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网络经济理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正文】
一、网络经济的由来
网络经济在世纪之交的蓬勃发展,是与1993年以来国际互联网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分不开的。
但就网络经济这一概念而言,则早已有之,而且由于不同学者对“网络”和“经济”的不同理解,它有着不尽一致的内涵。例如,早在80年代,有些日本学者鉴于第三产业中的商业、运输业、金融业等均因有相应的网络而发展起来,就把服务经济称为网络经济,提出要研究这类网络经济学问题;1992年我率中国信息经济学代表团,访问贝尔实验室时,有两位美国学者送给我几篇研究网络经济问题的论文,其内容是讨论电子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的成本核算、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人们也把这类研究称为网络经济学(EconomicsofNetworks)。
现在成为时尚而流行的网络经济或网络经济学,就其内容而言,实际上是互联网经济(InternetEconomy)或互联网经济学(InternetEconomics)。当然,这也是一种特定的信息网络经济或信息网络经济学,它与信息经济或信息经济学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人们利用网络,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从事各种社会和经济活动。网络经济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这种网络经济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网络化极大地加快了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它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通过逐步开放和适度监管来利用世界上成熟的技术成果、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以促进经济增长。
对网络经济可从不同的层面去认识它。从经济形态这一最高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由于所说的网络是数字网络,所以它又是数字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信息网络尤其是智能化信息网络将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
从产业发展的中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产业,既包括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及其他商务性网络活动,又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和产品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的建设、生产和提供等经济活动。这就是目前信息产业界人士所宣扬的互联网经济,它可细分为互联网的基础层、应用层、服务层、商务层。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据美国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美国互联网经济1998年总收入为3014亿美元,(注:1995年还只有50亿美元,3年就增加到600倍,在1998年网络经济的3014亿美元收入中,电子商务就占了1020亿美元。)超过了能源(2230亿美元)和邮电(2700亿美元)的收入,仅次于汽车工业的收入(3500亿美元),但其按人平均的生产率(25万美元)已高于汽车工业(16万美元),此外还创造了就业岗位120多万个;从1995—1998年美国互联网经济增长了174.5%;1998年美国电子商务比过去所有的估计都高,达1000亿美元。(注:以上资料见该公司副总裁林正刚在’99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的报告:《Internet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从企业营销、居民消费或投资的微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则是一个网络大市场或大型的虚拟市场,其交易额几乎每百天增加一倍。由于网络用户普遍看好这一市场,随着网络的扩大,网络企业的股票市值不断飚升。例如,美国的德尔公司自1990年上市以来其股票增值了3万倍。又如美国的雅虎以400万美元创业,经过4年半时间,其股票市值达到400亿美元,增长1万倍,拿其网络股收益与其财务收益相比,超过40多倍。这说明网络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其收益更多地来源于信息资产即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增殖。网络经济的上述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的。网络市场扩大了,网络产业发展了,表现为全新经济形态的网络经济也就必然水到渠成了。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有着受信息网络种种特点的影响而形成的诸多特点:
1.网络经济是全天候运作的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
2.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地理距离变得无关紧要,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把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个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了。
3.网络经济是中间层次作用减弱的“直接”经济。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薄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因“产销见面”而使中间层次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当然,这并不排除因网络市场交易的复杂性而需要有各种专业经纪人与信息服务中介企业。
4.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这里所说的虚拟经济不是由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所形成的虚拟经济,而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转移到网上去经营的经济都是虚拟经济,它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并存、相促进的。培育和促进虚拟经济的成长,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5.网络经济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经济。信息网络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范围扩大了,也使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了。世界已进入大竞争时代,在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也是为了竞争。在竞争合作或合作竞争中,企业的活力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否则就会被迅速淘汰出局。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主要不再依靠天赋的自然资源或可供利用的资金,而更多地仰仗于信息与知识。
6.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反映技术变化的“网络年”概念流行起来,而网络年只相当于正常的日历年的1/4。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需按快速流动的信息来进行。经济节奏大大加快,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产品老化在加快,创新周期在缩短,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间的竞争。21世纪头10年的经济将是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注重速度的经济。
7.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它源于高技术和互联网,但又超越高技术和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此为基础的网络经济需强调研究开发和教育培训,若非不断创新,其新经济的“新”也就难以为继了。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有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的配合。创新来自创造性,创造性的存在,要有从无序中寻求有序的环境,而创造性的发挥,则要求从有序中冲刺出来,产生适度的无序。
三、网络经济起作用的因素
传统经济是物质、能量型经济,其交易通行“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商品价格对供求变化的刚性较大,甚至具有缺乏效率的僵硬凝固性,因资源匮乏使供应受阻往往成为经济的通病。网络经济是信息、知识型经济,其交易则通行应用越广价值越大的原则,商品价格最大限度地接近于严格反映供求变化的市场价格,对买卖双方具有互动协商、互利双赢的优越性,因收入与财富的悬殊加剧使需求不旺很可能影响经济发展。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不仅劳动生产率高,(注:例如,美国90年代的生产率年增速度是60年代的2倍,是70年代和80年代的4倍。)而且创造财富快。(注:网络经济的财富创造主要不看短期利润,而着眼于信息资产或知识资产在长期的增值。据香港《大周刊》1999年3月6日的报道,美国比尔·盖茨的财富在1998年每小时增加210万美元。)近3年(1995—1998年)来,美国经济增长有35%依赖于网络经济的发展。(注:见人民日报1999年6月24日《美国经济三年增长三成有赖网络经济》。)网络经济会促进经济的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平缓。美国90年代经济近五六年来的实绩提供了一个例证。网络经济的这种作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从网络经济的基础设施或主要工具信息网络的作用看,信息网络有强大的支撑效应、渗透效应、带动效应。特别要指出的是信息网络发展过程中有些规律对网络经济起着支配作用,这就是以下的三大规律:
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莫尔定律(Moore’sLaw)。按此定律,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该定律的作用从60年代以来已持续30多年,预计还会持续20年。它揭示了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增长的发动机和持续变革的根源。
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按此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说明网络效益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增长。互联网的用户大概每半年翻一番,互联网的通信量大概每百天翻一番,这种爆炸性增长必然会带来网络效益的飞快高涨。互联网企业概念股市值连续上扬的原因就与人们的这类预期有关。
3.信息活动中优劣势强烈反差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注:源出《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25章中的话:“因为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律。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者劣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滚动的累积效果。因此,某个时期内往往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而且由于名牌效应,还可能发生强者统赢、胜者统吃的现象。(注:令人担忧的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会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南北”差距。据联合国技经贸信息网新闻的报道,至1998年,在国际互联网1.3亿用户中,发展中国家只有1000多万,占7.8%,而发达国家有1.2亿,占92.2%;在发展中国家每440人有一个国际互联网用户,而在发达国家每6.8人中就有一个国际互联网用户。信息社会中“信息富裕”与“信息贫困”的差异,在信息经济中将表现为“信息经济发达”与“信息经济落后”的差异。)
从网络经济的本身看,首先它使经济活动的扩展具有全球性,可达互联网连结的所有国家和地区,进入全球市场,扩大营销范围,并充分利用全世界的生产要素。其次,它使经济活动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具有十分广泛的普遍性,上网的企业、家庭和其他单位,都会因交易费用降低、商机选择增多而获益。再次,它还使经济活动的主体行为有多项选择性,促进生产与消费的个性化。
尽管有这么多的因素使网络经济崭露头角,给传统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应当看到,传统经济始终是哺育网络经济的母体。迄今为止,网络经济的发展仍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其中有技术因素,更有制度因素,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即使在发达国家,由于把网络技术用于各种目的,推动了软硬件的生产,因把万维网推广到全世界掀起了一阵阵热潮,结果使投资激增,新企业不断涌现,整个经济迅猛扩张,但在发展进程中同样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和一定的风险。前景诱人的网络经济,其真正的优越性在于持续的变革:以变应变。
四、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影响
由于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的一个特称或别称,它对经济理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个途径是以新的视野或用新的方法来解释原有的理论,使其有新发展。例如,引入信息的不完全性、有成本性、非对称性,使经济学中传统的市场理论、均衡理论、企业理论等等发生了质的变化。另一个途径是从新的经济现象出发,研究和确立新的经济理论。例如,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学在研究边际效益递增理论、无形资产及其评估理论的作用等等。
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里选择几个重要的经济理论因受网络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进行必要的剖析。
1.对生产力要素理论的影响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究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历来有不同的观点。例如,“两要素说”把生产力理解为人类作用于自然界的生产能力,它“由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工具,以及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注:《斯大林文选》(1934—1952年),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95页。)共同组成。“三要素说”认为生产力指的是生产总量,决定该量的生产过程的要素即生产要素也就是生产力要素。因此,它除劳动工具和劳动力之外,还包括劳动对象。劳动对象的发掘与变革对生产力的增长起着越来越大的明显作用。“多要素说”视生产力为生产率或劳动生产率,而它的高低除受上述三要素的影响外,还取决于“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自然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3页。)以及其他要素。
“多要素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决定生产力的主导因素的变化上,如从生产工具主导论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进步主导论的变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决定生产力的要素在不断增加中,除科技、管理外,又有教育、信息与知识(注:世界银行1998/1999年报告《知识与发展》认为,“信息是每一个经济的生命线”,“知识是发展的关键”,“知识就是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72、130页。)等。
1991年我曾提出,“信息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软要素”,并对此观点作过全面的论述。(注:乌家培:《信息与经济》,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7—30页。)网络经济的发展,对生产力要素理论产生了全面的影响,这表现在:(1)使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对其信息能力即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依赖空前增强,并促进新型劳动者即信息劳动者的出现与快速增加。(2)使生产力中起积极作用的活跃因素劳动工具网络化、智能化以及隐含在其内的信息与知识的份量急剧增大,信息网络本身也成了公用的或专用的重要劳动工具。(3)使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劳动对象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并扩大其涵盖的范围,数据、信息、知识等都成了新的劳动对象。(4)使生产力发展中起革命性作用的科学技术如虎添翼,由于科技情报交流的加强和科技合作研究的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科技成了高科技的主要代表,它对社会和经济的渗透作用和带动作用不断强化。(5)使对生产力发展有长期的潜在的重要作用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日趋重要,本来就是与信息相互交融的教育更加信息化、社会化和全球化了。(6)使组合、协调生产力有关要素以提高它们综合效益的管理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强化,导致管理科技甚至也成了高科技。管理信息化已发展到内联网、外联网、互联的网际网新阶段,并与各种业务流程信息化相融合。信息不仅是管理的基础,而且与知识一道也成了管理的对象。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日益成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型的增长点。(7)使作为生产力特殊软要素的信息与知识通过对生产力其他要素所起的重大影响和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有序化组织、总体性协调,发挥其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两个过程相互结合的特殊作用。
2.对边际效益递减理论作用范围的影响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中,由于物质、能量资源的有限性或稀缺性、技术进步的相对稳定性、市场容量的饱和性,当需求依靠供给来满足时,任一投入产出系统中,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出(即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这一规律性现象广泛存在,有普遍性。
到了信息经济尤其是其网络经济阶段,信息资源成了主要资源,该资源可再生和重复利用,对其生产者无竞争性而对其使用者无排他性,它的成本不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同时信息技术发展快、变化大、生命周期短;而且需求往往是由供给创造的,产品受市场容量饱和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中出现了边际效益递增的规律性现象,这种现象还会因网络效应的作用而强化。
边际效益递减是与负反馈相联系的,而边际效益递增是与正反馈相联系的。负反馈反映原有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的倾向,正反馈则反映初始的微小差异不断扩大导致全然不同结果的趋势。当然,这种变化都是有条件的。
