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三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 学生语文素养现状调查
以本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16个班共计724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喜欢怎样上语文课?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擅长哪方面?是否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等等,再进行一系列的数据统计。此次共发调查表724份,收回724份。调查的要点是:
1.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喜欢哪方面?
2. 你爱上语文课吗?
3. 平时的语文家庭作业量多不多?
4. 你的爸爸妈妈是否支持你读课外书?
5. 你每月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
6. 你觉得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7. 你希望你的语文老师怎样上语文课?
8.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哪方面有难度?
9. 你觉得读课外书有哪些益处?
10. 课外阅读时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
二、 学生语文素养情况简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少
724名学生中每月不读课外书的,三年级有10.2%,四年级有7.5%,五年级有8%,六年级有6.2%。每月只读一本课外书的,三年级有28.5%,四年级有30.6%,五年级有26.6%,六年级有28.4%。每月读2—3本课外书的,三年级优6.2%,四年级有45.4%,五年级有40.2%,六年级有44.3%。每阅读四本以上课外书的,三年级有9.4%,四年级有10%,五年级有15%,六年级有25.2%。
以上数据表明:同学们课外阅读量太少了,主要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读课外书的自觉意识不浓厚。
学生大多数喜欢看《查理九世》、《安徒生童话选》、《小学生作文选》等,对中国名著则读得少,在调查中问四大名著的作者,出现了一些笑话。事实说明了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课外书籍,而是老师和家长没有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课外读物。
(二)学生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的家庭缺乏浓厚的文化气息,只限于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大多数学生是在没有几本课外书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刚入小学时身边唯一的读物是语文书,这样的孩子语文素质怎么会好?
调查还表明,724名学生中,有44.2%的父母不支持孩子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对学习不仅没有帮助,还有影响;有33.4%的父母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他们忙于农活、经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只要成绩好,看不看课外书随便;22.4%的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但不会选择,对孩子看哪方面的书从来不过问。
(三)急功近利思想作祟
教师和家长一直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为了考出好成绩,学生们整天背呀写呀算的,课外时间大部分用在数学上,因为数学在考试中容易得高分,拉的分距也较大。他们认为语文枯燥乏味,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不愿意在语文上多花功夫。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许多学生直至小学毕业才觉得语文水平太差,想回头再补,已经为时已晚了。调查表明:觉得学习语文过程中阅读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学生占35%,四年级占26%,五年级占28.5%,六年级占33.8%;觉得习作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占62%,四年级占60%,五年级占52%,六年级占40%。学生回答“你为什么读课外书”这个问题,说是“父母或老师要求读的”,三年级学生占45%,四年级占34%,五年级占26%,六年级占24%;说是“自己喜欢的”,三年级学生占38%,四年级占44%,五年级占42%,六年级占47%。对于课外阅读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这个问题,回答“摘抄”的,三年级占66%,四年级占59%,五年级占38%,六年级占28%;回答“其他”的,三年级占18%,四年级占31%,五年级占40%,六年级占47%;回答“写读后感”的,三年级占16%,四年级占10%,五年级占22%,六年级占25%。可见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同时又不愿动笔写,因此语文素养也就很难提高了。
三、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一)革新语文教学过程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抓住课本,成天让学生捧着一本语文书,读呀、写呀、背呀,总是在字、词、句、段、篇中打圈子,跑来回。如果是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太单调乏味,学习兴趣也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要把语文教学放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树立“大语文”意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想让学生有这样宏观的意识,就要加强学生的自觉阅读习惯的培养。近年来我们教研室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唐诗宋词,名言警句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多读一些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一旦养成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就能逐渐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优美。
(二)创设良好阅读条件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摇篮,学生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阅报栏等的作用,定期安排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书刊;努力有效地开展好读书节活动,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使学生爱上阅读;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竞赛,如经典诵读会、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以活动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家庭配合科学引导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城里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往往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后经常听音乐、看古典名著、背唐诗宋词,甚至背《三字经》,这足以说明城里孩子的父母对未来孩子有多么大的期望啊。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他们在孩子刚刚会说话时,就在家里每一件物品上贴上了卡片,写上了名称;每天让孩子看动画片,教孩子背古诗,唱儿歌;为孩子订了《早期教育》、《幼儿画报》等刊物。现在,孩子长大了,在学校读书,他的语文成绩非常优秀,各方面的能力也非同一般。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农村孩子的父母、家长,眼界也要放高些,不要只顾挣钱,或是整日整夜坐在麻将桌旁消闲,为了孩子,也爱上读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当然,我们农村有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看不懂书,甚至不想看,但家长们应认识到身教甚于言教,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带头爱上读书,多为孩子购买一些读物,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让孩子的身体精神比翼成长。
