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通信技术专业能力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1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传统模式教育出来的通信技术人才未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专业教育偏重理论,以致培养出的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胜任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胜任工作。通信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更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许多通信技术与手段需要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认识、去体会。
1.2缺乏与行业、企业相适应的专业实训环境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目前,系统3G通信实训环境的缺乏,实验条件的相对落后。尚无完备的涵盖3G核心网,3G无线网,3G终端,3G业务平台等一系列与行业、企业相适应的专业实训环境。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1.3课程体系与通信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有一定距离
现有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不够科学,课程体系没有体现专业特点,与通信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有一定距离。学生普遍感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分散,难以构成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此外,课程教学内容相对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明显滞后,通信技术从开发到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到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新技术,尚未走出大学校门有的便已老化被淘汰,不再具有实用价值。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充分体现通信技术专业教育特点,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开放式通信技术专业实训环境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此基础上,根据已知或预见的教学问题,拟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2改革方法
1)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符合行业需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开放式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开放式实训平台,是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根本措施,是促进高职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校企共建的实训平台,建立基于企业的学习实训训环境。通过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获得书本上没有的职业训练。依托通信行业,坚定地走开放式办学的道路。
2)根据通信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通信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教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做好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性强的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以3G核心网中的课程作为重点建设内容,组织专业教师参与社会调研,制定教学大纲,编写实训教材,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教研和教改,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可以建一个具有解答问题、提供更深更广的3G系统知识和技术,反映学生要求等功能的课程资源网络平台。一方面能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以适应教学课时减少、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需要,较好地解决学时与教学量、深与浅的矛盾;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反馈机制,以达到建立最优的教学模式的目的。
2高职院校中通信专业的核心技能的改革方向
面对上述的问题,通信专业就需要改革,转变专业的核心技能——数据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简言之,就是利用常用通信接口在计算机之间或者计算机与其他工业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信息传输的一门技术。在工程应用上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利用数据通信技术(如:开发环境是VB,通信接口是串行接口或网络接口),可以使计算机与某种工业设备(如:智能仪表)互连,采集设备中的数据传回计算机,计算机可以发出数据控制设备动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设备的信息、远程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通过数据通信技术,还可以把普通的功能单一的仪表设备变成有通信功能的智能的设备,让通信技术渗透到仪表设备中去。可以看出这项技术,更加的贴近工程应用。这项技术理论易懂,实验设备较为便宜,实践性很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项技术就业市场很广泛,各种工业中均可用到。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通信专业在保持传统的专业基本能力之余,可以把专业的核心能力转变到数据通信技术上。这项能力不但容易上手,而且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档次。
3通信专业的核心技能改革的实施方案
3.1数据通信技术在其他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没有把数据通信技术作为通信专业的核心技能,只是开设了一些相关课程。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VB语言、通信接口技术等课程,但是VB语言只注重语法格式、计算方法和编程技巧,通信接口技术只注重接口原理,并不注重如何通过接口进行通信。所以VB语言和通信接口彼此独立,鲜有结合。即便结合,也没有合适的教材,对于利用通信接口进行数据通信的教材往往都是工程案例,都是笔者根据自己在某项工程应用中的使用情况和所得经验来编写的,对高职学生来说,难度很大,难以入门。有些教材内容不够全面,要学习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往往要在多本教材中选取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教材东拼西凑,自然无法形成完整的培养数据通信技术的这一核心技能的教育模式。
3.2在我校数据通信技术作为核心技能的优势
在我校,经领导和老师的认真研究决定,在保持专业基本能力之余,把数据通信技术作为通信专业的核心技能。努力做到利用VB的开发环境,通过串行接口和网络接口,实现在计算机之间或者计算机与其他工业用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信息传输。优势有4方面:(1)VB语言是通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有使用VB编程的基础;(2)工业用智能设备,应用广泛,具备该能力后,就业面更广。(3)目前工业中常用智能设备大多数都有串行接口,一些有网络接口。(4)在学习中,可以不购买工业用智能设备,可以用单片机技术模仿电器设备,单片机技术也是通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们可以自制简单的电器设备,所以在实验环节上,可以节省很多资金。
3.“3一主一次,软硬结合,双管齐下”的教学模式
0 引言
通信技术是综合性全面、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技术。通信技术专业是以电子技术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为工具,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作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场所,高职院校一定要根据企业用工对人才的要求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因此为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被企业所认可,高职院校一定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接受全面、扎实的职业技能教育。
1 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扩大,要求高职院校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人才模式,也就是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培养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发展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是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我国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
1.1 学生对于通信技术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兴趣。高职教育承担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发展,人们获取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大,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招生工作中与全日制本科院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最为明显的现象就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基本会选择全日制本科院校,而一些学习基础差、不爱学习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这样的生源质量很难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在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由于学生不爱学习,他们对通信技术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结果导致他们在进行相关实验锻炼的时候会因为对理论知识的不了解,而导致通信技术实验不能有效的进行,甚至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实验只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他们在进行实验时表现得心不在焉。
1.2 实践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室设备短缺。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将通信实验操作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由于通信技术涉及到的学科知识非常多,进行通信实验所需的相关设备也就非常多,比如通信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以及交换设备等等,而这些设备都需要高职院校花费一定的资金购买,但是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相关设备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而且通信设备的市场价格也比较昂贵,因此高职院校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实验设备落后于市场先进设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满足企业对通信技术人才的要求。
