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保护环境的实例

保护环境的实例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保护环境的实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保护环境的实例

篇1

1 我国环境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1 生态环境破坏者违法成本低,警示效果难以提升

现阶段,环境法治制度难以完全适应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要求,没有对生态环境破坏者形成严重的打击,生态环境破坏者累教不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提高。缺乏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现行环境法律处罚力度偏轻,生态环境破坏者违法成本低,难以遏制他们的破坏行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体制、职能以及相应部分的管理制度在环境法律中并未得到明确的细化,由于违法惩罚力度偏轻,一些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就会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环境评估报告,环境保护评估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也助长了部分企业违法环境保护制度气焰,部分企业污水排放并为达到排放标准,这对生态环境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司法手段并未与环境保护制度有效结合,环境民事赔偿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在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之后难以获得相应的赔偿,环境保护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1.2 环境保护制度执行效率低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唯GDP的政绩考核机制普遍存在,资源消耗、环境损害以及生态效应尚未纳入到经济社会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还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和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很多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感,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形同虚设,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质量低,另一方面,环境保护领域利用市场手段不足,难以体现生态服务和自然资源价值的市场机制和制度的重要组员,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难以解决,这导致很多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错误的意识,公民环境权益缺乏有效的保障。

2 建立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的国内外经验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比较长,随着工业化进程环境保护问题逐步显现,西方国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并优化了环境保护制度,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在不同阶段通过制度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因此,我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必须根据国家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国家优秀的生态环境保护经验。

2.1 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

从西方国家生态环境问题制度经验可以看出,污染物控制是环境保护部门基础工作,也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核心手段,在生态环境制度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开展污染物控制工作,必须重视污染控制与质量改善的对应关系,将污染控制的各项制度与环境质量联系起来,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控制,进而真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质量控制的全面改善。

2.2 环境信息公开、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

西方国家环境保护工作中,对公众参与度极为重视,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公众意识觉醒和公众有效参与,充分展现公众的监督的重要作用,维护自身的环境和健康权益。通过信息公开,可以有效提高信息透明度,能够为公众环境知情权、环境监督权以及环境健康权提供充分的保障。将公众参与作为改善国家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核心,有效提高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对解决环境问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 建立我国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的政策性建议

3.1 源头严防制度

首先,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环境保护目标体系、统计体系以及核算制度,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以及环境效益纳入到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国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联系,增强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其次,建立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对于一些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企业要及时叫停,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停产处理、淘汰和推出,修订完善的高耗能、高排放以及资源型企业市场准入条件,促使企业能够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制度,并按照相应标准进行生产,从而最大限度解决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最后,改革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健全社会风险民意沟通以及利益诉求机制,对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人们能够意识到破坏环境的社会风险,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度,通过公众参与最大限度解决环境问题,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工作过程中建立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3.2 过程严管制度

第一,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增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建立统一公平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企业生产排放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通过制度约束进一步减少污染物不合理培养对生态环境形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监管以及行政执法制度,对工业源点排放的所有污染物进行统一监管,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探索出符合标准的环境保护机制,推动建设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质量。

3.3 后果严惩制度

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刑事责任追究制,强化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追究,对于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加大违法违规成本,明确环境权益机制,准确确认环境污染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确保环境侵权受害人能够及时得到赔偿,使责任人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通过惩罚提高自身环境保护意识,将这种意识贯穿到生产生活,可以有效降低生态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的关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国家经济发展中关注的焦点,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严格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制度,规范社会生产行为,结合我国国情对环境保护制度不断改革和创新,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充分的保障,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永亮,俞海,夏光.等.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现状、经验与政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

[2]卢现祥,许晶.不同环境保护制度的绩效比较研究――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J].贵州社会科学,2012(5).

篇2

保护是目的,利用是手段。不利用或利用过度,保护都将无从谈起。一方面,为保护而保护,是一种消极保护。如果只讲保护,不求发展,将当地百姓的生存、发展置之不顾,甚至把它推到保护的对立面,那么保护就成了一句空话;另一方面,盲目求发展,是对消极保护的一种惩罚。如果只求发展,不讲保护,不尊重当地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和企盼,就会使“石头经济”、“黄沙经济”等泛滥成灾,保护最终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实施前,西湖景区内违法建筑屡禁不止,“脏乱差”现象比比皆是,环湖周边工厂众多,景区规划不尽合理,湖水污染极其严重,水质一度沦为“劣Ⅴ类”,西湖景观面貌频遭蹂躏,生态环境处于失衡边缘。为此,杭州市委、市政府反复强调:“自然的绿色是人类生存的条件,秀美的山水是西湖生命的源泉”;“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在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坚持社会和经济效益无条件地服从于生态和环境效益”;同时提出“‘淡妆建筑设施、浓抹花草树木’要求,强调要尽最大可能降低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尽最大可能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在西湖综合保护过程中,杭州市践行“积极保护”理念,强调以保护为目的,以利用为手段,通过适度利用实现真正的保护,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实现了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二、西湖环境保护的主要举措

水环境保护治理工程。迈入新世纪,杭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标本兼治、逐步到位”方针,通过疏浚底泥、截污纳管、溪流整治、生物防治、引配水“五管齐下”,大力推进西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将西湖水环境保护建设推向了历史新高。2003年,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的西湖引水工程,从钱塘江引水注入西湖,使西湖日引水量达40万方,年引水量达1.2亿立方米,实现了西湖水“一月一换”,西湖水质达到Ⅲ类水体标准,平均水深由疏浚前的1.65米增加到2.5米,透明度从以前的50厘米提高到73厘米;采取底泥疏浚、截污纳管、生物治理、溪流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综合性治理措施,恢复西湖水面0.9平方公里,使西湖形成了清水草型湖泊、清水池塘、浅水沼泽、溪流等生态系统,极大地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例如,“西湖西进”新拓水域、恢复旧貌,使西湖经历了一次超越性的历史复原;“五水共导”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力改水体弱者态势,真正实现了杭州与西湖“城水合璧”;长桥溪生态公园、小南湖等局部建设,成为西湖水域治理与美化工程的特写项目。

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这项工程搬迁大批污染企业,拆除违法及有碍观瞻建筑58.5万平方米,外迁单位265家、住户2791户,减少景区人口7021人,使景区建筑和人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疏散;综合整治景区内农居点、民用房及单位建筑物立面和道路沿线,全面实行截污纳管。通过西湖环境综合整治,彻底改变了西湖环境污染严重状况,显著提升了西湖综合环境质量,大大提高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品质。例如,在杨公堤景区建设中,整治农居点和单位建筑物3万多平方米;在新湖滨景区建设中,对景区内和延安路东侧自解放路口至凤起路口所有建筑物立面进行了整治;在梅家坞茶文化村建设中,对154户农户和6个单位的建筑物立面进行了整治。

环湖交通改善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是建设西湖核心景区交通“二环线”,将大量车辆挡在了西湖核心景区之外,并在黄龙体育中心设立旅游集散换乘中心,实施旅游“黄金周”本地车辆进入西湖景区实行“单双号”通行等一系列交通管理措施,在减少和控制西湖景区交通流量、改善西湖景区大气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极倡导绿色交通理念和环保出行方式,率先在西湖景区推出公共自行车免费服务系统,提高自行车这一“零排放”交通工具的使用率,使机动车尾气污染源得以有效控制,明显改善了西湖景区交通状况和大气质量,为打造“绿色杭州”、“生态城市”奠定了基础。

生物综合治理工程。这项工程采用湖西一带原有生长植物,并引进亚洲苦草等新品种水草,吸附河床底的淤泥,吸收湖水中有害重金属,消耗水体中二氧化碳和氮,抑制了藻类繁殖,净化了西湖水质;结合产业结构和业态调整,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使水体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老湖区采用直立式挡墙,硬质护底,以两岸绿色景观点缀;新湖区以自然为主,采用生态材料如自然护坡、抛石、堆石处理,局部段采用松木桩,且护坡上种植本地草种、树木等。湖区分为浅水区及深水区,游人不可接近的地方,仅限船只通过,这为鸟类创造了自由休憩空间和良好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例如,在杨公堤景区新挖水系,养植水生植物,栽种70余种、约100多万株水草;茅家埠片区水域通过拓宽河道水体,原貌得以恢复。

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这项工程按照“淡妆建筑、浓抹花草”原则,新增绿地100余公顷,建成部分生态湿地,种植水生植物60多个品种;景区、道路两侧电力电信杆线“上改下”,配置以高档优雅的灯饰,进一步美化了景区环境。例如,通过拆违还绿、拆迁还绿和绿化配置,杨公堤景区新增绿地80余万平方米;通过还路于绿、还房于绿,新湖滨公园绿化面积4.14万平方米;梅家坞茶文化村拆违还绿2070平方米。

