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合伙企业的管理

合伙企业的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6:00: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合伙企业的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合伙企业的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普遍推广,各机关组织和企事业单位都开展各类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建立。企业的发展运作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信息安全通过保护企业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不仅保护了企业各类信息资产的安全,还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信息安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信息安全进行规划和管理。

一、企业中信息安全管理经常存在的问题

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用户安全意识和观念薄弱的占58%,第二位的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培训,占39%;其后,依次是保障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安全信息共享和安全产品不能满足要求。

不仅在日常管理中,在技术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CSDN泄密门事件中,专业IT博客“月光博客”撰文表示“整个事件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像CSDN这样的以程序员和开发为核心的大型网站,居然采用明文存储密码”,“稍微懂一点编程的程序员都知道,为了用户的安全,应该在数据库里保存用户密码的加密信息,这样黑客即使下载了数据库,破解用户密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见,有些涉及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与技术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到位有关。

为了了解企业内部员工在信息安全问题上的看法及所做的努力,我们对一家电子商务企业和一家银行的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在企业员工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是信息安全意识方面,被调查者认为信息安全对企业和个人都非常重要。但大多数受访者对信息安全的问题了解很少等。

2.很多受访者认为信息安全属于技术人员的事情;与技术人员的交流非常少;忙于业务,没有时间去处理。

3.是用户认为信息安全管理措施效果不好。有些信息安全行为的规范标准虽然挂在网上或贴在墙上,很少有人去关注;公司发动的信息安全的培训活动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二、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

通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导致信息安全事件频发、风险损失严重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安全是一个多维问题,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在信息安全问题上往往涉及多个部门。有些情况下,无法明确责任,使得信息安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及有效的管理。

2.风险平衡理论认为,人会愿意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与你采用多少的安全防护措施无关。有时即使有条件可以到达绝对安全的状态,由于人性的缘故,也不会那样去做。

3.信息安全与效率和便利性本身是矛盾的。信息安全加强了,受到的约束也就多了,相应地效率也就降低了。比如简单规律地密码,可以不必费力去记;插入U盘时进行杀毒,必然要耽误时间;没有接入网络,不可能受到网络攻击,但也就失去了网上浏览所需信息、网络交流的自由,因此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最安全的计算机是拔掉网络的那台计算机”。

4.由于某些缘故,网络中总是存在黑客,专门窃取信息或破坏网络系统。他们的水平都非常专业,一般的用户难以预防。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信息安全的水平总是在这种攻击与防守中进步的。

5.信息安全问题的不确定性。信息安全问题的不确定性主要指是否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无法精确地评估当前所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的难以把握。

所有这一切因素,都使得信息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关注和重视,无法采用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避免。这也是导致信息安全事件发生频率居高不下,风险损失较大的主要原因。

三、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针对企业信息安全的问题,文章运用管理学的理论进行论述。企业管理涉及四个功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

1.从计划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确立信息安全的发展战略,从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和管理信息安全,确保信息安全所引发的风险达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从全局角度制定信息安全的策略,确立信息安全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需要的行动方案。

2.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的管理的观点认为,企业的组织结构,取决于组织战略 。在许多企业组织结构中,只有技术部门,没有信息安全管理部门。S.H.(basie) von Solms 曾讨论过,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两个部门必须设置成为两个独立的部门,否则无法保证安全评估的客观性。因此有必要设置一个专门负责信息安全管理的部门,这个部门并不负责具体的技术,但是要懂技术,主要是开展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

3.从领导的角度来看:根据wilde的风险平衡理论,一个人会愿意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 “风险平衡”观念会让整个机构处于盲目乐观的过度自信状态,不管是企业的员工还是管理者都倾向于追求效率 ,从而忽视信息安全的投入。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信息安全、风险意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增进员工与技术人员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开展有效的安全意识活动。

4.从控制的角度来看:对风险的控制要求企业对自己的安全状况不断评估,时时防范。这就要求安全管理部门每隔一定时间向上汇报信息安全的进展情况,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文章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对信息安全问题做了实地调查,分析了目前信息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文章运用管理学的理论,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角度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参考文献:

[1]Wilde GJS.The theory of risk homeostasis: implications for safety and health. Risk Analysis 1982;2(04):209-25.

[2]秦志华.企业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

篇2

0.前言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资产,包括库存中的、加工中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存货是企业资产之一,在企业管理当中存货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存货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企业要持续盈利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存货管理体系措施。

1.国内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存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当前国内很多企业都没有意识到企业资金的运转不灵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业存货所影响的,因为他们对存货管理不够重视与缺乏存货管理完善制度,所以造成企业存货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到企业资金的运转。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相对企业来说,存货管理的制度存在任何错误都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所以,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是必然性。

1.2企业缺乏科学采购计划

国内的企业存货管理中缺乏科学采购计划。企业采购人员在存货采购过程由于缺少合理的采购制度,在采购过程中没有按企业所需求的种类和数量采购。单单靠主观经验或感觉来进行判断采购,没有考虑到生产成本与企业效益来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因此会导致整个采购计划的混乱,导致采购成本的增加,也给采购人员中饱私囊的机会。也给企业造成资金的损失。

1.3内部控制不够健全

存货管理和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健全的内部控制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防范。然而现阶段很多企业都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缺乏管理的执行力度,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的存货资金占用较大,因此就导致大量的资金周转不够灵活。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健康而有序的发展。在企业存货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由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不够准确出现偏差的市场预测条件下,该企业将会做出不当的决策,所以造成存货库存的积压。该单位库存超常规的增加,或者库存水平大幅度的降低,这些情况不但影响企业资金的运转,使流动资金严重紧缺,影响了企业内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1.4存货管理的电算化

我国除少数的大公司以外,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实现电算化的管理。由于企业存货种类清查和核算的工作量较大,就会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这也就会影响企业存货核算的准确性,并产生大量的潜在损失,会造成财务报表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企业存货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就会造成存货信息无法及时与企业的其它部门互通有无,会影响到公司的采购活动,甚至会造成企业存货的脱销或积压现象的产生。

2.企业存货管理的意义

2.1企业存货的采购与计价

如果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制定采购计划,则会大大的降低采购成本,这是科学进行企业存货管理的首要步骤。此外,企业在选择存货的计价办法时,考虑到存货表达的正确性以及评估赋税等方面的问题,准确的判断材料的价钱和走势,则会保证公司获得最大赋税利益。

