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上岗实操培训

会计上岗实操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会计上岗实操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会计上岗实操培训

篇1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照片

姓 名:

出国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州

身材:

165 cm 52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5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财务类:财务会计相关职位

工作年限:

1

职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两个星期

月薪要求:

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松下电工(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起止年月:2008-07 ~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电器,电子,通信设备

担任职务:

往来账会计/总账会计

工作描述:

1.往来帐会计:熟练进行应收应付账务处理,同时能够熟练利用EXCEL的函数对往来账进行事后跟踪分析; 2.总账会计:熟练进行企业三大期间费用账务处理,每月末填写部门预实算表并对比分析,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同时负责总账其他账务处理及填写制作相关报表; 3.利用增值税防伪税控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扫描验证发票,控制企业每月的税负平衡,每月到税局进行纳税申报; 4.工作汇报人:财务课课长

离职原因:

目前在职/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金融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获得学位: 管理学学士

毕业日期:

2008-06-01

所学专业一:

会计学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6-09

2008-06

广东金融学院培训中心

用友/金蝶财务系统理论及实操培训

考核成绩优秀

2008-07

2008-08

松下电工(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总部

ORACLE系统财务模块理论及实操培训

考核成绩优秀

2008-09

2009-01

松下电工(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基础日语培训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懂基础日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438分),具有较强的读写能力,同时精通潮汕话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能够应用EXCEL的多种函数进行财务相关分析; 2.ERP财务软件操作能力: 熟练操作ORACLE系统财务模块(AR/AP/GL)及金蝶、用友国内品牌财务软件; 3.专业能力:A.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熟悉企业财务管理流程;B.熟悉往来账账务处理及其管理;C.熟悉费用报销流程及账务处理;D.熟悉增值税防伪税控机操作及相关税务流程;E.掌握相关的银行柜面业务流程及网银系统操作。 本人已经获得: 1.助理会计师证 2.会计上岗证 3.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4.会计中级电算化

5.党员证 在校期间成绩及荣誉: 1.2003年10月,获得优秀新生奖学金一等奖 2.2004-2007年度,两次获得学院专业奖学金 3.2005年5月,获得首届学院财会杯知识竞赛一等奖 4.2003-2007年度,三次获得学院优秀三好学生称号 5.2005年5月,获得优秀团员称号 6.2005年11月,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7.2005年5月,获得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8.2007-2008年度,获得国家奖学金二等奖 本人正在备考中级会计师,活到老学到老,我渴望加入一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并以其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基点,与企业共同发展!

详细个人自传

1年大型日资企业财务工作经验,熟练操作三种品牌财务软件(ORACLE/金蝶/用友),会计专业基础扎实,熟悉新会计准则,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强并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其他要求:企业能够按照劳动法规定购买社保及住房公积金(或者发放住房补贴)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上元岗

联系电话:

135XXXXXXXXXXXX

家庭电话:

手 机:

篇2

一、会计技能教学的现状及重要性

当前,众多中职学校均注重在会计专业教学之中加入实操技能课程,以此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力求让他们一出校门即可上岗。笔者完全认同这一思路,但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把握学生应当学些什么技能,以及该如何设计课程、如何训练、如何考核,在各个学校都是零散无序、无系统化地进行,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不合理、各个教师之间各自为政、教学设置配置不完备、训练和考核办法不科学等,以致学生对本专业认识模糊、学习目标不明确,最后还是不能体现出应有的技能优势。

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白,必须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培养任务的第一位,使学生真正成才。

首先,这是市场的需要。没有一个企业主会聘请一个只懂理论而不会动手操作的毕业生,相反,他们喜欢动作麻利、做事干脆利落,可以“用手”快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事实上,在实务之中,需要的不是丰富的理论,而是熟练的操作技能。而操作技能是可以通过科学的培养后得到提升的,这与所谓的“智商差异”并没有直接联系。

其次,当下大专院校毕业生非常多,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有着学历上的绝对优势,但其理论水平是中职生无法比拟的,因此,与他们“拼理论”是不可能的,唯有依靠“技能”优势才能使中职生对大学生形成一种“不对称”竞争,争取得到用工者的青睐。综上所述,中职会计教育必须与大专院校区别开来,侧重技能教育。

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员

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回答的,例如要掌握基本的经济理论知识,懂得登账薄,编制财务报表、计税和报税,能做相关财务分析,同时熟悉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等。然而,上述都是相关教学大纲上的指导思想,有其共同的特性——抽象和笼统。

在此,我们看看以下两则会计岗位的招聘简章:

第一则:①中专及以上学历,财务相关专业;②熟练使用电脑,熟悉财务软件,独立完成全盘账;③具有出纳、收银工作经验者优先;④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第二则:①中专以上学历,会计学或会计电算化相关专业;②一年以上一般纳税人企业工作经验;③能按照公司的财务制度报销结算公司各项费用、制作财务报表;④熟练使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及熟练应用财务办公软件。

通过这两则招聘广告,我们就可非常清晰地知道,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员:懂出纳实务、懂做账和操作会计软件。再综合分析得出最后答案——市场需要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以下三种技能:

第一,点钞和盲打计算器技术。前者为出纳人员必备技术,后者为出纳和会计人员的基本功,是财务工作能顺利、高效地展开的条件,两者都是财会人员业务素质的外在体现。

第二,独立制作全盘账。制作全盘账,不限于懂得记账和制作财务报表,亦包含了计税和网上缴税、缴社保费等面向管理部门的业务。

第三,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包括文字快速录入,小键盘数字录入,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及财务软件的应用。

三、如何培养学生三种会计技能,实现全能化、一体化掌握

我们弄清楚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备的三项技能后,接着探讨另一个问题:怎样训练和考核这三项技能呢?

(1)点钞和盲打计算器技术的培养。

①点钞技术的训练和考核。先是点钞技术的训练方法,这是出纳岗位的必需的本领。一开始要从指法抓起,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和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建议学生学习和训练银行业所采用的“三指三张点钞法”,即一次能数出3张钞票,33次就能数出99张,再加1张就是100张整数,接着再以100张为单位扎成一叠。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手中备有100张“练功卷”,每天练习10分钟以上,做到能够连续不间断地用三指拨动“练功卷”,声音连贯、动作标准且有规律,同时准确性高。

考核:学生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必须掌握正确的点钞姿势,10分钟内能数出1200张“练功卷”,并按要求将每100张捆成一叠为合格,达到2200张(22叠)以上的为100分。4个月后,每个学生应该进一步掌握快速“配钞”的技能。所谓“配钞”即是随意配出由各种不同面值钞票组成的金额,如¥3567.43元,这里要求学生先数出35张100元面值的练功卷,再加上1张50元、1张10元、1张5元、2张1元、4张1角、3张1分,总共就是¥3567.43元,并在15秒钟内完成,“配钞”过程中动作、声音要连续、干脆。

