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管理师的知识

健康管理师的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健康管理师的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健康管理师的知识

篇1

关键词:

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企业健康管理

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作为我国能源的主要供给者,石油企业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但石油企业落后的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使得近年来石油企业问题频发,职业病患病率以及员工职业病纠纷数量逐年增加,职业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制约石油企业快速发展的短板,而职业病防治是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若石油企业不能够及时认识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石油企业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阻碍,国家的能源安全也得不到有效保障。本文针对石油企业职业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职责等应对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的措施,旨在完善我国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促进石油企业快速发展。

1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现状

(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不健全自《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来,石油行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石油企业面对着走出国门的压力,入世后的中国市场对石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而目前我国虽然有《职业病防治法》来指导相应工作,但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很多预防工作的开展找不到明确的方向。

(2)员工对职业病的了解不够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职业病具有潜伏周期强、发展较为缓慢的特点。正是因为职业病不像其他疾病对人体产生迅速伤害,因此石油企业大多数员工缺少起码的认识,在患有职业病后,不能获得及时的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此外,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员工不清楚那些疾病是职业病,那些是身体自然老化所引起的,导致在患有职业病后不能够获得及时的赔偿。

(3)石油企业重视不够,职业病预防工作不到位石油企业对职业病预防不够重视体现在:①经费投入较少,职业病预防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石油企业部分部门连基本的急救用品、危害标志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等职业病预防设备都无法及时配备,这种情况直接影响着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②石油企业工作人员分布广泛,部分施工人员工作条件相对较差,但企业却不能及时给这些高危作业人员配备专门的医疗小组,使员工患职业病的几率大大增加。③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在进行油气生产时,对“三废”的把控不严,致使“三废”不仅污染了环境,还给企业员工带来了巨大的职业病风险。

2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健康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指导和准绳,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石油企业才能加强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同时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时也有了参考方向。在《职业病防治法》的基础之上出台法律细则,力求将职业病防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法律体系中,用法律来规范石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企业对职业病预防重视不够,出现职业病后公司推卸责任的问题。

(2)开展职业病科普教育,提高企业员工职业病防治意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是员工,提升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才能真正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因此石油企业应当定期开展职业病预防工作的宣传教育,同时借助业余时间开展职业病预防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企业员工对于职业病的认识。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程度越来越高,石油企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迅速发展,对企业的职业病预防工作相对滞后,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进行职业病科普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3)监管部门加强监督,增强企业对于职业病防治的重视在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之前,石油企业职业病预防工作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法律的限制,监管部门应当作为监督者,加强对于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并定期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卫生考核指标,如果企业累计卫生指标不合格,监管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来引起石油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才能解决由于对卫生工作不重视而引起种种问题。企业应当加大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引进完整的防治设备,同时为高危工作人员配备专门的医疗小组,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到位的本质原因还是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消除职业病的培育温床,才能从根本上上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下面是关于加强职业健康管理的措施:

(4)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监管部门职责监管部门职责:①制定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1]。②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健康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规范其健康管理工作的目的。③负责对即将上马的项目进行职业健康审核,对于竣工项目进行验收审查。监管部门应当根据自身职责加强对石油企业的卫生监管力度,在新项目的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审批标准进行卫生审查,只有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项目才能正常施工[2]。而针对那些即将竣工的建设项目,监管部门的验收工作也丝毫不能有半点马虎。

3结语

石油工业是我国能源供给系统的支柱产业,石油企业的健康运行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持人民生活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势在必行。

篇2

对于“健康”的认识,联合国卫生组织于1989年作出了新的界定,认为健康不仅是指肌体疾病与体弱的消失,同时也包括心理的健全发展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于此,心理健康首次被提上重要的地位得到关注。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指个体没有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异常行为,这是从消极的角度对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作出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心理健康还指需要发展人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是从积极的角度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应然状态提出要求。

在这种对心理健康做出认识的基础上,研究者对中小学教师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调查,其结果令人担忧。如2000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中小学教师有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该报告是对辽宁14个城市167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调查后做出的。检测发现51.123%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15%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项研究从教师心理问题的构成方面,指出了中小学教师排在前五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强迫症状、敌对情绪、抑郁心理、偏执人格和人际关系障碍等。

通过以上的研究活动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对中小学教师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关注日常的教育新闻报道,也可以从诸多的事件中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出一个感性的认识。如各种校园暴力事件的始作俑者往往正是肩负着教书育人工作的各类教师,因此也就有了诸如“禽兽教师”、“变态教师”之说。如此的“禽兽教师”“变态教师”虽然只是少数,然而其暴露出来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二、问题思考: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

教师作为人类精神的培育者和灵魂的塑造者,其自身如果出现了心理问题,后果不言而喻。一方面,从一个合格的教育者的底限来看,个别的“禽兽教师”和“变态教师”为了实现其个人的非正当目的,把学生当成是其谋取私利的手段和工具。此时的学生在其眼中已经不再是接受教育的对象,而只是一个个任其玩弄的木偶,此时的教育活动也只是摧残和伤害的代名词而已。教师这个职业在这里已经成了被亵渎的对象,这些所谓的教师已经成为了“戴着眼镜的白眼狼”。另一方面,从一个优秀的教育者的追求来看,教学既是一项科学性的活动,又是艺术性的活动。教育教学工作的艺术化应该是一个优秀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教学的完美和艺术化对教师的心理品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特定的心理品质,才能真正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摆脱教书匠的命运,才能真正地在自己的岗位中体验到教学生命所带给自己的满足和快乐。试想,一个缺乏同情心和公正心的教师如何能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班级的弱势学生群体?一个缺乏爱心的教师如何能够在其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呢?

因此,为了让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免受伤害,为了让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获得名师所带给自己成长的帮助,解决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迫在眉睫。笔者通过简单的检索发现,有关这方面的相关论文相当丰富,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如何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如有的研究者认为需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列出了十种具体的措施: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供教师不良情绪的宣泄场所、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开展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加强心理环境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教师学会自我调试、给教师提供专业心理援助等。有的研究者从社会调适、自我调适和学校管理部门调适三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教师需要自己学会自我调节,注重从热爱生活、悦纳现实,乐于交往、悦纳他人,自爱自信、悦纳自我三个角度做出阐述。药方开了很多,服用此药也确实在实践中能够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笔者认为这些药方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大部分都是针对教师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之后进而提出改进的策略,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都只是在亡羊补牢。

虽然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但是在教育活动这个特殊的活动领域内,这句话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或者说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亡羊补牢,其实已晚。因为一旦教师出现了心理问题并进而对学生造成了伤害,这种伤害将是无法弥补的。任何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造成的伤害,将可能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才能磨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仅仅依靠相应的补救措施来实现其目的,而更需要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这里,可以从教师准入制度开始,通过严把教师准入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关,争取在教师资格证书发放和教师人事录用这两个环节里利用严格的检测手段考察教师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程度,使那些真正符合教师心理品质资格的人进入教育行业中,同时也不让一个心理品质不合格者流进教师的群体,这样才能从源头保证教师人群的心理健康。