(四)从小培养良好习惯
功课要学好,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少。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主体的学生要学会安排利用好时间。每天要按时完成课内作业,不能拖拉,不要让作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每天读课外书的习惯;要自始至终,坚持不懈。这样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悲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五)引导开展实践活动
现在的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属于“挤牙膏”的状态,老师挤一点,他们就读一点,很多老师都是属于“灌输式”教学,所以学生根本不会去主动去想着怎么去读书。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所限制,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对他们的监督少之又少,所以他们的课外阅读书少得可怜,他们不可能自己去买书,更不会自己主动去读书,针对这种情况,那么他们在课堂上的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让他们从课堂上的读书“辐射”到课外读书呢?让他们感觉课外读书必不可少,根据这种情况,我思考了很久,下面是我的几点浅谈:
二、看同一作者写过的书
我们现在的教科书上面的文章非常具有示范性,文字优美,结构紧凑,作者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学过这篇课文之后,喜欢上这个作者写过的文章,从而引导他们去“辐射”开去,去阅读这个作者写过的其他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读过这个作者写过的哪些文章,谁读的最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可以让他们来一个小型的“阅读沙龙”,以这个作者所写过的所有文章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啊,想法啊,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在阅读中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三、看同一类题材的书
我们现在是三年级的学生,教科书上安排的写景类文章非常多,每一个单元都很多,如《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们学了这个单元之后,就可以从这个单元“辐射”开去,引导学生去阅读同类题材的文章,归结出这类文章的写作特点,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个小小的演讲比赛,说说自己读过这类文章的感受,自己的想法,对比赛非常突出的学生,奖励诸如此类的课外阅读书,促进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这种比赛中,体会到阅读的好处,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爱上阅读,爱上写作。
四、看同一作品相关的书
教材中有很多作品都是选节,很多都是从名著中选取其中的一个小节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是从四大名著《西游记》选节而来。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可以“辐射”开去,引导学生去阅读《西游戏》,在课堂中我对《西游记》会简介,会对《西游戏》的作者进行简单介绍。这名著改编成的动画片很多同学都看过,讲起其中的故事也是娓娓道来,我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在班级中举行一个“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讲自己看到的故事,带动很多同学去阅读这部名著。通过这个故事会,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来读这部名著,真是好处多多。
五、看同一写法的书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同学们热爱读书。例如:利用班会课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会,以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学生捐献图书,在班里设一个图书角,在墙壁上悬挂读书格言,每个同学制作小书签,等等,总之要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热爱读书。
三、四年级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课堂上老师在开展各种有益的读书活动时,要注意多鼓励学生,给予肯定,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以此来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运用各种方法,给予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三、四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非常重要。
1. 粗读法。
因为小学中年级的孩子随着知识的增长,对于大自然的种种现象感到新鲜好奇,又迷惑不解。所以,我就引导他们购买了南方分级阅读丛书。我在引导学生读这套书时,先让他们欣赏封面,以及对作者的了解,对目录、内容提要的了解来浏览全书,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那些内容比较多的,重在故事情节比较曲折,但描写一般的小说故事,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这就是粗读法,也叫速读法。其实,我们在上课时,在分析文章前总习惯让学生浏览课文一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时我们用到的就是这一种粗读法。我们要把课内的引申到课外去。
2. 精读法。
精读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我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在精读文章时要利用工具书查出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并注音、注释,扫清字词障碍。三年级刚从二年级升上来,对他们的要求我不敢很高,怕孩子们有畏惧感,所以我一般要求三年级在一边精读文章时,一边要求划出精彩部分,划出好句子,圈出好词语。而面对四年级的孩子,我除了要求他们边读边划出好句和精彩的部分时,还要求他们写批注,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句子的旁边。其实这就是我下面要介绍的另一种读书方法――批注法。
3. 批注法。
批注法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认为写得好的句与段进行圈点,在字行间释词释义,予以批注,写上一两句对该段的理解和评价。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长期坚持,不仅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必然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写作的技巧。
三、借力家长,为中年级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经过调查,大多数家长没有跟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原因可能是:家长没有时间,或是没有共同的读书爱好,或是其他的原因。如果父母有阅读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爱读书,所以家庭方面也须加强教育。
1. 作为家长首先对课外阅读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以为孩子读课外书就是“读闲书”,反而要鼓励孩子多看书。
2. 要保证学生的书籍来源,让孩子有书可看。
3. 有条件的家庭可为孩子提供阅读的空间,爱看书的家长也会直接影响孩子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阅读作为一种基本技能,从小学阶段便开始受到重视,并且以试卷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用成绩来督促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好习惯,采用考试的模式来判断孩子阅读理解的掌握水平,虽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办法,但也不失为一种督促小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手段。本人分析了所带班级三年级的学生的试卷,希望从中发现学生阅读初期出现的错误,改善不良的阅读方式,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本人一共收集了208份试卷,阅读理解部分完全正确的仅15人,占总人数的7.2%,出现错误的学生有193人,占了92.8%。现将出现错误的试卷进行了归纳总结如图:
一、答题速度慢
做题速度慢是影响阅读水平的原因之一,由图可以看出,出现这种问题的学生占错误总人数的12.5%。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条:①没有把握住做题时间;②注意力不集中,态度散漫;③有的题目学生不会做。平时课堂上做练习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长短,限定时间,一般10-15分钟,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在家里,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监督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当然时间的控制也应该考虑试题的难度和题量等因素。针对学生精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平时读文章的时候大声朗读,读出声音,逐渐加快朗读的速度。有的学生做题的习惯不好,无论在课堂还是在家里,做题的时候精力不集中,老师和家长应按时提醒,督促孩子在规定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二、答题字数少
出现此问题的学生占总错误人数的16.3%。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答题习惯不好,有懒惰的情绪。还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比如,题目问的两个问题,只回答一个,这也是粗心大意的一种表现。三年级的阅读题,问题的答案就在文章当中,只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总能找到答案,所以,出现此种错误的学生还是对文章阅读不仔细,我们平时的练习中,家长应配合老师,做阅读题时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文章。
三、答题点不全
由图可以看出,此原因出现的比例占了23%。出现此类错误,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目分析不透彻,没有看清题目要求,阅读理解试题的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很多都是出自原文的某一个地方,即便不是文中原来的句子,也会有很多的关键词,提示问题的答案。还有的学生出现答题嗦,答题不完整,在平时的练习当中,我们要求学生反复审题,读懂题目要求,找准侧重点。紧扣关键词,用精炼的语言回答问题。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打开思路。
四、概括能力不强,不会总结段意
出现此错误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5.7%。阅读的三个步骤,第一是对字面的理解能力,第二是意义理解水平,第三则是创造性理解水平。大家都知道,没有记忆我们的思维过程就没有材料,但是只是停留这个阶段不加以引导,我们的学生就变成了死记硬背,不善于思考,那么我们需要将学生向后两个阶段引导。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题目出发,把问题放入文章中,仔细阅读全文,反复思考,融入文章中,以作者的视角,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五、答题不认真,粗心大意
粗心大意是学习的大忌,语文阅读理解也不例外,经调查,12.5%的学生粗心大意,丢题漏题现象明显。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粗心的学生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粗心是一部分学生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总之,由数据可以看出,小学生阅读出现的最大问题是理解概括能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小学三年级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阶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材施教,通过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2009年我校成为成都市金牛区儿童阅读实验学校,学校成立了儿童阅读指导中心,作为中心的成员我负责一年级阅读指导工作。中心的老师系统性的制定了6个年级的课外阅读目标以及各年级推荐书目。9月,我们迎来了一年级的学生,我和同年级组的语文教师一起,根据学校阅读总目标制定了我们年级的长期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在语文教学中认真落实课外阅读指导。四年时间过去,我们的阅读指导工作初见成效,我将对一到四年级我们所做的阅读指导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 亲近文学,点亮阅读之灯
梅子涵老师在《一辈子的书》中讲到: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我们想要引导孩子亲近文学,首选就要为孩子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每个学期在开学之初,我们就会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推荐适合孩子的优秀儿童读物。在确定书目时我们在网上、书店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择图书。一年级时以绘本为主,《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爸爸》、《我妈妈》、《亲爱的小鱼》、《月亮,生日快乐》、《小蓝和小黄》……
二年级时我们的推荐书目仍然以绘本为主,加入了一些科普类的绘本、《蝴蝶 豌豆花——中国经典童诗》、《打开诗的翅膀》等童诗作品。一、二年级的阅读方式主要是亲子共读,到了三年级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我们重点推荐了过渡到三年级的桥梁书: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我爱阅读》黄色系列等图书,孩子的阅读兴趣更为浓厚,很多孩子顺利实现独立阅读。时,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图书、,有许多书都适合中段的孩子阅读。三、四年级,除了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目,我们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书。
现在孩子们到了五年级,在书目的推荐上范围更广,例如军事类、历史类、人物传记类、中国经典文学等图书,引导孩子在广阔的书海遨游。《上下五千年》、《吴姐姐讲历史》、《轰炸机》、《星际信使》、《城南旧事》等图书让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在接下来的六年级,一些世界名著将被孩子们捧在手中,孩子们也将用他们的阅读视角选择更多适合自己的经典文学。
老师推荐书目,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选书参考,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阅读之门。在这四年中,学生了解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阅读到的书内容十分精彩,这些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更有趣
一个人一本书,50个孩子就是50本书。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一直开展图书交换活动。一、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以小组的形式轮换手中的图书,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的阅读量基本上都在50本书左右。三年级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自己找同学交换图书。每个孩子都有一张阅读交换卡,将交换的图书登记在卡上。每个月老师会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图书交换卡”,交流自己读到了什么书、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在班级图书角上还设计了一个图书交换信息,书看完的孩子可以将书的信息写在供书卡上,想借什么的孩子可以将书名写在求书卡上。在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上,学生不仅更方便地借到想看的书,还锻炼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
我们围绕阅读开展了班级或是年级的“故事小明星”比赛、朗读比赛、童诗创作、童话剧表演、好书交流会……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在活动中孩子们以书会友,阅读变得更快乐!
