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级职称会计实操

初级职称会计实操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级职称会计实操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级职称会计实操

篇1

为了解目前甘肃省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整体市场需求情况,同时为推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见,相关人员采取了资料搜集与统计汇总以及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了甘肃省近三年(2012.3耀2015.3)来各行业对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的需求状况。力求通过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状况的深入分析,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二、对甘肃省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甘肃省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涉税工作)的需求具有以下几点总体特征。首先,岗位需求多样化。本次调查的样本总量中,所需求的专业岗位数为623个,可进一步分为17种不同的专业岗位,其中会计岗位的需求占总需求的36.4豫,收银员16.5豫,出纳13豫,收费员8.1豫,财务主管8豫,库管员3.4豫,专职查账人员3.4豫,注册会计师2豫,经济核算岗位2豫,预算员1.6豫,管理岗位1.2豫,审计员1豫,微型贷款借贷员0.7豫,开票员0.7豫,文秘0.5豫,电算化会计0.7豫,其他0.8豫(如表1所示)。其次,大专及以上学历是学历要求的重点。本次调查的有学历要求的309个岗位中,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57个单位,占16.8豫;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204个单位,占66豫;要求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1个,占3.6豫;要求高中以上学历的有37个,占12豫(如图1所示)。据此可知,大专及以上学历是兰州市人才市场对于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学历要求的重点。再次,更加注重专业资格的要求。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高职学生就业的压力已经逐渐变成了综合素质的竞争。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当前企业对于财经类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全面。本次调查中,有126个用人单位要求应聘人员具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及相关职称。其中,要求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51个,占总量的40豫;要求具有会计初级职称的有20个,占16豫;要求具有会计中级职称的有26个,占21豫;要求为注册会计师的有18个,占14豫;要求为注册税务师的有11个,占9豫(如表2所示)。最后,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资料显示,当前市场,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聘人员(尤其是财务与会计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实际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人才需求上就提出了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对于工作经验,根据岗位的技术要求不同而具有不同年限的要求。

三、调查建议

(一)适应用人单位多样化岗位需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据调查,岗位需求的多样化是目前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首要特征,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岗位多样化的需求重新厘定人才培养目标,以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以岗位群设置为依据,基于各岗位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使得课程设置紧跟岗位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篇2

笔者认为现行考核评价方式能督促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需记忆和理解的知识,能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能力;但现行考核评价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

(一)考核内容不利于学生对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视大多毕业生认为,学校考试内容主要是教师讲过的教材内容,学生学习以应试为目的居多,易助长学生“上课抄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不正确学习方法;书面考试是必要的,能够督促学生复习与巩固所学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但主要考核吸收知识的多少及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较少联系会计工作实际,较少涉及相关会计技能操作,不利于学生对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视,不利于考核学生的会计专业性能力水平,与培养目标有一定偏离。

(二)考试不利于学生对非会计专业性通用能力的重视大多毕业生认为,社会发展很快,知识更新很快,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有许多逐渐被淘汰,自身还要在会计工作中不断学习,工作后体会到具有学习能力比吸收知识的数量更重要,如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适应变化的工作环境。目前,高职会计教育的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考试只限于知识本身,不能较好地考核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其他通用能力,而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专业能力,还要具有非会计专业性的通用能力。

(三)课程成绩评定不利于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大多任课教师自己出卷、主要以单一闭卷笔试形式,考核成绩评定主要依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或加之期中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至于学习中间过程则关注较少。其结果导致学生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较少,不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实践过程的考核。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考核只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成绩,学生到企业实践,管理较好的学校主要检查督促学生是否到岗实习,难以检测和正确评价学生适应实际环境的能力及会计操作过程中的反应能力,难以检测和正确评价学生的各项会计技能,不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各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没有一个基本要求,影响毕业生的基本质量高职高专开设课程及各门课程大纲各校自己制定,自行考试,缺少对学生基本质量(或会计基本能力)的检验。现有的大多数课程的试卷都由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出卷,成绩评定仅由一位教师决定,考核内容及要求、评价指标随意性较强,对各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没有一个基本要求。如果能够要求毕业生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初级会计师证书,则是对毕业生基本质量的一个检验。近几年虽然许多学校已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但没有要求一定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考核评价改革的探讨

对学生进行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因素,是对学生质量要求的一种引导。针对目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根据会计职业的特征及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借鉴德国、日本、英国的职业教育考核评价的经验,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考核评价作两点改革探讨,以期适应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评价模式,促进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将对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分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评价(即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和其他专项会计职业能力(即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之外的各项会计职业能力)。兼顾考核的“基础性、通用性与重要性、特色性的结合”,本文从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和对重要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进行探讨。

(一)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毕业要求,作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也即会计工作基本能力考核),保障基本的质量要求。

(1)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必须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