2.2企业存货的库存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市场的需求变化较大。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企业的库存不宜太多,否则会失去对商品的操作力。因此,企业应该在不影响生产与销售的基础上降低资金积压,尽量实现企业内部的零库存。此外,存货的盘点也是确认企业经营绩效的有效手段之一,属于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盘点的效率,来减少存货的损失。企业应根据存货的种类、存货的重要性程度、价值和数量等相关的因素,选择适当的盘点办法进行库存盘点。

2.3企业存货管理的价值

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可以有效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也是确定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增长潜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企业财务的成本管理过程中,要加强企业资产的管理和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存货的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乃至可持续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企业的存货资源既不能匮乏,也不能囤积大量的货物,否则会占用企业大量的生产资金。加强企业的存货管理不但可以解决生产与存货之间矛盾,也可以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和资产营运的效率。

3.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存货和采购管理

要想加强企业的存货和采购管理,在公司内部有必要设立专有的部门来控制企业的物流运转体系。作为企业的核心控制部门,这个部门要成为与企业其他部门的纽带,将采购资料、存量信息等及时提供给企业的其他部门,提醒其他部门应该根据销售的情况更改订货参数或者增加临时订货等。

3.2加强仓储的保管和盘点

公司存货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所有存货不分巨细的严格管理。因此,在公司在存货的日常管理中,可以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分成不同的种类。对于最重要的存货种类,要制定有效的存货管理战略,并严格来控制着类存货的数量,以提高其周转的速度。同时推行周期盘点,代替一年两次实地盘点的做法。

3.3加强对存货负责人培训

企业的存货管理应该是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企业应该加强对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存货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就必须从坚强存货管理员的培训方面入手,为其树立起存货的管理重要性意识。企业的存货管理人员应提前确定订货的时间和数量,保证产品供应的前提下,适当地来降低储备的成本。只有通过建立合理的存货岗位责任制,明确存货负责人的权力和义务,规范存货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的做到为企业提高效益服务。 [科]

【参考文献】

[1]孙冰.浅议企业存货管理[J].科技资讯,2010(14).

篇3

存货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以销售备用所生产的产成品或者商品,或为了销售而正在生产的产品,或在提供劳务过程、生产过程消耗的物料、材料等。它能够反应企业的资金流动及运作状况,因此,极少数人会以此作为偷逃国家税费基金的手段来谋取不义之财。存货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销售的进行并且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另外企业也需要适当的降低存货来获得成本[1]。

二、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十分的残酷,若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占据十足的优势,就必须保证自己企业的产品顺利生产并准确的投入市场,产品供应链绝对不能间断,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储备充足的生产原料以及用以备用投入到市场中的产成品,这样就形成了存货。为了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就必须要对存货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恰当的存货管理能够避免企业由于缺少原料而停工从而影响生产连续性,进而影响销售。另外还能够精准的掌握下一步的原料需求,避免重复采购等现象影响资金的运转。加强对存货的管理能够保证生产的有效进行、降级企业的资金占用以及提高企业总资产的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总体经济收益[2]。

三、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管理制度不健全

存货作为企业的重要资金组成,需要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来管制,在实际的经营中还有很多企业关于存货管理存在着突出性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健全的存货管理制度,或是有制度却不加以严格实施。由于缺少科学统一的存货管理制度,导致某些企业在产品出入库时,没有专门人员进行准确的记录,容易造成货物缺失或者账目与实际不符等现象。而且对存货的领用、盘点、保管等也不够细致,对存货的具体数量始终没有精准的把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在于没有明确的管理标准,对人员工作没有进行约束,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并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3]。

(二)存货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很多企业对于产品的采购、出入库登记、出纳等工作都由一个人去完成,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工作出现疏漏,或出现某些人员利用工作便利,结合供货商,徇私舞弊,谋求个人利益,最终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存在一种问题就是某些企业的存货管理人员工作态度懈怠、散漫,做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产品的出入库等环节均没有进行仔细的记录,造成库存误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一步的采购工作,为企业的生产运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有些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没有采取重视,引用的某些管理人员往往在专业能力上有所欠缺,对存货的特性、形态、品种都没有明确的认识,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4]。

(三)缺乏科学的采购计划

企业原料的采购需要建立在准确的库存统计之上,在明确了库存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科学的采购计划。某些企业往往在采购之前免去了这一步骤,在不了解实际库存的情况下进行采购造成库存积压,这种缺乏科学计划的采购行为不仅为存货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负担,还让企业产生过多的支出,造成企业资金流动的紧张,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存货资金占用量较大

存货过多是很多企业都会出现的问题,企业往往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囤积大量的产品以备在供不应求时投放到市场中,这样虽然能保证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在企业进行物资采购的时候也花去了大量的资金,造成了资金流动短缺或紧张的局面。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很多企?I的存货占据了流动资金的45%左右,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对库存的管理不够重视,最终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活动。

四、解决企业存货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存货管理制度

在存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细致的岗位职责以及岗位权限,明确每个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步骤以及奖惩制度,这样就为存货管理人员的行为提供了规范标准,知道哪些是需要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另外监督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需要对存货的品种、数量、质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进行定期检查或抽查,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找到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明确记录存货的盘点、领用和发出数据,保证存货数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应该对不同部门的存货领用量设置标准,避免一个部门领导过多导致其他部门需要应急时却没有材料的现象[5]。

(二)加强人员管理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对存货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就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加大引用一些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人才,为存货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对能力稍显不足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加强其对存货的认识和专业了

解,从而提升工作能力。还要强化对存货管理人员工作的监督,对其工作效率进行一定考核,对于工作态度不积极影响工作进程的人员予以警示,让其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加以调整。另外,对于工作过程中徇私舞弊,利用工作便利谋取私利,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进行严格整治,将这种行为彻底打击,为企业的管理营造一个透明干净的环境[6]。

(三)运用科学采购方法

为了存货的有效管理,企业有必要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首先,对于采购的授权和权力范围应当有所明确,在企业需要采购新物资的时候,指定给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去实施,并限定其采购范围和资金花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乱买、重复购买、报假账等不良现象。另外,企业在进行大规模采购行为的时候,应当与供货方签订明确的、正规的、有法律效应的书面合同,确保供货方能准时、保质、保量的发货,合同也应该公开,由相关部门审核,避免徇私舞弊的现象。

