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矿山服务行业前景

矿山服务行业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2: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矿山服务行业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矿山服务行业前景

篇1

1 现代租赁业的产生

所谓租赁,是指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一种信用关系,是在财产所有权不

改变的情况下租用使用权的经济行为。

现代租赁是本世纪20年代初在美国开始形成的。其主要标志是租赁形成了独立的行业并有专门经营租赁业务的机构,租赁的对象由不动产扩大到动产,包括再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机器设备、设施和交通工具。企业家认识到机器设备的所有权并不是利用该项设备创造利润的必要条件,用较少的租金获得机器设备的使用权,同样地能创造利润,而且更为经济。同时,制造商和供应商也发现,租赁是增加商品销售量的有效手段。银行家通过租赁业务也开辟了一条资本生利的新渠道。于是,租赁业不仅在美国迅速发展,而且在西欧、日本、加拿大等国也兴旺起来。到70年代,进一步发展成一项国际性的业务。现在,几乎任何一种资产都可以租赁,如机器、车辆、飞机、油轮、电子计算机、办公设备、耐用消费品,甚至整座工广、核电站、卫星等都成了租赁对象。需要指出的是,租赁与分期付款销售不同,根本区别在于所有权的归属。

矿山机械设备事关施工生产的安全、质量、技术、进度和效益,在矿山机械施工中,机械设备租赁不但是其发展的主要载体,还是全面保证整个施工企业的施工进度和煤炭产量及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做好矿山机械设备有偿托管和租赁工作,是市场新形势下矿山机械设备拥有企业盘活资产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随着矿井建设施工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各种规格型号的机械设备充实到矿井生产施工单位,如何管好用好如此庞大的设备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感到受以往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造成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企业设备的配备与使用, 使用与效益脱节现象比较严重,机械设备的平均综合年利用率仅在40 %左右。所以要摆脱旧观念,打破旧框框,走出困境就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使资产设备管理由服务型向经营方向转化, 创立集使用、维修、管理、经营于一体的新模式。本文就矿井施工机械设备租赁经营管理模式提出探讨。

2、建立有利于租赁经营的新机制

2.1转变思想观念:

一是思想上的转变,要使煤炭集团公司决策层领导与资产设备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改革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企业自身增强活力,发展壮大的需要, 改革势在必行。二是在观念上实现转变,树立强烈的效益观念,把工作重点和工作核心从单纯注重机械实物形态管理转变为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并重的管理;从为工程服务过程的管理转为合理的经营过程的管理, 从主要追求资产占用的最大化,转为更关心投入的回报率,形成设备投入回报再投入的设备资金良性循环,促进设备资金向回报率高的方向流动,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2.2 改革管理机构:

在集团公司内部,成立机械租赁公司,将分散于各矿生产单位的大型的或精良的机械设备调入租赁公司,对企业内部设备实行专管专营,实现使用、维护、管理、经营一体化,人才、技术、管理方面专业化。机械租赁公司以租赁机械为主导,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

2.3 改革管理模式:

在公司内外矿山机械一律实行有偿服务,全部实行租赁制,开拓内外两个市场,加强设备周转、增强设备潜能,提高设备利用率,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单位内部租用施工机械,要认真、及时地填写“机械使用报表”, 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签字后,内部财务每月转帐一次;向社会出租施工机械, 一般可按天计算,或按工程量计算,应实行合同管理和预付租金制度。

2.4 改革工资分配制度:

打破“大锅饭”, 实行按劳取酬的结构工资制, 从设备资产经营的效益出发,进行考核,有利于调动从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机械操作手的劳动积极性。

3 煤矿机电设备的基本现状

1)长期以来, 煤矿重生产、轻维护,影响了机电设备的正常维护和保养。备品、备件较多, 每个工区都把避免影响生产作为第一借口,导致仓库库存积压,占用了大量的周转资金。

2)工区无偿使用设备,造成设备的使用、运输环节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增大维修成本,甚至提前报废。

3)设备出现故障后,工区与修理单位易出现相互扯皮现象,影响正常的安全生产。

4)设备的使用率较低。设备的投入、管理和使用方式可以说是煤炭。

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关键,因为某台、某套设备从基本建设或更新改造一投入,就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它的成本管理模式相对成为定势。那么对设备不同形式的投入、管理和使用方式,必然对应着某种成本管理模式。显然从成本管理模式的对比中便可反映出设备投入、管理和使用方式的优劣。另外,煤炭行业老企业较多,转制后大多面临着改造问题,从资产角度讲,难免出现设备老化和不配套问题,如只考虑新的投入,无疑会加重企业负担。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盘活原有设备,并使其低成本运行应是经营过程中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4 矿山机械租赁管理模式

1)在企业内部组建机械租赁公司,负责机械设备的统一调配与租赁经营以及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

2)实行租赁经营目标制。企业对机械租赁公司,按所拥有的机械设备产值, 确定年上缴企业金额。机械设备租赁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可利用以“三定三包”作为租赁经营的主要内容。即:定人员、定利润、定任务指标,包支出费用、包安全生产、包管理责任。上缴了的资金选择回报率高的设备再投入,确保机械设备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3)实行单机成本核算制。成本是反映机械租赁经营管理好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一是搞好成本计划,二是搞好成本核算分析,三是搞好成本控制,四是搞好成本核算上报,即“单机单车经济技术指标考核表”。这样以成本、工作量、机况、盈余额为主要考核指标,与工资分配直接挂钩,废除原有的工资制,实行按劳取酬的结构工资制。

4)加强机械管理, 实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保修原则,一是加强维修力度,冬季停置后的集中整修和换季保养;二是加强检查力度,进行不同层次的自检、互检、抽检和年度检查工作等;三是加大考核力度,搞好机械管理优胜单位,红旗设备和优秀操作手评比等活动,使机械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机容、机貌和机况,这是设备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

5)开拓设备租赁的内外两个市场,实行“先内后外、内外有别”的原则, 先内后外就是在确保企业内部施工所承担的工程任务需要的前提下,要积极寻找对外出租,实现煤炭集团公司机械设备资源共享,从而增加设备的周转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增加效益。

6)严格租赁合同管理。严格制定《机械设备租赁办法》,对租赁原则、租赁审批、租赁合同、随机人员、调度迁移、燃料材料、维修保养、施工补贴、租费标准、计费办法、费用收费、争议仲裁等有关租赁事项做出明确规定,统一印制合同文本。所有机械租赁业务一律签订并严格执行租赁合同。

5推行设备租赁的方法

金融危机导致煤矿企业的利润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煤矿企业应注意盘活设备的周转使用, 降低闲置, 充分发挥设备的最佳优化配置, 保持设备资产保值增值。

5.1 推进三改建立有利于租赁的新机制

1)改变思想观念。各级设备管理人员是设备管理的具体实施者, 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直接决定着租赁的情况。因此, 崔庄煤矿首先从改变人员的思想观念入手, 利用各种学习、会议等时机, 讲租赁面临的形势, 摆设备无偿使用存在的弊端, 谈租赁的意义及前景。使大家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 认为势在必行。

2)改革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设备租赁办公室, 将全矿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对各工区实行有偿使用设备, 租金单独核算, 超罚节奖。

3)改革管理模式。定期考核, 月结月清, 财务内部转账, 实行合同管理。

5.2 严把四关抓好租赁的过程管理

1)把好用人关。搞好岗前培训、考核, 使之持证上岗。

2)把好考核关。每月根据生产情况对设备租赁严格考核, 对各工区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3)把好奖惩关。采取重奖重罚的经济手段对设备租赁中存在的情况进行处理。

4)把好租赁合同关。各工区统一使用租赁合同, 对租赁费用、争议仲裁等情况进行了明确规定。

6 开展设备租赁业务的几点建议

6.1 设置设备租赁部门,以灵活的经营方式,积极拓展外部租赁市场;

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对集团公司各煤矿现有设备进行盘点、维修或淘汰,并适当购进一批新设备。同时,设置专门负责设备租赁业务的部门,引进或大力培养租赁业务人才,着眼于未来,调整工作思路,以灵活的经营方式,多方位、多渠道收集信息、开展业务,扩大市场覆盖面,全面扩张设备租赁业务, 实现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加大开展工程设备租赁业务的工作力度, 积极拓展外部租赁市场。

6.2 苦练内功, 强化各项管理, 树立服务意识、增强竞争观念

对于一个从事施工设备租赁业的企业来讲, 加强各项管理, 苦练内功, 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 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定的外部环境是发展的条件, 但内因才是发展的根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机制; 其次要加强设备的内部管理, 以人为本, 重点做好设备维修、保养、安拆和安全运行的管理体系建设, 强化机械设备动态管理, 以优质的服务占领市场, 全面提高经济效益,求得长远的发展。

(1) 加强租赁合同的标准化管理。目前, 国内租赁业存在着法规不健全、市场混乱、恶性竞争和拖欠租赁款等问题。因此, 加强合同的标准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设备进场前双方必须签订设备租赁合同, 协商好合同具体条款。在合同中, 确定所租赁设备的价格和租金收取办法, 明确设备进退场、组拆以及日常维修、抢修、检查、安全等管理工作中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其中, 租金标准是租赁合同的核心, 是引起租赁纠纷的主要原因, 也是加强租赁管理的重点之一。因此, 租金的收取标准及收取方法一定要严格界定, 并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加强教育培养,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竞争, 人才是根本。工程机械租赁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服务行业, 机械作业队伍的素质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因此, 应加强各级管理、操作和维修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 以适应市场需求,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首先, 抓好管理人员的选配和培养, 通过送出去培训、在职自学及函授等形式, 提高他们的素质, 使之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以法管理的能力, 并能在复杂条件下实施有效管理。其次, 抓好操作、维修人员的选择和培训, 结合实际, 自培或引进中等专业人才, 并分层次地进行政治理论和专业技术培训。真正把机械设备管好、用好、修好, 确保生产的安全、高效、低耗。

(3) 加强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现场管理是产生效益的源泉, 设备操作和维护的好坏直接影响使用维修成本和设备使用寿命。对于出租设备的现场使用管理, 应以精、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 搞好施工现场的服务配合, 为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保驾护航。为了避免使用方急功近利拼设备, 应严格坚持进出场验收制度, 设备检查维护制度。操作人员每天进行自检, 使用单位每周或每月对设备进行自查, 出租方进行定期联检和不定期抽检。明确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做到专管成线, 群管成网。把操作人员的经济利益与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相联系, 充分调动全体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降低机械设备故障率和运行成本,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进而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4) 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服务质量, 真心实意为客户服务, 树立良好的信誉。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施工单位除了关心租赁价格, 更关心后期服务的质量和管理的水平。用户的需求正从 单纯设备需求!向着 解决方案和服务需求!的方向转化。操作人员既要精通业务知识, 满足客户的施工需求, 又要成为客户的好参谋, 在操作好设备的同时协助客户( 尤其是那些缺乏经验的客户) 作好设备管理和安全检查等工作。

7 结语

领导重视、积极推行改革是搞好机械设备租赁经营的动力源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搞好机械租赁经营的关键;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是搞好机械租赁经营的保障;多渠道捕捉市场需求信息是搞好机械租赁的前提;加强重点环节管理是搞好机械租赁经营的有效手段。机械租赁经营是设备管理机制的一项重大变革,有利于盘活资源,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挖掘设备资源潜能,以达到设备资产保值增值,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康聪芳,侯超普,魏延昭. 浅谈小浪底大型施工设备的租赁经营管理[J]. 水利电力机械

[2]王琦. 对煤炭设备租赁业务由内到外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篇2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国际服务外包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趋势。中国和加拿大近年来贸易往来日益紧密,在两国经贸关系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把握全球产业转移之契机,开拓新的合作领域,特别是发展两国的服务外包业务,必将给双方的经贸合作带来发展新机遇。

一、中加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加经贸关系的稳定快速发展。中加经贸合作已从单一商品贸易发展到全方位、跨领域、多元化的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据明报报道,1997年,中国是加拿大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国之间总贸易额为87亿元,2006年达到421亿加元,中国成为加拿大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同时,加拿大全国在2007年前8个月与中国贸易额达到355亿多加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了近二成。中加两国虽然在服务业水平和服务贸易体系存在这差异,贸易壁垒以及两国文化、价值观甚至语言上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顺利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双方已在不少服务贸易领域已开始了良好的合作,各自在服务贸易领域所具有的发展潜力必将推动中加服务贸易的新发展。

(一)中加服务外包的发展特点

1、中加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由于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传统服务业可贸易程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拿大对中国的服务出口不断上升。2007年1~9月,中加双边贸易额323.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其中中国出口260.19亿美元,进口63.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39.6%。中国成为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加国是中国第十一大贸易伙伴(欧盟、东盟作为整体)。随着中国国内和离岸服务外包需求的增加,双边政府共同推动,未来几年中加两国服务外包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中加服务贸易逆差为主。中国对加拿大出口仍以传统的运输、旅游为主;加对中出口最多的是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技术含量和增值率较高的商业服务类。从加方统计数字看,自1997年至2002年加中服务贸易(不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下同)一直呈不断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3.9%,且2000年以后增速明显加快,但2003年有所下滑;加方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一直大于进口,长期保持顺差状态,只在2002年出现过小额逆差。2003年,加中服务贸易总额为13.31亿加元,仅占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按中国统计数字)的1.3%(参见表1)。

(二)中加服务外包的多领域发展趋势

1、商业服务、运输、物流业及仓储等传统领域的发展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正致力于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加速发展服务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中国对加拿大商业服务、物流业方面的需求较大,加国在商业分销以及售后服务所具有的优势,其服务业水平及科技水平远高于中国。同时,2005年9月9日中加两国签订了《航空运输协定》,《关于铁路合作事宜的谅解备忘录》,将大力促进两国在运输和物流业方面的合作。

2、旅游及航空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中国和加拿大都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旅游业及其航空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加拿大在旅游、航天、航空行业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够弥补中国的不足。2005年1月中国批准加拿大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为加国旅游业提供广阔的市场。2005年4月,加中两国宣布签署了一项新的航空运输协定,多家航空公司进入中加航空市场,6月开通了北京至多伦多新的直飞航线,所经营的客、货航班数量增加3倍。近年来中国已逐步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国之一,如果加拿大向中国开放旅游市场,并与中国早日签订ADS(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协议,将促使中加两国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航空服务及其航空航线的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

3、建筑业、工程承包及其他专业服务的发展趋势。建筑业、工程承包及其他专业服务研究和开发增长是中加服务贸易发展最快速的领域。由于加拿大最大的出口市场在美国,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很多加拿大厂商都首选中国来设厂,转而出口美国;同时,加拿大一些企业对中国中西部的电力、西气东输以及交通等工程项目十分感兴趣,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在中国中西部投资。加方在中国设厂投资的一些举措将有利于中国建筑业及工程承包业的发展,特别加政府于2005年10月对外宣布的“太平洋门户战略”将有助于解决加方劳务输入限制的问题,促进中国企业进入加承包工程市场。

4、金融和保险与电信服务的发展趋势。中加两国金融和保险、电信等服务业互补性强,随着中国这些行业的逐步放开,合作空间比较大。加拿大在金融和保险、电信服务行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和人才资源优势,先进管理经验;中国为加方未来市场发展争取更了更广阔的空间。加方已有一些实力强大的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企业,如宏利、永明、蒙特利乐银行、北电等成功地进入中国市场,并同中国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中方在这些领域劳动力要素具有一定优势,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不断增强。对中国而言,引进竞争因素能够打破垄断,促进国内业界行业的互相竞争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5、能源行业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加拿大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丰富,开采技术先进,在研发和利用清洁能源方面,可替代能源有着较强的优势。近年来,加拿大在石油化工及矿产业已有多家企业来华投资并长期合作,比如,加方APEC公司与中方合作建立矿山,勘探石油;加方能源公司与中方勘探石油天然气,其大依凡荷石油公司与中方合作已长达30年。2005年,中加两国发表《21世纪能源合作声明》,决定推动合作以增强能源安全,并保护能源领域的环境,确认了石油天然气、核能、能效和清洁能源为双方合作的优先领域。中加两国还在新能源开发及技术服务、环保技术等服务展开合作,中加战略工作组正在加强能源技术、核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展秦山核电站合作计划。加国已经同意拨款资助传统能源、低碳排放量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铀材料等技术的研究,以期能够尽快展开合作。

