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煤矿安全标准化管理

煤矿安全标准化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2: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煤矿安全标准化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煤矿安全标准化管理

篇1

我国的煤炭产量都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在我国煤矿生产条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地温等地质灾害频发,煤矿安全管理难度巨大。我国各类煤矿企业中,职工队伍专业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质量标准化工作开展较困难,任重而道远。质量标准化工作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从根本上实现煤矿安全发展目标。

安全生产应当着眼于保护劳动者的生命价值为首,新时期煤矿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煤矿企业应坚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安全关系着个人的健康、家庭的和睦、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安全问题只有解决好每个细节,煤矿企业的经营发展才具有更大意义。

1 质量标准化的意义

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称为质量管理,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以及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质量。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产能较为落后,各地方煤矿企业在为提高经济效益时,忽视了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和资源环境等问题,一些地方煤矿企业资源条件差、规模小,安全技术人才匮乏,基础工作十分薄弱,部分矿区领导没有重视安全生产和投入,煤矿生产事故频发。质量标准化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质量标准化的主要意义有:

(1)质量标准化是稳定良好生产形势,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可以有效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管理方面的安全投入,协调企业安全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平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生产的安全素质问题,保障企业生产安全长期有效。(2)质量标准化对加强生产管理和预防事故具有促进作用。我国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大量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通常是数次违章操作行为的发生,通过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制定和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设备设施安全操作,可以从根本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3)质量标准化工作可以促进国家相关法规的落实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实施。煤矿企业要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根本性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水平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作出的明确规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4)质量标准化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水平。各管理、监管部门要以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做好规划、建立完善相关体系标准和制度规章,开展宣传培训工作,考核评级的标准和办法,引导和推动质量标准化工作展开。能有效预防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质量标准化的工作内容

质量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要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和地区、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标准和办法,并贯彻落实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全方面和全体员工中,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保持人员、机器、环境处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

质量标准化工作包括企业管理、技术、装备、环境、作业安全标准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任何片面、简单、分隔或扩大理解质量标准化的工作内容都是不正确的。

当前新形势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具有继承性、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方针。(2)安全生产更加注重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3)完善安全与质量、健康、环境等方面的联系与统一;(4)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5)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拓展、规范和提高。

煤矿企业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能有效提高安全基础管理水平,减少零星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质量标准化工作贯穿矿井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工作的重点是治理瓦斯、水害、火灾、顶板、冲击地压等灾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对事故多发点、管理薄弱点进行综合性治理排查,建立整体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

3 质量标准化建设措施

开展煤矿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活动的主要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培养职工质量标准化意识。质量标准化关系着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防水等生产的各个环节。全体干部职工都应参与到工作中来,树立坚实的思想基础,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安全规程,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企业安全发展。(2)健全煤矿安全质量生产标准化工作体系,根据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的要求,结合现场作业实际,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制定科学化、人性化、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细化实施方案、监督考核办法、奖罚办法等标准。标准化工作体系要求要落实到全过程的每项工作,维持安全生产活动的良好状态。(3)加大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投入。结合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实际,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提升安全保障水平,解决影响煤矿安全的瓦斯、地温等突出问题,推广应用信息化、自动化及监测监控等手段, 积极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编制切实可行的现场技术管理作业规程。(4)动员全体职工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安全文化是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要通过安全例会、安全教育、现场培训、安全警示、事故追查与处理、案例教育、安全讲座等形式,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经常性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理念。(5)建立完善全面的、互相保障和监督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标准化工作要建立健全符合安全法律法规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重点加强对事故隐患的预期控制和查找排除工作,生产环境中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检验各类提主要机电设备系统和要害场所,严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材料进入生产系统。

4 结语

质量标准化是现场作业质量管理的长期系统工作,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化才能有效保障矿井安全和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的提高要依靠企业管理人员领导和所有基层员工参与,完善和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要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加大投入。

参考文献

篇2

(1)该系统能够快捷方便地检索与煤矿安全有关的文献与条款,且能够随时查询各部门的奖惩、排名情况,从而为煤矿企业提供方便有效的信息,方便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的情况。

(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让人易懂,这样就能使得该煤矿企业也能够自己动手操作,且能够简单操作。

(3)开发的系统简单易变,能够随着各种动态信息及时更新,并时常处于一个比较活的状态。

(4)该系统具有安全储存、检索以及管理各个部门的文件资料,能够做到随用随取。在设计系统的同时,还应该考虑一些可能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

2系统模式开发

目前,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系统采用的事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B/S模式,该系统采用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在安装和使用时更为简便。当煤矿企业在安装系统时,不需要在不同的位置安装不同的程序,只需要安装通用的浏览器,打开浏览器就能够查询所需的信息,这样就简化了安装,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降低操作的难度,并能简单实现信息的。过去的C/S模式相对于现在的B/S模式,C/S模式要求煤矿企业员工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且这种模式无法实现信息的工作,这不仅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计算机能力的培训,还降低了效率。而现在的B/S模式只要求员工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3)该模式还能简化系统的开发。B/S模式只需要将系统所需要的功能转移到Web服务器上,使得每个用户都能在系统允许的范围内查询和使用各类资料。

3设计系统的流程

(1)先给需要使用系统信息的用户注册一个独立的属于个人的账号以及密码,然后由管理整个系统的管理员对每个账户的权限进行设置。

(2)对不同部门进行权限管理后,生产部门的管理者能够利用自己的权限,将每个规划都上传到系统中,让每个员工能够清楚每个月取得的成效。

(3)将生产规划到首页,让各个生产部门的领导者能够浏览与自己任务相关的信息,然后将任务分配给各个工人去工作。制定一个合理的检查时间,及时对工作动态进行检查。针对检查情况进行记录,最后将记录的信息保存在系统中。

4开发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要注意的问题

(1)提高对建设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在建设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系统前,对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从而加强工作人员对保障煤矿安全的重视,让工作人员随时做好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准备。同时,让员工认识到在煤矿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可能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篇3

本文提出国家安监总局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实施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诸实施类别在安全管理中有效的实施方向及管理趋势。

关键词: 非煤矿山 安全生产标准化 实施类别 实施方向 管理趋势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 A

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国家安监总局共实施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尾矿库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选矿厂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五类标准化评分办法。通过对其构成元素进行可行性分析及类比矿业公司多年的标准化实施工作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

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实效性分析

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14类51项728个考评点,总分值4000分。

2、《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14类51项703个考评点,总分值3000分。

3、《尾矿库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9类38项592个考评点,总分值3000分。

4、《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12类36项361个考评点,总分值2000分。

5、《选矿厂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11类41项584个考评点,总分值3000分。

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评审指标及等级实用性分析

安全生产标准化(AQ/T9006―2010)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金属非金属矿山(AQ 2007.1-2006)是指:开采金属矿物、放射性矿物以及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冶金辅助原料、耐火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煤炭除外)的矿山。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AQ 2007.1-2006)是指:以平硐、斜井、斜坡道、竖井等作为出入口,深入地表以下,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AQ 2007.1-2006)是指:在地表开挖区通过剥离围岩、表土或砾石,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

尾矿库(AQ 2006-2005)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工业废渣的场所。

选矿(GB 18152-2000)是指:利用不同矿物的物理、物理化学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在特定的工艺设备条件下使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或使共生的各种有用矿物彼此分离,得到一种或几种相对富集的有用矿物的作业过程。

选矿厂(GB 18152-2000)是指:包括具有独立法人的选矿厂和隶属于矿山企业的选矿车间,系指被用作或可以被用作选矿的土地、建筑物和作业场所。

小型露天采石场(AQ 2007.1―2006)是指:年采剥总量500kt以下、最大开采高度不超过50m的山坡型露天采石场。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审工作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评分办法用标准化得分和安全绩效两个指标确定相应类别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三、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评分元素实用性分析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评分元素分值明细表(分析表)

――

3.1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考评元素分值结论分析-饼形图图示

3.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考评元素点数结论分析-饼形图图示

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结构分析及结论

通过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如下可行性结论。

1、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由基础部分、保障部分、管理部分、核心部分、要害部分及升级部分六个部分构成完整的标准化运行体系。

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能否发挥其重要作用、能否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及目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容轻视!

3、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实施终端体现在由多工种、多岗位的从业人员组成的标准化体系实施群中,而在此期间安全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安全责任也因其日益彰显的捍卫生命价值的重要性而受到日益高涨的关注!

