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级会计经济实务

初级会计经济实务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级会计经济实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级会计经济实务

篇1

一.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经济业务类别

经济业务指的是会计要素产生增减变动事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经济业务是非常多种的,并且不停的进行变化,然而不管是怎么样的企业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主要都是表现为下述的情况:

(1)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一起增加,会计等式是均等的

(2)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一起减少,会计等式是均等的

(3)资产间有增加或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保持原有数目,会计等式是均等的

(4)负债、所有者权益间有增有减,资产保持原有数目,会计等式是均等的

从上述四种经济业务中能够得知,不管是会计要素怎么样地进行变化,会计等式一直是均等的,平衡的。

二.经济业务对不同会计等式的影响

1.经济业务对简单静态会计等式的影响

较为简单的静态会计等式为“资产=权益”。从这样的视角来看,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不管是在具体的会计核算和计算当中有多少经济业务,只要这样经济业务的存在是科学的,而且是不违背自然和经济规律的,其所发生的会计等式改变能够概括为下述四种。然而这四种变化仍然会保持平衡:第一,是资产、权益一起增加。第二,是资产与权益等额的进行减少。第三,是权益在不变下,资产等额一边增加,一边减少。第四,是在资产不变下,权益等额一边增加,一边减少。所以,不管是对于初级学习还是高级学习而言,这个等式的把握都是需要推理以及学习其他的因素会计等式的根基和条件。

2.经济业务对一般静态会计等式的影响

一般的静态会计等式通常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会计等式是全部会计等式中最为经常使用的。然而在这个等式的基础下,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不管是产生哪一种经济业务,其对会计等式所带来的影响作用能够分为下述四个方面,这些都是需要保持会计等式平衡的:第一,是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一起增加。第二,是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共同减少。第三,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资产内部实施相同的数额的加减。第四,是资产不变,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实施等额的加减。有上述可得,一般静态会计等式和简单静态会计等式间最主要的差别是简单静态会计等式中的权益被分成两个部分,逐渐变成一般静态会计等式中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以,这两种会计等式在实质上是相同的。

3.经济业务对动态会计等式的影响

动态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或亏损”。和静态会计等式相较来说,其最大的特性就在于其把本期经济业务中所产生的收入和费用当作是一个独立的要素进行列举,并不是把其所包括在所有者权益内。这样,是有助于有方位地了解在这个时期内的不同经济业务所产生的不同会计要素变化的状况。由于在这个会计等式中关乎到了四种会计要素,所以,在分析经济业务时,会给会计等式带来影响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

第一,经济业务仅仅只关乎到会计等式的左边,就是资产内部产生的增加或减少的变化,会计等式右边的各种因素是不变的。

第二,经济业务只关乎到会计等式右边,左边资产是没有变化的,这样就能够把经济业务给会计等式右边所带来的影响作用分成九个小类:(1)是负债增减,所有者权益、利润是不改变的。(2)是所有者权益进行增减活动,负债和利润保持不变。(3)是利润项目增减。(4)是利润因素不发生改变,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5)是所有者权益不发生改变,利润与负债发生相应的增减变化。(6)是利润因素不发生改变,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7)是所有者权益不发生改变,负债减少,利润增加。(8)是负债不发生改变,所有者权益增加,利润减少。(9)是负债不发生改变,所有者权益减少,利润增加。

第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两边引起共同的增加,主要分为下述三种类别:(1)是在利润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资产和负债共同进行增加,例如:资产方库存现金的提高到相应的金额,负债方的短期借款就会相应的加大。(2)利润不发生改变的状况下,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共同加大,例如:所有者权益人向企业进行追加投资。(3)是负债条件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资产和利润共同增加,例如:收回已卖出的货品款等,这些都是典型的经济业务的例子。

第四,经济业务可以使会计等式两边等额共同减少,能够分成下述的三个小类:(1)是利润不发生的改变的条件下,资产和负债共同减少,比如:运用会计等式中资产方的银行存款去偿还负债方的短期借款。(2)是利润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一起减少,比如:所有者权益人需要收回部分投资金额,是致使这个等式发生变化的经济业务。(3)是所有者权益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资产与利润共同减少,比如:用企业的库存现金支付经营过程中的罚款等。

三、总结

总而言之,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是需要从不一样的角度进行实施的,在不同角度进行展开时,需要随时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和均等,务必要保证借贷平衡,通过从经济业务对简单静态会计等式的影响,对一般静态会计等式的影响以及对动态会计等式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论述了经济业务对不同会计等式的影响,有利于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提供更为正确和客观的依据。

篇2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048-03

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展是事务所实现规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对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在2005年注册会计师行业就确立了以国际化为导向的行业发展战略路线图,行业发展进入国际化发展的全新阶段 [4]。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从而在技术层面上为中国会计师事务“走出去”减少了阻碍。2007年12月26日,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务院九部委联合了《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扩大服务出口的若干意见》,首次专门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出台综合性政策文件。今年4月,在商务部服务贸易司的《商务部关于做好2009年服务贸易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又将“积极推动会计服务出口”作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服务出口的重点之一,充分表明国家对事务所“走出去”的高度重视。

目前,在“国际化”、“走出去”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制造业、高新技术等行业的研究,或对中小企业整体进行研究,而对提供专业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比较少,而事务所在“走出去”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因此,本文对中国率先走出去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选择走出去的方式、路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经验总结,以期能够对中国事务所的国际化发展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

(一)事务所规模

就目前来说,中国事务所在规模上存在较大差距。如图1所示,就事务所年度收入而言,“四大”的收入近三年来均超过进入百强的96家国内事务所的收入总和,规模差距可见一斑。此外,中国共有6 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 [8],数量大、规模小使得中国会计服务市场上竞争极其激烈。

图1“四大”与国内百强所年度总收入和对比图

数据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各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整理所得。

但另一方面,国内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及协会的积极规划和推动,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在通过内涵发展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并购、重组,并尝试走国际化道路,发展迅速。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2005―2008年各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年度收入过亿元的国内所的数量已由2007年的19家增至2008年的28家。并且,较之“四大”,国内所发展更加迅速。如图2所示,2008年度中国收入排名前十的会计师事务所中,立信、天健东方、万隆亚洲的增速在80%左右,远远高于“四大”。

图22008年度中国收入前十的会计师事务所收入

及收入增长情况图

数据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各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整理所得。

