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郊游音乐教学反思

郊游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郊游音乐教学反思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郊游音乐教学反思

篇1

一、在欣赏和鼓励的氛围里实施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

这些高中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数对音乐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与崇拜,他们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学习音乐专业,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之路能走多远,他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选择音乐专业。因此,可以这样说: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的激励就是他们坚持向前的最大动力。

但是,对于这些音乐初学者,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会出现很多问题,也许有些问题在老师看来是那么的不可容忍,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说影响学生自信心的话。老师一定要做到: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千万不要对学生的智力、人格、或品德进行评论批评。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作业不能按时按质完成、知识技能很难领悟掌握、日常行为习惯不佳等等,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不同根源进行分析,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老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教学行为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了解、关心与帮助。老师最好能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视唱练耳—音乐高考的另一主科

近几年来,我校的艺术高考成绩一直颇佳。例如:2007届共有17名学生从高二开始进入我校音乐高考训练班。历时三个学期的艰苦训练,参加音乐高考的17名考生有14名通过了本科合格线,并且绝大多数同学都高出合格线10多分以上。此消息很快传出,让不少同学老师惊奇:因为他们之中大多在音乐表演方面(如声乐、器乐、舞蹈等方面)似乎并没有特别的表现,很难看出他们能够考出这样的成绩。

那到底为什么?抛开多种因素不谈,本人认为“视唱练耳”是重中之重。何为“视唱练耳”:视唱,即考核一个人的唱(奏)乐谱的反应力和准确性。练耳,即是考核一个人对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的听辩与记写能力等。

在广东省的今年音乐高考中,主考项(声乐、钢琴、器乐等)占55%、视唱练耳占20%、乐理10%、副考项10%、加试5%。只看各科的比例,所有学生甚至是相当多的专业老师都会相当重视主考项,无论在课时安排、训练强度上都给予很大倾斜,对其他科目似乎都有些顺其自然、绝不强求的感觉。但是,要知道就是这些“其他科目”的成绩决定了大多数音乐生的前途命运!

在这些“其他科目”中,尤其是视唱练耳至关

重要。可以绝对地这样说:视唱练耳水平决定了主考科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否上得了重点本科、决定了主考科成绩中等的学生能否上得了一般本科、决定了主考科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否上得了专科。例如:视唱练耳好的考生可以考90分以上,折合到总分里18分以上。而视唱练耳差的学生只考得到30来分(甚至更低),折合到总分里6分左右。单单这一科就可以拉开10分以上的差距!要知道音乐专业的总分只有100分啊!实际上,这几年我校音乐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大多是视唱练耳拖了后腿。

但是,大多学生都不太喜欢视唱练耳,因为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专业的训练相比,枯燥无味了许多。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学习训练,特别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而且成绩的提高不像其他科那么明显。再加上高中生本来学习时间就很紧张,所以有些同学在此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况且还有的学生似乎在此项上“先天性不足”。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辅导老师更应该特别地重视该科:

第一、要把视视唱练耳提高到与主考项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要集体训练,更要个别辅导,要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态度、识谱、听音、记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

第二、老师一定要坚信学生在此方面是没有“先天性不足”的,引导学生在此项上狠下功夫,只是要下功夫、找方法、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学好。

老师重视了,学生认真了,学生学起来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学习视唱练耳的氛围就形成了,成绩的提高也就不成问题了。

篇2

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活动中,面对教学大纲落后、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够专业、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等问题,不仅影响教育质量,还不利于国家的幼儿基础教育。为此,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需突出童趣化色彩,紧跟时代和社会的脚步,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特色,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制定新颖的教学方针,提升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

一、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实施分层教学

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活动中,为促进整体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与形式突出音乐教育的创新性。因此,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可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教育对象的基础、能力和天赋等,以及音乐教育的特色,将学生分为多种类型的层次,为其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声乐课教学为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指的是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音乐水平着手,考虑他们的固有水平与潜在能力,将其依据嗓音条件与音乐素质分为多个类型的层次。教师可以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包括理论知识传授形式、发声练习与歌曲练习等,为教育对象提供适合个人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以此调动整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声乐学习活动中,发挥自身潜力,进而突破最近发展区的瓶颈,发展至下一阶段。分层教学法可有效解决师范学校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问题,实现因材施教与有目的性的音乐教育效果。

二、幼儿师范学校音乐课程内容的幼教化

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和其他高校音乐教育相比有着明显区别,需具有异常鲜明的幼教化,学生不仅需掌握专业的音乐知识,还应掌握将知识传授给幼儿的技能和方法,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扎实音乐基础与掌握传授技巧,他们在学校期间通过对音乐知识的专门学习,可以在毕业之后独立开展与组织各种类型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同时,在当前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活动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乐器教学,大部分教师运用的仍然是师范式音乐教育形式,与幼儿教育实际工作的开展关系不大。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学习这些音乐知识与未来的工作存在何种关联,而且教师几乎不去幼儿园进行观摩和考察,只是按照个人教学思路和经验传授音乐知识。为此,幼儿师范音乐教师应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把教学内容变得幼教化,真正突出幼儿教育的专业特色,可亲自去幼儿园听音乐课,考察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并在声乐课程中适当增多幼儿歌曲演唱教学的课时,讲解和传授儿歌的发声方法与特点,要求学生不仅可正确唱出幼儿歌曲,还应会指导幼儿演唱歌曲。

三、幼儿师范学校应重视儿童歌曲弹唱结合

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实践中对儿童歌曲弹唱课不够重视,在儿童歌曲伴奏这一教学环节往往由乐器教师进行讲解和传授,但是并不注重演唱,声乐教师则只关注讲授幼儿歌曲的演唱而不注重伴奏方法的讲授。这样的教育形式除音乐基础稳固、天赋较好的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整合之外,其他大部分学生不是能演唱不会弹奏,就是能弹奏不会演唱,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统一。所以,学校应高度重视儿童歌曲的弹唱结合,将弹奏与演唱整合。比如,在幼儿师范学校钢琴教学中教师需扩大教学力度,不仅讲授儿童歌曲的弹奏特点和要求,还应和声乐教师合作与配合,由他们指导如何演唱儿童歌曲,做到弹奏和演唱课程教学的相互整合,将学生培养成全能的幼儿音乐教育人才,既能够掌握歌唱儿童歌曲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拥有高水平的钢琴弹奏技能。同时,钢琴教师可在课程中加入幼儿启蒙乐器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幼儿乐器的教学特点与方法,并适当增加一些中外幼儿歌曲的弹奏曲目,诸如:《小孔雀告诉你》、《青蛙打鼓》、《猫咪真稀奇》等。并开展体态律动与节奏训练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双脚、双手等节奏训练,提升钢琴学习的实效性。