结束语

因此,矿山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既带有基础性、重要性,又带有紧迫性,还带有长期性和全局性,意义重大。

附图1: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结构分析图(以地下矿山为例)

篇4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突出瓦斯、水等重点灾害预防和治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大力实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程,夯实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建立煤矿企业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市地方煤矿企业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全市地方煤矿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所有生产矿井要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质量标准化要求(具体达标规划见附表),并在达标的基础上创建精品工程,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延伸到每个环节、岗位。

(二)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矿井,竣工投产前必须达到二级以上质量标准化标准。

(三)持续保持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杜绝较大以上事故,控制零星事故,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质量标准化建设指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所有生产、新建、改建、扩建的地方煤矿煤矿均列入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矿井。

四、主要措施

(一)全市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施行年度考核制,以日常动态达标考核工作作为年度重要考核内容,以促进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达标。

(二)为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能够取得实效,各县(区)煤炭局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加强政策引导、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煤矿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以点带面、以先进促后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安全标准化达标年活动深入、扎实、稳步地开展。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要注重实际,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现场,充分发挥区队、班组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主导作用;大力推行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六个三”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煤矿区队、班组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同时要注重过程控制,坚决防止重考评、轻建设,重结果、轻过程,务求取得实效;坚决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

(四)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按照省、市下发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认真组织考核,确保考核质量。矿井每月、县(区)煤炭局每季度至少要组织一次全面质量标准化检查,市安监局(煤炭局)每半年将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各县(区)煤炭局要根据日常动态达标情况和年度考核情况,在7月底和12月底对各煤矿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进行排名。年终,市局除按照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检查考核外,还要检查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各项制度、考核办法及基础资料建档等工作。

五、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狠抓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自觉性,加快建立和完善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狠抓落实,严格监管,扎实推进全市地方煤矿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健全机构。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组和具体管理机构,明确单位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完善办公场所和条件,配备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保证人员机构的有效运行。同时,要重点督促技改煤矿企业建立安全标准化组织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分管业务部门,配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创新管理方法,落实工作职责,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各县(区)煤炭局要于2012年元月25日前将安全标准化工作活动实施方案与组织机构人员名单上报市煤炭局监管一科。

(三)完善制度。制度建设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的保证。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结合实际,健全和完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评比、培训、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奖惩分明的工作机制。坚持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严格考核,使煤矿各生产系统和环节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由点、线、面达标向全过程、全方位动态达标的提升。

(四)加强培训。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按照《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实施细则》和《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检查评分办法》,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不断创新优化培训方法,通过专业标准化标准的培训使每个员工掌握标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不断增强员工自主保安意识和操作技能,为煤矿安全生产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针对特殊岗位人员队伍,要按相关文件要求做到由招工为招生,从而提高特殊岗位人员业务素质。

(五)加大投入。各县(区)煤炭局要督促煤矿企业严格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明确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煤矿矿长是瓦斯治理利用的第一责任人的现实性。煤矿企业要加大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升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基础装备水平。同时要强力推进煤矿企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煤矿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和井下人员定位五大系统,并做好下一步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实施工作。

(六)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各县(区)煤炭局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全面了解本辖区煤矿的安全管理状况,掌握煤矿存在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大隐患,督促煤矿企业认真开展隐患排查。要认真检查《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帐》中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对重复发现同类安全隐患的矿井,要责令停产,限期整改。对于重大安全隐患未如实填写台帐或发现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未及时自行停产整顿的矿井,将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有关条款严肃处理,同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责令停产整顿。

(七)加强应急管理。煤矿企业要针对重大危险源和可能突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组织、应急队伍、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应急培训教育、应急演练、应急救援等方案和应急管理办法,注重与社会应急组织体系相衔接,并加强应急预案演练,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保证遇到险情时能够安全撤出现场作业人员。同时煤矿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处置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要及时报相应的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八)加强监管。各县(区)煤炭局作为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必须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本辖区煤炭安全监管力量,加强行业监管。各县(区)煤炭局要结合本辖区地方煤矿实际情况,建立煤矿分类管理制度。矿井“采、掘、机、运、通”是重点,“一通三防”是重中之重。首先要突出“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关键环节,着重在事故多发点、管理薄弱点上下功夫,要突出抓好高瓦斯、双突矿井及受水害威胁大矿井(特别是杨庄矿周边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严厉打击超层越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等违法违规开采行为。针对改扩建矿井要加强监管,杜绝边施工、边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针对到期关闭矿井要严格按照市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坚决做到到期之日既是关井之时。

(九)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各单位和各煤矿企业要通过会议、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材料等各种途径和手段,大力宣传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的重要意义,宣讲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考核办法等,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各项基础工作。

六、奖惩制度

(一)年内发生伤亡事故或发生重大涉险事故的煤矿企业,一律取消当年安全质量标准化评审资格,下年度只能参与评审二级及以下安全质量标准化。

篇5

【本刊讯】6月27日,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针对我国现行安全生产标准普遍存在标龄长、标准老化的问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会上表示,我国将争取用3年时间初步完成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多年不变或缺失的安全标准的修订、制定工作。

李毅中说,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专家队伍初步建立,安全标准工作开始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他表示,今年要全面启动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的修订工作。在行业分布上,由总局承担行业安全监管的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为重点;在工作方向上,以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避免人员伤亡的有关安全标准为重点;在工作安排上,以修订现有安全标准中不适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条款为重点;在标准的类型上,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相结合,以安全技术标准为重点。力争到2010年在重点行业领域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安全标准体系。

据初步统计,我国现行安全生产国家标准,涉及设计、管理、方法、技术、检测检验、职业健康和个体防护用品等多个方面,有近1500项。其中:涉及煤矿安全的标准有100多项,涉及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标准有439项,涉及烟花爆竹安全的标准有17项。这表明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工作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不过整体来看,差距仍然很大。

对此,李毅中提出,加强安全标准是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当前要适应形势任务的迫切需要,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工作步伐。安监总局和煤监局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标准工作职责;要分清轻重缓急,加快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要加强安全生产标准的宣传和培训;要加大安全生产标准的执法检查,运用安全生产标准促进整顿关闭工作;要充分发挥安标委的作用,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据了解,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按安监总局的要求和委托,承担组织起草和审查安全监管标准、安全生产综合性标准、工矿商贸安全标准等工作任务,及时修订、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

篇6

中图分类号:TD7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煤炭行业迅猛的发展,煤矿机械化也越来越普及。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等不够也给煤矿企业带来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机电设备的操作和检查方面的疏忽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本文就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原因提出对应防范措施。

一、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探究煤矿机电事故起因不难发现,有四个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导火索。我们探索其防范措施应从这些因素找突破口。

1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煤矿的机电管理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素质,要求对相关的行业知识有全面的掌握,然而现下大部分煤矿企业还没有规范的考核制度作为杠杆来录用相关煤矿工作人员,这便造成有些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缺乏,此外,相关检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检查深度不够等问题也是煤矿事故的隐患[1]。因此,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及企业内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不够是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

2设备维修不彻底

据相关统计,机电事故的百分之七八十是由对设备的操作失误造成的。如此令人咋舌的统计数据启发煤矿的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一定要每天对设备进行监管测试。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很重要,监督人员的一次监察疏忽就可能成为一次事故发生的潜在隐患。此外,日常监管人员对设备运行异常、设备老化等问题的处理不够及时也有可能造成一次事故的发生。

3机电设备的更新不及时

当今社会更新换代速率极快,伴随科技越来越发达,每天每个行业都在淘汰不合适的理念和设备,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然而,当前的部分煤矿重产出轻投入,导致煤矿机电设备更新及改造停滞不前,一些新的操作设备和管理理念不能够及时灌输在煤矿企业。这与对业绩要求日益增长的企业不符,所以说机电设备不及时更新也会导致机电事故发生。

4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

机电管理是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管理人员对机电安全管理重视度不够,管理人员对于特种作业人员没有根据内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抑或是对操作规程没有详细的了解等等诸多原因都将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防范对策

煤矿机电设备事故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事故不仅能造成设备与人员的伤害,而且有可能引起瓦斯爆炸,致使整个煤区受到严重破坏。由于事故的突发性,我们只能通过发现的问题来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根据事故隐患潜在因素分析,对应提出4点防范对策。