1.3 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环节问题突出。校企合作模式拓展了高职教育模式,实现了校企“双赢”,一方面高职院校为合作企业培养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合作企业为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提供了校外实训基地,节省了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但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深入的现实情况下,通信专业的实训教学出现了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要求。通信技术实训锻炼的前提就是要具有与通信技术实训相适应的网络环境,以此实现对通信系统运行、测试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然而能满足上述条件的企业数量则非常少,尤其是企业通信机房的面积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成批学生的实习;二是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给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非常少,学生参加校外实训的企业,其设备都处于正常运转,出于通信设备系统的安全运行考虑,同时再加上通信技术设备价格非常昂贵,实训教学基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非常少,更多的时候只是让学生参观通信技术的相关设备以及运行规律等;三是校外实训提供给学生进行手动操作的设备基本上是被企业所淘汰的,因此这样的实训锻炼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
1.4 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科学。首先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所采取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并没有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而定,而是根据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而确定的,结果造成实践教学偏离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所提供岗位的要求。其次实践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内容不科学,目前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教材侧重于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知识,整体看通信技术教材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目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材就缺失对培养学生实用型技能方面知识的讲解,没有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选用相应的教学教材。最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存在错误的认识。教师认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完全放任学生的观点,而没有意识到教师的指导作用,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学生自由发挥自己想象力和自己锻炼动手能力的课堂模式,因此在教学进行实践锻炼的时候,教师会采取不到实验室的做法,任由学生自由发挥。
2 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2.1 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学习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一是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让他们感受通信技术知识的兴趣;二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实践学习,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对实践教学形成良好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是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并且让学生意识到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对自己职业发展、对社会经济贡献的重要性。
2.2 合理规划通信技术实验室,丰富实验室设备种类。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对通信技术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要求高职院校要合理规划实验室的建设,丰富与完善实验室设备的种类,首先在构建实验室时一定要考虑通信技术的长远发展需求,构建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应该站在通信技术整体发展的战略角度,采取模块化思想,保证每个模块具有单独网络,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通信技术试验系统;其次高职院校要增加对通信技术专业试验设备的支持力度,面对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设备的更新,高职院校一定要根据市场设备更新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通信技术设备,以便提高学生对通信技术的掌握与了解,实现通信技术专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对接。
2.3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拓宽校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实现校企“双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设备更新速度很快,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相应的实验设备,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企业资源实现学生的实训锻炼;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如论是在学习层次还是实践能力表现方面都与企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培养订单式的人才,这样即可以降低企业用于进行上岗培训的费用,还可以解决企业的用工荒、用工难的现象。
2.4 多途径构建实践教学环境。一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实验室现场教学,把教室搬到实验室,采取现场授课的方式,实现教材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促进学生对通信技术知识的灵活把握;二是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对通信技术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尤其是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广度通信知识;三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要积极培养具有“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通过对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探索,使学生能运用学科理论知识,对实际通信网络进行操作管理与实训,能够掌握现代通信网的组建运维。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摆脱了传统的被动性验证性实验的束缚,在做到学以致用的同时,满足了社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通信技术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朝庄.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解决的五个基本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5(35).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作为通信领域重要分支的无线通信技术,为企业构建无线网络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撑。作为一家先进的、发展迅速的无线通信技术企业,如何结合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来实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战略协调起来,以适应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当前流行的热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也需要通过一定的策略来实施。笔者将就相关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1 在无线通信行业里,企业实施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作为一家科技含量很高的无线通信企业,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来适应社会对无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员工的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对无线通信行业所拥有的丰厚的技术性知识体系,还应该将员工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素养,为此,加大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训练,让员工从实际工作中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培育更多的、高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此,结合无线通信技术专业培育实际,从企业的各部门、各岗位进行全面分析,不断调整培育模式,以适应通信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现状,并将企业人才战略培育计划中,将规范的人才培养标准,建立在员工能力训练的基础之上,优化企业培训队伍建设,强化企业员工的教学管理能力,切实推进企业对高素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
实施。
2 无线通信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措施
2.1 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形成,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和业务也随之蓬勃发展,同时也使得无线通信领域的相关研究、开发、设计等环节也日趋复杂化与专业化,所以社会对于无线通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人才的定位,人才的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策略的具体构成。面对当前企业的具体实际,将无线通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位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上。结合当前与生产第一线的设备制造、应用开发、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师技术要求,以适应当前无线通信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锻炼员工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学习信息传输、交换、处理的关键技术和系统知识,以达到具有现代无线通信领域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基本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2 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细化,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将通信工程师分为九种类别,包括有线传输工程、无线通信公告称、数据通信工程等。企业培训部门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在进行分专业培养时,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需求情况,利用现有的培训队伍和实践能力训练条件,从员工的兴趣和基础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分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此,开展分专业方向的无线通信专业培训计划,可以实现员工的自主选择,也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更深入的参加专业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去。
2.3 优化专业技能培训课程
应当结合市场和岗位的要求,归纳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对应的技能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课程培训计划和结构。比如在核心课程群中,应该将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群、通信理论课程群等作为重点来实施。
在课程教学中应当从知识与技能的整体培养着手,针对应用型符合人才培养的特点,密切关联企业人才岗位和职责能力的要求,突出无线通信专业必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进一步的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提升员工学习的效果与实践能力。
