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微波设备、高压输配电系统、发射设备、家用电器和计算机等电器设备会产生较大的电磁辐射污染,为了确保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健康,需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或者自我保护措施,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尤其是计算机、彩电、手机、微波炉和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对人们的影响较大。

1 生活中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家电已经走进社会各行业和每个家庭中,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带来方便。但是家电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带给人们身体上的伤害,如增加人们神经衰弱综合症、肩颈腕综合症、腰背酸痛、抵抗力下降等病症。孕妇、老人、儿童则是电磁辐射中的易感人群,而心脏和生殖系统等也是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

1.1 电脑危害

计算机的显示器高电压产生器会产生数千伏的高电压,从而加速电子,将电子扫描于显示屏上,进而产生光。计算机用户长期处于电场中,电力线与人和地表面相垂直。磁力线和电力线不一样,计算机显示器内的电流出现的磁力线,不会受到人体或者地表面影响,会以圆状通过人体。因此磁场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孕妇每天使用计算机超过20小时后,其流产率会增加80%,同时也会增加畸形儿的出生率。

1.2 手机危害

手机输出功率在1W左右,手机信号传送中会使用800―900MHZ到1800―2000MHZ的微波。在手机使用过程中,由于手机离头部极近,反复使用就会让电磁波长期对眼睛、耳朵和大脑进行辐射。同时手机电磁波会对航空电子装置产生干扰作用,引发飞机事故,手机的电磁波还会干扰医疗器械工作。

1.3 电热毯危害

电热毯是电子产品中与人体接触最长的一种,电热毯长期与人体的皮肤接触,会让休息状态的细胞处于电磁波中,距离电热毯几厘米处的磁场,其强度高达40MG左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尤其是孕妇和高血压类的老年人,危害极大。

1.4 日光灯危害

日光灯的能量转换效率很高,在相同能耗下,日光灯的照明效果为白炽灯5倍。但是日光灯不同,其产生磁场的强度也就不同。离使用者头部最近的台灯对人体产生的辐射伤害最大。同时日光灯在产生电磁波的同时,还会发出紫外线,从而引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等。

1.5 其他危害

家庭中使用的空调、烤箱、微波炉、吹风机等电器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强,其中微波炉的磁场最强,对人体产生的辐射伤害最大,其次为吹风机,吹风机接近头部,其辐射会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家庭电器的电磁场强度见表1。

2 电磁辐射的防护对策

2.1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人们需了解各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和其对人体的伤害度,并学会相应的防护措施,加强对自身的安全防护,如严格按照电器的说明书操作,并在安全范围内操作。

2.2 避免将电器摆放集中

不要将家电摆放太集中或者同时使用,从而将自己暴露在过量的辐射污染中,尤其是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辐射较强的电器,不能摆放在同个空间内。

2.3 避免长时间使用家用电器

电脑、电话等电器不能长时间使用,在使用以上电器6个小时后,需暂停1个小时后再继续使用,且每天使用的时间不能超过20小时。同时在长时间使用后闭上眼睛休息几分钟,以减少视疲劳,降低辐射度。电脑不使用时,尽量减少待机状态,这是由于待机中的电脑,也会产生微弱电磁场,长时间后也会积累辐射,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2.4 使用电器时需保持安全距离

眼睛距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最佳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微波炉开启后需至少距离其1米远,孕妇及小孩需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使用的过程中需尽量远离头部,以减少其对大脑的辐射。

2.5 其他

如果长期处于超剂量的电磁辐射环境内,应采取以下几点自我保护的措施:

(1)居住和工作于电台、高压线、变电站、电视台和雷达站及电磁波发射塔的人员,或者长期佩带心脏起搏器者,或者经常使用医疗设备(B超等)、电子仪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者,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儿童和伤残人士,尽量配备电磁辐射类的屏蔽服,把电磁辐射阻挡于身体外。

(2)电视和电脑等显示屏式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的保护屏,使用者也可以佩戴防辐射的眼镜,预防屏幕辐射的电磁波作用到人体。

(3)手机接触时会释放电磁辐射,因此,最好等手机响过两次铃声后再接听电话。

(4)电视和电脑等电器屏幕出现的辐射,会造成人体的皮肤干燥缺水,加速皮肤的老化,因此,在使用完电器后需及时洗脸,或者抹上保湿的护肤品。

(5)多食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维生素A、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从而对人体电磁场紊乱进行调节,加强机体对电磁辐射的抵抗力。

3 结束语

电磁辐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各种电器设备在带给人类方便的同时,也带给人们电磁辐射伤害。假设使用不当,电磁辐射会变为电磁污染,伤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提高人们对电磁的防护意识,并研究、控制电磁辐射的原理和污染机理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人们的身体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颖.关于电磁辐射危害及防护的探讨[J].北方环境,2011,23(12):93.

