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生态经济旅游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区域经济的增长不再仅仅依靠其内在因素,而是越来越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表现出其外生性特征,这种影响被称为溢出(spillover)。旅游业区域溢出也存在,其“外部性”可能对其周边地区旅游业带来或正或负的溢出。在旅游经济溢出的研究中,有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来估算某个地区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胡田翠,2007)和模拟一个地区旅游业对另一地区旅游业的溢出效应(曹宇,2003),计量经济模型虽然能一定程度说明某个地区的旅游业对其他地区旅游业是否有影响,但却不能刻画影响的程度;也有利用改进的M-F模型来研究各地区之间旅游业区域溢出效应(李凡、黄耀丽,2008),李凡、黄耀丽运用改进的M-F模型,计算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之间的旅游业区域溢出效应,M-F模型被引入,虽然能说明一些经济变量(如人均GDP、旅游资源丰度等)对旅游业区域溢出的影响程度,但对各旅游区之间的空间距离、资源(产品)类型和规模等级差异等对溢出可能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却缺乏直观刻画。本文拟用经典知识溢出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旅游经济做溢出分析。
一、模型选择
Verspagen(1992)、Caniels(2000)用中心地理论来讨论区域知识溢出,且把空间因素引入溢出理论中,构建了一个经典知识溢出公式:
式中: 为 地区产生并为 区接受的知识溢出, 为 区的学习能力, 为区域 与区域 之间的距离。 为知识缺口,被定义为两地知识存量比值的对数(即 )。 是起校正作用的常数。邓悦、王铮(2004)把知识溢出公式应用于旅游业的溢出分析中,提出了一个旅游业区域溢出的机理模型:
(2)
李山、王铮(2009)就对模型(2)进行了可计算化处理,并对其中的变量进行重新界定,将(2)简化为:
(3)
相对应的溢出指数为:
(4)
为i地经济发展水平,可用人均GDP表示;用2006年深圳地区的数据估算出 =0.060; ,其中, , 分别为 , 两地的规模等级,用两地的旅游收入代替; ,A、B、C 分别代表两地市间旅游资源类型中的主类、亚类和奇葩吸引物; 为 , 两地之间的广义距离,用球面距离表示;β为旅游空间相互作用阻尼参数,根据王铮、蒋轶红等(2002)对旅游域模型的研究,其值可取0.00446,并用此模型研究了长三角地区的旅游经济溢出。
在李山等的模型中,距离缺口计算采用的是球面距离,这与实际存在一定偏差,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本文将用交通距离来代替球面距离计算距离缺口。
二、数据来源和计算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三市以及九江、宜春、上饶、抚州、吉安、新余等部分县市,本文基于2009年度各地市的数据进行研究,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整理出各地市人均GDP和旅游总收入的对应数据,拟定了各地市的旅游资源的类型(见表1),各地市旅游资源类型差异数据变量 的取值,本文假定若主类完全不一致,其取值为4;主类相同、亚类不同,其取值为3;主类、亚类一致,但奇葩吸引物不一致,其取值为2;若主类、亚类、奇葩吸引物都一致,其取值为1。并查找了各地市最通利的交通路线距离。
运用spss将上述各影响因子数据带入式(4)计算,可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9各地市之间的旅游业相互溢出指数(见表2),进而可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市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侧重点。
三、结论与进一步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建议
旅游业区域溢出与两个旅游区之间的规模差异和空间距离呈负相关,与它们之间的类型差异和接受溢出方的学习能力呈正相关,且旅游业的区域溢出具有双向性(输出和接受),可正可负,因此可以用它的正负情况来判断旅游区之间的互惠或竞争关系。研究表2中的数据,可以揭示出:
1.模型中一个关键可控因素是旅游资源类型差异,从计算的结果来看,这个因素是最能影响各地市旅游经济之间的相互溢出效应。目前,鄱阳湖湖区各县市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各自为战”,不少生态旅游的建设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而是盲目复制,出现处处一景和重复建设的现象,从而造成了部分地市之间相互溢出效应为负的情况。所以,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动态,结合开发条件,进行有重点、有主题、多层次、多特点的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改变生态旅游产品相对单一的经营模式。
2.从波动区(波动区接受的总溢出反映了其他地市旅游经济增长对该地市旅游经济发展的贡献)来看,各地市接受的总溢出指数有高有低,只有九江接受的总溢出为负(-0.597)。因此,九江在发展旅游产业时除了注重与其他地市形成特色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九江的旅游业投入,使九江也能从区域旅游溢出中受益,使九江能更好地发挥整个湖区旅游业“领头羊”的作用。
3.从主动区(主动区的总溢出反映了旅游经济对外推动力和发展的自主程度)来看,南昌、景德镇两地对整个湖区的旅游经济拉动作用最大,从表2中可以清晰得出,这两个地市对其余地市都有正的溢出效应,其旅游业的发展对其余地市旅游业都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故最大限度发挥这两个地市的对外作用对整个湖区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是要进一步巩固南昌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地位;二是加大对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与周边地市旅游资源互补性强的景德镇旅游业的对外宣传。
4.新余对外溢出最小,总溢出指数为负值,旅游经济体现出较弱的关联性。但值得一提的是,新余对南昌、景德镇的旅游经济有正的溢出效应,这源于其与这两个地市之间的旅游资源的互补性,也可能是商务交流基础上的旅游关联。所以,新余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突出“商”的特色,依托新余作为江西新型工业城的优势,积极承办各种商务、经贸、节庆、会展活动,大力发展商务旅游,与其余地市形成旅游资源互补。
参考文献:
[1]Grossman G.M,Helpman E.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A:MIT Press.1993:16-21.
[2]李凡,黄耀丽.区域间城市旅游经济的溢出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旅游学刊.2008.23(5):23-28.
[3]胡田翠.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分析.产业经济.2007(3):52-53.
[4]曹宇.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0):48-49.