(二)人力资源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提供专业服务的行业,人力资源无疑是其重要资本。较之“四大”在中国招贤纳才的条件,国内所无论在薪酬体系、晋升机制以及培训体系等方面都远远不及,因而难以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就事务所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而言,2008年“四大”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下的比重仅占2.07%,硕士生占到25.83%,而国内所大专及以下学历占到28.92%,而硕士生仅占25.83%。作为即将走出国门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已成为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的最大瓶颈。而另一方面,目前,在财政部和行业协会的积极规划下,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全面铺开,人才战略成效显著。如根据财政部会计审计人才培养规划,中注协已选拔三批行业领军人才共94人,给予长达十年的跟踪培养,其中选出的第一批14名赴澳大利亚合作项目的学员已经成功获得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资格。

(三)业务范围

目前,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大部分业务收入仍来自传统的审计业务,约占收入的80%,而收入中,管理咨询、 纳税筹划、 资产评估等非审计业务收入所占份额甚少。但是审计鉴证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低收益的业务。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国际会计公司的业务收入仅有37%来自报表审计服务,而还有43%来自咨询服务,20%来自税务服务 [9]。因此,对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拓宽业务领域不仅可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规避市场风险,形成合理的收入结构。

二、事务所“走出去”的方式、路径分析

(一)事务所“走出去”的市场定位

当前中国事务所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探索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具有海外审计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语言障碍,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会计师语言水平较高,但审计实践经验少,而大批资深注册会计师却外语水平一般,无法适应境外审计需要。

为此,多家事务所“走出去”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对象都主要是为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设立的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用于集团合并财务报表。

就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它一直积极寻求机会开展国际化经营,跟随客户“走出去”是其发展的基本方针。其客户格力电器(巴西)有限公司、中国水产总公司等是开展国际化经营较早的企业,近年来,中审追随其足迹,先后对格力电器(巴西)有限公司、中国水产总公司摩洛哥代表处、西班牙拉斯帕尔玛斯代表处、香港代表处等海外企业进行审计,其业务已涉及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等。

对于“走出去”的前景和机会,“走出去”的首要目标还是要服务好我们现有的客户“走出去”的需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这也成为其他一些国内大所如中瑞岳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等的一致看法。具体来说,先从为境内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服务开始,对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投资企业提供税务、税务咨询、资本验证及专项审计等非法定审计服务项目,提高事务所的社会知名度和国际竞争水平。进一步,一方面,对中型、成长中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驻京代表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项目,重点发展目标客户群,另一方面,为中央企业集团提供境外延伸审计服务并为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服务支持。这是事务所“走出去”比较理性可行的市场定位。

(二)事务所“走出去”的区域发展路线

由于事务所“走出去”市场定位于服务客户,伴随客户“走出去”的步伐,因此,事务所“走出去”战略方向和重点地区,应在中国境外投资密集区。

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看,亚洲、拉丁美洲地区仍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集中的地区,分别占62.6%和18.5% [14],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较为集中的前三位国家(地区),而除了拉丁美洲的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等传统避税区外,中国香港、加拿大、巴基斯坦、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新加坡是2007年投资最为密集的国家和地区。而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看,香港、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等地聚集了中国很大一部分对外直接投资,如表1所示。

表1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国家(地区)

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的《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据行业有关统计,目前国内已有7家事务所在中国企业投融资集中的国家地区,以自己为主导建立分所、成员所、中外合作机构等形式的执业网络。其中,信永中和事务所分别在香港、新加坡成立了分所,并正在筹建日本分所;北京立信事务所分别在新加坡和蒙古国发展了分所和合作所;中瑞岳华事务所、天职国际事务所、大信事务所分别在香港发展了分所和成员所等。

综上,会计师事务所在国际执业网络创建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两类国家和地区:一类是中国企业境外融资集中地,包括香港、新加坡以及美国、英国;另一类是双边贸易活跃和企业“走出去”的集中地,如俄罗斯、蒙古、德国、澳大利亚等。更进一步来说,通过香港这个国际门户进入国际是最为有利的路径。一方面,香港的会计职业资质得到国际认可,具备充足的有经验的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国外的五百强,以及国际“四大”进入中国大陆通常也是先通过在香港、新加坡,在香港站稳脚跟凭借与中国大陆的密切经济联系进而进入大陆。可以说,“四大”如何进入中国,我们就如何“走出去”,路线比较清晰,先从香港、新加坡,再到发展中国家,再到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

(三)国际投资方式的选取

事务所“走出去”的途径和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各种方式设立境外的机构,自主建立国际网络,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发展具有民族品牌的国际网络,但是以中国事务所发展现状来看,这种方式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第二种是直接加入现有的国际网络,比如说排名靠前的国际网络,凭借其知名度,以及为成员所提供的专业咨询、培训等服务,便于较快地了解国际环境,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知名度,或是与境外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达到优势互补,业务拓展网络、提升业务能力。两种模式各有特点,需要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实践和探索。

2005年7月28日,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对香港何锡麟会计师行的吸收合并,成为国内第一家将业务实质性拓展到香港地区的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当时信永中和是除“四大”外的国内所前三强。合并后原何锡麟会计师行成为信永中和的分支机构,两所的资质、市场、人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以为客户提供符合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要求的会计服务。同时,将以信永中和现有的体系为基础,采取业务标准、质量控制、市场发展、系统研发、技术培训、内部管理统一的运作模式。此后,信永中和又在新加坡设立了一家分所,另外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一家事务所,透过其历年年度总收入可见,2005年以后信永中和总收入连续三年以每年25%~35%的速度稳步提升,而2008年收入维持不变,相对其他事务所的收入增速显然有些缓慢,信永中和一直坚持保证稳定的发展,“重内功甚于重市场”一直是信永中和董事长张克秉承的信念之一,内功强才能不断发展,信永中和通过强化自身实力,到国外设立分所,自主规划着国际化版图,在事务所合并的大潮中仍然稳定地位居国内所前六的位次。

