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煤矿工艺流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近些年我国煤矿瓦斯抽采量迅速上升,2005年23.5亿m3,2008年已达到52亿m3。然而,约80%的瓦斯是采用卸压抽和采空区抽瓦斯的方法获得,抽出瓦斯的浓度较低,55%以上的抽采瓦斯浓度低于30%。低浓度瓦斯接近燃烧爆炸浓度限,出于安全性考虑,现行规程规定:浓度低于30%的瓦斯不得利用。使得抽采瓦斯的利用率在逐年下降。不符合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
为保证能源充分利用,防止破坏环境,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瓦斯技术研究。瓦斯发电技术,是抽取煤矿井下瓦斯气体,将其输送至内燃机气缸,通过吸气与压缩、做功与排气过程,推动发电机旋转。近些年来,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成功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优化了能源结构,通过促抽采,实现煤矿良性循环发展。
在2006年以前,我国煤矿瓦斯量丰富,每年能够抽取纯瓦斯量5000万立方左右,然而,只有450万立方浓度的高瓦斯输送到煤气公司,以供居民使用,其他低浓度瓦斯排放至大气,浪费了洁净资源,造成环境污染。
在2006年7月,我国焦作煤业集团加大研发力度,对瓦斯发电立项考察,在同年11月份,瓦斯发电工程进入动工和设备安装阶段。通过几年运行和发展,瓦斯发电技术积累了一定经验。然后,通过技术交流和异地调研,不断创新、改进技术流程不合理之处,获得较好效果。
因而,研究低浓度瓦斯抽采、输送、利用、排放环节的安全保障技术并形成系列标准能有效规范低浓度瓦斯抽采、排放、输送和发电利用各环节的安全行为,促进瓦斯抽采利用产业的迅速发展,提升中国节能减排的技术水平。
二.煤矿瓦斯水雾输送系统和发电技术
首先,瓦斯水雾输送系统。对于低浓度瓦斯,建立水雾输送系统,是通过水位自控阻火器和瓦斯管道,混合细水雾和瓦斯进行输送,将低浓度瓦斯输送到瓦斯发电机组,实现发电。系统进气技术:“抽放泵、水位自控阻火器、瓦斯管道阻火器、低温放散阀、防爆电动碟阀门、水雾输送系统、溢流水封阻火器、放散阀门、旋风重力脱水器、瓦斯发电机组”。在水雾输送系统中,将矿井瓦斯所抽放的瓦斯气体,输送至始端水位阻火器,利用雷达,对水面进行监控,实现自动放水、补水,确保水位不变,提升输送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利用水位自控阻火器,和瓦斯管道阻火器连接,实现阻火速每秒1220m,能够有效阻火,确保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对于瓦斯管道,设置专用阻火器之后,安装低温放散阀门。如果管道内瓦斯压力比设定值要大,放散阀门会自动打开。对于湿式放散阀门,安装防爆碟阀门后,再安装水雾发生器。如果溢流脱水阻火器安装后,连接自动放散装置,利用防爆闸阀门,自动控制放散,对压力扰动进行调整。如果每台瓦斯发电机组能够配置一组重力脱水和旋风装置。待脱水之后,通过瓦斯专用阻火器、手动碟阀门,实现发电机组发电。
其次,燃气发动机工作原理。对于瓦斯气体,进入到发电机组内燃机气缸内,通过吸气与压缩、做功与排气过程,推动发电机旋转,发动机完成一个循环,活塞运动两次,主轴和发电机连接,旋转两圈之后产生电能,实现化学能量转换成机械能量,再实现机械动能转换成电能过程。对于燃气发动机,可循环运动产生热量,通过机油、冷却。对于机组自带换热器,可实现冷却水循环换热。
三.煤矿瓦斯的进气系统工艺流程改造
进气系统是煤矿瓦斯发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瓦斯水雾输送系统,处于试运行期间,就暴露诸多问题。因此,对该技术进行改造,可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调整低温放散阀门位置,在防爆碟阀门前安装,避免发电机故障跳闸之后,将防爆碟阀门自动关闭,导致运行人员无法及时打开抽放站,将瓦斯气体排空,引起抽放泵憋气故障。瓦斯抽采泵房、输气站加压机房和低浓度瓦斯管道系统中所选用的电器设备、仪表均应满足矿用防爆要求。
其次,因瓦斯管道长期存在气体混合物,收到长期腐蚀下,产生氧化铁渣,堵塞阻火器,影响瓦斯流通,导致燃气机组无法正常运行,不能满负荷出力。同时,材质、设计原理决定了拆卸清洗难和体积大。为了增加维修方便度,经过分析和调研,改进了瓦斯管道。对于瓦斯管道,在专用阻火器前后位置,安装波纹膨胀节,确保瓦斯起到的阻火器清洗方便。安全设施安设段管道应选用钢管,其他输送管道可选用非金属管;瓦斯输送管应采取防腐蚀、防漏气、防砸坏、防静电等措施。同时,在实践时,更新了输送管道材质,选择新型耐用磨损和防腐蚀材质,取代钢制管道,减少阻火器清洗次数,节约防腐处理成本,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第三,对于雾化泵的管道设计,选择Y型过滤器,更换出口管过滤器,选择C型细过滤器,采取双重过滤器,对杂质清理,防止杂质堵塞水雾系统喷嘴器,确保瓦斯气体能够彻底雾化,确保输送安全。
第四,对于每台机组的重力脱水器和旋风,在水排水过程中,均含有少量瓦斯。在主回水总管和排水管间隔,设置隔离球阀,避免脱水器在检修过程中,雾化水池的残留瓦斯,顺着主回水管进行倒灌,导致瓦斯泄漏。
第五,针对瓦斯管道的末端设计,一般为小型自动放散阀门。如果瓦斯气体发生压力突变,系统会自动启动放散阀门,将部分瓦斯排放,维持压力处于小范围波动状态,降低系统扰动,解决瓦斯压力突变的紧急停机问题。在现场施工时,尽可能缩短瓦斯泵房、溢流阻火器之间的距离,防止低浓度瓦斯产生非水雾化输送问题。
四.循环水系统工艺流程的创新改造