三峡库区生态旅游的现状
(一)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呈现出恶化趋势1、水土流失严重。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55。3%,每年进入江河泥沙量总计达1.4亿t,占长江上游泥沙总量的26%。2、气候恶化严重。该地区已成为全国重要暴雨中心,对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损毁十分严重;该地区也是全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伏旱发生率达80%~90%,一般持续30-50d,最高达80d以上,有的年份局部地区甚至颗粒无收。3、地质性灾害严重。据勘查,三峡库区各类崩滑体1190处,崩塌滑坡总体积达28.45亿m3。泥石流现象严重,主要集中分布在巴东、巫山、奉节、云阳等县约200km长的沿江地段,占泥石流沟总量的94%。4、森林和植被破坏严重。库区各县(区)的森林覆盖率从50年代初期的30%~56%,下降到目前的15%左右,沿江地带仅有5%~7%。5、水体污染严重。库区现有工矿企业3000多个,年排污水10亿t,污染物50余种,江段大肠菌,石油类、氨氮、酚、化学耗氧量超标,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库周涨落带的出现,大量有机物堆积在高温高湿下,细菌或病菌大量繁殖,将加重库内水体的污染。6、城镇生态失衡严重。沿江城镇建筑拥挤、公用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齐全、居民户外活动场所狭小、绿化地带严重不足,没有建立起处理城镇“三废”的完善系统。[4]
(二)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三峡库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具有极强的垄断性,品种也十分齐全,可供不同类型游客不同的季节旅游。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库区内成熟的景点不多,海内外享誉盛名的景点不多,而且三峡工程兴建后,还淹没了部分好的景点。总的来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严重滞后。
(三)旅游旺季旅游超载现象严重,未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氛围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区没有进行环境容量的控制和管理,在旅游旺季游人拥挤,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氛围。由于旅游季节集中及线路设计不合理,人满为患的现象时有出现。旅游数量过多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还会使游客产生不良感受,降低旅游兴趣。而在淡季生态旅游区人数又急剧下降产生旅游设施闲置等问题,旅游容量季节性变化很大。
生态旅游与生态经济的关系
优越的地理环境为三峡库区造就了极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大量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库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发展好库区生态旅游业必将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的发展。
(一)生态旅游业是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的动力生态旅游业是“无烟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活力的行业之一,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新的增长点,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为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弥补外贸易逆差;还可大量回笼货币,为经济发展积极建设资金。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投资相对较少,资金投向灵活、回收期也较短,是三峡库区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应当把生态旅游作为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库区人民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5]
(二)生态旅游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旅游业的行业综合性、区域关联性和辐射带动性很强。发展生态旅游业可以促进第二产业结构高度化、生态过程清洁化、废弃再生化、环境无污染化以及农业生态化等协调发展,并带动第三产业商业贸易、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饮食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全面发展,有效地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繁荣,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6]
(三)以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推动三峡库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生态旅游所倡导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观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旅游的范畴从自然生态资源延伸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生态资源;将生态旅游作为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其推动力和辐射作用,还可以唤醒人们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意识,可以扩充旅游的项目、内涵和规模,促进旅游业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开发对策
(一)制定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库区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生态学、旅游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库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结合“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规划”和“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出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使库区生态旅游能有序地、健康地发展。
(二)打造库区生态旅游目标市场生态旅游对旅游者素质要求较高。中国目前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大众旅游仍是主流,中国远没有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生态旅游市场,社会公众还没有真正的生态旅游的意识。据1995年《全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国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境保护常识欠缺是相当普遍的问题。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库区生态旅游的目标市场,有重点地宣传促销。不能将所有市场都确定为自己的目标市场。这样才能利于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库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库区的生态城镇建设步伐,努力培植生态服务产业三峡工程的修建,将淹没一批城镇。抓住库区移民城镇迁建的契机,在库区建立一批布局独特的生态“山水城”,实现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如巫山县把新县城规划为山水园林生态示范城;忠县新县城规划为三面环水、背枕青山的半岛型“山水城”。生态旅游不仅包括旅游活动的生态化,还应包含旅游服务的生态化。因此,库区各生态旅游点应发展为生态旅游提供服务的生态服务业,如生态服装、生态饭店、生态商店、生态交通。不同的生态旅游点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生态旅游产业,并由此带动库区一批生态产业的发展。[3]
(四)保护文化传统,营造良好的旅游文化环境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民族传统是三峡库区旅游资源中极其宝贵的财富。保护库区文化传统,就是要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防止商品化和庸俗化趋向,尽可能地保持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的原生形态和纯正性质。旅游部门、企业应与地方文物文化部门通力合作,从每年的旅游总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地方文物和文化保护,组织人力广泛收集整理散落于民间的山歌小调和谚语民谣,采取紧急措施抢救已濒临消失的文物;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应积极提倡“双语教学”;鼓励恢复传统的节庆活动、民俗仪式吸引游人。
(五)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峡库区旅游要加快发展,首先要加强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尽快解决客运交通不畅的“瓶颈”问题。坚持统筹战略,既要发挥铁路大动脉的骨干作用,又要重视公路交通的主导地位和基础作用,发挥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的综合运输效益。同时,应多渠道、多形式地筹措资金,采取灵活的融资手段、为生态经济发展营造一个“造血”系统。要充分利用地区扶贫开发和移民开发以及西部开发的发展机遇,把生态产业发展作为重要项目,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投资开发,同时引导民间投入,建立一个灵活的融资体系。改善库区接待条件,兴建上星级的饭店酒店,争取彻底改变接待能力差的情况。
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1生态旅游的提出
1.1生态旅游的概念
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词,关于这一新词语,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的使用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这些诠释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别很大,甚至讲的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内容。从中外学者70多条对生态旅游所作概念和内容的诠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包括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基础,具有生态伦理理念的一种高层次的保护性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可创造持续的就业机会,是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和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2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生态旅游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新时尚。
虽然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既加以利用。但是,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包括生态旅游,都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发展生态旅游,不搞好规划,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旅游环境的问题,就会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
生态旅游地正受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成为开展可持续旅游和生态体验的理想场所。但是,生态旅游区(地)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开展旅游业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就成为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的重要原则。
生态旅游由于囊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诸多关系,故对其进行开发管理时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观,并以此为指导,形成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双向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2.2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兼容协调原则
经济有效性是指人们在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时,应最有效地利用生态资源。
生态安全性是指人们在组织旅游经济活动时,应该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使之保持存在和再生的能力。
2.2.1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衡量经济的有效性上