篇2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电磁辐射就曾“显威”:前苏联曾发生过一起震惊世界的电脑杀人案,国际象棋大师尼古拉•古德科夫与一台超级电脑对弈时,突然被电脑释放的强大电流击毙。后经一系列调查证实,杀害古德科夫的罪魁祸首是外来的电磁波――电磁波干扰了电脑中已经编好的程序,导致超级电脑动作失误而突然放出强电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已经相当普及,电脑、手机几乎是人手一台,无线网络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人们在享受诸多方便和乐趣的同时,也开始注重高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电磁辐射。

在我国,电磁辐射污染已经引起了各方重视。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等相关标准,都对电磁辐射强度及环境要求进行了规范与限制。

对大多数人来说,像《迷失》中所描述的情形和尼古拉斯的遭遇毕竟太遥远,对他们来说,身边的电磁污染究竟如何?

电磁辐射不等于电磁污染

从理论上来讲,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造成了电磁污染。在这个电子产品充斥的时代,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摆满各种家电产品的房间,电磁辐射源更多。

通常情况下,电磁辐射能干扰电视的收看,使图像不清或变形,并发出噪声;会干扰收音机和通信系统工作,使自动控制装置发生故障,使飞机导航仪表发生错误和偏差,影响地面站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控制。

专家指出,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伤害人体,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其实是两个概念。电磁污染是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的结果,电磁污染会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如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

据职业病研究的专业人士介绍,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程度则随波长而异,波长愈短对人体作用愈强,微波作用最为突出。有资料显示,处于中、短波频段电磁场(高频电磁场)的操作人员,经受一定强度与时间的暴露,将产生身体不适感,严重者引起神经衰弱,如心血管系统的植物神经失调,但这种作用是可逆的,脱离作用区,经过一定时间的恢复,症状可以消失,并不成为永久性损伤; 处于超短波与微波电磁场中的人员,其受伤害程度要比中、短波严重。尤其是微波的危害更甚。在其作用下,人体除将部分能量反射外,部分被吸收后产生热效应。这种热效应是由于人体组织的分子反复地极向和非极向的运动摩擦而产生的。热效应引起体内温度升高,如果过热会引起损伤,一般以微波辐射最为有害。这种危害主要的病理表现为:引起严重神经衰弱症状,最突出的是造成植物神经机能紊乱。在高强度与长时间作用下,对视觉器官造成严重损伤,同时对生育机能也有显著不良影响。

一位家电行业从业人士告诉记者,从理论上说,一般电子产品,包括电脑、手机、家用电器都会产生电磁辐射,但并不是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影响健康。就拿家用电器来说,由于一般使用的是低压电,只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所以一般家用电器电磁辐射都很小,只要不集中摆放,一般不会造成电磁污染,通常情况下家电只要摆放在离人经常逗留处1.5米之外,就能大大降低对人体的损害。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只要小于12伏/米,家电的电磁辐射就达标了。消费者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是应该了解到,一般的家电电磁辐射只要处理得当,并不会造成电磁污染,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多少负面影响。

其实,多年来,人们对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一直争论不休。但是,由于研究证据的缺乏及相互对立,科学家至今也未有定论。厂商、专家以及医疗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对此问题也是各执一辞,一时也很难得到一个确定的结论。在采访过程中,不少相关人士在谈到电磁辐射对人的伤害时都指出,此问题尚未有官方说法,一般来说电磁辐射只要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就可以排除在电磁污染之外。但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就一定对人体无害,还很难给予确定性的评价。