德国、日本和英国BTEC的职业教育较为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其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职业教育培训与考核分离,社会统一考试。德国由国家制定企业职教框架计划,由行业协会根据这一框架计划制定职业考试标准。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学生要经历两次重大考试,两次考试都是由国家行业协会出题,全国统一考试。形式都包括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部分在学校考,实操部分在受训的工厂考。理论和实操都合格才能毕业,才可以获得国家行业协会颁发的毕业证书。日本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一是推行全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二是建立了明确的行业标准,为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了发展目标,有利于职业学校进行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

英国BTEC教学模式是国际上较有影响的一种职业教育证书课程,由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并颁发证书,其中BTEC国家高级文凭课程,即相当于英国大学前二年的课程,相当于达到了相应专业的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VQ四级水平。目前我国各校各自为阵的考核,考核题目、评价指标随意性较强,缺乏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标准,质量没有保障,对此,可借鉴德国、日本和英国BTEC的职业教育经验,首先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作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将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毕业要求。促使各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按照行业统一标准,有一个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同时实现教学培训与考核分离,各校良性竞争,教学质量有基本保证。

(2)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能够与会计职业资格(或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企业会计、基层会计人员,我国企业统一执行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的主要方法程序都相同,即会计职业特征决定了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与会计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具有可行性。此外,我国会计证资格考试已全省统一,并从90年代开始实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价制度,全国统一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系统已经形成,包括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根据资格证书考试和职称考试要求通过实

施会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和考核,学生能够通过会计职业资格(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

(3)实施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所需措施。目前每个学校各自制定或者找企业商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全部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还比较片面,从全局看,成本也高。德国的做法是经济部公布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其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国家政策统筹,财政部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评价标准和考核大纲;各省财政厅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技能考核,即包括会计理论与技能考核;各省财政部门负责、依托各省会计学会主持、企业和学校参与考核,并合作制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部分按照会计职业资格及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要求),编写针对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形成规范的会计职业教育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考核接轨的教育考核体系,做到职业技能鉴定机制与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实现完全接轨。

(二)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抽选重要专项会计职业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其形式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彰显各个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特色与质量水平。

(1)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是,根据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对应所需具备的会计职业能力(各项具体会计职业能力构成)设置对应各学习课程。考核评价学生某课程(或综合性课程)成绩的依据是:考核学生学习该课程对应必须掌握的某项会计职业能力水平由学生完成对应的某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质量决定。因此,按能力本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各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可采取每学期选择一个重要专业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作为重点考核单位(如选择《财务管理》课程中筹资管理项目任务或综合性财务管理项目任务),考核学生具备该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水平。该课程项目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目标要求,通过设计一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尽可能选择接近真实的工作任务资料;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考察学生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情况,评价学生具有该项职业能力的水平。

(2)重视课程项目任务完成过程和成果的考核评价。通过课程项目或综合性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和最终成果考核学生的专项会计职业能力,包括专项会计专业性能力和非会计专业性能力(如自我治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篇3

1引言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空前的重视,其中,2014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李总理都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部署,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新的黄金期。然而,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来说,由于会计这个职业本身特有的特殊性和谨慎性,使得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依然存在很大困难。下文简单分析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改革构想。

2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对新生的专业入口教育方面不给予重视,在众多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者是教学体系设计中,很少看到“入口教育”的安排。各个学校一般都会在新生入学时,面向各专业新生开展一次讲座,对专业进行简单介绍之后就再无更深层次的专业剖析。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入口教育欠缺,使得他们头脑里对会计工作缺乏整体认知,更无法理解今天在学校的专业学习与明天在工作岗位有何紧密联系,因而容易造成学生对专业认知、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等方面存在认知模糊,使得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专业学习、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方面举步维艰。

2.2缺乏完善、规范、实用性强的教材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强,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训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出来。然而,市面上的实训教材实用性不强,简单来说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容陈旧,不能与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同步,落后、陈旧、实用性差;二是当今众多教材所选择的业务类型都较单一,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企业会计核算遇到的各类经济问题不能体现出来,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三是普遍存在重会计核算轻会计监督的问题,一般的会计实训教材都是要求完成“证-账-表”的循环,对于审核、监督环节则很少涉及,因而容易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对不合理、不合法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核,使得学生在理念上对轻视会计业务的审核工作。

2.3双师型实训教师紧缺

从表面上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资质的教师比例很高,然而,在学校授课的教师真正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素质教师却非常紧缺,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在我国,会计专业的教师最主要的来源是源于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学生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在企业做过会计,没有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都只是源于学校的理论学习;二是会计双师型教师标准定得太低,有些教师考取经济师、统计师等资格就可以成为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三是有些教师为了达到双师的标准,为了证明自己有会计实战经验,通过关系到企业盖章,证明自己做过会计,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四是由于学校对教师的学历的要求都较高,使得真正有实战经验的会计人士无法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五是既有高学历同时也有会计实战工作经验的人不愿意到学校做教师,因为教师的待遇离他们的期望值很远。