三、对策建议:严把教师准入中的心理健康关

利用教师准入制度考察教师的心理品质,严把教师准入中的心理品质关,也就是意味着将教师的心理品质作为一项考核内容纳入到教师准入过程的考核范围中来。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教师资格证书的考核与确认的过程中做好教师的心理品质考核,确定只对那些心理品质符合教师要求的人员发放证书。其次在今日教师全员实行聘任制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在拟录用人员的时候也需要考察应聘教师的心理品质,确保录用到心理品质健全的人进入教育领域。只有通过这样对于教师心理品质的双重考核,才能保障每一个进入教育领域的教师都具有优秀教师所应该具有的心理品质。

1 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严把心理品质关

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自1993年的《教师法》第十条第一次明确提出,后来经过试点和经验积累,于2001年正式在全国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改变了以往有了知识就可以做老师的局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对于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然而随着教育的变革以及对教师素质的日益提高,原有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中对教师的要求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已经捉襟见肘、漏洞百出。

现有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主要是建立在“教学的科学性”的假设基础之上,认为教学是一项科学性的活动,

因此,教师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就能够很好地胜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进行教师资格认证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也只是申请者外在的硬性条件,如相应的学历、知识和技能等,而缺少对合格教师所应具有的内在心理品质的关注。如现有的《教师法》对教师任职资格做出了这样的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事实上,在实际的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也主要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进行确认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并以此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符合教师标准的主要依据。

这种知识本位的教师资格考核方式在今天追求高质量的教育目标之下已经难以适应。因为对于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仅有相应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活动说到底还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实践性的智慧才是决定一个教师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有学者指出在衡量教师职业标准中应该采用实践思维的取向,认为“必须在评价的指标中引入教师的实践能力”。这一思想与我们今天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关注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也是一致的。而考察一个教师的实践能力,显然需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品质。因为没有合适的心理品质的参与,教学生命至多也就是一堆堆枯燥的技能技巧的衔接和展示而已。教学的生命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成长的殷切关注,对教学工作的执着追求和热爱,唯此,教师才能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放光彩。

在这个意义上,关注教师的心理品质在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减少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造成的负面伤害,同时更为重要的,通过考察教师的心理品质,真正的实现让那些适合从事教育工作,并且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进入教育领域,这既是提升教师教学生命质量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2 教师招聘任用过程中严把心理健康关

教师聘任制在我国中小学教育自2005年推行以来,改变了教师铁饭碗和包分配的传统观念,极大地活跃了教师在行业中的合理流动,促进了教师质量的整体提升。伴随着这一制度的实行,对于教师的考核也就由传统的一重考核(只注重教师的资格证书发放过程中的考核)变成了双重考核(既关注教师资格证书发放过程中的考核,也关注教师招聘任用过程中的考核)。这就是从教师准入过程中对于准教师们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教师资格证书发放过程中更多的考察和关注的是教师静态层面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结构,那么在教师招聘和任用环节中则可以说是更为关注教师动态层面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智慧,后者可以成为前者在考核教师方面的有效补充。招聘环节虽然也关注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但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智慧的掌握。同时也由于招聘环节相比起资格证书发放过程来说更易于实施和控制,并且采用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因此也能够更全面地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品质。基于此,通过招聘环节关注教师的心理品质就理所应当是考核应聘者的一个主要内容。

篇3

1、管理法不够健全。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救治主要有卫生部负责督查、鉴定并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依照相关规定,煤矿企业需要将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品发放给企业职工,然而实际上安监部门却缺少相应的检查实施细则以及处罚违规的细则,对职业安全健康的相关管理法不够健全[1]。

2、执法队伍素质不高。作为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工作,职业安全监管主要对工矿商贸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然而该方面的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并且各级政府投入职业安全监管的人力财力不够,导致安检工作很难达到目标要求。

3、工会制度不够完善。与国外专职工会人员由税收支付资金来开展工会工作不同,在国内,由企业直接向工会提供资金,因而,这种不够完善的投资制度,使得工会在充分发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职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同样影响其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建立煤矿企业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要求及具体措施

1、建立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首先,作为煤矿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应当与煤矿企业管理的总体方针及目标一致,并且需要遵循相关的管理法规,将煤矿企业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有效达到保护企业职工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健康的效果[2]。

其次,作为煤矿企业,应当依据企业自身特点,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范围加以合理确定,例如,可以选择煤矿企业这一整体或者几个相对独立的矿井系统作为对象,将煤层中具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以及具有突水危险的煤层等可能引起重大事故产生的环境,作为安检的重点。

再次,在建立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文件化范围时,应当将其系统的复杂程度与企业生产特点保持一致,特别是需要将可能导致重大事故产生的工况考虑在内,从而有效规避重大危害,切实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健康[3]。

最后,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建立,还应充分考虑生产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碰、砸等以及容易发生的重大事故如通风系统、瓦斯爆炸等。此外,还应将生产系统的完善以及事故救援等问题考虑在内。

2、在煤矿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具体方法。煤矿企业要想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当对其建立依据、目的、职责分工、评审等加以明确规定[4]。第一,为了让所有企业员工对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均持认可的态度,煤矿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和培训,令员工充分认识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施在企业以及个人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为了给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以及建立持续改进绩效基准,应当利用初始评审初步评价现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5]。

第三,利用初始评审的结果,对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及管理方案进行确立,并根据该体系的标准合理分配管理者的职能,同时对该体系的文件结构、准备资源以及文件清单等加以有效确定,完成体系的整体策划。

第四,依照该煤矿企业的特点,将建立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的策划、目标、具体实施以及相关评审等以文件的形式加以存储,根据管理体系标准,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对各种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有效预防和规避,使得煤矿企业职业安全管理变得更加规范[6]。

第五,煤矿企业各个生产部分及职工的生产活动,均需依据该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进行,同时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煤矿企业中试行,对该体系的规划以及相关文件的合理有效性进行检验和评审[7]。

第六,利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绩效审核,实现对该体系有效运行的评审,检查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否与预期目标一致,以便能对不符合管理体系的事故事件及时进行预防和纠正,从而进一步完善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三、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实践

1、进一步明确企业各领导阶层的职责。依照先关法律法规要求,由煤矿企业供应相应的资源,在煤矿企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同时以最高管理层几名人员做代表,结合现行管理实际,专门负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实践以及定期的绩效审核,以组织机构图及职能分配表作为基础,对各单位要遵循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要求进行全面落实。

2、定期对职工人员做安全管理培训。煤矿企业应当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让职工充分认识到在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及伤害,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煤矿生产特点、工作环境潜在的危害、事故发生后的自救方式等安全管理内容的培训,认真评估各岗位人员的技能并进行相应的选拔,提高其安全意识。通过安全管理培训,让员工掌握煤矿企业中瓦斯爆炸、突水危险、机械振动以及电器等常识性的伤害[8]。

