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童音乐启蒙教育

儿童音乐启蒙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儿童音乐启蒙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被无数研究者反复证明,而包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文件都对儿童早期音乐启蒙教育的实施意义、原则、要求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论述。如何有效开展音乐启蒙教育需要所有研究者积极探究、不断尝试。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相关研究,目前通常将儿童音乐教育划分为“经验感知、情感体验、行为塑造”三个层次。在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教师、家长和相关人员需要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引导训练,为其创造音乐体验空间和机会,激发其音乐欣赏兴趣,培养其音乐表达方式和技能。具体来讲,可以通过游戏法、作品分析法、档案袋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尝试。

一、多元游戏活动深化音乐感知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的论证同样适用于音乐,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领悟,都是从生活开始的。而天真无邪的儿童,其日常生活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游戏,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角,让儿童在游戏中去发现、去领悟音乐的美。优秀的教育者本身就应当善于观察和探索,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家长、教师以及其他人都应当有意识地将各种音乐现象、常识、行为表现等介绍给儿童,引导其发现音乐韵律的优美,对音乐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感知音乐。比如在家庭中,家长则可以通过各种生活情境,为儿童营造良好的音乐观察与领悟机会,木筷敲打茶几的声音、踩踏楼梯的节奏、媒体中宣传的音乐家、玩具中的打击乐器等都是适宜的音乐启蒙教育载体,通过这些生动、直观、形象、有趣的材料、活动等可以使儿童“身临其境”并且主动控制环境与活动,获得音乐相关感知。在生活情境中,成人应当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感官刺激,在游戏中提供相应的背景音乐,大森林中小动物的欢快,三只小猪的活泼,巫婆的阴冷恐怖等等,都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而这种无意识的渗透,可以使得儿童在“浸入式”的音乐环境中,不断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与领悟。

二、作品分析交流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的价值和影响是多元的,它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修养和内涵,而这些结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情感的体验与感悟逐步获得的。儿童的情感发展处于敏感而迅速的发展阶段,充分利用“音乐敏感期”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儿童的情感发展提供积极的影响和帮助。作品分析法作为一种直接有效的情感体验方式,可以为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提供有益帮助。所谓“音乐作品分析法”实际上可以概括儿童主动分析、探究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从而获得情感共鸣,并促进自身情感升华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法。成人可以选取音乐海洋中轻松、自然、积极、简约、有趣的经典作品作为儿童分析的对象,在成人的引导下,要求儿童阐述自己对于该作品的体验和感悟,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这种方法不可急于求成,不能奢望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通过长期的引导和锻炼,儿童可以逐步形成对于经典音乐的感性认知和体验,并产生浓厚的兴趣,陶冶情操。

三、多元途径塑造审美表现行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儿童对于音乐的兴趣和情感。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成为音乐家,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人都应当喜欢音乐,并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儿童的启蒙教育仅仅是被动地让儿童去体验和感悟,更重要的是引导儿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去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成人有责任和义务去塑造儿童的音乐行为,鼓励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音乐需求。利用游戏发掘和探索打击乐器的材料,通过生活情境模仿成人的音乐活动,借助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音乐情感表达,把握各种机会对音乐行为和现象进行评价,这些都是广义上的音乐审美行为表现。当儿童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之后,还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创造活动,比如引导儿童进行简单的节拍创作和表达,小组游戏合作完成“交响乐”,家庭歌唱比赛等等都是音乐启蒙教育的良好选择。

篇2

一、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音乐教学

钢琴教育启蒙阶段是培养与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启蒙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认识水平较低,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精力不集中、遗忘等问题,从侧面上印证了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重要性与困难性。在漫长的学琴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艰深的钢琴演奏技巧,还应充分了解构成音乐的最主要的基本元素,理解音乐思维所应用的音乐语汇、语言和语法,包括音阶、旋律、和声、复调和曲式等知识。除此之外还涉及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和音乐风格等音乐美学基础知识。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提高的不只是钢琴技巧水平,在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音乐思维能力上都有所提升。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又反作用于学生的钢琴演奏水