2.4实践教学环境不理想

2.4.1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效果不理想尽管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比例往往都能达到50%,然而,扣除大三的毕业实习环节之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内实践课时比例达不到30%,由于实践教学不足,使得学生无法熟练掌握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此外,学校大多采用先理论学习后集中训练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在集中训练的时候,又把之前学的理论全忘记了,在处理实训业务单据时不知从何下手。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训技能训练,很多高校都建立比较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各种校内模拟实训室的建立满足了学生校内实践的需要,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相差很大。2.4.2校外实践能力训练困难重重各高职院校出于考核的需要,都建立了为数不少的校外实训基地,但是,学生真正需要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却是几乎不可能,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第一,由于会计资料的保密性,企业一般都不会愿意接收实习学生从事会计实际操作工作,学生到了企业,只能打杂、参观,遇到好一些的单位,会安排有从业人员给学生做介绍,学生几乎没有动手的机会;第二,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使得单位不可能成批量地接收实习生,无法实现全部学生到企业学习;第三,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现行政策下,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几乎没有收益,只会付出大量的精力财力去培养学生,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3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

3.1专业入口教育

学生从全日制高中毕业,刚刚结束了数理化知识的学习,领了录取通知书进到高职院校学习,对于新的专业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专业教师对新生进行全面的专业剖析,让学生明晰会计专业学习的目标,毕业之后的前景、走向,三年的高职生活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规划好自己三年的学习方向。因此,确切地说,专业入口教育应该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是有效组织实施教学的基础。基于入口教育如此重要,我们建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入口教育应该放在第一个学期完成,课时安排30学时,分项目一人才培养方案介绍,项目二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等流动规程,项目三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涉及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的三个项目,通过这三个项目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将来的生存环境和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并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3.2加强教材建设,完善会计实践教材体系

现今的会计实训教材虽然很多,但是随着新准则的实施,实训教材的变化却远远跟不上现实的步伐。因此我们建议会计实训教材应做到每年更新一次,以保障教学内容跟得上法律法规的变化,并突出教材的新颖性、系统性和综合性。除了时效性,还要求在建设教材时,应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重心,结合会计资格考试和服务地方经济,制定统一的实训要求与课程标准。通过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确保每一个实训环节的模拟性和仿真性,学生通过会计模拟系列实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技能。

3.3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

在提高会计专业教师实践经验方面我们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是招聘会计教师时,除了关注应聘人员的专业、学历、综合知识外,还应对应聘者的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从业经验提出要求,应聘者只有在学历、从业资格、从业经验三方面都合格,才有资格成为会计教师,这样,就从源头上提高了会计教师的实践经验;第二是从企业引进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兼职教师,请兼职教师为学校老师进行专业的辅导,在授课的时候,也可以安排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一起上课,校内专职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校外兼职教师对实践环节进行讲授;第三是鼓励会计老师到企业挂职,让老师真正融入到企业的会计工作中进行实践,以此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

3.4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3.4.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构成,由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局限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就变得尤为重要。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通常以计算机模拟实训室和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为主,具体实训资料则以工业企业的会计资料为情境,按照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工作报表的流程组织工作流程,用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以我校为例,我校的会计与审计实训基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包括七间计算机模拟实训室,两间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一间ERP物理道具模拟实训室,共配备有477想启天M435E微型计算机,安装有目前国内较为先进、在广西区领先的仿真度高的模拟教学实训软件30余款,范围涵盖了会计类专业所有专业课程,提供这些课程的校内教学和实训场地。该实训基地除了能为财经类专业提供模拟实训外,也可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承担培训任务。目前是广西来宾市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会计中级职称考试、会计初级职称考试的考点,承担来宾考区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中、初级职称考试工作。3.4.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则以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为重点建设项目。一是与企业合作,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学生通过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锻炼,对会计业务、核算、审核等都有直观的感受,从而提升职业素养和会计实践能力;二是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锻炼,提升教师的会计技能,将从企业学习到的技能运用到课堂中,使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理论课堂,还具备会计实际操作能力。3.4.3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厂”,合作开发实训课程综合上述,会计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校外实训基地往往流于形式,使得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最初的目的即学生了解真实的会计方法和流程并实际动手操作变得遥不可及。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突破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瓶颈,使学生真正接触到真实的会计业务并能实际操作呢?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我们探寻到使校企双方达到合作共赢、解决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的良方是建立“校中厂”实践基地,成立会计教学公司。学校通过引企入校,可以使学生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岗位,操作真实的会计业务,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对于企业来说,利用学校的场所、设备、学生开展部分业务,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此外,接收实习生处理部分业务,还能解决企业人力短缺的问题,遇到优秀的毕业生,还能择优录用,可谓一举多得。以此同时,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还可以合作,共同开发实训课程,使得学生的实训环境跟企业更相近,缩短学生到社会的距离。

4结语

如何才能施行党关于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使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能与其他专业一起,跟得上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大潮,成为职业教育者的重要课题。本文是课题小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并总结出来的一些粗浅的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的关注,从而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把我国的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佩馥.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4).