(四)控制存货数量

篇4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48-02

一、前言

对于企业档案管理而言,档案管理分为内部档案管理和外部档案管理两部分。其中内部档案属于企业的自有信息,往往涉及到企业的敏感信息的商业机密,这部分档案一般都由企业内部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而外部档案主要是企业的一般经营管理信息和市场销售信息等,这部分资料企业通常会提交给政府档案管理部门进行保管。其目的除了供政府搜集企业信息之用,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是降低企业档案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所以,对于企业外部档案,加强与政府沟通,或者政府支持,对做好企业档案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档案管理应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

企业在档案管理中,除了涉及企业核心机密的档案,其他的档案资料管理都应纳入到政府档案管理体系中。基于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是做好企业档案管理质量的关键。为此,企业在档案管理中要想获得政府的支持,就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档案管理应与政府档案管理部门建立联系

由于企业档案中的绝大部分档案资料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纳入到政府档案管理体系中,所以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应与政府档案管理部门建立联系,并建立良好的沟通,使政府档案管理部门能够掌握企业档案资料信息,进而为后续管理提供有力帮助。

(二)企业档案管理应掌握政府档案管理流程

考虑到企业外部档案需要纳入到政府档案管理的特点,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应掌握政府档案管理流程,便于在实际档案管理中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做好企业档案信息的整理和管理,达到进一步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和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目的。因此,掌握政府档案管理流程是争取政府支持的关键。

(三)企业档案管理行为应受政府的主管部门监管

基于企业档案的特殊性,以及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企业档案管理行为必须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只有保证这一点,才能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因此,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应加强与政府的主管部门的沟通,积极将档案管理行为纳入到主管部门监管之下。

三、企业档案管理应做好档案资料的分类

在企业档案管理中,要想获得政府的支持,就要根据政府档案管理规定,对企业的档案资料进行合理分类,使企业中合格的档案资料都能够纳入到政府档案管理体系中,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实效性。为此,做好档案资料的分类,是企业档案管理获得政府支持的重要措施,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档案管理应对档案资料进行准确分类

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外部档案纳入到政府档案管理体系中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实现这一功能,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应对档案资料进行准确分类,并根据政府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分类,使企业归档资料能够满足政府档案管理要求,进而获得政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系列支持。

(二)企业档案管理应把握档案资料分类原则

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档案管理需要,在企业档案管理中,应根据政府档案管理要求,把握档案资料分类原则,将符合政府档案管理要求的所有档案都纳入到政府档案管理体系中,其中档案资料的分类应把握针对性、全面性和合理性原则,保证档案资料的分类达到预期目标。

(三)企业档案管理应合理划分企业内部档案和企业外部档案

考虑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档案由于涉及企业机密,通常都是由企业自己的档案管理部门保管。外部档案由于不涉及机密信息,可以交由政府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合理划分企业内部档案和企业外部档案是十分重要的。

四、企业档案管理应引入政府管理机制

考虑到企业档案管理的特殊性以及档案管理的现实需求,政府的支持对提高企业档案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这一现实需求,企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想获得政府支持,就要积极引入政府管理机制,保证企业档案管理取得实效,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档案管理应对政府管理职能有正确认识

企业在档案管理中能否获得政府支持,关键在于企业档案管理能否对政府管理职能有正确认识。通过对政府档案管理职能的了解,企业的档案管理将会获得有力支持,无论是在档案管理有效性还是档案管理的全面性上都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加强对政府管理职能的认识很重要。

(二)企业档案管理应根据实际需要引入政府管理机制

基于政府档案管理的专业性,企业要想获得政府在档案管理上的支持,就要根据实际需要引起政府管理机制,保证企业档案管理能够在管理机制上更加完善,并达到预期要求,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实效性,满足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促进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

(三)企业档案管理应执行政府档案管理制度

在企业档案中有一部分档案不能转入政府档案管理体系,但是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并保证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在企业内部档案管理中也应执行政府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因此,执行政府档案管理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

五、企业档案管理应根据政府要求进行保管和存放

在企业档案管理中,有些企业缺乏专业的档案保管场所,对于一些重要档案的管理,企业自己租用场地进行保管和存放的成本相对较高。基于这一现状,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获得政府在此方面的支持。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企业档案管理应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积极协调档案保管场所

企业在档案管理中,要想降低档案保管成本并提高档案保管的整体效果,就要在获取政府支持的过程中,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利用政府的公共档案管理场所实现企业档案的保管和存放,满足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达到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果的目的。

(二)企业档案管理应根据政府要求,对档案进行统一保管和存放

在政府档案管理要求下,档案资料应进行统一保管和存放,这不但是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效果和降低档案管理成本,同时也是推动企业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和改革。因此,企业档案管理应根据政府要求,对档案进行统一保管和存放,满足档案管理需要。

(三)企业档案管理应加强与政府沟通,获得政府的场地支持

在企业档案管理中,档案保管和存放场所十分关键。基于企业现有资源的薄弱性,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应加强与政府沟通,并努力获得政府在场地上的支持,达到利用政府场地服务企业档案管理的目的。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对于企业档案管理而言,档案管理分为内部档案管理和外部档案管理两部分。其中内部档案属于企业的自有信息,往往涉及到企业的敏感信息的商业机密,这部分档案一般都由企业内部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而外部档案主要是企业的一般经营管理信息和市场销售信息等,这部分资料企业通常会提交给政府档案管理部门进行保管。其目的除了供政府搜集企业信息之用,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是降低企业档案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所以,对于企业外部档案,加强与政府沟通,或者政府支持,对做好企业档案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玉萍,姚燕.关于科技档案信息在政府行政管理中作用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2]顾青,韩海林.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与使用[J].江苏船舶,2014(03).