三、西湖生态保护的成效

通过引水治水、截污纳管、底泥疏浚、绿化美化、拆迁搬迁等有力举措,西湖周边地区人口和建筑密度大幅下降,环境污染大量减少,“脏乱差”现象基本消除,西湖水质显著提升,植被状况明显好转,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使“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空间形态得以保护,“真山真水园中城”的杭州城市特色得以凸显,实现了人与自然,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夯实了西湖申报“世遗”和杭州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如今泛舟湖间,清澈湖水拍叩杨柳岸,水乡风情洗尽尘世烦恼,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亲密无间。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实施后,虽然在湖西地区增加了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但由于坚持了“积极保护”理念,实现了保护与开发并举、保护与利用共赢,修复了西湖生态,保护了自然景观,真正实现了西湖的可持续发展,使西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赞誉。风景名胜区专家顾问王秉洛认为: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由园林建设提升到生态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国际古遗址理事会协调员尤嘎・尤基莱特在考察新西湖后说:“我一生都与自然打交道。以前我认为杭州西湖申报世界遗产可能不符合申报标准中‘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这一款项。现在我完全打消了疑虑,这里的人类、昆虫、自然等已完全融合,西湖正是人与自然的完美杰作”。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考察西湖景区后,对西湖水质的变化、西湖生态的恢复赞不绝口,特题字“绿色西湖,生态家园”盛赞西湖生态保护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将杭州定位为发展生态郊游的好地方、天然抗击病患的好场所、人民安居乐业的好城市。

四、建设西湖生态文明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公众生态意识。自觉的生态意识是推动西湖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我们要利用各种媒体和舆论工具,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途径,大力倡导“积极保护”生态理念,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法规。以此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培养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环保消费,进而彻底转变公众特别是领导决策层的传统价值观,大幅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力度,使人与自然平等的生态价值观深入人心,将公众生态环保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制定行动计划,出台生态保护政策。打造“生态城市”是杭州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西湖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城市”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联合国于1993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专门审议《21世纪议程》在全球的执行情况。为顺应世界时代潮流,切实保护西湖生态,我们要结合世界环境保护公约的实施,将西湖环保确定为优先发展区域,抓紧制定西湖环保政策与行动计划,明确相关领域、行业的生态化发展战略、步骤及目标,制定并实施系列鼓励政策,为加快杭州“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加速西湖生态化进程提供政策保障。

(三)加强生态立法,健全环境法制体系。社会法制是保证西湖生态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生态法制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让人们了解自然环境保护的各种法规与条例,使之自觉遵循自然生态法则。为此,我们要加强市民的生态法制教育,拓展环境法学的研究视野,根据杭州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现状,制订实施西湖环境保护的地方性纲要、法规,建立健全符合西湖生态发展规律的法规综合体系,使西湖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真正实现法律化、制度化。

篇3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工程前期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与评估、勘测设计等。长期以来,市政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足城市规划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运行费用等为目标,而对于环保问题该如何解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要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但由于市政工程对周边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景观资源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多没有量化的指标,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管理层到设计人员,往往忽略工程建设与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市政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市政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的缺陷常常表现为:不合理占用价值较高的土地(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用地等),使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破坏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水质污染,影响沿线动植物生长;穿越风景名胜区且未很好地结合自然,破坏景区景观;穿越或靠近居民稠密区,造成大气、噪声污染,影响居民作息,危及居民身体健康;侵占有价值水体,改变天然水系的自然流态,造成局部区域水资源枯竭等等。

2.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主要包括施工放样、场地清理、征地及拆迁安置、建立施工驻地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正式组织施工两大活动。施工期间拟建项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另外,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运输车辆的增加和调运土石方的落土也会使相关公路交通条件恶化,对原有交通秩序产生较大干扰。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对周边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对周边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噪音对周边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呈逐步加重的发展趋势。

二、市政工程施工的管理

1.强化安全意识, 树立“ 安全第一” 的思想

加强安全组织机构建设, 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战斗力,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同时,还要加强安全机构的组织建设,做到层层有人抓、有人管,一级抓一级,要选配政治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干部充实到建筑企业工程安全管理队伍中来,将责、权、利充分落实到位,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周边环境问题,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过往市民的安全;在施工区域设置明显的防护网,并悬挂显眼的警示标志,提醒过往市民注意;并且处理好施工器械和原材料的堆放,尽量不影响交通设施;处理好主路道的通行,确保阴雨天气不积水,不影响交通。

2.强化工程质量意识

首先应该增强对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项市政设施都是城市这个大系统的一个零件,若缺了它,城市就像少了一个螺丝,短时间内可能没什么大影响,但时间一长,缺点就暴露出来了,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会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若质量上出现问题, 也将给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失;二是要学习和运用抓工程质量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技术, 提高质量水平; 三是要用反面教材, 给建设者们敲质量的警钟,“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应不仅仅挂在嘴边,要落实到工程建设中, 真正的为市政工程的建设负责。

3.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在进驻一个新工地前, 要针对工程施工期间将面临的敏感环境问题、敏感点和施工期间将会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要做出具体的预测和环保工作的安排,使施工期间的环保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减少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扬尘防治措施:运输道路要经常洒水养护,运输水泥、土方等粉质材料的车辆必须加盖篷布,从而降低道路扬尘;施工所用粉末材料在现场应加盖蓬布,作业时尽量轻拿、轻放、轻装、轻卸,并且尽可能采用现代化设备,从而降低施工工艺扬尘;对开挖形成的地面和现场堆放的土方用绿网进行覆盖,从而降低施工现场的风蚀扬尘。

(2)水污染。由于条件限制, 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水难以做到经处理排放,易发生施工废水污染地下水的情况。另外,各类机械排放的废机油等也会对周围的水域造成污染。同时, 施工人员的集中住宿,生活用水的随意排放也对周围的水域产生破坏。因此,在施工场地周围预先开挖排水沟,做到排水畅通,施工场内不得积水、积污,并且应充分考虑其对原地面排水的影响,以免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施工废水进行检测,若无严重污染性物质,可直接排放, 若有污染性物质, 应进行简易去污处理后排放⋯8943 .工程建设中还会出现固体废弃物污染、植被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都需施工部门严格按照施工规则操作,尽可能的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同时, 要加强管理和善后工作。市政工程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 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关于质量、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是非常必要的。

(3)噪声防治措施: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特别对市政工程项目,应及早淘汰落后机械设备,增加使用轻型震动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将施工作业时间安排在白天,如需夜间施工,必须提前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运用吸声、消声、隔声等降噪技术,加强机械保养,降低施工机械噪声。

(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其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如砂、石类可作混凝土骨料,碎砖头可作回填料等;对没有回收价值的固体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必须集中收集,及时清运。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2945(2017)33-0118-02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交通事业以及公路建设的优化与改革,然而,公路施工中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对生态景观、空气质量、净水资源的破坏以及噪音污染和垃圾污染。本文将简要论述公路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浅谈公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1公路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1.1公路对地表的破坏

不少公路工程所经支路众多,工程项目较为繁杂,不可避免地需要挖掘地面、清理便道与现场以及占用土地,这必然会破坏地表,影响地表植被的自然生长,加剧水土流失问题。而且,产生水土流失问题以后,当地的土壤肥力也会下降,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可能会导致河道受阻和水库淤积。

1.2公路施工造成的水污染

狭义上的公路施工水污染问题特指施工污水乱流问题,而冲洗设备材料、油料与其他液体原料存放不当也会滋生水污染问题。此外,一般情况下,公路在穿越净水资源保护区时难免会给水源保护区带来影响。

1.3公路施工的空气污染问题

公路施工过程中所拌和的水泥、粉煤灰和白灰等原料都会产生粉尘,交通运输工具的尾气也会加剧空气质量污染。

1.4公路施工的噪音污染

噪音影响是公路施工工程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的噪声危害不仅会造成植被死亡,物种减少,而且会影响稳定的地质结构。此外,公路附近自然环境的噪音威胁不仅来源于公路施工,还来自大量的运输施工材料的交通噪声,对这一问题不能忽视。

1.5公路施工导致的垃圾污染问题

部分施工企业在处理公路施工垃圾时会将垃圾掩埋或者堆放到固定场所,但是这样做并不合理。掩埋垃圾会破坏土壤质量,污染地下水资源,垃圾中的有毒物质很多,有许多金属污染物和非金属污染物,人们饮用被污染的水之后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例如患有佝偻病。如果掩埋垃圾的土壤受到污染,这片土地上的农作物就不能食用,误食有毒的农作物会导致霍乱病毒泛滥。而且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很難再改良土壤质量,不能再种植庄稼。把施工垃圾堆放到固定场所,垃圾越来越多,长时间堆放垃圾也会导致地面塌陷,有的垃圾中含有易燃物,容易引起火灾。因此,大量堆放公路施工垃圾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堆放众多公路施工垃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面积,破坏土壤质量,污染水资源,还会污染环境,影响空气质量。不少垃圾在温度和雨水或者水分的作用下,有机物质会发生分解,产生有毒的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会以粉尘的形式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造成动植物猝死。国家有时候会焚烧燃施工垃圾,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污染环境质量,破坏城市的生态平衡。国家也主导卫生填埋,将公路施工垃圾埋的非常深,这样可以避免污染土壤。但是,污染土壤的指数降低了,又会污染地下水资源,不利于地下水的流通,也不利于水流调节泄洪。