篇4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会计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岗位能力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信息化能力,还需要具备实操技能和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全过程,具有更加过硬的职业素养。面对社会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为满足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新需求,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福建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于2015年印发《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职业院校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福建省现有高职院校50所,在校生30余万人,专业数338个、专业点数1685个,其中财会类专业数33个、专业点数348个、在校生超过7万人,无论从专业数、专业点数,还是从在校生数量上看,财会专业在全省高职教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高职财会专业中推行现代学徒制,无论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从满足企业需求的角度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福建省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设内容

(一)以合作共赢为原则,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1.深入开展调研与商议,遴选适合企业合作。现代学徒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开展合作的前提是用人企业与学校有较好的校企合作基础、迫切的人才需求和一定员工规模。只有具备上述条件的企业才能与学校有良好沟通互动,进而构建人才培养双主体。在实施过程中,职业院校与项目组成员需要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与商议,探讨交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意义、解读相关政策,经过遴选,确定合适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其中,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泉州市宏兴记账有限公司开始“宏兴班”,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和企业合作开办“会计永辉班”、“会计恒信班”、“事务所班”,毕业生考核合格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在全省高职会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校企合作经验。2.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体现校企育人双主体。本着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为保障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合作企业和职业院校要签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协议》,协议中应对双方合作内容和权利义务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具体包括招生管理机构和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特色教材的选用、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业评价、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经费、管理人员聘用、试点项目的政府专项经费补助申请等方面内容。以厦门地区为例,作为计划单列市,厦门民营经济活跃,多变的贸易环境对相关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更高要求,作为以培养本土人才为主的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和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为更好对接企业需求,均开展了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和合作企业共同形成双主体育人,凸显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由传统的院校“单一培养”转变为“校企协同培养”,企业根据会计岗位实际需求,主动介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能有效解决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不一致难题。

(二)以企业需求为基础,制定校企共同保障机制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跟踪,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协调解决。同时成立试点项目工作小组,由试点项目所在系主任、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具体负责试点项目的实施与管理。2.成立校企共同管理团队。除校内辅导员和相关教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以外,还聘请企业教师定期到校,共同做好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对参与管理的企业教师,按校内同岗位相关待遇给发放津贴。3.共建教学保障机制。根据会计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实际需要,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和教材、教学的实施、学生评价和教学研究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以培养结果导向,构建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育人体系,实现校企育人。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为确保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学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企业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与教材建设、企业教师课时费、企业管理人员津贴等;合作企业每年安排一定的项目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的生活补助和企业教师补助等。同时利用好政策,力争拿到各级财政补助,为试点项目顺利运行保驾护航。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校企共同管理保障机制,形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计划执行、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由校企协同开展的管理模式。

(三)以优势互补为导向,共建校企教学团队

构建由校内教师、企业专业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由校内教师讲授,岗位实践和会计技能操作由企业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共同完成,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相统一,达到了工学交替、实岗育人目的。学校为承担教学任务的企业技术专家按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发放课酬,企业为指导师傅按指导人数发放补贴。

(四)以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校企双重评价体系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素为核心,形成用人单位和学习共同评价的双重评价机制。如: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评价,不仅有理论考核,还有实操考核,评价不仅来源于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企业教师和企业也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这种综合评价的方法,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导向。会计岗位技能课程则和会计职称考试评价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会计初级职称考试,为就业做好准备。通过建立校企双重评价评价制度,实现单一评价到校企共同评价的转变。试点项目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合作企业会将最新的会计行业制度和标准、会计行业动态等相关内容第一时间融入到专业课程或学生时间操作中,以用人企业的视角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和检验,最终做到学生毕业后能符合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

二、福建省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成效

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办学热情,加强学校企业的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校企沟通渠道,更重要的是创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提升专业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形成了可借鉴、可移植的经验。目前,福建省商学院(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设立)、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和部分中职学校,均开展了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

(一)创新了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一是共同投入。突出合作企业育人主体作用,通过学院实施学费减免优惠政策,投入专项经费进行专业建设;合作企业对试点项目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添置实训设备,承担学生的实训耗材费用,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等,实现学校单独培养到校企共同培养的转变,大大提高企业介入人才培养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共同管理。形成校企共同研究开设专业、建设专业,共同制定试点项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执行教学计划,参与学生日常管理、教学管理的协作进行管理模式。三是共同教学。通过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实行工学交替、实岗育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的完全融合。四是共同评价。由传统的“学校单一评价”转为由“校企共同评价”。引入行业标准、职业岗位标准,从“需求端”的角度科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实际岗位要求。

(二)深化了校企合作层次

建立了校企“人才共育、师资共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运行机制,形成了校企利益共同体,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热情,校企沟通和合作更加顺畅,校企合作层次更加深入。校企双方不仅在人才培养上进行合作,还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服务与研发。

(三)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试点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深产学合作关系,通过融合校企优势资源,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近两年,试点项目学生在福建高职学生技能大赛中持续获得好成绩。通过校企共同培育后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也很突出,毕业即可上手,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四)促进了校企人才队伍的成长

通过共建校企教师团队,进一步打通校内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的沟通渠道。校内教师通过深入企业与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收集整理典型教学案例,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等,有效提升自身专业技能。2020年,实施会计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的教师在福建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教学能力大赛中大都获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相关专业学生在全国和福建省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也有斩获。同时,企业教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进行梳理,也为企业内部培训培养了人才。

