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郊游音乐教学反思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在欣赏和鼓励的氛围里实施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
这些高中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数对音乐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与崇拜,他们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学习音乐专业,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之路能走多远,他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选择音乐专业。因此,可以这样说: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的激励就是他们坚持向前的最大动力。
但是,对于这些音乐初学者,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会出现很多问题,也许有些问题在老师看来是那么的不可容忍,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说影响学生自信心的话。老师一定要做到: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千万不要对学生的智力、人格、或品德进行评论批评。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作业不能按时按质完成、知识技能很难领悟掌握、日常行为习惯不佳等等,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不同根源进行分析,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老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教学行为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了解、关心与帮助。老师最好能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视唱练耳—音乐高考的另一主科
近几年来,我校的艺术高考成绩一直颇佳。例如:2007届共有17名学生从高二开始进入我校音乐高考训练班。历时三个学期的艰苦训练,参加音乐高考的17名考生有14名通过了本科合格线,并且绝大多数同学都高出合格线10多分以上。此消息很快传出,让不少同学老师惊奇:因为他们之中大多在音乐表演方面(如声乐、器乐、舞蹈等方面)似乎并没有特别的表现,很难看出他们能够考出这样的成绩。
那到底为什么?抛开多种因素不谈,本人认为“视唱练耳”是重中之重。何为“视唱练耳”:视唱,即考核一个人的唱(奏)乐谱的反应力和准确性。练耳,即是考核一个人对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的听辩与记写能力等。
在广东省的今年音乐高考中,主考项(声乐、钢琴、器乐等)占55%、视唱练耳占20%、乐理10%、副考项10%、加试5%。只看各科的比例,所有学生甚至是相当多的专业老师都会相当重视主考项,无论在课时安排、训练强度上都给予很大倾斜,对其他科目似乎都有些顺其自然、绝不强求的感觉。但是,要知道就是这些“其他科目”的成绩决定了大多数音乐生的前途命运!
在这些“其他科目”中,尤其是视唱练耳至关
重要。可以绝对地这样说:视唱练耳水平决定了主考科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否上得了重点本科、决定了主考科成绩中等的学生能否上得了一般本科、决定了主考科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否上得了专科。例如:视唱练耳好的考生可以考90分以上,折合到总分里18分以上。而视唱练耳差的学生只考得到30来分(甚至更低),折合到总分里6分左右。单单这一科就可以拉开10分以上的差距!要知道音乐专业的总分只有100分啊!实际上,这几年我校音乐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大多是视唱练耳拖了后腿。
但是,大多学生都不太喜欢视唱练耳,因为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专业的训练相比,枯燥无味了许多。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学习训练,特别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而且成绩的提高不像其他科那么明显。再加上高中生本来学习时间就很紧张,所以有些同学在此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况且还有的学生似乎在此项上“先天性不足”。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辅导老师更应该特别地重视该科:
第一、要把视视唱练耳提高到与主考项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要集体训练,更要个别辅导,要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态度、识谱、听音、记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
第二、老师一定要坚信学生在此方面是没有“先天性不足”的,引导学生在此项上狠下功夫,只是要下功夫、找方法、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学好。
老师重视了,学生认真了,学生学起来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学习视唱练耳的氛围就形成了,成绩的提高也就不成问题了。
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活动中,面对教学大纲落后、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够专业、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等问题,不仅影响教育质量,还不利于国家的幼儿基础教育。为此,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需突出童趣化色彩,紧跟时代和社会的脚步,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特色,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制定新颖的教学方针,提升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
一、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实施分层教学
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活动中,为促进整体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与形式突出音乐教育的创新性。因此,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可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教育对象的基础、能力和天赋等,以及音乐教育的特色,将学生分为多种类型的层次,为其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声乐课教学为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指的是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音乐水平着手,考虑他们的固有水平与潜在能力,将其依据嗓音条件与音乐素质分为多个类型的层次。教师可以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包括理论知识传授形式、发声练习与歌曲练习等,为教育对象提供适合个人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以此调动整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声乐学习活动中,发挥自身潜力,进而突破最近发展区的瓶颈,发展至下一阶段。分层教学法可有效解决师范学校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问题,实现因材施教与有目的性的音乐教育效果。
二、幼儿师范学校音乐课程内容的幼教化
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和其他高校音乐教育相比有着明显区别,需具有异常鲜明的幼教化,学生不仅需掌握专业的音乐知识,还应掌握将知识传授给幼儿的技能和方法,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扎实音乐基础与掌握传授技巧,他们在学校期间通过对音乐知识的专门学习,可以在毕业之后独立开展与组织各种类型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同时,在当前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活动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乐器教学,大部分教师运用的仍然是师范式音乐教育形式,与幼儿教育实际工作的开展关系不大。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学习这些音乐知识与未来的工作存在何种关联,而且教师几乎不去幼儿园进行观摩和考察,只是按照个人教学思路和经验传授音乐知识。为此,幼儿师范音乐教师应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把教学内容变得幼教化,真正突出幼儿教育的专业特色,可亲自去幼儿园听音乐课,考察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并在声乐课程中适当增多幼儿歌曲演唱教学的课时,讲解和传授儿歌的发声方法与特点,要求学生不仅可正确唱出幼儿歌曲,还应会指导幼儿演唱歌曲。