对于冷却水循环系统,在水泵泵前,安装Y型过滤器在吸水管内,设置闸阀,将水池杂物清除干净,保证冷却水畅通。同时,必须控制好发电机缸温度,提升泵效率。在水池安装家属网,避免秋季树叶散落到池中,发生泵堵塞,引起故障。在清洗Y型过滤器时,将闸阀关闭,避免发生水池水泄漏。安装吸水泵的出口管道时,需设置旋体式逆止阀,避免停泵重锤效应,破坏叶轮。另外,为方便循环水泵的拆卸,安装伸缩节于泵体两头。将循环水池标高调高,确保循环水泵体低于水位,让冷却水自动灌入到泵,省略启动泵前的注水程序。
五.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瓦斯发电技术日益发展,瓦斯发电站数量逐渐增多,每年CO2排放量逐年减少,节能减排效果理想,社会效益明显增加,基本实现了瓦斯气体零排放。同时,对于瓦斯发电技术,我国技术人员还需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创新、改造循环水系统和进气系统,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瓦斯能源利用率,促进社会绿色、节能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元.煤矿通风瓦斯的蓄热氧化处理装置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
[2]王飞.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扩大生产协作,采用先进技术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先进技术,选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车间单位面积产量指标;尽量采用大倾角皮带,缩短输煤走廊长度,以提高场地利用率。煤矿工业场地设计中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走专业化、协作化及科学化的道路。不重复建设,不重复利用地,已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鼎鑫煤矿地面生产系统考虑井工开采的同时兼顾露天开采。矿井开采的原煤经过筛分洗选后进入储装系统,然后直接由汽车装车外销。煤矿工业场地西侧设置露天来煤受煤坑,露天开采的原煤经受煤坑直接进入上仓皮带,进入选煤厂进行洗选。地面生产系统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减少繁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生产工艺,同时减少重复建设,节约工业场地占地。
充分利用地形,提高用地效率总平面设计中应地制宜发挥用地效能,在避免大规模土方工程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占用土地。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平面布置中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利用现状地形高差减少输煤走廊长度,以节约工业场地占地。利用工业场地现状地形台阶装布置单身宿舍,可以提高单身宿舍采光效果,减少单身宿舍间布置间距。在有压力管道的车间,利用现状地形进行分台布置。如在地势较低的台阶上布置锅炉房、污水处理系统,在地势较高的台阶上布置高位水池,这样可以利用现有地势减少压力管道的敷设,同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水泵房设置,以减少场地面积。
目前,我国的发电、发热等行业所依靠的主要能源仍然是煤炭,全国煤炭的需求量仍然较高,再加上受煤炭资源储量、分布以及国家环保标准等方面的影响,促使煤矿开采行业不断改革和创新采矿技术,提高煤矿开采的科技水平。与此同时,近几年来频频爆出的煤矿安全事故也促使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对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视和投入,从而更好的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
一、煤矿工程中常用的采矿技术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在工程开采过程中常用的采矿技术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表现为:
1)深层井采矿技术。
深层井采矿技术,主要是适用于那些煤层岩石抗压力低、冲地压低以及地热危害较大的矿产区。这一技术的施工重点主要是矿压控制、井巷布置、深井通风以及热害、瓦斯、地压等的防治。它的危险性较大,因此,在技术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深井围岩状态、深井场地环境变化以及相关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采挖方式,选用合适的设备设施以及支护技术,以确保深井采矿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2)硬顶开采技术。
硬顶开采技术主要分为硬顶煤开采技术和硬顶版开采技术。其中,硬顶煤开采技术属于综合型的煤矿开采,应用了顶煤深孔爆破技术、高压注水压裂技术等多项采矿技术,但这一技术的冒放性差、采煤块度大,因此需要慎重选择。硬顶板开采技术属于控制类采矿技术,它通过对煤层低压和埋深的分析来控制煤层开采,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多与步距垮落技术结合使用,能够随时开采煤矿并使顶煤迅速破碎,有效提高了顶煤开采的回收率。
3)填充开采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是对煤矿开采起到有效的安全辅助和保障作用,它主要是通过采用合适的填充物进行采空区填充,从而避免地表下沉和围岩崩落,缓解开采的压力。