[3]窦丽娟.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篇5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1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从事招聘、培训、员工发展、薪金福利等方面的日常工作,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提高了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要求和期待,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一、人力资源管理者成为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要求

1.了解企业的愿景。只有了解企业的愿景才能积极获取有效信息和知识,积极影响并参与到企业管理的战略决策中,将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的经营战略有机结合,积极影响并驱动企业战略的执行,支撑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2.了解企业的业务经营情况。只有了解企业的业务经营情况才能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才能为企业即时提供各部门所需的人力资源。

3.了解业务部门对人才的要求。只有了解业务部门对人才的要求才能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4.了解客户的需要,树立客户价值理念。每一个客户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资源。只有了解客户的需要,树立起客户价值理念,才能为企业维护好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资源。

二、人力资源管理者成为企业战略合作伙伴面临障碍

1.缺乏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1)缺乏人力资源基础信息系统建设。这是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保障,通过建立人力资源基础信息系统,准确地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2)缺乏人力资源组织环境。合理的组织环境是构造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条件。(3)缺乏专业化的人力资源从业队伍。这是进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而在中国很多企业中,人力资源基础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缺乏良好的组织环境;人力资源管理者很多只能提供日常事务工作,不能提供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导致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办法开展。

2.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

受到中国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和制度的影响,很多企业家和高层还没有足够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缺乏系统的战略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者缺乏战略合作意识

很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还在从事传统的人事工作,没有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真正转型。他们缺乏战略合作意识,没有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战略思考。

三、人力资源管理者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实现路径

1.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

企业家、高层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要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的系统的思考和管理。一般来讲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企业中要扮演的角色是六维角色:(1)专家角色。专家角色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能够设计和贯彻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管理过程以及管理实践。(2)战略伙伴角色。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参加企业战略的制定,需要从人力资源角度对企业战略的形成施加影响,影响并驱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3)变革推动者角色。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进入了新的战略转型和系统变革时期,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变革在企业上下得到执行。(4)员工代表角色。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帮助达成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有责任确保员工对企业的积极投入,应该向企业员工提供个人的职业发展机会,提供各种资源以帮助员工达到企业对他们的要求。(5)业务伙伴角色。人力资源部门不仅是服务型部门,更是生产型的部门。它为各个部门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帮助各个业务部门提升业绩。(6)知识管理者的角色。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所面临的员工很多都是知识型员工,面对知识型员工,我们要进行知识管理。在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中,各种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是一种或几种角色的体现。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各种角色必须进行准确定位,这样才能开展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客户、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更好的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2.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

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必须了解业务、员工、客户,站在企业的战略、经营、业务、员工和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与员工队伍的职业化提高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含量,开发人力资源产品,提高服务产业化的水平。

3.提升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能力

作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人力资源管理者要能领悟企业的愿景,解读企业的战略,思考企业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要求;用战略的眼光来考虑自己的各项工作,要从公司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设计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能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公司战略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支持。

4.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建设与人才整体竞争的能力

篇6

有企业就须管理,有管理必然有合理化建议活动。企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用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企业管理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合理化建议。因为“进步”就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合理化”的结果。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早在1880年,英国苏格兰邓伯敦造船厂就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当时英国企业家认为:“这是一种在企业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收入的妙主意”。法国、日本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仿效。

100多年来,尽管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合理化建议这一传统的管理方法不但未被淘汰,反而伴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得到完善和升华,成为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合理化建议活动是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有效途径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将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是靠技术进步;二是靠科学管理。归根到底,是靠企业职工群众的创造力。社会主义企业的职工,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只有依靠广大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才能实现企业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的目标。因此,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人人献计献策,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这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上台阶的有效途径。

另外,合理化建议具有先进性、可行性,每个职工都来关心企业的发展,都为企业的技术进步、节能减排、降低消耗、优化管理、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动脑筋、想办法,众多的合理化建议成果汇集起来,就会形成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能创造人间奇迹。具有实践经验的广大职工,最了解自己使用的设备、生产工艺和加强管理的问题所在。关键是要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欲望,有意识地去发现在管理中的各个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解决。

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三个管理阶段

实现合理化建议工作程序化、活动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这是合理化建议活动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就管理程序而言,合理化建议活动一般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

篇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加速推进,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管理会计是以新兴管理科学为基础,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及其分析

管理会计的产生晚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两者在各自的职能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管理与决策,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记录。之所以出现管理会计,是由于在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践中,传统的财务会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自身的职能不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需求,而管理会计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财务会计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这个“短板”问题。管理会计的产生与不断完善,就是为了弥补财务会计在财务信息分析以及提供相关决策依据等方面的不足。

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组织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四部分组成:

第一,组织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

第二,规划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发挥着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其职能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编制各种预算与规划确定的。它应该在最终决策的基础之上,把确定好的有关经济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相关预算当中。

第三,控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履行着控制经济过程的作用,具体说,就是把企业经济过程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进行有机地结合,根据提前确定的科学可行的种种标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最初计划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四,评价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评价与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

近年来,企业管理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与传统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成本管理方面来看,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更多价值都是建立在这种产品自身所包含的市场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企业必须在知识层面与信息层面增加各种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投入,这样企业才能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此时现代企业资金投入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而不是生产制造成本。面对这种情形.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而非传统认为的生产制造方面,所以成本管理成了成本计划,不再是成本控制。

为了使会计管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首先要做的是.对管理会计中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革命性地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可以相应地拓展与调整为以下内容:第一,调整适当的投资规模,借此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第二,定期或者经常性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通过提高产品丰富性来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目的。第三,群策群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来控制企业的整体成本。第四,通过劳动投入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适时调节来降低企业的成本。 转贴于

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评价与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决策,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决策的层面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取数分析的过程比结果计算更加重要,因此也更加具有决策相关性。经济行为分析中的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内外经济结构趋于不稳定,对于企业管理会计的要求就是:第一,比较与分析模型理论前提和现实前提的吻合程度,从而确定所选模型或者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第二.严格遵守取数分析要求与一般过程,确定取数方法以及分析方法;第三,评价取得数据的可靠性与确定性,剔除所选数据巾存在的风险因素;第四,严格控制模型中所用数据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假如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一定要对取数的风险值进行测定,适当地调整取数的大小。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小全面。

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观念必须与时更新

当前,世界已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也即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区域性强、市场结构较为稳定的经济环境相比,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盈利主要依靠信息的收集和知识的运用,市场需求变化周期短,个性化非常强。目前的市场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更是呈几何级的增长,及时捕捉市场最新动态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因此管理会计的市场观念必须更新。

篇8

1.财务管理的本质决定了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从本质上说,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中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物资的不断购进和售出,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资金的支出和收回,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断进行,也就会不断产生资金的收支。企业资金的收支,构成了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由于企业的各项物资财产最终要以一定的货币量来衡量和体现,企业的资产运用也就可以概括地体现为货币或资金的支出和收回,这构成了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以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为中心,透过价值形态管理,达到对实物形态的管理。财务管理主要就是对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的管理,从而集中表现为一种对资金的管理。因此说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2.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各种管理的枢纽。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在实行分工、分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管理,这些管理有的侧重于使用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的管理。而财务管理则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经营活动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的目的。由此可见,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是通过财务来处理和反映的。通过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奠定了基础。可以组织收入对生产经营成果的实现起保证作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仅要取得账面盈利,还要保证销售资金安全回笼。另外,制定财务计划,进行成本控制,对生产经营的耗费起控制作用。只有事先根据企业总的目标制定财务计划,提出成本控制的目标,才能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和环节按计划开支,有效地控制生产要素的耗费。

