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煤矿本质安全

煤矿本质安全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煤矿本质安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煤矿本质安全

篇1

一、本质安全的基本概念

所谓本质安全管理是应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支持,实现生产企业内部人、物、系统及制度的和谐统一,将各类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实现企业“零事故”的本质安全管理目标。通常,在自然的工作环境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理论上工作环境中的人、设备及环境本身并非导致事故的根本因素,即使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也会在保护设施的影响下快速、可靠的发生作用,降低事故的发生机率,减少事故损失。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就是试图从根本上减少、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率,通过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统一来控制事故,实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所有风险皆可控制”的安全管理目标。

二、影响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因素

现阶段我国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研究中,多数观点认为影响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管理、技术及装备,但分析2005年孙家湾煤矿“2・14”矿难可知,虽然事故报告认为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人违章带电操作,产生电火花导致瓦斯爆炸,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矿井生产技术管理混乱、劳动组织管理混乱、井下安全管理混乱等管理因素。但经过深入分析可知,事故报告中所提及的风道瓦斯浓度积聚超限是由于冲击地压造成的,而无法准确预测冲击地压才是导致这一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其属于安全技术范畴;而其它诸如通风系统不完善、瓦斯传感器与地面瓦斯监控系统长期存在故障等则属于装备问题,由此可见,影响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技术与装备两个方面:

1.技术问题

煤矿安全技术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揭示井下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理与发展规律,以提高自然灾害的防治效果。虽然我国在瓦斯赋存预测、瓦斯抽放技术、煤与瓦斯突出与冲击矿压预测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主要如下:

首先,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落后。煤炭开采在我国属于高危行业,多数煤矿企业将煤矿安全技术研究放在事故灾害的防治方面,而未深入研究事故的发生机理,比如对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的研究仍停留在“假说”阶段,导致灾害事故防治技术单一,缺乏有效的综合配套技术。其次,煤矿矿井瓦斯抽放率低,我国高瓦斯突出煤层构造软煤发育、透气性差,煤层瓦斯抽放比较困难,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产生直接影响。最后,资源勘查及探测技术落后,一些区域预测结果精度较低,对采掘作业的指导参考价值较小。由于对瓦斯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情况及各种地质构造特征了解不清,导致煤矿生产存在安全隐患。

2.装备问题

我国煤矿绝大部分为地下开采,而生产装备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但现阶段很多煤矿企业的生产装备存在适应性差、可靠性差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煤矿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的高低是反映装备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虽然近几年来煤矿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同,但我国煤炭产量却大幅下降,且地下开采仍然体现出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由于地下开采人数过多、过于集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三、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措施

尽管上述技术与装备问题是影响本质安全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但在技术、装备发展落后的现实情况下,只能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1.加强安全事故机理分析

安全管理中要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特点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理,揭示其中的主要原因及条件,以此为基础进行危险源的辨识。深入分析煤矿企业生产现场的人员、机器等装备条件,全面了解自然地质条件,利用各种理论方法辨识危险源,包括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及标准对照法等等,从源头上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2.风险评估

在识别出危险源后要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将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综合起来,对发生安全事故的机率进行分析,并准确评估事故可能导致的损失范围及严重程度,确定出风险等级。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源导致的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发生的机率、事故危害及后果等。

3.确定管理对象

在识别危险源及做出客观的风险评估后,即要进一步确定管理对象,其主要作用是把抽象的危险源转换为具体的管理对象,以提高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根据风险类型确定管理对象,如果风险类型确定为“人的因素”,则管理对象即为某个岗位的职工;同理,风险类型确定为机械,则机器设备、相关设施等即为管理对象,风险类型为环境,则瓦斯等环境因素即为管理对象等。在确定管理对象过程中要注意管理对象的具体化、明确性,且同一个管理对象不得出现不同的名称,比如“井下维修电工在检修电器前检查瓦斯”这一工序,其危险源为“未检查瓦斯或检查不全面”,相应的,管理对象为“井下维修电工”,而非“瓦斯”或者“瓦检员”,弄混管理对象会导致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不适用。

4.制定管理标准

要保证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以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为参考依据,在确定管理对象后,根据相关操作规程、法律法规、研究成果等,与各管理对象可能导致的危险因素相结合,制定出可操作性强、完善有效的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并将该标准作为衡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的准则。管理标准必须做到每个管理对象均有对应的管理标准,保证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处于安全状态。

参考文献:

篇2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096

0 引言

建设安全本质型煤矿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煤矿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首先就要保证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一些煤矿企业往往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威胁着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只将经济利益视为自己长期发展的目标,却忽视了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从根本上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矿井的建设,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1 安全文化建设对于煤矿矿井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将人、物、系统、制度这四要素进行统一管理,只有从根本上建立正确的安全管理制度,才会更好的确保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很多煤矿的工人都是在井下作业,这就大大增加了工作的危险性,如果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经验或者是安全意识不强,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对此笔者建议煤矿企业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工作人员安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建立一定的安全管理理念,为职工的安全作业给予更大的保障。

2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

2.1 倡导安全理念文化

倡导安全理念文化对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安全理念文化主要能够体现出煤矿企业自身的个性、促使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足发展而建构的。安全理念文化能够反映企业发展的目标,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文化能够时刻提醒人们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下井下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身边的设备等,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为了更好的让人们认识到安全理念文化的重要性,有关管理者还可以定期的对员工开安全意识大会,目的就是更好的灌输安全知识以及安全矿井建设的等有关的知识[2]。

2.2 安全文化理念创新

安全文化理念的创新非常重要,安全文化是煤矿长期发展的必要保证,在社会的发展中,文化理念在不断的创新,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追求“文明”生产和“文明”建设,这种理念要远远高于安全生产,为了实现安全文化理念,有关部门的领导应该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发现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并且给予警告处分。只有这样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

2.3 完善现有安全管理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有一些煤矿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很多从事煤矿工作的员工来自于农村,这部分员工往往安全意识较差,组织性不强。对比笔者建议有关部门的管理者一定要严格的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管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政策,为建立一个安全本质的矿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在实际的煤矿作业中,有关工作人员还应该严格的遵守安全条例,不得擅自违背条例,一经发现,必须要接受惩罚,这也是为树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做基础。

2.4 安全教育文化引导

通过观察前些年的煤矿行业可以发现,该行业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其后果是惨重的,每一个煤矿坍塌都会造成多人死亡或者是受伤,回顾这些事故是悲惨的,也是令人伤心的。但是通过回顾这些煤矿事故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对于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情况,更应该加以重视,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对煤矿安全事故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只有通过经验教训的分析,才会更好的起到预防的作用。煤矿有关部门的领导有必要定期的对员工讲述一些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这些能够时刻警醒人们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而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发生[3]。

2.5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对于人们而言并不困难,只要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规定的章程进行建设就可以,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将这项任务落实到实处,而是将安全文化建设放在了嘴上。笔者认为只有从实际行动上落实并贯彻安全制度文化建设,让员工把那些约束行为的制度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南,才能够从思想上接受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

2.6 实施科技兴战略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中,很多高科技技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的发展当中,对于煤矿企业而言,适当的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例如煤矿企业为了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创设无人值守和生产系统自动控制技术,这种技术不能能够提升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还能够确保人们工作的安全性,避免事故的发生。为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给予了很大的保障。煤矿企业的有关部门应该对此加强重视,应该将煤矿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工人的自身安全视为首要的任务,而不是为了经济效益不折手段,只有实施科技兴战略,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4]。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的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如今我国煤矿行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还是有所欠缺,为了实现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就一定要对其严格管理,从根本上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素质培训,要确保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危险意识,这将会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及和谐矿井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娜.企业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型矿井关系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7):134-135.