6、现代新兴服务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中国原来禁止或限制外资投入的第三产业开始向外资开放,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咨询服务业已成为外商投资企业的新热点,中外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开始试办。这些都为加国企业来华投资和发展服务业离岸外包业务提供了良好机遇。近几年,外资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中介服务、咨询服务业的合作。随着加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在研发投资、咨询将得到较快发展,促进中加两国在研发和咨询方面展开合作。

二、促进中加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快发展中加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意义,中加双方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互补性,寻找合适的行业突破点,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两国服务业的合作,为双边贸易的增长创造更为积极有利的环境。

(一)向加方开展服务外包业领域的招商引资

在中加两国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基础上,政府还要通过规划、政策咨询引导加拿大企业来中国开展服务业投资。引进加国大型跨国公司来中国设立服务外包基地、培训基地和研发中心。针对加国服务业发展走势和分工特点,分别制订不同的行业政策,积极承接商业服务、运输、旅游及航空、工程承包、金融、保险、电信、能源以及新兴服务部门等领域的跨国公司外包领域,推动两国企业多形式合作,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带动更多配套企业进入服务外包。

(二)大力培养和引进服务外包专业人才

根据UNTCAD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关于119个国家人力资本指数,2001年中国排在第87位,位于低级中靠前的位置,说明中国在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并不占优势。中国教育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专业技术优势还比较弱。在这方面,印度的经验值得借鉴,其庞大的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形成了从尖端的科技研发到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人才梯队,保证了印度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术和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其次,积极培训高层次国际人才。可以通过中加两国教育和高等院校之间人才的交流,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大力培育未来从事外交、外贸和文化交流工作的人才。三是加强国际间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快引进和培养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会展、中介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三)优化服务外包发展软环境

第一,优化政策环境。各地政府已经形成了不少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还必须梳理和发挥这些政策的集成效应,发挥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在银行信贷、信用保险、税收、研发资助、设备进口、高级人才出入境等方面“特殊待遇”。

第二,优化服务市场环境。积极借鉴加国发展服务业的经验,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水准,为承接跨国公司外包业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优化法制环境。主要是加大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完善保护商业秘密、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增强行业自律能力,加快形成全社会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

(四)为增进中国和加拿大服务业合作搭建平台

中国与加拿大服务业合作有赖于两国企业界的沟通和了解,要求外包双方有更多的资讯交流、更紧密的协调合作。首先,政府必须为国内企业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展示加国服务外包市场;同时,帮助外国企业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增强他们到中国投资的信心。可以发起和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外包业务洽谈会,为企业创造互相了解的平台。其次,鼓励中介组织积极向本地企业介绍加拿大的服务外包业发展机会,组织两国工商业企业代表到投资地参观考察和商务洽谈,为中加投资合作、科技型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国外融资等运用国外资金搭建了交流平台。

(五)对国内企业加强引导,树立企业新形象

企业是承接服务外包的主体,直接面向发包方,服务质量关系到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政府必须给予积极的引导:一是建立信息咨询平台,引导准确定位市场,加大对企业服务的宣传推广,树立中国企业在服务外包领域的良好信誉。二是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经济与环境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和重视的背景下,有较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越来越受发达国家的青睐。加拿大是一个环保意识较为敏感的国家,中国企业必须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以获得加国的重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三是鼓励企业采取联盟形式,提高企业的信任度。中国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可通过鼓励并购或战略合并等方式,组成企业联盟,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吸引加方大型企业的投资与合作。四是引导企业熟悉国内外法律和国际惯例,并宣传和组织企业学习专利文献资料,对其进行研究与规范化的利用。

参考文献:

1、陈万灵,孙晓艳.中国与加拿大经贸合作的方向与前景展望[J].国际经贸探索,2008(1).

篇3

关键词:

新常态;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地勘单位作为国家地质找矿的主力军,在我国经济发展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提供了坚实的矿产资源保障。然而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面临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形势,地勘单位作为传统服务行业在面临产能过剩的发展环境当中,应充分做好研究分析,抓住新常态的发展机遇,从构建核心竞争力方面着手,积极应对“寒冬”,为未来的“春天”做好各项准备。

二、经济新常态倒逼地勘单位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新常态下地勘单位外部环境分析1、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新常态的外在表现即为“经济放缓与质量提升”,整体宏观经济形势是增长放缓、矿产品价格下降、市场环境低迷、投资资金紧缩、经济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困境,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拉开大幕,一时还难以适应长期以来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矿产资源消费的增长模式,同时无论是公益性地勘投入还是商业性地勘投入都不断降低,致使地勘行业低迷,地质勘查项目锐减,地勘单位黄金发展时期可能一去不复返。2、经济发展理念转变。过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矿产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而进入新常态的经济,社会经济发展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被提上重中之重,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本身就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要做好环保工作就必须在矿业开发去产能上下工夫,这势必会导致传统的地质勘查行业生存空间缩小,对新常态下的地质找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3、经济发展驱动变化。新常态下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经济发展要由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围绕供给侧改革,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已经出台很多政策,并且后续仍要加大政策引导。创新不仅指技术性创新,还包括非技术性创新,比如组织、商业、金融等各种创新活动,地勘单位应充分研究市场的动态变化,顺势而为,构建新常态现代地勘行业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二)新常态下地勘单位内部环境分析1、地勘单位内部资源是其发展根基。地勘单位历经数十年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源和优势,通过长期的地质找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和找矿经验,形成了成熟的找矿理论和找矿方法,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专家和人才,申请了多样的勘查资质和施工资质,这些是地勘单位发展的根基,也是以往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宏观经济形势的动态变化导致地勘单位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从而要求其应对市场的能力也要随之调整,在已有内部资源的基础之上,从横向、纵向不同侧面深度挖掘和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期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市场和经济发展要求。2、地勘单位产业结构已不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由市场导向而定,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是由投资驱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地勘单位将地质勘查作为主体和支撑产业的,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矿产品价格大幅回落,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勘查投入资金锐减,诸多因素综合导致地勘单位依靠提供地质勘查服务来获取高额利润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历史。面临经济的新常态,地勘单位如果不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去主动适应新常态,则视同坐以待毙,终究会被市场的严酷竞争所淘汰。3、地勘单位管理制度改革滞后。地勘单位是计划经济和行政管理的产物,一直以来以“带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过渡性管理体制享受着财政事业费和市场利润的双重红利,以致过去十年是地勘单位的黄金时代,企业和人员的收入均大幅上升,然而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从属地化改革到现在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地勘单位的所有改革都没有突破产权制度安排,故而也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其管理制度的落后已经成为束缚地勘单位破茧重生的最大障碍。

三、新常态下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构建

(一)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构建地勘单位产业格局。地勘单位积累的技术、人才、资质等内部资源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和源泉,企业的任何一次变革最终都要通过内部的资源重新整合完成,从而达到重新构建地勘单位产业格局的目的。针对地勘单位的现状,首先要解决的是百局千队的产业同质化问题,不止造成地勘单位之间的竞争,而且造成下属各地勘队的矛盾,应重新整合单位内部的各种资源,改变组织结构,将各个地勘队集成集团公司下属的二级板块公司,并同时在产业细分的基础上,做好长期规划,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打造重点龙头板块,使之成为市场上同类企业的领军;其次是解决好去产能的问题,地勘单位以前发展的很多的第三产业,但事实证明,多元化不是铺摊子,将本来就有限的资金放到偏离主业的辅业上,是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所以要采取市场方式剥离掉没有市场竞争力和前景渺茫的第三产业;最后,解决好与市场的融合问题,清理第三产业并不代表不进行产业的延伸,中国经济的每次改革都会带动一批符合市场需求、能产生经济增长点的新兴产业,故地勘单位要在自身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着力研究好新常态下经济需求,打造出一些能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板块。

(二)通过外部资源整合,创建地勘行业产业集群。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外部资源整合,创建地勘行业产业集群来引领新常态是构建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首先,要全面深化地勘单位改革,按照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摘掉事业的帽子,让其逐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脱离行政约束,资源达到充分流动;其次,突破地域限制,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形式,让地勘单位之间或地勘单位与社会资本能自发的形成地勘行业产业集群,逐步建立起几个规模较大、各有产业优势的地勘行业龙头,提高市场集中度,既增强地勘单位的实力,又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通过现代宣传平台,打造地勘企业服务品牌。以往地勘单位都是靠业绩、资质通过传统媒介进行少量宣传,外界对各地勘单位没有服务质量评判的意识,而面临日益萎缩的市场,竞争必然加剧,地勘单位也应利用好现代宣传平台,打造自身服务品牌。如新常态下地勘单位也可以尝试“互联网+”网络模式,打造地质勘查网上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集合所有地勘单位和探矿权人,集成品牌宣传推广、业务对接、网上招投标等业务,让信息更加对称、市场更加公平、服务更加完善。

(四)通过创新驱动引领,推进地勘单位良性发展。创新驱动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型升级从不同方向寻找突破是地勘单位后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在技术创新方面,从纵向上来看是做好地质勘探的综合研究,包括已有矿权的资料再研究和老矿山的找矿突破等问题,从横向上来看是依托原有积累的技术基础上,吸收和发展新技术,打造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是在非技术创新上,如金融创新方面,地勘单位可以采用发行票据、基金等方式进行外部融资,从而降低融资成本,组织管理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等上文均已论述。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地质咨询部.国有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R].2008.

篇4

一、山西资源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1.产业结构亟需调整优化

在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中,GDP的增长往往偏重于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一、三产业所占比例较轻。煤炭产业作为山西的主导产业,煤炭产业的兴衰直接影响到山西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山西煤炭产业的生产值从占全省经济生产总值的6.3%增加到27.4%,山西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以煤炭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经济结构。

2.资源枯竭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1)资源枯竭

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毫无节制的开采,会使得煤炭的储量快速减少,直至枯竭。2010年到2015年,山西煤炭年产量从7.41亿吨跨越到9.77亿吨,增幅31.84%,2015年,全国原煤生产总产量大约为36.9亿吨,原煤产量前五名的省份为山西省、、陕西省、贵州省及山东省,产煤总计占全国原煤产量的七成多。其中,山西省累计生产的原煤近10亿吨,占全国产煤总量的近1/4。高强度的开采降低了煤炭储量的使用年限,资源枯竭问题日益严重。

(2)环境问题

长期对煤炭资源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首先,为保证矿井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需要将附近的地下水排出,无序的煤炭开采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甚至造成了河流的断流,还有开采过程中未经过处理的废水排入河流,也使得山西的水系受到严重污染。其次,煤炭的露天燃烧,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加剧了山西的温室效应,造成雾霾的频发。最后,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地表塌陷、悬空和泥石流等一系列问题,2016年山西的矿山采空区已达到两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地下采空区形成的地表凹陷,不仅影响人身安全,而且如果遇到强烈地震,后果将不堪设想。

3.生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矿难在中国的发生率很高,尽管山西在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安全生产还存在很大问题,重大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损失惨重。主要原因在于煤炭行业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结构失衡,一些小型煤矿甚至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很大一部分劳动力来自周围的村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技术水平不足,要改善煤矿安全生产问题,需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改善煤矿工作环境留住人才。

二、山西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1.保障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保持动态协调,而山西的第一产业较弱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有待发展。在目前山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煤炭为主的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而第二产业由于结构单一、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经济结构失衡且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山西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顺应国家转变方向,调整结构的策略,加快进行经济改革,改变完全依靠煤炭的产业结构,才能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根据2015年山西省各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报告,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280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8.1亿元,增长1.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6.2%;第二产业增加值5224.3亿元,下降1.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0.8%;第三产业增加值6790.2亿元,增长9.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53.0%,虽然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适应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我国的能源消耗巨大,而煤炭资源消耗占了能源消耗的70%,煤炭资源的燃烧产生的污染物要远比其他能源大的多,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特别大,近几年全国许多地方大面积的雾霾的产生,也与生产、生活中消耗大量煤炭资源有关。我国现在的环境承载力已经到达一个极限,政府对于节能减排把控严格,与此同时,公众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加强,呼吁能源结构的改革,所以山西以煤炭资源型产业为主的产业也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地步。

国际对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不断成熟,我国也要紧跟国际形势推进能源革命和消费革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广非煤能源和新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山西依靠煤炭开采和初级加工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无法继续走下去,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策略和路径

1.经济转型政策建议

(1)完善产业转型的促进机制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鼓励企业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减少对于国有企业的补贴政策,使得国有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放宽对于能源产业的市场准入,允许矿产合法转让,引入竞争机制,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重组和联合。建立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健全产业转型政策,调整转型机制,加快转型的速度。

(2)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

支持科技创新与能源产业相结合,掌握核心的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融资。完善人才的培养,配合高校开设资源型经济转型专业学科,培养高素质和技术过硬人才,为经济的转型提供智力保障。完善创新保护制度,加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降低创新的风险,防止中小企业由于尝试技术创新失败而倒闭。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转变经济追求目标,不再单方面追求GDP的增长,建立多项指标的综合考量,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建立资源环境保护的责任机制,出台生态补偿政策,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将环保纳入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促进政府和企业对于环保的内在动力。

(4)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建立便利的交通条件,方便与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国外进行合作,推动山西出口贸易的增长,吸引其他地区的人来山西,带动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提升山西对外影响力和竞争力。

2.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

(1)初期:优化传统资源产业结构

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重组力度,提高煤炭市场的竞争力,将煤炭开发与科技相结合,加快推行煤炭机械化开采,减少矿井事故,利用创新科技降低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浪费和污染。将原煤加工转变为清洁煤能源,进行煤炭资源的深加工,与钢铁、冶金等下游企业进行合作,改变单一的生产结构,使得经济发展不再仅仅依靠煤炭开采和初加工,提高煤炭产业的附加值。

(2)中期:构建多元化体系

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制造业,例如:太原不锈钢、富士康产业园区等,重点发展污染小,附加值高且能源消耗低的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引进国家新能源汽车制造、高端设备制造等产业在山西落户。大力发展服务行业,利用山西的地理位置,改善交通设施,建造物流中心。利用山西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着力打造:壶口瀑布、太行山大峡谷、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等一系列优质旅游景区,不仅可以改善山西的形象,还可以带动餐饮、零售业、酒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后期:创新带动发展

加快推动高新产业的聚集,形成高新园区,重点发展有良好前景的高科技企业。利用山西岢岚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带动航天相关产业在山西落户发展。联合“互联网+”促进企业发展的新形态,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相关联,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更好促进企业智能化发展,从而带动山西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文.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03)

[2]景普秋,孙毅,张丽华.资源型经济的区域效应与转型政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27(06)

[3]刘晔.资源型经济转型策略探析――以山西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05)

[4]李秀.山西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

[5]光文亮.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

篇5

一、成绩可喜,问题严峻

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利益。多年来,县委、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一直把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全县环保事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取得了长足进步。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4.7%,城区空气质量处于良好水平,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了较大进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得到显著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较好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的环境现状和我们的工作水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全县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是:

一是全县资源利用和开发水平还很低,粗放型、资源输出型经济增长方式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历史形成的水泥、林业加工、蔗糖、矿产开采与选冶的一些企业技术水平起点低,污染治理不到位,存在一定污染事故隐患;二是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以公路建设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水电开发为主的能源基地建设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矿产开发、林产工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局部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会不同程度的发生;三是城镇及城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区功能设置不尽合理,各功能区相互交叉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环保设施已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污水、垃圾直排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四是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及垃圾污染将成为新的环境问题,原来分散的、不明显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产业规模开发将日渐显现,局部生态破坏仍将不同程度地延续甚至扩大,城乡垃圾、矿山尾矿、工业污染等对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和耕作土壤造成污染;五是公众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参差不齐,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能力有待提高,部分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环境法制观念淡薄,可持续发展观念不强,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六是环保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执法能力还有待加强。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七是出境河流存在环境安全问题。我县威远江汇入澜沧江后进入湄公河,下游国家和地区及一些国际组织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呼声将进一步加大,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环境问题高度敏感,我们面临的环境压力将会持续上升。