4)倾斜厚层开采技术。
倾斜厚层开采技术是一种一次性的采煤技术,主要针对的是缓倾斜的厚煤层。它的技术要点在于加强支架结构的强度,避免发生滑倒、四连杆变形以及顶梁焊缝开裂等问题。同时,这一技术还对千斤顶作业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
5)倾斜薄层开采技术。
这一技术是相对于倾斜厚层技术而言的,主要针对的是缓倾斜的厚煤层,其技术特点具有安全性好、开采率高,设备体积小等特点,能够有效确保煤矿开采的高效率开展。
6)智能开采技术。
智能开采技术是煤矿开采技术的未来发展确实,目前已经进入了智能化的初级阶段,如自动化机械采煤技术、数字模拟采煤技术、遥控化采煤技术等,这些新型开采技术的科技含量较高,具有高效、安全、节能、经济等方面的诸多优点。
二、煤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煤矿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和加强的管理问题,面对当前频发的煤矿安全事故,在今后的生产施工过程中,煤矿企业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通过采用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和保障煤矿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施工意识
煤矿企业要在思想上注重工程开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树立和提高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
1)煤矿企业要大力宣扬和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在工作中帮助和督促施工人员牢固树立施工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安全责任意识,将安全施工意识真正贯穿到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去。
2)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煤矿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将安全问题切实的放在生产管理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和落实“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并采用“一票否决”制度,对存在安全疑问或隐患的项目环节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健全煤矿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要根据国家法律以及行业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开采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操作,对生产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部门、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具体的说明和规定,实施煤矿施工安全责任机制,将煤矿生产的安全责任具体到一线施工小组或个人,并制定全面、清晰、合理的安全责任奖惩制度,完善煤矿生产安全考核评价机制,从而更好的确保煤矿开采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实施标准化、全面化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模式
生产管理工作是否具有标准化和全面化会直接影响到煤矿开采施工的质量安全,这也是确保煤矿开采施工安全的重要保护措施。因此,在煤矿开采施工过程中,煤矿企业应当在全体员工和业务活动中开展和实施标准化、全面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对施工作业以及施工人员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标准化的规范管理,科学、合理的对煤矿开采施工进行细节划分,明确采矿工作每个环节、步骤和操作的质量安全标准,从而使煤矿开采施工作业更加符合“三全”安全系数指标要求,避免和减少施工作业中安全问题的发生。
(四)加强煤矿施工安全的全面性监督
煤矿开采施工的安全性水平除了恰当、科学的管理控制外,还要加大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控制。因此,煤矿企业应当大力加强对开采施工安全管理的全面性监督控制,加强对煤矿施工安全管理在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等方面的审核评定,从而更好的提高煤矿施工安全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三、结语