三、福建省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成果的创新点

(一)创新了校企协同育人理念

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围绕服务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需求,以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为纽带,携手合作企业创新企业与学校双主体、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师双重教学、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企业与学校共同评价、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同时取得为主要特征,以培养企业真正用的上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具备职业岗位素养的毕业生为主要目标的校企协同育人新理念。

(二)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

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牵引,打破传统课程体系,构建项目化、实战化的课程体系,组建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师傅团队,将教师和学生置于实际项目教学与实际生产(实训)中,培养项目开发经验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提升学生技能,也为学校培养了具有实战能力的教师。

(三)营造了校企协同育人环境

试点项目学生通过置身于学校学习环境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和岗位技能课的学习,感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文化、双重管理和双重评价,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课程学习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创新了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提升的育人环境。

四、福建省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是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对人才培养的人才储备的认识,在谈到校企合作时,只谈招工不谈招生,只想用人不愿培养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推行。需要学院高度重视,深入企业进行广泛宣传。社会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整体宣传推广不到位,企业对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得到认识不够,导致出现学校热企业冷不对称的情况。二是福建省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并同步出台了相关经费保障措施,即:“省级财政采取奖励补助、政府购买等形式支持开展试点工作。对实行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徒由企业给予生活补助,政府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经费补助企业,从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中补助学校”。然而,没有明确具体补贴标准和向何部门申请补助,难以落实。同时在经费和相关政策方面,需要有更加明确的配套措施。三是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办学的学校,存在规模以上企业较少、员工数量不多等现实问题,现代学徒制试点难以在一个企业连续实施,造成计划无法完成,需要行业协会介入整合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四是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生的职业素养还有待提高,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外,更需要具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往往将多数精力放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职业素养的学习相对比较薄弱,需要企业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提高进行更多的教育,培养企业“用得上、能放心”的专业人才。

五、结语

在当前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开展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职业院校数量还有待提升。本文通过分析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后带来的校企协同育人、课程内容与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实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零对接”。

[参考文献]

[1]施政.福建省“二元制”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启示[J].林区教学2017(6):23-24.

[2]谢金生.深化闽台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制度建设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8(5):274-275.

篇5

一、引言

做好企业会计工作,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息息相关。企业管理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其是由企业中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结果,但是因为由于很多企业在管理中对会计工作不重视,且缺乏懂管理会计的专业人员以及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等,影响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整体质量。

二、会计管理的特征

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类。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实现对企业的监管和核算。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管理中具有综合性的作用,对于企业的管理意义重大。管理会计是价值管理的核心,管理会计的管理优势,是其他管理手段不能比拟的。在实际的企业应用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成本的降低以及在实现最大企业经济效益方面,会计的管理具有组织、预测等作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且能够直接对企业进行核算,分析出企业经营状况中的更多问题,同时管理者也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最小的风险下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三、企业管理中优化会计工作的意义

在企业管理中,会计不仅可以反映监督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的费用支出,同时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方法,也可以对企业今后的管理实施成本预测、成本决策以及成本计划等,在企业管理中为会计计划实现而提供好的决策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在企业管理中,优化会计职能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管理中创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发挥企业中的会计职能,将会计与企业管理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有效地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在企业管理中,也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电子技术,为企业设计会计报表处理软件,可提升企业会计报表处理能力,缩短企业会计工作流程,简化企业管理工作难度。

四、会计管理的现状

会计管理具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在市场中处于优势。随企业外部市场的变化采用最佳的决策手段,在整体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从管理会计人手,在实际发展情况下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决策从根本上讲是为企业整体服务。发展中定量分析“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安排周密计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管理会计能渗透到企业各个方面,通过管理和控制资金的变动,实现最终的效益目的。

五、当前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问题

(一)外部因素的影响

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中,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主要表现为:(1)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我国目前的各项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并且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职能在市场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还没有完全的转变,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就会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领导者的附庸,而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中又存在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导致其在企业中的难以发挥良好的作用;(2)法律制度阻碍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法律体系中还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之处,这就导致难以形成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导致管理会计在提供经营决策信息上的相关性与实用性被大大减弱,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内部因素的影响

1.企业会计工作难度大。对于企业会计来说,需要面临物价变动的风险,企业只有根据会计报表的数据及时调整企业的运营模式,才可以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水平,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然而,由于企业会计报表处理中,物价的频繁变动给其带来工作量大,操作复杂,难以维护的弊端。如:(1)资产折旧或摊销比较随意,成本情况好时多摊,差时少摊,经常出现无账面价值的账外资产。(2)收支管理不严,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监管不力。只注重主营业务收入,对于其他业务或资产收入管理较为粗放,不能按目标责任制规定严格履行职责。(3)没有财务预算或预算不切实际,不能做到统筹安排,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等,都会加大企业会计工作的难度。

