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浅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我国传统道德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传统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的阶级性和时代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传统道德思想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陶冶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至今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其中“修身”、“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等内容,如果剔除其消极的功利糟粕,保留其精华,对培养当今大学生基本道德准则、培养遵守日常社会规范行为,无疑是有益的。
传统道德思想对中华民族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传统道德思想的作用和局限,看不到传统道德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传统道德思想侧重于政治伦理教育。它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的,它的核心是“有道”。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导百姓,劝告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天性的“善”的境地,使他们自爱自重,心悦诚服,那么社会自然就安宁了。所谓“有道”,就是所有的人都按照封建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行其事,不允许越轨。如父母抚养教育子女,子女孝敬赡养父母,各自遵守基本社会伦理规范和生活规范,讲究礼节礼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意识等。这些观点,在今天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仍然是必不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教育大学生牢记父母养育之恩,孝敬父母,回报父母,推而广之,教育大学生感恩报德,回报社会,关爱他人;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大学生学会谦让、诚实、关爱亲友,培养亲情友情,这样就把传统的正确的道德观、伦理观灌输给了学生。当然这种灌输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要重视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形象性。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运用电影、电视、录音、录象、网络以及其他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名胜古迹、考察、旅行等,这样更适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满足其好奇心,增加生动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要将传统道德思想有机地融入大学德育教育,就应挑选既懂得传统道德思想又热心德育工作的老师担当专职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利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大学生活,扩展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积极向上、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意志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将传统道德思想有机地融入大学德育教育,应该注意层次性。首先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控制,养成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习惯。在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多。一些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习惯,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不懂亲情友情。对他们进行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在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索精神,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学历人群,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把大学生置于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对他们进行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再就是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大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态度。参照传统道德思想要求,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从小处着手,优化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公共场所不随地吐痰,不抽烟酗酒,不嚼槟榔口香糖,不乱扔纸屑;谈恋爱讲文明,交往注意自己的仪表,待人诚实、守信;穿着适合自己的身份,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等道德品质。
在德育教育中对大学生灌输传统道德思想,还须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因为传统道德思想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的大学生面对的是开放的世界,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不分良莠冲击着传统道德,企图摆脱传统道德的影响,去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我们的德育教育如果不打破僵硬、封闭的体制,还是“涛声依旧”,就难以为大学生所接受,也就不可能形成大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那种简单粗暴、“重专业轻德育”、“重管理轻教育”的方法,只会增加大学生的反感抵触情绪,削弱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父母没有充分认识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作用,也没有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他们要么对孩子过于溺爱,只重视物质生活,不重视基本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放任自流;要么一味拒绝、压制,长时间不能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因而造成孩子的压抑感,性格扭曲,到了大学仍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告诫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示范作用。
当然,我国传统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虽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开拓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有所裨益,但毕竟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广大德育工作者要明确大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绝不能把传统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当作或等同于大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本末倒置。大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应该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围绕这个目标,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总之,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改变当前大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脱离大学生思想实际、呆板生硬倾向。提倡创新思维,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依据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实际需要、民族特有的风格和性格,既要承接历史遗留下来的财富,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事业的发展,批判地吸取借鉴优秀传统道德思想观念,充实和丰富大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把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推广开来,使之转化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提高大学德育的实效性。 [科]
【参考文献】
[1]韩东屏.追求和谐[J].道德与文明,2005,(1):11.
[2]周中之.伦理学[M].北京.
[3]王守实,等.高效德育学与教育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李铮.心理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李玉环著.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若干问题研究,2008,4.
关键词:留守学生;道德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一大批中青年劳动力奔赴大中城市。使许多学生成了“空巢之鸟”。由此产生了“留守学生”这一新的学生群体。随着留守学生的不断增多,学校德育工作的德育工作也也越来越难做。那么,应如何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人为本,环境育人
孔子有言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发展情况,跟以下几方面因素密不可分:先天素质,环境影响,自身努力。 就留守学生而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客体。他们只是因为共为留守学生,只因为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诸如学业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等问题,才被我们归入了一个群体。而作为学生,他们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要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环境育人。
首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可以充分发挥报纸、地方电视台等现有的宣传资源,广泛宣传留守学生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以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广大留守学生奋发进取;开放留守学生之家,并为他们多订阅、购置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强的图书、报刊;鼓励他们多读书,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其次,要不断净化学校及周边环境。学校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积极配合当地派出所创建“警校共育,平安校园”。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入手:营造温馨校园,创建文明的校园,打造平安校园。让每一个学生高高兴兴地上学,平平安安地回家。
二、平等对话,交流互动
德育教育中,对话有助于弥补传统德育的缺失,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同时,也只有通过对话,我们才能走进留守学生的心。留守学生也是学生,他们和别的学生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因此,我们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
2.1 与学生平等对话,和谐相处。针对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于是很多教师把留守学生等同于问题学生。因此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强化了他们作为问题学生的一面。可以说,这一点给留守学生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留守本身。极易给他们造成“自卑情结”[1],而这种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要么是因自卑无法战胜自己而导致一事无成,要么是由自卑进而自强干出一番大事业。[2]常言道:“只有不合理的教育方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因此,我们应严格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与留守学生交流中,要弯下腰板,要平视学生。
2.2 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要让留守学生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培养他们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入手。在快乐的交流和融合中,使品德的自主建构得到充分实现。学校要广泛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文艺演出、“我留守、我自强、我幸福”等活动;创办一些类似《留守之声》一样的校级刊物,让留守学生能通过这样的平台,展示自己留守的风采。