四、幼儿师范音乐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的普及,以及学生对笔记本电脑与智能手机的使用,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教师可采用新颖别致的教学模式。为此,幼儿师范音乐教师可灵活运用微课教学模式,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制作,将钢琴或声乐教学中的重难点分解和记录,播放形式可使用慢动作、放大等,让学生更加直观仔细看到演奏的细节。教师也可将微课视频进行共享,传输到学生的电脑或手机上,让他们在课下自主观看与学习。同时,对于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的工作岗位大多是幼儿教师,既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需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师需运用更加完善和科学的音乐教学模式,以幼儿教育专业为切入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幼儿教师将来需要来到幼儿中间,走进家长和孩子,应构建一个幼儿园、社会、家庭等一体化的音乐教育模式;在音乐教学内容方法,应及时更新教学目标,将一系列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融入其中,转变曲目单调乏味的情况。另外,幼儿师范音乐教师需要开展一系列回归活动,让学生重新感悟与体验童年,从教、唱和弹儿歌着手,使其在幼儿情境中提升音乐教学的实践性。

五、总结

针对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从专业的教学特色着手,不仅考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以教授他们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幼儿,使其在毕业之后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工作。

作者:薛丽红 单位: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

参考文献:

篇3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音乐新课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音乐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的反思,其真正意义是通过反思来重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叶澜教授指出:“需要养成反思的意识与习惯,需要在反思中自我更新。而重建,是在问题发现之后的一种真实的自我提升。只有经历了‘重建’阶段,人的成长才能得到真实的提升。重建强调的更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更新。”

实践证明,我们除了培养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学校基层教研组的合作反思水平,更要注重在区级音乐研修活动中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思制度”。因为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区域内每个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不断反思、相互借鉴、共同研究才能让这一区域音乐教师不断散发出教学活力和智慧的光芒。

“反思制度”是区域教师群专业发展和音乐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探索“反思制度”的实施过程,研究通过反思来促进音乐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反思―创造与重建―再实践―再反思―再创造与重建”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提炼出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区域音乐学科研修文化内涵。

二、设计步骤与操作要点

1.聚焦主题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2.基本意图

通过反思找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指导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法和理念的诊断,帮助音乐教师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音乐教师个体的思维品质,促进音乐教师群的专业成长,逐步形成区域音乐教学研究型特色团队。

3.实施途径

4.典型案例

案例一:

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思目标、反思内容和反思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

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我们首先要求本区音乐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围绕区每学期提供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区级研训活动进行“案例式”“专题式”“诊断式”等研训方式,学习理论及相关知识介绍,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讨论,让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学反思”的要点、方法和途径。

教师反思1:课前反思,贵在有备无患

(诸翟学校纪艺)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总是认为课前的备课只是包括编写教学设计和准备课堂材料两个方面,而往往忽略课前反思。这可能也是缺乏足够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的普遍问题。其实,课前反思不仅体现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预见性,更体现教学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人本主义”理念。同时,它也能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真可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前反思最大的价值在于教师能充分领会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并吸取以往教学经验和教训,从教材整体体系的宏观角度思考,并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反

馈,有的放矢地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手段等内容,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备而教”,并且为课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灵活调整埋下伏笔。

以我参加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的名为《我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一课为例。在课前备课活动中,我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反复琢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课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并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相关理论要求,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这堂充满乐趣,师生平等学习,而又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凸显个性的课。尤其在全体学生学跳桑巴舞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愿意积极探索、表现等心理特点,特意设计了全体围成圆圈在教师引导下随音乐尽情舞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打破座位固定的常规习惯,积极投身音乐活动的体验和表现中。课后证明,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正是本课最大的亮点和学生最尽兴的

环节。

教师反思2:课中反思,贵在灵活应变

(龙茗中学张一)有了充分的课前反思和课前准备,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变得游刃有余。但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总会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及时而准确的课中反思就成为教学工作高质高效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与探究兴趣,又要避免一味迁就学生自由发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逐渐偏离正常教学轨道。因此,课中反思可以说是教学反思环节中对教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而其最大价值无疑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机智,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我的一堂名为《绿色的家园》的区级公开课为例,由于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过去掌握知识的情况,当我讲述一个浅显的切分节奏时,竟无人知晓。我灵机一动,拉起两个比我矮小的学生充当八分音符,而我站在他们中间充当四分音符,然后形象地讲述切分节奏的含义和拍法。这一举动瞬间打破了我和学生的尴尬,拉近了师生距离,更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切分节奏这一知识。

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及时有效的课中反思确实是需要独到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但无疑是教师成长道路中最难能可贵的经历。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如能时刻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过程上,关注使用的方法、手段及达成效果,不断反思,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思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有效

提高。

教师反思3:课后反思,贵在总结提高

(信宏中学马婷婷)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鲜亮丽的成功固然值得骄傲,意想不到的失败也并不可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值得细细回味,但积极深刻的课后反思更值得重视。

2010年5月我参加区级音乐教师教学评比。最难忘的是我在课堂教学展示后紧接着的教学答辩中,专家评委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立刻把我包围,促使我趁热打铁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反思。

无论是有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设定,还是学生的反馈情况和继续学习的可能性等问题,无一不考虑教师全面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当我事后重新整理出这些问题和解答之道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又似经历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教学水平有了脱胎换骨般质的飞跃,也增强了教学自信心,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有了进行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冲动和底气。

案例二: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同课异构”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方式。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水平。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上一堂公开课,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教师不仅仅是听课的旁观者,而且也是一个参与者,这两种身份,使得在其作为旁观者时更容易与另外一位上课教师融为一体,在听课中不断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同课异构”还是一种“对话文化”。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由此可见,“同课异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合作的交流。

“同课异构”为音乐教师创设了一个群体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研教材、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尝到了集中研讨的“甜头”,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以这种灵活、开放的思想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教研方式,不仅活化了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效率,还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同课异构”主要采用这样的基本过程:每学期初先分片集体讨论,提出若干课题,然后分组各自进行教学设计,接着进行行动(即上课),最后进行评课、反思。反思包含了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例如,2010年5月为迎接“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我区组织音乐教师积极展开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比赛,其中本区的王辉、马静波、陈艾三位老师共同针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展开了教学设计和反思实践活动。

思考:如何设计精巧动人的导入

方案一:

师:同学们,首先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听古典音乐吗?

