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通信技术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随着现如今社会不断发展以及技术不断的进步,通信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现如今交流及沟通的主要手段。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我国的手机通信覆盖面已经做到了全民通话,但还是有一部分地区手机通信没有真正实现。我国通信行业当前的目标就是让信号覆盖全国化,满足各行各业的人在生活及工作上的需求。为此我们需要更稳定的基础来完善传输网络的接入技术。
一、光通信技术的简介
光通信传输技术是2000年以来高速发展的一种信号传输技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光通信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来进行数据交换。所谓的光通信,就是以光波为中间的媒介的一种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无线电波和光波都属于电磁波。但无线电波的频率却低于光波的频率很多。故而,相对比较之下光波在抗电磁干扰能力、传输带宽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根据波长的长短,光波可分成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其中让人眼可见的叫可见光,其他的波长是人看不见的。但这些光波可用来传输数据的,按严格的光传输媒介来划分,可将光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光通信。我们常见光通信传输,一般有:红外线通信和光纤通信。
二、光通信四种不同技术的比较分析
通信传输网络有 SDH、DWDM、MSTP、OTN、ASON、PTN等,各种技术都有自己的优势及劣势,针对环网保护能力以及快带利用率成熟度以及发展前景研究其不同的特点,简单列举其中几项技术来详细说明。
(一)OTN技术。OTN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是下一代的骨干传送网。OTN既吸收了SDH的优点,用ODU颗粒封装业务,可以交叉调度,也吸收了WDM的优点,可以长距离传送,采用合波-放大-分波的方式。
相关传输设备不再需要借助接入设备提供工业标准的通信协议接口。各类通信业务应用可以直接接入到OTN。OTN支持语音、图像信号多点广播,采用了图像矩阵交换技术和数字图像压缩技术。
OTN组网灵活、设备简单、集中维护方便,在国内通信工程中目前正在广泛应用,但不足之处就是设备是独家生产,非通用设备设备,售后的服务对原设备厂商依赖很大,而且其兼容性差,与非OTN网络连接能力较弱。
(二)MSTP技术
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基于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是指基于SDH 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该技术是一种光纤传输体制,以同步传送模块为基本。目前MSTP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传送网接入层、汇聚层。MSTP中的特点:MSTP有端口组和VLAN两种工作方式,端口组方式主要运用于点对点业务,VLAN则有接入模式和干线模式。
(三)ASON技术
ASON是在传输中融合了交换技术的新型传输网络。具体实现是在原传送网络的传送平面和管理平面之外,引入控制平面,形成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相互间的交互。
ASON具备两大主要特点:一是由用户实现连接的建立、修改和删除;二是完善的网络生存技术。光网络的控制平面的关键技术GMPLS(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是由MPLS扩展而来。GMPLS除了支持具有分组交换能力的接口,还支持具有时分、空分以及波长交换能力的接口。
三、光通信传输技术宽带利用率和发展前景以及可靠性
(一)发展前景
OTN:在国内行内领域已得到了很多的运用,技术比较成熟的,发展速度较快。
MSTP:解决了传统SDH技术难以有效处理数据传送的要求,但其内核仍然是电路交换,面对着电信业务ALL IP化趋势,因前期网络部署等原因还有很长的生存空间但最终会逐步被PTN所取代。
ASON: ASON利用单一的控制平面,可以实现跨厂商、跨运营商管理域OTN/SDH传送平面的统一控制,完成端到端的电路建立、保护和恢复,解决了端到端配置、保护和恢复、电路SLA等问题,其技术先进,发展的前景很好。
(二)宽带利用率
OTN:开销
RPR:开销占3.7%,同时采用空间复用技术,使宽带利用率大大提高。
SDH:开销占3.7%,其需要预留保护宽带,宽带利用率比较低。
(三)环网保护能力、可靠性
OTN:采用双环网络,具有自愈保护功能,并保证倒换时间小于50ms。
RPR:具有倒换保护能力,并保护倒换时间小于50ms。
SDH:组环具有自愈保护能力,并保护倒换时间小于50ms。
四、结语
光传输网络是一个较复杂的网络系统。光通信的不同技术都有着各自的优劣势,应该进行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传输技术,从而应用到实际中,能很好的节约成本和提高有效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雪松,全俊聪.光通信技术与业务的发展方向[J]. 信息网络. 2005(09)
引言
当今社会,机电通信系统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完整的机电通信系统,不仅可以为高速公路的稳定性提供保障,而且能够增加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后的便捷性,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出现。由此可见,要想充分发挥机电通信系统的作用,对其设施配置和施工技术加以研究很有必要。
1高速通信系统现状
虽然我国针对高速通信系统展开的研究较为深入,但是,仍旧有问题存在。首先是设备老化问题明显。以内蒙古为代表的部分地区,机电通信系统投入运行的时间较早,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自然老化的情况无法避免。同时,通车较早的路段对应的通信系统,无论是设备型号还是标准,均存在过于老旧的问题,采购所需备件的难度较大,只有对设备进行全面更新,才能使通信系统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其次是技术相对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和信息技术,被大量应用在对高速通信系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推陈出新的速度明显加快,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视情况对新技术加以应用。最后是公众需求发生变化。近年来,管理需求正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公众在出行信息服务方面提出的要求,与过去相比存在明显的变化,多样性成为信息传输的主要特征,这也给信息传输所依托宽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对现有网络设备、传输设备和网络结构进行不断优化,才能使信息传输能力得到提高,网络设备、传输设备无法得到高效利用的问题,自然随之解决[1]。