2.4 实践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应用型无线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综合实训、综合设计与科技制作等实践环节,带领员工从实践中来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无线通信技术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过程中,比如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学习和分析,对高频电路的实践和分析,对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中,充分发挥员工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实际工作中来加强其对具体设施、设备的综合性运用,以提高对工作岗位的胜任力。
2.5 加强对通信工程职业化训练
作为通信工程和研究的工作人员,必须从各种通信业务和设备中了解和分析其在通信工程中的作用,从而结合相应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参数,来改进和提高通信设备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比如了解所在行业的通信设备的安装和设计规范,国内与国际通信过程中所须遵循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等,提升员工的职业化素养。
总之,无线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企业发展的规划上来,结合岗位对员工的实际需求,从应用型、综合型的人才战略上来调整培训课程和计划,使得员工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利用实践训练和工程应用,来建立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对企业通信技术人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002-02
1 概述
近年来,各种通信技术层出不穷,通信技术正在沿着高度集成化、智能化、IP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使得当前通信行业的应用现状与人才培养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外,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学校的本科专业教学的调整和改革,不断地拓宽学生专业面,培养既具有通信专业共性,又能突出专业方向特色的高素质、广适应、强能力的人才,因此当代大学生学习并掌握现代通信技术是很有必要的。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是发展较快的科技领域,如何在不断地变革中将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新业务和新系统很好地融入到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目前“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许多通信类的相关院校针对通信技术开设的课程都是相互独立的,诸如现代通信原理、数据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网络等通信专业课程都是对通信的理论基础和单一的通信技术进行介绍,缺少融合通信理论和技术的系统介绍。关于各种通信技术的学习许多高等院校也仅是针对通信专业进行教学,对于非通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通信知识的机会并不多,相关的知识比较欠缺。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校实际,近年来我院主要针对非通信专业学生开设了“现代通信技术”选修课程。该课程兼顾理论与技术,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立即就可以学习通信技术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但该课程信息量大,综合面广,内容繁杂,难以理解和掌握。在理论教学中不仅涉及很多通信原理的内容,还涵盖了光纤通信技术、数字微波通信及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的新技术等几大部分。因此就存在有些课程内容的重复学习,比如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也是非通信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多数学生对选修课程的态度也是不够重视,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相比就比较懈怠。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当今的主流通信体系的介绍。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较而言,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内容更广泛,概念性较强,且对于当代信息化社会,通信技术及通信系统革新较快,相对来说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因此,若完全以书本知识进行课堂教学,则很难让学生将实际通信技术和课堂知识结合起来。
其次,“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开设至今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常常是教师“独白式”的讲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公式和数学推导又较多,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准备的时间长,课堂信息量少,学生的学习效率低。通信技术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且不断发展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好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在实践教学中由于通信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设备、新系统不断涌现。特别是通信仪器设备往往比较昂贵,学校投入实验的资金有限,学校建设的实验室一般只能完成一些验证性实验,对于典型通信系统往往难以开设相应的实验内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不高,很难和实际生产相联系起来,实验效果不理想。
因此,综合各方面考虑,对目前“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改革探索新的教学培养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3 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3.1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目前选择的现代通信技术教材基本涵盖了模拟、数字、移动、卫星、光纤、计算机等通信内容,并涉及到现代通信最新技术的原理、应用与发展等诸多方面。考虑到现代通信技术课程面向非通信专业的理工科学生的问题,在保证教学大纲可靠实施的情况下,须针对具有不同背景知识的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调整。如电子专业的学生之前就系统地学习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微波通信相关课程,他们对技术原理已经有一定的掌握,因此讲授知识点时更侧重于对通信技术的新原理,新应用及其最近的发展进行介绍;而对于自动化、电科、生物医学专业来说,很少接触通信方面的专业课程,所以在讲授各类典型通信技术前需要保证能让学生获取一定通信原理知识,讲授过程中多侧重于系统级的专业内容介绍。
3.2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3.2.1 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所授内容覆盖范围较广,课程学时数一般仅有45学时,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概念性知识的讲授,这样即缺乏理论上的深入分析,也未能建立起对实际系统的直观了解,使得学生对本课程所授许多内容无法深入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改进传统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性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中对基本知识结构进行简略的讲解,给出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重点针对提出的知识点中较难理解的部分进行详细解答。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问题,并带着疑问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找答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理论教学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使用通信实验箱完成相应的验证性实验,学生通常只是观察实验结果,动手操作的范围少,且多人一组完成,这样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性培养不够。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主要补充,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实验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需要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目前,学校加强了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比例,通常30学时课程中就包含了10学时的实验课,全部采用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方式。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制定相应的实验任务框架和设计要求,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并完成相关的系统电路设计,利用Matlab,Multisim等仿真软件进行设计与实现,然后学生再完成实际的电路板的制作,调试。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增加了实验内容的灵活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也实现了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软件仿真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能进一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3.2.2 教学手段的改革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多,公式较多,某些知识点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口述清楚,在黑板上绘图非常费时费力,而且很难做到精准,如信号波形、频谱,通信系统等。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图形、图像和动画技术,有效地解决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表现和讲解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在多媒体的制作内容方面,除了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外,也会根据当今通信技术的发展添加进一些前沿的通信技术,让学生能对当下的通信技术有所了解,掌握,可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是若完全依赖多媒体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眼睛和思维常常跟不上讲解的速度,也很难形成整体连贯的思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相反,传统板书能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理解消化公式推导的过程,解决其中的难点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板书和先进的多媒体方法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实践和讨论总结,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利用有限的课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措施,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绝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表现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通信的知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今后我们会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模式并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更具实效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谢士敏.《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9(33):248.
