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

篇1

二、建立养成教育内容体系

(一)设置文明礼仪教育环境

我们在楼梯、走廊上张贴文明礼仪儿歌,悬挂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学习的文明礼仪图片,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貌用语。我们还在三楼大厅设置了一个礼仪书籍阅读区,提供大量有关文明礼仪的故事图书,让幼儿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的方式,懂得文明礼貌的重要性。总之,我们利用一切幼儿能接触到的场所,让幼儿置身于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良好的文明习惯。

(二)明确礼仪学习内容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我们从入园、进餐、午睡、游戏、学习等各个环节入手,抓住机会,适时启发、引导、规范和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让幼儿从中了解文明礼仪,养成文明好习惯。例如:大班从日常生活礼仪入手,开展“我是文明小使者”活动,幼儿轮流当“文明小使者”,每天早上都会佩戴文明标志,站在班级门口迎接同伴入园,较好地培养了主动问好和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中班幼儿每天午餐后都会跟着老师一起阅读有关礼仪养成绘本,通过故事绘本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小班幼儿利用户外活动时间一起做“礼仪操”,喝水、洗手时会自觉排队,吃饭时会保持桌面干净卫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正确的礼仪行为。教师通过日常活动为幼儿做出正确的示范,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三)建立园本课程

课堂教学是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礼仪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纳入常规教学,将礼仪教育有机渗透到五大领域中,形成园本课程。例如:小班教学活动“我来给你撑把伞”“小熊请客”“小猪打电话”,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礼仪;中班教学活动“甜甜的糖果”“从蜗牛开始的”,帮助幼儿在操作和游戏中体验交往礼仪的重要性;大班教学活动“我是文明小乘客”,让幼儿了解了乘车的基本礼仪,培养了公共意识和良好的公共礼仪。在观察、感受和体验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良好的社会礼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开展文明礼仪周活动

我们结合教研课题《幼儿传统礼仪的养成教育》,利用一周的时间集中开展文明礼仪系列活动,强化文明习惯的养成,通过礼仪儿歌、绘本故事、艺术绘画、社会实践等活动,加深幼儿对礼仪的理解,提高他们对文明礼仪规范的认识,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礼仪教育。

(五)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相关活动

我园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元宵节到了,我们开展了“闹元宵、猜灯谜”亲子活动,引导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礼仪规范,学习节日祝福礼仪;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开展了“爱的传递”“感恩母亲,亲情洗脚”活动,引导幼儿学会表达爱、传递爱等相关礼仪;每年端午节和中秋节,我们都会带领幼儿走进社区,让幼儿将亲手制作的礼物送给社区居民,将祝福传递给更多的人;春节来临,我们开展了“懂感恩、知礼仪”亲子联欢会,教师带着幼儿及其家长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共同迎新纳福。

篇2

孩子们在幼儿园内往往会很大程度受到教师的监督与约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养成都比较好。然而,不少孩子一回到家就都忘了这些规范,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会逐渐冒出。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不懂得正确引导,甚至缺乏对幼儿的礼仪教育知识,那么这不仅不利于家园合作的展开,而且会消解幼儿园内的教育成效。因此,首先很有必要丰富家长们的礼仪教育知识,不仅要让家长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作出良好的表率,家长也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引导与教育方式,要知道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让家庭内的礼仪教育也发挥效用,这也是促进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的基础所在。家长首先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礼仪教育知识,可以多展开一些必要的学习。例如,为孩子学习礼仪订阅的礼仪教材里面的礼仪须知、感悟礼仪和亲子课堂内容,家长要必读。在这里家长找到了教育孩子的锦囊妙计,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家庭教育实践证明:家长的道德素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关系到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这充分给我们揭示了家长对于孩子所起到的巨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家长才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才能够给孩子形成良好的表率与榜样,这也是一种最为直观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所在。

二、开展礼仪教育的家园合作活动

幼儿园应当多举办各种家园共建的合作活动,这将会成为一个非常有力的渗透礼仪教育的平台,这也是深化家园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幼儿园可以结合各种传统节日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同时邀请家长参与进来,这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园、家长、孩子三方面间的交流沟通,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家园合作的平台,将会让礼仪教育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此外,幼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课外活动,让孩子在家中完成。活动任务中可以很好地融入对孩子的礼仪教育,这同样是一种很灵活的家园合作的方式,这也是巩固孩子对于文明礼仪认知的一个过程。例如,可以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带领幼儿参加劳动,开展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六一”儿童节开展制作贺卡送同伴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关心同伴的教育;九月十日教师节开展尊敬教师、关心教师的教育;在三八妇女节、父亲节、九九重阳节之际学习节日礼仪,同时开展孝心敬长辈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贺卡送给长辈,对长辈说一句感恩的话,帮助长辈做家务事,如端茶、抬凳子、捶背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活动形式,不仅能深化孩子们对于各种传统节日的理解与认知,这个过程也是借助家庭平台来检验孩子的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成果的一个过程,这对于加深孩子的文明礼仪意识将会很有帮助。

三、让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点滴中

让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点滴中同样是在家园平台下展开礼仪教育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幼儿的生活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以及幼儿园生活中,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与细节有良好的把握,并且针对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给予他们有价值的引导,这将会很好地帮助幼儿自身的礼仪行为的构建,并且能够逐渐建立他们的思想意识。因此,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家长和幼师要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并且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生活点滴中。这样才能够给予他们更为深入的引导,并且督促幼儿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幼师要把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年龄小,凡事缺乏坚持性,要坚持礼仪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训练礼貌行为,巩固其礼仪习惯。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需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为使礼仪教育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老师要和家长形成密切联系,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进餐、如厕、午睡、喝水、盥洗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只有加强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在家庭与幼儿园这两个平台中都深化对于幼儿的引导与督促,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家园合作基础上的礼仪教育。