认为在传统的工农业经济中只有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性而在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中只有边际效益递增的规律性的那种观点,是与现实相背的。人们会发现,在物质产品生产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之前也有边际效益递增的现象,而在信息产品生产中当技术方向有问题时也会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甚至为零或负的现象。网络经济所改变的仅仅是缩小了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范围,使它在经济活动中不再成为起主导作用的规律。
3.对规模经济理论相对重要性的影响
在工业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专业化协作的发展,由于机械化、自动化以及由此而来的生产流水线的发展,当钢铁、汽车、石化等固定成本占总成本很大比例的产业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时,规模经济即产品单位成本随着产品数量增加而降低所带来的经济性,是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途径。
在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中,尽管规模经济仍然是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集成化、柔性化发展,数字化神经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由于外部市场内部化同外包业务模式的并行发展,还由于相关业务甚至不同业务的融合,当软件、多媒体、信息咨询服务、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网络设备与产品等变动成本占总成本较高比例的信息产业、网络产业、知识产业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时,增加经济性效应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了。范围经济(通过产品品种或种类的增加来降低单位成本)变得更加重要了,差异经济(通过产品或服务差异性的增加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成长经济(通过拓展企业内外部的成长空间来获取利润)、时效经济(通过抢先利用机遇扩大市场份额来赢得竞争优势)等各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出现了,这些途径不仅大企业在利用,而且更有利于大量中小企业加以利用。
无可否认,规模经济作为人类经济活动提高效益的基本途径,这个事实没有变,但它的相对重要性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确实变化了,它不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经济性效应。
4.对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此消彼长“理论”的影响
英国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或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变动关系,低失业率与高通胀率相陪伴,而高失业率则与低通胀率同时并存,若用纵坐标表示通胀率、横坐标表示失业率,那么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就表现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所谓菲利普斯曲线。
上述“理论”已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所否定。70—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出现了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相并存的“滞胀”,了失业率与通胀率反方向变动和可相互替换的“理论”。到了90年代,信息产业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美国出现了在经济高增长中低失业率与低通胀率并存的新经济现象,又一次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不存在什么菲利普斯曲线。据美国商务部分析,1996年和1997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价格下降使国民经济的价格指数下降了1个百分点,导致通胀率成为30年来最低点,同时信息技术产业还在以往5年内提供了1500万个工作岗位,使失业率降到24年来最低点。
有些文章为了强调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把新经济实践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的否定说成是“第一次”,是不准确的。
【正文】
一、网络经济的由来
网络经济在世纪之交的蓬勃发展,是与1993年以来国际互联网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分不开的。
但就网络经济这一概念而言,则早已有之,而且由于不同学者对“网络”和“经济”的不同理解,它有着不尽一致的内涵。例如,早在80年代,有些日本学者鉴于第三产业中的商业、运输业、金融业等均因有相应的网络而发展起来,就把服务经济称为网络经济,提出要研究这类网络经济学问题;1992年我率中国信息经济学代表团,访问贝尔实验室时,有两位美国学者送给我几篇研究网络经济问题的论文,其内容是讨论电子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的成本核算、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人们也把这类研究称为网络经济学(EconomicsofNetworks)。
现在成为时尚而流行的网络经济或网络经济学,就其内容而言,实际上是互联网经济(InternetEconomy)或互联网经济学(InternetEconomics)。当然,这也是一种特定的信息网络经济或信息网络经济学,它与信息经济或信息经济学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人们利用网络,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从事各种社会和经济活动。网络经济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这种网络经济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网络化极大地加快了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它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通过逐步开放和适度监管来利用世界上成熟的技术成果、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以促进经济增长。
对网络经济可从不同的层面去认识它。从经济形态这一最高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由于所说的网络是数字网络,所以它又是数字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信息网络尤其是智能化信息网络将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
从产业发展的中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产业,既包括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及其他商务性网络活动,又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和产品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的建设、生产和提供等经济活动。这就是目前信息产业界人士所宣扬的互联网经济,它可细分为互联网的基础层、应用层、服务层、商务层。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据美国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美国互联网经济1998年总收入为3014亿美元,(注:1995年还只有50亿美元,3年就增加到600倍,在1998年网络经济的3014亿美元收入中,电子商务就占了1020亿美元。)超过了能源(2230亿美元)和邮电(2700亿美元)的收入,仅次于汽车工业的收入(3500亿美元),但其按人平均的生产率(25万美元)已高于汽车工业(16万美元),此外还创造了就业岗位120多万个;从1995—1998年美国互联网经济增长了174.5%;1998年美国电子商务比过去所有的估计都高,达1000亿美元。(注:以上资料见该公司副总裁林正刚在’99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的报告:《Internet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从企业营销、居民消费或投资的微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则是一个网络大市场或大型的虚拟市场,其交易额几乎每百天增加一倍。由于网络用户普遍看好这一市场,随着网络的扩大,网络企业的股票市值不断飚升。例如,美国的德尔公司自1990年上市以来其股票增值了3万倍。又如美国的雅虎以400万美元创业,经过4年半时间,其股票市值达到400亿美元,增长1万倍,拿其网络股收益与其财务收益相比,超过40多倍。这说明网络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其收益更多地来源于信息资产即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增殖。网络经济的上述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的。网络市场扩大了,网络产业发展了,表现为全新经济形态的网络经济也就必然水到渠成了。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有着受信息网络种种特点的影响而形成的诸多特点:
1.网络经济是全天候运作的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
2.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地理距离变得无关紧要,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把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个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了。
3.网络经济是中间层次作用减弱的“直接”经济。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薄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因“产销见面”而使中间层次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当然,这并不排除因网络市场交易的复杂性而需要有各种专业经纪人与信息服务中介企业。
4.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这里所说的虚拟经济不是由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所形成的虚拟经济,而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转移到网上去经营的经济都是虚拟经济,它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并存、相促进的。培育和促进虚拟经济的成长,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5.网络经济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经济。信息网络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范围扩大了,也使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了。世界已进入大竞争时代,在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也是为了竞争。在竞争合作或合作竞争中,企业的活力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否则就会被迅速淘汰出局。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主要不再依靠天赋的自然资源或可供利用的资金,而更多地仰仗于信息与知识。
6.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反映技术变化的“网络年”概念流行起来,而网络年只相当于正常的日历年的1/4。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需按快速流动的信息来进行。经济节奏大大加快,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产品老化在加快,创新周期在缩短,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间的竞争。21世纪头10年的经济将是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注重速度的经济。
7.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它源于高技术和互联网,但又超越高技术和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此为基础的网络经济需强调研究开发和教育培训,若非不断创新,其新经济的“新”也就难以为继了。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有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的配合。创新来自创造性,创造性的存在,要有从无序中寻求有序的环境,而创造性的发挥,则要求从有序中冲刺出来,产生适度的无序。
三、网络经济起作用的因素
传统经济是物质、能量型经济,其交易通行“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商品价格对供求变化的刚性较大,甚至具有缺乏效率的僵硬凝固性,因资源匮乏使供应受阻往往成为经济的通病。网络经济是信息、知识型经济,其交易则通行应用越广价值越大的原则,商品价格最大限度地接近于严格反映供求变化的市场价格,对买卖双方具有互动协商、互利双赢的优越性,因收入与财富的悬殊加剧使需求不旺很可能影响经济发展。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不仅劳动生产率高,(注:例如,美国90年代的生产率年增速度是60年代的2倍,是70年代和80年代的4倍。)而且创造财富快。(注:网络经济的财富创造主要不看短期利润,而着眼于信息资产或知识资产在长期的增值。据香港《大周刊》1999年3月6日的报道,美国比尔·盖茨的财富在1998年每小时增加210万美元。)近3年(1995—1998年)来,美国经济增长有35%依赖于网络经济的发展。(注:见人民日报1999年6月24日《美国经济三年增长三成有赖网络经济》。)网络经济会促进经济的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平缓。美国90年代经济近五六年来的实绩提供了一个例证。网络经济的这种作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从网络经济的基础设施或主要工具信息网络的作用看,信息网络有强大的支撑效应、渗透效应、带动效应。特别要指出的是信息网络发展过程中有些规律对网络经济起着支配作用,这就是以下的三大规律:
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莫尔定律(Moore’sLaw)。按此定律,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该定律的作用从60年代以来已持续30多年,预计还会持续20年。它揭示了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增长的发动机和持续变革的根源。
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按此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说明网络效益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增长。互联网的用户大概每半年翻一番,互联网的通信量大概每百天翻一番,这种爆炸性增长必然会带来网络效益的飞快高涨。互联网企业概念股市值连续上扬的原因就与人们的这类预期有关。
3.信息活动中优劣势强烈反差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注:源出《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25章中的话:“因为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律。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者劣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滚动的累积效果。因此,某个时期内往往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而且由于名牌效应,还可能发生强者统赢、胜者统吃的现象。(注:令人担忧的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会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南北”差距。据联合国技经贸信息网新闻的报道,至1998年,在国际互联网1.3亿用户中,发展中国家只有1000多万,占7.8%,而发达国家有1.2亿,占92.2%;在发展中国家每440人有一个国际互联网用户,而在发达国家每6.8人中就有一个国际互联网用户。信息社会中“信息富裕”与“信息贫困”的差异,在信息经济中将表现为“信息经济发达”与“信息经济落后”的差异。)
从网络经济的本身看,首先它使经济活动的扩展具有全球性,可达互联网连结的所有国家和地区,进入全球市场,扩大营销范围,并充分利用全世界的生产要素。其次,它使经济活动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具有十分广泛的普遍性,上网的企业、家庭和其他单位,都会因交易费用降低、商机选择增多而获益。再次,它还使经济活动的主体行为有多项选择性,促进生产与消费的个性化。
尽管有这么多的因素使网络经济崭露头角,给传统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应当看到,传统经济始终是哺育网络经济的母体。迄今为止,网络经济的发展仍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其中有技术因素,更有制度因素,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即使在发达国家,由于把网络技术用于各种目的,推动了软硬件的生产,因把万维网推广到全世界掀起了一阵阵热潮,结果使投资激增,新企业不断涌现,整个经济迅猛扩张,但在发展进程中同样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和一定的风险。前景诱人的网络经济,其真正的优越性在于持续的变革:以变应变。
四、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影响
由于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的一个特称或别称,它对经济理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个途径是以新的视野或用新的方法来解释原有的理论,使其有新发展。例如,引入信息的不完全性、有成本性、非对称性,使经济学中传统的市场理论、均衡理论、企业理论等等发生了质的变化。另一个途径是从新的经济现象出发,研究和确立新的经济理论。例如,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学在研究边际效益递增理论、无形资产及其评估理论的作用等等。
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里选择几个重要的经济理论因受网络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进行必要的剖析。
1.对生产力要素理论的影响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究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历来有不同的观点。例如,“两要素说”把生产力理解为人类作用于自然界的生产能力,它“由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工具,以及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注:《斯大林文选》(1934—1952年),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95页。)共同组成。“三要素说”认为生产力指的是生产总量,决定该量的生产过程的要素即生产要素也就是生产力要素。因此,它除劳动工具和劳动力之外,还包括劳动对象。劳动对象的发掘与变革对生产力的增长起着越来越大的明显作用。“多要素说”视生产力为生产率或劳动生产率,而它的高低除受上述三要素的影响外,还取决于“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自然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3页。)以及其他要素。