[2]吉忠堂.煤矿安全培训与本质安全化矿井建设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06):145-150.

篇3

所谓矿井的本质安全化,是人的行为本质安全、物的状态本质安全、系统管理本质安全的有机统一,本质安全化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人本管理思想在安全实践中的运用。它是本质上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志。矿井本质上的安全,取决于人本质上的安全,这就需要人的思想、业务、管理、操作等素质体现“安全第一”的根本,从思想到言行都符合“安全为天”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目标。

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总要求

煤矿建设本质安全管理首先要结合煤矿自身经济技术条件,尽量做到选用先进设备、合理工艺,科学的开拓布局和经济的资源开采,人员整体素质要不断提高,各环节做到科学、合理和优化。所有这些都有助于煤矿进行本质安全建设,提高煤矿的本质安全可靠性。煤矿要有质量标准化管理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质安全建设。

1.1 体系目标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具体体现在人的本质安全、设备的本质安全、环境的本质安全和管理的本质安全等四个方面。

1.2 体系定位

本质安全管理定位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使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

1.3 体系文件

体系文件主要包括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

本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本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生产责任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专家顾问制度、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度等。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手册主要包括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基本知识手册、风险管理手册、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手册、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手册、保障措施手册、安全文化建设手册等。本质安全管理程序文件主要包括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启动程序、风险管理程序、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程序、人员准入程序、体系运行程序、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程序、内部评价程序等程序文件。煤矿应该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安全记录,用以证实其安全管理工作符合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果。

2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是解决煤矿安全管理管什么,而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就是要解决煤矿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危险源就不产生事故。管理标准是管理程度,是一个尺码;管理措施是如何管,是手段。

2.1 标准与措施制定目的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提炼管理对象,通过管住管理对象来实现对危险源控制。编写相应的针对管理对象的控制和消除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使员工明白每一项任务应该如何做,从而将风险消除、降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标准和措施内涵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是处于安全状态的条件,是衡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准绳,是管理工作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有了管理标准,还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进一步说明如何做从而达到要求,并且运用适当的方法使单位每名员工明确其职责权限及范围,它是员工安全行为的指南。本质安全管理要求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要全面覆盖煤矿的所有危险源。具体地,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条已知规律的风险的产生原因,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消除”;管理措施应能够做到“只要员工按照管理措施要求,尽职尽责,每一条管理标准都能够得到落实”。

其内容包括规范人员作业行为的人员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机器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的机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的环境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管理标准与措施完备性的管理制度方面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2.3 标准和措施制定原则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应遵循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全过程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3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人员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种危险源。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就是把辨识出属于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危险源根据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和发生规律进行分类管理与控制。包括制定相应的管理途径和控制策略,制定配套的人员进入和上岗培训考核机制,制定人员激励与奖惩机制、指定人员不安全行为校正制度等。

3.1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煤矿不安全行为管理至少应该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①制定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流程、职责、行为规范、规章制度;②识别工作人员的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③采取预防性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④现场检查现场工作人员的行为状态和工作条件;⑤现场监督、指导和改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⑥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因行为问题而导致的事故发生;⑦总结不安全行为和不尽职行为发生规律,不断提高行为管理水平。

3.2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基本途径

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应该是系统的和全方位的。全方位行为管理控制意味着应该从各个方面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实施管理控制,至少应该包括自我行为控制、横向行为控制和纵向行为控制这三个方面,即三种基本控制途径。

4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4.1 系统建设目标

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建立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及自动控制技术,建设一套能够实现危险源的辨识录入、危险源的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录入、危险源的监测预警与考核、评价指标录入、煤矿企业内部评价、外部审核评价、评价指标的监测考核、权限管理及基础数据管理等功能的,集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4.2 系统功能

(1)建立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煤矿安全管理的集成化、信息化和透明化。

(2)建立基础资料档案数据库,为员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查阅及学习危险源、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资料的功能。

(3)使风险预控及时、准确。系统通过读取井下的实时监控数据,结合本安体系的预警算法,实现了对瓦斯、一氧化碳、(下转第403页)(上接第358页)硐室温度、风机等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巡检员将检查记录录入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判断当前警级并发出预警信息,通知管理者对存在的危险进行及时处理。

篇4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How to strengthen the essence of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Abstract】 intrinsically safe coal mine has been coal mine workers to work hard to achieve, it includes many aspect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pres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safety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from several aspects.

【 key words 】 coal; Safety; management

1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可以发现,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管理方法不合理和安全投入低等问题。

(1)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些煤矿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责任心,片面追求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无视相关的规程和法律法规,最终酿成事故。

(2)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部分煤矿现场作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技术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违章作业、盲目蛮干现象时有发生,煤矿作业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长期超负荷劳动,容易使得作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疲惫不堪,进而滋长麻痹大意和投机取巧的心理,常常为图一时的省事省力,铤而走险,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3)管理方法不合理。许多煤矿现场管理人员抓管理不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以罚代教,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同时也严重影响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积极性;部分管理人员对违纪行为视而不见,甚至不能以身作则,带头违章违纪,给职工的安全观念和行为造成错误引导;管理人员在布置工作任务时 若不充分考虑作业现场的安全形势,也容易造成职工身心疲惫,忽视安全,违章作业。

(4)安全投入低。部分矿井为减少矿井开支,大幅缩减安全投入,以致矿井安全装备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科研经费得不到保证。

2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是解决煤矿安全管理管什么,而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就是要解决煤矿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危险源就不产生事故。管理标准是管理程度,是一个尺码;管理措施是如何管,是手段。

2.1 标准与措施制定目的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提炼管理对象,通过管住管理对象来实现对危险源控制。编写相应的针对管理对象的控制和消除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使员工明白每一项任务应该如何做,从而将风险消除、降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标准和措施内涵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是处于安全状态的条件,是衡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准绳,是管理工作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有了管理标准,还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进一步说明如何做从而达到要求,并且运用适当的方法使单位每名员工明确其职责权限及范围,它是员工安全行为的指南。本质安全管理要求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要全面覆盖煤矿的所有危险源。具体地,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条已知规律的风险的产生原因,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消除”;管理措施应能够做到“只要员工按照管理措施要求,尽职尽责,每一条管理标准都能够得到落实”。

2.3 标准和措施制定原则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应遵循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全过程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3 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安全管理对策