景谷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社会发育程序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发展经济,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任务十分繁重。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景谷社会进步的主题,经济发展居于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这是消除贫困,走向富裕,迈上小康的首要任务。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全面、协调的基础上,如果走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的粗放式发展道路,资源、能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我们必须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决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发展,把今天的业绩变成后代的包袱。

二、明确目标,落实措施

“十一五”时期,是全县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生态立县、加强环境保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时期。到年,力争全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主要河流地表水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城镇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量减少1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4.7%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控制在35%以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处置。重要区域和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遏制,村镇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要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促进经济优化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方针政策,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一是严格实行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下决心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力。二是推进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努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三是推行清洁生产。重点抓好造纸等关键行业清洁生产,并逐步将清洁生产理念和措施推广到农业、林产业、建筑业、矿产资源开发及服务行业等社会各个领域。

二要以饮用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把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作为水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严格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划定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界定并加强水源涵养林保护和植被恢复。对饮用水源有污染威胁的企业要关闭、停厂或改造,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源地。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积极推进江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强沿河工业污染源和农业源污染防治,确保出境水质达到考核标准,防范国际河流污染纠纷。

三要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切实加强以城市为重点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重点防治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噪声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减少大气环境污染,建立和完善噪声功能区分类管理。按照集中布局的原则,把工业污染源控制在有限范围内,防止遍地开花,遍地污染,对中心城区工业产业用地进行整合调整,全面解决城市环境中的突出问题。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和运输扬尘污染。

四要以科学规划和管理为重点,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县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优势资源。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既是我县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也是扩大环境容量、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分区管理,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情况实行优化开发、禁止开发,依法实施保护,严禁不符合规定的任何开发活动。要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建设,优化自然保护区结构体系。

五要以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环境问题应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切实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继续推进生态示范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加强乡镇企业工业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展土地污染防治,合理施用农药、化肥,防治农膜对耕地的污染,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妥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逐步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保持地域民族风格,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加快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沼气、太阳能、节能改灶等清洁能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六要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重点,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要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各重点企业,任何单位不得突破总量控制指标,对现有污染物总量超标企业实施削减计划,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全面监控管理,对企业违法排污、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重点查处;依法推动规划环评的实施,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优化选址,从决策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继续推行工商、环保联动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超量排污或无证排污。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一)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环保工作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一是要认真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继续与重点排污企业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环保局及重点排污企业的领导同志要及时研究解决环保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在重大决策、区域开发、项目建设、评先树优等方面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二是要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严格实施环保规划。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有关规划、不符合生态功能区划要求、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三是要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听取和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同时,要认真核实、严肃处理新闻媒体报道的环保事件,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二)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保任务日益繁重,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机制,尽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多元投入的环保投融资格局,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环保投入。要尽快建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加快建立“排污者付费、治污者赚钱”的利益导向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全面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的收费政策。加快推行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市场化和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步伐,依法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提高排污费的收缴率。加大利用国债资金、开发性贷款以及国际组织、外国政府贷款的力度,不断扩大融资渠道,增加外来资金对环保的投入。切实加强对环保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不断提高使用效益。

(三)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抓紧制定、修改和完善适用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切实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强化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主体的地位和责任,提高环境执法的执行力和权威性,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环境监察制度,强化现场执法检查;规范环境执法行为,继续深入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为及环境安全大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四)继续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本保障。要逐步建立环境监测和污染监督、监测网络,形成科学的网络运行机制和信息机制。建立和完善环境事故应急监测和环境预警体系,努力提高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环保部门和重点企业要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努力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到年县环境监察机构要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县环保部门要通过加强培训和开展思想、组织、作风、业务、制度建设,努力把环保部门建设成为法制机关、责任机关、服务机关和人民满意的机关。

篇6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12.18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6)12-0080-05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Responsibility Expectation

Gap on Miners Working Affection

LI Shuang, TANG Yanyan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Abstract: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407 miners, this paper verifies the effective scale about miners affection and expectation gap, and measures the values of both. 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miners organizational responsibility expectation gap on the working affe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ritical valu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affection. Results show that, firstly, the two scales have good liability and validity to Chinese miners. Secondly, miners expectation gap is a minus, but positive affection is stronger than negative affecti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organizational responsibility expectation gap have different predictive power on working affection. In the end, the acceptable critical value of expectation gap is a minus.

Key words: working affection; organizational responsibility; expectation gap

当今企业员工的工作情感备受关注,员工对企业投入的多少往往受到情绪和情感因素的影响。所以,现实工作情感的测量方法是否科学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影响,而工作情感的强度大小对企业的管理起到引导作用。另外,工作情感的产生并非员工自发的,而是组织环境的刺激与员工的个人认知造成的,因此,探索哪些因素导致员工工作情感的产生对企业减少员工消极情感,促进员工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工作情感预示个体的工作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度”,虽然现有文献对工作情感有较多研究,但在探究员工的工作情感产生机制与强度测量方面仍较为缺乏。特别是在具体的行业下,有哪些因素是影响工作情感的主要原因?如何判断企业员工的情感状态?对不同的情感状态,企业管理层可以运用哪些管理方式?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

另外,对于矿山工作这种高风险的行业,很多研究仅局限于探讨安全设备、矿工不安全行为以及矿上的安全管理体系,而忽视了矿工的心理问题以及情感问题,尤其是工作情感。我国的矿难事故发生概率较高,虽然专家与媒体倾向于将矿难事故大部分归因为企业的安全设备问题、安全管理问题以及安全文化建设问题。但近些年,偶有发生的几起矿企安全事故都并非技术落后、管理不足的小矿单位。虽然这些矿难事故的背后部分是由于不可抗拒的偶然因素造成,但这一比重甚微。据资料显示,人为因素在矿难事故中所占的比重不容忽视,人为因素多是涉及到矿工不安全行为,但依据情感事件理论,行为背后是源于矿工的工作情感,可以说矿工的工作情感对矿业公司的安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过去国内学者研究工作情感,常常忽略矿工这一特殊群体,而由于文化背景与矿工工作环境的差异,国外学者所研究的矿工工作情感并不适合我国矿工群体。因此,本研究将工作情感测量放在我国矿工这一群体上,不仅探索工作情感本身强度与产生机制,同时结合矿工群体,初步判断我国矿工的情感偏向状况,测量积极、消极

情感的强度大小,分析情感驱动因素,最后为矿业公司管理员工工作情感从而减少矿难事故提供启示作用。

1文献回顾

11情感

心理学界将情感定义为,人在判断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需求后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是生理与心理上稳定且复杂的一种态度评价与体验。工作情感(Work Affect)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词,心理学学者李伯黍在其著作中定义“工作情感,是人们在工作中长期的情绪体验与心境状况”。积极的工作情感可以被凝聚为有益于组织发展的积极力量,它是一种向心力。

20世纪60年代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情感是单一维度。直到Wessman和Ricks在1966年发现了正、负情感互为独立的现象,后由Watson等人编制了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量表[1, 2]。近年来,该量表仍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3-5]。其中,我国诸多学者也验证了这份量表的信效度[6-12]。但学者Lucas 发现,情感体验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宗教背景下存在显著差异[13]。我国学者邱林结合我国文化特征,重新修订PANAS量表,并成为国内工作情感有效且可靠的测量工具[14]。

12组织责任期望

期望是个体对事件或事物未来状态的一种等待标准,这种标准与行为一同作用于认知和情感[15]。期望落差(Expectation Gap)则是人在某个事件或对某个事物的体验与期待的标准之间产生的差异。定义表明,将员工的期望与实际体验进行比较是测量期望落差的基本方法。期望理论(Victor H.Vroom,1964)认为仅仅增加个人获得的结果,并不一定能产生高的激动力量,决定激动力量高低的因素至少有两个:一个是人们根据经验判断所得的目标程度;另一个是现实得到的客观结果。国外学者Gary Dessler(1999)在其著作中提出,高期望值对工作满意度是一个主要的威胁,高期望值与个人实际差距过大会使人丧失信心和勇气;期望值过低则会使人厌烦。据了解,国内学者对期望及期望落差的实证研究才刚刚起步。

学术界将心理契约定义为,个人与组织相互满足彼此期望的配合,它不仅包含了期望的性质,同时还规范和承诺了二者间的责任和义务。在心理契约结构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二维结构说和三维结构说。李原等研究发现,规范型、人际型、发展型责任的三维结构划分更符合中国雇佣双方的心理契约。其中,规范型责任表征组织与员工间基本的责任,人际型责任表征双方的相互信赖与尊重责任,发展型责任表征组织与员工对彼此良好发展与前景所承诺的责任[16]。

13情感认知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认为,环境因素、个体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对情感的产生皆有影响,而认知是影响情感性质的关键因素。Siminoff主张情感由获得信息与期望信息的差与需求强度的乘积决定,即情感=(获得信息-期望信息)×需求强度,研究认为当个体获得的信息等于期望信息时,情感归于平静,如果所获得的信息超过期望信息时,个体便产生积极情感,反之,则产生消极情感。无论积极情感还是消极情感都影响行为。

Weiss和Cropanzano分析并提出职工情感事件、情感反应与其行为关系的理论,即情感事件理论(AET)[17]。情感事件理论研究工作中个体的情感反应结构、起因以及后果,该理论认为外部环境特征引起情感事件,而员工对情感事件的体验与个体特质情况又决定其情感反应,最终由情感反应影响员工的行为。

2模型与假设

本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矿工群体期望落差取决于外部刺激(现实)与员工认知(期望)的差距,并根据情感认知理论,假设期望落差的正负值分别影响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强度。模型需检验的研究假设有4个。

假设1:矿工工作情感的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二维结构划分符合客观情况,邱林版的工作情感测量量表适用于我国矿工这个特殊群体;

假设2:李原版组织责任量表适用于测量我国矿工的组织责任期望落差;

假设3:期望落差与工作情感存在相关性,各维度组织责任期望落差对工作情感具有预测作用;

假设3a:组织责任期望落差值与员工的积极情感强度成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强度成负相关;

假设3b:组织责任期望落差三个维度分别对积极情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情感有负向预测作用;

假设4:存在组织责任期望落差的一个临界值,超出这个临界值会导致消极情感产生;

假设4a:当组织责任期望落差值大于0时,矿工的工作情感是偏向积极的;

假设4b:当组织责任期望落差值小于0时,矿工的工作情感是偏向消极的。

3实证分析

31问卷

工作情感量表采用邱林修订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测量表》(PANAS),组织责任期望落差问卷量表参考李原版《组织责任量表》。本研究以河南省多个矿业公司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07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14%,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分布特征主要有:男性为主;36~45岁年龄段的老员工人数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学历偏低,高中或中专毕业矿工为主,学历为本科以上矿工仅占467%;收入普遍偏低,月收入5000元以上仅为025%;新进矿工偏少,主要以老矿工为主,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矿工比例高达90%。

32信效度检验

首先,运用SPSS21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信度检验。得出检验结果见表2,两份总量表的克伦巴赫alpha系数分别为0760和0957,表明两份问卷的结果都可信,继续效度检验。这里采用AMOS18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工作情感调查问卷》的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为7826,虽然未低于5,但是由于是大样本(N=407)的结果容易出现较高的比值,因此,研究设定其低于10,拟合度仍较好。得到的RMSEA值为0075(小于008),其他指标GFI、AGFI、NFI、CFI、IFI均大于08,都可以接受。因此,本次情感调查数据的结果有很好的效度,可以被接受。同理,《组织责任期望落差调查问卷》的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为6683,拟合度也较好。得到的RMSEA值为0071,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非常好。其他指标GFI、AGFI、NFI、CFI、IFI均大于08,其中大部分项目都高于09。至此,所有指标结果表明,本问卷有很好的效度。

33模型验证

331统计数据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得到工作情感与期望落差各维度的均值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总体积极情感强度(平均值3188)高于消极情感强度(平均值2046),总体期望落差与各维度期望落差值都为负,说明矿工群体认知到的组织现实责任小于他们期望中的组织责任。

332相关性分析

测量组织期望落差与工作情感的Spearman关系系数如表5所示。从数据可以看出,组织责任期望落差与积极情感存在正的低度相关,p值近似为0,因此可认为两个总体不是零相关;组织责任期望落差与消极情感存在负的弱相关,且两个变量也不是零相关。该结果表明,期望落差值(数值包含正负)越大,则员工的积极情感越高,消极情感越低。进一步探讨组织责任期望落差不同维度与矿工工作情感的相关性,组织责任各维度期望落差值与积极情感都为正相关,与消极情感负相关,且相关性普遍较弱。其中,组织发展责任期望落差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关系都最弱。因此,假设3得到验证,组织责任期望落差值与员工的积极情感强度成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强度成负相关。

333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假设3a、3b的正确性,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期望落差维度与情感维度的关系见图2。组织责任期望落差在积极情感的回归显示,共同解释变异量值为204%。其中,规范型、人际型期望落差对积极情感具有正向预测力;发展型期望落差积极情感具有反向预测力。相反,规范型、人际型期望落差对矿工的消极情感具有显著的反向预测力;而发展型期望落差对矿工的消极情感有正向预测力。所以,假设3a、3b并非完全正确。

34临界点划分

为验证假设4,根据《现实组织责任问卷》与《期望组织责任问卷》调查结果,得到现实和期望两个层面的数据,分别计算出现实组织责任的总值与期望组织责任的总值,最后将两个数据总值相减,即得到的期望落差(期望落差=现实总值-期望总值)作为自变量。期望落差值范围为-84~53,其中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对应的期望落差如图3所示。对积极情感强度值大于和小于消极情感强度值的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表7的结果。根据表7的数据,得出回归方程如下,回归关系见图4。

Y(积极)=37223+0121×X(期)(1)

Y(消极)=35508+0032×X(期)(2)

当Y(积极)-Y(消极)=0,得出X=-1927;当X>-1927时,Y(积极)>Y(消极),即员工工作情感更偏向积极;当X

4结论与讨论

41研究结论

本文以我国矿工群体为对象,测量了矿工的工作情感强度与期望落差值,分析期望落差对工作情感的影响,并找到影响正负情感的落差临界值。本研究力求能为不同行业的工作情感测量和前因分析提供参考,更能为矿业领域进一步的工作情感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以往的研究在群体的选择与前因变量的维度划分上与本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得出的研究结论也存在诸多异同点。如杜建刚等学者以餐饮业一线服务员为例,发现管理者关怀导向对消减员工的负面情感有促进作用[18]。本文也证实,“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对矿工积极情感具有正向影响,对消极情感有反向影响。此外,刘淑凤[19]的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绩效工资与福利对员工积极情感存在正向作用,对消极情感存在负向作用,反之也成立,本文研究再次验证这一结论。但刘淑凤的研究发现,员工自对积极情感影响显著,而本文得出其对矿工群体的积极情感并无显著影响;组织对员工缺少关怀并不影响知识型员工的消极情感,但在本研究中,这一因素反而易导致矿工群体的消极情感。

本文的研究证实:

①对我国矿工工作情感的测量,二维结构理论更具科学性,邱林等重修的PANAS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②我国矿工群体积极情感相对强于消极情感,但整体的情感并不强烈,这一结论与郑娜对煤矿工人群体情感状况的测量结果相符合[20]。

③我国矿工群体总体期望落差(均值为-1859)与各维度期望落差值都为负,说明矿工认知到的“现实”组织责任弱于他们“期望”的组织责任(现实

④当个体员工组织责任期望落差总值(现实-期望)大于-19时,员工的积极情感强于消极情感;当员工组织责任期望落差总值小于-19时,员工的消极情感强于积极情感。因此,-19是可纳期望落差值,我国矿业组织在管理员工工作情感时,应据此科学把控矿工的期望落差范围。

总结来说,本文认为组织责任期望落差与工作情感确实存在相关性,并进一步验证期望落差是矿工工作情感的前因变量,且期望落差各个维度对工作情感都有不同预测力:

①当规范型、人际型期望落差对积极情感有正向预测力时,发展型期望落差对积极情感具有负向预测力。解释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矿工群体整体学历偏低(高中/中专以下人数比例高),比较排斥高难度组织责任,比如组织提供的挑战性工作机会、学习机会、发展机会、参与决策的机会等等,员工接受程度较低,组织越是提供机会,员工的积极情感就会降低;或者说,员工对组织这方面责任的期望并不高,而现实高于期望太多,尽管员工期望落差值不低,但他们的积极情感却反而变弱。

②当规范型、人际型期望落差对积极情感具有负向预测力时,发展型期望落差对消极情感具有正向预测力。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上文类似:矿工群体学历低,接受高层次的组织责任程度低,组织越提供这些机会,员工的消极情感越强烈;或者,期望落差为现实与期望相减,现实越高,期望越低,得到的期望落差值越大,但他们的消极情感反而强烈。

42讨论

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员工的情感对组织运营是不利的,组织必须设法控制员工的情绪、情感。然而,现代优秀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组织可以将员工的情感力量化为一种积极因素,促进组织的发展。为了促进员工与组织的关系,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矿业公司可以通过改变工作积极情感的前因变量来提高矿工的积极情感。例如,提高组织责任中的规范责任和人际责任,包括改善绩效工资、稳定工作保障、保证待遇公平、提供良好的福利和工作条件,建立良好上下级关系、营造友善的工作氛围、尊重员工、信任员工、真诚对待员工、关心员工生活、提供工作指导、肯定员工的贡献等等。矿业公司还可通过适当降低组织发展责任来减少矿工的消极情感,增加积极情感。例如,对于低学历的员工,组织尽量减少针对他们提供挑战性工作;除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以及安全培训外,不需要提供过多额外的培训机会,尽量避免低学历员工参与决策,降低组织对低学历员工的发展要求。以上措施目的是避免员工认知到工作内容繁琐复杂,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而造成消极情感的提高。

参考文献:

[1]Watson D, Tellegen A. Toward a Consensual Structure of Mood[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5,98(2):219.