衡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要把促进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二,向自然生态系统索取资源要适度,坚持控制外延无限扩大的生产方式,反对掠夺或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和旅游生态资源的做法。第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要充分,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生态感受和生态知识。只有做到上面三条,才能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吸引力,使旅游收益得以实现。
2.2.2必须对生态安全性进行定位
通过对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两个指标的分析,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处于既矛盾又统一的定位整体中。其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的无限增长给生态安全带来的威胁,其统一主要表现为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和转化。
2.3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整体统一原则
生态效益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社会效益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始动力;经济效益则是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的重要拉力,从中起主导作用。三大效益都是生态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需注意的问题
(1)制定生态旅游区的专项规划时,要特别注意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亦即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在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程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2)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随着人们旅游视野的开阔与消费愿望的上升,更加生态化、绿色化的旅游方式也成为消费者的强烈追求。据此,笔者针对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意义与途径所做出的分析,也便具有了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相关概述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指的是将大自然的价值进行开发,通过让消费者去感受自然美景、去畅快的欣赏与获得由自然禀赋所给人们带来的和谐、轻松、清新的气氛,并让人可以从中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感知美好等。通过这样一趟生态旅游的旅程,不仅能够让游客的身心都能够更加健康舒展,与此同时也保障了生态旅游的经济价值可以得到实现。生态旅游同普通旅游相比,最为显著的区别就在于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大自然的基础之上,并且这种旅游能够具备可持续性,这种旅游环境的创造,不需要通过破坏、开采等方式去建立旅游景点。而是通过将人与大自然相互连接,既保证了生态圈的正常运转,同时这种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从旅游产业的效益性来看,要想使得整个经济产业链条可以长久的维持下去,做好经济管理活动则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效用。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管理,才能将旅游收入与生态维护相互统一到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的目标中来。举例来说,生态旅游景点中植被的灌溉、修剪、养护、修复等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所以经济管理活动的必要性自然也是不言而喻了。
二、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优势意义
关于生态旅游管理的投入建设所具有的意义是多方面的,简要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做好生态旅游的经济管理工作有利于维护地区生态资源的长远发展。生态旅游同其他性质的旅游不同,该种旅游方式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的环境中,依托于整个大的生态环境。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于环境所带来的损害是有限的,并且经过合理的规划,这种持续化的发展方式还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实际效益,而一旦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走上了误区,那么不仅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收益,甚至严重时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举例来说,过度的旅游开发便是造成生态旅游难以持续发展下去的一项重大阻碍。自然界与生态系统中的每一项生物不仅同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生物同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稳定结构也是不容打破的。但是,当缺乏正确的管理规划时,生态旅游景区则通常会面临着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了人类与其他生物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而当这些蕴含自然风光的生态环境全都“改造”成为景区,那么脆弱的生态环境则不能再建构起坚强的防护“壁垒”。当自然灾害或人为损害发生时,自然的抗风险能力与自然承载力也势必会因为经受不了压力而“崩溃”,最终给地区的生态与经济维护带来巨大“灾难”。
第二,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也是各个地区发展地方经济所必须进行的一项措施。要发展生态旅游,则必须要注重对于生态景区的保护。这既体现在对于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的适度利用上,同时也体现在放眼长远的经济管理活动上。一方面,旅游管理负责人员能够不盲目追求游客的数量与效益,而是将适度与适当作为考量自然景区承载力的首要因素,那么所制定出的旅游发展计划也必然会更加符合地方景区的实际发展需求。举例来说,对于有的自然生态区域来说,发展大规模的旅游是不能为当地环境所承受的,那么则此时便需要转变发展思维,重点发展与培养规模较小、档次较高、辐射作用较强的景区。在景区住宿、游客用餐等配套设施的设置上也尽量规划的更加低密度,那么即使该生态景区的游客数量上限较小,同样所获得的效益也是较为可观的。
第三,科学性的发展规划有利于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的保障实现。在过去的旅游开发实践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污染自然环境、破坏资源的低水平旅游项目。这些重复性高、特色单一的旅游项目的开发不仅给地区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高污染、高投入、高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实际效益也是较为负面的。在国家大力推崇绿色化、环保化发展的今天,过去这种旅游模式也显示其巨大的落后性,换言之,只有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制定政策措施与发展规划时,能够将生态环境保护、地方实际情况、特色经济创收结合起来。才能使得生态经济在满足高质量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能达到发展经济的需要。
三、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具体方法
要实现对于生态旅游经济的良好管理,关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1.建立起關于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专项部门。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而许多学科内容的交叉便要求了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依靠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管理才是最为恰当的。此外,当地政府也可以适当介入到生态旅游的项目开发中,通过对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监管,从而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可以同旅游项目相互适应。
2.重视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与科普工作。为了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相互配合,加大对于生态景区环境资源保护的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宣传也是极为必要的。仅从旅游开发者一方面来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游客作消费活动的对象,在景区中的行为也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安全性与美观性。对于旅游者进行生态环保意识的普及与环保法制观念的灌输,都能够产生更加积极有利的效果。举例来说,生态旅是为了让人们体会到自然之美,这种“天人合一”的美妙感受也是同悠久的传统文化相互衔接的,要达到热爱自然,那么从中寻找“连接点”,让游客能够从中受到启迪,也应当成为生态旅游管理中的题中之义。再如,旅游项目时常伴有对于周遭环境的累积性破坏性,特别是对于资源的破坏也是较为明显的,所以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宣讲与告知,也能够为游客更加珍视自然环境奠定基础条件。
四、结语
旅游业作为我国发展较为迅速的重要部分,不仅对于直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对于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开发与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作用。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优质的经济创收方式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地区的响应,由此,只有不断加强关于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方法意义探究,并且将这些探索得出的有益经验积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使得各个地方的生态旅游取得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沙志云.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J].信息化建设,2016,01:214.
[2]袁静,明庆忠,李长凤.旅游产业生态化效应研究方法综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33-37.
[3]李向明.自然旅游资源价值的来源、构成及其实现途径[J].林业科学,2011,10:160-166.
“生态”这词很时尚,被演绎出什么“生态汽车”、“生态农业”、“生态食品”、“生态住房”、“生态工程”、“生态安全”、“生态文明”……而“生态旅游”真实含义,最早以"Eco tourlsm"共生形式出现,但真正被社会接受,用来描述以环境为中心或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伊丽莎白,布(Elizabeth Boo)在1990年写的《生态旅游:潜力与陷阱》一书中对其所做的描述即“以‘自然为基础,,必须涉及‘为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小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两年后,她又修订为“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动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是一种以“自然为基础”有目的旅游活动;“是培养人的教育及学习习惯”;生态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增长”。不同于传统的大众旅游方式,它突出的特点是特殊设计的产品满足对生态环境有特殊兴趣的旅游者的需求,它以质量而不是以人数来增加收入。
今天,在传统大众旅游仍占世界旅游业主体,仍支撑世界旅游业主要收入来源的同时,也造成旅游环境的恶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生态旅游”倍加关注。但真正要做到生态旅游还远非易事。
一、秦皇岛生态旅游的区位优势
秦皇岛,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北方罕见的避暑气候、旖旎奇特的自然风光、北方少有的基岩海港,新世纪充满曙光的环渤海经济区中间地带的区位优势。成为1984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其旅游历史可上溯到1898年,清光绪皇帝御批自行开埠建港,辟北戴河为旅游避暑区始,这期间的发展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4%,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700D,厘米3个以上,是国内普通城市的10-20倍。已人选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第七位、“中国十佳宜游城市”第三,并先后摘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等多项殊荣。
二、北戴河湿地观鸟、集发生态旅游开发的历史及现状
1.北戴河湿地观鸟