1健全各种管理制度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煤矿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将机电工作做好的纪律保证,也是对企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制度保证。煤矿企业应当切实根据国家最新颁布煤矿机电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以及结合自身实际发生的问题,将基本制度加以健全完善。与此同时,应在煤矿技术人员的录用上下功夫,建立完整的考核制度,督促管理人员自主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煤矿机电管理主要针对各种设备展开,对管理制度进行深入贯彻执行的同时,也应兼顾将设备修好、用好、管好。

2、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加强技能培训

要想有效避免机电事故发生,首先就要强化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只有使员工深刻认识到发生事故的危害性,才能更加有效地避免机电事故的发生。比如企业平时应多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普及员工责任意识,且通过实际事故发生案例来宣传事故的危害,剔除部分员工的侥幸心理。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各部门员工的技能培训,使在岗工作人员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以及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日常监测。

3及时更新设备,加强维护

煤矿企业要加强对设备更新资金的引入,使得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提高,并且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通过科学来提高产量和质量,避免企业为追求更大利益更小成本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企业要求员工素养提高的同时,也该以身作则为员工营造安全的环境,做到不仅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注重机电设备的及时更新。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设备维修技术与日常维护,将由于设备原因引发的事故抑制在萌芽状态。

4实施矿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

强化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完善化及监督日常化,是避免安全隐患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具体工作中,实施矿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是煤矿安全的必要前提。这项工作自身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所以我们应反复强调和不断提醒才能将原本有缺陷的管理模式加以转变。除了完善的管理之外,有效的监督亦是必不可少,倘若煤矿安全生产失去了监督管理,那么安全生产就只是一种形式了。因此,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能够帮助煤矿企业剔除盲目蛮干、违规操作等现象,监督管理对于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作用不容小觑。

结语

近年来,随着煤矿机电事故影响的日益扩大,相关部门对此已给予了高度重视。煤矿机电具有不可预估性和随机性,因此,煤矿企业要加大对机电安全管理的力度,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健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密切关注同行业的先进设备,积极更新设备提高其可靠性,企业内部组织教育活动培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以此来避免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进而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海伟.预防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途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1(19):78-79.

篇7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167-01

长久以来,煤炭生产安全一直是我国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为有效提示煤矿安全管理质量,煤炭部原部长张霖之率先提出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理念,指出要借助对井下采掘工程质量的严格掌控,以质量标准化推动生产的安全开展。此后四十多年来,随着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在全国煤矿的不断普及,无数鲜活的事例充分证明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对于煤炭生产的的高质、安全开展意义非凡。通过严格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各项规定,能够从根本上根治煤矿管理粗放、标准宽泛、事故频发、生产环境恶劣等问题。但在质量标准化实施过程中,许多煤矿亦出现了管理者思想认识不足、标准执行不严格、形象工程问题严重等诸多不足之处,使得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应有的功效大打折扣。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如何推动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提出几点见解。

1 新时期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理念

相较于传统的质量标准化建设,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无论是基本内涵还是具体的实施方法、思路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适应时展需求,构建现代化高产矿井,矿山管理者必须在不断学习全新管理理念的同时,对传统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取其精华并加以发扬,从而真正探寻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质量标准化模式。具体而言,①煤矿必须不断强调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对矿山生产安全、高效开展的必要性,树立质量标准化就是“生命工程”、“效益工程”的理念;②加强理念革新,明确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既是构建煤炭生产的考核具体化与标准实效化体系,确保安全与质量的有效统一;③推动思想进步,促进标准创新的同时,亦要不断推动方法与技术的创新,赋予质量标准化建设鲜明的时代特征;④促进质量标准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通过两者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赋予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灵魂内涵。

2 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内涵本质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要素,对于提示煤矿管理工作水准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可以说“质量为因,安全为果”,企业的生产质量高低同其自身安全水平高低存在着直接的正相关。而安全质量标准就是对两者的高度统一,其生产安全为根本目的,自煤矿基层管理着手,对生产全过程开展全面管理,并针对不同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化指标。在具体实施上必须遵循下述几点要求:①安全质量标准在进行制定时,首先必须自生产实际出发,充分遵循客观安全规律,对以往生产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分析,以指导标准制定;其次质量标准制定时应当充分依赖先进科学发展,借助新理论、新思想,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质量管理标准。②质量标准内容的确定应当以有关行业法律法规为指导,通过对各类法律法规的研究总结,确保标准内容的合理、可行并为其实施提供法律保障。③注重安全与质量的有效统一,针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操作守则,提示工作规范性与可靠性。④质量标准化的建设不可盲目遵从行业规范标准,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制定符合自身生产特点的特色标准,使其同矿山自然环节、生产能力、人员素质等相适应。此外,还应注重质量标准实际应用的总结分析,借助实践经验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与修整。

3 新形势下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策略

为确保矿井质量标准化措施切实落实到矿井日常生产管理之中,煤矿管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3.1 切实转变以往质量标准化建设理念

以往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并未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此种理念已经不适应当前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新时期煤矿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其上升到至关重要的地位。新时期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意识,即责任、生命工程、法律与管理。煤矿企业应细化质量标准化建设体系,指定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责任,并切实落实到各个生产部门,让各部门员工都深切体会到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使质量标准化规范成为矿井生产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与煤矿管理的新模式。

3.2 适当加大对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资金投入

资金是保障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方案有效实施的基础,煤矿应改变以往忽视防治水工作重要性的观点,从资金方面确保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人力、物力有足够的供应。煤矿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宜的安全投入制度,为质量标准化建设提供较为理想的工作环境。

3.3 强化矿井安全教育培训功能

安全教育培训对于提高工人防范意识和减少灾害发生有重要的作用,是提升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的有利保障。煤矿在组织工人进行矿井生产安全教育培训时,应对培训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贴合实际情况为主,最大程度地让工人掌握实用的技能。如对矿井生产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员工如不按照质量安全标准化规定进行施工操作就属于“三违”,需要进行严格的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需追究其相应责任。除普及安全质量标准化生产意识之外,还应对工人灾害防治知识、技术、操作等内容进行加强教育,将安全知识普及到每一位员工心中,切实提高工人的防范意识与技术水平。

3.4 提高技术与管理的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煤矿企业生产与管理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理念,并将新技术与新管理与煤矿自身特点有效结合,创设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应用与管理模式。除此之外,煤矿企业生产与管理中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在原有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补充与创新。通过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的不断创新,来确保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活力与生机。

3.5 加强对煤矿质量标准化制度实施的监督和考核

为保证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煤矿应加强其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考核。首先,矿井监督检查制度是确保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矿井需根据矿井自身特点,构建并完善矿井监督检查体系,并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监督检查制度的完善与落实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其中制度的落实尤为重要。煤矿企业监管应加强监管力度,对附有管理职能的部门制定监督考核制度与章程。通过章程来规范监管行为,并要求各部门在质量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与总结,及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不良或导致安全事故的行为实行追责制,相应地对表现优异部门进行阶段性的奖励,用责任、奖励的双重尺度来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效果。其次,建立各部门质量标准化实施过程的评分机制,对质量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绩效与传真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用标准化的制度来约束和加强其实施过程与最终成效。

4 结 语

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对于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煤炭形式急转直下的今天,其在一定程度上对煤矿的生存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煤矿企业应深刻认识到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充分分析矿井现有情况与特点的基础上,将质量标准化建设与矿井的日常生产管理紧密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力争建立长期有效的安全型矿井,确保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红涛,王冰玉,黄思强.基于“双基”视角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 设研究[J].煤矿安全,2013,(1).

