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益处

课外阅读的益处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课外阅读的益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课外阅读的益处

篇1

1.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2.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蕴含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作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3.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团。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4.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就说过:“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5.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篇2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是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重要平台。然而,据调查研究,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选择面窄,主要围绕教辅资料,纯为考试服务,真正看名著的微乎其微;二是盲目追星,追赶潮流,网络小说、武打言情小说、漫画书是大多数同学在课余时间的首选;再加上僵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是作品的意义建构者,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就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提三点建议。

一.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先行者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要教育学生,教师自己的榜样作用不能削弱。要学生每天积累古诗词、名言警句,进行阅读,教师必须先读,并说出这些篇目的好处,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要求学生对阅读名著感兴趣,教师先要自己读进去。教师要广泛阅读,多读书,才能从书海中筛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并推荐给学生。凡要求学生必读的书,教师要先读这些书,知道这些书写什么在那里可以找到或买到。以后才有资格与读过这些书的学生交流,学生读过的好书向教师推荐,教师也要虚心学习,确认是好书也可以向其他学生推荐。只有这样,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同时给学生做出表率。

二.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者

1、推荐优秀书目,供学生自由阅读。学生受年龄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对书籍的辨别选择能力比较弱,课外阅读往往求奇求快,只看一些有趣逗乐的书籍。即使看到一本好书,也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提高学生选读兴趣和能力,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师要教会学生会使用工具书,掌握工具书的使用,学生就多了一位无声的老师,也掌握了一种学习本领,阅读的道路上就可以自己排除常见的“拦路虎”,这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条途径。

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读者在读书过程的情感体验、感悟、引发的思考等思维的火花,还有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等,只有借助读书笔记或在书上圈划、批注等进行记录,才能把这些稍纵即逝的收获保存下来。而不是自己的书是不能随便在书上圈圈点点的,所以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

4、保障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周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小学生平均每天有一个小时,中学生有半个小时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意适度,每周都要有两节课外阅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好书好篇目去研读品味,读出成效来,把那些只需基本读通、了解大概内容的书或篇目留到寒暑假让学生阅读。

三.做学生课外阅读的促进者

1、建立班内小小图书馆。倡议每学期每个学生购买1―2本课外书,争取家长的同意,在班内建立小小图书馆,课余时间供学生阅读,每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就能读上几十本不同的书,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2、做好读书统计及跟踪。学期初,教师与学生商定当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每半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一次统计,检查读书笔记,公布学生阅读的书目做笔记的字数和完成读书计划的进度等。通过小组评议、班委会评议,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评价、建议和要求。据此评出每月课外阅读的先进分子,并将每一个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家长反馈。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25-01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全国50个城市的初中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

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让我们老师感到沉甸甸的压力。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积累有关材料,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我们,比不读书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笔者不仅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鲁提辖嫉恶如仇、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还向学生提出“鲁提辖就这样打死了镇关西后,他又会到哪里去呢?他还做了哪些英勇之事呢?请同学们到《水浒传》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认识梁山英雄、阅读《水浒传》的浓厚兴趣。

1.2名著导读,抛砖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教材后也专门编排了“名著引读”这一内容。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爱好阅读的学生谈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的音画效果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2 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每接手一个班级,笔者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2.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小小说》《读者》《意林》是必备,主要由笔者负责,另外学生可自愿捐出自己的书刊。由语文课代表负责搜集整理和变换。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了图书角的常客。

2.2创建班级图书库

班级图书库主要为纸质书库。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城区重点中学,学生家中大都有一定的藏书。因此,创建的纸质书库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书非借不爱读,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3 开展系列竞赛,激发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3.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可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谈谈推荐箴言的理由,以此与同学共享。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

3.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篇4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情况令人堪忧。笔者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只有7.1%的同学每天回家会做阅读题,但是只是辅导资料中所出现的阅读题,也只是为了应试而已,30.3%的同学课后经常会做阅读题,45.8%的学生课后偶尔会做阅读题,而17.8%学生课外根本就不阅读。学生给出的理由如下: ① 没有可读的材料,就是买,也不知道买什么阅读材料才好; ② 没有时间阅读,每天的作业都很多; ③ 英语阅读中有很多的生词,有时句子很长,即便单词能看懂,句子的意思也不懂,看着吃力,见到英语阅读就心烦,没有耐心去阅读。