2高速通信系统的特点
研究表明,高速通信系统所适用施工技术,仍旧存在功能分散的问题,将图像显示、语音传输、数据传输和互联网传输功能进行聚集的目标尚未实现,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是高速通信系统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变得更加灵活,操作和使用的难度随之下降。因此,要想使数据分析工作得出结论更加详细、准确,并为高速公路运行所具有的安全性提供保证,对互联网技术加以应用很有必要。换言之,工作人员需要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对高速通信系统进行操作,以保证即使有问题发生,也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3高速通信系统的作用
作为交通运输要道而存在的高速公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能够满足在动工期间将通信系统和实体建造进行辩证统一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新型通信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果能够将信息通信系统和高速公路相结合,就可以做到在特定的交通条件下,对图像、语音等数据进行及时传输。此外,其他常见的通信服务也能随之实现。由此可见,通信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是将高速公路上与综合业务相关的交流具有的效率进行提高,其次是为内部信息的有效传递提供帮助,最后是对大众移动信号进行普罗。这样常见的高速公路通信服务信号差、可控指数较低等问题,均能够迎刃而解[2]。
4系统设备的配置原则
对高速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安装时,安装人员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在布设干线传输节点时,安装人员应将路网的核心枢纽站作为首选,在此基础上,完成设置节点设备的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路网交通枢纽针对节电设备所开展的设置工作提供便利,需要注意一点,处于汇聚节点处的设备,应当将环形网络作为首选,以便为环网提供有效保护。第二,在干线传输网络所对应核心汇聚节点处,对STM-64型号的设备进行合理应用,而区域汇聚节点的首选设备,则是STM-16,如果路段已经通车,安装人员无需对已安装的干线传输设备进行升级或更换,只需要在接入网系统的辅助下,对网络进行调整即可。第三,干线传输节点的设置工作,应当将路段长度作为主要参考因素,将消除位于网线路末端的干线设备作为目标。这样做可以使建设成本得到大幅减少,其效益自然随之增加。当然,若后续路段对公路通信网络是否相互接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就需要安装人员结合路段容量的实际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得出最终结论。
5系统设备适用施工技术
5.1明确设备安装要求
首先,电缆的布放工作,对路径普遍具有较高要求,安装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电源、信号、光纤和用户电缆进行合理布设。如果存在走向一致的电缆,安装人员可以通过理顺电缆并绑扎的方式,为电缆外观的整齐性、平直性提供保证。实践表明,这样做能够降低发生交叉情况的概率。其次,待机架间和机架内电缆的布放工作结束后,安装人员方可对用户电缆进行布放。一般室内布线都应该被放置在金属桥架的内部,如果不具备金属桥架,安装人员可以通过加装塑料子管或是金属软管的方式,为室内布线提供保护。此外,多数设备所采用接地方式均为联合接地。这就要求每个通信站都设有独立地线,并保证接地电阻<1Ω。将地线排安装在机房内部,将全部设备的地线与地线排相连接。然后对柜式配线架和设备机架进行加固安装,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安装人员可以对压板或支架进行定制,保证支架和防静电地板处于同一高度。由于支架的构成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钢导轨和托框,因此,在钢导轨和托框间对垫铁进行加垫很有必要。安装人员可以通过对垫铁进行垂直调节或水平调节的方式,保证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最后,机柜内部插头和电缆都应当贴上相应的标签,如果发现有插头存在松动或是掉落的情况,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插头所贴标签,将其插到相对应的槽位上,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避免标签丢失的情况出现。此外,无论是设备组件对应的电源插件还是其他板卡,均不允许带电插拔的现象出现。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保证高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更是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5.2按照要求安装设备
第一,安装设备内部零件或机壳时,安装人员应避免使用自攻螺丝的情况发生,安装金属机件所使用的螺丝和螺孔,应涂上密封剂,保证螺丝作用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设备进线孔需要安装衬垫,以免由于电缆扭动,导致设备密封性能受到影响的情况出现;第三,如果电缆需要通过电缆管道或电缆孔洞,安装人员应对所通过管道、孔洞进行密封,避免雨水或害虫进入,给电缆性能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第四,无论是设备内部接口还是外部接口,均需要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即EIA、ITU及IEEE;第五,设备组件所对应电源插件,应避免带电插拔或类似情况出现,且其他板卡也需要避免该情况的出现;第六,在设备的安装工作结束后,安装人员应根据技术标准规范,对所安装设备进行调试,详细记录试验结果,改进系统不足,完成编写调试报告的工作;第七,高速通信系统多采用联合接地的方式,这就要求安装人员将地线设置在监控机房、外场设备群,将地线汇流排设置在监控机房内,保证所有对接地设备具有需求的地线,均与地线汇流排相连接[3]。研究表明,要想对组网方式进行优化,使网络的传输速率得到显著提高,安装人员可以从实际出发,对软交换语音系统、干线设备、PTN设备进行合理应用,构成有别于传统系统的高速通信系统。其中,软交换语音系统的优势,主要是其可以利用软交换平台,将所对应路段和全省的语音交换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干线设备的作用,则是为视频图像、监控系统、交通专用网络等提供传输所需通道;PTN设备的优势,主要是吸收了利用IP网络对数据业务进行传输的优点,与高等级公路对传输网提出的要求相符。