2.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因企业内部的各项财务是密切联系的,应该对其各个环节都进行综合的控制,这样才可以避免企业管理中财务控制中存在薄弱环节,提高企业中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由于在当前企业会计中,缺乏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管理中,企业还不够重视其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缺乏规范的预算模式,企业会计中,缺乏严格的监管管理,不能起到很好的财务监督管理作用,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效果。

3.缺乏对会计工作的重视。在企业管理中,对企业内部会计工作重视度不够,不仅仅忽视企业内部监督管理问题,还制约企业财务控制发展,降低企业资产的使用率,并且对于当前企业管理中,会计电算化普及不够,对于企业会计要素的名称规定并不统一,会计科目核算细化程度不够,影响企业会计发展。

4.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对于会计工作来说,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往往专业水平较低,很多会计人员只限于有一个从业资格证,没有专业技术职称,或者仅仅只有初级职称,而不向更高一级迈进,如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自身素质无法满足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需求,不能对企业内部实施良好的统筹协调,当好一个企业的“内当家”和参谋,更无法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六、改进企业管理中会计工作的对策

(一)健全管理会计体系

市场经济环境对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建立起产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从以往经营制度不合理的困境中走出来,彻底转变经营机制,使企业在市场经济要求下稳定运转。积极迎合满足我国特色经济的管理会计体系,使企业积极主动地应用管理会计。另外,面对西方管理会计知识理论无法满足我国国情的问题,企业要学会灵活和取舍,切忌生搬硬套。应以企业实际情况为一切出发点,创造性的使用符合我国国情而又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会计,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

(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要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实际情况,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理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使其具有实操性。为了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需要加强管理会计案例研究,要及时总结在企业管理中的典型;对案例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复制,总结出管理会计客观规律;结合企业经营机制的需要,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效益,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重视企业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工作

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其任务是将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应按照全面性、重要性、成本效益、制衡性的原则,建立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追究制度,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结果要与履职评估或绩效考核相互结合。在企业会计管理中,要树立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正确的成本效益理念,重视企业的成本效益控制工作。把企业的所有资金、现金流量以及成本利润,列为重点,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进行考核评价。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好的实现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的转变,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防范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发展优势。

另外在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各部门的业绩评价。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实施价值评价、成本评价等等;对于客户管理工作,则可以实施客户满意度评价、市场份额评价以及客户获得率评价等。在对各部门工作进行科学评价之后,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各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四)应用ERP系统

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应用ERP系统,对业务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采用ERP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集成管理,通过服务器就可以执行对会计报表数据的处理、查询与展示,管理与维护企业会计工作,提高会计报表处理的效率,提升会计管理水平。通过工作中各项数据收集、整理、填写、传递的运作,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在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集成和共享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五)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

要想提高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成效就必须定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关注它在预算、决算和控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将管理会计与企业经营发展融合在一起,使它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

(六)提高信息化水平

企业应建立内部的会计信息网络,使会计信息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充分发挥出会计信息的作用。同时,企业应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提高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使会计人员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中,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七、结束语

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首先是在重视程度上有所提高。在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发挥管理会计的管理作用。从整体上进行成本控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保证企业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古丽扎尔木合塔尔.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12:47.

[2]徐增娟.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3,10:220-221.

篇6

二、改革的意义

1. 会计专业建设与企业紧密联系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要求工学结合。会计是一个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水平比较高的一项技能和经济管理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建设会计专业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岗位设置与需要。目前众多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只是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劣将决定高职高专本专业的成败。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都要与企业实际岗位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根据这些紧缺岗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高职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成为实训课程知识的有效支撑。课程体系不能完全跟上企业需要的步伐,课程内容不能有效执行,也会给会计专业建设与企业需要的紧密联系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难上加难。

2. 专业相关课程理论和实训有效开展的需要

会计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了基础会计与实务、财经技能、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税法、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税务筹划、经济法、审计学原理与实务、综合仿真实训等主干课程。很多课程的实训量大,会计专业学生人数也多,对实训设备的要求也高;同时很多课程的学习、实训与相关会计岗位密切关联。鉴于A学院会计专业实训条件和实训设备不足的实际情况,很多课程的实训项目开展流于形式,不能完全做到一体化教学,更无法模拟实际的企业工作环境。教学效果不理想,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紧密、及时结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就得不到有效提高,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优势。

3. 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需要

2014年度,随着相关财政主管部门加强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监管,考证的难度相应加大,全国的考证通过率也降低了很多。为了及时应对这种变化,必须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资源,合理安排考证课程的时间,提高师资力量配备,发挥老教师的指导经验优势来提高考证通过率。

4. 较高的考证通过率反而会促进学生实训能力的增强

学生通过考证,丰富了理论知识,打好了专业基础,增强了学习本专业的自信心,从而为开展实训实习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实训、见习和实习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取得比较好的实习效果。

三、改革的举措与实践

1. 基于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构建了专业课程设置创新体系

根据基于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汇聚行业企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建设委员会,凝聚专家们的经验和智慧,结合人才市场对会计相关人才质量的最新需求,讨论确定将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有机结合,同时兼顾考证的需要。