二、 课外阅读教学实践

1. 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相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自主阅读的愿望

针对学生不知课外读什么,或者说没可读的材料,笔者采取了开放式的阅读方式,即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大都喜欢看一些童话故事,所以可建议学生买些英文版的童话故事、书虫(一级)以及新概念英语一级、二级等。因为故事短小,语言地道,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学生还是很愿意读的。笔者还为学生订了《中学生英语》、《英语周报》以及《21世纪报》等报刊,因为报纸上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用性,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文章体裁广泛,有议论文,说明文和广告等。同学们通过报刊能了解语言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动态。这样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带到学校来建立英语读书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阅读水平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还可以相互交流读后感。

除了推荐阅读材料,笔者还鼓励学生去寻找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文章来阅读,并且再让学生谈论自己的读书心得,不少同学坚持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杂志,如《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疯狂英语》等,并细致地做笔记。阅读心得讨论在同学中起到了交流、互动及感染作用,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无形中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将课堂内的阅读内容在课外进行拓展延伸,一来可以巩固课堂内所学的词汇、短语、句型等;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在我们初中的英语教科书中,每个单元都有阅读课,在学完本单元的阅读课后就可以让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英文文章,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如7A Unit1 This is me的阅读课学完后,我就让学生阅读报刊上周杰伦、成龙等明星的自我介绍,学生对这些明星非常感兴趣,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这些明星的个人信息,学生很有兴趣并且有成就感。

2. 指导学生将课堂内的阅读策略和技巧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针对学生提出的英语阅读中有很多生词,有时句子很长,即便单词能看懂,句子的意思也不懂,看着吃力,见到英语阅读就心烦,没有耐心去阅读的问题,笔者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根据上下文猜词等各种阅读策略贯穿于阅读训练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将其打造成型以便能自然延伸至自主课外阅读学习之中。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造成阅读的一个障碍,英语文章大多涉及西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学生因为对西方文化历史知识缺乏了解而难免对课外阅读有所畏惧。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的过程。很多同学由于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之甚少,对于英语在不同题材上的表达方式不同也时感困惑,难免形成阅读障碍并因此而延伸出课外阅读的惰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以拓宽他们对西方生活及历史文化的了解,消除课外阅读障碍。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强制,结果是习惯形成了,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二是暗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能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就是主动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

针对学生提出的课外作业太多,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笔者在教学中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本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很大一部分家庭作业就是课外阅读,并且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天15-20分钟)。

可以让学生写一些读书笔记,当然不宜过多,以免给学生造成阅读的压力和负担,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事与愿违,一般一个星期写一到两篇,让学生记下阅读中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便于为英语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课外阅读一定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

篇5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当代大学生在挣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后,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作为大学生自由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内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对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我们对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调查基本情况

用于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1所高校学生的随机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一对一访录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样本数据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在38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90人,占49.48%;女生194人,占50.52%;城市学生120人,占31.25%;乡镇学生60人,占15.63%;农村学生204人,占53.12%。

2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是指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支出。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受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消费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性别角度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方面的差异。

2.1大学生每月总消费支出情况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每月消费总额”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还可以间接体现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行为习惯。我们对大学生的“每月总消费额”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消费在600元以下的有44人,占11.5%;每月消费在600~800元的有168人,占43.8%;每月消费在800~1000元的有136人,占35.4%;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有36人,占9.3%。

2.2大学生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情况

根据调查,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116人,占30.2%;在50~100元的有126人,占32.8%;在100~150元的有108人,占28.1%;在150元以上的有34人,占8.9%。