[2]Watson D, Clark L A, Tellegen A.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the PANAS Scal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8,54(6):1063-1070.

[3]Moriondo M, De Palma P, Medrano L A, et al. Adaptación de la Escala de Afectividad Positiva y Negativa (PANAS) a La Población de Adultos de La Ciudad de Córdoba: Análisis Psicométricos Preliminares[J]. Universitas Psychologica, 2012,11(1):187-196.

[4]Kuesten C, Chopra P, Bi J, et al. A Global Study Using PANAS (PA and NA) Scales to Measure Consumer Emotions Associated with Aromas of Phytonutrient Supplements[J].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2014,33:86-97.

[5]Liang Y, Zhu 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hinese Landless Peasants in Relatively Developed Regions: Measurement Using PANAS and SWL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5,123(3):817-835.

[6]潘婷婷, 丁雪辰, 桑标, 等. 正负性情感量表儿童版 (PANAS-C) 的信效度初探[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3):4.

[7]谢祥龙, 谷传华. 知觉压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希望的调节作用[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151-156.

[8]黄丽, 杨廷忠, 季忠民.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1):54-56.

[9]张卫东, 刁静, Constance J Schick. 正、负性情绪的跨文化心理测量:PANAS维度结构检验[J]. 心理科学, 2004(1):77-79.

[10]席居哲, 左志宏, 唐晓艳, 等. 高心理弹性者情绪唤起反应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行为学证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3):79-87.

[11]贾梦楠, 肖溪, 王晓丽, 等. 团体心理辅导对武警新兵适应性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2):365-368.

[12]廖冰, 徐家运, 唐松涛. 组织公平感、员工情感与员工成就感的关系研究[J]. 软科学, 2012(4):106-109.

[13]Lucas R E, Baird B M. Extraversion and Emotional Reactivit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4,86(3):473.

[14]邱林, 郑雪, 王雁飞.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 (PANAS) 的修订[J]. 应用心理学, 2009,14(3):249-254.

[15]Bell B S, Wiechmann D, Ryan A M. Consequences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Expectations in a Selection System[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6,91(2):455.

[16]李原. 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02.

[17]Weiss Howard M, Russell C. Affective Events Theory: 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f the Structur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Affective Experiences at Work[J].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6,18:1-74.

篇7

出版日期: 2002年8月 WWW.CEI.GOV.CN

编写说明

本报告从分析我国和世界石油及石油制品新特点入手,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大趋势,深入剖析了我国石油发展现状,对近期走势及中长期发展做出了预测。

趋势预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成品油市场将持续增长,汽车用油将成为影响汽车消费市场的主要因素。柴油和油具有长期发展空间,但中短期起伏不大。天然气合成油市场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国际油价变化不会很大,但国外石油公司对华投资将会在市场占有上逐步实现本土化战略。

强 势:国内经济持续发展,交通运输长足进步,汽车市场日趋扩大,市场化配置资源都将使成品油消费市场持续增长。环保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柴油和中高档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弱 势:国内石油企业管理水平相对不足,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成本油质量,国外石油公司对华投资力度加大,其技术垄断与品牌渗透在中长期将对国内产业形成较大冲击。

机 会:天然气合成油市场尚有较大发展前景,国产中高档油产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国外石油公司进入国内市场尚存在较大政策壁垒,其实现本土化运作需较长时间。

风 险:未来中长期石油制品竞争将日趋激烈,部分跨国公司利用合资掌握中方商标抑制发展。其技术垄断与品牌运营战略将对国内企业构成较大危胁。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目 录

I 国内成品油市场分析................................................2

一、我国成品油消费特点和发展趋势..................................2

(一)90年代以来成品油消费的基本特点........................2

(二)分行业的消费特点.......................................3

(三)对2002年和2003年成品油消费的判断.....................5

二、轿车保有量对汽油消费的影响....................................6

(一)汽车保有量现状、发展预测及对汽油消费的影响.............6

(二)未来轿车发展对汽油消费增长的影响.......................8

II 环保概念对我国柴油和油生产的影响.............................9

一、柴油清洁化趋势与对策..........................................9

(一)国外柴油清洁化的趋势...................................9

(二)我国柴油清洁化的趋势..................................10

(三)我国柴油清洁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11

二、环保概念对中国油产品的影响...............................14

(一)国内外油产品标准发展状态分析......................14

(二)中国油产品标准的发展趋势..........................16

III 国外石油公司对华投资策略分析...................................17

一、国外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现状.................................17

二、国外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策略.................................19

(一)优化资源 扩大规模....................................19

(二)侧重销售 占领市场....................................19

(三)垄断技术 品牌渗透....................................20

(四)经营运作本土化........................................21

IV 世界天然气合成油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2

一、天然气合成油发展状况.........................................22

二、近10年亚洲天然气合成油市场分析..............................25

V 下半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向.......................................26

一、基本因素使石油价格难以走高...................................26

二、地区冲突对油价影响目前不大...................................27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三、部分市场及油品价格维持高位...................................28VI 上半年石油石化行业重点生产企业经济指标图……………………………….36

图表目录

图 我国分行业成品油消费情况……………………………………………………2表 1 轿车保有量增长对汽油消费的拉动………………………………………8表 2 汽油机油不同规格产品的发展变化情况…………………………………17表 3 柴油机油不同规格产品的发展变化情况…………………………………17表 4 车辆齿轮油不同规格产品的发展变化情况………………………………18表 5 国外机油规格发展情况……………………………………………………18表 6 天然气合成油项目 ………………………………………………………28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I 国内成品油市场分析

一、我国成品油消费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90年代以来成品油消费的基本特点

1、经济发展带动成品油需求持续增长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可以分为两个时期。90年代上半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轨迹是针对90年代初期经济过热,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措施使之“软着陆”。90年代下半期则是以保持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为主线,努力避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1998年以后,国家实行增加职工收入,减轻企业税赋,增加国债发行等积极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了成品油消费的增长。1991年我国汽煤柴三大类产品消费总量只有5352万吨,1999年消费量增加到10436万吨,2001年消费量达到11400万吨。

2、成品油密集度呈下降的趋势

成品油密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消耗成品油数量的重要指标,它说明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成品油的数量关系。一般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国家成品油密集度呈现下降趋势。成品油密集度表明了经济发展同油品消费的关联程度,考察成品油密集度有利于我们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把握成品油消费趋势。我国成品油密集度从90年代初期的0.25下降到90年代末期的0.16,10年间下降了0.09个百分点。

国家积极推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我国成品油密集度总体下降的同时,不同行业成品油密集度也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例如,交通行业成品油密集度从1994年的0.78上升到1999年的0.9,5年间上升了0.11个百分点。从90年代国民经济和油品消费的增长状况可以看出,成品油需求的增长速度约为同期GDP 增长的87%。

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所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由此引起成品油消费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比例的逐渐下降是90年代后期成品油消费的又一重要特点。尽管传统产业部门消费成品油仍然占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有绝大部分,但是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为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的积极影响。传统产业特别是其中高能耗的行业所产生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正在下降,高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的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这种趋势将进一步扩大。

3、我国实现了计划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我国完成了成品油资源计划由国家指令性配置向指导性配置的转变。90年代中期,成品油市场逐渐由国家严格的指令性计划下的供不应求转变为满足供应,在部分时期还出现了供过于求,国内成品油库存暴涨的情况。尽管同期消费在不断增加,但市场化的进程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成品油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国家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之前尽管有诸多种交易形式,但成品油交易的基本模式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桎梏,这种交易形式存在计划经济与生俱来的弊端,使得国内成品油消费的效率大打折扣。成品油市场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最重要的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逐渐实现了计划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转变。

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在成品油供应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据统计,1991年,我国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中成品油消费达到了2500吨,即使到1993年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成品油仍然达到2000吨左右。而90年代末期国内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成品油仅仅1200吨左右,大大低于90年代平均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费1600吨成品油的水平。因此,成品油尽管有众多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商品,但是就市场配置资源效率高于计划配置资源来看,成品油作为商品仍然具备最一般商品的特点。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已经承诺3年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5年放开批发市场,通过3~5年的时间真正实现市场配置成品油这种特殊商品资源的目标。

(二)分行业的消费特点

1、传统产业消费成品油仍占主导地位

分行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成品油消费有着密切关系,传统产业消费成品油仍占主导地位。尽管国内生产总值和成品油消费有着高度的关联性,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各行业成品油的消费特点就会发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传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统物质生产和服务行业仍然是成品油消费的主要部门,而新兴产业产值高速增长,对于成品油消费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弱。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成品油的数量并不是各行业平均化的,在不同的行业消费同样多的成品油其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即投入相同多的成品油在各行业中,产出的国民经济增加值不同。同期各行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例与油品消费的比例相去甚远。在各行业成品油消费中,平均第一产业油品消费占消费总量的15%,工业占24%,建筑业占3%,交通运输及邮电等占33%,商业服务业占4%,其他行业占21%。而同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20.11%,第二产业占47.66%,第三产业占31.6%,其中交通运输只占GDP 的5.6%。

2、各行业成品油消费变化趋势

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对于成品油消费在各个行业中的比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工业、农业这些传统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速度低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这一变化在油品消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等传统物质生产部门消费成品油的比例正在逐渐减少,交通运输、居民生活以及商业服务业的消费比例在逐渐提高。

从分行业成品油消费情况分析,第一产业、建筑业以及商业服务业消费波动幅度并不大,工业消费和其他消费走势呈现出波动幅度比较大的特点。工业生产消费对相关制约因素反映比较敏感,以国内工业生产中的柴油消费为例,如果市场价格超过一定幅度,电力、陶瓷等行业的消费就将会寻找相关替代产品,从而抑制柴油消费量的上升。但由于传统产业消费基数比较大,这些行业仍然是消费成品油的主要部门,因此传统行业的兴衰将直接影响到成品油消费。

生活消费的增长速度近几年来比较快,这和国内汽车。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及其产品广泛地进入家庭密切相关。据统计,到1999年底,国内市场摩托车保有量为3000万辆左右。此外私人小汽车的增长速度也非常快。20世纪90年代末期,分行业的成品油消费比例如下:第一产业占14%,工业占21%,建筑业占3%,交通占38%,商业占5%,其他占19%。同90年代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1个百分点,工业下降了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上升了5个百分点,商业服务业上升了1个百分点,其他行业消费下降了2个百分点。由此看出整个90年代成品油消费行业结构在不断变化。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三)对2002年和2003年成品油消费的判断

2002年初有专家预计,2002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为11900万吨。由于国内产业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预计2002年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成品油数量将比2001年下降2个千分点。据此推算全年国内成品油消费将达到12045万吨。结合专家观点和油品消费同国民经济相关性,以1991年以来的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适当预测模型,预计2002年全年各行业汽煤柴油消费总量为11990万吨。这个结果介于专家估计和国民经济关联结果之间,可信度较高。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服务业和其他各行业的成品油消费数量都将有明显的增加。在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各行业成品油消费比例将有所不同。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将有所提高,机械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成品油消费将稳步增长。水产捕捞、水产养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都将促进第一产业成品油消费的增长。预计2002年第一产业消费成品油1487万吨,增幅为2.97%。工业消费绝对量将继续增加,但是相对量将逐步缩小。传统上工业行业是成品油消费的重要部门,今后随着农村加工工业的进一步扩大,油品消费范围将逐步扩大,在原来绝对量的基础上将继续增加。同时高新技术在新型工业企业的广泛应用和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将极大地提高工业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此外天然气以其高热值、低污染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必将对传统油品消费形成冲击。预计2002年工业行业消费成品油为2755万吨,增幅为4.95%。建筑行业消费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成品油消费量将达到280万吨,同比增加5万吨,增幅为1.82%。

在过去的10年中,交通运输业有了长足的进步,铁路、公路和民航运输发展迅速,预计2002年这种增长势头将继续保持。预计交通行业油品消费将达到4553万吨,增幅为6.68%。商业饮食行业消费成品油592万吨,增幅为8.28%。居民生活消费成品油283万吨,增幅为6.4%。预计其他行业消费成品油2038万吨,增幅为4.4%。

如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预计2003年国内成品油消费将达12598万吨,比2002年增长5.1%。

二、轿车保有量对汽油消费的影响

汽油消费基本上集中于交通运输业(主要是公路)。根据调查得知,2000年全国汽油消费总量(包括汽油车耗油量、摩托车耗油量及其它汽油消费)为3570万吨,用于交通运输的汽油量(包括汽油车耗油量与摩托车耗油量)为3470万吨,约占总量的97%,其中轿车耗油量为62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17.4%。

(一)汽车保有量现状、发展预测及对汽油消费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从1996年的1100万辆增加到2000年的1580万辆,年增长率为9%(其中汽油车保有量从1996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年的877万辆增加到2000年的1130万辆,年增长率为6.5%,柴油车保有量则从1996年的223万辆增加到2000年的450万辆,年增长率为19%。

根据汽车工业专家分析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及预测,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均为7%左右。交通运输专家预测,汽车工业发展比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要快,就目前而言,柴油车的增长速度高于汽油车的增长速度,但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汽油车的发展速度将最终超过柴油车。

汽油车按型号,可分为中型车、轻型货车、微型车以及轿车,1996——2000年汽油车车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轿车保有量增加较快,各年保有量分别为223万辆、271万辆、322万辆、391万辆和443万辆,各年增长率分别为21%、18%、21%和13%,高于总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轿车比例由25%上升到39%:而中型车在1997和1998年分别减少16万辆和18万辆,1999及2000年只分别增长4万辆及5万辆,中型车比例由1996年的26%下降到2000年的18%。

预计未来汽油车车型结构变化仍将保持这种趋势:

(1)未来轿车将逐步进入家庭。到2005年轿车保有量将达到856万辆,2000——2005年年增长率达到14%:2010年和2015年则分别达到1483万辆及2387万辆。

(2)中型载货汽车的总需求将有所萎缩。2005年中型车保有量将下降为199万辆,2010年和2015年则分别下降到181万辆及161万辆。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轻型货车将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微型客车市场需求也会稳定增长。总之,单车油耗高的车型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单车油耗低的车型增长较快。