篇8

中图分类号:T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86-01

1 煤矿行业当前存在的机电安全问题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现代化机械化矿井的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大型高产高效矿井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很大的效益,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煤矿行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问题,在机电设备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瓦斯爆炸和顶板事故

许多瓦斯爆炸事故、顶板事故原因多在于部分煤矿基础设施条件差,整体设计欠缺考虑,安全工作不到位。尤其是使用了劣质支架加大了顶板事故的发生率,再加上周围岩石考虑不全面,处理措施不当。而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井下通风条件受限制,二是瓦斯检测人员、机电设备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缺乏安全意识,未能及时排除故障;三是机电设备管理不到位。总之,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

1.2 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从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段来看,大部分的事故发生在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接班的时候,在交接班这段时间里存在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漏洞,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监管力度不到位。这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也让违章作业钻空子。

1.3 重生产轻安全

近几年煤矿行业生产需求增大,一方面增加了行业的利润需求,另一方面煤矿行业抢生产争利益的时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个别煤矿行业超负荷生产加快了设备老化问题。在目前的煤矿行业生产作业中,行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使用老化的、淘汰的设备已屡见不鲜,出现老风扇、老绞车、老化非阻燃胶带等设备。

1.4 监管力度不足

煤矿行业管理的责任主体是煤矿,煤矿工作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差异,也就导致了员工对煤矿机电设备认识程度的差异。然而,煤矿机电设备复杂性较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就对工作人员的技术素养要求较高。同时基层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机电技术力量不足,监管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煤矿机电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1.5 安全防护措施差

机电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容易出现煤矿事故,不但财产损失较大,更严重的是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我国煤矿机电设备在安全防护方面不够完善,机电设备未能得到及时保养、维修,而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应该进行的设备性能测试、仪器仪表定期校验和井下的“三大保护”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加上部分煤矿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设备负荷大,更易造成设备的损坏和事故。

2 加强煤矿机电安全监管的对策

煤矿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机电设备的质量,机电设备的安全监管能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系数,随着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难度的增大,我们应当从多方面入手,重视煤矿机电的安全监管问题,预防机电事故的发生。

2.1 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煤炭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行业,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在加强煤矿机电安全监管方面应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牢固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守安全红线。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要素是各行业部门要做到真盯、真抓、真改、真查,对报废的机电设备要坚决喊停,做到全面抓实正规开采、着力推进机械化采掘、淘汰落后机电设备,大力完成支护改革。

2.2 加强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

要想提高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就必须进行技术素养和业务素养的培训。首先对一线生产工人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对新进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熟悉操作程序和应当注意的问题,确保机电设备能够安全顺利的工作。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培训:拓展培训平台,按照相关法规,在行业内部成立培训机构;其次要培训相关优质师资,通过开展专家讲台以及通过培训考试,考试合格颁发合格证;第三是基层管理部门要多经过培训配备配强必要的煤矿机电专业技术人员,获得智力支持;最后特别注意的是关于避难硐室的安全问题,避难硐室是井下矿工的最后一道生命保障线。在培训过程中应当告知操作人员准确的避难硐室的位置,同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定期维护、更新药品,为操作人员提供生命保障措施。

2.3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监管作用

目前煤矿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存在一个分管单位自主建设与职能部门监督检查的问题。基层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对机电质量标准化的检查会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机电安全标准化检查对技术管理人员来说是一种累赘,同时要应付每月的其他安全质量检查,根本忙不过来。这就是没有摆正安全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没有把质量标准化和生产进行有效结合。安全本身就是效益,保证不出机电事故,影响生产的事故少了,产量、产效自然上去了。所以对待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坚决不能搞形式主义,所有人必须要从思想意识上有所提高,检查要精而细,有问题一定要及时整改。

煤矿行业要确保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有效可行的监管措施。在行业内部要增强监管部门的监察能力,对的人员要进行处分教育,并安排好技术人员及时发现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促进行业能够有效安全生产。

2.4 构建有效的事故处理措施

机电设备在作业过程中,当工作时间较长时都难免会出现故障,为了将事故损失到最低,企业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事故处理措施,从以往的事故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认真分析事故出现的原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

2.5 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将矿井质量标准管理当做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来完成,要不断提醒,不断强调,才能将原本只注重生产而忽略管理过程的想法进行转变。此外,完善的管理需要有效的监管作为后盾,如果煤矿行业缺少监管,建立的相关制度就失去实际意义。通过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管,能够防止违规操作现象。因此,强化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对于煤矿机电安全有一定的帮助。

3 结语

努力做好煤矿机电的安全监管工作,不仅有利于煤矿机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提高煤矿机电行业的安全性,同时在确保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的同时保证安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要想抓好安全监管这条主线,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煤矿行业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要从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构建有效的事故处理措施、加大各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五个方面全面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监管质量,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64-02

机电设备管理关系到煤炭企业正常、高效、安全运转。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我国煤炭企业采掘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机电设备也朝着大型化、电子化、高速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对机电设备管理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机械化水平越高的矿井,机电设备事故发生的频率也相对较高。这样的状况给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了威胁,会使企业经济运行缓慢,经济效益相对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给企业也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果对机电设备管理不善,轻则停工停产,重者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如何搞好煤炭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呢?这是摆在每一位从事机电设备管理人员面前一道现实难题。因为,管好、用好机电设备,对于提高煤炭企业的煤炭产量、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对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现状成因分析

机电设备管理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尽可能以少的设备投入为企业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因而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机电设备进行标准化管理,只有对企业的机电设备进行标准化管理,才能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正常运行,才能使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目前,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1.在标准化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管理的力度不大、不细,现场管理工作不到位。笔者发现一些煤矿、工区的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在生产工作中不是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工作,而是在认识上存在错误的观念。他们没有牢固树立“安全为主,质量第一”的意识,而是敷衍了事,凭经验工作。生产任务一紧就不按标准化要求操作机电设备,有些带班工长为了赶进度、超计划,违章指挥操作人员工作,并人为地屏蔽机电安全保护设备,人为改变机电设备安全保护参数,瓦斯检测头、电钻综合保护、三转两闭锁等装置的设置在生产中时常作人员改变,他们不按标准化要求操作机电设备,这是对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最大的威胁。还有一些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不认真,态度不严肃,对设备的包机制、点检制、完好率等基础工作做得不规范。设备出现临时故障需要检修时,只是草草地处理一下,还美其名曰为:“问题大了再大修”,使机电设备“带病”工作。还有的工区班内卫生搞得不好,不能及时将使用后机电设备的污垢清理干净,使机电设备的污垢越来越厚,影响设备正常运转。笔者认为,存在以上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些现象的存在也反映出部分管理者对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不重视。管理人员的管理作风不扎实,也是导致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工作不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问题所在。

2.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滑坡。众所周知,煤矿开采是在地下深入作业,矿井里的水、火、瓦斯、煤层、顶板及其它有害气体是伴随煤炭生产而出现的。近几年来,煤炭市场逐渐好转,煤价呈现出恢复增长趋势,面对难得的机遇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抢抓时机,夜以继日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煤矿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便开始滑坡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滑坡导致矿井弊病丛生、隐患重重,这样就埋下了事故发生的种子。大家都知道,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生产的“命根子”,安全质量标准化滑坡的原因是:在煤炭需求量旺盛的情况下,企业高层和生产管理部门很容易对煤炭企业安全标准化生产工作产生松懈思想和厌倦情绪,再加上需要投入一大笔保证安全生产的资金,更会促使煤矿企业决策人在产量、进度、指标面前,让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让路,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此项工作的滑坡,所以也埋下了事故隐患。

3.机电设备管理理念落后。笔者在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经常学习国内外煤炭企业机电设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再与我国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方法和理念进行比较,深深感到:我国大多数企业决策人对机电设备管理理念滞后也是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企业负责人只重视煤炭生产产量,对井下机电设备管理重视不足,在思想认识上,没有真正把机电设备视为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的保证,没有把它放到一个关键位置,只把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视为一个辅工作,导致了管理制度不完善,具体措施没有到位。还有一些企业单纯追求眼前的产量,管理理念滞后,对机电设备维护和维修工作不重视,抱着“啥时坏,啥时修”的思想。正是这些思想在作怪,才使机电设备定期维修与检修工作做得不到位,直到设备出现故障后才停机检修。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但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也使机电设备的运行周期大大降低。笔者曾经调查走访过一些煤矿企业,并对事故发生情况做过统计。发现在煤矿发生的事故中,有30%~40%是由于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没有及时检修机电设备,没有对机电设备实施安全保护措施,导致了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后,矿区领导主要精力投入到处理事故,追究事故责任人上,还要安抚伤亡者家属,处理死难者后事,根本无法集中精力组织和调动生产。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停机修理,需要花费一大部分人力、物力、财力。设备停机,工人停产,再加上大笔赔偿资金,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使企业蒙受损失。