2公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2.1缓解水土流失问题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理应尽力避免水土流失问题,了解当地近30年来的水文状况、地质条件、生态系统和植被种类等,参照以前和附近其他公路的施工方案,设计更精准、更科学的公路坡度与弯度。

其次,要在施工现场安装完善的临时给排水系统,这样能够在阴雨天气及时收集和疏导雨水,减少雨水对坡面的冲刷和破坏。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地表,可以采取种植绿色植被的措施来缓解水土流失。

另外,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对施工现场的废渣和弃土予以科学的处理,在堆放土石时,应该选取最佳位置,将其置于公路两侧,在建设公路坡面时进行必要的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率,而且能够节约施工资源。施工管理人员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任意换填土质,因为土质之间存在差异性,其他地方的土质未必适合当地的水文结构,不同的土质会破坏本地的生态资源,很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使自然植物的正常生长面临困境,所以必须避免发生这种现象,在填筑土质时,要保持所填筑的土量与原来所开挖的土量基本一致,减少弃土量。

2.2综合治理水污染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及时清理路基上的淤泥,不能任意堆放弃土和废石,避免造成河道阻塞。其次,施工人员应注重优化施工路面面径排水系统,利用重力流排水方式将施工路面径流水排出附近水源区,还可以安装优质排水泵,提高排水泵的自动化功能,确保路面径流水可以及时排出。而且,要做好防渗工作,阻止地表污水流入地下河流,并不断完善地下水系统,维护地下水环境。另外,在冲洗建筑材料时,要对废水进行及时处理,不能任意排放泥浆水。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要密封油料和其他液体原料,避免因其发生泄漏而污染水资源。

2.3避免空气污染

在公路施工的材料运输过程中,往往存在尘土飞扬的情况,虽然这一问题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降低空气污染指数,净化空气质量。在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时,可以先从清理废弃材料做起,处理完毕后,为路面洒水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缓解扬沙问题。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道路面层,可以使用混凝土、礁渣与细石沥青等材料,这样能够降低道路中的灰尘。而且,施工人员应及时修正出现裂缝与瑕疵的路面。此外,施工管理人员应及时清洗运输车辆,减少车辆本身的泥土与灰尘,以此降低空气污染指数。在存放施工材料时,应选用室内存放方式,如果因为条件限制而选择露天放置,就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施工材料带来空气污染。另外,在运行施工机械设备(如搅拌机、碾压机、摊铺机等)时,需要对其设置围挡,适当洒水,安装喷雾防尘设备,从而全面降低空气污染指数。

2.4降低噪音污染指数

降低噪音污染,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为施工设备安装各种有效的消声设备以避免噪声危害,而且,在打桩时,最好在晴朗的夜晚进行施工,选择承载力最好的路基予以有效的夯实与振捣。其次,必须参照噪声等级标准,将距离自然景区和居民区一百米地方的噪声控制在67分贝以内。而且,施工管理人员需要依据噪声控制标准,设计公路路线与自然环境敏感点的距离,避免噪声对植被景观和正常的交通服务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有特殊需要,就可以为公路两边修建透明的消音墙,安装高等消声钢化隔音屏,确保自然环境和附近居民不受交通噪音的危害。

2.5正确处理施工垃圾

要降低公路施工垃圾的危害与污染,首先要节约资源,从源头降低排放污染物质,优化建筑设计,采用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在施工过程中,减少资源浪费与废弃物的排放量。近年来,中国的公路翻修与重修工程日益增多,在施工过程中,原本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水泥、粉煤灰和石灰等,可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些资源都被当做垃圾处理了。因此,施工管理人员要推进垃圾资源化,就要注重实现这些资源的二次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2.6全面做好环境管理工作

全面做好公路施工中的环保工作,提升环境保护效益,施工单位必须有秩序、有总结地做好四步工作,第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宣传,定期开设环保讲座,以此提升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和业务能力;第二步,在公路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标志和标线牌,这样能够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第三步,坚持开展每个月的环保质检工作,召开环保会议,及时反映和处理公路施工中的环保问题;第四步,坚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清理和回收施工现场垃圾,严格检测空气质量、水环境、自然生态敏感点和噪音敏感点,如果发现有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2.7發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

控制公路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好环保工作,提升环保力度,必须完善环保机制,发挥监理工程师的职能。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不仅要对环境保护方案和工作质量予以全面监督,而且要认真查看公路施工环节是否存在环保漏洞,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修整,制定科学的解决对策。此外,监理工程师应协助公路施工单位制定完善的环保监督机制,全面监管施工过程,将污染指数降到最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做好公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施工人员理应协助本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环保教育宣传,定期开设环保讲座,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和业务能力,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坚持开展环保质检工作,及时反映和处理公路施工中的环保问题;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清理和回收施工现场垃圾,严格检测空气质量、水环境、自然生态敏感点和噪音敏感点。

参考文献: 

[1]刘绍波.基于公路施工中环保管理和实际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 

篇5

Abstract: in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want to consider to plan as a whole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will controlling soil and water los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of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可能对环境与生态产生诸多影响,我们应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还应采取行政、科技、经济、法律等措施,建立施工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各自职责,制订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计划,尽量减轻施工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水利工程建设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一、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 施工对水质的影响

在施工中, 生产生活废污水如被随意排放, 会使地面水甚至饮用水源受到污染, 影响河道下游水质。 另外在河道中的施工会使河流的含泥沙量有所增加。

2、 施工噪音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噪音, 如运送建筑材料的载重汽车、建设工地的各种施工机械在工作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 对施工地居民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3、 施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施工期间各种车辆和施工机械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尾气;水泥、 粉煤灰、 沙石土料的运输和开挖爆破会产生大量灰尘; 施工材料运输过程中会造成抛洒及道路扬尘。这些有害气体和灰尘会增加大气浮尘含量和有害成分, 不仅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及环境卫生, 还给附近农作物带来不良影响。

4、 施工固体废弃物、 悬浮物及生活垃圾的影响

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废弃的砂石料等大量固体材料, 易造成土壤污染;土石粉粒、 粉煤灰、 石灰、 水泥等粉状建筑材料中的悬浮物由于地表水的冲刷而流失, 一部分沉积在工地周围土壤中, 另一部分则进入当地河流中, 对土壤和河水造成污染。

5、 施工对土地利用、 文物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工程建设施工对地形地貌、文物景观和生态系统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 在工程施工期间, 乱堆弃渣、 乱修临时设施, 会影响公共环境;开挖取土或堆弃不处理, 对山坡及表土搅动较大, 会使周围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施工过程中机械碾压、人员践踏等又会带来青苗损失等。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生活污水治理措施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区食堂、厕所、洗浴等生活设施排水。

在营区建一座集中污水处理站,生活区内设污水储水池和化粪池,粪便污水先经过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储水池,再经污水管线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处理达标后优先用于道路降尘降温、浇灌等。处理后的水定期对其进行水质检验。发现超标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对于人员相对分散的施工现场,生活污水没有排放受纳河道,在厂房周围适当位置修建防渗厕所,将粪便等生活污水经厌氧堆肥后,由指定专人定期清理拉运至工区附近农林地施肥,避免进入河道。

2、生产废水、污水的处理

施工生产废水主要自基础开挖施工排水、混凝土施工等不含油废水;施工机械冲洗排水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检修和清洗的含油废水等。

施工生产中,应尽量减少施工用水,在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河流;对支护和混凝土洗面、养护产生的废水,在相应施工部位设集水坑初步沉淀后直接抽排入河道中;施工机械车辆冲洗废水含油量高,采用隔油池处理;基础开挖施工排水可用潜水泵直接抽排入原河道。每月对排放的污水监测一次,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3、生活垃圾处理

施工期间,施工生活区设置垃圾箱,集中堆放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并就近运至指定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置,作好施工期卫生防疫工作;设垃圾清扫人员,负责施工区内卫生清扫、垃圾收集等,搞好施工区环境卫生;施工现场内无废弃砂浆、混凝土,运输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及时清扫,砂浆、混凝土倒运时必须采取防撒落措施。

4、噪音的防治措施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地点;施工运输车辆夜间穿过营区等敏感区路段时要需减速缓行,严禁鸣笛;施工中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或对施工设备采取一定的装消音器、隔音材料、隔音内衬、隔音棚等降噪措施,降低源强;对各处供风管线随时检查,发现跑、冒现象及时进行封堵,杜绝;大爆破采用微差分段爆破,降低瞬间起爆药量,减轻爆破噪音音量。

5、施工空气污染防护

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是扬尘、钻爆粉尘、燃油燃煤废气对空气的污染等,主要通过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施工作业来控制,同时安装必要的除尘设施等。

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要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检查和维修;混凝土拌和站安装除尘器,在拌和站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场内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畅通,施工运输尽可能防止砂石、混凝土、石渣等撒落并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配备专用洒水车,定时洒水抑尘;石方开挖采用湿法造孔,合理控制药量,爆破采用水封湿法作业,开挖产生的尘烟要极时喷洒水雾降尘;对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车辆进行妥善管理和及时检修;对施工生产、生活区进行绿化美化。

