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32: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远程通信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目前大数据的背景之下,对远程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加以应用能够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抗干扰性更强,确保数据传输具备更为优质的准确性以及高效性。在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的过程当中,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能够形成十分优质的抗干扰性能,继而有效降低数据的损坏以及传输问题出现的概率。②与计算机之间的融合度更高,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的这项技术具有十分优质的兼容性。在对其加以应用的时候可以跟各种设备之间实现连接,继而更好的确保通信效果以及质量。③多样性。随着各种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客户需求呈现出了较大的变化,而为了更好满足客户所呈现的不同需求,可以利用网络通信技术针对每一个客户设置相应的个性化方案。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客户选择更加适合自己使用需求的方案,供给出更为多样化的服务。
2计算机远程通信较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故障
①网线、网口以及设备连接方面的故障。这种故障通常是因为设备自身问题所导致的,例如计算机跟交换机之间连接位置的网口出现凹陷的情况而致使接触不良,无法对数据信息做出有效传递。②网络故障。这方面故障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使用网络的人数过多、病毒侵入以及运行网址错误等,这些也是远程通信当中最为主要的问题。使用网络的人数过多将会让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减慢,而病毒侵入将会导致系统瘫痪等情况,运行网址错误会让信息无法进行正常的传输。③传递速度问题。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最为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信息传递的速度较快,不过在大数据环境之下,数据的爆炸式发展将会给信息传递工作形成很大的负担,可能导致信息传输的速度太慢。④用户信息泄露。对网络通信技术加以应用过程为:用户下达相应的指令,然后系统将其转换成为符号,再针对这些符号加以传递,然后通过交换机将信号转化成为能够被识别的指令。而如果存储用户信息的虚拟硬盘受到攻击,就非常可能导致信息的泄露。
3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创新
3.1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维护
在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当中有问题或者故障出现的时候,通常需要就两个方面进行处理:①强化针对物理层的保养和维护。在对其加以维护的过程当中,先要对通信端口以及网线做出检测,继而结合相应的检测技术,对物理层当中有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做出有效维护,从而确保物理层能够呈现出较好的功能。②针对网络层实施检测,能够证明数据交换机是否处在正常的状态。继而针对路由器以及网卡等做出分析,确保其可以处在稳定的工作状态当中。例如,某企业在应用TCP/IP协议的时候,要对多层系统加以构建,继而结合计算机主机,确保其S2403当中的1-4接口呈现为WLAN A,而5-17端口则呈现为WLAN B,18-24接口呈现为WLAN C,同时还要保证每一个端口都可以跟主机之间实现优质连接。为了更好的推动网络通信技术能够得以实施,需要针对物理层以及网络层做出全面的维护。
3.2远程网络通信速度的提升
随着我们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都呈现出了更大的便利,不过在计算机的远程通信技术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通信技术延时或者失真等。为了有效提升网络通信所呈现的速度,应该利用对宽带加以拓展的方法,为计算机的远程网络通信形成了良好的基础,继而有效降低延时问题出现的概率,确保通信质量。而除了对宽带加以拓展之外,还应该结合计算机选择那些更加适合的路由器以及端口,同时设置合理的通信规约,确保网络呈现出更好的通畅性。而在确保基础配置之外,还应该定期针对交换机以及集成器做出检查,确保计算机可以处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企业对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加以应用的时候,如果有通信速度太慢的情况出现,将会直接导致信息传输速度过低,对企业当中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为了提升对信息加以传输的速度,需要做出细致的检查。企业当中通常会利用到多台计算机同时进行工作,这也就给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召开视频会议的时候,必须要配备更大的宽带,继而确保成像的顺畅。所以,在大数据时代当中,对计算机远程的网络通信技术加以利用需要积极结合企业所呈现的实际发展需求,逐渐提升企业的网络传输能力,继而更好的满足于企业日常经营以及发展要求,对远程网络通信的相关技术加以更为优质的应用。
3.3构建更为优质的信息传输空间
在大数据时代,针对远程网络通信的相关技术加以革新,最为主要的一种方式就是对信息传输空间进行构建,让各种数据信息能够实现在高质量渠道上的传输。目前所具备的线路类型主要包括电缆、架空线路以及同轴电缆系统等,主要针对通信方式的不同做出具体的设置。企业在发展的进程当中将会产生数量非常庞大的数据信息,而为了确保信息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应该强化对于通信技术的应用,参考企业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利用更加适合的线路。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数据进行传输,在对一些基本设备加以配置的前提之下,应用一些更为先进的设备,实现更深层次的信息化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优质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各行业的发展,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对其做出进一步研究,积极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以及理念,与我国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继而为我国国民经济长期保持健康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刚,杨林海.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变革分析[J].电子测试,2017(18):61-62+5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Internet技术应用领域广泛,并且现在人们生活、学习与工作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现在人们的需要不断变化,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合现代人们的需要,同时保障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在大数据时代,提高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的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提高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质量,更新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保障用户的需求,给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以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1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优势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更新,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到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抗干扰性强,计算机远程通信技术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保障数据传输的有效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抗干扰性,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其次有利于与计算机结合,计算机是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的主要工具,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让计算机与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能更好的兼容,能更加有效保障通信的质量与效果。最后具有多样性特点,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可以给用户提供多种选择方案,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用户的需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改革为用户需求服务。
2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故障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问题是一种常见问题。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故障主要表现其一是物理层出现问题,物理层出现问题一般是接口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影响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同时也容易被黑客等进行攻击。其二是网络层出现问题,网络层问题一般是路由器出现问题或网络IP地址出现问题,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网络拥塞现象,对网络通信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网络层出现问题还有可能受到病毒的攻击,这会给网络通信起到阻碍作用,在网络通信要注重网络病毒的防治,减少网络病毒对网络通信的攻击。