“多要素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决定生产力的主导因素的变化上,如从生产工具主导论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进步主导论的变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决定生产力的要素在不断增加中,除科技、管理外,又有教育、信息与知识(注:世界银行1998/1999年报告《知识与发展》认为,“信息是每一个经济的生命线”,“知识是发展的关键”,“知识就是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72、130页。)等。
1991年我曾提出,“信息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软要素”,并对此观点作过全面的论述。(注:乌家培:《信息与经济》,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7—30页。)网络经济的发展,对生产力要素理论产生了全面的影响,这表现在:(1)使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对其信息能力即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依赖空前增强,并促进新型劳动者即信息劳动者的出现与快速增加。(2)使生产力中起积极作用的活跃因素劳动工具网络化、智能化以及隐含在其内的信息与知识的份量急剧增大,信息网络本身也成了公用的或专用的重要劳动工具。(3)使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劳动对象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并扩大其涵盖的范围,数据、信息、知识等都成了新的劳动对象。(4)使生产力发展中起革命性作用的科学技术如虎添翼,由于科技情报交流的加强和科技合作研究的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科技成了高科技的主要代表,它对社会和经济的渗透作用和带动作用不断强化。(5)使对生产力发展有长期的潜在的重要作用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日趋重要,本来就是与信息相互交融的教育更加信息化、社会化和全球化了。(6)使组合、协调生产力有关要素以提高它们综合效益的管理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强化,导致管理科技甚至也成了高科技。管理信息化已发展到内联网、外联网、互联的网际网新阶段,并与各种业务流程信息化相融合。信息不仅是管理的基础,而且与知识一道也成了管理的对象。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日益成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型的增长点。(7)使作为生产力特殊软要素的信息与知识通过对生产力其他要素所起的重大影响和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有序化组织、总体性协调,发挥其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两个过程相互结合的特殊作用。
2.对边际效益递减理论作用范围的影响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中,由于物质、能量资源的有限性或稀缺性、技术进步的相对稳定性、市场容量的饱和性,当需求依靠供给来满足时,任一投入产出系统中,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出(即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这一规律性现象广泛存在,有普遍性。
到了信息经济尤其是其网络经济阶段,信息资源成了主要资源,该资源可再生和重复利用,对其生产者无竞争性而对其使用者无排他性,它的成本不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同时信息技术发展快、变化大、生命周期短;而且需求往往是由供给创造的,产品受市场容量饱和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中出现了边际效益递增的规律性现象,这种现象还会因网络效应的作用而强化。
边际效益递减是与负反馈相联系的,而边际效益递增是与正反馈相联系的。负反馈反映原有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的倾向,正反馈则反映初始的微小差异不断扩大导致全然不同结果的趋势。当然,这种变化都是有条件的。
认为在传统的工农业经济中只有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性而在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中只有边际效益递增的规律性的那种观点,是与现实相背的。人们会发现,在物质产品生产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之前也有边际效益递增的现象,而在信息产品生产中当技术方向有问题时也会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甚至为零或负的现象。网络经济所改变的仅仅是缩小了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范围,使它在经济活动中不再成为起主导作用的规律。
3.对规模经济理论相对重要性的影响
在工业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专业化协作的发展,由于机械化、自动化以及由此而来的生产流水线的发展,当钢铁、汽车、石化等固定成本占总成本很大比例的产业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时,规模经济即产品单位成本随着产品数量增加而降低所带来的经济性,是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途径。
在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中,尽管规模经济仍然是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集成化、柔性化发展,数字化神经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由于外部市场内部化同外包业务模式的并行发展,还由于相关业务甚至不同业务的融合,当软件、多媒体、信息咨询服务、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网络设备与产品等变动成本占总成本较高比例的信息产业、网络产业、知识产业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时,增加经济性效应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了。范围经济(通过产品品种或种类的增加来降低单位成本)变得更加重要了,差异经济(通过产品或服务差异性的增加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成长经济(通过拓展企业内外部的成长空间来获取利润)、时效经济(通过抢先利用机遇扩大市场份额来赢得竞争优势)等各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出现了,这些途径不仅大企业在利用,而且更有利于大量中小企业加以利用。
无可否认,规模经济作为人类经济活动提高效益的基本途径,这个事实没有变,但它的相对重要性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确实变化了,它不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经济性效应。
4.对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此消彼长“理论”的影响
英国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或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变动关系,低失业率与高通胀率相陪伴,而高失业率则与低通胀率同时并存,若用纵坐标表示通胀率、横坐标表示失业率,那么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就表现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所谓菲利普斯曲线。
上述“理论”已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所否定。70—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出现了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相并存的“滞胀”,了失业率与通胀率反方向变动和可相互替换的“理论”。到了90年代,信息产业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美国出现了在经济高增长中低失业率与低通胀率并存的新经济现象,又一次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不存在什么菲利普斯曲线。据美国商务部分析,1996年和1997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价格下降使国民经济的价格指数下降了1个百分点,导致通胀率成为30年来最低点,同时信息技术产业还在以往5年内提供了1500万个工作岗位,使失业率降到24年来最低点。
有些文章为了强调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把新经济实践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的否定说成是“第一次”,是不准确的。
(一)有利影响
1.提高国际经济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手续和过程才能到达终端消费者的手中,在无形当中提高了贸易的成本。比如,一件FOB价格为2美元的芭比娃娃,经过运输、关税以及商家等中间环节之后,其售价可达10美元,成本几乎翻了5倍之多。3而在网络时代下,电子商务采用了B2B或B2C的方式,以企业对企业或者是企业对个人的形式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极大地节省了中间环节所发生的费用,从而降低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成本。这种方式对贸易双方来说是种双赢。
2.催生更多的新贸易形态。弹性企业是指企业依据客户的要求,采用高新技术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转置,随时从企业内部部门或外部部门调用人员、信息、财务等要素组成新的企业,为客户要求的产品进行设计、加工和生产。在这种组织模式下,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生产方向能够随时进行变化,企业的经营也会更加灵活。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化,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以及商业模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主动营销模式也开始出现,一些传统、僵硬的电子商务销售套路也开始逐渐向互动、主动、以用户为主的方向转变。
3.促进全球性市场的形成,丰富国际经济贸易的方式。网络经济时代下,传统的以地域为前提的贸易格局被打破,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信息为纽带、以网络为载体的全球性市场。世界上各国的贸易和合作程度普遍加强,特别是一些跨洲、跨洋的国际经济贸易,更是因为其经济利益明显而普遍兴起。除此之外,网络时代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必然会产生出一些新的贸易方式。具体来说,电子商务可以将一些日常往来的经济信息,如订单、提货单、发票、进出口许可证以及海关申报单等,采用网络按照特定的数据格式传输到对方手中;虚拟洽谈、网上市场等可以进行一些商品的促销活动;在网络一些定向信息来代替传统媒体中的广告宣传;电子货币代替纸质货币,网上信用证结算、转账高速运行,引发国际贸易付款方式的巨大变革等,这些都证明了一系列全新的国际经济贸易方式正在兴起。
4.为我国的服务贸易带来新的优势。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我国的服务贸易带来了新的优势,这体现在降低服务贸易成本、减少地域壁垒、提高贸易效率、提高我国服务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几个方面。电子商务和商业贸易紧密相连,而商业贸易是电子商务的基石,除了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如大型工业、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还应有网络采购、网络销售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等创新型商业贸易,为我国的服务贸易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不利影响
1.提高了国际贸易的安全风险。网络经济时代下,国际经济贸易容易受到网络黑客的侵扰、经济犯罪的威胁、商品的提供方式风险、支付方式的信用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质量风险等安全隐患。据有关分析指出,未来社会当中,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将会给人们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4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互联网犯罪现象也开始有所滋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2.暴露了我国物流发展水平落后的弊病。5企业想要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国际贸易,就必然会严重依托物流体系。但是,我国的物流水平发展较慢,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流信息系统发展滞后;第二,欠缺物流一体化能力;第三,相关专业人才稀缺;第四,和电子商务类公司欠缺战略性合作。
3.加剧了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程度。电子商务是信息化和商务运营的有机结合,需要一批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商贸理论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实际操作。据资料统计,我国近年来毕业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生就业签约率已经达到47%,但电子商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6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明显偏低,与当前网络经济时代对的旺盛需求形成鲜明的矛盾。长此以往,这种矛盾会在电子商务遭遇发展瓶颈与困难的时候被放大,从而加剧业内人才的匮乏程度。
二、网络时代下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第一,加强网络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当前,我国依然有很多企业对电子商务缺乏必要的重视,严重影响了企业当中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就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以便使人们对网络和电子商务有所了解,认识到其所蕴含的无限商机以及和传统国际贸易比较而言所具备的优势,促使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将是其走出国门,开展国际贸易的有效途径。
第二,加快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进程。我国应该紧密结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尤其是对一些无污染、轻型化、多功能、附加值高以及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产品应该重点进行扶持。与此同时,还应该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的转化,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从而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战略取向。不仅如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政府还应该有计划、有意识地干预市场配置,使国家可以获得超越现有资源禀赋约束的知识资源优势。只有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才能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也才能最终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我国网络发展环境。当前网络时代下,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也往往表现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但必须承认的是,尽管我国近年来互联网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努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7集中力量建设国内的骨干网络,增加各互联网的国际出入口,扩大网络的互联容量,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同时还应提升网络覆盖率,从而使广大农村地区也能享受到信息网络的便利。
第四,打破当前垄断局面,提高网络与电信市场的开放度。随着我国加入WTO时间的不断延长,大幅开放国内网络和电信运营市场,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尽早推进体制改革,有计划性地取消网络和电信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实施三网合一,此外,还应该积极鼓励其他领域的企业进入电信市场进行资产重组,从而打破当前电信垄断的局面,提高网络和电信业的服务质量,进而促进我国网络经济迅速发展。
第五,重视科技投入,扶持技术发明和创新。在当前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根本上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高低,而且,这也是我国面临网络经济的挑战而发展国际贸易的关键。可以说,科技发展是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生长点,科技进步和广泛应用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重要基础,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中的构成创新和工具创新,并通过各种途径对整个国际贸易产生作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基础。因此,我国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改善科技投入渠道单一、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要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真正地把科技看成是经济贸易发展的强支撑。
第六,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我国企业应该及时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另外,针对当前专业人才匮乏严重的问题,企业还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引进一批精通电子商务技术的管理型人才,培训员工的业务技能及计算机应用水平,并在实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人才的薪酬福利水平,从而提升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七,主动参与国际电子商务对话,建立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相关国际框架。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持着国际电子商务谈判的话语权,而因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参与的力度有限,一些谈判的结果往往会有失偏颇,这就会对建立一个各国普遍接受的电子商务国际框架产生不利影响。但需要明确的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作为一个拥有五分之一世界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必须主动参与和组织国际电子商务谈判,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其最终制定出的“游戏规则”符合我国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1、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