②盲打计算器技术的训练和考核。财会专业人员打计算器必须快而准,这是专业素质之一。练习打计算器必须达到不看键盘即所谓“盲打”的程度,当然不限于盲打,还要求懂得使用计算器的记忆功能、连加连减功能、小数点设置功能等常用功能。练习该项目要求学生备有财会专用大键盘计算器,初学时,先是练习指法,即培养手指的“肌肉记忆”,让每个手指“熟记”自己所管辖的数字所在位置,接下来便是练习加、减、乘、除法及混合混算。练习目的是达到快速“盲打”的程度,拍打声音连续不间断,同时保证高准确率,好比我们练习文字速录一样。本训练项目并没有什么好方法,唯有刻苦练习。

考核:盲打计算器与点钞一样,要求快而准、动作干脆。具体考核要求为:20分钟内完成由20个3到6位数值组成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题目,即共三道大题,每道20分,再加上乘、除法各20道,每道2分,全卷共100道题, 80分为合格。

诚然,点钞和盲打计算器技术的训练方法和考核标准是不能僵化的,只要能达到快而准的目标,是不必过分在意方法和标准的。

(2)独立制作全盘账(含电算化会计)能力的培养。

所有人都认为,对于在校生来说,这一能力很难实现。然而,笔者认为,如果要求一个在校生能够灵活地应对变化多端的实务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能独立制作全盘账的目标是:学生必须掌握整个账务处理的全部过程。据笔者在记账公司调查了解得知,新到岗的毕业生,最显著的共同的难题是“我下一步该做什么?”,而不是“怎样做?”,究其原因,在学校期间,各校均设置了实操课,这些实操课完全涵盖了一般记账技术,对于基础会计岗位而言,这些知识储备是足够的,但是学生在记账之后“该做什么呢?”,似乎无人知晓。教师在课堂上有讲过这方面的知识吗?当然有!只是学生无法将知识与业务流程连结起来而已,因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处在整个流程之中的那一阶段,所以才会有“我下一步该做什么?”这个共同的问题。

教师讲了,课本同样也介绍了,为什么还是有此问题?我们细看教材,教材是将每一个业务流程分为一章进行介绍,这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过渡性语言却从不会出现,同时教师也甚少会告诉学生:“每一章代表一个流程,相互按顺序衔接起来的。”再者,每章、每节都采用完全不同的案例,这就进一步“离间”了章节之间的顺延关系。因此,多种原因促成了学生不能理解章节就是业务流程的表达,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

笔者认为,要训练学生独立制作全盘账的能力,只能依靠精简的全真模拟实操题,让学生完整地“走”一遍业务流程。并且,要求学生既能做手工账,又能在电算化系统上操作。在模拟实操题的设计上,不必追求难度和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而要注重让学生知道账务处理的全过程,让学生都能“一做到底”,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处于第几个步骤,下一步骤是什么,还有多少个步骤”。以下详细说明。

(1)指导学生理清账务处理的全过程,解决 “正在做什么”和“下一步做什么”两个问题。

做账流程:收集原始凭证编写记账凭证登账编制会计报表计税和缴税、缴社保费装订记账凭证。

一共六大步骤,各步骤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步,收集原始凭证的工作:对外出具和收集发票,对内制作入库单和出库单、现金收入和支出凭证、购销存记录表、网上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第二步,编写记账凭证的工作:根据上一步收集回来的准确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写记账凭证,包括根据外来原始凭证编制往来业务、收付业务、涉税业务分录;根据自制原始凭证制作计提折旧分录、存货出库分录、各种结转分录等。记账完毕,将原始凭证按规定粘贴在记账凭证后面,以备装订。

第三步,登账的主要工作有:根据上期末数据将各科目的期初余额、根据汇总的记账凭证将本期的发生额登记到对应的账薄上,最后结出本期末余额,这一步俗称“过账”。

第四步,编制会计报表工作:即我们根据账薄加计相关数值后填列到规定格式的财务报表上。这一步工作相当明确,学生最容易理解这一步骤所处的位置——账务处理的后阶段。

以上第一、第二步骤可以在电算化软件系统里直接录入,第三、第四步骤也可以通过电算化系统来自动实现。

第五步,计税和缴税、缴社保费工作:当前计税和缴税、缴社保费工作都是通过网上申报填列的,所有税种和社保费都必须通过国税和地税的网站申报办理。其操作并不烦琐,只需要通过公司申请一个纳税账号,然后在网页上填列各税种的计税基数,(通过税务部门的审核后)即可自动扣账,无须到现场办理,只需在扣账后到银行领取扣账单,作为记账依据。

第六步,装订记账凭证工作:记账凭证通常是按月装订的。先要明确记账凭证的装订顺序:科目余额表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按业务发生时间顺序排列的本月的记账凭证所得税计提和相关结转业务的记账凭证,最后正确填写装订封面。

(2)独立做账。待向学生清楚描述上述流程后,即让每个学生开始单独制作全盘账务。

该项技能的培训,在题目的设计上要求全面,难度和题量适中即可,以让学生能够较容易地做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能够理清做账思路和顺利地掌握业务流程,解决 “正在做什么”和“下一步做什么”两个问题;同时,难度适中的题目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本项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且正确地完成全盘账务,无需再安排正式考试。

(3)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被视为职场的基本功之一,因而学生必须具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一般电脑办公软件的运用外,还要求他们学会Excel系统中财务管理模块等相关部分。因为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在此不作赘述。

四、三种技能必须有序培训、互相促进,实现一体化运用

三种技能是相互交错、互相统一的,其中,独立做全盘账是核心,其余两种能力是基本功,三者合一即可高效率地完成会计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如下面所示:

点钞和盲打计算器独立制作全盘账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三种技能都必须具备和能够综合运用,我们要分阶段地、系统地培训和考核:

首先,在一年级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基本原理和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以及学会点钞和盲打计算器的动作要领。本年为“基础之年”。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并开始考核点钞和盲打计算器技术,考核不合格者,顺延下一学期;第二学期开设全盘账模拟实操课程。本年为“考评之年。

第三学年,对三种技能进行综合验收。本年为“验收之年”。

五、会计技能训练与考证的联系

会计考证,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被视为重中之重,因为这是就业的利器。这一观点反映了现实,但是工作能力才是学生职场上生存和发展之根本,会计技能正是工作能力之体现,况且,会计技能恰好是会计考证所要求的能力,甚至比会计考证更贴近实际,因而会计技能的训练完全可以促进会计考证。只要学生的技能掌握到家,通过会计考证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创新,使中职会计技能教学一体化,就能培养独挡一面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一)满足社会与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在市场扩展与社会需求的刺激下,我国的小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大约占到了全国企业数量总数的70%以上,可见小企业是我国的市场主体,它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推动力巨大。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之前,我国的小企业在会计工作方面仅有《小企业会计制度》可以参考、遵守,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限制较多,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这对这个问题,我国再次制定和实施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这为我国的小企业提供了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完善的会计标准体系,能够提高小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后的会计工作与实施之前相比,肯定会发生一些调整与变化,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会出现改变。所以必须要通过在会计教学中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学生会计知识技能与小企业会计工作需求的对接程度,满足社会与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确保小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保障小企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继续稳步提升。