2.3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析

利用表2和表3资料,分别计算来自城市、乡镇、农村男女生的“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和“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进而算出“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从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785.42元,其中城市女生最高,为每月838.46元;农村女生最低,为每月744.44元。从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82.81元,其中城市男生最高,为每月95.24元;乡镇男生最低,为每月75元。从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指标来看,全部学生的平均比重为10.54%,其中最高的是城市男生,为11.76%;最低的是城市女生,为9.17%。对比表4中的各行数据,可以发现:

(1)当代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普遍不高。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低于中学;有24%的学生表示与中学持平;只有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高于中学。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免费而便利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是进入大学以后,许多学生觉得在学习上的压力明显下降,课余时间大多热衷于交际和娱乐,读书则呈现出功利化倾向,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动力不足,导致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消费支出都会减少。

(2)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从总消费支出来看,城市女生最高,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是最低的;农村女生的总消费支出最低,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与最高的城市男生十分接近,比最低的城市女生相对要高出26.17%。我们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的这种性别差异,主要与他们升学前的学习环境有关。城市女生家庭条件较好,加上她们天生爱美,喜欢打扮,导致了她们的总消费支出较高。但由于城市女生中学时期的学习环境优越,课外阅读条件与大学相差不大,她们在进入大学以后,对课外阅读消费的心理需求不会很大。而农村女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的影响,她们在大学里的总消费支出相对较低。但农村女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她们经常会感到知识面不广,缺少兴趣和特长,这时候没有了高考升学的压力,女生特有的自尊心会让她们想方设法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无疑会导致农村女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就男生而言,由于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则与女生具有完全相反的表现。从表4中可以看出,城市男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比农村男生相对要高出10.31%。根据我们的调查,有73%的城市男生表示最喜欢购买和阅读的是政治人物和科普知识类书籍,而有69%的农村男生表示对专业书籍和教辅材料更感兴趣。

3思考与建议

阅读是人类最普遍和持久的学习方式,大学时期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对于课外阅读的目的存在偏差,功利性阅读现象明显,从众心理强,选择能力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教育体制和有效的导读机制。大多数学生反映,大学里图书浩如烟海,不知道应读什么书。大学生阅读教育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导读讲座和开设导读课程,鼓励学生读好书。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应以团委、学生会牵头组织成立各种读书协会,定期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和读书比赛,开展读书交流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还可以让他们认识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学,满足他们交际娱乐的愿望,激发他们更为浓烈的阅读热情。

此外,大学生应该端正态度,淡化功利心理,改正阅读方法。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改进课外阅读状况的根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忙碌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克服浮躁心理,加强自我管理,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使自己通过阅读获得心智的成长。

参考文献:

篇6

一、初一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在学习经典教材为依托,根据教学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增强语言应用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而课外阅读是学生开拓视野、调节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得到知识的有利渠道,尤其是初一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大、培养道德、文化素养的黄金期,课外阅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课外阅读调查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阅读过于盲目与片面

片面性与盲目性主要表现在:对相关内容的选择中,大部分学生都会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即使购买了课外书籍,也是与考试习题、练习册无关的书籍,而经典书籍、文学名著更是稀少。所以在学生课外阅读中,阅读单一就成了主要的问题,由于不善于根据个人修养与文化程度选择读物,“拿来主义”严重,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后,效果却不太明显。

2.阅读被动性

从中学生阅读情况来看,由于自身控制力不够,所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晚上不会看书,顶多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所以也就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尤其是一些需要动脑思维的作品,很多学生都不太感兴趣,在被动接收的过程中,也需要家长或者老师反复叮咛,才能保障完成力度。

3.阅读艰巨性

课外阅读间距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很多学生在完成好家庭作业后就是十点钟左右,学生很少有更多的时间课外阅读。由于大部分初中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意志,在不会利用时间的过程中,怕累、怕苦成为了二十一世纪学生的缺点,从而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阅读质量与数量。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过于急切,在好高骛远以及快餐文化的影响下,一旦遇到困难,就表现出退缩的现象,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另外,语文课外阅读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也就不可能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即或阅读,也只是为了考试、练习题而阅读,在被动的接受老师对相关课文进行理解时,让学生知识面越来越狭窄。