三、以校为家,共享阳光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地第一课堂和主渠道,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地。然而我们大多数留守学生是寄宿在学校,实际上,他们缺乏的不是物质生活,甚至可以说,他们的物质生活要优于一般的学生,因为这是远离他们的父母唯一的补偿方法。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2]七个层次。对留守学生而言,我们的教育中往忽略了他们也期待着“归属与爱”,期待着被人尊重、期待着认识自我以及世界。又特别是当他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基本上得到了满足以后,作为超越了生存的需要,它出于每个人的内心,是持久而强烈的。
然而,来去匆匆的帮扶很难温暖幼小的心灵,一批又一批华美的物品难以抚平心中的鸿沟,短暂的安慰怎能代替失落的亲情?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就必须站在导演的角色,以学校教育为阵地,搞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建设了留守学生之家,而且均按照“六个一”(一台彩色电视机、一台影碟机、一台电脑、一套体育器材、一套图书、一部亲情电话、)的标准设置。但是,笔者认为,真正能够让这一整套设施为留守学生服务的学校还很少。它们基本上类同于摆设,陈列在留守学生之家。所以,学校必须把对留守学生的关爱落到实处,为这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们,建设一个真正轻松、和谐、民主的生活摇篮。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学校可以有效利用电视、影碟机,定期组织学生收看有关电视节目。例如中央十套的《人与社会》、《家庭》《今日说法》等栏目;还可以播放一些有关留守学生典型事例的光盘。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宣传。同时,在订购图书方面,要侧重于留守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让他们能通过上述形式,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2用网络拉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让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而今,网络已经普遍运用到各个领域。学校除了可以通过设置亲情电话,让孩子们和远在他乡的爸爸、妈妈取得联系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让学生和父母通过视频见面,让他们直接对话和交流,从而让父母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来,更好的搞好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3.3提倡感恩教育,弘扬孝道文化。学校少总部要定期开展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例如举行“六一儿童节集体过生日”、“师生共度中秋佳节”、“我留守、我自强、我幸福演讲比赛”等,还可以发动学生给远方的爸爸、妈妈写信,告诉他们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这些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孝道。把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从实践中,用实际行动诠释那份只属于留守学生的风采。
综上所述:让我们携起手来,发动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把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做到让留守学生幸福留守,为这群特殊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一、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体现
1.强烈的政治责任和合格的政治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是“以人为本”培育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完善的政治人格。辅导员作为陪伴学生一路成长的引导者,更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首先应该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使命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辅导员自己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责任,才能不断地武装和丰富大学生的头脑,才能在一些和大是大非面前,正确、果断地判断和处理。
2.高尚的道德品格和优良的师德师风。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为人之本,更是辅导员重要的精神魅力。高校辅导员外化的言谈举止乃至仪表都会对大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辅导员的工作复杂繁琐并且多样化,这就要求必须对职业充满热情,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其次,平等博爱和尊重学生,与学生友好真诚地相处,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关怀和信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严于律己和诚实守信。
3.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工作技能。辅导员要想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从学生专业入手,找寻心理契合点,缩短彼此心灵的距离。要尽可能具备丰富的学识,做好学科建设,积极关注领域成果,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知识的不断累计和更新。在个人学习成长的同时,去伪存真,把新的知识和观念及时传达给学生。除了广博的知识积累,扎实的工作技能同样重要,提倡个性化和探索化工作思路,在工作中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各项技能。
4.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敏锐的应变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创新,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石, 需要时刻保持创新动力。高校辅导员必须不断学习,做到与时代同步,结合学生及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地创新工作思路,灵活多变的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科研实践能力。
5.积极的处事态度和明确的职业方向。性格是个性的核心,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在行为方式中反映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树立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忱,培养自己谦逊的处世风格。良好的性格和开朗的人生态度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心理催化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创造是指受教育者通过一定的组织接受主导的政治思想,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辅导员对于高校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其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1.良好的人格魅力能够引领价值取向,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行为的管理者,其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等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力。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成型时期,塑造性大、模仿力强,在学生了解社会、探索自我的过程中,辅导员通过积极引导、契机诱发,将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广博的知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融入价值引导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修养和人文情怀,从而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道德判断力,以最终实现自我道德价值观的构建和完善。
2.良好的人格魅力能够彰显榜样力量,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考察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依据,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积极作用。学生会将人格魅力高尚的辅导员作为自身学习的范本,辅导员的谈吐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榜样力量。
3.良好的人格魅力能够深化教育内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赋予新的内容。高校教育者在对大学生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使大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熏陶情操,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Allport GW.Personality:A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M].New York:Holt Rinehart & Winston,1937:43-46
[2]杨玲,董军.高校辅导员考评要注重四方面的能力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4):249-25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64-01
高职校的教育理念不仅仅限于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健康地发展。而近几年来,高职校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改革,要求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来呈现出高职校的教育特色。因此,就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了高职德育的教育中,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它包括了心理学、哲学、教学等多种理论知识,并且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综合体。现代教育技术是非常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的,注重课堂教学,注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来找到客观存在的教学问题,然后结合问题的关键来进行解决。现在的社会是信息技术型的社会,信息和电子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现代教育就是将学生作为中心,根据教学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基础,找出教学的漏洞,研究和分析解决漏洞的方案。一般来说,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它的教育理念的前沿性、表现的直接性等特点对高职校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高职校的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第一,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大的技术支撑。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利用了媒体的技术方式,而媒体的技术所包括的技术领域也是很广泛的,其中不仅包括了电视、广播等视听方面的技术,还有网络技术、远程教育的技术等处于前沿的技术。高职校通过多媒体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更有感染力,并且充实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资料,使用网络技术的互相交流的功能,能够给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了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改善了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拓宽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面,增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并且促进了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第二,现代的教育技术能够帮助高职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进行创新。传统的一对一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必须要融入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来改变这个现状,给学生创造一个更生动、更有感染力的课堂的学习氛围,采取多变的方式来替代乏味的讲解,这样不但能够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还能够使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有了自己的特点,加强了教学的效果。
下面是现代的教育技术在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一)改变班级陈旧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