在组织绘本阅读时,我们开始尝试引导学生创作绘本,开始是以6人为小组,每人根据主题设计一幅图配文的作品,成员共同创作封面,钉在一起就是一本小书。在小组成员合作下,孩子们创作了《长大以后干什么》、《颜色的书》、《我爸爸》、《小黑鱼》等充满童趣的绘本。除了规定的主题,有的孩子开始独立著书,创作了科普绘本《养蚕日记》、四格漫画《未来的交通工具》、《校园幽默故事》等非常棒的作品。我们以年级为单位成立了小作家协会,收集、整理、展示优秀作品,并评选出“小作家”,颁发奖状,鼓励更多的孩子投入到创作中来。
每个学期,每个班要以实际情况安排两到三次班级读书会。王林老师的《“班级读书会”之不完全攻略 》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在班级读书会上根据不同年段设计的不同要求的阅读记录表,创造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完成,这样学生在阅读故事时更仔细,同时还训练孩子的写作能力。
四年级时,我们组的语文教师借鉴“思维导图”这一概念,设计了“阅读心智图”。指导学生在读完一本小说后,用图文并重的技巧,重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学生对设计“阅读心智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阅读的收获也更大。在一个学期结束时,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整理成册,我们为它取名为“书香”,希望孩子们能在有效的阅读中嗅到缕缕芬芳,感受阅读的魅力。
三、亲子阅读
开展亲子阅读,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极大的作用。父母与孩子双方经由书籍的阅读,能分享彼此的感动,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孩子在和父母交流的过程中又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一年级,我们要求每天放学后,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本绘本。家长在阅读时主动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想法(阅读感受)记录到阅读卡上,老师根据家长的记录了解学生在家阅读的情况。一个学期结束后,坚持每天进行亲子阅读的孩子对阅读有了较大的兴趣,在口语交际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年级以后,家长逐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独立阅读。家长引导孩子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和孩子交流故事内容、倾听孩子的阅读感受。有了家长的参与,在家阅读变成了一件非常温馨的事。
我们还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请故事妈妈、故事爸爸到学校为孩子们讲故事、推荐好书,参与到学校的阅读活动中来。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家长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受益匪浅。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书籍的滋润,我们要在孩子心灵世界的每个荒芜、孤寂、幽暗的角落,把心灵的阅读之灯点亮!我们要为孩子插上一双阅读的翅膀,在书海之中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学期初我就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要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我针对对照高效课堂四个要件认真备好课,明确一节课的实际教学目标,能让大多数学生获得什么知识,获得多少知识,估计能用多长时间获得,课前需不需要预习,课后有没有必要留作业去做,还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获得知识。我觉得“先学后教”的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好表现自己,喜欢给别的小伙伴当小老师,教师不妨放手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发现,或许那些智力超常的孩子能说到点子上呢,老师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他们会更有兴趣和热情的,就算有些孩子说得不对的话,也能锻炼他们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果有难度学生实在想不出的话,老师再教给他们方法。最后在上完课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是否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标。平常我在课堂上一般都留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做作业,先做完的学生就先当面批改,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这种做法也许有些局限性,就是可能只是找到部分优秀的学生存在的一点问题,因为先做完的一般是优等生,其他学生还有什么错误当堂就看不到了。不过我会把没来得及面批的学生作业收起来再批改,集中改完后就汇总整理一下学生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再上课时在全班反馈纠正错误。但有些学生可能速度非常慢做不完或者不会做的,我就只能采取补救措施找时间辅导他们了。即使这样做,还是离高效课堂所说的“堂堂清”、“人人清”、“步步清”差很远,就是不能继续坚持下去,真正落实到位落实到人,有些困惑。
二、利用激励教育,实验实施“日记课题”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生语言能力和思想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写日记,对小学生来说,是引发其写作兴趣的一种极好的练笔方式。但三年级的孩子们一提写日记,就皱起了眉头,似乎遇到了多大的困难。所以我在这个学期就尝试消除学生对日记的畏难心理和抵触心理,教给其方法,让孩子们真正感觉到:日记其实并不难。我创设各种情景,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1、先说后写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我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说的练习,从而为写好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有计划地让学生说说今天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从别人那儿听到了什么,从电视和广播中都看到听到了什么。由于这些事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出发,学生基本能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学生说的兴趣浓。这时再让学生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学生就能轻松地接受。
2、先看再写
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根据这个特点我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怎样观察事物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初步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并且知道了观察不仅仅限于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嘴巴尝……教师的有意指导,学生的细心观察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惊喜,更多的还是收获。通过指导和练习,学生学会了写景写小动物的方法,以后毛茸茸的小鸡、急速飞翔的燕子、淅淅沥沥的小雨、银装素裹的冬天,都成了孩子们愿意看愿意写的事物。
3、先做后写
三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记忆深刻。所以我采取先做后写的办法,引导学生写日记。如玩“擂台赛”,让学生主动上台献艺:唱歌、跳舞、武术、诗朗诵……孩子们台上台下十分投入,活动结束后,大家静静地坐下来进行回味:活动的时间、地点、谁参加了活动?有哪些同学参加了擂台赛?表演了哪些节目?比赛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学生愉快地完成了日记。以后在开展“运动会”、“庆元旦”等活动中后,我采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同学写日记,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日记的写法。
一、加强课外阅读意义指导,明确阅读目的
