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

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6:00: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

篇1

二、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消除隐患就是保护生命”的观念,深入开展以“生命工程”为载体的专项治理行动,着力深化和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着力整治各类事故隐患,为我街道经济“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三、排查治理对象

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是:危化品、烟花爆竹、机械制造、建筑施工、冷冻制冰等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等交通运输企业和设施;旅游单位;医院、学校、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出租房以及其他有关行业和领域。

四、工作分工

在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年”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一)化工、烟花爆竹等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安监中队牵头组织实施。

(二)机械制造、冷冻制冰和有限空间作业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经济发展办牵头组织实施。

(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派出所和开发区治安大队牵头组织实施。

(四)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城建城管办牵头组织实施。

(五)印刷行业、娱乐场所、网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社会事业办牵头组织实施。

(六)建筑施工领域、室外广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城建城管办牵头组织实施。

(七)旅游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经济发展办牵头组织实施。

(八)学校、医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社会事业办牵头组织实施。

(九)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城区质量所牵头组织实施。

(十)宗教活动场所、庙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宣传统战办牵头组织实施。

(十一)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出租房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派出所和开发区治安大队牵头组织实施

五、工作内容

(一)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是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防控的责任主体,必须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1、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隐患排查治理专门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动员全体员工,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全面排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大对本单位重点部位日常巡查的力度,确保做到动态管理。

2、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将隐患治理作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管理,要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的要求,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3、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并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要立即进行监控和整改。对一般隐患应做到立即整改;对重大隐患,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4、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于下一季度3日前向街道安监中队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对重大事故隐患,一经发现,必须立即上报至街道安监中队和主管部门。

(二)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监管责任

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相关部门是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指导主体。在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切实组织、监督、指导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街道办事处已明确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列入2009年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各村(公司)、社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责任制考核工作,认真查找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整改,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要及时加强沟通和联系,积极开展工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工作,建立和完善“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安全管理体系;同时,要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明查暗访,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各村(公司)、社区,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工作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的领导、协调、信息报送、数据统计等相关工作。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狠抓工作落实;要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齐抓共管、攻坚克难、形成合力。

3、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事故处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处理决定落实情况的检查,建立健全事故调查和责任人处理落实情况档案,督促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责任人处理落实情况的收集归档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隐患整改督办力度

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整改一般隐患;对重大隐患应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到治理目标、治理经费、治理机构、治理时间、安全措施“五落实”,加强对隐患整改的过程监管,实行跟踪问效、问责,并根据情况责令企业全部或局部停产进行整改;对整改无望、拒不整改或逾期未能按要求完成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提请区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要加强对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按规定上报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以及未制定隐患治理方案生产经营单位的督促检查,检查发现存在重大隐患的,要依法给予处理。

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记录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五落实”和整改销号情况;完善对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台帐建设。各村(公司)、社区要建立公共设施事故隐患档案,并按照“五落实”的要求,加大投入,督促相关主管部门落实隐患治理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打“三非”、反“三违”工作力度

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查处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的“三非”行为,对发现的“三非”行为,必须立即取缔,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督促和引导企业开展纠正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消除事故隐患滋生根源。对存在“三违”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责令其整改,并依法进行处罚。

(五)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契机,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经常化;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既要治标,着力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注重治本,完善安全措施,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产生新的事故隐患;要健全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认定、验收标准,建立隐患登记和销号制度,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对隐患分布和治理情况进行登记建档,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得到深化、取得实效。

六、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4月上旬前)。在去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的基础上,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对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排查、再治理。各牵头单位要制订本行业(领域)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各村(公司)、社区要按照街道办事处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工作方案,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措施。各牵头单位制订的指导意见、各村(公司)、社区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请于4月10日前报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4月中旬至10月底)。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组织本单位进行隐患排查。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组织、督促、指导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情况、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安全投入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应急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等。通过排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并对安全隐患进行认定、分类、梳理和建档。

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安全隐患坚持边查边改,对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予以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排出整治计划,落实整治资金和整治责任,限期整改,并制订应急预案,加强隐患监控,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充分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隐患排查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单位。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单位,要实行分级挂牌督办,加大整改力度,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督查验收阶段(2009年11月至12月)。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应组织由安全监管和其他有关部门参加的督查组,对本行政区域内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治理资金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措施制订情况、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情况等。请各村(公司)、社区,各办,各有关部门于11月10日前将督查情况报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街道安委会将组织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督查组,对各地开展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予以通报。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对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街道办事处成立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街道“安全生产年”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各村(公司)、社区,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精心组织,及时研究和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活动的总体目标和活动内容,按照职责分工,把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的每一项工作落实到每个人,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篇2

通过开展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卫生文明家庭评选、社区共驻共建、社区环境治理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使城乡社区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明显改观,基本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四化”标准。