在农业经济时代,生产者与消费者距离非常近,甚至是合一的,他可以制作出非常合乎使用者要求的东西。到了工业经济时代,专业化的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单位成本,形成了规模经济。分工越来越细,环节愈来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消费者的需求常常由于过长的生产销售链而不为生产者所知。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到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工业社会为克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分离而作出的努力。但由于科技手段的限制,这种分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却无法完全消除。
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规模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数字化网络改变了一对多的关系和生产者的统治地位,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产中。通过因特网提供的企业与顾客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全球各地的顾客可以随时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或业务,获得基于信息的服务,提出反馈意见,发出订单乃至根据自己的需求参与产品的设计。这样,企业的产品虽然可能由于顾客的个性化定制而各不相同,但由于网络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工业革命而离异,现在却由于网络时代的大规模定制而破镜重圆。融合了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制作的优点,大规模定制使得网络经济时代的产品藉着信息技术,使生产者把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链的末端交到消费者手中,不仅享有更低的成本,而且无比贴近顾客需求。正如亨利·福特首倡大规模生产(MassProduction)并成为其代表一样,戴尔是大规模定制(MassCustomization)的先驱者和典型。
2.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
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使得它的产出和就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服务业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经合组织成员国净增的6500万个工作岗位中,95%都是由服务业提供的。网络经济是信息占主导地位的服务型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服务性工作,与工业经济时代的服务性工作不同,后者仅限于生产辅助(如交通设施、银行等)和个人服务(如商业零售、家政服务等),而前者共包含4个层面:个人;商业服务;交通运输、通信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服务;信息、教育、卫生、研究和政府部门的服务。这些部门的中心任务是创造、处理和分配信息。其中前3个层面在工业社会也有涉及,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正是第4个层面服务的增加。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从产品质量和成本方面的竞争转到服务质量上。IBM公司表示,该公司不是在从事电脑制造,而是在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服务。比尔·盖茨认为,今后微软80%的利润将来自产品销售后的各种升级换代和维修咨询等服务,只有20%的利润来自产品销售本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目前的经营额已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1/5。而从服务贸易内部的构成来看,保险、银行和通信等业务增长尤快,超过了传统占首要地位的旅游和运输,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了46%。
3、从实体经营到虚拟经营
虚拟化经营也是一种通过专业化生产提高效率的行为,虚拟化这一崭新的企业组织和经营方式,正在为世界经济提供一个全新的、倍增了的拓展空间。网络经济从两个方面引发了虚拟化经营的出现。首先,国际互联网给虚拟化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可以仅保留最为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通过各种方式如联合、委托、外包等,借助外部的资源力量进行整合来实现。其次,市场情况和竞争方式的新特点,形成了对虚拟化经营的内在需求。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以服务取胜的竞争条件,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富有弹性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需要建立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有如下优势:有利于技术开发,有利于拓展市场,有利于共同筹资,有利于精简机构,有利于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多元化经营,有利于组建企业集团。
4.从互相竞争到双赢合作
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过程中,企业从竞争到合作,从"零利"到"双赢",合作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思路。方式多种多样:兼并、收购、上下游整合、合资、技术转让以及各种各样形式的战略联盟;对象也各色各样:客户、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以合作代替竞争作为企业经营的新思路,源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商品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物质商品的特性:首先,信息商品具有可重复使用性,信息商品的使用并不像物质商品的使用那样会被消耗掉。其次,信息商品具有不完全排他性。所有物质商品都具有排他性,但你拥有一种信息,不排除他人同时拥有此信息。另外,网络技术为企业实施该战略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条件。通过因特网,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应用EDI等信息系统实现彼此的资料互换、信息共享,联合进行产品开发、生产、营销,以及售后服务。
营销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的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面对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企业营销渠道出现了新的变革趋势。
1、营销渠道的结构性优势日趋突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渠道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个对目标市场全方位覆盖、全渠道控制的营销渠道是绝大多数产品取得成功的先决因素。而随着现代零售商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厂商的营销渠道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生产商由于能为社会提供稀缺的商品而在渠道内处于支配地位。但是,市场格局的变化使营销渠道系统内权力由生产商转向零售商,零售商逐渐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市场供求发展为有效供给大于有效需求的买方市场,消费者成为稀缺资源,由于零售商处于渠道的最前沿,最能够接近和直接影响目标市场顾客,因而成为产品流向市场的"守门人"。其次,零售商通过扩张、兼并、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急剧扩张规模,零售商的集中程度大大提高。如1996年美国"R"玩具公司销售的产品占美国玩具市场的20%。零售商实力的日益壮大增强了他们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结构性优势,使厂商在整个价值链系统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再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地区之间销售渠道的差别正日趋减少。超级市场、连锁商店和直复营销等形式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许多巨型零售机构把自己的销售网络扩大到世界各地。零售商业的国际化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带动了生产商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但伴随而来的是,生产商的国际化也更加依赖渠道网络的国际化。
2.渠道组成结构向扁平化方向转变。传统的销售渠道结构呈金字塔式,存在着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厂家难以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二是多层结构有碍于效率的提高,且臃肿的渠道不利于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三是单项式、多层次的流通使得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反馈;四是厂家的销售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落实。因而,许多企业正将销售渠道改为扁平化的结构,即销售渠道越来越短、销售网点则越来越多。
渠道扁平化作为一种销售模式,简化了销售过程,缩减了销售成本,使企业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但扁平化并非是简单地减少哪一具体销售环节,而是要对原有的供应链进行优化,剔除供应链中没有增值的环节,使供应链向价值链转变。供应链管理最优化将是未来厂商、分销商、电子商务营运商经营成功的关键之一。要做到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客户服务网、互联网五网合一。借助互联网,把产品销售、物流控制、信息沟通、客户管理及意见反馈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分销模式向电子分销模式转化,利用电子商务来解决传统渠道的低效率运作,以求以最短的供应链、最快的反应链、最低的成本来进行运作。
3、营销渠道终端的个性化。针对消费者的产品定制不仅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没有产品积压,而且个性化的产品价格缺乏弹性,所以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如伊莱克斯冰箱,可以按照消费者的偏好换门板,正是凭着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短短几个月中,市场占有率已进入同类家电行业的前五名。福特汽车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工业化时代大规模、低成本的无差异营销的案例,但是在1999年9月,福特开始发起网上计划,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零部件、车型、可信赖的分销商和保险服务等,瞬间就可以完成个性化的定购。相反,看不见消费者差异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将难以生存。
4.新型营销渠道的拓展与延伸。网络经济推动了渠道的变革,因特网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空间,在这个由数以万计的计算机主机和光纤、电话线连接起来的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进行测览商品、订货、付款、交货、广告、市场调查等一系列的商务活动。这种新型渠道的突出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和透明度。供求双方同时在网上进行交易,节省了中间环节的成本,供求信息能够及时获得沟通,对双方都具有较大吸引力。
5.注重渠道成员的客户关系管理。由于争取一个新顾客的成本要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所以建立同顾客之间的联系,并管理这些事关顾客和公司利益的关系就显的尤为重要。关系营销的中心就是顾客品牌的忠诚。据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顾客的忠诚度提高5%,企业的利润就增加25%。经济全球化时代,网络的运用更加普遍,通过开发数据库软件,可以建立起目标客户群的档案.针对具体目标客户的特点进行"一对一"营销。如亚马逊的网上书店,就是以低成本建立了庞大的客户数据库,利用顾客以前购物的信息,巧妙的提醒顾客去浏览可能会引发兴趣的其他书籍等。今天的营销方法不再是强加信息给顾客,而是试图吸引消费者的兴趣,获得他们的许可,然后同他们开展产品的对话: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关于产品的信息,通过实行一种"许可营销"来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的营销渠道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全球一体化、需求多样化、消费个性化的市场了。因此,对中国企业的营销渠道进行适当的改进,必将更加有利于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
1、政府的信息网络建设。政府要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改进贸易实务的运作方式,使电子商务进入贸易的各个流通环节。首先,可以运用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改进通关流程,进出口企业与海关计算机联网,通过网络数据的传输进行申报、审核、复核、下达指令等,加快通关速度,降低贸易成本。其次,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改进物流系统,使运输、仓储信息、交通联合起来,实现运输革命。最后,使电子方式进入国际贸易的支付环节,从而单证的审核、付款、交付都可以通过网络银行得以实现,使跨国经营企业的营销渠填更加快捷、流畅。
2.企业的供应链再造。供应链再造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会出现一种由不同层次的供应商组成的供应等级结构,供应范围不仅涉及原料,而且涉及零部件甚至整个生产系统。一方面企业要精心挑选供应商,通过收购、战略联盟、合资等方式与供应商形成紧密的关系,使供应链变得合理;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只控制核心能力,而将非核心能力的业务虚拟化,外包给专门的供应商,即对其业务流程和服务进行区域和全球的整合。21世纪,已经进入了快速反应的供应链阶段,通过电子商务手段与合伙者形成物流、信息流的无缝连接,通过对供应商的培训整合他们的能力,以达到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快速反应。如戴尔公司通过互联网与几百个供应商相连,每隔两个小时经因特网向仓库发出部件需要通知,从定单的下达到电脑部件的个性化组装,再到消费者收到电脑往往在一周之内。因此国内企业可以适当的参照他们的运作方式,与供应商建立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一些标准化的大件出口商品,可以实行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定制化的生产方式。
3、建立扁平化的渠道结构。渠道扁平化作为潮流,是市场规则使然,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链环节,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同时给渠道合作伙伴盈利空间,是当代企业渠道建设和发展的方向。IBM公司面对经销商的直销计划和电子化支持的渠道策略就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也使得IBM渠道更加扁平化。分销渠道扁平化,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这应是今后我国企业分销渠道建设的共同追求。
4.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业竞争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只有与当地的合作企业建立起长期可依赖的关系,采取"双赢"战略,才能借助合作伙伴的渠道赢得市场地位。日本的三菱集团与德国奔驰公司在汽车、宇航、集成电路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得以在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之前就进入欧洲。作为回报,三菱集团帮助奔驰公司在日本建立起了销售网,双方各有所取。与当地企业合作,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市场占有,更要为对方提供广阔的赢利空间。如可口可乐在中国建立的合资企业只提供可乐原液,除此一不投资,二不出人,三不分利,但却对当地可乐企业的建设、生产和销售、宣传广告和职工福利等提供一切的支援和扶持,从而使可口可乐公司的利益深深根植于当地企业的利益之中。
一、网络经济特征分析
信息技术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崭新的网络文化。网络的开放性体现在任何一个终端都与全球相连,体现在:信息的透明性,打破地域性。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知识储存、传递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知识成为商品的能力大大增强,产品和服务越来越知识化、智能化、数字化,使知识经济成为可能。
互联网所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来交换和市场体系的巨大革命,网络经济就是这种革命的结果。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一直寻求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承载信息的媒介正是为了这个目的。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换活动是并联系统,网络交换提高了交易的频率和速度。
二、网络经济下凸显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观念
不少企业由于单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管理者缺乏应有的财务风险观念,一味注重扩大规模,追求规模效应。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企业真的“很差钱”,尤其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在资金链断裂的情形下难以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出现的企业“破产潮”,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观念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财务管理意识观念的淡漠,财务策略上的严重失误,如新产品开发失败、盲目多元化经营、企业扩张速度失控等等,直接导致了一些企业的危机。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得财务管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念已不能适应网络经济时资决策的需要。