面对当前煤炭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人们对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我国煤矿企业必须要抓紧和强化对煤炭开采技术的提高,本着经济、环保的原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增强煤矿开采技术的科技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同时,还要重点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施工理念,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增强安全保护措施,从而更好的提高煤矿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和推动我国煤矿开采行业的稳定、经济、安全、优质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波,陈伟.关于煤矿工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4(10):10-11.
中图分类号TQ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8-0147-02
0引言
煤炭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在人类灿烂文明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煤炭的燃烧不仅给人来带来了能量,也带来了污染,严重的破坏力人类的生存环境,给人类的生活制造了不少的麻烦。为了响应我国节能减排的号召,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要对作为我国的基本能源之一的煤炭进行改进,洁净煤技术应运而生。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约占据了我国所消耗的一次能源总量的七成以上。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洁净煤技术相比于发达国家,仍属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出产的煤炭质量次,杂质多,燃烧后对于自然环境具有更强的破坏性。在我国空气质量渐趋恶劣、雾霭频发的情况下,积极推广应用高效洁净的选煤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高效洁净选煤技术发展近况
利用人工或者机械设备将开采出来的原煤中脱灰,降硫井,并分成不同规格和质量的煤炭产品的过程,即所谓选煤。目前我国选煤厂应用较多的选煤技术包括跳汰选煤、重介质选煤、煤泥浮选等。
1)跳汰选煤技术是我国目前主要应用的选煤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跳汰选煤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在较大的范围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跳汰选煤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垂直脉动的介质将原煤中与煤的密度不同的矸石分离出来。目前常用的介质主要是水,另外也有使用重介质的重介跳汰和使用空气作为介质的风力跳汰。在世界范围内,约有一半的入洗原煤是采用跳汰技术分选,而在我国,这一比例达到了六成以上。跳汰选煤工艺流程短,适用范围广,且具有足够的精确度。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跳汰机功能已经更加完善;
2)重介质选煤与跳汰选煤同属于物理选煤技术,但不同点就在于,重介质选煤分选效率和精度都相对更高,适用范围更广。由于重介质选煤技术是严格按照密度进行分选,可以保证相当高的分选精度,而不受原煤颗粒粒度和形状的限制。但同时,昂贵而又难以回收的重液使得重介质选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了不小的阻力。尽管如此,目前国内仍有三成左右的原煤是采用重介质选煤技术分选的;
3)煤泥浮选是利用原煤中矿物质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差异有选择性分离煤与其他矿物杂质,主要应用于分选细粒级煤。煤泥浮选可以处理品味很低的平矿。对于成分复杂的矿石,相比于重介质选煤技术,煤泥浮选的分离过程更加简单。
此外,高效洁净选煤技术还包括化学选煤和细菌脱硫选煤技术等。但就效率而言,化学选煤技术效率最高,且能够有效的去除原煤中的有机硫。但由于其成本过高,且难以控制煤的质量,目前还没有得到较多应用。细菌选煤技术反应缓慢,对于温度和煤粒的要求又极为苛刻,也未获得长足的发展。
2高效洁净选煤技术的应用
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其利用率却不高。尽管我国目前的煤矿开采量位居世界前列,不过受到选煤技术的限制,煤炭入选量较低,导致我国煤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为了节省有限的煤炭资源,减少煤炭燃烧时的污染物排放,有必要推广先进高效洁净选煤技术的应用。
1)选用合理的筛选工艺。针对原煤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合的筛选工艺。提高筛分的效率。科学规划选煤流程,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选煤技术的应用。根据物料的不同粒度和成分,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分级筛选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兴隆庄采用跳汰机粗选、重介质旋流器精选和煤泥浮选的联合生产工艺,实现了高品质煤炭的大批量生产;