2. 整合课程资源,服务于考证和实训

在创新课程设置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本专业现有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整合课程、精简课时,才能避免教师教学重复和学生学习的内耗,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的课程资源条件。而目标则是有利于学生考证和动手实训,使得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建设服务于学生考证和实训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措施是调整了A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2013级、2014级和2015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考证的通过率。具体包括:首先,将考证的核心课程之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进行整合,将原来开设在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的财经法规和开设在第二学期每周2学时的税法整合成一门课,开设在第一学期,每周6学时;其次,将原来开设每周4学时的会计电算化增加到每周6学时,加强上机实践的时间;再次,主动联系中华会计网校,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加强考题训练;最后,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开展为期3个月的助理会计师培训工作,提高初级职称的考证通过率。同时,调整旨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训课程。例如,一方面通过购买相关实训软件和硬件设备,利用此实训平台,增加了出纳实训纳税申报实训审计学原理与实务综合仿真实训等实训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基础会计与实务财务会计与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和税务会计等课程的课时量,从而加大实训的力度。

3.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通过分岗位实训室和财务服务公司的建设,打破了传统教师教、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专业财务软件操作,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督导为辅,对接会计专业工作岗位,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使学生多去参与动手实践。甚至可以将项目分成若干岗位,形成小组,进行团队协作,推动学生该项目的实训,尤其是体验式的实训和实习。实训结束,指导教师认真检查实训项目完成的效果,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训体会和报告,目的是使学生快速上手操作专业技能。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他们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组织协调能力。

4. 建立从教、学、做到技能竞赛一体化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教师教好是为了学生学好,学生学好是为了将来工作中能熟练做好,而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展示的最好平台就是技能竞赛。因此,通过建设从系到院到省的一套完整的技能竞赛系统,应是切实可行的思路。通过改革,首先有针对性地开设财经技能出纳实训和U 8操作应用等课程,为在院系层面开展比赛创造条件。其次,在院系比赛项目内容设计上逐步与省赛衔接。再次,在训练平台上网络化,利用服务器信息共享,让学生走出课室,能够在学院任何一个地方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大众化训练,达到以赛带练、以赛促学的目的。最后,建立了几家和本专业亲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分岗位的实习机会,并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督导,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写好实习和见习日志,实习指导教师认真批阅,检查和处理每个学生实习中发现的问题。

四、改革实践的预期成效

1. 考证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在会计证考证难度加大的背景下,2013级、2014级学生(两届学生人数基本持平)会计证和助理会计师考证平均通过率相比2012级明显提高,远远超过预期成绩。而考证通过率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信心和勇气,为进行专业技能实训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A校技能大赛获得历史突破

从教、学、做到技能竞赛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学生考证通过率的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增强,使得学生学习、实训的热情相比往年明显高涨,课上、课下都能看到学生点钞、传票、模拟报税、账务处理实训的身影,连续两年学院的会计技能大赛专业组和非专业组报名人数大幅度增加,优秀的技能人才越来越多。通过选拔最优秀的学生参加广东省的会计技能大赛,连续两次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取得了本校本专业在广东省同类院校比赛的历史性突破。

3.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分析

通过走访调研A税务师事务所和B会计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分析来看,这两家事务所两年共安排了本专业约60名学生实习和部分学生实习结束就地工作,样本有一定的代表性。用人单位对连续两届学生给予的评分具体如下:

篇7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上讲台,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目前中职师资普遍呈现"二高"特点,即初级职称占比高、青年教师占比高。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青年教师学历基本能达到本科,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但专业能力不够,教学资历较浅,即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够。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明确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对青年教师进行成长、成熟、成才、成名等多层次培养,目的在于通过系统规范的培养,给青年教师设定目标和具体要求,采用适当的培养方法,使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青年教师培养成具有较强教科研和管理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通过现状分析可以看出,中职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占据了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必将成为21世纪中职教育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如何培养青年教师,是关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的大事。笔者结合当前中职教育实际,就如何培养青年教师作了如下探讨。

一、 提供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让青年教师乐于为师

青年教师刚跨出校门,踏入社会,要安心教学,首先需要的是相对稳定的衣、食、住、行和工作环境,学校应在这方面多为他们着想,尽量提供方便,营造较为舒适的校园环境、建立相对合理的用人及薪酬制度,使青年教师到单位后能尽快地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中。除此之外,还应引导青年教师体会中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重大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自豪感、激发工作热情和潜能;应构建相对完善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为青年教师制订符合他们实际的成长规划,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青年教师施展才能、提升专业地位搭建平台,这样才能使青年教师,特别是优秀青年教师感受学校的内在魅力和凝聚力,更加爱校爱岗,为学校发展尽力。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学校不仅为其提供一个工作、一份收入,还为其提供一个未来、一个前途。

二、实行岗前培训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为保证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学校"大家庭",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每年对新进校教师、外聘兼职教师组织开展岗前培训1次。培训主要围绕"如何更好地投入教学"开设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入校教育、师德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及教学规范制度培训、教学技能培训、优秀教师经验谈等。

