信,及时获得成就感,例如,在给学困生设计课堂任务时应努力做到:低起点,缓坡度,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多活动,快反馈,让学生短时间内看到进步;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四、改变课堂消极心理状态 。一节英语课45分钟,特别是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差;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差;以及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有时他们在课堂上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将课堂秩序搞乱,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时还可能把教师精心设计的一堂课搅得一塌糊涂。这类学生上课时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茫然、观望、应付、“争宠”。我们教师要根据每个差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变“坏事”为“好事”,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改变这种消极状况,我从下面几点进行:

1.激发。在课堂教学中,我常不失时机地对差生进行激发。或安排专门时间做思想动员,或见缝插针点化,以热情、欢迎和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决不歧视和冷嘲热讽。

篇6

    就学校和教师来说,喜欢的更多是优秀的学生、乖巧的学生。而家庭更偏爱这种学生,不时地奖励和夸奖这些孩子。而后进生呢?得到的往往是责骂与训斥。试问这对后进生的成长有帮助吗?教师与家长们欣赏的目光投向谁?就连说话的态度与语气上,对谁更友好一些?这是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吗?值得庆幸的是,社会在这方面已有觉醒,已经开始重视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了。作为教师,应该是处理后进生问题的关键人物,尽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整天与学生打交道,面对面地接触了这些差生,难道就只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吗?其实,后进生也有进步的要求,只不过是基础欠牢,学习起来困难较大。这个时候,如果得到老师的关爱,就如阳光、雨露,显得多么重要呀!

    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用爱心去感染后进生,要放下架子,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交往,要关心、帮助他们,多给他们温暖,多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因此,要关爱后进生就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多些心理关注。有的放矢地教育、引导,教师要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要善于关注班集体中的弱势学生,多为他们提供获得表现的机会,瞪大眼睛从各个方面寻找其闪光点,珍视他们的微小进步,激发后进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应蹲下来“仰视”学生或“平视”学生,发现闪光点,捕捉灵感点,赏识创意点,肯定成功点(倘若教师站着“俯视”学生,他们许多小的闪光点,甚至是难能可贵的东西很容易被忽视和缩小而损伤幼小心灵)。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做好一次值日生,在劳动、纪律、卫生、进取心、荣誉感等方面的微小进步,教师都应及时地给予赞许的目光、热情的表扬和鼓励。如果是创造性地回答对一个问题,师生都应给予更高的鼓励,如用掌声表示对他的肯定,让后进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即使是答非所问的学生,教师也要褒奖他的勇敢与诚实,不断的提高后进生在同学中的威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促使其不断的向前发展,成为积极向上的学生。通过师生心灵沟通,激起感情的共鸣,从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使他们乐意亲近老师,把心里话告诉老师。让信任起到教育纽带的作用。

    二、 教学过程是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一)在备课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的,围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果来备,不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怎样学,把学生看成配角,而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挖掘出各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同时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考虑差生的接收能力,要有针对性的知识,吸引差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便可从教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二)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氛围主要决定于人际关系的质量。首先,教师要善于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有些教师善于进行学生之间的比较,并认为此举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竞争和压力,促进学生的进步。殊知,这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竞争压力,学生被这种压力层层包围,压得喘不过气来,以致恋上严重的考试焦虑症,甚至厌学、逃学。其次,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应与学生平等相待,做学生的朋友,而不应该高高在上。此外,教师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因为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紧张,将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度,同时也将影响到学生看待教师的眼光。

    2、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适当增加提问和演板的次数。许多学生自卑、胆小、耐挫力差、害怕回答问题。教师应让此类学生多回答问题,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步训练他们的自信心、耐挫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2)多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没有恐惧心理,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克服了自我封闭的心理毛病。(3)让学生自主充分地活动。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预习、提问。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作针对性的讲解。这样不仅节约了讲授的时间,同时也充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3、针对学生心理特征结合各学科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各个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结合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自卑,教师应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逐训练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基础好,但存在自满、骄傲的情绪,教师则应适当增加他们所答问题的难度,使他们暂时受挫,认识到自己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从而使他们逐步纠正自满、骄傲的不良倾向,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4、在课外辅导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各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渗透到课外辅导中去。如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信心不够,学习兴趣不强,共至出现厌学、逃学、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教师应通过课外辅导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纠正他们不良的心理倾向。又如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不爱做课外作业,教师应采取教师监督和同学结对帮助相结合的方法,多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同时训练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5、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许多厌学、逃学的孩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过多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后进生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由于后进生是学业上的“弱势群体”,很难“引人注目”,自卑心理严重,这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般表现为“默默无闻”。因此,教师要研究了解学生,让学生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限于主观条件,不可能样样都比别人好,样样都走在别人前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道理。教学生善于自我评估与分析,正确认识自己,去除他们心上的“疙瘩”。此外,通过班级中典型事例的分析来教育学生,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要事事都超过别人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善于自我评价与分析,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虚心地学习他人的优点,博采众长,使自己不断的发展完善,走向成功。每学期乃至每个阶段为自己规定一个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孜孜不倦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实现了,庆贺一下,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没实现,总结一下,然后继续努力。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和活动达成目标要适当,最好“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行为目标要符合实际,并且能够根据情景变化调整目标,自己就会常常尝到成功的愉快,从而满足一种成就感的心理需求,以唤醒后进生树立起“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