2)改进相关设备。根据煤矿工况的不同,跳汰机的运转频率往往也应相应的做出调整。传统的跳汰机没有实现自动控制,调节起来相对困难,且不准确。现在先进的跳汰机已经使用了数控电磁风阀,能够根据原煤质量自动调整运转频率,方便而又准确及时,提高了跳汰分选的效率。而在煤泥浮选领域,我国科研人员基于现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浮选机,自主研制了 XJM- KS 型浮选机,在简化浮选工艺和强化浮选效果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积极应用先进选煤技术,提高重介质选煤的比例。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和人类社会所消耗的能源逐渐增加的情况下,跳汰选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精度更高,效果更好的重介质选煤技术却可以弥补跳汰选煤技术的不足。因此,建议选煤厂利用自己原有的跳汰机等资源,采用联合生产工艺,提高重介质选煤技术的应用比例,以提高原煤的入选量。
采用高效洁净的选煤技术是煤炭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尽管目前的选煤技术仍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追求简单的工艺流程和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它们共同的目的。跳汰选煤技术是易选煤的首选,但重介选煤技术将成为各煤炭企业选煤技术的主力,其他选煤方法将在各自适合的领域得到应用。
3结论
高效洁净选煤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我国煤炭资源的入选量有着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节能;又降低了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实现了减排。随着重介选煤等技术和各种自动化设备在我国煤炭企业的推广,煤炭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满足了国内对于煤炭产量和质量的需求。相信随着先进选煤技术的开发和选煤工艺流程的改进,我国煤炭产品质量必将得到大幅提高。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neumoconiosis among coal miners in a certain area,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Method:1398 cases of mine workers in a given area were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all the workers were conducted medical examination,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workers and pneumoconiosis disease outbreaks were statistical analysed.Result:In the survey,36 workers were detected had pneumoconiosis disease and the rate was 2.58%,tunneling working face call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dust was (8.84±3.24) mg/m3,the total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dust was (16.87±5.27) mg/m3,
pneumoconiosis detection rate was 4.40%,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al fac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al miners; Pneumoconiosis; Dust haz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of Jiangxi,Nanchang 33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7.033
尘肺病是常见的职业病,由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瘢痕)所致,可导致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严重者威胁患者的生命[1-2]。有研究表明,煤矿工人是尘肺病高发人群之一,其防治P键在于对症治疗和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故分析其现状对指导防治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3-4]。对此,本研究通过对某地区煤矿工人进行尘肺病职业体检和职业卫生调查,分析其现状,探讨防治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某地区煤矿工人1398例,男710例,女688例;年龄20~58岁,平均(36.89±12.57)岁;接尘年龄21~28岁,平均(23.89±4.57)岁;工龄1~28年,平均(13.67±5.26)年;掘进场所546例,采煤场所852例;纯采煤工182例,主采煤工242例,纯掘进工128例,主掘进工214例,混合工632例。所有资料均完整且来源真实可靠。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男性年龄在18~65岁范围内,女性年龄在18~60岁范围内;②无精神病病史或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等严重性原发性疾病;③可清晰通过语言、笔录、行为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表达。(2)排除标准:①本次体检禁忌证者;②拒绝提供完整资料者;③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性疾病者。