湿地观鸟,是人们在秦皇岛北戴河鸽子窝景区能看到的一幅惬意美景,蓝天、大海、白云、海鸟极完美的组合。自19世纪后半叶,西欧工业革命策源地各国开始在滨海地区为上流社会提供有特色的旅游服务,大型、豪华游轮的发展,也使这一集旅游、休闲和娱乐于一身的湿地生态旅游得以迅速发展,人们不仅追求“3S”这样的大众旅游方式,还要亲近大海,不使海洋湿地生态脆弱性加剧;既享受阳光浴,又不污染环境;既体验人地和谐,又不伤及海鸟的生活,人、动植物和环境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尽享天人合一,湿地观鸟成为这一美景画卷的最好诠释。
1985年,剑桥博士马丁・威廉思为了观鸟,根据丹麦人30年代留下的一个旧资料找到北戴河,眼前景色令他”眼睛瞪得贼大”(时任北戴河旅游局局长徐晓红言。因为他看到了期望中和意料外的许多许多鸟。以后他和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许维枢先生连续数年到北戴河,开创了面向国际的北戴河湿地观鸟。
马丁博士所言正是北戴河鸽子窝滩涂,这里每年春、秋两季约有数百万只候鸟南北迁徙经过这里,还有数量可观的夏候鸟和留鸟在本地繁衍生息。深进内陆的渤海湾和几乎近抵海滨的燕山山脉。使北戴河及周边地区的滨海平原如同一条狭窄的通道,拢住了成千上万只沿着海滨飞行迁徙的候鸟;戴河、洋河、滦河等在人海口附近形成的泥滩、泻湖以及水流滞缓的河道,为入们提供了歇脚的地方和丰富的食物。是鸟类栖息的良好场所。据统计,每年这里吸引着409种鸟类,占全国鸟类资源的34%,其中属濒危动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有68种。目前,北戴河记录到有东方白鹳、鹊鹞、丹顶鹤、遗鸥、黑嘴鸥、白鹤等多种珍禽。因此,北戴河成为中国鸟类研究基地,也成为观察迁徙候鸟的最好地区之一。
2.集发农业生态观光园集发农业生态观光园,坐落于秦皇岛西南部的戴河北岸,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享有“夏都”的美誉,整个园去占地3600亩,最初由一些科研人员和当地农民集资兴建,早期只是利用高新生态农业技术,结合无土栽培,吸引当地的中小学及附近城市居民免费参观,了解现代农业、品尝新鲜果蔬、观看动物饲养,收入相当低微。随着城市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日益拥挤、都市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对农业生产越来越陌生、“回归自然、放松自我”的需求与日俱增,现实警示人们关注生态、关心健康、合理的饮食,对无农药、化肥污染的果蔬需求量加大,当集发将自己品牌的绿色产品推销到市区各大超市,以远高于市场的价格出售时,人们不能漠视,也不能另眼相看了,开始关心其生长环境,到集发生态观光园参观,吃农家饭的人越来越多,小小的生态园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观光者的需求,于是扩大规模、增加旅游活动项目,成为经营者计划的实施之时。诸如赶毛驴推碾子磨豆腐、坐在炕头用棉花纺线等真实的农业生产场景,成为吸引众多城市游客驻足、体验之地,再如游乐场内游客踩水车、摇辘轳提水浇地也同样吸引着城市观光客,现代体育旅游~攀岩、溜索、滑竹排等项目更让城市人不用远行也能体验刺激。
三、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展生态旅游首先对自然条件有要求一即“原汁原味”,人类干预要少,才符合生态旅游的标准,同时,生态旅游需要有环境保护意识的开发商一他们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更要首先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尊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优先考虑其脆弱性,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发展生态旅游;还需要对环境有诚意的经营商~他们不但要懂得经营,更要以保护环境为己任,做资源环境的虔诚的保护者,奉行“宁垦牺牲经济,也不有损环境”的准则。生态旅游更需要有责任感、素质高的旅游者群体一即“负责任的旅游者”,不仅要追求原生态。更要对后代子孙负责任。秦皇岛在大自然本底上开发出北戴河湿地观鸟项目,又在现代科技农业的扶持下营造了集发农业示范园,这些生态旅游的实践是很好的尝试,但眼观其经营现状。令人担忧……
1.生态旅游缺乏开发商一规范化管理
车行至鸽子窝大桥,满目海禽翱翔,谓为壮观。但大桥下,原本拦截游客的铁丝网已被人撕开一个大口子,一些游人乘机钻入景区游玩,不受任何限制。如何加强景区生态性管理,让美景既为游客服务,也能自我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
建议:改善粗陋的围墙式隔离,让美景透出来,想观景的,在景区外即可看景,想游玩的,限制观光人数,购票进入。
2.生态旅游要提高经营商――服务质量
在北戴河湿地观鸟景区,随处可见兜售各种旅游纪念品的小商贩、不停地围追游客照相的私人摄影经营者,这些现象与生态旅游的美好初衷极不相称。
建议:应加强对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的教育,尤其是个体经营者,使他们树立旅游服务意识;提高生态旅游服务水平,并在服务技能中强化标准化的服务和大局意识,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作到规范经营,主随客便。
3.全社会要营造旅游者――生态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
一、引言
生态旅游经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改变传统的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污染破坏的旅游经济模式,,它坚持在为旅游者提供积极的体验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社会效益得到保证。下面我们就谈谈何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当前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应当遵循的原则。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类型
生态旅游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自然景观的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态旅游就是在为游客提供旅游观光的同时,更加强调对观赏景观的保护,使其不受到破坏。生态旅游通过对游客的管理,达到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例如旅游教育、旅游监控和功能分区等手段的实施,这对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在合理的分配机制中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及其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进而改善地方的基础设施,增强经济发展的能力。最后,通过生态旅游的倡导和发展,可以提供旅游者的意识和体验。生态旅游的参与和引导有利于提高参与者的环境意识和价值观,提升他们对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认知。
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2)湖泊生态景区 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3)森林生态景区 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4)草原生态景区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5)海洋生态景区 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6)观鸟生态景区 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7)冰雪生态旅游区 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8)漂流生态景区 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 以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 。
三、生态旅游推动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态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当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刺激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精神消费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增长的需求。在旅游活动中,游客可以获得适当的运动,活动了筋骨,同时心理和精神也得到了极大的放松。从生态旅游中获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放松,人们便会愿意去花钱获得更好的更高质量的旅游。由此可见,生态旅游可以刺激人们的消费,拉动旅游地区的经济增长。
(2)刺激供应。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而消费又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态,其实现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性条件,如公路交通,住宿餐饮,旅游纪念品等,发展生态旅游必然有利于刺激这些配套性产品的供给,从而通过刺激供给实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3)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生态旅游发展所获得的税收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强地方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经济能力。总之,实践证明生态旅游通过刺激消费、增加供给和政府财政收入等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了重要作用。
四、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生态旅游促进经济发展和文明提升,良好健康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是实现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有利保证。
(一)当前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对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对其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使生态旅游风景区的环境遭到严重的恶化。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为了拉动经济的增长,政府在发展生态经济的时急功近利,没有经过合理的总体规划就对自然环境进行盲目的开发,在开发过的资源上进行再开发,并且没有合理的保护手段,造成了许多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另外一些政府在没有合理的规划基础之上在环境保护区内修建宾馆和公路等与自然景观不和谐的人工建筑,使景区的整体统一遭到严重的破坏,大大的降低了旅游景点的美感。这样不仅仅破坏了自然资源和景观,过高的基础建筑的投资也是对资金的严重浪费,造成保护区沉重的经济负担。
其次管理体制混乱,管理方式落后。我国旅游资源分属于林业!宗教!文化!环保等不同的部门,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客观上造成开发建设以及管理上的无序局面。有些自然保护区缺乏规划和管理,甚至将旅游区承包给旅游部门,致使旅游部门在缺乏指导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随意经营。
(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应坚持以下原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统一的原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是在一定历史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有其发生发展的形成过程与结构特征,人文景观是在大自然中人类作用和影响下的产物,与自然景观的生成密切相关;开发经营与保护管理相结合的统一。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做到保护与经营相统一;建立科学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生态旅游能否做到集自然、保护、科教、创收于一体,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关键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完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极为重要的;加强旅游者教育和人才培养,加强生态旅游者的教育有利于生态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及引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生态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结语
总之,生态旅游经济是一种将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统一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的,它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坚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保护和景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快了社会主义的文明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 1996, 16(01):106-112
作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旅游业的具体呈现形式,它为旅游者提供积极的体验,同时做到经济上可靠、环境上适宜、社会文化上可接受,因而大力加强生态旅游研究,推动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的含义不仅是指所有游览自然景物的旅行,而且强调被观赏的景物不应受到破坏。当前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合理的管框架下,生态旅游能够促进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通过实施诸如游客管理,功能分区、监控手段,旅游教育等形式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其次在合理的分配机制中,促进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及其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进而改善地方的基础设施,增强经济发展的能力。最后,通过生态旅游的倡导和发展,可以提供旅游者的意识和体验。生态旅游的参与和引导有利于提高参与者的环境意识和价值观,提升他们对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认知。