二、主要内容

为全面提升2010年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质量,市民政局决定,开展以一个主题、一套方案、一支队伍、一轮培训、一次创建、一个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一)明确一个主题。各地要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社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广泛发动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开展以“爱我社区,共建和谐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城乡环境治理进社区活动,重点治理社区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等“五乱”现象,特别是要重点治理好本社区管辖范围内脏、乱、差现象,有效改善社区卫生环境,增强社区居民保护环境意识,扩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全体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全社会积极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一套工作方案。各级要根据当地党委、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市民政局的工作要求,指导各街道、社区,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与和谐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当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周密安排,精心部署,逐项抓好落实。力争把全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建好一支队伍。在社区内组织以党、团员志愿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公共财政购买服务岗位参与者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常年服务队伍,积极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劝导、捡拾白色垃圾、垃圾集中清运和公共设施维护等志愿活动。定期开展社区大宣传、义务大扫除、环境卫生日等活动,发动居民群众清扫住宅区房前屋后、绿化带内垃圾,清理楼道和楼顶垃圾,消灭城市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清除建筑物的牛皮癣、小广告,对社区居民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引导,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抓好一轮培训。各级要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的培训工作。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全覆盖的办法,市培训到区县、区县培训到街道、社区。各地要严格制定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力争今年内对全市所有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的民政干部、街道、社区干部进行一轮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五)搞好一次创建。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遂宁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考核标准》和《遂宁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实施细则》(检查得分在90分以上的社区为示范社区、80分以上为达标社区,所辖社区80%以上达到示范社区的标准为示范区或示范街道),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争优创先活动。今年内,全市达标社区要达到80%;船山区、安居区要建成示范城区,蓬溪、射洪、大英县县城所在地镇要建成示范镇;三园区要有30%街道建成示范街道。要丰富创建活动形式,区县对街道(乡镇)、街道(乡镇)对社区要建立“流动红旗”评比等有效制度,充分发挥榜样和先进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六)建立一个机制。今冬明春,各地要结合第八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选齐配强社区居委会及下属委员会、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居民代表,推进居民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区要指导物业公司管理的居民小区建立小区卫生保洁的定期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制度。要着力解决单位家属院、没有物业管理公司的居民楼院的环境卫生整治。要积极推行社区和院落居民自治制度,力争使每个社区都制定出符合本辖区实际的居民文明公约、居民卫生公约、居民行为规范等居规民约,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

三、工作安排

2010年分三个阶段开展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的“六个一”活动。

(一)活动准备阶段(2010年1月—2月)。认真研究制定“六个一”活动的方案和分级实施计划,召开工作会议,明确目标要求,落实人员责任,组织社区开展好宣传发动等工作,为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二)全面提升阶段(2010年3—10月)。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要求,以抓好“六个一”活动为重点,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培训、后上岗,边开展边总结边提高等有效的方式或方法,积极牵头,同时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不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水平。到年底,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要实现全面提升,大见成效。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11—12月)。认真做好自查和交叉检查工作,及时总结开展活动情况,推广先进经验。市局将及时组织区县交叉督查,并命名表彰一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各区县民政局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这项工作列入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年终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其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奖惩机制,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搞好协调

各县(区)民政部门要与宣传、卫生、工会、文化、妇联、团委等部门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度,帮助社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健康开展。

(三)培育典型

要及时总结推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推动工作不断深入。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榜样和先进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引向深入。新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市城乡环境面貌,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创建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一项民心工程。各县(区)民政部门一定要认识到我们的重要职责,要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组织健全、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同共体。

篇3

一、工作目标及任务

2020年,着力解决社区环境脏乱差问题,全面推进本辖区内的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行动。

二、工作范围及重点

1、社区内公共区域。一是省道、市区道路及潇湘汽车城沿线;二是通组公路及沿线;三是河道、小溪、渠道沿线、水库周边及内其他公共区域。

2、社区内主次道路沿线、组道路沿线、水渠、河道、小溪、水库沿线的农户门前庭院卫生。

3、中心城区周边乡镇和城乡结合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内容为“三改、三治、三化”。其中,“三改”即改水、改厕、改陋习,“三治”即治垃圾、治污水、治空心房,“三化”即硬化、绿化、序化。

(1)改水:全力推进全的城市自来水供水工程尽快实施。

(2)改厕:加快改(新)建农户卫生厕所,确保农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确保公共设施的运转。

(3)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全面推行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村支两委人员片三包责任制、辅警、党员、组长到户门前三包责任制、保洁员公共区域保洁和各通组道路及村级活动中心等日常保洁责任制、每月明星卫生户评比、每月最差卫生户、好儿媳户评比、五好家庭户评比、党员示范户评比和环境卫生保洁宣传制度等,引导群众文明行为,做到垃圾入桶,做到自我做起,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从源头上减少农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

(4)整治垃圾:整治范围内农生活垃圾达到“五有”标准,即:有完备的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

(5)治污水:以河塘沟渠、排水沟为重点,清理水域漂浮物。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制。

(6)治空心房:按照“拆、建、管”并重的思路,加强庄规划,全域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

(7)硬化:加快通组道路建设,实现整治范围内所有村民小组通水泥(沥青)路。

(8)绿化:加强村庄周边、庭院宅旁、村内道路、河渠两侧造林绿化。

(9)序化:加大内秩序和农户家庭庭院管理规范化整治力度,开展清理整顿电线、网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为主要内容的缆线整治,开展“牛皮癣”清理行动,开展物品乱摆乱放和车辆乱停乱摆整治行动,确保区域内摆放有序。

三、工作原则及思路

(一)工作原则

1、严格落实社区干部包组责任制,按照分工胡小勇负责1、2、3、4、5组,蒋负责6、7、8、9、10组,蒋负责 11、12、13、14组,张负责15、16、17、18组,唐负责19、20、21组,辅警及组长、党员负责自己各组及到户的农户环境治理等相关工作。

2、各包组村干部负责自己所包组内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辅警及组长、党员负责自己各组及到户的农户的庭院摆放及卫生。各包组村干部必须每月组织辅警及组长、党员入户组织一次卫生检查及评比等,如平时需组织人员、请工等,必须到村委会请示,及时由村委会组织人员调配、请工等,并做到每天汇总到居委会备案、登记,所需费用由委会开会集体研究决定并在每月的党务、村务监督月例会进行通报。

(二)工作思路

第一步为集中突击整治阶段,即从1月份开始,用一个月的时间对辖区内工作重点部位及各组的陈年垃圾、新增垃圾进行一次大清扫、大清除;第二步为长效保洁阶段,即在完成第一步集中突击整治的基础上,村委会充分研究,严格落实区域包岗责任制,党员、辅警、组长到户三包责任制,合理安排组织保洁,积极组织群众参与,确保公共区域及公共沿线区域农户保洁常态化,坚决做到不留一处死角;第三步为根据市区工作安排和工作需要,全面推进各组和农户的门前及周边卫生,全面落实各户门前村干部、组长、党员三包责任制。