3.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1)细化安全责任制度及量化考核工作。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原则,逐级细化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把安全工作视为第一要务,明确每个岗位、每名职工的安全工作任务和标准要求,制定考核细则并严格考核。

(2)坚持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原则。推行安全目标责任管理、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和安全结构工资制度,强化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感,严格安全奖惩考核兑现,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

(3)严格事故责任追究。推行“严”字当头的安全管理原则,对各类安全违规行为和突出问题一律公开分析警示,从严从重处理各类“三违”人员和责任者,对所有严重“三违”和典型“三违”进行通报、分析,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不良苗头和行为;实行安全生产事故一票否决制度,生产事故与年度各级、各类先进的评比、申报表彰资格挂钩,对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的事故,要严格按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

3.2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创新安全文化和理念。积极创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树立依靠责任落实、制度创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新理念,做到凡事有标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监督、凡事有期限、凡事有落实,切实发挥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2)加强基层安全文化建设。按照区队、班组、岗位的分级,层层递进,让每名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基层安全文化氛围。

3.3 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1)确保安全设施和技术投入。首先保证安全生产系统、设施的完善可靠,严格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重点投向改善安全技术装备及灾害防治等领域,对无法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对安全可靠性低、故障多发、长期带病运转的设备和设施要及时更新换代,保证安全生产系统、设施的完善可靠,确保安全科技费用的持续投入和不断加大,形成长效机制。

(2)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大力倡导无人和少人操作的理念,坚定不移的走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道路。加强信息化改造,实现主要生产系统的可视、可控和无人值守,努力打造“生产工艺现代化、技术装备机械化、监测监控数字化”的科技高效矿山。

(3)加强科技攻关。重点围绕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矿井现有科技力量,重点开展推广价值高、经济效益明显的新课题、新工艺,切实解决矿井现阶段和将来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

4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4.1 系统建设目标

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建立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及自动控制技术,建设一套能够实现危险源的辨识录入、危险源的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录入、危险源的监测预警与考核、评价指标录入、煤矿企业内部评价、外部审核评价、评价指标的监测考核、权限管理及基础数据管理等功能的,集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4.2 系统功能

(1)建立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煤矿安全管理的集成化、信息化和透明化。

(2)建立基础资料档案数据库,为员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查阅及学习危险源、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资料的功能。

(3)使风险预控及时、准确。系统通过读取井下的实时监控数据,结合本安体系、的预警算法,实现了对瓦斯、一氧化碳、硐室温度、风机等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巡检员将检查记录录入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判断当前警级并发出预警信息,通知管理者对存在的危险进行及时处理。

总之,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只有不断总结事故发生原因,追根求源,分析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持续改进矿井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模式,提高矿井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职业素质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升矿井的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才能真正做到矿井的本质安全。

篇5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大力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和强化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安全管理对策,对于提升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1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可以发现,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管理方法不合理和安全投入低等问题。

(1)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些煤矿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责任心,片面追求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无视相关的规程和法律法规,最终酿成事故。

(2)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部分煤矿现场作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技术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违章作业、盲目蛮干现象时有发生,煤矿作业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长期超负荷劳动,容易使得作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疲惫不堪,进而滋长麻痹大意和投机取巧的心理,常常为图一时的省事省力,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3)管理方法不合理。许多煤矿现场管理人员抓管理不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以罚代教,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同时也严重影响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积极性;部分管理人员对违纪行为视而不见,甚至不能以身作则,带头违章违纪,给职工的安全观念和行为造成错误引导;管理人员在布置工作任务时 若不充分考虑作业现场的安全形势,也容易造成职工身心疲惫,忽视安全,违章作业。

(4)安全投入低。部分矿井为减少矿井开支,大幅缩减安全投入,以致矿井安全装备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科研经费得不到保证。

2 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特征

本质安全是指一个系统(设备、设施等)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能保障系统安全的自协调和故障与事故的自排除能力,系统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 。其主要特点是人的安全可靠性、物的安全可靠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制度规范、管理科学。本质安全型矿井的主要特征有 :设备系统的高安全性:在人的可靠性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设备的安全性越高,系统的安全性越高,设备系统的高安全性是煤矿本质安全的一个重要特征;人的高可靠性:人的高可靠性是指系统中的人具有较好的安全认知能力并按规程办事,无不安全行为。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生产系统的和谐稳定性:煤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生产系统,系统的和谐稳定性代表着煤矿的“人一机一环系统”具有较高的系统互容性,煤矿在一定的时期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 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安全管理对策

3.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1)细化安全责任制度及量化考核工作。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原则,逐级细化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把安全工作视为第一要务,明确每个岗位、每名职工的安全工作任务和标准要求,制定考核细则并严格考核。

(2)坚持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原则。推行安全目标责任管理、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和安全结构工资制度,强化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感,严格安全奖惩考核兑现,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

(3)严格事故责任追究。推行“严”字当头的安全管理原则,对各类安全违规行为和突出问题一律公开分析警示,从严从重处理各类“三违”人员和责任者,对所有严重“三违”和典型“三违”进行通报、分析,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不良苗头和行为;实行安全生产事故一票否决制度,生产事故与年度各级、各类先进的评比、申报表彰资格挂钩,对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的事故,要严格按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

3.2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创新安全文化和理念。积极创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树立依靠责任落实、制度创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新理念,做到凡事有标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监督、凡事有期限、凡事有落实,切实发挥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2)加强基层安全文化建设。按照区队、班组、岗位的分级,层层递进,让每名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基层安全文化氛围。

3.3 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1)确保安全设施和技术投入。首先保证安全生产系统、设施的完善可靠,严格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重点投向改善安全技术装备及灾害防治等领域,对无法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对安全可靠性低、故障多发、长期带病运转的设备和设施要及时更新换代,保证安全生产系统、设施的完善可靠,确保安全科技费用的持续投入和不断加大,形成长效机制。

(2)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大力倡导无人和少人操作的理念,坚定不移的走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道路。加强信息化改造,实现主要生产系统的可视、可控和无人值守,努力打造“生产工艺现代化、技术装备机械化、监测监控数字化”的科技高效矿山。

(3)加强科技攻关。重点围绕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矿井现有科技力量,重点开展推广价值高、经济效益明显的新课题、新工艺,切实解决矿井现阶段和将来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

3.4 强化安全监督检查

篇6

1.安全评估

通过适时完善评估内容,精细化评估过程,评估结果奖优罚劣,共享评估成果,达到提升矿井安全程度目的。

1.1适时完善评估内容:

每月公司分管领导组织,公司、矿井相关人员参加,对区队和系统评估项目及评估内容开展研讨,及时补充完善评估内容,制定出当月评估考核的重点。

1.2精细化评估过程

(1)区队评估

对一周来每个班组的安全生产状况、安全隐患统计台账、三违人员管理台账等进行汇总统计。

(2)系统评估

矿井主管领导主持,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对一个月来各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分析。

(3)采掘头面评估

矿井总工主持,相关人员参加,利用月底工程验收评定会,对一个月来各采掘安全管理情况,现场条件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标评估。