篇3

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而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儿童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抽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生活礼仪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遵循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安排呈螺旋式上升,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

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

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坐站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乘坐电梯、购物、交通乘车、拨打电话、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二、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方法

1.礼仪习惯与一日活动相结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由此,在孩子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

2.知行合一与随机教育

对孩子进行教育,“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

如:具体操作过程采用童话故事、寓言、儿歌、情景表演、动画片、参观体验等方式,同时教师的语言必须是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与针对性,以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另外,善于利用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与孩子生活的每时每刻中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挖掘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引导孩子的行为模式的形成。

如:某一孩子生病了,同伴之间吵闹打架了,弟弟妹妹摔倒了,等等,作为老师要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时常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开展随时教育,促使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

3.渗透在评价活动中

.适当的评价不仅有督促作用,同时能给予幼儿以激励,如我们通过“礼仪小明星”“每周之星” 等评比活动,让幼儿相互评价,彼此对照。促使幼儿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又如,我们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礼仪知识汇总成三字儿歌,组织幼儿进行礼仪故事比赛等形式,引导幼儿虚心好学,诚实守信,言行合一。

篇4

一、主题活动中有计划地进行公共礼仪教育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这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的。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根据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预设了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主题活动:小班主题“小宝贝本领大”,让刚入园的孩子有了最初的公共礼仪萌芽,在集体学习、进餐、午睡、盥洗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最初接触到的这个公共场所中具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懂得集体生活中不能妨碍他人,与他人一起生活时要学会谦让与等待;中班主题“彬彬有礼小朋友”,让孩子理解了作为一个文明的小朋友应该具有的行为、习惯,知道彬彬有礼的孩子朋友多,在集体中生活也会更快乐;大班主题“我是自己的小主人”,为孩子踏入小学生活做准备,通过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集体活动、自由活动,了解小学生在学校这个公共场所应具备的礼仪行为。

《幼儿园教育纲要》还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在相关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许多有针对性的社会活动,让孩子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在《美羊羊逛商场》这个社会活动中,老师将一些没有明确定义,但却存在于我们大家心里的社会公德用“美羊羊逛商场”这个形式展示给幼儿,让幼儿跟随着美羊羊逛商场,感受外出活动时要遵守的一些规则及应具有的礼仪行为:乘电梯――乘坐电梯不拥挤,先出后进守秩序;如厕――上好厕所冲冲水,马桶香香大家爱;玩游戏――游戏好玩大家爱,玩好马上就让位。更重要的是通过《美羊羊逛商场》这个活动,孩子可以将学到的礼仪知识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从乘电梯可以联想到乘自动扶梯,坐公交车,坐地铁;上厕所可以联想到丢垃圾;玩游戏时的玩好了就让位,可以联想到去公共场合吃饭,去公园玩娱乐设施……等活动中,孩子们将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为养成良好的公共礼仪习惯打好基础。

二、角色游戏中有目的地进行公共礼仪行为练习

角色游蚴怯锥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角色游戏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促进社会性的发展。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公共礼仪意识,我们有意识地抓住角色游戏的各种机会,在游戏情境中对孩子进行公共礼仪教育。

随着生活接触面的扩大,孩子们时不时地会与图书馆、电影院、餐厅打交道,在这些公共场合中的人际交往方式,是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曾经带着孩子去图书馆参观,发现孩子们到了图书馆非常兴奋,在阅览室大声说话。究其原因,孩子缺乏一定的公共意识,于是在孩子的角色游戏中隐含了一些公共礼仪的教育内容。老师在图书馆游戏中加入了“禁止拍照”“手机静音”“不穿拖鞋”“严禁大声喧哗”等图标,在理解了这些图标的含义后,孩子们感受到图书馆保持安静的意义,也就主动地将保持安静的行为贯穿入整个图书馆游戏。

俗话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反映着老师的行为,于是,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中处处注意礼仪行为的示范作用。老师去肯德基用餐:安静地排队,礼貌地道谢,用餐完毕后还主动地收拾自己的餐具;老师乘坐公共汽车:主动给抱娃娃的妈妈让座,上车后自觉地把滴着雨水的雨伞放入塑料口袋……

老师的潜移默化,将公共礼仪的种子悄悄地植入幼儿稚嫩的心灵,也让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绽放了更多的礼仪之花。

三、时事教育中有意识地进行公共礼仪熏陶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的配合。”孩子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当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时,利用这些时事对幼儿进行公共礼仪的熏陶是非常有效的。结合“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刻字”“大陆游客在台湾吃饭不能走正门”等事件,孩子们接受了旅游观光应“爱护公共财物、公共建筑,不随意乱画乱刻”“在宾馆饭店不大声喧哗,不影响其他客人”的礼仪要求。

随着长三角经济的发展,苏州及周边的城市承办了越来越多的博览会:2016年的苏州园博会,2013年的常州花博会等。苏州的许多孩子都参与到博览会中,孩子们不仅为博览会的美丽景色折服,也为博览会的先进设施而惊叹。对于一些先进设施,许多孩子从没有见过,也不知如何使用。于是,老师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了介绍,不仅让孩子了解博览会,也让孩子理解在使用新设施时应有的礼仪行为。

直饮水机是许多孩子感兴趣的设施,在各类媒体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使用图片。结合图片,孩子们分析了不正确使用会造成的危害,懂得了“直饮水机不可以用嘴巴凑着喝水,灌装水时放在下面的龙头出口上,直饮水不能洗脸洗毛巾,不可以把垃圾扔在饮水台上”的道理。

“参观”“排队”“休息”是各类博览会永恒的话题,怎样参观?怎样排队?在什么地方休息?如何休息?都是孩子能够理解并可以参与的内容。在媒体的宣传和幼儿园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中,孩子懂得了不插队、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触摸、不哄抢纪念品、不在休息座椅上睡觉的游览礼仪。