四、成立机构,强化保障

成立社区人文环境治理专项小组,由社区书记胡任组长,社区主任蒋任执行组长,其他居委会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副组长,辅警、党员、组长为成员。

五、考核奖惩办法

篇4

二、工作目标

1.动态掌握全镇范围内房屋安全状况。

2.建立房屋安全档案。

3.对危房进行限期治理。

4.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三、工作职责

1.各村(社区)负责本辖区房屋的排查治理工作。

2.镇相关部门、驻镇单位对接县直相关部门做好本单位的排查治理工作;配合村(社区)做好本行业排查治理工作。

3.镇规划建设分局负责镇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指导,同时负责对接县住建局做好全镇房屋安全鉴定的组织实施。

四、房屋安全排查工作安排

镇域范围房屋安全排查治理工作,原则上每两年开展一次,特殊情况下可适时组织排查,具体安排如下:

(一)排查范围

充分利用历年排查资料,对前期经过排查的住宅,学校、医院、菜市场等公共房屋进行再梳理再排查,对未进行专项排查的宾馆(酒店)、商场、娱乐场所、宗教活动场所、养老院、洗浴场所等公共房屋及工业建筑重点排查。

(二)排查内容

排查主要内容是:房屋的承重墙体、梁、板、柱等部位有无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或变形,地基基础是否有沉降变形,房屋是否有明显倾斜。公共房屋擅自改造(二次装修)是否涉及到基础、梁、柱、楼板、墙体等承重结构变动。

镇政府应充分发挥技术专家或专业技术机构的咨询服务作用,立足自身,必要时可以从《市房屋安全鉴定技术专家库》和《市房屋安全鉴定检测技术服务库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中邀请工程技术专家或专业技术机构参与房屋安全排查工作。

(三)排查时间

1.排查阶段(4月20日至5月31日)

各村(社区)、镇相关部门根据实施方案迅速开展房屋安全排查工作;保障排查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做好排查记录(文字、影像资料)。

排查阶段使用《县房屋安全隐患排查表》(见附件2),并以村(社区)或部门分别按《房屋安全排查汇总表》(见附件3)汇总。对其中房屋安全隐患达到“疑似危房”的,还要以《疑似危险房屋汇总表》(见附件4)进行汇总。

《房屋安全排查汇总表》及《疑似危险房屋汇总表》纸质和电子版在5月30日前报送至镇规划建设分局。

2.鉴定阶段(6月1日至7月31日)

镇政府协调配合县房屋安全鉴定所组织实施全镇范围房屋安全鉴定工作。

3.资料整理建档阶段(5月10日至8月1日)

各村(社区)、镇相关部门应以房屋安全排查为契机,按房屋类型、所属行业、危房等级、危急程度等类别分级归档,建立完善房屋安全档案。对于经鉴定确认的危险房屋,要实行一房一档,动态跟踪,实行危房销号制度。房屋安全档案应有纸质和电子版本,达到“真实可靠、可查询、可追溯”的目的。

五、危险房屋治理工作安排

危险房屋治理工作由镇政府统一组织实施,镇相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做好各项工作。

(一)治理方式

危险房屋治理要落实房屋所有人的主体责任和属地的监管责任,实行一房一策、一房一责,明确治理方式、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D级危房的治理一般采取整体拆除(易造成群死群伤房屋在实施拆除前,应进行动态监测预警)或停止使用等方式,C级危房一般采取维修加固处理或观察使用等方式。对最危急的存量危房,一时无法拆除,产权人又无其他房屋居住的,镇政府可调剂公租房进行过渡安置。

(二)存量危险房屋治理安排

镇政府根据住建部门提供的存量危险房屋台账,按照治理要求组织实施;由镇规划建设分局填写《危房治理计划表》于6月20日前报县住建局备案。

(三)本次排查发现的危险房屋治理安排

对本次房屋安全排查发现的危险房屋,镇政府将按照工作职责及治理要求组织实施;由镇规划建设分局填写《危房治理计划表》于9月30日前报县住建局备案。

存量危房和本次排查发现的危房原则上2021年底前完成治理工作。危险房屋治理完成前,镇规划建设分局、各村(社区)、相关部门将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严防发生倒塌伤人事故。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镇政府成立分管同志任组长,各村(社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规划建设分局,统筹调度全镇房屋安全排查治理工作。

各村(社区)、相关部门,要落实房屋安全排查治理工作责任,充分认识房屋安全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相应组织,制定实施计划。

2.保障工作经费

所需费用由镇政府协调解决。

3.加强技术指导和工作宣传

篇5

剧写人生,人入剧中——观看《小巷管家》电影有感

小人物,大时代。11月11日,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职工观看电影《小巷管家》。电影坚持人民主体、众志成城的实干底色切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教育主题,剧中人所展示的基层工作生活引起中心党员的巨大共鸣。

影片以国庆100天倒计时为时间线索,以北京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故事,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张,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北京文化。

同是基层治理人,平常相逢笑会心。中心职工纷纷表示:电影为北京小巷管家立传,但其中折射出的基层工作者的凝聚力、创造力,又何尝不是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写照?电影所弘扬的价值观,所展现出精神面貌,正是我们这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新时代奋斗者的最美表达和时代最强音。