(二)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中专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操作性、实践性人才,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保障学生就业,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社会生存问题,所以如何使学生的职业发展更加光明、良好,就成为了中专学校应当主要考虑的问题。面对如今社会与国家越来越重视小企业发展的情况,各种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资格、职称考试会越来越多,所以让学生在在校期间就全面、深入的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知识,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1]。

二、如何在会计教学中有效的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

(一)加强教师自身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力度

《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执行,至今为止时间依然不算很久,其中有很多新的会计专业知识、专业理论。要在会计教学中有效的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首先就要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实施背景、适用范围有深入明确的了解,还要熟练的掌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等相关内容。所以,学校方面应当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加强教师自身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力度,通过听取讲座、参与相关学习培训等途径,来加深教师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了解,为教学奠定基础。

(二)优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中专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虽然主要集中在小企业,但是学生在校所学习的会计教材基本都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而编写的,不仅会计理论难度偏高,且达不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中专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考虑开设专门的《小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并安排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之前讲授。另外,再开设《小企业模拟实训》的实操课程,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专业课的难度,体现教学难度的递进原则,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小企业的实训课程,尽快与就业岗位深度对接[2]。另外,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上,应当采用一些专门针对小企业而开发的会计软件,同时要确保软件能够支持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例如“用友畅捷通T3教育专版10.8软件”,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今的小企业会计工作都已经实现了电算化,作为需要上岗就业的会计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知识,更要能够在上岗后立即采用电算化技术,对《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实践应用,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以更好的实现学生与岗位的衔接。

(三)开展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主题的会计竞赛

为了提升学生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热情,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知识内容的掌握,教师应当组织开展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主题的会计知识、技能竞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使学生在相互比拼的竞赛中,得到职业能力方面的锻炼与提升。会计竞赛的举办必须要有规划,要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有实际的引导作用。应当将竞赛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会计电算化,竞赛的方式是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内容,设计出竞答题,然后让学生使用福斯特软件在电脑上完成,最后由计算机进行打分,评出最终成绩;第二类是手工会计,这个竞赛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验和提高学生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技能比拼”的设计上,应当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税法,采用小企业会计相关的试题,选用来自实际工作中的真实票据,单证样式,按实际工作要求规范指导,同样使用福斯特软件来进行比赛,看谁能够又快速、又准确的完成[3]。不论是“会计电算化”还是“手工会计”中的优胜者,学校或教师都应当给与其一定的奖励,以鼓励获胜者继续努力学习,并对其他未获胜的学生起到刺激作用,使他们也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在下次竞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四)加强与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

小企业的数量多、分布广,学校比较容易与他们结成合作关系,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也只有通过加强与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才能使学生在正式上岗就业前,形成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直观认识,在实际的会计工作当中进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践,这有利于学生在上岗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全身心投入会计工作。同时,在校企合作进行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学校方面可以让会计实习生进入会计师事务实习,合格的实习生由事务所推介学生进企业工作。利用这种方式,企业不但不会有所损失,同时还获得了很多具有实习经验的优秀毕业生。而且学生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之后也已经对工作较为熟悉,一旦上岗便可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会计工作。

篇4

中图分类号:F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003-01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

(一) 教学目标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相应的教学内容为针对该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教学中忽略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能力培养的渗透。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电算化的学习与操作实践中缺少基础概念与理论支持,更无法将会计实务实践迁移到电算化的应用上,只能照本操作,离开课本、离开课堂,真正上岗时即无从下手,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二) 教材选用单一

为响应 “普通高中有高考,中职教育有大赛”,适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需求,各中职学校普遍热衷选用唯一比赛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教学内容则以技能大赛的大纲为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适应各级专业技能竞赛,努力跻身在各级大赛的前沿。虽在比赛中能取得优秀成绩,但在现实工作中并无有重大用途。

(三) 教学设备缺乏,教学方式和方法落后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各校应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学校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没有专业机房。学生实训只能挤在公共机房里,导致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训课时少,影响了教学进度。另外,虽有一些学校设有专业机房,但由于软、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投资很大,一旦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淘汰,造成软、硬件滞后。使得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差异很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另有一些学校虽建立了多媒体实验室,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但在使用效率上却不很理想。

(四)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在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型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学校几乎没有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课。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其结果是,虽然学生通过了专业课程学习,甚至拿到了毕业证书。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却适应不了本专业的要求。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适应社会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以下能力的不足:1.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2.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3.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为适应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该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指引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基于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后,自学掌握其他常用的财务软件。

(二)充分发挥自编教材、自编《上机指导训练》的作用

为使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能与企业会计工作实际需求有效接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编电算化教材(补充出纳管理系统、往来帐管理系统、购销存管理系统等模块的应用知识)、自编电算化上机指导训练(结合基础会计模拟实操教材、财务会计模拟实操教材及近年会计电算化省赛试题等,编写仿真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实训),弥补了学校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上的不足,既实现了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使学生较具体地体验仿真ERP上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又能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使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实现理论迁移、技能拓展。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可分为三个步骤:1.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2.案例在课堂上先由学生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中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校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同时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也有利于学校开辟多种办学途径。学校可与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学校还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通过调研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教学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这样的教学案例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学校也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

(五)建立专用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根据会计专业学生人数,设计成标准的网络教室。保证每人一台电脑,采用星型结构把实验室内的电脑连成局域网。然后与校园网及互联网联结,实现会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同时,应在实验室内增加一些电教设备,以便遇到确实无法模拟的会计环境或问题时。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需要指出的是,在配备硬件系统时。要考虑今后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此过程中可以与大型管理软件公司合作。让对方给出专业的设计意见。同时可与其合作开展培训业务。不仅能让更多的学生学到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且对学校创收也有所帮助。该实验室建成以后。应杜绝其他专业教学使用,多安排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此进行业务训练,从而体现职业教育的优越性。

(六)组织学生参加考证

中等职业学校的电算化教学受教学时限的影响,不可能在课堂上将所有电算化的知识一一教授。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和带队考证的经验,认为初级考证和中级考证各有特色,在教学中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初级辅导、中级辅导、考证准备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拿到会计上岗证,将来毕业后才能顺利从事财务工作。目前几乎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在开设会计专业的课程时都有珠算、会计基础、会计实务、财经法规和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在经过初级、中级电算化教学以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需要注意的就是要针对考证要求强化训练并记忆相关要点。

结语

通过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力求学以致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现代会计事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正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8-164-02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基础。企业的经营过程本质上是资金的运动过程,基础会计学正是学习如何核算和监督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因此对理解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基础会计学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目前,许多高校越来越关注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最基础的课程,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改革更是刻不容缓。

1基础会计学教学现状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在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实践环节较弱,双师型教师缺乏等等,主要表现为:

1.1教材内容落后

我国的每次会计准则和制度修订后,教材更新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新准则、新制度不能及时调整,新的会计科目和要求,无法在教材中体现,教材内容严重滞后,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再者,现行基础会计学课程教材的编写是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基础上编写的,而近年来会计电算化普及率较高,教材内容相脱节。这样,教材内容总是落后于现实经济生活,那么也就造成教学内容的落后。