2.生态旅游推动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态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刺激消费。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能够满足人类对生活品质不断增长的需求,在生态旅游的参与中,参与者不仅可以获得适当的身心运动和体魄锻炼,而且身体也会更加健康;同时活动中的静态休闲活动以及净化心灵活动满足了人们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人类情愿花钱去获得更好的旅游质量。旅游参与者旅游的项目及其附带消费直接刺激了消费的发展。(2)刺激供应。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而消费又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态,其实现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性条件,如公路交通,住宿餐饮,旅游纪念品等,发展生态旅游必然有利于刺激这些配套性产品的供给,从而通过刺激供给实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3)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生态旅游发展所获得的税收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强地方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经济能力。总之,实践证明生态旅游通过刺激消费、增加供给和政府财政收入等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了重要作用。
3.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生态旅游促进经济发展和文明提升,良好健康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是实现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有利保证。
(1)当前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和利用,导致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生态旅游风景区的环境严重恶化。部分地方政府在发展生态旅游时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的损害与浪费。有些地方政府随意在保护区内修公路、造宾馆、建索道,甚至修建一些缺少审美意识与自然景观不相称的人工建筑景点,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不但使自然资源和景观遭到破坏,而且过高的基础建设投资使保护区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其次管理体制混乱,管理方式落后。我国旅游资源分属于林业!宗教!文化!环保等不同的部门,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客观上造成开发建设以及管理上的无序局面。有些自然保护区缺乏规划和管理,甚至将旅游区承包给旅游部门,致使旅游部门在缺乏指导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随意经营。
(2)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应坚持以下原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统一的原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是在一定历史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有其发生发展的形成过程与结构特征,人文景观是在大自然中人类作用和影响下的产物,与自然景观的生成密切相关;开发经营与保护管理相结合的统一。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做到保护与经营相统一;建立科学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生态旅游能否做到集自然、保护、科教、创收于一体,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关键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完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极为重要的;加强旅游者教育和人才培养,加强生态旅游者的教育有利于生态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及引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生态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的,其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消费的需求,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16(01):106-112
关键词:
低碳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是在我国20世纪时期所提出来的,其发展理念的主要来源是为了防止全球变暖所提出的对策。通过低消耗、减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来得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以生态旅游产业来说,通过生态旅游产业的茶文化能够将我国的低碳消费得到有效实行,利用茶文化的旅游经济消费带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让人们加强对低碳经济的重视,也通过茶文化的宣传提高生态旅游的发展速度。从低碳经济环境下来看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整体发展可以发现,一个全面而合理的旅游发展策略能够加快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并且为我国的低碳经济带来更多效益,反之则会使得茶文化生态旅游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
1低碳经济环境下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必备条件
1.1旅游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途径
1.1.1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定位
旅游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旅游产业发展中,旅游产业还只是简单的产业,并未与其它产业相合作,在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多年后,旅游产业为了提高发展速度,开始与多个旅游点的商家开始合作,将其销售于游客,这样的发展模式虽然推动了我国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但其发展方向并未受到群众的认可,在20世纪时期,我国开始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这些经济发展得到了各界的认同,并且已有多个企业将其设为运营理念,从而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旅游发展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旅游产业不仅具备了低碳经济当中消耗低的经济条件,还具备了宣传力度大、经济发展快等优势条件,结合这些条件,将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低碳经济模式,能够改变人们对传统旅游产业的不良印象,并通过利用有效资源,实行节能环保型经济消费模式,推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为我国的旅游产业指明更明确的发展方向[1]。
1.1.2旅游发展结构必备特色文化
生态旅游作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产业,与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相符合,并且,借助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开发生态旅游的低碳旅游事业,能够有效扩大低碳经济的影响,也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旅游事业发展模式,利用天然而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来作为生态旅游的经济发展产品,能够让游客了解我国的茶文化,还能够通过茶文化改变旅游产业的经济结构,使其成为低碳经济结构。位于我国广东西部的英德就曾利用茶文化来开发一系列的旅游产业。英德利用栽培茶树并结合云南大叶种和凤凰水仙两个优良群体作为基础,利用专业的工序制作成英德红茶,还在当地开展了相应的英红镇茶趣园。通过茶树形成多个特色景点,不仅加大了游客量,也在实现低碳经济的同时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茶文化发展成了特色旅游景点[2]。
1.2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初期
茶文化旅游的具体模式是将茶的生产过程以及茶的文化和旅游景点特色相融合发展成旅游场所,利用低碳环保的茶资源来形成新型的旅游模式,并利用茶资源来建设多种具有文化特色的茶景观,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传说,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景点。旅游产业是通过各式各样的风景特色来吸引大批游客,而这些游客在观赏风景时会较为留恋当地具有传统特色的特产。而生态旅游则可借助游客的这些心理,开发更多的茶文化庄园,将当地的民俗以及茶文化在当地打造许多具有特色的娱乐、观光景点。例如,在梅州就已开始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茶资源建设了多种特色景观,梅州是以山多、山高而出名的,并且当地结合了风景特色和茶文化,将两者打造成独一无二的茶风景,因此也就拥有了高山云雾出名茶这样的名气,去过梅州的游客都能够发现,梅州当地的客家人都十分热爱品茶,有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这样的说法。梅州大力的开发茶田观光休闲旅游产业,正好契合了都市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强烈需求,使得各地游人蜂拥而至,在这里感受返璞归真的茶农生活。茶文化还具有良好的原生态、环保等低碳条件,并且在随着我国各项产业的不断开发,茶文化不仅开发了采茶游戏,还相继开发了茶歌、茶诗等具有特色的现代文化项目。在旅游产业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旅游产业开始关注茶文化资源,并利用茶资源开发了许多茶文化旅游景点。
2低碳经济下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
2.1做好旅游发展规划工作
旅游产业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产业,旅游产业直接关系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也是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低碳经济到来后,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始走向生态环保的道路。但是,如何使旅游产业能够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实现稳定发展,成为现代多个旅游产业的难题。旅游产业作为一项大型产业,其涵盖内容十分广泛,为了使低碳经济得到全面落实和有效实行,旅游产业应在改革前做好规划,有了具体规划后再进行开发。预先规划能使旅游产业在运营中减少资源的浪费,使每个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首先,旅游产业需根据茶文化来构建相应的低碳运营体系,确保规划项目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使旅游产业的项目规划得到安全保障,旅游产业可借鉴其它地区或国家的低碳经济旅游产业运营模式,研究其它旅游产业运营较为适合的项目,从中吸取失败教训,积累经验。并根据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对当地进行考核和评价,用科学技术对周围环境进行考察,确保资源配置符合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另外,为了使低碳经济得到全面落实,旅游产业可在项目中规划旅游资源,并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旅游景点保持节能减排,从根源上减少旅游景点污染源,使茶文化生态旅游能够保持原生态,实现低碳发展。
2.2在旅游产业中建设茶文化推广活动
在低碳经济模式的不断深入下,旅游产业的低碳经济模式发展已成为了必然趋势。为了使我国的茶文化生态旅游能够实现高速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可加大对茶文化的推广,推广内容主要涉及游客、旅游景点的特色文化、当地旅游资源等多个方面。对于茶文化生态旅游来说,可以结合不同领域的茶文化来进行大力推广,根据不同的茶类来建设不同风格的旅游景点。如广东省潮州市的中华名茶园,这个景点利用茶文化开辟了茶峰览胜、名茶长廊、绿林秋千、茶坊习艺、采茶乐趣、情调相思林、古峰火台、古驿道、古溪垂钓、熊猫竹景区等,还有包括茶艺馆、小食馆、茶窑鸡、茶叶加工厂、学生劳动实践训练基地、露天表演场等配套设施。景区利用现有山体、水域和集约型茶叶生产基地,开辟休闲生态茶园景观,让游客在旅游观光娱乐的同时,可以亲力亲为,由农艺师辅导,体验采茶、摘果、制茶等实践活动,领略茶文化之乐、古文化之韵、生态环境之趣。中华名茶园旅游区以茶文化、古文化、红色文化为载体,让游客更深度地了解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广东市潮州市贴上了茶文化的标签,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力,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