此外,作为当前国内所龙头老大的中瑞岳华,其快速成长不得不归功于其加入罗申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RSM International)这一战略举措,也就是“借船出海”战略,借罗申美(RSM)这样一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海外市场。而中瑞岳华也成为RSM进入中国这一巨大市场的最恰当的伙伴。中瑞岳华作为RSM的成员所,RSM拥有的全世界25000名专业人才都是其可以调动的资源,因此,今后中瑞华也拥有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能够进一步发展各项业务。RSM非常重视为成员所提供咨询业务的相关服务,尤其是国际税务、风险管理及项目资源等方面,目前有成千上百的专业人员专门做咨询业务的研究、开发。RSM将为中瑞岳华特别打造一套培训计划,将立即投资上千小时来培训中瑞岳华的人员,进行人员互派,派遣管理人员常驻中国,提供咨询、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协助,此外,中国企业去美国N股上市,中瑞岳华也就可以通过与RSM国际美国成员合作为这家公司服务。这一系列措施都将为中瑞岳华的国际化进程提供极大助力。

三、小结

可以说,事务所“走出去”不仅仅是行业的事,它关系到如何更好地为中国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控制经营风险,也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大事。为此,本文通过对一些典型国内事务所在国际化经营实践的分析,探索一种事务所“走出去”的方式和路径,认为事务所“走出去”的市场定位应定位于服务好现有的客户“走出去”的需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更随客户走出的步伐;在区域发展路线上,通过香港这个国际门户进入国际是最为有利的路径,然后将业务扩展到发展中国家,进而扩展到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方式的选取上,携手国际盟友在合作中成长以及强化自身实力,同时到国外设立分所,自主规划国际化版图各利弊但通过理性分析合理运用都能服务于“做大做强做出去”的目标。

但“收购兼并”或“战略联盟,一是壮大事务所经营规模的重要途径,本土事务所的收购兼并任重而道远“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问题不可小视,需要强调的是选择好的合作伙伴,是实现外延式扩张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关系到合并的成败。为此,首先,要有互相认同的经营理念和合伙文化。其次,合作伙伴之间要优势互补。最后,要有激励合伙人的有效措施。

此外,虽然事务所有心跟随中国企业的步伐走出去,但很多事务所都称缺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信息是一大难题,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应该为国内事务所跟随国内客户“走出去”、提供中介服务创造必要的条件。衷心希望中国事务所“走出去”,而且走得好,走得远,走得久。

参考文献:

[1]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商务部关于做好2009年服务贸易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商务部服务贸易司,2009-04-10.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7-05-26.

[3]夏桐.专家论剑: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之发展路径[EB/OL].和讯网,2008-07-14.

[4]陈毓圭.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EB/OL].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10-20.

[5]刘长涛.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会计大公司的差异及发展对策[J].财会研究,2007,(2):36-38.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2008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的通告[EB/OL].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06-18.

[7]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2009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的通告[EB/OL].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9-05-08.

[8]陈永宏.人才是最大的瓶颈[N].中国财经报,2008-03-07.

[9]马笑芳.走国际化道路:做大做强中国会计师事务所[J].财会月刊,2008,(7):70-71.

[10]黄亦平.深圳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EB/OL].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08-06.

[11]晓斌.会计国际化中国道路探索及其全球影响――2007年中国会计述评[J].财会通讯,2008,(1).

[12]卜海涛.会计中介业“走出去”成效初显[N].中国财经报,2008-03-07.

篇3

1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1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目标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做决策。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人员赋有更高的技能,能够将网络和会计目标相结合。打破传统的会计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按照财务会计的要求,按照企业的财务状况一系列的流程,对许多会计信息进行重新编程分类,以适应现代企业瞬息万变的管理要求。

1.2和基本会计的关系

在传统会计概念下,企业是主要以劳动力材料等实际存在的经营进行一系列财务活动。在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时代里,已经将实体交易提升为实体与无形资产的特别市场交易,不像以往单纯地投入资产或实物形成的体系进行的约定。

1.3对利润概念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冲击下,利润不在仅靠劳动和服务所创造,而是由智力资本和劳动资本共同构成的,相对于以往的利润,实体经营创造的利润比重正在逐渐减少,智力资本创造的利润逐渐增大,人们的智力和能力完全可以在企业运用现代科技和技能,能够省时省力,创造出利润。

1.4对资产的影响

工业经济上的利润要求企业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获取利润换取货币,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在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所创造间接的利益远大于实体交易。举个例子,像微软、华为、戴尔等现代科技企业,主要以智力研发的科技为主营业务,以设备,房屋为副业。因此可以分为智力和非智力利润。

1.5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它反映的是将实体经营结果,将许多虚拟的无形资产忽略,对于公司反映的财务报告信息不全面,缺乏预测性和价值性,不容易对管理层做决策起正面作用。为了减少这种风险,要求知识经济下的网络与财务报告相融合,提高及时性。

2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2.1对会计主体的影响

传统上的会计主体是指在经营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单位。如果是营利性经济组织,就是一个企业;如果是非营利性的单位,就是一个事业单位等,现在在知识经济的冲击下,这种会计主体的定义变得模糊,知识产生的长远利益,也属于盈利的范畴。无实体经济逐渐演变成网络经济,几百万甚至上亿的经济业务通过互联网可以一瞬间成交,也可以解约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知识资本的增强,将会出现新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主体。知识和信息的持有状况将成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主体,加速转换会计主体成为重中之重。

2.2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做出投资决策。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会计,都是以实体经营并持续的企业,但是在知识经济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互联网组成临时性的网络企业,这种企业并没有店面和设备等,这使得企业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表示临时性企业按照其经营策略并没有固定期限,也没有多大的限制。

2.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就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它和会计的基本职能息息相关。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现在的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已经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显得愈发重要了,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就是最及时最有效,只有这样最新最有效的会计信息才能够更好地为他们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知识在创新阶段,投入的人力大,效益少,投入产出效益相对较少。如若分期,前后期会出现较大差异。虚拟公司的出现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挑战,使得人们对会计分期的必要性和期间划分方法提出了质疑。网络虚拟临时性的特点比较强,比如在一定的时间内,有可能是一两年,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天,所以没有严格的意义会计分期。

2.4对货币计量的影响

传统的货币计量方法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者了,首先传统货币提供的会计信息有滞后性,从而无法让管理者及时了解到信息,无法及时做出有效决策。单一的货币计量在知识经济冲击下,变成多元化。随着国际化交易的增多,外币业务和物价变动更是影响着货币的单一性和稳定性。现在的货币计量就同时采用货币和电子货币,以完善货币的不足,同时电子货币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3对会计原则的影响