文明礼仪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渗透过程,虽然幼儿园的孩子只有六七岁,但时事教育不仅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孩子的判断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受到了公共礼仪的熏陶,为孩子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5

例如,儿歌《我的好妈妈》,这首儿歌激发孩子们尊敬长辈的情感,并能与大家交流自己在家做的关心长辈的事情。

2.利用歌曲宣扬礼仪

大班上学期所学的《礼貌歌》是让幼儿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3.运用故事感悟礼仪

中班下学期学的《萤火虫找朋友》说的是交朋友要看清他的长处,不要只看短处,引导幼儿礼貌待人待事。

二、运用趣味益智游戏渗透幼儿的礼仪教育

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以游戏为主。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我们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进行思索,然后边观察边操作。因此,教师可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知识。

1.幼儿能在游戏中进步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结交新朋友,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有礼貌地交往。

2.幼儿能在游戏中感知礼仪

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知道什么是礼仪,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三、幼儿行为习惯的摇篮———家庭礼仪教育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礼仪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两方面着手:

1.日常行为规范

家庭礼仪教育应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篇6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在2.5岁―6岁。如果错过这一时机,就像我们在织毛衣时丢掉了一针,即使是发现了,日后再补也总有痕迹。如果没有发现丢掉的这一针,将来可能会使这件毛衣形成一个大洞。毛衣丢掉一针可以拆掉重织,孩子的成长可以重来吗?”因此,在幼儿期开展礼仪、品格、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同时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重视德育环境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熏陶和影响

(一)树立教师良好的礼仪形象,创设文明和谐的人文礼仪环境

1.开展教师礼仪培训。学校可邀请专家来园进行教师礼仪培训,每周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和动作规范练习,并进行礼仪基本知识考试。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礼仪教育活动,如礼仪演讲会等提升教师礼仪素养。

2.制定幼儿园教师礼仪规范,从仪表仪容、言行举止等方面对教师日常行为进行规范,每天值班领导加强监督检查,结果纳入月量化考核。

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塑造优秀团队。如:开心周末活动、健美操比赛、我健康我快乐、教师文艺演出等精彩纷呈的活动。

4.评优表彰,精神鼓励。坚持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期末组织评选礼仪标兵、文明教师、先进班集体、孩子最喜欢的教师、教学能手等,并进行隆重表彰。

(二)创设丰富优美的儿童化的礼仪教育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

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一个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的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信息刺激和学习的机会。因此,在良好人文环境建设的同时,注重园所的文化环境创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其中笔者建议学校可设计墙壁礼仪文化,帮助学生学习礼仪:

1.室外环境创设。教学楼走廊、楼梯墙壁醒目位置张贴精致美观的礼仪教育格言,绘制幼儿礼仪教育图画并配以简洁文字,图文并茂,既美化环境又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用。

2.班级环境创设。

(1)每班教室都根据节日、活动内容布置有关礼仪教育的主题墙;(2)各班开设家园联系礼仪专栏,有礼仪知识宣传、礼仪小标兵照片事迹等;(3)在活动室各功能区布置有关礼仪要求的画面,使幼儿礼仪行为具体化、情境化。

二、把礼仪教育纳入幼儿园课程

把礼仪教育纳入幼儿园课程,规定课题研究时间,如每周二、周三为班级教研活动时间,并规定每周一节礼仪教育的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个案的观察记录,使幼儿礼仪教育有计划、系统地开展。

1.在全园开展探讨礼仪教育的方法途径,组织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周期里举行礼仪教学公开观摩活动,及时交流探讨教育方法。通过授课者说课、听课者评课的活动,教师可在一次次的讨论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还可通过开展公开课和说课的评比,提高课堂礼仪教学的质量。教师运用讲故事、情景表演、游戏等声情并茂、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有计划地进行礼仪教学,让孩子在游戏中学礼仪。

2.在玩具操作中学礼仪。在幼儿活动区域内开设礼仪教具专柜,可以帮助孩子在饶有兴致的操作中习得礼仪。例如可将礼仪行为制作成文明棋,让幼儿通过下棋的方式辨析行为,提高道德判断能力。文明棋既满足了礼仪课程的需要,也满足了幼儿的兴趣。

三、将幼儿礼仪教育活动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1.如笔者学校制订了《德庆机关幼儿园幼儿礼仪行为规范》评价表,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按照小、中、大班礼仪要求评分,向幼儿提出了明确的训练要求,使每一个环节都学有榜样、行有规范。

2.在一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渗透礼仪教育。例如我们在楼梯上画上上下楼的小脚印标记,提醒孩子上下楼靠右走等。教师通过经常的教、说、做,使幼儿的礼仪教育逐步成为一种习惯行为。

四、开展宣传活动、评比活动和实践活动

1.教师可培训礼仪小标兵每天在幼儿园门口进行晨迎活动和礼仪宣传活动。通过“礼仪小标兵”迎候幼儿、家长、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全园师生、家长。

2.通过评比文明礼仪小标兵、文明礼仪先进班等活动去促进幼儿学礼守礼的积极性,使幼儿在互相监督评比中,礼仪行为在日常活动中得以更好地体现。

3.通过举行朗诵礼仪儿歌、讲述礼仪故事、自理能力、亲子运动会等比赛和礼仪自助餐、礼仪专场表演等,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各方面的礼仪知识和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合作的礼仪品格。

4.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让幼儿感受礼仪教育。如每周一可举行全园参加的升旗仪式,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的讲话,每月进行一个主题,然后每周推选2―3位小朋友围绕本月主题进行礼仪小故事讲述、礼仪儿歌朗诵等,对全体幼儿更是很生动的礼仪教育。