6、工区卫生

由于施工人员居住较集中,工区生活简陋,因此要做好施工区及施工人员卫生保护和防疫工作,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在工区设立卫生所,配备专职医护人员,定期为职工进行预防药剂注射,夏季进行灭菌药剂的喷洒;加强工区饮用水源保护,防止饮用水受到污染;建立人群健康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现重大疫情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组织紧急救治工作;组织卫生防疫宣传、讲座,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定点设花池栽种花草,房前屋后及营区边缘裸土地带进行绿化;落实门前三包环境保洁责任制,不在工地围栏外堆放材料、垃圾;施工现场内无废弃砂浆、混凝土,运输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及时清扫,砂浆、砼倒运时必须采取防撒落措施。

7、防治文物破坏。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疑为文物)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防止移动或破坏,同时将情况立即通知业主和文物主管部门,保护好文物。

8、场地清理

在工程完工后的规定期限内完成。按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拆除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废弃物,并应彻底清除施工场地上所有渣土、混凝土、废旧机械构件,并对现场平整恢复土地原有功能。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完成环境恢复,如重新将表土运回,植树育林等,以达到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满意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水利建设中, 从规划设计到施工 ,处处都能意识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但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 、多成分、多因素、 多变量的综合问题,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认识规律、 掌握规律 、按照规律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是本文的最终目的 ,只有建设者在思想认识到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才能将水利工程建设成生态型的 能造福子孙后代的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 田丰. 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2] 李世光,裴亮,张玲霞.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技信息, 2009,(09) .

篇6

1 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航运、发电、防洪、灌溉等方面在水资源的利用以及水害的防治工作中,体现出了其大规模和周期长的特征,由于工程自身受到地质、气候等各方面的条件的影响,同时大区域的占地面积、河床水位升高、许多施工器械、相当大的工程爆破和施工时必备的其他条件都会大大小小的影响到环境。因此,必须及时优化水利水电工程新技术,通过高科技的工程技术使得所开发的工程达到高效、优质、环保的效果。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的新技术运用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持续时间长,所处环境极为糟糕,因此应该安排一些专业技术强、操作能力强的的技术工作者,促进高科技知识的实际应用与创新。并且可以优化工程的质量,减少其所需时间,降低工程施工的投资,且提高经济效益。以下水利水电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应该得以强化。

2.1 GIS技术与数据库技术

科学不断进步,测量数据处理与数据采集的数字化与自动化也得到了相应的进步,为了达到更有效的运用与处理采集和保存的所有测绘信息资料,给工程建设最高级的服务条件,通过GIS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创建完整的信息以及系统数据库是最有效地处理办法。它可以使得相当大的数据资料信息得以保存下来,创建三维数字地形模型,减少劳动力,使所测的数据更准确,有利于后面工作的应用、检索、开发与分析,保证现代化与科学化的服务管理模式。水利水电工程使用GIS时间并不长,通过三维全景体现虚假的施工场景,给我们直接的提供了组成元素在空间与时间之间的联系,达到了对施工全过程的仿真展示的目的,同时使各项信息资料都能够进行可视化的分析、检索与统计。从发展技术的信息特征包括可视化、直接性、数字化分析研究,可以直接、简单明了的对复杂的建设施工动态过程进行阐述。

2.2 AutoCAD辅助设计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工作中的运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针对各种体型相贯处相交线的运算,要通过空间解析几何来计算。假使仅仅通过计算器来计算,就会使得计算过程极为麻烦,不仅增加了工作量,同时也不能保证处理数据的有效利用率。现在我们应用Auto-CAD建立数字化模型,仅是采用点坐标功能就能很顺利的完成以上问题。Auto-CAD所具备的那些特点也使得测量内业资料运算的过程简单明了,直接准确。并且让一些工程纵切面、横切面图的绘制和切面面积的计算简单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测量的强度,减少了劳动力。

2.3 GPS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如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广泛被应用,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GPS定位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在不断更新,使得工程测量数据更为精确,也让测绘定位技术得到了更有效的改善。以往通过测距、测角、测水准进行的定位技术已经渐渐的受到了GPS的威胁。正是由于GPS具备外业效率高、技术先进的特点,同时通过长期的实践,GPS不断地更新过程中,定制了与作业流程及高效的工作方式有关的规定,实际运用能力强大,更便捷的进行数据计算与统计。

3 施工条件的影响

堤岸工程中最普遍的单位工程属于护岸工程,像工前清场、交通运输、主体工程施工以及完工清场等,还有可能会出现的水污染、空气污染、产生固体垃圾、损坏植被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按照国家指定的的施工期间对于环境保护的标准,应该对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行相应的维护,使得其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4 环境保护手段与具体操作实例

4.1工前拆除清场

施工之前进行的拆除清场会给附近环境带来扬尘污染,针对拆除部分30m范围内存在许多农作物、植被与居民点的,我们能够通过如下方式降低扬尘的污染,能够进行大部件吊装的就采取大部件吊装,从而使粉尘排出量降到最低。拆除之前也能够先对被拆除体采取润湿,在附近可能会活动的地域采取洒水手段而降低粉尘的排出。并且,我们能够依据施工对象、大小与条件来进行粉尘污染区域的确定,如此一来,能够促进施工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4.2表层土剥离

施工时常常需进行表层土剥离,所以就要通过一些手段来避免水土的流失,针对本地恢复不需要的,可以将土覆盖于农田中,本地恢复需要的,应将其存在地势较低的位置,同时做好排水工作,可通过草,塑料薄膜,其他材料防止雨水的作用发生流失现象。由于表层土中不但富有有机肥,且有益于生态平衡,比如植被丢失、景观的损害等,所以必须保护好表层土。施工合同的环护条款中也有保护表层土的规定,且要对开挖的区域实施回填,所以施工期间必须处理好表层土,防止流失。

4.3供电设备

堤坝施工时,发电机的会给附近居民带来噪音,如果堤坝和堤岸的发电机噪声强度超过80分贝而距噪声敏感点的不到50米时,噪声源与坝顶的距离又不超过5米的,可以通过在堤外角处设立减噪槽,将发电机放入减噪槽,减噪槽必须设立在地脚线1米之外顺堤方向,不可设在堤坡上方,不但使堤坝起到隔音的效果,也防止了给堤坝产生的影响,通常减噪槽是长方形,必须在发电机正常工作的基础上,两端必须宽出2米,并且设置防雨装备,同时安装防水排水系统。

4.4短期材料堆放场

周围环境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施工区域内所存放的材料的流失以及飘散的污染,所以材料存放的位置必须综合考虑。水泥存放点最好设在具有排浆引流的混泥土搅拌处或是预制场附近,无机械搅拌厂或是预制场又非在堤外滩堆放水泥不可的,必须选择完工清场的时间段,水位无法到达的地界,此时,我们就应该熟悉掌握水位的变化规律,从而避免材料受到水的冲刷而流失给环境带来的威胁。

4.5卫生设施

施工时工作人员的住处会受到垃圾的污染,所以考虑到施工场地处于农村、堤岸边滩,应将垃圾堆设置在30米范围内没生活用水的位置,该地点不能和其他地方存在直通道,并且不能往垃圾堆排放污水。

4.6外滩作物

通常堤坝施工的地界都会存在大量的农田,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对外滩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施工期间我们应该对材料的放置以及废弃物的处理位置考虑周全,对施工红线区域内占用的农用田必须提前告诉他们,外滩农作物大部分都是季节性的耕种,施工时间也是接近于收货的季节,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需要进行农作物的抢收活动。

4.7水上护坡

堤坝施工期间往往会碰到码头,所以应该防止对码头的影响。在码头1百米的范围内活动,必须确定码头设备的具体方位,当然还有埋件。码头设备区域内最好不要进行机械作业,并且施工之前对埋件的位置进行标注,按照埋件的尺寸决定开挖的尺寸以及施工方向,同时要与之后的工作相吻合。

4.8施工迹地

堤坝施工的时候会留有一部分对土地的利用以及景观造成威胁的东西,比如说干涸的泥浆物,各石油类与含油废弃物、矿渣等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于地表上的有害物质处理必须参考水土污染防治措施,高效处理掉那些潜在的可以影响到土壤性状、化学成分与价值的物质,针对洪水过后逸出的有毒有害物质亦必须彻底清理。

4.9对环保对象设立警示牌

在堤坝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内的环保对象会受到影响。因此施工区域内的以下环保对象必须制作警告标注,饮用水上下游1千米的位置、排水设备、堤内草皮繁茂处、人工草皮、有水下作业的鱼类产卵场边界区域、施工区域内的渔用水体、珍惜水生物保护地界、血吸虫疫区、工作者施工区域内的湿地以及水深不到1米的水滩、浅塘与浅沟、饮用水源头。另外,施工期间必须要求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按照警示牌的标准做事。