传统的经济环境中,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不那么准确,因为都是由会计人员主观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完整。但是会计人员的个人主观原因,或者个人情绪等等都会影响判断,然而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帮助人们精准地分析数据,也有些计算机精英设计一些程序,完成客观反映财务状况。任何情况下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传统经济下,会计人员容易受管理层影响,产生高估资产或者其他不客观的报告。

4对实务的影响

4.1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的模式下,电算化发展越来越规范细致成熟。因为电算化必须满足会计人员的工作需求,作为一个系统的企业财务软件,要经过多次调试,多次实验。电算化也会被逐渐开发更简洁方便操作的系统。同时社会上的企业也对电算化人才高度重视,未来电算化人才需要掌握更高端的专业知识。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保护企业信息还有其他的文件信息也成为会计人员的研究问题,需要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开发更多的保护软件。

4.2对会计工作重点影响

传统的会计工作是包括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等一系列工作,在过去,大家大多数采用手工方式,有些误差不可避免。现在会计人员都重视电算化,熟练操作一系列财务软件,开始从机器得出的数据中,对公司的经济业务做出预测,更好地为管理层和债务人服务。

4.3会计核算的重心发生转移

工业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会计核算往往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会计核算通常是有形资产和服务上的运营。然而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还有会计信息系统的飞速普及的情况下,会计核算的对象不仅仅实体资产、设备等等,更是包括无形资产、商誉、知识产权、人力资本。像现在的很多公司以交易证券还有以互联网技术领域为主导的公司,都是没有实体的,完全靠知识在维持公司的运营。据我所知,一家连锁集团顺应知识经济的趋势,以经济发展常态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方式,以信息化产业链融合建筑产业链为产业发展战略,形成多要素,两领域高效益的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像这种公司完全依赖无形资产,而且发展越来越好。相信会计核算的重心将慢慢向无形资产上转移。

4.4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会计人员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下,越发感受到压力。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要求更高。为减少知识更新所带来的决策风险,首先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要过硬,因为计算机技术普遍使用,基础的一些会计工作已经可以由科技代替。会计人员要从事高端的脑力劳动,突破专业问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事管理上的工作,及时掌握信息,从而真正分析数据,从数据中预测企业的趋势。面对现在信息国际化,跨国企业的兴起,会计人员也应具备外语能力,以适应现在时代潮流,不至于被淘汰。

4.5对会计信息实效性和多样性的影响

伴随计算机技术在现在社会的普遍广泛的使用,打个比方,稍微正式的公司,都会采用用友财务系统,更加系统地进行一系列公司的流程。在很多大学课程中,都把ERP设为必修课程,一再地训练,更加体现了社会对知识经济的重视。以往无法及时并很麻烦提供的一些手工内容信息可以被会计数据设定出一些相适应的会计程序和编程,只要前期输入,各个会计人员在各自权限就可以及时在电脑上查看。会计工作者可以利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相结合的方式编制出适应在新经济环境下使用的会计报表,在现在经济模式变化迅速的情况下得以生存。会计信息复杂多变,假如还用传统的记账方法,无法跟上高速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发展下,会计人员有足够的智慧就能很好地从多样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

5预测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成熟,会计人员的能力将得到提高,除了强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熟练掌握电脑操作、外语等等。会计理论中,虚拟的知识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而对于会计实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将信息加工储存检索,在知识经济影响下,伴随着计算机的蓬勃发展,会促进会计实务的发展,会渐渐取代时常有错误繁琐的手工操作。现在大家身处于经济时代这个大环境中,传统的会计工作无法满足现在的发展趋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场变革是把双面剑,对现代会计学来说是一个突破和创新的好时机。因此会计人员一定要从学会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在的经济环境,要学会及时调整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践,变革传统财务会计体系,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做出一系列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调整,指导会计实践能够有效进行,勇于突破传统会计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服务,帮助促进我国经济的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青,邓家姝.新经济与会计转型[J].商业研究,2004(22):90-92.

篇4

在督导者指导下的一段实务经历使实习生将正规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结合起来,有利于其更深地理解、掌握职业会计师应具备的才能和胜任能力。IAESB早已意识到实务经验的重要性:2003年10月颁布的《国际教育准则第5号――实务经验要求》(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 5―Pracatical Ex-pefience Requirements,以下简称“IES5”)中就规范了各会员团体对其会员在成为职业会计师之前要求具备的实务经验,而这份IEPS征求意见稿旨在为IFAC会员团体实施IES5《实务经验要求》提供指南,同时也涉及实施IES7《职业后续发展:终身学习和职业胜任能力后续发展计划》和IES8《审计专业人员胜任能力要求》的相关问题。

IEPS征求意见稿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就如何满足IES5中实务经历的要求提供操作指南。该部分阐述了会员团体如何使实习生在成为合格会计师时达到最低三年实务经验的要求,并推荐使用产出法(output-based approach)来评价实习生在该期间获取的胜任能力。第二部分为会员团体达到IES5有关实习期间监控实习生的要求提供帮助,具体包括督导者的角色、实务经验记录和评价以及与雇主一起有效地工作等内容。

二、IEPS征求意见稿的重要建议

IEPS的作用在于帮助IFAC会员团体在培养职业会计师过程中应用公认良好做法。这份IEPS征求意见稿主要:是为配合IES5而的,本文就其中比较重要的建议予以介绍。

(一)初始职业发展 这份征求意见稿首次引入了“初始职业发展”(initi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以下简称“IPD”)的概念。它主要指的是资格前的培训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实习生能够获取和展现成为职业会计师所需的胜任能力。在资格前阶段通过实务经历培养胜任能力即可视为“IPD”。这是一名会计师在职业生涯里持续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在资格后阶段,就依靠“继续职业发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以下简称“CPD”)保持和提高胜任能力。IPD和CPD有许多共同点,包括:两者都重视培养胜任能力以达到准则要求;有效评价以往表现在两者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都包含雇主为雇员建立胜任能力框架和贯穿于资格前、后两阶段的雇员发展制度;实习生和职业会计师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反省的良好习惯。因此,会员团体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综合的贯穿资格前、后两阶段的职业发展制度。