轿车保有量增长较快,但汽油消费增长却不明显。主要是因为轿车的单车油耗量小(轿车的单车油耗仅为1.40吨/年),而且占汽油车耗油量的比例也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不到18%)。尽管轿车耗油量从1996年的313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620万吨(年增长率为18.6%),但由于中型车。轻型货车的耗油量下降同样较快,中型车耗油量从1996年的1326万吨下降到2000年的1181万吨(年增长率为-2.8%),轻型货车耗油量则从1996年的1031万吨下降到2000年的941万吨(年增长率为-2.2%),抑制了汽油车耗油量的增长。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二)未来轿车发展对汽油消费增长的影响

就未来汽油消费而言,根据部门调查法预测:2005年汽油总消费量将达到4083万吨,2000——2005年年增长率为27%;2010年和2015年分别达到4993万吨及5780万吨,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年增长率分别达到4.1%及3.0%。其中2005年汽油车耗油量达到3285万吨,2000——2005年年增长率达到2%;2010年和2015年则分别达到3840万吨及4659万吨,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年增长率达到3.2%及3.9%。也就是说:未来汽油车耗油量增长将成为影响汽油总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摩托车耗油量的增长将逐步放缓,到2010年后由于摩托车拥有量将处于饱和状态,摩托车保有量增长将放缓,摩托车耗油量增长将会有所下降。

而汽油车中的轿车耗油量将从2000年的620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1139万吨,年增长率达到12.9%,2010年和2015年则将分别增长到1874万吨及2776万吨,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和8.2%。轿车汽油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将逐渐上升,并将在2005年最终超过中型车的汽油消费量,列各类车型汽油消费首位。其汽油消费比例将由2000年的17.4%上升到2015年的48%。

从初步的分析来看,轿车对汽油消费的拉动整体上呈现出逐步增强的趋势,高峰可能出现在2005——2010年问。

表 1 轿车保有量增长对汽油消费的拉动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5

2010

2015汽油总消费量(万吨)轿车保有量(万辆)[***********][***********][***********]23870.200.290.070.070.190.350.30汽油总消费量/轿车保有量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II 环保概念对我国柴油和油生产的影响

一、柴油清洁化趋势与对策

清洁燃料在我国推行速度较快,2000年已开始执行车用汽油新标准,2002年轻柴油新标准也已开始执行。目前,我国已正式加入WTO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燃料油市场不仅要受到外国石油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的竞争,而且更要面对国外公司在环保要求上施加的压力。因而,可以预言我国清洁燃料的推行将会以更快的速度进行。

(一)国外柴油清洁化的趋势

国外柴油清洁化的总体趋势可以从柴油规格的变迁中看出,基本上走低硫化、低芳烃化和十六烷值提高的技术路线。

1、美国

美国柴油的规格指标,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是比较稳定的,柴油的硫含量在0.22%~0.26%(质量分数)之间波动。80年代后期,美国环保局对柴油发动机排放指标的HC 、CO 、NOx 和固体颗粒物提出了新的要求及实施限期,主要控制的4种排放物中,固体颗粒物减少幅度最大。

最近,美国正在制定更严格的柴油车特别是重负荷柴油车的排放法规,为尽力加快柴油优质化,联邦政府还颁布了“烟炱和烟雾法”。加利福尼亚州制定的2006年柴油规格中,要求硫含量小于0.0015%(质量分数),芳烃小于10%(体积分数),多环芳烃小于1.4%(质量分数)。

2、欧洲

欧洲的柴油车多,排放法规最为严格。实际上,到1997年,欧共体几个主要国家的柴油硫含量已经降到0.05%(质量分数)以下。

目前世界上轻柴油产品规格最严格的是瑞典的一级车用柴油,其硫含量不大于0.001%(质量分数),十六烷值不低于50,总芳烃不大于5%(体积分数),多环芳烃不大于0.02%(体积分数)。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3、亚大地区

亚大地区许多国家(地区)也正在积极降低柴油的硫含量。为适应柴油低硫化的发展趋势,日本石油联盟早在1989年6月就提出了柴油低硫化的目标和炼油工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并建议分两步走。即先将柴油硫含量降到0.2%(质量分数),再降到0.05%以下。实际上,日本已经于1997年将柴油硫含量降到了0.05%(质量分数)以下,进而在2000年,将轻柴油产品的硫含量由原来的0.05%(质量分数)降至0.01%(质量分数),又提出在2005年降至0.005%(质量分数)。

另外,亚大地区2000年前执行硫含量不大子0.05%(质量分数)的国家和地区有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和我国台湾省等。

4、《世界燃料规范》

《世界燃料规范》反映了汽车排放要求的提高既取决于汽车技术的进步,也取决于车用燃料质量的提高,另外也体现了不同层次的环保要求对于燃料质量的要求也应该是不同的,《世界燃料规范》规定的不同质量类别的柴油从Ⅰ类到Ⅳ类的主要质量指标分别是:硫含量(最大)为0.5%(质量分数)、0.03%(质量分数)、0.03%(质量分数)、无硫;芳烃含量(最大)为无要求、25%(质量分数)、15%(质量分数)、15%(质量分数)。多环芳烃(最大)为无要求、5%(体积分数)、2%(体积分数)、2%(体积分数);十六烷值(最小)为48、53、55、55。

《世界燃料规范》是根据目前和将来的汽车发动机技术和环保要求提出的,实际上反映了汽车制造商的要求,尽管目前尚未得到世界炼油企业的全部认可,但它事实上给炼油企业提出了改进燃料产品质量的明确方向。从世界轻柴油产品质量的发展趋势看,轻柴油产品将逐步向低硫、低芳烃、高十六烷值方向发展。

(二)我国柴油清洁化的趋势

2002年前,我国轻柴油执行的是国家标准GB252一94。为了满足环保部门和汽车制造业对燃油清洁化的要求,1999年开始对《轻柴油》GB252一94标准进行较大修订,新标准《轻柴油》GB252一2000于2000年12月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

从这次修订的情况可以看出,新标准的实施将在如下几个方面产生较大影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响:第一,采用一个质量等级实际上是加强了标准对实物质量的约束力,避免了产品执行标准的随意性。第二,硫含量的指标降低至0.2%(质量分数),可以有效地减少发动机排污量。第三,10号、0号、-10号轻柴油的闪点从65℃降至55℃,实际上是拓宽了轻柴油产品的原料来源,一部分馏分可以从汽油移入轻柴油产品中,这样可以提高轻柴油的产量,降低汽油的产量,使生产企业的柴汽比更为合理,更适合我国油品市场发展的要求。

虽然修订后标准的某些质量指标(如硫含量)仅能达到目前世界中等水平,并且标准对芳烃含量并没有明确限制,使得轻柴油产品整体的质量要求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有一定差距,没有实现大的跨越,但这是针对我国炼油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目前的标准已经意味着我国二次加工的柴油及一部分高含硫直馏柴油都需进行加氢精制后才能作为调合组分,因此,新标准必定会对炼油企业在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质量升级换代方面起到鞭策作用。

我国轻柴油标准除了上述的变化外,2000年1月1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还了《城市车用柴油》企业标准Q /SHR006一2000,并规定从2003年开始执行。该标准要求硫含量控制为不大于0.03%(质量分数),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不大于0.025

行标准比较接近。

(三)我国柴油清洁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1、炼油企业的生产装置结构不合理

近10年来,我国炼油企业在生产轻柴油产品上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轻柴油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产品质量难以提高。为了多产柴油,各炼油企业都调整催化裂化装置的生产方案,以增加催化裂化柴油的产量为主要手段来缓解市场的供需矛盾。然而催化裂化柴油是轻柴油产品的非理想调合组分,其硫、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必须经过深度加氢精制或加氢改质才能降低其芳烃含量,提高十六烷值。但是,由于受生产装置结构的限制,目前还没有能力将全部催化裂化柴油进行深度精制或改质,这就造成了我国轻柴油产品质量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对策:调整装置结构及采用新技术提高柴油质量

我国炼油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精制深度,调整装置组成结构从而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mg /mL ,十六烷值不低于50,总芳烃含量不大于25%(质量分数),多环芳烃含量不大于5%(质量分数)。这个标准与国外的现

调整调和组分比例,才能确保为市场提供清洁燃料。

加氢裂化工艺是目前唯一能直接生产高规格柴油的工艺。在过去,炼油企业把高压加氢裂化称为生产“超值”高级轻质燃料的工艺过程。高压加氢裂化的投资和操作成本较高,造成柴油的成本高,而优质柴油的价格并不因质量的提高而提高,因此,这种“超值”的高级燃料常常被认为是质量过剩。但在今天,我们将从新的视角来认识,即高压加氢裂化是直接生产清洁柴油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适时适量提高加氢裂化装置在整个炼油生产装置中的比例。

在柴油调和组分中,除了必须提高加氢裂化油比例,同时还必须把所有催化裂化柴油和焦化柴油经过加氢精制,如果可能,还应该把部分质量相对较差的直馏柴油也经过加氢精制,尤其是在对硫和芳烃的限制进一步加紧的情况下,更应该如此,因此,为使车用清洁柴油质量尽快与国际接轨,我国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开发柴油深度精制技术的力度。

我国对生产车用清洁柴油方面的工艺技术开发步伐相对较慢,目前除了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抚顺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已经开发了相应的工艺技术并取得了相当的效果外,总体水平还较低。因此,开发生产清洁柴油的创新技术,走自己的路,通过技术创新,迎头赶上并超过国外已经工业应用的技术,同样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2、我国柴油尚未按用途实行标准分级

据统计,我国轻柴油中车用柴油仅占1/3左右,今后若干年也不会有突变;其余为农用、船用、铁路机车用、矿山用、建筑工业用、发电用、轻工用和民用等,其中农用近1/2,铁路机车用约1/10,其他用1/10左右。这些不同用途也决定了应该使用不同种类的轻柴油,以达到经济效益的最佳化。因此,在实施柴油清洁化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首要思路是,不必将我国所生产的全部轻柴油向国外最先进的车用柴油标准靠拢,而只需制定满足不同需要的柴油标准,并加以实施。

轻柴油

对比我国与世界高水平国家的轻柴油产品质量标准可以看出,我国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轻柴油产品标准尚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为车用柴油,部分指标还达不到世界燃料规范中二类油品的要求,作为其它用途的柴油,则同为轻柴油,不同用途对轻柴油质量指标的要求也不一样。而我国轻柴油产品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执行统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企业必须保证全部轻柴油产品都达到较高的质量指标,这导致了某些用途的柴油质量过剩,实际上是对轻柴油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加大了轻柴油产品的生产成本。应该讲,把不同用途的产品分开生产、分开管理,优质优用,优质优价,将非常有利于提高我国优质柴油的产品质量。因此,在标准分级的过程中同时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便是提高我国柴油产品质量的方向。

车用柴油

国外对车用柴油的质量要求比普通轻柴油要高,很多国家如欧洲及东南亚各国制定了专门的车用柴油标准。世界燃料规范所制定的也只是车用柴油标准,并不包括其他用途的轻柴油。

由于我国对柴油发动机排放控制逐渐严格,从而对车用柴油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除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有一个于2003年实施的《城市车用柴油》企业标准外,还没有国家标准。因此,单独设置车用柴油的标准势在必行。从2000~2001年,我国已开始制定车用轻柴油国家标准,标准的正式出台指日可待。

如果标准问题解决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车用柴油标准制定完成后的实施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满足汽车部门,特别是城市使用的柴油车对较高质量水平车用柴油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了使资源得到合理应用,除了解决储存、运输方面的分储分输问题外,也要照顾炼油部门在生产较高质量车用柴油时生产成本的增加,应该利用价格的杠杆使不同用途的柴油按不同价格来执行,做到优质优价;第三方面,在增收柴油燃油税时,从理论上讲也只应征收在道路上行驶的柴油车辆所使用的柴油燃油税。以上三方面都要求把车用柴油与其他柴油(主要是轻柴油)从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各个环节区分开来。

船用柴油和燃料油

船用燃料油分为船用馏分燃料油和船用残渣燃料油两大类,其中,船用馏分燃料油基本上是轻柴油馏分。其技术要求比轻柴油宽松,具体表现在十六烷值、硫含量和氧化安定性这三大指标上。目前我国专用的船用馏分燃料油产品较少,主要原因是储存运输要做到分储分运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般都用质量较好的轻柴油来代替船用馏分燃料油。而我国燃料油消费则主要集中在发电、冶金、化工、轻工等行业。在燃料油标准中,相当于轻柴油馏分的燃料油只有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之号燃料油。该牌号燃料油在我国用量较少,主要用于餐饮、旅游等行业。

在轻柴油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考虑到用途和经济效益,上述油品也势必要解决储存运输的分储分运问题,才能解决低要求场合用高标准柴油问题。

3、清洁柴油的性变差

近几年来,国外随着炼油厂生产的柴油硫含量逐年下降,多环芳烃和其它抗磨杂质的含量也随之下降,柴油的抗磨性变得越来越差。

我国目前的柴油尚未遇到性问题,当然研究工作也做得很少。但随着我国柴油清洁化进程的加快,从含硫量要求的数据可以预言,我国柴油的性也会逐步下降,很快会接近欧美国家80年代中期的水平,因此,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对我国柴油泵磨损和低硫柴油性的研究,通过改进油泵的设计,改进柴油生产工艺和调和方法,发展高效、低毒、配伍性好的柴油抗磨剂,防止西方国家低硫柴油刚上市时柴油泵大规模失效的情况在我国重演。

有资料表明,加入0.02%(质量分数)适当的柴油抗磨剂就可以把抗磨性极差的瑞士一级环保低硫车用柴油的磨损由650µm降低到300µm以下,符合柴油质量的要求。因此,从国外经验来看,发展柴油专用的抗磨添加剂可能是比较经济的办法。

由此看来,适当进口并应用部分适宜的柴油高效性添加剂,同时加速自主开发适合我国柴油的高效性添加剂是一条好的途径。

二、环保概念对中国油产品的影响

(一)国内外油产品标准发展状态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与机械行业迅速发展,引进大量的进口汽车和设备,对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油已发展到SJ 和CH-4规格,工业油达到GL-5、HM 、HG 、HV 、HS 等规格。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当数量的低档汽车、农用车辆仍使用较低档的SC 、CA 级发动机油,一些不够精密的机械设备还在使用全损耗油或HL 级液压油。目前除强行淘汰的SA 、SB 、CA 标准外,高、低档油产品标准并存是中国油产品标准的特点。中国汽油机油、柴油机油、车辆齿轮油规格发展情况见表2~表4。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表2 汽油机油不同规格产品的发展变化情况 ( %)APL 分类

SB

1996

2000200SC 、SD 49.332SE 、SF 24.253.8SG 5.09.5SH 、SJ 1.54.7

表3 柴油机油不同规格产品的发展变化情况 ( %)

APL 分类

CA

1996

200066.435CC 19.438.4CD 11.620CE 、CF-42.66.6

表4 车辆齿轮油不同规格产品的发展变化情况 ( %)

APL 分类

GL-3、 GL-4

1996

200064.863.5MT-100.7GL-535.235.8

国外油产品升级换代比较快,随着汽车和机械行业的发展,对油性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而不断制定油产品新的规格标准,且旧的标准随之废止。近年来,随着人们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节能、环保概念不断渗入产品标准,加速了产品标准的更替。国外汽油机油、柴油机油规格发展情况见表5。

表 5 国外机油规格发展情况

公布年代

汽油机油美国柴油机油汽油机油欧洲柴油机油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1955

1968

1980

1987

1988

1994

1995

1996

1998

2000SJ SL CH-4PC-9SG SH CG-4A 1、A 2、A 3SD SF CE G 4G 5D 4CD D 3

以上信息反应出,在1994年以前,发动机油的规格标准换代比较缓慢,汽油机油间隔在6年以上,柴油机油间隔也在4年以上。在这之后,发动机油标准的更换速度明显加快,且不难注意到,节能和环保要求促进了油产品规格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油产品标准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油市场对高、中、低档油都有需求,其中,中、低档油所占需求比例较大,符合SG 、CF-4等以上规格的油仅占总量的10%左右。而中、低档规格油的性能是不能满足“环保型”汽车和设备的使用要求的。