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给高职校的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提供的新的途径,拓宽了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面和教学空间。注重并且采用前沿的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可以明显地使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教学效果。第一,高职校可以使用网络的交流平台,能够进行个别教学。高职就读的学生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希望更多的真实的交流和具有自我保护的观念。这样的两个特点是长期以来都存在的,这样的特点对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进行很不利。因此,利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能够很好地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改变了学生不喜欢跟教师当面的交流的问题。通过网络信息的交流平台,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抒感和吐露心声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当出现这样的状况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网络的平台来解决,教师可以使用一对一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学生在思想道德上产生的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地正确指导学生的思想道德的观念。教师在管理高职校的班级的时候使用了计算机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了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发展。第二,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思想道德方面的例子,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高职校的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实践经验是非常少的。多数的高职校的学生根本没有责任意识,只是一味地追求金钱和物质的享受,没有团队精神,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思想道德的例子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例子中体会到正确的思想道德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讨,自己改正身上存在的问题,这样能够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的发展。
(二)使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得到创新
高职校采用了现代化的思想教育技术,使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有了创新。改变了以往的陈旧的传统式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同学生在网络的平台上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再沟通中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思想道德方向发展,并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这样在沟通中就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的教育,使思想道德教育日常化、大众化。
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融入到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给学生提供了与教师沟通的网络平台,让学生能够健康地发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提高了高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兴国.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二、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 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教育中, 学校并没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 因此使得一些学生缺乏接受正规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机会。当前高等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缺失和不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高等院校将所有的精力均用在了人才的专业培养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上, 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深入教育, 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知识、就业能力完全脱节,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其二, 高等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学的形式比较简单、途径也很单一, 大多数是依靠各个班级辅导员的说教形式, 部分学校也采取大一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公共课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其教育的成效较低。教育的不足使得大学生的真实的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从而出现道德素质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情况。
由于当前的高等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足的问题, 使得人们对于高等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有不少学校均逐渐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也收获了较好的效果。一些学校利用计算机教育开展信息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犯罪性质的认识, 加强学生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从而正确认识信息的归属权问题;也有部分学校通过对学生的专业教学中引入道德伦理教学, 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的同时, 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2]。学校自发性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为促进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出路。
三、民商法案例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措施
(一) 开展生命思想道德教育
我国的生命伦理学是三十年前从西方国家引入的一门新兴学科, 且经过我国一些研究人士的不断研究与突破, 使得我国的生命伦理学得到了新的发展。生命伦理属于人类伦理精神中的本体性内容, 重在强调人们对于生命的正确认识和对待, 而生命伦理教育是通过引导学生从道德、伦理、理性等多方面来认识生命的内在意义和价值, 从而能够积极地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与价值。
民商法案例教学中开展生命伦理教育, 增强大学生对生命伦理的正确理解与认识, 提高学生的尊重、爱惜、敬畏生命的意识, 逐渐将这种意识由内深化, 再由外释放, 从而使得这种人文精神得到较好的巩固。教学中, 不仅应引导学生正确地品味生活、热爱生活, 更需要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心理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挫折, 建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仁慈的人文情怀[3]。采取实例应用和课堂讨论的方式, 及时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取向, 并对学生的错误认识进行修正, 增强学生对生命价值、质量的正确认识, 并正确理解人生中的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在开展民商法案例教学中, 可采取课堂观看或推荐学生观看《道德观察》、《经济与法》、《今日说法》等电视栏目, 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的理解与认识。也许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这些节目, 了解其中的受害者或家属的悲伤心理, 从而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与挫折的思考, 提高学生对生命的重视, 告诫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的正确处理方式。此外, 还可以多利用其他渠道来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 例如在法院旁听的方式, 参加一些实际的法律援助活动或宣传活动等。
(二) 开展家庭思想道德教育
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 家庭伦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目前的高效思想道德教育中, 家庭思想道德教育存在明显的被忽视的现象。其实, 一个家庭思想道德较好的人, 其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也会明显较好。例如, 比较和谐稳定的婚姻家庭, 对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不少婚外恋情、家庭暴力、亲情淡漠以及重婚等情况不断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使得人们的道德底线受到了严重挑战。
民商法课程的开展中, 积极应用一些家庭和谐与不和谐的对比案例, 正确引导学生的责任意识、家庭观念以及思想道德。通常情况下, 在校大学生均为年满18周岁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从法律角度考虑, 其父母不会再对其具有承担抚养的义务, 对于孙辈来说更是不应该继续承担抚养义务, 那么, 在校大学生应对父母的无偿付出的关怀持以感恩的心态。在我国的婚姻法中对夫妻关系的双方的财产分配与人身地位关系做了平等对待的规定, 并规定夫妻双方应彼此尊重、互相忠诚、禁止暴力行为等。而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父母应在子女未成年之前尽抚养与教育的义务, 而子女也应该对父母具有赡养的义务, 不能相互遗弃和虐待。民商法案例教学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时, 应加强对大学生独立、尊重、平等、宽容精神的培养, 帮助学生不断渗透自主原则、平等原则、社会责任原则、人道原则等, 将反对家庭暴力、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等思想道德根植于学生的意识中[4]。
(三) 开展经济思想道德教育
近年来, 我国的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有所提高。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时, 应积极应用对市场经济秩序具有破坏性与促进性的案例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正确的经济理想与道德情感, 将课堂变成培养学生正确义利观的重要场所。此外, 在关于合同法的教学活动开展中, 应重视学生重合同守信用, 有约必守的合同观念, 并重视对学生诚实守信观念的培养, 让学生由内而外均具有诚信的意识[5]。还可以采取列举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案件, 提高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质量意识以及法制意识等, 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经济思想道德观, 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
(四) 开展信息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的传递与使用的安全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信息思想道德也是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肉搜索的利弊, 从而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以及不侵犯他人信息安全的意识[6]。通过对一些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引发的犯罪与人生伤害类案例的列举教育, 培养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养成较好的上网习惯。
在民商法教学课程中不断渗透信息思想道德的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筛选能力、是非与善恶的判断能力, 使得学生的信息思想道德自律水平得到提高, 引导学生在资源的获取上应采用合理的方式, 并尊重和维护他人的知识产权, 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不侵犯和伤害他人信息安全, 要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结语
如今, 教育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教育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已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更是要加强对人格健康的锻造与陶冶。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时, 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使得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水平。民商法课程教学中, 也应该积极采用多种渠道和手段,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力度, 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程远凤.民商法案例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教育评论, 2013, (01) :102-104.