(1)课外阅读是当前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想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只靠一本教材、一本练习册已经远远不行了。从近几年省内各市的语文中考题来看,考查的重点不再是靠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基础知识,而更多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中阅读题目包括诗文鉴赏、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约占总分的45%,表达题的40%就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也不是只学书本就能解决的。从这些方面来看,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势在必行。
(2)课外阅读是开拓视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文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强调“要大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书读得多了,就能使我们广泛地接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领域。通过阅读,我们既可以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里汲取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和智慧,也可以冲破时空的局限而看到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还可以透过信息海洋清晰地感受到当今世界脉搏的跳动,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此外,开展课外阅读,有利于积累词汇和提高模仿能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够陶冶性情、培养情操。
二、加强课外阅读计划指导,确定阅读内容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盲目会使你万事不成。”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是克服盲目性,实现阅读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好一周、一学期、一学年乃至三年级至六年级的阅读计划。课外阅读计划应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培养阅读能力;二是培养写作能力;三确定阅读内容。
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一要正确,二要合适。学生阅读必须对现行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目为基础,还要注意在古今中外作品中 精选学生可读之书。当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作品有《新编唐诗三百首》、《上下五千年》、《自古英雄出少年》、《西游记》等,外国作品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故事选》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介绍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好评的书籍有《花季雨季》、《男生贾里》、《草房子》等,另外,还应推荐一些精彩的时文和自然科学类书籍。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阅读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
三、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实效
(1)精略结合
略读不仅可以快速获取知识,扩大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浩瀚的资料中筛选出相关的篇目或章节,有信息检索的作用。精读就是细致读、圈点读、吟诵读、研究读,不仅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应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哲理。
(2)读思结合
思考能深化对作品的认识,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读思结合,一要注意发散思维,由此及彼。如读《狼来了》,从那说谎孩子的身上,应该深刻认识到诚实是多么美好的品格,它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美德。从中还可以想到古今许多与众不同的孩子的做人表现。二要比较阅读。对内容相近体裁不同和体裁一样而内容不同的作品,以及同一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由此促使学生研究作品价值,思考作品意义,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3)读写结合
写读后感、心得体会、仿写、改写、缩写等都不失为好的阅读方法。我们要给学生讲清读写结合的好处,强调读写结合,再典型示范,榜样引路。
四、加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养成阅读习惯
1.开设阅读指导课
对于高年级学生,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很有必要,并且课外阅读指导也应像语文课一样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按一般的认识规律,指导课上应先让学生阅读典型材料,教师再点拨材料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讨论,从而总结出一些阅读或写作的规律,最后出一至两个实践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以将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注意的是:典型材料要精,可阅读材料要广,点拨要适可而止。
一、制定好读书指导计划
“书山学海”,到底让学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每学期初就作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严格地按计划组织实施。否则,课外阅读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制定读书指导计划时,要注意因材施教,重兴趣激发,重习惯培养。目标要小,措施要实,要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争取获得大面积丰收。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制定了让学生一学期内读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读书指导计划,分步骤,分阶段,计划组织学生看一部电影《大闹天宫》;阅读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开展相关比赛:第一,《西游记》人物知多少。第二,《西游记》故事我会讲。第三,《西游记》故事小报展评。第四,我与书中人物交朋友、比本领想象作文赛。并且,切实组织学生按要求去做了,效果明显。
二、上好阅读指导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习惯、阅读量等,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到5―6年级时,默读速度每分钟要达到300字以上,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求着实不低。那么,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呢?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除了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扎扎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外,还必须有针对性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学会默读浏览、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文章内容、学会概括文章内容、学会写读书笔记等。既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更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好读书活动,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有计划地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
开展读书活动,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让学生明白读什么书