2.2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的速度问题
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的速度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数据在网络上传输视频、图片等都有传输失败的现象,这都是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出现问题,多数都是由于网络拥塞现象造成的,在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带宽增加的过程中,但每年网络用户大量增加,这给网络通信的速度带来一定问题,阻碍了人们的正常网络通信。
3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革新
3.1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维护
计算机网络远程通信需要网络设备,网络设备需要进行维护保障计算机网络正常通信。在维护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每个企业的情况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为了更好地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可以让相关人员每天对机器进行检查,对通信的情况进行评价,每周可以做一次汇报总结,对于出现问题的机器要及时进行检修,这样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要保障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质量,需要对网络通信设备定期进行检测与维护,同时每台设备最后建立档案,同时每台设备都需要有专人负责,建立一种维修维护责任制。
3.2革新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的速度
1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的技术优势
1.1抗干扰能力强
我国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当前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依靠操作系统、计算机技术、通信设备等实现了对信号的快速处理和高效传输过程,具有良好的数据交换信号能力。在技术机自身优势的带动下,不仅实现高效传输和大量的信息量的储存过程,同时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1.2方便与计算机结合
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很轻易的与计算机相互结合起来,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利用计算机辅助功能来实现对信号的处理过程,帮助实现对通信系统的信号加强效果,使得整个通信系统更加灵活。不仅如此,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在线路中的通信信号较为简单,只需要简单的线路设计就能满足信号质量的要求,这就使得在其所应用的线路具有更为简单的要求,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成本,符合大众消费水平。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通信系统更加简便、易于操作,并且具有简单、故障率低等优点,既能提供良好的通信质量又可以有效的降低通信成本,提高通信传输效率,深受大众的喜爱。
1.3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线路成本、提高通信质量和传输效率,同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进行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通常被应用在通信领域的各个方面,并且通过将远程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与计算机集成线路进行有效的连接过程可以赋予整个电路更多样的选择,更方便对网络电路的调配与控制过程,这就使得远程网络通信具备了多样化的特点。
2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应用
2.1技术应用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今的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可以通过区域内的信息共享来实现对终端的操作控制与监督过程,因此在国家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控制设备越来越普遍的生活中,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家庭数码设备、农业领域、石油开采和水处理技术等多个领域,都已实现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过程,其中主要的功能就是对设备进行远程的开启、关闭、持续工作等操作模式的管理过程。除此以外,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使用可以快速实现对数据的共享分析和位置共享过程,便于人们工作中对数据信息的处理,通过将数据进行网络技术化,以计算机网络数据的方式来处理数据信息更便于内容的处理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从而较大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经济发展。比如,我们在办公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的远成网络通信技术的需求就极为迫切,其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的办公效率,能够让那个我们实现随时随地的沟通,并且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予以有效解决。同时,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也让无线通信监督管理变得更加容易、快捷,能够对计算机中所存储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远成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和操作,有效降低了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其工作效率。
2.2应用系统设计
在计算机远程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通过自身产业的需求来对远程管理系统进行特定的设计,使得远程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产业的不同需求。从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角度来看,产业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主要是对系统的相关软件的接口设计和信息处理数据库的设计两方面,系统软件接口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接口和用户界面进行分别设计从而满足产业需求的计算机控制工鞥,以完成实际的使用需求。而对软件结构的设计过程来讲,利用相关操作系统实现对数据的转换和信息的传输共享过程,保证计算机软件可以按照相应的命令来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过程模拟,保证完成产业的设计效果。
2.3应用实际操作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人们的出行、交流等许多软件都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才得以实现。包括我们平时频繁使用的MSN、QQ、微信等软件,都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体现。并且这些平时我们一直使用的社交软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具备了更加全面的功能,如电脑与手机终端的同时登陆、亲人朋友之间的视频、语音聊天、邮件接收与传输等,大大方便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人们之间情感的互动过程。因此,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实际早已深入人心,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应用发展空间。
3结束语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沟通交流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而且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为人们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相信通过相关人员的不断深入研究,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还将会展现更大的优势,更好地满足人们在新时代的信息要求。
2低压集中抄表系统构成
2.1系统构成
系统主要由系统主站、通信网络、集中器、采集器、电能表组成。系统主站主要实现远程抄表、统计分析、数据监测、校时、参数设置、远程停送电等功能。系统主站与集中器之间的通信网络称为“上行信道”,可以用电话线PSTN、GPRS/CDMA、光纤专网等方式实现通信;集中器与采集器或载波表之间的通信网络称为“下行信道”,可以用载波、RS485、短距离无线等方式实现通信。集中器以配电变压器为单位,管理每个配电变压器下的所有二级抄表设备(采集器及载波表)。采集器实现实时采集、运算、记录电能表的数据并处理来自集中器的指令,向上以载波方式与集中器通信,向下以485方式与三级设备(485接口电能表)通信。
2.2采集器
采集器以每个电能表箱为单元,位置处于电表和集中器之间,即电能表--采集器--集中器。采集器主要有3个功能:采集电表数据(如峰、谷、平不同时段的数据),保存,通过电力载波响应集中器的命令上传数据或向电表下传执行命令。
2.3集中器
集中器安装在各台区配电变压器侧,作为远程抄表系统的抄表核心部分,通过电力线抄读多台安装在低压电力线上的低压设备(一般可以达到1000个低压设备),具有远程通信接口,可以与远程主站系统通信。
2.4电子式载波电能表
具备双向通信功能的系统低端设备。
2.5主站抄表系统
主站抄表系统安装在用电抄表管理部门,由计算机、主站系统软件、光纤等通信信道组成。系统的主站管理软件系统简称后台,该应用软件根据需求而设计,可以实现远程自动抄读数据和数据分析等主要功能。
3抄表流程
抄表流程为:系统主站服务器发出命令,通过无线GPRS网络将命令传输到现场的集中器中,集中器接到命令后用载波通信的方式通过低压电力线抄读表计数据;现场表计在接到集中器发出的指令后,将集中器需要的数据通过低压电力线返送到集中器内;集中器接到数据后将数据通过无线GPRS将数据传送到主站系统内。
4目前集抄系统的应用情况
4.1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
即集中器+载波电能表,集中器与电能表之间使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
(1)优点:安装工程量少,工程费用低。