二、只有对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发展创新,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机电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煤炭企业各个职能部门都合理的分工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助、互相补位,就有利于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机电设备管理涉及到企业的规划和决策部门、工艺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各部门应积极创造适合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良好环境,选用前瞻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企业各部门对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应分工明确,各行其责。笔者认为,企业各部门应进行以下分工:(1)规划和决策部门。煤矿企业决策部门应根据市场经济变化和发展趋向,结合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情况,委托规划部门编制企业的中、长期机电设备规划方案,并进行论证,提出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作为领导层决策的依据。(2)工艺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工艺部门应从新产品、新工艺和提高机电设备产品质量的角度向企业规划处提出机电设备更新计划,提出外购设备的选型建议和可行性分析;设备管理部门要参加设备方案的审查、技术鉴定与验收,并负责采购、订货、验收、保管与安装调试。(3)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使机电设备置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之中,并根据设备本身的结构、性能、精度、特性,安装有防震、防腐、防潮、防尘、保温等装置。除此之外,在安排生产任务时,要使所安排的任务与机电设备的实际能力相适应,既要防止“大机小用”、“精机粗用”,以免造成设备能源的浪费,还要避免超负荷、超范围使用,降低设备使用寿命,造成设备损坏或事故。(4)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宏观调控、监督和约束机制,对机电设备使用价值情况进行评审考核,对机电设备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状态监测、动态分析,定性、定量评价各部门的设备管理成效,并及时将考核情况上报企业高层管理部门,使企业及时调整机电设备购买与维修、维护计划。把企业的资金用在非常需要的地方,避免机电设备重置和闲置,这样才能既省钱又办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立检修与维护体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在煤炭企业工作的同行都知道: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维护人员都属于特殊工作岗位,要确保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首先要提高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与维修、维护人员的责任心。因为,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使用频率,有责任心与没有责任心的职工使用,其效果会大不一样。有责任心的操作人员使用设备时,能严格按标准化程序操作,及时清理设备上的机油、粉尘,时刻保持设备清洁,同时认真观察设备运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通知维修人员修理,决不让设备“带病”工作。而没有责任心的操作人员使用设备时,设备启动后,便休息、聊天去了,对设备运行情况一点都不关心,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设备出了故障后才着急处理。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生产管理部门要制定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执行。要对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对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职工给予表彰并以资鼓励;对责任心不强,自由散漫、屡教不改的职工调离工作岗位或下岗以观后效。只有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才能保障机电设备正常、高速地运转。同时,生产管理部门还要建立设备维修、维护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修理计划,并按计划要求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抢修,利用节假日加班检修。这样,才可以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转,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3.控制机电设备运行风险,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煤炭企业机电设备正常、高效、安全运转,能给企业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机电设备高频率的使用对机电设备的磨损、毁坏程度也在加深。怎样控制机电设备运行风险,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呢?首先,煤炭企业生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一系列机电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针对机电设备的不同特点和技术要求,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并保证有效地实施。机电设备定岗定人,对连续生产和多班制生产的机电设备必须实行交接班制度,并做好机电设备使用记录工作,责任到人,谁班上出现的问题谁负责。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减少机电设备磨损程度,增加机电设备寿命。其次,对机电设备采取种种保护措施,将机电设备的维修率、返修率、事故率下降为零。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方法:(1)风险规避法。实行风险规避是为了免除机电设备的风险威胁,采取使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为零的措施。(2)冗余储备法。实施冗余储备是经常储备一些常用、必用的机电设备与设备配件,一旦设备发生故障,马上就有新的设备顶上来,不影响生产进度。(3)风险分散法。实施风险分散的目的是降低机电设备对指定事物或操作人员的依赖程度,分散是将某事物或作业程序区分成好几个部分,以减少对设备某个部件的使用压力。(4)实施风险转嫁法。风险转嫁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保险契约将机电设备风险转嫁出去;另一个是通过非保险契约将机电设备风险转嫁出去。通过保险契约转嫁即为保险理财,承受者则为保险人。通过非保险契约转嫁是指转嫁者将风险活动的责任转嫁给非保险人。常见的形态有四种:买卖契约、出租契约、外包契约、辩护(或免责)协议。煤炭企业将运行阶段的机电设备管理通过外包契约转嫁给承包人就是风险转嫁的一种形式。事实证明,有效地控制机电设备运行风险,就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切实做好煤炭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维修工作,就能消除设备事故隐患,确保机电设备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就能规避和减少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忠.机电设备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中国煤炭,2010

2.吉庆菊.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管理与财富,2008(9)

篇10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采油二矿5队维修班现有成员7人,承担着换管线、大维、处理突发事故等急难险重的工作,因此,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他们通过总结实施“十步管理法”,有效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勤练兵,夯实安全基础。工作中,牢固树立“咱们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的理念,将学习技术、提升技能作为安全管理首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了每日班会前生产问题“一日一问”、采油标准化操作规程“一周一演练”、理论知识擂台赛“一月一开展”等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学习积极性,实现了班组安全学习常态化,有力提升了班组安全技术水平。

健制度,完善安全标准。为进一步促进标准化管理,他们围绕设备管理、消防管理、工作重点等进行系统梳理,重新修订完善了《设备巡回检查工作制度》、《安全隐患排查》等6大项28小项安全管理内容,细化量化了岗位责任、工作流程、考核细则等具体标准,实现了安全生产岗岗有

标准、人人有责任的良好局面,增强了职工抓安全的积极性。

多警示,营造安全氛围。为进一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他们在抽油机、电气设备、流程闸门、重要区域等部位重新印制规范的警示标志,采取不同颜色、型号的字体标明安全风险等级。“请戴好绝缘手套”、“请侧身操作”……这些醒目的警示时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风险。他们以“5S”管理为基础,对所辖区域划分出操作区、生产区、服务区,将日常工具用具、消防设施、油品划出明显界限,逐一规整到位。按照规范管理、标准管理的要求,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上墙,严格落实工作标准,时刻提醒大家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增强了职工安全意识。

重标准,强化安全生产。积极推行《可视化风险提示手册》,主要包括操作步骤、风险辨识、风险规避措施以及安全操作和危险操作对比图片、工艺流程图、巡回检查注意事项等内容,使班员进一步懂得了什么操作属于安全操作、什么操作属于违章操作,各项操作应该注意什么、规避什么,进一步指导班员熟悉掌握安全操作方法,纠正习惯性违章操作。

讲亲情,增强安全责任。利用亲情这一特殊的纽带关系,不断延伸安全管理层次,丰富管理手段,落实管理措施。他们将每一名员工的全家福照片和亲人安全寄语做成“全家福亲情卡”,集中贴在值班室。每次安排生产任务时,让员工牢记家人嘱托,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标准,让每一个人感受到沉甸甸的安全责任。他们还利用空闲时间邀请员工家人来站参观,一起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及时听取他们意见,改进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职工的自豪感和自

信心,凝聚了干劲,激发了斗志,促进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精巡检,提升安全系数。巡回检查是安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建立了单井台账,详细记录每一口井的生产参数、作业情况、维修保养、更换盘根、皮带等内容,巡检时按照要求进行巡查、维护、整改。他们将设备分为ABC分类进行管理,每一级别实施不同的针对性防范措施,有效避免隐患的存在和发生。

严交接,消除安全隐患。坚持生产问题不过夜、安全隐患不滞留,他们实施“四不交接”管理法,即本班设备问题处理不完不交接,工具未擦拭好摆放好不交接,当天安全问题、情况不清楚不交接、事故苗头未消灭不交接。通过“四步交接”班组隐患得到及时处理,并逐步养成了“日清日结、日事日毕”的良好工作习惯。

强监督,优化安全机制。针对工作容易出现精力集中到生产任务的完成上,导致可能疏忽隐患的现象,他们建立了“轮值安全监督员”制度。每一名班组成员轮流担任一天“安全监督员”。负责当天工作劳保穿戴监督、工作部署、安全教育、检查督导等安全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整改隐患。他们每日将问题整改情况及安全建议记在“安全生产档案”上,作为安全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安全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讲案例,人人积极参与。他们利用班组会,积极开展“每周一例”安全故事大家讲活动。每人将一周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改的隐患、安全管理经验、身边的事例等收集起来,每周讲一个安全案例,并认真分析每一个案例产生的根源、存在的原因、潜在的后果、造成的危害,让大家重温这一过程,感受安全隐患的极大危害性,引导大家防微杜渐,举一反三,确保重复的问题不再发生,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参考文献:

[1]王以功.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及实践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

[2]李文亮.创新安全管理思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4).

[3]何刚,张国枢,陈清华,乔国通.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影响因子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J].煤矿安全,2010(05).