1.3 方法
1.3.1 仪器 粉尘采样器(FCY-3T 粉尘采样器)、电子天平(AEL-200电子分析天平),仪器均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
1.3.2 调查方法 所有工人均给予职业体检检查,根据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有关要求进行在岗期间主要包括内科、五官科常规检查,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对疑似尘肺病者进行X线胸片检查),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职位、工作场所、入厂年龄、接尘年龄等)进行一般资料收集,之后对所有作业人员所在工作场所进行粉尘采样和检测,主要包括企业一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职业卫生调查,对不完整或不清晰记录的问卷进行现场补充或剔除。
1.4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所有工人的尘肺病检出情况和两组尘肺病患者接尘、发病年龄和发病工龄情况,其中尘肺病诊断标准参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尘肺病的诊断标准》,即X线胸片显示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 mm,短径不小于10 mm为Ⅲ期;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为Ⅱ期;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2~3个肺区为Ⅰ期,有总体密集但表现尚不够1级诊断为疑似患病[5]。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工作场所的呼尘和总尘平均浓度及尘肺病检出情况比较 掘进场所尘肺病24例(4.40%),采煤场所尘肺病为12例(1.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1.835,P
2.2 不同工种的尘肺病检出、接尘和发病年龄及发病工龄比较 混合工的尘肺病检出率最高(3.16%),纯采煤工的尘肺病检出率最低(1.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某地区煤矿工人尘肺病患病的现状及危险因素 尘肺病是常见的潜伏期较长的慢性职业病之一,煤矿工人长期吸入的粉尘潴留在肺内难以清除,离岗后仍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故如何消除其危险因素对防治该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6-7]。
3.1.1 粉尘浓度是高危因素之一 粉尘浓度是尘肺病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人体自身虽具有清洁体内粉尘的功能,但在高浓度粉尘工作环境下,粉尘不可被有效清理,从而增加并发的风险[8-10]。由表1可以看出,煤矿工人呼尘和总尘平均浓度与其尘肺病检出率呈正相关。蒋胜兰等[11]研究也表明,尘肺病的发病率因粉尘的浓度、防护设施、种类等因素的差异而不同。
3.1.2 工作层面决定粉尘粒子大小及危害程度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掘进工作面的呼尘和总尘平均浓度及尘肺病检出率明显高于采煤工作面,这可能是由于采煤过程中煤炭的粉碎度较低,其产生的粉尘粒子较大且分散度也较小,很快即可坠落至地面,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少;但在掘进过程中,可能由于其粉碎程度大、分散度大,易使粉尘粒子在空气中漂浮较长的时间,增加被人体吸入的风险[12]。
3.1.3 工种不同,危险程度不一 由表2可以得知,在不同工种中,混合工的尘肺病检出率最高(3.16%),纯采煤工的尘肺病检出率最低(1.10%),表明混合工是煤工尘肺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这可能是由于该工种长期驻点于矿井和掘进巷道之间,长期在通风条件较差的井下工作,易使其吸入的粉尘量更多,肺部的粉尘积聚速度也越快,导致其更早、更快病发[13-14]。
3.2 尘肺病防治对策
3.2.1 加强教育 (1)宣传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提供健康保障,用人单位应履行职业卫生管理义务,加强工人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2)宣传尘肺病知识,加强粉尘作业劳动者职业培训,宣传和讲解“除尘”“防尘”,提高工人自我防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指导个体有效掌握防护用品的佩戴和监管。