[2]程远凤.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民商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大学教育, 2013, (06) :70-71+73.
[3]齐倩.民商法案例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 (04) :56-58.
关键词
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对策
在新形势下,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具有一定的大众性、虚拟性、多元性以及开放性。这些文化特性使得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影响。在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下,大学生很容易产生较为西方化的意识形态,并且其网络道德和价值观念均可能向着较为消极的方向转变,进而导致其社会责任感的减弱。基于此种情况的考虑,我国各大高校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创设良好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网络主体意识,同时,还应该明确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影响及分析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交互性以及多元性等特点。正是由于网络文化的特性,使得网络文化资源较为纷繁杂乱,且网络信息过于良莠不齐,这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相较于其他等级的教育学校,高等教育院校的开放性更强,其内部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容易受到社会消极因素和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例如,现阶段,西方文化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东方国家,在其不良文化的干扰下,大学生容易产生西化的意识形态,导致他们对社会主义立场产生动摇,进而造成价值观念的裂变。这种消极影响甚至会致使社会道德的失范,使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减弱,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较为恶劣的影响[1]。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及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高等教育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时期,已经逐步深入到社会的中心地带。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作为社会的缩影,是各种文化激烈碰撞的主要场所。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校园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由于其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其内涵和形式均难以控制,容易失去平衡。网络文化的特性使得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也导致大学生的三观随着网络文化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整体呈现出一种主体性缺失的状况[2]。
3网络文化影响下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对策
据目前情况来看,网络文化既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也对其产生消极的影响。爱因斯坦曾强调科学的重要性,他认为科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合理地利用科学能够为人类创造幸福生活,而科学的错误使用也会带来灾难,科学的使用方式掌握在人类的手中,如何使用它全凭人类自己的意识,与科学本身并无直接关系[3]。由爱因斯坦想法可以推出,网络文化本身并不具有威胁性和危害性,互联网的使用方式掌握在人类的手中,我们只有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才能使其优势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降低或直接消除其消极影响。在网络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更需要严格把控网络文化内容,增强网络环境的监管,进而为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民族意识以及责任意识提供重要前提。下面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措施进行探究。
3.1强化对网络信息内容的监控和管理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国内各大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大学生道德教育保障机制。并且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开展和推广,加大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进而促进道德规范得到确立和完善,使德育信息网络系统的构建和运转得到充分的保障[4]。与此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各大高校应该创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网络道德教育团队,增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和水平,使其教育理念与时俱进,能够轻松应对网络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各种挑战和困难。高校教育工作者作为知识和理念的传递者,需要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也要尽量多地接触网络信息,使得自身的教育理念得到创新和优化,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形成提供正确的指引,促使大学生以正确的观念来面对纷繁杂乱的网络信息,在培养其是非判断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其自制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强化。除此之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各种先进技术和手段促进网络监管能力的提升,使“信息海关”得以建立,并通过“信息海关”的检查以及审核对非法信息入侵进行防范和阻挡[5]。国内各大高校也应该通过有效手段对校园网络环境进行改善和净化,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上网环境。
3.2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自控和自制能力
据当前形势而言,约束网络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应的道德规范还不够健全和成熟,网络使用者只是根据自己对网络信息的需求来进行上网活动,这种缺乏约束力的行为对现实社会的主流道德规范产生较为严重的冲击和影响,大大降低了现实社会主流道德规范的约束力。现阶段,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教育,促使所有大学生均能依照网络道德规范来进行上网活动,有效避免了问题出现后的再矫正[6]。在大学校园中,所有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自己上网行为的自控力和自制力,进而强化其政治敏感度,提升其对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的鉴别能力,促使其形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和优越感,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同时,还应该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加强他们的道德观教育,从而促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够在西方价值观、不良信息以及腐朽生活的影响下对是非进行正确判断,具有较强的诱惑抵制能力。
3.3通过网络资源优势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的飞速传播和发展既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产生阻碍,也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网络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促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多元化,并为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利用网络资源和环境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大容量、大口径输出,并强化了其传播效果,扩大了教育覆盖范围和区域。一方面,应该建设“绿色网站”,促进绿色健康网络环境的构建。十七大会议明确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加强“绿色网站”的构建。“绿色网站”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发挥网站开发对理论传播以及宣传教育的优势和功效[7]。针对国内各大高校而言,应该坚持网站建设的正确目的和舆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并维护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其把握大方向提出正确的指引,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扩大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和学生宿舍。随着互联网走进社会的各行各业以及其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普及,高校应该顺应这种形势,并对网络文化的开发和应用形成战略意识和观念,进而在网络舆论环境中获取主导地位。同时,高校还应该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进行组织和管理,加强对网络道德规范的宣传,使校园网络环境得到充分的净化和建设,促进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除此之外,宿舍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例如,在宿舍周围或墙体表面设置一些宣传性的标语或宣传栏,促使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充分的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较为繁琐且艰巨的工作。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大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网络信息时代所创造的资源和有利条件,并通过网络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符合。除此之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还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应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进而促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利用网络文化的优越性和创新性进行开展和实施,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提供新的载体。
作者:甘陶陶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参考文献
[1]仝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2014(21):43,46.