1.2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高校教师授课,依然以课程教材为主,会计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作为主要手段,这种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实习的资料和设计与企业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差距,学生虽学会怎样编制会计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工作后遇到实际会计工作中复杂的业务还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不会办理会计相关业务,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还有教学中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安排不科学,整个会计专业课教学中实践学时安排较少,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很多高校仍在探索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1.3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很多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以企业财务会计为主,其他行业会计一般涉及较少,不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就业后很难马上适应工作。再者专业课程的安排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是相辅相成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会计专业课和会计模拟实操课是相互分离的,不在同一门课程上或不在同一学期上,学生不能及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还有课程学时安排不合理,例如理论课时较多,实践课时较少,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1.4实践环节很难满足教学需要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模拟真实的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理论。但是当前高校会计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较多,例如:

(1)实践课程缺乏仿真性

基础会计学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手工记账为主,实践内容所涉及的业务范围较窄,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教材打印的样式,涉及的凭证、账簿类别比较少,缺乏真实感,尤其是原始凭证,学生很难有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会计岗位设置也不够明确,也没有采用轮岗制。而且实践课程大多在进行课堂教学,很难形成一种仿真的模拟环境,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无法整体把握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2)实践课程缺乏技能性训练

基础会计学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一些会计人员基本技能的训练,比如点钞、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等,学生参加工作后,很难立刻胜任会计实际工作。

(3)课堂教学缺乏真实经典的案例

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后,利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自觉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会计基本技能水平。但目前基础会计学教材中,都很少有综合的或经典的会计教学案例。

(4)学生校外实习效果差

很多高校每年都安排学生的专业实习,但是直接到单位实习往往会遇到一些阻碍,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单位一般不喜欢接受学生实习,即使能够到单位实习,实习周期比较短,实习的学生一般固定在一个岗位,即使这样也很难接触到实质的业务,更不能全面接触所有的会计业务,因此实习效果较差。

2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如何让学生较好的掌握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教育模式的改革:

2.1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改革

为提高学生会计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技能,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一般应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式、账户和复式记账法、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建账、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对账、结账、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职业道德教育等等。针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对一些重要章节,如会计要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账户体系与分类、会计报表等内容的讲授应分配相对多的课时。再者会计专业政策性强,每年都会出台相关的会计政策、法规。高校应时刻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安排相关部门调整教学大纲,并围绕大纲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如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最新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扩充信息量。选择教材时也应注意选择教学内容充实、知识更新速度快的教材。

2.2加强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会计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而目前许多高校不重视教师的后续培养,不重视培养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因此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为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如何加强高校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及时交流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间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地安排会计教师到企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更好的完成会计教学任务;(3)每年选派教师参加新会计准则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新会计教师的理论知识,拓宽教师专业知识广度;(4)提高会计教师的科研水平,从制度上鼓励会计教师撰写会计方面的论文,参与新教材编写,申报相关科研项目的,建立奖励制度。

2.3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校要提高基础会计学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1)在课堂中融入案例教学法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初学者来说,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剖析会计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中去。例如在讲授销业务核算时,可以设计现实的企业生产运营案例,在讲授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后,可以设计能反映完整核算过程的综合案例,要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激发学生积极自觉的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好的案例能够使学生对会计学习形成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要做好案例的设计与教学工作。

(2)在课堂中运用会计图解法教学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紧密结合的课程,文字与语言表述很难使学生掌握好会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图解教学法,简单易懂,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会计处理程序,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非常抽象难懂,教师可以做成图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再如,在借贷记账法应用的教学环节,账户间的对应关系不好理解和把握,教师可以运用图解法构建一个账户体系的对应关系框架图,使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掌握。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化的要求,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基础会计的教学。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通过计算机课件、电视录像片、会计教学软件,把晦涩难懂的理论以最直观、最形象的形式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学习会计要素时,可以采用动画、图片、视频等形式将会计要素内容表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习整个生产经营环节的核算时,可以用视频展现模拟现实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形成多媒体网络教学,运用网络优势,扩充学生信息量。

2.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基础会计学的课程特点,单纯的理论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开设会计电算化实操课程

当前,由于实行电算化管理,可以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因此会计电算化在企事业单位普及率相当高。在高等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就随之成为必然。然而,目前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软件教学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滞后,教学方法不灵活等问题。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采用金蝶、用友财务软件公司开发出来的财务核算软件,学校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进行真正软件的实操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会计知识在真实的单位财务软件中的运用,提高会计核算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

(2)建立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

基础会计学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上岗操作,但目前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建立会计仿真实验室,选取企业真实的业务资料,按实际工作流程和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良好途径。学生对教学资料认真分析,运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对科目的设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纳税申报、编制报表等会计循环的各个环节都实际动手操作,还包括阅读会计报表和报表分析,在操作过程中体会真实的会计工作。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每门课程教学期间,可设置针对课程内容的课内实验课,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纳税申报等实验。在理论课程开设之后还要设计综合性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和责任,在实操教学中采取“轮岗制”,将学生分组,每组充当一个财务科室每一岗位、企业主要与财务上工作岗位、银行与企业工作岗位。还将财务科室组分配不同的岗位,针对每个学生安排出纳、记账、成本核算、税务、总账、财务主管等岗位,并确定其职责,定期轮换到其它岗位,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各项业务。学生在掌握会计手工工作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电算化实验,要能熟练运用常用的会计软件进行各模块的操作与维护,处理单位日常的会计业务。因此,建立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应注意包含手工和电算化两项功能。

(3)适当安排校外专业实习

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的业务和场景毕竟是模拟的,与实际的会计工作还是有一定差距。学校应每年安排学生参加校外专业实习,聘请资深的真正的会计人员讲解会计工作流程,并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答,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应从各个角度加深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青玉.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9(1).

篇6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s facing difficulties, and needs to be adjusted to form a new development. Our new exploration is: relying on the "Lixin Accounting firm Zhongshan Jian Bin (stock), the establishment of" workstation "theory of learning, skills training,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three platform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 nine "module training system with the guidanc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eory, to carry ou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let the students really account to do it, so as to improve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account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shareholding system; talent training mode

1 课题实践的研究背景

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会计理论,让他们掌握会计方法,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此外还要帮助学生过好会计人员做作业资格证的考试关,其难度很大。

会计工作涉及单位经济敏感信息,由于信息保密等的要求,让学生直接接触真账实习的机会很少,造成目前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环节上的相对缺失。目前各种仿真模拟教学环境及虚拟软件下的训练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难题,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而造成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应变技能不足的现实。

面对这一现实,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山建斌”)开创性地开展了建立“股份制实训中心”的实践探索。由此会计专业形成了依托股份制实训中心,建立“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能力提升”三大平台,在现代学徒制理论指导下设立“三层九级”模块训练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会计人员职业意识和岗位习惯的认识,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和实战技巧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会计综合技能水平的提高,实现零距离就业。