[2] 刘艳.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6):24-26.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道路交通的建设蓬勃发展。铁路运营里程的大幅度增长、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兴建以及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轨道交通的发展催生了新的行业需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作为自动控制领域和可靠性工程领域的一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1]通过学习该专业课程,学生可以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信号与通信技术的作用、原理、结构等有清晰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具备较高的实践水平,从而促进轨道交通领域高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2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课程内容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课程在不同的院校定位有所区别,部分院校将其作为铁路信号、轨道通信、城市轨道运营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进行开设,其余院校则将其作为城市轨道通信信号专业的专业课程而开设,由此带来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方式等的差异。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说,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课程内容基本上都包含五个部分,[2]。
3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课程改革建议
通过对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的分析发现,当前该课程的教学上存在着一些较大的问题,如院校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教学设备落后、学生实践能力弱等,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就业存在困难或者在岗位的磨合期延长。因此,针对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方案,以期培养新形势下的高级人才。
3.1从实际需求出发优化教学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作为一项应用型技术,偏重于在轨道通信系统中实际操作能力,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对相关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有清晰的理解,能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摒弃“大而全”的内容,遵守“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企业需求与实际教学能力,参照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从而开展相应的教学体系改革。
3.2多方式多手段改变教学模式
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教育,而当前院校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偏重于理论知识,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项目流程为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在项目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强化相关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有能力的还可以借助3Dmax等三维建模软件对相关设备以及信号运行系统进行建模,以使学生对通信设备与通信系统运行等有更直观的理解。而在最后的考评环节,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双重考核,严格把关其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掌握程度。此外,由于高职院校招生的生源多样化,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课程教授时可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学习,对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师也可以借助慕课等网络平台,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来加强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进行具体问题的指导。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通信技术的和通信设备的发展变革速度极快,几个月的时间就可能有新技术或新设备的应用,新技术和设备一般在产生于企业的实际应用变革而非科研院校,因此院校教师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能力要相对落后,导致学生在进入岗位实习后需要较长磨合期来学习新技术。对此,院校教师需要积极跟进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动态,以新的知识来优化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院校也可以聘请具备相关新技术和设备操作经验的企业员工进行授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育与建设。
3.4强化专业实训平台建设
国务院于2014年6月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此文件不仅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探索指明了方向。
1.2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模型
围绕通信技术专业的行业需求,对应学生的第一岗位(软调工程师、网优工程师、工程督导、项目助理及话务员)及第二岗位(工程经理、项目经理、商务经理、销售代表),进行岗位任务的分解。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对行业专家进行广泛调研,围绕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任务到职业能力的梳理,并明确各个岗位任务的目标纬度及评价标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模型如图1由三个层面组成。其中商务、方案、团队、规范、流程、文档、调测、安装为支撑通信技术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业务能力,在基本业务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建立设计规划、维护优化、市场谈判三项发展业务能力,同时将项目管理能力融入到基本业务能力与发展业务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通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模型的建立,明确人才培养的岗位能力要求,最终使得人才培养胜任第一岗位及第二岗位,并能持续满足通信技术行业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1)指标分析:依照行业需求为依据构建通信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技能点。(2)评价方式:分类别对岗位技能点进行评价。适合采取量化数据考核的用量化指标评价;适合采用互评、开放式评价的采取互评加权汇总的办法处理;适合定性评价的采取定性评定。(3)数据的采集方式:采取上报、数据共享、测评、导入多种途径进行数据采集,丰富数据来源,提高工作效率,为采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打下基础。(4)人员的参与:由行业专家、企业讲师、学校教师、用人单位、社会人员,构成综合的调查对象。(5)操作的流程:构建逐级操作的流程,确保过程的规范性。
1.2.2开发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职业能力模型及工作过程,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基础知识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性。课程体系的建设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注重课内和课外,显性和隐性,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融合,最终实现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不同学年明确的分层次培养目标。(1)第一学年准职业人训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铺垫;引导认知行业,完成三年学习目标规划及学习计划;养成自我管理习惯,具备规范意识;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的团队项目运作打下基础。(2)第二学年建立职业雷达。掌握通信理论知识和专业产品知识,具备初步独立工作技能。了解通信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及企业的组织架构,核心业务流程及制度;进行岗位能力培养,制定并完成第二年的岗位能力培养计划;职业观和敬业精神养成。(3)第三学年精确就业。提升已了解熟悉的通信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拓展岗位能力培养,熟悉从市场策划到合同签订的全部业务流程;顶岗实习。
1.2.3构建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
在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通过校企混编师资进行课程建设。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控和反馈,通过总结分析构建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
2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过程
为通过具体项目使得学校专业群建设达到新的水平,以专业为抓手,更好地提高技术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深入实践技术课题,通过技术反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开展行业按需培养班。本项目结合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企业方对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规划,制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确保高质量、快速就业。经过前期的准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完成行业按需培养班阶段性工作。虚拟公司为NGTIME公司,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已按照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进行了分组并评选出各部门主管。该班学生必须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认同企业文化,并对其进行企业式KPI考核,并且有专人对各部门负责,下发任务给学生完成,模拟工作情景,提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工作经验”,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企业讲师走进校园来承担相关专业课的教学,来自企业的讲师将企业丰富的工程案例、工程经验与学生分享,大大提高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毕业走上真实的工作岗位提供实践帮助。
【关键词】通信技术 人才培养 改革 实践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内容,工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最近几年,国内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华为公司、三星电子、联想集团、中兴通讯、数字通广等为代表的高性能通信技术公司。
1 新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分析与思考
新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里指出的,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发展型”特色
随着通信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岗位群急需大量的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的劳动者。高职教育应侧重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瞄准企业对于其发展所需职业岗位,强调专业设置的可持续发展性,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强调职业技能的持续性教育,强调具有发展意义的特色职业技能教育。
1.2 “复合型”特色
现代科技发展呈现综合化、整体化趋势,毕业生从事的岗位需求随产业结构的变化正在发生改变,分工的专业化与专业的交叉综合并存。劳动性质和职业内涵随着新的岗位群的出现也发生了转变,在这种状况下,狭窄、单一的专业技能教育显然无法满足这一时代需求,因此,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将狭窄的职业技能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进行转变是必然选择。
1.3 “创新型”特色
随着行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工作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劳动增加了创造性成分,逐步变成为科学性劳动。劳动力出现了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自由流动;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自身教育的核心理念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岗位弹性适应能力,能在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对工艺流程进行变革。
1.4 “技术技能”特色
新型工业化时代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技能人才应该既能掌握运用理论技术又具备一定的经验技术,既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又善于运用心智,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工作现场能从事具体单机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在具体操作中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来执行;必须对现场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来完成工作任务。
2 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对通信技术专业改革的创新与实践意义
在通信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中,要大胆探索高职办学新思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有着很明显的区别,是高职教育的最大特色,人才培养新规格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型具有重要意义,人才培养应该注意两个方面。
2.1 人才培养必须定位于区域服务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均由地方或行业主办,主要面向地区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向,适时地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同时学校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2.2 人才培养应该明确层次
目前,高职高专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强调技术,注重技能,关注创新,兼顾人文,综合发展”。从这个规格定位出发,高职教育要紧紧抓住“技术技能”、“发展、复合、创新”这两层涵义,从技术、技能角度来制定适合“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岗位或岗位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注意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技术、技能等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在工艺型、操作型、管理型岗位上发挥才华。
3 通信技术专业改革与实践的思路和过程
在对京津地区近百名通信专业毕业生及多家通信技术相关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后,统计发现近一半的企业认为当前本专业课程体系不能满足这些企业所设实际岗位的需求,部分课程老化,知识陈旧,一些实训课程所对应岗位的人才需求很少,例如家用电器维修;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认为当前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在整体构建上不能满足通信行业实际岗位的需求.