3、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文件。结合煤矿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安全健康关系体系文件,如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险清单、相应的防控措施、关键岗位职责、体系框架的指导文书等。煤矿企业还应有效策划对危害的辨识以及风险的控制与评价等,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实现对瓦斯通风、粉尘、火灾以及水害等的有效控制。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井下瓦斯爆炸以及火灾等事故,该管理体系还应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相应措施,有效规避煤矿企业潜在的危险。

4、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绩效评审。依据法律规定,对瓦斯报警设备、粉尘浓度以及通风设备等检验频次需要依照监测计划进行,监管人员通过有效的程序,对风险危害进行调查和评价,找出发生此类危险的根本原因。同时为了检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能否切实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的效果,煤矿企业还应挑选相关人员,建立一个内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审核方案,定期对该管理体系绩效进行评审。

篇4

中图分类号: C9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企业的健康管理是提高员工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

1、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是践行“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即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本。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已把身心健康、舒适、提高幸福指数等作为新的奋斗目标,对健康的需求也在发生质的变化。让广大干部员工享有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身心受到应有的关爱与保护,是践行“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维护广大干部员工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对于构建和谐矿区,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是企业管理实现质的飞跃的具体体现。生命的状态不仅仅是活着,还有健康。随着煤矿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避免伤亡事故,还要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追求更高的生命质量。煤矿的工作也不仅是实现安全生产,而是向全面做好员工的生命健康工作转变。只有健康的人才能从事一切活动,企业的健康管理是提高员工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企业在“保障生命”到“保障健康”理念的指导下,奋斗目标由过去的单纯防范和控制人身伤亡,向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这一更高的目标和层次迈进,从而将保护员工健康的各种措施与企业的管理有机地融为一体,把损害员工身体健康的各种危害均列为危险源和风险加以控制,有效地改善员工的作业条件,减少并控制各种危害员工身体健康的现象,实现管理工作质的飞跃。

二、大力开展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

为广泛组织全矿职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职工体质,活跃职工生活,大力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和员工素质。

1、成立了孙村煤矿全员健身协会。完善了协会组织机构。制定了协会章程。章程共分总则、业务范围、组织机构、会员管理、经费和使用原则和附则。协会设立辖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嗒嗒球协会、健美操协会、健美协会、垂钓协会、棋类协会、武术协会、登山协会十个单项协会。

2、建设健身硬件网络。为各单位、部室配备了健身器材,2012年全矿共投资19.9万元购买并发放了哑铃100副、握力棒87件、篮球53个、排球51个、嗒嗒球87副、羽毛球拍87副、乒乓球拍87副等活动器材;有条件的厂网点配备乒乓球台6张;投资3.2万元购买了健身器材,在西广场建立了活动健身区域,利用健身器材,方便了职工健身活动。

3、开展现代职场标准广播操的推广。利用安全大型活动时间,组织职工练习了广播体操,通过练习职工情绪高涨,认为多做广播体操既能增强体质,又能预防腰酸、颈椎酸痛等不良反应。今后地面各单位和部室将组织集中学习广播操,根据实际在灯光球场或自选地点,也可以直接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行操练。

4、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活动。确保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保证了每个职工都有锻炼的机会。各专业、区队之间要开展各类友谊赛,比赛以参与为主,成绩只供参考,年终设各类比赛总冠军及全员参与奖,重点奖励参与职工数量多、广泛的专业、区队。增强有氧运动锻炼。有氧运动可提高机体的摄氧量,增进心肺功能,是达到健康效应的最佳方式。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散步、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爬山、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等。结合有氧运动的特点,职工充分利用饭后等业余时间多外出散步,周末有条件的同家人一同外出郊游,既锻炼身体,又促进家庭和睦。工区充分利用双休时间,积极为职工联系外出旅游地点,通过组团方式,组织工区职工家属一同外出游玩,既能加强职工之间的交流,又能放松心情。

三、建立了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1、建立了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一是全员学习。组织各单位利用半个月的时间集中学习了《关于促进全员职业健康的实施意见》,学习了煤矿职工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让全体员工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育员工进一步牢固树立“快乐工作”等心理健康管理新理念,克服侥幸、麻痹、情绪、冒险、逆反、盲目、迷信、凑乎、松懈等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心理,不断提高全员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扎实开展了大讨论活动。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各单位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员工在周一时事政策学习和周五安全学习时间里,采取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让每个人都讲述对“心理健康管理”的认识,开展好“心理健康管理”的大讨论活动。在讨论中围绕以下教育命题来展开,比如“什么是煤矿职工应该具有的心理素质”、“常见心理问题解决方法”等等。

2、建立了“一对一”心理疏导服务制度。开办“心理诊所”,采取“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服务方式,专门为心理出现问题及严重、典型办班的井下违章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心理疏导等服务,对症下“药”,帮助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消除影响正常工作的心理状态。

四、建立了职业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制度

篇5

中图分类号 G718.3;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4-0070-06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一个共识。2004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成为适应时展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是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在辽宁、江苏、安徽、湖北、山西、广西、云南等东、中、西部七省(自治区)随机抽取1100名中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及部分访谈的方式,针对抑郁、自尊、人际交往、学习及择业心理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问卷1078份,其中有效问卷10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男生占48.7%,女生占51.3%;来自农村的学生占69.5%,来自城镇的占15.4%,还有15.1%的学生来自城市。数据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1.抑郁心理

抑郁是一种消极的心境,是当前对人的自尊乃至整个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1]。个体不能应对挫折或者长期处于难以适应的环境时都会形成抑郁倾向,对学习、生活都感到没有意义,导致夸大的无助感和失落感。本调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由Zung编制于1965年,是美国教育卫生福利部推荐的用于精神药理学研究量表之一,因使用简便应用颇广。量表共20题,包括10道正向评分题和10道反向评分题。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把每个题的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抑郁评定的临界值为T=53,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中国常模:分界值为53分,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由表1可以看出,1060名中职学生中有60.6%的人没有抑郁倾向;存在轻度抑郁的占30.4%;中度抑郁的占7.7%;重度抑郁的占1.3%。由此可见,目前大部分中职学生抑郁心理并不显著,无抑郁倾向和轻度抑郁的学生占90%以上,中度及重度抑郁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9.0%。这个结果让人感到喜忧参半,喜的是在目前社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作为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中职学生能保持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不仅对个人的进一步成长有利,而且对社会的安定和整个社会精神风貌都有益处。忧的是还有近10%的中职学生存在中度或重度的抑郁倾向,这一部分学生要引起注意,他们因抑郁引发的心理疾病及极端行为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可大可小,一旦发生意外将是不可挽回的悲剧。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情绪调节的教育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该开设心理辅导课和心理辅导室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值得强调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针对部分学生,而应该覆盖全体学生,使目前存在抑郁心理的学生得到帮助,同时抑制有潜在抑郁倾向的学生产生抑郁心理。