4.10施工场地地质、文物景点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有时候,工程建设会设置在文物景观地界,因此我们就要考虑到施工对文物景观造成的影响,该场地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特别考虑到物料的存放以及垃圾的处理方位,表层土的震动不能过大,否则会使得水土流失,植被受到损坏,降低了文物的安全性以及该景点的整体效果。在施工期间,由于机械碾压或是工作人员踩踏而受到损害的青草我们必须进行松土栽培,实施人工拯救。

4.11 施土噪音的控制措施

加强施土噪音的控制,合理安排车辆运输的时间,合理布置机械车辆的作业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敏感区。晚间机械车辆作业时应当控制施土人员的土作时间,并且发放一些相应的机械车辆作业人员的防护用品,选用一些噪音低的设备在晚间操作。当土程车辆进入居民区时,要求他们禁止使用高音喇叭,减少鸣笛次数。

含有辐射等设备的机械车辆必须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严格使用。尽量做到合理安排操作时间,不扰民,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使施土现场的噪音符合键筑施土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要求,使夜间施土操作现场噪音符合撇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6)中的I类标准。

4.12 施土期间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措施

施土期间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有粉尘、尾气、燃油燃煤废气等,这些问题主要是加强施土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同时一必须安装相关的除尘设施,例如:在所有的出口处设置过滤器。装运粉煤灰、水泥等车辆必须保持密封状态,防止粉尘污染。在使用混凝土搅拌器的同时一必须按照除尘器,搅拌的同时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粉尘的污染。令门配备施土用的洒水车,在粉尘高分期或者一定期洒水。运输车辆途中撒落的砂石、混凝土等应当报请当地环境部门的同意安排令人在施土道路上及时一进行清扫,保持施土道路路面的干净、平整。禁止在施土单位或者一附近居民区焚烧有毒或者一气味难闻的物质。

5 结语

按照堤坝工程环保设计和施工合同的要求,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进一步具体化、详细化,容易操作,并根据堤坡作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落实,设计的保护环境的施工方法简易、可行、明了。同时利于监管人员的监理以及业主全面规范的展开环境保护工作。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格要求工人注意环境保护,指派专业人员进行监管,按照环保合同,对于出现的问题可及时得到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城市建设的发展是日新月异,但很多政府的决策部门,在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有些顾此失彼,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往往是在牺牲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规划城市建设,因此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号召下,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城市建设中的一些生态破坏的问题,深入思考加强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目前城市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从90年代以来,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建设性的破坏已是随处可见,各个政府部门急于创造政绩,不顾城市的地域特征,也不顾城市的人居环境,一味地追求建功立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如拆除古迹、挖掉古树、占用耕地等。不仅毁坏了许多文物古迹,而且极富地域特征,又适合人居的自然环境已经荡然无存了。

这样的破坏早在西安市明城区的建设中就有所体现,在2003年 年《建筑学报》期“西安市明城区保护展望”的文章中就有谈到,极具历史文化的西安,经过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虽然取得了经济的发展,居住条件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富有历史文化的名城旧城的传统格局,改变了历史街区原有的容貌和文物古迹环境,而且许多具有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业遭到了大量的破坏,致使西安的历史文化特色已经日益消逝。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就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酒泉市安西县也备受牵连。安西,位于甘肃省西部,古有“瓜州”之称。以前在安西县的入城口,公路两旁是绿树成荫,拥有长势奇特、形状怪异的“西北柳”,虽然算不上名贵品种,但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让这个地区极富地域性色彩。但在“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地方经济”的号召下,西安县已被改得“面目全非”,昔日的绿荫已不复存在,这不仅破坏了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而且在这个处于戈壁滩旁的小城镇埋下了生态安全隐患。

如今,我们该如何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使城市规划建设更科学合理,我们必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引起重视,真正了解在城市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依照城市规划,对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改造,以及对城市系统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以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为最终的目的。从而为市民正常生活,及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而生态环境保护就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加以保护,促进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让生态环境为城市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各项功能,从而调节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存。

保护生态环境与城市的建设密切相连,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要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必须协调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建设中加强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在城市建设中,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必须融入各级政府部门所设立的建设目标中,通过分摊责任与义务而建立关于环境保护的考核机制。通过严格实施环境考核机制,对城市环境进行考核,并且对各级政府部门的环境工作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进展过程,同时,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加强生态城市建设。首先,应该由相关的科研单位对生态环境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给城市建设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作为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其次,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城市规划,鼓励科技创新,从而在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加大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再次,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项目;最后,加强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使环境保护人员能够提高各项能力,为保护生态环境打下基础。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机制

在城市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样,对于这项任务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监督部门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分级管理,促使城市建设的相关部门将环境保护的计划积极落实到实处,以此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

优化资源配置

城市要实现全面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其中,城市的生态环境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联系在一起的,要协调好生态环境与整个城市建设的关系,才能维系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五)加大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因此,从普及环保知识做起,加大关于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这是一个有效的预防措施。其途径:一通过社会媒体,对环保加强宣传;二通过建立相关网站,对环境保护加大宣传力度;三开展关于环保的舆论和科普宣传活动,不仅增强了人们对环保的认识,还增加了人们自觉环保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必须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的计划,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合理的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使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洪力.林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保护生态环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

篇8

引言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低碳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绿色建筑材料逐渐被建筑厂商所认可,世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逐渐形成了一种绿色战略趋势,具体来说就是以环境污染少、资源利用率高、资源消耗低为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绿色建筑材料应运而生,在现代城市设计与建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开发和应用绿色建筑材料显得十分重要。

 

1 基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建筑材料的必要性

 

1.1建筑材料发展趋势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西方学者曾提出开发“绿色建筑材料和工艺”,并且强调健康、环保,研究出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的良性建筑材料和工艺,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世纪末以来,西方学者定义材料科学为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及性能、制备与加工、组成与结构之间关系的应用科学,并且用合成与加工、性质和性能以及组成与结构等要素组成材料科学的内容,并且构成相互关系。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人类要不断反思所用建筑材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建筑材料的产生过程与再生过程的各种材料所造成的环境负荷和建筑材料的·性能相协调,相统一。开发绿色建筑材料是为了在满足人们生存以及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减轻对环境造成的负荷,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

 

1.2资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面临着环境、资源、人口、土地等方面的压力,为了协调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我们迫切需要良性建筑材料。开发和应用绿色建材产品以及设计和建造适宜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也逐步成为绿色建筑材料未来研究发展的热点。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要结合市场经济以及人们的健康需求,变革传统的建材体系以满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不断增长的经济的需要,自主创新是必要条件。我们要利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的建材产业,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继续保持建材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1.3满足建筑材料与环境的适应性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材料工业走的是一条高资源消耗、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道路,传统的建筑材料往往追求的是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但是忽视了建筑材料与环境舒适性和协调性,迄今为止我国工业发展仍然主要依赖塑料、陶瓷、水泥、玻璃、钢铁等传统建材。由于传统建筑材料通常具有针对性,主要是针对某些特定场合而研究开发的,这就造成了传统建筑材料的多样性,导致传统的建筑材料无法充分回收以及再生利用,因此传统的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比较差。更糟糕的是,这种情况不可能在近期内发生根本改变,也不可能以少数的良性绿色建筑材料来取代量大面广的传统建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科学工作者更应该积极追求,知难而进。一方面,在设计和生产以及使用传统建材和传统建材再生的过程中、在建筑设计时,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问题,加强保护环境措施,减轻传统建材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协调好传统建材与环境的关系,引进高科技促使传统建材自主创新,最终发展为具有舒适性和环境协调性的良性绿色建材;另一方面,我们的科学工作者要积极研究与绿色建筑材料相关的基础理论,提高全民和材料工作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2 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的基础

 

2.1以绿色建材观推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指的是把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运用到社会事业和经济工作中去,它涉及到各个行业的方方面面,实践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科技工作者和各级政府。目前,加速生态经济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发展生态城市的必要途径。根据生态经济的理念不断调整新兴产业,特别是包括知识经济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淘汰那些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老产业。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新时期的绿色建材观。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然后积极开发和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技术,为实践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保证和技术支持。其次,建筑材料尽可能地再循环、再利用,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从而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大量废弃物存放问题、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例如目前住宅装修对人居生态环境的污染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开始高度重视生态住宅问题。最后我们要有生态环境资本意识,遵循市场规律,做好资本运营,为可持续发展拓宽路径。

 

2.2运用创新理念促进技术的推陈求新

 

绿色建筑材料的推广需要运用技术革新,采用新技术促使传统建材自主创新,不断研制开发系列绿色建材,在技术层面,需要有创新突破,例如:从医疗和食品方面运用的抗菌剂预测在21世纪将普遍运用到新型建筑材料和日常生活方面,从而发展成为兼有净化和抗菌功能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这种绿色建筑材料是把传统建筑材料作为载体,然后加入抗菌剂和催化剂使其具有抗菌和催化的功能;接下来选用适合的催化剂使新型建筑材料催生出新功能;最终开发出一系列的绿色建筑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涂料及内墙材料;具有抗菌、除臭、净化功能的卫生间;具有除臭、防射线、抗菌、调光的玻璃窗;具有防污、抗菌、除臭、防霉的室内装饰。