1.3评估结果奖优罚劣

公司月底根据区队上报的评估结果,结合一个月对各施工地点的动态检查情况对区队进行综合评估安全程度,根据排序结果对标奖罚。

1.4共享评估成果

公司主管评估部室每月对区队安全评估及系统评估进行排序,对安全评估及系统评估中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办公网上进行通报。

2.开展安全计划管理,达到安全掌控的目的

安全计划管理,通过月初安全计划的编排、全月安全计划的落实,月底安全计划的奖惩,达到“隐患可防、可控、可治”的目的,控制了重大隐患的发生。

2.1安全工程计划的编排

月初由公司分管安全领导组织,相关业务部室人员参加,根据上月对矿井的安全检查、排查掌握的安全生产需要情况,下发到矿井强制执行。

2.2安全计划工作的落实

矿井根据公司下达的安全工程计划内容分解到相应的区队、科室,进行实施。公司业务部室不定期的对安全计划工程进度跟踪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和整改。

2.3月底安全计划工作的奖惩

安全计划验收采取百分制,公司月底“多合一”大检查时安排专人对安全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矿井一项安全计划没完成,根据安排实施扣分。

3.创新质量标准化管理

3.1实施“菜单”式管理

强化“菜单”管理,实现每个岗位职责明晰化、精确化、程序化。

3.2隐患闭合管理

完善“五环六步”隐患防控体系,实现岗位隐患防控、班组隐患防控、区队隐患防控、专业隐患防控、矿井隐患防控五个层次的隐患防控,每个层次成为一个完整的闭合循环,每个循环包含排查、记录、整改、反馈、验收、考核等六个步骤。

4.创新新工人上岗教育

4.1理论+实操

建立多媒体教学和实操基地,模拟井下环境对新职工讲述安全生产知识,让新招录的职工在接受培训阶段,这样便于新职工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知识。

4.2导师带徒管理

导师带徒采取一师多徒、多师一徒、一徒轮师方式开展导师带徒安全培训,让新职工在对相关联的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及安全注意事项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熟知。

4.3职工培训终身负责制

对新职工培训采取终身负责制,授课老师和受训学员建立联系卡,跟踪落实培训效果。授课老师对新职工在岗期间的安全终身负责。

5.规范职工班前会安全教育

班前会安全教育采取“四三三”工作法,把握“包班、点评、互动、闭环”四项环节,推行“思想教育上级文件传达单,安全教育写实单,问责通报单”三单督导法,强化“集中抽查、盲时督查、拉练互查”三级巡查机制,建立精细化班前会安全教育工作模式。

6.强化职工技能教育

6.1采取互动形式,让职工在反复讨论中加深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理解,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共同受益的效果。

6.2采取轮岗作业的形式,强化技术培训,使职工达到多“专”多“能”。

6.3采取“一师多徒”、“一徒轮师”和“多师一徒”的新模式,促进职工技术素质综合提高。

6.4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理论授课与现场实际操作、技术交流培训,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形成了区队自主“内部培训—激励考核—推荐使用—优化待遇”运行机制。

“一评两化三教”在嵩山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篇7

露天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不仅有别于井工矿,而且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安全管理。露天煤矿安全运行具有变动性、季节性、开发性和机动性等特点。季节性表现在露天煤矿生产是在露天场所进行的,受季节气候影响;作业地点和环境始终处于动态的状态,如排土场道路频繁变更、采掘线推进等;而且由于露天性质,生产很难成为封闭式或工厂式,具有开发式特点;煤矿生产采用大量大型机械,如运输卡车及指挥车等,具有很强的机动性。

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露天煤矿的特点而开发的系统,采用内外因理论体系以及PDCA闭环管理流程,实现露天煤矿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系统管理保证露天煤矿的安全化管理。

一、露天煤矿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预控体系理论

(一)内外因理论

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通常都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所谓内因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危险物质或危险能量,是生产系统固有的属性,不受外部因素影响的客观存在,可称为危险源。内因演变为事故需要外部触发因素,即不安全因素。之所以会发生事故,是内、外因同时存在,且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内、外因素和事故的辩证关系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内在根源,人、机、环、管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事故的外在条件,其中人、机、环是直接原因,而管理缺陷是深层次的原因,关系如下:

危险能量、物质是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事故发生的内因,危险能量越大、危险物质数量越多,则其破坏力也越大,后果也越严重。因此,内因决定着后果的严重程度。外因危险源是触发系统能量意外释放的不安全因素,不安全因素越多,触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外因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二者共同作用,决定系统中危险源演变为事故风险的大小。

根据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系统中的危险物质或能量通常不可或很难避免,而触发内因演变为事故的外部因素,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以消除和避免。

(三)PDCA闭环管理流程

PDCA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按照PDCA流程不停顿地周而复始运转。一个循环完成会解决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其他问题尚未解决,或者又出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轮。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同样使用该理论。一下安全管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执行PDCA流程后,会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解决一定问题,分析当前存在隐患及制定隐患处理流程,查找危险源并减少危险源的产生等等,但是在某种情况下并不能一次性得到解决,那我们将PDCA再执行,对当前安全工作再分析,最终将安全问题降到最小,减少人员、设备的损失。

二、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分析

露天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将内外因理论融入到信息系统中,通过现场考核的方式,将外因的实际情况及时预警,把外因危险源扼杀在萌芽阶段,防止事故的实际发生。

(一)基本设计概念

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露天矿特有的内外因风险管理表为基础,以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依据,以网络信息化为依托,形成的一套切合实际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现在流行的B/S方式在企业局域网中运行,极大的提升了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主要功能模块

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分为五大块:

1、安全考核检查模块

安全考核检查是煤矿安全监察人员的主要工作。监察人员通过现场检查的方式查出问题,并对照系统中已有风险管理表的具体情况将问题录入系统,系统自动生成预警。

不同于传统纸质传达的方式,各基层部门通过系统便可查询到自身单位存在的安全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加以整改,整改完成后将整改经过反馈到系统中,以供监察人员及时复查。复查合格后系统自动销警,复查不合格预警升级并重新进入整改阶段。

2、隐患处理模块

隐患是指有导致未来发生事故可能性、具有潜在的事故危险性设备和环境方面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对有着特殊要求的露天煤矿企业而言,隐患的消除是至关重要的。

隐患的发现在基层和安监两个方面,基层是安全工作的排头兵,基层发现隐患重要性尤为重要。

基层职工及安全监察人员发现隐患后及时填报该系统,系统可针对隐患的危险程度做出预警,进入隐患处理流程。机关责任部室对隐患进行快速审查并针对隐患做出整改意见,安排责任部门进行整改。责任部门实施整改,将整改阶段具体情况反馈到系统中,供机关责任部室掌握隐患处理过程。隐患处理完成后,相关部室组织人员对隐患进行复查。复查合格后系统自动销警,复查不合格预警升级并重新进入整改阶段。

3、事故处理模块

本质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人、机(物)、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到人们期望和社会可能接受的水平。