2.3转变传统旅游产业的消费模式
在低碳经济视域下,转变游客的消费模式是落实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对此,为了使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能够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需要转变以往的利益型消费观念,将绿色消费作为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并通过提倡绿色消费,加强人们的绿色环保理念,让游客在观赏景点的同时,能够自觉的规范自身的不良行为。通过改变传统旅游产业的运营理念,改变以往旅游产业的消费推广方向,提倡游客购买绿色环保产品,使低碳经济理念能够真正的融入游客的消费当中。让游客了解更多的茶文化,提高游客对环保理念的重视,并借助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扩大环保理念的影响力,使更多人能够加强对低碳消费的重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提出不仅改变了传统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也改变了现代的经济结构,使其实现更长远和更稳定的发展。茶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不仅符合低碳经济的环保理念,也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对特色文化的需求。通过建设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完善了传统旅游产业的不足之处。在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时,需要做好旅游发展规划、推广旅游产业中的茶文化建设、转变传统旅游产业的消费模式,使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在低碳经济下能够顺利的实行。
作者:李晓娜 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意义是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收入的。在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创建的旅游项目中,农业生态旅游是放在首位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是以当地生态作为主体,同时发展旅游业和农业,两者同时进步。农业生态旅游是最近新生的发展方式,是把生态环境当作主体,在农业生态发展时,和其它旅游项目一起发展,将农业和旅游业综合起来,它的特点就是让旅行者旅游时可以欣赏秀丽的风景,也能看见当地的田园风貌,不但能够尝到特色的农家小菜,还能够亲自看到当地的农业活动,而且能够亲自参与体会,亲身尝试生态环境带来的生活方式,这种特色旅游业,即能大幅度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增加民众收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特点
1.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我们国家的特色农家游虽然在最近很受人们青睐,可是由于地理位置不方便,“三农”问题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第一是农村的发展比较缓慢,农业经济主要是由传统农业来发展的,经济很难跟上,基础差。这是影响农家游的一大原因。
2.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资金不足
农家游主要是以湖光山色和农业生产相加为特点,建设风景区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都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金钱,所以这些旅游资源,必须要建设许多基础设施,这样才能让观光者更好的游玩、体验。由于许多农民的收入很难支持这些基础投资,所以这些更加深层次的开发虽然很想做到却无法实现,所以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有很大困难。
3.农业生态旅游地域特点性强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风土人情也很丰富,各个地区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好河山风光秀丽,每个地区的特色也完全不一样。这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特色农家游的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更体现了我们国家农家游的内容十分丰富。
三、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模式单调
特色农家游是以农业生产方式、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特色历史、农业生产劳动等为主体,如果建设的构想都一样,这样就让农家游的模式显得单调,没有一点创意,每个地方都没有完全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没有充分的利用当地的特点来规划建设,无法吸引各地旅游者的注意,这就使得一些农家游无法保持应有的热度。
2.本土民众加入少
在许多发展特色农家游的地区,当地农民没有加入到旅游业的想法,因为生长的环境和自身受教育水平的限制,本地农民很少加入,外地人口加入的较多,让许多来此的旅游者认为这是过度商业化,这不但没有让当地农民受益,生态农家游也没带领经济快速发展,反而使生态环境越来越差,引起本地农民的意见。
3.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还有许多的发展农家游地区,是开发商直接购买或者租赁获得的,所以损失了许多耕地面积,还有的地区,政府为了让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过度的开发建设,这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并且因为当地没有认真规划,不符合当地环境发展,使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建设的农家游景区没有体现本地的特色,景区建设的投入太大,不仅使当地民众失去了土地,还无法获得补偿,于是导致当地民众对发展特色农家游不再有信心,更加不愿意加入。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优化策略
1.改善农业生态旅游
政府可以颁布生态旅游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大力宣传,这样来推动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当地的经济建设。
2.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相关部门定制旅游产业的法规,来保护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这时全国的监督部门,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促使特色生态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开发新型农业生态旅游产品
不断创新生态旅游业的玩法,让特色农家游保持活力,不断的发展下去,那就要不断增加吸引力,并且能够让当地的民风名俗、生产方式、生活特点这些方面具有特色,让这成为当地景区招牌,吸引全国的旅游者。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农业文明的不断进步,全国各地弥漫着浓郁的农业文化。并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使得各地呈现出特有的农业生态风格。这为推动农业生态旅游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大量的城市居民对广大的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人纷纷“下乡”,欣赏另类的大自然风光。
一、农业生态旅游
目前,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主要是指:以农业生产作为旅游基础,对农业的自然环境、农村地区的人文环境等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实现科研、生产、销售、娱乐以及度假等功能融为一体的综合观光旅游活动,进而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
农业生态旅游有助于满足城市居民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满足城市居民对农村生活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其更多地了解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转变农村的生活模式,快速构建“新农村”;有助于增加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扩大生态旅游经济的多层面发展;有助于实现我国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让更多的人对中国发展全貌进行了解。
二、农业生态旅游现状
(一)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失真
要想真正实现当地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要形成当地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然而,我国的大多数农业生态旅游产品都具有高度的雷同性,缺乏自身的特色,创新度不强,这样很难对观光者产生长期的吸引效果;另外,很多农业生态旅游产品过分地强调了产品的神秘感,借此吸引广大的城市观光者。但是,这些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却是连当地村民都无从了解的。其并没有呈现出当地农业生态文明。尽管,这些产品取得了一时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对当地的整体旅游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当地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部分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同其他传统的旅游景区一样,农业生态旅游在不断增加游客的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以至于原本的纯净、天然遭受到了工业文明的侵袭,置身其中,已经感受不到大自然的“清爽”,休闲、恬静的感觉不在,游客的身影亦是不在。其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加大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农业生态旅游区中增强生物多样性的检测以及管理,并制定出中期或者长期的保护计划,同时也要定期对这些地区进行评估。增强生物多样化的宣传力度,在各个景区还要特别地设立宣传牌,以此来做到时刻提醒景区人员的行为应符合规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景区的生态化。
(二)加快推进旅游资源整合,规范旅游资源开发
制定改善旅游资源的相关规定,根据各个旅游景区自身的评审制度,严格的禁止重复性开发的行为,特别是对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建设项目也一并停止,并按照原先的要求把它还原。通过各个景区之间的相互带动和支持,借助相互的合作力度来实现双赢的效果。
(三)科学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内容
逐步实现具有当地生态文明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域,在其中积极发展农业生态以及科学生态等产业项目,使其逐渐产生品牌效应。与此同时,将这种生态、科学理念在旅游的各个环节充分地体现出来,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向参观的游客宣传这些理念,使其在深入了解之后,产生认同感,进而形成健康、环保的旅游意识,共同维护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在旅游产品的制作过程中,亦是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不仅如此,在完善生态旅游过程时,还应该积极借鉴其他生态旅游景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要充分顾及到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赋予宣传促销新的内涵,不断开拓旅游市场
树立品牌,就必须对当地的农业生态旅游进行整体地包装,使其具有统一性,并且,在各个宣传途径都应保持口径一致。目前,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类营销、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农业经济旅游亦是应该充分地利用网络等宣传途径,在对游客综合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有效地规划游客市场,并采用灵活的营销方式满足广大游客的多样化需求。通常来讲,各种大型的节假日是旅游的黄金时期,所以,务必要重视各个节庆活动,有效扩大农业生态旅游的社会认知力度和知名度,从而增强旅游对社会的影响力。
(五)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执行资质管理制度来管理景区的管理人员及讲解员,特别要加大对导游人员其培训与管理力度;应做好对餐饮点卫生的监管工作,确保餐饮服务质量的提高;要加大对旅游景区娱乐节目的开发,让游客在景区既能收获快乐又能获得更有意义的思考,从而使游客在景区的驻留时间得到延长;此外,应坚持发展旅游景区的特色,推广景区的风土人情,带动景区土特产品的销量。
(六)构建全方位的旅游安全服务体系
对各个景区自身的安全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景区的安全系数,消减由于设施等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增强对各个景区的天气预测,建立一个良好的预警系统,并缩减景区中由于地貌发生的危险性因素;在县内的景区还应设置专门的医疗场所和报警系统,最为关键的是要清楚景区中存在的通讯等盲点。
参考文献:
[1]陈景翊,孙虹飞,王蕊.关于吉林省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9).