 

3 改善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创新举措

 

3.1实现技术创新,以高新技术研发新材料

 

为了改善建筑材料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我国采用高新技术来开发绿色建筑材料。诸如具有净化功能的建筑材料有净化室内的除臭材料、净化大气的净化材料、净化细菌的抗菌材料。凡是具有杀菌或抗菌作用的材料都叫做抗菌材料。抗菌材料或抗菌制品通常为制品表面或薄膜上的涂料,往往以粉末、块体的形式出现。现在的绿色建筑材料有:可调湿、防远红外、防霉的内墙涂料,良性高效黏结剂,不挥发的有机水性涂料,其中部分产品已经面市,部分产品还处在试制阶段。而目前促使传统建筑材料自主创新的新技术主要是指:多孔材料和超微颗粒的制备技术;材料环境和细菌的作用以及优化细菌技术;有害物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及防治技术;制备技术和复合材料设计,诸如离子交换法、光CVD法、水热合成法等;大气净化和光合作用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和光电化学;光分解、化合以及催化吸收的净化新技术。

 

3.2传统工艺改造,实现材料的循环再利用

 

把页岩、粉煤灰、炉渣、煤岩石、矿渣等废弃物作为基础材料,制成砌块、空心砖、实心砖等产品。目前这些产品已经取代了粘土砖,普遍运用于工程之中。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能耗、降低成本、而且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建设生态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经研究,我们可以把城市垃圾、工业废渣赤泥、下水道污泥等作为原料,再加入铁粉、薄土、石灰石等经过一定的加工可以制成与环境相协调的生态水泥。生态水泥的特点是凝结时间比较短,在没有添加任何缓凝剂时,前期强度高,干缩率不大。然而这种生态水泥中氯离子的含量高,容易侵蚀钢筋等材料,所以应用于增强混凝土、PC钢丝以及钢筋混凝土以外的领域,例如建筑灰浆,还可以作为固化土壤的材料。研发和应用生态水泥是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另外,还可以利用刨花板的生产技术制造,复合板材产品和保温板产品来取代传统木材。

 

3.3产学研结合,开发新的绿色材料品种

 

现在我国大力提倡“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研发和运用新技术来变废为宝,开发绿色建筑材料。在新材料的开发中,能够积极的将企业的发展、市场的需要和国际国内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同时寻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注意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的配套设备以及生产技术,与国内的科研机构和大学联手合作,进行符合市场化需求的实验和探索。有时良好的产学研结合途径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开发的产品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 结语

 

篇9

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的增长而变得日趋严重。过度采伐和放牧使森林、草场等植被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和草场的退化,一些高能耗、重污染型企业迅速发展,使工业有害物质的排放量骤增,加剧了对大气、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环境保护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追求目标。世界各国不断探讨运用各种手段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尤其是税收手段成为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环境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各种治理环境污染的经济手段存在的弊端

对于解决像环境污染这样的外部性问题,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除了税收以外,最主要的还有公共管制、收取排污费、补贴等手段。这些经济手段相对于税收来说,其自身都存在着一些弊端。

(一)公共管制存在的弊端。公共管制是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言人,通过立法、行政法规等方式,限制某些影响非交易方经济行为的发生。公共管制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管制不仅需要政府规定污染产品的社会总量,而且还要为每一个企业规定个别的限量,这样才能在总量超过规定水平时找到具体的责任者,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某些单个企业的污染程度下降,但整个社会的污染增加的情况。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具体地了解每一个有关企业的成本情况,因为任何一个企业成本曲线的变动都会影响管制的有效性。二是对社会环境变化缺乏适应性。政府所规定的产出水平只是在固定的供给与需求条件下才被认为是符合效率的,而在实践中,生产者的技术改进和消费者的偏好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政府的限制水平必须根据这些变化而调整,修正其管制目标,否则经过一段时间后,其所确定的管制目标往往已经偏离了帕累托最优。三是管制需要政府掌握一定的信息。政府的任何干预方式都存在信息方面的问题,但不同的干预方式对信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公共管制要求政府要首先了解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即这一产品的内部边际成本;其次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再次要对外部边际成本进行衡量,并算出其社会价值。这样政府才能根据需求曲线与社会边际成本的交点来决定一个有效率的产出水平,并规定这类产品生产者的产出量不得超过这一水平。第四,最为重要的是,管制仅仅限制了污染的水平,但没有将外部成本转变为企业的内部成本,这就不能产生促使企业减少污染的激励机制,而且限量会阻止企业间的竞争,使得这一行业有可能获得垄断利润。

(二)环境补贴政策存在的弊端。环境补贴政策是政府根据企业进行污染防治所发生的费用,针对企业排污量的减少程度给予补贴。目的是让企业在不减少产品供给的前提下,加强对污染技术和设备的投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但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补贴加重了政府财政支出负担,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政府往往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满足补贴的需要,所以要减少其他方面的开支或增加其它方面的税收来弥补这项开支。二是由于补贴的存在,污染企业的利润可能较高,这会降低该行业的退出率,鼓励新的生产者进入该行业,同时补贴会刺激本来不污染的企业为获得补贴而排污,并且只要补贴的激励高于治理污染的边际费用,企业就会增加排污,以求得到更多的财政补贴。从整体看,企业的污染程度可能还会加重。三是补贴扭曲了资源的市场价格,导致一些资源的浪费和滥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补贴可能会成为对有关行业的一种隐蔽式保护。反映环境目标的合理补贴水平一般很难精确地确定,合理与不合理之间的界限可能很模糊,该行业的保护者们施加压力使补贴逐步提高相对比较容易。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理环境的目的,反而会助长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消极贻工的态度。

(三)收取排污费存在的弊端。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收取排污费是我国目前治理环境污染采取的主要方法。但多年来在排污费的征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排污费征收难。我国现行的污染防治是以达标控制为目标,所谓达标,是指排污者外排的污染物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标准,排放超过标准,要交纳排污费,并且企业要尽快治理达标,即:“谁污染谁付费,谁污染谁治理”。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企业只交费,不治理,或者少交费甚至不交费。二是排污费收费标准过低。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排污收费标准仅为污染源治理设施运行成本的50%左右,某些项目的排污费甚至不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的10%.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超标排污费低于治理费”政策必然导致企业满足于超标排污,交纳超标排污费,而不积极治理污染。三是过分强调谁污染谁治理,无论在技术上、资金上、管理上都会产生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目前,在我国普遍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的社会意识,污染防治还没有成为大多数排污者的自觉行为,不仅治理工程会被种种借口予以拖延甚至遗漏,而且建成后的有效运转也往往难以保证。四是截留污染治理资金问题突出。我国财政返还环保部门的环保补助资金是要求严格按规定的二八比例掌握使用,但实际工作中,很多环保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身建设支出挤占污染源治理资金的问题,一些环保部门甚至将全部排污费用于自身经费支出。

二、国外环境税制的成功经验

开征环保税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最先提出的,他的观点已经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接受。欧美各国的环保政策逐渐减少直接干预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多地采用生态税、绿色环保税等多种特指税种来维护生态环境,针对污水、废气、噪音和废弃物等突出的“显性污染”进行强制征税。荷兰是征收环境保护税比较早的国家,为环境保护设计的税收主要包括燃料税、噪音税、水污染税等,其税收政策已为不少发达国家研究和借鉴。此外,1984年意大利开征了废物垃圾处置税,作为地方政府处置废物垃圾的资金来源,法国开征森林砍伐税,欧盟开征了碳税。目前,欧美国家征收的环境税概括起来有:1 对排放污染所征收的税,包括对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及汽车排放的尾气等行为课税,如二氧化碳税、水污染税、化学品税等。2 对高耗能、高耗材行为征收的税,也可以称为对固体废物处理征税,如油税、旧轮胎税、饮料容器税、电池税等。3 为减少自然资源开采、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资源而征收的税,如:开采税、地下水税、森林税、土壤保护税。4 对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征税,如:噪音税、拥挤税、垃圾税等。5 对农村或农业污染所征收的税,如:超额粪便税、化肥税、农药税等。6 为防止核污染而开征的税,主要有铀税。这些环境税收手段加强了环保工作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芬兰全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从80年代初的每年60万吨减少到几万吨;美国多年来坚持利用环保税收政策,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虽然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但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比70年代减少了80%,空气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虽然也采取了一些税收措施,但比较零散且在整个税收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无法充分起到调节作用,也无法满足环境保护所需资金。严格地说,我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税,而且某些税收优惠政策在扶持或保护一些产业或部门利益的同时,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如对农膜、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免征增值税,虽然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的发展,但农药和农膜的大量使用却直接造成对生态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现行消费税虽然对某些污染产品、高能耗消费品及不能再生和替代的资源性消费品进行征收,但主要政策目标仍是控制和调节奢侈消费行为,强调财政作用,其环保意义不大。