2 课题实践的理论界定

(1)股分制实训中心:是特指中山建斌借鉴经济领域的股份制理论和实践,在学校实训中心建设中引进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等各种主体的生产要素,形成了新型的股份制合作的办学模式,校企协同育人。双方通过资金、O备、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入股合作,签订有法律效应的合作协议,共同建立集教学、实训、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股份制实训平台。

“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会计专业的股分制实训中心。 2016年5月,与中山市普华立信会计事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办立信会计事务所建斌(股份制)工作站。让学生分批实习,以真实的客户资料为基础,在注册会计(税务)师的指导下,进行记账、纳税申报、助理审计等项目实操训练,在岗位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本文中所涉及到的理念与实践探索均以“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的工作实践互为依据。

(2)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在对进行会计基本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理论认知、模拟实训、社会实践三种课堂,并使之在不同阶段不断循环运行,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在教学教程中,以模拟会计实践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会计实务,让学生逐步体会会计基本理论和实际处理方法。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形成螺旋提升的循环教学体系。①

(3)零距离就业:让学生通过三年多次理论认知、模拟实训、社会实践三种课堂的循环过程,充分接触社会实践,了解企业及岗位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真正实现“真账实做”,并通过现实的客观标准去评价工作成果,明确差距、收获成功,从而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基本达到“毕业生=熟练工”的目标。

3 课题实践的理念与原则

基于会计专业对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实践操作的熟练性都有较高的标准,所以我们在实践中遵循“精准定位、理实一体、分层递进、能力为先”的原则:

“精准定位”是指在教学目标上,会计教学实践要充分考虑区域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环境和需求,以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合理设定,做到理论够用、技能实用、学以致用;“理实一体”是指在教学方法上,会计教学实践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技能,并通过科学的训练体系、典型的实战体验,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形成职业能力;“分层递进”是指在教学设计上,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形成螺旋提升的循环教学体系;“能力为先”是指在教学评价时,以完成真实会计岗位工作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提升为优先考核的指标。

在会计教学实践中,为了兼顾不同类别及接受程度的学生,学校以“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为核心,分别建立起三重平台,助推学生成长。

(1)理论学习平台――会计理论考核及会计电算化考核训练系统等,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不断训练,强化相关会计知识的形成,适应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核的要求,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和应变能力。

(2)技能训练平台――会计岗位模拟平台及虚拟报税训练平台等,让学生在仿真虚拟的会计工作环境中,从出纳员、核算员、记账员、报税员等不同岗位的角度,熟悉数答案问题职责、了解工作内容、明确工作程序,从而加快会计知识向会计技能转化的速度。

(3)能力提升平台――“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拥有当地区域内各种的单位资源,经济业务类型齐全,企业门类丰富,让一批批精英学生在其中跟岗实习、真账实做,从而获得宝贵的实战体验。

4 课题实践的环节及要求

“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是一个具有直接对外经营资质、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为区域内的企业单位提供记账、出具审计报告、提供账务咨询等经济业务。它是中山建斌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的核心,理论学习平台、技能训练平台、能力提升平台环环相扣、螺旋提升,成为一个完整的助推会计“知识―技能―能力”转化提升的训练体系。

4.1 内化意识,提升素养――让一切活动成为学生职业素养生成的动力

“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进驻后的第一大作用就是潜移默化的熏陶。一个综合性的、专业的会计机构,一群自信阳光、专业能力强、实战水平高的职业会计人员对刚刚涉足会计领域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天然的诱惑。我们也不粘放大这种良性的专业影响,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生成。

(1)现代财会意识教育:在会计专业的学生进校后不久,我们就组织学生参观“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让学生现场体验;由工作站的专业师傅开设“现代财会意识教育”讲座:讲会计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形成职业理想和愿景,从而激发学习动力;讲会计专业的行为及管理规范,培养职业操守;讲会计专业的岗位工作要求,强化职业习惯。

(2)典型业务的实战技术培训:对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已经对会计专业有一定了解后,分别就报税业务、发票业务、凭证整理等项目模块进行专项培训,重点传授实战技术,弥补学校教师在实战教学训练方面的不足。

(3)会计实践中的问题解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开始了顶岗实习,真正接触社会,体验会计岗位的工作实践。通过深入调查和收集学生在会计工作中碰到的具体普遍性的问题,组织专门的解答互动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4.2 强化仪式,培养习惯――让所有形式都变成学生职业习惯养成的载体

对会计专业的全体学生而言,“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本身最重要的作用是营造会计工作的实战氛围、树立会计人员的成长标杆、体验会计行业真实的企业文化、普及会计专业的职业意识等。但是,能够真正深入其中、具体参与实战工作的毕竟只能是少数精英学生。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我们通过规范相关程序,突出仪式影响力,从而让所有形式都变成学生职业习惯养成的载体。

(1)选拔――突显“精英”光环。树立“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核心地位,真正让学生明白、家长理解,首先要宣传到位。其次要沟通充分。最后是选拔过程要公开。

(2)典礼――突出职业的神圣。在学生即将正式踏入职场的关键时刻,需要利用一些特别的仪式,彰显职业的神圣,激发学生对职业的敬畏、对事业的谦恭、对师傅的尊重,让学生终身难忘。对进入“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精英学生,我们一般设立三个典礼:入职典礼:进入岗位初期,举行精英学生入职典礼,通过简短而隆重的仪式,描述职业愿景,明确职业发展及个人成长路径,激发学习实践动力;升职典礼:每完成一个层次3个模块学习后,为通过考核验证的精英学生举行升职典礼,颁发结业验证证书,激发持续学习实践的毅力;颁奖典礼:实习期满举行颁奖典礼,对优秀(实习)员工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金,激发成就感和自信心。

(3)仪式――强化“契约”精神。为了突出一般经济实体与学校不同的性质、特点,我们专业设计了“协议―签约”仪式、“拜师―敬茶”“出师―分享”,让学生充分认识学校与社会的差异、师傅与老师的不同,在家长、老师的见证下学生自己庄严承诺、陈述、表态,会极大地化“契约”精神。典礼与仪式的影响远不止对少数精英学生,更重要的是对所有参与、见证的全体会计专业的学生的震撼与激励,特别是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训练会产生持久的积极作用。

4.3 细化内容,训练技能――让全部内容成为学生职业技能进步的台阶

在“能力为先”思想的指导下,在技能训练中逐步拓展学生的学科理论知识,加深对岗位、职业的认识,形成基本的职业素养,为今后向社会人的转化奠定基础。由此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会计岗位的实际要求,重新整合、科学排列,形成以会计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会计工作规范与技能、会计工作观念与技巧为核心的递进提升系列。

目前在“立信会计事务所中山建斌(股份制)工作站”整合学校教师和事务所专业师傅的力量,对这些进入工作站的精英学生实施“三层九级训练体系”(表1),明确训练内容和评价标准,使师生双方心中有数,形成自我激励。同时“三层九级训练体系”结合考核验证制度,其实也是这些精英学生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进阶路径。