二、钢琴教育启蒙阶段培养音乐能力的目的和内容要素

随着现代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以及现代钢琴教学体系的建立,钢琴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产生了较大变化。一些全新的音乐思想体系逐渐形成,如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蒙台梭利音乐教育体系和铃木教学法,等等。他们本着用音乐教育来培养人、造就人、发掘人的创造精神,更强调以音乐为本体对孩子们进行乐器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钢琴教育启蒙阶段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教育,将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课题列为重中之重,并对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和演奏技能进行全方位的严格训练。也就是说,在钢琴教育启蒙阶段,教师就应该思考怎样使学生利用这些技术要素来认识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在音乐心理学范畴中,音乐能力主要包含五项内容,分别是音乐情感、体验能力、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的运动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音乐的想象能力。

音乐情感体验能力,又称音乐感受力,即乐感。这种能力是相对于自然情感体验能力而提出的。所谓自然情感体验能力,即人对自然界客观事物进行主观内化的能力,而主观内化这一过程的产物,即是人类的感情,包括喜、怒、哀、惧等。在音乐范畴内,自然界客观事物被指代为音乐事物,音乐情感体验能力的基本特征就是对表现某种音乐内容的体验,这种体验正是情绪体验,这一点与自然情感体验能力的产物不谋而合。达尔克罗兹认为,“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接近生命,可以说音乐就是生命本身”。可见,培养儿童的音乐情感体验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其自身的音乐修养,更是增加对生命的感悟,达尔克罗兹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培养学生音乐情感能力的客观必要性。举一个实例:学生学三和弦和小三和弦时,教师应该通过反复弹奏,对比这两个和弦的色彩,询问学生听到两个和弦后的不同感受。由于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大多处于前运算时期,因此对于抽象感受的表达可以由具体的事物替代,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大三和弦像晴天,小三和弦像阴天,通过直观的天气变化来增强孩子对两个和弦色彩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是学习钢琴音乐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钢琴学习的核心内容。

三、钢琴教育启蒙阶段培养音乐能力的原则与方法

由于钢琴学习的复杂性,决定了钢琴教学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任何层次的钢琴教学都要不可避免地面对钢琴启蒙教学任务。如何使钢琴启蒙教育适合不同年龄的儿童是钢琴启蒙教学的首要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充分了解启蒙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著名瑞士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识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左右);前运算阶段(两岁左右至七岁左右);具体运算阶段(七岁左右至十一二岁);形成运算阶段(十一二岁以后)。从中不难发现,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儿童大多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拥有符号和模仿能力以及直觉思维的能力。这个时期的儿童可以模仿成年人做一些事情,对于一件事情的表面现象能够作出一定反应,从一种特殊的情况推到另一种特殊情况,并将无关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的事情,逻辑思维还没有出现。因此启蒙阶段的钢琴教学应主要以模仿、联想的手段进行。

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模仿、联想的教学手段又要以做游戏的方式呈现,在游戏中让儿童体会到钢琴音乐之美。精神分析学派学者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提供儿童发泄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和途径,使心理得到补充。因此钢琴教师在教授启蒙阶段的琴童时,应以学生为前提,以钢琴音乐为媒介,情感体验为目的,辅以鼓励等手段,进行具有审美性、游戏性、综合性的钢琴音乐教育活动。根据启蒙阶段儿童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及培养音乐能力的内在要求,笔者将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教学划分为三项内容:音乐欣赏、韵律活动、歌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三项内容往往同时进行,不分先后。音乐欣赏音乐的学习从聆听开始,聆听可以培养儿童的乐感和听觉能力。

参考文献:

[1] 柯云燕. 试论家长在儿童钢琴教育中的责任与作用[D]. 辽宁师范大学 2006

篇3

一个成功的人,不仅要有较高的智商,还要有较高的情商。儿童音乐教育,正在于培养孩子的早期情感智力。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某些学校和教师低估了情感因素对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以及对于音乐教育活动的影响能力。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情感智力,推动儿童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增强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情感调控能力。