[2]林源源,孔善右.农业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种茶饮茶、制茶的国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当前,我国茶叶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断发展,并为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高品质茶叶。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宣扬,人们对茶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喝茶品茶,茶叶利用范围更加广阔了。人们开始研究和茶叶有关的一切事物或活动,包括茶叶种类、茶叶种植、茶叶制作、饮茶文化等。甚至更多的客户提出需要建立一些与茶叶相关的旅游项目,比如茶叶生态观光园、茶叶品鉴馆、茶叶博览馆等,多形式的茶文化不仅仅让广大消费者得到田园休闲,也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茶叶生态观光园有了较大程度的开发。结合我国悠久的茶叶文化背景,国内一些茶叶生态观光园开始积极探索和茶叶相关的旅游和休闲项目,使旅游者在旅游休闲中得到放松和娱乐,感悟深厚的茶叶文化知识,并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1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开发形式
我国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旅游方面,茶叶生态观光园称得上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比如,广西桂林的尧山茶叶旅游生态观光园,让游客在旅游中参与茶叶采摘、茶叶制作、茶叶品尝,尧山茶叶生态园增强了游客体验,并使游客在娱乐中深刻体验了茶叶的生产制作过程。具体来说,国内茶叶生态观光园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茶叶种植历史的国家,历经几千年的源远流长,我国已经拥有了种类非常丰富的茶树品种,并且每个茶树品种的特点各不相同。利用这种优势,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可以对各种各样的茶树品种进行收集和归类,并进行展示。同时,我国一些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还大力引进了国外一些优良茶树品种,并建立了苗木繁育基地。随着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的不断增多,游客可以对我国的茶树品种进行更清晰的了解。
第二,茶叶加工生态观光园。通常情况下,茶叶加工生态观光园会陈列各种各样的茶叶加工设备,并在各种加工机器上进行标注和说明,包括各种茶叶的不同的加工方式以及每种加工机器的特点和用途等。一方面,游客可以对各种茶叶的加工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茶叶加工的演示,游客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各种茶叶的加工制作过程。
第三,茶叶科普生态观光园。茶叶科普生态观光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普及有关茶叶的文化和知识,包括茶叶的成分构成、作用、营养,茶叶的制作过程,饮用方式方法,贮存方式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游客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茶叶文化知识。如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生态观光园通过生态观光园建设推进“福州茉莉花茶”茶文化品牌建设,实施电子商务推介、产品展销推介、科技兴茶、质量兴茶等活动宣传福州茉莉花茶知识,提升游客对茶叶知识的了解。
第四,茶叶历史生态观光园。茶叶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因此,茶叶的历史文化可以被称作是一门学问。在茶叶历史生态观光园中,有专门的讲解人员为游客们介绍茶叶的历史。借助于观看图片,书籍,以及专门人员的讲解,游客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茶叶的起源、开发和传播,与此同时,游客们也开始了解一些茶经,古代名人品茶的故事,以及一些茶叶科技成果,以此来扩充自己的视野。第五,茶艺生态观光园。自古以来,品茶是一种艺术行为。因此,现代品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艺术。
一般而言,茶艺有两种形式,即品茶和泡茶。这两种艺术形式构成了茶艺。在茶艺生态观光园中,游客们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如何泡茶,如何品茶,这种方式不仅让游客们得到了美的享受,而且还让游客们深深体会到我国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云南沙河乡陈家村荣康达乌龙茶庄园,让顾客亲自体验、制做高山乌龙茶、参观茶叶制作的整个过程,增强顾客的艺术体验。第六,高产量优质示范茶叶园。随着茶叶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地区开始不断利用高新技术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到目前为止,很多省份,如浙江、广西、山东、安徽等都已经建立了一些高标准的高产量示范茶叶园。如山东日照碧海康乐有机富硒茶高科技示范园、金寨县茅坪茶叶高科技示范园。这些茶叶示范园区的建立帮助茶农不断研发一些优质、良性的茶叶品种,而且绝大多数省份的茶叶生态示范园已经逐步向游客开放,游客可以到各个茶叶生态示范园进行参观和游览体验。在游玩和欣赏过程中,游客可以亲自进行茶叶采摘,这样,游客切身体会到了茶叶生长的田园风光,并且还了解了茶叶高产量生产的方法。
2茶叶生态观光园对旅游经济的作用
毫无疑问,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对当地的旅游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今,茶叶生态观光园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茶叶生态观光园对当地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实现茶叶保值增值,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茶叶附加值的增加,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茶叶生态观光园属于茶文化旅游的一种,这种旅游形式的出发点是茶叶,并以茶叶为资源进行开发和生产一系列具有旅游价值的产品。茶叶生态园很好地将茶叶和旅游产业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形式是对传统的产业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如四川平武打造万亩茶叶生态旅游观光园不但可以让游客在田园风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且还可以了解如何加工茶叶,如何品茶,这种亲身体会到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正是因为茶叶生态观光园可以带给游客们无穷的乐趣,人们对这种形式的旅游更加情有独钟。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开发,促进了茶叶和娱乐方式的开发,并带动了茶叶方面的消费,这大大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特别明显的就是旅游收入可以有明显的提高。比如,我国广西省的桂林茶叶生态观光园,自从其建立以来,前往参观的游客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如今,该省的茶叶生态观光园已经在国内外获得很好的评价。
2.2带动当地茶叶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茶叶生态园会进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茶叶生态园可以吸引到更多国内外的游客,从而扩充其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与此同时,目前,很多的茶叶生态园已经开始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商贸活动。比如,云南省一些茶叶企业和各地的茶商签订了一系列的经济合作协议,这样就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合作项目,如茶叶出售、茶叶技术研发、茶叶工厂建立、茶叶基地建设等,茶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如筠连县清溪沟茶文化生态观光园建有茶文化小镇、茶博园、茶艺会所、会展培训中心、茶叶加工、观光园、鸟巢、茶文化购物街、花园餐厅、叠水湖、游客接待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茶园生态旅游发展旺盛。
2.3举办一系列的生态茶文化旅游节,开发旅游文化资源
茶叶生态观光园除了带游客们参观生态园,了解茶叶历史和制茶过程之外,茶叶生态观光园还可以不断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生态茶文化旅游节来对该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比如,我国湖南省武陵山地区就举办了生态茶文化旅游节。随着生态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该地区的茶文化行业和旅游行业得到了很好的结合。生态茶文化旅游节向世界各地人们介绍了茶叶品质和文化,从而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到来。
2.4倡导和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的旅游方式
茶叶生态观光园提倡绿色生态环保的旅游方式来吸引广大的游客,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目前,茶叶生态观光园一直倡导绿色的旅游方式,自然的旅游方式,健康的旅游方式,因此这种方式受到了广大游客们的喜欢。在茶叶生态观光园中,茶文化旅游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热捧。茶文化旅游通过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将茶叶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这种背景下,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商贸、购物、度假等配套旅游形式的开发。同时,生态旅游的方式为该旅游区树立了美好的形象。在促进经济效益的同时,茶叶生态观光园还促进了当地社会效益的发展。在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扩大了该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促进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3结语
如今,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就是回归自然生态的旅游方式,而茶叶生态观光园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未来,有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对茶叶文化和旅游行业进行大力整合开发。在开发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同时,需要将当地的文化习俗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展现当地的茶乡特点,与此同时,茶乡需要将茶文化有关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进行重点的发展,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朝着高标准高质量的茶叶生态观光园发展。这样,游客们就可以切身感受到茶叶文化资源的丰富。总之,茶叶生态观光园是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茶叶文化的不断发展,茶叶生态观光园可以大大带动茶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前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艳玲.论开发信阳茶文化旅游的意义、优势及其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21-24.
[2]赵荣,姜含春,桂燕玲.信阳茶文化节的效益分析及发展思路[J].农业考古,2016(5):34-35.
[3]刘秋华,杨载田.新形势下江西省茶叶发展策略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3):3-5.
[4]刘佳佳,李道和.整合江西省茶叶品牌方案的政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7):2-4.