电磁污染危害到底有多大

所以,对这一点也是见仁见智。

据美国华盛顿技术评定处报告,家用电器和各种接线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体组织细胞有害。例如长时间使用电热毯睡觉的女性,可使月经周期发生明显改变;孕妇若频繁使用电炉,可增加出生后小儿癌症的发病率。近10年来,关于电磁波对人体损害的报告接连不断。据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研究人员调查,电磁污染较严重的丹佛地区儿童死于白血病者是其他地区的两倍以上。瑞典学者托梅尼奥在研究中发现,生活在电磁污染严重地区的儿童,患神经系统肿瘤的人数大量增加。

一些研究资料表明:电脑显示器所发出的电磁辐射长期作用会对女性的内分泌和生殖机能产生劣性影响,危害生殖细胞或殃及早期胚胎发育。电脑的电磁辐射尚未达到影响父母身体健康的强度时,已经对胎儿产生了不良影响。我国有关研究人员在上海和南京进行对比调查发现先兆流产和自发性流产的异常发生率,使用电脑的孕妇明显高于对照组。

欧洲七国科学家2004年也发表研究报告称,经过长期反复的实验证明,手机电磁辐射会破坏实验室中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称,欧洲12个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长达4年的研究。当人体细胞受到辐射强度在每公斤0.3到2瓦特之间的电磁波干扰时,单个DN断就会断裂。辐射越强,接触辐射时间越长,人体细胞DNA的损伤程度就越大。研究人员指出,这种DNA损害可能会导致癌症。现有手机的辐射强度为每公斤0.5到1瓦特之间,与上述这个区域有很大的重叠。科学家呼吁移动电话生产商和政府以该实验结果为基础,进行手机辐射的人体实验。他们说,这样才能确定手机危害的大小。科学家也指出,不能根据实验室的结果武断地说手机会危害人体健康。但研究人员在多个实验室进行的上百次实验结果至少说明,在特定的情况下,手机辐射会对DNA造成损害。

对于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有些报道过于危言耸听,事实上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稍做预防就可避免。

北欧五国的国家辐射保护局则在最近发表联合声明说,至今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够证明手机损害人类健康,但尽量减少在辐射下的暴露是值得提倡的。声明说,近年来各类国际研究都证实,在不超过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辐射规定值的情况下,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手机基站本身都不会对人类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声明同时还说,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即便在辐射规定值以下,手机电磁辐射也会给人带来一些生物反应。有关的研究还将继续,但生物反应绝不表示对人类健康有损害。对此有医学界人士认为,电磁辐射对DNA等的影响有可能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对人类后代的影响才能得到确认。电磁辐射的影响不是简单直观的,有些结论可能不是几年或者几十年的研究就可以得出的。

而且目前电子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手机业。以北欧为例,不少手机巨头厂商都出自北欧,现在北欧有80%~90%的人使用手机。这种大规模的使用情况更使人担忧――即使是极细微的危害也可能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

特殊人群宁信其有

这种情况之下,对于特殊人群而言,不妨遵循宁信其有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况且,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也是因人而异的,尤其是孕妇等特殊人群,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某医学从业人士指出,学术界对电脑与健康的关注首先就是从报道女电脑操作员流产和畸胎开始的。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最近,美国、加拿大、日本、波兰、瑞士、荷兰、中国等,对814708名接触VDT(电脑显示终端)的孕妇(含孕前3个月)与未接触的对照组怀孕妇女相比,结果流产率为14.5%~29.0%,对照组为5.5%~21.3%。大部分报告均得出“流产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结论,但对后代出生缺陷增加未有结论。学术界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一致认为:“VDT工作环境中有些因素可能影响妊娠结果,最有可能的因素是低频电磁场。”

新疆医学院劳动卫生教研室与新疆地区多家科研单位联合,曾经对视屏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长期小剂量的电磁辐射、精神紧张、强迫是影响工人集体健康的主要原因。调查认为,妊娠妇女应暂时脱离视屏作业。由此可见,并非小剂量的电磁辐射就能达到绝对安全。

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受到的电磁辐射影响也不同,从事防辐射产品研究的深圳先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全国劳动医学协会的一项研究成果证实,在电磁场里工作的人患白血病的数量剧增,其中受危害最大的当属电气火车司机,飞机乘务员和核电站的工作者。