一、儿童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

在目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存在只注重音乐技能和审美能力,忽视对儿童情感调控的现象。久而久之,孩子们的个性形成和情感智力的发展均受到阻碍,如此缺乏情感、毫无人性化可言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儿童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困难重重。据有关研究表明,情绪愉悦的儿童身体健康,表现积极乐观,能勇敢面对生活困难,并且想方设法地解决。而具有消极情绪的孩子则更容易遭受打击,缺乏把握机会、取得成功的信心,这对他们以后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使儿童教育不丧失其原本的意义,让孩子们变得积极乐观,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勇气,以及完美和谐的人际关系,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注重儿童音乐教育中情感智力的培养和开发,不再只教授音乐技能,为孩子的情商发展设置障碍。

二、运用心理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调控儿童的情感

针对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现状不难看出,在孩子情感智力的调控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到位。情绪情感实际上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人们的心理活动将直接反应在行为举止上。所以,情绪情感与心理变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如果在儿童音乐教育当中,我们采取将心理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培养和调控孩子的情感和智力,是否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呢?在传统音乐教育中,儿童心理教育一直处于辅助地位,当真正把它运用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往往会解决很多疑难问题。教师首先在这当中应该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主动在以音乐教学大纲要求为中心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找到音乐教育当中存在的心理教学意,使两者有力地结合到一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某儿童音乐教育课堂,教师让孩子进行音乐欣赏,当活动进行时,教师故意调整两段音乐的速度,使其一个快、一个慢,很好地营造音乐氛围,让孩子们学会认清不同节奏和速度的音乐曲目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情绪上的感受,很好地培养其调节情绪的能力。

三、调控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情感的有效对策

(一)为儿童制定相应地情感教育培养内容

音乐教师在按照教学要求认真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关注和培养孩子情感情绪的变化和调节能力。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在很大意义上影响其一生的情感和智力发展。那如何教会儿童识别、调节自己的情感呢?教师应该先从教学课本入手。在备好课的同时,注重融入一些相关的情感教育培养内容,让孩子们正确识别自己的感情变化,在音乐环境中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使心情更放松、思想更积极乐观,继而形成良好的性格。在具体操作,老师可以收集有关音乐情感方面的素材,或者准备一些情绪调节方面的儿童视频资料,营造不同的情绪氛围,举办各式各样的音乐活动和游戏,将视频资料放映给孩子们看,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并学会适时有效地调节,从而达到培养情感智力的目的。例如:某教师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精心编制了一套音乐游戏《小狗跳舞》,引导孩子们热情参与,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孩子们随着音乐节奏舞动身体,尽情嬉笑玩闹,当教师把大狗和小松鼠做客的故事情节加入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玩得不亦乐乎,真正让孩子进行情感的宣泄和释放,并有效开感智力。

(二)通过情绪变化来开发、调控儿童的情感因素

每个儿童都处于了解这个世界、社会和自身的成长初期。情感因素的良好调节,对于音乐教育活动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教师们要对每一个孩子进行悉心观察、细致照顾,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喜欢做什么,有什么理想和愿望,等等,这正好与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良好的身心发展,进一步提高其情感智力,老师们可以准备一些带有明显情绪变化的人物脸谱图片(如高兴、伤心、愤怒、平静等显示人物心情变化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使他们更直观、清晰地认识和了解情感的变化,从而达到学会调节情绪、擅长控制消极情绪的目的。例如,某儿童音乐教师经常给孩子们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同时允许孩子们跟着音乐节奏唱歌、跳舞,充分表达此时此刻的内心情感,并在结束后要求每一个孩子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们明白在不同环境氛围下的不同情感要忠实于内心的表达,而且使其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让不良消极的情绪远离自己,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