5.结合节日,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的礼仪行为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在重阳节,组织幼儿看望县福利院的老爷爷、老奶奶,给他们表演节目。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让幼儿学会了尊重老人、关注老人、关爱老人。

6.开展大帮小、爱心捐助等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同情心、善心、仁慈之心。学校可每年开学初组织大班小朋友去帮助小班小朋友,帮他们梳头、擦脸、换衣服、喂饭、扶上下楼梯、游戏等;还可组织献爱心活动,让孩子感受人间大爱,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的礼仪道德情感在行为传递中获得内化和积累。

7.在礼仪教育的舞台上,幼儿通过各种形式表演去表现美、感受美,演绎着他们的自信、健康和快乐。如每年“六一”前,可组织一场规模盛大的文艺专场演出,各班自行创编节目,把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故事编在节目里,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机会,让孩子在参与和观看中耳濡目染礼仪的魅力。并分年级给家长展演,让孩子开心、家长高兴,同时也展示了礼仪的教育成果。

五、家园同步教育,提高幼儿礼仪教育成效

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家庭的影响尤其重要,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如关系的亲密性、教育的渗透性和影响的深刻性是幼儿园所无法代替的。要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成效必须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1.学校可制定《机幼幼儿园家长行为规范》并要求家长自觉学习和遵守。

篇7

开展礼仪教育,我们应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有趣、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礼仪教育方法,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1.故事启迪法和行为辨析法。幼儿园的孩子都很喜欢听故事,在教孩子学习基本礼仪(借物)这个内容时,我先绘声绘色讲了《借铅笔》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借物的方式方法,然后与幼儿讨论:借东西时,我们应该怎么说?又是怎样递东西的?又是怎样接东西的?最后出示一组图片,让幼儿辨别哪些做法正确,哪些做法错误。运用故事启迪法,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直接接受故事中的教育内容,运用行为辨析法,让幼儿学会分辨美丑善恶、是非对错。

3.情景表演法和行为训练法。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锻炼积累而成,为了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做事的责任感。在孩子学习基本礼仪(微笑)时,我们结合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热闹的市场》主题活动,开展区域活动——小商店。开始先找能力强的孩子担任售货员,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较低,能进行简单的购物,会运用“请、谢谢、不客气”等词语,随着玩的次数增多,难度也随之增大,后来要求孩子们学会挑选商品、讨价还价以及认真整理商品,看着孩子们在购物中的种种表现,真是令人惊叹不已。孩子在活动中不仅能力提高了,还掌握了交往礼仪的方法。可见,让幼儿通过情景练习,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考察,其能够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二、充分利用一日活动,渗透礼仪教育

教育家认为:“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实验的态度。”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和实践性。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做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成效。礼仪教育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如果仅靠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礼仪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利用饭前、离园前等环节诵读礼仪教育三字儿歌,每天入园、离园时要求孩子使用入园、离园礼仪,鼓励孩子大胆向来园送孩子的家长问好、问早。又如,盥洗时教师在一旁只需轻念洗手礼仪中的三字儿歌开头:洗小手,勿拥挤,孩子就会自然轻声地跟着诵读:排好队,袖卷起,洗手时,擦香皂,洗完后,水关掉,原来没有排队的或准备插队的小朋友就会自觉地排好队,同时卷起衣袖等待洗手,整个盥洗间显得井然有序。再如,每天午睡,孩子们一开始进入午睡室时,有的在脱鞋,有的在脱裤子,有的在闲聊,有的窜上窜下,整个午睡室嘈杂一片,以往教师需要大嗓门才能控制局面。学了睡眠礼仪后,教师只需念三字儿歌的开头,孩子就会跟着轻声诵读:不蒙头,不趴睡,枕放正,盖好被,小手空,右卧睡,快入梦,梦香甜。待孩子诵读完,整个午睡室也就安静下来了,并且原来有趴睡习惯的孩子会自然地改掉自己不正确的睡眠姿势。

三、配合家庭教育,强化礼仪教育

家庭是幼儿培养良好礼仪行为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是塑造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又一环节,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配合和补充,是幼儿礼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礼仪教育,幼儿园应与家长建立互动关系,以家庭为单位,在家长的配合下促进幼儿礼仪教育协调发展。可采用以下几种策略与方法:

1.为家长开礼仪教育动员大会。教师应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的“幼儿礼仪培养”的动员大会,为家长介绍幼儿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基本的礼仪常识等,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礼仪教育的活动中来。

篇8

二、幼儿礼仪的具体内容

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都可以全面深入的看展礼仪教育。从出席场合角度可以简单把幼儿礼仪分为三部分,既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这里具体分析一下生活礼仪,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是幼儿在用餐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整洁,正确使用餐具,正确的用餐坐姿,不争抢食物,进餐时不发出声音,进餐时不讲话等。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三、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一生中的礼仪教育基础,是培养人一生良好礼仪的最重要环节,幼儿礼仪教育重在潜移默化的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塑造,以礼仪教育为形式可以深入开展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幼儿时期,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是2.5~6岁,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

四、新时期幼儿礼仪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中的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当前,家庭教育中的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且幼儿互相之间容易模仿,导致幼儿礼仪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如: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思想道德教育,礼仪更是无所谓,在生活中不仅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幼儿出现不文明等现象还不予制止纠正,致使幼儿逐渐形成不文明的习惯。当然,也有一些家长礼仪教育意识较强,教育方法得当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好习惯,终身受益。

2.学校教育中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偏低。素质教育是当下最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单纯注重知识的获取,轻视更深层次的对幼儿的人格的塑造,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的糟粕在当下还有着很大的市场。这些幼儿园或幼儿教师较少开展丰富的礼仪教育活动,没有坚持文明监督,强化行为训练。另外还有些幼儿园或幼儿教师的礼仪教育又太过注重形式,比较忽视行为主体的内在道德问题,对待问题往往是简单说教,缺乏必要实践和良好的模范效应。