[2]顾永涛,朱琳.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1):55.
[3]殷瑾,赵强.刍议网络文化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之间的关联性[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1):232-233.
[4]黄云峰.新形势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思考[J].商,2014(51):190.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各项教育尤为重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 创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要共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1关注家庭教育的环境
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组成的的基本单位,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终身导师,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在家庭为孩子形成思想道德的环境。首先家长一时时有意识,相应高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注意科学地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教育,不要有无原则地溺爱青少年而无视道德的行为。家长合理的帮助青少年解决各种思想上的困惑,在和孩子交谈中逐渐提高青少年对于道德的辨别能力,使青少年在父母的影响下拥有良好的文明举止言谈、充实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
1.2 重视学校教育的环境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主要教育模式,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教育场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最有效的。在德育教育中,老师是德育的主体,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起关键作用,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重视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道德习惯的养成,培养青少年具有的基本的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包括遵守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帮助他人、协商合作、团结友爱等。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校园道德环境,可以采取黑板报、德育园地等橱窗、观看爱国主义优秀电影、电视片,参加英雄人物事迹报告会、进行诗歌、朗诵、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让青少年在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陶冶道德情感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
1.3营造社会环境
社会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青少年创造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利用社会的各种力量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在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锻炼青少年的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 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青少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培养、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系列基本素质的提高。健全和改进青少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首要任务就是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
2.1加强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重要标尺。青少年要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就应该模范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2.2 加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
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积极的思想道德情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自己内在的良好素质。
2.3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
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不屈不挠、谦虚正直、助人为乐、尊长爱幼,孝敬父母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培养青少年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要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要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才会懂得尊重他人。
3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注重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要辅导青少年爱读书,读和书,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3.1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培养他们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要培养他们的宽容心,引导他们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抱负,懂感恩,有诚信。可以在学校开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帮助心理弱势群体,开展倡导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动,向青少年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唤起青少年对自身、对周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
3.2 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广大学生开展健康有益、形式活泼的读书活动,促进“多读书、读好书”良好校园氛围的形成,把学校图书馆建成一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自身的优势,通过各种措施,掀起了“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潮,鼓励师生坚持以书籍为伴,坚持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让青少年在书海中汲取智慧的营养。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3.3 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青少年学生是极易受网络影响的群体,要注重正确加以引导、处理。要提高青少年信息辨别能力,培养他们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培养信息道德的意识,友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是青少年应具备的基础素质。要让青少年了解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信息道德规范,培养他们文明上网的观念,养成在信息活动中遵纪守法的行为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持久性与自制力。要让他们明确什么是不道德或违法的行为,教育他们规避不良行为。比如在公用电脑上不随便设置密码;不胡乱保存无用的文件;在网上发表言论要遵守道德规范,不胡乱发表不文明或有损国家民族利益的言论等。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必须要真正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关乎民族、国家命运的大事,同时也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在大学学科教育里,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等许多学科都能帮助大学生真正寻求到到社会的价值观,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在中国近代史的教材中,列举了许多的事例,这些事例蕴含着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这些具备道德教育的事例,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能够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从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了解公民在社会中应该尽到的责任和可以享受的权利,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
一、当前我国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高校学生不同于初中生,高中生,他们对于学习历史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学习书本上的内容,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书本背后的知识,书本外可以延伸的东西,针对高校学生学习历史的这些特点,高校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进展也很顺利,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但是,在高校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思想更新不够,还在运用传统方式开展教学,只强调传授知识,就书本而进行教学,课堂上思想道德教育喊得响,但都是学用脱节,表里不一,仍然流于形式,并没将中国近代史中的思想道德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二是一些老师教学方式单一、陈旧,还在沿用以的老套路,还是传统的“口耳相授”,他们不想花时间去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想到调动学生学习性;三是没有积极开辟中国近代史教学的第二课堂,出现就书本内容进行书本教育的情况,思想品德道德教育的效果不佳;四围是教学中并不关注学生的主体情感和生活需要,课堂上更多的是大话、空话和套话,没有紧密联系实际,学用脱节,知行脱节,没有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注定会导致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效果不好,出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不良的社会文化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出现道德问题,而教育教学模式还囿于原有思维模式,受到传统观念的阻碍,改革一直推进不理想。当今社会中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观念严重影响学生正常道德意识的形成,这些消极的反面现象,严重摧残着学生的身心。部分学校德育工作者也受到影响,从而让学生逐步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讲,可有可无,没有任何价值。加之,当今社会上的许多家庭中家长错误的认识也成为影响高校学生道德意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建立的思想道德意识与社会生活中相抵触,在生活中并不适用,甚至遭到大多数的讽刺、嘲笑,这些现象的存在,让高校课堂中的教育与学生生活距离越来越远,一些学生由相信这些观点到怀疑这些观点,到后来公然反对教师的观点。历史教师的教学中也存在偏离正确教育导向的情况,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表现,轻内在,观念极为落后,自身素质也不高,大大降低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包罗万象,信息量世大,师生之间在课堂中缺乏互动,一些教师拿着国家发的工资,安逸于轻松的教学,的巨大信息世界,但师生之间互动作用发挥得并不明显,整个课堂死气沉沉。