(二)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观点主要有: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股东财富最大化是广为接受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意识到如何运用财务杠杆,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负债利率一致的情况下,就没有财务杠杆效应;抑制或消除负的财务杠杆效应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途径。
(三)财务管理权限模糊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者越来越分散,通过经营活动的替代品――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的需求增加,财务会计报告作为外部投资人的重要信息来源,日益重要。仅仅就外部投资人而言,他们必须了解自身投入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情况。企业财务工作中权限划分不清,主要表现在:会计部门与财务部门混设,好多企业没有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会计人员代行财务管理职责,重要财务决策由不懂财务的管理人员一言堂做出也是普遍现象。如何界定财务部门的权限,分清财务与会计的角色定位成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投融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资金有两大来源:内部和外部。内部来源有自有资金和经营积累;外部资金来源有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根据融资啄食理论:企业融资序列是先内部后外部,就外部融资来讲,先负债后权益融资,这一序列的确定是企业融资成本比较的结果。而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先天缺陷,使其成为企业圈钱的场所,当然这种状况已大为改观。从融资目的来讲,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或商品经营活动的需要,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就投资来说,在企业管理中,财务往往处于被动和附属的地位,只有服务和管理的职能,不具备经营的特征,结果投资行为基本上是领导拍脑袋拍出来的,而不是按照“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的科学过程进行投资决策,结果是重复投资,资源大量浪费。
(五)财务核算不规范
财务管理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分配组成,其实质也就是会计六要素的管理,企业的财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在财务核算中,大多数企业严格依据企业财务制度,对本企业各部门以统一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企业为了小范围的便利,会计核算方法做法不规范,表现在:①核算分散;②收款周期长,周转慢;③成本核算不真实;④财务决算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监督和控制作用;⑤记账手段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会计核算不规范,必然形成财务管理上的被动与相应决策的偏差与滞后。
(六)财务控制不到位
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以确保财务目标实现的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与预测、决策、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全部职能。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健全公司内部的财务控制。在财务技术倍受社会各界和每个企业关注的今天,我们需要不断创新理念,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各方面,财务控制具有事前、动态和主动的特点,使其在财务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越是在充满风险的活动中,财务控制越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七)财务制度体系不完善
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比技术更重要。具体到财务管理来说,必须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在该过程中,决不能按照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观念,而应适应网络经济时展要求。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能够决定一个企业正常运行并促进其快速发展。对于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协调企业内外的各项利益关系,保障财务资源的安全性,协调并提高企业综合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层面,应结合自身情况,在相关财务制度约束下,从财务制度的制定、财务组织建设到各财务决策程序,形成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财务管理最终要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管理的改进以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这就要求重视财务新型人才的培养、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明确财务管理定位并且开发系统财务管理方法与制度,保障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为企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以适应网络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变革的要求。
三、网络经济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全方位挑战
(一)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事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的磋商、合同的签订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交易实现了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这些变化,首先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技术手段,使得财务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其次,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良后果,无法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此外,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网络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极大提高。
(二)对财务管理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因此,要求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使用基于内部网的财务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实现在线管理,但是它不能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以使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网络经济下,要求财务人员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办公(即移动办公),这样财务软件必须是基于互联网的系统,而只有实现从企业内部网到互联网的转变,才能实现真正的网上办公。
(三)给财务管理带来新的风险
网络经济的虚拟性给财务管理带来的一个重要威胁是网络的安全问题。网络经济中要求财务管理活动要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而目前传统的财务管理中大多采用基于内部网(Intranet)的财务软件,对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考虑不是很到位,而企业的财务数据属于企业重大商业机密,如遭破坏或泄密,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是身份确认和文件的管理方式问题。网络经济下参与商业交易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双方互不见面,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相互认证,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
四、网络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思路
由于我国传统财务体制的缺陷,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对财务管理的地位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使得财务管理的应有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因此,描述其现状、分析其成因,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应对网络经济时代的挑战。
(一)适应网络经济要求
首先,网络财务由于充分地利用了网络手段,使得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从事后行为推进到适时行动,即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这在本质上极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其次,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需要的财务会计信息将从对事后的静态核算信息需求提升到事中的动态核算信息需求,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的价值,因而能便捷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动态分析资料。最后,通过与网上银行的连接,可随时查询企业最新银行资金信息,最大限度地加快资金周转,针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地掌握第一手信息,做出反应,部署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
(二)一体化
财务通过网络的连接,使企业能够实现一体化管理,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会计领域实现信息集成,即实现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之间的信息一体化,解决会计信息真实性和相关性的矛盾;二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使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能够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在一起;三是建立企业组织与外部关系人(客户、供应商、银行、税务、财政、审计等)的信息网络,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的一体化。
(三)个性化
传统财务管理以预先知道决策者的信息需求为假设,这一假设导致了财务管理数据的高度综合。综合信息最严重的问题在于:一切信息使用者都被“一视同仁”地提供同样的信息,这显然不能满足个性化需要。与之不同的是,网络财务强调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财务管理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减少数据的归集,在信息系统中存储大量的“原”信息,从而能灵活地加工成各种信息产品,由信息使用者自己根据决策需要对数据进行剪裁,这样就更能提高其决策有用性,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更好的决策。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已经改变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方式,同时,互联网为不同类型决策者提供了一个信息菜单的平台,以满足使用者个性化需要。
五、网络经济环境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变化
随着企业制度及管理方式日趋完善,经济全球化以及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兴起,为了适应管理需要,不断引入新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及目标,从而为财务管理改进提供了努力的方向。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促进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与发展。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体现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在该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具体而言,应形成如下新的理财理念。
(一)人本化理念
人是生产要素中的能动性要素,有着巨大的创新能力,企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调动人的积极性,由此,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的发展和人性化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的大势所趋。企业中的财务活动都是由人来实施的,其成效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性,根据激励相容原则,设计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控制机制,充分调动全员科学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知识化理念
在新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知识是形成科学技术的必备条件,进而知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具体到财务管理上,财务管理思路、内容、方法和手段等都需要新知识的支撑,新知识不断涌现,促使财务管理成为一种知识化管理,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勇于和善于接受新知识,注重学科融合,将其他诸如金融学、经济学,甚至生物学的最新知识运用于财务管理中,以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竞争与合作统一理念
在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令人瞩目的新趋势,即与市场中的竞争对手开展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共谋发展。信息网络化、交通便利化、科学技术综合化和经济全球化,这些都为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财务管理也要适应这一变化,在善于抓住机遇、从容应对竞争的同时,要善于与竞争对手互通信息,交流管理经验,共同开拓市场,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盟,尤其是像轨道交通等耗资巨大的项目,更需要战略合作,使各方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一致,实现“双赢”。
(四)“负债经营”理念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也是企业发展中稀缺的资源,而负债是融资成本低廉且比较快捷的融资途径。“负债经营”是利用贷款扩大企业经营规模,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不断细化,规模也呈扩大趋势,从而使企业负债经营成为可能。使用贷款不仅可以缓解企业资金短缺,提高流动性,同时还能使企业享受利息抵税的好处,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负债经营”。
六、提升财务人员素质以适应财务管理的需要
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网络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财务人才。
(一)财务人员应有素质
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一方面要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即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备灵敏、高效和快速反应的特征;另一方面,财务人员需要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的综合性素质。
一是综合知识。财务人员既要有系统的经济、财务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数学、法学和网络技术知识,面对知识快速更新与经济、金融活动的广阔、灵活和多变,能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角度综合分析,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
二是学习能力。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善于从实践中学习,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以及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三是熟悉金融工具。随着国际金融创新的加速趋势,经济虚拟化的发展,金融工具必将成为理财的重要手段,现代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其特性,运用其来开发融资工具和管理投融资风险。
(二)提升财务人员素质的途径
一是靠建立和完善培养体系,采用多种形式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优化人才结构。
二是财务人员经常与其他专业人士沟通、讨论,交流执业经验,分析财务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等,善于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
三是加强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建设,采用扁平化管理,提高组织运转效率。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信息和技术的快速更新及传播,企业竞争加剧,相应地,企业为提高其竞争力,必须由原来的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经营模式的转换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正如美国会计学家埃劳特和杰克逊所言“建立在工业时代的传统会计必须演进到信息时代中去”,基于此,财务管理的各环节亦应改进,要探讨企业在筹资、投资和分配等方面如何进行创新,以应对新理财环境的挑战。
结束语
网络经济时代呼唤财务管理的创新。网络经济环境相对于传统经济环境而言,最大的变化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全面创新依赖于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将网络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的各环节,提升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马晓红.浅析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控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8).
