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6:00: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中医相关内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struction and greening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understanding.
Keywords: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ncept; difference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由于当前园林工程市场的恶性竞争,扰乱了园林工程市场,不仅使园林作品的“质量”急剧下降,而且使很多技术资质较高的园林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特别是一些国有园林企业。园林工程市场发展到目前的状况,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政府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从主观上讲,由于我们缺乏对园林学科中的各种概念和名词的准确界定,使得园林工程项目所需专业技术和技术工种发生混淆,从而出现了仅绿化资质的企业就可以进行园林工程的施工,进而导致了园林工程市场的混乱。所以,明确和区分园林工程中的一些专业名词是相当重要的。现在,对于园林行业的一些名称,一直以来都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很多概念都混淆在一起。例如,“园林绿化工程”几乎代表了所有的园林工程,既包括了纯粹的绿化工程,又涵盖了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林理水、园林筑山等项目。由于对这些名词没有严格的界定,使得政府政策的适用范围有所偏差,这也是现在园林行业比较混乱的一个原因。
1、园林工程的基本概念
园林,《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在一定的地域应用工程技术、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的筑山理水、叠石、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形成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建筑园林规划》卷)。从此定义可以看出园林实质是一个地域范围,因此我们所说的园林建筑、园林绿化、园林小品等都是指园林中的景观要素。所以,园林工程就是构筑这些景观要素,营造这种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过程。园林工程按工程项目及专业工种可分为园林土建、绿化工程(种植工程)、园林水电工程、雕塑工程等,其中园林土建工程中包括园林建筑、园林土方、园林理水、园林筑山、园林小品、园路广场工程等,而对于园林建筑所属的类别一直都存在较大的争议。
2、园林建筑与园林绿化的特点和区别
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是指园林中通过各种植物、花卉、树木、草皮的栽植搭配,营造与美化环境并与其他景观要素相配合,而形成良好的休息、文化娱乐、亲近大自然、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环境氛围,它主要包括风景区绿化、公园绿化、小区绿化和庭院绿化等。现代的园林绿化一是源于古典园林,二是源于林业和其他种植业。在学科上,园林绿化应属于林学的一个分支,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化的基本材料是花草树木等一些有生命的植物,这与其他绿化是一样的,但园林绿化更注重艺术性和与其他景观要素的搭配。
园林建筑工程与园林绿化工程相比,尽管有其相似的地方,但却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些方面甚至是本质上的区别。正是这些区别,构成了园林工程独有的特点。
3、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和技术要求
多数建筑都讲究视觉美,而园林建筑则更注重艺术性和文化性,它给人更多的是精神美。要想实现这一点,在建筑的某些部位就很难体现在设计图纸上,需要通过施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所以,在施工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上,园林建筑与一般的工民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不能严格套用工民建筑的各项管理方法和技术标准。
园林绿化工程与其他绿化工程相比,更注重各种植物的形状、色彩和季节变化及植物配置和与其他景观要素的搭配。与园林建筑的施工管理和技术要求相比,园林绿化就没有那么严格,它只要求施工管理者有植物学基础和艺术美感,而对施工人员没有特别的要求。
4、园林工程的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院对1782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5.31%,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6.72%。而笔者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成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二)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三)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
(四)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抑称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九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其三、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笔者在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我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或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每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笔者曾经有这么一个女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强,却过于要强,要斤斤计较,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谈到自己竞选班长落选后颇多微辞的看法,我随即也在交心本中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这么写的“一个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只有输得起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与年龄不相称的衡量得失实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后这个女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爱计较的毛病也收剑了不少。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逐渐的将中药大量的运用到了医学当中。中药与西药相比,无论是在药性还是在治疗疾病的功效方面,都有着自身比较独特的特点。除此之外,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所包含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零散复杂。因此,要想全面的掌握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那么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
1 功效在中药学当中的地位
一种药物质量的高低以及被应用范围是否广泛,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看这种药物的功效。因此,药效在中药当中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中药的治疗效果以及保健方面的作用是中医药功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当药物作用于人体当中时,医学上面就是用功效来全面的衡量这种药物对于治疗相应疾病的效果。因此,中药的功效在中药所涉及的所有内容当中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要想全面了解与掌握中医药的相关内容,我们首先必须对中医药的功效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中医药的药性又与中医药的功效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2]。所以,我们先了解与认识清楚中医药的功效,对我们后续研究中医药的药性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如果我们在研究中医药的药性之前,没有认识与掌握中医药的功效,那么将会出现盲目的研究现象,最终会得到得不偿失的结果[1]。因此,要就中医药的功效是我们研究中医药相关内容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2 掌握中药药性以及功效相关知识的方法
由于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在中药所包含的内容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想全面的研究中医药的相关内容,那么我们必须对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首先进行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所包含的内容具有着非常特殊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够做到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认识与了解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所采取的方法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介绍。