(1)地理位置优越-滇黔锁钥,黔西门户。关岭位于贵州西南部,东北、西北与镇宁、六枝特区毗邻,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望。灞陵河大桥把黄果树景区和关岭自治县连为一体。(2)交通区位优越-四通八达,陆航快捷。航空、高速铁路,在建沪昆高铁、G60沪昆高速、国道、关兴公路、省道。随着沪昆高铁的通车,同时依托与周边区域交通的联系,以及关岭目前已具有的良好道路系统,为各地游客的进入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1.2机遇优势。
(1)国家层面———观光旅游持续火热,休闲度假快速升温。世界度假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国民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休闲度假需求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国民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旅游形态开始进入成熟的度假经济阶段。(2)省域层面———3万亿投资,贵州旅游迈入“大干快进”全速时期。a.国发二号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贵州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一项重点任务和支柱产业来发展,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旅游强省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b.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将贵州省定位为国家公园省,将在10年内通过投资数百个项目打造旅游强省,投资总额约3万亿元。
1.3区域层面———划时代机遇,“可遇也可求”。
(1)一条路打开关岭旅游新通道。沪昆高铁开通,将使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昆明等旅游消费力强劲、出游率高的城市游客能快速、便捷地到达关岭旅游。(2)一座城(顶云新城)助推关岭成为黔西南旅游集散大本营。以高铁开通为契机,以顶云新城建设为助力,新城建设将助推、保障并快速实现关岭作为贵州西南旅游集散大本营的地位。
2灞陵河生态旅游圈目前现状
灞陵河生态旅游圈开发现状。根据景区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可以概括为四大资源聚集组团,分别是:(1)顶云新城组团:顶营司城垣、汽车营地。已开况:围绕顶营司城垣,建设了顶云广场,主要表现顶云经验,为市民提供活动场所。汽车营地,目前在开发建设中,还未投入使用。(2)灞陵河大桥以北组团,老树岩瀑布、滴水滩瀑布群、鸡窝田布依族村寨、月亮湾田园风光。基本只能实现远观。鸡窝田布依族村寨和月亮湾田园风光保护较好,还没有开发的痕迹。(3)灞陵河仿古区组团,灞陵河大桥、三国古战场遗址风景区、红崖天书、灞陵河峡谷。灞陵河大桥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游客观光层,暂未开放,大桥举办了跳伞国际挑战赛。三国古战场、红崖天书、灞陵河峡谷开发较为初级。(4)木城河与打邦河组团,木城河布依寨、八德古榕树、凉水井情人树、那大关瀑布。民族文化表达较粗浅。八德乡有老榕树资源,但目前树下为居民市场,未见旅游痕迹。凉水井情人树和那大关瀑布开发较为初级。
3灞陵河生态旅游圈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3.1灞陵河生态旅游圈开发存在的问题。
(1)有资源、缺产品。灞陵河旅游景区从自然生态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缺乏对其整合和深入利用,因此导致景区尚无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2)有文化、缺美感。灞陵河旅游景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三国文化世界闻名,但是厚重的文化没有得到美的表达,文化载体需要建设。(3)有景点、缺景观。灞陵河旅游景区现有的景点景区,基本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景观特色不突出,局部有亮点,但并未形成景观效果以及景观风格。(4)有卖点、缺龙头。灞陵河旅游景区有古老的三国文化遗址、有河道、大桥、峡谷等自然风光,也不缺乏旅游卖点,但并未形成代表景区向外发声和推广的一至二个龙头项目。
3.2灞陵河生态旅游景区未来发展方向。
(1)大景区联动,与黄果树联合互动。构筑“大关岭-大黄果树”景区空间结构。充分了解灞陵河景区与黄果树景区的资源基底差异,确立互补的开发方向,从而实现与黄果树景区的互动和客源共享。(2)三国文化品牌重塑。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灞陵河旅游发展应以“三国”为旅游主打品牌,通过深入挖掘三国文化内涵,形成三国文化体系,并落实到旅游产品和设施上。(3)旅游资源休闲打造。灞陵河资源类型丰富,应整合资源,将休闲度假产品在此集中打造,从而形成盘江和黄果树两条观光旅游带中间最好的休闲度假过渡,进一步提高关岭旅游竞争力。(4)旅游新城完美配套。在新城中解决旅游集散、餐饮等服务功能,使其成为灞陵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有力后盾。从而完善整个景区的功能配置和旅游要素发展需求。(5)合理规划空间布局。a.关岭新城旅游综合体: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旅游业发展为重点,高铁建设为驱动力,发展成云贵旅游集散中心,大黄果树旅游圈西部门户区。b.灞陵河-木城河风光带:依托灞陵河及峡谷风光,积极开发亲水娱乐,农业休闲为主要内容的灞陵河美丽风光带。c.木城河民俗体验板块:整合木城河两岸的优良资源深入挖掘布依民俗文化,集民俗体验、生态观光、遗址仿古于一体的布依风情体验景区,满足游客高层次的需求。d.灞陵河文化体验板块:借力灞陵河大桥“亚洲第一大公路桥”的名气,和关岭低空开发的便利条件,继续举办低空飞行赛事,开展大众低空狂欢节,聚集人气。e.鸡窝田生态度假板块:整合滴水滩瀑布、补母当河等资源,建设亲水田园式的生态休闲度假项目,打造关岭最具“世外”意境的田园生态度假区。(6)生态低碳战略。引导旅游者强化环保意识,最终把灞陵河生态文化景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旅游目的地。(7)精品带动战略。全力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提升旅游区文化内涵和品质,逐步形成特色体验式旅游线路及产品,打造一系列高档次、高水平的旅游景区。
4灞陵河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效益
4.1发展生态旅游业,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4.2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除了取得经济利益外,还保护了环境和当地的民族文化。
4.3发展生态旅游业
有利于促进生态旅游区社会政治环境改善,提高管理水平。
农村生态旅游模式能够将其社会经济价值发挥出来。农村生态旅游是人们度假、旅游休闲的一种重要方式,农村生态旅游需要建立专业的旅游人才队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对购物、娱乐、吃、住、行、旅游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具有十分高的要求。所以在经济转型时期,要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济转型进行深化,就需要对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具有许多积极的作用,能够使得农村财政收入增加、让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对旅游模式进行创新实现多样化、对农村旅游产品进行丰富,这都充分体现了农村生态旅游的经济社会价值。
目前河北尚义县十三号村的旅游业中心就在于结合农家旅游和村中现有资源。重点建设了100孔砖混结构陕北风情窑洞农家小院,发展5家农家特色餐饮饭店,采用新型建设材料新建集“十室两栏”为一体的多功能培训中心1400平米,新增入股分红收益将覆盖全体村民。拆除窑洞前十处院落,涉及13户村民,宅基地面积4275平米,房屋面积1577平米,建设打造农家风情酒吧一条街。配套文化广场、农村大戏台、垂钓园、5D防空洞影院,停车场、马车公交等设施,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接待功能。河北尚义县十三号村的这些措施都使得其更加吸引游客,更好地进行农村生态旅游建设。
二、农村生态旅游模式具体实施路径
(一)根据生态环境发展规律进行运营管理
在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在重视农村旅游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实行农村生态旅游模式,以生态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准对运营管理进行加强。在稳定性较强、长期时间内形成的整体系统就是生态环境,正态环境能够保障、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实施农村生态旅游环境模式时,需要对生态环境的自我内在修复能力、自然恢复能力以及实际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尽量以当地生态环境发展规律为准,使得游客服务配套、游客接待能力设计、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与其保持一致。在对当地生态特征和独特自然风光进行开发时,需要保证其在生态环境实际承受能力范围内,从而不仅能够促进生态环境良性保护的实现,还能对旅游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河北尚义县十三号村就在自身生态环境承受范围内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十三号村一直不断地完善着旅游相关基础设施,拓展旅游休闲功能,延伸旅游要素链条,将一季游向“春看绿、夏赏花、秋摘果、冬滑雪”四季游发展。河北尚义县十三号村在两年前,基础落后、产业空白、村貌破旧、断垣残壁随处可见,如今已经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容貌整洁、设施完善、旅游兴盛的美丽乡村,在2016年十三号村被列为河北省100个美丽乡村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河北尚义县十三号的旅游经济建设方针使其实现了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旅游发展
国家出台关于农村生态旅游的措施,才能将农村生态旅游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升级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许多地区,当地的财政经济支柱都是农村生态旅游业,农村生态旅游业具有十分大的优势和潜力。但是,部分地区为了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对自身的生态环境丝毫不进行考虑,到这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和推动经济转型的旗号,一味地大力扩大发展农村旅游,这种行为破坏了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对此,国家需要采取措施,出台相关规定,使得执法、立法力度得到加强,结合当前农村生态旅游的不足,对生态旅游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完善,从而制约、引导、规范生态旅游。
河北尚义县十三号村就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农业升级转型,推进休闲、有机、科技、园区、集约、高效的农业建设,实现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成为京津地区无公害节水蔬菜、优质杂粮杂豆、脱毒马铃薯等农副产品主要供应基地。除此之外,结合村情实际,充分发挥地处草原天路西线节点,紧傍大青山区位优势,全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