生:喜欢(占少数)。

生:不喜欢(占多数)。

师:我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流行歌曲,不喜欢听古典音乐。但其实古典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和身边,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流行歌曲都融入了古典音乐或引用古典音乐元素。

方案二:

师:在优美的乐曲中,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什么音乐?

生:流行音乐(占多数)、摇滚音乐……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这么广泛,是的,音乐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最近电视正在热播的“中国达人秀”里那位“断臂钢琴师”是谁?

生:刘伟!(整齐、有力、积极地)

师:刘伟说过,他的生命中有三样东西不能缺少,你们知道是哪三样吗?

生:水……

师:对了,那就是水、空气、音乐(语气逐步加重)。音乐犹如王老师生命中的一位亲密挚友,一直伴随着我:当我仰望夜空,对着宁静、美好的月夜之时,我的耳边会飘起这段旋律――《月光》;当我心情非常快乐、开心的时候,我会用这首乐曲来表达我的心

声――《小奏鸣曲》;当我遇到挫折和困惑需要振奋和鼓舞时,我要从这段音乐中获得力量――《幻想即兴曲》。

教师反思:在这两种方案中,我们的设计意图是直接开门见山与学生交流“古典音乐”的话题,在方案一中我们发现教师将自我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觉自己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反而造成一定误导学生的倾向。而方案二中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我们就明显没有教师主观意识的痕迹,让学生自己来说喜欢听的音乐,师生在一问一答的相互交流中显得十分自然轻松,从而就能很自然地导入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已意识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如热播“达人秀”的生活材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

案例三:

网络互动教研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模式。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是自己学校2~4位音乐教师研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区教研活动,由于人多,又不能人人发表建议或想法,因此,往往呈现“学习多、讨论少、反思无”的局面,研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应付性。自从我们利用网络系统地进行新型的音乐教研活动后,教师积极探索、热情合作、踊跃感言,既避免了往返奔波的劳累,又能集思广益。通过合作、活动,拉近了音乐教师与研训员之间的距离,能使基层音乐教师得到研训员的悉心指导,大大提高了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区域音乐教师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进一步

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教研,本区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明显多了,往往在课一结束就上网“反思”,这样的反思及时、针对性强,效果更好。

篇4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68-1

一、音乐可以优化绘本教学的活动结构

1.音乐可以创设适合绘本阅读的优美意境

插入与绘本画面、内容相结合的音乐,能够很快地唤起幼儿的思绪,使他们更快地进入绘本故事描绘的意境。例如绘本《我砍倒了一棵山樱花》,描绘了六七十年代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如今的孩子们每天面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现代化的产品,对这本书里描绘的事物和作者的情感似乎都很遥远,大多数孩子都会觉得枯燥。为了让孩子们增强对童年的感受,体会童年的乐趣,组织活动的老师花费了大量的心思,不仅带来了书中提到的一些野果子,在教学旅程中还巧妙地用班得瑞的《梦之雪》作为背景音乐。美妙的音乐仿佛把孩子们带入了遥远的童年,孩子们在静静地音乐欣赏中感受画面的美感。在故事结束时,执教老师还让孩子和听课老师们共同欣赏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意图再次唤起所有人对过去的回忆。绘本阅读是一个积极的过程,优美的音乐让幼儿有一个平稳的思绪。在阅读中播放安静的音乐,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安静的氛围,让美丽的画面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加深了幼儿对绘本的理解,而且更能帮助幼儿建立起绘本和周围世界、日常生活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联系,从而丰富了幼儿的表达和表现。

2.音乐与绘本的结合,动静搭配使活动结构更合理

音乐是流动的绘画,音乐和故事向来是融于一体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和故事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彼此间相辅相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山魔的宫殿里》,这首乐曲有两个乐句连续重复18次组成。而且这些句子在速度上越来越快,音量上越来越强,最后再加上一个情绪更强烈的尾声。这首乐曲中重复的旋律所造成的幽默趣味和《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画面的重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巧妙地用乐曲《在山魔的宫殿里》与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相结合,从绘本中的“狐狸”的角度出发,选取了最主要的几个故事环节,通过跟随音乐的合作动作表演,形象生动地再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有趣情节,从而拓展了幼儿使用语言、动作、音乐等艺术手段整体地进行艺术理解、感受、表达的机会。欣赏故事绘本时,把音乐与画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对于幼儿来说就是把相对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联系在一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试听感官参与学习,这不仅适应幼儿的全面素质的要求,还能起到学科间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音乐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和情感

绘本故事作为教育的载体,情节简单而又清楚,描述的语言生动具体、形象、富有音乐感。如果能够触动幼儿内心的情感,那么自然能起到情感启蒙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单纯的绘本画面只是让幼儿直接观察和感受画面,或是在老师的启发式提问中去了解画面的内容。将绘本故事与音乐结合,幼儿可以在特定的情景中去想象,幼儿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这样的形式孩子也很喜欢。

篇5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

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近几年来,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不仅将学校开展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实践研究落到实处,也使得学校特色文化逐渐形成。学校创设校园文化,营造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并在这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新课改以来,我们学校在改革中进行整合、拓展与探究,在完成教材中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入了少数民族音乐的探究及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同时,加深了同学们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感知及鉴赏能力,并扩大音乐视野,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创造性价值及道德观念,体会音乐所带来的美感。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很多优秀作品是通过音乐来感染和教育学生,把思想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在教育中要将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上欣赏课时借助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各种图片,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视听享受,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与此同时,又将各民族的风格通过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弘扬民族音乐所采取的措施