2.1 分析古配方的组成成分 分析中医药配方的组成是我们对中医药药性以及功效的相关内容进行与了解的第一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过医学人员长期对中医药的不断探索以及对中医药临床效果的观察,医学人员已经将中医药药性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药性总结出来之后,我们才能够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病情来选用不同种类的中药来进行治疗[3]。因此,要想研究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我们必须对古配方的组成成分进行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因为古配方都是经过前人的临床试验以及相关的理论组合而成的,因此这对我们后续研究与学习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研究古配方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采取较为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这样才能做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根据笔者对中医药药性以及功效相关知识长期的研究,要想充分全面的从古配方当中展开学习研究,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将药对与单方作为研究古配方的重点内容以及出发点。单方与药对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种类非常的少,但是单方与药对最能够反映出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因此,我们必须从少量的单方与药对当中,对其展开分析研究,以此来更好的认识与了解中医药的药性与功效。第二,将中药的复方作为研究古配方的切入点。古配方的组成是经过前人大量的临床试验以及相关理论知识所组成的,因此要想从古配方当中了解与认识中医药的药性与功效所包含的相关内容,必须首先明确古配方的组成成分到底有哪些。在认识与了解清楚古配方的组成成分之后,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针对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组成成分的药物所对应的药性以及功效;组成成分在古配方当中所占据的比例[4]。总之,要想全面的掌握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的相关知识,我们必须对古配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2.2 加大对临床的研究力度来全面掌握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 我们在研究中药药性以及功效的过程当中,除了从理论上进行展开之外,还要不断的加强对临床的研究。因此,大量的理论知识是从临床试验当中总结出来的,而理论知识又服务于临床治疗。因此,要想全面的掌握与研究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所包含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必须加大对中药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力度。除此之外,我们在对中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还要将一些理论知识具有针对性的运用到临床的研究过程当中,做到临床与理论相互结合。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实际需要出发,主要对中医药的功效在中医药当中所处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全面了解与掌握中医药的药性与功效所包含的相关知识等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阐述[5]。我们在今后对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所包含的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采取比较合适的方面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的对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进行全面的掌握。
参 考 文 献
[1] 常惟智.基于不同配伍环境的中药药性及功效变化规律研究浅析.中药与临床,2011,(4):104105.
[2] 常惟智,刘树民,卢芳.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时珍国医国药,2009,(3):1819.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160-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其中慢性乙型肝炎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之一,我们为了让其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治疗方法应用到其中,从而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当前我们在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将解毒降酶方联合西药治疗的方法应用到其中,从而满足了人们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下面我们就通过临床试验,来对解毒降酶方联合西药治疗面向乙型肝炎疗效进行观察。
一慢性乙型肝炎的概述
所谓的慢性乙型肝炎已被人们称之为乙肝,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这就对人们的肝功能有着严重的影响。
1、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
通过相关的临床分析,我们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主要有家族性遗传、婴幼儿时期的病毒感染、缺少相关的预防意识以及免疫功能下降人员的病毒感染。其中家族性传播和婴幼儿时期的病毒感染尤为突出。其中家族性遗传主要是通过母婴遗传和父婴遗传这两种不同的垂直传播方法来进行传播的。而在婴幼儿时期的病毒传播,主要是因为婴幼儿和乙肝患者解除,所感染的。
2、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在通常情况下,慢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6周到6个月,其初期症状的潜伏期跟患者的身体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同的人群,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潜伏期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时常感到全身乏力、饮食不振、恶心、腹胀等现象。而且其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其肝功能受损,从而使得眼睛、皮肤出现黄染的现象。
3、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方法
由此可见,慢性乙型肝炎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采用相关的预防方法,来避免患上慢性乙型肝炎,其中具体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由于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都是免疫功能低下而导致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和个人卫生,并且没有都要进行适当的锻炼,从而使其自身的免疫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第二,多食用一些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并且注意是一些微量元素的补充,并且对一些食品、比如油炸食品、辛辣食品等进行适当的控制。但是,我们在通过食物来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提升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进行盲目的进补,以避免一些食物对人体的肝脏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第三,定期的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检查,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
二解毒降酶方联合西药治疗方法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目前,我们在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将解毒降酶方和西药质量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而人们为了对其治疗效果有着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就通过临床试验分析的方法来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研究。
1、临床资料