二、当前我国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渗透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自1840年后,中国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英勇无畏的中国人并没有被吓倒,更没有屈服,他们奋起抗争,积极探索救国之路,为的是让国家定富强,社会安宁,人民幸福。让高校学生通过这中国近代这段历史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认识,培养大学生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在了解当时国情的同时,增强与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树立追求真善美的热情,培养学生大我的的人生境界。让学生深入学习和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学生热爱并乐于继承中化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对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建立起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树立为国家作贡献,为社会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的人生理想。
通过对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充分认识到人类在发展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能自觉做到真善美,杜绝假丑恶。在中国近代史上渗透思想道德,为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三、要强化在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力度
牛根生说: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从这位知名企业家的言语中看出思想道德的重要性。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的终极目标,是历史教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在中国近代史的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让学生形成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公民意识。
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了解最新教育资讯、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合学科自身特点,不拘形式,教学中生动巧妙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发挥了学科教学的育人作用,体现了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思想。各学科教师合理、准确运用浩瀚无边的网络及其资源,拓展教学内容的空间,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拓展学科德育的空间,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2、培训学生网络管理员。
如今的学生对网络都颇为了解、熟悉,但对于网络中的善恶、是非的辩别能力却不强。因此,可以挑选了部分学生作为校园网络管理员,先对他们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有效而又尽责的管理这个既虚幻又无穷的空间。这部分管理员培训合格后,再教会其他同学,逐步扩大范围,大家轮流上岗,这样既深入地接触了网络,充分利用了网络,建立了健全的网络安全机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3、建立校园网络学生文学社。
为进一步加强与落实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正确利用,还可以在校园网络上建立了 各类文学社,鼓励学生上网投稿,也欢迎学生在网络上沟通交流,一根细细的网线牵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编印了网络文学杂志,这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此行列中来。
4、实行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增强学生责任感。
每周选拔两名学生作为校长助理,参与校长本周的学校管理工作。这一措施,唤醒了学生对学校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他们对学校,对同学乃至对自己的强烈责任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能力。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这一行列并自信自觉地履行起他们的职责时,我们的责任感教育就走向了成功。校长助理在协助校长工作时,充分地利用网络中的资源,既从网络资源中学会了许多先进而又实用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又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加强全校各班级之间的联系,对其进行宏观管理调控。并且我们将打造网络投票平台,发挥学生民主监督作用,选出真正有责任、能力强的学生。
5、利用校园网络贴吧渗透德育教育。
校园贴吧已成为学生了解校园动态、老师了解学生动态的不可或缺的信息渠道,是校园内最热门话题的集散中心。对此,学校加强对学生网络思想道德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针对贴吧上的一些不文明言论,可以最初采取的做法是在贴吧跟帖,进行批评教育。每天上网浏览贴吧,在贴吧里发现不健康帖子时,不再以德育工作者的角色去品评,而是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讨论,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友好的口吻建议发帖者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诉求。一段时间后,贴吧的舆论环境有了不小的改观,学生更加理性,氛围更加和谐。
6、召开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题班会。
首先是家庭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孩子一般都成长于农业家庭,拥有土地多的家庭忙于农业生产,家长往往缺乏家庭教育及思想上的沟通,对孩子的不良习惯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使孩子从小就我行我素;拥有土地少的家庭,很多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从小把孩子托付给家里的老人,老人大多过份疼爱,致使一些孩子随心所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孩子无法承受生活上的挫折和打击;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方法过于简单粗暴,通常以打骂、训斥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容易使孩子孤僻、冷漠、自卑等;有些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个别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影响到了孩子;还有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全部推给了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管不问。
其次是学生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后,使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错位、心中缺少远大的理想,内心形成较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一部分学生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一些学生不整理自己的衣物,随处乱扔脏物,乱涂乱写乱划,语言粗鲁,有的甚至出口成脏,骂人斗嘴也习以为常。还有一部分学生意志脆弱,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一些学生由于学业负担过重,加上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便无所适从,表现出焦虑、烦躁、胆小、恐慌、易怒等不良情绪,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再次是学校和教师因素的影响。有的学校及教师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注重教学质量,追求及格率和优秀率。个别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不当,对班级里所谓的“差生”态度不好,甚至用语言进行讽刺和挖苦,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沟通,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二、改变农村学生不良思想道德的对策
首先,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多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在家要多与子女进行思想上的沟通,父母对孩子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抚养任务,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和品德的培养。父母应该当好遵守纪律的表率,把遵守纪律的行为传递给孩子。
其次,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要把学生的德育工作当成重中之重,充分认识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19年的德国。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应致力于人类关系的改善,义务教育应对全民公平。我国也与1986年通过了《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宗旨目的: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一、现在义务教育问题
很多网友调侃中国的教育是:幼儿园学习小学的课程,小学学习初中的课程,初中学高中的课程,而到了大学又开始学习幼儿园的内容,到了大学才开始学习文明举止,不随地吐痰。个人认为中国式教育的超前,其实是中国式教育的落后。我们在嘲笑美国孩子小学一年级只学几个英文数字的时候,是否考虑过我们的孩子在这个年纪是该学习更多知识的年纪还是懂礼明理的年纪?美国人养孩子只养到18岁,而中国的孩子娶了媳妇甚至都有了自己孩子却还在“啃老”,为什么?这就是我们的超前教育成果吗?这就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吗?我认为不是!