(三)将积极向上的情绪带入音乐教学当中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首先要懂得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所以,在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老师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起模范带头作用,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积极肯定的眼神及真诚亲切的教育态度鼓励孩子、培养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潜移默化地被老师影响,不自觉地模仿和学习,从而变得更有自信、更具活力、更真诚。那么,自然而然就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培养孩子的情感智力起到不小的作用。

四、结语

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情感因素的调控是发展音乐教育改革、提高儿童情感智力的重要任务,要大力全面地贯彻实行。本文通过分析儿童音乐教育现状,指出情感的调控对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教学对策,为教师们指明教学方向,对未来儿童音乐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4

音乐启蒙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因此教师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是极为重要的,而柯达伊教学法通过视听唱多种感受,能够快速地、有效地、科学地培养儿童的音乐能力,提升儿童音乐素质。因此,只有把柯达伊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融入音乐启蒙教学中,才能够促进音乐启蒙教育的发展。

一、柯达伊教学法的理论及特点

被音乐界人士称为“世界上著名的四大音乐教学法”之一的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创立的,柯达伊教学思想的形成与当时匈牙利的国情相关。匈牙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战争的重灾区,国家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人民文化水平较低,因此柯达伊提出从歌唱入手来进行音乐教学,并在之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教学方法,形成了以首调唱名法、节奏读法、符干字母谱、科尔文手势为主的四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柯达伊非常重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儿童成长、能力发展、接受能力等儿童自然发展规律,由简入繁地进行音乐教学,柯达伊教学法摆脱了以逻辑为主的传统音乐教学法,能够使儿童对音乐产生长久兴趣。柯达伊强调让儿童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在游戏中提升音乐素养,并能够培养儿童的音乐想象力及创造力,让儿童建立自身的音乐世界。柯达伊教育体系对匈牙利音乐教育事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柯达伊的教学思想

(一)全民音乐教育思想

“音乐属于每个人”是柯达伊的愿望,音乐教育的全民性思想是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音乐文化,不是单单几个人创造的,而是全民族人民创造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音乐,以此继承这种音乐文化。音乐也不应该只是少数人学习,应该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探索音乐的宝藏。他还认为,音乐培养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整个社会,只有每位公民都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匈牙利音乐的良好发展,提高匈牙利公民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柯达伊全力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匈牙利,每个儿童从幼儿园到中学都能够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匈牙利教育部门规定,每个学校都要采用柯达伊教学法进行教学,对柯达伊教育法的推广和对全民音乐素养提升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匈牙利诞生了很多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

(二)民族音乐教育思想

民族性是柯达伊音乐教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其思想最突出的一个特性。他认为,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而音乐正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所以民族之间有着不同,文化的不同是重大原因之一,而这种“精神”一旦毫无保留,那就不能称为一个民族,如果民族文化不能传承而过度接受其他民族文化那是可悲的。柯达伊教学的首要准则就是——学校音乐教育必须扎根于民族文化当中,必须以本民族民间淳朴、优秀、易唱的歌曲、诗歌、歌谣为教材,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匈牙利人。

(三)早期音乐教育思想

柯达伊非常注重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柯达伊认为儿童越早学习音乐对其成长越有利,在出生前的九个月即胎教时期,就应该给儿童听一些歌曲。儿童是国家民族的希望,他强调三到七岁是接受音乐教育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年龄区间,这个黄金年龄如果被耽搁、被忽视,那么将对儿童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一个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儿童,会有良好的性格、坚韧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只有每个儿童都接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一个国家公民的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四)科学音乐教育思想

在柯达伊教育思想中,非常强调“人本主义”思想,以儿童为中心,强调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音乐,即遵循“儿童发展法”,即儿童的成长、儿童各能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等儿童自然发展规律。教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遵循逻辑结构进行教学,反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痛苦折磨”,更加注重对儿童兴趣的培养,让孩子从内心热爱音乐,主动参与音乐,积极感受音乐,深情表现音乐。从儿童的认知能力出发,从感性认识入手,让音乐贴近生活,使儿童便于理解,让儿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进而潜移默化地学习音乐,通过这种培育,提高儿童音乐素养,培养儿童音乐情趣。同时,柯达伊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简单朴实的音乐中,增加趣味性,增加简单对唱,使歌曲有了很多新变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五)歌唱音乐教育思想