在本次临床试验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对某医院的75例慢性乙型临床病例进行随机的抽查,并且将其划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种类别。其中治疗组有40例,男性有24例、女性有16例,平均年龄在35随左右;而对照组有35例,男性有20例,女性有15例,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可见,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都没有太多的差异,因此在临床试验的过程中就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根据西医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血清HBsAg、HBV-DNA 和 HBeAg 阳性,抗 -HBe 阴性,血清 ALT 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②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而根据我国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症状:①患者的眼睛、皮肤成黄色;②时常出现腹胀疼痛的现象;③患者长期处于一个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现象;④时常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现象等。由此可见,当人们具备以上所用症状的时候,那么就说明该患者患有慢性乙型肝炎。人们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循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相关内容,只有在满足这些内容的时候,人们在能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其中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相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纳入标准: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西医诊断标准且符合肝胆湿热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排除标准:血清总胆红素超过85μ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0U/L。合并有重型肝炎或肝硬化。妊娠、哺乳期妇女或有心脑疾病、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精神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2观察方法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恢复情况,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DNA定量,并同时检测肾功能、血糖、血尿便常规及监测血压等安全性指标。统计学方法用SPSS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3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肝脏功能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或好转,肝脏功能各项检查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无效:未到达到“有效”标准。
4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属中医“胁痛”、“黄疸”范畴,关幼波教授认为肝炎的发病机制集中在湿热、痰瘀及内虚3个方面。主张“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散”。解毒降酶方中柴胡既能清解肝胆邪热,又能疏肝解郁;茵陈功擅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疸要药;黄芩《本经》谓“主治诸热黄疸”,清热利湿;土茯苓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引邪毒由小便而解;凤尾草利水解毒,泻热凉血;草河车清热解毒,且有消炎止痛之功。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保肝及调节免疫的功能。茵陈具有保护肝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黄芩对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作用。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通过相关的临床试验分析,我们发现解毒降酶方联合西药治疗的方法,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过程中,和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这就使得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还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进一步的质量,从而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模块化教学是指在模块化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分解成单个知识点,再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专业的能力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使得同一课程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生源和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1-2]。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模块化教学模式(CBE模式)是对某个专业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的培训模式,强调相关专业的能力培养、能力训练以及掌握与运用这项专业技能的相关知识与态度的培训。2013年9月我们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西医内科学》理论课程中采用CBE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第二学期参加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西医内科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02名,其中男43名,女59名,年龄21~23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名),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其他临床理论课教学进度及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应用CBE模式授课和作业,对照组应用传统模式授课和常规问答题式作业。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CBE模式 ①课程选取及制定教学方案: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循环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血液系统疾病应用CBE模式;制定CBE模式的课程教学方案,包括学习目标、课堂教学及操作演示、学生自学及评价、考核、相关知识拓展等。②知识单元整合:按CBE模式的要求对《西医内科学》理论课程各单元进行整合,每个系统开始前及结束后进行纲领性的串联讲解。授课前先介绍前期基础课程的相关背景和解剖、病理生理等基础知识及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授课结束后进行总结、重点和难点的深化讲解,演示临床操作技能;每个系统授课结束后,对本系统内与其他已完成授课的系统有关联的疾病,再进行串联讲解、梳理。③组织培训:组织授课教师系统学习CBE模式的理论,并参照CBE模式的教材范本进行学习和讨论,使教师对CBE模式有一个深刻理解,按其要求进行授课。④作业布置:按照CBE模式的授课要求为学生布置作业。举例:在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课程结束后,布置作业:主诉为“胸痛”的诊断思路。
1.2.2评价方法 学习结束后所有学生进行《西医内科学》理论知识考试,按统一评分标准由教师(未参加CBE模式的培训,也不了解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阅卷,比较两组学生在理论考试中相关章节内容的得分情况及考试成绩。并在教学结束后向CBE模式授课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授课教师和学生对CBE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学生《西医内科学》理论知识相关内容得分及考试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学生CBE模式教学的相关内容得分及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
2.2调查问卷结果
2.2.1教师反馈CBE模式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助于自身思路的整理与备课,在前期和后期的串讲过程中,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2.2学生反馈主要受益于授课前后纲领性的讲授及模块化作业,学生反馈“从来没有这样翻阅过书本”,亦有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完成作业,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满意度调查显示CBE模式的学生满意和基本满意为92.2%,认为CBE模式较传统教学法更利于认知的为90.2%。
3讨论
3.1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理论课教学现状 相对于西医院校,高等中医院校的西医基础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时较少,医学生的西医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西医内科学》是最重要的西医课程之一,其理论课教学具有自己的独特性,须充分进行单元化讲授、整体化归纳、纲领化总结,为临床课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2 CBE模式在《西医内科学》理论课教学中相对于传统模式的优点 传统《西医内科学》理论课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法较单一,人为的进行专业内容划分,课程设置固定,教学内容受课时限制明显;教学目标流于字面,反馈信息滞后,学生多关注于考试重点。而CBE模式是从临床思维能力出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动态控制;由于CBE模式对知识的重新整合,对单个章节知识进行整合,强调总体思路,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且不受课时的限制。
综上所述,在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理论课教学中应用CBE模式,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