篇11

1引言

卓越绩效是指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为顾客、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不断创造价值,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和能力,促进组织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卓越绩效模式为了解组织的优势和改进机会,以及指导组织的策划工作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评价工具,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条理化、具体化,与GB/T19001相比,注重结果,强调过程,以结果为导向,使TQM的每一分努力都被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是管理成熟度的评价。卓越绩效评价分7个类目23个评分条款,每个条款按基本要求-总体要求-详细要求分为3个层次,涉及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股东、员工、顾客、社会五大利益相关方,总分1000分,与安全有关的条款有10款,分别是:社会责任、战略制定、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相关方关系、过程的识别和设计、过程的实施与改进、测量、分析和评价、改进与创新,过程有效性结果,占条款总数的43.5%,分值占380分,占总分的38%。卓越绩效关注的过程和结果,与安全生产的“预防为主”的思想是统一的,做好安全生产对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是一个强有力保障,同时,卓越绩效管理又给安全生产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改进、提高的机会,两者相辅相成。

2结果导向

要求我在开展安全工作时,要首先思考:安全为了什么?评价安全的指标是什么?这就要求在社会责任和战略中体现。(1)社会责任。现代企业,已不再是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实现股东、员工、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安全生产就是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一旦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企业将被拖入万劫不复之路。如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6•3”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死亡,8人失踪,79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上海静安区“11•15”特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造成442人死亡。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而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应该在立足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如制订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突发事故、职业卫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采取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安全标准化和安全文化创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培训、设备维修改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措施,避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制定上岗培训合格率、工伤事故率、检验及隐患整改率、职业病患病率等绩效指标评价过程管理的绩效,以应对法律法规和关键过程的要求。同时,积极参与赞助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月宣传、消防法宣传等公益活动。如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赞助广西工人报“安康视界”栏目。(2)战略。杜邦公司在1818年发生重大事故以后,制订了把“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的战略决策,安全是杜邦四大核心价值之一,换来了200多年的平安,足见战略决策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力。因此,企业在做战略决策和规划时,要同时把安全规划列入,制订企业文化时,将企业安全文化列入,化成全公司认同的理念和行为规范。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把“绿色生产,和谐健康”的发展理念列入公司的发展战略。同时,采取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安全标准化和安全文化创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培训、设备维修改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措施,避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同时,因地制宜将上岗培训合格率、人员伤亡、工伤事故率、检测及隐患整改率、职业病患病病例、财产损失列入关键绩效指标,利用统计学原理预测安全未来绩效。

3关注过程

3.1人力资源

组建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按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配备充足的专管员。做好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主要抓好:新入职员工“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培训,公司高层领导(主要负责人、主管领导)、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三类人员的培训,转岗、复岗人员、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在职员工的年度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抓好员工绩效管理。将安全生产指标层层分解到部门、岗位,制订考核标准,赋予安全生产一定的权重和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对检查、检举有功人员、积极抢险救援避免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人员、积极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取得积极成效的有功人员实施奖励,加强月度、年度和重大节假日的检查和考核,并以通告、工资单的形式通知到部门和人员。维护员工权益。积极落实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安全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积极发现和消除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杜绝“三违反”,加强对女职工和职业危害岗位的劳动保护和岗位津贴,发放个人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确保出现异常情况下人员逃生和减少财产损失。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安康杯、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职代会、班子例会、调度会、思想分析会、OA等积极参与管理和改进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取得相应效果的活动给予相应奖励。

3.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设计出来的,也是施工和使用出来的,体现出预防为主的思想。设备选型、制造、安装、使用维护质量关乎安全。建立、落实好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制订全员、全过程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一旦发生电器、设备事故或者通风、除尘、降噪等设施故障、个人使用的劳保用品失效或者佩戴不正确等会导致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因此要建立分类建立粉尘、危化品、有限空间、特种设备等设备设施清单、危险源清单及分布地图,制订相应事故的预防、预警、预报措施和响应机制,对动火、有限空间等高危作业实施许可制度,制订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实施救援,减少废弃物处理过程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资源利用的影响。

3.3协调相关方关系

设备、设施一般由承包方负责,而承包方是输入性安全隐患,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需建立合格承包方目录,每年对其安全绩效进行评估,对其资质、作业人员进行验证。承包方施工前要有安全施工方案并评估有效,施工前签订安全施工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开展施工前安全培训,将该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交待清楚,动火、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作业办理许可证。进入厂区时要有安全告知卡,进入生产车间要有车间安全告知书。施工过程要有人检查,施工后要及时清理。

3.4过程的识别与设计

安全生产是一个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管理,主要涉及到人员培训、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作业环境安全关键过程等。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发展规划、与政府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社会及行业发展形势、企业发展目标,员工及安全相关方的期待,确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工伤事故、职业病病例等为过程控制目标,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文化认证、职业卫生基础建设,6σ、TPM、STOP、TPM全员生产维护,KYT伤害预知预警活动,6S,DNV国际安全评价等方法落实过程管理。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确定其分布和危险、有害程度,根据相关的规范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职业卫生应急预案,考虑灾前预防准备,灾中应急响应、评估和处置管理,以及灾后恢复,明确组织、技术、物资保障,并经常演练和评估,确保在出现突发事故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制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专项应急预案、高温中暑应急预案、职业性中毒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灼伤应急预案等。

4重视结果

班级每日、车间每周、公司每月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止“三违”,发现改进机会,通过考核通报、员工工资单将考核结果告知部门及员工。定期检查法律法规的更新情况,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人员并修改完善管理制度。通过生产调度会、思想分析会、报告、统计报表等收集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并通过内审、管理评审和班子例会等传递给公司高层,改进不足。重视安全生产化管理,开展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通过TPM全员生产维护,KYT伤害预知预警活动,6S等改进和创新安全工作方法,指导安全生产。通过统计数据和报表对比,培训合格率、隐患整改率、特种设备检验合格率、设备事故停机率、工伤事故率、职业病患病率的变化进行对比,得出过程有效性和效率方面的对比和趋势,指导下次目标的制订和具体工作的开展。

5结语

安全生产是质量优秀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卓越绩效管理这个平台,安全可以和领导、战略、市场、资源等要素结合,提高公司整体绩效和能力,从而使得安全绩效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安全管理又有其专业性,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文化等引领作用,引进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方法,如KYT伤害预知预警活动,6S,DNV国际安全评价等,从而取得卓越成效,反过来又可以引导企业管理绩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3]刘素霞,梅强,沈斌,等.安全绩效研究综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5):131~139.

[4]王长建,傅贵.职业安全绩效指标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3):79~82.

篇12

本质安全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这个范畴最初是由安全型电气设备的概念延伸而来的,是安全管理的创新理念。当时是指一项新设计的不打火花、不会引起瓦斯爆炸的电气开关,称之为煤矿矿用本质安全电器开关。之后,很快地传播开来,并作为煤矿行业设计各种产品的一种指标,也成为各种运作程序和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在煤炭行业范围内提出“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一方面,强调严格按制度管理,依法依规从严治矿;另一方面,是注重人性化管理,强调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开展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当前,在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中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重治标轻治本。抓安全工作往往习惯于搞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不深入、不细致、不扎实,只重视治标、轻视治本。有的则出现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顾此失彼的现象,结果是“按下葫芦泛起瓢”。还有的基层单位抓安全时紧时松,安全状况不好时风风火火,安全状况稍有好转就麻痹大意,缺乏对安全生产经营长期而有效的管理。

二、重形式轻实用。虽然经常嘴上念念不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但口头强调得多,细致工作做得少;开会部署得多,检查落实得少。尤其是习惯于坐在办公室打电话、听汇报,表面看似整天忙忙碌碌,实际安全生产状况变化不大。

三、重静态轻动态。有些管理者喜欢坐而论道、热衷于就事论事,没有从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而应从宏观上分析,于细微处下手,并综合分析归纳,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而又实际有效有可操作性的安全体系。

四、重事后轻事前。抱有一种盲目、侥幸心理,往往在未出事故时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一有事故才会想起“亡羊补牢”。并有一些基层单位只重视对事故个案的处罚,忽视事故前的预防控制,没有从源头上预防、从本质安全抓起,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手段。

五、重制度轻执行。对于各项安全法规、政策、措施、制度的贯彻落实往往喊在了口上、写在了纸上,挂在了墙上,流于形式,兑现率不高。有的则在制定安全工作措施时只有定性要求,没有定量标准,更没有具体的检查督促和考核评比具体的实施办法。