二、加强初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

1.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作为成功的导向,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对学习成绩具有直接的帮助。因此,在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起好带头作用,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学习时,课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并且对作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有感情的朗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还能保障质量与效率,避免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对作者以及课文表面学习中,它能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与时间,得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方式,还能让学生主动打开心扉,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得到更多的知识与思路。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习惯和能力对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习惯能提高学习能力,反之就会缺乏自主学习,更不能提高阅读能力与习惯。书籍作为人类进步、发展的宝库,它不仅是历史文明、科技发展的宝库,更是智慧的凝聚,所以在阅读中能够让师生拥有更加广阔、明亮、纯净的视野。在书的海洋,我们不仅能走访各个国家的历史、文明、政治、习俗,还能了解人类真善美,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与素养,插上理想与奋斗的翅膀。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年龄与知识面等特点,向学生介绍相关书籍,并且组织活动对课外阅读进行交流、沟通,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前5分钟演讲或者写读书笔记、周记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对作品进行思考。为了充分利用时间,还应该将博览与精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启发学生练笔。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方式,所以必须有恒心与耐心。

三、结束语

课外阅读作为增长见识、扩展知识面的重要方法,对提高学生语文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一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特征,运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7

我校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研究工作从2014年12月开始,历时两年,其间我们开展调查访问、教学研讨、教学实践、资料整理等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乃至全县的教学实施及评价体系,并在此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推广运用,不断完善。现就研究中的做法和经验做出如下思考。

一、开展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现状调查分析

(一)开展文言文阅读现状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以山河初中2015年九年级九班、十班,八年级九班、十班学生为对象,对学习中的动机、兴趣及意志品质等心理方面进行一些调查和探讨,共发放问卷149份,其中有效问卷140份,无效问卷9份(包括写姓名及答题不全两种情况)。通过入班无记名调查分析发现以下现象:(1)学生学习文言文目的动机较为功利:应付考试;(2)学生学习限于死记硬背,缺乏运用;(3)学生愿意学习文言文,但不够努力;(4)对文言文缺乏兴趣、对文言文课堂教学“不满意”的学生较多。同时发现,大多数初中生具有相当强的意志力,他们愿意克服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二)近距离接触部分学困生,了解他们的学情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学困生,发现这些学生学习文言文是迫于外在升学压力,所以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大打折扣。文言文学习使学生有压力,导致情绪不稳定,同时他们对当前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满意度不高,认为太难,老师要求过高。

二、对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文言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针对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我们主要通过创新教法来调动兴趣。(1)通过新颖奇特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激发兴趣。(3)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4)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

(二)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多朗读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学时,可听录音,可教师范读,亦可组织学生齐读,或指定学生朗读,或小组竞赛,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其进入学习古诗文的最佳状态,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此,我们组织了“朗诵经典诗文,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朗读比赛。在悠扬的古韵之中,全校师生沉浸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品味着唐诗宋词的思想之深刻,语言之优美,用词之绝妙。琅琅的吟诵声响彻整个校园,气势恢宏,催人振奋,使学生在受到诗歌语言魅力的熏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三、展开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策略试验及研究

(一)重视归纳、整合、延伸

要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还要探索、归纳古诗文语言的规律,领悟、总结解x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运用文言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可以对古诗词进行梳理,摸索规律,形成方法,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据此,我们课题组编写了《山河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十五篇》《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命题分析》《山河初中经典古诗文朗诵推荐篇目》《经典古诗文中的人文教育研究》《文言文教学优秀课例》等校本教材,利用每周的师生共读课,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通过努力,学生的文言词汇积累、句子释义、质疑问难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学评价措施。我校在学生背诵古诗文方面给学生划定了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并实行背诵等级彩色评定措施,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二)开展各类文言文教学竞赛和知识竞赛

为充分调动教师教好文言文,学生学好文言文的积极性,我们组织各类观摩课、公开课、同课异构活动,并于2015年5月组织了一次初中文言文阅读竞赛,由于组织严密,激励措施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录制了一部分效果良好、有推广价值的课例。其中古诗文活动课《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古文教学《三峡》在2015年全县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观摩大赛中分别被评为一等奖和三等奖。