3.企业内部控制要求决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财务控制职能是指财务管理中,通过特定手段调节和知道企业的财务活动,以保证企业计划财务目标的实现。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经营中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把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事后算帐变为事前预测,并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筹集和形成、投放和分配、运用和周转、收益和成本,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计划安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进行的全面管理,因此,突出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客观要求。

二、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努力实现企业管理目标

1.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带动整个企业的科学管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属于较高层次,是对企业价值的综合管理。它首先接受各种市场信息,综合处理有价值的信息,并据此提出决策方案,参与经营决策,在管理控制、资源分配、业绩评价中起核心主导作用,能够对与决策有关的诸多要素进行平衡,从而在经营管理决策中起核心作用。同时,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实行弹性化管理是必要的,弹性化管理强调的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它可以在企业财务组织、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等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加以应用。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更显重要,这是由财务管理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要使企业管理科学化,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带动整个企业的科学管理,它能够贯彻优化资本运营的思想,实施资产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使资产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促使企业经济资源资本化、货币化、市场化,实现收益性与流动性的和谐统一。

2.全面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全新的理财环境,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以全新的理财观念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理财。企业理财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要由经济效益观转向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改变以往陈旧的管理观念,在注重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同时,注重对员工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篇9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加速推进,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管理会计是以新兴管理科学为基础,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及其分析

管理会计的产生晚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两者在各自的职能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管理与决策,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记录。之所以出现管理会计,是由于在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践中,传统的财务会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自身的职能不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需求,而管理会计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财务会计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这个“短板”问题。管理会计的产生与不断完善,就是为了弥补财务会计在财务信息分析以及提供相关决策依据等方面的不足。

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组织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四部分组成:

第一,组织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

第二,规划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发挥着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其职能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编制各种预算与规划确定的。它应该在最终决策的基础之上,把确定好的有关经济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相关预算当中。

第三,控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履行着控制经济过程的作用,具体说,就是把企业经济过程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进行有机地结合,根据提前确定的科学可行的种种标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最初计划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四,评价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评价与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

近年来,企业管理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与传统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成本管理方面来看,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更多价值都是建立在这种产品自身所包含的市场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企业必须在知识层面与信息层面增加各种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投入,这样企业才能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此时现代企业资金投入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而不是生产制造成本。面对这种情形.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而非传统认为的生产制造方面,所以成本管理成了成本计划,不再是成本控制。

为了使会计管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首先要做的是.对管理会计中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革命性地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可以相应地拓展与调整为以下内容:第一,调整适当的投资规模,借此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第二,定期或者经常性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通过提高产品丰富性来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目的。第三,群策群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来控制企业的整体成本。第四,通过劳动投入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适时调节来降低企业的成本。

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评价与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决策,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决策的层面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取数分析的过程比结果计算更加重要,因此也更加具有决策相关性。经济行为分析中的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内外经济结构趋于不稳定,对于企业管理会计的要求就是:第一,比较与分析模型理论前提和现实前提的吻合程度,从而确定所选模型或者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第二.严格遵守取数分析要求与一般过程,确定取数方法以及分析方法;第三,评价取得数据的可靠性与确定性,剔除所选数据巾存在的风险因素;第四,严格控制模型中所用数据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假如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一定要对取数的风险值进行测定,适当地调整取数的大小。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小全面。

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观念必须与时更新

当前,世界已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也即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区域性强、市场结构较为稳定的经济环境相比,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盈利主要依靠信息的收集和知识的运用,市场需求变化周期短,个性化非常强。目前的市场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更是呈几何级的增长,及时捕捉市场最新动态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因此管理会计的市场观念必须更新。

篇10

1.引言

电力企业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设置为企业内部网络环境构建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合理控制企业内的信息流,保障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与稳定,是当前局势下促进电力企业网络优化运行的必然举措。作为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对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整合,而防火墙的设置将网络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自由开放的无边界网络环境中隔离开来,这对有效控制电力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电力企业内部网络安全的基本内容

2.1 信息安全

作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的组成部分之一,电力系统网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采用防火墙隔离技术来对外网用户进行限制,通过身份识别的方式来保障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问题,这些都是现阶段对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改善措施。从信息安全角度出发,电力企业推动网络信息安全的途径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LAN隔离访问控制、WAN与LAN间的隔离控制、监控局域网安全访问行为以及针对MIS系统的安全管理与控制。

2.2 运行安全

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依赖于控制管理系统的有效落实,通过对内外网络的即时监控来保障企业管理中的系统运行安全。运用防火墙隔离技术来实现对管理信息与自动化信息调度之间的分离,这时网络运行仅仅可以通过必要的数据单向传输来完成,而任何计算机是不能通过自动化操作来对系统信息进行获取或是修改,这对发挥网络控制装置的监督管理职能极为有利。

2.3 对外部黑客和病毒入侵的防范

除了系统本身的信息安全和运行安全之外,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的内容还包括了对网络黑客及网络病毒的有效防范,这是由于病毒破坏或是黑客攻击极有可能对电力企业系统实时监控产生严重破坏,甚至还会引发更大规模的网络安全事故。利用网络安全漏洞黑客能够对企业网络信息肆意窃取,甚至动用非法手段来破坏企业内部的网络系统,通过网络窃听的方式来获取管理员密码,对网络设备进行攻击,这极易造成电力企业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3.电力企业网络安全与内部网络防火墙技术的结合

3.1 防火墙的基本类型

3.1.1 包过滤路由器

包过滤路由器是企业内部网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防火墙类型,这一类型防火墙除了具备数据包转发的路由功能之外,还能够对数据包的内容进行过滤。包过滤路由器使用过程中,内网用户可以直接获取企业网络信息,而外网主机在对内网主机进行访问时却是存在访问局限的,其总体外部姿态表现为拒绝一切没有特别授权的数据包。