六、重处罚轻教育。在安全工作中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和经济制裁,甚至出现以罚代教,以罚代管的不良作为。一些基层单位不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来自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也不针对员工的思想动向和工作状况采取相应的帮教措施,工作盲目无序,心里没底,指导无方。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理念:

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创建目标;二要明确创建是一个长期不懈努力的过程;三要明确创建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四要明确创建要以安全文化建设为依托;五要使安全工作成为全员行为;六要使员工认识到安全是自身的最大福利。

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是煤炭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基础工作,体现了安全思想的新境界、安全管理的高层次、安全目标的高定位,也体现了煤矿企业的价值追求。具体而言,要着力抓好以下的具体措施:

一.狠抓企业文化建设,为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营造氛围

一)建设安全文化,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重要组成要素

本质安全型煤矿具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二是物(机器设备等)的安全可靠性;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四是制度规范、管理科学。这些特征,体现了安全的管理从传统管理、经验管理迈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的阶段。安全文化着力于培育本质安全型人才,用安全的氛围塑造本质安全型人才;从根本上也是人在丰富安全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人管机、人创造环境、人进行管理,归根结底,安全文化培育出的本质安全型人才是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根本。

二)加强安全文化的教育培训,让安全文化内化于心,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保证

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强调坚持正向引导教育,培育本质安全型人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和以人管人,职工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参与,没有切实解决好职工内在心理需求的问题。煤矿应该在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反思的基础上,从坚持“以人为本,文化领先”的角度入手,突出“以我为中心”的安全管理理念,注重引导、培育广大职工对安健环质的自觉、自愿、自需、自求意识。应围绕“本质安全、珍爱生命”这个主题,开展多方安全教育,引导员工从自我做起,从岗位做起,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引导职工将其本能的安全要求固化在生产实际操作之中,使“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成为每个职工的迫切愿望和需求,力求实现安全管理的人人自为而治。

三)完善安全文化的制度,让安全文化固化于制,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保障

理念和行为之间,制度成为纽带。安全文化理念需要通过安全规章、制度表现出来,成为安全文化的有形的外在形式。各单位应严格执行上级公司下发的各种规章、制度、文件等,同时还要建立自己的安全组织机构,把公司安全文化的方针、理念融合到本单位安全管理中,结合项目开发制订出一系列符合自身安全建设需要的规章制度。如在《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中把业主、公司、项目部等有关的工作流程、规定编制进去,进一步确保了公司、业主、项目部等程序的有效贯彻执行等。固化的安全规章制度不但体现了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执行和不断完善来规范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固化于制,突出刚性的要求,具有指导性,有章可循,又突出规范性,违章必究。

四)强调安全文化的执行,让安全文化外化于形,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关键

我们常说“安全无小事”,“制度都有,就是没有落实、执行”。安全文化执行力就是要强调在安全执行力上突出将正确的事做对。一方面在认识上我们要“小题大做”,安全无小事;另一方面在行动上我们要“大题小做”,把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做实,做细,执行下去。安全文化的落实是具体体现在各种安全保证措施、规章制度的切实执行方面,也就是安全文化的执行力,而安全检查及整改落实是否及时有效恰好反映了安全文化执行力的强弱。换句话说,安全文化的执行力建设就是煤矿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检验。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创建必然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坚持“以人为本、策划在前、提前预控、全员参与”,要做到全员参与,首要提倡“大安全”的理念,突出安全文化就是“全员文化”。在煤炭生产的各业务、资源支撑系统中,对安全工作都要齐抓共管,各司其责。如物资采购,对资源的准入门槛要高一些,如要求专职安全员的配置、安全费用单列等,在源头上把好关,在物资采购中,要充分地关注材料设备的安全标准及安全性能。人力资源,则要在员工的安全培训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协助承包商办理有关培训和资格认证手续,并提出承办商安排培训取证的人员要达到相应规定条件的要求。技术部在施工技术方案上要充分考虑安全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尤其对重要受力点、危险点施工,要充分计算、核算,有必要请专家认证,工作要做细做实,方案决定一切。党群部则要提炼安全文化的理念,总结安全管理的案例,不断引领、规范员工的安全管理行为。安健环部要创新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的到位,实际效果的体现等等。

五)实现安全文化的延伸,让安全文化内延外伸,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迫切要求

煤炭行业近几年的发展表明,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成为一个企业谋求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企业要迈向产业链的高端,以业务流程再造为主要内容,提升内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也应立足于帮扶延伸,提升外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成为实现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加强承包商队伍,就是整合资源的过程。实现安全文化向承包商的延伸,则是培育承包商队伍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安全文化渗透上,要注重将安全文化的理念、要求、工作模式向承包商队伍的传播。召开承包商安全管理主题会议,就安全管理与承包商互动起来,让其主动融入进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管理理念上,要从“干事”向“管事”的转变,“干事”侧重于要求业务素质,而“管事”则再对管理素质提出了要求。同时,我们既要防止“以包代管”,也要防止“以管代包”,要在培育、提高承包商自我管理能力上下功夫,切实理顺承包商的安全管理责任,这样承包商商队伍才能逐步成熟,成为我们良好合作的社会资源的外部市场。

同时,通过基层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的规范和安全素质的提高来影响和带动员工的安全素质提高,引起承包商员工的共鸣和效仿执行。再通过较高的员工安全素质来进一步影响和辐射至区队操作层面,进而达到整体安全素质提高的目的。

二.狠抓煤矿系统装备和灾害预防,为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奠定基础

一)加大安全投入,提升煤矿系统装备本质安全程度

完善煤矿防灾系统和安全装备。煤矿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矿井实际情况,根据预防灾害情况和安全生产需要,不断增加安全投入,提高"一通三防"、防治水、顶板等防灾系统装备安全水平。 严格矿用设备安全管理。严把矿用设备安全准入关,井下机电设备必须取得煤安标志,方可下井使用;要建立严格的矿井设备检测制度,加大对设备安全运行实时监测,消灭电气设备和器材失爆,确保安全运转。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应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工艺、设备。淘汰落后的产品、工艺和超期服役的设备,不断提高煤矿的本质安全水平。

二)加强设备完好运行,确保安全生产高效运作

设备完好运行,一是抓源头,如初步设计阶段的选型和安装;二是抓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维护;三是抓动态管理,认真开展安全性评价和设备评估工作,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四是抓技术监督,认真做好技术监督管理,发挥各级技术监督人员作用,建立技术监督档案和积累技术资料,对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状况进行控制,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确保设备可靠性运行;五是抓标准化管理,推行标准化运行、检修、验收等标准化管理模式,以验收表格、工艺或工序卡、文件包等方式,规范检修工艺、作业检修和现场管理;六是抓专项治理,不断降低非停和跳闸率;七是抓技术创新。推广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实现生产设备的本质安全。

三)预防控制煤矿灾害,提升作业环境本质安全程度。

加大煤矿灾害治理力度。要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做到"不抽不采"、"抽、掘、采"平衡;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加大对瓦斯、水害、煤尘、火灾、顶板、冲击地压等灾害的集中治理力度,减少和消除危害程度。 优化井下作业环境。做到矿井提升、运输、通风、压风、供水、供电、通讯、监测监控等系统合理,设施可靠;井下有害气体、风速、温度、噪声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减少职业危害。 提高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的能力。定期对煤矿周边地理环境、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等引发事故的因素进行勘察和安全评估,制定煤矿企业预报、预警、预防以及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预案,把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纳入地方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系之中,杜绝和减少由于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

三.突出抓好“一提高”、“两坚持”、“重点盯防”,确保本质安全型煤矿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前提

人是生产实践的主体,人的行为对安全生产具有先决性。就煤矿安全生产而言,人的行为不确定性是安全生产中的一个极大变数。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关键在于人。各单位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职工教育培训方法,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职工确立明确的安全需求、清晰的安全目标憧憬和牢固的理念信仰,并能支配自身的一切言论与行动,做到时时想安全、处处会安全,即时能安全,取得较好效果。然而,纵观目前职工安全教育,从方式上,仍然是陈旧的灌输式。“弹琴要看听众,射箭要看靶子”,灌输式教育的结果就是忽略了被教育方的年龄层次的差异、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安全思想观念的不一。就反“三违”工作我们天天讲、天天抓,但“三违”现象仍屡禁不止,反映教育的形式化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还应该看到,除正规的岗前培训之外,目前的教育培训仅仅是局部而并非全员,缺乏力度、深度、广度,难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当前治理“三违”工作,必须要切实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方能筑起牢固的“三违”“防火墙”。再者就是职工缺乏自我学习的兴趣,这主要是由职工自身的文化、思想素质所决定的,由于煤矿仍属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大部分录用职工的标准相对较低,这也直接影响本质安全型煤矿的创建。 教育培训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根据员工专业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层次的差异、知识结构不同、经验积累不等分别进行分类、分期、分批覆盖全员范围的培训教育。