(二)满足IES5要求的综合法 IES5对一段实务经历的要求有以下两点:一是各种投入标准,其中包括成为职业会计师之前最低三年实务经验的要求;二是衡量产出的要求,如要求实习生展现获得的胜任能力。IEPS征求意见稿建议会员团体运用综合法满足IES5的要求――规定最低三年实务经验,同时使用产出法评价实习生在该期间发展的胜任能力。具体来说,会员团体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解读“三年实务经验”。例如:要求实习生在该期间获取一系列工作领域的经验;要求实习生在该期间获取与将来职业方向直接相关的工作经验;要求实习生在规定期间内完成一定小时数或天数的实习以达到最低三年实务经验的要求等。此外,会员团体还可考虑承认实习生在其他组织的项目中获取的实务经验,以及把兼职和志愿工作也视为实务经历的一部分。

所谓产出法,是指要求实习生通过成果来证实其在实习结束时已达到合适水平的胜任能力。使用产出法时,虽然提出、衡量以及确认胜任能力富有挑战性,但却允许实习生证实其专业知识、技能、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采用产出法的会员团体应要求实习生提供定期证据来证明相关胜任能力的保持和发展。这些证据应当已经由足够的原始资料客观证明,并将被会员团体使用有效的胜任能力评估方法进行评价。

(三)实务经验框架 会员团体按照IES5第17段所涉及的领域建立一个实务经验框架。良好做法表明会员团体应确保实习生获得充分的实务经验以培养和证实其在那些领域的胜任能力。IEPS征求意见稿提出一个实务经验的样本框架,主要包含六个方面,除专业技能外,其余划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如下:一是责任意识,是指以不断提高的责任水平来工作,包括汇集信息、分析与选择、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二是商业意识,是指了解相关组织,它怎样开展业务及其经营环境,包括了解相关组织,其所在行业和市场状况,与之相关的经营风险及经营环境;分析相关组织的环境、结构、经营目标以及经营环境;严格评价业绩表现,提出改进建议,并遵循有关报告要求。三是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是指识别问题,运用知识和经验评价背后的涵义并作出决定和建议,包括通过一些中肯的问题、有益的疑问,鉴别问题,培养探究性思维;识别关键问题并了解不同行动背后的涵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训练道德敏感性和判断能力,运用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四是技术知识,是指将会计工作与商业活动联系起来的能力,包括了解工作的技术基础和内容;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了解技术知识对工作的影响范围;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运用技术知识。五是信息技术,是指实习生要展现出一定的IT知识和IT控制水平,包括了解一般的与会计师工作相关的IT和IT控制问题,及其对组织和经营环境的影响;分析IT与IT控制的系统和流程,了解其变化对组织的影响;运用IT、IT控制、用户知识和技能,提出改进建议。六是专业技能。IES3《专业技能》将其分为五类:智力技能、技术和功能技能、个人技能、交际和交流技能、组织和商业管理技能。在实务经历期间,所有层次的实习生均需培养其专业技能达到适应工作的水平。

(四)督导者的职责和会员团体的督导程序 督导者的责任因实习生和其自身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各异。然而,良好做法表明所有的督导者都应做到:了解实习生的工作和需要;定期检查实习生的实务经历成果;为实习生创造获取不同经验的机会;定期与实习生进行有效地交流,适时与其经理进行交流;适当地监督、指导、劝告及评价实习生;依据实习生的实务经历提供反馈意见,并评价其胜任能力;及时向会员团体报告实习生在三个方面的评价(道德判断的运用情况、日常行为表现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IEPS征求意见稿还建议会员团体建立一个正式的督导程序,基本要素包括:(1)辨认潜在的督导者。IFAC会员团体应鼓励合适的会计师(包括退休人员)志愿成为督导者,鼓励雇主在其组织内寻找督导者。实习生可以自己联系组织内的可以成为督导者的人,管理机构也可直接指定督导者。(2)指定、批准和训练督导者。会员团体应建立标准使其能够选择、训练最合适的督导者。并征求意见稿中给出解说性的标准。(3)监控督导者。会员团体可以通过定期地训练和评估督导者、从实习生那里获取督导者表现的反馈信息等形式对督导者进行监控,以确保督导者能符合有关知识、技能和职业声誉的标准,持续地监督、指导、劝告、评价实习生。(4)替代性督导安排。IAESB承认在实习生的工作场所并不是常常有合格的督导者,特别是在中小规模的企业和公司部门。出现这种情况时,会员团体应考虑进行替代安排,包括指定符合标准的远程督导者,或者从那些为雇主提供专业服务的人中寻求支持,如会计师和商业顾问。

(五)“注册雇主”计划 IEPS征求意见稿建议会员团体制订一个“注册雇主”计划,参与该计划的雇主能为实习生提供获取实务经验的支持性环境。会员团体可鼓励雇主为实习生的IPD采用四项基本原则:与督导者、实习生一起确认实习生的发展需要;提供合适的实务经验满足实习生的发展需要,包括满足会员团体的实务经验要求;监控实务经历,通常由雇主、会员团体共同指定的督导者来承担这一任务;至少每年评价一次实习生及其发展需要。当然,会员团体应相应建立一个监控系统,确保雇主能为实习生提供一个持续的合适的环境。监控手段包括与雇主代表面谈、复核雇主的文件和培训纪录及从督导者和实习生那里获取相关信息。如果一位雇主不再能够提供相关的环境,或不能遵守该计划的原则和规则,就应取消其“注册雇主”的身份。

三、IEPS征求意见稿的借鉴作用

IFAC会员团体在制定其教育和发展计划时不仅应考虑国际教育准则,还应考虑实务公告中提及的建议。对照我国的现实,IEPS征求意见稿有许多可取之处。

篇5

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与企业不同,采用权责发生制或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性质不同,会计确认和财政处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无论是哪种收入,事业单位都要明确财务处理方式,加强收入管理。

二、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的会计确认分析

事业单位产生经营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事业单位有附属企业,如果附属企业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则要实行企业化管理与核算,如果企业是非独立核算企业,那么这个企业的经营收入属于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的一部分,所以要执行事业单位的核算制度。如果事业单位没有企业,而有一些附属经营业务,这些业务会产生一定的经营收入,不能执行独立核算,按照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核算。有些事业单位从编制上是事业单位,实际具有企业性质,主营业务也偏向于经营性企业,所以应该按照企业收入的方式核算。