随着中国环保概念的加强,环保法规会健全起来。可以断定,关于执行欧Ⅱ、欧Ⅲ排放标准的承诺必将使汽车和设备制造商改进自己的设计,生产出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而现有车辆和设备也将进行必要的改造,使之达到环保要求。无论是生产还是改进,这些符合环保要求的汽车发动机与设备都将对油性能提出要求,因此油产品标准将随之发展。

2000年上市的轿车及其装车用油已证实了上述判断。中国现阶段生产的轿车的用油标准已很高,但仍有许多轿车、卡车、农用车的用油水平还很低。那么,中国油产品标准将如何发展?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车辆和机械在节能、环保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其所用油必然要求满足使用要求。因此,节能环保型油已成为油的发展方向。随着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油的规格标准越来越严格。发达国家的油产品标准更新很快,同时绿色剂,即可生物降解的剂在这些国家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油和二冲程发动机油。中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会存在高、中、低档油并存的现象。但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政府环保法规的制约,环保概念的油规格标准将成为制定产品标准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随着环保概念的加强,低档油标准肯定会废止,而既满足环保要求,又能实现低成本的规格标准是解决中国油市场实际问题的良药。因此,一方面要跟随国际标准,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标准,以解决市场国际化和市场对高档油的需求,实现与跨国公司抗衡;另一方面,一定要考虑国情,制定出既严格符合环保要求,又满足低档车使用的油标准。

III 国外石油公司对华投资策略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 ,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投资和进军中国,并把中国纳入其全球价值增值链和经营网络之中。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石油石化工业虽已取得重大进步,但因国内需求巨大,尚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因此,国外大石油石化公司看好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把中国乃至亚洲作为其新世纪石油化工业务的新增长点,已采取各种策略对华进行战略性的投资。

一、国外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现状

国外石油公司经过20世纪90年代未大规模战略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后,在规模、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并在“发展战略全球化、战略实施本土化”的总体战略理念指导下配置世界资源、争夺全球市场,亚洲尤其是中国成为其主要的目标市场。总的来看,世界著名的石油公司几乎都已在华投资,而且为适应中国入世后在华业务的增长,都有进一步扩大投资的计划。世纪之交经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形成的埃克森美孚、壳牌、BP 、道达尔菲纳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埃尔夫、雪佛龙德士古、大陆菲利普斯等大型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均已在华投资,其中BP 投资45亿美元,是投资最多的外国公司。前4家跨国石油公司已计划在未来5年加强对华业务,投资总计达120亿美元。

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看,埃克森美孚、壳牌、BP 、雪佛龙德士古等国外大石油公司在我国较早对外开放的该领域已发展多年,主要与中海油和中石油合作,参与勘探开发我国开发前景看好的海上及西北部等地区的油气资源。海上项目主要分布在南海、东海、渤海湾等海域;陆上项目则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库恰盆地等地区。其中雪佛龙和中海油合作的惠州油田已成为目前我国日产量最大的海上油田。

从气体开发利用领域看,国外石油石化公司正积极参与我国华东和华北等地区的燃气运销网络建设,而且发展势头强劲。在LPG 方面,BP 和隶属雪佛龙德士古的加德士公司是我国目前较大的LPG 供应商,其业务已覆盖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及江苏等地区,不仅拥有较完善的营销网络,而且还拥有储气库、装卸码头等储运设施。在天然气利用方面,我国已陆续向外资开放广东LNG 项目、西气东输和东海天然气开发等战略性项目。BP 在2m1年初中标广州LNG 项目,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大陆天然气管道建设运营的外资企业。而壳牌将重点发展包括LNG 在内的天然气运输、经营等业务。2002年初,终于与中石油达成初步协议,成为西气东输项目的主要合作伙伴。

从炼油和油品营销领域看,由于我国对之控制较严,因此国外公司目前在该领域的业务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但已通过各种变通渠道挤人了该领域。在原油加工方面,迄今已有法国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与中方合资的大连西太平洋炼厂在运转。此外,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和壳牌分别与中石化和中海油合资的福建炼化、广石化和南海等项目处于筹划中。在油品营销方面,国外公司先进入油业务,然后再全面进入沥青、燃料油和航空燃料等领域。BP 是首家也是当前唯一一家在华经营航空燃油的外资石油公司,而壳牌则已在华200多个城市设有油专卖店,并向我国供应了近100万吨的沥青产品。在我国入世前明文规定不许外资介入加油站的情况下,外资已在华采取各种方式拥有了400多家加油站。其中埃克森美孚、壳牌和BP 已有120多座加油站,并利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海外上市的机遇,以3家公司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提前拿到了进入中国成品油销售市场的通行证,并计划与中石化在福建、浙江和江苏新建1500座加油站。BP 还与中石油合资成立成品油销售公司,计划到2007年建设1000座加油站。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二、国外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策略

根据我国对外开放和合资合作政策的演变和发展,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经过了对华贸易、转让技术或成套设备、创办合资或独资企业、成立投资性控股公司或地区总部几个阶段,目前投资重点正由制造向研究开发、培训、分销等知识型服务领域延伸。从近年国外石油公司在我国市场的经营运作情况可以看出:其对我国石油领域的投资策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优化资源 扩大规模

国外石油公司正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通过产业链的相互衔接和有效配置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埃克森美孚在进入我国油气勘探领域多年后,目前正积极筹备在福建和广东投资扩建炼油和乙烯及其衍生物的生产能力,还配套建设相关的销售设施。与此同时,加紧与中石化建立福建和广东油品销售合资公司负责产品的批发和零售。BP 公司将与中石油成立天然气销售合资公司,负责销售“西气东输”的天然气,并开拓天然气的消费市场。为促进天然气的消费,BP 公司将可能在华建设天然气发电厂。

为进入我国市场,国外石油石化公司正通过组成战略联盟、兼并收购等更具有主动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方式进行大规模投资。

(二)侧重销售 占领市场

为尽快扩展在华业务,加强在华市场地位,国外公司大多会选择国内市场上实力比较雄厚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对于我国严格控制的炼油和基础石化品领域,采取对半合资的方式。

一方面,国外石油石化公司发挥进口产品和当地生产的产品在销售方面的协同效应,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产品。在产品的销售中,国外公司以产品性能高、批量稳,售后服务好,手段灵活等占有一定优势。2001年7月,加德士公司宣布将在中国市场推出第一种达到美国石油学会最高等级APISL 标准的汽油发动机机油—“金富力”方程式机油,成为目前中国机油市场的顶级油品,以此吸引中国汽车用户,扩大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对中国市场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扩大服务范围,提供规范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如国外石油公司在华加油站与其在全球的加油站一样,从外观设计、设施布置到服务都采用统一的标准。为了达到更高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的盈利水平,这些加油站把产品销售和服务结合起来,在提供加油的同时附带洗车或存车、换轮胎等服务,还在加油站旁附设24小时营业的小型超市,提供各种饮料、零食和杂货等便利服务。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加油站面积的使用率,具有很高的盈利性,吸引了大量客户,而且向中国传统的加油站经营模式发起了挑战。

国外公司目前在华的投资大部分都集中在我国经济发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在中国的办事处则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并以这些城市为中心,带动公司扩大在华业务的发展。如BP 在华的27个基地中,有半数以上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其他内陆业务也分布在我国的主要内陆或沿江城市,国外公司正是通过先在重点城市开拓业务,为以后辐射周围地区乃至全国、迅速扩大公司在华业务和市场份额奠定基础。

(三)垄断技术 品牌渗透

当前国外石油公司都各自拥有一些具有优势的专有先进技术和工艺,控制着全球石油石化大宗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他们通过在我国加紧申请专利,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进行技术垄断,使我国石化工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据不完全统计,从1985年至今,埃克森美孚、壳牌和BP 等国外石油公司在华共申请专利1700多项,而且母专利所占比例较高,涉及范围广、起点高。从1999年年底中国入世进程取得关键性突破之后,许多希望在华未来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外国公司更是加紧了在我国申请专利。

在合资合作方面,国外公司为充分保护和发挥其技术优势,更倾向于成立控股或全资公司。为保持竞争力,国外公司往往将技术通过内部市场转让给其子公司,对转让的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被转让技术的先进性与国外公司占子公司股权的比例呈正比。

有的跨国公司利用合资企业中的经营控制权,将中方商标牢牢掌握在手中,抑制其发展直至消亡。他们利用中方的生产能力、商标和销售渠道推销自己的产品,或将中方商标定位在低档商品上,使其名存实亡。埃克森美孚在与上海石化成立的合资公司——上海金森树脂公司中控股60%,合资公司使用埃克森美孚的专有石油树脂技术,产品则使用埃克森美孚的“Escorez ”品牌。

国外公司为缩短其产品在中国被认知和接受所需的时间和投入,常与当地知名品牌合作,甚至收购品牌,利用合作品牌的知名度和销售渠道,迅速提高其自身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如BP 与南京金城集团和广东东风汽车油有限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公司达成协作意向,使BP 的产品成为金城摩托车唯一推荐发动机用油以及东风汽车指定维修点提供的专业用油。BP 产品通过东风和金城属下1000多家维修点的推荐,在中国市场中获得了难得的品牌提升机会。

(四)经营运作本土化

生产销售本土化是国外石油公司进军中国市场最基本的战略,不仅能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而且能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节生产。为适应中国业务量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全面负责其在中国业务的经营和发展,并辐射到周边国家和地区。通过本上化的管理机构,有效地提高了公司对中国及周边市场的管理力量,加强了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1999年初,雪佛龙公司为适应其战略中心向亚洲的转移,将其亚洲地区总部从美国加州迁到北京。2000年BP 公司看到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巨大潜力,在中国成立专门的气体和电力业务部门。2001年埃克森美孚公司为适应在华业务增长的需要,专门调整了负责在华业务发展的美孚石油(中国)投资公司和埃克森中国公司的人事安排,并加强了公司在中国各项业务的归口管理。壳牌东北亚集团将总部设在北京,成为其矩阵式管理的区域性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及发展公司在亚洲地区的业务。

国外石油公司为了在我国加入WTO 后能迅速占领我国成品油市场的先机,除了与国内石油石化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外,也正在考察一些在国内上市的成品油销售公司,希望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参股或控股,从而达到间接占领成品油市场的目的。

综上所述,国外石油公司已通过多种策略进军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把握先机,积极开发中国市场,而一些已扎根中国多年的国外石油石化公司更是积极调整在华战略,利用已铺开的网点去捕捉更多机遇。我国石油企业虽然将面对国外公司更激烈的竞争,但同时也为我们直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IV 世界天然气合成油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天然气合成油发展状况

过去10年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了30%以上,但是天然气储量的增长大部分处于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原因不易采用管道运输。

当今能源工业面临的挑战是:寻求一种生产对环境更有利,经济合算,可被运输的燃料的方法。将天然气转化成甲醇是天然气利用的传统方法。但世界甲醇市场有限(2300万吨/年)。采用LNG (液化天然气)方法,通常对远离LNG 市场的地区吸引力不是很大,因为LNG 项目的初期投资和运输费用都相对较高。

天然气合成油(GTL )技术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但由于成本过高而无法与传统的天然气加工方法竞争。随着全球对环保的重视及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上涨,GTL 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随着费托法新工艺的出现和各国对油品含硫量的限制,天然气合成油已经有可能与原油竞争。

最近一批世界级GTL 项目的启动和建成及其它GTL 活动,业内人士相信GTL 时代即将到来。随着GTL 技术的更新和商业化应用的推进,GTL 正逐步在技术和经济上取得优势,GTL 产品不久将大量涌入市场。

美国《油气杂志》几十年来一直按照炼制、石油加工、天然气加工、硫和管道等5个类别报道新建和进行之中的下游建设项目。而最近增加了第六个类别——天然气合成油,以便反映现在对该行业具有工业可行性的烃类转化技术的发展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业界对GTL 的重视和关注。

GTL 的发展状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技术取得进步

1923年以来应用费托工艺生产天然气合成油的技术至今变化不大,但是利用新的催化剂已经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在生产令人满意的合成燃料时更具灵活性。通过将天然气转化成油品来扩大天然气储量利用的期望值正在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开发,改进费托技术将降低资本成本、扩大工厂规模以及生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产更多理想的合成油产品,许多公司准备在今后几年进行天然气合成油的商业化生产。

埃克森公司开发了AGC-21工艺,可生产30%的汽油、70%的喷气燃料和柴油。该公司已与卡塔尔石油总公司签约,将利用卡塔尔北部气田2800万m 3/d天然气生产450万t/年汽油、柴油和催化裂化原料油。

壳牌石油公司开发了SMDS 工艺,并于1993年在马来西亚建成世界上第一套天然气合成油装置,生产能力为56万t/年汽油、煤油和柴油。

南非萨索尔公司开发了Synthol 流化费托合成反应器。

合成石油公司开发了小规模经济型的GTL 装置,从而使世界上95%的气田适合天然气合成油生产。

BP 阿莫科公司开发了紧凑式蒸汽转化器生产合成油技术,使转化器的热能利用效率提高到90%。

(二)生产能力不断扩大

未来15年内,预计GTL 工厂的生产能力将增加到4500万~6750万t /年。如果油价维持在较高水平,建设GTL 工厂就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壳牌燃气和电力公司、埃克森莫比尔公司以及萨索尔公司正在考虑在阿根廷、伊朗、马来西亚和卡塔尔建设几个大型的天然气合成油厂(能力3.3万~8万桶/日)。其他一些公司如Syntroleum 公司、Sicor 公司、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大陆石油公司、Sasol 雪佛龙公司以及lvanhoe 能源公司也提出了一些天然气合成油建设项目(详见表6)

表 6 天然气合成油项目现有项目

Mossgas

壳牌宾吐鲁

可能实施的项目

壳牌马来西亚产品汽油和柴油柴油产品柴油生产能力(桶/日)2250012500生产能力(桶/日)75000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壳牌阿根廷

壳牌伊朗

埃克森莫比尔卡塔尔

Sasol 卡塔尔

计划考察中的项目

Syntroleum 澳大利亚

壳牌澳大利亚

Sasol 雪佛龙澳大利亚

Sasol 雪佛龙尼日利亚

Sasol 卡塔尔

大陆卡塔尔

Ivanhoe 能源卡塔尔

壳牌卡塔尔

Sicor Ethiopia

PDVSA 委内瑞拉石油

壳牌印度尼西亚

壳牌埃及

壳牌特立尼达柴油柴油柴油柴油产品油柴油柴油柴油柴油柴油柴油柴油柴油柴油和油柴油柴油柴油[***********]50生产能力(桶/日)[***********][***********][***********][1**********]0

(三)技术成本逐步降低

在GTL 投资费用中,合成气生产占30%、费托合成占15%、产品精制占10%、其它过程单元占10%、公用工程占15%、辅助设施占20%。

普遍认为天然气合成油的商业化条件是:油价14~15美元/桶,天然气价格0.50美元/百万热单位,工厂生产规模大于7万桶/日。

由于大多数天然气合成油项目的产品是超低硫柴油燃料,因此在经济上必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须考虑天然气合成柴油与炼厂柴油相比所具有的潜在优势。其中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含硫量界限为多少时天然气合成柴油的这种优势最大。

对于一座典型的炼油厂来说,利用现有的加氢处理装置,将含硫量从50ppm 降到10——15ppm 的成本是0.50~0.75美元/桶。而天然气合成柴油用作调和油时,与加氢处理相比其经济性在近期并不太好。但是,从长期看,向零含硫标准的发展趋势将极大地刺激天然气合成柴油的开发利用。要达到零含硫的标准,天然气合成油在成本上比加氢处理有更强的竞争力。

(四)市场前景广阔

专家认为,了解GTL 产品的竞争点是评估其市场潜力的关键。一种观点认为,GTL 产品将成为一种高价值的特殊产品;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将有大量的GTL 产品成为传统的烃类产品的替代物。按照第一种观点,GTL 产品只会对目前的高性能产品如聚α烯烃(PAO )和美国API 标准的Ⅲ和Ⅱ+类基础油构成竞争。一旦商业化,GTL 产品将获得很高的利润并很快被市场所接受,而如果在Ⅰ和Ⅱ类基础油市场出售GTL 基础油,难以体现其价值。考虑到PAO 市场价格在4~6美元/gal ,而中性油的价格在1.39美元/gal ,很容易理解GTL 基础油与日前的Ⅰ和Ⅱ类基础油相比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此外,生产GTL 基础油的成本比PAO 低的多。

另一方面认为,GTL 将可能对目前所有的油基础油构成竞争,甚至包括液压油和循环油。因为世界级GTL 的投产将使大量的优质产品涌向基础油市场。

二、近10年亚洲天然气合成油市场分析

虽然未来天然气合成油的前景较好,但是目前的庞大发展计划却很难实现。5年内可以上市的天然气合成柴油只有30万~40万桶/日。而亚洲这个潜在的大市场对无硫天然气合成油产品的需求却不足。

2009——2010年欧盟和美国将开始使用无硫的天然气合成柴油,并有可能提前到2007——2008年,这将为天然气合成油的发展创造最佳的机会。亚洲也会转向使用无硫的天然气合成柴油,但是时间会晚些。

总的来说,2010年之前天然气合成油的主要市场在欧洲和美国,而不是亚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洲,近期亚洲天然气合成油的市场有限

被认为是天然气合成油主要用户的日本,对天然气合成油进口的需求也可能有限。年初Showa SheI1 Sekiyu kk 从马来西亚的壳牌中间馏份油合成公司(SMDS )进口了天然气合成煤油,这标志着日本首次进口天然气合成油。在神奈川县的市场上的“生态煤油”的价格比普通煤油的价格高10%一20%。

最后要考虑的是,亚洲是否存在天然气合成油柴油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亚洲对天然气合成柴油有需求吗?