因此专家指出,如果能有简单而便宜的方法能够让人们减少某种物质对自己的辐射,即便这种辐射被科学怀疑是极微小的,这样的方法也值得提倡。大规模的电磁污染防治可以通过在电磁场传递的途径中安装屏蔽装置,使有害的电磁强度降低到容许范围内,这种装置为金属材料的封闭壳体。当交变电磁场传向金属壳体时,强度衰减。电磁屏蔽可分有源场屏蔽和无源场屏蔽两类;通过诸如使电磁污染源远离居民稠密区、改进电气设备、在近场区采用电磁辐射吸性材料或装置、实行遥控和遥测、提高自动化程度等方式进行改善。

深圳先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指出,电磁波频率越低,穿透能力越强,距离越近,电磁场越强,在40万伏高压电缆下面,电磁波为13微特斯拉;距它30米的地方,电磁波为8微特斯拉;距它200米的地方,电磁波仅为0.1微特斯拉。电磁辐射的传播是随距离、按指数有规律地衰减,距离越长,衰减指数越多。因此在使用电器时,拉开一定的距离,即可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如使用电视机和微波炉时,在距离3米外就可以避免伤害;日常操作电脑时,人体与电脑屏幕保持不少于70厘米的距离,与电脑后部及两侧保持不少于120厘米的距离;经常长时间操作计算机的人员最好身着屏蔽服装。

催生新兴产业

目前,电磁辐射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电脑操作时间长了电磁辐射会引起头痛和注意力难以集中。人类正面临着电磁辐射的直接和间接伤害。如何抵挡并削弱电磁波的辐射,正成为全球高科技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成为我国“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而广泛应用于防电磁辐射的吸波材料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世界上吸波材料的研究始于二次大战期间,本身来源于西方国家为应对军事干扰而进行的研究。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通信抗干扰、环保及人体保护等诸多领域,电磁辐射是通过热效应、非热效应、累计效应等对人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使用吸波材料,可以将电磁辐射降低到国家卫生限制安全标准38微米/平方厘米以下,以确保人体健康。

市场的需求催生了产业的发展,随着防辐射产品不断受到重视,生产防辐射产品的厂家也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创新,譬如深圳市先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从事新型电磁波吸波材料开发研究、生产、销售,以及解决系统级、设备级电磁兼容问题的专业高科技公司。从1994年至2000年,先声公司开发出从30兆赫到50000兆赫、吸收率大于90%、并达到可控的新一代高效率、宽频带电磁辐射吸波材料――铁氧体磁介质吸波材料。数年来相继为TCL、海尔、通用电器、长城电脑、富士康、格兰仕、同州电子等公司,提供不同类型的SEM吸波材料,同时又为航天工业部、国防军事、部队院校、国防重点实验室、济南部队装备部合作开发各项应用SEM吸波材料的系列产品。除此之外,许多防辐射服装、食品、防护设备也应运而生。目前在中关村的大型电子卖场,如鼎好、海龙等地,都有防辐射服和防辐射屏出售,在淘宝、易趣等大型购物网站,防辐射产品也十分热销。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陆续规范、出台以及人们对电磁辐射的日益重视,对防辐射产品的检测和监督标准将日趋完善,防辐射值将成为各厂家推销电子产品的新卖点。同时,对电磁辐射的关注也将催生一个新的产业。

链接一:电磁波强度及衰减距离

现在,专家们正在呼吁生产厂家研制电磁辐射较小的家电产品。但对我们来说,当务之急是学会正确使用现有的家用电器,减少电磁波对自己和家人的影响。以下的表格是日常家电产品电磁波强度及衰减距离,供您日常摆放参考。

链接二:哪些地方的电磁辐射容易超标

1.电脑0.6~1.5米的距离内;

2.居室中电视机、音响等家电比较集中的地方;

3.工、科、医的电气设备及VDT周围;

4.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

5.各种微波塔周围;

6.雷达周围;

7.高压变电线路及设备周围。

链接三: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2.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篇3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盆长势正旺的富贵竹放在微波炉的旁边,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原来长得郁郁葱葱的富贵竹竟然一天天蔫了下来,绿绿的叶子变成枯黄枯黄的。更令人吃惊的是,切开富贵竹的杆,里面竟然已经是干枯了——富贵竹被烤熟了。

有专家提醒,如果有时间,你连续看两个小时电视,看之前把脸洗干净,尽量不要有油脂留下,看完电视后再找块白色的毛巾擦一擦脸,看看上面有什么,保证有一层黑黑的东西。这是因为电视的辐射使空气中灰尘电离,而电离了的灰尘有吸附作用,一旦碰到有油脂的物体,就会粘上去,你想想许多的灰尘粘在你脸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吗?