(一)培养教师多元文化知识,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民间舞蹈。教师不仅在学习中了解了民族音乐,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使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有计划安排教师走出校门,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同时进行系统学习,这一方法可使教师多听多看多比较。

(二)运用多元文化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发挥艺术特有的共性。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在以往,我们的音乐教育忽视了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民族民间音乐在平时的电视或一些媒体中稍有了解,但由于日常生活中缺少能正确引导学生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方法,反而学生对于一些流行音乐较为认同。

篇6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孩子并不熟悉,也想不出哪些孩子会有哪些意外发生。所以在上课前只能创设一些轻松的学习气氛,和孩子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准备了一些低年级孩子喜欢的奖品,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让孩子对我这个陌生的老师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亲切感,由此能更好地配合我上好这节体育课。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课力求让孩子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并从中能体会到一定的学习乐趣,本课采用了低年级孩子普遍比较喜欢的情景教学法,以春天郊游为主线贯穿整节课,解决郊游途中遇到的困难,即过小沟,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主教材的的设计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即发现“小沟”尝试、探索过“小沟”的办法得出过“小沟”的最佳办法练习过“小沟”练习助跑几步过“小沟”拉大距离过“小沟”过“小沟”比赛。孩子们在这一步步的练习中能够体会到技能的形成过程,更能够激发孩子力求跳得更好、更远的欲望,在这潜移默化中掌握技能,符合孩子技能的形成规律。同时课堂中及时给表现好的孩子奖励,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三、选择合理的辅助练习设备

在器材的选择上,我结合了踏石过河的情境,在“小沟”的前面设置了踏脚石(橡胶垫),要求孩子单脚踏,双脚落,这就防止孩子双脚起跳的错误动作发生,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蹲踞式跳远的踏板动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案设计

学生人数 33人 年级 二 水平段 水平一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生能学会助跑几步,一脚踏跳,双脚平稳落地动作,感受跳跃乐趣;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学习内容 1.跳跃:助跑几步,一脚踏跳,双脚落地。2.游戏:“过小沟”

学习重点 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学习难点 助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平稳落地

安全措施 1、提醒学生双脚落地时屈膝缓冲,稳住再走。2、前面同学离开后,后面同学再跳.

程序与

时间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次

7’ 课堂常规

播放《郊游》曲一同去郊游。

准备活动操

要求:重点完成下肢准备活动。

一.教师讲解本课主要内容,语言清晰。

二.带领同学去郊游。

三.教师做徒手操的讲解和示范。

一.学生站成八列纵队,体委整队。

二.学生精神饱满,跑步去郊游。

三.学生认真看示范,跟着做准备活动。

30’ 一.小组尝试过“小沟”得出最好的办法。

二.学习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方法。

三.学习助跑几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地动作。 一.巡视指导,找出典型动作。

二.讲解示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动作,强调缓冲,平稳落地。

三.教师分别讲解示范助跑三步.五步.七步动作和要领。

练习

组织分排练习

一.积极练习,小组合作,尝试各种方法。

二.个别展示,总结方法,得出最优办法。

三.小组合作练习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动作。

四.集体练习,分组练习。

1.学生练习时精神饱满整齐一致。

2.小组互帮互学

游戏:过小沟

要求:拉大距离,积极练习。

一.小组合作,积极练习。

二.小组竞赛 一.讲解示范游戏方法,讲清比赛规则。

二.巡视指导,保证安全。 一.拉大距离,小组合作练习。

二.小组比赛

分3’ 一.听音乐放松

二.小结本课,回收器材。

三.师生互别 一.带领放松

二.总结本课,表扬优秀。

三.师生再见 一.跟随音乐方松。

二.回忆本课,谈谈收获。

三.师生再见 1

场地器材:橡胶垫8块,录音机1台

课后反思:

本节课完成以后感觉孩子的学习热情比较高,有很强的展示欲望。对动作的把握上大部分孩子能够完整地做出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并能够意识到落地缓冲,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练习中体现出了小组合作,能够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并能够积极向跳得好的同学学习。课堂上整个过程学生还是比较配合的,基本是按照设计思路进行的。

篇7

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爱玩,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可以通过边玩边学的方式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幼儿在游戏中会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歌唱和鉴赏。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有很多适合进行游戏的歌曲,例如,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拍手歌》《跳皮筋歌》等,还有表现幼儿游戏的歌曲有《老鹰捉小鸡》《编花篮》《我们邀请一个人》《丢手绢》等。这些歌曲节奏简单、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幼儿在边玩边听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歌曲,学会了歌唱。

二、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幼儿接受能力比较弱,教师要善于给幼儿提供情境,使幼儿能够融入其中,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热情。情境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思维快速地运转,形成自己的审美感受和体验。教师特意创造某种与音乐作品的内容、意境、情感相协调的环境或氛围,会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使幼儿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理解、体验、把握和享受音乐作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学习。例如,在学习《山谷回音真好听》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山谷的回声,使幼儿可以了解什么是回声,进而感受到趣味性,从而主动地学习音乐、体会音乐,陶醉其中。本来幼儿并不了解的“回声”、不熟悉的歌曲,在情境中幼儿会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产生学习热情。

三、动手绘画,拓展联想

教师在幼儿歌唱材料的选择中需要注意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歌曲,使幼儿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思想,并鼓励幼儿通过动手的方式来对歌曲进行表达,促进幼儿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把歌曲提供给幼儿,之后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绘画,通过画的方式来表达音乐。绘画使幼儿学会了通过富有爱、富有美、富有想象、富有教育意义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从而更好地对音乐进行理解和记忆。一般幼儿喜爱描写动植物、自然想象、郊游活动、节日等幼儿日常能接触到并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音乐,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并且鼓励幼儿进行联想和想象,如《蚂蚁》《树苗苗》《云》《郊游》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绘画,展现出歌曲中的内容。变化的表达形式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促进了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意境,从而更好地演唱。