亚太地区的炼油能力已经从1995年的1750万桶/日提高到2001年的2130万桶/日。虽然亚洲一直进口各种油品,但是除了石脑油和LPG 外,其他油品的净进口已经减少。 2001年柴油净进口量已经减少到不足10万桶/日,而1995年曾达到54.9万桶/日。亚太地区柴油净进口已经大幅下降,而需求没有大幅增长,所以净进口将保持较低的水平。

V 下半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向

一、基本因素使石油价格难以走高

从基本层面上看,石油市场并未支持高油价。目前,原油及成品油的供应充足,美国的库存不断上升。美国的原油库存虽比去年低120万桶,但仍比前3年平均库存高出670万桶,考虑到巨型原油油轮(VLCC )容量为200万桶时,可以认为原油是平衡的。美国的柴油存货比去年高出2000万桶,比前3年平均存货高出1290万桶;汽油存货比去年多出830万桶,比前3年平均存货高出610万桶。因此,美国的柴油和汽油存货都较为充足。历史上,美国的炼油厂为迎接夏天旺季,往往100%地开足马力积累汽油的库存。而在过去几周内,由于存货充足,炼油厂曾削减运转次数。这样,炼油厂对原油的需求仍算稳定,或许会稍有下降。

在原油供应方面,委内瑞拉和俄罗斯均增加了原油的产量,对原油价格造成了压力。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会各成员国政府已经透露不会增产,到9月份再重新评议产量。由于季节性原因,市场对原油的需求会在第3季度升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高,第4季度再次升高。因此,欧佩克期待第4季度原油需求增加,并最终超过供给,使油价攀升。从目前情况看,出于维护其市场份额的需要,欧佩克目前日产量大约超过其限额100万捅,加之联合国与伊拉克的“石油换食品”计划得以延长,意味着减轻了对伊拉克每6个月常规性限制石油供给的压力,这些因素致使英国布伦特原油价格和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价格纷纷走低。当然,基于历史和技术层面分析,也有专家认为,原油价格在总体走低的趋势下,不排除第三季度略有攀升的可能。

受原油供大于求的影响,再加上近期内多起飞机失事的心理影响,新加坡的煤油市场在今后一到两个月内仍将处于弱势。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航空运输量的增长。三、四季度市场对航空煤油的需求预计将增加。基于大家为冬季囤积煤油,第4季度对煤油的需求应该增加,因此煤油/航煤油的价格在第4季度将趋于坚挺。新加坡对煤油远期市场考虑到了这一因素,2002年第4季度的合同交易价格比6月份每桶高出了将近二美元。

二、地区冲突对油价影响目前不大

从地理位置上讲,巴以冲突并不会直接影响石油供给,贸易商们所担心的是,冲突一旦升级会牵扯阿拉伯海湾支持巴勒斯坦的国家,它们可能会以石油作为手段“惩罚”包括美国在内的亲以国家,巴以问题已经存在50多年了,并且仍将长期存在下去。目前,除了伊拉克,其他阿拉伯国家尚未介入。伊拉克虽尝试过禁运,但对价格影响微乎其微。

另外的紧张地区为印度和巴基斯但。因为这两个国家均拥有核武器,所以它们之间的冲突将更加危险,对油价的影响也高于巴以冲突。不过,到目前为止,印巴冲突尚未影响油价。

影响油价的另外一个因素是美国未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布什总统声明他没有攻击伊拉克的具体计划;美国军方也表明他们在攻打阿富汗后尚未准备好打另一声援战争。因此,导致油价陡涨的条件不具备。

油价走低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美国经济的担忧。股市走低、美元疲软以及美元债券的表现均增加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在2002年下半年复苏的疑虑。与去年相比,美国汽油需求在年初时猛增后现趋于平缓。柴油的需求仍低于去年。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三、部分市场及油品价格维持高位

分析家们相信,目前的油价包含了5~7美元/桶的“风险贴水”。现在贸易商们不再过多重视巴以冲突。美国基于天气和后勤问题,在攻打阿富汗之后,今年底以前也不大可能攻击伊拉克。因此,投机商们正削减其持有的仓位。这也给油价带来了下降的压力。

不过,总体上看,如果欧佩克遵守限产协议,油价也不会跌至太低,因为第三、四季度的需求通常会受季节性的影响而提高。欧佩克估计不会做出增加产量的决定。去年在欧佩克每天削减370万桶原油产量的同时,非欧佩克国家却每天增产原油220万桶。如果欧佩克不愿意丢失市场份额,而决定增产与非欧佩克国家相争,则将是唯一可能造成油价大幅下跌的原因。

据分析,在没有“战争贴水”的情形下,美国西得克萨斯(WTI )原油价格应该位于21~23美元桶之间。但是由于巴以冲突,仍存在着较小的“风险贴水”(每桶2美元),因此,西得克萨斯原油价格可能会处于23~26美元/桶之间。英国布伦特原油价格一般会比西得克萨斯原油价格每桶低1美元。鉴于当前世界形势,大量资金仍将继续留在石油市场内。据预测,新加坡煤油价格第3季度将处于26~28美元之间,第4季度将更加坚挺。不过,如果北亚今年仍出现暖冬,煤油的价格将再次走低。由于需求减少等原因,汽油价格本应回软。然而,受新加坡和韩国炼油厂减产等因素的影响,预测亚洲市场汽油价格也将维持一段时间的高价位。但是,总体上可能不会像煤油那样坚挺。

VI 上半年石油石化行业重点生产企业经济指标图

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上半年石油石化行业的运行特点,本报告从512家国有大型企业中选取了三家从事石油石化行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分别以A 、B 、C 来代表)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利润同比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利润率等六项指标的变化反映企业的基本运行动态。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北京联合经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9 FAX :(010)

68558370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北京联合经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30 FAX :(010)

篇8

273家中小上市公司分别属于22个大的行业。其中,机械设备业43家,占比15.75%;化工行业42家,占比1 5 38%;电子元器件行业24家,占比8.79%;医药生物、轻工制造、建筑建材行业各19家,均占比6.96%;纺织服装业17家,占比6.23%;信息服务业16家,占比5.86%;信息设备和有色金属行业各11家,分别占比4.03%;农林牧渔业10家,占比3.66%:家用电器和交运设备行业各9家,分别占比3.30%,其他行业共24家,占比8.79%。

在高成长性的50家企业中,化工行业的企业占了7家,居所有行业之首(见图1)。而低成长性的50家企业中,排名第1的仍然是化工行业,有9家公司呈现低成长性(见图2)。

化工行业:两级分化

化工行业是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两级分化最突出的行业,有7家公司入选了高成长性公司,是拥有高成长性企业最多的行业,占高成长性公司总数的14%;同时也是低成长性企业最多的行业,有9家企业陷入了低成长性泥潭,占低成长性企业的18%。

对化工行业而言,2008年是冰火交加的一年。上半年,国内化工行业面临原材料大幅飙升,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行业发展已经隐现忧患。下半年,原油价格跳水和美国金融危机加深,加速了化工产品价格全线下调,化工企业不仅要处理巨大的存货问题,还要面临内需不足,外需萎缩的窘境,行业景气度急剧下挫。

面对所处严峻的形势,很多企业依然保持了高成长。其中,传化股份在加大应收款风险管控力度的同时,积极占领市场,努力保持公司主营业务的稳定发展,成长性排名也由2007年的99位上升至2008年的18位。

相反,面对困境,很多化工企业并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当前不利的境况,如澳洋科技盲目以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来谋求发展,营业收入和利润严重下滑,成长性排名由2007年的12位下降至2008年的256位。

机械设备行业:保持增长

虽然金融危机令国内外的机械需求放缓,但是“保增长”的宏观政策以及原材料价格下跌等因素,又给机械行业带来一定机遇。我国机械出口增速从2008年10月份开始迅速下降,但同比仍有增长。同时,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直接带动了国内机械设备采购。

而且,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经从高位迅速回落。钢铁,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已经告一段落。由于对未来世界经济增长形势的担忧加剧,能源原材料的价格重新上涨在短期内缺乏动力,将保持一定时间内的小幅度波动。整体上,未来机械设备制造业的成本条件将会有所减轻,有利于行业保持一定的利润增长。

在2008年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排名中,机械设备行业共有6家企业入选高成长性企业,位居所有行业的次席,另外也有5家企业跌入了低成长性企业之流。其中,天奇股份成长性上升很快,成长性排名由2007年的100位上升至2008年的第9位。这是因为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放在首位,对其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医药生物行业:长期稳健

医药生物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78年至2008年,历经30年改革大潮洗礼的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30年来,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到2008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

2008年,尽管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但是医药生物行业并未受很大的影响,持续了去年的高速增长趋势。2008年,全行业获得销售收入和利润都保持高速增长。三项费用率的降低和毛利率的提升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加强。二级市场上医药板块表现优异,但也出现了较高的估值溢价率,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短期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但长期来看仍在合理区间。中国医药购销之所以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这不仅来自于人们对药品的刚性需求,也由于中国正处于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上升通道,国家财政给医药市场扩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企业纷纷转型,医药生物行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世荣兆业对原医疗器械业务及相关资产、债权债务逐步进行剥离和处置,成功转型为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以医疗器械经营为辅的企业,在房地产行业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公司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公司成长性排名也大幅上升,高居273家中小企业的榜首。与之相反,去年的榜首鑫富药业没有主动求变,及时调整市场策略。第四季度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销售量出现明显减少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出口的依赖性,导致公司年度经营业绩大幅下降,成长性排名也下降至265位,降幅巨大。

电子信息行业:身受重创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深化的特点。产能过剩、外需下降,成本下降,内需不振是主要趋势。

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导致了全球性通货膨胀,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都达到了近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最高水平。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以及中国经济自身的些因素,导致中国上半年的PPl指数呈现快速、持续的上涨态势,并在8月份创十年新高。PPI新高的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的成本压力不断上升,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品的价格基本呈下降趋势,成本上升与产品销售价格的下降对企业盈利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联想,中兴通讯、京东方等IT企业的净利润同比下降比较明显。

下半年宏观环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主要凸显在出口压力上。上半年,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小幅波动,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增速下降,但是,进入下半年,出口增速下滑趋势明显。由金融危机引发的欧美经济逐步走向衰退导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外需在不断恶化。

相比较而言,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还有些专业配套企业,如产品做专做精的元器件企业受到的冲击也比较小。此外,软件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依然保持了高增长,今年我国软件业的增长超过了50%,这是因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增长比较快。

行业受到的影响也在此次的成长性排行榜上有所体现。2007年整个电子信息行业只有5家进入低成长企业的行列,而到了2008年,共有8家公司陷入了低成长性

的泥潭。其中电子元器件行业有6家公司跌入低成长之列,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行业分别各有2家,1家。

其中,实益达作为以批量订单生产为显著特点的制造型企业,面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对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严重冲击,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直接导致公司全年经营业绩明显滑坡,成长性排名也由2007年的52名下降至2008年的258名。

纺织服装:多事之秋下的“冬眠”

2008年是纺织服装行业整体急速回落的年,人民币加速升值,劳动力,原料成本上涨,金融危机引发外部需求萎缩。多种不利因素“夹击”致使行业多年来形成的低端经营模式基本被摧毁,企业盈利一路下滑,整个行业几乎进入了“冬眠”的状态。

2008年年报显示,行业内经营亏损和业绩下降的公司明显增加,其中收入和盈利大幅下降的公司大多为纺织制造和出口为主的公司,而以内销为主的服装类公司相对抗风险能力更强些。其中,行业加权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7.51%,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却同比分别下降了28.68%和30.75%,在收入保持小幅增长的情况下,盈利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期间费用比率上升明显。全年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毛利率同比略有上升,但由于期间费用比率的大幅上升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等原因,税前利润率和税后利润率同比有所下降。同时行业偿债能力和资产运营能力也有所下降。

对重点公司的年报和季报回顾显示,2008年四季度普遍是企业经营最困难的时期,不少公司出现了收入快速下降,毛利率创单季新低的情况,金融危机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巨大。其中,江苏三友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减少,负面因素增多,而公司没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经营策略,各项成本费用支出不能得控制,公司2008年度的经营业绩与2007年同期相比有较大的下降,连续两年居于低成长企业之列。

建筑建材:寒冬下的自救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原料价格上涨、国际经济形势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整个建材行业一度走入寒冬,产量下降。库存升高成为萎缩标志。建筑建材行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也未能幸免。

尽管2008年11月国家为提振经济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实体经济下滑的颓势,但不可否认,第四季度仍是很多建材类公司的困难时期。在不利形势下,不少上市公司采取调整市场和加强内部治理等方式来提升业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少主要市场集中在海外的建材类公司,在欧美市场受阻之后,加大在周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和市场开发力度,从而在2008年全球经济整体走低的形势下,依然保持了业务上的持续增长,如北方国际,中工国际,中材国际等公司。

其中,东方雨虹对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及时深入的分析研究,充分发挥公司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取得较为理想的经营业绩+实现营业收入71,231.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0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412.39万元,同比增长22.81%;基本每股收益1.0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18.70%。公司依靠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促进了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并提高了盈利水平。

有色金属:遭遇周期性低点

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四季度彻底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由此带来的流动性枯竭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并引发金属价格在2008年四度出现崩盘。受到金属价格大幅下挫的影响,有色金属行业盈利在经历了2006年高速增长,2007年增速放缓后,在2008年终于出现盈利大幅下滑的局面。

统计显示,2008年行业营业利润增速为-70.33%,净利润增速下滑73.43%。行业净资产收益率水平由2007年的23.06%大幅下跌至2008年的5.18%。分季度看,与金属价格在2008年四季度出现崩盘一致,全行业四季度出现大规模亏损,行业净资产收益率水平由前三季度的10.21%演变成全年的5.18%,意味着四季度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仅为-5.63%。

行业的运营能力,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则反映出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转弱。下游金属材料行业和上游基本金属中的铝经营形势较差,产品积压和销售出现困难。铜子行业则市场环境相对较好,企业运营能力受影响不大。相信在政府各项经济刺激计划和行业振兴规划下,有色金属行业将形成周期性低点。

有色金属行业在2008年度低成长性公司的行列中有5家公司。其中,罗平锌电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86474.98万元、利润总额-6285.09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争利润-5259.67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0.19%,159.01%、152.40%。原因在于,年初公司受到冰雪凌冻天气致使部份生产装置限电减产和矿山供电线路受损停产。而进入9月份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有色金属行业需求急剧萎缩、导致锌产品价格急速暴跌,整个锌行业陷入亏损状态。