只要电器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它的周围就存在着电磁场或电磁辐射。这种辐射具有一定能量,可以穿透多种物质,包括人体。根据审定标准,假如每平方厘米不超过50微瓦,而一天里的总剂量也不超过每平方厘米300微瓦,那还算是够安全的。但危险的是:它无色、无味、无形,你也许每天暴露在不同电磁辐射的累积中而不自知,因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缓慢的和间接的,也因为如此,它的危害性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仍然处于调查研究阶段,仍无明确的定论。但有关专家认为,家电辐射对身体有四大危害——

第一,诱发基因突变、促使变异细胞产生,皮肤衰老加快。活性降低、数量减少导致不孕症。胚胎细胞产生大量变异细胞,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孕妇流产率升高。

第二:激素分泌紊乱。

第三:神经衰弱。电磁波还会影响及破坏人体原有的电流和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电磁发生异变。这会干扰人体的生态钟,导致生态平衡出现混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第四:热效应。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头晕、乏力、嗜睡。电磁波还会影响脑部神经系统,影响了正常睡眠。电磁波还可以伤害细胞膜,干扰激素,影响儿童发育,女性经期紊乱,男性减退。

电磁场无所不在,人们无法离开它,但至少可躲避它,专家认为个人防护的原则是惹不起躲得起——

第一,尽量远离电磁辐射源。一般距离1.5米以上就基本安全了,而且家用电器不要集中摆放。睡觉之前一定要洗洗脸,不要嫌麻烦。

第二,每一次接触家用电器,要尽量缩短时间。

第三,不使用的电器,一定要记得关上电源,通电的电器照样能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

第四,注意家电的通风。电磁能使空气中的电离层分离,如果总是在密闭的环境中,一旦碰到人的皮肤,就很容易吸附上去,久而久之就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辐射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因此电磁污染也越来越多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大有超越污水、废气、噪音之势,而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四大污染(电磁辐射、污水、废气、噪音)之首。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声,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不知不觉的,因此危害更大。电磁辐射可以影响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并可造成损伤早有报告,电磁辐射对肾小球滤过膜造成损伤并影响其功能还未见报告。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康复中心长期(工作3年以上,2~4 h/d )从事理疗仪操作及长期暴露在此环境下的其他工作人员24名(男性4名女性20名)作为辐射组;随机选取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地方工作人员50名(男性10名女性40名)作为对照组。以上两组人员年龄均在30~50岁,均已排除由各种疾病及生理状态下引起血尿的各种情况。

1.2方法采用H-100尿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物(由长春迪瑞公司提供),OLYPUS双筒显微镜, PHILIPS-CM 120电镜,对尿液行尿11项检查,尿潜血阳性者分别取混匀尿放入10 ml刻度离心管内,1 500转/min,离心5 min,取0.5 ml沉渣涂片镜检;肾穿活检,取穿刺物固定、包埋、半薄切片定位后,超薄切片机切片,电镜下观察。

2结果

辐射组:24例中尿潜血试验阳性7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6例,尿潜血+-~++ ,RBC:4~8/HPF,阳性率29%,其余项目皆为阴性。病理切片电镜下肾小球滤过膜细胞有超微结构上的改变:细胞膜增生,细胞衰老,滤过膜孔径变大;对照组:50例中尿潜血试验阳性2例,均为女性,尿潜血+-~++ ,RBC:3~6/HPF,阳性率4%,其余项目皆为阴性。病理切片电镜下肾小球基膜新月样增生,有免疫复合物沉着,临床诊断为隐匿性肾炎。采用配对χ2检验,P