在对数据的显著性分析中发现,中职学生的抑郁状态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2.自尊心理

自尊是指个体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是个体维持其心理平衡的精神防线和心理免疫系统[2]。中职学生刚脱离家庭,开始学校的集体生活,学校生活的性质决定了同学之间不可避免地经常进行相互比较和评价。由于中职学生大多处在16~19岁,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对外界的评价和议论十分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对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容易接受,自我评价高;反之,对消极的评价和议论容易产生较强的情绪波动,或沮丧,或抵触,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使自尊水平下降,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本研究采用的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最初用于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是目前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该量表由5个正向计分和5个反向计分的条目组成。自尊是个体认为自己有价值的程度,是个体对自己价值的一种个人判断,它一般包括对自己在身体、社会性、心理、道德、能力上的总体评价;对自己总体的积极感觉,喜欢或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呈现结果:15分以下表示自尊水平很低,做任何事情都对自己没信心,对自己的表现失望,需要引起注意,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提高自尊心。由表2可以看出,只有1.1%的中职学生自尊水平很低。15~20分代表自尊水平比较低,难以摆正自己的态度,不能够正确接纳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回避挑战,自尊心不足,有2.9%的中职学生处于这一水平。20~30分表示自尊水平正常,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和接纳自己,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交往良好,从表2可以看出,超过75%的学生自尊心处于这一正常水平,这对所有职业教育界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另外30分以上的学生占18.5%,表示这些学生自尊水平较高或很高,做事情都很有信心、不受别人影响,能够很好地接纳自己,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生活有快乐感,有爱心,乐于帮助别人。

自尊作为自我系统的一部分,对人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关于自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最早始于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的临床观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自尊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有关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成为一种新的倾向。Harter等人的研究发现,抑郁情绪与低自尊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也进行了自尊与抑郁标准分的相关性检验,发现二者确实存在显著性相关,如表3所示。

3.学习心理

近些年来,中职学生生源素质受到很大影响,部分中职学生认为自己不如考上普通高中的同学,自卑感强,上中职只是为了学一项技能以立足于社会,根本谈不上理想和抱负。厌学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表现出厌学情绪。再加上中职学校有些专业课过难,难免会对本身文化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3]。当被问及目前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哪方面时,有6.2%的学生回答来自教师的期望,35.8%的学生回答来自家长的期望,58%的学生回答来自自身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没有别人督促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时,有36.5%的中职学生表示会主动学习,52.5%的学生表示在没有别人督促的情况下极少自主学习,还有11%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会主动学习,表明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

关于学习兴趣的问题,如表4所示,有21.2%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没有兴趣;有45.7%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有一点兴趣;对学习比较有兴趣的占27.8%;很感兴趣的只有5.3%。58%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7.3%的学生认为学习是没有意义的事;34.7%的中职学生将学习看成一种乐趣。抱有知识无用论观点的学生占10.3%;认为学校所学知识很少有用的学生占61.3%。当考试失利、学习遇到挫折时,有15.6%的学生表示情绪波动很大;40.0%的学生表示会和以前一样,没有情绪波动;表示会更加努力的学生占35.8%;有8.6%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很无能,对自己慢慢失去信心;另外还有62.2%的中职学生存在自己不用花太多时间学习就能超过别人的想法,期望不用努力就能成功。

4.就业心理

就业是目前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对比大学生来说,中职学生就业优势相对较弱。针对这一情况,本问卷设计了10道关于就业择业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择业心理,以便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调查发现,有61.1%的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有信心,认为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27.6%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不清楚,还处于很迷茫的状态;3.9%的中职学生对就业前景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前途一片渺茫;另外还有8.3%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由于年纪小、没主见或是家庭原因,很多中职学生的专业都不是自己选择的,当问及对当前所学专业是否满意时,如表5所示,有57.1%的学生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31.5%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没感觉,另外还有11.4%的中职学生不满意目前所学专业。当问及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对口的问题时,有15.8%的中职学生认为工作必须要与专业对口;另外有49.2%的学生认为应该先工作,再慢慢向自己的对口专业发展,先就业再择业;还有35%的学生认为专业不重要,对不对口没关系,只要有个舒适的工作就行。关于就业渠道问题,有27.5%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推荐;25.7%的中职学生希望依靠父母亲戚的关系得到工作;40.4%的学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理想的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中职学校的重视,每个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问及学生是否有过职业生涯规划时,如表6所示,有10.5%的学生表示有明确规划;41.8%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点模糊的规划;还有25.1%的学生从来没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过规划;22.6%的学生很想做职业生涯规划,但不知道该如何合理规划,似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只是形同虚设,没有起到根本性的指导作用。而面对就业竞争,有12.3%的学生害怕竞争,认为自己没有优势;45.9%的学生想竞争,但害怕失败;还有41.8%的学生相信在就业竞争中自己一定会成功,表现出极大的自信。

如表7所示,目前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工资要求相对合理,没有表现出盲目高工资的愿望,16.0%的学生只要求工资在1000元以下;64.2%中职学生的理想工资在1000~2000元之间;还有19.8%的学生希望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工资能在2000元以上。有29.7%的学生认为面临就业自己最缺乏的是人际沟通能力;36.3%的学生觉得自己在面临就业时最欠缺的是相关工作或实践经验;25.9%的学生认为在面对就业竞争中,自己最欠缺的是专业技能;认为自己最欠缺承受压力和解决困难能力的学生只占8.1%。

5.人际交往心理

中职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网络包括父母、同学和老师。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与父母、同学和老师都能融洽相处,也有少数学生处理不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需要得到家长和班主任的关爱、关心和疏导帮助。在关于人际关系的调查中,如表8所示,有3.5%的学生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大多数人是不可信任的;14.7%的学生经常认为很多人是不可信的;66.2%的学生偶尔会觉得大多数人是不可信任的;还有15.6%的学生愿意相信别人,觉得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相互信任的。而在问及学生自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如何时,有46.8%的学生认为一般或不怎么样,对于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太满意;有36.3%的学生认为自己人际关系较好;16.9%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很满意。认为校园中建立的人际关系很重要的学生占60.6%;认为校园中建立的人际关系对自己不重要的学生占5.7%。从调查数据来看,人际关系问题是中职学生身上反映较多的问题。

多数学校设有心理辅导课程和心理咨询中心,以帮助有困惑的学生早日回归健康快乐的生活。调查发现,有29.5%的学生表示愿意到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咨询,25.1%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还有45.5%的学生犹豫不决,不清楚自己是否会主动寻求心理帮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心理咨询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大部分学生仍希望通过面谈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28.1%的学生希望能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辅导,还有20.5%的学生会选择通过书信或电话寻求帮助,来纾解自己的心理困扰。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目前,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形式单一、专业心理辅导师资力量缺乏、德育与心理教育概念混淆等。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学校,而应由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和承担,不仅要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对中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起矫正心理问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预防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一)完善组织机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建立一支有扎实心理学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心理健康师资队伍,要求心理健康教师必须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并持证上岗,学校要不定期组织心理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和操作技能。班主任专门负责班级大小事务,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十分了解,中职学校要加强班主任培训,增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同时,中职学校还要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促使他们转变教育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增强全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意义深远,针对性强,工作难度大。要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有健康情绪、有和谐人际关系、有良好自我意识、与社会协调一致和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合格人才[4]。