现在老人没人赡养,因为财产分布不均而拒绝赡养老人,因为一点小事儿与父母反目成仇,以上这些事例都很能反映义务教育现存问题。具体来讲就是小学教育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严重,传统教育偏重学生的知识文化教育,导致学生形成名利化的思维方式,大学之后没有正确的得人生观价值感容易迷失。
教育是国家强盛之根本,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小学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阶段正是培养思想道德的重要时期,所以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基础教育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方法事例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启蒙教育并不以教授知识为首要目标,而是以道德和思想教育为主要教学内容。西方的教育制度也是如此,更强调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情感、审美、智力和语言发展。而现在的义务教育比较单一,偏重知识灌输。基于以上认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教育方法浅谈如下: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旨在促进学生的良好道德形成的课程。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责任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从实践出发,体验生活。道德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离开了社会也就不再具有意义,他存在于生活的每个方面,与学生紧密相连。只有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财能真正打动学生,引发他们真正的的道德情感,真正产生道德认知。
生活的体验导致学生道德的形成,真实的生活给学生带来深刻的道德体验和认知,而不是表象的。在教学中应注意贴近生活,使学生在真是的生活中感悟,促进他们的全面良好发展。
2.发展主题教学。更具针对性道德教育中应更加重视对学生对社会的认知、适应、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要一定程度上弱化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更加考验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适应能力,更加强调学生融人生活,在生活中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践中锻炼自己,这与传统课程有很大的差异。这样在我们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应更多的考虑以直观具体的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实践,感悟。在一些不必要让学生了解的层面,我们只需要让他们了解正确的事实就足够了,所以,往往直观的认识反而比理论化的认识更让学生印象深刻。
3.控制教学速度应试教育的阴影让许多老师热衷于题海战术,学生的压力过大,这样的教学方式使老师和学生都高度紧张,单调而机械化。很容易产生疲惫、压抑、紧张等负面情绪。我们主张在良好、轻松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精神。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体验,已感性的认识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因此选择更适宜的教学节奏,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予以考虑的一个方面。
4.采用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科学管理和实践锻炼相统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只是外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事物的外在而是事物的内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更何况教育的对象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协商,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是被教育、被影响的对象。而且是能主动吸取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主体。学生接受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到什么程度,是否通过自己的内部思想情感活动转化为道德行动,这都要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如何。在同一教育环境中,不同的个体接受程度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个体先天和后天的因素。
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在的这个特点,采取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办法,压抑了学生的自党性和主动性。导致教育工作的失误,使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教导必须统一在实践锻炼中,才能在最后形成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决不能停留在教师长时间的说教,否则,不管教师讲的如何动听、感人,实际效果仍将不能落实。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教导统一在实际中才能发挥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
总结
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的活动性极强的这种性质使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等的限制,也应以更多样化的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本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充满热情的投人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对生活充满信心老师们在活动中的策划和课堂上的循循善诱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中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初中教学中,学校往往更加看重升学率,在日常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只有学生成绩好,其他的方面学校都不会怎么去在意,正是由于有这种思想的存在,无形就助长了“重成绩,轻德育”的不良风气,使得很多的中学都不太重视学生德育教育,觉得德育管理不仅浪费学生、老师的时间,更重要的还会影响学校升学率,因此,对德育管理不够重视。
(二)教师德育管理方式不当
教师在中学德育管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师的德育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现阶段教师在德育管理中没有发挥出其应该发挥的作用。教师德育管理方式不当主要体现在:一是德育方式单一。在很多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时,往往简单的认为就是给学生上思想政治课,为此,老师往往就会拿出书本给学生大讲特讲各种思想政治知识,这样的思想道德教育根本就不能提高学生思想德道素质,就不能说提高德育管理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了;二是教师德育技巧缺乏。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门非常注重技巧的工作,特别是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由于中学生正处成长发育阶段,加上各个学生成长经历不同,从而就造成了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点,但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往往希望可以找到一个万全的方法,希望可以通过一个方面来解决所有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由于教师缺乏德育技巧,德育管理工作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和质量。
(三)学生在德育管理中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在德育管理中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一是德育管理主要是老师为主。在德育管理中,往往是老师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各种德育观念和知识,老师在德育管理中是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只是处于附属地位;二是学生参加德育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在我国多数中学,德育管理的制度与规章都是由学校制定的,而学生很少参与制定,因此,学生对参与德育管理的积极性不是太高。
二、提高中学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措施与建议
(一)提高学校领导的认识
在中学由于学校往往更加重视升学率,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也更加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学课程,简单的认为德育管理对升学率又没什么影响,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课程或者过程,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很多的初中学校的领导都不太重视德育管理,为此,就必须提高学校领导的认识,党的教育方针已经确立了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只重视智的教育,而忽视德的教育都是违背党的基本教育原则的,因此,学校领导应该提高自己的认识,认识到德育管理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为德育管理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如成立德育管理领导小组,统管学校的所有德育工作、为德育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以及加强对学校老师的德育培训等,只有学校提高认识,德育管理才能真正具有实效性。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在德育活动中既要靠教师的说教,又要靠教师的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在学生心中留住深刻的“痕迹”,可以说,老师是每一个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直接榜样。因此,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加强师德队伍的建设,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思想素质,使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
2、丰富德育管理方式。在以为的德育管理工作中,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在思想政治课时,思想政治课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使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加上教学内容的单调,很多学生都认为思想道德教育枯燥、乏味,为此,老师在德育管理中应该丰富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社会新闻给学生观看,进而通过社会真实故事来诱导学生思维,向学生讲解其中的德育知识。还有德育不仅仅只在思想政治课中存在,还可以在其他学科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如利用美术、音乐等,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德育活动枯燥乏味,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
3、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身理特点。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加上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在道德教育中,要是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结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道德教育,这样道德教育才能取得最大的实效性。