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各类书籍五彩纷呈、浩如烟海。作为语文老师要让学生读什么书呢?当然,应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推荐学生阅读对他们成长有益,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经典名篇等。单就一次读书活动,老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读哪一种,甚至是哪一本书。这样,才便于对学生进行有针性地阅读指导。
(二)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去读书
对于每一本书来说,给每一位读者传达的信息有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关注的是什么呢?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之始,就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比如,我在指导三年级学生阅读《西游记》时,一开始就明确告诉学生:本学期,班级要开展阅读《西游记》的评比活动,看谁知道《西游记》中的人物多;看谁讲的《西游记》故事最精彩;看谁比孙悟空的本领大等。这样就给学生指明了阅读方向,便于学生照着去做。
(三)明确要求,培养习惯
开展读书活动,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我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西游记》的活动中,就明确地要求学生:手中不离一本书,课间课外用心读;人物故事记清楚,阅读评比争胜负。这样,学生明白了读书要求,能抽挤时间去读书,便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定期评比
课外读书活动,过程自然非常重要。但进行评比也必不可少。定期按要求开展读书评比活动,并辅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无疑会有效地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因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的读书活动中,就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知人物”、“出小报”、“讲故事”、“写作文”等比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阅读理解。
二、情况分析:
三年级有10个教学班,学生约600人,语文教师10名,各担任1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两年的学习,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掌握较牢固,在阅读理解上,大部分学生们能根据问题找到有关的语句做出相应的回答,课外阅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概括能力还处在相对较弱的阶段,需要重点指导。习作部分,进入三年级,就要求学生进行习作的练习,这包含“写话—写段”的跨越,要求学生能写片断和短文,做到有顺序、有中心,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有一定的速度。
三、工作目标:
1.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在本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狠抓创新教育,切实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歧视、压制、挖苦学生。
四、工作措施
(一)以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聚焦课堂,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认真组织组内成员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及时了解语文新动态。围绕我校语文学科特色主题开展活动,本学期除每月两次的大组活动外,在每周的本组教研活动中组织专题研讨,案例剖析,课例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就课堂教学效益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问题,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力争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2、定期检查教师教案修改、作业批改情况,加强随堂听课力度,落实好各项检测和质量分析,全面了解本组语文教学情况,把好质量关。
3、结合学校的工作内容,根据中年级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写字比赛,古诗文诵读以及学校组织的读书节等活动。
(二)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
1、强化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 备课: 每位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做正确的评估,在备课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要立足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管是自己备课还是使用现成教案,都要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有数,要注意对教案的修改。
(2)上课: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真上好每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语文课要做到下要保底(合格),上不封顶。必须做到:激发兴趣——加快节奏——讲究方法——提高实效——讲究魅力——注重实践(基础知识)。课后要认真总结得失,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并记录下来。反思要有一定的质量。
(3)作业: 作业设计要“精”,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书写作业要做到书写规范,本子整洁。对于练习题的布置注重分层分类,力求每个层面的同学都能在作业练习中得以提高。指导学生根据要求积累好词好句,能熟读成诵,并创设合适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将积累的好词好句加以灵活的运用。
(4)评价:平时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知识能力评价与情感、习惯的评价相结合。对于平时教学中发现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重视分析、考核及反馈。本年级段学生现存在的共性问题为:阅读理解上,对文章的关键词语的理解仅停留于表面,对前后文的联系不够,碰上要自己加以提炼、概括的内容就无从下手。习作方面,表现为语言不够生动,文章立意不够新颖。
(5)辅导:因材施教,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补差提优,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关注学习困难学生,重视补缺补差,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及时做好跟踪记录。同时认真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语文教学方面的比赛、配合各条线老师做好各级各类的学生征文比赛。多为优等生创设条件,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竞赛,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做好测验、批卷、质量分析、反馈等工作,进一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课外阅读,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重视课外阅读,各班要利用好《亲近母语》《古诗文诵读》等书籍,开展古诗文背诵大比拼活动。有计划的背诵“新课标”里小学三年级学生必背古诗和选定的必读书目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可以有所拓宽。
2、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开展语文阅读指导课。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文学作品,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还可以是读书后的感悟交流。总之,阅读不能仅是让学生拿着书读,重要的是要读有收获。
1.指导目标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积极构建活动指导目标的序列,对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目标要求,并使得指导目标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2.指导目标具有针对性,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对于学生在活动方面的目标具体化,体现年级之间的衔接性、层次性,凸显活动指导的针对性,有助于较好地发挥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引领、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综合素养的逐步培养与形成。