歌唱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中心,喉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器官,也是最好最美妙的天然乐器,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参加音乐活动的途径,并且歌唱教育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音乐教育,通过最经济最有效的歌唱教学,完成柯达伊的最大愿望——音乐属于每个人。合唱是柯达伊歌唱音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实现的音乐合作形式,柯达伊认为:“只为我们自己唱歌是没有价值的。两个人一起唱会更好,逐渐地越来越多,成百上千人一起唱,直到我们成为一个伟大的和谐之音。这时我们就可以说,整个世界更美好了!”从合唱中,学生们会感受到和声的魅力,领会到音乐的空间艺术,在与同学合唱中学习音乐,在与同学合唱中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歌唱教育不单是音乐教育,更是育人教育。

三、柯达伊教学法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柯达伊教学法与我国新课程标准相适应

柯达伊教学法强调使用本民族的歌曲作为音乐教材的主体,然而教材中也不乏许多除本民族外的其他国家地区的优秀音乐。让儿童在学习本民族音乐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民族特点、音乐特点和文化特点。这与我国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课程人文性(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是相吻合的。柯达伊教学法重视儿童的即兴创作能力,从儿童刚开始接触音乐时,就引导儿童多听音乐、多感受音乐、多理解音乐、多创造音乐。并运用所学音乐知识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通过对儿童进行音乐即兴训练,提高学生音乐艺术创新和创造美的能力,增加了学生未来从事艺术创新性工作的可能性。这与我国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课程审美性(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是相吻合的。柯达伊教学法着重教学顺序的科学性及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一堂课通常由六部分组成,即聆听、歌唱、获知、书写、读谱、创造。通过动用耳、口、眼、手等多器官共同协作,让儿童深入沉浸到音乐的世界中,进行音乐感知、音乐学习和音乐创造。这与我国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课程实践性(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高度吻合。

(二)柯达伊教学法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

优秀的音乐教学法能够在音乐教师的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即儿童发展法(childdevelopmentapproach)非常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方位去学习音乐,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按照儿童成长阶段、儿童能力发展、儿童接受能力等客观自然发展规律,由简至难地安排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安排教学内容。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引导、带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感知音乐过程、获得音乐体验、进行音乐创造,而非以理性认识为主指导学生学习音乐。要使儿童保持音乐兴趣,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提高演唱表现能力,培养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集体意识等。通过观察与对比可以发现,在音乐启蒙教学中应用柯达伊教学法是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顺应的。

四、柯达伊教学法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

(一)培养儿童音高概念的应用

科尔文手势是英国新教派牧师、首调唱名法的推行者约翰科尔文所创立的,同时科尔文手势也是柯达伊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这种手势通过七种不同的空间姿势来代表七音阶中的唱名,使儿童能够直观了解音阶中各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在头脑中形成音高概念。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作编排一些科尔文手势游戏进行教学,帮助儿童理解音高,将音高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科尔文手势来帮助儿童理解音乐作品的旋律,逐渐使儿童对音的强弱、渐强渐弱、渐快渐慢及音乐感情进行理解,提高儿童音乐素养。其次,通过对二声部音乐作品进行手势训练,能让儿童对和声有一定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在进行首调唱名法教学时,也可以运用科尔文手势帮助学生理解Do这个音符是可以移动的,但音名发生变化,让儿童更好地理解各个音级之间的换算和转换,为儿童以后学习流行音乐知识、即兴伴奏知识打下基础。