四、表演形式,增强趣味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在形式上集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于一体。教师组织的表演可以采用个人展示和集中活动交替进行,或让不同幼儿分别承担唱、舞或演奏的任务,以合作的形式进行表演,使幼儿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动起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发挥自己创作、表演和欣赏的综合技艺,通过表演来展示音乐,通过欣赏来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它使娱乐、学习综合于一体。例如,表演《可爱的小动物》中,对“叽叽叽、喵猫喵、汪汪汪”等象声词,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采用模拟的方式来进行表演。幼儿对这些象声词非常感兴趣,他们会主动地模仿,大胆地表演,从而理解其中的音乐。教师给幼儿选择歌曲时,应选择音域较窄、节奏简单、旋律较平稳且有五声音阶为骨干的歌曲;结构短小工整,词曲关系较简单,如《小燕子》《哈巴狗》《我爱我的小动物》等,使幼儿更容易表演。

总之,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关注幼儿的发展,采用幼儿喜爱的形式来进行教育和指导,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提高。在不断练习和实践中,幼儿会产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思考和感受音乐,学会鉴赏和审美,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军芳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荣盛中心幼儿园

篇8

提高学生对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以及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能力。

引领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附点四分节奏、一字多音、长音的演唱。

三、教学方法

巡回指导法 朗读感悟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同自己的父母出去郊游时,或清明扫墓时见到过小溪吗?那肯定听过山谷里小溪流水的声音吧! 那你能模仿一下它的流水声吗?

看来你们都有一双敏锐的耳朵,在这美丽的山谷中,小溪还会唱歌呢!你们听,他的歌声有什么特点?

师范唱旋律

这是一条欢快的小溪,听,这里有两条小溪,哪条是欢快的小溪呢?

那使小溪欢快的秘密在哪儿呢?

我们现在把休止符唱出来。

这里有个附点四分音符,它可难唱了,老师还想听听你们美妙的歌声。歌声要求。

移调练习:

伴奏

这么美的歌声用什么乐器伴奏呢?

说说看怎么敲?

根据你的节奏老师改变了一下出示在大屏幕上

我们一起来哼着歌一起敲一敲。

学唱歌曲

聆听:

在听的同时,你能把音乐表现在自己的脸上吗?

好听吗?好听在哪里?

速度怎样?你怎么听出来的?

在这么美的小溪边你最想做什么?想知道老师在小溪边最想做的事情吗?我们随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做做我们喜欢的事吧!

随音乐律动

老师的情绪完全被你们感染了,真想唱唱,现在老师来唱唱,你们在心里默唱。(师范唱)

你们也想唱了吧,现在会唱旋律的同学就唱旋律,有困难的同学用“啦”来哼唱。

完整唱全曲

这么美的小溪这么美的旋律配上一首诗才行,请同学们来当一回诗人,美美地把歌词念一遍。

念得真不错,现在就跟琴来唱歌词吧!

第一段连起来唱,这一路陪伴小溪的除了太阳、月亮、农民、洗衣姑娘还有谁呢?引出第二段跟琴唱。

创编表演

如果想为歌曲锦上添花,还可以添什么?

出示节奏

出示双响筒,你觉得双响筒适用于哪条节奏?让我们伴着歌声一起来敲一敲,你们用拍手的方法,师示范!择优选一位学生来敲打击乐器。

出示碰铃,我们可以怎么演奏?同上

出示串铃,这乐器的声音像谁的歌声呢?怎么演奏?可以用在哪里?同上

接下来我们一起合作演奏打击乐器,下面的孩子用你们的歌声来迎接小溪!(点击伴奏生唱

六、教学反思

本人认为,这堂课在欣赏过程中重点不突出,对重点把握不好,没有突出欣赏的目的。应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欣赏音乐上,可让学生哼唱旋律。培养学生的旋律感和感受音乐的美感。

在唱歌环节方面

1、在听完范唱后,老师应弹奏旋律时,边弹边唱,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对这首歌曲更感兴趣。

2、在唱歌方法上欠缺,做得不够好。应带学生先唱谱,熟悉曲调。毕竟有一部分同学的识谱能力较弱,所以应顾全大局,照顾大部分学生。

篇9

1、学习在一定的距离间相互滚球、接球。

2、会与同伴合作完成胯下传球的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个球。

2、贴有小狗、熊猫、小猴、小兔头像的皮球四个。

3、欢快、活泼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去郊游》进入活动场地。

二、听音乐《健康快乐动起来》做热身活动。

播放音乐,练习走、跑、跳等动作,活动身体的各部分关节,为游戏做好准备。

三、两人一组,学习滚球、接球。

(1)教师用游戏的口吻,引起幼儿玩球的兴趣。

师:我们中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热爱运动,所以,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皮球,一会儿,就让我们和皮球一起运动起来吧。

(2)教师示意幼儿安静,做听声音的样子,引出四位动物宝宝。

师:小朋友,老师听到有说话的声音,让我来听听是谁?原来是小狗、熊猫、小猴、小兔四位动物球宝宝,它们听说小朋友要和球一起来运动,所以它们也起来要和我们一起来玩了。

(3)启发幼儿尝试练习滚球、接球。

师:刚才四位动物球宝宝对老师说,它们最喜欢玩滚来滚去的游戏了,今天,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呢。

启发幼儿尝试练习,在幼儿练习的基础上,老师与一名幼儿示范。

(4)两人一组,练习相互将球滚向对方,教师随时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扩大滚球间距。

四、游戏:接送宝宝。

(1)师:四位动物球宝宝上幼儿园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来给它们做爸爸妈妈来送它们上幼儿园吧。暗示小朋友送宝宝时动作要轻柔准确,体会妈妈爱护宝宝的情感。

(2)启发幼儿探索“爸爸妈妈”们怎样有秩序地排队送宝宝上“幼儿园”,并探索出送宝宝的方法。引导幼儿分成四组,排成四队,间距合适。听到口令后,幼儿双腿分开,由排头开始,依次将球从双腿间滚向下一位幼儿,比比哪队动物宝宝最先安全到达“幼儿园”。

(3)以“球宝宝放学回家”再次玩游戏。

五、随音乐《我爱你》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

六、带领动物球宝宝参观幼儿园。

篇10

【关键词】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后“新课改”时代的到来,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不断得到修正,“学科综合”注重学科之间的交融渗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能不断发掘学生“学力”,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小学音乐综合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音乐综合性教学的意义