3.1 确定职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调研,我们分析了通信技术行业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终端设备装配师,需要掌握智能设备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方法、操作流程、常用工具的使用及技术革新,掌握智能手机元器件的筛选、测试、高级装配,故障处理、产品工艺等技术。(2)智能终端程序员,掌握基于新型智能终端设备的APP设计,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JAVA程序设计及嵌入式系统开发与调试。(3)通信网络勘察设计师,掌握基于4G的通信工程工程文件编制、安全操作、新工具使用、线路勘察、网规网优、光缆敷设等技能。(4)工程维护与管理员,能够进行通信网开局、数据配置、交换设备日常维护、管理、传输设备例行检查、通信网络硬件改造、优化、软件升级操作,以及网络故障诊断、排查、修复。(5)通信产品销售专员,能够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熟悉新的增值业务,提供移动互联网、IPTV、数字集群行业等领域新技术的支持与服务。
3.2 重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广泛的调查与研究,我们重新确立了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新兴通信产业的生产、服务和运营类企业,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与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在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和宽带接入以及物联网等通讯领域从事工程建设、运维、管理、技术服务以及通信产品和设备的生产、测试、销售、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借助在校期间培养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技术上改造并进行创新,在毕业后的3-5年中成为大中型企业技术骨干。
3.3 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和的课程体系
为了能够很好的兼顾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通信技术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要求,我们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四个层面重新设计,包括新增课程、课程整合、课程改造和课程删减。
(1)新增课程,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基础文化素质,提高个人修养,增开大学语文课程,为增强学生对相关专业领域的了解,拓宽专业视野,为职业能力的迁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增开了智能终端程序设计与开发、物联网技术应用等课程。(2)课程整合,为了向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基础,将电子工艺焊接与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进行整合,改为电子工艺实习。(3)课程改造,为适应职业岗位强调技术的需求,在数据通信课程中加入二、三层交换设备相关知识点,并提出学生应该通过本课程熟练掌握交换设备的配置技能。(4)课程删减,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家用通信设备的更新,智能化、集成度越来越高,很多的家用电器设备维修的价值越来越小,其岗位需求逐步缩小,因此将家用电器维修删除。
3.4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教学效果。遵循虚实结合,“教学做”一体的建设理念,大力加强通信技术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为导向的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工作的内容就是学习内容,工作的场所就是学习的场所,教师从团队组建、任务选择、项目管理等方面引导学生团队逐步完成各项任务,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个同学有具体的角色和任务,真正做到“教”与“学”的一体化。
3.5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创业与创新能力
通过举办、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通信技术技能大赛”,加强学生通信技术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和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结合具体产品开展网络运维、网络改造、网络优化等技能水平,促进各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对推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特别是校企合作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3.6 提高“双师”素质,优化教学团队
提高“双师”素质,加大现有师资的培养力度,派遣教师下到企业参加工作锻炼,加大力度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完善“双师”结构;逐步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库,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能工巧匠进课堂,在学生技能指导、现场实习教学、学生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验实训指导环节,加强既懂理论又熟悉实践的实训教师的陪养,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形成专兼结合、分工协作的“双师”教学团队。
3.7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虚实结合、学训一体的理念,从基本技能到专项技能,从单一素质到综合素质依次递进的培养规律,本专业与中兴通讯,华为公司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包括通信综合实训室、LTE实训室、数据通信实训室和网络优化实训中心。
最后,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课程重构、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通信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实践,严格把控质量标准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与企业的的“双赢”将是我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文胜,基于项目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12(07).