(二)培养儿童节奏能力的应用

在柯达伊教学法中,节奏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先通过儿童熟悉的声音入手来进行节奏练习,如让儿童听击锣“隆隆隆隆”的声音准确了解四分音符,让儿童听走路“踢嗒踢嗒”的声音明白八分音符,让儿童听冲锋枪“突突突突”的声音来理解十六分音符等等。教师也可以自创一些节奏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掌握不同节奏,让儿童快乐地学习音乐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儿童进行手、脚不同节奏的训练,例如左手演奏高音部分,右手演奏中音部分,双脚演奏低音部分;左手演奏一种乐器节奏,右手演奏另一种乐器节奏等。手脚的不同训练开发了儿童的左右脑、提高了身体协调能力、使之掌握了复合型节奏的技巧、提高了儿童音乐素质。

(三)培养儿童识谱能力的应用

教师在进行儿童识谱教学时可以运用柯达伊教学法将识谱最难的两方面——音的长短和音的高低分开逐一击破,将音符和五线谱分开,并把音符的符头去掉使其只表示节奏,将音符的音高用字母表示,帮助学生先唱对节奏,再唱音高。之后,由于五线谱有着直观、容纳音乐信息量大等优点,应以学习五线谱为主,进行视唱练习,能够帮助儿童提升识谱能力,也能帮助儿童对旋律、情感进行理解。

(四)培养儿童歌唱能力的应用

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歌唱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尤其是集体歌唱。在教学前选用一些欢快的、本民族的、适合儿童的歌曲进行教学,激发儿童歌唱欲望,运用齐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方式增加儿童歌唱兴趣。对于儿童感兴趣的歌曲,教师可以和儿童合作进行二次创作,尤其是对中国民歌或中国民族风格的歌曲进行创作。教师应让儿童多进行无伴奏合唱训练,训练稳定音准和准确音程。在进行歌唱教学中,要让儿童感受音乐和欣赏音乐,只有让儿童自己进入音乐中,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情绪与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五、结语

柯达伊教学法对儿童音乐启蒙教育有着积极作用,运用柯达伊教学法教学,能够培养儿童多维度音乐能力、演唱能力。同时,也能很好地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展和改进柯达伊教学法,改变枯燥乏味的音乐启蒙教育现状,让儿童真正热爱音乐,发挥出音乐教育“育人”的特点,培养儿童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盛红芳.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J].黄河之声,2020,(12):153.

[2]张婷.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创新优化策略研究——以柯达伊教学法为例[J].中国文艺家,2021,(01):79-80.

[3]冯丹.柯达伊教学法对基础音乐教学的影响研究[J].北方音乐,2020,(24):200-202.

[4]杨莉祯.柯达伊教学法在高中合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21,(05):181-182.

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启蒙教育;音乐才能发育

ABSTRACT

Its a very important part to do some early musical training and research to children for the diathesis education. It plays acrucial role to the growth of the children.the first feeling that the human beings have of their outer world all begins with zero.Sowhenwe do the early musical educatioonal research,we should know the regular pattern of the childrenspsychological thinking and physical perception and do some research about the differentperiods of the childrens growth.

This text to role in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and how develop such early music education.go on initial analysis.get the following individual view out of: Develop children music education should follow different goal choose different music education materials.then may promote infants to socialize the potential factor developed to look for of the material.and carry on education in an appropriate way.And then come to carry on main analysis from three different age stages: Infancy.infancy and childhood one. Discussed to som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course finally. The teacher should create the new method constantly.design new activity.promote infant in a comprehensive one.constantly until people associate cooperate.creative music activity get overall development.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Propagation; Music to development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前言……………………………………………………………………………1

1、音乐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1

1. 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1

2.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协作的意识与技能………………………2

3.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2

4. 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3

2、怎样去开发儿童早期的音乐教育………………………………………3

1. 从0岁儿童的潜能开发入手…………………………………………3

2. 利用幼儿的创造力去激发他们的音乐想像力………………………4

3、如何针对各个阶段的儿童进行合适的音乐教育………………………4

1. 婴儿期…………………………………………………………………4

2. 幼儿期…………………………………………………………………4

3. 童年期…………………………………………………………………5

4、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1些问题及解决方法………………………………7

1. 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