(2)缺点:实时性较差,对远程停送电和远程预购电的功能会产生影响,整体设备运行寿命短,维护工作量大,载波通信芯片部具开放性和兼容性。适用范围:适用对实用性要求不高、电能表分散、工程施工难度大的旧居民小区和城镇地区。
4.2RS485总线抄表
即集中器+采集器+485电能表,集中器与采集器、采集器与电能表之间均采用RS-485总线通信。
(1)优点:实时性好,抗干扰和抗雷击能力强,功能扩展容易,远程停送电可靠,维护方便、成本低。
(2)缺点:总线布线施工工作量较大,需专业队伍安装和调试。适用范围:适用于电能表分布集中、工程施工方便、容易铺设通信线路的新、旧居民住宅小区。
4.3低压电力线载波、RS485总线混合抄表
即集中器+采集器+485电能表、集中器与采集器间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采集器与电能表间采用RS485总线通信。
(1)优点:实时性较好,抗雷击能力较强。
(2)缺点:总线布线施工工作量较大,需专业队伍安装和调试。适用范围:适用于电能表分布集中、容易铺设通信线路、集中器分布有一定距离的新、旧居民住宅小区。
4.4低压电力线载波、RS485总线、脉冲线混合抄表
即集中器+采集器+脉冲处理器+脉冲电能表。集中器与采集器间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采集器与脉冲处理器采用RS485总线通信,脉冲处理器使用脉冲线采集电能表数据。
(1)优点:无需更换电能表。
(2)缺点:总线布线施工工作量较大,需专业队伍安装和调试,对电能表的脉冲输出可靠性要求高,可能产生抄读数据与现场不一致的问题。适用范围:适应已安装有脉冲电能表、用户电能表分布集中的小区。
4.5低功率无线、RS485总线混合抄表
即集中器+无线采集器+485电能表。集中器与无线采集器间采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无线采集器与电能表间采用RS485总线通信。
(1)优点:抄表速度快,实时性好,抗干扰和抗雷击能力较强,功能扩展容易,远程停送电比较可靠,安装成本较低。
(2)缺点:无线终端调试工作量较大,需要专业队伍安装和调试。适用范围:适用于电能表分布集中、集中器分布有一定距离的小区。
5载波远程抄表技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1提高了工作效率
人工抄表每人一天最多能抄三四百户,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新建住宅的日益增多,居民数量和一户一表的数量迅速增长,多种电价制度实行,用电管理日趋复杂。某供电公司在安装了远程自动集中抄表系统后,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抄表效率,降低了抄收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负担,而且实抄率达到98%,抄表差错率为0,杜绝了人情电、关系电等情况的发生。远程自动抄表替代了人工抄表,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使节约下来的人员加强了业扩报装、配电维护工作,为电力系统的增供扩销和配电网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2线损计算更加及时精准
集中抄表系统可以做到每天自动抄读电能表中同一时刻的数据,也可以做到每天对线损进行分析。消除了现场抄表时间差、估抄、漏抄和错抄等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电量误差,管理损失降至0。由于10kV线路关口表、台区考核表、用户电能表同时抄表,彻底解决了抄表例日不同步造成的线损统计不准确的问题,能实现线损率的日统计、日分析,从而真正达到了及时、准确地反映线路线损和台区线损的情况,为进一步降低线路线损率和台区线损率指明了方向。
5.3提高了防窃电能力
系统具备对计量装置运行状况的在线监测的功能,针对部分台区线损率居高不下的情况,通过远程抄表系统的每天的分析统计和日常的实时监控,快速发现用户用电异常,为快速有效的发现偷漏电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用电检查人员曾经怀疑某炼铁厂有窃电嫌疑,多次现场突击检查,引起了客户的不满,为该用户安装负控监测终端后,经过4个月的系统在线观察,分析了其生产用电的负荷曲线变化情况,发现确实存在窃电行为,在精确的计量数据面前,用户不得在证据面前承认错误,并补交电费和违约金。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作为城市基本交通工具的公共交通显得日益重要,如何实现市民便利和公司利益双赢,是每个公交公司和市民都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人工采集的客流数据和以往经验进行车辆调度,显然不能满足这种实时,快速,准确的调度要求,随着GPRS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应用,利用GPRS通信技术的实时在线,平均费用低,远程传输,网络覆盖面广等特点,将采集的客流数据实时、准确地传输给终端处理中心,从而为根据客流数据进行车辆的调度即公交实时调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过度技术,采用了众多协议类型和接口方式,如帧中继协议、IP协议以及Um接口、Gn接口、Gb接口等,并引入了其它分组支持单元(如GGSN、DNS等),将电路交换和数据交换结合起来,实现系统资源的有效利用,拓展系统功能和业务,具有永远在线、高速传输、按流量计费、自如切换等特点。
1 系统硬件设计
本系统采用NXP公司的以ARM Cortex-M3为内核LPC1768系列微处理器为主控单元,扩展了64MB NAND Flash,用于存放启动代码和分析客流有效数据的算法。客流数据采集单元采用红外对射管,压力感应两种方式采集。GPRS传输单元采用SIM900B模块,通过UART口与主控器相连接。数据采集部分与LPC1768的A/D接口相连接。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1.1 主控MCU单元 LPC1768是一款基于ARM Cortex-M3 内核的16/32位RISC嵌入式微处理器,其带有Thumb指令扩展,工作频率最高达到72MHz,并包含了10/100 Ethernet MAC、4个UART、10位D/A和A/D转换器等。10bit的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最快转换速度为2.44us/次,且使用内部的转换器编程简单。512kB片内Flash存储系统可实现在系统编程(ISP)和在应用编程(IAP)。考虑到客流采集系统的工作环境,本身系统的复杂度和以后系统的升级,以ARM Cortex-M3为内核的LPC1768丰富的外设接口比单片机能更好地满足系统的需求和扩展。
1.2 GPRS传输单元 GPRS传输单元是整个通信系统的基础,主要完成客流数据的接收和发送,音频通讯等功能。功能模块包括串行接口,GPRS模块(SIM900B),电源接口,音频接口,SIM卡接口。单元框图如图2所示:
此单元主要完成数据传输和音频通信的功能。本系统选用的是SIMCOM公司SIM900B模块,SIM900B可以工作在四个频段的GSM/GPRS设备,提供10级多时隙和4级编码能力,两个串口,两路语音通道包括两路麦克和话筒的输入和输出。
SIM900B提供全串口和三线制串口的工作模式,使用三线制串口工作模式时将CTS和RTS直接相连,实现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对于音频通讯部分,由于模块在透明传输模式下串口不能显示到电话和信息接入,为了方便终端与现场之间的联系,利用一个MCU的GPIO引脚检测模块的RI引脚,当有电话和信息接入时RI引脚会产生一个大约50ms的低脉冲,此时可以通过MCU发送AT命令使模块退出透明传输模式从而进行音频通讯。
1.3 电源单元 电源模块包括主控器单元和GPRS单元的供电,由于主控器的供电电压为3.3V,故采用电源电压调节器LM1117,它能输出3.3V电压及800mA电流,且误差在1%以内。SIM900B的VBAT电源管脚电压范围3.4~4.5V,模块在发送数据时电流消耗较大,峰值电流可能达到2A,所以电源一定要能够提供2A以上的稳定电流,电源电压调节芯片LM2596是降压型电源管理单片集成电路,可以提供3A的驱动电流,有很好的线性和负载调节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根据系统要求调节输出电压,且其通用性较强,方便以后的维护。理想的电源设计是整个模块能够稳定可靠运行的第一基础,一旦电源不稳定或者提供的电流较小,会造成模块的网络掉线,自动关机。本系统利用一个MCU的GPIO引脚与两个不同晶体管形成一个控制开关对GPRS模块的上/断电进行控制,同时也可以在不掉电的情况下通过对VDD_EXT引脚的检测,利用模块PWRKEY引脚低电平复位的功能进行模块的重启,提供了在公交环境中发生死机时保证模块能够恢复工作。
1.4 数据采集单元 根据公交车辆所处的环境复杂和人数众多等因素,在数据采集部分采用红外对射管和压力感应的方式进行客流数据采集,然后根据采集方式的不同特点分析出客流的约值。考虑到数据的采集主要集中在公交车的车门进行,单向或双向通过的人数不会大于二人,所以采用两组红外对射管,安装高度大约在人体的腰部。压力采集时通过安装在车门台阶下面的压力感应器未采集压力数据。由于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模拟信号,所以将其连接至主控微处理器的A/D端口,分析原始采集的数据后得到有效的传输数据,然后经过串口与GPRS单元进行数据的发送。单元框图如图3所示:
2 软件设计
2.1 数据采集部分 数据采集部分包括两种采集方式:红外对射管采集和压力感应器采集。红外采集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由发射端发射红外线,当红外线被遮挡时,产生信号1,否则信号为0。对比固定的时间间隔采样和只当数据发生变化时采样这两种获取数据的方式,为了减少数据的冗余,避免重复的数据,我们采取数据变化时采样的方式,即只当状态0变化为状态1,或状态1变化为状态0时,进行数据保存。由于时间精确到10ms,小于光电传感器的响应时间30ms,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对于压力感应器采集,根据感应人体体重形成的压力变化,找出一个人和两个人体重压力变化的分界点,将其设置为区别一个人或两个人的临界值,从而得到两个不同的信号并将其保存。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2.2 数据发送部分 数据发送部分主要是利用GPRS模块的远程传输功能,将有效的客流数据通过GPRS网络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模块的初始化是通过AT+IPR=9600;&W设置本地模块的波特率,SIM900B支持掉电保护,此命令只需设置一次即可。由于本系统需要的是模块的透明传输模式,所以用AT+CIPMODE=1设置成透明传输模式,此命令需在上电之后设置。然后AT+CGATT=1连接GPRS网络。AT+CIPCSGP=1,”CMNET”,AT+SIPSTART=”TCP”,””202.113.125.27”,8080用来激活移动服务场景并连接服务器,服务器的IP地址必须是公网的IP地址且开通GPRS数据服务功能。数据发送部分的流程如图5所示:
3 结语
本文通过两种客流数据采集方式,利用GPRS数据远程传输具有永远在线,切换自如,计费方式灵活,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将采集的客流数据通过GPRS网络连入互联网,在远端采集设备和终端处理中心之间提供了一条透明的传输通道,实现了客流数据的及时、准确地传输。
参考文献:
[1]Bud Bate R J.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技术与应用[M].朱洪波,沈越泓,蔡越明,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侯婷,杨宏业,李俊芬,等,GPRS无线数据传输终端的设计和实现.微计算机信息,2006.