(三)组织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教学论坛、论文评选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外出学习10余次,请名师进课堂授课,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组织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努力,论文《提高初中生课外阅读质量的策略》在2015年全省陇原名师工作室优秀论文(案例)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发表于《新课程》2016年5期。

通过两年时间的研究,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策略与做法,从2016年9月份开始,我校进入了“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策略”的全校推广及实践阶段。截至目前,这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参加与此相关的活动,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受到县教研室、兄弟学校及“陇原名师徐彩梅初中语文工作室”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篇8

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让语言界人士大吃一惊,也让那些饱读诗书、博览群书的考生们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惊讶、感叹、赞扬之余人们发现:语文教学再也不能囿于传统的教学思路了,把学生引向天地更为广阔的课外,加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在拓宽视野中吸纳新知、提高能力已是刻不容缓。

河北张孝纯老师曾提出了“大语文教学法”,强调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因为在社会生活中,电视、电影、电脑、书籍等无一不涉及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像定义“大语文”的概念那样,今天我们可以定义“大阅读”的概念,即它是人类通过文字、图像、画面、声音获得信息的过程,“阅读”的对象不但包括书籍报刊,还包括电视、网络、歌曲等,其手段不只是通过眼睛看,还包括用耳朵听,总之,“大阅读”是一个通过视听途径获取信息的过程。

一、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的特点

所谓流行文化即是当前社会上流行的音乐、诗歌、散文、小说等等。目前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的情况到底如何?为此笔者利用教学机会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有以下特点。

1.学生阅读兴趣浓厚。

2.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量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每天平均阅读的时间不能确定。

3.学生阅读目标比较正确,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同的阅读目标和动机决定着不同的阅读效果。绝大部分同学进行课外阅读的目标是明确的、具体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阅读动机不纯,阅读目标不明,这一点不容忽视。

4.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好,方法失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几乎不做笔记,而且阅读没有计划,可见,中学生课外阅读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消遣性、随意性。

5.学生的阅读内容非常广泛,但有新特点。阅读品种非常丰富,但是和前几年相比又有新特点:现在学生最喜欢、最关注的是科幻类、卡通类的题材,而不是我们想象的青春杂志。

二、造成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成因

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教育的重压下,面对着繁重的学习负担,同学们根本不可能抽出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

2.一部分老师和家长还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多读对考试有立竿见影效果的参考资料和习题;另一部分家长和老师虽已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忽视了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指导。

3.中学生自身理性分析能力还不够,喜欢凭着自己的兴趣阅读,对今天鱼龙混杂的文化市场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易于沉迷于一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之中。

三、流行文化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益处

课外阅读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那么流行文化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哪些益处呢?

1.阅读流行文化首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其次,阅读流行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在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内容空洞、缺乏深度或者是语言干瘪苍白、肤浅无力的情况。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信息量太少,对生活缺乏认识,如果学生每天都能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看看《新闻联播》《新闻30分》,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那么他们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写作素材也就多了,也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生动新颖、有较强生命力的文章了。

2.阅读流行文化可以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不同,它不受形式、时间的约束,不带有太多的功利性,学生是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阅读,学生可以对阅读对象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整体感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师帮助学生走出阅读误区的做法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走出阅读流行文化的误区呢?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渐走向高效和有序呢?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指导和调控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帮助中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流行文化的目的。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而不是单纯的消遣娱乐,如果仅仅满足于娱乐消遣,那么阅读的水平只能停留于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更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2.调动中学生课外阅读流行文化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或是不太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应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或是大张旗鼓地宣传,或是潜移默化地感染,让他们知道课外有效地阅读流行文化,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而且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3.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品位,选择适当的阅读范围和种类。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流行文化中学生很容易接受,但不是流行文化的每种形式都适合中学生,一些科普读物、贴近学生心理的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美的杂志、影视剧、歌曲、散文以及一些优秀的名人传记都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