[2] 王延伟,张丽娟.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对策探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3] 向显湖,李永焱.试论企业组织资本与财务管理创新[J].金融研究,2009(02).
[4] 刘晓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8(05).
[5] 王俊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8).
[6] 孙建强,赵鑫,王秀华.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09(08).
[7] 安吉春.论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J].现代经济信息,2010(03).
[8] 张立婧.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模式[J].消费导刊,2009(03).
[9] 贾菡,邓丽三.企业财务管理职能演进文献综述[J].技术与市场,2009(12).
[10] 雷振海,郑金宝.确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 增强高校经济实力[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11] 石景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二、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系统标准化进程滞后
在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应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来完善标准化的信息化系统。但是,从当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信息化来分析,进程过于滞后,尤其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应用的软件、会计信息系统等都缺乏适用性,再加上专业性不足等因素,从而导致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实用性较差,对财务会计管理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2. 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不高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工作涉及到大量的资金、资产、物资的信息,同时也是对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中各项进出帐资金进行管理。但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信息安全性却受到一定的威胁,由于财务会计信息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而在计算机网络运行的过程中,与计算机系统是相互连接的,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动性比较大,一旦计算机系统感染病毒、被木马攻击或是出现硬件故障的话,就会对计算机系统内的财务会计信息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三、网络经济时代下如何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1.加快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进程
通过以上对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的问题分析了解到,在网络经济时代下,会计信息系的标准化进程过于滞后,从而对财务会计管理的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对此,应加快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进程。首先,应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同时应使各个事业单位所使用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应趋于标准化,避免因系统标准化进程滞后而影响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其次,应加强财务会计工作软件的开发,在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进程的基础上,不断的增加软件的实用性,同时应向着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财务会计软件的应用效率。再次,应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业务处理流程、内部管理需求等要求来选择更适合自身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软件,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效率。
2.加强技术层管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1网络经济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
网络经济时代下,会计信息的处理形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会计的一切活动都在网络上进行,所以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会计的三大职能在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下也得到了相应程度的发挥。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项业务的进行都是将会计信息的相关资料进行采集并统一汇总至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的处理形式也变成了自动处理和及时处理的形式。监督职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在网络时代下,会计监督实现了远程监督的形式,使监督更加及时和有效。同时,可以建立完善的经营决策预测的系统,通过反馈的会计信息,经营者和信息使用者通过强大的预测系统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提升经营管理的水平。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在转化为会计要素的过程中,现有的会计要素不能全面的将经济活动展现出来,所以最终的网络经济信息会出现一定的差别,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会计要素也要有更深层的归类。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处理也随着加快,所以会计要素的更深层的归类已经成为趋势和可能,只有会计要素的深层分类,才会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同时也能如实的反映企事业资金使用情况。
2网络经济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传统的会计核算是以纸为介质,纸上记账和报账,而电子商务下的会计核算,已经转向了依靠网络、计算机、通讯等技术,完全实现了会计信息核算的无纸化。传统的商业模式,会计核算往往注重固定资产(房屋、设备等),将其作为竞争的核心内容。网络经济下,注重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不再只专注对固定资产的内容,会计核算表现出来的多样化,更符合信息使用者的多层次的需求,网络经济下,会计报表呈现在互联网上,不仅提高了会计报表的透明化,同时实现了会计报表信息的共享化和公开化,这样从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其公共监督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2)对历史成本的影响。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使得资产可以进行变现净值计价,使用者在网络上进行访问,通过最近的成交信息,可以完成对资产的计价,这样为经营者和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可以更准确的制定未来发展计划,提高了经营的战略决策。所以,网络经济下,历史成本被替代已经是大势所趋,其存在也毫无意义。(3)对债权发生制的影响。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系统,完全实行了实时报告,固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其作用,电子商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所以,网络经济时代下,其经营收入和支出的费用具有实时性的特征,能够将现金流量更及时、更准确的体现出来。(4)对财务报告的影响。传统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由于会计信息的变化性,网上交易时发生的各种状况,以及国际之间的贸易量增大等,都会对财务报告造成一定的影响。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对财务报告系统进行完善,结合会计行业的发展形势,最终制定出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多层次需求的财务系统,该系统中要能够颠覆以往的传统会计形式,将知识资本的拥有量及增值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同时人力资源也应纳入重要内容。
3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理论面临的其他问题
(1)会计信息安全问题。进入网络时代,电子符号代替了以往的会计信息数据,磁介质取代了以往的纸张,会计信息的传递都是依靠网络来完成。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会计信息的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具体表现在:会计信息被篡改、会计信息保密性差、会计信息系统遭到入侵等。上述威胁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事业单位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网络经济时代下,安全性已经成为会计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2)会计国际化问题。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下的会计工作,已经能够在短短数秒内可以将大额的资金在世界上进行随意的转换,这是以往传统的手工会计所无法比拟的。以资金流动的速度来看,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竞争变得越来越大。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要不断的挖掘自身的潜能,创造开发新产品和技术,加快发展的步伐,向国际接轨。国家的资金贷出单位在对外国进行借款时,在充分考虑其信用状况时,同时要求其能够提供符合国际惯例标准的会计报表,以便能更好的完成信贷业务。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必然加大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而在往来的过程中要能够了解合作方的信用和财务情况,所以对于合作方的财务报表信息要能够有详细的了解,能够按照国际惯例的标准进行如实的反映。因此网络经济时代下,会计国际化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财务软件问题。由于受到传统会计形式的影响,现阶段,财务软件主要以记账、算账和报账为主。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财务软件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趋势,必须结合网络经济的相关特点,开发新型的财务软件,以完全符合会计发展的需要。传统财务软件的功能和信息量的范围较为狭窄,其会计的职能没有得到根本的发挥,在发展新型财务软件的同时,要着重考虑网络经济的条件,结合国际化的会计发展走向,对技术应用上要采取创新的模式,支持各网络系统的应用,结合商业发展的最新模式。在财务软件的设计上,要更加注重安全性设计、人性化设计、最优化设计等,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和准确。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管理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财务会计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财务会计信息直接关系企业的财产安全和正常运行。因此,无论是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还是网络经济时代的网络会计,保障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是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会计具有信息传输和信息共享的速度优势,提升了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益和效率。同时,网络会计自身的特殊性,也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例如,计算机硬件被破坏或者感染病毒,财务会计信息就有丢失和被窃取的风险。此外,以往的工作方式下,会计工作分工明确,权责明晰,相关责任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确认无误后进行签字、盖章,书面材料可以长期保管,即便在以后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出现问题,通过签字、盖章记录就可以明确责任人,权责明确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减少了风险。网络经济时代的网络会计工作,使得传统的签字、盖章形式无法应用,财务会计信息在传输和共享的过程中被篡改、窃取时很难追踪到相关痕迹,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风险爆发出现问题时,无法明确责任。
1.2财务会计人员难以适应网络会计的新需求
传统模式下,财务会计人员获取财务数据主要依靠一线人员和相关部门提供的原始单据,财务人员在审核原始单据的基础上获取数据信息,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等。在网络经济时代下,数据的获取更多来源于互联网,财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互联网操作,独立解决网络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网络会计不仅在数据信息的获取上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还要求财务人员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得出有利于财务决策的信息。然而,在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和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的限制之下,财务人员很难实现由传统会计向网络会计的转变。
2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的策略
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网络会计是大势所趋,构建网络会计领域完善、有序的法律环境是保证网络会计发展的基础。相关部门应对此高度重视,在全面考察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早制定、完善适合我国网络会计的法律法规,在净化网络环境的同时,为网络会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其次,要加强软件管理,对于软件的研发要制定一定的准入制度,适当提高准入标准,使一些有实力、有资质的企业进入该领域,把好准入关。在软件研发过程中要制定统一标准,统一审批条件,对于通过审批的软件进行统一管理,不能通过审批的,进行严格管制,防止非法上市。此外,在加强软件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盗版行为,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提高企业进行创新、开发先进软件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秩序,为网络会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监控。首先要做好职责分离和定时轮岗工作,有效降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隐患。在网络会计的日常工作中,设置操作岗和监控岗,操作岗工作人员在每一笔事项发生之后进行多重备份,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修改。操作岗工作人员在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的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控,监控设备记录数据的输入和操作流程,由监控岗工作人员对该记录进行存档和长期保管。财务审计出现问题时可以调取相关监控记录进行比对,查找问题根源,明确责任,规避风险。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021-02
1 经济学
1.1 经济学原理
“经济”是个外来词汇,意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一个家庭在整体生活中会面临许多决策,与家庭相同社会,一个社会也面临着许多决策。一个社会必须要决定出需要做哪些工作,由谁来做,以及在各个成员中配置稀缺资源。门格尔认为经济学理论是一种理性、逻辑的科学,不可用数学方法简单的测量,而应用演绎法或归纳法来解释经济现象。即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之上,对经济变量之间如何发生联系判断的假说,依据假说运用逻辑规则演绎的预测结果。