5.3对所安装设备进行测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通信系统;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Key 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communication system;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analyze
中图分类号:U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055-02
1 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是一个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并能迅速、准确、可靠地传递语音、数据、图像和文字等各种信息的机电系统。
通信系统由专用通信系统、公安通信系统、民用通信引入系统组成[1]。
专用通信系统包括传输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时钟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电源系统及接地、集中告警系统等子系统。
公安通信系统包括公安视频监视系统、公安无线通信引入系统、公安数据网络、公安电源系统等子系统。部分城市根据公安部门的要求增设了公安传输系统。
民用通信引入系统包括民用传输系统、移动通信引入系统、民用电源系统等子系统。
2 总指标及费用比例
通信系统由专用通信、公安通信及民用通信引入系统三部分组成。由于4B、6B、6A、8A等4种编组类型车站规模不一样,导致各项目通信系统正线公里指标存在一定差异。
目前约100多个在建或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大中型城市主要采用6B编组,本文以6B编组的通信系统作为分析对象。工程实例经历了实践检验,具有代表性。合肥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6B编组,线路全长37.20公里,设站33座,站间距1.16km,设车辆段及停车场各1座,其通信系统包括专用通信、公安通信及民用通信引入系统3部分,是6B编组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其初步设计概算费用及指标如表1所示,编制期为2014年10月。本文以合肥市轨道交通3号线通信系统为例,分析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费用组成及比例。
各城市对民用通信引入系统是否纳入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做法不统一。有些城市,例如武汉,民用通信引入系统由运营商自行建设、维护,费用由运营商承担,不纳入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有些城市,例如合肥,民用通信引入系统由地铁集团建设、维护,费用纳入城市轨道交通投资。
通信系统费用一般由专用通信、公安通信及民用通信引入系统3部分组成。专用通信、公安通信及民用通信引入系统分别占通信系统费用的60%、20%、20%,如图1所示。
■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通信系统指标为1552.76万元/正线公里,通信系统指标主要受站间距、公安系统方案、民用通信引入系统是否列入、线路敷设方式、移动通信新技术等因素影响。一般6B编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通信系统指标约为1450万元/正线公里,较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低,主要原因是其站间距较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大。
3.1 专用通信系统
专用通信系统费用指标约为930万元/正线公里,指标主要受站间距等影响,其指标如表2所示。
3.2 公安通信系统
公安通信系统指标约300万元/正线公里,公安通信系统指标主要受站间距、公安通信系统方案等影响,其指标如表3所示。
3.3 民用通信引入系统
民用通信引入系统指标约为320万元/正线公里,主要受站间距、线路敷设方式及移动通信新技术等影响,其指标如表4所示。
4 指标分析
通过费用组成及比例分析,得出专用通信、公安通信、民用通信引入系统分别约占通信系统费用的60%、20%、20%。
专用通信系统方案比较稳定,主要设备是影响其指标的关键因素;公安通信系统指标主要受系统方案影响;民用通信引入系统指标主要受线路敷设方式、移动通信新技术影响,因此,公安通信系统方案、线路敷设方式、移动通信新技术等是影响通信系统指标的重要因素。
4.1 公安通信系统指标分析
公安通信系统指标与系统方案有关。以公安视频监视系统为例,公安通信系统视频监视系统的服务器、存储设备、摄像机可以与专用通信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共用,也可以独立设置。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公安通信系统与专用通信系统共用视频监视系统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摄像机等设备,仅新设少量视频监视终端,公安通信系统指标为169.86万元/正线公里,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独立设置公安视频监视系统的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摄像机等设备,公安通信指标为305.13万元/正线公里,较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指标高135.27万元/正线公里。
4.2 民用通信引入系统指标分析
民用通信引入系统指标与线路敷设方式有关,当线路采用高架或地面敷设时,不需设置民用通信引入系统车站级设备。以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工程(以下简称“宁奉城际”)民用通信引入系统为例,该线仅在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陈婆渡站引出处有一小段地下区间,仅需在此地下区间设置民用通信引入系统,其民用通信引入系统指标仅为10.65万元/正线公里,其指标如表5所示。