[2]张晓红,创新型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深圳职业信息工程学院,2011(07).60-6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建设。其中,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在过去的近30年里,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空间巨大,移动通信技术人才持续需求[1]。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通信技术和设备更新频繁,对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高职院校主动走出去,把企业现有项目乃至在研项目引进来,让企业直接介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结合行业标准,走出一条培养新时期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2]。
1校企联合培养高职移动通信人才的必要性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教育,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而移动通信行业领域宽广,不仅有我们日常接触的移动、联通、电信等移动网络运营商,还有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工程建设单位、工程咨询单位、移动业务提供商等等。这些企业无论是移动通信的建设、提高用户体验乃至树立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移动通信行业长期需求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3]。然而,对于高职院校现有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还是企业需求,无论是在理论认识还是具体实践,都还存在一系列差异和问题。
2校企联合培养高职移动通信人才的现状分析
2.1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为了使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能力能够满足企业实际用工的需求,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实践课程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与更新,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近几年来,通过对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的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企业指出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能够完成基本的实际操作,但是距离成为具有通信设计、通信监理、设备开通、设备维护、网络性能指标提升等能力的高技术含量的通信专业人才还很巨大。移动通信行业的突出特点是发展速度快,由此导致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更新频繁,企业对移动通信专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移动通信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学生反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无法解决在企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工作需求,要真正意义上实现“订单式”培养人才的目标,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是任重而道远的。
2.2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不完善影响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相对较薄弱,实践场所也很匮乏,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由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更新较快,学院更是无法及时满足行业的需要更新设备。学生由于实践时间不足和设备的不完善,不能够很好的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学生到相关企业去实习,企业对于学生的管理不同于在职员工,不能够较好的承担管理学生的任务,学生自身对企业文化和行业标准的认识也较为模糊,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的实习效果达不到学校的要求,从而影响了高质量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
2.“3双师型”教师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不足。
到目前为止,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大大提升,但是在现有的教师中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还占少数。关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大部分的教师能够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其中的少数教师能够深入到通信相关的企业去学习和培训,但是由于受到教学管理制度和其他外界因素的限制,不能够有充分的精力和时间去企业的工作一线中学习,真正的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完整设备调试和设备维护等实践进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尚有距离。
3校企联合培养高职移动通信人才的实施方案
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应与行业的发展齐头并进,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3.1校企联合管理模式。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应具有独特的管理模式,包括: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的运行监控、严谨的考核制度、定期的行业调查、实时的信息反馈。校企联合制定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实训基地管理等各项制度,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融合性、行业性管理。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定期研讨行业问题;学校教师定期进入通信企业一线实践。学生入学之初便建立管理档案;进行职业规划,跟踪记录学生在校期间表现;针对不同职业定向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设计,包括系统性课程、岗位课程、实操训练、在岗实习等专业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执行考核学生制度;对职业综合评价等级高的学生优先推荐实习就业。对毕业学生建立跟踪档案;无论学生实习就业在何方,其工作情况都能得到详实报告。
3.2校内外实训环境建设。
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以培养实用通信人才为目标,因此,应该营造与企业相似的“教学工厂”,引入高职院校所需移动通信技术行业最先进技术的“校中厂“”厂中校”多元主体。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将企业文化嵌入校内实训环境,针对性的进行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提升,以实战项目和技能竞赛为业绩评定依据,以移动通信技术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为企业输出岗位能力匹配的人才,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企业为学生提供定期到通信企业进行实习,体验实际工作的机会。让学生完成工作内容的同时充分适应企业文化,了解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实现技能匹配和综合能力匹配,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以及行业竞争力,使学生直接过渡为通信企业型人才。
3.3师资队伍组建及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混编师资授课方式。其中,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一线工程师要占有一定比例,其多年的丰富工程经验及现场操作动手能力,让学生实操能力及行业视野得到提升。企业还可以为学生配备职业领路教师,为企业提供高契合度的人力资源培养服务,以及负责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而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师也要求为“双师型”教师,为学生提供高等性和职业性教育。在专业建设采用职业规划体系,通过职业规划、系统课程、综合素质、职业评价、实战训练五个阶段的培养,实现了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专业教学、素质教育等各方面的转型,最终达到深度产教融合。在学习系统课程过程中,通过项目划分方式把课程内容整合成一系列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就是扮演着实际工作岗位员工的角色。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便是工作的体验,在各个任务完成中既学到基础知识,又掌握实际技能,培养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广.高职院校通信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探讨[J].信息通信,2014(2).
一、引言
《数字通信技术》是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先修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后续课程有《通信终端原理与维修》《移动通信技术》等,学习本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通信电子电路的认识,简单设计、调试与维修能力。
通过近年教学实践,数字通信技术在传统教学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存在理论知识过多、学生基础差而难以接受的矛盾;二是教学方法单一,采用传统注入式授课,考虑教学进度多,顾及学生主动性少,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是在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中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常忽视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表现,不利于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提高。基于上述原因,高职数字通信技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笔者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数字通信技术课程改革。
二、《数字通信技术》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职业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在专业理论基础教学观念上要以“够用”、“适度”为原则,理论教学中避免过多过深的理论探究和数学推导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训培养学生通信基本操作技能。数字通信技术部分按照信号流程整合内容,分为终端技术(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基带传输技术、频带传输技术等模块,如下图1所示,将授课内容分为:数字通信认知、信道认知、信源编码、信号传输及通信系统同步等模块,其中在信道认识和信号频带传输两个模块增加了实验内容,该课程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三.《数字通信技术》教学模式改革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边做实验、边看现象、边听课,在做中学这种教学方式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例如讲到脉冲调制编码时,讲解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后,可以通过实验室示波器来观测信号波形的变化,学生就能很快明白“PCM编码的过程实际就是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的过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自己通过实验最终得出的结论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实验,将原有的实验进行优化组合,精简实验内容,以提高实验效率,例如给出具体电路图及实验要求,适当讲解相关知识点后,要求学生做一些简单实验,如讲到数字信号调制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电路的制作和调试,这样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并理解知识点。
3.开放式课堂的营造
教师在教材选取上不能只局限于一本教材,而需要参考最新的通信行业内部论文和相关材料,备课内容要不断更新和补充,使得教学内同在设置上能够紧跟先到通信的发展。同时授课方式也可多样化,对于新技术可以请一些校外专家、技术人员以讲座、论坛的方式进行教授,也可以让学生去实地参观,以便于理解和接受。
四.《数字通信技术》考核方式改革
改变传统单一笔试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本课程考核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准确地考查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是否达到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其中,把项目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项目评价为基础,对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注重学生参与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创新能力、自信心的培养。
在制定考平方式时,必须合理增加实验及其他课堂以外教学成绩比例,以能力为标准,以运用为核心,区别于单一笔试的考评,应采取考核面广、比例适当的考试方式,例如《数字通信技术》课程总成绩(100分)=平时成绩(10分)+项目考核(60分)+终结性考核(30分),其中项目化考核与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
五.结论
在数字通信技术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中,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尝试多种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质量。目前,该课程所选取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鸿波,柴海莉,魏英.培养创新潜能的《电路分析》课程改革.