篇6

二、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法律六进”活动的基本任务:一是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学习宣传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城乡妇女的宪法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大力开展以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重点的与妇女儿童发展和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男女平等意识,营造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三是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努力创造符合我市实际、体现时代特色的法治文化,为“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要突出落实两项措施:一是要大力推进妇联领导干部法制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深化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重大决策前法律咨询审核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努力提高妇联领导干部的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水平和能力;二是要加强妇联干部学法制度建设,制定各类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和考核工作,重在增强依法办事、依法服务的能力,提高依法维护妇女权益的水平。

2.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大对农村妇女的法制培训力度,加强基层妇女维权站建设。要加强农村妇女干部的法律培训工作,“六五”普法期间,市妇联将逐级制定培训计划,普遍轮训农村妇联干部,不断提高其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村入户活动,进一步发挥妇女维权志愿者的作用,每年定期开展针对农村妇女群众的义务法律咨询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妇女群众的遵纪守法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促进和谐平安社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妇女维权站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为广大妇女排忧解难。加强社区妇女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并支持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法制平安宣传,经常深入街道、社区,结合各个时期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发生在居民身边的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为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法制文艺宣传活动,探索社区妇女法制宣传教育新途径。

4.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进一步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根据中央文件要求,妇联要切实承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重任,把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列入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此,要从三方面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结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养成学法守法的行为习惯;要坚持发挥家庭教育第一课堂的作用,把法制教育列入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向社区、农村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积极开展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大力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开展活动:要加强对女企业家和女经营户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她们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加强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形式,大力宣传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妇女权益保障、安全生产等与女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企业女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加强女职工学法阵地建设,积极为女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救助,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6.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要加强妇联机关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通过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活动及学习园地建设等,把法律知识纳入机关日常学习计划,为全体机关人员学法提供便利条件,使机关人员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推进依法治市。

三、时间安排及活动要求

篇7

共筑文明社区

温情送到家

一、项目主题

重点围绕“往社区走”战略,助力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挥共青团又是和团属力量特长,关注“老、小、旧、远”以及关注如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民生“痛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公益劳动。

二、项目特色

本次项目将通过深入基层社区,了解基层的治理建设工作内容,关怀独居老人,美化改善社区环境,营造温馨家园而展开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项目主要内容

经过小组讨论,我们决定于“”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进行一系列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为该社区和该社区居民们提供一个更加和谐舒心、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

关怀独居老人。随着上海等一、二线城市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家中年轻一辈都在外打拼,留下家中长辈们独自在家。由于无力支付家政费用,对“养老院”的固有偏见,对“家”的观念根深蒂固等等原因,不少老人都是独身或是老夫妻相依,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生活,从而对生活上造成了许多不便,更有甚者酿成悲剧。对此我们团队将对该社区进行的其中一项志愿服务活动便是关怀独居老人,为他们送上一份“温暖”,包括为他们整理家务、故障反映、聊天舒心等等。

美化改善社区环境,营造温馨家园。居住环境间接影响着人们幸福生活的指数,美好和谐的社区环境能使每一个居民生活锦上添花,通过对社区环境的美化,和卫生知识的普及,从而为居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精彩也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我们将采访居委会工作人员,了解社区治理建设工作,帮助工作人员清理社区中隐蔽角落里的垃圾,装饰美化社区公示栏、宣传板,清理小广告和传单,为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等等。

四、项目活动日程安排

(一)策划组织阶段

根据学院关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拟定实践项目主题,针对目标对象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二)材料准备阶段

对项目人员进行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要求和职责,着手准备项目相关材料,为调查和后期项目总结做准备。

(三)调查实施阶段

根据项目内容进行实地活动,完成项目设定目标。

(四)总结提炼阶段

将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文字材料、影像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撰写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结题书。

五、预期成果概述

通过本次志愿服务活动,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基层社区建设的不易,也感悟到了亲情的珍贵。

在基层社区中,治理生活环境、维护社区治安、反映和处理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问题等等平时在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仿佛隐形的工作,其实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社区工作提供创新管理观念或方法,提高治理效率和效益。

隐藏在基层社区中的“独居老人”不在少数,使我们感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亲情的宝贵。他们虽然已是垂暮之年,身体都不太好,但为了子女的幸福,依然勤俭节约地生活,只为给予子女更多。有许多老人甚至还为工作忙碌的子女分担家务和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但大多数的他们一年之中都鲜少见到子女儿孙的面,只能日复一日地思念与等待,令人心酸,令人深思。

六、团队分工

七、经费预算

交通费:

以实际车票价为准

住宿费:

其他项目(如市内交通、文档打印复印、文具等):

文档打印复印:以实际文档打印复印为准

共计:

以实际车票价为准

八、团队安全应急预案

(注:此部分主要针对实践过程中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准备的应急措施,如当地的民俗情况、当地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可能对于实践活动带来不便的情况,如何预防、如何解决等等)

1、自然灾害问题。如地震、暴风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问题。应对措施:

(1)事前了解天气预报,上网了解当地当天的地理情况。

(2)加强安全保卫教育,当地震发生时,学会一些应急的应对措施。

2、人身安全问题。如交通事故、当地人民歧视、遇到抢劫等。应对措施:

(1)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2)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地方人员可能会带有歧视眼光。对此,我们应该主动并善于与当地地方人民交流和沟通,不得粗言滥语甚至出口骂人。

(3)人身安全第一。在遭遇强盗时,不可盲目与其争斗,而应视实际情况,尽可能报警呼叫救援。

3、财产问题。由于人生地不熟,对交通和各地方的地理分布不清楚,可能会遭到路人的欺骗;再有,在公交车上或者在街道上可能会遭遇到盗贼或者强盗,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对措施:

(1)熟悉活动地点的地理分布。活动之前,务必事先了解调研活动地方的交通和地理环境。

(2)公交车上、街道上小心保管自己的财产和重要资料,发现偷窃或可疑人物及时联系调研小组。

(3)出去调查时,尽量不要随带贵重物品出去。

指导老师意见

名:

学院意见

签名盖章:

校团委意见

盖章

篇8

2、建立和落实公务员学法制度。要加强机关公职人员学法制度建设,把法律知识纳入日常学习计划,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和考核工作,逐步实现机关公职人员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工作规范化。做到年度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并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内容。

3、深入开展“阳光政务”主题活动。加强财政行政法律法规和反腐倡廉教育,增强执政为民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程序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程度,向社会公示办事内容、条件和程序,切实落实财政行政的阳光运行;促进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强化对财政系统运行执法的监督。

二、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依法依法办事

1、开展“法律进服务窗口”活动。把行政审理窗口作为依法办事、文明服务、宣传法律、维护法律的一个窗口,进一步依法规范审批程序,公开审批权限,完善服务机制,增设法律宣传内容,树立部门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2、开展“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和“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创建评比活动。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机关学法用法,把学法用法实践活动推向深入、推向。

3、学习财政法律,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对财政相关重点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积极学习、宣传国家重大财政政策、专项法律、法规,把握财政法制的脉博,紧密结合商务法律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及时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财政法律法规。把财政法律作为机关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和考核工作。

三、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1、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指导并督促企业要制定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学习制度,提高企业法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维护权益关系,努力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

2、加大力度开展治理财政领导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工作。构建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从预防腐败入手,努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水平,规范财政管理,促进财政工作发展,完成制度清理工作任务。

四、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

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重点开展涉农补贴政策宣传,民生政策宣传,“一卡通”使用和管理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落实督查宣传,积极开展“惠农补贴政策进万家”活动,让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五、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主要是结合辖区社区的综合治理和普法工作的需要,组织财政干部进社区宣传财政法规。充分发挥财政干部生活在社区及对社会的辐射作用,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每个党员干部群众要在各自的家庭中做学法和守法的表率,重点做好《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继承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弘扬尊老爱幼、互助、互敬、互谦互让的优良传统,营造家庭平等、守法、安全、和谐的氛围,以促进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社区建设。

六、、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

篇9

我镇今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段为:5-7月的梅汛期和8-9月的台汛期。由于梅汛期集中降雨易引发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暴雨天气极易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根据我镇地质环境特点,当出现每小时雨量大于30毫米的强降雨时及雨止后的一段时间内(根据山体高差不同约3-48小时)和出现连续3天中到大雨及较长时间阴雨天气时,需重点防范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除了梅汛和台汛期之外,我镇每年冬季的雨雪冰冻期,也易引发地质灾害。这是因为一方面冰冻和融化使岩土体热胀冷缩,易引起开裂形成崩塌;另一方面由于冰雪融化后,水渗入岩土体内容易引起滑坡。因此,处于山区的单位和个人应注意防范雨雪冰冻引发的地质灾害。

(二)重点防治区

1、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滑坡、崩塌灾害高中易发区主要为我镇的西部山地丘陵区,其中塘埠村、奇鹤村、彭公村、西安寺村、长命村、里窑社区、杨梅坞社区为滑坡和崩塌高发区。

2、重要交通干线及山区公路沿线。重要交通干线主要有104国道04省道。104国道彭公村路段和04省道塘埠村路段存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需要重点防范。山区公路主要指乡级和村级公路,因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公路等级低,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隐患较多,需要重点防范。

3、切坡建房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山区群众切坡建房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大多数缺乏应有的支护,在长时间降雨或强降雨时易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而且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重点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周边、河道两侧、风景区、电力等已建或在建基础设施。有关单位应根据各自的职责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加强重点建设工程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做好汛期前和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并报镇政府和国土资源局。

5、其它建设工程。主要是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矿山企业、废弃矿山和在建工业项目等。各所在地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专人,加强监管,做好汛期前和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

主要防治任务

(一)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

要逐步深化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不断提升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水平和准确率。各村、社区和有关单位要加强与瓶窑镇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的联系,及时获取地质灾害气象实时预警信息,开展地质灾害气象实时预警工作。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村、社区和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完善地质灾害巡查和监测台账。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群测群防责任人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二)加快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步伐

各村、社区和有关部门应协调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严格管理,确保治理任务的完成。对于小流域泥石流隐患沟谷,应加强监测,并根据其易发长度和危害性大小排出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计划,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或减轻其危害。对自然因素引发的新地质灾害隐患,要及时落实监测责任人,并尽快进行治理。各村、社区和有关部门应按计划做好治理资金的筹措,确保治理任务完成。

(三)加强新农村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管

各村、社区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在进行村镇规划,新村选址,移民迁建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要躲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确需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建设的,必须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村庄规划时,必须依法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加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

近年来,受台风暴雨,雨雪冰冻及人类活动影响,不少山坡和坡脚出现了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全面调查,充分收集已有地质灾害调查资料,采用遥感译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要通过调查,查明可能遭受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和人群聚集地。对经调查确定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逐一明确监测方法,制定防灾避险预案,提出防治措施,排出治理计划,尽快治理。

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职责。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安全,各村、各社区和有关单位避险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加强对地质灾害工作的领导,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创建“平安瓶窑”、“和谐瓶窑”的主要内容。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巡查

汛期来临前,各村、各社区和有关单位要组织有关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和交通沿线的检查,对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分析评价,提出具体可行的防范意识和防灾减灾措施。汛期来临时,各村、各社区和有关单位要加强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切坡建房和乡村公路的巡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凡是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尤其是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的村,社区和有关单位,应当设立地质灾害预警员,负责当地地质灾害检查防范工作。国土资源部门在汛期前应对各地群测群防网络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篇10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指的是人民群众通过组织或私人的形式,通过多方式、多途径参与到环境决策管理和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一种行为。随着生态环境恶化与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类健康与生存的重要性,这也激发了人们主动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但是,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因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公正参与环境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找出引发问题的原因,从而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构成与公众范围