二)坚持安全与生产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本质安全创建的重要保证

安全与生产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能就安全而抓安全,更不能片面的强调生产而忽视安全,离开生产谈安全只能是空谈;片面强调安全,不管生产就是教条。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本质安全创建融入到日常生产组织的过程中,通过发展生产来提升本质安全创建层次,通过本质安全创建来提高生产水平,实现二者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本质安全创建的顺利开展。

三)坚持重点突破、稳步推进,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有效形式

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是安全工作由治标向治本的飞跃,是安全状况从波动性向长期稳定性的飞跃,在创建过程中必会受到安全理念、安全技能、行为习惯、物质保障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不能指望通过会战、突击就能解决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进。具体创建工作中,要结合自身能力,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做到边实施、边筑固,成熟一项、实施一项,以此推进本质安全创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四)重点盯防承包商管理是创建本质安全性煤矿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外委施工队伍的管理。这也是煤炭行业当前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是我们安全管理上的重大不确定因素。纵观煤炭各类事故80%以上来自承包商,外委队伍整体上自身安全管理力量比较薄弱,人员安全素质较差,且流动性大,如果我们业主再不强化监管,发生事故就是必然。各单位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严从细强化监管,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要把好准入关、责任关、监督关、稳定关、验收关;统一推行本安体系、统一推行质量标准化、统一推行班组建设、统一推行安全培训、统一推行考核。按专业配备足够的安全、技术人员,保证每班必须对外委队伍作业地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验收;要与所有外委队伍鉴定承包合同和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施工方案方法、管理责任和标准要求等;要对外委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会审,达到要求后方可开工;要对外委施工单位安全资质、安全培训、施工方案、开工联系单、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备、特殊工种持证上岗、规章制度落实、工程质量等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责令立即整改或停产整顿,对不具备安全资质、不重视安全管理、不服从监管,问题突出、安全业绩差的施工队伍,要立即清退,并列入黑名单。抓好督促落实工作,从根本上有效扭转外委队伍、外委工程监管的被动局面。

总之,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既是煤炭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集团公司实现“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再翻番”发展战略的保证,又是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需要我们每一个煤炭工作者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2〕 郝贵,宋学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篇13

一、本质安全型矿井内涵

本质安全型矿井源于煤矿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即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型,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物的电路。由此演绎的本质安全型矿井,就是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使内部的人、物、系统、制度达到安全和谐统一,使各类事故降到最低限度,最终实现矿井零事故的本质安全。煤矿属于高危险行业,通过管理,把事故降到最低甚至零事故,即本质安全。其主要内容:一是人的本质安全。生产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做到遵章守纪,按章办事,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到群体的本质安全。二是物(装备、设施、原材料等)的本质安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即设备以良好的状态运转;保护设施齐全,动作灵敏可靠;原材料优质,符合规定和使用要求。三是系统(工作环境)的本质安全。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等主要系统及分支的单元系统,这些系统没有隐患或缺陷,不会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事故。四是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零缺陷;安全检查经常化、制度化,实现人机互补,人制互补,避免或降低事故的危险性,减少事故的损失,从本质上实现矿井的安全。

二、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和措施

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的制定是在识别危险源的基础上,针对管理对象,通过强化管理来控制危险源。管理标准是消除危险源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职工要明白每一道工序应如何操作,从而消除风险,防止事故的放生。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是衡量安全管理的准绳,是管理工作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有了管理标准,还需要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规范操作行为,是职工明确其职责权限及范围,并运用奖惩激励机制,督促和保证职工安全操作。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管理标准要覆盖生产作业现场的所有危险源。做到明确风险的产生原因,并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规避;职工认真执行管理标准的要求,保障机电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要通过安全培训让职工明确手指口述的内容,进而控制和消除产生过程中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

管理标准是针对管理对象的,制定管理标准,一定要做到按标准作业就能够消除危险源的目的。管理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与国家标准、安全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相统一,目前没有标准的要考虑增加新的标准。安全管理对象标准:一是人的管理标准,即人的行为标准。是指管理对象在何时、何地以何流程和方式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二是机的管理标准,包括管理对象的完好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和正常运转状态。三是管的管理标准,现有的管理标准和具体措施要完备,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措施,煤矿安全管理标准的具体措施,包括规范人员作业行为的措施、保障机器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的管理措施、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的管理措施,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完备性的管理制度。一是人的管理措施,包括监督检查、激励机制、安全培训以及挂警示牌提醒等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二是机的管理措施,为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修、维护以确保管理对象数量充足、性能可靠、运行正常。

三、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的制定原则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本质安全管理标准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执行力度。自下而上的方式保证了管理标准和措施的群众基础,便于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的贯彻落实;下上而下的方式保证了制定的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安全规程。全面性原则。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要全面覆盖煤矿的所有管理对象,每一个管理对象,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保障其处于安全状态,通过措施的落实达到还礼标准的要求。可操作性原则。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才能起到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作用。制定管理标准和措施不仅要规定在何时、何地应当做什么,还应规定具体的操作流程,使当事人有章可循,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较为准确的预期控制。实用性原则。由于矿井地质条件、装备状况、职工队伍安全技术素质差异较大,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应考虑矿井的差异性,根据矿井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具体措施。动态性原则。随着开采作业的不断推进,矿井地质条件、现场作业人员素质、机电设备状况等都会发生变化,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应随着这些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作业条件。

四、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对策

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是安全管理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又是随着时代和科技进步而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工程。

1、加强职工的煤矿职业化塑造,提高队伍素质。人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每一项工作、每一道工序最终都要靠人去完成,这就要求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要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行为上按规范去操作。为此,对职工的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把这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严把进矿关,通过严格的文化考核、政审和体检,招聘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职工,要大量引进煤矿中专、技校生,改变煤矿职工队伍文化素质低下的现状。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职工入矿前的安全培训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充分利用舆论工具,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的经过、教训和今后应采取的措施,是职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由他律向自律转变。三是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克服培训上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方式,实行教考分离,培训教学与结业考试由不同的部门实施,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培训,将工资分配与技术素质挂勾,鼓励职工自学技术,提高综合素质。四是加大物和系统的安全装备投入,加大老设备更新换代、老系统的技术改造,推广应用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装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适时调整生产布局,推行集约化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减少人员投入。借鉴傻瓜相机理念,对生产系统。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技术改造,达到傻瓜都能操作的“预警――制约――闭锁”的链式保护方式。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生产系统中的瓦斯、水害、火灾、冲击地压、通风、压风、提升、运输、排水等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监控,发现异常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断电、关机等措施,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保护闭环。

2、加强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把关。安全管理体系是防止各类事故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础。各级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管理制度,要从落实煤矿领导干部跟班制度入手,完善部门和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保一级,个人保个人、保班组的安全保障体系。现场安全管理要实现“三个转变”,把住“四关”,即管理方法由粗放型、单一性、机械性向集约型、多变性、灵活性转变;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等级状况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事故控制由事后的追查分析向事前的隐患排查和消除转变。把住人员关,生产环境中的所有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特殊工种人员还必须取得相应的技术证书;把住设备、材料的入矿关,凡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材料不得进入生产系统;把住生产系统安全运行许可证的发放关,对提升、运输、供电、通风等主要系统,采掘头面,要害场所,制定详细的安全运行标准,组织安全、技术管理人员验收,合格后验收人员签字,安监部门发放“安全运行许可证”,并挂牌监督,达不到安全运行标准的不得运行或生产,在生产或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不符合标准时,要随时摘牌,整改合格重新验收;把住工程施工前的设计、审查,施工的施工质量,施工后的检查验收关,对服务年限较长的工程,实行“工程质量永久负责制”。达到管理体系无漏洞,工作环境无隐患,现场工作无“三违”的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