五、家庭和幼儿园在礼仪教育上应齐头并进

有些家长不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幼儿园应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必要的沟通手段与家长沟通,以保证教育行为的一致性,否则有些家长干脆觉得这些礼仪是大人们才需要遵守的或干脆不知道这些礼仪,就会造成家和园的教育脱节,这将非常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巩固。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家长过多的关心疼爱就变成溺爱,礼仪教育正好可以对这一家长的不良培养方式进行纠正。所以说礼仪教育的具体实施需要引导、启发、感染,而不是简单说教,需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时合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礼仪教育真正渗透到幼儿生活的细微具体之处。渐渐的把善良、正直、诚信、宽容等良好的品质输送给幼儿,为幼儿将来成长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打好基础。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将它作为一种隐形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家人之间应礼貌、微笑、和气、相敬等,努力创造一种以文明为核心的家庭气氛,要让幼儿认为父母是自己在家庭环境中的亲密伙伴——具有共同语言的、最能互相理解的、最能传导情感的大伙伴。在幼儿园内布置一些相关的画面和语言提示,如“谢谢你”、“请自觉排队”、“老师辛苦了”等,让幼儿用视觉、语言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可定期更换有关的墙饰。幼儿在固定的教室上课,可以在教室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如洗手不争先、妈妈辛苦了、对不起,没关系等,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

六、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并开展礼仪教育的活动

1.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

(1)在幼儿园的入口设计入园欢迎岗,建立各班轮流的的制度,分选不同小朋友值班,做好早晨的接待工作,向来园的小朋友、老师、家长鞠躬问好。(2)洗脸,刷牙时要懂得谦让,不能推挤,使用公共设施要文明,轻拿轻放,洗完手要关好水龙头等等。(3)利用餐前、晨谈等时间,开展礼仪实践训练课。礼仪实践是巩固幼儿礼仪行为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情境表演,可以是规范练习。

篇9

二、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礼仪之邦,对礼仪之事非常注重,在传统的礼仪教育中,教育内容非常复杂,覆盖面非常之广,几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有礼仪遵守。幼儿礼仪教育一般分为: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幼儿礼仪教育内容、方法、幼儿园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其中基本礼仪包括幼儿礼貌用语、基本动作的规范(打喷嚏、敲门等)、个人礼仪(勤洗澡、早晚刷牙等)和基本的交往礼仪(接电话、打招呼等)。家庭礼仪包括尊敬长辈、行为习惯(收拾玩具、爱惜食物等)、待人接物(接待客人、拜访别人等)。幼儿园礼仪包括入园离园礼仪(主动和老师、幼儿、家长问好、道再见)、课间盥洗礼仪(照顾自己、谦让、物归原处等)、教学活动礼仪(学会倾听、发言举手等)、户外活动礼仪(排队、上下楼梯不推挤他人、听口令等)、进餐礼仪(餐前洗手、不挑食等)和午睡礼仪(叠好的衣物、起床整理等)、公共礼仪包括行走(遵守交通规则、右侧通行等)、等候(按顺序排队、不拥挤等)、乘车(上车时不挤不推、不向车外丢东西等)和在公共场所遵守特定的规则(如图书馆、电影院等)。

三、幼儿礼仪教育开展途径

(一)创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幼儿非常感性,环境对于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幼儿园中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能够对他们的礼仪行为起到非常有效的引导作用。所以,要为幼儿打造一个具有视觉感染力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在环境中布置一些日常应当重视和做到的礼仪图片,图片中的主角可以选择幼儿最喜欢的动画角色,这样一来对于幼儿更具影响力,图片内容可以包括如何向同伴、教师问好,饭前洗手饭后收拾碗筷,保持衣着干净,保持清洁卫生等等。另一方面,教师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语言、行为来感染幼儿,让他们时时刻刻处于一种正面的被引导状态中,以模仿和学习教师的言行,以礼待人待物。在班级、在整个幼儿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氛围,让幼儿体现语言美、行为美,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

对于小班的幼儿而言,他们可能不太明白为什么要遵守礼仪,也并不清楚应当具体遵守哪些礼仪规范,我们主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幼儿一日生活都是课,在喝水、洗手、玩玩具、散步等等活动中,让幼儿明白怎样才是对的,老师喜欢怎样的行为,让他们懂得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中大班的幼儿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互相交往的文明礼仪,巩固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例如,教会幼儿如何接待客人、拜访别人等,主动和老师、幼儿、家长问好、道再见等等。

(三)在游戏中进行礼仪教育

我们经常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活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组织学生开展“做客”小游戏,让一位幼儿扮演主人,另一位幼儿扮演客人,并指导他们进行礼仪交流,让“主人”学会说“:你好、请进、请坐,请喝茶。”“客人”学会说“:谢谢!”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幼儿正确的掌握礼仪规范,并切实的体会到遵守礼仪规范的意义所在,这对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礼仪行为表现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在活动中进行礼仪教育

把礼仪教育渗透在各个教育活动中,不断加强幼儿的礼仪知识。在语言活动中渗透,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轻松的记住礼仪内容。如《起床歌》,“太阳公公笑,小朋友们起床早,自己动手穿衣服,洗脸刷牙别忘掉;背上我的小书包,欢欢喜喜上学校。路上不要贪玩耍,按时到校不迟到。”;故事《有礼貌的小熊》,让幼儿学习小熊怎样与客人交往,并通过情景表演得以巩固,取得非常好的礼仪教育效果[3]。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让他们在活动中,懂得互相帮助,爱惜用具,互相合作等,还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绘画礼仪行为图,既可以对幼儿起到一种认同与鼓励作用,又使他们不断的巩固其礼仪思想与礼仪行为。