三、幼儿师范学校应重视儿童歌曲弹唱结合
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实践中对儿童歌曲弹唱课不够重视,在儿童歌曲伴奏这一教学环节往往由乐器教师进行讲解和传授,但是并不注重演唱,声乐教师则只关注讲授幼儿歌曲的演唱而不注重伴奏方法的讲授。这样的教育形式除音乐基础稳固、天赋较好的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整合之外,其他大部分学生不是能演唱不会弹奏,就是能弹奏不会演唱,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统一。所以,学校应高度重视儿童歌曲的弹唱结合,将弹奏与演唱整合。比如,在幼儿师范学校钢琴教学中教师需扩大教学力度,不仅讲授儿童歌曲的弹奏特点和要求,还应和声乐教师合作与配合,由他们指导如何演唱儿童歌曲,做到弹奏和演唱课程教学的相互整合,将学生培养成全能的幼儿音乐教育人才,既能够掌握歌唱儿童歌曲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拥有高水平的钢琴弹奏技能。同时,钢琴教师可在课程中加入幼儿启蒙乐器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幼儿乐器的教学特点与方法,并适当增加一些中外幼儿歌曲的弹奏曲目,诸如:《小孔雀告诉你》、《青蛙打鼓》、《猫咪真稀奇》等。并开展体态律动与节奏训练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双脚、双手等节奏训练,提升钢琴学习的实效性。
四、幼儿师范音乐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的普及,以及学生对笔记本电脑与智能手机的使用,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教师可采用新颖别致的教学模式。为此,幼儿师范音乐教师可灵活运用微课教学模式,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制作,将钢琴或声乐教学中的重难点分解和记录,播放形式可使用慢动作、放大等,让学生更加直观仔细看到演奏的细节。教师也可将微课视频进行共享,传输到学生的电脑或手机上,让他们在课下自主观看与学习。同时,对于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的工作岗位大多是幼儿教师,既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需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师需运用更加完善和科学的音乐教学模式,以幼儿教育专业为切入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幼儿教师将来需要来到幼儿中间,走进家长和孩子,应构建一个幼儿园、社会、家庭等一体化的音乐教育模式;在音乐教学内容方法,应及时更新教学目标,将一系列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融入其中,转变曲目单调乏味的情况。另外,幼儿师范音乐教师需要开展一系列回归活动,让学生重新感悟与体验童年,从教、唱和弹儿歌着手,使其在幼儿情境中提升音乐教学的实践性。
五、总结
针对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从专业的教学特色着手,不仅考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以教授他们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幼儿,使其在毕业之后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工作。
作者:薛丽红 单位: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
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音乐新课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音乐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的反思,其真正意义是通过反思来重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叶澜教授指出:“需要养成反思的意识与习惯,需要在反思中自我更新。而重建,是在问题发现之后的一种真实的自我提升。只有经历了‘重建’阶段,人的成长才能得到真实的提升。重建强调的更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更新。”
实践证明,我们除了培养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学校基层教研组的合作反思水平,更要注重在区级音乐研修活动中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思制度”。因为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区域内每个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不断反思、相互借鉴、共同研究才能让这一区域音乐教师不断散发出教学活力和智慧的光芒。
“反思制度”是区域教师群专业发展和音乐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探索“反思制度”的实施过程,研究通过反思来促进音乐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反思―创造与重建―再实践―再反思―再创造与重建”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提炼出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区域音乐学科研修文化内涵。
二、设计步骤与操作要点
1.聚焦主题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2.基本意图
通过反思找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指导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法和理念的诊断,帮助音乐教师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音乐教师个体的思维品质,促进音乐教师群的专业成长,逐步形成区域音乐教学研究型特色团队。
3.实施途径
4.典型案例
案例一:
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思目标、反思内容和反思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
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我们首先要求本区音乐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围绕区每学期提供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区级研训活动进行“案例式”“专题式”“诊断式”等研训方式,学习理论及相关知识介绍,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讨论,让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学反思”的要点、方法和途径。
教师反思1:课前反思,贵在有备无患
(诸翟学校纪艺)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总是认为课前的备课只是包括编写教学设计和准备课堂材料两个方面,而往往忽略课前反思。这可能也是缺乏足够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的普遍问题。其实,课前反思不仅体现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预见性,更体现教学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人本主义”理念。同时,它也能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真可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前反思最大的价值在于教师能充分领会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并吸取以往教学经验和教训,从教材整体体系的宏观角度思考,并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反
馈,有的放矢地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手段等内容,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备而教”,并且为课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灵活调整埋下伏笔。