针对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学习兴趣的现状,综合课以内容上的拓展、形式的丰富、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音乐教学综合既包括音乐与戏剧、影视、舞蹈、美术等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也包括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二、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学资源单一。音乐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挖掘社会生活中蕴涵的丰富的音乐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可以是音乐素材、教学设计、网络资源,也可以是乐器资源、图片资源、作品库等内容。但当前音乐资源单一,仅限于教科书、教学光碟,影响了音乐综合教学的效果。

2.教学目标分散。教师讲解时间过长,采用文学化、美术化、概念化的方式讲解,没有深层次的理解综合教育的内涵,导致教学目标分散,阻滞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或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不够具体,其适合度影响了教学效率。

3.教学设计庞杂。部分教师片面追过课堂气氛的热烈、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综合性,机械地综合、拼凑。教师以无关紧要的活动替代学生的聆听、演唱,忽视了学生的思考、想象,偏离了音乐课的主题,占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音乐课沦为“杂烩”课。

4.组织形式过于繁杂。音乐教学应呈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形式,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开展游戏、讨论等活泼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分享、共同提高。但部分教师不理解综合教学的意义,不能进行合理的迁移,而是将某些学科生硬地引入教学中。或教学方法不准确、资源利用不合理,采用无意义的直观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5.评价趋于形式化。教师评价简单、语言单一,缺乏目的性,没有达到以评价促进学生音乐创造的目的。低效的评价只关注学生“唱”、“跳”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创造实践的过程,使学生失去主动思考、勇于展示个性、呈现自我的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与创意表达。

三、小学音乐综合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1.实现课程价值,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灵魂,规划教学内容、重难点、学生学习层次,是保证教学效益的前提,教学目标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整节课教学的成败。首先,音乐综合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教师要把握课程特点、学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去展现课程的价值。其次,教学目标在紧扣课堂教学。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挖掘教材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以“音乐”为主线、以“综合”活动引发学生思考、互动,并逐个击破问题,实现深层次的思考。最后,教学过程要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问题的设计、媒体的运用、对话的形式都要以“学”为根本,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感知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内化知识。如在《云》教学中,教者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听《云》、《郊游》录音范唱,让学生说说不同感受;学生完整聆听范唱,边听边做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用自然、柔和、亲切的歌声表现抒情、优美的意境;用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分小组创编各式表现云的动作;讨论有关云的科学知识。

2.以音乐教学为主线,体现综合教学理念。一方面,音乐学习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内容,他们是彼此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在“感受与鉴赏”中融入文化的内容,音乐表现也是培养学生感受力、创造力的过程。如在《童声中国娃》教学中,教者将唱、念、创、演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综合表演:选择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按节奏有表情地念歌词并配乐伴奏,根据土娃子的生活为歌曲设计2个动作,与同学一些设计表演方案,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将音乐置身于文学、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中,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如将诗歌的意境与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变化、节奏的抑扬顿挫联系起来。

3.丰富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知识结构,增强教育底蕴。首先,教师要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其次,教师要分析自身的教学行为,在观察、反思中重建,更好地指导自身的教学行为;最后,教师要积极参与培训,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篇11

一、研究背景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是一颗璀璨瑰丽的明珠,更是不可多得的歌词资料。

2007年起,学校开始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也让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息。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利用文化橱窗,让“四书五经”“论语”等一系列经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于广大师生面前。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着手开发《古诗新唱》校本课程,让学生“唱着歌儿学古诗”。经过四年的实践,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师生情操、提升表达能力、活跃文化生活的目的。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广泛收集专家们谱写的古诗词歌曲和积极引导学生为古诗词谱曲的创作活动,逐渐开发形成一套适合我校一、二年级学生使用的“古诗新唱”作品集。与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同步,与节日节气相结合。在古诗新唱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水平,为我校的“书香校园”增光添彩。

三、实施策略

1.“古诗新唱“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内容的选编,直接影响着课题是否成功。所以,教材的选编一定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相投。同时,又要和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同步,还要与当时的季节、节日相关联,不但要让学生感兴趣,还要难易适度。

(1)广泛搜集古诗歌曲

我们根据选材的要求,收集了许多古诗歌曲,还有相关网站。校园广播利用课间循环播放古诗新唱歌曲,下课铃声也是古诗朗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提高素养。

(2)编写古诗新唱教材

经过多次筛选与修改教材,现在主要以谷建芬老师所编写的《新学堂歌》为主,再补充一些学生原创作品及教师改编内容。当然,我们的教材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改进、成熟。

(3)课程设置

为了使“古诗新唱”校本课程能有计划、系统地开展,在校领导的安排下,先从一、二年级开始设置课程。每周一、二年级各一个课时古诗新唱课。为了保证质量,我们学期初就制订教学计划,再通过演出等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

2.“古诗新唱”教学模式的探索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所以,音乐课对学生来说是最快乐、最轻松的。为了让学生在学唱古诗的同时,又不失去对音乐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真正爱上“古诗新唱”课。经过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我们探索出了“古诗新唱”的教学模式。

(1)唱诗课

唱诗课是“古诗新唱”课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唱诗课如同音乐课中的歌曲教学,主要采用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歌舞表演形式(先学歌,后表演)。

(2)赏诗课

赏诗课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①赏诗,就是欣赏一些佳作名诗,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②通过聆听欣赏一些经典的古诗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讨论继而学会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3)综合课

综合课是在学生对古诗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主旨等更深一层的东西。如,绘画、书法、舞蹈、演唱、制作、朗诵、编创等。

这种综合课中,着重说一下“编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让学生成为“创造型”的学生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编创主要由以下几种:编创节奏、编创动作、歌曲创作。低年级学生不会编曲,但他们很会翻唱。例如,学生将学过的古诗《草》套入了人音版第四册《郊游》中,唱出来别有一番情致。这种创作,让学生有了成就感,从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有了自信,有了成就感,一定会更加喜欢“古诗新唱”课。

四、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推动“古诗新唱”课的建设与发展。

评价内容、指标共10分:(1)朗诵水平与表演技巧5分。要求节奏得当、语调语速与内容相互协调。(2)普通话水平3分。要求语音标准、吐字清晰。(3)形式与仪表要求2分。要求格调高雅、举止得体、端庄大方。

1.课堂评价

每学完一首古诗歌曲,在每节课堂上进行简短的测评,表现优异的学生发一朵小红花,集够三朵即可上“古诗新唱歌星榜”,让他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2.演出评价