1.1 环境评价体系构成

理解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通常来说环境评价分为前后两部分,前者包括的主要内容为建设项目和环境评价,后者则包括项目规划和项目建设后的环境影响评价,但是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环境评价不包括验收和环境监理。现阶段,我国公众处在参与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理阶段,但是依据实际情况来看,这两个阶段与公众的联系并不紧密。

1.2 公众范围

通常情况下,“公众”指的是针对特定利益所做出的特定反应的团体或人群。在这其中不仅包括特定的工民个体,同时也包括与之相关的组织、团体以及政府机构。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公众所指的是非服务于决策的利益相关者,与决策有着间接或直接利益相关的个人、机构、单位等,同时也包括非应力或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广义公众泛指有意愿或者有兴趣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单位、个人、组织等。其中广义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初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初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估等多个阶段。从目前我国在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具体情况来看,参与对象主要还是狭义的公众范畴,但是如果涉及到较大环境影响,社会敏感程度较高决策时,通常在决策上需要将狭义公众范畴拓展到广义范畴上,从而使环境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2 环境管理过程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并没有对我国公众的环境权进行明确界定,因此,民众在参与环境管理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制度以及法律的支撑。民众在环境管理过程中,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索赔权等相关权利都缺少特定的法律支撑。在法律条例之中,缺少针对民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相关规范,因此民众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属于弱势群体,无法与政府、利益集团抗衡,这也直接导致在环境管理过程中,民众的参与成为了一种形式,没有起到实际作用,使民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2.2 公众参与程度低

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公众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在环境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还处于发展阶段,公众在环境管理意识上还存在许多不足,虽然有部分公众参与到环境管理中,但是参与度较低。

2.3 缺少完善的体系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需要一套完善的体系予以保障。在我国环境管理体系中,政府在管理中占有主导地位,而公众在环境管理中主要起到辅助作用,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一套组织体系,组织缺少持续性和系统性,公众参与环境管理起到的效果也十分有限。

2.4 社区参与度不高

目前,我国城市化脚步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而我国的相关单位和公众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社区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意义,这也导致了社区无法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实践过程中,社区的参与度较低。

3 科学的环境管理模式

3.1 构建社区磋商小组,发挥其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社区参与环境管理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基础,目前在环境管理过程中正在实行的居民自治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地区实行公众自主管理制度。环境管理中,公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分析。本文在环境管理过程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调动基层群众力量的管理模式――社区磋商小组。该小组在环境管理过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为引导、协调、激励环境保护的社区组织,最终构成一种长期运行的环境保护社区组织。在该管理模式中,社区磋商小组主要通过公众民主选取构成的,组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的自主和社会捐助。

3.2 社区磋商小组在环境管理过程中的主要职能

3.2.1 加强教育

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讨论、会议、宣传板等方式,向社区内的成员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知识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使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在社区中还应当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使社区中的公众参与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3.2.2 协调磋商

社区磋商小组中的成员代表群众的意愿参与社区环境管理方面的议事,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对社区公众与污染企业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如果发生了利益冲突,主要负责组织公众、企业、政府三方进行对话,通过协商的方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社区磋商小组的组织化参与到环境管理中,可以使公众代表的专业性和代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可以使民众在与企业和政府的磋商和博弈过程中的信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2.3 公众管理力度的提高

通过合理的措施组织社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针对环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科学治理,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措施。例如,规章制度、村民手册等,从而使公众管理能够对自身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进行控制,对社区中的成员进行有效管理,同时需要认真听取公众的要求和意见,使社区内所有成员的意愿都能够得到反映,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确保环境管理的顺利开展。

3.2.4 合理引导

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对公众参与进行适当引导,使社区能够主动参与到环境管理中,积极参与对环境影响评价,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同时在如果出现公众环境进行诉讼时,社区磋商小组不仅给与专业知识的自主,而且也要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3.3 社区磋商小组在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中的主要优势

3.3.1 民主管理

社区磋商小组中的成员都是通过民主的方式产生的。社区内部成员开展磋商和交流可以增加社区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可以起到解决冲突和矛盾的桥梁作用。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通过社区磋商小组的方式进行,能够避免个体分散的、自发的活动所造成的混乱现象,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

3.3.2 范围广泛

社区磋商小组模式与我国社会体制相符,不仅可以在发达城市地区中应用,而且也可以在落后的乡镇地区中应用,开展的方式相对来说也比较灵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3.3 公众的主体性更加突出

社区小组主要由公众主导,其主要在环境管理中代表的是公众的整体利益。因此,在整个环境中,社区工程对环境管理具有充分的管理权和决策权,需要充分体现公众的主体性,使公众的地位得到充分重视,从而使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4 磋商小组的具体应用实例

4.1 试点地区的具体概括

试点地区管辖的面积约9.5km2,人口数约5214人,现有居民小组37个,村企业约27个,该村的社区组织性已经十分成熟,社区磋商小组主要以保护村内的水环境为特定目标,展开试点工作。

4.2 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4.2.1 社区磋商小组的构建

该村一共召开了2次会议,成立了社区磋商小组。社区代表主要通过居民投票产生,一共产生了26名代表,并且明确了每一名代表在环境管理过程中的主要责任。

4.2.2 成员培训

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技巧结合工作能力,需要对社区磋商小组中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技能和方法,以及环境管理的现场实践,主要包括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参与途径、参与方式等。

4.2.3 社区磋商小组的工作程序

社区磋商小组参与环境管理的主要程序如下:(1)对环境污染

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通过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的方式,针对污染的原因,并全面掌握信息资料,对问题进行解决。(2)设计科学的污染治理方案,制定科学的质量方案,为公众的参与提供指南。(3)依据合理的顺序实施污染治理方案。

(4)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监控工作。(5)对环境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并对该方法进行推广,从而使公众参与环境管理能够变得更加合理,为促进我国环境的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模式上需要不断创新,文章主要针对社区磋商小组在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试点介绍,希望文中内容对激发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环境管理模式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松,尤琼智,任景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方法研究与案例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2012,05:20-25.