4.指导学生的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绝大部分人是没有计划的,只有不足10%的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更不必说写阅读报告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有关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故事会、知识竞赛、作文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课外阅读流行文化的交流,并由此养成良好的、科学的阅读习惯。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聚焦“减负”之际,许多学校将课程安排作了重新调整,学生的自修课、活动课增多了,学生自己的时间也明显增多了,学生有了大量进行课外阅读的可能,真希望每一位学生进入自由阅读的海洋,把自己锻炼成一位乘风破浪、远航的船长。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25-01

自小学二年级起,学生开始接触看图写话,它是写作的雏形,到了三年级,作文正式登陆到小学生语文课堂上来,这时候的写作内容相对简单。到了小学高年级,写作的难度逐渐显现出来,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高有低,从而引起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更多关注。课外阅读是指课堂之外的阅读学习,是除课堂教学外,学生汲取营养知识的主要来源。课外阅读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高年级写作现状

1.缺乏素材。写作素材是指从生活中看到、听到,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当今社会,孩子们的交际范围过于狭窄,独生子女偏多,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可以说是蜻蜓点水,甚至到了小学高年级好多事情依然是家长代劳。虽然物质生活富足了,有机会出去旅游,但却严重缺失对旅游景点的感触,仅仅停留在浏览的层面上,每次写出的观后感也是味同嚼蜡,毫无生气。

2.题材陈旧。现如今的小学作文中不乏出现十几年前的写作题材,例如:写好人好事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扶老奶奶过马路这一题材。这一题材“历史悠久”,且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然而当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们的作文时,却是唉声叹气。一个班上40个学生,当有二十几个学生写扶老奶奶过马路时,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做何感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几个学生真真切切地帮助过老奶奶过马路呢?

3.缺乏想象力。想象力是艺术的灵魂,写作文也不例外。作文如果没有想象力就像生活的黑白照片,没有色彩、没有光泽。小学生正处在好奇的年龄段,正是想象力丰富的大好时机。然而我们看到的小学高年级作为时,却是一脸失望。想象力的应用无从谈起。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们的想象力哪里去了?

4.用词不当,语病多。小学高年级学生词汇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写作需要。当我们读起学生的作文时,不难发现,平时做词语搭配没有问题,在作文中却能出现用词不当、语病较多的现象。这也是老师和家长比较头疼的问题。

二、课外阅读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的益处

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甚至出现了和英语、奥数相似的课外辅导班,且炙手可热。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课外阅读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的益处。

1.主动、自发的课外阅读,增加小学生写作素材。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家长工作繁忙,教师面临着成绩、升学的压力,小学生课业负担重,如此之现状严重阻碍了小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加工转换。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书籍、报纸、新闻、网络、媒体,它会让学生快速了解文学经典、国内国际时事,这也就为写作增加了素材。然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孩子养成主动、自发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小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向,从而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汲取课外阅读的营养,为小学生写作打下积累素材的基础,让高年级小学生的作文不再无话可说、无病。让更多、更新的素材写进高年级小学生的作文中来。

2.增加课外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丰富小学生写作题材。目前,教师和家长已经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小学生写作的重要作用。在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家长也积极给小学生购置当下较流行的课外读物。然而,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小的这一现象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高年级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内容只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例如:漫画、科幻故事等一些娱乐、休闲类的书籍;报纸类接触的较少;通过网络更多的是玩小游戏,而不是去获得新闻、事实,这也是好多家长禁止孩子上网的主要原因。一些媒体毫无选择性的播放各种信息,孩子接受起来也没有筛选。这样的课外阅读有多少价值?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因为教师和家长要真正做到增加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才是长久之计。经过这方面的锻炼,高年级小学生的写作题材不会仅仅停留在“扶老奶奶过马路”这种老掉牙且不切实际的事件上,才会和事实相连,写出更符合实际、更有自己想法的文章。