篇10

1.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1.1言语行为

幼儿发展阶段,其心理发展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发展。在幼儿初期,幼儿只会简单的语言与人交流,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晰。随着时间的发展,幼儿与成年人的交流以及实践活动的复杂性,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语句缺乏连贯性,条理性。话语中夹杂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幼儿行为操的创编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逻辑能力,同时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对某件事情能简单的描述下来。

1.2认知行为

认知即一个人对外界环境的认识,表现在注意力,思维想像,感知觉,记忆方面。幼儿认知的发展表现在感知觉、思维、记忆、注意力方面。从最开始对事物不了解到慢慢熟悉了解的过程。对空间感知,颜色感知交差,基本没有时间感知概念。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由初期的对外界环境的不了解到熟悉。以及对外界事物的整体的形象描述,对事物形状,颜色,气味的整体认识和感觉。研究表明三岁左右的幼儿,能正确区分圆形,方形,三角形,同时能区分上下方位。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观察,如鱼在鱼缸游泳或者蚂蚁搬家,但是注意力不持久,容易被外界干扰而转移注意力。行为操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在动作编排上掺杂了幼儿喜欢的动作元素。

1.3记忆力

幼儿期主要是无意识记忆为主。幼儿观察外界事物之后,无意识的在大脑形成短暂的记忆。随着时间的发展,新的记忆产生代替旧的记忆,也主要是形象记忆为主,能记住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幼儿行为操的创编恰恰考虑到了这一特点,动作具体生动,比较直观。音乐节奏活泼可爱,也能够调动起幼儿学习兴趣的爱好,帮助幼儿有意识记住动作的方向。

1.4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外界环境和事物态度的反应。情绪主要表现在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情感主要表现在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实现。能满足的人需要激起人的积极愉悦的情绪反应。幼儿和成人一样,一旦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如幼儿饿了要吃饭,一旦这个要求不能得到满足会大哭大闹。幼儿行为操运用了积极、活泼的音乐、正能量的互动,可以很大程度上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无形当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1.5文明礼仪

幼儿文明礼仪包括入园离园礼仪、课间盥洗礼仪、教学活动礼仪、户外活动礼仪、幼儿园进餐礼仪与幼儿园午睡礼仪等等。为了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幼儿行为操在编排中的音乐都是根据幼儿喜欢的欢快的歌曲进行编排的。幼儿可以根据音乐歌词,从无知到了解,再到认知,慢慢的对行为习惯从小养进行培养。

1.6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具体来说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自己叠被子,叠衣服、打扫房间、洗自己的袜子、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讲究卫生也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帮忙做家事,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行为操采用了专门的生活礼仪歌曲、文明礼仪歌曲等编排了相关的行为操。

2.幼儿行为操对幼儿行为习惯发展的意义

2.1行为操对幼儿身体发展的重要性

由于幼儿行为操是一种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有氧运动,音乐欢快、节奏清楚,且动作具有童趣性,相比跑步、跳远、跳高等运动而言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由于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行为意识形成阶段,长期认真坚持做行为操,能培养幼儿正确的体态。行为操充分考虑到了这一时期幼儿骨骼关节生长发育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正确姿势,促进骨骼的生长。行为操中相对应的加有方位的变化和跑跳,一方面起到提高幼儿协调性、平衡性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均衡发展。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正确身体姿势,促进了身体的生长,而且也避免长时间单纯进行非对称性和大强度的地进行特色课间操练习,以防造成心肌疲劳。

2.2行为操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的心理特点表现为注意的持久性和意志的坚持性较差,观察力有限,想象力也较差,对一些大的肢体动作的操作能力挺强,但是精细的动作对他们来说还是很困难。在幼儿行为操的编排当中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在音乐的选择上,可以有意识的提醒幼儿某些行为,不断的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而且音乐比较欢快,可以转移幼儿疲劳的注意力,幼儿时期的的模仿能力强而思维能力弱,因此在行为操中可以很直观的让幼儿加以模仿。

篇11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309-01

前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在公众场合乱丢垃圾、不懂礼貌的孩子。这正是由于幼儿礼仪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当宝贝疼着、惯着。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很容易被宠坏,从而养成娇气、自私、懒惰等等的坏习惯。更严重的是,很多家长并不认为这是不对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在为人处事方面做孩子的榜样。对孩子赏罚分明,让孩子认识到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坚决不能做。

1礼仪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三岁到六岁是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于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重要。家长在这一时期应该要注重幼儿仪的教育。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礼仪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作用。

1.1礼仪教育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礼仪教育的内容并不仅仅只是字面上的礼仪,还包括幼儿的自理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一个懂礼貌、尊重他人的人总是受欢迎的。从小的礼仪教育是幼儿行为方式的启蒙,只有做好礼仪教育,才能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顺利的与人交往。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关系,很多家长都宠着孩子,不让孩子做家务。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刚步入大学的时候,由于从小没做过家务导致住校生活很不顺利。一些新婚的小夫妻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在做家务方面矛盾不断。追根溯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从小家长的礼仪教育没有做好。礼仪教育不仅是让幼儿学会懂礼貌,更是要学会体谅他人,为他人着想,懂得承担自己应该肩负起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1.2礼仪教育提高幼儿的情商。

情商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2]现在的孩子智商相差都不大,拼的就是情商。由于家长的宠溺,有很多的孩子都有着"公主病"、"王子病"。觉得全世界都应该围着自己转,稍稍不顺心就会大吵大闹。这样的孩子是很难融入集体与他人相处的,严重的话说不定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斥,被孤立起来。孩子不像大人,是承受不了孤独的,被孤立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创伤。儿童时期心理上收到的创伤所带来的影响很可能是一辈子的,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幼儿在礼仪教育中,可以学习到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方式、学会在群体中自处。个人的本事再大也不能离开他人的帮助,只有能够与人和谐相处,能融入集体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1.3礼仪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