3.1.2 屏蔽主机防火墙

屏蔽主机防火墙由堡垒主机与包过滤路由器组合而成,这一防火墙的系统安全显然要优于包过滤防火墙系统,这是由于除了基本的信息安全保障功能之外,屏蔽主机防火墙自身的安全等级以及对于应用层安全管理的优越性也更加突出。外部入侵在进行网络破坏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攻破网络层以外,还需要对应用层进行破坏,这样两种安全系统的同时存在显然极大地增强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一般屏蔽主机防火墙的堡垒主机都位于内网之上,至于包过滤路由器装置则位于内外网之间,在对包过滤路由器进行设置之后外网访问只能局限于堡垒主机之上,而隔离了其余主机的信息,这就实现了对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安全的实时监控。

3.1.3 DMZ或屏蔽子网防火墙

DMZ或屏蔽子网防火墙的主要构件部件为一个堡垒主机与两个包过滤路由器,从部件组成方面也不难看出这一防火墙类型的安全性能是最高的。这是由于这一防火墙类型在对DMZ网络进行定义的同时也体现出必要的应用层与网络层安全管理内容,在DMZ网络中放置了信息服务器、堡垒主机、Modem组及其余的公用服务器装置,这就使得内外网的信息控制更加完整。DMZ网络一班置于内部网络与Internet之间,对DMZ网络进行配置便可实现对外网操作的禁止与隔离。

3.2 电力企业网络安全背景下内网防火墙的选择

3.2.1 电力企业内网防火墙应当具备的性能

第一,电力企业内网防火墙选择除了基本的安全识别功能之外,还应当在信息加密处理、包过滤技术以及信息可信性甄别方面有所涉及。此外,针对电力企业防火墙的选择还应当拥有对用户身份的识别功能,对企业网络信息进行完整校验,并对网络控制进行必要的授权管理。

第二,在语言过滤方面防火墙的性能应当是灵活有效的,其过滤属性除了基本的协议类型与IP地址之外,还应就TCP/UDP端口表现出一定的过滤功能。

第三,从安全管理策略角度出发,内网防火墙的选择还应考虑到对服务机构的容纳性能,并及时更改自身的安全管理对策。此外,SMTP访问能力也是防火墙应当具备的功能,这对优化本地系统的安全管理性能极为有利。

第四,一旦防火墙使用涉及到Unix操作系统的内容,那么这时防火墙自身的安全问题就构成了防火墙安全防护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的防火墙既要保证系统信息及运行安全,同时还应及时对自身的系统安全进行更新操作,避免系统故障等问题的产生。

3.2.2 安全政策的落实

在进行电力企业防火墙选购之前,还应建立必要的安全管理计划,从安全管理政策落实方面突出防火墙使用中的针对性。此外,防火墙的网络系统位置选择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这对于提高内网防火墙的风险水平抵御能力极为有利。

3.2.3 防火墙的特性比较

电力企业面对不同类型的防火墙,还需要对其基本性能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的防火墙类型。除了必要的安全管理性能与实用性之外,还应当就内部网络防火墙的经济性进行综合考虑,进而突出防火墙不同性能之间的相互补充。

3.3 关于电力企业内网防火墙的设置

电力企业网络安全与内部网络防火墙技术的结合是保障企业信息化管理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在对防火墙进行设置时可将子系统隔离在防火墙的控制范围之内,类似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系统、运行控制系统或是信息管理系统等重要内容都应当形成各自部门内的单位内防火墙,这样的分段处理方式极大提升了防火墙对于网络安全的保障功能。这一防火墙功能体现依赖于企业内部管理规则的优化设定,因此在系统维护方面也应做到实时监控,切实解决电力企业网络安全防护问题。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网络安全环境的构建除了防火墙设置以外,还应对其系统架构进行合理规划,落实防火墙安全政策,从根本上促进电力企业内部网络信息环境的改善。

4.结束语

从当前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电力企业的网络安全与网络本身的开放性特征有着必然关联,造成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的因素来源于各个方面,这对电力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安全及运行安全显然极为不利。电力企业网络安全与内网防火墙技术的结合可能会受到技术背景及安全管理策略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在构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设置问题上从来没有统一的路径,只有切实从网络机构安全的实际问题出发,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与运行安全,促进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有序开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力企业网络系统的动态化特征,因此防火墙的设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网络安全问题,类似系统错误配置、系统动态管理等环节也是当前电力企业内部网络安全体系构建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篇11

首先,激活车企业安全管理者安全思想责任的正能量,必须使其思想先行,对待安全毫不松懈,摆在重于泰山上。纵观世界社会历史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无一不是因为在这里或在那里;无一不是因为这个人或是那么一部分人,思想上没有对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尽心进到责任之所引发的么,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一个横刀立马骑在马背上指挥一场战役的将军,就因为一个马蹄的马掌,小炉匠没有认真尽心进到责任,马掌没钉牢,导致了马在奔跑时马掌脱落。马又因为不能承受马蹄在石块上摩擦的疼痛跌倒在地,将将军摔伤。失去了将军的指挥导致了一场战役的失败。前苏联一艘宇宙飞船在返回地球前,宇航员思想疏忽误将飞行参数的小数点位置点错,导致宇宙飞船飞行路径改变,无法返回地球。在宇宙飞船即将坠毁燃烧,生死离别前的几分钟。宇航员用可视电话向在地球上控制中心的儿子悲痛欲绝地说:“孩子你一生一定要记住、记住,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用心啊”!思想上不打上安全重于泰山的烙印,行动上必然导致安全管理的落败。小的思想细节决定大的安全管理的成效。

其次,激活企业安全管理者安全思想责任的正能量,必须使其践行责任,对待安全入心入脑,摆在时刻能控上。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我们企业安全管理者的每一个职位中都蕴含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具有责任心的人,会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当成是自己的目标。责任的落实关乎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很显然,只有那些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完美履行责任的人,才会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能赢得更多的荣誉。翻阅历史,那些事业有成的人无不具备勇于负责的品质。为此,我们说要保证铁路企业的行车设备安全、施工作业安全、人身安全,安全管理者践行责任最关键。

人的一生是为了一份责任而来,无论是男是女;无论是强是弱,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哪怕他天资并不过人,哪怕他的技艺并不精湛,但是只要他具备了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就会生发出超凡的勇气和力量,从而全方位地挖掘自己的潜能,使他的才智达到极致,有时甚至做出自己都意料不到的安全成绩。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放弃了责任,就等于放弃了成功。