1.概述
配电/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担负着电能转换和电能重新分配的繁重任务,对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与否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是各级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由于老鼠、蛇、虫引起的事故很多,故防止鼠蛇灾害是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变电站防小动物工作虽然是一项简单的维护检查工作,但是具有特殊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为加强防小动物管理,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完善变电站的防小动物措施,共同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2.优势分析
所开发驱鼠设备均利用专业的电子技术设计和经过科学界对鼠、蛇类的多年研究,研制出能够产生超声波和振动波的装置,该装置所产生出的超声波和振动波能够有效刺激并能够导致鼠、蛇类感觉到威胁及不安。设备研究做到无毒无害,不产生二次污染。第一,通过新型技术的研究应用防止小动物进入变电站,减低动物尸体短路事件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通过先进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达到对物联网技术及特点的了解,为今后更好的运用ZigBee技术建立实践基础;第二,安装使用便捷,即装即用;第三,产品无毒无味,不会杀死害虫,不产生二次污染;第四,多重功能结合使用,持久性好;第五,远程提示功能,方便工作人员日常管理。
3.关键技术介绍
3.1 ZigBee智能捕鼠器
通过科学研究老鼠、蛇的在室内的运动习惯,利用老鼠喜好钻洞、喜好阴暗的生活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了一个“黑洞”,放置在老鼠日常运动轨迹的必经之路,进行捕杀。设备使用机械原理达到目标,捕捉猎物后会发送信息告知后台系统,提醒工作人员处理现场。
3.2 具有低功耗的ZigBee节点续传技术
考虑到系统设备需采用电池供电或太阳能板供电的特殊性,所设计zigbee续传技术必须具备低功耗功能,且在常态下可休眠。该技术减少现场布线施工,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3.3 ZigBee组网技术介绍
ZigBee是一种低功率无线电通信的开放标准,包括强大可靠的网络协议,安全服务和应用层,以确保设备间的互操作性。ZigBee是随着工业自动化对于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需要产生的,ZigBee网络省电、可靠、成本低、容量大、安全,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控制领域。
由于ZigBee设备易于安装和维护,既可靠又安全,并能够提供较长的电池寿命和高度可扩展的网络,同时可满足嵌入式设备较高的成本控制要求,ZigBee标准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链接设备到设备的传感器和控制应用程序。
3.4 系统智能化设计
系统设备采用全电子便携式设计,与传统的驱鼠驱蛇设备不同。系统子设备内嵌太阳能板或用电池供电,电路设计有遥控、遥信、遥测功能。
1)安装便捷,设备均可独立工作,符合多种使用场合;
2)各个设备可搭建组成系统实现集中控制,实现远程管理;
3)设备使用不影响生态环境,系统主要破坏动物的生活习性,增加动物的烦躁,阻止进入或迫使其离开;
4)具有双重保护,对于已经进入站内的蛇鼠通过捕鼠器捕捉,以免造成电力事故;
5)有远程提示,当有动物被捉,系统立即通知管理员清理现场。
4.技术应用的实施方案
快变电站防小动物入侵布防系统是以主动驱赶以老鼠为主要对象的电子布防设备,有效提高防范手段,不再单纯依靠传统方法降低动物短路事故发生。
实施方案:
选择一个变电站作为试点应用,完成系统的研究及测试工作,并在开关站内成功试运行3个月以上。由于设备均为便携式设备,无需安装,操作非常方便。
无线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内置有无线通信模块可通过无线信号控制驱鼠器、驱蛇器、捕鼠器的工作,接收来自各测点的ZIGBEE无线数据,通过网络或GPRS通道向后台管理软件提供测点的数据信息。由于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支持自组网,因此一个控制器可以接收和管理多个节点,并且可以实现即插即用,具备很强的扩展性。用户可以方便的增加,减少,更换集中器而不需要进行任何配置,使用方便灵活。无线控制器采用intenet网络与后台服务软件通信。
无线集中控制器有两个作用:
1)布防、撤防数据上传到服务软件;
2)监测现场其他设备工作状态,并根据遥控器控制信息启动与停止现场相关设备。
控制器是一个具有非常强可扩张性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内置模块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ZigBee技术,一切符合zigbee标准的设备均可接入;
2)无线控制器嵌有4个路由器接口,在本系统中未使用,作为预留端口,可以方便客户接入其他网络设备,比如摄像头、遥信量等。
这里提到的ZigBee模块符合国际FCC 15C认证,对现场设备没有电磁干扰,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产生伤害。
基于计算机组态技术和Web查询的应用系统。多个测温接收终端以以太网络或GPRS的方式将数据发送到远程计算机控制主机。主机以组态的方式显示各测点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报警信息等。软件对所接收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超过警戒的温度或探头故障则即时报警。如果系统有GPRS短息报警单元,可以通过短信方式通知工作人员。显示功能:具有显示功能,显示菜单为中文菜单,友好的人机界面,操作便捷。
操作功能:在操作软件中我们设计了输入输出显示界面、运行状态显示界面、告警显示界面、历史记录显示界面、参数设置显示界面,通过显示界面能快速清晰的知道设备的运行状态、历史记录等,同时根据参数设置界面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来灵活配置系统报警门限,及数据采样间隔。
在物理范围内不能通信的设备间,可以增加ZigBee无线组网单元,来使设备间可以进行有效通信。支持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指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路径并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传输数据前,通过对网络当时可利用的所有路径进行搜索,分析它们的位置关系以及远近,然后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径进行数据传输。在我们的网络管理软件中,路径的选择使用的是“梯度法”,即先选择路径最近的一条通道进行传输,如传不通,再使用另外一条稍远一点的通路进行传输,以此类推,直到数据送达目的地为止。
在实际工业现场,预先确定的传输路径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或者因各种原因路径被中断了,或者过于繁忙不能进行及时传送。动态路由结合网状拓扑结构,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每个配电房/变电站安装一个集中控制器和若干驱赶动物设备,设备常态为布防状态,也就是正常运行。运行状态下由于设备会发出震动和细微的噪音,当工作人员进入现场时需要人为或自动撤防。在工作人员离开现场后设备应恢复到布防状态。
集中控制器具有延时布防功能,防止人为关闭后未打开致使防护失效。当系统被关闭后,集中控制器自动监控关闭时间,若超过12小时未打开设备,集中控制器将自动恢复到系统工作状态。
5.结论
在当本文设计的基于ZigBee的远程监控系统,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数据传输可靠,能根据要求显示监测数据,并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实现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不仅节约了人力和能源,而且减少了事故,保证了变电站的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推广应用至其他工业现场及环境监测现场中。
将ZigBee技术应用于变电站远程监控系统,为变电站的自动化管理开辟了新的道路,相信随着ZigBee协议的不断完善,ZigBee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林方键,胥布工.基于ZigBee网络的路灯节能控制系统[J].控制工程,2009,16(3):324-326.