(二)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构建一套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中介环节和桥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过程正是对各种有关价值观、教育观等进行审视、选择、认同、整合并不断体系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把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性建构,它强调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策略和全部中职教育因素的有效组合[5]。因为每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提倡多种心理教育模式的互补和融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功能,最大程度地开发中职学生的心理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从而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最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殊的工作对象、内容与环境,不能照搬普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因此,在心理测量和心理辅导的基础上,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对中职学生的学业焦虑、人际交往障碍、情绪障碍、人格发展障碍、择业就业等方面进行专门剖析,摸索出更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校情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辅导方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建构、不断超越、整合互补的过程,要从科学整合的视野去推动心理教育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三)多方整合资源,形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融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一体的工作体系,涵盖多个体系,主要包括社区、家长、学校(包括领导机构、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学生干部和班级心理委员)和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些体系既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其发展性任务,又可以融合在一起发挥预防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中职学生是特殊的学生群体,不应该完全把他们拘束在学校的课堂,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措施,让他们走进社会、深入社区,加强与社会的接触。中职学校可以与各种社会公共文化机构保持长期联系与合作,组织中职学生亲身参与一些社区机构举办的社会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展示才华、树立自信、提高自我认可,同时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逐步培养劳动观念,增强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其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开展家庭心理辅导,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引导家长逐步自觉运用心理辅导理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除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让学生、教师、家长面对面交流外,可利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法,及时与家长沟通,并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6]。

第三,中职学校必须组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由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专业心理工作者负责,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发展性和预防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心理治疗机构,通过辅导帮助,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确立全局观念,促进所有中职学生心理的全面和谐、自主发展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采用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

首先,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环境适应问题,这一环节如果处理不好会为学生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重要隐患。因此,在入学之初,要积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量,为入学新生建立独立的心理档案并做好保密工作,及时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登记备案,并适时主动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咨询。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的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迈出自我完善的第一步。

其次,对于中职二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和人际交往心理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学校可开展各种学习小组或文娱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主题的讲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

第三,中职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即将步入社会的心理危机和异常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多数学生会产生焦虑情绪,尤其是自我心理调试能力较差的中职学生可能产生不健康的择业状态,甚至进一步发展为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导向工作,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自身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工作的期望值,坚定信心,树立职业理想,脚踏实地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此外,中职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利用广播、校报等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大型心理咨询校园行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给中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宽松的人际交往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心理互助的功能,使中职学生在主动参与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冰洁,黄凌云.大学生自尊与精神症状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5):100-101.

[2]秦启庚,陈勤.“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J].心理科学,2002(4):495-496.

[3]何红.试析新时期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09(26):50-51,57.

[4]容振勤,王喜德,丁玎.中等职业学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20):40-42.

[5]朱小蔓.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模式建构与理论反思[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7.

[6]李一辉.浅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9):127.

Analysis on the Mental Heath Problem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Sample Survey 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7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LI Meng-qing, XU Yan-ping

篇6

两个把关

档案质控“把关”:通过接诊医师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档案填写完成后,由专职人员对档案完成情况进行把关,实施专项质量控制,对填写不规范、评估不科学等问题进行质控整改,对合格档案送档案管理人员再次审核后再行上传。

检验质量“把关”:优生项目健康检查中大部分内容为实验室检查,为确保检验结果精确,狠抓检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对标本及试剂的存放严格温控。对大型设备,按照一周一开机,一月一定标,开机必质控,质控必绘图的检验工作原则,检验员定期绘制质控图,监控检验域值区间,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无偏差,严格工作流程,定期设备维护,严格掌握各项质控指标,确保检验数据真实可靠,每年国家室间质控抽检均达标。

三个到户

宣传培训是先导,派出专业骨干逐级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充分利用人口学校由宣教技师对育龄家庭进行培训,在农村开展各类活动中发放优生优育宣传教育资料,营造良好宣传氛围,为将项目工作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做到“三个入户”,即宣传到户,将国家的好政策宣传到每一个目标家庭;通知到户,将活动的详细内容目的、方法等面对面认真说给群众听;随访到户,对参与者做好信息跟踪调查,提高自愿参与意识和体检参与率。

四个结合

健康检查是项目工作的核心内容,从接诊、检查等各流程必须严谨规范,让育龄群众从服务中感受到国策的关爱。在健康检查中主要实施了“四个结合”即:门诊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定点服务与巡回服务结合,分类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便民利民与高效惠民相结合。针对我市区域广,人员居住分散,群众进城难的实际情况,提前将体检内容及注意事项告知检查家庭,做好知情及体检准备,医疗技术人员组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动服务队,携带设备在偏远乡场进行便民服务,为确保服务质量,每到一个地区定点服务一天,对B超、妇检、尿检等现场即可进行检查的项目进行分类予以认真检查,对于上机操作的送检标本固定容器稳定保存定时带回进行集中检查,对检查结果由专业人员进行电话告知,宣传员送达。对于到门诊固定服务点检查的群众,设立绿色通道,开辟专门的接诊室,工作人员系统服务,宣传告知查讯网址,群众通过上网即可查询优生知识和体检报告是否完成。在高危筛查评估中,从客观、科学的角度对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受检人群的多样性,对高危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科学评估,对每个家庭都做到面对面优生指导,从精神、饮食、健康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对初筛异常的患者建议进一步确诊,对实质性疾病患者建议转诊,对一般生殖道疾病者即时治疗,对存在的显性风险及时进行干预指导、健康咨询,给受检家庭一个科学满意的答复,使每个待孕家庭科学做好孕前准备。

五个确认

对待各参检家庭跟踪随访是检验项目成效的关键,因此,做到“五个确认”即:确认早孕,确认孕期平稳,确认出生健康,确认科学喂养,确认产后避孕。通过公布优生咨询电话和发挥基层宣传员哨点作用,认真完成受检者的跟踪随访。出现停经及早孕反应的及时进行早孕确认,并告知服叶酸至孕3个月,健康教育预防早孕流产;对在孕家庭告知到固定医疗机构定期孕产期检查,确保孕期顺利;出生家庭及时上门确认新生儿健康状况,并指导科学喂养,灌输早教理念;科学指导产后避孕节育,预防意外妊娠。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工作,做到环环相扣,通过主动服务让群众满意。