三层九级训练体系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进阶路径,让这些精英学生可以增强学习训练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要求,结合财经纪律和资金运作的规律,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全过程,提升其全面管理企业财务的综合实践能力。

每月一次的总结反思,让学生对整个实践体验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引导他们归纳各会计环节所体现的会计基础理论,形成对会计知识全貌的基本认识;引导他们总结各会计岗位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技能水平、知识结构,让学生加深对会计人员工作、各职务要求的理解。

5 课题实践的效果表现

(1)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由于教学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学生通过参观、见习加深了对会计这个职业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我要学”的内在趋动力,所以在会计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浓厚,自觉性大为增强,提高了学习效率。

(2)学生学业成绩上升:根据与实施改革前的学生学习成绩对比,学生在会计理论、会计技能的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合格率一般都超过90%,平均分明显提高;学生在参加中山市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核中成绩优良,取证率居中山市同类学校前列。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162-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以培养从事生产、建设一线的产业技术人才为主要教育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同时指出,体育课是“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以满足今后繁重工作需要为目的”。

体育课程是技工学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其开设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职业人才的健康状况及劳动从业者的素质。因此,技工学校的体育课程一方面要具备体育课程的共性,即以身体训练为主要手段和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更应具有个性,即要强调培养目标的专业性、定向性和实操性,要为专业、行业和职业特点服务。

一、当前技工学校烹饪专业体育课程现状

就目前广西各技工学校乃至国内多数技工学校而言,在烹饪专业学生中所开设的体育课程与其他专业基本一致。考虑到烹饪专业职业岗位要求的特殊性与烹饪技巧养成的复杂性,体育课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体育教材缺乏针对性。目前所选用的体育教材涵盖三大球、健美操、田径等内容,有的学校增开了民族体育,但基本上与基础教育教材内容大同小异,不能够根据烹饪的职业特点加以科学化和规范化地引导,对职业病的预防也缺乏必要的指导,脱离了与实际工作的关系。

教学目标不清晰。技工学校烹饪专业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且能够迅速上岗的中等技术人才为目标。该专业技能操作要求技术与力量的统一,其学生不仅要能熟练掌握禽鱼宰杀、刀工切配、搪锅抛锅等基本功,而且还得适应将来紧张而单调的流水作业,承受温度、气味、噪音等特殊环境的影响。因此,现阶段技工学校提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理念,对学生适应岗位的需求来说,显得略为空泛。

教学方式相对单调。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技工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方法简单、内容单调、相对零散的情况。教师多以示范讲解为主,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创新,缺乏热情,敷衍了事,避重就轻,这也给体育课的质量和效率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

评价标准较为单一。现今多以考核为主,即平时成绩、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各占一定比例给出综合分。对能否有能力独立进行科学体育锻炼没有过多的考虑;评价标准也未能根据专业来权衡,如烹饪专业对手臂和腰部力量的要求就明显高于会计、美容美发等专业,但没有把这些作为重点考核内容。

当然,作为公共课,体育与其他文化基础课一样,出现学校和专业课教师不重视,学校投资力度小,师资培训晋升空间小,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只求专业技能突出而对体育锻炼产生畏难情绪等现象。

二、社会、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

笔者跟学校毕业生、烹饪行业企业的主管以及一线技能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到烹饪行业对新从业人员的关注度中,每项按满分为100%来看,专业技能要求60%,身体素质要求40%,职业道德要求100%。这就是说,烹饪专业从业人员不仅要拥有扎实的职业技能操作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职业体能、环境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同时,用人单位并不会留给就业者太多适应的时间和空间,这也就需要学生在上岗之前就要具备这些项条件。因此,对技工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时刻重视学校的体育课堂学习,并将其视为就业和预防职业病的一项大事来抓。

三、技工学校体育课引入职业体能的依据

体育课程除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终身体育观念外,更需要根据职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特性锻炼。

(一)职业体能

职业体能是与职业有关的身体素质以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是经过特定的工作能力分析后所需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包括重复性操作能力、背肌承载静态力的能力、其他肌肉群能达到维持工作姿势要求的能力,以及人体对工作环境的忍耐程度等能力。职业体能具有实用性、科学性、连贯性、补偿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二)职业体能用于体育课程的依据

从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以及运动生理学角度出发,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发需按照不同的职业要求,运用相关的方式和手段,考虑到一般与个别,科学地发展学生的体能。也就是说,职业体能理论用于技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需做到五个统一:专业学习与就业岗位相统一、体育课程与专业技能相统一、培养目标与大纲相统一、评价标准与用人标准相统一、体育教育与职教特色相统一。

四、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结构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目标

为了突出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职业体能的特点,确立、丰富和发展体育课程新的内涵和目标,即在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原有要求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职业体能特色。如在身体健康目标的培养上,引导学生学会与未来从事职业相关的基础保健知识和运动知识;而在心理健康目标的制定中,加入改善身体机能、促进与职业相关心理调解能力,为顺利从业与胜任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

结合就业岗位标准,充分考虑到学生将来职业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性质,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注重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制以外,还可以将课程结构细分为模块教学,即开设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的普通体育选修课和与专业结合开设的职业体能课程。例如,在第一学期开设基础课,第二、三学期开设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选修课,第四学期依专业开设职业体能课。当然,不论是何种类型,每次课建议将20-25分钟用于身体素质训练。

(三)内容设计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认定,职业体能可结合各职业岗位劳动时身体姿态进行相应的分类,分为流动变姿类(如旅游、市场营销专业)、静态站姿类(如酒店、收银等专业)、静态坐姿类(如文秘、计算机等专业)、特殊姿态类(如警察、空乘等专业)和工厂操作类(物流、机械等专业)。显然,烹饪专业属于后者。无论是加工切配,还是临灶烹调,都要求站立,强调上下肢力量、腰部力量、腿部力量,需耗费大量体力,也需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基于此,与烹饪专业职业技能相结合的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应当包含基本体能、职业体能与终身体育行为。

具体而言,基本体能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以力量训练为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利用现有的单杠、双杠做引体向上,进行上臂肱三头肌和手臂肱二头肌的训练。同时,针对需要用到腕力的翻锅中的拉、送、扬等技术动作,可选用哑铃作为教具。

职业核心素质包括职业体能(平衡、手腿力量、腰部力量等)、职业特殊体能(耐高温、抗噪音等克服外界环境的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保健(保健操、矫正操等)。如加强腿部力量可通过负重站立练习、杠铃半(深)蹲练习来完成。

终身体育行为重在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持之以恒、自主锻炼的能力,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必须坚持长期性、效率性和经常性相统一的原则,强化自我训练意识。如教师引导学生将指卧撑、直臂卷绳贯穿职业生涯始终,反复训练。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篮球、足球等团队运动,通过竞争来使学生建立起规则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懂得关心他人,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评价体系

体育课程评价是促进教学目标实现、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因此,多元化的评价应当考虑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根据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我们可以适度重构成绩评定的类别和比例。如将职业体能锻炼比重增加到30%以上,而体育体质达标与课外活动也占一定比例。