仪表是礼仪的一部分,打扮的干净大方不仅是让自己高兴,更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比较有规模的公司都会要求女员工在工作时着统一服装、化淡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客户一个好的印象。虽说人不可貌相,但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决定第一印象的往往是外貌。这里所说的外貌并不是指倾国倾城的美貌,而是落落大方、干净利落、让人觉得很清爽的外貌。在礼仪教育中,幼儿通过对仪容仪表的学习,可以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懂得分辨美与丑的区别。长此以往,幼儿会懂得什么是正确的礼仪姿态,从而使得自己保持着正确的礼仪姿态。

2幼儿礼仪教育的方式

2.1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老师的意义就在于向孩子传授礼仪方面的知识。幼儿的思想尚未成熟,不懂得自己去辨别好坏,很多幼儿都会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比如说习惯帮助弱者的家长,那么他的孩子一定也会心存善念,帮助弱小。有些家长带着孩子在公众场合,一看见乞讨者便匆忙躲避,嘴中还不停抱怨。这样的家长所教导出的孩子,想必是很难懂得同情弱小的道理。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当做最好的演员",[3]笔者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方式,改正不了的也要尽力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有家长以身作则了,孩子才能更好的学习礼仪。

2.2幼儿园老师积极引导。

三到六岁的年纪正是上幼儿园的年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是重大的。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是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而幼教老师则是直接的向幼儿传授知识、正面的引导幼儿。现在有种观念说,幼儿园老师是各级老师中最不重要的,只是带孩子玩而已。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俗话说"三岁看百岁",幼儿期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性格、人格的培养具有奠定作用。幼儿教师的责任正在与此。

笔者曾去过一个幼儿园学习经验,在此过程中有件事一直让我印象深刻。我去了两个班听课,听课之前和两个班的老师都有过交流。一个老师十分热情的给我介绍她们班的孩子们,在她眼里那就是一群小天使,十分可爱,每天的工作对她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反观另一位老师,她与我交流并不多,态度也不是十分热情。交流的内容也是抱怨自己班上的孩子们有多调皮、不听话,每天上班都很累。在我进入第一个班级时,小朋友们齐声的说"阿姨好",上课过程中,孩子们都很积极的与老师互动。听课结束之后,分发我带来的小礼物时,孩子们都十分懂礼貌的说"谢谢"。而在第二个班级,从我进入到坐下来,没有孩子主动问号。在老师的示意下,才稀稀落落的响起"阿姨好"的声音。上课过程中,很多孩子都在开小差,并不与老师互动,老师也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分发礼物的时候,有些孩子还嫌礼物不好。

同样是幼儿教师,不同的工作态度所交出来的孩子也是不同的。从事幼教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耐心、喜欢与小孩子打交道。只有对工作有热情的老师,才能教出有礼貌、懂礼仪的好孩子。

3总结

幼儿礼仪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孩子懂礼貌,更是为了以后性格、价值观、审美观的发展做铺垫。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会折射出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个孩子生出来就是"坏孩子",这都是后天教育失格造成的。对于幼儿礼仪的教育,家长和老师都必须高度重视起来,让祖国的花朵都能茁壮的成长为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 慧・爱;幼儿;餐桌礼仪;培养;实践研究

无论是我们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多数对一个人的礼仪是十分看重的,也将学生的礼仪教育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项,特别是在我国的古代,“礼”与“仁、义、智、信”四项并称为五大基本教育内容之一。所以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对幼儿礼仪教育的观点和看法,对慧・爱理念下幼儿餐桌礼仪培养策略的实践进行研究。

一、开展餐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

我们都知道,好动、喜欢游戏、反感教师枯燥的说教是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共同的特征,所以,想要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并期待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该组织幼儿参与形象生动、多样化的餐桌礼仪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餐桌礼仪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礼仪的意识扎根在幼儿的心中,以促进幼儿的性格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比如,在幼儿园开展朗读《弟子规》的教育活动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其中的礼仪情境展开针对幼儿餐桌礼仪的主题活动,为幼儿播放懂得餐桌礼仪和不懂得餐桌礼仪的小朋友在餐桌上的表现,然后请幼儿对小朋友在餐桌上的表现进行简单的点评,最后引导幼儿懂得哪些行为是礼貌的,哪些行为是失礼的,让餐桌礼仪的概念在幼儿脑海中逐渐的深入,并能够在餐桌上进行适当的应用。

二、家园结合,教师争取家长的全力配合

现代家庭中,有很多家长因工作繁忙而对孩子不够重视,将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工作全部推给了幼儿园,但是家长应该意识到,对幼儿的教育不仅是学校与教育机构的工作,更是一个家庭中的重要工作,对于幼儿尤为如此。在儿童处于幼儿阶段时,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会很多,各个方面受到家人的影响都会很大,所以,对幼儿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幼儿的家人一定不能够缺席。

比如,幼儿与家人共同进餐的时候,家人就应该注意自身所体现出的餐桌礼仪,以免对幼儿造成不良的餐桌礼仪影响。比如家长在餐桌上不说脏话、不对桌子咳嗽、打喷嚏是最基本的餐桌礼仪,其次长幼有序,咀嚼不出声等等,家长都应该牢记,以便能够随时随地地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给幼儿以好的餐桌礼仪的影响,并促使幼儿的文明礼仪、个人素质方面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在游戏中捕捉分歧,使用礼仪解决