事故处理模块中,可按照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如实填入系统中,并及时形成事故预警。同时按照扣分规则及轻重程度对二级单位进行扣分,达到预防警示的作用。调查小组在事故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形成制度,预防同样事故的再次发生。

4、督办工作模块

督办工作模块是将安全日常工作信息化的一个过程。起主要工作流程为:工作提报领导审核具体工作安排工作反馈复查备案存档。

工作提报:安监部门发起工作任务,例如上级交办的工作,常规性工作及临时性工作,各二级单位上报工作。任务发起人详细说明工作的具体内容:

领导审核:安监部门或各二级单位领导对工作任务进行审核批示

具体工作安排:相关责任人员按照一定原则对工作进行布置

工作反馈:相关工作责任人对工作进展进行反馈,直到工作完成

工作复查:任务发起人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复查,复查合格后任务结束

备案存档

5、统计报表分析模块

统计报表分析模块是对考核检查数据深层次分析加工的一个过程,在安全考核检查结果的直观体现。

日常报表包括年度统计报表、季度统计报表、月安全考核统计报表、个人统计报表以及检查人统计报表等日常报表。

分析报表包括危险源趋势判断,煤矿可靠性分析。危险源趋势判断是对安全考核检查的历史数据按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环境方面的缺陷三个方面进行的分析,得出当前或者某个阶段各类问题出现的频率,指导安全工作的稳步实施。煤矿可靠性分析是对煤矿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指导整体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为了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通用性,整体架构设计为三层架构模式: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表现层: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系统呈现给用户的信息。主要表示WEB方式,也可以表示成WEBFORM方式。本系统中涉及到的考核预警信息、隐患预警信息、新闻通知、文档下载等,都通过网页的形式直观展现,针对不同用户将信息直观展现。

业务逻辑层:针对具体事务的操作,包括对数据层的操作以及业务层的操作。如果说数据访问层是积木,那业务逻辑层就是针对这些积木的搭建。本安系统中考核统计、整改流程、隐患处理流程等操作都能够在业务逻辑层实现。

数据访问层:对事务原始数据(数据库或者文本文件等存放数据的形式)的操作层,对数据操作(增添、修改、删除、更新等),而不是数据库,具体为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服务。

三层架构的使用具有很多优点: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某一层;实现用新的实现替换原有层次相对简单;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性;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结构更加明确;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极大降低。

四、系统实现技术

(一)系统开发技术

本系统采用技术开发,使用C#为开发语言。是微软推出的WEB开发技术,它提供了一种基于组件、可扩展且易于使用的方式来构建、部署及运行面向任意浏览器和移动设备的WEB应用程序。它具有将业务逻辑代码与显示逻辑分开处理、高效的可管理性、易于配置和部署等优点。系统采用B/S架构,用户界面采用通用WEB浏览器,结合多种Script语言和ActiveX技术,利用浏览器来实现原需要复杂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的载荷,降低了总体成本。数据库采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SqlServer 2005,它是一个具备完全Web支持的数据库产品。系统采用IIS服务器网站。

(二)关键技术是实现方法

1、C#开发语言

C#开发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它具有安全、简洁的特点,而且功能语法强大、数据类型丰富、支持封装、继承和多态等概念,是目前.NET应用程序开发的主流开发语言。C#开发语言同Java一样,也是一种跨平台的编程语言。C#在执行过程中首先编译成中间语言,然后再由编译器编译成代码执行。.NET编译器可以编译任何支持.NET框架的语言编写的程序。

2、SQL SERVER 2005

SQL SERVER 2005能够支持大型企业进行联机事务处理、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和网站服务。利用它可以快速的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同时在企业级数据管理方面增强了性能。SQL SERVER 2005支持多种设备的接入和不同平台的交互,通过协同操作,能够为不同的接入设备中应用程序提供数据支持。

3、数据库访问技术

是一组用于和数据源进行交互操作的面向对象的类库。它可以和不同类型的数据源进行交互,主要包含五个对象:Connection对象、Command对象、DataAdapter对象、DataReader对象和DataSet对象。提供四种方式进行连接:使用SqlConnection对象连接SqlServer数据库;使用OleDbconnection对象连接Access等数据库;使用ODBCConnection对象连接控制面板中配置了数据源的数据库;使用OracleConnection对象连接Oracle数据库。本系统采用SqlServer,所以使用SQL ServerNet 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中的SqlConnection对象进行数据库连接。

4、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技术

AJAX是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它的技术是JavaScript对象XMLHttpRequest,该对象是一种支持异步请求的技术,也就是说该对象可以使用JavaScript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并处理相应而不阻塞用户。同时AJAX在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采用异步数据传输,这样可使网页从服务器请求少量的信息,而不是整个页面。本系统在网页上同样采用AJAX,在预警信息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刷新信息,保证预警内容的及时更新。

五、总结

本文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进行设计,以及C#开发语言进行开发,SQLSERVER2005作为数据库,针对露天煤矿的特殊行业性质,开发实现功能上集安全考核检查、隐患处理、事故处理、督办工作及统计分析功能为一体的系统。将露天煤矿的安全工作系统化、信息化,实现了合理的系统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玉林.煤矿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7

[2]张嘉勇.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唐山.河北理工大学,2005

[3]陈天龙,王直亚,汪卫东.本质安全性矿井指标体系[J].煤矿安全,2007

篇8

一、目的意义

推行本质安全“四问法”,通过开展“四问法”教育,改善职工思维模式,培养良好的系统追问习惯,在培育出本质安全型个人的同时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二、本质安全“四问法”主要内容

1、我在安全生产中扮演哪些角色?2、每个角色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3、哪些角色扮演成功?哪些还不行?为什么?4、我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和义务?

三、应把握的原则

1、自问为主,自问与他问相结合的原则;

2、自省为主,个人自省与集体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3、事前分析、事中处理完善、事后反思提高的原则;

4、实情实说,不抓辫子的原则;

5、突出承诺,重在落实的原则。

四、实施方法

(一)时间:每天的班前会及每周五的安全活动时间

(二)地点:各单位会议室及生产场所

(三)主持人:当班班长、单位党政主管

(四)参加人员:所有上班出勤职工

(五)活动形式:分两条线进行,班前提问会和事故追问会

1、班前提问会

班前提问会一般由当班班长主持。班长先介绍上个班次的生产情况,总结安全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提醒本班施工现场应当注意的事项。然后由班长点名,引导职工结合自己的工种特点本着“按工种讲安全”的原则进行发言,这些问题讲清之后再由班长分工,职工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作业。

每班配备专门的记录簿,对职工的发言做好记录,并按要求由当班班长或参加发言的职工认真填写《庞庄煤矿本质安全四问表》,下班后交给单位。本质安全四问表每班一张,重点对以下问题进行填写:①对于本班即将要去的岗位情况是否熟悉?②应如何对现场进行检查?③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如何处理?④本班工作完毕后需要给下一个班同岗位人员交待什么问题?基层单位对班组记录簿和四问表进行收集、汇总、装订、归档、妥善保管,以此作为本单位开展本质安全“四问法”的基础资料和依据。相关职能部门对此项工作不定期地组织检查或抽查,并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纳入末位淘汰范畴的考核内容。基层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以确保这项工作正常运行和实施。

2、事故追问会

事故追问会在周五职工安全活动时进行。这里所指的事故指煤矿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机电等事故,既可以是本单位发生的,也可以是其它单位发生的;既包括一般“三违”,也包括严重“三违”。基层单位根据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选取有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系统追问。

主持人介绍事故的简单经过,然后由职工开始发言。若是本单位发生的事故,首先由事故的当事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发言;若非本单位发生的事故,可由与事故发生的单位相类似岗位的职工发言,谈对该起事故的认识,分析事故的原因,谈自己在安全生产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这些角色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哪些角色是否尽心尽职?哪些还不行?应当吸取的教训是什么?接着由当班的其它职工和主持人进行追问,仍由当事人回答,其他人员作补充。其内容主要包括: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①事故为什么会发生?