[2]宋言奇,陈宇光.全球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变:从政府治理到社区自治[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37-41.

[3]张云怀,卢露.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09-6710+6713.

篇11

2016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文明社会和创建和谐社会为载体,紧紧围绕全局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城乡环境合治理工作方针和《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条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巩固“五乱”治理成果,坚持经济发展与文化事业、产业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发展,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参与面广、富有成效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努力开创我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措施和要求

(一)坚持责任区、社区、街道和“门前五包”常态化保洁。继续加强清扫保洁工作,请专业人员负责清扫责任区,保障责任区卫生。以“干干净净”为工作目标,重点以“三洁”(地面洁,无垃圾、无油污;立面洁,无牛皮癣;绿地洁,无垃圾、无乱堆放、无乱牵挂)为主要内容,保证“门前五包”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做到“五要”,水沟要畅通,橱窗要洁净,管线要规范,停车要有序,朝向要一致。

(二)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深化“除陋习、树新风”、“治三乱”等专项活动,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利用“公民道德宣传月”、重大节日等节点,开展主题实践宣传活动至少12次,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热情,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在重要路段设置治理工作宣传标牌,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深入民心、家喻户晓。同时,在执法过程中劝导“不文明、不卫生”行为,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工作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监管工作当中。

篇1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和“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安全素质,减少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确保社区“安全、健康、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我区大部分镇、街道建设成为“全国安全社区”,并申报“国际安全社区”。以实现“两个确保”(确保社区稳定、确保社会和谐)、“三个减少”(减少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害)、“四个提高”(提高社区全体人员的安全素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健康促进的水平、提高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质量)为目标,高效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安全、健康、和谐”持续发展。计划在2011年7月31日前,马山街道、蠡园街道、蠡湖街道、河埒街道在全区第一批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2011年11月30前,雪浪街道、胡埭镇、太湖街道、华庄街道、荣巷街道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力争2012年底,全区50%的镇、街道达到市级“安全社区”标准,20%以上镇、街道建成省级“安全社区”标准。到2013年9月30日前,马山街道、蠡园街道、蠡湖街道、河埒街道要达到省级“安全社区”标准并力争通过省验收,在2013年底前力争有2—4个单位达到“全国安全社区”标准,并力争在2014年底通过“全国安全社区”验收。其他单位达到省级验收标准,到2015年底,力争全区所有镇、街道完成“全国安全社区”申报工作。

三、工作标准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安全社区评定指标(试行)》等标准,结合我区实际,创建国家级安全社区的工作标准为:

(一)区本级及各镇、街道都要成立一个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地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二)各创建(试点)单位要制定一套目标任务明确、计划和职责清晰、规章制度健全的创建实施方案,方案要结合本区域特点,突出特色、切实可行、易于操作。

(三)安全社区创建单位要建立一整套创建工作台帐。台帐包括人口综合信息、社会单位综合数据、环境和公共设施数据、伤害预防计划、预防项目开展情况、伤害记录情况、日常检查评估情况等,并建立通报分析制度。

(四)各镇、街道要根据创建工作的进展,保证资金的投入,以确保创建工作正常开展。

(五)积极参与各级“安全社区”有关活动。

四、时段步骤

创建每一阶段时间从2011年6月至2012年底,共分五个阶段:

一是启动部署阶段(2011年6月):制订“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成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举行启动仪式。

二是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7月-9月):召开“安全社区”建设推进大会,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培训和组织参观学习,聘请技术顾问,指导和策划创建工作;向省、市申报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宣传活动,大力推广安全社区“持续改进,促进事故和伤害预防”理念和“安全社区”建设标准,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自我防范伤害和事故的意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建设氛围。

三是培训指导阶段(2011年9月-11月):区和各镇、街道建设负责人参加组织的专业培训,结合辖区实际,组织辖区各单位负责人进行一次创建知识讲座。

四是整改推进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9月):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安全社区评定指标》,对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全面进行整改。

五是巩固提升阶段(2012年10月-12月):开展“回头看”、“回头查”行动,完善薄弱环节,巩固建设成果。在成功创建省级“安全社区”的基础上,对照“全国安全社区”标准,持续有效地深化安全促进工作。

从2013年开始,全区所有镇、街道按照创建工作的部署与计划,对照标准进行有序的整改和提升与申报验收。

在成功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的基础上,对照国际安全社区标准,持续有效地深化安全促进工作,为创建“国际安全社区”创造条件。

五、职责分工

为保证“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推进,区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副区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区综治办、团委、妇联、残联、关工委、司法局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效能督查组设在区监察局。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宣传教育、社会稳定、交通安全等9个专项工作指导组,负责组织指导全区创建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安全社区”建设推进落实工作,组织制定安全社区建设规划,负责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审定,协调相关部门全面推进本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实行定期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各职能部门和各镇、街道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二)“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领导小组具体领导下,负责“安全社区”创建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相关投入费用的申请与创建工作的整体安排及协调,收集创建工作信息,做好对创建指标的分析和梳理,定期组织检查各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协调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各专项工作指导组的关系,确保不漏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有关单位和部门研究探讨,制定解决措施,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组织召开成员单位季度例会,定期编发《创建工作简报》,全面反映创建情况。