职业体能视野下的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还应该强化对职业体能的认识和认可,强化对职业体能知识的传授,做到社会、学校和师生三方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技工学校的职业特色,完成育人功能。社会和学校应该加大多元化投入力度,形成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有机联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既强调课内的知识传授,也强调课外的自主学习以及对社会的体验与适应,从而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整个体育课程体系。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用人单位、市场需求以及职业,充分调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学生则可以通过团委、学生会和社团等组织,开展和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在拥有一个健康体魄的基础之上,有效地提升职业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喜峰.基于职业体能为主的体育教学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6)

[2]郭海玲.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学刊,203(4)

[3]谢斌.现代高职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5)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67-03

一、物流产业及区域发展概况

(一)产业背景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流业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说明已经把发展现代物流业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二)区域背景

广东省也十分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紧贴国家发展规划,在广东省“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明确要求要以国家规划目标为总体目标,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打造以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的便捷高效现代物流网络。

二、广东省物流人才能力和素质需求现状

珠三角是我国发展物流产业最早的地区,据相关资料显示,广东省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300万,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物流工作岗位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都对物流人才需求不尽相同。根据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为高级技能型人才,需要掌握国际贸易、运输、物流地理,且还需具有扎实的英语能力和物流经营相关知识。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报资料,已经完成了《广东省物流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分析了广东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出口制造型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中小微物流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为制定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就业岗位如图1所示。

总体来说,广东省中小物流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主要可归纳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动手实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理论知识要求主要包括:物流管理知识、财务知识、专业英语、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等。目前来说,物流人才主要来源之一是高校毕业生,最有效的途径就应该是加强高等院校的物流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各项知识和技能。在珠三角区域,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如何制订契合物流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建设思路

(一)确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以物流管理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借鉴中小微物流企业各岗位工作要求,以物流工作流程为依据,确立职业能力要求和知识模块,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必须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并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创业能力培养。另外课程体系要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边界,延伸与企业合作范围,在课程设计上,与企业共同开发一批工学结合的实训实践课程和专业精品课程。目前已经努力把《仓储与配送实务》、《生产运作与管理》、《物流运输实务》等课程列为精品课程开发项目,目的是打造课证一体化和培训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学生实训环节既包括校内实训,还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走工学结合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建设好梯队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的合作,安排专职教师参与到物流企业一线的实践,提高其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对外引进海外人才和招聘物流企业专家兼职等方式,建成一支由本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优秀教师团队。

四、设计和开发“专业+创业”模式的建设路径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建设思路,本文提出以“行业+企业”模式为支撑,以“专业+创业”模式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建设路径,通过这个模式培养适合广东省中小微物流企业人才,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并为社会解决就业严峻形势找到突破口和方向之一,提升学生的创业激情和能力,为将来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共同研究讨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通过专家论证、集体讨论等方式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准确定位,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会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二)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及具体课程

按照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模块强化技能、能力训练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基本职业素质模块、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创业能力训练模块构成。初步设计和开发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实践课程(平台实践课程、专业技术实践课程、拓宽训练)、专业理论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拓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方向性选修课程组成整个体系。主要在平台实践课程里面,开设物流认知实训、国际贸易实训、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市场调查、会计实操等,在专业技术实践课程里面开设仓储与配送实训、物流运输实训、报关综合实训、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训、连锁企业物流实训、商务谈判实训等,在拓展训练课程里面开设供应链管理实训、电子商务实训、创业方案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

(三)共同建设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物流管理专业将根据真实生产任务和情境,与合作企业共建情境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和校内外生产型实训基地,形成与合作企业互利双赢的局面。目前,我院物流工程系已经与顺丰速递东莞分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整个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完全依照企业真实营业环境布置,引进顺丰全套经营管理制度及管理系统,在为校园师生提供优质物流(速递)服务的同时,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完全企业化运作的真实的实训环境,提供全方位、综合性强的专业实训实习。大学生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采用学院投资建设、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自营自管、教师协助指导的模式,其运作从门店管理、市场开发、广告宣传、人员招聘与考核、业务经营管理、质量监控等完全引入企业管理文化,结合学院实际,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实训实习一体化。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真实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其实习基地、实训场所、教学平台、师生服务中心的多个作用,办出了专业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为了拓宽和加强物流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采取和合作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把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和企业试用期相结合,使学生的毕业实习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结合。我院已与物流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并与其中六家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聘请企业经理或业务骨干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组织教育、技能指导及考核上岗工作,加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增强人际交往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吃苦精神。

(四)共同打造“双师”结构型的教学团队

高质量教学团队建设是保证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能力训练的顺利展开的基础要求,那么必须培养既有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还有技能等级证的“双师”结构型师资队伍。而要建设这样的教学团队,校企合作是可行的和可操作的。在实现双向交流的基础上,行业企业需要为教师提供见习锻炼、挂职实践、参与员工培训的平台,学院也为聘请相关物流专家进行兼课任课、挂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和量化评价教学质量的监控,真正能够形成出得去、来得了、可干事、能作为和“双师”教学型团队。

五、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希望新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学院立项,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然后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的建设责任、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建设进度和建设目标等,并按照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考核、评价通报,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二)组织保障

首先组建项目团队,负责项目的规划、决策、实施、管理等工作,然后安排组员进行项目的具体建设计划实施,最后由学院组织实施项目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评审、竣工验收等。

(三)人员保障

根据系统设计与开发内容,项目团队成员由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中小微物流企业负责人或管理者、出口加工制造企业负责人或物流相关的管理者、物流行业领域专家构成。

(四)经费保障

在取得学院项目立项的基础上,获得学院立项资金支持,还可以在专业建设资金中获得系部的专款专用,也可以在合作企业中获得本项目拨款支持,项目组严格按照学院和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使用资金。通过本项目拨款、企业投资、系部配套三部分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五)质量控制

首先,按照立项任务书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方案,以学院的相关政策为依据,项目团队不得随意变更,若确因客观原因需对原计划进行局部调整,须严格按审批程序报批学院相关部门审核。其次,加强项目运行监控,项目建设将按照“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思路,将建设内容层层落实。同时,根据学院有关政策,由学院对项目建设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同时由物流专业系部对其随机抽查,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六、结语

构建以“行业+企业”模式为支撑,以“专业+创业”模式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三突出、三优化、三加强”,即:突出能力素质提高、突出职业道德培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外语、计算机教学,加强人文社科教学,加强创业理论课程教学,让学生“从学中做”、“从做中学”,从而实现“素质高、知识广、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标准,取得社会企业的认可与接纳。

参考文献:

[1]刘艳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6):23-25.

[2]王秀繁,矫利艳,王煦.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J].职教探索,2010,(7):166-167.