事业单位从事的经营活动不同,其经营收入的处理也不同。从上面所列举的情况可以知道,在事业单位附属的非独立核算企业以及没有企业但存在附属经营业务这两种情况产生的收入是事业单位收入的一部分,不独立核算。因此,在会计核算上要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一般而言,非独立核算的收入才算是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这部分经营活动的支出统一纳入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统一计算盈亏。按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事业单位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性收入,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然而笔者认为采用收付实现制更为合理:

(1)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会产生一定量的应收账款,最后变成欠账。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数额小,最后可能会形成坏账以至于会形成虚拟收入,此外,在出现还账的情况,会造成复杂的会计核算量,不仅没有产生实际的收入,反而会加大人工成本。因此,这不符合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相比,收付实现制可以大大简化会计核算量,因为收付实现制只有真正产生收入时才入账,会计收入核算贴近收入的实际情况。

(2)一般而言,对于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收入会才用一种独特的会计记账基础来处理,即在同一个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中,会有两种不同的记账基础,两种不同的记账基础并存会导致会计记账的混乱,所以应该统一使用收付实现制。

(3)从会计的改革方向来看,虽然权责发生制普遍存在,但其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正因如此,1998年我国把收入确认的标准细分为四大类,并且每一类都有不同的要求,但有一项内容是统一的,就是实现收入保证收回的原则,也就是说,虽然确认收入的标准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但实质上却是收付实现制。

三、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的账务处理分析

为区分其他类型收入,提高财务处理效率,事业单位在经营收入财务处理时,应设置“经营收入”类别,年终转结后,“经营收入”名下应无余额。

“经营收入”账户应根据经营收入的类别明细记账,事业单位取得(或确认)经营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按实际收到的价款,贷记“经营收入”科目,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而负有增值税纳税义务的,还应按税法计算的应交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金”科目相关明细科目。

具体的经营收入有几种不同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经营收入设置往来科目,以往来科目为依据,计算并提取相应的税金是计入经营收入;接受财政调拨的资金时,计入预算。这种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支出也有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事业单位的两种支出容易产生混淆。第二种方案也是按照往来科目进行财务处理,区别在于销售税金计入税务成本。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取的收入需要提供税务发票,而销售税金的计算的依据是收入,违反了会计制度的要求。

四、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管理的要求分析

(1)明确事业单位主营业务与附营业务主次。主营业务运行是事业单位要履行的职责。主营业务也就是根据本单位的性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而附营业务是在完成主营业务之余或辅助完成主营业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活动,是主营业务的支撑或为了增加业务收入而开展的业务。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分清主次,不能为了单纯增加营业收入而耽误主营业务。

(2)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依规进行财务管理。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收入要依规处理。将非经营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要经主管部门审查核实,一次转为经营性资产的价值量数额巨大的,还需上报财政部门批准。

(3)按照营业执照范围发展经营业务。按照国家规定,事业单位从事经营活动时要申请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由该单位申请,并经主管单位核准,领取营业执照,并且需要按照申请的营业执照的业务范围开展业务。

(4)区分经营收入和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和事业收入的性质不同,在财政上也要划分界限,两类收入在会计核算中要分类核算,便于正确、全面地反映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的成果。

(5)经营收入纳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反映事业单位活动成果,方便对事业单位财政的管理,单位的经营收入要统一纳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此外,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要加强管理,杜绝假公济私,隐瞒经营收入的情况发生。

篇6

一、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调整问题

将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

(二)科目合并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科目不变。调整后,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3个科目。从20**年度起,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将按照调整后的3个科目进行。

初级资格考试科目仍为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二、考试科目衔接问题

为保证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科目调整的平稳过渡,在20**年度,报名参加中级资格会计实务考试科目考试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在20**年度考试中,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的考试;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实务(一)科目的考试;虽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也可报名参加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

(二)20**年度未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报名时需参加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

(三)参加20**年度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两个科目考试的合格成绩,仅在当年有效。自2006年度起,停止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的考试。

(*)20**年度首次报名参加中级资格会计实务科目考试的人员,按照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进行。

三、考试成绩管理问题

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人员,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全部科目考试均合格者,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证书。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证书。

*、港澳居民参加考试问题

(一)根据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关于允许港澳居民参加内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复函》([20**]港办交字第170号)精神,对符合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修订印发〈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财会[20**]11号)规定的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二)港澳居民在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应根据相应级别报名条件的规定,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高中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证明和居民身份证明。

五、其他有关事项

(一)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重新修订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并用于20**年度的考试。

(二)20**年度需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原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可继续按照20**年度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大纲的要求复习备考。

篇7

《初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时长为105分钟,《经济法基础》科目考试时长为75分钟,两个科目连续考试,时间不能混用。

初级会计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会计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篇8

(一)考试大纲变化情况

财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印发**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日程安排的通知》会考[**]46号中规定,**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继续使用**年度考试大纲,即教材基本上没有变化。对于已经参加过**年度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可以使用年考试用书进行复习,但需要注意新修订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暂行条例内容,待**年度考试用书出版后,及时将新教材的主要变化之处予以更正。

(二)题型

从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题型仍然是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道题,每题1分,总分20分;多项选择题15道题,每题2分,总分30分;判断题道,每题1分,总分10分,答对得1分,答错倒扣0.5分。主观题包括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计算分析题有4道,每题5分,总分分;综合题共2道,总分20分。考试题型仍然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五种。

(三)题量

客观题主要是检测考生对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主观题主要是检测考生对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全部业务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实务操作能力。从题型分值来看,单选题在五种考试题型中难度最小,考生能否在单选题中尽可能高地拿到分数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础,而多选题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的题型,同时也是考生能否通过考试的最大障碍。

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复习要点分析

(一)《初级会计实务》

根据已公布的**年度考试大纲,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教材内容仍为7章。初级会计实务内容不多,而且重点突出,每年的考试重分值的题目主要集中在第2~3章中。分析近三年考试试题,笔者将教材中的章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非常重要),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以及第六章财务报表,这三章的考试分值一般占全书的70%左右;第二层次(重要),第一章总论、第三章负债和第七章成本核算;第三层次(比较重要),第四章所有者权益。教材中涉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六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是历年考试命题的重点,考生应重点掌握该部分内容。考生还应认真分析以前年度的考题,因为综合题部分一般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出现,而且都是与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相结合。如**年同时考到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具体项目的计算,题型都是先做日常业务,然后计算具体项目的金额,这较以前是个重要变化,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二)《经济法基础》