3.2.2 健康防护 尘肺病发生后,容易合并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如呼吸系统感染、气胸、肺结核、肺心病(以感染为主)等,造成肺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威胁煤矿工人的健康安全和寿命[15-17]。因此,应定期了解工人的患病现状及趋势,组织工人行X线等健康检查项目,及时给予对症处理,预防疾病恶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8]。领导部门应加强煤矿工人作业场所环境的清洁工作和卫生监督,严格落实煤矿工人在岗前、在岗时以及离岗后的健康检查。
3.2.3 工艺改革 工艺改革、设备更新,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19]。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工作场所通风,通过一定量的风速和风流,可将以气溶胶形态悬浮呼吸性粉尘稀释或带离作业场所,从而有效减少呼吸性粉尘浓度;(2)加强防尘产生的处理和管理,应对防尘用水做净化处理,使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对综采工作面实施煤体注水,每隔30 m施工一个注水孔、240 t/100 m注水量,对输水管路进行喷塑等特殊处理,完善矿井洒水防尘管路系统;(3)强化作业产尘点治理,炮掘工作面安装高压远程喷雾和放炮自动喷雾、采煤机前后滚筒安装负压二次降尘器、支架安装追机遥控自动喷雾、综掘工作面使用综掘机除尘系统等,同时在矿井主要进风巷安装自动净化水幕和旋转喷雾、在大巷安装喷淋系统和地喷水幕、皮带落煤点安装封闭防尘罩等,以实现快速高效降尘目的[20]。
此外,还可以取得相关公益机构的帮助,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加大企业在防治措施上的执行力度和自觉性,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煤V工人尘肺病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丽江,刘军,路宝利,等.粉尘作业人员诊断为观察对象后随访情况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2014,41(1):113-114.
[2]唐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煤工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9):2083-2084.
[3]高磊,李爽,陈星,等.2015年天津市河东区重点职业病职业健康风险评估[J].职业与健康,2016,32(18):2478-2480,2484.
[4]李小萍,麦志丹,梁启荣,等.锡冶炼工粉尘职业危害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3,26(4):246-24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秦克江,叶绍色,王力珩,等.广西省粉尘作业者职业健康检查尘肺病漏诊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5,32(4):347-350.
[7]常杰,杭小平,魏彩娥,等.尘肺病相关致病因素及防治对策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8,7(1):50-51.
[8]周旋,殷红,陈海莲,等.1367例粉尘作业人员尘肺病现况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4,32(10):752-753.
[9]许海涛,夏雪,张少华,等.莱芜市某矿13年间煤炭产量、粉尘浓度与尘肺病关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1):94-95.
[10]曲艳芳,金杰,温吉庆.大连市历年粉尘浓度变化与尘肺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1,14(5):314-316.
[11]蒋胜兰,臧永志,蒋宇.煤矿煤工尘肺发病特征及防控措施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2):152-153.
[12]苏楠,张国勇,马二强,等.综合防尘系统在综掘工作面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6,38(12):35-38,68.
[13]赵智慧.某煤矿114例不同工种尘肺病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6):659-660.
[14]张建芳,孙治平,奚定虎,等.年龄、工种及接尘工龄对煤工尘肺肺部感染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7,23(20):1807-1809.
[15]范红敏,袁聚祥,徐应军,等.某矿业集团1107例尘肺患者合并结核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2007,34(5):386-388.
[16]韩静茵,王淑娟,贾仰民,等.尘肺合并肺部感染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肺动脉压相关性的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1):1093-1095.
[17]金莉华,王Z[.72例尘肺患者并发肺心病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7):84-86.
[18]蒲新明,白鸥.尘肺病防治的研究概况[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9):1464-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