做出决策,往往是在具有多重选择的情形下才会发生。为了得到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不得不放弃另一喜爱的东西,即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两样或多样东西之间做出权衡取舍。为了得到喜爱的东西,付出努力是必要的,但决策的正确性才是真正控制结果的重要因素。
做出决策,必然要在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之间做出比较,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即机会成本。作为社会人,人际沟通是人社会生产的条件,是形成自我意识的重要手段。在人际沟通中,人们选择网络媒介进行消息、情感、意见、态度等的交流,而放弃使用面对面的交流模式。在这个简单的选择中,面对面交流对于参与网络讨论的受众而言即为机会成本。
1.2 网络传媒
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具有信息量巨大,传播速度迅速,交互性强等特性,得到多数受众青睐。其中,交互性强是最大的优势。受众通过网络媒介表达个人言论、意见,并与他人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交流,并交换意见与态度,受众的言论自由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发挥到最大化,而即时的回馈与交流也是吸引受众使用网络媒介的原因。在传播学中,将公众的意见或言论称之为“舆论”,即受众在公开场所表达意见,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言论。网络舆论一般形成于网络的虚拟社区之中,即通过网络建立的类似于现实社会的社区文化圈。在虚拟社区中,受众不受现实社会中的权威、贵富的控制影响,可以直接地的表达个人意愿与想法。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压力影响,人们往往在不同意见出现时,会采取沉默的方式来获取暂时性的稳定。但在网络媒介中,表达意见与态度的受众之间并不知晓对方,仅仅是依靠自己面前的电脑屏幕来完成人际沟通。因此,受众无需考虑自己与他人在社会地位、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差异,可以自由发表个人意见。在遇到不同意见出现时,心理意志坚强的受众会发出反对意见并与之争辩,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
但是,在网络舆论中“从众”现象的出现是影响舆论正确性与理性的最大障碍,同时却是对“二八定律”的完美诠释。
二八定律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因子只占其中一少部分,约为20%,而不重要的80%因子则占多数,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由于“沉默的螺旋”假说的存在,使得从众现象不断出现,从而促使舆论失去理性与正确性,对于那些心理意志不坚强的受众具有不利的影响。
2 舆论与言语霸权
“沉默的螺旋”假说,是德国传播学家伊莉莎白·诺埃勒-诺依曼(E·Noelle-Neumann)提出的。该假说基于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意见与公众的观念一致,则会自信的表达出来,但当自己的观点仅属于少数或劣势时,受众则会趋同与群体压力而变得沉默。虽然,在网络媒介中,受众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可以自由地表达个人意见,但是当自己处于少数群体时,得不到多数人的认可和尊重,对于归属与尊重的需要是人们的基本需要,那么受众在心理上会产生抗拒并努力使自己摆脱该少数群体,继而发生沉默现象。只有少数意志坚强的受众,在得知自己归属与少数群体时,依然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时该受众会利用自己的深厚专业知识的优势,劝说其他群体中的成员支持自己,直到使自己所在群体归属更多的个人。但舆论的形成是否具有理性与科学性,则决定于控制舆论导向的少数人手里。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理论,也在说明不和谐“由于产生心理上的不舒服,会促使人试图减轻不和谐感,以达到和谐,”并且“除了试着去减轻不和谐,人还将积极地避免接触会增加心理不和谐的情景及信息”。因此,网络媒介中舆论的形成过程,与受众的心理意志坚强与否相关。只有那些心理意志坚强的受众个体,才会在非理性与荒谬性舆论形成的开始将其扼杀,并给予多数受众一个理性的舆论导向。
英语哲学家卡尔·波普将宇宙分为三个世界,即物理实体世界、精神状态世界和作为人类精神产物的知识世界。这里的知识世界是与人类的语言和话语息息相关的。人类并不是生活在一个沉默的寂静世界,而是个充满声音且声音不同的话语战场。虽然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人们只是单单对着电脑屏幕打字,并无发出声音。但虚拟社区的交往方式即是这种文字的沟通,虽然交流的受众之间没有直接地语言接触,但文字是组成语言的重要符号,文字的交流作用等同于语言,甚至比语言更加激励。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其众多理论著作中,都在阐释一个词语即“话语霸权”。福柯认为,所有的人文学科都是权力制造的产物,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体现,即否认了知识和真理的客观性。话语,作为知识的载体,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它体现出的是一种社会权力关系。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经济学原理的诸多理论,都是经济学界的专业权威人士通过权威部门,告知大众,并利用各种传播渠道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而大众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无法接触到第一信息源,对于权威部门信息的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和认同感。有时,会失去自己的理性思考,盲目的追随着权力部门的话语导向。
经济学理论中,较为多用的是人们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在网络虚拟社区中,受众之间的话语表达代表着个人对主体事件或人物的看法和意见,相同意见态度的受众会自觉地将彼此划分为同一群体,支持本群体成员并共同打压或刺激其他群体成员,直至将不同意见的受众纳入自己所在群体。但是,当群体之间意见发生矛盾时,群体中的个体受到不同意见的刺激,会发出法抗或遵循的刺激反应。如果在意见相对的群体中,有社会权力因素的存在,那么无论这个个体心理意志多么坚强,也会毫不犹豫的转向对方群体意见,跟随对方的舆论导向。权力机构或成员的社会地位使得多数受众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畏惧与尊重,即认为国家权威机构一定是正确的,对于权力机构的膜拜是导致非理性思想存在的重要因素。2008年神医张悟本事件就能够很好的说明人们对于权力机构的非理性信任。但是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在当今传播渠道增多,传播效果增强的情形下,部分受众对于权威部门抱有一定疑惑,会适当的运用理性思维判断权威部门的信息真实度和可靠性。但如果两个群体之间并无权力机构或人员存在,那么心理意志坚强的那方则会取得言语的胜利。
网络舆论的形成一般具有从众性,即参与舆论形成的多数受众并没有坚定的意志来维护个人观点,只得遵从与那些意志较为坚定,并言语表达具有一定可行性与知识性的受众,而能够表达出坚强的心理意志,在意见讨论中能够说服多数受众跟从的个体,往往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接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因此,这些个体利用良好的教育可以科学地分析社会现象,正确的表达观点意见,利用社会地方的优势可以较为全面的宏观整个事件的发展,理性的做出与社会发展同一的行为。在经济学中,人们会对刺激做出反应,人们面临选择时,对于成本与收益的变动,人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网络舆论形成中,当受众得知自己属于少数群体时,会产生心理刺激,被多数人孤立的恐惧迫使少数群体中的受众对刺激做出反应,即选择加入多数群体,以此来获得心理和谐。
我们可以看出,那些接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以及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受众,在整个社会中只占有一小部分,而绝大多数受众作为社会成员则处于社会的中级阶段,接受过教育,仅仅拥有一份能满足基本需要的工作。这两类受众在对问题事件的处理方面主要表现出决定与从众的行为,即只占社会一小部分的受众在网络媒介中仍然处于优势位置,控制着舆论的导向,而大多数受众由于接触信息源的限制与价值观的片面性,只得处于从众群体中。因此,二八定律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物质财富的分配问题,在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二八定律仍然适用,即“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当代社会,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资源,传播渠道的增加使得人们对于信息的真伪失去了理性判断,信息的快餐文化大量充斥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导致我们无法一一辨别信息真伪,只有遇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情形下,我们才会选择有意注意,理性分析信息判断其真实度。但是当社会权威部门信息时,大多数受众由于自身限制,以及知识的有限性,只能依赖权威部门的信息,对其采用全部接受的方式,缺少理性思考。但并不是每一个权威部门或每一个信息都是完全正确无误的,是否适应于自身还需要受众更多的理性判断。可以看出,社会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的理性判断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对于权威部门的信息也有了自己的意见态度,对于主流舆论的导向也融入了自我判断。接触的信息源越多,我们对于信息的理性判断更加科学,对于刺激的反应更加理性。
参考文献:
(二)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大多数企业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都非常重视,但却忽略了对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很多企业没有扎实的财务管理基础,并且财会人员理财观念落后,缺乏系统的知识,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企业仍旧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但是许多财会及管理人员为一己私利而弃企业的利益于不顾,这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偏低随着经济活动网络化、虚拟化,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财务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反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倘若企业内外信息披露的不对称或者是不及时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将增加企业的风险。而企业管理者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网络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革,不能增加风险意识,那么又将给企业带来危机。
二、网络经济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给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带来的影响财务管理主体是指财务管理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实体,这种实体是有形并且相对稳定的。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及电子商务的普及,出现了许多虚拟的企业形态,比如淘宝网上的许多商铺,有些甚至没有实体形态,只需要一个网络连接就能实现线上经营。这种虚拟的企业没有严格的企业边界,它们使得财务管理主体由实体化转向虚拟化。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的对象一般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但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得许多传统的商业模式被电子支付、电子采购、电子订单等取代。
(二)给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与内容带来的影响传统财务管理目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为代表。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客户的目标和业务的流程来实现的。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客户目标和业务流程发生了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知识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知识的不断更新应用渗透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得财务管理的目标呈现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重新定位财务管理的方针:一是要协调好相关主体的利益;二是考虑企业的预期效益;三是担负社会责任,这也客观上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多层次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局限在企业内部,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不能很好的协调,造成信息滞后、监管不力等,无法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而在网络环境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全、快、准,并且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所有的交易及决策均可在瞬间完成,使得经济活动的空间缩小、时间缩短。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采购、生产、运输、销售、保险、申报等环节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全自动化完成,互联网使得贸易实现了虚拟化、远程化、实时化,这就对财务管理的弹性、及时性、适应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经济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由以前的以有形资产的管理为重点转移到了现在的以无形资产的管理为重点。在农业社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土地;在工业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厂房、设备等;在网络经济社会,技术、商标、信息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络经济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创新了财务管理的内容。
(三)给企业财务管理安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带来的影响网络经济的虚拟化给财务管理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现代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业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但是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体系中,也存在着许多风险,黑客攻击的案例屡见不鲜,网络犯罪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尤其是目前财务管理缺少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保护和技术保障。而且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化的报表、合同等无纸化的形式也使得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因此,网络经济在推动经济更上一个台阶的同时也给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风险。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批能够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现代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理论、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财务人员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要激发这类人员的竞争意识、适应现代经济环境的紧迫感,并且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将个人、企业、社会三者之间利益相结合的意识。
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
(一)财务管理主体、对象的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一种直线式管理,是对实体经济形态的管理。而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活动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若干法人之间形成网络合作关系。网络的共享性必然要求加强团队协作,由直线式管理拓宽到横向的管理,甚至实现交叉式管理,这样不但能充分发挥本企业的财务潜能,也能充分利用相关单位财务管理资源的优势。传统的财务管理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的管理,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信息活动创造的价值的比重逐渐上升,企业的管理活动更加集中在信息资源的管理上,更加意识到技术知识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从“有形的生产要素”上,转向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