第三,激活企业安全管理者安全思想责任的正能量,必须使其警钟长鸣,对待安全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摆在议事日程上。铁路发展到今天,我们保证铁路安全运输、控制铁路安全风险的规章制度在不断的出台、更改、补充、完善,够详尽和细致了。可是为什么安全事故总是频发不断呢?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我们个别管理者、个别员工;就是因为我们有那么一部分人,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或责任意识逐步淡化、退化之波动所致。7.23铁路动车组追尾事故;去年哈尔滨火车站“1.14”旅客死亡事故;“3.29” 嫩林铁路线货物列车冲突事故; “5.15”哈尔滨客技站K57/58次旅客列车车底火灾事故。究其原因,最终结果还是因为我们个别管理者、个别员工或我们的那么一部分员工,没有落实责任,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安全宣传教育没有唱响“好声音”;安全责任意识的监督检查考核走过场没跟上之所导致。

再看我们大庆铁路工务段近10年发生的列车在站专线脱线事故;在羊草站发生的货物列车颠覆事故。不也是因为我们个别管理者、个别员工没有落实责任:检查不到位、防胀控制不到位、线路超限处所及时消除没到位所引发的么?在多少次的会议上,工务段领导反复的督促、强调、要求我们的各级管理者要落实责任、尽到自己的责任。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地示范如何去落实责任。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有几个人能百分之百地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呢?如果我们都尽到了责任就不会出现设备漏检、线路超限处所超期不消除、监控漏岗,最终导致各种安全事故发生之现象。因此,安全宣传教育要长流水不断线,警钟长鸣持之以恒方能长治久安。

篇12

近年来,县级烟草企业紧紧围绕行业“卷烟上水平”中心目标任务,坚持将“队伍建设上水平”作为“卷烟上水平”的先决条件,将干部队伍建设贯穿烟草经济建设、规范管理各项工作全过程,取得一定成效。

2.县级烟草企业当前职工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烟草行业是国家较为特殊的企业之一,受计划模式影响相对较深,企业独特优势未能有效体现,企业自身的发展遭到严重阻碍,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企业主体——“人”的问题,职工队伍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形势。

2.1队伍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员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从笔者所在单位情况来看,人才结构性短缺十分明显,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55人,占在岗人数的88.7%,但71.8%以上的均是通过函授或自考的形式取得的,不完全具备与文凭相符合的文化素质,而真正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只有23人,仅占在岗人员的37%;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员有28人,占45%,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现象明显,除此外,思想素质、业务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没有得到较大提升,严重阻碍着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2.2思想认识浮浅,综合素质教育水平较低

就目前来看,职工队伍中的“惰”性思想仍较普遍,而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效率意识、主人翁意识等十分欠缺;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失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系统深化教育,不能够正确处理业务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相互关系,普遍重业务而轻思想道德教育,其从事的教育活动只能是低水平的运作,因而收效微薄。

3.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体制机制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一流的事业要靠一流的人才来支撑。为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状态良好、人员稳定”的高素质的基层人员队伍,笔者认为必须立足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际,从完善人才规划机制、选人用人机制、教育培训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四个方面着手,突出“新、正、广、活”人才队伍建设四字经,逐步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体制机制,为推动“卷烟上水平”战略任务和“四有”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3.1建立人才规划机制,在思路上求“新”

思路决定出路。首先要在队伍建设思路上,破旧立新。以培养高素质年轻干部为核心,把人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打造一支善于领导科学发展、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优秀干部队伍,为县级烟草企业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体制机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其次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面体现到企业发展规划中、体现到工作部署中,力争先一步布局,先一步主动,优先开发人才资源,优先调整用人结构,优先保证各种投入,优先创新培养制度,为企业发展积累充裕的人才资本。最后要在长期或短期的人力资源规划编制中,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立足岗位成才”的理念,找准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契合点;要建立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每一名员工提供清晰可见的成长“路线图”;要重视员工利益诉求和心理诉求,创造一个“激情工作、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营造有利于人才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只有人才规划科学合理化,才能为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体制机制指明正确的方向。

3.2建立选人用人机制,在导向上求“正”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在用人导向上,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以发展为核心,服务和服从于县级烟草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为科学发展选配干部、凭发展业绩使用干部”的用人导向,注重选用发展事业急需、发展业绩显著、发展能力突出的人。

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三让三不让”的指导思想,即让想干事、肯干事的人干成事;让肯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让不想干事、不能干事的人没市场;不让成绩突出的人吃亏;不让埋头苦干的人寒心;不让投机取巧、善做表面文章的人占便宜。

同时,要结合“四要”作风建设,坚持选人用人的“四要”标准:坚持“节奏要快”,用那些雷厉风行、闻风而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人,不用那些行动拖沓、优柔寡断、因循守旧的人;坚持“标准要高”,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硬、群众信得过的人,不用那些不讲责任、不讲奉献、无所作为、口碑不好的人;坚持“工作要实”,用那些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人,不用那些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人;坚持“状态要好”,用那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工作有思路、有办法,坚持清正廉洁的人,不用那些违背纪律、以权谋私,不讲原则、搞帮派团伙,经不住诱惑的人。

篇13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韶关钢铁有限公司板材厂多年来坚持开展QC小组活动,不仅每年在公司获奖,而且也获得过国家冶金质量协会QC小组竞赛金奖, 为该厂在改进质量、降低能耗、提高员工素质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取得不俗的成绩。QC小组活动是企业全员参与质量改进活动中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其实质是小组成员通过恰当、有效的方法和利用统计工具对质量改进中存在的主次问题及问题的主次方面进行充份分析,判断问题的症结,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逐步解决问题。

二、QC小组活动在基层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一)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完善企业基层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的重要理念,强调“全员参与”。“参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QC小组活动作为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以其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自主性、强烈的针对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员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全员参与基层质量管理,不仅企业达到了降成本增效益目标,而且成员基本素质得到实际提高。每一个QC成果中有效措施纳入到企业的工艺规程、技术规程、岗位规程等管理文件中,运用到设备技改、生产过程控制实际中,对基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完善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重要的依据,使企业的管理素质达到较高的境界,提升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二)开展QC小组活动在基层质量管理工作中的5个“有利于”。