1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影响
1.1感知层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下,我国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也在逐渐的变革,而感知层是网联网生存的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所需的信息传输到相关网站,并且感知层可以处理信息以及分类信息。为了确保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必须要保证信息的稳定性。此外,在目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下,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网络技术,无时无刻都在应用互联网,并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各行各业信息的及时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各行各业的效益,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也在逐渐增加。目前,互联网的告诉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相互联系。
1.2传输层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影响
在计算机通信中传输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输层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影响是巨大的,传输层主要负责的是计算机信息的传输,信息网络的稳定性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效率,并且也可以确保各个方面的需求。在大的互联网下,为了确保互联网信息的质量,必须要优化互网络的整体结构,完善互联网的漏洞。与传统网络相比,物联网具有更好的独立性,在信息交互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操作,其中传输层也可使得信息更好传输,其主要的作用在于促进不同主题之间的传输与交换,在不同的环节下使用不同的方法。
1.3应用层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影响
应用层主要负责信息的后处理。通过结合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相关的数据要求,信息被传输到需要的地方,从而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并使每个人都可以更容易地访问物联网。通过结合计算机的研发链接,应用层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需求提供更准确的服务,同时确保信息系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信息通信的效率,应用层可以促进不同网元之间的互连和协调发展,并根据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的参数,以实现物联网的长期协调发展,确保信息传输的高效率和高协调性。
2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改革
2.1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系统的低安全性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以便犯罪分子可以使用它。网络系统的不安全性也将影响计算机设备,并且将难以正常工作。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在大数据时代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这要求打开防火墙并在个人计算机中安装防病毒设备,以防止病毒出现在计算机中并影响网络的传播。另外,使用计算机时,请勿随意单击某些链接,并在浏览网页后及时清除记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信息泄露等问题,可以有效提高网络安全性。
2.2提高网络传输速度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对于计算机的远距离传输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数据时代,一些数据过大,导致传播缓慢,这会影响效率并增加风险。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和被盗。因此,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非常重要。您可以更换速度更快的光缆,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并压缩数据以减少数据量。允许更快的数据传输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并使工作更安全。在此阶段,您还可以增加计算机的硬件以提高传输速度。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是扩展带宽,加快网络速度并能够快速传输大量数据。
2.3利用云空间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3-10618-02
1 引言
在信息化建设中,许多单位都先后独立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由于这些系统在开发平台、开发工具,开发时间的不同,它们难免会存在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的不同,即异构性。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又需要各个系统的信息之间进行交换、整合、同步等操作来满足业务需求,但是由于系统的异构性,它们之间不能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换,给实际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信息系统集成已经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把XML作为数据交换的中间文件,提出了一种基于元数据的系统集成的实现方法。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识语言是W3C组织的XML工作组在1996的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工作组的基础上创立的,于1998年2月正式推出了XML1.0版本。XML是SGML的一个严格筛选的子集,它既保留了SGML的绝大部分实用的功能,又大大简化了SGML过于复杂的地方,使XML变得功能强大而又易于使用,特别是它的平台无关性,非常适合应用于异构系统集成中的数据交换。
Metadata元数据,通常称为data about data或是data describes otherData。目前,元数据是网络资源组织发展的热点,它与XML的发展密不可分。基于XML的元数据格式将走向标准化,为各种异构系统的集成提供必要的手段。
集成系统采用基于元数据的集成方式。其过程是:系统集成模块接收到查询请求后,对命令进行解析,对照元数据进行语义检查和XML封装,然后将XML格式的查询发送到Wrapper,由之转化分解为相应的SQL查询命令,通过JDBC接口对数据库操作,将返回的数据源查询结果提交回系统集成模块,最后由系统集成模块综合转化后用于用户界面层显示,这样就把已有的多个数据源集成为一个全局管理、采用统一视图、面向用户的集成系统。异构系统对用户而言完全是透明的。
2 集成系统设计
2.1 系统层次结构
基于元数据的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如图1所示。最上层是用户层,面向普通用户提供服务,用户输入查询条件,得到查询结果;中间层是系统层,提取用户层的查询条件,返回相应的查询结果,具有查询命令解析、元数据管理和数据综合等功能;最底层的是数据层,包括各种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是实际的数据存储地。
图1 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层次结构图
2.2 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采用JSP动态网页设计,将用户录入的查询条件提交系统集成模块,并将最终的查询结果显示出来。
2.3 系统集成模块
系统集成模块分为命令解析、命令分派、元数据管理、数据综合,数据转换等功能组成,如图2所示。查询命令通过命令解析器的解析后交给命令分派器,命令分派器从元数据库中查阅相关数据源的信息,将查询命令封装为XML发送给指定数据源的Wrapper进行处理。查询的结果或错误信息经Wrapper传回数据综合器。数据综合器从元数据库中读取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规则信息,对查询结果进行综合。经过数据转换器格式转换,生成最终的查询结果,以一定的格式呈现给用户界面显示。
元数据是系统集成能否实现的关键。元数据库中主要存放两类元数据:数据源描述和业务数据关联规则。元数据库将这两类元数据集中存放,从而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3 元数据的设计、元数据库的实现途径
3.1 元数据的设计
3.1.1 数据源描述规则部分元数据设计
该部分元数据包括如下部分:
(1)数据源所在机器的IP或机器名;(2)数据库类型及名称;(3)表名、列名及类型;(4)连接条件与筛选条件说明。
其中的表名、列名是Wrapper从数据库中提取的,插入到XML文件的相应部分。文件片段如下:
在一次关于人员和车辆分配的查询中,首先通过查询元数据库中的关联规则人员与车辆的关系,然后查询元数据库中人员库和车辆库的信息,分派查询命令,最后综合就可以给出人员和车辆的分配方案。
以上是部分元数据的设计方法,在集成系统中,对业务数据关联规则采用管理员界面定制,方便动态维护和管理。
3.2 元数据库的实现途径
集成系统中元数据库采用native XML Database数据库Taminoo。Taminoo除了可以存储和访问XML外,还具备多项功能,包括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符合Unicode要求、HTTP通信及处理非XML数据的能力。Taminoo拥有直接XML检索和特殊检索的能力,其查询语言强大而简短,可进入任意深度。
4 集成系统实现
系统采用J2EE技术实现,分别针对管理员界面层、系统集成模块、接口规范定义。其中几个关键技术实现如下。
4.1 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管理模块通过发送查询命令给Wrapper,由Wrapper将数据源的元数据信息提供给元数据库,由元数据库进行统一全局管理,从而使多个数据源构成一个统一视图。通过对业务数据关联规则的定制,为查询的结果进行数据综合提供依据。
4.2 模块间接口规范的定义
各个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用XML的文件格式。进行数据交换时,查询元数据库中相应的信息,按照规则进行数据封装、转换、传输和接收。增加了灵活性和动态适应性。
4.3 Wrapper
Wrapper包括查询语句转换和结果转换功能。查询语句被转换为相应的SQL语句,通过JDBC驱动接口访问具体的数据源。结果转换部分依据查询时建立的XML Schema创造XML元素节点树等,然后将查询结果插入到XML结果文档中,从而实现相应的转换。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元数据的异构数据源的系统集成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系统设计和框架结构,对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本系统将为异构的信息系统的集成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在本单位的值班系统的信息化改造中,通过对该方案的实施,使单位内各个独立异构的系统有效的集成,提供给用户一个统一的视图,提高了查询效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Roth M T, Peter M. Schwarz. Don't Scrap It, Wrap It! A wrapper architecture for legacy data sources[A]. VLDB[C],1997:266-275.