民用通信引入系统指标与移动通信新技术有关。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新的移动通信制式也需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中,民用通信引入系统指标增加。以4G信号引入为例,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2月4日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放4G牌照,在此之前的城市轨道交通未考虑4G信号引入,如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初步设计于2013年10月批复,未考虑4G信号引入,民用通信引入系统指标为260.35万元/正线公里,而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考虑引入4G信号,民用通信引入系统指标为316.60万元/正线公里,较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指标高约56.25万元/正线公里。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使得信息通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的效率和质量,将传统的依靠交换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通信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它在更好的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同时,更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因此,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理解,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运用的具体技术,是增强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运用的重要途径。
1 计算机网络技术
将现代通信技术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能够独立工作的计算机设备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和资源的共享,便是所谓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是由资源网络和通信网络共同组成的,所谓网络,就是指通过电话线、电缆或者无线通信等互相连接的计算机之间的集合。它的各个节点之间能够进行自由地通信,并且可以实现软件、硬件以及数据库等资源的共享。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六种互联的设备组成,包括路由器、网关、中继器、网桥、集线器以及交换器。
2 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
所谓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以及计算机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按其发展的历程,它经历了模拟通信、数字通信以及数据通信的发展,其相应的传载体分别是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以及信息源产生的数据信号。
其中,数据通信又可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交换方式。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共享,主要是通过网络协议实现的。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即相同的语言,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网络协议的选择,往往要根据有具体的情况来确定,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3 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1 联机阶段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主要是利用中央处理机,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大量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来实现信息控制和交换的。在这种方式下,主处理器负责主要的运算和指挥工作,并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存储起来。而其他的计算机只是针对部分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
但是,随着连接终端的计算机数量的不断增多,主处理机所负担的处理任务也持续增加,造成了沉重处理负担,使得其运行的速度越来越慢,其通信终端的信息获取速度也受到极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在通信线路和中央主处理机之间,设置了一个通信控制器或者前端处理机,用来负责与终端计算机之间的信息控制,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
3.2 计算机互联阶段
互联网络阶段主要出现在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主要是指通过多个计算机的互联,形成互联系统,以实现信息的共享。这种通信系统具有分组交换、控制分散、资源多项共享等优势,但同时也有相对封闭、过于独立等方面的缺陷,很难实现网络的完全互通和信息的完全共享。
3.3 标准化网络阶段
随着微处理器和集成电路的出现和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的进步,这是标准化网络阶段出现的技术前提。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计算机的体积越变越小,运行的速度却越来越快,功能不断齐全,使用的可靠性也在不断提升。
此外,随着局域网的迅速发展,以在路由器和调制解调器的相继使用,许多计算机和通讯系统逐渐形成了一个交互式的网络,真正地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信息共享。
3.4 互连和高速网络阶段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提出的一个重大的课题,适应了信息化通信的具体要求。紧随美国之后,世界上的其他各个国家也都开始重视国家的信息工程建设,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通信技术,以实现全球资源的共享。
4 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的主要技术
4.1 以太网