前文中已经提到过,爱玩好动是幼儿的共同年龄段特征,在这个年龄段,幼儿绝不会喜欢听教师对自己进行无聊、死板的说教,所以,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餐桌礼仪培养的时候,应该设计、挑选有趣的餐桌礼仪教学方式,比如带领幼儿做游戏,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餐桌礼仪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做角色扮演的游戏,由几个幼儿来扮演餐厅的客人和服务员,演出客人懂礼貌、注重餐桌礼仪的情景,在演出客人没有礼貌、不懂得餐桌礼仪的情景,在请幼儿做评判,如此能够在幼儿心里烙上有礼貌、懂礼仪才会被人喜爱、才会受人尊敬的印象,是幼儿注重自身的餐桌礼仪,并提升自身的素质。

四、充分利用一日活动,渗透餐桌礼仪教育

礼仪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需要时间的过程,对幼儿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不仅需要幼儿园为其组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体性利益教学活动,更是需要将对幼儿的餐桌礼仪培养在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日都进行着渗透。

比如,幼儿园的教师可以为幼儿编写“餐桌礼仪三字经”,在幼儿园生活中时常带领幼儿诵读,在幼儿用餐前在引领幼儿集体背诵,使幼儿长时间的处于餐桌礼仪的影响之下,将餐桌礼仪熟记于心。

当幼儿能够熟练朗读并熟记《餐桌礼仪三字经》的时候,餐桌礼仪就已经真正地深入到幼儿的心中,使幼儿能够自己做一个遵守餐桌礼仪的人。

总之,因为一个人的幼儿阶段是培养其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所以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一定要从小开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一般来说都是通过幼儿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在慧・爱理念下对幼儿进行的礼仪培养,使得幼儿能够懂得必要的礼仪,并拥有较好的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洁.合作体谅补位――浅析“两教一保”如何保证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质量[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6):22-22.

[2]刘旭楠.传承中华礼仪健全幼儿人格--浅谈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5,(9):15-15.

篇13

当前大家都很关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效果如何,让我们来一睹现状。 

片段一:客人老师来班级参观,孩子们看的看,玩的玩。班级老师提醒:快和客人老师打招呼。这时才有些孩子醒悟过来:“客人老师好。”还有些孩子仍只顾自己玩。 

分析:在班级老师提醒后大部分孩子向客人老师问好了,但这是为了听从教师的话呢?还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幼儿年纪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提醒,然而被动提醒必然不能让幼儿主动表现。 

片段二:离园时,嘟嘟黏着奶奶要抱,奶奶说东西多抱不了,嘟嘟抱住奶奶的腿大声喊:“我要抱!我要抱!”还赖到地上,用手打奶奶:“坏奶奶!呜……” 

分析:大多爷爷奶奶是“隔代亲”,他们会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过分溺爱的环境造就了孩子心中无他人,缺乏对文明礼仪的认知和感受。 

片段三:棒棒的雪花片不够用了,就去抢晨晨的,晨晨哇哇大哭起来。棒棒立马很顺溜的说“对不起”,还理直气壮地和老师说,我已经说过对不起了,他不肯给我还要哭。 

分析: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很多时候家长、老师都是以说对不起作为终结,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做了错事只要说对不起就可以,对不起变成一些孩子的万用药。 

上述片段中,孩子们还不明确什么是文明礼仪的举止;在生活中缺少文明礼仪体验和被感染;成人的策略不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坚持性。怎样才能让文明礼仪成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呢?面对问题,我们调整了策略。 

二、改进策略 

我们借助“文明礼仪小标兵”系列活动,以知为基础,以情为动力,以行为关键,促使幼儿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文明行为。 

(一)多途径丰富幼儿对文明礼仪的认知 

1.发挥榜样的作用 

《指南》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所以榜样作用毋庸置疑。 

(1)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教师对幼儿主动呈现的文明言行,成为幼儿的隐性榜样。 

(2)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幼儿观察同伴行为的好坏,比评定自己行为的好坏要快,而且看得清楚。因此,教师每天都要把幼儿的文明行为告诉全班幼儿。 

2.创设文明礼仪认知环境 

(1)“礼仪墙”受启发:我们将典型的礼仪行为、礼仪小故事布置成礼仪墙,通过教师、家长的引导,让孩子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明礼仪知识。如:古人好行为、同伴好行为等。 

(2)“文明礼仪行为标准”来提示:“文明礼仪行为标准”通过我们下面的环节过程来产生。 

(二)以幼儿为本,注重体验,激感 

借助“幼儿园文明礼仪小标兵奖章”征集系列活动,促使幼儿对文明礼仪有更多认识和切身体验。 

1.奖章设计 

幼儿园邀请孩子和家长参与“文明礼仪小标兵”亲子奖章设计评选活动。孩子自己设计奖惩标识同时,对奖章所蕴含的意义有了很深的理解和体会。 

2.投票评选奖章 

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认识,我们把评选奖章的权利还给孩子。每次来园、离园,或是散步时间,总能看到孩子们在评选区前仔细看、认真评。 

(三)奖章伴随,初显文明礼仪之坚持意志 

好行为贵在坚持。要孩子们坚持做到文明礼仪小标兵的行为标准,必须要用多种策略激发孩子们的意志力。 

首先我们从评选时间、评选人数上进行限定。评选上小标兵的孩子周一国旗下集中接受表彰并佩戴奖章,这正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坚持力。其次多样推荐途径,每次评选时,孩子们可以自我推荐或同伴推荐,教师也可以推荐。在评定标兵时具有时效性,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可以随时要求孩子暂停佩戴奖章,等表现稳定时再戴回,或取消佩戴奖章。进步明显或内向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集体讨论,给与佩戴奖章的机会。 

最后要求师生全方位监督,自我监督,教师随时监督,小伙伴即时监督,全园家长监督。 

这样,孩子们文明礼仪的坚持意志力被无形地建立起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