抓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质控工作的基础

规范现场服务流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务机构结合实际,以满足技术流程、方便群众为原则,科学划分服务区域,规范现场服务流程;按照优生咨询-病史采集-宣传教育-体格检查-检验化验-影像检查等流程,参检夫妇有序参加,充分体现优质服务和人文关怀。

篇7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203-02

1 职业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指标及优点

1.1 本信息管理系统各环节都采用条码扫描技术。每个健康体检人员都有一个唯一的体检条码,在各个体检环节中使用条码扫描枪扫描该体检人员的体检条码,自动输入各种检查、检验默认结果。

1.2 检查结论可自动生成默认,主检医师或体检科主任医师确认所有自动生成的检查结论并可以进行修改;在生成检查结论同时可以根据维护好的健康指南自动生成健康指南,并可以修改。

1.3 根据单位健康体检和个人健康体检项目选定,可以自动生成缺省或建议的体检收费单。

1.4 根据体检结果可以自动生成职业病诊断书,并且相关文书可以自动生成。

1.5 外出体检或特殊单位体检的信息可以批量录入,直接打印输出单位的体检清单、体检结论、个人体检表、个人体检报告、职业病诊断书等。

1.6 外出体检可以通过网络或单机版本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上进行现场数据录入和采集,可以通过Internet互联网直接传入到单位服务器数据中心,也可以临时保存在笔记本单机数据库中,到单位再上传到服务器数据中心。

1.7 实验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据接口系统功能:自动读取当天仪器全部检验数据、自动分析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标准、自动存入数据库、自动记录仪器使用记录、仪器检验历史数据查询、仪器工作量统计,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1.8 实验室血球仪数据接口系统功能:转出血球仪当天全部检验数据、自动分析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标准、自动存入数据库、自动记录仪器使用记录、仪器检验历史数据查询、仪器工作量统计,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 职业健康体检管理信息系统流程简图

3 流程图详述:

在健康体检系统中各流程均采用条码扫描技术。所有的健康体检人员都有自己唯一的体检条码,全部流程实现无纸化操作。各体检环节操作人员使用条码扫描枪扫描待体检人员的体检条码,系统自动输入各种检查、检验结果。具体操作简介如下:

(1)体检者简单填写个人资料(分上下联的资料填写规范,上联在资料录入中已经收回,下联体检人员自行保管留做取报告用)。收费人员根据体检人员的职业体检类别(三苯作业、噪声作业、高温作业、汽油作业、粉尘作业、铅作业、药品行业等类别),针对每个体检人员自动生成2个体检不干胶条码(也可以直接打印有两个条码的上下联体检表),一联条码贴在资料上联,一联条码贴在资料下联,并自动打印发票,自动生成对应职业体检类别的检查项目(所有职业体检类别的检查项目都可以自行维护,可以增加或减少项目,增加或减少项目后相应的收费金额自动变化)。

(2)收费后体检人员到资料录入窗口进行照相或基本资料录入,照相操作人员收回体检人员个人资料的上联并录入该体检人员的基本资料(基本资料也可在空闲时间录入),对该体检人员进行照相。

(3)体检人员凭条码进行抽血操作。如果各类仪器能够自动识别条形码,则可以不进行试管号编码,直接使用条码;如果各类仪器不能够自动识别条形码,则必须进行试管号编码,并在抽血处录入该试管号。

(4)体检人员进行一般项目体检,如五官、内外科等检查项目。体检医生扫描条码自动录入检查结果。

(5)体检人员的血常规、B超、心电图、生化检验结果,系统可以根据试管号或者条码号自动读取仪器中数据并批量转换到职业体检系统中,不需进行人工录入。

(6)所有检查、检验结果出来后,相关科主任可以进行检查结论自动生成,并且可以生成职业健康报告书和职业病诊断书。职业健康体检报告书出来后,单位分管领导对相应的报告书进行审批。

(7)领导审核后的职业健康体检报告书可以根据单位或个人要求打印出不同的职业健康体检报告书和职业病诊断书。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预防保健的意识越来越强,健康体检已成为人们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措施,这就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职业健康体检信息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疾控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职业健康管理系统节省了工作量,在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管理上比起原有的手工管理有极大的优势,在后期的系统维护、数据备份、档案存档方面,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一个建立在数据库技术上的完整的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严尧琦.2011年健康体检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篇8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174-01

前言

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流行性广,在公共场合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疾病治疗所需费用高,如何在公共场合预防乙型肝炎,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话题。健康管理指的是通过预测及评估指定对象的潜在健康隐患,制定出科学的预防措施,防止传染性疾病感染。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如何解决健康安全隐患,预防疾病发生,是该管理模式中的核心内容。可通过预防与管理相结合,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生率,抑制感染性疾病发展,减少患者的医疗成本,为人们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分析了乙型肝炎的健康管理方法,并针对我国现阶段乙型肝炎健康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以此提高健康管理在乙型肝炎中的作用。

1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粘膜、破损皮肤、母婴以及血液等途径传播,其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为母婴传播。乙肝患者在分娩过程中,体液与血液等与新生儿接触时,HBV病毒则会传染给婴儿。若进行穿刺医疗操作时,所用的医疗器械未经消毒,HBV病毒则会通过皮肤黏膜传播[1]。在日常生活中,如进行穿耳洞、纹身以及修足等活动时,病毒可通过皮肤或血液接触传染。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钳等亦会增加乙肝疾病感染可能性。因此,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发生传染性疾病。采供血机构方面,应对献血人员进行乙肝病毒筛查,降低血液传播几率。乙型肝炎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饮食,避免病情加重。

2乙型肝炎健康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我国人口数量较多,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管理,降低乙型肝炎传播率。首先,我国在HBV病毒携带者以及乙型肝炎患者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或采用的管理模式落后,无法适应现代化健康管理的需求。例如,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乙型肝炎患者实施一对一管理。但由于管理对象较多,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若发现患者存在传染疾病,应详细记录在门诊登记本上,并进行网络直报,以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和审核,掌握乙型肝炎的相关信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把这些资料和数据作为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资料和宣传资料,来提高社会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但由于健康教育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或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并未进行深入教育,导致效果不理想,人们对乙型肝炎认识不足,预防措施不到位,难以降低乙型肝炎传染率。

3完善乙型肝炎健康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加强档案管理:

医院应对已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档案管理,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信息。在档案上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等,并记录病史、疾病诊断、疾病治疗、治疗效果等,包括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费用、病情发展等相关信息。

3.2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

对于部分较为严重的乙型肝炎患者,可采用一对一的管理模式,由1名医生负责1例患者的健康管理,使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2]。对于未患有其他合并疾病、且病情较为相似的患者,可采用多对一的管理模式,由1名医生负责多名患者的健康管理,通过类似的治疗方案,减少治疗成本。

3.3健康教育方法:

应通过分层管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例如,对于乙型肝炎患者亲友等高危感染对象,可采用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疾病预防方法,积极注射疫苗预防疾病[3]。对于普通的管理对象,如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等,可通过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组织人员进行社区宣传,讲解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如疾病诱发因素、传染途径、以及预防方法等,使人们正确掌握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掌握疾病防治知识。