3讨论

引起尿潜血试验阳性即血尿的因素有许多,肾源性血尿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肾损伤;非肾源性血尿见于暂时性镜下血尿,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重体力劳动后可引起血尿,女性月经血污染尿液也可形成血尿,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如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斥反应、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和其他各种引起出血的疾病均可引起血尿尿潜血试验阳性。尿潜血试验的阳性率辐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人员均已排除上述各种引起血尿的因素,由此提示微波电磁辐射可能是引起辐射组尿潜血阳性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理疗仪发射出的电磁波属于微波波段,微波具有低强度高频的特性,它对人体的治疗作用为致热效应,同时它具有非致热效应,非致热效应对人体危害常常被忽视。微波电磁辐射对人体细胞的作用主要以非致热作用为主且集中作用在细胞膜上,肾小球滤过膜细胞(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与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在微波电磁辐射的长期作用下,通过累积效应形成电穿孔,使滤过膜的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受到破坏,滤过膜的孔径变

大[1],RBC漏出,尿潜血阳性。因此电磁辐射可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进而引起肾小球基膜漏出RBC,导致尿潜血试验阳性。

从事理疗仪操作1~2年的工作人员未发现由于肾小球的损伤引起的血尿,微波电磁辐射对人体持续时间长短、辐射的强度及人体距辐射源的远近直接影响到肾小球滤过膜细胞的各种生物学特性[2]。郭国祯教授的研究表明:对人体长时间低强度的微波辐射可引起人体损伤细胞的形态改变、细胞代谢的凋亡;可造成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功能失衡,氧自由基产生过多将导致细胞的损伤、衰老或肿瘤发生等[3,4] ,由此更进一步提示长期的微波辐射可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细胞的损伤及功能改变导致RBC漏出,尿潜血阳性。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接触辐射的时间成正比,与接触辐射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电磁辐射量>2 MG(中文为毫高斯)便可危害人体健康,微波电磁辐射量>200 MG,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5]。因此,从事理疗仪操作的人员应尽量远离辐射源,加强对电磁辐射的防护,提高对电磁辐射的防护意识,定期作尿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曹晓哲,王德文,赵梅兰,等.电磁脉冲对大鼠肾上腺超微结构损伤的研究.电子显微镜学报,2002,21:17-20

2熊立凡,李树仁,等.临床检验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104

3李雅轩,袁秀英,刘南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及预防.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29(9):22-24

篇5

辐射指的是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辐射之能量从辐射源向外直线放射,各种家用电器、医院监测仪器、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周围就会存在电磁波辐射。

辐射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

孕妇是受电磁波辐射影响最大的人群之一,经常接触家用电器和移动电话的孕妇有65%以上曾出现头晕、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更严重的是电磁波辐射对胎儿也有相当程度的不良影响。据研究,电热毯对人体的危害来源于极低频电磁场。母亲在怀孕时曾使用电热毯者,小孩日后得血癌的机会是一般儿童的7倍。计算计、电视机、微波炉、打印机等导致的电磁辐射对胎儿产生着极为有害的影响;在电脑屏幕工作环境中有些因素可能影响妊娠结局,孕妇每周使用20小时以上的计算机,其流产率增加80%,也增加畸形儿出生率。

怀孕期间的妇女与胎儿由于体内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或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较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侵害。由于电磁辐射的穿透力很强,母体胎盘这一屏障并不能屏蔽电磁波的侵入,而胎儿非常脆弱,抵抗力极低,对电磁辐射极其敏感,此时如接受电磁辐射,在不同时期会受到不同的伤害,如:1~3个月为胚胎期,可造成肢体缺损或畸形;4~5个月为胎儿形成期,可造成智能损害,甚至痴呆;6~10个月为胎儿的成长期,可引起免疫能力低下,出生后体质弱,抵抗力差。怀孕初期,胎儿不足1kg时,受辐射的伤害更大。

如何防辐射

1. 挑选正规厂家的名牌家电产品。一般大品牌的家电辐射都经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检测,可保证安全。

2. 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孕妇要远离微波炉至少1米以外,电视与人的距离应在4~5米,与灯管距离应在2~3米。不使用的电器,一定要关上电源。

3. 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特别是电视机、电脑、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孕妇卧室里。

4.手机对人体的伤害与否,至今仍具争议性。为了避免胎儿受影响,孕妇在妊娠早期应尽量少使用手机。建议在接听手机时,尽量佩戴耳机,最好长话短说。除此之外,在按键至接通时,是电磁波最强的时刻,最好先离身体远一点,之后再拿近接听。

5.孕妇在妊娠头3个月使用电热毯会增加自然流产率。正确的用法是先预热半小时再使用,睡前关闭开关,拔掉电源插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