篇7

学校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理论。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教师应注重创造,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特别是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和民主,尊重和信任,理解和宽容,亲情和友爱,同时受到感化、激励和鼓舞。

二、努力探索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新路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将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进行学生心理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教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各任课教师要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去。所有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状况,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双育合力。

2.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定期举办心理卫生讲座,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搞好特别学生的情况跟踪调查,对其心理障碍进行研究和排除,矫治其心理疾病,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德育功能。

3.校内、外齐抓共管,拓宽教育渠道。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是最好的帮手和支持者。我们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使家长们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意义,让他们了解心理素质对各种学习,工作岗位上人的作用与影响。

另外,通过家长委员会,把学生中在接受心理健康指导后取得明显成效的例子在家长中广泛宣传,帮助家长掌握部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指导他们训练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三、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效性

1.建立健全后进生转化工作档案。确定帮带对象,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对每一位后进生的思想,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家庭情况等都作详细记录。

2.对后进生坚持“四个不”、“五个先”原则。“四个不”即:(1)不定性,(2)不歧视,(3)不溺爱,(4)不加压。“五个先”即:表扬鼓励优先,关心帮助优先,作业批改和学习辅导优先,家访优先,参加群体活动优先,以努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建立后进生名册,并对单元检测、期中、期末的成绩及时填写,期末进行、评比。

四、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8

一、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教师欲适应现代教育事业,必须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应在学科教学中把单纯传授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育转变成帮助学生“成人”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身心健康、全面成长。这就意味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做好“教书匠”,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我们应该承认差异,但不应该歧视“后进生“。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环境影响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比如,有的人能言善辨擅长交际,有的人运动神经特别发达,有的人具有优越的数理思考能力,有的人则音乐能力异常突出――所谓“优等生”与“后进生”其实只是某些领域的特殊体现,并非绝对的层次,“后进生”只是在某一方面相对落后,他们中间往往有很多小思想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歌唱家,实践也证明我们所说的“后进生”进入社会后大多数是成功人士,我们的同龄人在经历了二十多年风雨洗礼后再聚一堂,对此感受颇多,其实最有出息的并非是当年的学习成绩优异者,好多人的成就着实“一鸣惊人”,让人“刮目相看”。“舟舟现象”更是令人深思、回味无穷,他以一个真实的经历,代表所有的所谓“弱智者”,向世界宣布:我也行!

二、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力求以健康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格精神的培养,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和谐发展和人格完善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工作就是一种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培养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一个富有责任心和爱心的老师更容易培养出具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学生。老师遇事不慌,冷静理智处理,就教会学生合理地控制情绪;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就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提高耐挫能力。关心爱护每个学生而不感情用事,严格要求学生而不粗暴对待学生,耐心教育学生而不歧视学生,捧着一颗爱心给孩子,你就会收获一颗颗善良的心。只有老师拥有健康高尚的人格,学生的心理才能健康的发展。

三、建立宽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

学校心理氛围是学校、班级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群体情绪情感状态。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微观社会心理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和成长需要积极情绪、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欣赏、鼓励、关爱、情感支持,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使学生对学校和班级产生心理认同和群体归属感,能够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获得积极而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可、相互补充,在课堂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交融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真正高水平的教学境界。一位摆着架子,整天板着脸不与学生沟通的教师,怎能让孩子们没有心理负担地与你接触?又怎会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呢?

四、结合日常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融合、落实到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当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思考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巧妙设计和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准确把握切入点、结合点,围绕学生健康发展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使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兴趣开发和积极的情绪状态等有机的融为一体,努力使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在生活实践经验中点滴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通过每节课、每次谈话适时贯穿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

篇9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提高认识,学校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理论。通过学习。转变观念。教师应注重创造,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特别是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和民主,尊重和信任,理解和宽容,亲情和友爱,同时受到感化、激励和鼓舞。

二、努力探索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新路子。

逐步提高教师素质。课堂教学中,1.学校将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进行学生心理知识的学习。各任课教师要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去。所有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状况,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双育合力。

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2.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定期举办心理卫生讲座。搞好特别学生的情况跟踪调查,对其心理障碍进行研究和排除,矫治其心理疾病,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德育功能。