三、建立新教师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具体措施包括:为每一位新到校青年教师选择一名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教学经验和高尚情操的中老年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在每年教师节期间举行"拜师结对"活动,为指导教师颁发证书。指导教师负责新教师思想政治、教学业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引导和帮助,从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指导和多方帮助,尽快使青年教师成为合格教师。指导教师要与青年教师一起制定1~2年的培养计划,并由教研室和教务科每学期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导师制度起到了整体的传、帮、带作用。

四、加强考核,以考核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学校可通过各种考核制度来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学习、努力学习,以获得必备资格证书和提升各种技艺、能力。

一是建立新教师听课制度,让新教师选择指导教师讲授的一门课程全程跟班听课一轮,每学期听课程学时数不少于20节。通过听课,青年教师能很快了解和初步掌握教学方法与讲课艺术,提高授课艺术和水平。二是要求非师范类新教师必须参加省、市教师资格证培训,学习教育学、教学技能、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并在1~3年内获得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证。三是要求新入校的专业课教师全部到企业等实训基地参加技能实践,并参加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考试,获得初中级以上专业执业资格证或职业资格证,为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打下基础。

五、派遣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顶岗实习与校企合作培训,增强教学与教研成果的指导应用性

积极与当地一些知名企业合作,将其作为专业课青年教师的实训基地,定期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业务实训和顶岗实习。同时,鼓励青年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承担社会各类培训任务,支持学校青年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专业考级考证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实践证明,青年教师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又增进了青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事业成就感。

人才培养定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教育必须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中职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亦应与企业紧密结合,深层合作,以增强教学与科研成果的指导应用性。 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课时少时轮流到企业实践,不仅可提高技能水平,还可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沿、单位用人要求及新的岗位标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将其融入教研教学之中,努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员工零距离对接。

六、鼓励和带动青年教师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和课题,加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训

科研力量薄弱成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个学校科研力量强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项目中,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主动将青年教师引入团队中,培养他们的科研教改能力。

一是加强青年教师研究人员的培养,为其提供进修深造、参加学术讲座、学术研究等多种学习机会,增强学术能力;让其参与课题研究、撰写专业论文,增强科研能力;令其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计划调整、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等,增强教研能力。二是聘请职业教育界阅历丰富的职教专家担任技术顾问,针对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出谋划策。三是采用"专家引领、教师参与"的校本教研方式,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的校本教研观,增强教师的教研能力。这种模式将使学校科研队伍呈梯度发展,既有基础科研,又有高层次科研;既有专职人员,又有兼职人员;既有科研核心力量,又有科研队伍的群力,以加速中职学校的发展。

七、开展各种技能竞赛和评选,通过以赛促学,提升青年教师各种能力

1.开展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为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搭建平台。

为激励青年教师认真教学,参与教改,使青年教师延承严谨治教、勤奋治学的优良传统,学校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多种教学竞赛活动。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说课比赛、说课创新比赛、学术论文比赛、专业技能比赛、课件比赛、师德演讲比赛等,为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搭建了平台。同时,推荐校内获奖者参加市、省、国家级竞赛。通过比赛,一是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二是在校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三是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2. 开展优秀教师评选。

学校可每年在教师节前组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申报评审。此项活动可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励青年教师,此项活动的开展对青年教师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3. 以赛促练,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大赛。

通过鼓励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业务竞赛,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如会计教师会计账务处理实操考试、烹饪教师的烹饪大赛等教师业务竞赛活动,定期举办观摩、示范、汇报等公开课和论文比赛等,中职学校也应该结合自身特点适时举办校内的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练,以此来强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八、完善激励机制,让青年教师努力提升学历、技能和其他能力

1. 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获取先进信息的能力

分期分批派青年教师参加全国、自治区、市级教师培训班,使他们通过参加专家讲座、名师辅导、交流研讨等途径,获取更多、更新的专业及教学信息并用于实际教学。聘请专家到校开设各类专题讲座或培训班如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培训班、"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班、专题讲座等,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科研能力以及管理组织协调能力。

2. 专业技能培训可采用集中或分批次脱产培训、校本培训

培训培训工可以采取一是加强校本培训,学校根据专业建设要求,选派专业教师到高校进行学历进修,或者参加国家和省市培训、派往企业顶岗实习,保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成长需求。二是统一组织骨干教师培训,即购买教师进企业实践的岗位,资助技师到学校指导教学。

3. 出台鼓励政策,提升青年教师学历

通过政策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在职提高学历学习。学校在学费、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教师选送参加相关专业学历学习。

九、实行星级教师制度,发挥名师示范效应

学校可出台了《学校星级教师评选办法》,规定每年在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的人员中,将那些主动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在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书育人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评为星级教师,树立榜样,并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同时,我校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观摩星级教师教学,与星级教师共同探讨如何改进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名师示范效应。

总之,中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需要中职学校管理者高度重视、相关人员大力支持,加上中职青年教师自身积极努力,方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学校应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充分为青年教师考虑,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让广大青年教师与学校同成长、共辉煌。

参考文献

[1]谭绍珍.浅析中职青年教师"四成"培养模式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