3.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如今,高年级小学生的作文缺乏想象力,一是高年级小学生本身缺乏想象力,二是高年级小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象力。这时候,需要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加以引导。如果是前者,这就要求我们多多带领高年级小学生去感受生活,多多阅读童话、神话等读物,帮助他们去挖掘潜在的想象力;如果是后者,老师和家长可以细致地找出课外读物中表达作者想象力的句子或片段,让高年级小学生进行临摹,久而久之,他们将会掌握这种表达自己想象力的方法。

4.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层次,获得更多有关写作的知识。高年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往往停留在最低层次――了解故事情节,对其他的内容不予重视。这种课外阅读是休闲式的阅读,除了故事情节外,学生并没有收获其他,例如:新颖的词汇、优美的句子、漂亮的段落层次、突出的主体等,都没有细细品味。这样的课外阅读对于他们的写作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必须提高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层次,让他们从词句到结构、主体都有一个全新的掌握,这样才会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面对高年级小学生写作现状,教师和家长必须要重视课外阅读这一环节,它对高年级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教育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篇10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老师们平常说的“一支笔,一本薄”,那么他们将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益处。

学生写课外阅读笔记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主要靠教师来培养。如,为学生上好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为学生设计一本阅读笔记本,为学生批阅、讲评读书笔记等。教师要把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列入语文课的教学计划。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阅读笔记呢?

一、给学生一定的模式,懂得写好阅读笔记最基本的方法

学生的阅读笔记水平,是随着认识和分析能力的发展,以及写作技能的提高而逐步提高的,学生学写课外阅读笔记,有一个从扶到半扶到放的过程。

开始,可以从课外阅读的最基本要求做起,一项一项地指导,从单项笔记开始,逐步发展成多项笔记,最后形成一定的模式。例如,我在学生刚开始学写课外阅读笔记时,只要求学生摘录在课外阅读中学会的生字和词语,名曰“采蜜薄”。然后逐项增加:摘录好句,概括主要内容,学学读后感,最后,形成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随读随记的表式课外阅读笔记:

这种读书笔记模式是根据识字、阅读、写作的要求来设计的,三至五年级的小学生都可以使用,只要持之以恒,会使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指导学生对课外书进行逻辑分析

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最基本的方法之后,可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二年级学生着重整理词语和好句,写出简单的心得体会。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独立地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显著地提高了,教师可以指定某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地去研究,如要求学生归纳各节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想。文章体裁不同,内容也可以各有侧重。如故事、小说、传记等要求学生分节写出人物、内容、感想。古诗能懂后,要求译成白话文,寓言要求他们能弄清寓意,写心得体会。例如,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读《》一书,要求学生就主要人物的思想发展列出阅读提纲,把英雄的主要事迹写下来,说说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学生在准备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举行故事讨论会,每人都谈自己的感受,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三、认真检查,定期批阅、讲评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笔记的质量,教师还要经常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一学期做几次批阅、讲评。

为了督促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并认真写好阅读笔记,我设计了一种课外阅读登记卡:

这种课外阅读登记卡一人一张,一学期检查几次,学期结束总检查,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和学写阅读笔记的积极性。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81-02

阅读能力的培养固然以课内阅读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往往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而课外阅读恰恰能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读书的良好习惯,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我们除了抓好课内阅读指导外,还要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下面就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使之乐读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在起步阶段就乐于读书,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为在学生中形成读书热潮,我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奇性强的特点,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1.选讲益智、有趣的故事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我常利用班队活动课或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榜样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因此,我向学生介绍、、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使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在写话训练时,我还让写作水平较好和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及取得的效果,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

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看书的益处。为此,每隔一周,我便为学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会上互相交流、畅所欲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多看书的种种益处。久而久之,连一些平常不爱读书、不愿读书的学生也渐渐养成了乐于读书的习惯。

二、教给方法,使之会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掌握好方法对语文教学有莫大的帮助,而且能让学生获益匪浅。因此,教师要多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并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的地方进行圈点勾划,细细品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写读书日记