三、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保护税收制度

针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和现行税制中有关环境保护税收措施存在的不足,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在进一步完善现行具有环保功能的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作为环境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成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共识。随着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型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与税收政策相关的法律基础、社会条件的成熟,在充分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的环境保护税制的条件也日益成熟。

(一)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已基本具备。我国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不断扩展和不断加强的过程,而完备的市场体系是环境税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原因就在于完备的市场体系使得价格信号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具有越来越充分的刺激作用。在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中,环境税收手段的行为激励作用就有可能发挥作用。同时我国现在的环境保护法体系中立法和执法的机构和程序也都基本建立。在此基础上,协调相关法律条款和规定,增添有关环境税收立法的条款,是极为可能的。

(二)公共财政功能基本健全。目前,中国政府的公共财政基本实现了资金的配置、分配和稳定的功能。1994年开始的财税改革取得了成功,适合于市场经济的税制已基本建立,税收作为主要的财政工具,宏观调控作用在不断增强。政府通过调整税率,改变公共支出和税种的组成,已经能够影响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和经济增长。在这种前提下,环境税收有可能影响并改变不同环境影响下生产活动的产出水平。

(三)环境税的社会可接受性提高。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并支持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改善环境,公众的环境素质和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普遍有了提高。同时,税收体系的不断完善,所得税等与普通民众密切联系的税收在税收结构中比例的不断增大,使得税收逐渐深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并逐步被普通百姓接受。环境意识和税收意识的不断提高,为环境税收的成功实施并发挥刺激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但是,由于环境服务所具有的公共物品特征以及税收所具有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在环境税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对环境税的社会公平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其社会可接受程度。

(四)必要的机构设置。环境税收的实施需要税务部门和环境管理部门的协同努力。过去20多年中,环境管理部门在制定和执行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方面,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可为环境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借鉴。同时,随着环境保护部门能力的加强,环保部门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另外,现有税务部门较为完善的机构设置和强大功能,将保证环境税收的征收能够顺利执行。

(五)外部环境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国有企业的转制改制,企业对市场信号日趋灵敏,更加注重降低包括环境成本在内的所有成本,逐步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企业可以通过“绿色”产品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因为在现阶段,价格竞争已经不是影响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唯一的因素。这些转变为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提供了实现机制。

〔参考文献〕

篇10

前言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工厂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城市环境的污水治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污水治理已经成为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点之一,但是污水治理是一项长期并且复杂的工作,在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依然很多。

1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理的意义

污水是造成城市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水资源污染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阻碍,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对水污染进行处理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首要任务。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是世界环保组织的日常工作之一。污水治理的最大意义在于缓解我国现阶段水资源短缺的情况。由于水无法被创造,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又非常有限,而农业、工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水量需求不断提升,所以,这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2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2.1污水处理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目前城市在污水治理中加大了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但由于工期要求紧,前期工作不是很充分,加之施工环境复杂,部分配套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很多城市中,有很多老的城区,并且在这些城区中都铺设同一条污水管道,这条污水管道既能够排生活、生产污水同时也能够排雨水,而这样一来就非常容易造成污水管网出现打结,很难实现污水支管与管网的统一与配套,最终使城市污水全部都排入到了主干道的污水管道中,使污水能够统一治理。

2.2城市环境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做的不到位

在每一个项目实施前,都要对其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由此使污水治理项目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并能够保证工程具有客观的收益。此外,可行性研究也是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工程项目投资额度以及项目能否成功都由项目可行性决定。但是,很多工程开展都不能按照污水治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难以实现。

2.3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

环境工程污水治理专业性较强,为此需要一定数量专業人才的支持,但是,很多城市污水治理部门依然采用陈旧的技术,不能引进专业性强的技术人员,导致治理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2.4运行成本高,财政负担重

污水处理费普遍较低,自备水源由于缺乏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不能足额收取污水处理费,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及泵站和管网的运行和维护。部分污水处理厂未接入电力专线,现用的是农网线,而农网线因老化出故障而停电,导致污水处理厂停运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污水处理厂运行用电电价偏高,造成运营成本过高,财政都要拿出一定的补贴,相应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

3城市环境保护中城市污水治理的对策

3.1加大对城市排污管网建设资金投入

污水处理厂正常、高效运营依赖污水收集管网的逐步完善。提高城区管网覆盖率能有效解决污水处理负荷率低问题。另一方面,城区旧污水管网升级改造能解决旧管网污水收集过程中渗漏严重的问题,保障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

3.2认真做好城市污水处理规划工作

污染处理,规划先行,要坚决克服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思想。首先要拿出全市污水处理总体规划,根据经济发展、城市发展规模和人口增长速度以及日产污水总量,进行超前规划和科学规划。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再拿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医疗废水等专项规划,使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按部就班,稳步推进。

3.3实行严格的环评制度

为严防新建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凡是新、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凡是新建项目,必须先经环保部门先行环评,否则土地部门不予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规划、建设部门不予办证,工商部门不予办理执照。在项目审批上要严格执行“四个不批”和“三个不准”要求。“四个不批”就是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超过当地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的不批,没有污染治理措施的项目不批,不符合环境规划和产业合理布局的不批。“三个不准”即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不准上,污染转移的不准上,工艺落后、污染严重、高耗能、效益差的项目不准上,从而从源头上防控新的污染源产生。

3.4对污水处理实施布局合理规划

污水治理厂的选址要能够运用科学的手段,由此为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提供保障。此外,污水的输送主管道与支管道要与城市基础设施相一致,并且在进行具体的污水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具体的步骤和计划进行。短期工程要在管道处预留出接口,在构建完成污水处理设施以后,再将其引入到主干道。

3.5不断完善污水收集管网设施建设

要想使污水管网的建设不断完善并能够满足城市污水治理的要求就要做好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将收集管网设施功能发挥出来。当前,我国城市污水治理中,很多污水治理厂都不能对收集管网配套相应设施,为此,不断对配套的污水收集进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3.6不断完善日常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污水治理制度是污水治理厂需要重视的工作,因为管网的维护质量直接影响到治理效果,如果一旦出现管网的破损或者是断裂将影响污水的输送,影响到污水处理效果。为此,建立维护管网的制度,尤其是在城市周边区域更要定期派专人进行检查、督查,掌握好附近污水治理效果,并对治理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养,培养管理能力强的人才。

篇11

1、历史价值

历史文化环境本身除了包括构成历史建筑群的每个单体建筑,以及构成历史城区格局及样貌的各种组件及周围一定区域内的空间环境外,还包括它感性的一面。这种感情的空间可以称之为“历史软环境”。城市的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情感象征价值,它的形成是长久的社会文化底蕴及区域内的习俗习惯决定的,不同于单纯的物质现象。[ ]这种“历史软环境”具有相对的地域性和稳定性。长久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和法律法规等表面结构在不断的变化中逐步成形,但作为更深层次的文化、情感、和审美却并不是能够轻易转变的。一定区域内的群众对历史及文化的认同和同一价值观念的与生俱来,让城市文化成为社会比较公认的情感共鸣。审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具有追求新鲜美感的同时也有相对怀旧美的特性。所以“历史软环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记忆深处的追忆或者情怀。人们在对现代化都市发展感慨中,也无形中加剧了对历史文化价值的怀缅,对城市中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会随之显现出来。

2、社会价值

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相结合,可以很自然的保留城市及一段时期内社会的发展情况,作为不在“容器”内存放的社会历史博物馆,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可以展示给后人社会的变迁史,及一段时期内社会发展的状态,国家的政策等,这些阶段性的环境变化如果不施加保护,使之定格在时间长河中,很快就会随着城市更新的脚步发生本质性的变化甚至消失不见,然而社会不断改变,导致的更新开发,会出现一段时间内几年或者十几年间同一个地方发生多次变化,最终没有留下任何一个时期的痕迹,永远最适应当下的新建筑和环境,没有历史痕迹的城市,是没有灵魂且不完整的,所以保护历史建筑本身和其周边环境,并使之在新的社会需求下再生或得到利用对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艺术价值

历史建筑与周边环境所共同创造的艺术价值,是指历史文化遗产或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可以将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不同阶级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风尚等等通过建造技艺,内部装饰,色彩的配比,街巷空间尺度等一系列反映出来,且这样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艺术造诣方面,还体现在历史建筑或遗产在设计创造过程中是如何与周边环境巧妙融合,相互映衬、并为人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艺术价值的形成还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的建造技术、审美方向、民俗风情等非物质层面的内容,这种艺术价值不是只通过建筑本身来表达,没有其周边整体氛围和环境的相互映衬是不完整的,建筑单体或历史建筑群也会因此孤立而失去原有水准的价值。今天生活中的人们在置身其中,如果内有历史建筑周边的环境氛围,很难想象到当时的景象,甚至难以体会,欣赏,领悟历史建筑的艺术价值。所以只有把历史建筑本身同周边环境结合起来还原历史本身的原貌,才能真实的反映建筑或遗产的艺术价值。从而更好的传承和延续其历史意义及价值。