以我参加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的名为《我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一课为例。在课前备课活动中,我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反复琢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课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并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相关理论要求,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这堂充满乐趣,师生平等学习,而又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凸显个性的课。尤其在全体学生学跳桑巴舞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愿意积极探索、表现等心理特点,特意设计了全体围成圆圈在教师引导下随音乐尽情舞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打破座位固定的常规习惯,积极投身音乐活动的体验和表现中。课后证明,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正是本课最大的亮点和学生最尽兴的
环节。
教师反思2:课中反思,贵在灵活应变
(龙茗中学张一)有了充分的课前反思和课前准备,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变得游刃有余。但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总会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及时而准确的课中反思就成为教学工作高质高效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与探究兴趣,又要避免一味迁就学生自由发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逐渐偏离正常教学轨道。因此,课中反思可以说是教学反思环节中对教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而其最大价值无疑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机智,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我的一堂名为《绿色的家园》的区级公开课为例,由于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过去掌握知识的情况,当我讲述一个浅显的切分节奏时,竟无人知晓。我灵机一动,拉起两个比我矮小的学生充当八分音符,而我站在他们中间充当四分音符,然后形象地讲述切分节奏的含义和拍法。这一举动瞬间打破了我和学生的尴尬,拉近了师生距离,更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切分节奏这一知识。
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及时有效的课中反思确实是需要独到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但无疑是教师成长道路中最难能可贵的经历。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如能时刻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过程上,关注使用的方法、手段及达成效果,不断反思,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思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有效
提高。
教师反思3:课后反思,贵在总结提高
(信宏中学马婷婷)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鲜亮丽的成功固然值得骄傲,意想不到的失败也并不可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值得细细回味,但积极深刻的课后反思更值得重视。
2010年5月我参加区级音乐教师教学评比。最难忘的是我在课堂教学展示后紧接着的教学答辩中,专家评委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立刻把我包围,促使我趁热打铁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反思。
无论是有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设定,还是学生的反馈情况和继续学习的可能性等问题,无一不考虑教师全面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当我事后重新整理出这些问题和解答之道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又似经历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教学水平有了脱胎换骨般质的飞跃,也增强了教学自信心,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有了进行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冲动和底气。
案例二: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同课异构”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方式。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水平。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上一堂公开课,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教师不仅仅是听课的旁观者,而且也是一个参与者,这两种身份,使得在其作为旁观者时更容易与另外一位上课教师融为一体,在听课中不断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同课异构”还是一种“对话文化”。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由此可见,“同课异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合作的交流。
“同课异构”为音乐教师创设了一个群体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研教材、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尝到了集中研讨的“甜头”,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以这种灵活、开放的思想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教研方式,不仅活化了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效率,还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同课异构”主要采用这样的基本过程:每学期初先分片集体讨论,提出若干课题,然后分组各自进行教学设计,接着进行行动(即上课),最后进行评课、反思。反思包含了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例如,2010年5月为迎接“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我区组织音乐教师积极展开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比赛,其中本区的王辉、马静波、陈艾三位老师共同针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展开了教学设计和反思实践活动。
思考:如何设计精巧动人的导入
方案一:
师:同学们,首先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听古典音乐吗?
生:喜欢(占少数)。
生:不喜欢(占多数)。
师:我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流行歌曲,不喜欢听古典音乐。但其实古典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和身边,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流行歌曲都融入了古典音乐或引用古典音乐元素。
方案二:
师:在优美的乐曲中,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什么音乐?
生:流行音乐(占多数)、摇滚音乐……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这么广泛,是的,音乐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最近电视正在热播的“中国达人秀”里那位“断臂钢琴师”是谁?
生:刘伟!(整齐、有力、积极地)
师:刘伟说过,他的生命中有三样东西不能缺少,你们知道是哪三样吗?