二、活动内容序列化: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新台阶”
1.构建横向序列,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素养
(1)学校积极构建活动内容,形成活动内容的序列化
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一个班级的学生在3~6年级时围绕同一个活动主题――《解放路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分别开展了探究活动。三年级时,围绕“解放路小学读书情况调查(本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①班级藏书的数目;②班级藏书的种类;③班级藏书的管理;④我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四年级时,围绕“解放路小学学生家庭阅读情况调查(本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家庭藏书知多少(数目、种类、来源);②家庭成员一周的阅读量调查;③爸爸(或妈妈)最喜欢的一本书(可以从书的来历、喜欢的原因、书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五年级时,围绕“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学生最喜欢读的课外书调查;②学生一周的阅读量调查;③我最喜欢的课外书推荐会;④我与书的故事。六年级时,围绕“书伴我快乐成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①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情况调查;②课外阅读汇报会;3③“跳蚤书市”策划;④“跳蚤书市”实践体验。
从上述内容的表述可以看出,这个班级的指导老师依据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将一级活动主题进行了细化、分解,分年级构建了不同的活动内容,这既让这个班级的学生处于不同年级时,避免了活动内容的重复,也使得学生对于一级活动主题的探究得到不断完善,认知与情感得到不断丰富。
(2)各班积极构建活动内容,学校进行跟踪、调控
我们也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不同年级进行不同活动主题的探究,但一定要体现活动内容的实践难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层次性的不断过渡。为了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学校教务处可以在开学初将各班在上一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进行下发,让新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予以参考,以减少同一个班级在不同年级确定活动内容时产生重复现象。
2.构建纵向序列,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素养
我们在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时,会指导学生围绕一级课题划分出二级课题,再围绕二级课题细化出三级课题。随着课题分解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研究内容的综合程度不断提高,其研究难度也逐渐加大,这也是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序列性的一种方式。只有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活动内容的序列,才能避免活动内容的无序和重复,并通过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活动方法序列化――学生活动水平发展的“脚手架”
1.立足学生,积极建构活动方法的序列,促进学生活动水平的发展
其实,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活动的半径是随着年级的上升、自主能力的增强逐渐扩大的。对于初涉综合实践活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问卷调查活动宜先以家庭、学校为实践起点,在这些调查经历中,不断地学习问卷调查的方法,逐步地培养相应的能力。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上升,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活动经验的不断储备,活动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再逐步地扩大活动的范围,逐渐地由校内走向校外,由学校走向社会,这样学生的调查活动效度会得到提升。
2.立足活动,积极建构活动方法的序列,促进学生活动水平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学生的习作兴趣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激发,一旦其产生了表达的欲望,自然就会有了习作兴趣。那么在习作前,教师就需要教学生带着目的观察自己的生活,引导他们去感受具体的、细微的物和经历的事,然后教授写作方法,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写作并有能力写出好作文。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聆听、善于感受。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1.先多读,再多写
写作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的,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多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多读多练是必需的。除了一周一次的习作课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教师可以倡导学生每天写日记,通过这个方法把每天开心的、有趣的或者是沮丧的、伤心的事情记录下来,分享给小伙伴们,看谁写得最动人。日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篇幅字数也可长可短,重要的是学生记下自己的想法。
2.参考优秀范文进行仿写
尽管仿写在创造上对学生没有好处,但却有利于学生借鉴学习,从而学会如何在自己的作文中进行语言的表达、修辞方法的运用。其实,不必惧怕仿写,仿写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提升。
例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季节变换。可以提倡学生把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于是,学生今后再写描述地点和景色的文章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利用这些手法。
三、日积月累,丰富学生语言
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学生是没有办法写出好文章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督促,他们才会逐渐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增加语文素材的储备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些优美的短文或句子,定期检查摘抄成果,并且利用一些课外的时间向学生推荐一些名人名言,要求他们背诵下来,在习作的时候有选择地使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班会等活动,通过读书交流、语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加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样的环境适合用什么样的语言。除了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学会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并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来查找自己需要的材料,询问那些知识渊博的人,在外出旅游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和观察,等等。这样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又让学生留下了珍贵的素材。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学生的语言素材一定会更加丰富和完善。在写作时,学生可以随时调取自己语言资料库的材料,为文章增光添彩。
四、练说练写
1.课外多看、多记、多读