房地产业:调整之年

2008年,于中国房地产行业而言,是重大转折的一年,在经历2007年的辉煌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房地产市场由一路高歌猛进转为平稳运行。“拐点、观望、救市”等关键词的频繁出现,一度让2008年的中国楼市风雨飘摇,扑朔迷离,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

“调整”是2008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主题,而价跌量缩则是“调整”的主旋律,其调整幅度也是自1998年我国启动房改以来最大的一次。在成交持续低迷的影响下,房地产开发投资直线下滑,行业景气度持续下行。为了促使行业稳定发展,发挥其支柱产业的作用,政府政策调控已明确转向,偏暖的行业政策已开始实施。

房地产行业作为最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其兴衰与宏观经济周期呈正相关关系。房地产行业的复苏离不开宏观经济的支持,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企稳需要一个稳定的房地产市场。这也是2008年十月份以来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态度转向,刺激居民购房需求的政策接二连三出台的原因。在政府实施以拉动房地产市场为主导的利好经济复苏方案奏效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将率先启动,并带动经济走出低谷。

在今年的成长性排行榜里,上市的4家房地产企业中有2家为低成长性公司,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位居高成长性之列。受金融危机和国家调控影响,整个市场出现萎靡,其中广宇集团成长性排名由2007年的43名下降至2008年的271名。降幅巨大。

从业绩看成长

作为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排名的前50名高成长性公司,代表着中国最具潜力、最有成长性的企业,它们的高成长性体现在公司业绩的增长、规模的扩大。他们大多数是行业的龙头,如果说市场表现、投资风险与成长性排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背离,那么业绩可以说是剔除

了“投资行为”后中小上市公司真正的答卷,也是决定成长性排名靠前的主要因素。在2008年中小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前5名全部为高成长性公司,前15名中有8家属于高成长性公司,而在每股收益后15名则有9家企业属于低成长性公司。

而在每股净资产方面,由于中小上市公司有着股本扩张的强烈愿望,绝大部分公司都相继送股或是公积金转股,每股净资产也经常出现稀释,但净资产收益率这一衡量公司股东资产获得回报能力的指标还是能够说明。业绩是成长性的最主要因素。在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15家公司中,有高达11家属于高成长性公司,而后15名中则同样有9家属于低成长性公司。

主营业务收入在公司的营业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经济利益,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也能够说明业绩是成长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在2008年主营业务增长率最高的15家公司中,全部是高成长性公司,而后15名也全部是低成长性公司。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定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这个指标能够反映了一家公司总体的效能,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业绩的反映,进而影响企业的成长性。在2008年存货周转率最高的15家公司中,有4家是高成长性公司,只有1家为低成长性,而后15名中则有8家是低成长性公司,同样只有1家高成长性公司。

公司的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够反映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说明一定期间内公司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公司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也能够说明业绩是成长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2008年存货周转率最高的15家公司中,有4家是高成长性公司,没有低成长性公司,而后15名中则有4家是低成长性公司,2家为低成长性公司。

从市值管理看成长

上市公司市值的变化很重要,具体表现在高市值有利于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提高公司的营销能力,降低公司的并购成本。就中小板公司而言。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并购重组将是未来发展中的重头戏,借助总市值的增长,以股份作为支付对价,无疑是比较理想的操作思路。因此,市值管理在中小板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板上市公司一般股本规模较小。因此有着强烈的股本扩张愿望, 方面通过送股与定向增发方式扩大股本规模,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中小板公司具有成长性溢价,从而造成中小板公司市值“爆炸”。截至2008年底,中小板的273家上市公司中,上市首日公司市值排名前十位公司中只有金风科技连续2年成长性排名处于前十位,露天煤业广电运通连续两年处于高成长前五十位,而辰州矿业荣盛发展则连续两年处于低成长行列。在2008年新上市企业中,九阳股份表现抢眼,夺得第6名,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还能保持这样发展势头难能可贵,其余三家新上市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表现较为般。 (见表1)

在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整个世界实体经济均受到冲击,使得资本市场投资者大都处于观望态度,其中股票市场表现最为明显,结果是公司市值普遍缩水。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公司市值前十的排名中(见表2),只有金风科技、美邦服饰、宁波银行、九阳股份、广电运通五家公司是上市首日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但这五家公司市值均出现大幅缩水,其中金风科技市值缩水达62.5%,宁波银行市值缩水达69.3%,九阳股份市值缩水达3.3%,广电运通市值缩水达24.5%,需要注意的是美邦服饰市值出现小幅上升,令人眼前一亮。

五家公司除宁波银行落入低成长性行列外,其余四家成长性依然表现不错,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五家企业虽然市值缩水较大,但仍然在榜,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公司股本规模较大,一定程度保证了市值;其次,公司始终致力于在产业链中寻找和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增强竞争力,提升产品研发能力,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挖掘新产品的市场潜力,再次,确定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采取有力措施促进销售、控制成本,有效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冲击;最后,注重公司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发挥品牌效应,加大广告投入和宣传投入,取得较好的效果,从而确保了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快速增长。

2008年底市值排名第一的苏宁电器对于市值管理,应当算是最早觉悟,最早付诸行动的家中小板公司。2008年9月16日,公司召开200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08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根据决议,公司以2008年6月30日总股本1485504000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由1495504000股增加至2991008000股。这家公司上市三年多来,通过持续的高送转,使其股本规模随着业绩增长而迅速扩大,通过IPO及一次定向增发的募集资金投入,其在国内市场加快了“跑马圈地”速度。通过产业与资本的良性驱动,苏宁在经营上呈现出的强势变化,也带动了其股价的持续上扬,更进一步使公司的总市值扶摇直上。更为关键的是,这还使其迎来并购重组和股权激励的新机遇,虽然苏宁电器与国美电器在太中电器并购中未尝胜果,但高市值将为以后苏宁电器进行产业整合提供较低成本。

市值排行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九阳股份,作为一家2008年5月刚上市的企业,金融危机不但对其公司市值冲击不大,而且公司营业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该公司受益于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健康产业发展迅速,小家电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公司在豆浆机行业经过十几年的深耕细作,进入行业的快速增长期,因此其受宏观经济不利影响较小。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抓住行业快速增长的机遇,果断加大营销,品牌和研发投入,从而最大程度分享了行业快速增长的成果。公司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规模效益明显,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显露,并严重冲击对外出口,由于公司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加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促进销售,控制成本,有效应对了宏观经济下行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冲击。

逆境下的高送转

虽然金融危机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业绩冲击明显,但年报数据显示,2008年,中小板公司仍旧保持了积极回报投资者的优良传统,在经济逆境中推出了优厚的分配方案。

数据统计显示,在中小板273家公司中,自上市以来每年都持续分红的公司有65家,占所有中小板公司的23.80%。从历史分红数据看,2004年共有40家公司,持续三年分配的公司达15家,其中新和成成为2008年中小板业增幅之最,该公司自上市以来持续4年都给投资

者带来丰厚的回报。该公司2004年实施每10股分红3.0元,累计分红金额为3420.6。万元:2005年中期实施每10股转增5.0股,2005年末也实施每10股转增10股派1.5元,累计分红金额为2565.45万元;2006年实施每10股分红0.5元,累计分红金额为1710.30万元:2007年实施每1.0股分红1.0元,累计分红金额为3420.60万元;2008年实施每10股分红2.0元,累计分红金额为6841.2万元。

中小板公司已成为A股上市公司中的高送转“奶牛”场。2008年,总共有211家公司(占比77.3%)推出了现金分红方案,合计拟分红77.67亿元,占当年净利润总和的31.4%,其中17家公司现金分红超过1亿元。而2007年度,上述273家公司中仅有191家公司(占比70%)进行了现金分红,合计分红53.67亿元,占当年净利润总和的22.85%,现金分红超过1亿元的公司仅有8家。

与此同时,2008年度还有97家中小板公司(占比35.5%)拟送红股或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股本增加额累计达到92.47亿股,比送转前股本增加15.6%。其中,每10股送转10股的公司有16家,送转比例在5股至10股之间的公司有37家,反映出这些公司对于未来的盈利前景仍然具有信心。

上市公司成长性排名前15名的公司中,除国脉科技和景兴科技外,其它13家公司2008年度均实施了极其丰厚的分红方案(见表3)。有6家公司实施了送转并派利分红方案,2家公司实施了派利现金分红方案。排名第 的世荣兆业和排名第十二的新和成都实施了10派2元的方案;排名第二的飞马国际实施了10转5派1;排名第六的九阳股份实施了10转9派8,一上市就成为高成长性企业;三花股份,黔源电力、天奇股份和天邦股份分别各自实施了10派6,10派1.5,10派0.2,10派1.5的方案,一跃都成为高成长性公司。

寻因低成长

根据中小板企业的2008年年报和业绩快报的统计,273家中小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81.62亿元,与2007年的2914.78亿元相比,增长了22.9%;实现净利润250.13亿元,同比仅增长7.8%。按273家公司计算,平均每家公司实现净利润9163.3万元,同比增长8.7%。无论怎样计算,中小板2008年业绩8%左右的增长率,和上一年42%的增长率相比,增速的确大大倒退了。而且,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相比,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这一切显示,2008年中小上市公司经营非常困难,特别是去年四季度,受金融危机冲击,很多公司业绩大降,从而拉低了全年的业绩增幅。

可以说,今年的中小板企业整体表现是一落千丈,金融危机让整个资本市场感到了寒意。虽然中小板队伍由去年的202家企业增加到273家,整体数目变大,但是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却没有如人所愿,甚至出现倒退现象。

在排名后50的低成长性公司中,有部分公司因为自身经营不善、外部环境压力而落入低成长性公司的行列,但其中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而落入低成长行列的公司占了大部分。出人意料的是,本次成长性排名垫底的50家公司中,有8家是2008年成长性排名前50的企业,其中竟有鑫富药业,华峰氨纶这两家去年排名分列一、三名的企业,这种成长表现让人大跌眼镜。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公司的成长性降低?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翻不了身,让这些公司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发展桎梏:多元化还是专业化

企业发展之路如何选择,多元化还是专业化?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发展面临的头等大事。企业产品结构的集中有利于公司发挥专业化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但利润来源过于集中使公司的经营业绩易受主营业务波动的影响。

在2008年的273家企业中,华峰氨纶是2007年属于我们高成长性排名第3的公司,而2008年其成长性排名261位,造成这样的个重要原因是产品结构单一,主营业务收入过分依赖于氨纶纤维销售。2008年,华峰氨纶经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困难环境,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市场需求萎缩,出口订单减少,经营业绩持续下滑,从而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去年下降29.26%,营业利润比上年下降87.08%,净利润比上年下降56.99%。由此看来,一味的选择单一化,专业化的公司在面临不可抗拒的因素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华峰氨纶由于产品的过分单一,当市场面临剧烈波动时,反而失去了以往的积淀优势,专业化优势成为羁绊自己的大石。

排名226位的宜科科技主要从事“牦牛”,“宝马”,“宾霸”黑炭衬,粘合衬系列产品和里布的生产与销售,产品结构十分丰富,避免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筐里带来的风险。2007年宜科科技就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譬如将服装衬布业务与法国霞日集团合资,开局汉麻纤维项目,里布项目逐步进入规模生产等,一系列产业调整使公司在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情况下抵御了巨大的冲击。报告期内,公司完成营业收入2.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31%;利润总额3e21.1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9.0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57.9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2.8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211.3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1.44%。

成本控制:永远的主题

费用吞噬利润导致公司效益下降是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获取利润能力减弱,从而导致该问题在低成长性公司经营业绩中表现更加突出。通过对中小板低成长性公司的2008年报和季报分析发现,有些公司费用支出增幅较大,同时该公司的收入却没有同幅度的增长,这是导致公司的净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的根源。

在今年的中小板低成长性公司中,成长性排名270位的$ST张铜,其2008年营业总收入为14.08亿,同比增长-54.97%,而三项费用合计达1.53亿,同比增长25%。据*ST张铜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本期较上期分别下降54.97%和53.54%,其主要原因为公司从2008年8月起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导致本期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较上期大幅下降:财务费用本期比上期上升33.34%,主要原因为2008年度人民币持续升值,公司汇兑损失增加。

同时,公司受原材料(电解铜)价格持续波动,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持续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导致公司2008年度亏损,且公司参股企业佛山大冶张铜2008年度生产不正常,造成经营亏损等等导致费用开支激增。由此可见,*ST张铜2008年净利润为-51201.45万元,同比降幅达186.44%就不足为奇了。

除*ST张铜外,存在不同程度此类问题的企业还

有湘潭电化、ST钛白,京新药业,精工科技,安纳达,美欣达等。

金融危机:无法逃脱的漩涡

公司发展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是人为可以避免的,然而有些客观因素是无法避免的。鑫富药业在去年的成长性排名中名列第一,然而今年成长性排名265,与去年排名形成极大反差,且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减低,利润降幅更达86%以上。

据年报披露,造成公司净利润严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是一家外向型企业,主导产品70%以上出口,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公司还是产生了较大影响。2008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0亿元,同比下降37.24%,完成年度计划的59.39%,实现营业利润5559.67万元,同比下降84.13%:实现净利润4123.70万元,同比下降82.83%。

其他处于低成长排名的企业,诸如精工科技,莱宝高科,丽江旅游,澳洋科技等去年处于高成长性的企业均由于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企业生存环境变差,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回落,利润锐减,企业成长性一落千丈,原因汇总主要在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行业市场产品需求缩减,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销售能力减弱,同时有部分企业(如丽江旅游等)由于2008年上半年冰雪冻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市场受较大冲击。

鑫富药业:金融危机和诉讼的双重压力

浙江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家高科技上市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维生素B5生产供应商,国内唯一的维生素原B5生产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化工,医药保健食品、环保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主导产品70%以上销往欧美国家等世界各地。

鑫富药业还是世界第一大的D泛酸钙生产商 目前该公司D-泛酸钙年产量已达6000吨,在国际市场上拥有40%的份额,拥有“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微生物及其制备D-泛解酸的方法”的专利权。

2007年,以鑫富药业为主导的D-泛酸钙均价为14,32美元每公斤同比2006年上涨了130.77%。由此,2007年,鑫富药业实现营业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119.76%;营业利润3.50亿元同比增长2453.9%成为A股市场上业绩增长最凶猛的企业之一。

然而,2008年下半年以来,D-泛酸钙结束了两年的好光景,售价持续下跌。而鑫富药业总收入的87%及其利润的91%都来源于D-泛酸钙的销售。在2007年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排名中鑫富药业位居首位。但到了2008年,在所有上市的273家中小企业里成长性排名跌至265位,进入了低成长企业的行列,让人大跌眼镜。

金融危机影响巨大

据鑫富药业2008年财务快报显示,去年由于D-泛酸钙价格自高位回落,价格下降和销售量减少,导致该年度鑫富药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比上一年同期下降37.21%、83.47%85.1 5%及81.55%。

究其原因,还是2008年下半年美国攻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加速蔓延导致社会消费需求急速缩减,许多企业陷入了困境。急剧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给鑫富药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由于鑫富药业是一家外向型企业,主导产品70%以上出口,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公司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公司主要产品D-泛酸钙2008年受金融危机和国内生产厂家无序竞争的双重影响,销售价格自高位回落至下半年下降幅度较大。第四季度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严重,销售量出现明显减少导致公司年度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重大诉讼不得不防

2007年12月3日,鑫富药业向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讼,要求追究山东新发药业有限公司和上海爱兮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

为对抗鑫富药业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新发公司于2007年12月25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微生物及其制备D-泛解酸的方法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已受理该申请,并干2008年7月22日进行了口审。2008年明山东新发药业第二次就同一专利提出了无效请求,公司已于10月16日再次确定并递交了陈述意见,目前尚未有第二次口审通知,专利复审委员会尚未作出复审结论。

目前,该重大诉讼尚在进行过程中,该专利侵权案的审理结果将直接影响鑫富药业主导产品D-泛酸钙的市场竞争环境,对公司的良性发展极为不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