3.4做好随访工作:

为不断加强健康管理,应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档案、及其治疗过程、预后等进行监测,做好随访工作。监测完成后,应详细记录在健康档案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划分管理等级,使乙型肝炎健康管理更加完善,提高健康管理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通过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健康管理在乙型肝炎预防控制方面的作用。控制健康因素,杜绝健康隐患,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并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疾病传染可能性,从而达到健康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在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法规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并与国际接轨。但我国先后经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阶段,不同时期的职业卫生工作模式有所差异,加之职业卫生工作先后由不同的主管部门负责,现行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因此呈现出涉及多部门、缺乏总体规划和某些方面尚不完善等特点,不仅影响到主管部门的正常履职,也给企业遵守有关职业卫生法规带来困惑,导致近几年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出现滑坡现象。

我国多数大中型生产企业建立了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但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企业由于对体系的认识问题,为通过审核而建体系,实际生产过程中未按照体系要求、模式进行管理,导致“两张皮” 现象的出现;有些审核机构在体系审核过程中对安全(S)和环境(E)内容的审核较完整,而职业健康方面却不完善,只查监测数据、健康监护两项是否做了,其他内容及具体过程和结果都不进行控制; 由于我国颁布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属于推荐性国家标准,一些中小企业对职业健康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实施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化管理,同时这些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生产工艺落后,并吸纳了大量操作技能、安全及个体防护意识差、流动性大的农村劳动力,接触职业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迫切需要有力的方法、手段转变这种局面。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

在我们这样既是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单位,又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通过单位,两者的载体又都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这是我们在探索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程序,通俗地说是一种管理方法。在它的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值。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企业目前的安全管理水平处于何等状态,都适合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例如,事故低发单位可以建立体系,事故高发、频发单位也可以建立体系。它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和体系运行的所有活动,从而达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目的的程序和方法。

而安全质量标准化则不同,它是标准,是一种尺度、一种标杆。它对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构件、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个工艺动作的安全属性都有明确的量值的规定,用这个标准尺度、标杆来衡量、来评判某个特定的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例如标准规定:直梯和平台相连接的扶手高度应当达到1050毫米,不到这个高度就不符合标准,就要失分,失分多了就达不到标准化企业。我们的尝试是把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具体规定,融入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中去,作为体系追求的期望值。通过持续改进使体系所实现和目标指标与绩效最终与标准化的规定相一致。简明地表述,就是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程序和方法,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规定和要求。

二、企业实施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

2.1 标准化管理采取强制原则

2004年1月9日,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

定》),要求把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根据《决定》精神下发了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各行业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并相继出台了危化、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截至2010年底,全国危化品行业通过达标考评一级企业37家,二级企业1530家,三级企业3951家,计划2012年底前全国危化企业均达到三级标准。其中危化行业标准化标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原则有利于推进全面实施。职业健康在各行业标准化标准中均设要素,对职业危害申报、监测、健康监护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都做了具体规定,但职业健康作为企业与安全工作同样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职业健康监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文件,以加强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的监督、指导。

2.2 标准化管理与国际管理体系模式接轨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为基础,企业各生产岗位和作业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通过具体应用将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水平。对于已建立体系的企业,推行标准化工作是对体系运行的进一步提升;对于没有建立体系的企业,应在推行标准化过程中建立体系化的管理模式。

2.3 三方共同参与实施

建立并实施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模式是一项复杂且具有相当难度的系统工程,因此只有在深入理解和掌握标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并对以后的运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标准化工作通过政府安监部门监督、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提供咨询及评审服务、企业自身不断落实完善,有利于引导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标准化标准要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模式和体系框架,并保持有效运行,推进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三、结论

安全生产标准化吸收国内外各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知识,是适合我国实际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建立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符合我国法规标准、满足政府要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自身发展和生存的根本,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标准化体系实施过程中,按照标准进行评审分级管理,其中涉及高毒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索复杂和危害严重的企业,应进行重点监督、指导。企业以及各级职业健康监督、服务机构应积极开展新时期企业发展特征和管理体系的研究,深刻认识标准化工作的内涵,探寻企业实施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的对策,最大限度降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影响,预防或降低职业损害,保障员工健康。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科2009年3月~2010年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300例,年龄在24岁~68岁,平均48岁,其中男患者 188例,女患者111例,与感染有关的155例,与过敏有关的58例,与遗传有关的61例,其他39例,经过治疗均获得了满意效果出院,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1.2 方法:(1)文字宣传 为了广泛宣传哮喘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专门印制以哮喘病为主的各类宣传材料,利用义诊咨询发放到患者,社区群众中,同时利用走廊,展板图文并茂的宣传。(2)集体讲解 在院内,公共场所举行哮喘义诊咨询活动,安排专家接受咨询。,(3)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讲解哮喘的相关知识(4)举办专题培训班及健康知识讲座,使患者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5)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受教育程度有针对性的指导。

1.3 目的:(1)让患者了解与哮喘有关的知识,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了解诱发哮喘的有关因素指导患者识别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及早用药控制症状,避免哮喘的严重发作。(2)教会病人自我监测病情及发作时的自我处理坚持记哮喘日记。(3)正确掌握气雾剂的吸入技术,了解药物的使用剂量,用法和副作用。(4)使其树立信心,建立长期持续治疗的信念,控制和减少哮喘的发作,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治疗和预防中来,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 宣教的内容

心理指导 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一种身心疾病,不良的心理活动是其发病和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病人情绪激动、紧张不安、焦虑多疑等不良心境均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应向患者解释保持心境平静的重要意义,多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把自己的感受发泄出来,保持乐观的心态。

预防病因避免诱因 根据季节变化,随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防受凉感冒,避免接触吸入性激发物质: 如花粉,粉尘,尘螨,动物毛屑等,远离宠物。药物:如 阿司匹林, 普萘洛尔,碘剂等,其它 如 剧烈运动,月经和妊娠等。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选择能够提供足够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进食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蟹,牛奶,鸡蛋等。饮食不宜过饱,过敏源非常清楚的食物应严禁食用,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时,可进食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于哮喘持续状态,根据患者失水和心脏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痰液。

用药指导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必须坚持长期合理用药。(1)β2受体激动剂 指导病人按需间歇使用,应避免长期,单一使用,以免产生耐药现象。(2)茶碱类 用药前应了解病人茶碱的使用情况,用药期间做好能检测其血药浓度,及时调整茶碱用量。(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指导病人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或控释茶碱,以减少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4)其他 色甘酸钠,抗胆碱药,白三烯受体阻断剂等,使用时注意其副作用。 所用的每一种药,牢记药名、用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雾化吸入器和气雾剂: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向病人介绍装置的结构特点,示范其使用方法。指导病人使用雾化吸入后及时漱口,学会清洁吸入器及保存方法。正确掌握气雾剂的吸入技术,了解使用药物的用量,用法,副作用。气雾剂随身携带,一旦出现哮喘发作先兆,应立即吸β2受体兴奋剂,以迅速缓解症状。