②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职工个人原因?领导原因?监管原因等等?

③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原因的存在?(即原因背后的原因)

④这些原因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各占多大比例?

⑤可控的因素为何失控?不可控的有没有可能变成可控的?

通过刨根问底,逐渐接近事故的本质。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要求在追问的过程中做好相关记录,留本单位存档。

五、几点要求

1、推行本质安全“四问法”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各单位要在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全矿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目标的早日实现。

篇9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A Brief Talk about the Proper Role and According Meas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Raising Intrinsically Safe Type of Coal-Mining Personnel

LI Fan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0037)

AbstractThe coal mining safety situation is incessantly turning better, but safety accidents are still happening frequently, though most of them are avoidable. It is advocated that the core of safety coal mining production is to set up an essentially safe production system, in which the key problem is to train the intrinsically safe type of personnel. As institutions for training coal-mining professionals, what should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as us do to this issue? Forwarded here is what the writer of the paper has viewed and done in trial effort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al mining; intrinsically safe type of personnel; training

当前,国家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非常重视,坚持了“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要求煤矿主要管理人员要经过培训,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上岗,在矿山的安全生产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尽管如此,煤矿事故仍然频频发生,从责任事故来看,一类是知道这样指挥(操作)是违章的,但是出于某些原因和存在侥幸心理,进行了违章指挥(操作),另一类是管理者专业知识不足,造成错误指挥。那么要使他们成为本质型安全人,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和提高。

要使煤矿生产真正安全,必须要做到“本质安全”,它是指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它认为煤矿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其基本特征是:人的安全可靠性;管理的科学性;环境的安全可靠性。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而管理的科学是实现人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纽带。人的本质安全是主导方面,因此,“本质安全”的核心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

在我国煤矿事故中,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几乎达到90%。究其祸根在于矿山人员的素质较低,特别是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高低更加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只有塑造具有科学知识和正确思维方法的高素质的人,特别是管理人员,才能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我院是高等职业院校,从事煤矿的专业教学已经有60年的历史,我们的专业教育分成两大部分:一是招收普通高考生,经过3年全日制教育,为矿山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二是为矿山在职人员培训,包括矿长资格的获取、复训和学历提高。从以上内容看,我院的教学、培训工作都与矿山的安全生产息息相关,而且我们要把它提高到培养本质型安全人的很重要的高度来看,这样才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做出较大的贡献。

1 努力搞好在职培训工作

1.1 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培训中,除了要讲解规章制度外,还应讲解一些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如系统化安全、本质化安全、安全系统理论、控制论原理、信息论原理、行为科学原理、激励理论、事故系统要素、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因素、人的安全素质分析、事故心理学、事故损失分析、现代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管理的科学手段、安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新的安全管理理念能提高安全意识,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杜绝各种习惯性违章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文明,安全的生产环境,做好安全生产的保障工作。

1.2 掌握必需的科学知识

对于煤矿来说,一些知识是最基本(基础)的、非常重要的,是基本不变的规律,一定要把这些内容确定出来,下功夫让他们真正掌握住。还有一些知识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但又经常在更新的,这部分知识需要管理人员要经常的、不断地去学习和更新,而培训则是最佳的一个途径。那么教育培训机构怎样来确定这些内容和跟上需要,而不发生滞后,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一个要花大力气才能解决好的问题。例如现在正在完善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其中的一些内容是较新和较复杂的。

从我们已经培训过的矿长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程度是较低的,在短时间的培训中他们不一定能听得懂,掌握得住。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最有效地去讲解最重要的内容,这也是值得去研究的一个问题。

最后培训手段的改革,如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现场(实训室)教学,教学资料的充实和完善,对提高培训质量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要下大功夫加强实训室建设,使它能满足培训要求。

如果我们能把上面的问题认真地解决好了,我们的培训工作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 努力培养出合格的受矿山欢迎的毕业生

2.1 学生要树立起较强的责任心

首先,要解决学生的专业思想,在社会上看来,煤矿较为危险和工作艰苦,没进学校的不愿意报考,进了学校的思想不稳定。只有解决了他们的专业思想,树立起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的责任心,才能驱动他们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矿山新一代接班人。

2.2 学院要踏踏实实地研究矿山现实和需要,组织好教学

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要保证教学质量首先就是要制定好培养方案,我们学院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而我们的几个矿山专业都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示范专业,这些专业我们都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特别是这次示范建设,我们在培养方案上下了很大功夫,这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培养方案上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课程设置和学时确定。一个专业办学是否成功,最终要落实到课程设置上。我们的做法是首先确定能力要求,再根据能力要求确定核心课程,再向前推技术基础课程,最后确定基础课程的设置。由于学习时间紧张,出现了实践课与理论课争时间,专业课与基础课争时间的矛盾,因此要花大工夫研究和处理这个矛盾,特别是要控制好基础课的时间,基础知识以够用为原则。

(2)课程大纲和要求。在课程确定下来以后,教学内容、深度、难度、重点又是一个重要问题,比如技术基础课的某一部分的内容、深度、难度必须要满足后面核心课程的需要。要避免各门课的任课教师没有全盘的思想,各上各的,最终达不到教学质量的要求,使毕业生的能力受到影响。

篇10

0 引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电压等级的提升以及各种采煤设备的扩容,从客观上要求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电压等级从1140V提升至3300V,以符合矿用设备的技术要求。现在,我国煤矿采掘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很快,采掘工作面的设备不断增加,但所采用的配电开关基本上仍是单体防爆开关及高低压起动器。由于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配电点往往需要多台防爆起动器,而为了布置这些单体开关需要开凿专用峒室或加宽巷道,施工费用都很大。由于单体开关的数量多,操作维护及安装运输都不方便,而且造价高。电压等级为3300V的矿用隔爆型六回路真空组合开关(以下简称组合开关)在煤矿中的应用解决了这些难题。