许多学生看书都是囫囵吞枣,只注重一些情节内容,收效甚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明确要求学生把所看到的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分类摘录下来。如分好哪些是写景的,哪些是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等,并恰当地用于平时的写话中。此外,还要求学生每看完一本书都要写下读后感,那怕是三、五句话,定期进行检查、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我班的“书谜”小雪、小浩宇、小重阳三位同学,不但把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好词句、片断摘抄后装订成本,还通过日记的形式把书上学到的知识,从中懂得的道理记录下来。我把这三位同学的学习方法向全班推广,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他们的影响下,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写话水平也日见提高。

三、推荐好书,使之多读

当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有益身心健康、有思想教育作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让他们多读多看,掌握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信息。

如学习了《自立》这一单元后,我引导学生去读《狮子王》;学习了《勇敢》这一单元后,我引导学生去读《葫芦娃》,还推荐了时期的英雄故事《小兵张嘎》;学习了开放单元《书的世界》后,我引导学生去读《海洋深处的秘密》《海底两万里》《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甚至还推荐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既便书里有许多字他们还不认识,但他们都能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去查,去猜、去问。这样,既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扩大了识字量,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达到了巩固课本知识的效果。

除了向学生推荐好书,还结合课文经常让他们通过电脑和工具书亲自动手查阅一些有关课文的资料。比如,学习了《水和风》《好奇》这两个单元后,我就让学生查阅有关水的资料和科学家善于观察、勤于钻研的故事;还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引导、激励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国庆节,学校举行了《爱我中华》演讲比赛,我班的李雪以丰富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演讲,一举夺冠。同学们为她祝贺,并向她取经,小李雪深有感触地告诉大家:“这都是多读课外书的收获啊!”

四、展示书本,使之再创作

为及时总结读书活动的成果,我鼓励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展示他们的读书成果。如根据学生智力的差异、特长的不同,进行绘画、文艺创作演出和电脑制作等展示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大脑来展示他们从书本上看到的人和事以及他们从读书中学到的知识。

课外阅读的指导,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学生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要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篇12

一、增长课外知识

有位名人说过:“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课本中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课外的知识是无限的。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许多课外知识。如《上下五千年》和中外名著等。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看课外书,可以了解许多神奇的奥秘,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如《十万个为什么》和一些科普读物等。教师经常引导学生阅读这类书籍,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学会阅读方法

读课外书有着不同的方法。有的书籍只需浅尝粗知,而有的书籍却要仔细钻研。对于一般的书,只需浏览略读;对于好书,则要精读细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一些好的词句、名人名言等摘抄下来,以便在以后的习作中合理运用。

四、增强理解记忆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看的书多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增强。

五、提高欣赏水平

通过看课外书,我们不仅被书中的人物、情节所感染,与作者分享书中的喜、怒、哀、乐,产生一种强烈的爱憎感情,而且认识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低级庸俗,什么是清新雅致,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六、提高写作水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书,尤其是习作方面的书,使学生的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并让他们汲取借鉴书中的写作方法,并进行模仿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得到提高。

篇13

1.选讲故事,诱发阅读兴趣。刚入学的孩子们,有的可能会不喜欢看书,但没有人会不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益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孩子们往往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一段段生动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境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而止,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自己到原文中去一探究竟。读完后,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现身说法,激发阅读兴趣。“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但要读名著、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而且还应该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读孩子们爱读的书,做到不光熟知书的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并经常性地把自己读这些书的感受和体会,用“现身说法”的形式与学生一起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更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同时教师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进行对比、教育,使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 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2.指导精读与略读。在课外阅读时,指导学生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精读,要求学生读得不要太快,要全身心投入,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地阅读,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某些不影响整体把握的难点,不要多耗时间,把精读与略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做到读有所得。

3.指导学会速读。速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我国古代就有“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当今世界更是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更应提倡速读法。教师在平时的阅读中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达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的效果。

4.指导写好摘录与随感。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但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随时把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

三、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乐读

1.读书评比活动。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并通过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2.读书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看书的益处。为此,每隔一周,可以为学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会上互相交流、畅所欲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多看书的种种益处。

友情链接