QC小组活动,成员互助互学,有利于提高成员综合素质,激发巨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塑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基层质量文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统计方法贯穿QC小组活动,有利于基层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质量管理工作的改善与加强;QC小组活动,有利于产品质量持续改进、降低成本,创造经济效益;QC小组活动开展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企业通过持续地满足顾客需求可以获得长期的发展; QC小组活动有利于企业新工艺创造、新产品的开发。

三、QC小组活动在基层质量管理中的开展现状

(一)工作环境上面临客观不利因素。

QC小组的人员是企业的各工种、各岗位上的职工,不管是高层领导,还是一般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服务人员,都可以组建QC小组。小组成员在认真完成了本职工作的同时,再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管理、班组建设、提高效率等方面自愿结合或行政组织等方式组建QC小组。但开展活动时,往往出现成员在时间与精力上不足以互相应付的尴尬状态,或者是成员在QC活动中投入太多时间精力后疏忽了本职工作得到上级批评等现象。工作环境上存在客观不利因素。

(二)思想作风上存在畏难情结,缺乏攻克难关的决心毅力。

QC活动开展过程中,个别成员在思想上出现矛盾状态:一方面表面为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别一方面遇到问题瓶颈时,个人能力不足、团队缺乏解决问题能力或是QC小组活动的成绩未能得到重视认可时,产生了放弃或是退缩的消极心态;或者是根本无心参与进去,迫于形势所逼,形势上参与,缺乏真心实意,缺乏攻克难关的决心和毅力。

(三)基层领导层对QC小组活动的开展重视程度不够,热于造势,冷于落实,没有形成浓厚地质量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氛围。

QC小组活动在基层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雷声大雨点小”或“走过场”现象。在完成QC小组活动课题指标压力下,最早推行QC小组活动时,热火朝天,全员涌入,一哄而起,短时间内形成过一定的氛围,取得过一些实际成果,但后来逐渐缺乏重质量的端正态度、缺乏合适有效的管理机制,没有形成良好的质量持续改进局面,“雷声大雨点小”逐渐沉寂。

QC小组活动开展在实际质量管理工作中“走过场。”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完成下达任务,一些QC小组活动开展“闭门造车”,仅凭个人经验或网罗的各种理论造写出全套的QC小组活动内容,产生了“假、冒、伪、劣“产品,违背了QC小组活动坚持用数据说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宗旨。

(四)QC小组成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QC小组活动成果水平。

质量培训对象不分等级。根据不同层次的对象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花了钱培训对象如果限制在领导、技术骨干身上,忽略了企业基层岗位职工,企业质量管理并不能得到根本的改进。对以工人为主体的现场型、服务型的QC小组成员更多时候感觉到自身质量知识与能力的溃乏,拥有实际的现场解决能力,却苦于理论不足,力不从心,苦于没有能继续提供质量专业知识的学习平台。培训不足,不能熟练掌握应用QC小组活动的基本方法、技巧与工具,久之即丧失了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或者QC小组活动成果水平难以提升。

四、如何正确发挥QC小组活动在基层质量管理中的本质作用?

基层质量管理中如何培养具有热情、具有理论水平、具有实践能力的QC小组活动人员?

(一)必须学会营造较好的轻松的QC工作环境,使自己的工作处在很好的氛围中。

基层成员要多和班组、工段等上级、同级单位沟通和交流,把QC小组工作安排告诉领导,尽可能赢得各级领导对QC小组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使自己的工作处在轻松的的氛围中。

(二)必须尽可能保质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使自己能够抽出足够时间参与到QC小组活动中。

QC小组成员都是具体岗位上的职工,假若本职工作繁忙,即使有心做好QC小组活动的工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事实上也不会有领导会欣赏把做QC活动课题而疏忽了本职工作。因此,提高自己做好本职工作的水平,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才能得到领导的支持,才能参与到QC小组活动中,这也是个人工作能力的一个体现,否则本职工作没有做好,领导会认为你不务正业,能力不足,不足以重用。

(三)企业领导者重视参与,营造浓厚质量管理氛围,激发岗位职工参与热情。

各级领导者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是提高QC小组活动开展有效性的关键。首先,各级领导要做履行质量职责的明白人、带头人。明白自己在整个质量管理中所处地位,所承担的质量职责,如何去实现。带头以身作则,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负责的质量职能及质量活动,并带动下属及相关人员完成质量职责。只动嘴或下达任务式公开演说不适合质量管理,领导者必须参与和质量管理有关的每一个方面工作并持续保持下去。很多成功开展QC小组活动的企业,都是各级领导亲身参与QC小组活动、亲手写成果报告、发表成果,身体力行地对QC小组活动给予大力支持,才推动了企业QC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优秀成果。各级领导参与、支持,许多问题,如:激励政策、考核奖励制度、QC小组活动的时间、活动资金和活动计划等问题才能实实在在得到解决,创造重质量降成本增效益的氛围,激发职工参与及创新热情。

(四) 组建和谐、高效、实干、以人为本的QC小组活动团队。

QC小组活动没有独立的英雄,不是靠哪一个人或几个人就可以完成,需要全体小组人员共同努力,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和认证才能完成。尊重与相信每一位成员,承认每一位成员的贡献;团队成员没有地位等级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尊重每一位成员的提案;QC小组领导多鼓励、多表扬以提高组员工作热情;人人充当好“服务员”角色,当小组成员遇上难题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通过有形的帮助,为他们提供一次展示才能的机会,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这样的QC小组才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培养一大批有热情、有理论与实际水平的QC小组活动骨干人员,才能高效完成小组活动目标。

(五) 持续不断地开展有目的的质量教育与培训。

针对不同层次的职工进行有目的的质量培训:对于企业技术专家或高技能人才应提供地方或国家等级别更高、更具权威的质量培训机构,以拓展视野,掌握了解更多更新的质量管理先进理念与方法等,更好地发挥其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领头羊作用。对于QC小组活动骨干人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自身要不断接受学习更新的质量理念、知识及技能,另一面要传授给QC小组的成员。不断加强质量管理理论知识与技术业务水平,掌握常用的数理统计工具和其他科学方法。对于全体职工,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技术研究、咨询诊断、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网络教育培训、职工书屋配发质量书籍等;或者是利用班组学习会、宣传栏等自行举办质量教育培训;还可以建立每年QC成果展示和历史成果汇编资料,编制以其为主要对象的教材等,保证每年均应享受到规定时间与程度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专业理论与QC活动技能学习的机会。

(六) 创建QC小组活动激励机制,完善基层质量管理制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