1 组合开关技术指标

额定电压:3.3kV

额定工作总电流:2×600A

单台隔离开关额定电流:600A

KM1,KM2单台接触器最大电流:600A

KM3~KM6单台接触器最大电流:400A

KM1和KM2的最大电流之和、KM3、KM4、KM5、KM6的最大电流之和:600A

额定频率:50 Hz

工作制:八小时工作制

控制电源电压:DC24V、AC110V、AC220V

组合开关采用钢板焊接快开门结构,整个外壳由两个独立的箱体组成。左侧箱体为隔离箱;右侧箱体为主箱;主箱的右侧有本安腔。为使产品具有适用性,电源输出采用隔爆性低压大快速连接器,供连接负载、控制和检测用。控制线输出采用隔爆性低压小快速连接器。

2 组合开关的主要性能

2.1 具有合适的检测电压值,漏电闭锁性能良好

我国煤矿井下供电是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一般情况下系统装有漏电继电器进行网络检测,当其绝缘电阻值低于整定值时则切断电源实行保护。但当网络中任何一处绝缘电阻值低于某一整定值时,整个系统将跳闸,寻找故障点颇费时间,将严重影响生产,所以低压供电系统应装设漏电闭锁装置。组合开关有1~6条主回路,另有1路照明回路。其中漏电闭锁继电器,用作监视输出线上接触器断开后,负载侧无电压时的三相对地绝缘状态。继电器的接点KA1与接触器合闸回路有电气连锁,当主电路额定工作电压为3.3kV,对地绝缘电阻小于等于100kΩ+20%时,组合开关实现主电路漏电闭锁;对地绝缘电阻大于100kΩ+20%时,解除闭锁。

选取检测电压值要保证其在正常状态下所产生的电火花不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一般低压供电线路较长,线路具有较大的分布电容,当线路绝缘电阻很高时,分电容两端的电压最终将由于充电达到闭锁检测电压值,这时如发生金属性接地,将会产生较大的电火花。从电容引爆曲线可查得分布电容为1μF时的引爆电压为70V。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如选择24V的检测电压,就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会引起爆炸。

另外选取检测电压值也要保证不发生引起人体异常的生理感受,因为安装漏电闭锁继电器后,将使供电线路及设备在非运行状态下也处于带电状态,电工检修时将直接感受到检测电压。IEC规定的长期接触电源电压为不超过50V。因此,组合开关中选择的漏电闭锁检测电压(24V)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2.2 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短路保护性能

短路保护有两种,一种是熔断器保护,一种是电子保护。组合开关中的熔断器通常作为组合开关到电动机之间这段支线电缆的短路保护,主变压器侧的组合开关作为整个供电网络的过流保护,对各支线来说是两级保护。当组合开关到电动机之间这段支线发生短路时,组合开关中的熔断器应瞬时熔断,分断短路电流,达到有选择性保护的目的。若熔断器不能瞬时熔断,用组合开关低压电网智能保护模块PLC程序控制断开负载电源达到保护的目的。即当发生短路时,在其短路电流低于接触器的分断电流时,熔断器的熔断时间将大于接触器的释放时间,导致接触器强迫分断短路电流,避免事故发生。

3 通讯功能

由于井下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要实现开采工作面无人作业,所以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煤矿井下机械化,数字化设备越来越多,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必然地要求提高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同时也希望在与不同厂家的设备间接口时,提供最少的技术配合,最短时间内最容易实现。组合开关通过线路及PLC程序控制与科达开发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通讯。最终在煤矿生产方面,实现无人值守,无人员伤亡。

4 组合开关过电流动作值的整定要求

4.1 避开电动机的启动电流,PLC程序控制检测到电流过载时,程序保护延时断开本回路接触器,即对负载电机起到了保护作用。

4.2 当组合开关发生短路故障,短路电流大于10倍的额定值时,这时已经超出了低压接触器的分断能力,如果接触器硬性分断,势必会把接触器烧坏。该组合开关通过预先整定条件,组合开关用的低压电网智能保护模块给高压真空开关发出分闸信号,高压真空开关立即分闸。利用高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大这一点,不分断低压部分而是切断高压侧电源,最终保护了低压侧接触器和负荷电机。因此该组合开关有较好的短路保护性能,熔断器仅作为后备保护用。

5 结语

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用六回路组合开关在煤矿中的应用既能很好地解决了一个产品可以带多回路负载,而且还解决了发生故障时带负荷操作的问题,本装置保护系统设计的过电流故障保护,过载回路采用了电流反时限的算法,保证短路电流与动作时间的可靠性。该组合开关也能远距离操作,驱动单元采用抽屉式,可以互换,使用方便。适合在防爆场所大规模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延明,高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J].煤矿机电,2007(3).

篇1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不乐观、安全生产体系不完善以及煤矿生产面临的困难多是严重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煤矿行业存在的基本现状,违背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

煤炭作为我国现阶段主要的能源,不仅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重要的生产燃料和化工原料。但是,无论它的重要性有多大,都不应以矿工的鲜血和生命来换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我们一切的工作都必须以人民群众作为核心,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一、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意义及现状

1.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意义。安全生产不仅关系着煤炭企业能否持久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安全生产是人们不断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更是煤矿生产工作的重点。一次次的矿难让我们失去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在每次事故背后,人为因素是事故原因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正是“安全第一”这一指导方针的基本手段,对人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实施现状。(1)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有利因素。首先近年来煤矿企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其次,通过常抓不懈的安全教育活动,特别是煤矿三大规程的《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推进人本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2)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不利因素。煤矿企业并不缺乏管理制度,缺的是能持续保持并能不断提升的执行力。而且煤矿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大多数是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的生产技能和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在生产过程中不能自觉的执行安全生产相关规定。以上种种,不利于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实行。

二、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措施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本,安全不仅仅是为了生产,首先是为了人,为了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受损失。而现实中安全生产仍然是我们煤矿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根治矿难、保护矿工生命安全,已经是刻不容缓的第一课题。我们必须要采用思想教育与培训、管理和装备等相结合的手段,让安全管理深入人心,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1.思想教育以人为本。人既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事故发生的受害者。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首先就是要加强矿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从根本上认识安全与煤矿生产之间的关系,意识到安全其实是关系到自身生命安全的事,这样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放弃过去生硬死板的安全教育方式,大力推进人性化思想教育模式。在教育中把个人的平安健康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深刻领会个人的安全与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使职工发自内心地重视安全。

2.安全培训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全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现在煤矿井下作业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必备的文化程度、安全知识和技术素质,这既拖了煤矿发展的后腿,也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丰富课堂活动,增强培训的趣味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职工达到应知应会,提高自身技能。有针对性的培训各岗位员工,不走过场,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学习的力度,不但会说,更要会做,提高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3.装备和技术创新以人为本。要努力改善职工的劳动和环境条件,加大安全投入,淘汰落后的装备、技术、材料、工艺,提高矿井的安全性。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用现代化技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工安全。让职工在体验新科技新装备带来的工作方便之余,更能体会其带来的最大效能和安全保障。