关键词:
校企协同;培训认证;高技能人才;技术素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信息与通信行业企业对高职高专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企业人才需求与在校学生个人职业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目的及职业认知与规划比较模糊,对从事的专业岗位没有基本的认识。其次专业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以及在课程实训环节所选择的实训课题主要由教师自拟为主,与企业实际所使用的技术存在比较大的脱节。再次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少系统化的实验实训平台,对前沿技术的把握不够准确[1]。本文通过分析人社部最新(2016年)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并结合本校校企合作的现状,提出基于“校企协同”模式下的职业资格培训认证项目,提升学生的技术与技能。
一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国家政策的研究与对接
我校的通信技术专业的培养规格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通信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具备必要的通识能力和素养,较好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网络构架、工作原理;具有网络规划、安装调测、网络优化的实施能力;具有专业系统化思维、专业技术判断力与应变能力,能适应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的高职高专通信技术技能型人才。技能鉴定的方向不能偏离我校专业的培养规格[2]。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官网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人社部已经先后分7个批次,取消400多项职业资格考试。目前在151项职业资格的目录清单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8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93项;准入类资格42项,水平评价类109项。根据本校通信技术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参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中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种类,在校学生能参与的信息与通信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证项目有表1所示:本校的通信技术专业在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自2011年以来与大唐移动通信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实施了对本校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人才培养基地、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形成了系统化的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4G时代的开启为移动互联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随之产生的通信网络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人才缺口巨大。基于以上的条件与分析在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项目中遴选出“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这一认证人员类别,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研究设计与企业技术需求匹配的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技能鉴定方案,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让专科毕业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岗位要求[3]。
二通信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知识与技术素养的养成
高职院校对通信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职业技能鉴定只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进行鉴定之前,学生必须要加强学生专业技术知识与技术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技术素养的养成。学生技术素养的养成关键在于如何将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不同通信企业的文化贯穿于整个3年的专科学习过程。通过校企合作将通识文化教育与行业企业文化教育相结合,邀请各通信行业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来校举办讲座,让新入学的通信技术专业学生了解通信行业动态与职业岗位分类信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后续技术素养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现有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及联合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完成对学生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4]。
三通信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认证方案的制定
针对学生在校内完成的专业技术相关课程,校企共同研讨形成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技能鉴定方案的总体内容,具体包括移动通信技术(4G)、通信网络工程管理两大方面内容。具体的认证项目课程内容模块如下表2所示:由于鉴定项目中的主要内容已经在日常课程中涉及到了,通过强化培训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并通过集中实操训练,使其实际动手能力达到技能鉴定所达到的要求。
四结语
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技能鉴定方案的设计内容必须同时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与鉴定中心对项目的技术技能要求,整个方案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完善中。同时项目的实施必须要得到电子通信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核,需要政、企、校三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完成,庆幸的是最新的国家人社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及国家积极倡导的高职院校“校企融合”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思想为学校专业技能鉴定的最终实现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高职通信类专业技能鉴定的“技能要求”与“素质需求”协同研究,宋艳秋,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42-144.
[2]俞兴明,范海健,苏品刚.基于校企合作的3G通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3(3):68-71.
一、构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育,归根到底是为培养高职类型的通信企业移动技术类岗位蓝领人力资源。构建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材”的最佳选择。
职业教育需要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专业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实现,目的是使工作系统与学习领域相结合,在适合的机制体制创新模式下完成纽带联结(如图1所示),最终实现变工学割裂为工学结合、变无效学习为有效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压迫式教学为任务式教学、变传授知识教学为学生行为导向后总结知识点的教学、变理实分离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变学科体系知识课程为工学结合的课程、变教不适材为因材施教。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论,需要具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和行为导向的教学法去承载和体现,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也遵循这种基本规律。
二、基于职业岗位和技能需求确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要基于职业导向或是职业中的典型任务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寻找专业自身定位和培养规格。首先进行职业岗位调查,以行业需求和现实条件为依据,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动适应企业需求,紧跟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抓好到移动运营商和服务商的调研与实践,抓好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调查:一是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到一线部门座谈交流,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设置情况及对岗位技能、素质、知识的要求;二是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学习业务、维护、管理等一线岗位技能;三是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学生到企业参与社会实践,收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信息;四是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召开座谈会,或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到学院参加培训学习以及企业到校招聘毕业生期间组织座谈会,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意见。
通过调研,确立和调整移动通信专业服务岗位群。立足服务区域移动通信行业发展、3G建设优化、三网融合需要,面向区域内移动通信运营商与移动通信服务商,对接培养移动通信规划、施工、维护、网优和售前售后技术服务支持的岗位群;建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职业目标,主要岗位包括移动通信机务员(包括基站机务)、天线线务员、移动通信或无线网络工程师;明确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设备供应商、移动代维公司等企业,从事移动通信施工、维护和优化等工作,如移动机房值守、基站维护安装作业、移动工程、无线规划和优化、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用户服务工程师和运维部技术员等岗位。
分析专业服务岗位群,建构和调整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技能模块或典型工作任务,主要专业技能如图2所示。完成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的对应,转换为学习领域;按照教育认知规律递进,完成本专业人才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确定学习范畴,包括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及要求。