4、文化价值

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累的文化底蕴通过大小不一的空间或物质呈现出来,譬如我们今天看到的写有“大夫第”等的历史名人故居,建造精美,格局考究。但其建造之初,往往不是独立存在于现在的空间里的,通常是以群体形式出现的。这样的现象可以用适群的原理来解释。就如同今天的某企业的职工小区居住者往往是同一企业不同部门的同事,或者某一地产的楼盘居住者也都是阶层或收入大致相似的人群。从古至今其实都类似,士大夫居住的地方附近或周边很多也基本都是同一阶层的人士,这样就出现的各种历史街区内的历史建筑群,拥有接近的建筑工艺或类型风格等。这种历史建筑群是属于社会某一阶层中文化品味的体现,也是一种审美类别和情趣所在的体现。而其小到每一家每一户都的设计和格局有往往都融入了自己的家族文化和房屋主人的经历及教育。也反映着不同背景家族的文化。但由于年代久远和产权问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历史建筑群及环境的陨落,最终呈现出一处或零星几处没有原本环境了的建筑单体。虽然被人参观和游览无数,但其原本的文化遗存已经大打折扣,人们也很难凭空想象曾经这里的辉煌历史,所以通过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的结合所传达的文化背景也是一重要价值。

5、经济价值

篇12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existence, more and more of the facts prove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for human life with serious disaster. How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s every person on earth must carefully consider the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QinZhouShi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the main environment question and the reason, and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management plan.

Key words: the city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中心,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城市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人类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城市作为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地区,目前已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压力。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钦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 钦州市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现状

钦州市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近年,由于钦州的区位优势突出,市委、政府采取措施得力,在“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五大发展方略的引领下,特别是实行了业主制建码头、仓储的形式,建设迭起,实现钦州港口和产业跨越式发展,城市的依托作用日益显著,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需求也日益紧迫。经过多年的建设,钦州市已初具规模,截止2011年,钦州市中心城区建成绿地面积175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4.13%,绿地率29.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0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比2009年增长了11.17%、29.82%、5.07%,荣获“广西园林城市”。在2011年12月3日第四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喜获“2011年中国十佳绿色城市”荣誉称号。

据近年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钦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率达到90%以上;钦江流经城市的江段上游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标准,下游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2类区标准;交通干线噪声达到国家交通干线噪声标准。

二、 城市建设存在的环保方面的主要问题

由于钦州市是个新兴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尚有些不能适应城市长远发展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主要是:

1、城市环境功能没有明显分区,工业布局不合理,老城区是一个大的混杂区,不利于环境污染的控制和管理。由于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建设的工业企业位于城市的中心,与居民区、文教区等混杂在一起,工业的排污直接威胁着居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由于没有明显的工业布局,城市的上风向、城市的江河上游布局工业排污企业,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环境。

2、城市道路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一是道路骨架没有拉开,城区外缘道路没有形成环路,缺乏分流能力,全部车流、人流汇集到有限的几条主干道通行,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二是一些道路断面设置过于保守,宽度不够;三是新开发区的道路建设跟不上,存在不少断头路和之字路、急转弯路。以上这些都造成了城市车流的拥挤,行车时速下降,堵车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城市交通噪声上升,扬尘及汽车尾气污染增加,不利于城市的环境保护。

3、城区排水管网不完善。主要有:一是城区排水服务面积小,排水管管径过小,排水管网密度低,老城区部分和河东区没有完善的排水设施,造成某些地段污水流向路面,严重污染城市环境。沿原尖山干渠的居民和单位将污水直接排入水渠,直接污染了渠水,影响城市景观,也影响了下游尖山人民的用水安全;二是不少地段管径小,多年不清理,淤塞严重,造成排水不畅,部分地段由于管道破裂,常有污水外溢,影响了市容环境;三是旧城区部分区域仍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水、污水合流,既不符合环保要求,又容易造成管道淤塞,降低城区抗内涝的能力,一遇大雨就造成部分路段受淹,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污管网也不利于城市污水统一收集送污水处理厂处理。

4、城市污水处理厂虽已建成,但污水管网不完善,没有达到设计能力,没有真正发挥污水处理厂去除城市污染的能力。直接流入江河的污水,造成城市江河下游水质严重污染,羡慕直接威胁到钦州近海的水环境。

6、城市绿化覆盖率偏低,城市公共绿地少,城市公园建设滞后,居民缺少休闲活动的场所。

三、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是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的宣传教育等多方面措施和手段,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的建设和工业的发展,会消耗一定的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建设会破坏自然景观,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会制约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又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防污、治污能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合理的城市布局、完善的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园林绿化等都为城市的环境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城市建设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环境保护也不是要停止发展来保护环境的。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我们主张的是统一实施、协调发展。即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 如何正确处理城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及时调整和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和港口建设。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基本目的是从城市所地区域的生态平衡出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合理规划土地等自然资源及城市劳动力的利用,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同周围其他区域性生态系统(森林、家业、海洋)的正常关系,保持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的协调、完整,改善环境质量,使城市生态向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化。因此,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前提,它作为一个战略性计划,应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环境工程,力求实现“三同时”和“三统一”。

2、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城市环境进行开发、利用、整顿、治理和保护,做到集中办,统一管,以改变目前工业企业在市区分布散的状况,使污染物的排放能够集中控制和治理,得以更好地进行污染物的总量削减。综合整治内容包括:从城市环境保护出发,对布局、功能区划分和产业结构作合理调整,综合防治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配套与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立与城市化发展需要相配套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提高城市集中污水处理率。此外,还要选择有效途径和方法,建设垃圾焚烧工厂,增强对城市垃圾的综合处理能力,逐步形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机制。由此可见,加快城市建设也为工业污染集中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建立城市环境质量市长负责制的环境管理体制,形成“市长责任,部门参与,统筹安排,全民参与”的城市环境管理体系。

4、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城市环境管理法规体系,依法保护城市环境。

5、加强环保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提高环保执法水平。

6、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建立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篇13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城乡规划建设局。

(二)县域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95%以上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每年达95%以上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水利局。

(四)全县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环境正常水平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二、污染防治目标

(一)2015年与年相比,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如下:化学需氧量减少9.5%(其中工业加生活9.1%、农业10.9%),氨氮减少13.3%(其中工业加生活14.0%、农业10.9%),二氧化硫保持不变,氮氧化物减少7.5%。其中:2013年各项减排比例要达到2015年减排目标比例的60%以上。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经贸局、农业局、统计局。

(二)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每年全部规范处理;工业企业每年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5%。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卫生局、经贸局。

(三)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新增污水管网2公里;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确保城区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稳定在80%以上;加强垃圾处置管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所有污泥按规范处理处置。

责任单位: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环保局。

(四)开展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所有在路行驶的机动车每年均达标排放。

责任单位:县公安局交管大队、环保局。

(五)全面推进清洁生产,2015年前按规定完成省、市下达的清洁生产审核任务。

责任单位:县经贸局、环保局。

、生态保护目标

(一)全面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开矿、采砂,和各类生产性、经营性排污口,以及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完成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及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和规划工作,并对乡镇级水源地水质开展定期监测,每年一次以上;省、市政府确定的流域整治年度重点项目完成率超过95%。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二)2013年建成省级生态县,2014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县;2014年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2015年辖区内50%的社区达到绿色社区的要求。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发展和改革局。

(三)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大力推广四种环保养殖模式(猪—沼—果(草、林、菜)、达标排放、漏粪地面—免冲洗—减排放和生物发酵垫料床零排放),其中主要推广猪—沼—果(草、林、菜)、漏粪地面—免冲洗—减排放模式;完成8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过程深度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订畜禽污染治理长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监管网络,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对县域内禁建、禁养区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巡查,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畜禽养殖场坚决予以整治,以巩固治理成效,防止回潮。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四)按时完成省下达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任务。2015年前,所有乡镇均成立承担环保职责的机构或确定专(兼)职环保管理人员。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城乡规划建设局。

(五)科学划定矿产资源禁采区、限采区和可采区,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和企业责任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实施情况纳入矿山年检指标。2015年前,所有开采矿山能严格实施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实现“边开采,边治理”。

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六)2012年,完成积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运行。

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四、环境监管能力目标

(一)按要求完成依法行政工作,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或者干扰执法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及时上报环境违法信息。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二)环保投入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中央、省级项目的配套资金按承诺落实;每年县政府的环保投入(按“211环境保护”支出科目核算)不低于上年水平。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三)加强核与辐射监管能力建设,全面使用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2012年前,县环保局应有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四)按规定完成年度环境应急工作任务;2015年前,达到《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要求。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五)2012年前,本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到国家中部地区相应标准;2015年前,按照国家东部地区标准,全面完成县级环境监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六)按全省年度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工作任务;2015年前,县环境监测站达到东部地区三级站标准,并通过省级环保部门验收。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七)加快推进城市供排水管理系统建设,建立专业化管理机构,完善监测设施设备,提高行业监管水平。

责任单位:县城乡规划建设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