4.管理以人为本。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都是靠人去完成的,要充分调动人在安全生产全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突出人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价值。培养职工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杜绝冒险蛮干和各种违章行为,把职工执行规章制度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工保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后勤服务中的以人为本。后勤服务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不仅要做好企业内部和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更要做好职工生活、住房、交通、学习等后勤服务工作,为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充分感受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解决好职工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获得职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篇12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有传统粗放式、高压式、说教式、经验式、亲情式管理状况。在对煤矿本质安全文化认识存在盲区、误区,甚至不认可,认为煤矿本质安全文化说起来重要,干起来可不要的现象,很难将煤矿本质安全文化融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中。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明确:取证优先,其次才是学习煤矿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和煤矿安全管理知识,希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但由于课程内容过于传统,考试题库中的试题理论性较强,再加上教师授课水平所限,使学员失去兴趣。煤矿安全管理首要是人的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管理、装备、培训”并行,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先行,让员工安全理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发生质的转变。要实现这个转变,激发这些关系到煤矿安全的“三项岗位人员”、班组长等核心骨干的学习兴趣,真正学到煤矿安全管理的精髓,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学以致用,运用到煤矿安全生产实践活动中,确保企业的长治久安。改革和创新煤矿安全管理的课程设计,要丰富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融入新鲜知识,要将煤矿本质安全文化融入煤矿安全管理课程中。

煤矿安全管理课程对煤矿“三项岗位人员”、班组长等管理岗位来说,是最能引起全体学员共鸣的一门课。传统的煤矿安全管理课程内容是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意义、认识的误区、国内外煤矿安全管理的经验等。鲜有的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内容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且理论性较强,适用性较差,有取证优先、应付考试之嫌。课程不再进行改革创新、充实新内容,老师若再照本宣科,势必引起学员的抵触,起不到安全教育培训教学效果,背离了安全教育培训初衷。为了使煤矿安全管理课程更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更强,对课程内容改创新革势在必行。

2课程设计

在煤矿安全管理课程设计中,应将其与基层单位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结合起来,进行宣贯,让课堂成为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的宣贯课堂。很多企业“三分制度,七分执行”,缺少的不是制度,而是执行。企业里已经明确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可是基层真正践行时却大打折扣,到基层得不到真正的践行,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干部没有真正理解安全文化建设,没有了解它在安全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利用煤矿安全管理课堂对学员进行宣贯和培训。

大胆招聘本科以上学历煤矿主体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为专职教师,聘用热爱培训工作、有一定授课技能、有多年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管理干部为兼职教师。他们拥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又拥有对煤矿熟悉、对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管理有一定的认知,专兼结合,这样便于进行交流。传统的煤矿安全管理教师有的是煤矿培训科的,有的是科室或区队中层管理人员,他们对文化管理的认识比较薄弱,将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理解透彻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而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则给参培学员一个全新的面孔,送来新鲜的、温馨的文化气息,让参培学员更乐于接受,使他们清楚了解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管理的内涵,将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管理融入到煤矿安全管理中。

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学员互动。这是课程必须的环节,但由于选题所限,很难真正“动”起来。很多课程也都实行了互动,因此,要认真选取不同系统安全案例,让参培学员走上讲台当老师,由被动变主动。学员们来自不同的系统,让他们针对各自系统的案例去分析、讲述,对此非常感兴趣。加强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交流,把这方面的课交给学员,把讲台留给学员,让他们充分互动起来,他们都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对每个系统的学员都选一个代表,如瓦斯防治、顶板管理、机电管理、探放水管理等,他们有着丰富的基层安全管理经验,让他们去谈经验、去点评。学员当上老师,被动变为主动,大家情绪高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让经验分享,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实现“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

3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管理的意义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将煤矿企业所倡导的先进理念通过制度的确立和流程的完善,体现在煤业公司的发展战略、团队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实现规范员工行为、企业行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企业;是管理的最高形式和最高境界,通过本质安全文化的力量来使企业战略更具理性,内部管理更显章法,员工工作更富活力。管理的关键在领导者和管理团队,对煤矿“三项岗位人员”、班组长等管理者进行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培训,提升管理者综合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先进煤矿安全文化事故案例等进行分析,使学员真正了解本质安全文化的作用、意义,以及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对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有一定的认知、认可。郑煤集团明确提出工作目标以“1356”为工作重点,在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中,树立一个理念,牢固树立“零事故、零容忍”,“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始终把职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带着感情抓安全,凭着党性、良心及职业道德抓安全,坚守安全红线和底线。

篇13

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为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本文拟从系统的角度对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进行探讨,为煤矿安全管理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和基本模式,同时也可对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一、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我国煤矿整体技术状况比较落后,国有煤矿机械化程度虽已达60%~70%,但大量的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很低,装备水平落后;目前2.6万多处煤矿中,50%左右是高瓦斯矿井,60%~70%是在复杂和极复杂的构造条件下进行开采。随着开采的深度的增加和扩展,瓦斯、水还有火灾、矿压等,对于煤矿安全的威胁日趋严重;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违章、违规现象比较严重,这是造成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煤矿超能力生产也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去年煤炭市场供需矛盾趋于紧张,部分企业忽视安全,一味追求利润,盲目生产,导致事故。

二、煤矿事故原因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内在原因。凡是物质系统具有能量,能量在失控状态下都能转化成具有破坏力的危险因素,当这些因素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在某物质系统存在时,就成为隐患。隐患是构成事物的物质基础,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失控的能量多少有关。虽然能量是客观存在的,但其转化是有条件的:首先,物质要处于失控状态;其次,要受到外在的错误行动的触发。因此,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最大限度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降低和消除事故的根本途径。这两个途径之间协调统一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形成事故预防的有机整体。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

另外,我们还可以依据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原理来进一步加以分析。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是指人、机、环境三者安全品质的最佳安全匹配建设,它包括人的本质安全化、机的本质安全化、环境本质安全化三个方面。其中人的本质安全化是核心,机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都是围绕着人的本质安全化而开展的。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内任何一部分的安全品质变化都会引起相关联的部分发生变化,如果没有相匹配的管理控制手段,系统安全机能就会失调,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品质也就达不到优化匹配的效果。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或一套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反复用于企业,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强,以奠定的管理规则或

管理体系,通过其自身的不断循环、优化,失去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

三、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个由人维持,利用煤矿资源有效实现煤矿安全目标的动态的系统过程。从系统角度看:煤矿安全管理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人的因素、机器的因素、环境因素等。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复杂的动态系统过程,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一系统的有效性即是不断提高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在此笔者构建了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三个核心层次,六个维度。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人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持者、控制者和完善者,所以人的素质及安全管理观念是这一系统的核心,即第一层次;管理观念要通过科学的业务流程来实现,所以流程问题便成为核心的第二层次;而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能否有效地贯彻执行,则事关管理的成败,因此执行力的问题便成为核心的第三层次。

人的素质及观念流程执行力安全目标,这个核心系统需要六个维度(安全科学管理、安全组织管理、安全制度管理、安全创新管理、安全文化管理、安全战略管理)来保证,煤矿安全管理六个维度是作用于煤矿动态的安全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为煤矿安全管理核心系统提供保障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