(二)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与内容的创新在网络经济背景下,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使得财务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以及财务责任社会化,这就要求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将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发展文化教育、发展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也使得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达到共赢。同样,在网络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的模式能够实现在线操作、集中管理、远程处理。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极大的发挥了网络的优势,使得财务管理由静态走向动态,大大地拓展了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在财务管理内容上,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不仅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也更加注重无形资产的管理,使得财务管理延伸到了各个方面,这对于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发现企业的优势资源有重大意义,使得企业得以发现并发挥其优势。
(三)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安全并提高人员素质为保障网络财务管理的安全,要从制度上、管理上、技术上入手,保护企业内部网,以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同时,培养一批掌握全方位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也是当务之急。
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健提高。财务管理应当顺应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因此,笔者对于财务管理当中的问题,给予以下建议: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批能够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现代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理论、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财务人员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要激发这类人员的竞争意识、适应现代经济环境的紧迫感,并且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将个人、企业、社会三者之间利益相结合的意识。
(二)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经济活动通过互联网进行,多半呈现的是数字化特征,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是动态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可是,市场的需求要求这些信息多层次、立体化,因此,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这类信息加倍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多样地展现在信息需求者面前,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等。
再次,生产组织方式方面。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单个企业包揽生产的全过程,产品价值链是在一个企业不同车间内部完成。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生产组织方式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并获得推广。这种组织方式以国际品牌为龙头,通过原厂委托制造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如中国知名企业格兰仕公司。跨国公司将其在海外的生产线搬到格兰仕,格兰仕为其生产产品。在这一过程中,格兰仕既扩大了生产规模,还节省了生产线的投资,也更充分发挥出了规模效应。所以,网络化生产组织方式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壁垒,为品牌公司及生产厂商达到“双赢”的效果。
一、网络环境下财务会计的新特征
首先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具有多元化的新特征,具体表现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得到了很大的扩展,计量属性呈现多元化,同时会计核算方法也呈现多元化。还有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以电子符号代替了财务数据,网络数据代替了纸页数据,并且网络数据已经成为财务信息输出的主要方式。再则就是网络环境解除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更加紧密,会计信息与其他经济信本文由收集整理息构成信息整体,共同为信息使用者服务。同时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企业自身的经营业务与企业财务同步,并且能够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同时加以智能的分析与预测,并将结果呈献给企业管理者。
二、网络环境下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作为知识经济产物的会计在网络环境下,其理论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所以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已经势在必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跟上信息时展步伐。还有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的会计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而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会计改革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可以避免会计改革进入弯路,最终为会计改革提供保证。除此之外,随着会计实践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在要求会计理论要不断加强创新,同时会计理论的创新与会计实践的改革相辅相成,会计理论的创新可以为会计实践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保证会计实践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的创新
1、会计目标的创新
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必须要重新审视与认识会计目标,明确企业会计为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因为网络环境下企业可以及时的提供比较全面的会计信息,同时网络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及时查询与跟踪提供了可能。因此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必须要及时了解会计信息需求者的类型之后,然后针对需求者的需要为其提供有关事项的会计信息,并且通过网络渠道与其及时沟通,进行双向交流,因此,未来会计的目标将是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同时兼顾受托责任信息。
2、会计基本前提的创新
【本文来源】:商业研究2004.14
【本文作者】:王雨青,陶炜
一、引言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在激烈竞争的网络经济环境下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业务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实质是网络竞争环境中企业与重要供应商的协作关系。从供应链管理不同的研究角度(资源、信息、知识、合作关系)分析,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研究将会针对企业非实物流管理(资金流、信息流)和超越个体组织的高度(价值联盟)得到广泛的发展。
二、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实质
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是企业如何整合利用其各级供应商的业务流程、技术和能力以加强其竞争优势。网络经济中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来自于整合的价值链:价值链是从“原料开采-各级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的链式价值附加传递过程,并且它进而连接原料和产品的再利用过程而实现完整的循环。供应链管理就是试图连接这一价值链中的所有组织,协同作业(指计划-产品开发设计-采购-制造加工-合成装配-运输-仓储-分销-客户支持等一系列价值活动的协作)形成一个“虚拟企业组织”(VirtualBusiness)的网络业务模式。在供应链模式中,产品生产是由客户拉动的,而不是未形成供应链之前时制造厂商的推式业务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在网络经济下的价值链实质是网络竞争环境中企业与重要供应商的协作关系。
三、供应链管理发展的驱动机制
供应链管理发展到现在,其关键的驱动机制是重视客户满意度的公司理念,而不再是基于成本降低的推式生产模式。以客户满意度为导向的公司愿景(CorporateVision)成为统领公司各项活动的精神实质和评判原则。重视公司满意度的公司理念,就要求公司能有效的控制和整合价值链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物质、信息和资金的通路,建立协同的供应链为客户创造价值。
四、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一个框架
(一)供应链中的流动内容分类
依据汉坎逊的网络理论,网络由其成员、资源和其各自行为组成的结论,参照供应链中成员间的交换内容的不同,把供应链中流动内容分为:资源、信息、知识和合作关系。
(二)供应链研究领域
1.资源
供应链管理的很多研究是针对企业的物质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存货管理和运输优化上。主要原因是存货和运输是物流管理的核心问题,而且现代制造环境所要求的成本降低和及时交货的压力,也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存货和运输的管理模式。对于供应链中存货和运输的研究可以归纳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静态研究内容:分析确定在供应链中存货存在的合理节点、存货的方式、各节点的合理存货量、仓储节点的有效数量、仓储节点的集中或重置、为特定客户服务的仓储和添置区域仓储节点;动态研究内容:合理运输方式的选择、优化运输路线、加强物流提供商合作和快捷运输方式(如航空货运、快递)的运用。这一研究领域中针对金融资产和技术资源的研究相对薄弱。比如供应链中几乎没有讨论过对企业财务部门的整合,通过控制现金流的方式来确保供应链的有效运作。在涉及人力资源的研究中,关注的也只是单个组织激励的重新设计问题。
2.信息
供应链中关于信息的研究涉及两方面的内容:
(1)信息的采聚、分类和存储(企业数据库);
(2)确保供应链中各组织单元及时交付的信息共享问题。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供应链的基础支持系统,它包含各种功能和供应链中各组织单元的信息。供应链中的协作生产和物流集成需要诸如订单计划、各节点存货状态、采购计划、生产计划、供应商交货预安排及储运存货情况等信息的集成共享,以有效降低供应链中为缓冲需求波动的存货的数量,同时又能保证交货及时和高效。
信息共享会导致控制力的丧失,从而造成供应链中信息的扭曲,产生个别厂商行动目标的偏离,最终影响了供应链整体的效率。信息的扭曲是造成供应链中“牛鞭效应”(BullwhipEffect)的原因之一。
3.知识
供应链管理关于知识的研究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方向。一个值得注意的领域是个人能力、组织能力和网络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奈特曾考察组织能力和个人能力之间的关系。关于组织能力和个人能力与供应链效率之间联系的研究很少有人涉及。
4.合作关系
供应链中各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要素。没有各组织单元协同的合作关系,一切对于供应链中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都失去了基础。对合作关系的研究是从市场的宏观角度和企业组织的微观角度展开的。
宏观角度的研究始于科斯(Coase)的企业理论以及威廉姆森(Williamson)的交易成本理论。有时这一领域的学者用网络组织关系来代替供应链的概念,而把供应链视为一体化和完全市场中的不同概念。艾尔(Ellram)认为垂直一体化可被视为供应链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不同的是它通过所有权来管理控制渠道。
微观角度的组织注意到了与其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是一种价值增值活动。这种利益存在直接改变了其对供应商的行为态度,比如采取被称之为优先供应(LeanSupply)的行为。其他影响供应链中成员关系的因素有:(1)采购战略(独立采购、单供应商采购、多供应商采购、长期合作采购);(2)加强合作的态度和承诺;(3)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上所处位置;(4)成员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合作关系的期限(已往的合作行为、信任程度),技术和业务联系(供应商是否掌控用于满足客户的关键设备技术),法律约束(合同协议、共同专利),合作伙伴的能力和影响力,供应链的长度和复杂度(越到上游其成员对客户需求的依赖度越低)。
五、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上述的框架中,大多数研究是从多个内容领域来研究供应链管理的。如运输路线优化就在供应链的各个不同层次都得到了研究。这种从某个研究角度跨内容领域的供应链研究将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综合两个或是更多个研究角度对供应链中的不同内容加以研究也大有可为。如结合市场学和战略管理的角度对供应链中知识内容的考察,就有助于对公司建立持续竞争能力的思考。
同时我们也看到供应链管理由于其发展的渊源与制造业紧密联系,所以关于其应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和分销领域。供应链的核心思想在于从宏观角度上实现多层次多网点的三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如果把供应链的应用仅限定在多数制造型企业是相当局限的。供应链的应用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1)应用于其他类型企业,如服务业、建筑业、农业等;(2)改变“物流为主”形式为“信息流为主’和“资金流为主”形式,如广告公司、咨询公司和银行、保险公司等;(3)改变“侧重制造商”为“侧重供应商”和“侧重销售商”,即改变制造商驱动模式为供应商驱动模式或销售商驱动模式;(4)脱离专注于某个具体企业层次,站在高于个体企业层次探讨供应链应用:在一个行业范围内组建行业供应链,如医药行业、建筑行业供应链的构建;在上下游企业间组成企业联盟,形成价值链中各价值附加环节的协同作业;整合供应链中各成员的研发能力和营销网络进行新市场的开发,如国外出现的在汽车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灵活的虚拟联盟。
六、结语
供应链管理是在分散化网络制造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全新管理方式,供应链研究的成果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社会经济中的很多方面,从企业的微观角度到国家组织的宏观供应链管理,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再到金融领域都进行着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系统总结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框架对更好的认识供应链管理思想方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Harland,C.M.Supplychainmanagement:relationship,chainsandnetwork.〔J〕.JournalofPhysicalDistributionandLogistics.British,1995,25.
〔2〕Cooper,M.C,Ellram,L.M,Gargner,J.T,Hanks,A.M..Meshingmultiplealliances.〔J〕.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1997,18(1):67-89.
〔3〕Hakansson,H.Corporatetechnologicalbehavior,CooperationandNetwork.〔M〕.RoutledgePress.London,1989.
〔4〕R.Coase.TheNatureoftheFirm,TheFirm,theMarketandtheLaw〔M〕.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Chicago,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