[3]王红艳,李选芒.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36):35-36.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026-03

一、课程改革背景

1.产业行业发展分析。在《贵州省人民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大提高,加快把旅游和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大省。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按照把我省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吸引力的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多渠道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和酒店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我省旅游接待能力。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强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加快发展一批专业旅游城市、旅游村镇、旅游文化商品集散地,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开拓客源市场,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全面优化旅游环境。”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发展将是贵州“十二五”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与本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点紧密结合,前景广阔。

2.旅游人才需求分析。根据贵州省旅游局调研报告,贵州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员15.79万人,间接从业人员78.95万人。在2010年11月出台的《贵州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需要解决的重大瓶颈问题中指出“贵州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跨越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贵州省发展旅游的人才支撑严重不足。全方位地缺乏旅游人才,表现为旅游规划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酒店服务人员、旅游从业人员、农家乐从业人员等‘五支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制约了贵州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民俗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避暑旅游等新兴、专业人才更为短缺。旅游教育培训资源也比较短缺,旅游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同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环境也相对较差,旅游人才流失严重。”《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更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五支人才队伍,瞄准六个突破口。到2015年,力争全省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培养和引进旅游行政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才、短缺专业人才和教育培训师资人才2万人,培训各类旅游从业人员200万人次以上;全部导游人员、90%以上旅游行业服务人员和7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达到培训合格上岗”。由此可见,在贵州省旅游业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十二五”期间旅游从业人员需求达到14.21万,贵州旅游人才供需缺口或将进一步增大,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3.高职开设《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的意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旅行社、景区、会展、博物馆、展览馆等旅游企业的导游、计调、外联、旅行社管理、景区开发与建设、会展服务、讲解员等岗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开拓能力、具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旅行社计调(OP),是旅行社完成地接、落实发团计划的总调度、总指挥、总设计。计调工作是旅行社业务部门核心工作,综合性较强,涉及旅游产品设计及销售、中间商的选择及管理、核价及对外报价管理、客户档案管理、同业合作、质量监督等。作为一名合格的旅行社计调人员必须具备各种业务知识和职业素质,“事无巨细,大权在握”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必须专业和灵活。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旅行社的业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旅行社计调业务》是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综合性、实践性。开设《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至关重要。

二、课程改革设计及实施

1.基于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开设《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当前旅游行业的计调岗位需要以及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让学生掌握旅行社计调业务工作内容以及操作流程。具备操作旅行社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旅行社产品定价和销售,旅行社团队、散客业务运作,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基于这个目标,在改革课程的过程中,应组建由企业专家、行业主管部门专家、课程设计专家和校内外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委员会,深刻讨论课程建设的针对性和内容的选取标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参与指导课程的设计、教材的编写、实训项目的制定和考核标准的把关,使得课程内容的选取与教学设计完全符合企业实际运作的需要。由于计调岗位的特殊性,各旅行社将此岗位作为极高的商业机密,因此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让老师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或者深度合作的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收集和总结相关业务流程、要求、原始案例及资源素材等资料,力求将增长的社会实践经验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去。

2.基于岗位需要,选取和序化教学内容。《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的实践性极强,这需要在选取和序化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旅行社计调岗位的需要,以旅行社业务的类型作为切入点和载体,将旅行社计调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操作方法和工作程序贯穿其中。

(1)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以项目组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收集资料、计划统计、对外联络、订票业务、订房业务、调度变更的主要业务技能,并融会贯通旅游产品营销与公关、旅游电子商务等知识,使学生能将课程所学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突出学生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事业心、灵活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优良的工作作风。每个情境均为完整的工作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任务单元组成,每个项目和任务有能力、知识教学目标,也有素质教学目标,项目任务可以举一反三,可以适应不同场合的变化。项目任务要授人以“渔”,培养技能过硬、职业道德好、职业素养高的人才,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拓宽空间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情境13个工作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如下:

(2)在编排顺序上,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式排序来展现教学内容。以旅行社业务种类作为载体。按生物学原理,随技能培养逐步增加理论知识,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原则,从最基础的单项计调业务入手,然后是常规团队的计调业务,最后是复杂的商务会展计调,由此顺序渐进,所选业务要具有典型性和覆盖型,通过这些旅游计调业务的操作,使学生具备通过分析,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和要求设计各类旅游产品的能力、选择和管理中间商的能力、核价及对外报价能力、客户档案管理能力、同业合作能力、质量监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根据业务的特性针对不同项目进行设计,然后安排复杂的客户要求,让学生协调同类产品不同客户的问题,在难度上增加,同时融入一些客户的附加要求,提高学生的应变、协调、沟通能力。

3.基于情境项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情境项目内容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改革,将讲授、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并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例如:对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可以采用讲授和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调度变更等,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对于旅行社团队、散客业务运作,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利用真实的企业背景和工作氛围,每个学生就像企业中的员工,组成计调工作小组,设立组长。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六步法实施。教师充当部门经理,负责分配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按企业工作流程要求,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严格把关,实行层层审核负责制,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工作过程中要记录学生学习手册,使学生在学校就体会计调工作的工作情境。对于特种计调游操作,可以给学生布置特种游计调的调查任务,完成调查报告,通过各种特种游的计调调研报告评比后,让优秀者讲解特种游计调的特殊要求及技术要领,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与评估。

4.基于业务类型,丰富教学手段。《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的操作型极强,应在高度模拟的旅行社业务部门的实训室开设,并配备计调工作需要的电脑设备和各类表单。以此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调度变更时,可以设计情景小品,演示突发事件,要求学生根据模拟情景进行处理;例如在接待计调常规业务操作操作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传真机、电话等模拟与组团社的业务往来。课程的五个情境,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以各校的生产性实训旅行社为载体和其余各大旅行社为演示案例,学生根据旅行社实际业务种类的不同,进行正确的业务操作,为旅行社业务决策进行市场调研、提供信息、编制计划、统筹安排、协调联络、组织落实、协议签订、检查监督等业务,最后完成旅行社计调工作综合报告。

5.基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制教学资料。前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营造“师”、“生”换位的改革理念。为了让课程的改革得以有效地实施,传统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建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型教师教学手册和学生学习手册。(1)教师要编写旅行社计调业务操作“情境”教学教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从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实操训练、教学仪器、课后自学与联系、推荐参考资料等9个方面进行设计和总结规范。同时要丰富教学资源和案例素材,有大量的引导案例、调查报告、最新的有关旅行社方面的数据和新闻报道等,用来支撑学生的各项任务。(2)基于工作过程编制学生手册。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完成不同情境里面的不同业务。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好整个课程的13个任务单元的项目工单、评价单、计划实施单、项目报告等学生学习手册。学习手册需涉及到各任务单元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记录学生在各任务单元的各项活动,为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提高提供完整的教学档案。

6.基于岗位能力,制定考核标准。课程应该按照旅行社对计调人员的考核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是一名合格的计调人员。在考核方式的设计上要和传统课程考核不同,项目考核除最终考核结果,要特别强调过程考核。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表现(主要是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其中学习态度主要是通过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来实现)、课程过程档案和个人学习报告;课程项目结果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分组的单元任务报告、单元成果展示和项目答辩。考核的整个过程“融工作和学习于一体”,重点考核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和团队协作的素质。

综上所述,《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的改革,要采用“实际工作情境”教学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全过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和学有机结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校内校外有机结合,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复杂纷繁的实际生活中,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保持“后劲”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