三、基于培养规格确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路径问题,不同的专业可选择不同的方法实现。在实践中,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我们试行了深化“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素质培养和知识培养贯穿始终”、以校内“仿真+全真”实训和“暑期+顶岗” 实习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2+3+1”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培养三个工具基础、三个核心能力,并在培养过程中贯穿“知识、素质、能力”三条主线,能够培养移动通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图3所示。“仿真+全真”实训:通过建立基本原理实验室、仿真软件实训室、单个技能模块实训室、全真2G/3G实训室和联网的实训室,完善学生在校期间实验、实习、实训三个环节。“暑期+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学习的第4学期暑假,安排暑期企业实习,锻炼学生,让学生了解岗位、让企业了解学生;暑假实习返校后,在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和校内实训后,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建立“2+3+1”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通过两学期的基础课学习,熟练计算机应用,掌握英语和数学基础,提升人文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再通过3学期的专业课程和校内实训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和操作维护技能;最后1学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四、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完整的工学结合专业教学体系由三部分组成,或者说具体要做三件事: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按照移动通信主要岗位群能力培养要求,完成职业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核心就是要找准职业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即工作领域,和完成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开发,方法就是按工作过程完整的工作顺序,以完成职业活动为目的来组织课程结构,按工作过程整合课程。典型任务分析为基础,横向任务(可以是几个具体任务或项目)的建专业课,纵向(按照课程共性)提出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与专业教师合作,描绘基础知识点。
根据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典型岗位分析技能任务,主要的典型任务如前面图2所示,以这些典型任务建立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可以形成专业核心课程,如:完成移动基站电源装维任务的《通信电源》,完成移动传输建、调、维任务的《传输系统管理与维护》,完成无线规划建维的移动通信各系统技术课程(GSM技术、CDMA2000技术、WCDMA技术等),完成无线网络优化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类课程。
五、基于行动导向实施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
工学结合课程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有具体的任务训练载体,能体现工作过程要素,学生能经历比较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身临其境进行整体化学习的课程。
仅有工学结合的课程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适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它是工学结合的微观层次。行动导向教学不再简单把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目标,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能动寻找获得知识的途径,从而培养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从纯科学的知识传授满堂灌教学,转变为基于情境学生经历任务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着重要克服的就是“符合学生思维习惯,注重训练载体,注重任务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讨论、决策和执行,培养完成完整职业行动的良好能力与习惯”。
六、结束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化和宽带化”日益成为通信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朝气勃勃,形成了三个全业务通信运营企业,通信服务和移动代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需要大批掌握移动新技术、能适应全业务运营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移动通信高职教育亟需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姚寿广 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一、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各国间的竞争主要在于科技综合力的竞争,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现阶段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得到了极为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信息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电子通信技术创新是满足消费者需要与提升现代通信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对于国家而言,电子通信技术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对国家军队建设有着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而言,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其生产运营成本,并促进企业的发展。不仅如此还有利于企业实施把握国际的相关信息,进而能够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让企业发展更为稳健;对于资源利用而言,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减少资源损耗,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对于人们生活而言,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远程沟通与交流,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如此,对于新闻事业以及社会教育而言,电子通信技术也发挥了极为积极的作用。是进行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也必将会让国际间的信息交流更为便捷,为实现各国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各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策略
1.加强创新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
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创新企业产业核心技术与基础技术。只有注重创新产业核心技术与基础技术,方可以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保核心优势。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第一,加大核心与基础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大力引进与培养创新型人才,将工作重心放在开发、研究以及突破关键技术上,从而为企业更好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持。第二,应当要创新电子通信设备的组建。第三,应当要创新电子通信的软件系统。如此一来方能够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例如,研究与使用面向异构/融合分组业务的动态控制技术、对等网络体系结构(具有异构网络融合特征的新型结构)以及新一代异构网络融合协同管理技术等,只有不断创新技术与研发新技术才能够让电子通信行业更为健康的发展。
2.切实推进电子通信产品的业务创新
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有效推广电子通信产品,而创新电子通信技术则能够给推广电子通信产品创造了更多机会,而推广电子通信产品业务则能够给创新电子通信产品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以及物质支持,所以说二者相辅相成。所以,不断推广电子通信产品,不但能够促进电子通信技术创新,推动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且还能够有助于电子通信产品产业链的拓宽,实现电子通信开发商与业务商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3.加强对电子通信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
电子通信技术在通信市场中并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不仅具有兼容性,而且还有合作性,想要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健康发展,则应当要正确认识自我的发展,避免在对电子通信技术进行应用过程中产生独断专行,应当要将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作为强制的发展计划。在创新电子通信技术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方法就是保护产权,并将电子通信技术的空间和应用方法进行拓宽,以形成产业化技术。加强对电子通信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给电子通信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能够有利于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不但可以将电子通信技术运用于更多领域,并且还可以确保在应用电子通信技术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好的进步和提升。
4.重视培养电子通信技术专业人才
要想实现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专业人才是关键。当前,我国电子通信领域中,相对专业技术知识人才仍是较为匮乏。也正是因为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进程。所以企业应当要对电子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予以充分重视,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并对该类人才开展深入的培训工作,加强企业专业人才储备。除此之外,还应当提升专业人才在企业中的待遇与地位,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与科研环境,提升其创新的积极性,以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子通信产业的技术水平。
5.注重产业内部的沟通和合作
加强电子通信产业内部的沟通和合作,促进各方构建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有效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加强内部各单位在计算方面的组合,不但可以大幅减小开发成本,而且还可以实现大家的优势互补,可以对技术上的问题进行沟通探讨,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该领域的技术水准,并为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对该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以及我国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若不加强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则必然会导致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失去优势。所以,应当要对电子通信技术创新予以充分重视,通过加强创新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切实推进电子通信产品的业务创新、加强对电子通信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培养电子通信技术专业人才、注重产业内部的沟通和合作来更好的推动电子通信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李京宙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