[2]Ullman J D. Principles of database and knowledge-base systems[M]. Vol. II: the New Technologies. Computer Science Press, New York, NY, 1989.
[3]孙君明, 郭红. 基于XML的异构信息交换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1):69-73.
[4]沈兆阳. Java与XML数据库整合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陈传波, 胡书能. 基于J2EE体系的企业数据交换模型研究[J]. 计算机工程,2002,28(4):281-282.
[6]李安渝, 等. Web Services技术与实现[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1.背景及现状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提高。而数字化医院不单纯是医院的信息化,它是将患者的各种信息以及诊疗过程的各种数据进行一元化管理,使医院运营的各种指标数值化。这就要求医院内所有设备和系统之间实现无缝连接,对医院信息化系统的集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医院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医院各部分之间的信息共享,起到提高效率、降低消耗的作用。发展到今天,,产生了HIS、PACS、LIS、RIS、EMR、OA系统、药品信息系统、财务系统等一系列医院信息系统,这些系统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然而,各系统间之间互相独立,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中,要求跟系统之间实现无缝连接。由于缺少不同系统互相集成的技术,导致很多关键的信息被封闭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部门间重复冗余的工作,因此,如何将这些不同的信息系统整合集成在一起,成为医院节省运营成本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手段。
2.集成方法
2.1用户界面集成
提供用户统一的一个界面,使用一个标准界面来替换遗留系
统的终端窗口和PC图形界面。使所有的用户(病人、医师、护士、药师、行政后勤)通过这个界面进入这个集成系统,将应用程序终端窗口的功能一一映射到一个基于WEB浏览器的图形用户界面上。
将用户分组,授予每个用户不同的角色,同时,将系统功能划分归类,每个用户进入系统后根据自己的角色设置不同的用户界面。电子病历EMR就集成了HIS、LIS、PACS等系统,通过WEB浏览器可以开设和查看医嘱,开化验申请单以及查看化验报告等。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将各个系统集成为一个界面。基于WEB的应用可以采用J2EE技术、AJAX技术实现动态刷新等等。
2.2数据集成
目的是为了使不用应用程序之间数据的共享,实现数据与数据库之间的集成,为解决跨平台、异构数据的集成提供了一条途径。数据集成过程是一个从分布的数据源(包括数据库、应用系统)抽取数据,进行交换、集成和传输,以目标系统希望的数据形式加载到目标系统中的过程。若两个应用程序为了从一端数据源获得数据,在数据层次响应流程的处理,比如手麻系统,为了从HIS端获取病人的基本信息、病人的手术申请单,创建视图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不需要HIS做接口改造。其次也可以用数据中间件技术,数据复制等方法。
数据集成优点是实现简单,执行效率较高,不需要应用程序进行改动,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它是直接访问数据库,存在安全隐患。
2.3. 应用接口集成
为了实现现有程序功能复用、修饰技术差异。通过函数和方法完成了在网络环境中跨平台应用程序之间的应用到应用的集成。跨系统、跨区域是个辅助的有机体,需要实现跨系统的操作,通过应用接口集成,将不同系统间应用整合,实现信息协同。比如:为了实现医保结算,医院端跟中心端做对接,调用中心提供API完成各类交易结算,中心端撰写SQL过程,包体,触发器等各类技术实现实时结算。
其优点是运行效率高,并且相对数据集成安全。但是需要修改相关程序,实现速度慢。
2.4. 业务集成
包括了内部业务流程集成和跨医院流程集成,为现有应用程序提供面向业务的接口,各个集成的程序之间互相约定规范联系起来。相对于应用接口集成,它是与业务处理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孤立的,能够为业务处理提供完整的支持。
SOA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把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划分为粒度不同的服务,通过接口为其他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系统之间的功能调用转变为服务的调用。SOA是一个组件模型,需要具体的技术来实现。常见的有Microsoft的DCOM、OMG的CORBA以及WebService. WebService是广发普及的。WebService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只是一个建立在现有的技术和规范的基础上的标准,这些现有技术和规范包括:HTTP、XML、WSDL、SOAP、UDDI。在Web服务中描述了一些接口,这些接口用来提供一定的功能。SOA是的医院的各种应用系统基于服务而不是对象去组合应用。比如:利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LIS和手麻系统之间的集成。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可重用性高。
3.结论
采用不同的技术和不同的规范,实现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及数据的共享,提供了工作效率,降低消耗。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也面临这诸多挑战:首先标准化问题,各系统之间个区域之间的集成通过互相约定的规则,缺少统一的标准。其次、安全性问题,各个系统之间互相紧密联系,若一系统问题存在问题,会影响到其他相关联的系统,存在系统的安全问题。以及可扩展性差等。
参考文献:
[1] 张劲松,张小光。数字化医院的建松目标与发展。医疗卫生设备,2010,31(2):5-7
[2] 魏永华,李包罗。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集成,
城市建设信息是城市建设全过程的宏观与微观的真实的记录,同时是城市未来建设的背景信息源,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建档案馆保管的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所有数据信息,利用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提供服务成为城建档案馆的重点工作之一,更是城建档案馆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使命。
1.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的目的
城建档案实体的作用已经被广大专业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利用者认可,为社会、为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仅提供实体档案服务,更要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不仅仅局限于表层档案信息的开发,比如馆藏档案数量上的统计,更要挖掘城建档案中深层次的内容信息。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正是这种深度挖掘专业内容信息的集中体现。要充分实现这一目标,城建档案馆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有效合理开发利用的统计项目体系,从城建档案本身的基础建设入手,对馆藏档案的数据进行充实与完善,进行统计、分析和编研,使城建档案馆提供的信息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参考与服务。
2.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的意义
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的建立在充分开发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同时,对全社会、档案馆自身和利用者都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首先,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全面反映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石,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全面、准确、具体、可靠的前瞻性依据。此外,部分统计结果还为相关部门工作业绩考评带来了有效数据依据。
其次,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是城建档案馆有效合理开发本馆馆藏信息内容的有力工具,有利于城建档案馆馆藏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促进城建档案馆由单纯的城建档案管理者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者的角色转换,便于档案馆业务开展及对外服务质量的提高,为全国城建档案工作和城市建设工作的宏观管理提供可靠信息。
最后,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具有普遍应用价值及代表意义的统计数据,使利用者更加方便快捷的得到有效信息,便于利用者利用。
总之,城建档案馆建立和推行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促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是政府合理规划的智力支持,是城市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有力推动,是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强力保证。
3.建立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的立足点
展望城市及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来自于城市建设的进程之中,更要服务于城市建设及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的统计利用必须展望城市及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植根于社会需求,能够反映城市建设整体概貌,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全面、准确和深入的背景数据分析。
植根档案馆馆藏及服务。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来自于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本身。城建档案馆馆藏资源丰富、专业,数据量大,具备进行数据深度挖掘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档案馆目前所进行的利用服务也可以成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统计的基础,根据利用服务辅助设计统计项目体系。
便于社会利用。对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数据统计还必须考虑到社会利用。统计报表的利用者多是政府相关部门,也不排除科学研究者和相关设计参考部门等个人利用的可能。因而在统计的内容上,必须涵盖馆藏档案的各个方面,但要有重点、有特点地进行数据统计。在具体统计项目上也必须本着便于利用的原则进行设计。
4.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的设计
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工作,依托于具体的城建档案数据。为了更好地开展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促进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社会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可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立足于馆藏档案及著录数据,设置一套有针对性的统计项目体系。
制定依据。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城建档案分类大纲》1993年8月国家建设部办公厅修订后印发;《城建档案主题词表》、《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GB/T50323-2001)。
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类型。依据不同的需求,可将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设计分为分类统计和专题统计两大块,其中分类核计内具体的统计项目主要对《城建档案分类大纲》中的分类做了适当调整后进行设计;专题统计主要对城市建设有较高使用价值的信息,按照城市建设中的热点要点进行分项统计。统计摘要如下:
根据以上设计可以形成类似的统计表:
至年区商品房项目统计表
除了以上这些统计项以外,档案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它内容信息的统计,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统计体系。如:
现代通信技术是通信产业的基础性学科,因此其内容复杂,教学以及学习难度大。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通信的概念、原理、方法以及计算应用等多个方面,内容较为枯燥,因此就要求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索先进的、实用性强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和实践验证,现将具体的教学方法做以如下概述。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学习中起引导作用,是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弱的问题,因此在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应用课程上有着较多的问题,长此以往便会对该课程产生畏惧的心理,进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学工作者可从实际出发,用贴合实际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例如生活中常用的对讲机、无线蓝牙以及手机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GSM系统与CDMA系统相比,哪个更好?优势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ATM机可实现异地存取款?这类问题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因此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后教师可进行与课程有关的内容介绍,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度,并且能形成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应用类比法进行教学
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教学效果,因此提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是现代通信技术应用课程教师的教学重点。学生对交通系统的认识程度较深,在进行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应用类比交通法进行授课,进而提升学生对这种综合性且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的理解力。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将整个通信网比作交通网,将通信系统比作交通系统,再将交通方式类比成通信方式,如可将红外线、电磁波等比作交通系统中的公路、铁路等。可将信道类比为不同的道路,同理可将信道容量类比成各种道路的宽度,有关的传输信息可以类比成不同的教学方式。交通网由各个不同形式的交通工具组成,同理可将其类比为构成通信网的各类交通设备。教师应用学生对交通网的理解进行类比教学后,学生便可大概了解通信系统的构成方式,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三、强化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下现代通信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原理分析,但由于教学内容包含的理论内容过多且抽象、电路计算复杂,因此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所以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过程的改革。现代通信技术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多为验证结论性的实践,学生并不清楚其所学知识的具体用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抛开教材,只将其作为简单的参考资料,再将重要的内容进行整合,结合实例设计可行性较高的项目。例如在学习模拟调制系统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调频调幅收音机作为实例进行讲解。首先让学生熟悉收音机的工作方式、工作频率以及基础的元件组成,再结合收音机讲解模拟通信系统的调制、混频进行讲授,然后引导学生计算、测量、装配焊接各个元器件,最后让学生对各个波点进行测量,并进行故障排除,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使其能实现正常功能。这一教学过程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还能提升其实践能力。下图是ZX05型调频调幅收音机的电路原理图,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下图完成组装及检验。
四、创新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现代通信技术应用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实验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且多为验证性实验和结论性实验,因此实验价值不高,再加上部分学校的实验室设备不全,实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较低,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隘。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进行实验教学创新工作,即落实验证+仿真+创新教学体系,指导学生高效的完成教学大纲中要求的验证性实验,再应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设计及训练,最后指导学生自主创新研发小型实验项目。开展创新实验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再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独立完成实验的规划、设计、选件、排查等,让学生在自主训练中提升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加深,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本位的培养,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高职院校现代通信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媛.高职院校现代通信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2:106-107.
关键词:物联网;远程安全监控;拥塞控制
0引言
船舶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大部分商品贸易由船舶运输完成,另一方面船舶又是重要的交通出行工具,同时还承担着勘探、开采、国防等重要任务。由于海上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船舶随时都可能遭遇突发状况,加之船舶造价昂贵,损坏
的代价较高,因此远程安全监控十分必要。安全监控的初级阶段主要依靠人工对讲机或无线电话来完成,高度依赖船舶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经验,要想实现动态的船舶监控和管理难度极大。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利用通信网络以及电子技术对船舶进行功能监测、故障
检测、信息传播成为主要手段。船舶电子监控技术分为有线监控和无线监控,远程监控大多采用无线监控,原因是无线监控具有受制性较小,可变换监控点,后期维护成本较低,适应能力更强等优点[1]。物联网技术的网络通信寻址方式简单可靠,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应
用于船舶远程安全监控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利用拥塞控制算法提高了基于船舶物联网的远程安全监控系统的数据通信性能,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
1基于船联网的远程安全监控系统
1.1远程监控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船舶远程安全监控系统结构其主要由实时监控、历史监控数据、编码管理、用户管理等模块构成[2]。1)实时监控。该模块能够实时显示船舶中监控对象的运行状态;2)历史监控数据。该模块能够保存历史监控数据,生成趋势图,为用户提供决策参
考;3)编码管理。该模块能够对系统中的监控设备及其位置进行编码,实现设备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4)用户管理。该模块能够对系统用户进行管理,实现用户的添加、删除和用户权限的变更等功能,同时,对用户资料进行修改和更新。
1.2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网络由大量传感器节点构成,其中,每个节点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这些节点被放置在监控对象附近,构成了具有一定智能的网络系统。传感器网络具有隐蔽性强、容错性高和快速部署等特点[3]。基于船舶物联网的远程安全监控系统的特点如下:1
)可以灵活设置船舶监控点,所以,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监测点具有易安装和维护的特点。当系统中的某个监测点出现异常时,系统能够快速定位异常监测点,并及时进行维修。3)系统支持分布式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在监控中心和监控节点都保存了监控数
据,所以,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4)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具有一定智能性,所以,可以降低参数改变对测量精度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无线通信单元以及能源供应单元,实现监控对象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等功能[4]。1)
数据采集单元。该单元利用传感器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采集的数据经过转换电路变成电流、电压等模拟信号,再经过调理电路中的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2)数据处理单元。该单元负责监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任务调度和能耗管理等功能。3)无线通信
单元。该单元负责节点间的无线通信、数据的传输和命令的交互。4)能源供应单元。该单元负责传感器节点的能量供应。
2数据通信机制
2.1无线通信
ZigBee采用的是IEEE802.15.4协议,该协议由物理层PHY、控制层MAC、网络层NWK以及应用层APL组成,每层都为上层提供管理和数据服务。每层具体描述如下:1)物理层PHY。该层定义了无线信道和MAC间的通信接口。该层为MAC层提供的具体服务有:激活
ZigBee节点;接入ZigBee节点信道;对信道能量进行检测;提供可选择的信道频率;数据发送和接收;对链路通信质量进行检测。2)控制层MAC。该层主要实现对所有无线信道的访问,并发射同步信号,提供MAC实体间的通信链路。该层的具体服务有:生成网络信
标;信标同步;支持PAN的连接和分离;通常信道采用CSMA-CA方式接入。3)网络层NWK。该层是ZigBee协议的核心,主要负责数据传输、路由查询和ZigBee节点的断开或接入。该层的具体服务有:网络生成、网络发现、初始化路由、同步接收、信息维护、设备
初始化、设备的接入或断开。4)应用层APL。该层包括支持层APS、ZigBee设备ZDO等。APS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接口、必要函数以及支持用户自定义对象。ZDO功能有:建立设备间的安全机制,对设备角色进行定义,发起绑定请求,搜寻网络设备。ZigBee的工作模
式有信标、非信标2种。其中,在信标工作模式下,所有设备同时处于工作或者休眠状态,能够有效降低设备功耗。在非信标工作模式下,设备处于周期性休眠状态,路由和协调器则一直处在工作状态。
2.2拥塞控制算法
在实际应用中,拥塞控制算法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管控系统,对现有缺陷进行弥补。算法的原理是:在运行过程中,如果监控设备出现告警状态,则监控信息不需要发送到管控中心。该算法的主要模块包括管控中心模块、启动模块以及发送模块。1)管控中心模块。管
控中心在拥塞控制中具有主导地位,其利用多种方式实现信息采集,然后对采集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并根据结果做出反应。管控中心负责对所有环节进行管理,对监控点设备进行检测,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一般而言,拥塞控制算法在应用层中执行,算法需要对监控
点状态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其处于正常状态,通常间隔时间为180s,如果连接失败或者未收到连接请求,那么认为该网络设备处于异常状态。2)启动模块。管控中心负责启动模块的管理,当管控中心选择启动模式时,启动模块开始工作,其执行过程如下:首先是网络