拓宽教育渠道。搞好心理健康教育,3.校内、外齐抓共管。家长是最好的帮手和支持者。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使家长们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意义,让他解心理素质对各种学习,工作岗位上人的作用与影响。

通过家长委员会,另外。把学生中在接受心理健康指导后取得明显成效的例子在家长中广泛宣传,帮助家长掌握部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指导他训练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三、加强管理。

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对每一位后进生的思想,1.建立健全后进生转化工作档案。确定帮带对象。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家庭情况等都作详细记录。

2不歧视,2.对后进生坚持“四个不”五个先”原则。四个不”即:1不定性。3不溺爱,4不加压。五个先”即:表扬鼓励优先,关心帮助优先,作业批改和学习辅导优先,家访优先,参加群体活动优先,以努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并对单元检测、期中、期末的成绩及时填写,3.建立后进生名册。期末进行总结、评比。

篇10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具体做法

课程安排。由任课教师自主整合心理健康内容和思品内容。一年级至三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四年级以上将原思品课改为“心理健康?思品课”,每周一节。

教材运用。选择了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俞国良教授主编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平出版社),学生和教师分别配备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

师资配备。由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应组织班主任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开展心理学知识读书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教研活动,较大程度上来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技巧。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重点突出“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班级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以及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对教材进行分析、取舍,活用教材。对教材体系及知识点不作任何删改,以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为赶进度硬着头皮上课的不良现象;凡教师吃不透的内容或与本班学生现状不切合的内容予以删节,凡教师认为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内容予以拓展。同时,教学模式上要求师生互动,避免教师“灌注”,提倡教师以疏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剖析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自我调整。教学方法上,以故事、游戏、演讲、个案分析,以及班级存在的问题分析等为主,淡化心理知识,重视学生实际心理。

教学评价。学校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喜欢程度来进行调查。设置“你对心理健康教育课老师喜欢吗”和“你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喜欢吗”两个问题,并分“特别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四种选项由学生选择。学校根据学生“不喜欢”率来评价教师。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结果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一、.全校学生“特别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占53.3%,“喜欢”占33.1%,两者占86.4%;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课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在实施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选“特别喜欢”选项的男生占87.6%,女生占84.7%,经X2显著性检验,学生性别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喜欢程度没明显相关性。

三、.寄宿生“特别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占66.9%,走读生占44.4%,经X2显著性检验,X2(1)0.05<X2(1)=4.50<X2(1)0.01,有显著差异,可见寄宿生比走读生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四、.父母职业与学生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关系。经X2显著性检验,无显著差异,父母职业与心理健康教育无明显相关。

五、.优生、后进生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关系。经X2显著性检验,无显著差异,优生、后进生与是否喜欢心理健康教育无明显相关。

六、.从小没跟父母生活的孩子,特别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占65.1%,跟全校学生选“特别喜欢”选项的53.3%比,经显著性差异检验,X2(1)0.05<X2(1)=5.375<X2(1)0.01,有显著差异,可见从小没跟父母生活的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通过对教师授课情况的调查,结果100%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对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完善个性、学会与人交往等方面,有指导作用。84.8%的教师认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帮助。例如:二年级一位小学生学了《爱惜生命》课后,“拯救”了一只受伤的小鸟;三年级一位小学生学了《克服嫉妒心理》课后,主动向教师讨教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四年级一位小学生平时心胸狭窄,自从开设心理健康课后,渐渐变得胸怀宽阔。

三、对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思考

正确处理好教材与课程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的目标,是使学生心理素质提高,而非传授系统心理学知识,这就要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应该建立正确的课程观,将教材作为参考资料,将学生的心理表现、生活中的故事等作为课程资源开发,这样才可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课得到学生的普遍喜欢。

四、由班主任兼任比专职教师任教更有利

班主任作为思想工作先导者,他们直接与学生交流思想,能较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们不仅是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第一位“医生”,也是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保健医生”。由班主任兼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好处:一是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更有针对性;二是可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向课外延伸,结合班主任工作可对学生实施不断的“强化”措施;三是班主任工作中引入心理教育机制,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生动有效;四是普通学校可全面开设心理健康课,避免苦等“专职心理教师”而坐失良机。

篇11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1、强化班干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负责任、有能力的班干队伍。

2、严抓学生的操行考核制度。

3、抓好班级“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4、提升班级养成教育的质量,创造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5、强化后进生的转化与教育工作。