根据已公布的**年度考试大纲,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考试《经济法基础》教材内容仍为章。经济法基础分为税法和经济法(含会计法)两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经济法内容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八章,第二部分税法内容包括第三章至第七章。从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2007年及年税法内容所占分数为70%左右,经济法知识所占分数为左右,这和以前相比是个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多,但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核,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一般都是主观题的考核内容。

三、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策略分析

(一)明确学习目的

参加会计职称考试目的就是要考试合格,要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态度决定一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而不是部分考生所考虑的只是尝试着去体验考试。

(二)讲究学习方法

篇9

1.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不明确

财务会计学课程一般分为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部分。但对于初级、中级、高级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应该包含的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难以把握。例如。对于企业最基本、最简单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理论内容。初级会计学阐述过,中级会计学有涉及,高级会计学也有描述,且基本内容差异不大。又如,独资、合伙企业财务会计学知识,本来属于初级财务会计学知识,但却列入高级会计学,造成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忽‘高’忽‘初”.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毗又如,非货币易,在企业中也是常见业务,其处理的基本内容应放在中级会计。而不是高级会计。

2课程内容体系条块分散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章节安排基本上是按会计要素内容的不同来分类设置的。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往往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这必定会造成相同经济业务在不同章节体系中的重复论述以及课程容量的虚增等。例如,现金折扣的总价法、净价法的处理,涉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等,至少在3个会计要素中重复讲述。又如,非货币易本是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顺序来安排,就会造成内容分割,人为增大教学难度。很多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内容是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在结构上是不宜进行条块拆分的。例如,中级会计学往往将关于资产减值业务的论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项资产业务处理的条块体系中。实际上,资产减值业务是资产期末计价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凝练度较高,应该集中加以比较论述,这样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帮助学习对象充分了解资产减值业务的实质,有利于专业理论被系统地消化和吸收。

3.专业理论与实务层次级差不够合理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学的专业理论级差层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初级会计学部分原理、概念描述过多。而实务操作内容简单、数量较少;相对于初级会计课程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造成初级会计学起来太容易,中级财务会计又太难。学生难以适应脚。高级会计本应体现专业理论与实务的高度统一.但实际上该部分内容往往是对初级、中级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出现重实务、轻理论的现象,有高级会计实务之嫌。

4.实验教学薄弱

财务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践越来越难。很多学校都采用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电算化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实际开发的,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好。

二、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

针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应调整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的内容体系安排,同时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在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中做重新划分。并加强实践环节。笔者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如下:

1.初级板块

分为3个子模块:会计原理、会计基础、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会计原理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如会计的涵义、目标、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等:会计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等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处理流程);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企业的资金循环业务流程、银行结算方式及简单的票据业务、税收基本业务等一系列内容,应将货币资金的核算、与货币资金收付直接相关的其他会计要素的初始确认和简单计量、经营成果的简单核算与计量等作为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置于初级会计学部分。

2中级板块

鉴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长期采用以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划分教学内容的习惯和以会计要素划分基本教学内容具有的简洁、与会计报表要素具有一致性等优势,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内容,如供应、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利润形成和分配等仍以会计要素来划分,有利于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的核算原则和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业务本身的整体性,会计要素之间重复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应视情况删减,进行整合。其他仍属于企业常规常见业务,但有一定理论和实践难度的内容。如投资、资产计价、资产减值、借款费用、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等,应以会计原则为导向来安排。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划分中级会计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从会计原则高度认识和理解财务会计的要求。新晨

3.高级板块

高级会计学主要是从会计原则的理论高度出发。结合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和具体要求。阐述财务会计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的确认和计量。为全面且高质量地输出会计信息而服务口】。高级板块内容应涵盖企业业务中一些常规内容的延伸,属于成长中不太成熟的内容,如商品期货会计、退休金(企业年金)会计、融资租赁会计、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以及那些突破甚至否定会计假设的特殊业务。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企业清算、重组、破产、企业合并与分立。

4.实践板块

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度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之间的联系。随着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目标定位的调整。应更加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板块内容应包括初级会计实践和中级会计的实践。初级会计实践围绕初级板块内容进行。可将实验室的模拟实习与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认识实习结合。中级会计实习,既应重视对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实习。更应联系企业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篇10

1、会计初级职称考试涉及两部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2、关于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时间调整为2小时,《经济法基础》科目的考试时间调整为1.5小时,机考地区两个科目考试时间共计3.5小时;两个科目连续考试,分别计算考试成绩。

3、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不定项选择题,并有部分地区试点机考,笔试和机考只是考试的形式不一样,考试题型都是一样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1

1、两者是没有区别的。

2、初级会计职称即助理会计师。国家现有会计职称: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会计职称亦称为助理会计师,中级职称又称为会计师,高级职称又称为高级会计师,其中高级会计师又分为副高级会计师和正高级会计师,副高级会计师相当于副研究员或副教授,正高级会计师相当于研究员或教授。

3、其中初级会计师,即助理会计师,仅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不属于初级职称,只是拥有可以从事会计工作资格。并非拥有初级职称。初级会计职称(助理会计师)需要在一年内同时通过《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这两门课程,才予评发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证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2