测试,当管控中心收到网络测试消息后,开始对网络进行测试,通常测试数据包的时间间隔设置为30s,这样既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也不浪费网络的带宽资源。管控中心计算数据包时延,根据拥塞避免算法,求得窗口大小,并根据情况作出反应。其次是负载判断,
根据公式对网络参数进行计算,主要参数包括RTT、RWND、CWND等。分别对RTT、Tthresh和SWND、NDthresh值进行比较,当Tthresh小于RTT,NDthresh小于SWND值时,网络存在拥塞的概率较高,反之,则认为网络比较畅通。最后是发送信息,在第2步结果
的基础上,当网络处于拥塞状态时,系统自动发出警告信息;当网络处于畅通状态时,系统会向指定地址自动发送监控信息。3)发送模块。该模块是在监控节点的网关中工作,其原理是根据访问控制表ACL实现网络流量控制,以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性能,保证网络的
安全性。如果数据的发送位是1,那么,系统可以向指定地址发送信息;如果数据的发送位是0,那么,系统会将该信息丢弃。
3仿真实验
本文搭建仿真平台对基于船舶物联网的远程安全监控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的数量为20,利用iocomp工业控件实现系统和基站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包发送时间间隔为30s。由仿真实验结果可知,本文在ZigBee协议、路由协议、拥塞控制算法等通信
机制基础上设计实现的船舶物联网远程安全监控系统能够实时显示监控对象的运行参数和状态,满足了系统对通信性能的要求。
4结语
在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安全监控背景下,如何提高基于船舶物联网的远程安全监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效率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安全监控系统的原理和传感器网络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拥塞控制算法,最后,进行仿真实验
,且实验结果达到预期。
引言
从2009年以来,通信行业逐步经历了3G到4G网络建设,形成了包括信息运营服务,终端建设服务等业务的产业增长链。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也提高了对通信人才的需求。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无疑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更好的使学生从《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这门课程中受益,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各项需求,就必须以高职院校为改革的主体,以当前学校所拥有的一系列的岗位为出发点,对传统的移动通信课程进行改革,以求使学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扬科学首创精神,同时也希望通过移动通信课程的学习实现学与做的一体化,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
1传统的《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课程的弊端
传统的《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这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按章节模块化的教学。但是,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合适的实践环节,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后基本不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虽然对这门课程已经有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在正式参加工作时仍旧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来专门进行培训,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学习的效果,使得传统的课程学习不能够很好的满足高职院校所制定的相关目标,不能培养出专业技能型的学生。
2传统《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的改革思路
针对传统的移动通信教学的弊端,着眼于当前各大企业对移动通信人才的需求,我们能够看到,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他们大多会倾向选择一些操作性的岗位,而企业对这些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他们希望学生在参与到工作时就能够实现与企业的完全对接,能够直接上手参加工作。因此,就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在改革过程中,应该主要还是让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理论进行了解,这些仅仅是属于比较基础性的,不必进行过于深的探讨和研究。学生只需要对相关的理论进行认知即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部分需要重点把握的,可以适当的进行深入说明。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大力加强介绍当今新兴的前沿技术成果,让学生能够对移动通信这一行业进行了解,以便于加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此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总体而言,对传统的移动通信课程进行改革,就必须在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的中,不断的提高实践教学的环节,这样有助于将课本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融入企业的能力。
3课程项目化教学建设方案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需要对《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教学制定相关建设方案。这些课程建设方案,有助于将这门课程进行清晰的定位,把握这门课程的发展目标,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
3.1项目化教学定位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作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要求这一专业的学生进行必修。这门课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中间承接的作用,在这门课程之前,主要修学习的是通信原理、微波与天线技术、电路余电子技术等课程,后期主要学习无线网络优化、光纤通信技术等。通过对这一课程进行学习,致力于构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学习基本的理论,把握好关键性的技术,提升自身素养,着眼于增强学生各项能力,包括对通信设备进行开发,工程设计以及系统进行维护等。这门课程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的人才。
3.2项目化教学培养目标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是面向于相关岗位群,例如无线通信设备调试、工程安装、移动通信售后服务等。通过对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应的实践,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充分的理论知识,具备通信技术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走向一线的操作性技术岗位,对通信设备进行专业性的维护,运营技术岗位,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各项能力。项目化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好目标,指引学生,让学生在大目标的前提下来学习,以使学生不偏离于目标。
3.3课程设计的思路
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主要是从移动通信这一总体性的视角出发,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就业的能力,掌握专业岗位所需要的基础性的知识,基本上沿着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专业技能这三个部分进行逐步式的提高。教师要能够与相关企业建立起联系,通过不断对企业的各方面需求进行了解,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把握所学知识的定位和目标,基本上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能够以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理论支撑,同时不断涉猎相关的知识,尽可能的拓宽自己的视野。
3.4就业方向的教学设计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以学生就业为实际的导向,通过学校和企业相结合,采用系统化和模块化的方式来架构内容体系。这门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其思路主要是按照对社会性的需求进行分析,对岗位进行分析,设计教学情境以及评价体系这些阶段来逐步实现的,而这一过程通常是合理并且良性发展的。
3.5教学项目设计
针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可以从所给出的教学大纲出发,在设置板块的过程中,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来设置相应的模块,而这一模块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组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把握二者的比例,尽可能的设计为1:1。
3.6项目小组教学
采用项目小组教学,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这些小组模仿企业的运作模式,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最终更好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为目的,这对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各项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性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组教学过程,离不开相关实验操作。而对于实验则与传统的方式有很多的不同。传统的实验方式大多数都是先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验。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学生在被动的接受着教师的引导,其所获得的实际效果有待提高。而项目小组教学则不再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各个项目,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7多样化的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可以尽可能的多样化。考核内容包括了课堂上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最终考核成绩。其中,考核应该注重于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既要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也要通过书面考核形成评估。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才会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
4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在《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新形势下,只有把握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将其很好的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加快项目化课程建设,才有可能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闫雪.高职《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J].信息通信,2013,(07).
[2]刘志鹏.移动通信数据挖掘关键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