6、重视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7、重视班级活动开展,争创校级活动之星。

三、工作措施

(一)注重班干的培养与教育,建设一支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学生干部队伍。

1、班干选拔采取民主与集中的原则,坚持工作学习交流活动。

2、严格班干考核制度,使班干能够率先垂范。

3、加强班干的培训与指导工作。

(二)抓好班级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

1、建立后进生的教育档案。

2、注重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建立后进生家校联动的机制,搭建家校教育平台。

4、举办后进生教育培训班,强化整体转化提高。

5、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后进生的成长与进步。

(三)抓好“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

1、起草并制订班级文明礼仪实施方案。

2、组织学习与落实学校文明礼仪考核制度。

3、开展文明礼仪晚讲教育活动。

4、组编文明礼仪教育材料。

5、开展班级“文明星”的评比工作。

(四)抓好班级活动开展工作。

坚持晚讲活动丰富多彩,发挥晚讲、班会育人阵地的作用。

(五)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1、抓好校园环境卫生打扫与监督岗管理工作。

2、抓好两操工作。

3、抓好学生“出入证”管理工作。

4、抓好学生考勤管理工作。

(六)抓好学生安全教育。

1、学生有节制地进入网吧,控制不良侵害。

2、注意交通安全,小心防范为主。

3、抓好学生矛盾化解工作。

4、抓好学生防水、防电、防火、防盗的管理工作。

四、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1、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2、新生军训及入学教育活动。

3、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4、开学典礼。

5、制订班级工作计划。

6、卫生大扫除评比。

7、班级教室布置评比。

十月:1、国庆专刊。

2、体操比赛。

3、班会、晚讲公开课活动。

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辅导老师值班个别辅导等)。

5、班级事务“承包制:经验交流活动。

十一月:1、期中考试。

2、田径运动会。

3、内务整进比赛活动及安全文明寝室评比活动。

4、演讲比赛准备工作。

5、班级活动创新工作。(申报、观摩、评比)

6、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7、学生异动情况第一次调查。

十二月:1、纪念“一二·九”运动7周年活动。

2、演讲比赛。

3、元旦会演和元旦专刊。

4、文明礼仪班级申报。

5、学生异动情况第二次调查。劝学堵流宣传发动。

元月:1、劝学堵流工作。

2、班级工作总结。

3、文明礼仪班级评比活动。

篇12

望子成龙,是古今中外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可是,不少父母虽有此心却无此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的影响,家长只善眼于孩子的文化学习,其他方面都可放任自流。有些家长错误地以为只要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于是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性格。

社会上的种种不正之风,如,贪污受贿,公款吃喝玩乐,以及坑蒙拐骗,图财害命等种种丑恶现象,也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上述集中问题,社会、学校和家长都应根据现实情况和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总体规划,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多方面去做工作。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生的心理世界各有特色,怎样更有效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首先在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心理健康老师,有适当的课时。通过课堂教学,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对他们的侵害。

其次,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去体验,真实地感受,从而受到教育。比如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活动,请有关执法人员来讲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健康的纪录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长期地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中去,充分地发挥我们育人的手段让学生在一种和谐、友爱、团结的气氛中去学习、生活,就会排除一切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三、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目前现在社会上许多孩子的父母。他们根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方式,共同指导学生在校、在家的行为,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方法,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

篇1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55-01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厌学、焦虑、抑郁、逆反、网瘾、早恋、人际关系障碍等多种心理行为问题,因此中职学生是各种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高危发生的特殊群体。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亲密的指导者、教育者和领路人,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寓心理健康教育于班级日常管理及教学中,发挥班主任角色优势,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困惑,采取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全面解读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班主任应及时建立学生基本情况、心理素质和成长档案,知晓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学习基础和习惯、个性特征、爱好特长、道德品质等并做详细记录,勤于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班集体各项活动中的言行表现,经常与学生沟通,洞悉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使之在班级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作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班级的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如选拔和组建班级干部、确立班风班规、学生个别谈话、处理突发、偶发事件等都可以作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班级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和理解学生,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好的心理工作者,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渴望理解和沟通,学生更喜欢的是民主式的班主任。如在后进生转化中应注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及时发现其闪光点,科学灵活地加以评价,使后进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其进取心,排除学习障碍。

班主任利用对学生个别谈话时机渗透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谈话中要饱含对学生的真诚、接纳,善于倾听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合理地宣泄内心不良的情绪,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措施。在处理班级突发、偶发事件中,班主任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充分认识自我,让学生在不同的道德认知和冲突中,学会分析、思考、判断和对是非的正确评价。

三、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班主任应系统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班主任应全面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行为矫正等心理学知识;同时应科学熟练地使用观察法、谈话法、倾听技术、心理辅导技术包括解释、指导、宣泄、放松、自我开放、自我心理平衡技术等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方法;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途径等一系列问题均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四、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引导学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

中职学校均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题心理讲座与心理咨询和辅导。班主任应引导学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常识和一些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倡导学生不断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和智慧。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能力。

2.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健全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制约着中职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在人格的发展中有着强大的动力。因此,自我概念的全面、深刻是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应定期召开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集体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信念,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成长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并恰当地评价和接纳自己。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多是由于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判断和自我评价,如果一味地指责批评只会事与愿违;班主任要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尊重护生,帮助其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妥善处理好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创设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