(三)效能督查组

组长单位:区监察局

组员单位:区政府办公室(督查科)、区安委会办公室,各镇、街道,区有关部门。

主要内容:负责创建工作的效能督查,督促和推动创建项目的实施。

(四)专项工作指导组

1、宣传教育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委宣传部

组员单位:区安委会各成员部门,区综治办、司法局、团委、妇联,关工委,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编制安全促进教育培训材料,开展各类工商贸企业、学校、家庭等场所与不同层次的全员安全促进培训、教育和宣传,广泛宣传报道创建工作,提高辖区居民“安全、健康、文化”的理念,动员辖区居民全民参与。

2、社会稳定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综治办

组员单位:区公安分局、妇联、关工委、残联、局、教育局、民政局、司法局,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负责解决各类治安问题、社会矛盾纠纷、犯罪预防、反暴力伤害预防,家庭防盗预防,妇女、儿童、老人安全,关爱社会残疾人,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和出租屋等重点部位的治安整治工作等。组织指导各创建单位社会治安促进项目的实施。

3、交通安全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交通局

组员单位:区交巡警大队、建设局、教育局、城管局,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负责实施公共和社区道路“安全畅通”,包括各类车辆驾驶员安全,乘车安全,行人安全,道口安全,交通安全标志、标识、警示等,健全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加强道路交通宣传,打击违法违章行为,为道路交通安全创造条件。组织指导各创建单位交通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

4、消防安全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公安分局、消防大队

组员单位:区建设局、农林局、商务局、文体局、卫生局、安监局、工商局,各公安派出所,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负责防火知识普及,各类场所火灾预防、高层楼火灾预防、家庭火灾预防、森林火灾预防,火灾抢险救援与逃生、易燃物品使用与管理、消防器材、设施使用与维护管理等,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组织指导各创建单位消防、公共场所的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

5、工作场所和食品药品安全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安监局、食药监局

组员单位:区总工会、经信局、建设局、农林局、水利局、交通局、商务局、卫生局、文体局、城管局、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食品安全和政府部门监管责任为工作中心,强化和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特种设备、职业危害防治安全、建筑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烟花爆竹安全、燃气安全,旅游景点、设施安全,安全救护、安全技能、家庭用药安全等。组织指导各创建单位工作场所和食品药品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

6、居家安全和老年人安全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民政局

组员单位:区残联、司法局、建设局、卫生局、房管局、安监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食药监局,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负责指导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用气安全、反家庭暴力、老年人安全等。以安全救护、安全技能培训、家庭用药安全、对空巢老人实行定人帮扶等。组织指导各创建单位居家安全、老年人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

7、学校安全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教育局

组员单位:区建设局、卫生局、房管局、安监局、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消防大队、食药监局,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负责学校宿舍安全、学生交通安全、教室安全、实验室安全、体育运动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校车安全、网络交友安全,预防校园暴力,心理健康等。组织指导各创建单位学校安全、儿童安安全等促进项目的实施。

8、环境安全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城管局

组员单位:区民政局、建设局、水利局、环保局、安监局、国土分局、工商局、各镇、街道。

主要内容:负责防汛防台等自然灾害防治,涉水安全、饮用水安全、地质灾害预防,环境保护、卫生整洁。组织指导各创建单位防灾减灾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

9、统计分析指导组

组长单位:区安监局

组员单位:区安委会成员单位

主要内容:收集、统计全区各类事故伤害,归纳、分析原因,通过各种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评价计划实施效果,持续不断地找出改进方向。督促各创建单位和创建专项指导小组推进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

各组长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制定具体工作指导方案(细则),细化工作任务和职责,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各镇、街道要结合本辖区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辖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报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六、考核标准

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是建设“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有效平台,列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区“安全社区”工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上级有关标准进行组织考评。

评定分数达到90分的,为区级安全社区建设合格社区。

评定分数达到95分以上(含95分)的,为区级安全社区建设优秀社区,由区政府在全区通报表彰,并择优向市、省建设小组推荐,争创省级或国家级安全社区。

评定分数未达到区级标准,整改后次年需重新申报评定,经评定仍达不到区级标准的,有关镇、开发区、街道当年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考核为不合格。

七、工作保障

此项工作采取“以块为主实施,条线指导配合,共同推动促进”方式进行。计划每季召开一次推进协调会。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结合本辖区实际,成立创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牵头负责,并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定期召开安全社区推进会议,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问题。由村或社区主任牵头,组织建立村、社区自治工作机构,协调村、社区内部创建工作的开展,积极发动企业、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创建工作,确保安全社区建设取得实效。

(二)形成工作合力。“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的工作,涉及面广,各单位和区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报请对应的区专项工作组研究解决办法,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保障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镇、街道推进小组的成员要树立大局意识,落实责任,分工负责,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确保创建工作持续、协调发展。

篇13

(一)检查形式。这次大检查采取街道协调组织派出所、村、社区联合检查的形式实行纵到底、横到边的检查。

(二)活动时间:2014年9月22日至9月30日。

(三)(1)9月23日召开街道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市安委会文件精神,制定检查活动方案。

(2)9月26日对世纪春、解放社区辖区内进行检查,9月27日对建国社区、台兴社区辖区内进行检查。

(3)9月28日、29日对台兴村辖区内的木材加工厂和各企业进行检查。

二、检查主要内容

(一)检查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隐患排查治理,开展“打非”等重点工作情况。

(二)检查是否编制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情况。

(三)重点检查台兴村森林防火工作的各项制度是否落实,对村民的防火教育和宣传是否到位。

(四)对辖区内居民住宅楼的消防安全进行检查,检查楼道是否畅通,清除楼道内的杂物,辖区内的消防设施是否完好。

(五)对辖区内的幼儿园、养老院进行检查。一是检查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符合规定;二是电气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

(六)街道重点对辖区内的木材加工厂、企业进行检查。一是落实安全责任制情况;二是检查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健全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等安全基础工作情况;三是检查企业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主体责任情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