每学期通过“六一”“元旦”两个文艺演出,将所学古诗新唱以多种文艺形式呈现,让整个校园充满艺术气息和书香气息。

五、成果与反思

篇12

 

首先,我想和大家说的是欣赏课的选题,这也是我们上欣赏课的前期工作,这里我用了一对反义词:生僻与熟知,老师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不同体裁不用类型的音乐欣赏课题,有的耳熟能详,有的却了解甚少,但是不一定你熟知的乐曲就能上得入情入境,生僻的曲子就会索然无味,草草了事,这里最关键的就取决于我们的耳朵,多听,多听,吴斌老师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中点评一课欣赏课时,他引用了一位美国大学教授的例子,我也搬来用一用:我拿到一首曲子的时候,首先是要熟悉它,在我准备决定开始上这个课的那天起,无论是吃饭、睡觉、走路的时候,我无时无刻不在听这首曲子,当把这首曲子听了上百遍之后,当这首曲子的任何一段响起我都能和着唱下去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段音乐最具有表现力的地方在哪里,我才知道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习这段音乐最有效。我想我们老师肯定也有同感,在没听几十遍之前,完全不知道这音乐是怎么回事,对音乐的理解只是表没有里,但听了无数遍之后,音乐会从我的内心中自然的流露出来,这时候的理解才是发自肺腑的。

宁波市音乐教研员黄老师说过:艺术音乐有别于其他音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艺术音乐一开始听大部分人都觉得不好听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不知道在描述什么,但是你多听多听,会觉得越来越好听,百听不厌,灵感也就会一触即发。其实道理和我们的美国大学教授一样,前期工作就要做到:一个字,听,两个字,多听。

二、案头工作:撷取与舍去

我这里指的案头工作,就是我们下笔的工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听曲上百遍,下笔是否真有神,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你会出现另一种极端,想法越来越多,资料越来越多,这个也想讲,那个也觉得该让学生知道,这个好像是重点,那个也是难点等等,各种方案各种设计涌上心头,千头万绪,不知道该怎么取舍,结果可能会导致教学预设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超时,顾此失彼,本末倒置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撷取与舍弃。

有位教师在备课《图兰朵与茉莉花》一课时,花了三四个小时,为求一个答案:歌剧《图兰朵》的选曲《东边升起月亮》是根据3235 6516 这个曲调还是335 6116 曲调?资料一,由沈阳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的学生写的文章,认为是335,不一定是权威,资料二,图兰朵的渊源,有个截图,在外国出版的旧报纸上,外国的旅行家将其搜集到的中国的音乐写在了五线谱上,是335,而不是3235,感觉有将近100年,但思前想后,怕引起争议,抓小辫子所以还是不再钻进去,决定舍去,我认为是理智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在撷取方面,选择聆听民歌《茉莉花》的环节上,这位教师选取了对比较明显的江苏和河北茉莉花,舍去了其中一首《茉莉花》,既抓住了教学重点也把握了教学的节奏,更为图兰朵的欣赏作了较好的铺垫。又如在分析对比江苏茉莉花和图兰朵中茉莉花的两个主题旋律的环节,教师在黑键上随意弹奏12356,让学生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中感受旋律的神奇与优美。

这些环节的撷取与舍去都是考验我们教师的预设能力,找准重点与难点,学会取舍。

三、实践工作:

1、有效与无效

前面两项工作的预期达成只是成功的一半,因为你对作品的理解和你的教学预设都要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展现,而出现的教学效果有两种:有效与无效,因为这里有个主体,那就是学生,老师们都会这样想一个问题,一首作品教师听了百遍后才能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才能哼唱,那在短短四十分钟里,我们的孩子能理解音乐吗?几年级的学生,怎样的生活经验,有多少信息储备量,需要怎样的引导与讲解,理解感悟音乐达到哪种程度等等,都是我们考虑的范围,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a)教师讲解:分为教师的讲述与教师的语言引导。其一教师的讲解必须是正确的,不能将错误的或者模棱两可的答案传达给学生。其二欣赏课中的语言引导最多的就是教师在提问后的再次追问,让学生有个问题先行,音乐充盈,追问跟进,思维碰撞的过程,自己理解音乐。

b)视频欣赏:我们较多采用的是与音乐作品相符的视频图像,且不说它有较强的视觉冲击,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音乐作品,视频的精彩剪辑运用不仅为课堂增色不少,还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探求的学习欲望。

c)主题哼唱: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学唱乐曲主题,有利于学生在聆听中更好地把握主题的变化和重复,使学生的音乐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

d)图谱感知:小图谱,大作用。在欣赏教学中重视和强调视觉辅助材料是不可或缺的,将抽象的音乐用简明的图画、线条等方式表现出来,在强化学生音乐审美感受的同时还能提高音乐记忆效果,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e)体态律动:律动是走进音乐的另一种方式,体态律动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欣赏音乐,律动以即兴为主,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学生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f)多元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是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一个平台,很多时候情感体验是一种个体行为,但如果能在体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也可以起到深化理解音乐的作用,同时也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g)文化承载: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其实音乐创作的背后有更多更多的话可以讲,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思想,如《蓝色多瑙河》、《1812序曲》、《沃尔塔瓦》《北京喜讯到边寨》、《春节序曲》《蓝色狂想曲》等这些好的音乐作品能真正的催人奋进,发人深省,深入人心,所以音乐欣赏既有感受、认知、体验的感性成分,也应该有理性的一角,通过教师对作品创作背景的深刻挖掘,音乐所承载的文化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极大推动力。