生:水……
师:对了,那就是水、空气、音乐(语气逐步加重)。音乐犹如王老师生命中的一位亲密挚友,一直伴随着我:当我仰望夜空,对着宁静、美好的月夜之时,我的耳边会飘起这段旋律――《月光》;当我心情非常快乐、开心的时候,我会用这首乐曲来表达我的心
声――《小奏鸣曲》;当我遇到挫折和困惑需要振奋和鼓舞时,我要从这段音乐中获得力量――《幻想即兴曲》。
教师反思:在这两种方案中,我们的设计意图是直接开门见山与学生交流“古典音乐”的话题,在方案一中我们发现教师将自我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觉自己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反而造成一定误导学生的倾向。而方案二中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我们就明显没有教师主观意识的痕迹,让学生自己来说喜欢听的音乐,师生在一问一答的相互交流中显得十分自然轻松,从而就能很自然地导入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已意识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如热播“达人秀”的生活材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
案例三:
网络互动教研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模式。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是自己学校2~4位音乐教师研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区教研活动,由于人多,又不能人人发表建议或想法,因此,往往呈现“学习多、讨论少、反思无”的局面,研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应付性。自从我们利用网络系统地进行新型的音乐教研活动后,教师积极探索、热情合作、踊跃感言,既避免了往返奔波的劳累,又能集思广益。通过合作、活动,拉近了音乐教师与研训员之间的距离,能使基层音乐教师得到研训员的悉心指导,大大提高了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区域音乐教师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进一步
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教研,本区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明显多了,往往在课一结束就上网“反思”,这样的反思及时、针对性强,效果更好。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68-1
一、音乐可以优化绘本教学的活动结构
1.音乐可以创设适合绘本阅读的优美意境
插入与绘本画面、内容相结合的音乐,能够很快地唤起幼儿的思绪,使他们更快地进入绘本故事描绘的意境。例如绘本《我砍倒了一棵山樱花》,描绘了六七十年代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如今的孩子们每天面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现代化的产品,对这本书里描绘的事物和作者的情感似乎都很遥远,大多数孩子都会觉得枯燥。为了让孩子们增强对童年的感受,体会童年的乐趣,组织活动的老师花费了大量的心思,不仅带来了书中提到的一些野果子,在教学旅程中还巧妙地用班得瑞的《梦之雪》作为背景音乐。美妙的音乐仿佛把孩子们带入了遥远的童年,孩子们在静静地音乐欣赏中感受画面的美感。在故事结束时,执教老师还让孩子和听课老师们共同欣赏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意图再次唤起所有人对过去的回忆。绘本阅读是一个积极的过程,优美的音乐让幼儿有一个平稳的思绪。在阅读中播放安静的音乐,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安静的氛围,让美丽的画面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加深了幼儿对绘本的理解,而且更能帮助幼儿建立起绘本和周围世界、日常生活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联系,从而丰富了幼儿的表达和表现。
2.音乐与绘本的结合,动静搭配使活动结构更合理
音乐是流动的绘画,音乐和故事向来是融于一体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和故事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彼此间相辅相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山魔的宫殿里》,这首乐曲有两个乐句连续重复18次组成。而且这些句子在速度上越来越快,音量上越来越强,最后再加上一个情绪更强烈的尾声。这首乐曲中重复的旋律所造成的幽默趣味和《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画面的重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巧妙地用乐曲《在山魔的宫殿里》与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相结合,从绘本中的“狐狸”的角度出发,选取了最主要的几个故事环节,通过跟随音乐的合作动作表演,形象生动地再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有趣情节,从而拓展了幼儿使用语言、动作、音乐等艺术手段整体地进行艺术理解、感受、表达的机会。欣赏故事绘本时,把音乐与画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对于幼儿来说就是把相对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联系在一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试听感官参与学习,这不仅适应幼儿的全面素质的要求,还能起到学科间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音乐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和情感
绘本故事作为教育的载体,情节简单而又清楚,描述的语言生动具体、形象、富有音乐感。如果能够触动幼儿内心的情感,那么自然能起到情感启蒙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单纯的绘本画面只是让幼儿直接观察和感受画面,或是在老师的启发式提问中去了解画面的内容。将绘本故事与音乐结合,幼儿可以在特定的情景中去想象,幼儿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这样的形式孩子也很喜欢。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
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近几年来,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不仅将学校开展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实践研究落到实处,也使得学校特色文化逐渐形成。学校创设校园文化,营造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并在这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新课改以来,我们学校在改革中进行整合、拓展与探究,在完成教材中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入了少数民族音乐的探究及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同时,加深了同学们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感知及鉴赏能力,并扩大音乐视野,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创造性价值及道德观念,体会音乐所带来的美感。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很多优秀作品是通过音乐来感染和教育学生,把思想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在教育中要将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上欣赏课时借助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各种图片,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视听享受,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与此同时,又将各民族的风格通过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弘扬民族音乐所采取的措施
(一)培养教师多元文化知识,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民间舞蹈。教师不仅在学习中了解了民族音乐,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使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有计划安排教师走出校门,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同时进行系统学习,这一方法可使教师多听多看多比较。
(二)运用多元文化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发挥艺术特有的共性。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在以往,我们的音乐教育忽视了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民族民间音乐在平时的电视或一些媒体中稍有了解,但由于日常生活中缺少能正确引导学生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方法,反而学生对于一些流行音乐较为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