(三)突出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1、学生要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学校的德育管理主要是针对学生开展的,如果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德育管理工作就成为空谈,因此,学生要提高对德育管理工作的认识,认识到在人生成长与发展阶段道德在促进自己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对于学校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积极参与。此外,还必须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德育管理制度与规章的制度活动,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学校必须为突出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方面,改变在德育管理中师生地位不平等的现状,提高学生照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德育管理。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如制定德育管理条例时,可以邀请学生代表一起制定,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参考文献】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经途径,在继续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我院作为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培养模式,此次并轨的最大优势是参与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达到毕业条件并培训合格之后可获得四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后即可行医,大大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然而,住院医师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渴望成才。但他们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错误观念缺少应有的免疫力。因此,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显得更为迫切[2]。我院一向非常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一直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导
1.思想教育学习讨论会
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往往存在单一、枯燥且脱离实际等缺点,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院积极开展以讨论会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者可以结合教育部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教育引导,定期开展思想教育相关主题的学习讨论会,以小组分组讨论形式开展,系统讨论医德医风、医学伦理等方面思想教育问题和体会,研究生也可以结合自身体会进行学习交流,师生互动,不断明确医德医术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医术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不断完善,态度上积极热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将良好的医德医术内化为自觉遵守的准则,在平常学习工作中不断践行。
2.入科前集中培训
我院对进入临床的研究生入科之前实行集中培训,近年来,共培育研究生1123人次主要针对医德医风、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集中的学习和活动使他们明确医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伦理道德水平,加深对基层医疗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医学事业接班人。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3]:(1)医德医风教育:促使研究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本职工作和患者保持很高的热情和责任感;(2)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可以使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得心应手,树立自信心;(3)医疗法律法规普及:使研究生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3.医学道德教育课程
将思想道德作为一门研究生必修的医学道德教育课程,挖掘诚信道德的典型事例[4],阐述医德失范的真实案例,并在学习结束后对研究生进行理论考核,考核主要从社会公德、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医患处理等方面进行,满分100分,结果上报研究生办公室从理论层面对其领悟程度进行考查,针对思想道德考试不合格的同学进行进一步深刻教育。借助这种方式,督促研究生重视学术道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二、导师的监督指导
1.导师言传身教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导师的思想道德、处世哲学、治学态度以及成才经历都会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导师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自己的学生,还要的是在思想上对他们加强引导。我院积极在研究生入学前组织研究生导师参与德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导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还把它作为遴选和考核导师的重要指标,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为研究生树立高尚医德高超医术的榜样,对研究生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师生交流会
研究生导师应定期和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加强沟通,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针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进行指导教育,并定期举办师生经验交流讨论会,近几年,我院共举办院级师生交流会5次,参与人数约800人,会上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在鼓励研究生加强临床技能,树立良好医德,促进良好医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学术实践活动
导师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医学专业学术实践活动,例如:填写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调动研究生钻研医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讲求利益,名利并重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而且在一部分研究生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医院是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业,临床科室直接服务于病人,与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临床研究生教学中始终贯穿:在对病人实施医疗服务中,要求高尚医德与精良技术的结合,在诊疗工作中要求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5]。为提高研究生自我道德修养,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座谈会,深入到学生的中间,了解与研究我院研究生道德情况,建立道德修养评价标准,有针对的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6],不断自省,不断总结自身不足。只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攀登医学高峰,只有秉承踏实认真、兢兢业业的态度,献身医学事业,才能成为一名白求恩似的医务工作者,传承白求恩精神。
2.加强自律
研究生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及导师的监督指导是他律,研究生自身的反省和自觉遵守才是自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归根结底要靠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通过研究生内化为自我要求、自我约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实现从他律到自律升华。近年来,我院进行关于医学研究生医德医风自我管理的讲座2次,着重于将良好医德规范内化于心,并将其固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做一名具备良好医德医术的合格医师,这正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
1.出版相关学习教材
相关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研究生并轨的特点[7],参与出版相关思想教育的学习教材2本,作为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的学习依据和理论参考。
2.成立考核小组
成立了相关考核小组,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针对思想教育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进行学习教育,并组织考核评估,对表现优异的研究生给予表彰,对表现不佳的给予继续教育,努力使其达到教育的目标要求。
五、效果与体会
1.结果
我院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评价、教育、反馈,对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医学伦理、思想政治,自我修养等方面水平有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多次讲座,加强与研究生、导师之间深切的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发现和解决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的践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径,在促进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体会
完善的临床医学应是一门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医学,而医学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医学思想道德教育。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医学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其医学人文素质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多年来我院一直努力探索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充分发挥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提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旻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探讨[J].研究生教育,2011(9):118-119.
[2]王国栋,刘新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思想[J].2013(20):351-352.
[3]赵美玉,李强.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J].德育研究,2010,(30):65-66.
[4]时玉平,李纯辉,付伟,麻吉河.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126-127.
[5]何珂.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伦理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