2、卷入与跳出

刚刚所讲到的是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践成功的课例,但纵观我们的很多的公开课评优课不都是那么水到渠成,而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试教与研磨,所以说这个过程使我们很多老师很纠结很痛苦,两个或多个实践中有个调整,因为我们是本着一次比一次好的想法进行磨课的,这个过程我深刻地体会到一对反义词:卷入与跳出。所谓卷入,有两种,一种是过分依赖教参,唯书是从,当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不被理解,当教材所呈现的理念不被教师所领悟,机械地执行教材与运用教参,最终会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得不偿失。第二种卷入是过分坚持自我,认为自己的设计已经很不错了不想再大动干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推倒重来。这样的卷入只会让我们的思维狭隘,钻牛角尖,所以这里我想说我们需要跳出,跳出原本的设计,跳出教参的束缚,这里我的一节《木偶的步态舞》让我记忆犹新,我看见书本画着学生的手指木偶,我用了50个画有木偶的手套,还设想它们去野外郊游,后来一试教效果不好,陈老师张老师都给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手套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设计也存在凭空想象牵强附会之嫌,于是我选择了“跳出”, 再设计中我通过动作猜谜导入新知——提问交流熟悉木偶特点——柯达伊手势进一步感知木偶形象——跟随音乐边哼唱边做木偶动作等手段,一系列的引导都是在过程中形成与实现的。经过一步步的有效引导,学生从观察到交流,从猜测到模仿,从哼唱到表现,都是一个投入再投入、提高再提高的过程,之后的A段、B段以及再现段的欣赏我也采取了学唱主题旋律、画画旋律线、引导想象和教师自己弹奏乐曲等多种有效手段进行了二次实践,没有手套,没有课件,我基本上了一节裸课,但是效果好多了,这个跳出的过程让我觉得在教学实践中用心去感悟,时时审视自己的教学,才能做到愤起悱发、以三隅反!

篇13

记得多年以前,器乐进课堂在各学校开展得风生水起,走进任何一个学校,都常能听见学生悦耳的吹奏,而且还有市、区各级的课堂器乐比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渐渐销声匿迹了。“器乐究竟如何更好地辅助音乐课堂?”“音乐课中该怎样将器乐教学深入下去?”这些问题总是萦绕在笔者的脑海里,为此笔者从未放弃课堂器乐教学,并不断地在尝试、反思和总结,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器乐教学的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器乐进课堂使学生受益匪浅,许多学生越来越喜欢吹奏了,喜欢上音乐课了,课堂中歌声和琴声此起彼伏,相互交融,呈现出一幅非常和谐美好的画面。尽管教学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笔者认为器乐进课堂利大于弊。因此,学生的期盼促使教师必须将这项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下面谈谈器乐进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在开始学习之初,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口琴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情,过于专业的学习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唢呐配喇叭》的歌声中,学生开始了第一节口琴课的学习,学生时而吹高音模仿唢呐,时而吹低音模仿喇叭,在有音的高低变化中,他们将学习当成了一种快乐的游戏,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口琴的音序排列规律,那么后面的学习就顺理成章了。

可以采用三步曲进行教学:一是随着琴声做单一的节奏吹奏,不要音准,让学生充分辨别高低音;二是吹歌曲中的几个音或一小节,如《顽皮的杜鹃》、《哈利罗》、《春天举行音乐会》等;三是吹奏短小的歌曲,如《玛丽的小羊》、《粉刷匠》等,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的学习中,学生丝毫没有压力,当第一只小曲从他们的口中吹出的时候,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二、多种方法交替学习

(一)学习吹奏歌曲

这种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从吹奏入手来学习歌曲,是一种极好的导入教学的手段,笔者一般是找出歌曲中易于吹奏,有具有代表性的乐句作为吹奏练习,学生在吹奏的同时就对歌曲的整体情绪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学唱歌曲就容易得多。

(二)唱吹结合效率高

这种学习方法在轮唱和合唱教学中十分有效,学生初步接触两个声部的时候总是唱不准自己的旋律,而用口琴吹出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唱歌练习,学生通过吹奏来加强各个声部的旋律感,从听觉上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和声概念,唱歌和吹奏交替进行,互相补充,这样反复练习,即使是移调演唱,学生的合唱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如轮唱歌曲《两只老虎》、《美丽的黄昏》等,合唱的歌曲《大家来唱》、《真善美的小世界》等。

(三)学完歌曲再吹奏

这是音乐课中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学生在唱完歌曲以后再用口琴完整地吹奏出来,它是学生对歌曲的另一种外在表现,如《苏珊娜》、《小乌鸦爱妈妈》、《蜗牛与黄鹂鸟》等,在钢琴的伴奏下,学生吹着自己会唱的歌曲,师生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达到了极好的情感共鸣,这种教学形式生动有趣,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是一种极好的艺术熏陶。

(四)伴奏旋律增活力

吹伴奏是一种极好的化繁为简的吹奏形式,几个简单的音符按照工整的节奏有规律地吹奏出来,它能很好地烘托歌曲的情绪,为歌曲学习锦上添花。学生在吹奏的过程中既能感受歌曲的节拍特征,同时通过不同的伴奏音型又能充分地体验其旋律特征,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大有好处。在《捉迷藏》的伴奏中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在《郊游》中乐句尾部 ××× ××节奏使歌曲更有活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自编伴奏谱,必须在遵循其和声原则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规律,这样便于学生吹奏,如《剪羊毛》;其次在个人吹奏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互相协作完成,两人(组)共同完成一种伴奏音型,如《小螺号》。

(五)挑战自我显神通

当学生通过低、中段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口琴吹奏技巧以后,笔者往往会补充一些略有难度的曲目让学生去尝试,如《铃儿响叮当》、《雪绒花》、《我爱北京天安门》、《勇敢的鄂伦春》等,这些曲目有的是节奏较密集,有的是音域跨度大,对学生的吹奏能力是一种考验,当学生通过努力吹出来以后,会有一种挑战后的成就感,但针对学生的差异性也不能强求统一,可以鼓励他们说:只要你努力了,哪怕只吹出一句也是成功,这样就能保证他们学习的热情。

三、多种手段保障学习

以上这些方法使得器乐进课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学习,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兴趣得以保持。但是,如何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呢?少部分学困生怎么办?笔者尝试着采用以下措施来执行:

(一)欣赏法:让优秀的学生示范吹奏,教师赞赏的话语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同时在全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二)加星法:对于每节课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学生加星,学期结束时,每人积累的星数将和等级同时记载在成长手册上,这样家长也能了解到孩子的音乐学习表现了。

(三)评分法:自评、互评吹奏的曲目能得多少分,吹错一个音扣一分,促使学生努力表现,得满分或高分的同学非常得意。

(四)互助法:采取一拖二,一拖三,小组互听互评等形式,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因为仅靠老师的力量是微薄的,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