以太网是一种具有极大优势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它具有例如网络的成本低、应用的范围广、软件和硬件资源丰富、通信速率高以及市场潜力大等特点,这些优势的存在,决定了以太网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逐渐控制甚至是垄断了商用计算机的通信管理,并开始向工业现场进军。
以太网在技术上的优势,可以更好的实现网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及时的通信,而其价格方面的优势,则可以在提高通信网络性能的同时,降低局域网建设的成本。所以,以太网依靠这些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主要控制技术,并推动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4.2 现场总线技术
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实现微机化的测量控制设备与生产现场之间的数字化和开放化通信,保证计算机控制的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完整实现。
它的数据传输方式主要为基带传输,具有极大地实时性和抗干扰的性能。此外,现场总线技术的功能模块相对分散,便于系统的维护,具有极强的可靠性。而其开放式的互联结构,可以使同层之间的网络实现互连,保证与信息管理网络的互连。同时,它的互操作性极强,可以保证不同厂家生产的通讯设备,能够在相同的通信协议下,实现统一的组态。
现场总线技术的优势以及其技术不断的成熟和完善,使得它成为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重要控制技术。但是,由于这种技术的标准过多,在互联通信中会存在许多困难,导致传输的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在计算机的网络和通信中,存在许多限制,不如以太网在这方面的优势大。
5 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其应用的范围也不断扩展,例如电子数据业务、个人移动通信、电子信箱等。当然,它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3G与4G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其覆盖的面积广泛,能够满足配电网中的自动化信息传输的需要,在配电自动化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在应急通信方面,也利用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建立应急通信系统,在发生紧急事故的时候,实现及时通信,如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建立,就是其重要的体现。此外,无线视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都是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重要应用方面,可以促使个人以及其他方面通信朝着实时、双向、高速、交互和动态的方向发展。
6 结束语
在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由于相关技术的开发和进步,网络通信技术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促使新的通信设备,如视频电话等不断诞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且随着计算机控制中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对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向立莉.试论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6).
[2]乔东.计算机控制中的额网络与通信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2).
1 引言
随着技术完善和业务运营模式逐渐成形,数据增值业务给运营商及内容商带来丰厚的利润[1][2]。增值业务系统的网元结构常运行在多个不同的远端服务器,使用的操作系统差异较大。若采用系统相关FTP函数[3],则需针对不同系统分别开发,将带来繁重、复杂的系统兼容性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管道编程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案,适用于多操作系统。
2 需求分析及关键技术
2.1 系统需求分析
数据增值业务系统包括业务系统、内容系统、信令终端、BOSS系统、短信/彩信网关等,组网结构如图1所示。增值系统涉及接口包括:(1)内容系统与业务系统接口;(2)业务系统与底层数据系统接口;(3)短信业务系统与短信网关接口;(4)业务系统与BOSS接口;(5)业务平台和网关接口。所提数据传输方案作用于上述接口,并由数据同步线程实现。
3 基于管道机制的数据传输方案
本方案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文件传输协议FTP、管道编程机制。
3.1 关键技术
FTP是TCP/IP协议的一种具体应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七层,TCP模型的第四层[4]。FTP支持两种工作方式[3]:主动模式、被动模式,如图2所示。主动模式中FTP客户端发送PORT命令到FTP服务器,被动模式中FTP客户端发送PASV命令到FTP Server。
管道是一种允许信息传递的通信机制[5],从管道“写入端”写入的数据可从“读取端”读回,从管道读取的数据总保持被写入时的顺序,可用于进程、线程通信[5]。
3.2 数据传输模块实现步骤及关键代码
所提基于管道编程机制的数据传输方案的关键步骤及其核心代码如下:
3.3 应用部署
4 结束语
本文方案基于管道编程机制,无需针对不同操作系统单独开发,适用于不同网元模块中多操作系统协作工作环境,运行稳定可靠,易于维护和扩充。
参考文献
[1]刘晓军,马睿,许建宏,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的数据管理及数据采集方案,邮电设计技术,2009(11): 44-46.
[2]赵国峰,邓中亮,数据增值业务管理平台的设计,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7(5): 53-55.
[3]刘斌, 浅谈FTP服务器与安全研究, 消防界, 2016(4):76-78.
[4]张艺频, 张志斌, 赵咏, TCP与UDP网络流量对比分析研究,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6):2192-2197.
[5]吴元保, 李桂香, 刘记平, 命名管道实现网络通信的编程方法, 微机发展, 1999(2):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