一、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成因

标准成本法是通过精确和慎重的成本差异计算分析,找出导致成本超支或成本节约的具体责任人,对已明确的成本超支或成本节约进行经济处罚或奖励,使成本的实际发生额最终与制定的标准成本一致的一种较先进的成本管理制度。标准成本法体现了既要管钱,也要管人;既管理经济结果,也管理经济过程的观念[1]。但是,标准成本法目前在我国产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中,很难见到应用的踪迹。究其原因,既有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客观要求的原因,也有会计制度设计缺陷的原因。1.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目前还不够理想。笔者根据张立恒所提供的河南省国有单位和县级以上集体单位会计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的数据资料[2]进行归纳和统计,其结果如表1、表2所示。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综合发展情况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该数据应当具备一定的说服力。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明显偏低,本科以上学历的会计人员仅占9.04%,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会计人员占比高达90.96%;会计师及以上职称者仅占16.69%,其中还有4.65%的人没有被聘用,初级会计师及以下职称者占比高达83.31%。省级国有单位和县级以上集体单位的状况尚且如此,广大农村和乡镇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职称水平可想而知。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管理会计学科大多在本科教育才开设,大专、中专学校多以学生学不了该课程或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考试中没有该内容为由没有开设该课程。目前的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考试没有管理会计的知识内容;中级会计师考试中,标准成本法只是《财务管理》科目中的一节,考试的机率和分值都很小;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标准成本法也仅为《财务成本管理》科目中的一章,虽然考试的机率和分值有所提高,但所占分值比例很小。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现实中有80%以上的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标准成本法的教育,能分析、管理、参与决策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短缺,总体结构失衡。可见,我国的会计人员标准成本法应用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2.会计制度存在管理和设计的缺陷造成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客观要求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会计制度存在着管理和设计的缺陷。(1)《会计法》执行力建设疲软《会计法》第38条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3]。”但从表2中可以看出,会计岗位上的无证人员占到了8.04%,且现实中会计主管人员多由单位领导指派,无从业资格证、无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无会计工作经历的“三无”人员不少,外行领导内行在财务管理上早已成为见怪不怪的事,法律规定形同虚设。这说明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严重,《会计法》执行力建设疲软。(2)会计考试报考条件门槛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会计工作管理的第一道门槛。而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8条规定申请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具备的条件是:“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报考条件中没有学历、会计工作年限的限制,尤其是没有会计专业的限制。如此低的考试门槛,导致会计人员不用接受标准成本法教育就能轻松过关。这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所确立的发展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存在较大差距。(3)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设计有缺陷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为初、中、高3个级别,初级和中级需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高级会计师资格则采用考评结合方式进行。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个科目,其中《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内容没有标准成本法应用所要求的知识内容;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三个科目,其中《财务管理》中只是用一节的篇幅简单地阐述了标准成本法的局部知识;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一个科目。三个级别的考试内容不仅较少而且都不涉及标准成本法的知识和内容。这种考试制度设计忽视了会计专业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导致许多会计人员在会计知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阻碍了会计业务的规范化处理,无法保障标准成本法的应用。(4)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设计有缺陷1986年12月,财政部颁布《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以下简称“旧制度”),2014年1月1日在大中型企业停止使用,小企业还可继续使用。取而代之的是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以下简称“新制度”),小企业参照执行,金融保险业的企业不适用。旧制度是按照制造成本法的原理来设计制定的,不允许企业随便使用标准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所有企业只能使用制造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才能保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数据的统一性和可比性。新制度倡导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成本构成和管理目标的特点,可选择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成本核算,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对产品成本核算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的缺陷,限制了标准成本法的应用,这是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改变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对策

1.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制,促进会计人员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大量低学历、非会计专业的人员进入会计行业,加上国际会计趋同,会计人迫切员需要加强继续教育。但传统的继续教育效果不好,多流于形式,会计人员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多为被动地学习。为此,必须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各项制度,营造良好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氛围。一方面,会计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会计人员持证上岗规范化检查督办工作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地会计学会组织机构,分期分批组织初、中、高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前的培训,每一个级别的培训可采取第一次免费、第二次半费、第三次全费的措施,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费用的收或免、不同级别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与否等与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激发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会计人员知识的补充和更新。2.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育质量,提升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如前所述,我国会计队伍庞大,但学历水平、职称结构、业务水平普遍偏低,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短缺,整体素质不高,总体结构失衡,这不但与会计考试制度的缺陷有关,更与会计教育质量不高相关。众所周知,我国的中专教育早已取消了入学考试,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以消化和理解会计学科的有关知识,明显缺乏成长为会计人员的基本条件。大专教育近年来因生源质量下降,即使是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更不用说非会计专业或其他途径取得大专学历的学生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没有对任何学历、专业和从事会计工作年限作要求,致使大量低学历、非会计专业的人员进入到会计行业。一些大中专学校围绕“考试”内容修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过关视为专业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质量评估以会计从业资格证合格率论英雄,忽视了严密、系统的专业教育与培训,导致会计人才的培养标准降低。一门学科知识的获得和掌握主要依靠学校系统性、综合性、规范化的教学,会计学知识的获取尤其如此。所以,要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严把会计人员的“入口关”,不断提高我国高等学校会计教育的教学质量,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和最有效的途径。为此,一是要将各类会计资格考试报考的首要条件规定为会计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二是会计师考试必须逐级报考,不允许越级报考。3.改革会计考试管理制度,促进会计人才健康成长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明显比会计职称考试吃香。这是因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性价比明显高于会计职称考试,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后就业率高、待遇好、受人尊重。国营企业以外的企业大多不认可会计职称考试,即使获取了中、高级会计师证书,聘用机率也很小,难以与薪酬挂钩。从表2可以看出,初级会计师以下人数高达83.37%,中级会计师人数只有13.72%,而高级会计师人数仅为2.97%,会计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明显不合理,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力争使初、中、高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5:4:1的要求相距甚远。这就是差别性较大的考试制度带来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在报考的门槛、考生的会计素质、考试的难易程度上要做到相对公平,特别是要将注册会计师报考的首要条件修改为必须是持有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人员。这不仅能有效地激活中高级会计师考试,而且能有效地解决许多注册会计师没有从事会计工作经验和业务核算能力的弊端。4.科学设计考试科目、内容和难度,完善会计人才评价机制无论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还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均应当围绕会计核心专业课程来进行。要逐步取消《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经济法》和《税法》等会计辅助课程的考试,增加《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考试内容。科学设计考试科目、内容和难度,进一步完善会计人才评价机制,实现会计人才队伍协调健康发展。建议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设计为《会计实务基础》、《成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基础》和《管理会计基础》四个科目;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初级会计实务》、《初级成本会计》、《初级财务管理》和《初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中级会计实务》、《中级成本会计》、《中级财务管理》和《中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高级会计实务》、《高级成本会计》、《高级财务管理》和《高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会计考试是会计工作的风向标。只有通过会计考试改革,引导和推进会计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会计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技术才能得到应用;只有从会计教育的源头抓起,注重和强化会计人员创造力的培养,会计人员才能产生超越记帐会计能力之上的会计感悟创造力,即财务分析、财务监督、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才能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毛波军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培霖,黄桂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讲解[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4:219.

篇13

1、初级会计考试需要两份资料,《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建议使用考试当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由“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制。

2、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必须在考试当年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 您可以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资格标准:每个科目60分。

3、会计专业资格定期注册。 资格证书每三年注册一次。 持票人应当按照规定到当地人事和财务部门指定的办公室。 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接受本级会计师的继续教育。

(来源:文章屋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