自我病情监测 指导病人观察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如鼻咽痒,喷嚏,流涕,眼痒,流泪,咳嗽等粘膜过敏症状。及早用药,控制症状,避免哮喘的严重发作。教会病人发作时的自我处理,坚持记哮喘日记,记录发作的诱因,有无先兆,发作时间,症状有无改变及用药效果等。

篇11

一、做好心理健康的途径拓展

1.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2.抛弃自卑。自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二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三是自我评估偏颇。要抛弃自卑,首先要战胜自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

3.增强自信。

4.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

二、做好职业生涯开发和管理,进行职业生涯年检

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个人更理性地看待工作和生活,更平和地处理各种问题,使职业生涯更充实和有实效,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的开发阶段,个人可以对自己的潜能进行科学测评,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制定出方向、目标、时间和方法,使其具备可操作性。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需要定期去医院体检;为了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必须进行职业生涯年检。

1.学校应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创造条件促使教师具有终身可供发挥的价值,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学校的人力资源战略相结合,使教师的教育生涯规划服从和服务于教育发展目标,同时通过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完善和超越。

2.学校应参与制订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分阶段实现创造条件,协助教师了解自己,制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

3.学校应参与教师职业生涯的管理,协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年检,针对外界和组织的变化,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弥补薄弱环节,引导员工适应变化,使员工的职业之树长青,达到组织和员工双赢。

三、改变个体自身,以枯竭为契机,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职业枯竭的防治主要还是要依靠个人自身的力量。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情商,学会宽容自己、善待自己,不但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更要理解别人的情绪、接受别人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为应对职业压力练好“内功”,在工作场所将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本身分开,体现自己的职业素质。其次,根据Hobfoll的资源守恒理论,当工作所需的资源消耗率高于补充率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补充。当职业枯竭发生时,个体往往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除与时俱进地掌握新技能外,更要改变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增加工作的乐趣。再次,职业压力产生的同时也伴随着职业机遇,当克服了压力、突破职业心理极限时,往往使职业生涯产生质的飞跃,使个人站在更高的职业起点,这将更好地避免职业枯竭。

四、以正确方法应对压力,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251-01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符合一定社会要求及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主要解决的是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和道德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以及如如何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运用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主的多学科的教育理论和技术,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以理论为基础的纯社会学科,一个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虽然二者在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以及工作方法上有很多不同,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作为育人的工作,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体现在研究内容、目标职能等方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着重于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体现,又恰恰是以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前提的。所以说,理想、信念、品德、意志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都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人生观问题,它致力于使大学生认同高尚的道德规范、正确的政治态度、良好的思想意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则是大学生成长问题,它关心怎样帮助学生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解决其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适应问题。两者协同作用使得两者在职能上是保持一致的。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操作中是互为条件并相互影响和制约。良好的思想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健康的心理又能够有效地促进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良好的情绪和坚强的一致本身就是优秀的品德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要素。所以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需要不可分割的。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中去,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学生成长生活问题中的关注不足。在具体教育实践中,两者的结合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加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关注,完善和补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两者的结合能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改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权威者角色为平等地位和协助者。这种角色变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两者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因素是学生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如果我们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一味地强制性地规范管理他们,这样的教育很难达到目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大学公共政治课堂上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听课,这就是学生从心理上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的外在表现。

如何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已迫在眉睫。第一,从大的方面来说,国家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问题,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文件,指导高校教育实践。第二,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对学校有足够的归属感、认同感,这样学生们才能更为自然地接受学校对其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健康教育两支教师队伍在教育过程中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网络结构。另外,教师个人一方面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知识网络结构,能做到深入浅出。另一方面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热情,平等地对待学生,积极引导,帮他们排忧解难。除此之外,对于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要着力加强,许多同学表示不愿意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一方面是不好意思讲出自己的隐私,另一方面是怕同学误以为自己有精神疾病,还有就是对心理咨询老师存在畏惧。这就要求学校做好对心理咨询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以亲切和谐的面貌面向老师和同学。总之,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理解二者相互结合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促进二者相互健康发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将两者相结合。

篇13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84-0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老年人因机体本身抵抗力降低和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的综合影响而多见,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彻底,患者出院后因恢复到往常的生活方式而常常导致复发,这就为我们临床医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多年,选取2013.3-2014.3来我院呼吸科就诊的20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些许成果,现概述如下:

1一般资料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3-2014.3来我院呼吸科就诊的20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5例,女性75例,年龄61-82岁,平均67±3.4岁,结合患者多年咳嗽、咳痰、喘息及肺部 X线片等检查结果按照中华医学会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2]确诊无误,按统计学方法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排除导致相似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建立老慢支患者个人健康档案[3],对所有患者进行抗炎、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研究组则进行健康管理模式,在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指导、活动与休息等方面给予详细讲解。

进行老慢支的健康知识讲座,从该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措施系统通俗地讲解,耐心细致回答患者提供的各种相关问题,让患者有个更加细致地了解,必要时一对一指导,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发放健康宣教小册子,播放多媒体健康教育视频。戒烟、酒,告知患者其严重危害性,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经常通风,嘱咐家属进行监督,增加户外活动,转移家属注意力,如下棋、聊天等,为患者提供无烟环境,适当运动,以慢跑、太极拳为主,每周至少5次,每次约30 min,注意劳逸结合,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的方法,定时变换,多进行背部叩击,必要时雾化吸入排痰,饮食方面,嘱咐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为宜,多饮水以促进排痰,每天饮水应在1500~2000mL,增加维生素 C、E的摄入,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诱发因素以减少病情复发次数,延缓病情加重的进度。复发用药时,强化用药依从性教育,注意药物的安全剂量。

派专人统计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行为转变情况,前者以疾病知识和吸烟危害为指标,后者以健康饮食习惯、戒烟数为指标,随访半年观察患者复发例数。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到的数据应用 SPSS 19. 0 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行为转变情况对比见表1,结果表明,在同样药物治疗的前提下,研究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自我生活习惯及行为也明显改善,复发率从对照组的80%变为研究组的5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可反复发作,影响了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4]而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这使得我们医务工作者不能掉以轻心,应积极进行防治并做好针对性护理,大多数老年患者对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知识了解甚少,健康教育是护理的重要环节。

本试验中,在同样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采用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者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自我生活习惯及行为也明显改善,复发率从对照组的80%变为研究组的6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合理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能够极大地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慢性支气管炎知识知晓率,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76例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的应用及体会[J].吉林医学, 2012,33(33):7335-7335

[2] 杨剑,潘静.健康教育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7): 111-112

[3] 徐海燕.浅谈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内蒙古中医药, 2010,29(14):167-1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