提高习作水平还要增加课外阅读量。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还能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我鼓励学生在班里开设图书角并按照学校开展的“读书节”活动要求,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名人著作,鼓励学生购买并拿到图书角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家里如果有比较优秀的书籍作品也可以带到班级来传阅。在班会时间,学生可以交流自己读书的感想。比如,我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本子作为摘抄本,将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好段落和一些名人名言抄录进去。学生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能为以后的写作积累好词佳句。
2.平台多展示、多交流、多鼓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朗诵会、故事会、文艺演出之类的大型活动,在一个学期中是不可能搞得很多的,因此,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指导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活动上。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指导他们认真阅读《少年报》,学着阅读《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教师报》并组织他们出墙报,在黑板报上刊出“时事新闻”专栏。
二、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三年前,我曾几次到校阅览室明察暗访,发现我班孩子读课外书的劲头并不高,心里总不踏实,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尝试了许多做法。直到今天,教学《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之后,我更坚定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成功的经验,也是公认的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良方。“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靠的是大量的阅读。为了了解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情况,以便梳理分析,有效指导,切实提升孩子素养。我首先在学生中做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对象为三年级(2)班全体学生,发放调查表46份,回收44份,有效样卷40份。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学生的藏书类别单一,书籍内容良莠不齐。调查表明学生家庭藏书量尚可,但与孩子交谈获知,这些书籍大多为教辅资料与作文选。内容陈旧单一,学生读来索然无味,如同嚼蜡。新买的书籍也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女生偏爱童话故事,男生则沉迷于漫画读本,《爆笑校园》《偷星九月》《洛克王国》《乌龙院》《蜡笔小新》等成为孩子的掌中宝。这些书籍整套以画面为主,文字寥寥无几,鲜见生动富有灵性的词句,但内容逗趣逗乐,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像《查理九世》这些芜杂的阅读材料,挤去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得益却微乎其微,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不浓,不会利用身边的阅读资源吸取知识养料,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52%的学生从来不上图书馆、学校图书室看书、借书就是一个明证,身边的阅读资源任它荒芜,甚是可惜。“不动笔墨不读书”,良好的阅读习惯决定阅读的质量和阅读的效果。从调查表中我们遗憾地看到阅读时能主动作笔记的人微乎其微,82%的学生读书从来不作笔记,学生的阅读习惯尚未养成。
3.家长观念滞后,阅读环境不如人意。学校有不少学生是从乡下或外地转入的,家长文化层次不高,教育观念滞后。家长认为,一定要培养孩子上大学,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高分作保障,必须多做题。因此,家长在购买习题集、作文选方面舍得花钱,但能为孩子主动买课外读物的不多见。有的家长不主张甚至反对学生读课外书,认为那是闲书,对考试无多大帮助,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有的家长囿于自身的文化水平,无力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对学生放任自流。
二、思考与对策
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们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几点思考与对策,以期尽早改变现状,让浓浓的书香弥漫孩子澄明的心湖,在精神上给他们“补钙”。
(一)点燃兴趣,使之乐读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读书。为了在学生中形成读书热潮,老师可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1.讲故事,激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三年级时我常利用班队活动课或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找楷模,定目标
榜样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因此,我向学生介绍、、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使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在作文训练时,我常常让写作水平较好和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及取得的效果,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我在班级组织开展了读书“小博士”和“小硕士”的评选活动,起初制订评选办法(由班队会讨论决定5本必读书目和10本选读书目,读完5本必读书的学生可申请“小硕士”称号,在此基础上再读完5本选读书目可申请“小博士”称号,读书效果也有考核细则,并成立班级考评小组,凡获得“小硕士”称号以上的都吸收进入考评小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什么时候符合评选条件了,就可以获得“小博士”“小硕士”的称号。
3.勤交流,互学习
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看书的益处。单周,班级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会上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双周,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同学互相借阅自己的好书,资源共享。久而久之,连一些平常不爱读书、不愿读书的学生也渐渐养成了乐于读书的习惯。
(二)授之以渔,使之会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掌握好方法对语文教学有莫大的帮助,而且能让学生获益匪浅。因此,教师要多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1.传授读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并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的地方进行圈点勾划,细细品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学写读书摘记
许多学生看书都是囫囵吞枣,只注重一些情节内容,收效甚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明确要求学生把所看到的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分类摘录下来。如分好哪些是写景的,哪些是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等,并恰当地用于平时的写作中。此外,要求学生每看完一本书都要写下读后感,定期进行检查、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我班的“书谜”王奕同学,不但把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好词句、片断摘抄后装订成本,还通过日记的形式把书上学到的知识,从中懂得的道理记录下来。我把王奕的学习方法向全班推广,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她的影响下,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写作水平也日渐提高。
(三)推荐好书,使之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